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者策略

2024-05-27

英语学习者策略(精选12篇)

英语学习者策略 篇1

在英语教学中, 虽然是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 可是学生的英语成绩却大不一样。究其原因, 与学生的学习策略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一、语言学习观念 (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 的区别

1. 对大学英语课的认识不同

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能认识到, 大学英语既是一门知识课, 更是一门技能课、实践课。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学生才能认识到懂得语言知识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正确使用语言。只有通过长期不断的实践运用, 才能不断掌握好听、说、读、写等技能。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恰恰因为认识不到这一点, 他们把英语课完全当作一门知识课来学习。他们期望上完老师的两堂课后, 不用动脑、动耳、动口、动手就能全部掌握所学的东西。这样, 他们也就不能认识到学习运用过程本身往往比学习结果更重要, 因而也就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该做些什么, 该怎样努力,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也就无从说起。

2. 对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认识不同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都认为, 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中, 英语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他们相信只要自己下工夫, 方法正确, 就一定能学好。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一般认为语言天赋是最重要的。他们认为自己学不好英语, 就是因为自己缺乏语言天赋或没有遇上一位好老师。不同的认识和信念会导致不同的行为, 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在教学当中, 我们不难发现前者的学习和表现常常是热情主动的, 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而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而后者的学习则往往是消极和被动的, 常表现出怨天尤人、畏难的情绪, 缺乏自信, 学习的随意性较大。

3. 对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认识不同

大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认为, 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过关考试, 更是为了满足今后的工作或出国留学需要。因此,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将近期的目标和远期的目标统一结合起来, 注意基本功的训练和掌握, 并且重视锻炼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结果他们不仅能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 而且有较强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而在成绩较差的学生当中, 绝大多数则认为他们学习英语的唯一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他们常抱怨所学教材以及教师的授课跟四、六级没多大关系。他们不愿意下功夫打好语言基础, 也不积极参加课内外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 结果往往不太令人满意。

二、学习方法的区别

1. 词汇学习

大学英语的词汇有积极词汇 ( 或复用式词汇) 和消极词汇 ( 或领会式词汇) 之分, 对于这两种词汇应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因而对于积极词汇, 除了记住词义及拼写外, 在阅读或查字典当中, 他们还注意通过具体的上下文来观察体会这些词的搭配和用法。而对于消极词汇一般只要懂得其意思就行了。他们扩大词汇量的方法和途径是灵活多样的。除了通过听、说、读、写以外, 还注意掌握构词法, 当然最主要还是通过广泛的阅读。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对词汇学习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往往采取两种极端的方法。一种是无论什么词只要不懂, 一律查字典, 甚至将其用法逐一抄在笔记本上。另一种就是不管什么词, 只求懂个大概意思, 他们扩大词汇量的主要途径是背词汇表。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取的。一方面, 我们的精力和记忆是有限的, 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英语单词都记住。另一方面, 如果我们对英语积极词汇的用法不加以掌握的话, 我们就不可能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另外, 孤立地记单词是不可能有效地扩大词汇量的, 虽然当时记住了, 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忘记了。语言研究表明联想记忆 ( Memonic association) 有助于词汇的学习。而孤立地记单词是很难形成联想记忆的。

2. 听、说、读、写

大学英语的听力课时安排一般是每周两个课时, 如果单靠每周这两节课就想把听力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成绩好的同学除上好听力课外, 不放过一切锻炼听力的机会, 包括听好精读课、听英语讲座、听英语广播节目。部分学生还能将精听与泛听,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在精听和精读的过程中, 学生既注意搞懂、理解内容, 又注意模仿和掌握语言表达形式的用法, 不失为一种锻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泛听和泛读, 学生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又可尽量多地积累听力及阅读词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 对英语有种为难情绪和排斥心理。他们有的似乎不大相信只有靠多听多读才能提高英语水平, 因此课后干脆不听也不读。他们有的虽然愿意花时间下工夫学习, 但由于不注意方法, 不能区别对待不同的学习材料, 效果也不太明显。所有的材料要么只求理解一个大概意思, 要么都逐字逐句地抠。前者有了数量但没能保证质量, 这次没听懂或读懂的, 到了下一次还是照样不懂; 而后者虽然保证了一定的质量, 但听和读的数量、范围和速度受到了限制, 从而影响了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于不同的学习材料应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此外,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将听与说, 读和写结合起来, 使语言的输入 ( input) 和输出 ( output) 达到一定的平衡, 促使学生既注意对内容的理解, 又重视对语言表达形式的汲取、掌握和运用, 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有效性。同时, 教师还应该使学生明白听、说、读、写的关系既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又是不可相互替代的。读懂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并不能保证能听懂。只有通过多听, 多刺激我们的听觉神经, 才能将阅读词汇转换为听力词汇, 反之亦然。同样, 会听会读不等于会说会写, 理解能力并不等于表达能力。一些听着或读着很简单的东西, 让学生自己表达就不会说也不会写。要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就必须动口、动笔多说多写, 通过运用实践将听到、读到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三、结束语

除上述讨论的以外, 英语学习策略还包括许多其他的学习观念、方法和技巧, 由于篇幅的局限, 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Stem, H. H. ( 1992) 将这些英语学习策略系统地概括为Managementand planning strategies, cognitive strategies, communicative-experiential strategies, interpersonal strategies and affectivestrategies等五个主要内容。这些策略和方法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有着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们常说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学习者本身是决定英语学习成败的第一要素。学生正确的学习策略对于英语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教师在努力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同时, 还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对英语学习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 虽然是同样的班级、老师、教材, 可是学生的英语成绩却大不一样。究其原因, 与学生的学习策略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本文主要讨论了英语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 以期帮助同学们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英语学习策略,大学英语学习,语言学习观念,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Bolinger, Dwight&Sears, Donald A.Aspect s of language (third edi ti on) [M].NewYork:Har cour t Br ace Jovanovi ch, 1981.

[2]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 ess, 1994.

[3]Tarone.E.&Yul e.G.Focus on the language learne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 ess, 1999.

英语学习者策略 篇2

英语学习困难重重,方法不对,往往事倍功半。许多同学都希望能找到摆脱这种困境的方法。为此,近日我采访了胡敏老师,他提出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六大策略:树立自信、思维差异、文化概念、对照对比、文体意识和词伙关系,令我茅塞顿开,相信也会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们以启迪。

――李传伟

李:胡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您是一位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有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经验。现在有许多同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是却收效甚微。对此,您能提供一些建议吗?

胡:可以。我通过研究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状况,总结出了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六大策略,我想会对这些遇到困难的同学有所帮助。

李:那您能具体谈一下是哪六大策略吗?

胡:好的`。首先,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树立自信。为什么要把“树立自信”作为第一个策略呢?因为我发现许多中国学生从初一到大学学了那么多年英语,但是实际上却根本不敢开口讲英语。这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一些接触过中国留学生的英国专家指出,中国留学生的语音、语调可以说是“perfect”,只是表达能力很糟糕。事实上,中国的高中毕业生所具备的词汇量就足以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了。有这样两个数据,相信可以令同学们增强信心:英国的BBC曾经公布过这样一个数字,说一个英国农民一辈子常用词汇不到1,000个,但是他日常生活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和一个感情丰富的伟大诗人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如果你觉得这个说服力还不够,就再给你一个数据:美国之音有一个特别英语节目,叫做“Voice of America Special English program。”这个节目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仅用1,500基本词汇来表达国际舞台上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而且非常准确、及时。而我们普通的中国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词汇量就已经达到1,800个左右了,所以说只要对自己充满自信,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根本不成问题。我在10月的《大学生》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叫做《你开口,就成功》,是讲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大学生毕业求职时的重要性的。我由此联想到了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事实往往就是如此:“你开口,就成功”。因此,做任何事情,首先要对自己充满自信。

李:确实是这样。那么除了对自己充满信心之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英语学习者策略 篇3

关键词:高级英语学习者;错误分析;英语语音

一、引言

英语语音教学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从语言学原理和语言教学理论来看,语音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前提条件。正确的发音及语调是顺利进行口头交际的基础, 是听力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 同时对读、写、译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发音存在着许多问题,即使是高级英语学习者也不可避免,只能尽量接近本族语者的发音。本文通过观察某大学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英语课堂找出中国高级学习者语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难点,并分析出原因,提出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建议。

二、高级英语学习者课堂中的一些语音问题

语音学习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由于个人感知的差异,“二语学习者能够判断出他人口音中的‘外国腔’,但却无法克服自己口音中的‘外国腔’”[1]。在观看某大学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课堂过程中,笔者发现了高级英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语音错误现象。

1. 增音现象。

增音现象是指在辅音连缀之间加元音。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音位组合方式以及出现的位置不同,这种发音受汉语语音的影响。英语中有辅音连缀,两三个甚至四五个连在一起。而汉语拼音中都是一个辅音后面紧跟着元音,音节也只有一个辅音,辅音单独出现在音节前或后,因此学习者常常在辅音连缀之间夹进元音,出现增音现象。如把glimpse([ɡlImps])读成[ɡlImps],blow([blu])读成[bilu]。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于英语既有元音结尾的开音节的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的词,而汉语绝大多数是以元音结尾的,这种发音的区别影响中国的发音者容易在位于词尾的辅音之后加元音,如把but读成[bt],and([nd])念成[nd], of([v])念成[v]。

2. 重音问题

在某大学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中,他们的发音总体不错,但在节奏感方面还处于薄弱环节,因此需在这方面尤为注意。一些学生的语音值得关注的问题并不是音素、音节发音本身,而是重音、语调和节奏的运用。在英语中,重音有两种,即词重音和句重音。其中,词重音指的是孤立的一个一个词的重音,在孤立的情况下,每一个英文单词都有词的重音。词重音的掌握并不困难。一般说来,中国学习者的句子重音掌握得不好。句子重音取决于词的语义在句子中的重要性,实词一般要重读,而虚词一般不重读。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中,比如教师在强调一些词汇,如介词,连词的时候,会加重读音,以此引起学生对语言用法的重视,久而久之,在读某些介词连词及冠词时就总会重读,使得学生在学习虚词时往往只注意其强式而忽略其弱式,或者根本不知道它们还有弱式的,导致学生在朗读或讲话中,往往只会念其强式而不会念其弱式。

3. 语调意识及节奏感不强

此外,在这些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的英语节奏感不强。英语节奏,即句子的重读和弱读,是学习者最难掌握的语言技能。汉语和英语在节奏上的区别,是学习者在英语重读和弱读不到位的关键因素。汉语中,除了规定的轻声读音外,一般每个音节都读得清清楚楚,每个汉字音节的发音时长基本相等,且汉语为单音节语言,一个字对应一个音节,字与字之间稍有停顿,界限分明。然而,英语的多音节单词为数众多,每个语句重音和弱音交替出现,以重读音节为主体,声调较高,响度较大,读得清楚,而弱读音节则声调较低,响度较小,读得较快,每个单词发音的长度不同,有别于汉语音节的发音方式及时长。中国学习者常受到汉语发音习惯的影响,忽视了英语中连读、吞音等发音方式,有些单词发得过于含糊,甚至有时被完全省掉,有的忽视英语的音节或单词之间连奏音及失去爆破的过渡方式,往往把英语单词一个个分开读,使得英文发音常常有中断的感觉。节奏极不平稳,不知哪该快,哪该慢,哪该停,熟悉的詞读得过快,而不熟悉的词速度过慢,过渡不圆润,失去了原有的节奏感。

很多学生的通病是弱读的单词读不好,特别是几个弱读词连在一起时。笔者发现,此问题广泛存在于高级学习者中,值得重视、探索、反思、究因。

另外,有些学生会把school发音为[sku:]。对于/l/ 省去不发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于讲话者紧张,发生的口误,当然也不排除讲话者对此发音规则的注意程度不够。一些学生在读experience时,发音为[ik’spirns],不爆破音发成了爆破音。学生还容易把because( [bi’kz])念成/bi’krz/,us(/ s/)念成/ rs/,对于这样的错误为数不少,笔者认为有必要重视起来。

三、原因及启示

总体说来,中国学习者的发音问题是由两大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发音差异。一语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影响。第二,汉语中没有这个发音,中国人连模仿也十分困难的发音错误率也很高。比如/l/,这个音放在元音后面或放在句末时,许多高级英语学习者的发音都不够标准。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本身的语音就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加强对英语语音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语音水平就显得更有必要。教师可以运用英汉语音对比的知识,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和薄弱的方面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发音。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从前的发音习惯中有些是各个语言所共有的,而有另外一部分是汉语所独有的,教学学生区别各种发音的不同。此外,广大英语教师应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重视语音的实际教学,将语音教学作为一种交际手段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要克服母语干扰,需要开展广泛的听、读、说活动,加大对学生目的语的输入量的同时让学生大力模仿、接触和学习地道的发音,使学生在头脑中存储足够的正确发音的信息,开口说话时有可以模仿的典范,这样,才能使学生避免因模仿老师的错误发音而造成顽疾难除的后果。受交际法的影响,目前的语音训练方式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听音和模仿训练,语音听力训练外,还可以进行情景化的最小对语音操练、视觉辅助语音训练,学习者录音后进行比对纠错的训练等,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发音和本族语者的发音进行比较,找出区别,发现自己发音的不足,而后认真模仿。

参考文献:

英语学习者策略 篇4

在英语教学界,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论题, 围绕这个问题, 各种理论、学派及相对应的方法纷呈, 我国从早期传统的语法教学、“经院式”的英语语言文学教学、句型转换操练法到交际法。无不主要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探讨和实施的。近年来, 英语教学已从教师“填鸭式”的“一言堂”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教学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对学习者主体的研究。从学生的角度探索学习成败的原因有其积极的教育意义。学习者是内因、是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最终能否提高和有多大的提高都取决于内因 (学生) 是否与外因 (如教师教学等) 产生合力。下面笔者从何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展开, 浅述学习者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1.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通常来说就是指听、说、读、写、译。即指英语语言交际能力。那什么是语言交际能力 (LanguageConmunicative Ability) ?

语言学家Bachman认为, 语言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个部分组成。在这三个组成部分中, 语言能力由一系列具体的语言知识组成;策略能力指在具体的语言交际时, 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 (mental capacity) , 它是语言能力通向现实世界的桥梁, 是将语言知识运用于交际目的的手段;心理生理机制则把语言交际看作一种物理现象 (如:声音、光等) , 运用语言交际时所牵涉到的神经和心理过程。

1.1 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又由语言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组成, 语言组织能力指在生成或辨认语法正确的句子, 理解其主题内容并将其排练成篇章时, 控制语言结构的能力;语用能力指话语或句子、意图和语境是怎样联系起来并构成意义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包括语法能力 (grammatical competence) 和语篇能力 (textual competence) ;语用能力包括语义能力 (semantic competence) 、功能能力 (function competence) 和社会语言学能力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语法能力决定组成话语或句子的;语篇能力决定话语或句子连接起来形成语篇的。语义能力决定话语或句子是怎样表达命题内容的;功能能力决定句子是怎样使用语言来表达使用者意图的;而社会语言学能力则决定话语或句子是怎样与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相联系的。语言能力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1.2 策略能力

策略能力实际上指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心理认知过程, 由四组元认知策略组成。它们分别是:评估策略 (as-sessment strategies) 、确定目标策略 (goal-setting strategies) 、制订计划策略 (planning strategies) 和执行计划策略 (execution strategies) 。

2. 学习策略

2.1 学习者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O’Malley等认为, 学习者策略是指学习者为有效地获取、储存、检索和使用信息所用的各种计划、行为、步骤、程式等, 即为学习和调节学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通俗地说, 所谓学习策略, 实际上, 就是为了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巩固学习成果, 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作出的种种反应和采取的策略。

到目前为止, 对外语学习策略最全面的分类是由Oxford (1990) 所作。在这种分类中, 学习策略首先被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前者包括直接影响目的语的策略, 因为使用这些策略需要对语言进行智力上的加工, 而后者是指通过聚焦、计划、评估、寻求机会、控制焦虑、加强合作和增强移情性以及其他方式来对语言学习提供间接支持的策略。直接和间接策略又各被分为三类, 如图所示:

认知策略直接作用于输入的信息, 控制这些信息以便于提高学习效果, 认知策略只用于学习活动中的特定任务, 如听力和阅读理解中的典型策略包括重述或重复所听到的内容、分类、推导、概括、想象、联想等。

元认知策略是更高级的执行技能, 它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估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元认知策略可用于广泛的学习任务, 既可用于接收型的学习任务, 也可用于产出型的学习任务, 如选择注意目标、计划组织、监控注意的情况、评价语言理解和语言输出等。

社会/情感策略表现了一个更广泛的内容, 它不仅涉及与他人的交流, 还涉及对自身情感的控制, 如听力理解中典型的社会情感策略有:与他人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老师或同学那里引出问题的答案;利用精神控制来减轻学习任务中的焦虑感, 鼓励自己等。

通俗地讲, 学习策略就是指平时的“学习方法”。但是, 教师常收到学生的反馈说:同样的班级, 同样的教材, 同样的教师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 相差无几的入学水平, 但总是有的同学学得好, 有的学得不好, 有的甚至很差, 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必然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差异。经过研究证明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有密切的关系, 即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否, 策略的应用频率对英语学习成绩的高低及实际交际能力的强弱呈正相关关系, 重要的不是老师对“学习方法”的笼统介绍, 而是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实际体验;是学生所接受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指标的策略训练。

2.2 学习策略的特征

(1) 学习策略是行动的过程。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所使用的方法实际上都在执行某种策略。比如, 在阅读一篇英语短文, 学生往往在阅读刚开始的时候就注意到“语言点”, 而且就开始极力去记住它们。这就是在执行阅读的学习策略。不管这种策略是不是有利于对文段的整体理解, 他实际上在通过行动来执行自己的既定策略。当他认识到这种学习策略不利于阅读理解时, 不可能立即丢掉这种策略, 这就需要用新的行动 (策略) 来取代原来的行动。

(2) 学习策略是体验、适应、矫正的过程。

在进行学习活动时, 学习者必定会产生某种体验。因此, 有了学习的行动, 也就有了对学习的体验。比如, 学习者在改变逐字逐句进行阅读的习惯时, 通常会加快阅读速度, 忽略语言细节, 这显然是一种新的阅读行动, 伴随着这种行动的是发生在学习者内心的新体验。但是, 学习者曾经很适应用较慢的速度阅读短文, 曾经习惯于探查一个个孤立的语言点, 在这种情况下, 学习者对这种快速阅读有一种不适之感, 于是, 就需要经历一段适应的过程。要摒弃过去长久不自觉地养成的一种不良学习习惯, 谈何容易, 比如, 在英语写作时, 有些学生习惯于把心中想好的汉语意思一句一句地翻译成英语。尽管知道这样做的弊病, 但是, 仍然需要用一段时间的训练培养有效的写作学习策略来矫正这个习惯。

(3) 学习策略是巩固、发展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动、体验、适应和矫正, 学习者会逐步获得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但是, 应当坚持实施这些已经形成的学习策略, 为的是使之得到巩固。

每个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 实际上都有一套学习策略, 比如, 喜欢从理性上接受外语的学生, 往往更善于规范的阅读, 更重视写作, 更乐于研究语法, 等等。所以, 当我们说改善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时, 我们实际上指的是用一套新的学习策略来逐步代替原有的学习策略, 而要做到这一点, 是需要逐步把各项学习技能发展为一套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系统的, 我们把它叫做“学习策略体系”。

3. 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近年来调查表明, 普通高校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普遍缺乏下面一些学习策略的素养:

(1) 自主学习方法。

(2)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3)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能力。

(4) 学习情绪的调控。

(5) 信心的保持。

(6) 合作精神。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的学习, 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埃得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 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外语自主性学习能力即指学习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对语言文化具有的敏感性、主动性, 能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有效提高英语学习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习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 同时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一个具有学习策略的自主学习的学生, 首先具有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 即在认知和情感上的“想学”, 其次是要知道如何学, 即“会学”。具体来说分如下几点:

3.1 加强元认知策略 (内省策略) 培养

内省策略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策略。孔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 , 现代学习策略实际上就是把这八个字变成具体的学习活动。

3.1.1 确立学习目标, 培养计划策略。

计划策略是一种学习策略, 属认知策略范畴, 如在着手写一篇作文前, 制订一个计划表, 在计划中考虑解决如下问题:主题 (theme) 、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篇章结构和层次, 以及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组织篇章结构时, 还必须拟一个提纲或使用具有提示词 (cues) 的主题图 (thematical map) , 勾勒出主体框架, 从而避免头脑产生一片空白的现象, 从理性方法中感悟计划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指导培养学生作如下策略思考:

(1) 明确要进行的学习任务:在这项语言学习活动中可以做些什么?可能做些什么?应当做什么?参与这项学习活动将会涉及到哪些语言知识和技能?应当为此做哪些准备?

(2) 定向有选择地使用注意力:应当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什么语言项目上?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某一项语法知识吗?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3) 学习活动的自我管理:为了完成这项学习任务, 首先应当做什么?应当分几步来完成任务?可能会遇到语言知识方面还是语言操作方面的困难?

3.1.2 培养语言学习监控调节策略。

语言调控策略是指学习活动过程中依据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计划中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及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有意识的监控。包括明确英语学习目标和学习需要, 制订英语学习计划;把握学习主要内容, 注意了解和反思英语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 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积极参加课内外英语学习实践活动;适时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及时确定和解决问题。

3.1.3 规范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 形成自我评估 (self-as-sessment) 策略。

自我评价策略是指学习者回顾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并随时调整学习策略, 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自我评估, 学生可以检测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了解和掌握, 可以了解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而确立阶段性学习目标, 使英语自主学习更具目标性。如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作如下自我评估的思考: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势?语言表现和交际策略有哪些改进?

3.2 认知策略

这方面的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者如何接受语言材料, 如何存储语言材料, 如何组织语言知识, 如何理解语言结构 (包括语法关系) , 如何提高语言操作的技能, 等等。具体地说, 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策略能力的培养。

(1) 查询和使用学习资源的能力。

(2) 语言的模仿和演练的能力。

(3) 语言素材的甄别和归类的能力。

(4) 语言形象思维能力。

(5) 语言解悟和迁移的能力。

(6) 语言的推断和表达建构能力。

(7) 语言学习笔记和阶段学习总结能力。

3.3 情感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上, 从而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为和内心的“深层”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是我们师生都比较容易忽略的学习策略, 可是, 往往正是其阻碍了教与学的进步。就此, 建议作如下情感策略的培养。

(1) 学习动机的情感策动。培养学生在开始一项学习任务前作如下思考:为什么要接受某段语言材料?用这些语言材料做什么?说话和写作为了解决哪些问题?是否能够做到“有感而发”?能够被阅读的东西感动吗?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心声吗?

(2) 信心的奠定和坚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地的反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词能够保持原有的学习心态吗?在谈话时会遇到“词不达意”的情况, 能够继续维持谈话吗?能够不怕出错吗?能够不断地积累新词语吗?能够在较长的时间里不断地增加阅读量吗?能够不断地进行口语的自我训练吗?以此来激励自已保持信心, 坚持学习。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课内课外与老师教学的良好的配合和沟通, 通过各种分组学习和协同练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

结论

综上所述学习策略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十分重要。学习者应当把这些学习策略作为基本目标,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水平。有效的学习策略训练促使学习者先认识自己的当前任务, 然后使用一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理解, 预计学习时间, 选择有效的计划和方法来学习或解决问题。其间, 监视自己的进展情况, 并根据监视的结果采取补救措施, 充实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法, 丰富自主学习的技巧, 领悟英语学习的思想和方法, 优化英语学习的认知结构, 从而发展英语学习的思维能力,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认知到学习策略运用的价值后, 学习者才会更积极地在学习中使用策略。

参考文献

[1]Tricia, Hedge.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Jack C.Richards.The Languge Teaching Matrix.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3]刘润清, 韩宝成.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英语学习成功者学习策略研究 篇5

英语学习成功者学习策略研究

一、引言 对优秀语言学习者(Good Language Learner)的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二语学习策略早期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ubin(1975)指出,研究语言学习成功者,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判定语言学习策略如何影响语言学习的方法.策略一旦得到确认与证实,并能以此培训语言学习欠成功者,对于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作用.Nunan(1991)也认为目前的大部分二语学习策略偏向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出语言学习成功者的特点.

作 者:郑秋萍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刊 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年,卷(期):“”(8)分类号:H3关键词:

论成人英语学习者抗语言磨蚀策略 篇6

关键词:语言磨蚀成人英语学习者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是指语言学习者在接受语言教学或习得某种语言后,经过若干时间的减少使用或停止使用,导致所学语言技能和知识退化甚至丧失的现象。语言磨蚀通常被看作是语言学习的逆过程,既可以指母语在二语环境中的退化和丧失现象,又可指二语在母语环境中的退化或丧失现象(Cohen 1975;Weltens 1987)。我们必须认识到有语言习得就必然有语言磨蚀,单打一地研究语言习得而忽视语言磨蚀就不可能探究语言学习过程的全貌(Olshtain 1989;Weltens 1995;Gardner 1985)。随着对语言磨蚀对英语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国内英语界开始关注对语言磨蚀方面的研究,相关文献也逐日显现(蔡寒松,周榕 2004)。但总的来说,目前国内研究基本仅限于从记忆和遗忘等方面来探讨和研究语言磨蚀问题,研究对象也局限于在校学生,而对于已经毕业多年的在职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磨蚀和抗磨蚀策略的研究开展深度始终有限。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打算首先回顾成人英语学习者的主要特点,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抗语言磨蚀策略。

二、成人英语学习者的主要特点

成人英语学习者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1、学习周期长;

2、学习时间少;

3、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针对性差;

4、练习机会缺乏。

同时我们也必须知道,第一,成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成人学员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强的功利性;第二,成人英语学习者都参加了社会工作,已是社会人,具备相应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第三,成人英语学习者、也需要适当的指导或引导,如在语音语调、听说技能等方面。由于成人英语学习者已离校多年,他们中的不少人虽然也在业余时间接受英语继续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学习强度和持续性始终不足,此时如果不注意语言磨蚀现象并采取相应措施,则他们的学习好比一只漏斗,边补边漏。

三、抗语言磨蚀策略探索

1、力把英语语言水平维持在一定的程度

根据Bahrick的“关键阈值”理论,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使语言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得以加强并最终跨越关键阈值才能将语言磨蚀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因此只有当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时间间隔长短和练习机会多少才会对语言磨蚀程度的影响变小。因此,成人英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大量符合学习者实际水平的语言输入,促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的阈值。研究表明,产出性语言知识比接受性语言知识更易磨蚀,词汇比句法及其他语言内容容易磨蚀。因此,成人英语学习者在正式学习结束后应适时地接触英语,使用英语,加强英语能力的保持。我们必须牢记,对付语言磨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强大的语言习得来击退它。

2、积极的学习动机对语言磨蚀有抑制作用

Krashen认为如果学习者学习动机明显,情绪积极稳定,则他们对语言输入的刺激过滤作用就小,从而获得更多的有效输入;反之获得的有效输入越少。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对目的语的正确态度,培养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对于英语学习相对落后的成人学生,教师更应该用鼓励、肯定和帮助的用语来激励学生克服障碍,从而降低语言磨蚀。

3、开展趣味性学习和想象性教学

根据李萍,郑树棠(2004)人们常常觉得要记住某些外语单词非常困难,但却能在玩多媒体游戏软件时,无意中记住有关词汇。比如,通过模拟动态和和明星做游戏时,就记住了不少明星的名字和游戏中的日常外语。人们以记忆中保存的表象材料为基础,经过分析和综合加工,可以创造没有知觉甚至不存在的事物意象。在外语学习与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可以通过想象来掌握和陈述某些词义,借助于物体或图画来加强记忆。

4、循环学习法

李萍,郑树棠(2004)也指出,有规律地循环学习前面所学内容是避免损耗的直接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复习所学内容。比如上课前的热身活动,就有利于帮助学生复习、回忆和提取已经获得的信息。如此,每隔一两天快速复习一些重要的词汇就能弥补和抵御记忆的衰退和新信息的干扰。教师每次复习时可以用不同的例句来解释同一个词的用法,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语境来让学生习得同样的语言知识。这样既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

5、提高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实践表明,语用能力越强的成人英语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越牢固。

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尽可能地在真实或相对真实的情境中使成人学生接触到大量真实的语料,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影视英语、情景模拟、任务驱动、报刊阅读、网络交谈等。

四、结束语

语言磨蚀现象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研究表明,与目的语接触频率、教学方法、学习者的年龄、对目的语的态度与学习动机、目的语文化氛围、不同语言之间的干扰等均是影响语言磨蚀的因素。因此,从语言磨蚀视角反思成人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教学对于我国的英语教学具有重大的启示和意义。本文希冀通过对这一群体的语言抗磨蚀策略的探索引起学界对此领域的关注。

参考文献:

[1]Cohen,A.D.Forgetting a second language[J].Language Learning,1975,25:127-138.

[2]Gardner,R.C.Social factors in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J].Language Learning,1985,35(4):519-540.

[3]Olshtain,E.Is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the reversal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9,11(2):151-166.

[4]Weltens,B.The attrition of foreign-language skills:A literature review[J].Applied Linguistics,1987,8:22-37.

[5]Weltens,B.Foreign language attrition[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5,15:151-164.

[6]蔡寒松,周榕.语言磨蚀研究评述[J].心理科学,2004,27(4):924-926.

[7]李萍,郑树棠.外语损耗与保持[J].山东外语教学,2004,5:9-11.□

自主学习与医学英语学习策略 篇7

1 医学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国际间学术交流的增多,对医学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国际医学学术会议、期刊、年鉴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各种报告均以英语为首要的语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及时获取世界医学信息的途径,而90%以上的网络信息都是英文的,外语则是必备的工具之一。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对医学生来讲,医学专业英语的重要程度可能要超过普通英语。而我国目前的医学专业英语教育滞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讲,很多学生对医学专业英语的认识不够,对医学英语的定位发生了偏移,认为医学英语没有普通英语重要,求职、晋级也不考医学英语,忽视了对医学英语的学习。客观上讲,医科院校课程压力大,学习英语的时间相对较少。多数学生为了四、六级考试耗费了精力,挤占了学习时间,使学生无心集中精力学习医学英语。

为了提高医学专业英语教学,许多医科院校开展了双语教学,然而根据双语教学调查显示,一些院校的双语课教学仅是流于形式,效果并不明显。只是使用英文版的教材,而课堂上教师基本是使用汉语讲解的,学生在课外根本不预习或复习教材,部分学生是“专业知识没有收获,相应的英语知识也没有收获”[4]。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能熟练、准确地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现有的师资状况是外语专业教师欠缺医学知识,而医学专业教师的外语功底又不厚,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医学英语名词,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缺乏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等与双语教学联系起来,这两者在进行着“单干”。二者所应具有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真正体现出来[5]。面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有效学习策略的训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平台,采取自主学习的模式,可以成为提高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2 自主学习概述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的教育学家就提倡将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著名语言学家Cohen曾精辟地指出:“语言学习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本人,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的各种能力”。由此可见,外语学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自主学习是外语学习的关键,学习者最终能否成功地学好外语主要取决于他的自主学习能力[6]。

Holec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就是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习得过程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7]。外语教学的目标就是既要帮助学生获取语言和交际技能,又要帮助他们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即学会如何独立学习。目前自主学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①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②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③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语言学习自主性原则,即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不是把知识机械地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双向的互动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语言技能,都要靠学生自己主动去学去练,这样才能有所长进,教师的作用只能是主导而不能包办代替。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育就是赋予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学习者根据自身知识和经验作出决策,是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问题的解决者[8]。

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为建构主义所提倡的自主学习理论提供了物质支持,也为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不断加深,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也在教学领域得到推广。目前我国已拥有卫星网、DDN专网、IP宽带网和有线电视网等天地合一、多网集成的信息传输运行平台。其中可利用IP宽带网络开发教师E-mail答疑管理系统,通过实时模拟双向答疑、BBS讨论区、教学内容的网上交流等多种途径,实施教学计划指导下的非实时自主学习,以调动学习者的所有感官和过去的经验去探索与解决问题,使其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9]。

3 有效使用学习策略,提高医学生专业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

3.1 学习策略概述

学习策略是指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采取的方法和一系列行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精加、组织和批判性的思维;元认知策略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自我计划、自我监测和调节等策略,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和学习环境,同伴学习和寻求帮助等外在学习条件。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条件保证[10]。已有证据表明,外语学习受到性别、年龄、个性特点、学习环境、语言智力、学习态度、动机、情感因素、认知风格和学习策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自主学习在受到以上诸因素或多或少制约的同时,其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11]。而缺少学习策略知识是制约医学生专业英语自主学习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各种课堂活动,有效地将学习策略的培训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改变学生原有的只注重知识输入的低效学习策略,代之以新的、强调技能产出的高效学习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形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医务工作者在职业生涯中,需要阅读外文原版书籍或查阅外文期刊杂志,发表英语医学论文,因此在听说读写几方面,词汇学习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对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3.2 医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词汇记忆策略很多,如在语境中学单词、利用同义词和反义词对比记单词等[12]。医学英语词汇多为生僻词,大多数单词为合成词,一个单词由十几到二十多个字母组成,英美人士也称之为big-word English。而且医学科目种类繁多,如专业基础课有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专业课有内、外、妇、儿等学科。基于以上两个特点,在医学英语词汇学习中,应注重构词法策略和分类联想记忆策略。

构词法策略。医学专业名词繁多,而且很生僻难记,多数是合成词。当遇到较长单词可以根据其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如sternocleidomastoid是由sternum (胸骨)clavicle (锁骨)mastoid (乳突)三个词组成,意思是“胸锁乳突肌”,laryngopharynx是由larynx (喉)pharynx (咽)两个词组成,意思是“喉咽”等[13]。因此,只要能从单词中辨认出词根,就能理解并记住这个单词的意义,而且记得牢固,不易忘记。常用医学专业英语的很多名词都是由词根相互组合而成,常见的词根大概有两三百个,只要掌握其中的一个词根就可以掌握很多个相关的专业英文名词。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的构词法策略,对于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分类联想记忆策略。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量大,科目多,学生除了要根据单词的构词特点记忆外,还需采用分类记忆、联想记忆等多种方法。如把单词分为“解剖、病理、诊断、检查、治疗、药物”等几大类来分别记忆;在学习单词过程中联想到同一类别词来记忆,如学习“surgeon”一词时,可以联想记忆各类专科医生的不同说法,如urologist(泌尿科医生),psychiatrist(精神病医生),cardiologist(心脏病专家),physician(内科医生)等等。在词汇学习时,通过分类联想扩大词汇量。

3.3 医学英语阅读策略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以根据深度由低到高分为3个等级: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 )[14]。多数学生的阅读只是停留在表层的理解上,对整个篇章的理解并不深入。要想提高学生医学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策略。医学专业英语的阅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一词多义或对整个阅读材料的大意理解不好,因此应注重猜测策略和判断策略的使用。

猜测策略是利用语篇环境猜测生词、难句和生疏信息。医学英语的术语有严格的规定性,带有一定的专业特征,因此我们在阅读医学文献时,要以词语的表层为依据,参照上下文靠专业知识判断推理,了解学习其深层意义。例如Clinical death occurs when the vital organs,such as the heart or lungs have ceased function. “clinical”常指“门诊”的意思,而在此句中“clinical death”译为“临床死亡”不是“门诊死亡”。 When woman gets old,her ovaries gradually produce no more eggs and can’t have any more children.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egg”不是指我们平常说的“鸡蛋”的意思,而指“卵”。根据一些医学知识,我们即可推断出ovary指妇女“卵巢”。

判断策略根据已提供的信息线索或语篇轨迹对深层含义进行判断、推理、引申或下结论。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的借助逻辑线索,对阅读材料进行判断。比如阅读一篇有关吃鱼与冠心病的关系,开始读到“eating fish confers protection against coronary heart disease”,就会明确吃鱼可以预防冠心病;再往下阅读,文中经常出现“n-3 fatty acids(n-3脂肪酸)”这一个词,因此我们根据信息线索能得出文章大意:脂肪按常规是促进冠心病,但文章开始却说吃鱼有益处,可能是一篇持有不同观点的实验研究或新发现。这样对主题框架的预测判断,是对下一步阅读与理解的一个导向性的铺垫。

3.4 医学英语写作策略

写作策略涉及到构思的策略、语言衔接的策略、模仿策略等。医务工作者发表英文学术论文,为了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最重要的是模仿策略。一般的步骤是这样的:首先阅读一篇长度适中的文章,一边阅读一边将文章要点作提纲式的记录,可以抄录一些关键词以及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常用的表达方式。阅读完毕,用自己的话重新写一遍,然后与原文对照,找出差距。在实际进行全英文论文写作时,可分别选用原版的实验研究论文和临床观察论文作为临摹本,先学习各部分关键句子的表达法,如材料与方法中所用材料的描写形式,实验检测、统计学处理如何表达,临床研究中一般资料如何表述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进展,酌情进行全文写作。

4 结束语

英语有效学习策略谈 篇8

学者认为,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语言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其他学习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刻意的行动,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 使学习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快捷、更加有趣、更加有效。可以说, 学习策略的选择决定学习活动的成功。

在我们身边, 有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 虽然下了很大功夫, 但是收效甚微;许多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为了升学而学习英语;还有许多学生是在教师和家长的逼迫下背英语单词、读英语课文, 等等。由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许多学生对学好英语失去了信心, 也使得如何掌握英语学习策略成为众多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 成为众多入门英语学习者渴望提高英语成绩的共同疑问。对此, 笔者谈谈几点个人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并探寻帮助和引导学生快速适应英语学习方式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兴趣, 树立自信

学习英语首先要树立自信, 而自信树立最好的开端就是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寻找欢乐, 在欢乐中找到兴趣, 在兴趣中下决心, 在决心中培养毅力, 正如胡壮麟先生所说:“我认为学好英语在一般情况下可用如下规则描述:动因+兴趣+决心+持之以恒=成绩。”指导学生从简单的、有趣的故事开始, 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他们“From easy to difficult.”。并允许学生出错, 不要追求每个单词都正确。要引导学生经常用英语与同学、老师或外国朋友交谈, 从英语学习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兴趣就会培养起来了。

许多学生学了多年英语并拥有了一定的单词量, 但是现实中却不敢开口说英语, 这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一些接触过中国留学生的英国专家指出, 中国留学生的语音、语调可以说是“perfect”, 只是表达能力很糟糕。在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中, 要求初中学生掌握1600~1800个单词, 高中学生掌握3300个单词, 这就足以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了。英国的BBC曾经公布过这样一个数字, 说一个英国农民一辈子常用词汇不到1000个, 但是他日常生活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和一个感情丰富的伟大诗人是没有什么不同的。所以说只要对自己充满自信, 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根本不成问题。做任何事情, 兴趣和自信是首要策略, 正所谓:“你开口, 就成功。”

二、加强阅读, 讲究方法

要学好英语, 建立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人的情况不同, 照搬别人的经验是行不通的, 但总有一种适合自己。其中科学的阅读积累是最关键的。

黄源深先生说:“大量阅读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没有大量阅读很难学好英语。现今学生的一个通病是阅读量太小, 拘泥于短文章上的‘精耕细作’, 产生不了语感, 因而口语笔语都缺少外国味。多读文学作品和外国报刊不失为一剂良药。”大量阅读, 要像读中文小说那样快速浏览, 不默读, 不查字典, 更不通过翻译来理解原文的意思。遇见不认识的生词, 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阅读可从英语简易读物开始, 选择一些材料浅易、故事性强的世界名著的英文简写本。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 基础阶段读30到40本才能体会到学英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读得越多越好。秦秀白先生说:“就英语学习而言, 一部英文小说其实就是英语建构的一个‘虚拟世界’。那里有人, 有人的心灵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揭示, 有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冲突和调和。走进一部英文小说, 你实际上就已经‘生活’在一个‘英语世界’里了, 还愁没有东西可学?经典作品要读, 写得好的当代通俗小说也要读, 因为后者的语言更新鲜, 更有时代感。”

从阅读中学到地道的英语, 我们在阅读中, 对好的句子、段落加以背诵。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学高二学生吴诗静曾经在《中国日报》社举办的“21世纪杯”第二届全国中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中获得二等奖, 在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时, 她将英语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平时大量的阅读积累。在日常的阅读中, 除了刻意培养自己的阅读速度外, 遇到好句子时, 她还会拿起来念一念并将它们记录下来。阅读量的加大, 对英语水平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阅读量少时, 很多想用英文表达的语句一说出口经常词不达意, 阅读量逐渐加大后, 张口说英文自然也顺当了许多。

“两遍阅读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即第一遍训练阅读能力, 第二遍扩大单词量并培养语感。可以先从提高阅读速度入手, 集中精力阅读一篇长度适中的文章, 记下起止时间, 并计算单位时间的阅读量。强迫自己进行快速阅读, 重点放在训练速度, 掌握文章大意以及基本结构上。第二遍阅读的重点一是扩大词汇量。把文章再读一遍, 查出生单词, 记到小笔记本上, 有时间就拿出来背, 注意背熟那些平时用得最多的“句套子”。每次背的时间不一定很长, 贵在多次反复。还有一个重点就是培养语感。留意词的使用以及搭配, 仔细地体会精彩的语言。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还要使用英语复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这种办法也可以促使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寻找我们想用的语言素材和表达方式, 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提高理解原文的能力和用英语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三、制订计划, 开发资源

学生要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一份适合自己的精细的和可操作的学习计划, 并一定要按计划严格执行。如每天背诵单词的时间、读英语材料和听英语广播或看英语视频的时间等, 寻找最佳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 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英语。在平时与同学之间交流时要多用英语, 不要怕出错。

要建立每周学习生词的目标, 设置专用的词汇本, 记录各种各样的生词、短语。记单词不要孤立地背, 要背记包含生词的句子或词组, 这样才能真正地运用这些词汇, 才能更容易记住词汇和印象更深。如果时间允许, 通读汉英字典对于学习的帮助也很大, 能够扩大我们的视野并全方位地掌握所学知识。

面临纷繁复杂的英语阅读材料, 学生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 有的学生一开始就选择一些生词量大的阅读材料;有的学生则眉毛胡子一把抓, 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在寻找英语阅读材料时, 要挑选合适自己的英语读物。例如原版的图书、报纸, 这些读物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实用性, 内容丰富多彩, 学生能通过书报了解语言的变化, 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动态, 直接从这些书报中获取信息与知识, 这是对学生理解能力最好的训练。小说、杂志等, 这类读物故事性强、题材广泛, 有幽默的故事或好的短文, 使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坚持下去。有声读物, 如英文广播、英文歌曲、英文视频、英文电影等。这些读物趣味性强, 有特定的场景, 利于加深对英语的记忆。总之, 挑选英文阅读材料要“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在阅读过程中还要作好笔记, 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把书越读越薄, 可以较容易记忆和经常复习, 还可以把笔记录音, 经常听一听来加深印象和减轻记忆负担。

四、听说写作, 成功在前

语言学习讲究听、说、读、写, 练听必练说, 听、说是同时进行的。我们学习自己的母语不就是先听、说, 后读、写吗?语感是“听”来的, 要多听广播, 多看原版电影、电视, 如可以听中山大学出版的《CRAZY ENGLISH》和其出版的电影英语对白系列, 边看原文边听, 对照中文解释, 模彷、背诵精采对白等。要努力寻找学伴一起练习口语, 多到学校的英语角进行口语对话。在英语角不但可以练习口语, 还可以交流英语学习经验, 开拓视野, 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平时还要自己创设英语环境, 比如用英语对自己描述所看到的景物, 口述自己正在作的事情, 大声且快速地朗读英文绕口令等, 这些都是练习英语口语的好方法。练习写作也是学习英语的一个关键要素。写文章时, 学生必须多了解西方文化, 学习西方习惯, 掌握大量的语言背景, 还要考虑文章的布局、文体、中心思想等。写作需要有很多素材, 积累素材很重要, 要多背课文, 努力用多种方式表达一种意思, 写英语日记, 在写作前准备一些要用的好词汇, 好句子, 结交英语笔友, 写英文信等。通过写作, 可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懂得在阅读时找出重点。因此, 要想在英语学习上有更多的长进, 写作是必不可少的, 是学习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英语学习策略浅析 篇9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国内外英语学习策略专家的最新研究表明,每一个成功的学习者都会在学习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并加以运用。学习效果=50%学习策略+40%努力程度+10%智商。可见,在影响学习效果三个因素中,智商和努力程度固然重要,但学习策略尤其重要。学习策略不但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学习效果及作为其表现形式的考试成绩,而且学习策略构成了素质和能力的基础。

二、英语学习策略的内容及培养

英语学习策略是认知方式的一种体现,是指一个学生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习惯化了的、受本人偏爱的态度、风格、途径、方法与技巧。学习策略灵活多样,它的形成与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主要包括调控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等。

1. 调控策略的内容及培养

“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

(1)明确学习英语的长期、近期目标。

(2)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3)摸索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4)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机会。

(5)关注各学习环节中的进展情况。

(6)总结归纳学习中的得与失。

(7)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学习体会或经验。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对事物的看法是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发展和学会学习,必须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发展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使用有效的调控策略,就是要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在大一新生刚刚入学时,英语教师就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下决心努力学好英语。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找出有利于自己英语学习之处和阻碍自己进步之处,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弱点。要鼓励学生克服害羞和焦虑的心情,鼓励学生使用英语时不怕犯错误。要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英语的机会,积极参加课内外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当英语学习有进步时,给自己适当的奖励并总结学习成功的经验;当学习效果不理想时,要反思效果欠佳的原因,并鼓励自己千万不能泄气。知难而退的人,意志薄弱的人是学不好和学不会英语的。切记,英语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与信心。

2. 认知策略的内容及培养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

(1)注重学前预习准备。

(2)在英语学习中集中注意力、观察力、模仿力。

(3)利用推理、归纳等逻辑手段。

(4)加强学习迁移能力,举一反三。

(5)及时复习所学知识,提高记忆力。

(6)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学习规律。

(7)学会将输入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储存。

(8)善于运用工具书、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获取更多信息。

(9)充分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培养学生认知策略,英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抓好课前预习。预习是独立地进行阅读、分析、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老师要讲的内容。有可能的话,先查阅词典及有关资料,然后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课,可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有的放矢。听课时可将重点放在预习中遇到的“难点”、“要点”和“疑点”上。

第二,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由于平时生活中缺少英语语言环境,因此,学生要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注意观察、分析和归纳,主动发现语言规律。英语课上学生应专心听讲,强化“有意识”,紧跟老师的思路领会教学意图,主动争取回答问题。当老师叫其他人回答问题时,自己在心里默答,再与正确答案相比较。同时上课时要记好笔记,该勾画在书上的要突出,该记录在笔记本上的要清楚,尽量消化当堂所学的知识,如有消化不了的,尽快在课后解决。

第三,抓好课后复习。德国教育理论家根慈秋说:“复习是学习之母”。不通过有效的复习,就不能把新旧知识加以对比、联想、融会、贯通。保持是相对的,遗忘是绝对的,在英语学习中要想不遗忘是不可能的。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长期研究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先快后慢,到了一定时候就不再遗忘了。根据遗忘规律,要想尽可能多(久)地保持,首先要及时复习,其次是循环复习,学习以后的及时复习不能一劳永逸,第二天、第三天都会遗忘。要防止遗忘就要定期循环复习。同时要运用多种感官协同复习,做到眼看、耳听、口讲、手写,比单靠视觉或听觉效果好。这样可以更多地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和回忆线索,从而提高回忆的百分比。复习时采用一种方式反复复习显得单调,会使人感到枯燥和厌倦,因此最好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如朗读法、抄写法、看中文词回忆英文词、看英文词回忆中文词,结合句子记单词,用单词造句子或与同学互考互问等多种方式,就能获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3. 交际策略的内容及培养

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

(1)创造和把握运用英语的机会。

(2)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

(3)借助身势语言等手段提高交际效果。

(4)学会克服交际中遇到的困难。

(5)积极与其他同学配合。

(6)依靠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7)遵守交际习惯。

英语教学就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结合上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交际策略的学习和培养,首先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英语课应从一开始就按交往一般准则实施教学。一堂课的开端可以像人们见面一样,通过互相问候来建立交际感情,吸引学生进入英语课堂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同时还可以从英文报刊杂志及Internet上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如时事新闻、故事、文体消息、广告等等,来充实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并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交际策略,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创造机会使用英语,有不会的词要会设法变换方式表达,与他人对话时,听不懂,就请对方说慢一点或重复一遍,在交流遇到困难时,要有勇气设法继续交流,实在说不出时还可以借助动作、手势、表情、简笔画等辅助表达。不要临阵脱逃,这样交际能力慢慢就培养起来了。

三、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阐述道:“今天教育内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温·托夫勒也曾反复强调“想要学习却不知道学习策略的人叫做文盲”。因此,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对解决当前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教师通过学习策略的教学,可减少教学和训练时间,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最后是有利于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掌握的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教”。一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供学法模式,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专题讲座、咨询等方式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获得适应自己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孟悦.大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 (2) .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英语学习者策略 篇10

1 研究背景

自Oxford, Nyikos&Ehrman于1988年发表论文探讨了语言与性别的关系以来, 涉及语言和性别差异的研究范畴也在不断扩大, 而关于学习者的性别差异与学习策略间关系的研究, 国内外研究成果已有不少, 但研究的角度和得出结论并不尽相同。国外一些研究者发现女性较男性能更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 (Ehrman, 1990) , 且女性学习策略的使用率也高于男性, 如Oxford, Nyikos&Ehrman研究发现尽管没有接受学习策略的培训, 但是与男性相比, 女性学习策略的使用要多于男性, 尤其是社会策略的使用, 这可能是由于女性更具社交性[2]。国内学者刘润清、吴一安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发现在语言测试中, 女生的成绩明显高于男生, 但男生与女生在智力、学习动机和认知方式上都没有显著差异, 把这特别的现象归因于是中国的特殊现象[3]。许保芳, 袁凤识 (2003) 也发现:男、女生在总学习策略和总课堂表现方面均无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 而在“寻求帮助”和“学习取向”方面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男、女受试者在学习策略和课堂表现的共性大于差异, 但男、女生学习策略的使用和课堂上的表现是不平衡的[4]。

Cook-Sather (2002) 认为构建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信条就是学生应该是知识的创作者和建造者, 而不应是一个他人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5]。在英语学习中, 学生如果想要以快速、简便的方式解决教师安排的教学问题并且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建构, 就必须运用一些学习策略来帮助其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国公共英语课是国内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实施场所, 而听力课堂也应是基于学生为主体来开展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的, 因此, 构建听力教学课堂也应把学生运用听力策略的性别差异当作一项重要的课题来研究。虽然涉及二语教学研究也是世界语言研究的内容之一, 但多数对学习策略与性别差异的研究是针对于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西方学习者的, 这就意味着此类研究的研究是有限的。国内学者王宗炎 (1998) 就指出应结合中国自身的情况开展学习策略的研究[6]。而国内多数关于不同听力策略的对比研究中, 季佩英和贺梦依 (2004) 比较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和公共英语教师的听力策略的使用频率及二者的差异, 以及2006年贺梦依和包克纪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比较了校际间学生听力策略的差异情况。而讨论有关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听力策略方面上性别差异的对比研究则凤毛麟角, 该文将对学习者在听力策略运用中男女生的性别差异进行探讨。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的对象是来自于笔者所执教的山东某高校, 分别是来自2010级、2011级和2012级不同年级的本科生, 其中有工商管理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经济学院的金融专业;工程学院的信息工程专业。所有的被试者共166名, 男生共68名, 女生共98名, 男女生性别比分别为:男生占40.9%, 女生占59.1%。

2.2 研究问题

本研究探讨两个主要问题:

1) 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在运用听力策略方面上是否有性别差异?

2) 如果男女被试者在听力策略运用方面存在差异, 那么存在性别差异的听力策略的使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是否具有统计意义, 造成听力策略性别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 被试者的听力策略性别差异对听力课堂设计有何启示?

2.3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是调查问卷, 该问卷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个人简况;第二部分:听力困难原因;第三部分:听力策略。问卷的后两部分修改了R.Oxford设计的《语言学习策略使用问卷》 (Young Learner’s Language Strategy Use Survey) , 并结合了文秋芳教授设计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而成的;其中第三部分听力策略包含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交/情感策略三部分, 由计划策略、监查策略、评估策略、语言意识策略、形式策略、意义策略、母语策略、社会交往策略等次策略组成。

采用Likert 5级量表的形式, 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本问卷确定分两步走先由有经验的教师对修改后的问卷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而使修订后的问卷更好地被本次研究的受试对象所接受。同时为了确保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笔者选取两个不参加问卷调查的自然班级中随机抽取30人对本问卷进行前测, 检验本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是否能达到统计上的要求, 其中信度系数 (Cronbach alpha) 为0.8698接近1, 说明回答的随机性误差较小, 本问卷问题设计合理、达到分析要求。

2.4 数据收集

所有被试者均在其所上听力课的多媒体教室中进行问卷调查, 由笔者委托被试者的任课教师帮助实施完成, 问卷填写结束后, 由其任课教师回收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共161份。

收集的全部调查问卷由笔者与另一位拥有丰富教授英语学习者经验的教师两人来共同并把问卷数据录入计算机, 如遇有问题和疑问时会征求其他教师和学者的意见, 且同时会广泛收集资料作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数据结果

本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61份, 男生65名, 女生96名, 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不同性别的不同听力策略层面的平均分及总均值, 然后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中对多个独立样本的K-W检验方法, 检验不同层面的听力策略使用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结果如表1。

从统计检验结果看, 不同性别, 对于听力策略的使用的差异还是有显著区别的。剔除不显著的评估策略、意义策略以及母语策略, 分别计算男女学习者其他五个次策略的均值及标准差, 见表2。

3.2 数据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受试者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除了监查策略的均值大于3之外, 其余听力策略的使用频率均较低, 这说明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不太采用听力策略, 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首先, 听力理解一直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弱项, 而且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又是极为复杂的, 在长期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没有掌握有效的听力学习策略和养成良好的听力学习习惯, 以致他们的听力水平很难有本质上的提高;其次, 与中国式英语教学模式有关, 中国教师在教授英语时很大程度上重视学生读、写、译等视觉型的学习, 而对听觉型的学习重视不足, 已被学生适应的中学教学模式甚至还影响着大学阶段英语的学习;最后, 现行的教育体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听力水平的影响:英语听力在中国中学英语学习阶段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像高考这样高风险的考试听力测试部分在许多省份竟被取消, 即使听力部分没被取消, 其所占的比例也是极为有限的。由此可想而知在中学阶段, 教师与学生在面临沉重的升学压力之下, 会对听力学习有多大的热情与投入, 更不必说, 有意识地运用听力策略来提高听力水平和能力了, 以至于到大学阶段后, 听力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第一大瓶颈。

总体来说, 男生女生都不太善于运用听力学习策略, 只有“监查策略”的均值男女生均高于3, 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 其中该策略的使用女生均值比男生高, 并且差异达到了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性, 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使用“监查策略”, 似乎从侧面印证了文秋芳教授 (2001) 得出中国学生偏爱管理策略这一研究结果, “监查策略”是管理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另外, 从标准差来看, 男生一般均大于女生, 说明男生群体两级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4 结论

整体来看, 受试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 其听力策略的均值偏低反映出被试的男女生听力策略的使用频率普遍偏低, 即在英语听力理解的过程中他们不太经常使用各种听力学习策略来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英语听力水平。

相比其他听力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不管是对于被试的男生或女生来说都是处于首位的听力策略。而Vanderg rift (1997) 研究结果发现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男女性别差异不大, 本研究发现虽然存在具有统计意义的性别差异, 但整体上三大策略的使用频率的排列顺序是一致的, 即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各策略的使用频率的高低排序一致, 分别为:元认知策略、社交/情感策略、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中“监查策略”的均值男女生均高于3, 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 该策略的使用女生均值比男生高, 并且差异达到了具有统计意义的显著性, 说明女生比男生更倾向对某一听力任务理解程度的自我检查和对听力计划实施情况的自我监查。

本研究给高校听力课堂设计带来一定的启示:

第一, 研究发现受试者听力策略的使用普遍不高, 启示教师在听力课堂设计上应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听力策略的相关知识, 给学生创设听力策略训练和运用的场景, 努力提高学生的策略运用能力, 如男生和女生较少使用的社交/情感策略中的次策略——兴趣、合作策略,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效利用同学间的共同合作, 充分利用各自已经获得的听力信息来取他人的“长” (已听到的信息) 补自己的“短” (未听到的信息) , 使各自“未明”的信息得到补偿。

第二, 研究结果发现虽然男女生在各类听力策略运用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但是男女生各策略的使用频率高低排序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应关注学习者在听力策略使用上的性别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在听力课堂上开展各类策略训练, 尤其是男生群体在策略使用上两级分化, 更需引起教师的注意;另一方面教师应把握男女生听力策略的使用是具有整体一致性的, 可向他们整体地推介能有效提高听力水平和有助于听力理解的策略, 丰富非英语专业学生单一的听力学习策略, 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听的能力和方法, 促进学生进一步加强自身对英语听力学习的监查。

第三, 本研究提高了对听力策略使用中性别差异的关注, 对听力学习策略的教授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 有助于学习者听力理解的有效提高。不仅对于英语学习者听力策略的运用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对于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提高学习者英语综合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是由于研究方案设计和研究实验条件所限, 所选取的样本有限, 研究调查的规模小, 受试的范围不全面。未来的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受试规模与范围, 结合合适听力材料的分析, 对本研究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与补充。

参考文献

[1]王立非.新世纪外语教学研究的方法论展望[J].外语研究, 2000 (3) :8-9.

[2]R Oxford, M Nyikos, M Ehrman.Vive la difference?Reflec-tions on sex differences in 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88 (21) :321-329.

[3]刘润清, 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许保芳, 袁凤识.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和课堂表现的性别差异研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0 (3) :77-82.

[5]Cook-Sather A.Authorizing students’perspectives:towardtrust, dialogue, and change in education[J].Educational Re-searcher, 2002, 31 (4) :3-14.

英语学习者策略 篇11

就当前的新课程英语教学中,有许多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缺乏学习热情,英语学习往往事倍功半,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学生英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原因

1.忽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盲目实施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课堂教学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机会,然而许多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比如,在教学中,许多学生却因为记忆单词困难而对英语失去兴趣,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2.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掌握还处于盲目状态

虽然许多教师向学生介绍过怎样记单词或怎样提高听力等学习方法,但往往忽视帮助学生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目标及具体细则。许多教师平时都要求学生预习课堂注意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但往往忽视怎样具体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

3.学生对英语学习缺管自信心

在情感策略方面,许多英语后进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比较缺乏,不善于调整英语学习中忧虑、焦急等情绪,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不积极。

二、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几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为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指导学生语音及单词记忆方法,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许多高中并没有开设语音课程,也可能个别英语教师在领读时语音也不准确。尽管受条件所限,语音的练习并不多,但对英语单词音标正确掌握和良好的拼读习惯,尤其是平时注意观察和发现相同字母组合在不同情况下发音的规律,如confuse和concert,conference中con中“o”有三种不同的发音,以及不同的字母在单词中发音完全相同的特例。在学习中,要有规律地归纳总结,是特例的要个别记忆,牢牢掌握。同时还应结合构词法,英语中常见的构词法有:派生法、合成法及转化法。掌握一些常用的前缀(如pre-,anti-,im-,in-,ir-,dis-,un-等)及后缀(如-ness,-ly,-or,-ify等)且了解它们的功能。在学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具体的语段学习来掌握单词的词义及运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单词记得快而牢,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阅读能力上。

2.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属于学习新知识的准备阶段。这是学习活动的首要环节。通过预习学生可预先了解新知识的重点、难点,以便课堂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预习时的疑问听课,有的放矢。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相应的学习内容,承上启下式地预读,预读生词,使用工具书如词典查生词,根据读音规则试着拼读、拼写和用英语释义。预读课文二至三遍,初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及其大意。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几个疑难问题,还可以试做部分练习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初步了解本课的难点和重点。

3.要求学生听课时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在课后及时复习课堂所讲知识。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英语中许多知识点比较零碎,亦比较容易遗忘,所以光靠课堂上听懂后还不能保证以后能正确运用,所以课堂记笔记是有必要的。同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怎样记笔记,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

4.营造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的教学氛围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经常与一些后进生谈心,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学习及生活上的困难问题;理解和尊重学生,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传授知识以旧引新,活动安排由易到难,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让学习成为愉悦;教师在课堂上在课堂提问时,尽量注意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学生答错了,老师也应该在帮助他纠正错误的同时,当众表扬他积极思考、敢于举手,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

5.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信心是成功之路的第一步。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应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信心和兴趣密不可分,要树立信心就必须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自信心需要培育和不断强化,尤其当遇到学习障碍时,应积极地克服它。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也不是学习内容难度高,而是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产生的动机障碍。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坦然面对,要冷静地分析,抓住问题的症结找出原因,而不要无原则地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能学好英语。由此可见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还需要不断强化。

英语学习者策略 篇12

在教学中, 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有的擅长运动, 有的擅长绘画;这个喜欢肢体表达, 那个喜欢言语描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达内心的方式, 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也各有所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笔者发现学生都有其各自习惯的学习方式, 即学习风格各不相同。那么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更有效的教学呢?

《英语课程标准》将“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作为英语课程的目标之一 (教育部2001) 。如果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针对其学习风格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同时给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 以扩展其学习风格, 将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并有助于学生学会应对学习上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可以使学习策略的培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二、文献综述

(一) 学习风格的定义

Keefe (1979) 是较早提出学习风格概念并开展研究的学者之一, 他将学习风格描述为学习者对学习环境的感知和认知方式, 以及对学习环境做出的反应和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倾向性的方式, 这种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Reid (2002:34) 提出, 学习风格指个人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 这种方式是自然的和习惯性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接受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式, 每个孩子的天赋不同, 兴趣爱好各异, 他们适宜的学习环境也有所差异。这些因素整合起来构成了一个人的学习风格, 而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可能都是与众不同的。” (Wills&Hodson 2003:6)

综上所述, 学习风格应包括以下特征:

1. 学习风格是个人习惯性的学习方式;

2. 学习风格与个人的智能倾向相关, 并在潜意识里发挥作用;

3. 学习风格形成的原因有内在的因素, 如性格、观念、认知特点、语言水平等, 也有外部因素如社会、文化、学习环境、社区背景、家庭背景等, 但主要是内在因素。

(二) 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的关系

通俗的说, 学习风格 (learning styles)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喜欢采用的某些特殊学习方式的倾向。学习方式是共性的东西, 学习风格是个性的东西;学习方式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较多, 学习风格受先天因素制约较多;学习方式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 学习风格受内在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某种意义上讲, 学习风格是个体带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学习策略 (learning strategies) 是指在学习情境中, 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特点, 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O’Malley与Chamot (1990) 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对语言学习进行规划、监控或评估等, 它对语言习得产生宏观的和间接的影响。“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或转换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 对语言学习产生直接影响。“社会/情感策略”指合作性策略, 具体指合作、提问、自言自语等人际交往或对情感的控制。

Reid (2002:34) 在谈到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关系时指出,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经常有意识地运用的一种外在的促进学习的技能, 是可以教授的。而学习风格基于内在特点, 往往通过潜意识发挥作用, 它是理解和吸收新的信息的基础, 学习者可以辨认和了解自己偏好的学习风格倾向, 并通过了解和操练各种学习策略来扩展自己的学习风格。

《英语课程标准》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作为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 (教育部2001) 。我们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可以使学习策略的培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是为学习策略的培养服务的。

(三) 研究学习风格的原因

早在两千年前, 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但是现行的学校教育只能提供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学环境、统一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所有的求学者。由于学习者存在个体差异, 使得一部分人适应现行教育而另一部分人不适应。那些适应的幸运儿在学校里表现为学习成绩好, 而不适应的孩子则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这些成绩差的孩子真的是“笨蛋”吗?多年来我们的目光紧紧盯在成绩单上, 忽略了成绩单背后的种种复杂原因。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这个擅长运动, 那个擅长绘画;这个喜欢肢体表达, 那个喜欢言语描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达内心的方式, 并且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也各有所异。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现行教育之间的矛盾呢?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Gardner (1983) 针对传统智能理论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 (The Theory o Multiple Intelligences) 。Gardner认为, 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 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 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认为, 每个学生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9种智力, 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了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 这种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理论上讲, 所有的个人不可能在单一的智力方面得到有效的表现。从实践上讲, 任何一种相同的教育方法最多只能让某一小部分学生受益” (钟启泉2001:240) 。我们应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并非以同样的方式和同样的速度学习, 我们的教育应该在尊重差别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

学校教育应该建立在了解每一个学生智力特点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 教师应去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 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如果学校教师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 在教育中使用不同的教材教法就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 并将所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这样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同样好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钟启泉2001:240) 。

“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 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 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 (钟启泉2001:239) 。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风格, 教师可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 认真地对待个体差异, 注意发掘孩子的潜力, 创设旨在促进多种智力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同时, 指导学生形成开启自己学术潜力的策略, 帮助他们成为自我导向的、如饥似渴的学习者, 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这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 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学生学习风格的调查和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知方式的倾向, 通过学习策略的操练, 扩展自己的学习风格, 以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师通过了解学生认知方式的倾向, 调整教学方式, 创设旨在培养学生多种学习风格的教学环境, 以期达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的目的。

三、问卷调查和调查结果

本研究所调查的是笔者任教的天津市八十二中学高二年级一班的学生。八十二中学是河东区重点中学, 高二年级一班为理科班, 学生情况见表1:

(一) 学习风格问卷调查

1. 参考Kinsella (1993) 编写的“感知风格问卷” (共32题) 1, 学生根据描述与自己的学习状况相比较, 回答“通常”、“有时”、“很少”, 将回答转变成分数, 填入计分表中, 根据总分高低, 写出自己感知风格偏好的排序。

2. 参考Wills和Hodson (2003) 关于“学习风格剖析检测”的评价表、“天赋评价表”和“环境需求评价表”, 使学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

3. 要求学生通过分析三种评价表的结果, 描述对自己学习风格的了解。

4. 教师提供学习策略分析,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制订学习计划。

5. 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创设培养多样学习风格的课堂环境。

(二) 数据分析

分发“感知风格问卷”56份, 收取有效试卷55分, 统计结果见表2~表4:

从统计结果中得出的结论是:班内学生的学习风格以视觉/非文字型和体验型为主, 视觉/文字型和听觉型的学生比较少。本班男、女生在学习风格偏好方面差异不大。

为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 笔者根据学生表现, 归纳出四种类型学习者的主要特征:

1. 视觉/文字型学习者的主要特征

与看、观察、阅读这样的文字有关;喜欢阅读报纸、杂志, 既享受阅读的乐趣, 又从中寻找信息;喜欢看电视纪录片或呈现文字信息的电影;喜欢阅读专家对某一主题所写的文章, 不愿听一堂课或参加讨论;喜欢浏览书写的说明和图示, 不愿听别人解释如何使用;当老师只对作业或检测作口头说明, 没有写在黑板上或所发材料中时, 会感到困惑不解;在课上作精细的笔记以备复习时用;对每天的目标和活动列出清单。

2. 视觉/非文字型学习者的主要特征

与看、观察、画图、想象这样的文字有关;喜欢通过图画、图形、图表等理解和收集信息;喜欢浏览书籍和杂志中的图画;通过观察和模仿, 而不是文字解释, 学会做事情;喜欢观看某一主题的电影, 不喜欢听讲座或讨论;喜欢将电视, 而不是报纸或收音机, 作为信息的来源;有很强的视觉记忆力, 能记住不同的人、位置、方向、放东西的地方;在上课或讨论中, 经常边记笔记边画图。

3. 听觉型学习者的主要特征

与听、声音、音调这样的字有关;通过倾听、复述或与别人讨论掌握新信息;喜欢谈话、讨论, 与他人分享想法;喜欢与同伴或小组合作, 主动在课上回答问题;愿意听一位专家讲课而不愿读一篇文章, 有很强的听觉记忆力。

4. 体验型学习者的主要特征

与感觉、触摸、做、动这样的文字有关;喜欢用手做事;喜欢探索环境;喜欢多样的课堂活动;喜欢与同伴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擅长修理东西;在长时间的课堂上、报告或讨论中, 会变得躁动不安, 在动手活动中可以集中精力。

四、学习策略指导

针对班内学生学习风格的不同类型, 笔者提出不同的英语学习策略建议, 内容如下:

(一) 视觉/文字型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策略建议

每天做朗读练习;坚持课上做笔记, 并自己归纳写出课文重点或集体讨论过的短语、句型, 在检测之前学习几遍;用彩色笔标出阅读材料的重要内容, 并用自己的话在空白处做出解释或评语;对需要记住的单词、短语、句型尝试做读书卡片。

(二) 视觉/非文字型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策略建议

每天做朗读练习;对阅读材料的内容以纲要或图表的方式进行概括总结;在课堂笔记和阅读材料中使用彩色笔标出重点;将语法或词汇、短语的解释转变成图形或符号以利于更好地吸收。

(三) 听觉型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策略建议

每天做朗读练习;将需要记住的单词、短语、句型记在卡片上, 自己大声朗读或与同学做问答练习;找一个同伴以讨论的形式一起学习或一起准备检测;反复播放课文或听力材料, 并作复述练习;将已学会的东西讲给同学听。

(四) 体验型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策略建议

每天做朗读练习;坚持课上做笔记, 可用文字, 也可用图示、图表等, 以备写作和复习使用;思考时列提纲或画出图形, 以辅助思考;制作并使用卡片, 用来检查自己对新词汇、短语、句型的掌握情况;找一个同伴以对话练习的形式一起学习或一起准备检测。

五、教学策略调整

根据该班学生主导风格为视觉/非文字型和体验型的特点, 笔者调整了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 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在课上给学生提供与他人交流学习的机会, 如角色扮演、改编对话、做口头报告等;课下留分层作业, 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也可与同伴或小组共同完成。

(二) 采用多种信息呈现方式

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电脑、录像、磁带等声像方式, 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向全班介绍背景知识。

(三) 培养学生朗读和总结复习的习惯

每周检查学生课文朗读, 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笔记、归纳总结课文要点、语法规律并在全班展示。

六、结论

在对学生学习风格的调查中, 笔者有如下发现:

(一) 学生和教师对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了解甚微

在与学生的谈话中, 他们说过去从没想到过要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也没人提醒他们关注自身的特点, 但经常有老师提醒他们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老师所说的学习习惯自己做起来就是不习惯。这说明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一刀切”的阶段, 没有顾及“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试想在学生不了解自身特点、教师不了解学生独特性的情况下, 教师的习惯培养或学习策略建议, 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 在贯彻执行新的课程标准中, 在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中,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 学习策略的指导要针对差异

学习风格指学生具体的、与众不同的学习方式, 所谓某个学生属于哪一种学习风格, 指的是几种学习风格中最显著的方面。因此, 对学习风格的研究, 应该具体到学生个人, 即通过对个体学习风格的测评, 提出具体的、个性化的学习策略指导, 才能真正达到“尊重个体差异”、“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 学习风格调查工具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学习风格调查中, 笔者发现大部分的调查结果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相一致, 但也有些学生的某些特点, 似乎没有在调查中体现出来。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调查工具, 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中国学生特点的调查问卷, 以使学习风格的研究在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 使师生通过对学习风格的了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总之, 这次调查唤醒了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方式的欲望, 使学生达到“自知”;通过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的操练, 学生有望达到“自理”和“自信”, 向学习的自由王国更迈进一步。

摘要: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 学生的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如果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同时给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 以扩展其学习风格, 将有可能提高学习效率, 并有助于学生学会应对学习上的各种挑战。本文重点论述了研究学习风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以所教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对学生提出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 并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 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风格, 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关键词:学习风格,多元智力,个性化,学习策略,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钟启泉, 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G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 1983.

Keefe J W.Learning style:an overview[M]//Keefe J W.Student learning styles:diagnosing and prescribing programs.Reston, VA: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1979:1-17.

O’Malley J M, Chamot A 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Reid J M.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上一篇:耦合材料下一篇:颈椎保健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