基本原则策略

2024-10-17

基本原则策略(共12篇)

基本原则策略 篇1

一、少数民族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原则

(一) 歌曲的民族性。我国少数民族歌曲与西洋音乐有所不同, 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五声、六声和七声之分, 而西洋音乐则只有大小调之分。我国的少数民族歌曲的创作则是在五声、六声或七声的基础之上再加上各民族的风格、特点及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创作而成的。

(二) 钢琴伴奏的辅助地位。少数民族歌曲在演唱时需要钢琴的伴奏和陪衬, 演唱者只有充分地掌握歌曲的情绪特点、风格特征, 才能演唱好作品, 虽然钢琴伴奏起到的是陪衬、辅助的作用, 但是只有在和伴奏者默契配合的条件下, 才能把作品表现得更加完美。

(三) 钢琴伴奏的艺术特点。钢琴伴奏本身具有很高的知识性和技巧性, 一个好的钢琴即兴伴奏者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短时间内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 并且能够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与演唱者达到完美的结合;一个好的演唱者只有在好的伴奏者的陪衬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少数民族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训练策略

(一) 对少数民族歌曲的深刻理解。弹奏好少数民族歌曲的即兴伴奏, 必须要对演奏的作品加以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主要包括少数民族歌曲的特点, 如蒙古族、藏族、维族、朝鲜族、壮族等歌曲的一般特点, 旋律特点、歌曲内容以及作品本身所表达的情感等, 以此为基础才能较好地进行伴奏。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必需要具备全面的音乐知识、较好的音乐感觉, 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

(二) 熟练的钢琴伴奏能力。钢琴即兴伴奏是通过演奏旋律再加上一些编配的和声织体, 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 如果想要达到完美的效果, 必须要有扎实的钢琴功底, 利用所学的和声、曲式等理论知识编配、弹奏出织体。因此必须要练习二十四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等, 并且能够快速地转调、移调, 转调和移调是比较困难的技巧, 必须经过长期的练习, 使钢琴技术与即兴伴奏达到有机统一。

(三) 伴奏者与歌唱者的配合。在声乐演唱中, 伴奏作为不可缺少的“配角”,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更是作品的二次创作, 伴奏者需要在歌唱者演唱的过程中, 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加入一些符合作品风格及情绪的伴奏织体, 使歌唱者与伴奏者达到完美的结合。

每一个伴奏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可能会稍有差别, 但只要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与演唱者完美地结合, 那也会有很好的结果, 这就是所谓的“默契”, 演奏者在伴奏的过程中, 不是简单地编配织体, 不只是简单地跟着演唱者弹奏旋律, 而是从作品的内容、风格、情绪出发, 达到与歌曲的内容、思想、风格、情绪的完全一致。

(四) 以量变触成质变。想要在弹奏作品的过程中, 快速识别作品的风格以及编配和声织体, 只有大量地练习弹奏作品, 只有这样才能“见多识广”, 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遇到不同风格的作品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只有通过演奏大量的音乐作品才能体会不同风格的音乐, 丰富自己的音乐情感, 培养多方面的音乐素养。

(五) 综合能力的运用。在弹奏即兴伴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意外情况, 如:歌唱者不卡拍子, 音准不是很准确, 这时伴奏者需要有敏锐的察觉能力, 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一个好的伴奏者能够让演唱者发挥得淋漓尽致, 尽情享受音乐作品。

三、结论

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通过对少数民族歌曲钢琴即兴伴奏问题的探索和研究, 可以使演奏者多方面掌握和了解在学习和弹奏即兴伴奏的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情况和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可以帮助演奏者对种种问题进行有效的、正确的处理。

对少数民族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 深入地讲也是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演奏者只有在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之后, 才能更好地掌握少数民族歌曲即兴伴奏演奏技巧和方法, 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少数民族音乐作品, 才能更好地挖掘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

总之, 想要弹奏好少数民族歌曲即兴伴奏, 只有熟练地掌握其演奏技能并且深刻理解文化内涵, 再加上自身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 才能够更好地诠释少数民族音乐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摘要:少数民族歌曲是我国宝贵的音乐素材, 演奏和表现好少数民族音乐, 钢琴即兴伴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即兴伴奏不仅可以表现风格、烘托气氛, 而且还承担着“二次创作”的重要任务。由此可见, 即兴伴奏是当代音乐爱好者传播民族音乐、发展民族音乐的重要途径。本论文将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歌曲即兴伴奏的分析, 进一步研究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训练策略, 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少数民族歌曲,钢琴,即兴伴奏,原则,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冯德刚.歌曲钢琴即兴伴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1-13.

[2]杜蔚平.浅谈我国民族调式歌曲伴奏和弦的运用方法[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 (03) :5-7.

[3]黎海英.歌曲即兴伴奏编配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基本原则策略 篇2

复式桥牌比赛基本上有两种计分制, 国际标准分(IMP)和序分(MP).队式团体赛一般采用IMP计分制, 而双人赛多数采用序分制.由于计分方法不同,其叫牌策略也各异.在双人赛中, 一个顶分,超墩完成,对于名次大有影响;而在队式赛中,超墩或正成却没有多大出入.这里我向大家介绍的两种比赛的策略的原则性,如果您能够灵活掌握了如下这些原则,相信您的桥艺一定会大有提高!1.叫牌策略

机率:在复式桥牌比赛中,两桌的南北和东西各处拿到完全相同的牌,运气成分减少到了最低限度,通过大量的牌例来从概率论分析,对于边缘局来说,有局方冲局得多于失,而无局方冲与不冲基本相等.边缘满贯从得失分来看,冲与不冲机会均等,没有出入.结论:(1)无局方冲局应有50%的机率。(2)有局方冲局只要有40%的机率或更低!(3)冲小满贯不论无局都应有不低于50%的机率(4)冲大满贯就需要不少于75%的机率

竞叫:(1)在局况有利的情况下,总是要想方设法参与竞叫。(2)阻击叫和牺牲叫的应用原则.(3)牺牲叫是破坏性的叫品,以较低的代价换取较多的得分,阻击性叫品是否需作出牺牲由同伴来决定.阻击性开叫碰到敌方技术性加倍而同伴加深阻击都应不叫,一切由同伴决定。

原则:(1)打国际标准分的原则是尽量多地拿正分,要稳,最担心的就是开闭室两边失分。(2)但打序分制完全不同,一副牌的得失,并不会影响大局,允许“搏一搏”.2.打牌策略

打序分制或国际标准分制, 除叫牌有不同的策略外,打牌也是如此,为了一个超额赢墩,序分制可以冒宕一墩的危险,但标准分制绝不应该这样。标准分制以稳为上,提倡安全打法;而序分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时要稳,但更多的时候要求冒进一些。3.瑞士赛的策略

在瑞士赛中, 有以下三种情况会发生

(1)你和你的同伴打得出色,估计在得分上领先。

策略:不要冒险,要求稳,相信自己和队友的水平,一直可以领先下去.(2)你和你的同伴处境不妙,感觉得分落后

策略: 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去争夺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部分分数定约或一个有争议的成局定约。

(3)情况相当平稳

策略:打好每一副牌,不要有丝毫泄劲或骄傲 4.四人复式赛对付强队策略

强队的定义是指大家公认的强队,而不是相对你队而言的.策略

(1).时常用阻击叫。目的:挤掉敌方叫牌空间,不应拘泥于二三原则,应立足于长套和两套牌的打牌赢墩。尤其是局况有利时持破长套高阶阻击应大力推崇,因为愈是强队愈重视局况,不愿在自己有局的情况下轻易惩罚对方.另外持强牌允许非正常阻击叫局,增加局面的起伏。(2).争叫花色质量要好,实力可以差一些。与强队对抗,很少有可能在敌方开叫后被你方打一个低阶定约,因此你的争叫一定要含有示攻性,而不是显示实力,同时首守信号尽量不打。(3).心理叫。在国内心理叫应用还较薄弱,然而会不会顺利而又不失时机地使用心理叫,是区别牌手内在心理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也是对付强队的强有力武器.不敢用心理叫的牌手就是:

一、怕叫得太高刹不住车, 被敌方加倍。

二、是怕同伴加倍惩罚敌方被加倍做成甚至超墩.其实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应该注意:(1)必须要有一套足够长度的带有次顶张大牌的花色(2)在局况不利的情况下永远不使用心理叫(3)全手牌最多半个防守赢墩

(4)最重要的是同伴要全神贯注地听叫牌 5.四人复式赛对付弱队策略

基本原则策略 篇3

一、活用德育教科书的基本原则

新课改带来了教材领域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突出表现,就是教科书价值定位和功能的根本转变。在德育知性观的统摄下,传统德育教材被教师视为圣经而顶礼膜拜;学生只能听受、记诵、复制教材内容。按照生活德育理念,教科书不是教学的惟一资源,只是教与学的必备和必用资源,在教学中尚需与其他资源有机整合。伴随教科书的变革,必然带来教材使用模式的转型:即由以往“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死板性地使用教材,转变为活用教材;由教师指令学生听受、记诵教材,转变为引领学生与教材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通过对自我经验的反思和重建,实现对意义的自主建构。

教师活用德育教科书一般要恪守五条基本原则。

(一)对话性原则

德育教科书,不是供教师教授的文本,亦不是让学生呆读死记的文本,而是对话文本。真正的学习离不开对话。引领学生与德育教材文本对话,不仅是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德育教材育人功能的需要,而且是学习者和教材之间互动,双向建构意义的需要。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为媒介,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及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元、多维对话。

(二)生成性原则

教师使用《思想品德》新教材,不是讲授其中的知识,让学生成为“输血”的受体;恰恰相反,用教材就是要让教师借助“这根拐杖”,引发学生活动,为他们的思考、感悟、体验提供资源,将学生的“生命感、创造力和价值观唤醒”,成为自我“造血”的主体[3]。教师使用教材时,要注意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意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从中感受、体验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即发展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

(三)开放性原则

我们所说的“开放”,是指不能把教科书凝固化、绝对化。强调开放性原则有两个要义。第一个要义是教材内容的开放。教科书创编之日与教科书使用之时有一段时间间隔。相对于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教科书中的部分内容总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教科书时一定要有开放的视野,注意把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新成果,青少年学生生活中的新问题,及时地吸纳到课程内容中来。开放性的第二个要义是,教师要善于处理教科书的普适性与具体教学对象特殊性之间的矛盾。教科书作为具有普遍使用价值的文本,虽然融入了青少年学生的经验,但是每册教材的内容,决不可能涵盖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班级中的具体学生的经验。要解决、调谐这种矛盾,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时,一定要扣住具体班级中的具体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并注意添加有利于引领他们自主学习的“活性因子”。

(四)引领性原则

新教材中的话题、案例、活动设计及其所呈现的道德知识,均属于表层内容。教师在活用教科书时,应引领学生从表层的话题、案例、活动和道德知识的背后,把握对道德问题的思考方式;进而又引领学生从道德问题思考方式的背后,去深度感受和体验其内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德育课程需要教师凭借这种“用教材教”的引领艺术,去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精神成长。

(五)创造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根据自身的教学智慧、经验及学情,创造性地对教材文本作出教学化处理:即对教学内容有所淘汰,有所选择,有所增补,有所凸显,有所提炼,从而在使用教材中获得超出教材本身价值的价值。

二、活用德育教科书的主要策略

活用德育教科书,是德育教师基于实践性知识的积累而孕育的教学智慧,是德育教师彰显教育艺术性的主要表征。活用教科书有以下几个主要策略:

【策略1】注重激活教科书中的活性因子,使之进入学生的生命体,并对他们的德性建构和道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活性因子一般寄寓在教科书所设计的话题(或问题),所呈现的活动情境、生活事件、案例,所精选的道德谚语和经典名言及所创设的留白中。仅就话题而言,德育教科书针对学生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所设计的一个又一个话题(或问题),都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无疑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其生命激情的活性因子。

例如《师友结伴同行》(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四个教育主题,即“同学·朋友”“男生·女生”“我知我师,我爱我师”“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本单元的“问题链”可梳理为——你的人际关系如何?怎样让自己的朋友多一些?怎样对待朋友?怎样交朋友?→男女同学之间怎样正常、健康交往?怎样保持与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在与异性同学交往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你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他们的工作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你与老师交往时有过烦恼吗?有了烦恼,你是怎样处理的?怎样与老师沟通?这些话题(或问题),是能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的活性因子。学生也正是在分析和解决这些道德问题的过程中,懂得了应当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异性同学,如何对待老师,如何与老师交往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认识到师生结伴同行,走过美好青春,是创建和谐校园生活的需要,是赢得幸福人生必须要积累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

【策略2】注重让学生从教科书呈现的“你”中,觉察到有一个“我”,通过切己思考,明确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从而发扬善的行为,杜绝和改正不良行为。

教科书与其他读物不同,它要通过教学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教师要通过教学,让教科书中的内容“发酵”,以便学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道德认识,优化道德情感,明确道德行为,达到促进其发展的目的。教师特别要注重让学生成为教科书所述生活事件的卷入者、反思者,从而引发他们内心的感悟和体验,以点亮学生心中的道德明灯。

例如《诚信是金》(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一课,教材借助文字和图片,呈现了一名在餐馆洗盘子的“打工学生”的形象:做工不负责,做事不守信,从而失去人们的信任,最后酿成无法在这个城市容身的惨痛后果。教科书就此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这个学生的经历说明了什么?”教师教学时,特别注重让学生从“打工学生”这个“你”中觉察到有一个“我”。学生针对“打工学生”的表现、行为和后果以及自我日常生活中讲诚信或不讲诚信的言行及其相应的正负效果进行比照、审度和反思——从而明白了为人不能扯白说谎;对人做出承诺,不能说完就忘;做事不能图私利,马虎潦草,敷衍塞责,弄虚作假,偷工减料,害人骗己。通过学生与教材文本之间的这种“你”“我”对话,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了诚信是立身之本,不诚不信,后患无穷;做人一定要做讲诚实、守信用的人。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一旦从教科书中觉察到了“我”,教科书就能在学生的心灵中运转起来,活动起来,构成他们生命体中的一部分,从而让学生实现知识的习得,智慧的生成和德性的自我建构。如此活用教科书,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策略3】善于活用教科书中的留白,实现学生内心的意义世界与德育教材文本的双向建构。

《思想品德》教材,除有文字、图片外,还在关键处设计了一框框留白,留下了许多省略号。这是德育新教材所预设的开放性空间,意在让学生倾述自己的思想、观点,表达自己的创意、构想;总结自己的经验、优点;展示自己的作品、设计;放飞自己的想象、期待……例如《日新又新我常新》(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一课,按照老子“自知者明”的观点,设计了两个表格:

表格1的提示语是:“回顾自己的经历,找出几件有助于你认识自己,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对照自己的经验,总结自己的优点。”表格2的提示语是:“根据自己的教训,总结自己的缺点。”教科书中的留白,旨在为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营造空间。学生在学习这个主题时,借助“留白”,向教材这位“朋友”,敞开心胸,认真进行了倾述。请看两则案例:

上述案例表明,教师善于活用教科书中的留白,赢得了两方面的功效:其一,为学生展示自我心灵营造了空间,为学生表达道德创造性搭建了舞台;其二是通过活用“留白”,使教科书不仅负载了公共知识、人类经验,而且也汲纳了学生的个体知识、个体经验,从而使教科书的意义更加丰满,更有亲和力,更富有魅力。

【策略4】注重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以改造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达成对教科书中的道德观点的内化。

基于活用教科书的需要,教师既要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教材与引领他们关注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生活德育所倡导的道德学习,其要诀之一,就是要“关注生活”[4]。鲁洁教授说:“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关注行为’。通过‘关注’,自在的生活被主题化,原有的生活经历被置于意识状态中,成为学习者所明晰感知到的事物,从而有可能使之转化成为自觉学习的对象。有关的生活遭遇、生活情景从思考中、记忆中被提起,在意识中被定格化地呈现,生活的经验在关注中被‘再经验’,使经验得到深化。”[5]而这种经验的深化,正是掌握和内化教科书中的道德观点所必需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自我新期待》(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时,要求学生把学习教材与“自我观察”“关注生活”“反省自己”结合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请看小刚的学习笔记:

上学路上,邻居小丁邀我中午放学后等他一起走,我一口拒绝了。在我心目中,小丁是一个不爱学习、成绩又差的孩子,我自然不愿同他结伴。

那天是星期一,要举行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可我下楼晚了,只能站在本班队伍的最后面。第一项是奏国歌升国旗,我发现站在前面的小丁双手垂在身体的两侧笔直地站着。他没有我想象中的那种低头歪肩的怪样子,他的表现与自认是优秀生的我没有什么差别。我用老眼光看人,心里有了一点内疚。

升完国旗,第二项是校长讲话,颁发流动红旗,然后是学生演讲,题目是“在生活中学会尊重别人”。我看见班上的学习“尖子”——小兰根本没听,而是捧着一本小书低头默看,而小丁却在认真地听。以前我总以为是小丁这样的人不尊重别人,没有集体荣誉感,现在看来是我错了。想想过去的我,自以为成绩好就可以在成绩差的同学面前趾高气扬。对比小兰和小丁的表现,唉,我真为我的想法感到羞愧呀。

学习《自我新期待》,教材告诉我:“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最了解的人是自己,要认识自己,就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这话说得多么好啊!我要铭刻在心,把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财富。

这个案例启迪我们,学生对教科书所承载的道德观点的内化,是依托对生活的关注,对生活经验的“再经验”而实现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把学习教科书与关注生活、学会反思有机地结合起来。

【策略5】注重以教科书资源为引线,引领学生走进社会课堂,这是活用教科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

活用教科书既要考虑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同时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帮助儿童从实践中孕育和积累直接经验,促使他们在亲历亲为中获得叩击心灵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建构优良的德性。

例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经济制度》一节(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教材陈述了安庆市一家私营企业的发展及其所作贡献的案例,并提出了如下问题:“在你周围有哪些私营企业?它们的作用如何?”教师教学时按照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的要求,没有让学生生硬地去阅读文本材料,而是引领学生走出学校,去参观总部设在宜都的著名高新企业——湖北三峡鲟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鲟鱼驯养繁殖、饲料加工、鲟鱼制品加工与销售的私营企业。经过15年的艰苦创业,这家公司开发创新了循环水工业化养鲟模式,生产出了品质最优的鱼子酱和品种繁多的鲟鱼深、精加工产品,远销到欧美和中东国家。这家公司不仅自身实现了高速发展,同时还带动了公司周边的2900个农户养殖鲟鱼,年产鲟鱼6700吨,实现产值3亿多元,年户均增收3万元。

同学们边听管理人员介绍,边在公司创办的“世界鲟鱼博览园”参观,亲眼目睹循环水工业化养鲟的壮观,欣赏流线型的硕大鲟鱼游弋水中的优美姿态,对“博览园”中琳琅满目用鲟鱼的肉、骨和各种器官制作的各式各样的罐头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用鲟鱼皮制作的精美皮鞋、皮带、皮包等产品,同学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比一比、问一问、评一评、夸一夸,既满足了感官需要,又激活了思维,还孕育了深切体验。有的同学感动地说:“三峡鲟业公司真了不起!他们的产品既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又能帮助农民致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真正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学们收获一次感动,就会有情感的升华,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种在社会课堂里经受的心灵洗礼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经验的积累和认知上的收获,一定会让学生终生铭记。

活用德育教科书是教师职业生活中一项最基本的修炼。活用德育教科书,要求教师既要有娴熟的教学功力,临堂应筹的灵性,更要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我们期望教师不断总结、升华教学实践经验,不断演绎精彩的活用教科书,促进学生德性建构、品德发展的教学故事。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国外关于教科书功能论争的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2][3]鲁洁.回归生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与教材探寻[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4][5]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0,(6).

(作者单位:宜都市教学研究室

湖北宜昌 443300)

基本原则策略 篇4

一、优化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思路

1.科学设计教学要求,强化模仿听说训练。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设计的教学要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是经过学习和努力后可以达到的。因此这种教学要求应该在一定的程度上高于学生现有的英语知识与英语能力水平。唯有如此,学生的英语知识以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与发展。交际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过好语音关是学好语言的前提条件,掌握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与语言的正确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要使学生学好语音,教师必须强化对他们进行模仿和听说的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更多的时间、更好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模仿和听说训练,并进行丰富的语言实践。在训练中尤其要注重方法,提高训练的实效性。英语教学的目的除了传授英语知识之外,更高层次、更长远的目标是培养与促进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性是交际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际性和实践性训练的密度和力度。我班大部分学生能坚持在课后尽量用英语进行交流。另外每周我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个话题,在下周的早读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演讲。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抓好衔接过渡环节。

英语与我们的母语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和语序等方面。一些学生在理解内容出现困难的时候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摒弃单纯的讲授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这样就能避免枯燥、单调、乏味和学习心理疲劳,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效率。教师要切实重视复习所学知识的问题,重视提高所学知识的再现率,及时地加强复习,尤其要反复地强化语言训练,促进学生加深记忆。

从浅显到深刻,由简单到复杂这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然而,由于语言体系本身的一些因素,使得中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知识跳跃性过大甚至脱节的的问题,知识与知识之间必要的衔接与过渡环节被忽视了。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教师遵循由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繁杂的原则,把教学的标杆定位在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程度上,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科学恰当,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合理高效,将知识与知识间的衔接坡度降低到最低,尽可能实现“无缝对接”,力促学生娴熟地掌握好每一课所学的新知识。

二、优化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策略

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最多的,也是最为普遍和常见的课型是综合性讲授课。突出讲授新内容、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是综合性讲授课的特点。这种课型有这样三个关键点。

第一关键点:日常生活工作会话。处理好这个关键点就会使课堂洋溢浓厚的英语气氛,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这样实施:上课开始简单地聊聊市场行情、气象变化、重要新闻等,在这些对话中,教师和学生所运用和训练的只是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句型。需要指出的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会话与交际能力,如果仅仅依靠这些简单的词汇和句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将教材中的句型放在日常生活工作会话中进行训练,把这种会话作为有效提高词汇和句型的复现率和应用率,以及分散词汇和句型教学难点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完成课文和新句型的教学之后,教师应将讲授过、但学生容易忘记和在应用中容易出错的语言材料,有针对性地编成对话或问答形式,在日常会话中让这些语言材料高频率地出现,以增强练习的密度,巩固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在日常会话中适当地将在后面新授课中的新词汇、新句型放进去练习。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学生在听了和说了之后可以对新的词汇和句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加深印象。这样,当这些生词和句型在新授课中出现时,学生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理解与掌握就比较容易了。

第二关键点:做好复习检查工作。复习的具体内容是前一节课所讲所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力求温故而知新;检查的具体内容是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的程度,以及对已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复习与检查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例如小游戏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复习检查知识的形式,学生可以在其中以课文中不同的角色进行对白。这样的复习检查手段对巩固所学知识非常有效,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新授课作了很好的铺垫,很自然地衔接了旧知识与新知识。当然,要实施好这种复习检查,需要教师事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设计。

企业沟通文化原则与策略 篇5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取得中国革命的成功;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西方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实际相结合,才获得中国改革的成功。同样,中国企业管理要想获得预期的成功,就必须把西方科学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把管理理论和企业实际问题相融合,这样我们的企业管理才更具有实践意义和持久的生命力。

2.“中道”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国文化管理沟通的核心元素。合理哲学源于中国儒家哲学中最重要的中庸思想。中庸思想是企业文化管理上追求的“合理化”。无论人、事、地、物、时及其它,都要求其“适当”、“合宜”,也就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中”的标准介于过与不及之间,没有偏颇,没有宽严,刚柔并济,左右适中。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情、理、法”的层次布局。法是管理的基础,即企业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又是管理的基础,组织的规章制度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法”;情为本,即人性化,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指导思想,以“社会人”的思想统领制度文化,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鼓励人,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来建立、修订和推行所有的规章制度;“理”居其中,应是所重在理,即合理化,用合理化的制度和合理化的人情达成合理化的管理。诚如经营之神松下先生曾说:“身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能做到宽严并济,如果一味宽大为怀,人们就会松懈而不求上进,但如果一味严厉,部下就会退缩,不敢以自主的态度面对工作”。

3.平衡管理,是中国文化管理沟通的行为元素。

策略——投机的至上原则 篇6

莫拿预测赌明天

市场是如此变幻莫测,没有人可以百分百地预测走势,任何预测都可能出错。预测其实没有什么不对,每个投资者基于不同的方式,可能根据宏观政策,可能根据技术指标,也有可能根据内幕消息,甚至有可能根据经验直觉,对后市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行情虽然可以合理地推论假设,但那一切都是我们自己主观的认定,市场凭什么要按照“我想的”走下去?投资名言叫“顺势而为”,其实就是叫你放弃自我,一切跟着市场走。进一步说,预测对了就一定会赚钱吗?要知道,成功的投机需要有长久稳定的收益,一两次预测成功所赚的钱可能在下几次里亏个干净,这样,你还是没有赚钱。预测本身是不能保证你本次操作盈利的,预测这个武器也不能保证你一生投资成功。预测归预测,不能将操作建立在预测上面,这个根基是不牢的,好比大厦建立在沙地上。我看到很多人精于预测,迷信依赖于预测,甚至可以将行情判断到上下误差在几个点的范围内,这里我不去探讨他的技术成熟与否,首先他的投机思路就不成熟。其实任何技术分析、基本分析等等都是预测行情,都是在赌明天,那么,你作投资是在赌博吗?你的成功有保障吗?你的命运还是你自己掌握吗?

只用预测定一刻

那么预测是无用的了,干脆放弃好了?实际上也并非如此,预测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决定进场下单的那一刻的方向。预测后市不好,可以保持空仓;预测后市上涨,可以下单买进。但要记住,预测后市不好保持空仓,并非长阳大涨了还坚持你的预测,认为市场暂时错了,后市一定跌回来;或者预测后市上涨下单买进,但并非长黑暴跌了还坚持你的预测,认为市场暂时错了,后市一定仍要涨上去。在操作时可以有偏多或偏空的看法,甚至可以以个人到20元,一旦市场走出反向时,跌到8元了,而你一直想着市场走势应该向上的,根本就没有为这样的下跌作好准备,你会茫然不知所措,很好的止损机会眼睁睁错过,看着它跌到5元,最后麻木被套。再比如你看跌的市场反涨了,你可能将会失去一次难得的行情,浪费一次成功的机会。

策略——投资的原则

看多或看空,预测并非赚钱的保证,我们需要策略来助一臂之力,需要定出预测正误时的应对之策,用策略来防范预测失误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当然,策略也有对有错,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修正。

何谓策略

假如你正好有一笔资金,而一个人对你说:“在街角开个饭馆吧,一定大赚!”这时你的反应是什么?你一定会半信半疑,即使他是你的好友。接下来,如果你确实想做这个生意的话,你一定会去街角实地考察,并且打听房租、估算成本支出等等,反正要弄个心中有数,才敢真正去做。但是,特别是那些喜欢听消息操作的人,同样的这笔钱,如果在股市上听到一个“可能”的消息,也许还没想清楚就投进去了。这就是区别,前者有策略,后者没有策略。

简单地说,买进股票,你一定是认为它要涨才买进的,但不管你买进前有多么完美的分析,如果它不涨呢?接下去怎么办?你想过这“没涨以后”的问题吗?如果你没想过,只是一厢情愿等它涨,涨到你心目中盼定的价位,那么这就是赌博。如果你想过,并有一两套对应方案等候,这就是策略!

策略是一种思考,一种做事的原则,任何时候,我们需要有一套策略来衡量投资的取舍,以及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投资。

核心思想

策略的核心思想是不确定性和应对方法。投机者应该很清楚地认识到市场具备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你应该知道市场的下一步走势是不确定的,即使技术指标发出多么明确的信号,即使政策有了多么明显的倾向,但是当明天没有来临之时,一切都是可变的。图形上K线走势是“已经”走出来的走势,假设重新来过,当它还没有走成这样时,你敢肯定它还会走成这样吗?一切推论也只能是预计而不能当真,把操作完全寄托在假的预计上,承担风险之大不言而喻。知道了后市的不确定性,你也就有了提防心理,有了提防心理,你自然就会预备多种应对计划来对付真正的情形,除非你不是认真对待你的投资,而是把它当作赌博,那当然不需要策略。

运用范畴

对于投机而言,策略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个成功的投机者不仅要有整体的大局策略,也需要有临场的娴熟技术。但是两者运用的范畴是不一样的,确切地说,越是短线取胜,越依赖技术,而越是长线取胜,越依靠策略。越是做短线越是要注重贴近市场,跟随市场变化,而越是长线越要注重方法的持之以恒。

短线操作更需要操作者专业的技术,不断杀进杀出,跟风随市,积少成多,用小胜造就大胜,成功与否来自于你的预测准确率,你要保证自己的操作有50%以上的胜算,才有成功的希望。但这样的难度,人家应该可以想像得到,极高的专业水准,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做到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并且当你的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做短线也是很有局限性的。

长期的取胜之道,其实更应依赖策略,从操作上它更有实现的可能。一种恒定的操作方法,其实就是你的一种策略。像某些人专做短线追涨,某些人专做长线投资,某些人专做超跌反弹,某些人专做绩优蓝筹,还有些人随市善变,什么流行就做什么,这些其实都是策略。只不过很多人没有注意,也没有去完善总结修正自己的方法,把它提升到一个整体全局的系统高度。我们可能不具备好的技术、好的运气、好的人市时机,但是如果我们有好的策略,并且坚持我们的策略不变,我们最后成功的机会依然很大。

有一个朋友,对技术指标方法从来就不懂也不学,就喜欢看公司报表研究公司发展状况,看出有绩优的样子价格又没有被疯炒过的股票就买,买了一放就2~3年,我还记得他当年死死握牢华源发展、火箭股份、TCL等股票品种,堪称标准长线投资。当然也遇到假货被骗的,但是这几年下来居然平均每年有20%以上的收益。还有一位朋友,就专做超跌反弹,最喜欢每天搜索最近跌得最狠的股票,管它是绩优还是ST,是利好还是利空,只要觉得差不多就杀一把进去,捞个10%就跑,不管世道怎么变,永远都是这样操作。虽然他也常栽跟头,但至今在市场上也活的不错。上面两个朋友的例子告诉我们,对待策略贵在坚持,当然最好能再不断修正,但不要乱变,时间越是长久,你坚持的策略就越能带给你收益。

优秀策略解析

什么样的策略才是良好的呢?首先你要清楚策略不是技术,一套严谨的操作策略是宏观上的操作守则,它保证和规范你使用正确的投机方法、正确的技术。良好的策略要能做到把握趋势的主升段、避开大的亏损、对小的止损有合理的控制。

华尔街的专业投机者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言“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就是一个优秀的投资策略,它遵循这样一个原则:赚时大赚,亏时小亏。所有技术方面的东西都需要围绕这一策略来选择和执行。市场上往往赚的机会少,而亏的时候多,但我们坚持这样一个策略,在正确趋势时长线分进加仓,赚钱时赚个够,赚取难得的大利润方向错误时在合理仓位配置下及时进行止损,保证次次错误时只损失小小的本金。如此长期坚持不懈,坚持这样的思路不懈,可达到投机的至高境界。

赚时大赚其实真正的赚钱秘诀,不在于精确预测市道的转折点,而在于长线和加仓。要知道,一般一段行情在不是极为激烈的情况下,很难遇到短期内一气涨50%以上的情况,拉升、回调、再拉升、再回调是一般常规走势。如果你真要在一个股票品种上一次赚取大量利润的话,首先要给它发展的时间,因此你需要耐心守侯。其次,一般投资者操作都习惯于一次性买卖,就是买入1000股,卖出也是1000股,很多人只喜欢套住后往下加仓,用来摊薄成本。只有少数人敢于在赢利时候加仓,并且就算在赢利时候加仓,也很少有人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往往是胆子大的被行情激发,临时兴奋追加仓位。其实在你投入第一笔资金时,就应该规划清楚,当趋势方向正确、利润产生时,就要在适当的时机做加仓的操作,分兵渐进,在趋势不变时一笔一笔加仓,直加到你分配给这只股票品种的资金用完为止。这样做,当你在赢利情况时,不断扩大赢利的仓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的主升段又被你拿到,最后卖出时你一次性全部卖出,虽然没有赚到所有利润,但你在有保护、有计划的情况下,赚取了应该是主升段的大利润,这就造就了你的大赚。

亏时小亏小亏就是策略中的止损该怎么做。其实止损的关键在于仓位设置,并不是止损位设置。试想,止损位这个具体的位置你怎么去测定?靠技术支撑吗?技术支撑一个下面还有一个,你用哪个?靠政策吗?政策面今日可能已发生变化,领导层思路改变,还合时宜吗?其实做投机最重要的就是自己掌握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任何自己不能掌握的事都不是绝对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也不一致,你眼里的支撑在别人那里可能就不算支撑,在同一个位置上也会引发不同的买卖倾向。所以,要做止损,从自己承受力角度出发是最好的。你一次能承受多大的损失,总资金的5%、10%或者20%?拿这个可以承受的亏损额除以你的买人股数,得到的数额与买人价之差就是你的止损位了。比如你设定一次最多可以损失1000元,在10元价位买入500股,1000元除以500等于2元,那么你的止损位就是8元,这就是你可以承受的极限,而不是技术位支撑。心理支撑比其它什么都重要,也只有在心理承受范围内你才可以有效控制你的投资。这样就看出仓位控制重要性了,因为在亏损度控制下止损位可以跟随仓位发生变化,像上面的例子,如果我只买入200股,那么1000元的亏损度可以承受5元极限的下跌,就看你的具体设置方法了。

止损位不能设太远,那就叫深套没有意义了,同时止损位也不能设置太近,随便一个波动就逼着你去止损,这样的止损有等于无。那么你就需要自己衡量了,仓位多重才合理,才能经得起行情的起伏波动,但又确实可以防范风险保证你的大部队安全呢?我认为这取决于你的性格,如果激进勇猛一点,仓位可以重些,止损位近些;谨慎胆小一点,仓位可以轻些,止损位远些,承受波动压力也小一点。其实回想一下,一般人的大亏损是怎么造成的?一种是死不认错不止损,另一种就是错的时候往往重仓持有,这样还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就是越是重仓就越不肯止损,因为一点下跌就造成损失巨大。试想假如你只持有当初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仓,是不是下手割肉来得痛快得多呢?其实,当我们要止损的时候就证明方向已经是做错了,此时第一要务就是“截断亏损”,不让它发展下去,让每次亏损都在一个小的范围里,仓位小一点,控制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有效备课的基本策略 篇7

一、要重视教情学情实际, 不要依赖教参和教辅材料

长期以来, 教师都以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支粉笔统驭课堂。课前的备课完全依赖教参、教辅材料的现象普遍存在, 对教材中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都是根据教参中是怎样说的、教辅资料中是怎样定的, 教师在备课时就原版照搬, 一字不差地抄写到备课笔记上, 而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对目标的达成、重点的强化、难点的突破, 根本没有涉及, 导致教案只是“纸上谈兵”, 是用来应付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 对整个课堂教学根本没有实用价值。

基于这样的情形, 要想取得有效意义上的备课, 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认真钻研教材, 结合教材和教辅材料中的讲解说明, 完全吃透本版教材在知识点方面的编排体系、特征, 辩证地使用现有资源;其次要从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等方面出发, 编写出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教案和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学案, 这样的备课才能取得实效。

二、要展示备课中的个性, 不要闭门造车和拿来主义

时下, 在教师实际备课中出现了一些极端行为:一是部分老龄教师思想保守, 不懂得学习和借鉴, 在备课时往往都是凭借经验、一意孤行、闭门造车地使用自己用了多年的教学设计, 根本不顾及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新要求;二是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没有几年的青年教师, 由于平时接受的信息量大, 善于通过现代网络、同学、同行等不同路径获得备课的资源, 直接使用别人的电子版本教案, 不管是适用还是不适用, 只要上课有教案就行。再就是在中年教师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得过且过的人, 他们的备课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马虎了事, 糊弄检查。

所以, 要想让备课落在实处, 让备课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必须建立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 群策群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实施备课的“三步走”。

首先是初备。所谓初备就是所有教师都要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 阅读其他参考资料, 明确本章节与其他章节、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所处的地位, 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 为集体备课, 深入切磋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是复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根据初备过程中所获、所思、所疑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行相互讨论、交流、探讨, 然后由中心发言人介绍讲课的内容, 叙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整体构思, 理论框架、重点和难点、逻辑结构、内涵外延、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 然后集体讨论研究, 提出改进意见, 补充完善, 达成共识, 最后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选择教法, 设计板书, 安排教学步骤, 布置课后作业……由主备人撰写出本课时的教学设计, 为下一步教师的个性备课提供教案蓝本。

最后是个性备。每个教师根据复备课中要求, 在遵循总体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基础上, 加入自己的备课元素, 设计出凸显个性特色的教学环节。如对课程的引入方法上, 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取行之有效的、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方式。

三、要体现教法学法指导, 不要知识点的罗列与架构

从平时的教学常规检查中, 经常发现理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备教学的概念、定义、公式、规律结论、例题解析等方面的内容, 存在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有骨架没有血肉”的现象。虽然在备课笔记上教学过程中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旁注等栏目, 但是后两个栏目基本上是“蜻蜓点水”式写上两笔, 做一下点缀。这样的备课形式主要还是由于教师心目中注入式、满堂灌旧有思想在作祟, 沿袭着老经验、老套路的上课模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新课改教学理念根本没有洗涤掉教师身上的这些痼疾。

新课改这些年来, 不管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还是从课堂中师生、生生活动的方式来看, 都要求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俗语说得好, “教无定法, 学有章法”。教师在设计解决某个问题的教学策略时, 首先要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内容, 立足于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以个性的张扬为出发点;其次要根据学科特点以及自身的学科素养、个人魅力等,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同行资源以及现代教学媒体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如, 在教授“平面镜”这一节课时, 就可以采用让回忆平时照镜子的情形, 然后学生猜想、讨论, 教师适当点拨, 最后根据小组探究活动, 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四、要激活学生积极思维, 不要浮于表面的花哨

新课程下的备课强调的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思维意识, 在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故而, 在备课中不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让教案有多么花哨, 诸如红笔圈点的点缀、可有可无的旁注以及教课后的无病呻吟的反思。而需要教师在完全吃透教材、课标的基础上, 思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的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该怎样突出、难点该怎样突破, 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中存在着哪些思维障碍, 思维定式会怎样影响该问题的解决, 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 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预设得好, 在课堂中动态生成才能更为高效。

校本培训的基本策略 篇8

1. 师德培训全员化。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培训的重点, 必须坚持不懈, 而且要“与时俱进”, 不断地更新内容和方式。我们的经验是:开展“正师风、铸师魂”展示活动, 全面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道德素养;开展“树典型、学模范”学习活动, 在“比学赶帮”的过程中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素质;坚持“严管理、细考核”的考评原则,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促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

2. 继续教育规范化。

继续教育规范化就是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和“国培计划”的需要, 安排和指导教师完成继续教育的基本内容, 而且要结合学校与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实际, 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的经验是:根据市教委和继教中心的有关要求, 让全体教师参与必须完成的继续教育学习;根据《重庆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的“春蕾计划”安排, 实施学校“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创造条件, 力争在2015年之前, 让所有的教师至少参与一次专业培训;根据“国培计划”的有关安排, 推荐相关教师参与“国培计划”的系列培训。

3. 专业培训层次化。

专业培训层次化就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 分别给予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专业培训。我们的做法是:推进“三个计划”,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 新教师培训计划。根据学校安排, 所有新聘请或引进教师, 参加学校举办的“新教师培训”20课时以上;同时要求新教师转正之前完成“五个一” (即一个精品教学设计、一堂精品课、一篇教学反思、一篇教学论文、一年教学总结) 的任务。 (2) 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根据学校特色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着力打造一批“骨干教师” (包括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类) 。 (3) 名师工作室建设计划。学校根据学科建设和促进教师成长的需要, 成立了17个名师工作室, 加强管理, 充分发挥现有“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带动学科科研和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到2015年, 再培养市级名师 (含研究员、特级教师、重庆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巴渝名师、巴渝名校长、巴渝教育家等) 5名, 市级骨干教师20名, 校级骨干教师 (含教学能手) 50名;同时启动校级名师计划, 力争在2015年评定校级特级教师和研究员20名。

4. 名师培养工程化。

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9

一、教学设计 (准备) 策略

主要是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 (如教案) 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当

包括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理念、原则、方法, 教师个人备课的主要内容、学习认知前提与情感前提的分析方法、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程资源的整合、学习内容的科学编码, 教学流程与基本环节的设计、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的运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等。

教师在准备教学时, 必须要解决下列问题:按照课程三维目标要求确定和表述课堂教学目标, 分析具体教学内容, 分析学生知识基础与情感状况, 整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制作各类教学材料与课件, 选择主要的教学行为和具体方式, 确定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活动流程, 编制诊断性、形成性评价材料, 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等。○○

二、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

主要是指师生为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重点是课堂教学中的行为。

包括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环节研究;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教学方式方法、认知过程有效展开与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实现方法;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方法;有效的教学技术与信息手段的使用;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有效的新课导入方式、有效的问题设计与问题展示、有效的学习前提基础诊断与补救、有效的学习情感激励;学习目标的预设与生成;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生态的生成与发展, 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对话机制的形成, 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等。

有效的课堂教学要从目标开始, 就是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把明确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作为每堂课教学的出发点。

有效的课堂更加自主, 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包括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课堂教学更加开放, 教师的教学不拘泥于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空间等。

有效的教学行为更为关键:“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

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从目标开始的整个教学序列的改进: (1) 科学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的不断改进; (3) 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目标定向、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综合建构) 的应用与不断改进与变化; (4) 单元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完善, 包括单元诊断、单元新授、单元综合、单元矫正等; (5) 情感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6)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与各种功能的作业设计; (7) 课堂教学过程控制四个策略的恰当运用:时间控制、内容控制、方式多样、反馈矫正。

从海南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看, 采取的主要经验与策略有:

一是广大老师聚焦自己的课堂, 面对自己的教学问题, 在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点的探索上有所收获:如海口市第一中学廖高翔老师重视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激发, 提出了精心设计引言、师生角色反串、妙用音乐漫画、巧借新闻、引入历史知识等十大策略不断地“制造”地理学习“催化剂”, 使学生形成对地理课的持久兴趣;林海萍老师从活跃化学课堂气氛入手,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出了“重视演示实验, 诱发活跃气氛;利用教学媒体, 创设活跃气氛;联系生活事例, 巩固活跃气氛;穿插科技故事, 烘托活跃气氛”的有效做法。

二是部分学校采取整体推进的策略, 提出了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如海口市第二中学为彻底解决“绝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不愿学、不能学、不会学、学不懂”等长期普遍存在的根本问题, 自2008年9月开始, 在全校所有年级、所有学科实施了以学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创立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即课堂上体现“三个特点、三大模块、六个环节”。三个特点指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指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指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海口市龙华区山高小学在学习省外有效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推陈出新, 创立了富有山高特色的教学模式———自主高效课堂, 教学流程主要为:“明确目标, 教师引领———自主学习, 多元选择———活动体验, 帮扶训练———展示提升, 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反馈矫正”。

三是许多学科教师单线出击, 摸索总结了很多个人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如海口市第一中学张海法老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践“互动———探究”模式, 课堂教学流程由“启动阶段———联动阶段———能动阶段———创新阶段”组成, 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琼州学院附属中学赵中华老师探索的“高中古典诗歌阶段式主题教学”模式, 以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为依据, 补充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顺序, 在高中三年将古典诗歌的教学分成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了解诗体常识, 构建诗歌发展脉络 (约五课时) ;第二阶段:掌握具体意象的含义, 丰富学生阅读的审美体验 (约十五课时) ;第三阶段, 鉴赏古典诗词的风格, 体悟诗人情感特征 (约十五课时) ;第四阶段, 掌握诗歌表达技巧, 提高学生的诗歌分析能力 (约10课时) ;第五阶段, 分类鉴赏, 获得诗歌鉴赏的综合能力 (约20课时) :第六阶段, 把握诗歌鉴赏题类型, 掌握答题模式 (约10课时) 。以主题的形式反复强化, 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 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自行去分析意境体会感情。三亚市第一小学欧哲尔老师尝试的“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去探究”的“问题课堂”教学模式, 其教学流程由“开门见山, 引出问题———因势利导, 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探究问题———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四步组成, 以问题作为线索贯穿整个数学课堂, 简单易行。

三、评价反馈策略

教学评价与反馈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与矫正改进行为。评价与反馈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及时地对教与学的前提基础和效果进行反馈评价, 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这些策略包括: (1) 学生学习行为诊断与矫正 (包括认知与情感) ; (2)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诊断; (3) 学生自我发展 (个性) 评价; (4) 教学质量改进评价 (即课时、单元或主题、模块的形成性评价) ; (5) 基于网络的教师、班主任发展性评价, (6) 评价主体多元化, 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结合进来;评价结果个性化, 要千方百计引导教师把教学的功夫下在“教学生学”上; (7)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智商情商测量等。

海南所开展的有效教学实验, 主要在学生课堂学习评价与矫正, 各类练习、作业、形成性评价测试题的设计,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测评等方面摸索出一些有效的经验和做法。经验之一: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关注教育公平, 教育评价指向全体;经验之二: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更加科学化和人文化;经验之三:教学检测更加关注学生的差异;经验之四:矫正与辅导更具针对性;经验之五:综合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如:琼海市第一小学数学组对作业进行了大幅度改革, 把作业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 作业形式灵活多样, 口头作业有说算理、说算法、说过程等形式;书面作业有基础性练习、数学日记等形式;操作作业有小设计、小发明、小制作、小调查等。海口一中追求考试的实效性, 明确提出高一、高二年级不得进行月考、周测, 高三月考要有实效。严禁试卷只发不收、只做不批、只批不析现象。琼海嘉积中学海桂学校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由班主任牵头, 和科任教师、学生等一起制订学困生转化计划。琼海市教育局对学校的教育评价在省的“综合指数”和“四率一分”的基础上把学校对全体初中毕业生的人生规划纳入评价范畴, 要求学校必须把全体学生合理分流到重点中学、普通中学以及各类中专, 保证每位毕业生都能受到合理的继续教育。

四、有效学习策略

包括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空间能力等多元智能的培养, 坚强的学习意志与毅力的培养等。

有效的学习策略既可能是学生显性的学习技能或学习调控技巧, 也可能是学生有关学习的经验性默会知识。学习策略是伴随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而形成与发展的。研究认为学生学习策略是“习得”的, 其形成与发展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具有主体性, 取决于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 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 取决于教师的学习指导水平, 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自我反思水平等。

因此, 对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包括:

1.关注“学习者”的自身问题。关注学生学习动机, 提升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增强教学和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 加强学生学习意志力锻炼等。2.教给学生丰富的认知策略。一是教师让学生这节课学习什么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二是教师让学生怎样去学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知策略教学努力做到专门性与渗透性相结合, 重渗透性;显性与暗含相结合, 重暗含;单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重综合性;共通方法指导与个性方法指导相结合, 重个性方法指导。3.让学生在真实的智力活动中学习。主要是为学生创设灵活化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境。4.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让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意识, 引导学生主动选用适宜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对学习进展进行即时性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归因与自我强化, 让学生学会自我补救与调节。5.用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做到评价目标全面化,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 更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目标, 建立信心。

海南的一些实验学校从整体层面构建有效学习策略的体系, 如海口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海口九中的“三学两评”模式和“学科小先生一拖N”模式等, 在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省许多中小学教师分别对语文、数学、英语、化学、政治等学科的有效学习策略进行了一定探讨, 对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选择和运用相关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海口一中政治教研组的“学案导学, 自主高效”模式, 文昌市翁田中心小学王宇老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等。

五、教学管理策略

包括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和师生教学积极性的激励, 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学校文化的构建, 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认真执行,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确立与认真执行, 优秀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发展机制, 相应的激励与保障机制的建立等。

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没有扎实的教学常规工作, 就没有高效的教学活动。

学校要重视无效、低效教学现象的梳理工作, 重视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 重视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听课评课, 重视教师的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学校要把这一切都纳入教学管理, 建立科学有序的检查制度, 一月一查, 一期一评, 评出优秀常规标兵, 给予表彰和奖励。

要提倡教学精致管理, 要想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追求教学精致管理。精致管理主要体现在“细”字上。细节决定成败。要细化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细节。避免重制度、轻程序, 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精致管理还要求我们强化系统管理, 狠抓班级管理、教研组管理、备课组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管理, 要分工明确、协调一致。

从海南各实验学校所采取的策略看, 具体特点体现在:

一是加强常规管理, 规范教学行为, 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 唱响有效教学主旋律。如:海口一中制定了“规范教学行为”活动的实施方案, 通过“严格按《方案》规定课时计划上课, 严禁非上课时间讲课与补课;严格规范作业、试题、考试次数以及教辅资料管理行为;科学备考、智慧备考、人文备考, 精简课时, 提质增效;聚焦课堂, 推进教学改进行动,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优化备课组建设, 集体备课精细化、特色化;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等六个行动研究, 紧紧围绕有效教学这个课题, 加强常规管理, 规范教学行为, 依法科学施教, 在探索提质增效之路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

二是强化集体备课, 改进教研方式, 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抓住有效教学关键点。如:海口市第九小学以“多样校本研训垒基, 让常态课更加高效”为目标, 借助多彩的教育展示平台, 有计划地开展了诊断式、汇报式、竞赛式、开放式、示范式系列展示活动, 使教师在反复的磨课实践中, 不断学习、反思和调整, 使常态课更显魅力, 彰显课堂教学特色, 达到用自己的课堂培训自己的目的。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重点开展“双循环教学”实验, 改革科组教研方式, 丰富了教研的内涵, 提高了教研水平。第一个循环, 就是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同备一节课, 轮流执教一节课, 同评一节课, 最终使这一节课达到较高的教学水平。第二个循环, 就是每个教师各自精选一节教学内容, 由其在不同的班级里循环上课, 集体评议, 个人修改, 把这节课做成精晶。

三是关注学习主体, 改革教学模式, 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 寻找有效教学突破口。如, 海口市九中的九个学科全面参与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初步形成了“三学两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科小先生一拖N”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建立了课堂教学基本步骤:学生自学—学生代表展学一老师导学—课堂评价 (学科小先生对徒弟的指导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 。

四是建立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 完善教学评价与监控机制, 找准有效教学落脚点。如三亚市榆林八一中学规范考试全过程, 以管理求效益。实行教学目标量化管理。一是量化考核内容, 重点是考核工作实绩, 教学效果主要以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作为考核内容。二是制定量化考核评分依据和标准, 使考核既有科学性, 又有可行性。

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10

关键词:作文教学,教学策略,提高水平

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语文教学风格。同时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摸索出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定帮助。

一、结合实际,有感而发

针对学生缺乏写作素材、作文内容空洞等现象,每当妇女节、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我们都会结合实际,给学生布置相关内容进行小练笔,在此之前老师着重强调让学生关注即将来临的节日,如查阅节日的由来,预设你在三八节、母亲节想做些什么,在教师节你会有些什么样的感想,在国庆节你会观察到一些什么现象,等等。没有老师的引导,注意观察、注意体验有可能只是一句空话,不会做个“有心人”。

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当学生有了实际体验后形成文字就轻而易举了。上周“艺术节”过后,我立即抓住时机,让学生写了一篇《“艺术节”有感》,这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小练笔,更是让他们对艺术节的总结和反思,这样就不仅仅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问题了。

二、心灵倾诉,抒发情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可以让学生为心灵倾诉而作文。这个灵感来自我与儿子的一次矛盾。儿子渐渐长大以后再也不是那个乖乖的小男孩了,时不时和我顶嘴,在校和学生打了一天交道,回到家累得不想说一句话,有时看到儿子不听话的样子会忍不住火冒三丈,于是话不投机便拧起来。一次“暴风骤雨”之后,我思绪万千,就在自己的校讯通博客上写下了“给儿子的一封信”。当时正值儿子十三岁生日前夕,我有意在他十三岁生日当天,把校讯通打开挂在电脑桌面去忙别的事情,我知道在我走后他肯定要求浏览电脑。因为这是我事先预设好的,所以一连几天我都悄悄观察儿子的表现,果不其然,再出问题他和我说话柔顺多了,让他做起事来也听话多了。我一直没有点通这其中的秘密,但当我们之间出现不和谐时,我就会给他留言或写文章,渐渐地一切慢慢好起来。学生和家长之反馈。最后班级可根据反馈信息评选优秀者。也可以让家长带孩子自己去市场买一次菜,看看孩子在买菜过程中表现如何,是怎样与人交流的。还可以让孩子主动与陌生人进行口语交际,看看谁能与初次见面的人很好地沟通。总之可以不局限于课堂这一小小的阵地,让学生明白,口语交际就在生活中,使学生对口语交际产生兴趣,而不是恐惧。

(三)重视开展激励性的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该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特点,而不是结果,不要在说话表达的质量上提太高的要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上,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人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多间肯定也有类似的情况,我把这个沟通方式教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和父母产生不和谐时不要急于表白或争论,可以给父母写一些留言条或者以日记形式出现,写出自己的心声。等双方都冷静下来再解决父母和孩子之间所谓的矛盾。可以说孩子和父母的各式各样的矛盾几乎天天都有,孩子们用这个方式不仅懂得了怎样与父母相处,更从中明白了父母的艰辛,因此有了乐写的欲望,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推而广之,同学之间若出现了不愉快,就可以通过文字传递心声,可以互写“道歉卡”;在班级中违反了纪律可以写“悔过卡”。渐渐地,很多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勇气,再也不怕作文了。

三、文本对话,读写结合

这种练习作文的方法,我想大部分老师都在使用。当一篇或者在语言上、或者在结构上、或者在开头结尾上、或者叙述顺序的安排上,只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老师都会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关键是这个仿写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效果,让学生仿写自己能够驾驭的东西,不能为了写而写。比如原来学完《爬山虎的脚》后,本来想让学生借鉴写法写一篇《蒲公英的花》。但因为我对蒲公英的生长习性、内在结构等知之甚少,无法“下水”成文,因此就舍弃了这一打算。而改为让学生先观察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再进行仿写,练写时可以写它的叶,也可以写花,或者写果和根等都可以。这样不做太刻意的限制,学生写起来就兴趣盎然。

四、创设情境,深化体验

学生之所以畏惧写作文,是因为他们平日没有很好地关注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学生写起作文来就顺手多了。记得在三年级时,有一篇要求写活动的大作文,其实学生天天跳皮筋、打乒乓球、拔河比赛等,只是因为没有刻意关注,因此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就专门抽了一节课在教室里进行了一次“画鼻子”活动,事先让学生注意画鼻子同学的表现、台下大家的表现;画对时大家的表现、画错时大家的表现;如果是你上台画鼻子,你的心情怎样,你看到大家有什么表现,等等。重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观察。通过这样有意识的引导,等到作文成型,我发现篇篇都写得很生动精彩,有的还让人不禁捧腹大笑。再比如,前段时间六年级学生在体育村参观市八运会开幕式,当时要求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不要轻易挑剔学生这个词“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即使某个词说错了,教师也要用婉转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改正。如“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明白了,但如果把××词换一下,那句子的意思就表达得更清楚了。”

总之,教师要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放在首位,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把口语交际训练贯穿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口语交际训练融入生活,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生活中善于沟通,学会交往。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要以满腔热情关爱学生,以亲切的态度对待他们,和他们交谈,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开出不败的智慧之花,让他们成为会说话、会做事的人、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中年级作文教学点滴谈

杨建春

(漳浦县前亭中心学校,福建漳浦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就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怕写作文,对作文毫无兴趣,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作文难,难作文,即使勉强为之,写出的作文也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我针对中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激发写作兴趣

达尔文说:“兴趣,可以引起人的新异性———激起探究世界的热情和力量;惊讶,能促进人们迅速调整行为,增强对未来的反应;愤怒,能动员人的能量;轻蔑,可以产生优越感,增强自信心;害羞,则涉及人对自己的评价,引导反思,产生自知之明,培养强烈的自我意识。”可见,兴趣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十分关键。

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四的习作要求是让学生把自己学会本领的过程写出来,并要求学生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还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执教时,我不采取惯例方法,即让学生学习例文,将例文的框架列出,再将作者的写作特点写出,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材料套在这个框架之中,机械地学习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写出文章。而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当场进行包饺子活动。猜猜看,场面如何?有的同学有模有样,胜利在望;有的学生愁眉苦脸,称自己不会包;有的学学生家长接孩子时一定要和老师打招呼再走,而且孩子到家之后要给老师回复短信告知,当时晚上我看完学生离开签名后,发现有三个学生被接走时没有和老师打招呼。于是第二天,我就这件事分析了现在社会上的不安全因素,并让学生设想:不告而别之后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后果呢?学生们议论纷纷设想各种结果,最后我让学生以“不辞而别的后果”为题目写一篇小日记,这样不仅进行了练笔,更在学生安全方面敲响了警钟。

五、多方积累,厚积薄发

每天我会让学生坚持读两到三篇文章,可以是故事、童话、美文,也可以是天文、地理、历史方面的,甚至还要求学生回家经常看地图、看“百家讲坛”“科技之光”“纪实”等电视节目。语文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我总是告诉学生,我们学习的词汇一个个是固有的,按正常思维,我们可以组词,但不可以造词,所以要多阅读文章多积累词汇。方方面面的东西积累得多了,在写作时学生才会洋洋洒洒动笔成篇。

六、学会修改,学习批改

不少教师慨叹:“我辛辛苦苦地批改,学生却视而不见,他们只看重一个分数。”

没有理由责怪学生,因为你没有引起他的兴趣。其实想要在批语方面引起学生注意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我认为,学生学会批改作文会促使他更快更好地写作文。当一篇作文草稿完成后,我会让学生按照“作文修改提纲”先修改草稿,草稿合乎要求后让学生誊抄。誊抄完后第一步,让学生先互相找出文中还有无错别字,学生比老师找得更精细;第二步,相互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比一比谁文中用的好词好句多,这样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攀比心理”。他们会尽量争取下次多用好词好

生紧张得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学生包的饺子还未下锅,就已绽开笑脸……接下来,我组织学生谈谈感受,然后指导学生写作文。结果出乎意料,那些原来不会包饺子的同学写出来的作文更具真情实感。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抓住自己的实际生活作为写作素材,让学生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不过,现在的学生大多只有在老师要求写作时才去观察生活,积累材料,以应一时之急,而且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因此,学生作文若要“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就必须积累写作材料,多阅读文章。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读促写,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消除对作文的畏惧,才能使他们热爱写作,快乐作文。

2. 展示想象风采

写作不仅是生活的再现,而且是生活的生命化与心灵化,然而,生命化、心灵化的生活是离不开想象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想象。

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六的习作就是要求学生写科幻性的想象作文。在执教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拓宽想象的思维空间。科幻世界在儿童的想象中总是充满着奇异的色句,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第三步,我要求学生按照下批语方式写下“自评”。当然这些评语也要写在作文本上,而且我会再告诉学生,等大作文交上去以后,老师会逐一认真批改你的文章,并给出“师评”,到下次评讲时你要认真看,你的“自评”老师采用了多少,老师采用你的“自评”越多,证明你的作文评语越到位,你能够看到自己作文的优点与缺点,何愁不会写作文呢?所以每次大作文发下去之后,学生都会认真地研究“师评”与“自评”之间的异同;第四步,当认真阅读了“师评”“自评”之后,此时我会让学生再次在全班进行交换,同学之间相互阅读文章,学习他人文章的长处,再找出这篇文章依然还有的缺陷,并给同学写上“互评”。这样经过几轮下“评语”,学生从中不但看到了自己文章的优缺点,而且借鉴了他人文章的优点。优点继续发扬,缺陷下次改正,这样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就会更快。

最后一步我想强调的是:判分问题。钱梦龙先生回忆他求学时代生活时说,是国文老师给他的一篇习作以高分的偶然事实才引起了他学习语文的激情,甚至决定了以后的人生选择。可见教师的“判分”对学生的影响力之大。“判分”对老师来说不仅仅是动动笔的问题,也是教师的一种态度和语言。既然我们不忍心以冷面恶语对待后进生,怎能一成不变地以低分“棒杀”作文水平徘徊不前的学生仅剩的一点热情和兴趣。所以我给学生的判分最低不低于80分,只有极个别特别不着调的作文或是范文我才会给打75分。我想:这种“不合常理”的做法何尝不是“却有至情”的最优化的教育行为呢?实践证明,这种“却有至情”的判分是形成师生情感相容,调节学生作文心理,促其“好之、乐之”的有效“润滑剂”。

寻找创业项目的基本策略 篇11

着创业投资业的发展和创业投资资本的增多,过去那种“资本选择项目”的单向关系正在逐步被“资本选择项目,项目也选择资本”的双向关系所取代。在新形势下,要做一个优秀的创业投资家,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待在办公室里等项目了,而是应当主动出击发掘有价值的项目,甚至培育有价值的项目。这样,才能让创业者了解你的投资取向,并相信你不仅仅能够给他们带来资金。通常而言,主动寻找创业项目的策略有:

1. 广结良缘,形成各种非正式联系

优秀的创业投资家总是尽可能地参加各种与创业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并注意建立起广泛的非正式联系。这样,说不定哪天就会有个好朋友会将他遇到的好项目推荐给你。

2.与创业企业有联系的各种机构建立正式的固定联系

例如,银行作为给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金融机构,企业通常都会主动上门找资金。其中有不少的创业型企业,他们虽然具有很好的成长性,但风险也相对较大而且缺乏必要的抵押品,因此,银行并不敢给其提供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将其推荐给与之建立有正式的固定联系的创业投资机构,可以解决创业投资机构的项目来源。

3.随时与股东单位联系

当你的股东中有实业企业时,作为股东的实业企业通常是获取创业项目的最佳途径之一。就实业而言,它之所以投资于创业投资公司,除了获得资本增值收益外,很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创业投资公司提高自身的资本经营能力。当他有好的创业项目时,不妨推荐给创业投资公司投资,通过创业投资公司的资本支持和培育而相对成熟后,又将其收购为自己的独资公司或被控股公司。这对实业企业而言,可以实现其战略目的;对创业投资公司而言,则既解决了部分项目来源问题,又解决了它的投资退出问题。

4.走访实业公司的创业管理部门和研发部门

大型实业公司的附属创业管理部门往往有许多的创业项目。尽管这些项目大都与母公司具有战略上的联系,但完全领先母公司提供资金来源,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往往也借助于外界的创业投资机构为其提供部分资金,并希望得到创业投资机构的增值服务。此外,跟踪实业公司的研究开发部门,一旦发现好的研发项目,不妨鼓动研发人员以独立创业的方式创建新企业,而创业投资公司则为其提供资本支持和创业管理服务。待其培育成熟后,再卖给他原来的母公司。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处理好研发人员与其原来的母公司的关系,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上要进行准确界定。

5.查阅专业杂志

品牌延伸的原则与策略 篇12

品牌延伸是企业研制和开发一系列相关性产品, 采用同一个业已在市场上定位成功的知名品牌, 以期通过品牌繁殖, 发挥名牌的月光效应。品牌延伸又称名牌扩张, 是相对于名牌集中而言的名牌战略的又一策略选择。当一个品牌在市场上业已定位成功 (该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 则企业可以抓住契机, 在该品牌下发展产品线, 形成一个具有相关特性的名牌宗族, 进行品牌兼容性经营。品牌延伸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好处:

1. 使消费者更易接受新产品, 有利于快速打开市场。

在消费者心目中, 采用原知名品牌的新产品包含有原名牌中自己所熟悉的因素, 因此消费者较易接受新产品所传达的信息, 这样可以借名牌声誉, 消除消费者对新产品的疑虑, 从而有利于快速打开市场。

2.节省了开发和推广新品牌的费用, 规避了新品牌开发失败的风险。品牌开发是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 需要支付一定的设计、研制、策划、广告、宣传等费用, 而且还面临着开发失败的风险, 而品牌延伸则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节省开支。

3.有利于消费者拓宽消费视野, 增强其购买欲。新产品能为同一名牌下的现有品牌或产品系列增添新鲜感, 使该名牌的整体商品力增强。这样, 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拓宽其消费视野;另一方面也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4.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 提高名牌家族的整体投资效益。当一个名牌整体的有效投资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时, 则每个产品线都会从整体的投资规模经济中受益, 从而提高名牌家族的经济效益。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安海斯·布希公司就是实施品牌延伸策略的一个成功范例。该公司在“百威”牌子打响之后, 乘胜追击, 不断开发“百威”新产品, 提供“百威”新服务, 使“百威”在更大的范围内享有盛名。

品牌延伸的前提

因为品牌延伸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已有品牌的声誉和影响迅速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因此, 品牌延伸的前提就是这一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消费者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当某一品牌并不强大并且受到诸多同行强有力的挑战时, 采取品牌延伸策略就是十分冒险的行为。比如深圳巨人集团在最初经营的电脑行业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 迫不急待地进军生物保健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致使企业人、财、物等资源过度分散, 结果因为管理混乱而“只开花不结果”, 使本来很有希望的企业陷入了重重危机之中。

进行品牌延伸的产品应在各同类产品中具有相当强的实力。为了避免“株连”的风险, 进行品牌延伸的产品质量必须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如果新产品的质量还不成熟, 加工工艺尚需进一步的改进, 这时进行品牌延伸就很危险。俗话说:“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品牌延伸宣传越广, 销售越多, 就表示在销售量短期增加的同时, 使更多的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了不满, 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迅速地远离了这一品牌的产品。

品牌延伸的原则

品牌延伸不仅仅是单一产品的变化, 它是在最初的产品技术和市场定位基础之上的一个飞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应掌握的原则是:

1.有共同的主要成分。主力品牌与延伸品牌, 在产品构成上应当有共同的主要成分, 即具有相关性, 如果不是如此, 消费者就会不理解两种不同的产品为何存在于同一品牌识别之下。如“三九”集团从医药向啤酒行业进军, 就显得特别勉强, 并最终导致失败, 因为二者共同的主要成份太少了。

2. 相同的服务系统。

从营销到服务, 如果能联系在一起, 品牌延伸自然理所当然, 否则, 就显得不伦不类。如雅戈尔从衬衣延伸到西服, 服装业的营销和服务是一致的, 品牌延伸自然到位。

3. 技术上密切相关。

主力品牌与延伸品牌在技术上的相关度是影响品牌延伸成败的重要因素。如三菱重工在制冷技术方面非常优秀, 因此, 它自然将三菱冰箱的品牌延伸到三菱空调, 海尔品牌延伸也是大致如此。相反, 春兰空调与其“春兰虎”、“春兰豹”摩托车的形象并无相关性, 这样就很难使消费者产生技术优势联想。

4. 使用者相似。

使用者在同一消费层面和背景之下, 也是品牌延伸成功的重要因素。像金利来, 从领带到腰带到衬衣到皮包, 都紧盯白领和绅士阶层的消费, 延伸得比较成功。从产品品质到价位, 都定位于“成功的、成熟的男士”。这样定位准确的品牌延伸不会“乱套”。

5. 避免产品已高度定位。

如果一个品牌已经成为这个产品的代名词, 则最好不要再将这一品牌的名称冠到另一类产品上去, 否则非常危险。比如SONY在日本代表收音机或彩色电视机, 现在代表的是视听产品。假如将SONY的名称冠到微波炉、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上去, 就毫无代表性可言。

6. 质量档次相当。

开发出来的新产品系列必须具有与原名牌产品不相上下的质量, 才能使品牌延伸成功。质量是名牌的生命, 是名牌存在和发展的关键, 开发出的新产品必须具有一流的质量, 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这样的产品才能将原名称成功地冠到它的头上, 否则必定会失败。

7. 品牌名称联想所及。

要注意品牌延伸和品牌所造成的“联想”关系, 即消费者由这一品牌名称能成功地联想到延伸的产品。如IBM这一电脑名牌, 提起它就会让人想到电脑, 而不会想到复印机。因此, 可以将它延伸到各种电脑相关的产品上去, 甚至延伸到各种电脑的周边设备上去, 也不会使人误入“陷阱”。

品牌延伸的策略

1.在产业上延伸。从产业相关性分析, 可向上、向下或同时向上向下延伸。比如钢铁冶炼业向矿业方向延伸是向上 (前向) 延伸, 向汽车延伸才是向下 (后向) 延伸, 若同时向采矿业、汽车业等方向延伸则属于双向延伸, 即向上又向下 (前向后向) 延伸。采取这种延伸方式, 为材料来源、产品销路提供了很好的延伸方式。另一种是像由鲜奶向豆奶、果奶、酸奶的延伸, 是产业平行延伸。平行延伸一般适应于具有相同 (或相近) 的目标市场和销售渠道, 相同的储运方式, 相近的形象特征的产品领域。这样, 一方面有利于新产品的行销, 另一方面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巩固。

2.在产品质量档次上延伸。包括以下三种延伸方法: (1) 向上延伸。即在产品线上增加高档次产品生产线, 使商品进入高档市场。日本企业在汽车、摩托车、电视机、收音机和复印机行业都采用了这一方式。20世纪60年代率先打入美国摩托车市场的本田公司, 将其产品系列从低于125CC延伸到1000CC的摩托车, 雅马哈紧跟本田, 陆续推出了500CC、600CC、700CC的摩托车, 还推出一种三缸四冲程轴驱动摩托车, 从而在大型旅行摩托车市场上展开了有力的竞争。 (2) 向下延伸。即在产品线中增加较低档次的产品。利用高档名牌产品的声誉, 吸引购买力水平较低的顾客慕名购买这一品牌中的低档廉价产品。如果原品牌是知名度很高的名牌, 这种延伸极易损害名牌的声誉, 风险很大。 (3) 双向延伸。即原定位于中档产品市场的企业掌握了市场优势以后, 决定向产品线的上下两个方向延伸, 一方面增加高档产品, 另一方面增加低档产品, 扩大市场阵容。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钟表工业市场竞争中, 日本“精工”采用的就是第三种策略, 当时正逐渐形成高精度、低价格的数字式手表的需求市场。精工以“脉冲星”为品牌推出了一系列低价表, 从而向下渗透进入这一低档产品市场。同时, 它亦向上渗透高价和豪华型手表市场, 它收购了一家瑞士公司, 连续推出了一系列高档表, 其中一种售价高达5000美元的超薄型手表进入最高档手表市场。

上一篇:热处理设备下一篇:量子网络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