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

2024-10-04

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通用12篇)

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 篇1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再不加紧学习英语的步伐, 我们很快就会成为21世纪的文盲。在这么严峻的形势下, 有没有捷径可走呢?笔者从多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的实践中, 总结出了下面几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策略一:培养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绝无虚假成分。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的过程将成为一个虽然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态度、学习目的, 是学习动力的来源, 可以促使我们勤奋学习。有些人一听到英语这个词就头痛, 总是听别人说这种语言有多难学, 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抗拒念头, 还没接触就退缩, 有些学生甚至一上课就想睡觉, 从来不曾用心去体会掌握另一种语言的乐趣。用你的眼睛去看, 用你的耳朵去听, 用你的脑子去思考, 用你的心灵去感悟, 你会发现学习英语其实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我们要运用各种情景充分调动自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 爱上它之后学好它, 让自己在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学习。那么我们要如何学好它呢?这里有几个不错的方法, 比如, 通过听英语歌曲、看英语电视节目、听英语广播、读英语顺口溜、参加英语角活动等, 培养自己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会变被动为主动, 把机械化的学习变为积极的学习。在身心都愉悦的情况下学习, 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策略二:学会使用词典

词典是语言学习者的工具书,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就必须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工具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查阅词典的方法, 还要训练他们查阅词典的速度和能力。

首先, 指导学生迅速查到单词, 接着就按该词在句中的词性, 联系上下文来确定它的意思。例如:

1.Did you book a seat on the plane?

2.He was booked for speeding.

学生对book很熟悉, 但在句中作为动词如何解释, 应该查阅book词条的意思, 然后根据上下文来选定其词义。1句中的book为动词“预订”之意, 而2句中的book为动词“警察记下 (某人的) 违章行为”之意。

其次, 要教会学生怎样查词组, 比如:go over (复习) 、fall in (塌陷) 等词组是由“动词+介词或副词”构成, 就要查阅该词组中的动词。又如:throw the book at (处以重罚, 施以严惩) , hide one’s face from (不理睬) , take the chair (主持会议) 等是由“动词+名词+介词”的词组, 就要查阅该词组中的名词。如出现近义词 (组) 比较选择, 则需查词典上的例句。例如:Theteacher advised him to______before deciding to leave school.

A.think of B.think twice C.think over D.think about

B、C两选项都有“多想想”、“仔细考虑”之意, 通过字典上的例句比较看出, think twice为不及物动词短语, 而think over为及物动词短语, 故答案为B。

策略三:巧记单词, 精通语法, 善做笔记

丰富的词汇量是学好英语的保证。就像建房子打地基一样, 要打下坚实的词汇基础。别忘了字母的组合构成单词, 单词的组合构成短语, 短语的组合构成句子, 句子的组合构成段落, 段落的组合构成文章, 文章这“房子”就是这样堆砌而来的。单词的记忆虽然重要, 但不能死记硬背, 要巧记它。例如:通过音标记单词, 即是把一个单词分段记忆。如potato可以把它按音素分段为po-ta-to这样去记忆。还有些单词是由两个单词合成的, 如friendship (友谊) 是由friend和ship组成, 这样记忆不但快而且长久, 日积月累, 词汇量自然就丰富起来。

其次要精通语法, 语法往往是最枯燥乏味的, 也令人厌烦, 我们可以把语法和语言点放到例句中学习。如学习非谓语动词的用法时本人精选了如下经典诗词 (英汉对照) 作为例句:

Among any three people walking, I will find something to learn for sure.Their good qualities are to be followed, andtheir shortcomings are to be avoided.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leads to confusion;thinking without learning ends in idleness.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All are past and gone!For truly great men, look to this age alone.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这些名诗名句语法精练, 朗朗上口, 不仅促进语法和语言点的学习和巩固, 更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欣赏英语, 体会语言精华, 陶冶情操, 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善做笔记, 指不是单纯地把老师的板书抄在笔记本上, 而是注意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 特别是每个知识点在例句中的运用。有时候, 老师只把短语和它的中文意思写在黑板上, 而用口头举例, 这时你如果不太明白, 就应该把这个口头举例写下来, 过后再慢慢领会它的用法。如:修饰不定代词的词要放在不定代词的后面, 例如something important。你要想到anything, nothing, somebody, anybody, nobody的用法也与之相同, 把它们写在something的旁边。其次, 我们要勤归纳。例如be的用法, 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这样:I用am, you用are, is用于他、她、它。单数后面用is, 复数后面都用are。变疑问, be提前, 句尾问号别丢弃。变否定, 真容易, be后加not别忘记。

策略四: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

科学的解题思路对学习很有帮助。以阅读理解题为例, 阅读理解不仅涉及考生的词汇量、对所学语法和习惯用语的掌握程度, 还涉及不少英语以外的内容, 如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还有历史、地理等各种常识。此外, 掌握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是很重要的。拿到一篇文章后, 先将文章后的考题快速阅读一遍, 看看涉及什么时间、地点、人物、数据等主要内容;然后将所给文章从头至尾快速阅读一遍, 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 如果遇到不懂的单词和句子, 不要纠缠, 将它们跳过去;最后带着要考查的问题, 再仔细慢速地将短文读一两遍, 弄清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人物, 事件的起始、发展和结果。还要注意文章的整体性, 抓住关键词, 中心句和起始、结尾段, 注意前后对比, 进行数据换算、图表分析、方位判断、逻辑推理, 注意英文表达习惯的区别, 从易到难去解题。

学海无涯, 学法无边。我们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摘要: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要学好它, 必须有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作为基础, 会使用工具书——词典来辅助学习, 能巧记单词, 精通语法, 善做笔记, 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

关键词:兴趣,词典,方法,思路

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 篇2

张德荣

【摘要】:正历史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倡导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而提

【作者单位】: 江苏兴化市海南中心校;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 培养学生 评价学生 主体性 历史课程标准 探究式学习历史问题 多样化 教学过程

【分类号】:G633.51

【正文快照】:

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 篇3

一、转变师生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往往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成了课堂的听众与看客,教师就是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是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教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强行将自己认为的重点与难点经分析整理后强行塞给学生,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与学生处于教学的对立面。这样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备受压抑,在教师严厉管理与控制下进行机械被动的学习,把学习作为一件繁重的任务来完成,学生苦不堪言,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抹杀了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对英语失去学习的动力。要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就要转变传统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应试教育下的英语学习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不再高高在上的教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彻底转变师生角色,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使知识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师生间的互动学习、知识的多向交流。这既符合现代教育下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主的强烈意识,从而激起强烈的参与动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二、运用直观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传统、枯燥、单调的说教式教学模式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来设计教学,要充分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为学生提供形象可感的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促进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

(一)实物

实物具体可感,看得见,摸得着,既可以带给学生新鲜的感觉,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诱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使学生投入到积极主动的英语学习中来。如在学习句型:What′s this? This is a /an...Where is...? It is on/in/under...等时,我们可以用实物来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积极的会话中来,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避免了汉化的英语学习方式。

(二)图片

教材图文并茂,其中有许多插图,这些图片往往包含着更多的教学信息。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以图促思。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叙述图片所表达的意思,也可以就图片让学生展开会话,从而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重组,以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图片来进行教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多媒体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比传统、静止的文字教学更富有吸引力,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可以让教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以图文声像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会话场景,将抽象的知识讲授与丰富的生活相联系,使枯燥的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我将一些对话在课件以真实的情景呈现出来,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于真实的对话情景中,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同时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有利于对英语的掌握,有利于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三、情景表演,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生有着独特的特点,他们爱跳爱唱,爱听故事,更爱讲故事、编故事,善于模仿,喜爱表演,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基础。英语教材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对话性与情节性。对于一些情景会话,我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而是将说与做结合起来,让学生将讲台做舞台,进行情景表演,为学生提供在做中说、做中学、做中体会英语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练。这样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走下座位,在讲台上展开了精彩的表演。如在复习问路的相关知识点时,学生将教室进行了一番布置,在课桌上贴上了hospital,supermarket,school等标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情景表演。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每一组都争取把英语说得流利而准确,而且都积极地运用体态语来辅助表达。这样的教学改变了传统复习课中繁琐的提问与讲解,而是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连起来,连点成面,运用到真实的情景会话中来,这样的教学其乐融融,课堂洋溢着欢乐。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相关知识的整理与运用,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单词、语法与句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锻炼了学生听说能力,又促进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方式的转变,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对英语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的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而对于以非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学生来说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也是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每周只有几节课的时间怎么可能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呢?因此,我们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来接触英语,使学生有更多的听说机会,这对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成立英语趣味小组,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交流,内容不限,可以是学习英语的心得体会与学习方法,也可以是针对特定的话题展开讨论,还可以指导学生办英语报纸等。只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能够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就可以。如此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使学生真正爱上了英语学习,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养成了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良好习惯。

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 篇4

一、转变师生角色,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往往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 学生成了课堂的听众与看客, 教师就是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是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教者,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强行将自己认为的重点与难点经分析整理后强行塞给学生, 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与学生处于教学的对立面。这样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备受压抑, 在教师严厉管理与控制下进行机械被动的学习, 把学习作为一件繁重的任务来完成, 学生苦不堪言, 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抹杀了学生的激情, 使学生对英语失去学习的动力。要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就要转变传统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师生关系,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应试教育下的英语学习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课堂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不再高高在上的教者, 而是学生学习的共同参与者。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彻底转变师生角色, 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来, 使知识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师生间的互动学习、知识的多向交流。这既符合现代教育下的认知规律, 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 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主的强烈意识, 从而激起强烈的参与动机,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二、运用直观教学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传统、枯燥、单调的说教式教学模式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特点, 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激发与调动, 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要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来设计教学, 要充分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 为学生提供形象可感的材料, 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 促进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

(一) 实物

实物具体可感, 看得见, 摸得着, 既可以带给学生新鲜的感觉, 又可以促进学生思维, 诱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使学生投入到积极主动的英语学习中来。如在学习句型:What′s this?This is a/an...Where is...?It is on/in/under...等时, 我们可以用实物来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参与到积极的会话中来, 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有利于学生用英语思维, 避免了汉化的英语学习方式。

(二) 图片

教材图文并茂, 其中有许多插图, 这些图片往往包含着更多的教学信息。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图片, 以图促思。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叙述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也可以就图片让学生展开会话, 从而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的重组, 以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图片来进行教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多媒体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 比传统、静止的文字教学更富有吸引力, 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可以让教材动起来, 让知识活起来, 以图文声像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会话场景, 将抽象的知识讲授与丰富的生活相联系, 使枯燥的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 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我将一些对话在课件以真实的情景呈现出来, 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置身于真实的对话情景中, 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生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 同!时促进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 有利于对英语的掌握, 有利于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三、情景表演, 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生有着独特的特点, 他们爱跳爱唱, 爱听故事, 更爱讲故事、编故事, 善于模仿, 喜爱表演,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基础。英语教材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对话性与情节性。对于一些情景会话, 我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而是将说与做结合起来, 让学生将讲台做舞台, 进行情景表演, 为学生提供在做中说、做中学、做中体会英语的机会, 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练。这样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走下座位, 在讲台上展开了精彩的表演。如在复习问路的相关知识点时, 学生将教室进行了一番布置, 在课桌上贴上了hospital, supermarket, schoo等标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情景表演。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每一组都争取把英语说得流利而准确, 而且都积极地运用体态语来辅助表达。这样的教学改变了传统复习课中繁琐的提问与讲解, 而是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连起来, 连点成面, 运用到真实的情景会话中来, 这样的教学其乐融融, 课堂洋溢着欢乐。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相关知识的整理与运用, 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单词、语法与句型, 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构建知识体系, 锻炼了学生听说能力, 又促进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方式的转变, 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对英语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得罪上司后的几种应对策略 篇5

得罪上司后的几种应对策略

无论何种原因“得罪”上司,我们往往会想向同事诉说苦衷。如果失误在于上司,同事对此不好表态,也不愿介入你与上司的争执,又怎能安慰你呢?假如是你自己造成的,他们也不忍心再说你的不是,往你的伤口上撒盐,更有居心不良的人会添枝加叶后反馈回上司那儿,加深你与上司之间的裂痕。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自己清醒地理清问题的症结,找出合适的解决方式,使自己与上司的关系重新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第二找个合适的机会沟通。

消除你与上司之间的隔阂是很有必要的,最好自己主动伸出“橄榄枝”,

如果是你错了,你就要有认错的勇气,找出造成自己与上司分歧的症结,向上司作解释,表明自己在以后以此为鉴,希望继续得到上司的关心。假若是上司的原因,在较为宽松的时候,以婉转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与对方沟通一下,你也可以自己的一时冲动或是方式还欠周到等原因,无伤大雅地请求上司要求宽宏,这样既可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又可以替其提供一个体面的台阶下,有益于恢复你与上司之间的良好关系。和女性上司相处要打小算盘

第三利用一些轻松的场合表示对他的尊重。

即使是开明的上司也很注重自己的权威,都希望得到下属的尊重,所以当你与上司冲突后,最好让不愉快成为过去,你不妨在一些轻松的场合,比如会餐、联谊活动等,向上司问个好,敬下酒,表示你对对方的尊重,上司自会记在心里,排除或是淡化对你的敌意,也同时向人们展示你的修养与风度。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种策略 篇6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语法教学 主要策略

新课改推进了近二十年,这些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英语语法教学,普遍存在两个极端:忽视语法教学,过于重视语法教学。

Wilkins指出:一种语言的语法体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缺乏语法知识,将严重影响交际能力和交际水平。刘鹰指出:语言先于语法,语法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学生体会出来的。

因此,语法教学忽视不得、马虎不得,教师应注重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通过游戏、活动、情境等方法,让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有效、高效。

一、Guess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

语法教学一直被认为枯燥乏味,究其原因,是“灌输教学”带来的影响。如对于There be结构的教学,传统方法是教师说There be结构中,be包括is和are,如果句子中是单数名词或者不可数名词,就用is,如果是复数名词就用are。然后,汉译英、英译汉,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定会感到乏味。

小学生都喜欢动、喜欢游戏,语法教学中巧妙运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如学习There be结构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pen,pencil,pencil-box,ruler,eraser等,按一定的顺序摆放在讲桌上,请一个学生A过目,然后背对着大家,其他学生把物品重新摆放,然后A提出问题:Is there a pen next to a pencil?是的话,学生们一起回答:Yes,there is.不是的话,学生表示遗憾:No,there isnt.如果不对,让A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猜对了,换B、C、D等依次继续这个游戏。

这个游戏也可以以卡片进行,除了练习语法there be结构外,还可以用于复习巩固所学的单词。游戏的融入和游戏的开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为语法教学增强了趣味性。

二、情境法教学语法,增强语法的直观性

英语国家的人们交流,习惯说“give me a context”,意思是“给我一个情境”,强调的是情境对语言的重要性。

如学习现在进行时,教师呈现给学生Liu Tao在游泳的情境,提出问题:What is Liu Tao doing?引导学生回答:He is swimming in the river.同样的方法,呈现女孩们在唱歌、跳舞,男孩子们在踢足球等情境,引导学生描述出来情境的主要内容:The girls are singing and dancing.The boys are playing football.

再如学习一般过去时,教师先提出问题:What did you do last Sunday?问题提出后,强调句子中用的是did,不是do,因为说的是上周日,动词用过去式。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这个问题,说说上个星期天,都做了什么:

S1:Last Sunday,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parents.

S2:Last Sunday,I watshed a football match.

S3:Last Sunday,I went to see my grandma.

...

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叙说着周日所做的事情时,由于刚开始接触过去时,动词不知道用过去式或者用错、读不准发音等屡见不鲜,此时,教师应善于利用纠错艺术,在不打断学生交流的前提下,待学生停顿之时,教师可以利用升调对错误之处,巧妙引出错误,让学生意识到错误所在。如学生在说,上周日去超市购物,买了……时,买学生说出buy,教师可以用升调重复一遍buy?让学生从语气中意识到不能用buy,从而掌握过去时必须用过去式的基本常识,从而达到正确交际的目的。

情境法也可以和游戏法融合使用,更使孩子们在情境中学语法、在游戏中用语法。如学习be going to的用法时,教师手拿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准备画画,创设问题情境“What am I going to draw?”,每画一笔,引导学生就猜一次:You are going to draw...直到一幅画画完为止。这样的语法教学,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情境中,自觉构建和使用熨法知识进行交际。

三、采用联想法教学语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语言学家认为,一个人的想象力比掌握知识的能力更重要,对知识的学习更有意义。因此,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该尽量设计联想为主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法时发挥想象力,展开想象的翅膀,享受学习的乐趣。如对于名词复数的学习,一般情况下,可数名词词尾加-s/-es,这句话对学生而言,太简单了,也好记,可是在运用时,到底哪些名词后加-s,哪些又加-es,他们在运用时捉襟见肘,模棱两可,只好跟着感觉走,反正不是加-s,就是加-es,准确率达到50%。

为了让学生明确哪些后加-s,哪些名词后加-es,教师可以将一些特殊的而有规律的变化编成一句话或者chant,这样利于学生记忆,以免用时不出错、少出错。如以o结尾的名词的复数要加-es,而zoo,piano,photo,kilo等则是例外,加-s就可以了,让学生一个个单词记,学生也容易忘。如果引导学生这样记:星期天去动物园(zoo)玩,买了几公斤(kilo)的食物,然后拍了几张照片(photo),又弹弹钢琴(piano)。这样的方法会让学生学得不亦乐乎,语法课将不再枯燥和乏味。

语法是英语教学的重点,英语教学中忽视不得,但应走出灌输的教学模式,创新语法教学,采用交际、任务、活动、游戏等教学方法,让语法课堂活起来,语法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成为交际的场所。

参考文献:

[1]黄明敏,吴金洪.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8).

[2]徐卫军.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实效性[J].华章,2013(36).

[3]王琴.“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定位及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1(03).

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 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听力障碍,策略

在日常交际中,听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重要手段,它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正常人在醒着的时候,70%的时间用于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其中11%用于写,15%用于读,32%用于说,而至少42%的时间用于听(Cooper, 1998)。由此可见,训练听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对学生听力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已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的实际,采取相应对策,排除听力的障碍和困扰,找出适应学生的教育方式,是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造成听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学生在听听力材料的时候,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导致听力水平无法提高,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语音障碍

语音障碍是指学生的发音由于受到母语或方言的影响,与英美人士的发音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为发音不纯正、辨音能力不强、单词重音往往弄错、对英美发音的差异不了解等。学生的词汇量的大小、对听力材料背景的熟悉程度也影响其听力水平。

(二)心理障碍

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状态时,即使原来可以听懂的东西也会大打折扣。此外,外部环境对学生也有较大的影响。同样的听力内容,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和在语音室听录音的心理准备和活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听音时的情感因素和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学生听音目的不明确,就会产生强烈的厌听情绪。

(三)母语干扰的障碍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言信息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信息转换成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多了个中间环节,必然会影响听力效果,所以一定要力求排除母语干扰的障碍。

二、提高听力水平的策略

针对高职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其对应策略如下:

(一)解决语音障碍的对策

培养学生听力素质。新编高职高专英语教材选题丰富,内容广泛。大一的新生入校后,教师可安排时间给学生复习国际音标中音素的发音。这时候给学生进行语音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教师在授课之前可精心设计一些听力题,并通过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所听材料的理解,做到视听结合、眼耳并用。让学生边听边跟着读,这个读不是默读而是大声朗读,直到学生在没有听力材料的帮助下,能够做到脱口而出,这样做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语音错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解决心理障碍的对策

教师在听力教学中,一定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排除影响听力的主观因素,克服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所产生的心理障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入手:第一,教师应该时常告诫学生对自己有自信心,不要烦躁,一、两次听不懂没有关系,要循序渐进、心平气和。同时给学生传授一些方法和策略,改变传统的上听力课的方法,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听力状态。教师在选择听力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材料的难易程度,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避免因听力材料的选用不当而使学生产生紧张、畏惧的心情,从而失去兴趣。在每次上听力课之前,可先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的情绪缓和下来,以愉快、轻松的心情接受所听信息。第二,作为学生,要清楚知道自己出现心理障碍的根源在哪里。是因为词汇量达不到、语音知识不牢,还是因为单纯的紧张,搞清楚之后,再有的放矢地进行解决。在解决自己心理障碍的根源时,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有恒心。

(三)培养技巧与良好习惯

所谓听力技巧,就是对所听内容相关信息的预测、取舍等技巧。学生听音时应捕捉一切相关的可以得到的信息,对听力内容作出预测,带着问题去听。听的时候不要翻译,而要边听边理解,特别要注意文章的第一句、最后一句和主要细节,抓住文章主旨大意,切忌因一、两个词而忽视全文。除此之外,由于受到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有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往往把听的信息译成汉语。他们感觉这样做才算真正听懂,真正放心,殊不知这样做也是徒劳无益。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直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养成这样的习惯,对听力理解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总之,高职高专英语在听力教学中,必须遵循听力教学的规律,排除学生英语听力障碍,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从而提高学生听力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秋海.闯出中级英语的困境[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2.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 篇8

一、注重写作的基本功训练

1.要狠抓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开展词汇学习,课上和课下还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操练活动和记忆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并运用这些词汇,培养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养成良好的词汇学习习惯。

2.要掌握相应的语法。初中生的英语起点低,英语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不用过于强调语法的系统性,没必要将语法知识完全地、系统地教给学生。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选择一些基本语法知识教给学生,这一点在新编英语教科书中有所体现,比如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式、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次要的或不太实用的语法项目后教或不教,比如虚拟语气、过去将来时等;容易的先教,难的后教,一定让学生明白各种时态的具体用法。

3.要默写课文及优秀的作文范文。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以课文为中心进行训练尤为重要,因为课文能够体现各种英语语法及句法的特点,课文中的句子就是规范、地道的英语范文。因此,每学完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熟练地默写。这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规范写作的步骤

1.仔细审题,明确要求。每篇习作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是通过文字给予说明的,有些是通过画面暗示出来的,还有些是要求用对话形式表达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以精通审题技巧为重点,明确所写文章的体裁、中心内容、格式及采用的基本时态等。

2.抓住重点,寻求思路。首先拟定提纲,构思好文章的篇章结构安排、主旨大意的表达等,然后按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开头,再围绕中心内容周密选词、造句,做好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拟好文章的结尾。

3.语言规范,准确地道。平时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求学生尽量使用学过的、最熟悉的、最有把握的句型结构,重短轻长,就易避难,以写准确、通顺为最基本要求。在写作中尽量避免繁、难的句式,多采用简单句来表达意思。但为了使文章可读性强,可以适当地使用复合句,但要注意连词的正确使用及从句时态的正确性。

4.过渡自然,通顺流畅。写作时前后句、上下文要正确使用and,or,but,because,so,then,after等连词,使文章过渡自然。不重复使用可置换的词,但要注意前后的一致性。

5.字迹美观,书写整洁。工整的字迹会给人以良好的感受。写作时,如果时间允许,应先打草稿,修改过后再誊写清楚,这样可以提高作文的档次,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1.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对于我国学生而言,在英语写作中易受汉语语言思维的影响,难以直接用英语语言进行思维。在写作教学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重知识、重技巧而轻思维,这一点很不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潜意识中的汉语文化模式是影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英语思维能力在英语写作中作用非凡。

2.要彰显文化意识作为写作的目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 应当引导学生关注英语文本特征,例如,先确定主题句,再考虑扩展句,同时注意语句之间关联和整体衔接等等;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揭示中西文化的差异,从文化内涵来把握这些差异,并在差异中寻求共同的精神本质, 以达到沟通和交流的准确性,从而促进英语写作。

四、注重科学有效的讲评技巧

1.及时批改,及时点评。根据“趁热打铁”的原理,要趁学生还对文章记忆深刻时加以指导,如果拖的时间长了,学生已淡忘作文内容时再讲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集体修改与个别点评相结合。初期阶段多全批全改,教师归纳出典型错误在全班提醒;慢慢过渡到随机抽查几篇作文,利用投影集体批改点评。也可以教师抽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或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比中自行思考、分析、判断、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且说出选择的理由。

当然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最重要的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注意多积累、勤动笔、多思考。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摘要:英语写作(即书面表达)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写作仍然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笔者探讨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实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 篇9

一、要求每个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教师首先给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要求预习不仅仅是看书, 而是在书本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主题, 补充资料, 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可以是一首相关的诗歌、一副对联、一个谜语、一个故事, 也可以是一个小品、一件配有文字说明的实物。由于初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比较差, 所以以小组为单位, 各组轮流, 每次课前展示都给予打分评比。学生们为争得荣誉, 自发地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有关资料, 又为了表现出色, 反复练习。实践证明, 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热情, 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

例如, 在《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一课授课时, 我先让每个学生搜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然后在班上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最少的小组搜集出47个, 最多的初一 (1) 班的一个小组共搜集出85个相关成语。上《唐朝经济繁荣》一课时, 有学生拿来了家里的“唐三彩”仿制品, 配上了精彩的解说, 赢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在学生展示成功后, 学生和教师一起为之鼓掌时, 我还不忘记询问他们:你讲的故事、资料是从哪里搜集来的?我平时讲课呈现史料时也总是有意识地标明其出处, 用史料来说话。学生们一开始总是忘记资料是在哪本书上找来的, 认为只要找到就可以了, 于是我又通过各种手段要求学生们一定要做到, 努力引导他们初步掌握“论从史出”的原则。

二、注重师生互动, 避免“填鸭式”教学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避免“填鸭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讲授容易压抑学生的主动性, 并且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常常开小差。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做好这一点, 除了教师的讲述要生动外, 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设置有趣的问题, 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 不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只有这样, 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适当开展一些活动, 让历史融入生活,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程改革的实施, 尽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仍然没有突破“读问讲练”这种模式。寻求和创设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空间非常重要。在教学中, 我结合我校的第二课堂活动, 尝试过以下一些形式, 效果不错。例如根据教材需要, 适当开展一些小小辩论赛,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如探讨课后习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时可组成正方与反方的辩论赛, 通过辩论, 让学生明白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行为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树立反对战争、爱好和平的意识。通过此次活动, 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敏捷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等一些基本的学科能力。

四、积极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 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感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是新课标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多方式、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会促进学生自由、主动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思考问题, 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学好历史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把预习或思考后得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提问来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 对能够给出正确结论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通过思考但解答中有不足之处的学生, 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对于学生的新颖观点, 可以用“你的观点很有见地”“老师还没有想到这种观点”等语言来激励学生, 让学生产生自豪感。

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 篇10

词汇是构建语言的材料,是学好语言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明确指出,初中毕业生要学会使用1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因此,词汇就成了初中生学习英语的难点。

《Go for it》教材中的词汇量大,其复现率却不高, 因而,如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应是每个教师面对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有效性?是笔者进行词汇教学设计时反复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Go for it!(旧版)七年级下册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中第一课时的内容,把教材中大部分生词串联起来,并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词汇教学的尝试。

二、词汇教学策略

Why do you like koalas?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描述动物并谈论自己的喜好,在分析这一课的生词时,笔者认识到本课的词汇主要是各种动物的名称及描述动物外表及特性的形容词,如何将这些不同类的生词教给学生,同时又让学生学会运用“I want to see..., be- cause they’re cute/...”的句型来谈论他们喜好的动物, 始终是笔者备课过程中考虑的问题。

1. 在导入中,激活学生原有词汇

在上课伊始,笔者播放了《迪士尼神奇英语》中的Our Animal Friend短片,播放之后问学生“What ani- mals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在新课教学之前播放音乐,既有利于营造轻松活泼的课棠氛围,又能激活学生原有的关于动物类单词的知识储备,此时,本短片中有的几句歌词“I love animals, they love me. Everybody loves animals”可以对学生进行隐性的情感教育——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学生听到这首节奏明快活泼的歌曲时,都很喜欢, 并能很快说出短片中出现的绝大多数动物,从而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2. 在游戏中,学习掌握词汇

(1)Guessing Game

笔者采用听单词猜测动物的游戏,教学本课中动物名称的生词tiger、elephant、panda、lion、koala、dolphin、 penguin、giraffe。先播放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是哪种动物的叫声,猜对后再呈现该动物的图片,最后教授单词的拼写。

低年级学生,都十分喜欢猜测的游戏,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而图示法能形象直观地呈现生词所表达的含义,适合于名词类词汇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一目了解地理解生词。

学生大都积极地参与到听音猜动物的游戏中来,只是有些动物的声音没有听过,比较难猜,在游戏结束时, 许多学生仍意犹未尽。

(2)Bingbo game

在进行游戏之前,笔者先简单介绍游戏规则:学生所给的三行三格的框内任意填写自己知道的表示动物的单词,在完成后,教师随意说出几个学生已学的动物名称,学生听到后在自己的表格中打“×”,当“×”在横线、 竖线或斜线的方向上成一线后,学生便可喊“Bingbo!”

Bingbo是国外课堂上经常使用的学习词汇的的方法。笔者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游戏方式,使学生迅速掌握词汇的音和形,同时也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学会使用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复习词汇

通过该游戏,学生都能写出这节课刚学过的生词, 但课外的词汇较少出现,同时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游戏有点不适应,因而活动进行的时间稍长。

3. 在语境中,理解操练词汇

提供微型语境,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汇的能力,在课件的辅助下,呈现动物园门口的导游图,向学生说明“Now we’re outside the Zoo. Do you want to vis- it the Zoo?”“I want to see the pandas, because...”在几个学生回答之后,完成书中Section A1的听力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语境来猜测其他同学要看哪些动物。

语境这一概念最初是由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uwski)于1923年提出的,他将语境分为两类, 即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情景语境是指语篇产生时周围的情况,事件的起因,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及方式等,在情景中进行词汇教学,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语境,为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识记词汇和正确运用语言提供生动的实例。在句子这类微型语境中,学生能较好地推断出这些形容词的含义,并且提供了这些生词运用的例子。

学生能很快且准确地猜出其他同学要去看什么动物,可见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些生词的含义。

4. 创设对话情景,操练所学词汇

在课件的辅助下,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走进” 动物园,并提议学生两人一组去参观动物,并让他们二人一组自由谈论他们要去看什么动物及原因。教师用话语创设出准确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操练新词汇、掌握新词汇。由此,学生的活动也显得不再那么机械了,其兴趣也更浓了,同时对话的内容也更为自由,灵活多变了。

5. 在任务中运用巩固词汇

呈现6幅包含刚学的6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任选其中一幅图,用3句话描述图片中的动物,接着让一名学生描述某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学生猜测。

看图说话,是中考口语题中常见的题型,它是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词汇的很好方式,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此外谜语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词汇。

在理解了生词,并大量操练的情况下,学生能很容易地运用所学词汇来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且能进行一定的发挥,以下为学生的看图说话:“I can see a ko- ala. In the picture it is very small and cute. It is eat- ing leaves in the tree now. I like dolphin very much because they’re kind of smart. Look, the dolphin is playing with the ball now. It lives on land or in the water. It moves very slowly. It can live for a long time (tortoise). It has a long and big tail. It lives in the trees. It likes eating nuts (squirrel).

三、反思

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 篇11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学习兴趣 多样化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课堂改变了以往陈旧、刻板的教学模式,向多样性、趣味性、实效性、时代性发展,教学主体由原来教师的“教”变为现在学生的“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多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被老师们应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一教学课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这门外语的基础,是取得良好英语成绩和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其逐渐学好英语知识,才能强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如何激发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使用多样化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课前应充分备课,仔细研究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班级学生组成及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针对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不必整节课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及具体教学内容确定采用何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都可以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例如:在高中英语“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这一单元warming up部分,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初期使用启发法和课堂讨论法。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对学生熟悉的节日进行提问,如:Do you know the origin of the Spring Festival?or the Christmas? 然后教师给出一些学生熟悉的中外节日,让学生讨论其起源、由来、相关庆祝形式等。这样做既让学生对中外节日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又激发学生了解其他节日的兴趣,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名言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会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把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才可以让学生在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从英语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增强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教学中学生情绪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每节课开始之初,营造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英语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在高中英语“the United Kingdom”这一单元reading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播放一段关于英国人文地理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陶冶其中,在脑海中产生对英国的印象,并且对视频中播放的内容感到好奇,接下来让学生扮演导游,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完成相关练习,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学习相关课堂知识。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学到了课堂知识,树立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再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中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英语课有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蓝鲸》这节课时,让学生对日本人是否应该捕杀蓝鲸这一话题进行辩论,学生表现积极,讨论异常热烈。这一具有时代性的话题,拉近了学生与英语的距离,让学生在感受中自主探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活动内容的控制,不能顾此失彼,一切要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为出发点。

最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增强英语作业的有效性和目的性。作业作为促进师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一项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落实和延伸,是完整教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也就是说,教师设计、布置作业的过程就是促进自身成长的过程,而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设计有效性和目的性的作业。传统作业主要侧重“巩固”,从形式上看,传统英语作业多是单一的背写单词和语法等。学生经常在“词山题海”中挣扎,同样增加了老师批改负担,减少了对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造成学生片面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背单词、记语法,真正偏离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文化和应用属性。老师和学生厌倦作业的原因,主要源于作业的无效性和无目的性。有效性就是提高英语作业的科学性,目的性就是增强英语作业实用性。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理念,掌握新方法,科学设計作业,切实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改进提高课堂下的学习方法和效率,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英语。

总之,教学的最终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把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学生能力的类型。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主体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多样化,主要是围绕学生对英语的感受、了解和认识。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侧重训练学生掌握探究英语的具体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提高英语作业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身心愉悦地完成作业时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蔷,程晓堂.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王素琴.英语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6).

[3]王建华.英语教育方法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7(20).

人物对话的几种教学策略 篇12

“一读而过”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 常常喜欢抓描述性语言或含义深刻的句段进行感悟教学, 对于对话, 则让学生草草读过即可。

第二种典型现象是“一读再读”, 从初读到细读到分角色读, 看似对话教学层次分明、形式多样, 事实上学生始终重复着“读出情感”的单一性训练。

由此, 笔者认为, 人物对话作为文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多重开发的教学价值。本文试从几个典型课例分析入手, 阐述对话教学关注语言知识、关注内容理解、关注表达方式的几种教学策略, 以改善教学现状。

一、关注语言知识, 落实“规范对话”的要求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 有些教师在“人文泛化”误导下, 忽视了一些基础性语言知识的教学。其实,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有很多涉及语言知识的要求。例如, 在3—4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因而对话教学中, 标点依然是很重要的一个语文知识。所以, 教师在合适的年段, 选择合适的文本, 可展开这一目标指向的教学。

【课文片段】

《陶罐与铁罐》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 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 懦弱的东西!”铁罐说, 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 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 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 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文本解读】

这是三年级上册的一个童话, 故事以形式多样的对话展开情节, 通过在对话中加上了生动传神的提示语, 把陶罐与铁罐在说话时候的神态、动作等描写出来, 因而两者的形象也在对话中逐步清晰起来——一个恃自己长处而傲慢无礼, 一个能客观认识自己因而谦逊有礼。

【教学设计】

⒈以文本为范例认识提示语。

从对话中分离提示语, 感知提示语对“说”“问”的修饰作用。

⒉发现提示语的位置及标点符号。

⑴提示语放回对话中, 引导发现提示语位置。

⑵引导发现随着提示语位置不同而产生标点的不同。

⒊结合语句填写提示语, 体会提示语的作用。

⒋提供语言材料改写提示语。

【反思提升】

三年级是习作训练的起始阶段, 是一个训练对话描写最佳时机。以上片段设计, 引领学生认识对话的不同形式, 在语言情境中了解提示语的作用, 在认识的基础上改写并且创造性地使用。目标集中, 层层深入。

二、关注内容理解, 提升“读懂对话”的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 语言细节描写对于丰厚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年段的升高, 有的文章中有大量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正是有这些运用自然却又饱含深意的句子, 构成了语文学科独特的文学魅力。在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能“读懂对话”, 通过理解对话中的“言外之意”, 才能形成从多种角度来感受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

【课文片段】

《夜莺的歌声》

“挺巧!小孩子, 你做得挺巧哇。”军官点了点头。转眼间, 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 “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一问问口哨)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 (二问问人)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 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 “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 “刚刚一开火, 村子就着火, 大家都喊:‘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 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呶, 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那个村子大概是叫这个名字吧?” (三问问路)

“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 “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 能吃小鹅!”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 (四问问游击队)

“你说的是一种蘑 (mó) 菇 (gū) 吗?没有, 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 还有洋蘑菇。”孩子回答。

【文本解读】

这又是一篇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文章。在这里, 同样是有多种形式的对话描写, 有生动传神的提示语描写, 但因为年段不同, 目标也不同, 这里更要关注的是对话内容本身。可以根据军官的问话把这么多对话分成四组, 再细读这四组对话, 小夜莺面对德国军官诱骗恐吓, 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深深地植入了读者的心坎。可以说, 对话描写起到了丰厚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可如何抓住小夜莺的答话让学生体会这些言语的言外之意, 从而来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呢?

【教学设计】

⒈读懂四问, 用自己的话说说军官在问什么。

⒉指导一答示范性研读, 读懂“言外之意”, 感受小英雄形象。

例如:“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 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⑴一读, 读出“糊涂”, 结合军官下一句追问, 读懂夜莺的故装笨傻、答非所问。

⑵二读, 读出“机智”, 通过这句话中两类鸟的对比, 理解夜莺“明答实骂”的说话技巧。

⑶假设推想:如果小夜莺直截了当地骂, 会导致什么结果?

⑷小结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读懂对话的内容, 体会角色, 感受人物形象。

⒊运用解读对话的方法, 自学夜莺其他对话, 交流读懂对话的成果。

⒋小结, 通过分角色朗读, 再次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反思提升】

对话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字表层, 没有深入文本, 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就显得单薄苍白。在以上片段处理中, 对话教学成为了“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的学习场, 提升了学生读懂对话的能力。

三、关注表达形式, 培养“品析对话”的思维

宗白华先生引用歌德的话说:“内容人人看得见, 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 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众所周知, “内容”“涵义”“形式”, 三者之中的重点是形式, 难点更是“形式”。因为语言形式承载内容和涵义, 其间隐藏着文章的奥秘和作者的智慧与表达的技巧。

因而, 在对话教学中, 笔者觉得除了关注“语言知识”和“理解内容”外, 更应关注“表达形式”, 让学生在“发现奥秘”的过程中真正读懂语言, 培养语感, 引导运用。

⒈关注对话中的标点

作为辅助书面语言表达的标点符号, 它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 我们一般称之为“语言知识”;一种是体现个人意志和智能的言语形式, 我们一般称之为“特殊形式”。在文学作品中, 以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和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言语一样, 都体现着作者的意志和智能。因此,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除了留意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作者言语外, 也要留意与之紧密相联的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

例如三下教材《画杨桃》, 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特点——标点的运用。在课文中, 有这样两段对话:

第一处: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 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 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然后回到讲台, 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第二处:

于是, 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 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 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老师和同学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 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但正因为运用了不同的标点, 所以就有了不同的内涵。在教学中, 就有必要抓住这样的“语言点”, 让学生在比较发现中体悟语言的奥秘。

⒉关注对话中的句式

关注对话中的语言形式, 除了关注标点外, 还必须关注句式。在一些文本中,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 会使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反问句”等跟一般的表述相比有些“奇特”的句式。往往是这些奇特句式的运用, 才使得文章具有鲜明的风格和隽永的内涵, 人物形象才能生动形象起来。

例如五下教材《桥》, 文字不多, 五百来字, 就将一个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描述清楚。作者善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激烈的气氛, 与当时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气氛一致, 因而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 可以抓住对话教学这个“语言点”,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这有别于一般的“奇特处”, 引领其揣摩对话表达方式与语言环境相吻合的要诀。

⒊关注对话中的人称

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 还可以关注人物对话中的人称。俗话说, 言为心声, 从一个人对他人的称呼、说话的习惯, 往往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将相和》中, 廉颇的语言处处以我为先, 开口就是“我廉颇”“我……我……我……”课文中有三个“我”;蔺相如处处都是“我们赵国”。一般都说“文武双全”, “文”在前, “武”在后, 而蔺相如却说“武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廉颇对蔺相如, 从来是直呼其名;而蔺相如对廉颇的称呼都是“廉将军”。在教学中, 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细微的形式秘密, 从而细腻地感受人物形象。

当然, 朗读对话无疑是人物对话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学中, 我们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 在入情入理的朗读中发现文章表达的奥秘, 使朗读更丰满。

上一篇:项目课题管理系统下一篇:高校德育实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