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基本原则

2024-07-02

翻译的基本原则(精选12篇)

翻译的基本原则 篇1

一、翻译学的发展历史

西方翻译界对翻译问题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 他被认为是西方翻译史上第一位重要的翻译理论家。他对翻译理论问题的阐述, 主要反映在他的《论最优秀的演说家》和《论善与恶之定义》两步著作中。首次把翻译区分为没有创造性的“直译”和具有创造性、可与原著媲美的“意译”。这样, 西塞罗实际上提出了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 并因此而开拓了西方翻译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先河。自此之后, 西方翻译理论史便围绕着直译与意译、忠实与不忠实、精确与不精确的问题, 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

继西塞罗之后, 西方翻译史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翻译理论家。他们在不同的时期, 从不同的角度, 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在中世纪, 施莱尔马赫提出了文学翻译与机械性翻译的区分。到了20世纪, 西方翻译理论又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出现了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他提出了“动态对等”的观点, 认为翻译应该是最接近原文的、最自然的信息对等。等效论强调忠实于原文作用或效果, 而非其字面意义。英国的卡特福德提出了“等值翻译”理论, 认为所谓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替换成等值的另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 所以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是寻找等值成分, 而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是描述翻译等值的本质, 以及达到翻译等值的条件。此外勒弗维尔、巴斯内特还提出了“翻译受制于社会文化因素”的观点, 弗米尔、赖斯、诺德提出了“翻译须为目的服务”的主张。

其次, 从思想流派的侧面来审视, 西方的翻译理论体系主要是由两条清晰可见的路线串联起来的。一条是文艺学翻译理论线, 另一条是语言学翻译理论线。根据文艺学派翻译理论线, 翻译被认为是一种文学艺术, 翻译的重点是进行文学再创作。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线的基本特点是, 它关注的核心所在, 始终是语言。它把翻译理论和语义、语法功能的分析紧密结合起来, 从语言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的操作技巧上论述翻译问题, 认为翻译的目的在于产生与原文对等的译语文本, 并力求说明如何从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各个语言层面去产生这种对等文本。这两条理论线各有所长, 也各有其短。文艺学派翻译理论线强调翻译的目的和结果, 从宏观上强调译品的艺术效果, 但它不甚研究翻译的实际过程和语言的操作技巧, 不甚关心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结构特征上是否对等的问题, 也忽略非文艺作品的翻译和文艺作品翻译中的非创造功能。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线的缺陷是, 不甚注意作品的美学功能, 忽视文艺作品的艺术再现, 把主要关注点放在文本的语言结构上, 理论分析也往往局限于单个的字词、句子或句法现象, 而忽略文本主题结构以及文本的话语和语篇结构这一更广阔的内容, 忽略更大范围的文化因素, 以及这些因素对目标文本的生成和接受所产生的影响。

二、翻译的基本原则

翻译的标准, 即翻译的基本原则, 是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 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 也是翻译工作者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翻译的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 但在翻译界还没有完全一致的定论。

我国译界最具代表性的说法就翻译标准而言, 不得不提马建忠的“善译”标准和严复的“信、达、雅”三标准。马建忠认为:“……译成之文, 适如其所译而止, 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夫而后, 能使阅者所得之意, 与观原文无异。是则为善译也已。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提出了近代最有名的“信、达、雅”翻译三标准, 他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把这三字列为“译事楷模”。这一理论体现了中国人重悟性思维、善于归纳推理、内敛含蓄等特点。鲁迅认为:“凡是翻译, 必须兼顾着两面, 一面当然力求易解, 一面保存着原作的丰姿。傅雷则反复强调“重神而不重形似”的翻译观, 这一理论使翻译的标准摆脱了拘泥于对内容、形式要求的“信达”、“信顺”的束缚, 从而达到了有关“精神”、“风格”的最高境界。钱钟书提出的“化境说”则与傅雷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翻译界中被普遍接受和运用的翻译标准是“忠实通顺”, 也就是译文应忠实于原文, 准确表现原作的思想与形式。好的译文, 既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同时读起来又流畅。与原意大相径庭的文字, 不管多么通顺, 都称不上是翻译;同样, 译文生硬晦涩、词不达意, 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

三、翻译者应具备的素质

翻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集语言学、文学、心理学、文化学、信息理论等于一身, 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等诸多领域。因此, 要成为一名好的译者, 至少要合理的知识结构。这里所说的知识结构包括:

1、坚实的语言功底。

一名好的译者应该具备良好的英语素养和扎实的双语基本功, 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 拥有超常的词汇量, 超强的语感。

2、百科全书式的“杂学”知识。

一名合格的译者所具备的知识不仅要专, 而且要博, 要成为一名“杂家”。译者必须掌握丰富全面的百科知识, 例如专业常识、国际常识、国情地情、法规政策常识、风土人情等, 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 熟悉各行各业, 努力做一个“万事通”。

3、拥有深厚的双文化底蕴。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双文化能力比双语言能力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从它们赖以存在的文化角度看才有意义 (奈达语) 。而且王佐良先生在《翻译中的文化比较》一文中也指出, 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翻译的过程, 实际上也就是再创作的过程。创作和翻译各有要求, 孰难孰易难有定论。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中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 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思。但到真的一译, 就会遇到难关, 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 写不出, 创作的时候可以回避, 翻译上却不成, 也还得想, 一直弄到头昏眼花, 好像在脑子里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 却没有。”据此,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译者如果没有厚实的语言文化功底, 没有多年的翻译实践和积淀, 是不可能翻译出“忠实通顺”的好的译文的。

所以要成为一名成功的翻译者, 就必须拥有扎实的双语言基本功、双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面, 并熟练掌握翻译的技巧, 对不同种类的翻译都要精通, 让自己成为一本“百科全书”,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杂家”, 从而做好翻译工作, 译出真正的符合原作意义的佳作。

摘要:“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 即用一种语言文本来替代另一种语言文本的过程。” (J.C.卡特福德, 1994)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 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 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巴尔胡达罗夫, 1985) “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寻找和原语信息尽可能接近、自然的对等话语, 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 其次才是风格上的对等。” (E.A奈达, 1969) 通俗的讲, 翻译, 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 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这个过程要求对语言语义学的知识以及对语言使用者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翻译学的发展历史,翻译的基本原则,翻译者应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司显柱, 曾剑平.英汉互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廖国强.英汉互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3]孙万彪.中级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4]姜治文.文军·翻译标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0.

[5]吕俊.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翻译标准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3) .

[6]陈德鸿, 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C].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2000.

翻译的基本原则 篇2

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

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世界各国之间来往的越来越密切,英语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在中国,由于我们的母语是汉语,因此就有了翻译这样一个职业,而且由于其技术新和稀少性,翻译也成为了一个很热门的职业之一。那么在口语口译的备考过程中,如何才能顺利的通过口语口译的考试呢,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咨询了空中英语的专家,专家给我们讲解了一部分,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十大原则。

1)动宾连接原则

考生在翻译动宾短语的时候,应先考虑宾语的成分。宾语可能为名词、名词词组和句子。不同成分的宾语决定了谓语的使用。比如在以下例子中“希望”的选择面很大,既可以用hope连接句子,也可以用hope for,look forward to等连接名词词组,那么考生就得考虑宾语更容易翻译成词组或句子。因此,动宾连接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先宾语,后谓语”,翻译会豁然开朗。

中国人民始终希望天下太平,希望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looking forward to global peace and friendship among all nations.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hoping that the world is at peace and people of all nations will coexist

friendlily.2)时态原则

时态在翻译中比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往往是考试中的一个难点。时态有时可以体现一种感情因素,特别是进行时的使用,比如在第一个例子中现在进行时的使用体现出对中华民族的一种褒扬、赞美的口吻,翻译出了这句话的“精、气、神”,最后一个例子中过去进行时时常表示一种“特有的行为”,通常是偏向于negative的口吻,所以我们发现这句话十有八九是美国人自己写的。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自由和和平。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The Chinese people always cherish freedom and peace.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

China was and remains to be „

中国人民更深感自由与和平的珍贵。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cherished freedom and peace than ever.届时,„„

At that time, „„

到2007年,上海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7500美元。

韩刚口译

By 2007, the per capita GDP in Shanghai is expected to reach US$7500.As a result we were going to be living in a fundamentally unmanaged economic system.从而我们可能要生活在一个根本无法掌控的经济体制中。

After all, China and Cuba and other targets of U.S.–led criticism in the committee were always going to vote and lobby against Washington.毕竟中国、古巴等一些在人权委员会中受到以美国为首批评的国家,总是投票或游说反对美国政府。

3)主语确定原则

由于英语是主语显著语(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构建在主谓轴(subject-predicate pivot)上,主语决定了句法结构;汉语为语义性语言,其中主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无主语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在汉英转化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主语,主语选择成功了,句子越翻越顺;选择失败,考生越翻越累。主语的确定归根结底有三种方法:使用原主语;重新确定主语;增补主语。

这一目标的实现,最直接的应该是老百姓住得更宽敞了,更舒服了。

The citizens will live more spaciously and comfortably, benefiting most directly from achieving the goal.The idea of a national ID, however, was locked out of earlier drafts of legislation by a coalition of civil rights

and ethnic groups, who opposed a requirement that all non-citizens carry identifying documents.然而,持自由论观点的民众和少数民族反对一切美国公民必须随身携带身份证的规定,他们结成联盟,推翻了立法的最初几次草案中关于实施全国统一身份证的主张。

其实,撇开数学,绕过那一大堆公式,一门学科的基本思想还是可以被我们理解和欣赏的。

To be frank, if we leave aside mathematics and bypass the abundant formula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discipline(of science)are understandable and appreciable.They cannot control who crosses their borders either physically or culturally.无论是外人入境,或是文化入侵,政府都已无能为力。

They have been increasingly chagrined by Washington’s tendency to ignore the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issues ranging from the use of land mines to the

Kyoto climate change treaty.韩刚口译

从地雷禁用条款到京都防止气候变暖条约等一些列问题,美国政府总是对国际舆论置若罔闻,使得这些(倒戈)国家越来越失望/懊恼。

4)谓语最小化原则

在汉译英中,动词的考察是必然的。其中动词和其他成分的转换也是重中之重。如果考生把所有的动词都翻译成动词的话,只能说明其还属于“入门”境界。因此在第一个例子中共出现7个动词,而在译文中只保留了4个动词。所以我们在翻译中一定要注意动词和其他词性的转换,常见减少谓语的方法有:

a)把动词变成名词

b)使用介词短语

c)使用分词短语

d)多使用to表示目的的状语

e)把并列谓语中最后一个谓语处理成“,which”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虽然以上这些方法从本质上讲都是些小打小闹的“噱头”,但是不重视谓语的省略一定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今年的亚太经济贸易合作组织会议将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重树信心;二是继续推进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尽早开始新一轮谈判。

The APEC meeting in this year will focus mainly on two aspects: one i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among all APEC members to cope with the possible economic recession with rebuilt-up confidence;the other is on promoting the liberalization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among all APEC members

for the start of a new round of negotiations by WTO.显然,许多美国的传统支持国家没有投票支持美国,以此对美国奉行单边主义表示不满。

Many traditional U.S.supporters clearly withdrew their votes to signal displeasure over U.S.unilateralism.5)动宾换序原则

在英译汉中,遇上特别长的宾语,初学者总是根据语法习惯亦步亦趋地处理主、谓、宾,结果造成庞大的宾语,头轻脚重,特别不符合汉语的习惯,汉语之所以不喜欢宾语从句,在于汉语喜用主谓短句,对于较长的宾语,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把谓语变成直接能够接宾语的表达形式,如react to不必翻译成“对„作出反应”,可变成“面对„”,这种方法在口译中常常出现,因为口译往往无暇考虑句式的大变动;二是把宾语先译出,然后再译出主谓,如第一个例子,或使用谓语的相反含义,再接上原主语,如第二个例子,sustain表示“决定了”,那反义短语就是“取决于”。

韩刚口译

The rest of the world will have to react to this millennial economic shift to Asia, and to the rising power of

China.在新千年,经济重心将向亚洲转移,中国将迅速崛起,世界其他地区将不得不对此做出反应。

The project budget sustains both the existence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fiscal solvency of the university.研究生是否存在,大学是否存在资金偿还能力,这些都取决于项目预算。

6)句群逻辑关系原则

汉译英中的疑点就是处理句群关系,从逻辑上区分通常有六种:

a)表示原因关系

“因为„所以”,“因此„”,“由于„”

b)表示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然而(不过)„”

c)表示条件关系

“如果„”,“假如„”,“只要„就„”,“一旦„”

d)表示让步关系

“尽管„”,“就算„也„”,“即使„也„”

e)表示时间先后关系

“„之后”,“接着„”

f)表示结果关系

“从而„”,“导致„”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已奠定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保持稳定,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为西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Thank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20-plus years, a relatively solid foundation in terms of material wealth and technology has been laid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20-plus years witnesses a relatively solid foundation in terms of material wealth and technology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中国将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这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

Through creating a favorable background, China will be devoted to building a national system for

韩刚口译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in knowledge, technology and system, which is the only

path/indispensable/essential for China to achieve cross-century/trans-century/century-crossing/turn-of-the-century development.7)连接原则

高口翻译难度的侧重点在近几年发生了一个转换:从以前追求成语、俗语到现在语体、语言风格的怪异,比如老舍和钱钟书的“自传”。语言的绝对难度不难,但是形式游散,不容易连接成逻辑感强烈的英语。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以连接原则首先要求考生具备强烈的“逻辑”使命感,多加连词,两三句之内就要考虑句群的关系,其次考生还要具备合句和缩句的能力,抓住主要谓语,最后换序译法也是考生必需的技能,有时突出重点,调整句序,也是必不可少的。

书无所不读,全无所惑,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也不后悔。

Not vexed by reading comprehensively though futilely, I deal seriously with teaching and handling affairs

and have no regret for suffering losses.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已经进行了15年了。中国的立场始终如一。

China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talks for entry into the WTO for 15 years with its consistent stance.8)减少of原则

汉译英中,一出现“„的”许多学生立马想到of„的架构,这种思维模式主要是受到了所属关系的影响。of在英语当中主要是所属关系,而“„的”不仅有所属关系,而且有包含关系等,因此我们在翻译中要看清句子的主主语——真正意义上的主语,而不必选择句子的次主语——语法上的主语。比如在第一个例子中,主主语是“楼”,而次主语才是“质量”,因此如把此句翻成The quality of the building is poor.虽然也没有错,在考试中也不一定会扣分,但还是显得比较业余。另外在最后一个例子中,译文如译成The development of our relations has made us not only close fiends but also brothers,就显得特别地功利,好像表示我们关系的发展使我们成为兄弟了,而不是我们的关系。总而言之,我们并不是要刻意地减少of架构,而是把一些非定语关系的of架构转化为其它成分。

楼的质量不好。

The building is not well built.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

韩刚口译

the further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apid/swift/speedy/promp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国的富强和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A strong, prosperous and developed China will pose no threat to any countries.我们之间关系的发展,使我们不仅成为亲密的朋友,而且成为兄弟。

Our relations have so grown that bind us not only as close friends but also as brothers.9)名词词组与分句互译原则

汉语中的两大成分地位较低,分别是宾语和定语。在英译汉中,较长的宾语从句常常会转化为名词词组,比如在第一个例句中的“how”如果翻译为“如何化去税款”这个宾语从句,在汉语中就显得不伦不类,所有一些5W1H的疑问词基本上都有可能转化为名词,如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选),why(原因)。此外,对于修饰语较多的名词性短语,汉语也不喜欢用定语进行堆砌,而偏向用简单的主谓短语,如第二个例子中把“the most skeptical Gates”翻译翻译成“一个持怀疑态度的盖茨”,就不如变成主谓短语“盖茨对此持怀疑态度”。

They provide a means by which wealthy people and corporations can in effect decide how their tax payments

will be spent.基金会提供了一种方式,可以让有钱人和大公司能实际支配花去税款的方式。

But the most skeptical Gates of the new millennium is someone who evinces a passion for giving and government aid.但新千年盖茨对此持怀疑态度,热衷于施舍和政府援助。

Now, the debate has shifted away from the ethics of baby-making and toward the morality of cloning embryos for their cells and tissues, which might be used to treat diseases.现在,争论已经从制造婴儿是否违背伦理,转到为提取用于治疗疾病的细胞和组织而克隆胚胎是否违背道德。

But such self-interest is hardly enlightened.但这种做法只考虑个人利益,自然难以获得支持。

The project budget sustains both the existence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fiscal solvency of the university.研究生是否存在,大学是否存在资金偿还能力,这些都取决于项目预算。

10)要词原则

韩刚口译

无论是中口还是高口翻译篇章中,都有一些貌似十分简单的词,但这些词往往是这篇文章的杀手锏,难度往往高于那些成语、俗语和专业词。比如在第一个例子中的collectively,一般的译者马上会理解为“总而言之”“概括起来”的意思,只有当读完整句的时候,才明白是把亚洲国家整体经济规模“累加”起来,其中进行了转性译法,把副词转换为形容词或名词。这种词在每次考试中至少会有一个,可以被认为是拉开差距的地方。考生如能发现其中的“弦外之音”,将会极大的鼓舞自己的士气。

Collectively, the Asian Countries will have a larger economy than the rest of the world put together.亚洲国家的经济总量将超过其他国家地区的总和。

From a small beginning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

本世纪初,基金会的数量并不多。

Inside these nations there will be mass prosperity, but with a large minority in serious poverty, and a small

number who are very rich.这些国家虽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但其中还有许多处于极端贫穷的弱势人口,还有少部分人口极端富有。

l The major feature of project money, whether its source is government or business, is that it is given on a

contractual basis, a different contract for each project, so that the investigator’s independence rests upon his capacity to secure a succession of contracts.无论来自于政府或商界,项目资金的重要特点是其建立在契约上,即不同的项目可以争取相同的项目资金,因此调研人员要取得独立,就必须得到连续的研究项目。

The resulting patchwork of laws, people on all sides of the issue say, complicates a nationwide picture

already clouded by scientific and ethnical questions over whether and how to restrict cloning or to ban it

altogether.在克隆问题上各方人士认为,关于是否限制克隆、如何限制克隆或索性禁止克隆的科学及伦理问题,已经使全国性立法变得扑朔迷离。而如今各种东拼西凑的法律,只会使全国性立法形成步履维艰。

A law that goes into effect on Jan.1 allows computer users in the state to refuse unwanted solicitations en

masse and sue spammers who violate their wishers for as much as $1 million.韩刚口译

1月1日,加州通过一条法律,使得计算机用户有权拒收垃圾邮件,并对邮件发送者提出诉讼,要求最高达一百万美元的赔偿。

翻译的基本原则 篇3

摘 要:法律语言自身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英汉法律翻译的特殊性。“信、达、雅”的传统翻译标准并不适合法律翻译这一特殊的翻译类型。片面追求甚至会导致法律纠纷,造成损失。作为法律翻译主体的译者,应当充分认识这一点,在操作过程中做到严谨精确,用语规范,简明扼要。在锻炼语言能力的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的法律专业素养,以三原则为指导,方可胜任法律翻译的重担。

关键词:法律语言;法律翻译;语言特点;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218-02

法律语言(Legal Language)是语言众多功能中的一种。这一术语源于西方,在英语中原指表述法律概念或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时使用的语言,后也指某些具有法定法律意义的词语。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政治交流日益密切,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法律翻译需求急剧增长,因此需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其进行实践和理论层面的研究。

一、英汉法律翻译的语言特点

法律语言是有别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是在长期的法律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服务于法律活动并且具有法律专业特色的一种社会语言。

从宏观上讲,首先,法律语言是一种精英语言。正如法律教育是精英教育一样,法律语言有着强烈的精英性质。它属于抽象层次的语言,为法律人所垄断。这个情况在英语中尤为明显。法律英语不管从词汇、语法,还是文本整体,都一直在进化。现在,即使对于许多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民而言,法律语言都是一门晦涩难懂的特殊语言。G. R. Rajagopaul指出:“法律语言,最初被人视为是现实生活关系中的一种大众财产,开始飞速质变,以至最终不再为一般大众所理解,由此催生出一个与大众格格不入的法律专家阶层。”顺应这种发展,原本相对滞后的法律汉语也呈现出一种快速精英化的趋向。2007年《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公布后,根据媒体调查,近一半人很难理解其中一些条文,这正是法律语言精英化的一个现实例证。其次,在法律翻译中有一种独特的现象,称作“法律文本匿名论”。法律翻译的对象大多是规范性的法律材料,如法条、法规、合同、协议等。这种语言具有权威性,而这种权威性得以体现的方式之一就是文本无作者署名,即起草人处于匿名状态。译者在翻译法律文本时很少会考虑原作者,这与文学翻译有着很大的差别。译者在翻译过程当中,更多的是遵守法律文本的“客观性”,翻译主体的再创作要严格受制于原文本,力求最大限度“忠实”于原文。事实上,很多时候,翻译主体本身都要受到严格限制。很多法律界人士主张对法律翻译主体的资格严加管理,其目的正是保持法律的权威性。

从微观上讲,法律英语词汇和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词汇不同,比较专业和正式。“法律语言部分地是由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组成,部分地是由日常词语组成。具有特定法律意义的词,在日常用语中即使有也很少使用,如预谋、过失、非法侵害等。”很多常见词汇到了法律语境中就变成了其他的意思。除了意义发生改变,法律语言还更加正式。一些日常词汇,如before和after,在法律语境中最好用prior to和subsequent来代替。法律语言的正式和专业还通过其他方式体现出来,如经常出现被动语态以显示其客观性;一些主观的,表达感情色彩的词汇一般不会出现在法律语境中。法律术语还要求极高的精确性。精确性是指“语义于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完全相符,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准确的、紧密的;不仅准确地反映事物的主要特点,而且准确地反映事物的一般特点”。

二、英汉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

法律语言有着与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截然不同的特性。它正式、严肃、复杂。翻译主体在进行具体翻译行为时,必须遵循严格的基本原则。

首先,法律翻译必须遵循精确性原则。法律是由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法律通过法律语言得到体现,所以法律语言作为法律的表现形式和信息载体,也要体现出法律的职能特征。可以这样说,法律的严肃性决定了法律翻译的精确性。精确是法律翻译的根本,否则法律翻译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还会给当事人以及社会带来损失。拿最常见的“订金”和“定金”为例。这两个词看似相似,但按照我国现行法律,两者的法律含义大相径庭。“定金”是标准的立法语言,而“订金”则是司法语言。“定金”含有一种保证金的性质,指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为保证合同履行,由一方预先向对方给付的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其他替代物。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这就是所谓的“定金罚则”。而对于“订金”,我国尚无明确法律规定,在法律实践中,如果当事人给付了“订金”但没有约定性质的,则不适用于“定金罚则”。所以,“定金”应译为“earnest money”或“bargain money”,而“订金”则应译为“down payment”。再如,本银行有权拒绝...将任何证券退还客户。这种多重理解方式在法律翻译中毫无疑问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应当将译文修改为:“本银行有权拒绝接收客户将证券存放于本银行或拒绝将任何证券退还客户,而且无需给出理由或做出预先通知。”

其次,法律翻译应当做到简明清晰。因为法律语言本身的复杂性,阅读法律文本有相当难度。为了交流的便利,需要在不影响语言的精确和规范的前提下将意义尽量明晰地表达出来。

最后,法律翻译还应当遵守规范性原则。从事法律翻译的人员除了要有很好的双语能力,还要掌握相当的法律知识,特别是法律概念和常用术语的表达,让译文看起来像地道的法律文书。比如,“不可抗力”是合同中常见的专业术语。如果对于英语法律专业术语了解不够,单从字面理解,可以译为:force beyond human power或者irresistible power。但实际上force majeure才是英文法律用语中最地道、最对应的专业术语。再如:The burden of proof rests with the defendant. 这个句子相对简单,很容易就可以译为:证明的负担由被告承担。但实际上,burden of proof是法律英语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意思是“举证责任”,所以应当译为: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

法律语言自身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英汉法律翻译的特殊性。“信、达、雅”的传统翻译标准并不适合法律翻译这一特殊的翻译类型。片面追求甚至会导致法律纠纷,造成损失。作为法律翻译主体的译者,应当充分认识这一点,在操作过程中做到严谨精确,用语规范,简明扼要。在锻炼语言能力的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的法律专业素养,以三原则为指导,方可胜任法律翻译的重担。

参考文献:

〔1〕Rajagopaul, G. R. The Drafting of Laws [M]. Sydney, The Law Book Co. Ltd. 1980.1.

〔2〕刘涌泉.我国机器翻译走过的40年[J].计算机世界周报,1999,(38).

〔3〕Cremers, L. Controlled Language in an Automated Localization Environment. Keynote address at EAMT/CLAW, 2003.

〔4〕宋雷,张绍全.英汉对比法律语言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3.

〔5〕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287.

〔6〕谢金荣,唐淑花.法律英语长句翻译策略[J].重启三峡学院学报,2013,(1).

〔7〕Garner, Bryan A. Blacks Law Dictionary (7th Edition)[Z]. St. Paul:West Publishing Co. 1999. 52.

媒体翻译中比喻手法的翻译原则 篇4

针对不同的喻体形象及喻义, 笔者总结主要有以下三种翻译原则:

1 直译法

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误解的条件下, 在译文中既忠于原文词义又保留原文形式。直译可以保留原文的比喻形象, 民族色彩等, 补充或丰富汉语词汇, 使译文新鲜有力。保留原文的比喻, 是对比喻最理想的译法, 它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原文比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可以取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再现原语的风貌, 让读者体验到异族语言的情调之美。但是, 这种译法要有一定的条件, 那就是:用于比喻性语言中的喻体和喻义在原语和译语中是共同的, 或者原主的喻体和喻义不难被译语读者所领悟。因此, 对于满足以上任一条件的的比喻性结构, 笔者建议采取直译法。

例:The figures came as the electronics giant reported a net profit of 7.57 trillion won (£4.4bn;$7.5bn) for the first quarter, up from 7.3 trillion won (£4.2bn;$7bn) in the previous three months.

翻译:数据显示, 这一电子产品巨头报告称第一季度净盈利七万五千七百亿美元;较前三个月的净盈利七万三千亿美元有所增长。

《三星的手机销量下滑》一文中用多个数据说明了三星手机销量下滑这个事实。“electronics giant”这一比喻指的即是三星电子公司, 它的喻体和喻义在原语和译语中是共同的。本例中采用直译法有利于保持原文比喻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真正做到形神兼备。

2 意译法

由于历史文化, 生活习俗, 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存在不同, 英语语言中的一些比喻一旦采取直译法, 可能造成语意不明的后果;同时汉语读者也会感到别扭, 甚至难以接受。因此, 如果在英文文本中出现喻义相同而喻体形象不同的内容这种情况下, 笔者建议可考虑意译法, 根据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用中文读者所熟悉的表达, 否则会直接影响媒体翻译的宣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同时也符合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Even before he became the secretary he had admired the boss in secret.Now he was his valet, his dog, and his man Friday.

翻译:他在成为秘书以前就已经私下仰慕老板。如今, 他更是成了他的手下, 他的狗, 他的忠仆。

“Man Friday”这个说法源自于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Friday原本是个被其他部落俘虏的野人, 后来被鲁滨逊救了出来。由于是星期五救的, 于是起名叫Friday。Friday后来成了鲁滨逊忠实的仆人。而“man Friday”也演变成了“得力助手”的代名词。翻译时, 其中的“man Friday”若是采用直译的手法译成“星期五男人”就会使有些读者不知所云, 原比喻的贴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而译文中的“忠仆”则恰当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忠仆”这一形象与出入语中的形象具有对应的含义, 能产生对等的交际效果。

3 得“义”忘“形”法

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使得英汉两个民族在英汉比喻含义上的不对应, 从而导致文化缺省现象的产生。针对这种现象, 笔者认为最佳的翻译原则是舍弃原喻体的形象, 只保留其喻义, 即译出其基本意思即可。同时, 对于汉语读者来说, 译文也具备了可读性。

例:"The Chinese market is a bottomless pit", said the visiting Nike CEO in Shanghai.

译:正在上海访问的耐克公司CEO说, “中国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

词语并不是翻译的单位, 翻译时之所以用到原文的词, 是因为如果不用, 可能无法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换句话说, 如果不用原文的词, 可以更好地传递原文的意思, 就放弃原文的用词, 而采用更地道的表达方法。原文中的“a bottomless pit”不能根据其词语意思直接翻译成“一个无底洞”, 一方面, 这种说法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另一方面, “无底洞”带有贬义, 放在这一语境中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 笔者在翻译时选择舍弃其外在的比喻形式, 而只取其意。

总之, 在任何翻译文体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身处不同的文化, 它们在表达上也相差甚远, 这点在比喻这一修辞的用法上得到充分体现。翻译工作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原则, 最大化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摘要:在媒体新闻中, 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经常出现。为了准确地传达媒体新闻的信息, 翻译出原文中的比喻含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具体实例出发, 提出在英语媒体比喻修辞的翻译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喻体形象和喻义采取直译法, 意译法和得“意”忘“形”法等策略, 使原文中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到译文中去。

关键词:媒体,翻译,比喻

参考文献

[1]方梦之, 毛忠明.应用翻译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2]李长栓.非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

[4]卢小军.英语报刊新闻报道中比喻的翻译[J].山东:山东外语教学, 2004 (2) .

[5]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

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要求 篇5

专业•实惠•效果好

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要求

商务英语翻译翻译是有利于各国人民进行科技、文化、商业交流的重要活动。因此,从事商务翻译工作的人员承担着特殊义务,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高度的责任感,而且应具备一定程度的外语水平能力、母语水平能力、知识水平能人、应用水平能力等.第一,要省良好的政治素养.善于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入法来分析研究所译的内容.以确保译文准确、恰当地传达原文的思想。例如在商务活动中.往往会涉及到大陆、台湾、APEC等提法。对此,我们必须认真、谨慎地加以对待。如不可将大陆译为mainland China,而应译为the mainland of Chlna.此外.国外的一些人有时会有意无意的将台湾说成Republic kr China,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将其译为“小国台湾”,而不应译为“中华民国”。还有,中国是亚太经济组合组织(APEC)成员国,而这个组织中还有香港、台湾等地区,因此,在翻译与APEC的一些材料时,就要非常敏锐,不能将APEC译成APEC成员国,而应译成APEC国家和地区.第二,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是指译者必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要有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个明白或不熟悉的东四要勤查多问,不望文生义,不草率下笔。这不仅是对交流的双方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每一个翻译者都应牢记:翻译工作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不良政治影响或巨大经济损失.绝不可草率从事。

第三,要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是英汉翻译的首要条件,是透彻理解原文的前提。若想提高英语语言能力,—方面要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另一方面要努力扩大常用词汇量。没有较好的语法知识,在英汉翻译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理解错误,使译文不能忠实传达原文的含义。

第四,要有扎实的汉语基本功。

正确理解原文需要较高的英语知识.而自然贴切的表达则需要扎实的汉语功底.商务英语的翻译即使不像文学作品那样要求语言形象和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伯瑞在线一对一外教

专业•实惠•效果好

但译文也必须做到概念清楚、逻辑准确。许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认为汉语是自己的母语,应付翻译小的表达问题绰绰有余。然而在英汉翻译实践中,常常会因为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的措辞而冥思苦想,半天也找不到一个满意的结果.第五,要有较强的知识水平能力。

知识水平能力是指译者应具备译人语和译出语的相关知识水平,只懂外语而不懂相关的专业知识,那么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是译不好的。就商务英语翻译而言,译者一方面需要懂得、熟悉专业的行话、术语;另一方面要用通顺、流畅的语言,将相关的知识更好地综合起来并流畅达意地表达出来。商务英语翻译时,应倍加注意一些专业常用词组的习惯用法.第六,要有较强的应用水平能力。

实现考研翻译译文通顺的原则 篇6

鉴于该类论述文以具有一定学术理解力的高层次读者为交流对象,主要针对具有一定深度的社会、学术问题,旨在解析思想、阐发论点、辩明事理、展开论述,因此在语言上具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用词比较庄重、典雅。倾向于使用正式语体的词语,力求给人以持重感,一般多用拉丁语、法语等来源的大词、长词、抽象词。

二、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倾向于使用长句,力求周密、深入,避免疏漏。对历年考题译句统计发现,定语从句后置、嵌套出现的比例最高,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广为运用,兼有主语从句、分词结构、形式主语、强调句型、比较结构等特殊结构,句子结构呈现出盘根错节、环扣包孕的复杂化趋势。

以2006年第47题为例:

【考题原文】

His function is analogous to that of a judge, (who must accept the obligation of revealing [in as obvious a manner as possible] the course of reasoning [which led him to his decision]).

【分 析】

此题体现了考研翻译论说文的措辞、结构特征。

首先,使用了analogous,reveal, manner, reasoning, decision等希腊语、拉丁语、法语来源的词汇,obligation为法律术语,端庄凝重。

其次,句式结构上环环相扣。“His function is analogous to that of a judge”是主句,其中“that”用来替代“function”,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职责与法官的职责类似”。

接下来who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出场,补充说明“judge”的具体功能是“who must accept the obligation”,即法官必须履行一种责任。而这一责任的具体内容则接着通过一个典型的英语名词结构“A of B”写明(obligation of revealing the course of reasoning),of后就是责任的具体内容,即 “revealing the course of reasoning”(揭示推理过程)。

方式状语“in an obvious manner”,进一步添加信息,说明reveal的方式。出于表达的需要,方式状语前置到动词 “revealing”之后,并与“as ... as possible”的结构套用,形成“in as obvious a manner as possible”,使句子更加复杂,意为“用尽可能清楚的方式”。

最后又添加了which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which led him to his decision),对推理过程(course of reasoning)的作用补充论述,说明“这一推理过程可引导法官做出评判”。

整个句子结构环环嵌套,层层深入,井然有序,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

那么,面对考研文章中的复杂句,如何翻译才“通顺”呢?著名诗人、翻译家余光中先生在谈翻译时,曾举过这样一个趣例。孩子猛咳不止,妈妈看到说:“Don誸 cough more than you can help.”“Help”在这里是“忍住”的意思。类似于这样的汉语表达:“忍着点,能不咳,就不咳。” 可是,如果同学们照搬英语比较结构句式,翻译成:“不要咳嗽起来比你能不咳的咳得更多。”那就贻笑大方了。

要用通畅的汉语句子来表达庄重有序的英语长句,关键是要在宏观上把握语言结构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三项重要的思维和结构的转换中,即化整为零、以动传静、反客为主。

一、化整为零

这一转换的基础是形合、意合的界定与区分。2006年第47题凸现的就是英语句子的形合法(hypotaxis)。特征为主从分明、等级森严。结构是在一个主句统辖之下,在不同的地方添枝加叶,插入各种从属结构,层层展开。从属结构包括动词的非限定形式、介词短语和各种从句。整个句子可比作“枝杈形”结构,语法层次严密,关系紧凑。

比较而言,汉语则采用意合法(parataxis)。特征为平起平坐、前仆后继。也就是说,汉语句子关系往往是并列的,有人称之为“流水句”,或“波浪形”结构,各个子句彼此之间在没有连接词的情况下,宛如“万顷碧浪,层层推进”,而推进的动力就是时间或逻辑顺序。

刚才探讨的2006年第47题,我们需先化整为零,用简单的小句把意思平铺直叙,并列地写出来,转换为中文的结构特征,然后再传译出来:

His function is analogous to the function of a judge

A judge must accept an obligation

The obligation is to reveal the course of reasoning

This must be done in an obvious manner, and as obvious as possible

The course of reasoning led him to his decision

我们将其逐句对译出来:

他的职责与法官类似

法官必须履行一项责任

即揭示推理过程

且尽力用最清楚的方式表述

正是这一推理过程引导其作出了判决

最后我们按照自己的汉语表达习惯,把这几个句子按照逻辑编排到一起,至于句式或长或短,语言或文或白,则纯属风格差异的问题了。

【参考译文】

他的职责和法官类似,必须承担这样的责任:要用最清楚明白的方式去展示自己作出决定的推理过程。

二、以动传静

如前所述,英语句子是以主谓为主轴,以动词为核心的多层结构。但是由于英语动词在句中,前要与主语一致,后要与宾语、补语照应,形式变化多样,受多方牵制,使用极不自由,所以每个句子只能使用一个限定动词。而名词、介词由于含义准确丰富、表达凝练简洁、没有词形变化,备受推崇。尤其在强调端庄准确的论说文中,这种静态表述可以使句子结构变得严谨,避免歧义。如:

China誷 vast size and resources, her extraordinary economic progress over recent years, have made her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layer in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英汉翻译中要实现表达通顺,另一项重要的转变就是化静为动,尽可能避免照搬原文的名词结构,将英文中看似静态、实则蕴含动态的名词、介词、分词,甚至形容词,转换为中文中呼之欲出的动态表述。比较下列两句译文:

【参考译文1】

中国有着广阔的面积和丰富的资源,她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她成为当代国际经济中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参考译文2】

中国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地位日趋重要。

可以看到译文1中多个“的”字结构都是照搬原文静态表述的产物,而译文 “翻译腔”浓厚也来源于此。译文2并列使用动词主谓结构,以动化静,语言因而显得通顺自然,简洁流畅。

请看2006年第48题:

【考题原文】

I have excluded him because, while his accomplishments may contribute to the solution of moral problems, he has not been charged with the task of approaching any but the factual aspects of those problems.

如果将contribute to the solution of moral problems翻译为“有助于解决道德问题”,其可读性明显优于“对道德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

请看2003年第63题:

【考题原文】

The emphasis on data gathered first-hand, combined with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brought to the analysis of cultures past and present, makes this study a unique and distinctly important social science.

这是考研翻译史上一个空前的难句。其中分词和抽象名词环环套用,表面上是静态表述,实则外静内动,如果照搬原文静态描述,中文翻译必将不伦不类(如将第一小句翻译为:对被第一手收集到的数据的强调,被与被引入到对过去和现在种种文化形式的分析中的跨文化视角相结合……)。我们试将它们全部转换为动态表达,就会发现句子面貌焕然一新。

【参考译文】

强调收集第一手信息,加之用跨文化的视角分析过去和现在种种文化形式,使得这一学科成为一门独具特色、举足轻重的社会科学。(变色部分为转换过来的动词。)

三、反客为主

被动语态是英语论说文的一大特色,体现出其端庄凝重、公正客观的语言风格。

请看2000年第75题:

【考题原文】

Additional social stresses may also occur because of the population explossion or problems arising from mass migration movements — themselvesmade relatively easy nowadays by 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

如果翻译为被动,则势必出现这样的译文: “今天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被……弄得……相对容易”, 不但别扭而且容易产生歧义。Themselves这里指前文提到的mass migration movements。通过主客转换,将原文动作主体和客体换位处理,立刻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用by后面的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作主语,而themselves转为宾语。

【参考译文】

人口猛增或大量的人口流动——今天,现代化的运输手段使之变得相对简单——引发的种种问题也会对社会造成新的压力。

钱钟书先生曾指出:“译文达而不信者有之,未有不达而信者也。”也就是说译文不通顺是不可能真正忠实于原文的。傅雷先生的教诲则更为振聋发聩,“假如破坏本国文字的结构与特性,就能传达异国文字的特性而获致原作的精神,那么翻译真是太容易了。不幸那种理论非但是刻舟求剑,而且结果是削足适履,两败俱伤。”

作者简介

翻译的基本原则 篇7

翻译,特别是英语专业,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技能。在翻译实践中,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英语句子的翻译仍然是我们的主要困难。由于英语和汉语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应多注意它们。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归纳总结了一些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为大家提供借鉴。

2 英汉长句的特点对比

长句是指句子的单词较多,结构胶复杂。英汉的长句子有着不同的特点,汉语的长句可以有很多动词,例如:虽然我的篱笆直径是二十五码,但是这些树却能把它把它完全遮起来,它就成为一个绿叶覆盖的地方,非常适合在旱季里住在底下。(方原,1959:93)

然而,在英语中,通常都是基于句子的基本结构,即主语+谓语。主语和谓语部分是整个句子的轮廓,而其他部分通常是通过介词、连词等与主语谓语部分相关联的。例如,“They are striving for the ideal which is close to the heart of every Chinese and for which,in the past,many Chinese have laid down their lives.”(张培基,1980:131)

3 英语长句的翻译原则与技巧

根据句子的不同,笔者归纳总结了以下三种翻译原则与技巧,并通过英汉对比加深对其了解。

3.1 正序翻译

正序翻译是翻译中的自然顺序,也就是说,翻译从很长的一句话到很长的一句话,没有有意识地添加任何词汇。有时,两国的思维方式是惊人的相似,如果显示一系列的行动与名词和动词图像时,那么排列顺序是类似的。英语句子描述一系列动作基本上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有时用逻辑关系来安排一些英文句子的内容,这与汉语表达的方法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原文的顺序安排英语句子,这种翻译方法是按照句子的顺序来翻译的。

例如:“On August,the gunboat began her mission,which was,in the eyes of the defenders,a provocative act and seemed to be part of the overall assault which had begun on July 31”.(张培基,1980:151)

译文:八月一日开始炮艇进行任务。防卫者认为这是一次挑衅行动,而且是从七月三十一日开始的全面攻击的一个重要部分。(张培基,1980:151)

3.2 倒序翻译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从结尾处向前翻译,译文的顺序基本上和原文相反。

例如: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if had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译文:他是觉得自己的现状是如此的丢人,有这样的母亲,出生在这样的地方,成为这类人。

3.3 把句子分成许多部分

在英语中,当主语或主项不符合修饰语时,会分成汉语中多个短语的表达,这被称为英译英译为多个部分。

例如:“I had no notion of a kiln such as the potter’s burn in or of glazing them with lead,though I had some lead to do it with.But I placed three large pippins and two or three pots in a pile one upon another and placed my firewood all round it with a great heap of embers under them,I plied….”(Daniel Defoe,2003:97)

译文:我不清楚究竟如何去搭建一个窑,就如陶器工人烧陶器所用的那种窑。我也不清楚怎样用铅去涂铀,虽然我还剩了一点儿铅可以利用。我只时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挨一个地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在木柴底下放上一大堆……(方原,1959)

IV.Conclusion

英译英译为汉语需要掌握各种翻译技巧。学习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以极大的专注和更多的练习,发展所有的翻译技巧。当然,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自由地使用这门科学。综上所述,当我们在英译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下方法:首先,找到了原来的逻辑关系的句法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要和理解;其次,根据自定义表达式的原句内容正确翻译的风格特征。然而,英译的翻译是一件容易的事。译者不仅具有较高的语言,而且掌握了翻译的理论和相应的,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康晋.英汉翻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2]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诗歌翻译的忠实原则 篇8

一、忠实原则的涵义

翻译的忠实性是翻译最基本的一项指导原则。所谓忠实就是要准确地传达原作的意思。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壳和工具, 翻译是人类不同语言系统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 是完全可以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地重新表达出来的 (张培基, 1980) 。忠实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包括原作所叙之事实、事理, 以及原作者在叙事说理过程中所体现的感情等。其二是指忠实于原作的形式。译者应力求译文与原文词句对应, 结构和比喻等相似。其三是指忠实于原作的风格。包括原作的语体风格、语言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等。

二、绝对忠实之不可能

我们在翻译作品时必须意识到, 忠实只是一项基本的指导原则, 要做到绝对忠实实乃不可能之事。尤其对于诗歌翻译来说, 要做到绝对忠实就更加不可能了。钱钟书曾指出, 一国文字与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 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现实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 而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因此, 译文总会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 在意义和口吻上违背和很不贴切原文 (毛忠明, 2004:6) 。译文不可能做到绝对忠实, 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其一, 源语言与目标语言本身的差异, 包括发音、书写、语法规则等方面;其二, 文化传统的差异, 包括传统文化观念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读者认知水平的不同等方面;其三, 民族心理特征的差异。因此, 即使是最优秀的译文, 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 过则求其勿太过, 不及则求其勿过于不及 (傅雷, 1984:559) 。

三、诗歌翻译不能恪守忠实

翻译求似 (或真) , 而译诗求美, 所以译诗应该在真的基础上求美。这就是说, 求真是低标准, 求美是高标准;真是必要条件, 美是充分条件;译诗不能不似, 但似而不美也不行 (许渊冲, 2006:5) 。诗歌作为最集中、最精炼的一种文学形式, 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 更是一种文化的结晶, 对语言艺术更有特别严格的要求。译者要用与原文最精炼、最富音乐性的语言来驾驭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 因此, 诗歌翻译除了忠实以外, 还要考虑诗歌的独特性。

(一) 诗歌翻译要再现原作的艺术美

诗歌是运用特殊的语言和艺术手法创造的艺术品, 具有形象性和艺术性, 表达了某种情节内容和思想感情, 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 并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因此对于诗歌翻译, 仅仅做到忠实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特别注意保存原作表达的意境和韵味。

1.再现原作的意境之美

汉语诗歌特别注重意境之美, 比如白居易《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这些诗句之所以流传至今, 备受欢迎, 除了词句琅琅上口之外, 主要是因为它们给我们留下了意义深远的意境之美, 给我们以想象的空间和美的享受。因此, 译者在翻译诗歌时, 除了要忠实原作之外, 还要注重意境, 也就是如何用英语表达出与原诗相同或几乎相同的意境之美, 如果抓不住这个重点, 那么我们的翻译就是不成功的。汉译英要保持本色, 这本色, 一不在于词藻, 二不在于典故, 三不在于形式, 而在于意象。只要能再现原作的意象, 不一定模仿其章法句法字法 (翁显良, 2003:47) 。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请看Wai-lim Yip的译文:

River Snow

A thousand mountains———no birds’flight

A million paths———no man’s trace

Single boat.Bamboo-leaved cape.An old man

Fishing alone.Ice-river.Snow.

原诗非常强调意境, 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幅清晰生动的画面, 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些词语创造了一个空濛幽独的意境, 引人想象, 启人深思。译文则用了“single boat”、“Bamboo-leaved cape”、“an old man”、“fishing alone”、“ice-river”、“snow”等词, 呈现了近乎相同的画面和深思。

2.再现原作的音韵之美

音韵也是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 诗歌的音韵之美主要是指要有节调、押韵、顺口、好听。英汉诗歌都是非常讲究节奏和音韵的, 唐诗宋词之所以深受喜爱, 与其音韵美是分不开的。诗歌翻译要尽可能再现这种音韵之美。例如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中的第五段:“行行过太行, 迢迢赴延安。细细问故旧, 星星数鬓斑。”

On and on past Taihang we walk;

By and by to Yan’an we make our way.

Again and again with old friends we talk;

One by one we count our hairs grey.

(许渊冲译, 《翻译的艺术》, 第105-106页)

原诗这一段各行都是以叠字开始的, 读起来琅琅上口。译者在翻译时则用了重复“on”、“by”、“again”、“one”等字的办法, 基本传达了原诗的音韵美。

(二) 诗歌翻译是创造性的活动

真正有灵感的译文, 像重生的灵魂一般, 令人觉得是一种“再创造”。直译, 甚至硬译、死译, 充其量只能成为剥制的标本:一根羽毛也不少, 可惜是一只死鸟, 徒有形貌, 没有飞翔。 (余光中, 1984:742) 诗歌翻译之所以难, 难在难以再现原作的艺术之美, 难以再现原作深邃的意境和音韵之美。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仅仅解释原诗的内容往往是达不到目的的。因此, 译者在翻译诗歌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再创作, 以使译文达到接近于原诗的艺术效果。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Homeward!

Good-bye to the city high in the rosy clouds of dawn.

Homeward, out the gorges, out today!

Let the apes wail.Go on.

Out shoots my boat.The serried mountains are all behind.

(翁显良译, 《翻译新论》, 第49页)

译者“白帝城”与“江陵”两处地名不提 (其实这两处地名在外国读者心中并不能唤起什么联想) , 第二句的“千里”自然也省去了。李白是写诗, 是否真的日行千里, 不必拘束。第三句译文变为祈使句, 倘若保留“两岸”, 则反而累赘。诗人千里投荒, 幸得生还, 译文有理由突出Homeward, 并用三个out, 强调其出峡, 即日出峡, 果然出峡。因此, 若机械地见字译字, 不如适当增减, 该有者有, 该无者无 (翁显良, 2003:49) 。

可见诗歌翻译作为一种再创作的活动, 使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译者既是原作艺术美的欣赏者和接受者, 又是它的表现者。从欣赏到表现, 就是译者的再创作之过程。如果不承认在再现原作意象的前提下有伸缩变化的自由, 就等于不承认翻译是再创作, 不承认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规律, 不承认运用不同的语言而务求对不同的读者产生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往往要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但求形似, 势必变相;舍形取神, 才能保持本色 (翁显良, 2003:49-50) 。

四、诗歌翻译应求“神似”

翻译家傅雷从效果和实践工作两个方面将翻译与临画作了对比:“以效果而论, 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 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以实际工作论, 翻译比临画更难。” (傅雷, 1984:558) 以临画来比翻译, 说明翻译之难。因此, 诗歌翻译时, 我们要以“神似”作为克服困难的基本途径, 而不唯忠实, 所谓“神似”中的“神”就是原作的精神, 包括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即除了要达意之外, 还要尽量“保存原作的丰姿”, 尽管“躯壳换了一个, 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然而, 诗歌翻译强调“神似”, 不恪守忠实性, 并不是指译者在翻译时可以随意放纵自己, 随意增添删减内容, 忠实还是译者必须要遵守的一个基本原则, 译者要在这一基本原则的束缚下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 力求译作与原作“神似”。

摘要:忠实是翻译的基本原则, 但诗歌翻译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 不能恪守忠实, 译者除此之外, 还要再现原作的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 要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 使译作与原作“神似”。

关键词:诗歌翻译,忠实原则,艺术美,创造性,神似

参考文献

[1]傅雷.《高老头》重译本序[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2]毛忠明.翻译规范与变异[J].上海科技翻译, 2004, (4) :6.

[3]翁显良.本色与变相—汉诗英译琐议之三[A].——杨自俭, 刘学云.翻译新论[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47-50.

[4]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5.

[5]余光中.翻译和创作[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742.

英语书名的翻译原则 篇9

从某种程度上讲, 书名的翻译与广告商标名的翻译有一些类似之处。书名的翻译也需要简洁、创意, 顾及商业效果。翻译名家戈宝权先生在《译林》1983年第2期发表的《漫谈译事难》一文中提到译事有五难, 其中一难就是“翻译书名难”。英语书名的翻译需要忠实于以下原则。

一、忠实原作

翻译的标准林林总总, 但大多离不了两个核心词, 一是忠实, 一是通顺。书名的翻译也应当忠实原作。

郭著章在查阅澳大利亚作家Frank Dalby Davison的作者简介时, 发现其代表作存在翻译错误或不妥之处。例如其代表作Man-Shy译作《怕见男人》, Dusty译作《灰蒙蒙》。郭著章认为此译不妥, 因为:Man-Shy的副标题为A Story of Men and Cattle (《人与牛的故事》) 。这部中篇小说写的是一头小红牝牛及其伙伴们野林牛如何怕见人类, 躲进大山, 追求无拘无束生活的故事。书名中的“Man”显然是它的另一常用意义:mankind, 既包括男人, 又包括女人。因此此书名应译为:《怕人》或《怕人类》等。Dusty是Man-Shy的姊妹篇, 写的是关于狗的故事, 它的副标题是A Dog of the Sheep Country, 而Dusty便是羊区内一条狗的名字, 因此只能音译为《达斯提》为妥。

二、处理好文化因素

书籍是文化交流中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工具和媒介, 书名作为一本书最重要的部分尤其需要引译者的重视。译者不仅需要较强的驾驭两种文字的能力, 而且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因素, 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广泛深刻的了解、对比。

《红楼梦》的译本较多, 最为著名的是杨宪益、戴乃迭的ADream of Red Mansions和David Hawkes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两个版本。苗锋曾指出, 红楼并不是“红色公寓 (Red Mansion) ”的意思, 而意为“女儿楼”或“闺房”, 是女孩出嫁前住的地方, 将“红楼”直译就没“女儿楼”的意思了。但如果仅仅是“女儿楼”的意思还比较好翻译, 因为在西方也有女孩出嫁之前的居住的“闺房”, 但其文化内涵却并不相同:西方的“闺房”仅仅是女子出嫁前居住的地方, 指女孩的卧室, 而中国的“闺房”里的千金小姐是“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的, 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封闭或自被软禁的状态, 她们除了同自己家里人外, 不能与任何的男性说话或来往, 这在西方是不可思议的。另外, “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含义也有很大的差别, “红”在中国象征吉祥喜庆, 在西方传递着残暴、流血的涵义, 可能会引起西方读者的反感。因此译作The Story of the Stone就不会有争议了。

三、再现原书名的艺术效果

翻译不仅仅是科学, 是技能, 更是一门艺术, 它是一种“再创作”的艺术。按照题材来分, 文学作品是翻译中最难的一类, 囊括洋洋洒洒的数十万、数百万字作品精华的书名是艺术家们的呕心沥血之作。可想而知, 要想完美再现原作书名的艺术效果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难怪清末大翻译家严复感叹道:“一名之立, 旬月踟蹰。”这的确是翻译行家的经验之谈。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Wuthering Heights最初被译为《钨色高地》、《魂归离天恨》、《咆哮山庄》, 等等。“钨色高地”前半部分带有音译的痕迹, wuthering是形容词, 表示暴风雨来临之时幽怨的声音, 然而“钨色”对于汉语读者而言仅仅表示一种颜色, 毫无拟声或是意境的联想。“魂归离天恨”带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 而这部关于爱情和复仇的故事, 情节错综复杂、惊心动魄, 充满了强烈的反对压迫、追求自然的斗争精神, 这一译名显然与主题不符。“咆哮”二字不能引起读者对悲伤凄凉、哀怨断肠爱情的共鸣。翻译家杨苡后来将其译为《呼啸山庄》, 将自然环境与人物感情融为一体, 在古典阴郁的基调背后, 读者屏住呼吸感受到小说里人物那神秘而轰轰烈烈的爱情。

A Farewell to Arms是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对战争与爱情为主线, 吟唱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书名曾被译为《再见臂膀》、《战地春梦》。Arms一词是“臂膀”的意思, 意指爱情, 同时也可指“武器”, 原文标题一语双关。然而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汉语中没有一个词达到类似的效果, 两相权衡, 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表现的主题是反战思想。因此, 现在的译名《永别了, 武器》更为读者接受。

四、适当考虑市场营销的原则

任何翻译想要取得成功, 必须为读者喜爱、被市场接受。因此在再现原作艺术的同时, 译者需要适当考虑译名的市场效应。

Ron Liebman的小说Shark Tales曾先后被译为《鲨鱼故事》、《鲨鱼传说》和《鲨鱼黑帮》。最后一个译名最具有吸引力, 它能够立刻引起读者的好奇, 大家会疑惑:鲨鱼中也有黑帮吗?海底世界是不是像人类社会一样分有三六九等, 这个社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读者会带着这些问题驻足阅读。通过比较, 前两个译名显得过于平淡。

翻译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当然这个创作也需要慎重, 最重要的是不能违背原作的精神。有些创作虽然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迎合市场需求, 但与原文精神并不契合, 这种翻译也是走不长远的。周晔、孙致礼曾指出:上世纪80年代, 有译者将奥斯汀的长篇小说Sense and Sensibility译为《理智与情感》, 出版社认为这“不像小说名”, 便改成《两姐妹》出版。作者以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爱情风波为主线, 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 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将这样一个呼应主题的书名改成俗不可耐的“两姐妹”, 完全辜负了作者的用心。译者在反对无用的情况下, 只好转到其他出版社再版, 书名仍译为《理智与情感》。

参考文献

[1]郭著章.也谈书名和标题的翻译[J].翻译通讯, 1984, (4) .

[2]苗锋.书名译法二题[J].上海翻译, 2006, (1) .

[3]张小曼, 胡作友.从译名到书名的翻译[J].学术界, 2005, (1) .

文化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篇10

一、文化翻译的原则

对于翻译, 有人提出“译学无成规”, 认为翻译是一种纯粹的实践活动, 无需什么原则指导。然而, 更多人坚持认为“翻译是一门科学”, 有其理论原则。金缇和奈达在合编的《论翻译》中指出, “每一个人的翻译实践都有一些原则指导, 区别于自觉和不自觉, 在于那些原则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实践证明, 用一些翻译原则指导翻译实践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在18世纪90年代, 英国学者泰特勒在他的著作《论翻译的原则》里提出了翻译的三条原则:一是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二是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三是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我国清代翻译家严复于1898年在《天演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三条标准。上世纪80年代, 张培基先生在《英汉翻译教程》中把翻译的标准概括为“忠实、通顺”四个字。然而, 随着翻译实践的深入和翻译理论的发展, 人们对翻译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奈达在《语言文化翻译》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功能对等” (function equivalence) 理论, 更加重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翻译不仅是语言的, 更是文化的。因此, 我们可以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把翻译原则归结为文化再现 (culture reappearance) 。

文化再现, 首先指再现原语文化特色。鲁迅先生曾经指出, 翻译必须“保持着原作的风姿”。在翻译中必须忠实地把原语文化再现, 不得任意抹杀和损害原语民族文化色彩, 力求保持原语文化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例如:《红楼梦》中“巧妇做不出没有米的粥来”。译文一:“Even the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译文二:“...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译文一主要考虑到英美人的传统主食是面包, 所以将“米”译成“flour”有利于英美读者理解。但西式面包出现在中国古典小说中, 与整个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不相协调。而译文二保存了原作中“米”的物质文化概念, 符合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 再现了源语民族文化特色。

其次, 文化再现还指再现源语文化信息。翻译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思, 要深刻理解原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并在译文中再现出来。例如:It was Friday and soon they’d go out and get drunk.可以译为:星期五到了, 他们马上就会出去喝得酩酊大醉。表面上似乎忠实通顺, 可读者一定会感到迷惑, 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到星期五出去喝酒。原来英国星期五是发薪的日子, 因此不妨将Friday具体化, 使文化信息一目了然。

二、文化翻译的基本方法

(一) 直译法

直译法指用译语中的“对应”词译出源语文化信息。这能够尽量保持源语文化, 开阔读者文化视野, 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第一诗节“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译文:我可否将你比作夏日?你更可爱, 又更温柔。有人提出把“summer”译为“春天”, 因为在中国文化概念中“夏天”常与炎热酷暑联系在一起。而在英国的四季中, 冬天很长, 夏天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 给人一种美丽、温馨、可爱的感觉。

(二) 转化法

不同的民族, 由于历史文化、生活地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 使得其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着差异。翻译这种文化差异时需要把源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转换成译语中带有同等文化色彩的词语。这种译法多用于习语和比喻性词语的翻译。例如:as strong as a horse (力大如牛) , 英国古代以马耕为主, 英国人对马有深厚的感情。而中国自古以来主要靠牛耕, 且秉性勤劳忠厚, 自然形成了中国人对牛的热爱和赞誉。

(三) 意译法

由于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迥异, 原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在译语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语来表达, 这时只有采用意译法来表达。意译是指舍去源语的语言形式和字面含义, 在翻译中, 用跨文化的“对等”词来表达出源语的文化信息。例如:“痛打落水狗。”可译为:Kick a man when he’s down.对于中国人来说, 狗是一种令人讨厌的动物。汉语中常用狗比喻坏人, 如“狗头军师”、“狗腿子”等。而在西方人眼中, 狗是可爱的动物, 是忠实的象征。由于这种文化概念的差异, 如果直译为hit a dog when he falls in water, 西方人则会认为人类太残忍了。

(四) 译注法

原文中的一些人物、典故、历史事件往往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在翻译时可先直译, 然后采用增词和加注等方法予以解释或说明文化背景。这样既可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 又有利于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例如:“三个臭皮匠, 顶一个诸葛亮。”可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combined equal Chukeh Liang, the master mind.“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在中国人民心中是智慧的象征。因此, 在翻译时增加with their mind combined和the master mind, 充分再现了源语的文化信息。

(五) 音译法

一些源语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在译语中是空缺的。这时只能采用音译法把这些特有的事物移植到译语中去。这不仅保存了原语文化的“异国情调”, 而且可吸收外来词语, 丰富译语语言文化。例如:饺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 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饺子”一词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语表达。《汉英词典》将“饺子”译为:“dumpling”, 有失其中国文化特征。dumpling在英语中是指与肉、蔬菜在一起煮的面团圆。由此可见, 两者不能混谈。更重要的是, 对于中国人来说, 过年吃饺子是合家团圆的象征, 是对幸福生活的一种期盼。鉴于饺子这种深邃的文化内涵, 可直接译为“Jiaozi”。现在饺子及其文化内涵已被英美人所熟悉和理解, 并成为英语的一个外来词。类似的译例还有:“狗不理包子” (Goubuli Baozi) 、“功夫” (Kongfu) 等。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 它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 而且是文化交流的过程。传统的翻译观把翻译重点放在语言方面, 而忽视了文化方面。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改变旧的翻译观念, 提高文化的敏感性, 采用灵活的方法处理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中医术语的基本结构类型及翻译 篇11

关键词:中医术语,结构类型,语法特点,翻译

中图分类号:N04;H059;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5—0019—05

句法结构, 就是通常所说的词组或短语。朱德熙说过:“词和词组成词组,有时也称为句法结构。” 根据词组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朱先生将词组分成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主谓词组、联合词组1。中医术语多为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的四字词组,其内部成分间的语法关系复杂。 如“朝食暮吐”,形式上很像由两个状中偏正词组组合成的联合词组,其实不然,此术语采用了倒装的语法结构,其深层结构为“暮吐朝食”。它是述宾词组,“暮吐”为状中词组充当述语,“朝食”为定中词组充当宾语。《汉英中医辞典》的释义是:指早晨吃的东西至黄昏时呕出的症状2。《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的译文为:vomiting in the evening of food eaten in the morning,译文完整地保存了原文的深层结构蕴含的语义。由此可见,准确理解术语内部成分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是确定中医术语结构类型,忠实再现原文信息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将中医术语进行分类, 从汉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入手,探讨中医术语基本结构的翻译。

一中医术语的基本结构类型

偏正词组、述宾词组、述补词组、主谓词组、联合词组是大家熟知的汉语词组的基本类型。由于述补词组在中医术语中所占比重很小,笔者拟将中医术语归入以下四种类型:

(一)偏正词组

偏正词组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根据充当中心语的成分的语法特点,可将偏正词组分为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定中词组,其中心语以名词性词语为主, 修饰语作定语修饰、限制中心语。中医术语中最常见的是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定中词组。如:阴阳学说、八纲辨证、命门之火、膀胱湿热等。状中词组的修饰语是状语,充当中心语的一般是谓词性成分,例如动词、形容词、述宾词组等。中医术语中的状中词组具有古汉语的特点,内部结构为状语+述宾词组。如:芳香化浊、苦寒泻火、苦温燥湿、渗淡利湿等。

(二)述宾词组 

述宾词组是由述语和宾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为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泌别清浊、调和气血、和解表里、清化热痰等。

(三)主谓词组 

主谓词组是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词组。主谓词组的内部结构成分之间有陈述与被陈述、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如:阴阳平衡、阴阳调和、阴阳转化、心肾相交等。

(四)联合词组 

联合词组是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是并列、选择或递进等关系的词组。中医术语中最常见的是并列和递进关系的联合词组。如:阳亡阴竭、表寒里热、清营凉血、清热除湿等。

确定中医术语的基本结构类型,有助于对数目繁多的中医术语分门别类,正确理解每种类型的术语内部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为中医术语的翻译打下基础。

二中医术语基本结构的翻译

中医术语是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医学专业术语,鲜明的民族性必然给中医术语打上深深的汉语烙印。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少用显性连接手段,句子各成分间靠隐性连贯、逻辑关系和叙述的事理顺序来间接显示,不用或少用关联词3。中医术语内部各成分之间很少用关联词等显性连接手段,主要依靠语义关系和隐性的逻辑关系相连接。翻译时,译者先要准确地将术语的表层结构转换成深层结构,再用符合英语语法规范、具有英语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将中医术语承载的信息精准地呈现给读者。

(一)中医术语偏正词组的翻译

这类词组中的定中词组和状中词组可分别借助英语名词复合法n+n和n+ving两种形式翻译。 

1. 定中词组的翻译

中医术语中定中词组所占比重较大,尤其是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定中词组。名词定语与名词中心语之间存在诸如材料、用途、时间、地点、内容、类别等多种语义关系。名词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定中词组与英语构词法中名词复合法有契合之处。复合法是英语构词法之一,是把两个或多个词干结合起来构成新词。复合词可以连着写、分开写或用连字符连接。如classroom、green house、honeybee等4。名词复合法有多种组合形式,其中n+n和n+ving两种形式在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中最为常见。

1)名词定语+名词中心语

该结构术语常用于描述某个部位或脏腑出现的某种病邪,定语表示病邪的处所,中心语表示病邪。这类中医名词术语可直接用n+n这一名词复合法翻译。如:膀胱湿热bladder dampnessheat,下焦湿热 lower energizer dampnessheat,脾胃虚寒spleenstomach deficiency cold,血分热毒blood aspect heat toxin。此外,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还存在内容的语义关系,即定语为中心语的内容,如阴阳学说yinyang theory可理解为theory about yin and yang。可以看出,作定语或中心语的名词可用n+n的形式翻译,那么定中词组的译文就是n+n+n的结构,如yinyang theory、bladder dampnessheat。作定语和中心语的名词都用n+n的形式翻译,该结构就成为 n+n+n+n,如spleenstomach deficiency cold、blood aspect heat toxin。

nlc202309040651

为了使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逻辑关系清晰明了,作定语的复合名词常使用连字符号。如:yinyang theory、spleenstomach deficiency cold。事实上,复合名词中用连字符连接的两个名词语义关系紧密。如“脾胃”,脾与胃同居中焦,有经络互相属络,构成脏腑相合的关系。在生理功能方面,既分工,又合作,共同维持着消化功能的正常,两者密切相关。为了使译文简洁明晰, “经络学说”“下焦湿热”“血分热毒”“脾胃虚寒”可分别译为meridiancollateral theory、lowerenergizer dampnessheat、bloodaspect heattoxin、spleenstomach deficiencycold。

2)述宾词组(定语)+名词中心语

该结构术语常用于表示中药的类别,作定语的述宾词组用于描述药物的功效。述宾词组可用n+ving这一名词复合法翻译,n+ving是由动宾短语转化而来的。如:brainwashing是由to wash brain转化而来。将n+ving置于n+n中,就会得到n+ving+n的结构。英语的动宾短语对应汉语的述宾词组,两者均作定语。因此,译文与原文的深层结构是一致的。以下是几类中药名称的翻译:理气药qiregulating medicinal,活血药bloodactivating medicinal,开窍药orificeopening medicinal,通淋药stranguryrelieving medicinal。

此外,有些表示中药类别的术语是由联合词组充当定语。联合词组的内部结构为述宾词组+述宾词组,它们之间为并列关系,可译为n+ving and n+ving, 将之置于n+n中,就变成n+ving and n+ving+n 的结构。此类术语为数不少,如:清热凉血药、活血行气药、止咳平喘药、平肝熄风药,可分别译为heatclearing and bloodcooling medicinal、bloodactivating and qimoving medicinal、coughsuppressing and pantingcalming medicinal、liverpacifying and windextinguishing medicinal。

2. 状中词组的翻译 

该结构术语常用于描述治疗方法或中药的功效。中医术语受古汉语影响较深,仍然留有文言文的痕迹。例如“芳香化浊”有词类活用现象:“芳香”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气味芳香的药物”,同时,该名词用作状语,意为“用气味芳香的药物”,修饰中心语“化浊”这一述宾词组,表示“化浊”的方法。“芳香化浊”的含义是:用气味芳香化湿浊的药物治疗湿浊内阻的方法2。该词组的深层结构为状语+述宾词组, 可译成英语的动宾短语+状语的结构。状中词组中作修饰语的状语只能位于中心语之前;英语中介词短语作方式状语,通常位于所修饰的动宾短语之后,体现了汉英两种语言的词序差异。“芳香化浊”因而译为resolve turbidity with aroma。类似译例还有:芳香开窍open the orifices with aroma,苦寒泄火discharge fire with bittercold,苦温燥湿dry dampness with bitter warm,渗淡利湿drain dampness with bland。

(二)中医术语述宾词组的翻译 

该结构术语常用于描述治疗原则或治疗方法,常译为及物动词带宾语,即动宾短语的结构,可与原文达到形式上的统一,译文具有较好的回译性。这样的译文在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中,能较好地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5。以下中医术语的翻译就遵循了“回译性”原则:调和气血 harmonize qi and blood,和解表里harmonize and release the exterior and interior,清化热痰clear and resolve heatphlegm,交通心肾coordinate the heart and kidney。

(三)中医术语主谓词组的翻译 

表示阴阳和表示五脏六腑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的中医术语大都为主谓词组。主谓词组的主语一般由名词充当,谓语通常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英汉两种语言具有自身特点,汉语中动词丰富,英语中多用由动词派生的名词和含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因此,充当谓语的动词常转译成名词作中心语,充当主语的名词则相应地变为定语。主谓词组通常译为名词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偏正结构,如:阴阳平衡yinyang balance,阴阳调和yinyang harmony,阴阳转化yinyang conversion,心肾相交 heartkidney interaction。

此外,中医术语中存在不少动作意味较强的主谓词组,主语由名词、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由动词、动词性短语充当。这类词组常译成名词(名词短语)作中心语,现在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的偏正结构。现在分词由动词原形+ing构成,具有动词的特征,可以带宾语和状语,现在分词带上宾语和状语就成为现在分词短语。现在分词短语作定语时,名词(名词短语)与现在分词短语之间存在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表示主动或正在进行的动作。这与主谓词组内部结构成分间的逻辑关系是契合的。这样的中医术语译文比比皆是。如:风寒束表 windcold fettering the exterior,肝气犯胃 liver qi invading the stomach,风中血脉 wind striking (attacking) the blood vessels,痰蒙心包 phlegm clouding the pericardium。

如何掌握翻译的基本要求 篇12

许多年来通过翻译界的努力, 翻译作品越来越丰富, 但有一点, 凡是好的翻译作品都把握了这样一个基本要求, 那就是:1) 把握原文的内容要旨;2) 遵循译语的语言习惯;3) 符合原文的语体语域。下面就根据这几个要求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感受。

一、把握原文内容要旨

翻译者必须在把握原文要旨的基础上来进行翻译, 其要求就是要译文作品与原文内容要旨吻合, 只有这样, 作品才能保持原意, 其文化和语言信息才能做到有效交流。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著名人物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学术的启蒙思想家, 在介绍西学的同时提出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对中国现代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影响巨大, “相信只要中国还有翻译, 总还会有人念‘三字经’!”

虽然严复的观点有其时代的局限性, 并且后人对这三点进行研究发表了很多其他的看法,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不能脱离原文主旨, 即保持原文内容。

我国著名翻译家林琴南, 他介绍了许多重要的世界名著给我们, 但有一点却不免可惜, 因为在他所译的一百五十六种作品中, 仅有六七十种是著名的 (其中尚杂有哈葛德及科南道尔二人的第二等的小说二十七种, 所以在一百五十六种中, 重要的作品尚占不到三分之一) , 其他的书却都是第二、三流的作品, 是可以不必译的。尤其林先生的翻译, 有一点不见得好, 便是任意删节原文。如法国雨果的《九三年》, 林先生译之为《双雄义死录》, 拿原文一对照不知减少了多少。我们很惊异, 为什么原文是很厚的一本, 译成了中文却变成了薄薄的一本了。那读者对原著的理解可能就更远了。当然, 林先生的翻译贡献是相当大的, 本文只就这一点加以说明, 强调原文主旨的重要, 作为我们来讲即使是故事梗概翻译也要把握原文内容要旨。

二、遵循翻译语言的习惯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即用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翻译要求语言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文学作品在翻译时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和体现的风格特色一定要有翻译语言的语言习惯和风格特色。这里着重强调了翻译语言的“语言习惯”和“风格特色”——因为这正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关键之一。没有自己语言风格的作品必然显得苍白无血, 毫无生气, 正如人缺少了他的个性一样。而作品有了风格, 人物的音容笑貌便会跃然纸上, 妙趣横生。因此, 作为文学翻译, 它必然也要力求传达出原著的这种精神风貌, 否则这种翻译是毫无意义的。

同时我们理解原著翻译毕竟不是原著创作, 其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著的精神风貌, 而不得随心所欲、自由发挥。但是由于两种语言特点不同、习惯不同、规律特色不同, 生搬硬套地进行翻译是产生不了应有效果的。因此, 就需要进行调整, 在保持内容要旨的前提下在语言上作些变通———这便是文学翻译的“再创作”。不然, 翻译出来的东西看似忠实, 实则成了直译、硬译, 违背了原作的精神风貌, 更没有遵循翻译语言的语言习惯和风格特色。

当然,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只考虑翻译语言的习惯也可能会出现片面的问题, 因此, 我们必须在文学翻译实际中注意把握一个“度”的艺术。既要考虑原文的文化背景、语言风格特点, 又要考虑译文的语言习惯, 两者兼顾, 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这才是翻译的目的。翻译家们提出了各种翻译标准, 如严复先生的“信、达、雅”, 刘重德先生的“信、达、切”, 傅雷先生的“重神似不重形似”, 钱钟书先生的“化境”, 等等。尽管提法不一, 但都是在提出一个翻译的“度”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和把握“度”的问题。

有一类译文的特点是不注重原文的“神韵”, 过分拘泥于原文词句, 成了死译、硬译, 结果是译文不忍卒读, 自然谈不上传达原作精神风貌了。那么现今的一些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译文, 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把握住文学翻译重在传达原作神韵这一门艺术。这种译文看似“忠实”、“紧扣原文”, 实则违背了原文的精神风貌。还有一类译文的特点是译者自由发挥太大, 主观随意性太大, 违背了忠实于原作的翻译原则。上面提到的林琴南的“翻译”——那实际上已不是翻译而是“编译”或“译写”了。由于林琴南有深厚的文学造诣, 其“译品”固然有其不可否认的文学价值, 但那不是文学翻译的艺术, 而是“译写”的艺术了。

三、符合原文的语体语域

翻译作品应与原著的语体语域紧紧相联。不同语体语域的翻译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征。只有在同时掌握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的特征且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的情况下, 译者才能创造出真实体现源语风格的翻译作品。作品语言风格的不同就意味着所蕴涵的文化因素也各不相同。例如:就科技体裁的文章而言, 其所承载的科技信息相当多。在这类作品的翻译过程中, 准确如实地将源语信息内容转化成目的语远远比对两种语言文化的转换要重要得多。相反, 在文学体裁的作品中, 如小说、诗歌、散文等, 文化就成为翻译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忽略了语体语域因素, 译作就成了没血没肉的、只是由词汇和句子堆积起来的躯壳。在读者眼里, 失去了原文语体语域的译作也是没有灵魂的作品。因此, 优秀的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充分考虑翻译作品如何符合原文的语体语域, 真正翻译出高质量的作品。

总之, 根据翻译的基本要求,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做到这几点的话, 我们将会翻译出更多有质量的作品, 为翻译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南峰.从梦想到现实——对翻译科学的东张西望[J].外国语, 1998, 3.

[2]张南峰.特性与共性——论中国翻译学与翻译学的关系[J].中国翻译, 2000, 2.

上一篇:张紧系统下一篇:天津传统民间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