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几种策略

2024-10-06

英语教学中的几种策略(共12篇)

英语教学中的几种策略 篇1

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重要的一环, 是教学的一面镜子。通过批改作业既能及时反馈教师教的效果, 又能及时反馈学生学的情况, 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那么, 怎样才能更好地通过为学生批改作业, 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做了一些探索, 下面就谈谈我在批改数学作业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改“×”为“△”, 保护学生自尊心,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批改数学基训时, 我发现有的题目, 例如在方格图里画轴对称图形, 如果打“×”, 学生就没有地方订正, 于是就给学生打“△”, 让学生擦掉重写, 订正后再打上“√”。慢慢地我发现这种方法很好, 特别对作业错得多的同学, 如果全打“×”, 作业本会很难看, 学生心理也很难受, 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于是就在错题边画上“△”, 让学生订正后再打上“√”, 这样作业看起来漂亮多了, 我相信学生的心里也会一样地愉悦美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的角落, 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 是前进的动力, 是向上的能源, 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是的, 学生的自尊心是非常珍贵的, 是需要老师细心呵护的。虽然改“×”为“△”, 只是一个小细节, 但作为老师就要从这些点滴小事做起, 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鼓励上进

造成一些学生作业质量差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要想使学生改变现状, 取得大的进步,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即使是优等生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 我们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当学生通过努力, 在作业的某方面有所进步时, 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 能照常完成作业时, 哪怕没有全部完成对, 也可以不失时机地适当抬高评价等级, 对他们进行鼓励, 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我班的小明同学学习成绩比较差, 每次作业难得有几题会做对, 不是不认真只因智力有限也怪不得他。有一次我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我记得那节课他听得特别认真, 上课发言也很积极, 看到他这样我也讲得热情高涨。没想到那次布置的除法作业8道题他居然对了6题, 我知道这对他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在第一栏里给了他一个大大的优秀。看得出来这对他是一个多么大的奖励。再如, 教师发现一位作业向来工工整整、从不马虎的同学, 这次却做得零乱和潦草, 而且有不少笔误, 她没有武断地否定这篇作业, 而是对作业不好的原因进行了解。当她得知该生当时家里出了事, 身体又不舒服时, 就表扬了他不怕困难, 刻苦学习的精神, 并给其作业评了较高的等级。

三、一题多改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 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后进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质量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 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 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 弥补不足, 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 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 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 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例如, 有一位学生做36×199+36时的计算为“36×199+36=7164+36=7200”, 教师给她评了中等, 并眉批道:“得数正确, 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再想一想!”学生补了一种算法“36×199+36= (36×200-36) +36=7164+36=7200”。教师为她提高了等级, 又批道:“好, 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还在题目中36下边划了红线, 以作暗示。果然, 学生又补了一种算法“36×199+36=36× (199+1) =36×200=7200”。教师再次为她提高了等级。

四、协商批改

作业中, 有时会出现些令教师疑惑不解的情况。如一个知识基础较差, 智力水平不高, 平时作业不认真的学生, 有时却做得很好, 他是有了进步, 还是搞了虚假作业呢?一个向来作业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时却做得很不好, 这就有可能是特殊情况造成的。又如:有的同学解题过程很特别, 很简略, 而结果是正确的。这是一种结果的偶然巧合还是一种新颖别致的解法呢?为了实事求是地批改作业, 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禁止抄袭作业的现象发生, 我采取当面了解情况, 协商批改的策略。

五、暂不评判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 即使是优等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 过严重时, 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 心理压力太大, 以及产生知识上的脱节和恶性循环, 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等学生弄清了错误原因, 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 将作业重新做之后, 再进行评判。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项经常性实践活动, 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对学生这一实践活动的评价过程, 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批改作业, 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的智能, 矫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 弥补知识的缺陷,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 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机械性的重复劳动, 而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创意的过程, 需要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凭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才能够把学生的作业批透, 获得教学信息反馈的第一手资料, 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秋菊.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英语教学中的几种策略 篇2

本人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已二十多个春秋,在具体教学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精心备课策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要实现多维度备课,既要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设计,也要备自己。

2.导课策略。注重开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以及探求知识的欲望。3.问题教学策略。始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4.情境教学策略。运用课内外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或还原教学内容所展示的真实情境,以提高教学效果。

5.启发式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

6.探究策略。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获得科学探究的能力、技巧和方法,增进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7.归纳策略。通过老师的分析和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去总结观点、知识和规律。

8..社会实践活动策略。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巩固和印证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形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种策略 篇3

一、引导学生规范操作

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意识到计算机是一种精密的设备,需要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需将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规程和其他注意事项向学生认真介绍。引导学生正确操作,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不随意去操作。例如要严格禁止学生乱敲打键盘,不顾软驱指示灯是否亮,随意插入或拔出软盘;乱用鼠标,不按正常步骤关闭计算机造成死机等。要经常地提醒学生,操作前都先要向学生介绍鼠标、硬盘、键盘等的性能和违规操作所造成的危害。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今后学好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生学计算机有了一定的基础,会进行初步的操作,会用鼠标、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进入游戏等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多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图片的绘画或文字的排版;或给学生一个题目、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创作欲望。自己的创作署上自己的名字,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自己去努力解决。努力让学生都有自己的创作成果,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自己的作品达到自己满意。

三、差异发展合作探究

学生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表现的差异性很大。计算机操作要求的能力很强,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由于能力不同,学习差异表现得比较明显。有的优生不愿意按规定的内容去练习,自己去玩一些新花样来展示自己的才能,不满足教师教的内容。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在表现的同时去帮助差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作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操作。学生之间容易沟通,通过小组的练习和探究,使全体学生都能进步和提高。充分发挥优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间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合作探究中实现学习的最佳效果。

四、精讲多练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初步理解部分理论知识时,一定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进行掌握和巩固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多上机训练是学好计算机的必经之路,要采取少讲多练的办法,突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去练习,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

人物对话的几种教学策略 篇4

“一读而过”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 常常喜欢抓描述性语言或含义深刻的句段进行感悟教学, 对于对话, 则让学生草草读过即可。

第二种典型现象是“一读再读”, 从初读到细读到分角色读, 看似对话教学层次分明、形式多样, 事实上学生始终重复着“读出情感”的单一性训练。

由此, 笔者认为, 人物对话作为文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多重开发的教学价值。本文试从几个典型课例分析入手, 阐述对话教学关注语言知识、关注内容理解、关注表达方式的几种教学策略, 以改善教学现状。

一、关注语言知识, 落实“规范对话”的要求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 有些教师在“人文泛化”误导下, 忽视了一些基础性语言知识的教学。其实,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有很多涉及语言知识的要求。例如, 在3—4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 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因而对话教学中, 标点依然是很重要的一个语文知识。所以, 教师在合适的年段, 选择合适的文本, 可展开这一目标指向的教学。

【课文片段】

《陶罐与铁罐》

“你敢碰我吗, 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 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 懦弱的东西!”铁罐说, 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 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 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 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文本解读】

这是三年级上册的一个童话, 故事以形式多样的对话展开情节, 通过在对话中加上了生动传神的提示语, 把陶罐与铁罐在说话时候的神态、动作等描写出来, 因而两者的形象也在对话中逐步清晰起来——一个恃自己长处而傲慢无礼, 一个能客观认识自己因而谦逊有礼。

【教学设计】

⒈以文本为范例认识提示语。

从对话中分离提示语, 感知提示语对“说”“问”的修饰作用。

⒉发现提示语的位置及标点符号。

⑴提示语放回对话中, 引导发现提示语位置。

⑵引导发现随着提示语位置不同而产生标点的不同。

⒊结合语句填写提示语, 体会提示语的作用。

⒋提供语言材料改写提示语。

【反思提升】

三年级是习作训练的起始阶段, 是一个训练对话描写最佳时机。以上片段设计, 引领学生认识对话的不同形式, 在语言情境中了解提示语的作用, 在认识的基础上改写并且创造性地使用。目标集中, 层层深入。

二、关注内容理解, 提升“读懂对话”的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 语言细节描写对于丰厚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年段的升高, 有的文章中有大量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正是有这些运用自然却又饱含深意的句子, 构成了语文学科独特的文学魅力。在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能“读懂对话”, 通过理解对话中的“言外之意”, 才能形成从多种角度来感受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

【课文片段】

《夜莺的歌声》

“挺巧!小孩子, 你做得挺巧哇。”军官点了点头。转眼间, 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 “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一问问口哨)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 (二问问人)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 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 “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 “刚刚一开火, 村子就着火, 大家都喊:‘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 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呶, 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那个村子大概是叫这个名字吧?” (三问问路)

“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 “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 能吃小鹅!”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 (四问问游击队)

“你说的是一种蘑 (mó) 菇 (gū) 吗?没有, 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 还有洋蘑菇。”孩子回答。

【文本解读】

这又是一篇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文章。在这里, 同样是有多种形式的对话描写, 有生动传神的提示语描写, 但因为年段不同, 目标也不同, 这里更要关注的是对话内容本身。可以根据军官的问话把这么多对话分成四组, 再细读这四组对话, 小夜莺面对德国军官诱骗恐吓, 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深深地植入了读者的心坎。可以说, 对话描写起到了丰厚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可如何抓住小夜莺的答话让学生体会这些言语的言外之意, 从而来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呢?

【教学设计】

⒈读懂四问, 用自己的话说说军官在问什么。

⒉指导一答示范性研读, 读懂“言外之意”, 感受小英雄形象。

例如:“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 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⑴一读, 读出“糊涂”, 结合军官下一句追问, 读懂夜莺的故装笨傻、答非所问。

⑵二读, 读出“机智”, 通过这句话中两类鸟的对比, 理解夜莺“明答实骂”的说话技巧。

⑶假设推想:如果小夜莺直截了当地骂, 会导致什么结果?

⑷小结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读懂对话的内容, 体会角色, 感受人物形象。

⒊运用解读对话的方法, 自学夜莺其他对话, 交流读懂对话的成果。

⒋小结, 通过分角色朗读, 再次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反思提升】

对话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字表层, 没有深入文本, 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就显得单薄苍白。在以上片段处理中, 对话教学成为了“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的学习场, 提升了学生读懂对话的能力。

三、关注表达形式, 培养“品析对话”的思维

宗白华先生引用歌德的话说:“内容人人看得见, 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 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众所周知, “内容”“涵义”“形式”, 三者之中的重点是形式, 难点更是“形式”。因为语言形式承载内容和涵义, 其间隐藏着文章的奥秘和作者的智慧与表达的技巧。

因而, 在对话教学中, 笔者觉得除了关注“语言知识”和“理解内容”外, 更应关注“表达形式”, 让学生在“发现奥秘”的过程中真正读懂语言, 培养语感, 引导运用。

⒈关注对话中的标点

作为辅助书面语言表达的标点符号, 它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 我们一般称之为“语言知识”;一种是体现个人意志和智能的言语形式, 我们一般称之为“特殊形式”。在文学作品中, 以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和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言语一样, 都体现着作者的意志和智能。因此,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除了留意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作者言语外, 也要留意与之紧密相联的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

例如三下教材《画杨桃》, 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特点——标点的运用。在课文中, 有这样两段对话:

第一处: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 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 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然后回到讲台, 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第二处:

于是, 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 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 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老师和同学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 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但正因为运用了不同的标点, 所以就有了不同的内涵。在教学中, 就有必要抓住这样的“语言点”, 让学生在比较发现中体悟语言的奥秘。

⒉关注对话中的句式

关注对话中的语言形式, 除了关注标点外, 还必须关注句式。在一些文本中,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 会使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反问句”等跟一般的表述相比有些“奇特”的句式。往往是这些奇特句式的运用, 才使得文章具有鲜明的风格和隽永的内涵, 人物形象才能生动形象起来。

例如五下教材《桥》, 文字不多, 五百来字, 就将一个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描述清楚。作者善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激烈的气氛, 与当时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气氛一致, 因而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 可以抓住对话教学这个“语言点”,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这有别于一般的“奇特处”, 引领其揣摩对话表达方式与语言环境相吻合的要诀。

⒊关注对话中的人称

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 还可以关注人物对话中的人称。俗话说, 言为心声, 从一个人对他人的称呼、说话的习惯, 往往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将相和》中, 廉颇的语言处处以我为先, 开口就是“我廉颇”“我……我……我……”课文中有三个“我”;蔺相如处处都是“我们赵国”。一般都说“文武双全”, “文”在前, “武”在后, 而蔺相如却说“武有廉颇, 文有蔺相如”。廉颇对蔺相如, 从来是直呼其名;而蔺相如对廉颇的称呼都是“廉将军”。在教学中, 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细微的形式秘密, 从而细腻地感受人物形象。

当然, 朗读对话无疑是人物对话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学中, 我们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 在入情入理的朗读中发现文章表达的奥秘, 使朗读更丰满。

教学过程中的几种需要反思环节 篇5

费县石井镇初级中学 付海信 王增海

内容提要:为了更好体会每堂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课后教师应反思自己一切教学行为。应主要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否科学与完善方面、教学内容方面、课堂提问方面、课堂板书方面、作业布置的教学方面、作业反馈作用方面、考试后的方面、课堂教学秩序的方面、课件使用方面等几个环节进行反思。关键词:反思 教学 环节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当上完一堂课后对这节课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时的感受更为深刻,同时结合作业批改,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因此,教师课后应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来提高教学效能。一.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是否科学与完善的 反思

课堂教学目标、及其如何完成教学设计,是上课的指南、备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有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通过课后反思与体验,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便会一清二楚。然后再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保优弃劣,使之更科学、更完善,从而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要反思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和连贯性

教师应该反思教材编排体系和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性。多思考本章和本节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前移或者后移不行吗?在具体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应反思新旧知识之间的连贯性,用旧知识作为铺垫,来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2)要反思教学的进度与梯度

每一课时的教学进度的安排,都必须以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为前提,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教师在上课时急如骤雨,学生难以接受,欲速则不达,如上课速度太慢,迂缓拖沓,会阻碍学生的认知发展,前松后紧,虎头蛇尾,造成一堆“夹生饭”。这都体现了教学进度有问题。人的认识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体现一定的梯度,使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有表及里揭开脑海中问题的面纱,达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要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课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内容太深、课堂费时多,课后占用时间也增多,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更加累,结果事倍功半。课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必须建立在使学生能够接受限度的基础上,否则,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情况。三.对课堂提问的反思

首先,“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老师在备课时已把问题想得很细,一个一个在教案上列得清清楚楚,教学又以教案为准,不敢越雷池半步,出现的问题已由教师包办了。对于学生来说也已经习惯了“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

其次,“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已在实践操作中驾轻就熟,甚至很多教师玩得炉火纯青,学生已被训练成思维定势:问题不是都装在老师的头脑里吗?老师自然要向我们讲明白的,毋须再费心思。或许学生还认为一堂课中老师不提问是件奇怪的事,没有探究意识也就养不成探究习惯,时间长了,学生自然缺失了提出问题意识。

第三,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在一种预设的、固定的、程式化的轨道上运行。如果学生冒然提出一个问题,有些老师生怕节外生枝,打乱自己的步骤,耽误了时间。开明一点的老师用“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来夸奖一下,其实不作任何解释。有的老师却满心厌烦,说学生问得奇,与教学无关,并告之“以后不要再胡扯”,弄得学生胆战心惊,以后谁还敢再“胡扯”。

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所以,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课堂提问”这个教学环节,让我们的学生从被动回答变主动提问,从没有问题变成有问题。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假设:一堂课中由教师一个人提问比全班学生都参与提问的教学效果,哪者更佳呢? 四.对课堂板书的反思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授课效益的必要手段,有人称它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艺术”。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可以加强直观性,有利于教师系统地、有条理地传授知识,也有利于学生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板书的示范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必须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板书。五.对作业布置的教学反思

研究与实践表明,责任心和自主选择有着密切联系,“要我做”与“我要做”的主动程度,表现在学生身上大不一样。学生自主选择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挥的潜能是巨大的。

在教学中,我根据所讲内容在布置作业时给定一个范围,让学生任选三道题。这样一来,当然是加大了批改作业的难度,但独立完成作业的人多了,抄袭作业的现象少了,讨论问题的人多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出考题。单元考核时,放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编考试题目。用学生自己出的考题考试,其成绩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以往都是老师考学生,现在换成了学生出题考自己,变学习上的被动为主动,没有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被迫应付,使自己觉得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增添了自豪感、驾驭感和学习的动力。特别是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由于考试屡遭失败,他们可能已经对自己丧失了信心,放弃了学习的念头。而运用自己考自己的方法却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平时成绩较差学生的自尊,帮助他们找回获取知识的激情。

六.对作业反馈作用的反思

一个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从一个学生作业的工整成度、解答过程发现他的很多的变化和掌握情况。作业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的学生,他的心身肯定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是不用怀疑的事实。同时作业在不同的侧面反应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其实我们把作业理解为“极小的考试”更为合适一些,我们的教学效果就在这些学生的作业中映现出来,所以我们要重视作业的镜子作用。七.对考试后的反思

在考试之后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试卷上有些题目都已讲了好多遍,为什么仍有这么多的学生做不出来、考不好!接下来就会说为什么自己教的学生会有这么笨,讲了这么多遍都记不住。于是乎在讲评试卷时或在家长会上就不停地强调有多少多少题目是自己讲过好多次的。把考得不好的责任都推给学生。如果只是个别学生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可能是学生的问题;如果是群体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教师就得反省自己了,是自己没有讲清楚,还是教学方法存在薄弱之处。关于这个问题,我从两个方面做了一些反思,供大家参考。

1、从认识方面看:①学生是参差不齐的。平时教师讲过的内容,哪怕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讲了很多遍,也仍会有部分学生掌握得不好。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强弱之分,我们不能认为自己讲了很多遍之后,学生就记住了、掌握了。我们的头脑中始终应该有这样一根弦:可能还有部分学生对某些内容没有掌握好。有了这根弦,也许我们就会经常去查漏补缺,而不至于怨天尤人。②学生没有记住我们讲过的内容或题目也是合乎常理的,那么多的学科、那么多的内容需要他们去记,谁能记住那么多呢!但重要的是,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培养了解题能力。从新课程理念看,教学应注重过程,结果是其次的。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就应积极地贯穿这一理念,我们讲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某一个题目时,我们是填鸭式的讲评,还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自觉的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培养了他们的解题能力。若完成了这一目标,哪怕有很多我们讲过的题目学生记不住,也是不可怕的,因为学生具备了获得正确答案的能力,而且我们没有讲过的题目学生也能解出正确的答案。我们这一生也许记不住我们骑过哪种型号、哪种颜色的自行车,但我们骑自行车的能力是不会忘记、不会丢掉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追求的不是花多少课时去讲多少题目(当然让学生适当地见识一些题型是必要的),而是要不断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给学生一个苹果,还是给学生一棵苹果树”,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

2、从教学常规方面看:首先我们得熟悉自己任教的学科,并积累大量的经验。然后利用这些经验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获得解题能力。但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把许多自认为很好的经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仍掌握不好。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把经验、方法讲给学生听了,不等于学生就获得了这个经验、方法。我们必须要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去进行巩固,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要把作业、知识点落到实处。另外,人都有懒惰的天性,要想大部分学生都掌握较好,还得在课堂上、作业上严格要求他们,并严防学生不做作业或假做作业。教师的严格要求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八.对课堂教学秩序的反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不能不讲秩序,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向45分钟要质量,同样离不开课堂秩序。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质量好与差,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课堂秩序的管理要考虑诸多因素:

一、看课型。不同的课型适合不同的课堂气氛,比如:习题课相对沉闷,活动(实验)课相对活跃,讲评课紧松结合等,因此,课堂上,不一定要求学生安静,要看学生是否在思考,是否在配合老师的问题进行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静坐恭听教师的讲授。

二、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同相应地要求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说:学习几何图形,要求学生作图、实验、推证较多,而学习代数,心理活动相对多。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较大的变化,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新教材一改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新课程更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索、推理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总之,课堂秩序因课型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课堂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课堂秩序的控制是否得心应手,自然得体。

九、对课件使用的反思

在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多媒体具有许多优点,因此倍受广大教师的青睐,甚至把它作为一种时髦。有的教师头脑中存有“只要运用多媒体就一定能促进教学”的认识。特别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教育主管领导也把它作为评价教师授课质量的唯一标准,没有多媒体课件的一概不能被评为优质课。事实上,这是很不科学的。一些课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有的课件没有针对学科的特点进行设计;缺少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的提示;未对知识情境进行分析;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关注不够;片面追求界面华丽、媒体效果而忽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等等。这样的教学课件试图通过外界媒体的刺激使学生被动模仿和接受物理知识,并未真正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有的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在课前设计并制作课件,课堂上按设计的流程操作计算机,把知识内容逐一呈现给学生。尽管某些课件设计得比较精美,容量丰富,也具备多种感官刺激,但由于其缺乏交流互动,并未挖掘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尤如看了场电影,只观其面未达其意,教学效果不理想。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手段,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它都不可能完全代替全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反思,科学全面地分析教学过程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更迎合实际需要。这对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学专业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改进中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2005年5月修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策略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创新能力;师生关系

一、培养学生的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与众不同,春兰秋菊各擅场地,教师要经常赞赏学生,鼓励他们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挖掘学生的潜力,促使他们养成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课堂上如此,课下自习或是作业中概莫能外,对于同一道题,视角不同,理解各异,学生思路或导致方法大相径庭,但是正确的结果必然是殊途同归,这里面奥妙颇多,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能力,其中独创因素熠熠闪光,这是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面对这种独辟蹊径的情况,要鼓励他们的与众不同,甚至标新立异,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支持、引领;肯定、表扬的结果会让他们的数学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激发,当然错误在所难免,不成熟的看法也会令人感到忍俊不禁,但是这正是富有个性化的展示,要给予培植,不要轻易否定,抹杀了学生宝贵的独到思维;学会赞赏,让学生得到放松,不感觉数学学习是压力,让情感在这里充分交融,让知识的花朵在课堂上散馥流芬,让数学财富在这里增值。注重课后练习,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鼓励学生不囿于常规,勇于探索,勤于钻研,敢于创新,追求一题多解、难题妙解,以题简意深的题目引发好奇心,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奇特效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得全面、高超、新颖、独到、简易、变通的回答。如果学生的回答有顾此失彼的情况,要帮助学生耐心地分析,引导他们分清主次,能够迅速发现主要问题,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切莫打击、嘲笑,给予肯定、表扬之后带动他们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思考,找出失误的地方,从不同侧面给予他们激励,让他们感觉到成就感,不让他们有任何的抵触情绪。

二、让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需要认真地阅读,数学也不例外,课本是学生获得数学系统知识的主要源泉,要反复地阅读,仔细地揣摩。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将数学知识了然于胸。然而,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况:练习时审题出现错误,不会分析数学问题,数学题做完了,结果却是错误的,力气也用了不少,究之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结果是事倍

功半。

三、培养创新能力

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猜想,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不囿于以往的成见,敢于创新,这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把学习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增强学习的成就感,通过体验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学习了数学知识,要善于用,主动地运用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不断地提高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促使学生的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这样,就彻底地消除数学枯燥、乏趣、难学的看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激情,激励学生有猜想的欲望。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多介绍一些著名数学家的故事,让他们认识到学好了数学,就可以为国家作出杰出的贡献,实现个人的价值。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犹如朋友,要以情感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与引导,师生之间有了浓厚的感情,教师要让学生感到信赖,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教师教的课程感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才会明显提高,教师要在网上查阅资料,在教学论坛请教同仁,商榷经验,进行总结,取长补短。现代网络发达,一日千里,足不出户就可以和教學高手“面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高自己的教学境界。

总之,在数学教学方面要有黾勉惕厉的精神,吃苦耐劳的付出,要善于揣摩和总结,善于别出心裁,这样,才能带领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岁月如流,人才辈出,迎接知识时代的挑战,实践数学课堂教学素质化,是培养人才的必须,是课堂改革的必然。创新引来蒸蒸日上的进步,不蹈常袭故,不故步自封,孜孜谋求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发出的呼唤。

参考文献:

米亮.低年级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1.

(作者单位 河北省迁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浅谈学习英语的几种策略 篇7

策略一:培养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绝无虚假成分。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的过程将成为一个虽然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态度、学习目的, 是学习动力的来源, 可以促使我们勤奋学习。有些人一听到英语这个词就头痛, 总是听别人说这种语言有多难学, 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抗拒念头, 还没接触就退缩, 有些学生甚至一上课就想睡觉, 从来不曾用心去体会掌握另一种语言的乐趣。用你的眼睛去看, 用你的耳朵去听, 用你的脑子去思考, 用你的心灵去感悟, 你会发现学习英语其实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我们要运用各种情景充分调动自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 爱上它之后学好它, 让自己在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学习。那么我们要如何学好它呢?这里有几个不错的方法, 比如, 通过听英语歌曲、看英语电视节目、听英语广播、读英语顺口溜、参加英语角活动等, 培养自己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会变被动为主动, 把机械化的学习变为积极的学习。在身心都愉悦的情况下学习, 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策略二:学会使用词典

词典是语言学习者的工具书,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就必须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工具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查阅词典的方法, 还要训练他们查阅词典的速度和能力。

首先, 指导学生迅速查到单词, 接着就按该词在句中的词性, 联系上下文来确定它的意思。例如:

1.Did you book a seat on the plane?

2.He was booked for speeding.

学生对book很熟悉, 但在句中作为动词如何解释, 应该查阅book词条的意思, 然后根据上下文来选定其词义。1句中的book为动词“预订”之意, 而2句中的book为动词“警察记下 (某人的) 违章行为”之意。

其次, 要教会学生怎样查词组, 比如:go over (复习) 、fall in (塌陷) 等词组是由“动词+介词或副词”构成, 就要查阅该词组中的动词。又如:throw the book at (处以重罚, 施以严惩) , hide one’s face from (不理睬) , take the chair (主持会议) 等是由“动词+名词+介词”的词组, 就要查阅该词组中的名词。如出现近义词 (组) 比较选择, 则需查词典上的例句。例如:Theteacher advised him to______before deciding to leave school.

A.think of B.think twice C.think over D.think about

B、C两选项都有“多想想”、“仔细考虑”之意, 通过字典上的例句比较看出, think twice为不及物动词短语, 而think over为及物动词短语, 故答案为B。

策略三:巧记单词, 精通语法, 善做笔记

丰富的词汇量是学好英语的保证。就像建房子打地基一样, 要打下坚实的词汇基础。别忘了字母的组合构成单词, 单词的组合构成短语, 短语的组合构成句子, 句子的组合构成段落, 段落的组合构成文章, 文章这“房子”就是这样堆砌而来的。单词的记忆虽然重要, 但不能死记硬背, 要巧记它。例如:通过音标记单词, 即是把一个单词分段记忆。如potato可以把它按音素分段为po-ta-to这样去记忆。还有些单词是由两个单词合成的, 如friendship (友谊) 是由friend和ship组成, 这样记忆不但快而且长久, 日积月累, 词汇量自然就丰富起来。

其次要精通语法, 语法往往是最枯燥乏味的, 也令人厌烦, 我们可以把语法和语言点放到例句中学习。如学习非谓语动词的用法时本人精选了如下经典诗词 (英汉对照) 作为例句:

Among any three people walking, I will find something to learn for sure.Their good qualities are to be followed, andtheir shortcomings are to be avoided.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leads to confusion;thinking without learning ends in idleness.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All are past and gone!For truly great men, look to this age alone.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这些名诗名句语法精练, 朗朗上口, 不仅促进语法和语言点的学习和巩固, 更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欣赏英语, 体会语言精华, 陶冶情操, 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善做笔记, 指不是单纯地把老师的板书抄在笔记本上, 而是注意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 特别是每个知识点在例句中的运用。有时候, 老师只把短语和它的中文意思写在黑板上, 而用口头举例, 这时你如果不太明白, 就应该把这个口头举例写下来, 过后再慢慢领会它的用法。如:修饰不定代词的词要放在不定代词的后面, 例如something important。你要想到anything, nothing, somebody, anybody, nobody的用法也与之相同, 把它们写在something的旁边。其次, 我们要勤归纳。例如be的用法, 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这样:I用am, you用are, is用于他、她、它。单数后面用is, 复数后面都用are。变疑问, be提前, 句尾问号别丢弃。变否定, 真容易, be后加not别忘记。

策略四: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

科学的解题思路对学习很有帮助。以阅读理解题为例, 阅读理解不仅涉及考生的词汇量、对所学语法和习惯用语的掌握程度, 还涉及不少英语以外的内容, 如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还有历史、地理等各种常识。此外, 掌握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是很重要的。拿到一篇文章后, 先将文章后的考题快速阅读一遍, 看看涉及什么时间、地点、人物、数据等主要内容;然后将所给文章从头至尾快速阅读一遍, 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 如果遇到不懂的单词和句子, 不要纠缠, 将它们跳过去;最后带着要考查的问题, 再仔细慢速地将短文读一两遍, 弄清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相关人物, 事件的起始、发展和结果。还要注意文章的整体性, 抓住关键词, 中心句和起始、结尾段, 注意前后对比, 进行数据换算、图表分析、方位判断、逻辑推理, 注意英文表达习惯的区别, 从易到难去解题。

学海无涯, 学法无边。我们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摘要: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要学好它, 必须有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作为基础, 会使用工具书——词典来辅助学习, 能巧记单词, 精通语法, 善做笔记, 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

开展综合性教学的几种策略 篇8

一、用心备课,积累素材

“书到用时方恨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两句话对语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教师需在课堂上及生活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对于一些优秀的文章或词句,要让学生用心揣摩意境和用意,切不可眼过心不过,枉费时间和精力。作为教师,更应当课前备好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增加素材积累,强化语文底蕴。

比如,我在教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对课文中的一些描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让学生用心揣摩作者的写法,对一些精彩的语句进行背诵,使这些技巧和写法积累成他们自己写作时的宝贵素材。像课文中对“外国学生”的描写,从“嫉妒”“很不礼貌”到“非常震惊”“鞠了一躬”,简简单单的四个词语,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外国学生”的形象,亦从侧面烘托出徐悲鸿的努力,这样的词语运用可谓炉火纯青,对学生写作有极大的启发。在文中,对徐悲鸿努力进行描述的一句话更是精辟:“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我让学生对这句话进行背诵,体味其中的韵味,学生对比喻的用法和人物的描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文中像这样的精彩语句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心中增添了语言素材,也让学生在欣赏与体味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写作能力,丰富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大胆拓展,提升口语水平

语文与英语、法语等一样,也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众所周知,哑巴教学不符合科学的方法,也不契合教学的目的,因此,如欲真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学生的口语训练不可少。当然,所谓的口语交际不是漫无边际的聊天,需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置情境。鉴于此,教师应当寻找合适的话题,组织学生练习口语,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一课时,就组织了一场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拓展活动。在课文中,并没有人物对话与心理活动的描写,全都是侧面描写,于是,我在课上对学生说:“大家都知道,语言的力量奥妙无穷,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话语和口气说出来可能有截然不同的效果。那么假如你是林则徐,在销毁鸦片时,你会对围观群众说些什么呢?”学生热烈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和对林则徐的了解,斟酌用词。在发言时,有的慷慨激昂、振奋人心,有的感情真挚、动人心魄。之后,我又让他们扮演围观的群众、清政府统治者以及外国侵略者,依据不同的身份组织语言描述心理活动,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学生在不断的讨论中增强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说”在语文的综合能力中占有很大比例,如何能说得恰当,说得得体,是一门非常精深的学问。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常常设计口语交际训练,为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

三、学科融合,挖掘资源

语文与多种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不仅仅体现在语文对其他学科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上,亦体现在其他学科对语文的辅助与协调作用上。若能合理融合语文与其他学科,则不仅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加生动的领悟,还会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学可适当突破学科界限,以实际情况为前提进行学科融合,深度挖掘教学资源。

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课时,在带领全班学生对文章进行解读和欣赏后,为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小任务: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九寨沟。学生为求画得更加准确,不断研读揣摩文中语句的含义,不但增加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亦使学生在无形中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又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田园诗情》一课时,将音乐的元素融合进来。课始,为了让学生体会出荷花清静幽美的姿态,我播放了清新纯净的音乐《荷塘月色》;在学习第二段描写草地上奶牛悠闲自得的生活时,我又播放了轻松欢快的音乐《稻香》;讲到骏马快意驰骋时,我接着换成粗犷豪放的音乐《套马杆》;最后学习“夜幕降临寂静无声”一段时,音乐转变为安心怡然的《静夜》。整堂课学生全神贯注地欣赏课文与音乐,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其他学科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极大地发挥出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潜能,并在多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益的几种策略 篇9

一、开门见山, 主题明了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活动, 是以搭建知识平台, 构建数学现实为主要内容的认知过程.数学来源于现实, 存在于现实, 并应用于现实, 并不是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从生活现实开始.抽象性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淡化形式并非否定数学的形式化, 因为没有形式化也就没有数学形式化, 数学形式化本身就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如何利用好课堂45分钟的时间, 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初中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知识内容有很好的实际生活背景;如负数、数轴、绝对值、方程等, 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入, 但也有很多的知识内容, 如代数式、运算法则、公式、定理等可以开门见山, 主题明了, 这样可以使教学活动直达问题的核心, 突现主要矛盾, 节约时间资源,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先做后说, 以练促学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授予、简单吸收的, 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这里的“先做后说”的“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讲, 给出问题, 小结方法, 总结步骤, 揭示规律, 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学生说, 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或看法.这恰好是后建构主义学习观中数学知识建构过程必须经历社会建构的核心所在.要操作、实践, 说出感悟和体现, 才会有效进入问题的交流, 才能完成认知的再次建构.以练促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练不仅是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作用, 更有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作用, 所以适度的课堂练习是达成高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但对课堂练习“度”的掌控是教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如果滥用“练习”就会使数学教学变成“题海教学”.但如果放任学生建构知识, 也会浪费课堂资源.适度的精选练习, 可以促进学生“模仿、记忆”的进程, 加速认知平台的搭建.因此, “做”与“说”在课堂上要有机地结合, 使例题起到练习题的作用, 练习题达到例题的效果, 这样能帮助学生认知自我, 建立信心,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积极引导, 适时梳理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因此, 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 将时间用在“刀口”上, 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新课标教材降低了要求, 删减了内容, 其内容要求是对所有学生的最低要求.因此, 教师依据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 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 通过适当集中内容, 积极引导, 用较高的速度来换更多的时间, 用循环来赢得效益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态度.在课堂中, 教师主导着教学活动的进程, 适时引导调控才能为学生的操作活动提供支撑.初中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接受性学习, 在接受性学习有关联性的基础内容, 如运算法则、基本性质、公式、定理等内容时, 可适当集中, 对比练习.只要学生能够基本领悟, 可以操作, 搭建起较完整的知识平台后, 再梳理知识, 巩固提高.

四、变式演练, 合作构建

英语教学中的几种策略 篇10

一、注重写作的基本功训练

1.要狠抓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高效率地开展词汇学习,课上和课下还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操练活动和记忆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并运用这些词汇,培养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养成良好的词汇学习习惯。

2.要掌握相应的语法。初中生的英语起点低,英语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不用过于强调语法的系统性,没必要将语法知识完全地、系统地教给学生。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选择一些基本语法知识教给学生,这一点在新编英语教科书中有所体现,比如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式、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次要的或不太实用的语法项目后教或不教,比如虚拟语气、过去将来时等;容易的先教,难的后教,一定让学生明白各种时态的具体用法。

3.要默写课文及优秀的作文范文。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以课文为中心进行训练尤为重要,因为课文能够体现各种英语语法及句法的特点,课文中的句子就是规范、地道的英语范文。因此,每学完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熟练地默写。这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规范写作的步骤

1.仔细审题,明确要求。每篇习作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是通过文字给予说明的,有些是通过画面暗示出来的,还有些是要求用对话形式表达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以精通审题技巧为重点,明确所写文章的体裁、中心内容、格式及采用的基本时态等。

2.抓住重点,寻求思路。首先拟定提纲,构思好文章的篇章结构安排、主旨大意的表达等,然后按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开头,再围绕中心内容周密选词、造句,做好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拟好文章的结尾。

3.语言规范,准确地道。平时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求学生尽量使用学过的、最熟悉的、最有把握的句型结构,重短轻长,就易避难,以写准确、通顺为最基本要求。在写作中尽量避免繁、难的句式,多采用简单句来表达意思。但为了使文章可读性强,可以适当地使用复合句,但要注意连词的正确使用及从句时态的正确性。

4.过渡自然,通顺流畅。写作时前后句、上下文要正确使用and,or,but,because,so,then,after等连词,使文章过渡自然。不重复使用可置换的词,但要注意前后的一致性。

5.字迹美观,书写整洁。工整的字迹会给人以良好的感受。写作时,如果时间允许,应先打草稿,修改过后再誊写清楚,这样可以提高作文的档次,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1.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对于我国学生而言,在英语写作中易受汉语语言思维的影响,难以直接用英语语言进行思维。在写作教学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重知识、重技巧而轻思维,这一点很不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潜意识中的汉语文化模式是影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英语思维能力在英语写作中作用非凡。

2.要彰显文化意识作为写作的目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 应当引导学生关注英语文本特征,例如,先确定主题句,再考虑扩展句,同时注意语句之间关联和整体衔接等等;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揭示中西文化的差异,从文化内涵来把握这些差异,并在差异中寻求共同的精神本质, 以达到沟通和交流的准确性,从而促进英语写作。

四、注重科学有效的讲评技巧

1.及时批改,及时点评。根据“趁热打铁”的原理,要趁学生还对文章记忆深刻时加以指导,如果拖的时间长了,学生已淡忘作文内容时再讲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集体修改与个别点评相结合。初期阶段多全批全改,教师归纳出典型错误在全班提醒;慢慢过渡到随机抽查几篇作文,利用投影集体批改点评。也可以教师抽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或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比中自行思考、分析、判断、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且说出选择的理由。

当然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最重要的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注意多积累、勤动笔、多思考。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摘要:英语写作(即书面表达)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写作仍然是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笔者探讨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实现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英语教学中的几种策略 篇11

【摘要】本文主要从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创作方式谈三种策略:1.注重营造教学的创作创新环境;包括能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学习环境、根据课型变换画具摆放形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等;2.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创作因素:涉及加强创作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从地方教育资源丰富创作内容、寻找绘画语言间创作教学的契合点、挖掘作品的主题元素等内容;3.积极训练学生的创作思维:强调鼓励学生百花齐放、鼓励学生大胆创作、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等创作手段的运用。

【关键词】美术课堂 创新意识 创作教学

【基金项目】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利用创作教学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课题编号JCJYB141503137。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5-02

美术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学建议:“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实施教学的建议,这有极为深刻的意义。一堂课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没有新意,一堂课没有教师独特思想的教学大家会说这课太一般了;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其教育生活必然会陷于庸俗化。如果没有创新教学,那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最终会受到限制,学科就不可能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美术课程标准“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美术教科书”作为实施建议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倡导教师创新教学的重要体现,对美术各学习领域的教学工作都有极为深远的指导意义。

以基础教育来说,过去的美术教学侧重本体教育,重视学科知识与技能传授,由此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从新课程的理念来看,过去的做法显然是片面的。基础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学习技能,同时或更重要的是要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通过美术学科创作教学生发一定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实践能力为重点。我国古代哲人提出的因材施教、启发悟性、教学相长等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要造就创造性人才,就要求教师的创作教学必须有创新。

我想,我们的美术教学应该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要把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围绕创作教学这一问题,就美术创作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做几点概述。

一、美术创新创作教学的策略

创新教学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原有教学模式的改造。策略是讲究艺术、注重方式方法。

1.注重营造教学的创新环境

创新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一种理论的说教,更需要创设一种激趣的情景,让学生增强感性的体验。

这一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创设新的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1)创设活泼轻松的环境激发学生创作愿望

美术课采用社团活动、创作大赛、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美术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教师就应该以各种形式创设充满活泼和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人处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情绪和心智会达到最佳状态,会使人产生良好的心境和创作灵感。同时,也会促使学生敢想敢做,激发创造热情。

(2)变换画具、课桌摆放形式

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应改变画具、课桌摆放形式,如在美术课中采用“U”字型或“T”字型的课桌摆放形式。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在教室内活动的空间,而且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他们带来的工具与材料可以互补和共享,增强了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与交流。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教材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创作教学。注意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化处理,目前,美术课堂教学还很难做到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工艺作坊以及社会考察等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利用摄影、摄像的方式收集当代艺术信息,以及通过计算机网络搜集最新的艺术教育资讯来丰富课堂创作教学,因为多媒体课件以其所具有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影像等组合在一起,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更好地进入角色和特定的学习情境。

2.充分挖掘教材的创作因素

创作教学除了应注重创设新的教学环境,还需要教师对创作教学的理论有所了解,改变那种创作教学就是拿一堆照片“照着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社会焦点、个人兴趣点等创作内容的创新点,开拓一种新的教学格局。

这一教学策略要求教师有较深的美术创作能力和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画册、名画等资源,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学校的条件,地方特点对创作内容进行选择、改造和再创造。具体谈以下几点:

(1)加强创作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美术教学应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引导教师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学习,从而帮助学生真切认识学科的教育功能,提高创新创作意识。如:在“装饰画”创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装饰画的基本知识,再带着问题到装饰画市场、画廊去调查研究,具体调查的主要问题涉及“人们都喜爱哪种类型的装饰画”、“装饰画的形式与分类”、“装饰色彩与购买需求”、“装饰画存在的问题”等等,然后将调查结果带回课堂,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创意设计活动。这样,课堂教学是由书本知识,社会调查到创作活动的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开放学习,是学以致用,学生主体性发挥自由创造的充分体现。

(2)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丰富创作内容

生活处处是艺术。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种艺术现象是很好的美术创作教育资源。它就在我们身边,却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作为美术教师应该以职业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有目的的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充实美术创作内容,传播地方美术文化。创作教学中整合富有浓厚地方文化的内容,最能引起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作激情,能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懂得珍惜与尊重地方文化资源,启迪发现新的美术现象和创作方法。

(3)寻找学科间创作教学的契合点

美术创新创作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本学科教学内容,还要提高整合文化课的能力,研究其它学科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协作和沟通,充分发挥各学科间横向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如创作与语文学科的联系,创作“漫画日记”、“人物白描”、“故事形象”、“文学插图”等;美术与音乐学科的联系,“音乐与抽象画”、“乐器与造型”、“听觉与绘画表现”、“音乐中的美术语言”、“歌曲与符号”等。探索学科间的渗透教学,就是要建立视觉艺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发挥学校课程的整体功能。

(4)挖掘作品的德育元素

美术教材内容是学科知识与审美的教育题材,很少涉及德育的内容。从基础教育的要求来讲,美术教学是通过学科教育与其它学科和谐育人来完成教育任务的。美术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审美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润物无声的。因此,教师潜心钻研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德育也是一种创新教学。其实每一件美术作品的背后都蕴涵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关键看教师如何去挖掘与渗透。

3.积极训练学生的创作思维

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谓创新能力是创造性的体现,它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因此,美术创新创作教学必须积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这一教学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

(1)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中需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如:在创作教学课上,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创作新作品。让学生在圆形或三角形的图形里作各种动物形象的创意设计就是一种发散思维训练。手工创作课上,以纸为材料制作出尽可能多的纸立构模型。创作设计课上,让学生针对一种产品设计出不同的造型方案。在国画课上,让学生尝试各式各样的表现技法。艺术节,让学生画科幻画等等。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探讨。让他们自己动脑,遇到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判断,对学习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不唯书、不唯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本身就蕴涵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答案和结果,从而使学生体验质疑带来的收获。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寻求和突破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美术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也没有不可以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个性和独特风格,力求自己的作品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它的关键在于“新”和“异”,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作与别人异样的作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如在制作课上,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废弃物,利用各种材质创作出新颖的艺术品。一个是制作材料的新发现、新利用;一个是表现题材的新造型、新创造。

二、美术创新创作教学的方法

美术创新教学方法,是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新的教学方法。既有本学科独自的特点,又有与其它学科普遍共存的规律。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1.引导发现教学法

引导发现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问题的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将要解决的问题与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建立联系,与主观情感和生活经验建立联系,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展联想与想象,实现相关信息与未知问题的联通,通过学生自主观察、研究、探索找到问题的规律,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如在装饰画教学中,教师先展示利用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废弃物构思制作的艺术品,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周围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结果学生发现生活中许多所谓的“废物”不仅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而且有些材料的机理是人工无法仿制的,巧妙运用是非常难得的美术创作媒介。

2.创造想象教学法

创造想象是人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它的主要特征是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人的大脑能想象出从来未感知或实际上还不存在的事物,但人的想象不是凭空而至的,它是在已有经验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大脑加工改造形成的。因此,想象除了需要大量的感知形象的积蓄外,还往往需要受到某种类似的事物的启发。这样,就要求在创造想象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发展创造想象的必备条件是: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积极地形象思维活动,原型启发,灵感等。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如在科幻画教学中,要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阅读科幻小说、讲故事、欣赏作品和启迪想象,再进行科幻画创作。

3.问题解决教学法

是从课题出发在活动情景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要求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或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从一个个课题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问题探索,从一个发现引导到另一个发现上。但对于课题的选择不能随意,零散、孤立的。应该考虑到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使学生通过课题的不断研习学得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让学生在课题学习过程感知知识,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品比较教学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好理解。不同画种运用材料与技法有相似的,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精选画味浓厚的作品,把两种或多种不同画种的作品摆在一起,提示启发学生根据材料和现有的知识能力自己去对照、分析、辨别。认识不同画种的共同特点和不同点,从而准确揭示不同画种的特征和面貌。趣味比较法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领悟画种的鲜明特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开拓思维空间,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作品比较的形式很多,一般常用的有:画种比较法,题材比较法,主题比较法,技法比较法,形象比较法,特色比较法,风格比较法等。一般来说,比较时要有次序分项进行。

5.体验触摸教学法

体验触摸教学法是一种触摸式的游戏教学。它发端于触觉的观察方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训练绘画能力。做法是布置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小东西,装在一个纸袋儿里头,同学之间交换纸袋儿互相不知道里头装着什么。然后把手伸到里面去摸,一只手在摸,另一只手在纸上画。这样,学生只能设想视点,用手“观察”。触觉绘画是把眼睛换成手那样去触摸,把触摸安排在一个有趣的游戏当中,它逼迫你必须全方位地了解被摸的物体,在脑子里头形成一个主体的图像,通过选取角度表现出来。这样的游戏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很多,获得全新的体验。

美术创作教学的方法,主要例举了引导发现教学法、创造想象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作品比较教学法、体验触摸教学法五种教学方法。本文所谈到的美术创作教学,是在立足传统美术教学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课程观探究新的美术教学方法。寻求既有本学科独自的教学特点,又有与其它学科普遍共存的教学规律。探索着眼于通过美术创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著《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李武南、张国良著《课堂创新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浅谈中学历史人物教学的几种策略 篇12

一、利用教材插图进行形象化教学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学习还处于形象化的学习, 他们对那些直观的、形象的内容更感兴趣, 记忆也更深刻, 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教材为满足广大中学生这一特点, 在历史教材中配有恰当的插图, 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的直观印象。这些插图大多出自古籍或者历史家之手, 无论其衣冠、外貌、身型, 抑或是其精神风貌都力求与历史人物神似, 一定程度上形象地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许多考古学家往往通过发掘出的图画来研究那个时代的风气和风俗, 以揣摩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所以, 这些插图是具有很大的教学意义的。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比较靠近形象化的学习, 更容易通过直观的形象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在涉及历史人物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便利条件来进行教学。例如, 在介绍到杜甫的时候, 我就将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他的画像进行了联系教学。杜甫的大半生都处于盛唐的衰弱时期, 他心忧天下, 情感炽烈而屡遭挫折, 所以沉积于内, 其作品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的画像比较枯瘦, 面色深沉, 眼望远处, 表现了他一生流离却饱含热情愿天下苍生得救于水火的挚情。

利用插图进行教学, 能够突出历史人物的重点形象, 给学生更直接的情感冲击, 还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满足他们对历史人物的崇拜。这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可以让他们跟好地接受先人的思想传承。在进行形象化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备课, 对教材和人物有透彻的了解和认识, 既要认准人物的重要特点, 抓住人物的精神内核, 也要剔除掉那些图画的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的夸大和粉饰。这些图画尽管能够反映人物真实的精神风貌, 但失真的地方也在所难免,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把握好。比如在近代史中, “禁烟运动”是重要的一课, 林则徐的神情坚定、决然、义愤填膺、斗志昂扬, 体现了他不惧外来压力, 誓与禁烟运动共存亡的坚决意志。林则徐是那个时代具有远见卓识的清政府官员, 他意识到鸦片烟对于中国军民的生理毒害和思想毒害, 在朝廷中力排众议坚决禁烟, 这对外国势力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但林则徐的命运又是历史的悲剧, 是那个积弱成疾的晚清政府必然的宿命。林则徐的神情不仅仅是一个政府官员的神情, 还是那时中国有识之士的集体神情, 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表情。

二、利用引文进行思想教育

现行的教材中为我们选录了许多古籍的原文, 既有人物著述中的话, 也有当时或者历史家对人物的批评。这些引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 也便于我们从多个侧面去认识历史人物。

学习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求知, 从中获得生活的现实指导意义。对于中学生来说, 认识这些具有崇高思想的人对他们是非常好的思想教育。在现代化的今天, 我们丧失了中华民族很多优良的传统美德, 缺乏我们先祖的献身精神和仁义原则。华夏民族的魂就是这些精神, 一脉相承的也正是这些精神, 正是这些美德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

历史人物是复杂的, 在进行历史人物的教学时, 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历史的评价。这与平时对人物的评价是不同的, 评价的标准也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主要根据历史人物的思想主张和社会活动来进行, 确定他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分析他们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兼顾他们的功过, 要综合他们一生的社会活动来进行, 正所谓“盖棺论定”。除此之外, 评价历史人物还要参考人物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任何历史人物, 无论渺小或者伟大, 都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 是一定历史时期、背景、环境的产物。如果超越了时代背景, 以当代人的眼光去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话, 就容易造成人物作用的失真, 就不能科学地分析历史人物准确的历史意义。

以对秦始皇嬴政的评价为例, 我们只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看到诸侯割据征战不断的种种弊端才能明白以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 以政治经济的统一代替各诸侯的各自为政, 以中央集权代替分封的时代先进性, 才可以充分理解他好大喜功的时代原因。在了解这些时代背景的前提下, 我们也才能明白他的残酷手段其实并非个人爱好, 而是由于当时的社会风尚。这样来认识人物就是一个通过人物来认识历史的过程, 而不仅仅局限于对人物的认识了。

摘要:历史和人的辩证关系是历史学的重要关系, 历史人物的教学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历史可以了解人物, 而通过历史人物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当时的历史, 两者是辩证的关系。本文笔者尝试探讨中学历史教学中关于历史人物课堂教学的几种方法, 以期对历史教学有所帮助。

上一篇:酒店的信息化建设下一篇:反思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