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2024-10-10

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精选12篇)

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篇1

一、引言

阅读训练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手段, 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阅读理解在高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 又是落实英语交际实践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应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上, 阅读课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去参与活动和寻求知识, 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 也不能“满堂问”, 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多让学生讲,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 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开讨论, 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教师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进行阅读教学。首先把材料印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自学, 在每堂课开始时, 让学生提出在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然后再由他们自己讨论解决。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信息捕捉能力、语言概括能力等素养。

三、设计提问, 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 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时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穿插问题, 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要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 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使课堂形成健康、融洽、充满温暖和责任感的氛围。这样可以启迪学生动脑, 加快学生的思维活动, 使他们能迅速地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出问题的答案, 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四、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技巧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高效、独立的阅读者。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在平时多积累阅读技巧, 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达到顺利阅读的水平。

1. 多记忆单词。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 离开词汇, 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因为词汇是进行阅读的基础, 很难想象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如何能完成阅读任务, 就更不要谈速度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构词法以及其他科学有效的词汇记忆方法。学生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 在看一篇文章时才会避免有生词障碍, 提高阅读速度。

2. 重视平时阅读课的落实。阅读课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 我们必须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我们知道, 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 只有循序渐进, 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出效果。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 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观, 掌握科学的英语阅读技巧及策略, 将十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

3. 培养学生归纳理解的能力。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 因而在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 而应快速完成材料的阅读, 抓住文章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

4. 寻读, 是指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 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 而对其他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

5. 跳读和略读, 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自己阅读的目的、内容和文体等来调整阅读速度, 并利用已学的相关知识, 借助尽可能少的文字信息来进行选择、推测和推理, 判断词语的词性, 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来最终确定该词句的意思或大致义域。

五对语篇的理解

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课文的同时轻松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陌生单词,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得到运用后, 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上已明显有了信心和把握, 有效地增强了阅读能力。抓住文章的脉络和思维结构对于高中英语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

在第一遍快速阅读时, 因为大多数主题句都是段落的起始句或结束句, 而文章的教材、取材都是依据文章的中心来进行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意识地找出文章的主题句和段落的主题句, 运用所学的语言和背景知识去捕捉文章的重要线索, 从而了解文章全貌, 理清层次关系, 把握文脉主线, 对所读文章有一个总体印象。同时充分利用语篇功能, 通过主题句和关键词来揣摩、判断作者的态度和立场, 真正做到在阅读教学中既能放开又能收笼, 既能抓大又能放小。

对于第一遍快速阅读时碰到的难词、难句, 可以让学生再读一遍, 抓住要领后再往下阅读。尽量不在第一遍阅读中留下“隐患”, 也要避免难句的理解偏差影响下文的阅读。

教师要坚持整体性原则, 重视语篇水平上的阅读教学, 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去分析各知识点的地位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教会他们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语篇理解和整体阅读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 在阅读课中,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注意这些要素。

六、结束语

阅读是一种多方面考查学生能力、素质的形式, 因此, 提高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遵照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 不能急于求成, 否则, 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在高中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我们不但要重视阅读的数量, 更要重视在科学阅读方法的指导下提高阅读质量。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步一个脚印地制定出计划和要求, 坚持大量的阅读训练, 就能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研究教育》, 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Little Wood, W.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4]张文泰.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英语之友 (下旬) , 2010 (1) .

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篇2

论语》里的《雍也》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这样孔子从知学,好学,乐学三个方面来谈论学习,他把乐学摆在了最高的位置,可见孔子对于教与学的趣味性是多么的重视。朱熹体会到情绪在读书中的调节作用:“读书,放宽著心,道理自念出来。苦忧愁迫切,道理经无缘得出来”。他提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1]法国教育家卢梭主张“自然教育”,强调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2]英国教育心理学家M〃鲍门说得更明确,“教师在课堂上犹如一个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声音、衣着、体态语言以及静默来表演、传播或接受信息。”[3]

张楚廷教授在《课程与教学哲学》一书中提到:在强调创造教育的时候,忽视兴趣在课程中的应有分量是难以置信的;强调创造而忽视兴趣,那就像踢足球不准备跑动一样,或者就像投篮而没有看见篮筐一样。[4]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5]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习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就没有教学,就没有知识。”他还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6]

心理学认为:在教学中,如果过分强调或过多地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学生就容易疲劳。如果单纯依靠无意注意,就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一方面要求学生努力集中自己的注意,另一方面也应该使学生对学习本身发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词汇对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就像水泥砖头等原料对于建筑,你建筑技术再好,如果没有建筑原料,那也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尽量让词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就像开餐馆的人一样,你不能只注重你的菜分量多,而更多的是你要注重菜的口味和风味。我们通常说哪家餐馆好,主要是指餐馆菜的味道好,否则,即使你这个餐馆的菜分量再多,顾客吃不进去,谁会光顾你的餐馆呢?我们不能只抱怨顾客挑剔,而是要注重改善饭菜的口味。如果餐馆把饭菜的味道做好了,顾客不但吃得饱,而且还吃得津津有味,这样双方都会满意。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上课注意力集中,觉得上课是一种快乐,这样他们不但学得好,而且还会得到学习的快乐。

词汇能力这一部分是这套书的特色和亮点,一是以往的教材上面没有专门的这一内容;二是每个单元这一部分对词汇归纳全面,整合到位;三是这些词语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有很强的实用性。例如:第一模块的第一单元列出了一些表示设备场地的单词,这些与这个单元的主题“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第五模块第一单元列出了描述人的个性的单词,这些单词也是紧密围绕“与人相处”这个主题的。

对于课标词汇,我们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其它词汇我们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我们也可以让这个部分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前面两个部分没有讲解或者没有讲透的词汇,我们可以在这个部分里面处理,从而达到教学要求;也可以把后面几个部分的相关词汇,适当合理提前讲解,从而为后面的教学铺平道路,扫清障碍。

在这套教材里,举出了很多教词汇的方法,像合成词、加前缀后缀等,除了这些,我下面谈一些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的让词汇扩展部分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方法。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学校生活”这一模块,教师可以准备两张本校的平面图,挂在黑板前面的左右边,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叫他们到前面来用彩笔填上学校场地和设施的英语表达,看哪组填得又快又准。“与人相处”这一模块,也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或四组,叫他们到前面来写出描述个性的褒义词、贬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然后老师再总结。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学生是主体,老师作主导。我们应该认识到:一堂好课,应该就是一部好戏,老师应该就是一个好的导演;一堂好课,应该就是一台好的晚会,老师应该就是一个风趣幽默能将各个节目巧妙衔接起来的主持人;一堂好课应该是一个好的游戏,老师应该是一个富有创意善于调控的组织者;一堂好课,应该是一段雄浑大气美妙动听的乐章,老师应该是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乐队指挥;一堂好课,更应该是一篇文笔流畅意思连贯的美文,老师更应该是妙笔生花将起承转合做得很流畅的作者。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2让学生在句子和段落里理解记忆单词

在句子或段落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单词的意思,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背一些句子和段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语境,更好地理解单词,并且能够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

这是School life里面词汇能力的一段话:School meals are delicious.Each day our canteen serves three meals, and hamburgers and soft drinks are also available during break times.前面我提到这段话很地道,如果能让学生熟读甚至背诵,对学习肯定很有帮助。

又如第五模块第一单元词汇能力的一段对话:

A: At first, when I saw my best friend start to spend time with new friends, I was jealous.But I am more open-minded

because I have new friends to spend time with too.B: Yes, I noticed that sometimes you were moody at the beginning of last term.However, I’m pleased to see that you are much more cheerful these days.在这个词汇扩展部分里面,generous的反义词也可以是mean,mean在reading部分里面已经出现,这时我们可以把它做一个总结和拓展。A: That would mean wasting a lot of money.B: Really? I don’t mean to waste any money.Anyway, don’t be mean, be generous!A:What do you mean? Do you mean I am mean? B: No, I mean … He kept on saying really mean(刻薄的)things to hurt me.Cheating such an old man was a mean(卑鄙的)thing to do.She is not generous at all.She is always mean

(吝啬的)with her money.由于是在一个对话里,是在一个情景里,对斜体字的理解就变得相对容易,变 得更加准确。3 形象记忆单词

在School life这个模块里, 像dessert, professor, approve等我们都可以用这种办法来记。Dessert,学生容易和“desert”相混淆,我们可以这样和学生说:大S和小S都喜欢“甜点(dessert)”。

又如“professor”(教授)一词,很多学生受这个单词里面两个“s”的影响,写两个“f”,笔者曾对一个省级示范学校的一个实验班做过一个统计,这样的错误率达到17%。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教学生记:教授(professor)只有一个妻子f(由wife而来),这样效果肯定会好。

再如approve这个词,我们可以这样记,批准(pp),把没有联系的东西赋予它新的联系,能够加深记忆。像“government”这个单词,很多学生最容易把中间的“n”忘记掉,我们在教这个单词的时候,不妨以这种形象有趣的方式: 政府的大门(m)的左边还有一个小门(n).“marry”(结婚)这个单词,学生写的时候总是只写一个“r”,如果我们这样记:结婚是成双成对的,所以是两个“r”,这样记效果肯定好些。还有很多词汇我们都可以采取这种趣味记忆法。像地址“address”这个单词,里面是两个 “d”和两个“s”,学生往往容易出错,写一个 “d”一个 “s”,两个 “d”一个“s”,或者一个 “s”两个“d”的都有,如果我们这样去记: 地址两面有两个弟弟(dd)两个妹妹(ss—sister),这样学生就肯定不会忘记。利用广告、图片等进行直观形象教学

像学校生活这一模块里面的词汇能力部分的D部分,如果没有那些图片的帮助,老师如果只是用英语讲解,恐怕学生还是很难明白。由于有了图片,学生一目了 然。

再看下面这一行字母,看我们能看出什么意思。ABCDEFGHIJKLMNOP RSTUVWXYZ

这是欧洲一家机场的一则公益广告,初看你看不很明白,细看你会发现少了一个“Q”,是的,“Q”和“Queue”发音完全相同,它巧妙地提醒人们要排队要遵守秩序。这样的创意使人看后印象深刻,我们将它引入教学肯定也能使学生对“Queue”这个单词印象深刻。

在“学校生活“的“词汇扩展”里面,当讲到medical centre的时候,我们可以扩展到central的教学,再扩展到“CCTV”的全称:“China Central Television”,并告诉他们这个缩写除了有中央电视台的意思外,还有中央监控系统的意思,所以在国外在很多公共场所都有“CCTV”.像forum, 我们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坛栏目的创意, Law For u m 可以理解为“法律,为你和我”。利用笑话、故事等等。

例如教;lay及它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Customer: Waiter, waiter, what’s wrong

with these eggs? Waiter:

I don’t know, sir.I only laid the table.教safe.A: What sort of robbery is the easiest? B: A safe robbery.教spirit.A: Why did the barman say when the ghost asked for a drink? B:Sorry, we don’t serve spirits.教selfish A;Do you know what his favorite fish is? B: His favorite fish is selfish.A: Selfish? B: Yes, he is not generous and helpful at all.A;I see.英语里“lie”的过去式有两中,而其中作为“躺”意思时的过去时“lay”又是一个原形动词,意思是“下蛋,产卵”;还有surprised, surprising, surprisingly, to one’s surprise, in surprise等词组也是学生难以区分的,教师在教了这些后,在课堂结尾时,如果用归纳法编写一个故事,将所有这些内容概括进去,既能起到总结的作用,又增加了课堂的情趣。故事可以这样发生:Tom told me a piece of surprising news in surprise when I lay on a couch, he said the hen in her home laid two salty eggs yesterday, to his surprise I wasn’t surprised at it at all.“The hen in my home often lays salty eggs”, I said to him.“Are you lying?” He asked me surprisingly.“You lied, so I lied too.” I answered.6 注意中文进入英语或英语进入中文的词汇

有一些单词是汉语进入英语成为英语里面的外来词,还有一些就是中文是根据英语的音译而来。这样我们可以说,就算是一个没有学过英语的人,他也至少知道50个左右的单词。这样进行总结和教学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肯定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在Getting with along with others这个单元里有sofa这个单词。fengshui风水

kowtow磕头 kung fu功夫toufu豆腐 putonghua普通话 qigong气功 t’ai chi(t’ai chai ch’uan)太极拳lychee荔枝 mahjong麻将 chow mein炒面

cartoon卡通 disco迪斯科 ballet芭蕾 guitar吉他

ping-pong乒乓球 cool酷 Jeep吉普车 show秀 humor幽默 modern现代的 jazz爵士乐 chocolate巧克力 coffee咖啡 coca-cola可口可乐 sandwich三明治 mango芒果 sofa沙发

jacket夹克

model模特 e-mail伊妹儿 copy拷贝 internet因特网 England英格兰 York约克 Cobe科比

7适当拓展,提高词汇教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确实存在一种这样的状况: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有嘴不能说,有耳不能听,英语成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学生能够做很难的语法题,能够读懂一点英语原著,但像“请吃西瓜吧”(Help yourself to some watermelon),这样简单的日常用语都不会说;现在不太常用的“电报”等英语单词学生能够熟记,但现在常用的像“多媒体”、“电传”等单词却一无所知;学生能够说“皇帝在街上游行”,但说不出“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你问一个How old are you? 学生甚至会很流利地回答:Fine, thank you.And you?。造成这样的状态,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肯定与我们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如果注重课程开发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局面。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不局限于教材也不超过学生所学知识的尺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联想教材以外的与之相关的内容,提炼和整合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尤其是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不是背离教材,而是丰富和扩展了教材。教师不应该是教教材的老师,而应该是教给学生实用的知识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老师,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贴近于时代、更贴近于生活、更贴近于实际。社会发展很快,新词语新表达不断增加,教材不可能完全跟上这个步伐,尤其是新闻时事方面的表达,教材更不可能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具有相对稳定性,往往缺乏反映这些情况的敏感度。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弗•鲍良克所说:“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可以是枯燥,单调的;可以不带主观积极的情绪色彩,只是客观地提出一系列的事实与概念。当然,这将在学生那里产生不满足的情绪感受。相反,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若是高质量的,那么他们就能引起学生满足的感受,教学活动使他们激动,感兴趣,思想集中,专心,兴奋”。[7]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的实际来教教科书,实时地添减教学内容,真正成为驾驭课程的老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赞科夫也说:“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8]也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以教材为基础,又不拘泥于教材;我们以教材为指导,又能跳出教材,教材是死的,知识是活的,生活是活的,因此我们要灵活地积极地适时地拓展一些常用实用的英语词汇,这样由于所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他们乐于知道,乐于接受,因此也就会大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目的。

常用实用英语词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与学生的爱好密切相关的。例如对喜欢“NBA”的学生而言,让他们记住各个球队的英语队名,他们肯定是乐于去做的,这样带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就记住了这些队名,而这些队名对扩大词汇量,学习西方文化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我们想让一节课更生动,更贴近生活实际,我们可以将有些内容适当拓展一下。例如School life这个单元的词汇能力部分,讲到ring(在这个部分是“吊环”的意思,也有“戒指”和“打电话”的意思), 我们可以顺便教给学生earring(耳环), key ring(钥匙圈), 并且还可以拓展到bullring(斗牛场),由于不懂bullring的意思,很多人认为伯明翰这个市场前的牛表示“牛市,牛气”,也就是表示“市场繁荣”,其实这里以前是欧洲最大的斗牛场(bullring)。并由斗牛场顺便可以提一下利物浦Liverpool,因为很多人误认为liver在这里的意思是肝脏,其实应该是一种海鸟。这些既是语言知识,又是文化知识。

并由bull可以拓展到Chicago Bulls(芝加哥公牛队)和Mavericks(达拉斯小牛队),以及广告No bull, just great courses.Bull在这里的意思应该是相当于bullshit(废话、没用的东西)的意思。知道bullshit这个词的意思在英语口语里也很重要。刘克亚,1964年生于中国安徽阜阳农村,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一个懵懂而敏感的乡村少年不满贫穷和闭塞,一路闯荡,坚韧不拔,考大学,拼托福,成为万众羡慕的留学一族。1991年赴美国纽约大学攻读化学博士学位。上课的时候,他没有听懂,请老师再讲一遍,他还是没有听懂,老师说:“You Chinese bullshit”(中国牛粪).他并不知道老师是在骂自己,反而又用英语问老师:“What do you mean by bullshit?”(bullshit“牛粪”是什么意思?)引来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这就是所谓“牛粪事件”。从此,他立志学好英语。1994年,放弃纽约大学的学位及奖学金,进入全美排名第一的凯洛格商学院攻读MBA。2000年,放弃绿卡及高额年薪,回到祖国创立“表演英语”,开创了英语和个人发展培训的全新事业。著有《都是英语惹的火》。

School life这个版块讲的是学校设施这个主题,但在每个班的教室的门上面标上年级班级的时候,往往出现错误或没有遵循英语的习惯。既然是讲到这个话题,我们就可以拓展一下。例如高一一班,最好应该是这样说:Senior 1, Class 1.而不是Class 1, Senior 1.因为这种标示类似于广告,首先要给别人的是大信息。甚至很多学校的校名翻译也又不妥的地方。

例如二是与政治时事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在教学中的导入等环节中,合理地增加一些时事生活方面的内容。如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时,我们就可以叫学生谈论相关话题。我们可以教学生这样表达:Premier Wen Jiabao is visiting / is paying a visit / is on as visit to America.这个句子除了“总理“这个词以外。其它的单词学生都已经学过,如果我们将“总理”这个单词教给学生,整个句子学生就完全有可能准确说出来。三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像学生说某个人长得潇洒,说这个人很“酷”,“酷”的英语表达虽然学生没有学过,但学生都知道“cool”,你教给他们这个意思,学生应该就很容易地记住了,而且他们也肯定非常感兴趣。又如现在人们喜欢说的“PK”,把这个缩写教给学生,他们肯定喜欢。还又,教zone时提一下Boyzone, 教super时提一下Super junior等。

还有,比如学生带老外到自己家里做客,往往第一句话就有障碍,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请吃瓜子”,其实就是不知道怎样说“瓜子”(sunflower’s seeds 或者watermelon’s seeds)。这些在课堂教学中都可以巧妙地渗透进去。8 适当的中文讲解和翻译

在学校生活的词汇能力部分里的climbing bars, barbell和dumb-bell等词,如果没有图片,我们不翻译的话,学生是很难理解它们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像与人相处这个部分里的jealous, generous这些词,适当的中文翻译应该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再如mean这个词, 在下面这个句子里,它的意思相对来说可以猜得准确。She is not generous at all.She is always mean with her money.但在下面这几个句子里,如果借助中文,学生则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它们的意思。A: That would mean wasting a lot of money.B: Really? I don’t mean to waste any money.Anyway, don’t be mean, be generous!He kept on saying really mean(刻薄的)things to hurt me.Cheating such an old man was a mean(卑鄙的)thing to do.She is not generous at all.She is always mean

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 探索

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最基本能力之一,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各种活动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合作学习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因此,笔者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多种合作方式,努力使阅读教学生动化,让学生在合作中领悟阅读过程,掌握阅读技巧。下面笔者介绍一下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些合作方式的具体做法。

一、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合作、学会创新。此方法是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将教师指导、学生个人独立钻研、集体学习与交流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目的。讨论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讨论时,教师应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保证讨论有序进行。教师应该做好讨论的开始、内容的把握、讨论的深入、时间的控制等工作。可以分组先讨论,然后让学生简述讨论的观点,再进行交流。此外,为了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到讨论中来,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简明扼要,观点明确。为了让学生在讨论后对论题能更加系统、深入的认识,教师应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便在以后的讨论中扬长避短。

二、问答法

问答法是学生之间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主要是针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相互提问和回答,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互补,来获取或巩固新知的方法。问答法可以是一个学生问、其他学生答,也可以交叉问答或者轮流问答,以达到理解阅读材料内容并自觉使用材料中所出现的短语和句型的目的。通过问答法,学生能从中找出自己对阅读文章理解上的不足和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缺陷,并及时得到改进。学生还能在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发挥互补的作用。同时也是老师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有效方法。

进行问答法时,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提问和回答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对提问的对象进行明确的规定。其次,教师要明确提问所要用到的句型、短语、动词等。这些句型、短语、动词往往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新知识。如有必要,也可以要求学生把问题和回答写下来。在学生进行问答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者和调控者工作,随时解决学生问答中出现的问题,适当时也可以参与问答。最后,小组进行汇报。教师应该把一些精彩的问答进行讲评。并进行评价。

三、竞赛法

竞赛法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阅读课的内容,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小组竞赛的方法。竞赛模式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设置一个组长,负责记录本节课的本组得分。而且正副组长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竞赛策略、帮助的对象,以达到全组共同进步的目的。课堂竞赛可以安排若干项竞赛内容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同时还要顾及高中低不同程度学生的参与。为避免单调,可以间隔一段时间调整竞赛形式。竞赛形式力求多变,并配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的竞赛活动。竞赛的评判要公正合理。在课堂竞赛中不但教师是裁判,每位同学也是裁判。教师可以在课前在黑板上画出小组竞赛项目和总分表格,同时在记事本上记录下本节课堂竞赛的各小组得分。课堂竞赛的表格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课前预备在黑板上的表格。记录本节课的竞赛项目、小组得分。另一種是用较大的纸张贴在墙上,体现各小组各个阶段累计得分。并在分数旁标注红旗(第一名)、红星(第二名)和红花(第三名)。

四、评价法

评价法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以及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法包括:

(1)组内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后, 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作一个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自评包括对自己学习成效的评价(学到了什么) 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小组学习中自己有没有完成好自己的职责) 。对他人的评价: 在你们的小组中,你觉得谁表现得好,好在哪里?通过这样的评价,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

(2)整体评价。 对合作小组进行整体评价时,要本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例如,根据小组的表现评出“合作标兵奖”、“组默契奖”、“共同进步奖”、“最佳表现奖”、“集体智慧奖”等,可以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如对阅读文章朗读的评价,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朗读,让组内的同学对其语音语调,发音,流畅程度及情感进行评价。由老师制定评价细则。然后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全班朗读,让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这样一来,教师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展开互评, 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朗读的要求,提高了朗读水平, 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共学法

共学法是以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由教师提供的内容相同的一份“作业单”的方法。共学法是让学生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碰到困难可以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并根据各组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合作学习不能忽视独立思考。所以在这一环节上,“作业单”发下后,教师不宜马上让学生小组合作,否则将扼杀学生一次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也使部分学生造成依赖心理。通过共学法,优秀生能使自己掌握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学习困难生能享受到小老师般的辅导和帮助,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实践证明,阅读合作学习符合阅读课堂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符合“素质化”的人的培养。让阅读课也精彩起来!

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篇4

一、巧设思维情境, 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 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 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 抓住训练时机, 巧设思维情境, 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 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 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 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二、回顾学习过程, 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 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 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可见, 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 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本让学生读, 思路让学生讲, 规律让学生找, 学法让学生悟, 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提供迁移机会, 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 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 一点即悟的, 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 形成学习能力, 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 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 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 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 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 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 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 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 学习此类课文, 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 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以《精彩的马戏》一课为例, 课文中写三场马戏表演的文字结构相同,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猴子爬竿”一段作者写作顺序的概括:“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反应”。把握了这个顺序, 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 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像以上这样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 既揭示了规律, 教会了方法, 激发了兴趣, 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在迁移中得到巩固, 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四、进行序列训练, 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 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 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 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 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 由浅入深, 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 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 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 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 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 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 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 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 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另外, 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如第十二册最后一单元《书的故事》一课教学, 就可综合选择运用已有的学法进行学习。如运用“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这一学法学习第一段, 抓住重点词语“不敢出版”“不敢代售”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 在学习后面内容时除联系当时当地的情况, 还用勾点圈画、批注和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的学习方法, 抓住描写人物前后态度变化的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等。只有这样, 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 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 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 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 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 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质量, 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体育教学中的几种激励方法 篇5

激励,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沟通式激励

师生双方都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就要建立一种尊重、友爱、温暖、情谊的良好关系。当学生的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沟通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不仅在课堂上,课外时间也要多和学生在一起,可以多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

二、鼓励式激励

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教学手段之一。以鼓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上课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跳远练习:“你们必须给我跳到某位置,否则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有压力,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达不到要求没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再努力练习,肯定会达到要求的。”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也容易接受,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三、参与式激励 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参与管理、参与决策,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有什么要求;吸取学生的建议,让学生献计献策。这样备出来的课,肯定是从实际出发,集思广益,教师教得自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极大提高。

四、期望式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非常希望能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表扬;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则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冷遇。遇到这样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不要过多批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鼓励并激发其补缺改过。

五、宽容式激励

高中语文阅读的几种方法 篇6

【关键词】语文教育;阅读;阅读类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知识。通过语文课让学生有一定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具有文学的感觉、艺术的感觉、美的感觉。通过语文教育,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学习语文,首要的是在课内学习教科书。但课时有限,课文的数量不多,只凭一套教科书培养语文能力,显然是难以奏效的。如何利用《语文读本》和进行课外阅读,正适合现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因此,本文就如何进行阅读,给语文教师和广大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

一、阅读的类型

我们把阅读分成三种类型:发展性阅读、功用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在发展性阅读中,主要目标是促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这是一种以学会阅读为主要目的活动。功用性阅读包括以获取信息为基本目的各种阅读活动,换言之,它是通过阅读去学习。消遣性阅读指的是以享受,娱乐和欣赏为首要目的的各种阅读活动。

(一)发展性阅读

阅读技巧:①掌握大量熟悉的词汇;②发展识别生词的能力;③形成良好的动眼习惯;④养成正确的阅读姿势和捧书习惯;⑤培养有一定速度的、流畅的默读能力;⑥发展朗读技能,如分短句读、表情、音调、音量、清晰度等。

理解能力。①拥有丰富,广泛和准确的词汇量;②领会逐步扩大的短语、句子、段落和文章的能力;③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的能力;④选择和理解文章主要思想的能力;⑤理清事情发展顺序的能力;⑥记录和回忆细节的能力;⑦把握作者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⑧正确地遵循指导语的能力;⑨对阅读内容作评价的能力;⑩记忆已读的文字材料的能力。

(二)功用性阅读

检索材料的能力。①应用索引;②应用目录;③应用词典;④应用百科全书;⑤应用图书卡片档案;⑥使用文献目录等其他工具;⑦以略读方式寻找信息。

资料的理解能力。①应用上述“发展性阅读”中的一般阅读理解能力;②发展适应具体专业材料的阅读能力,如阅读算术题目,看地图和图表等。选材和组材能力。①概括能力;②列提纲能力。

(三)消遣性阅读

激发阅读的兴趣。①把欣赏书籍作为自由闲暇时间的一项活

动;②熟练选择娱乐性的读物;③阅读的兴致和阅读鉴赏的满足感。

增进和提高读书兴趣。①形成更广泛阅读的兴趣;②形成更成熟的阅读兴趣;③通过阅读促进个性发展。

评价和鉴赏作品的精益求精。①建立一个分辨小说和非小说作品,散文和诗歌,以及剧本的标准;②发展对语言风格和优美性的欣赏水准;③学会发掘更深的符号信息。

以上三类阅读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合理的阅读过程务必使三种阅读保持平衡。如果过分强调训练和练习而扼杀人们需要的阅读情趣,那么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就会遭致挫折。至于三种阅读之间如何平衡要视不同的年级而异。

二、阅读中的思考

(1)通读全文,疏通文字,了解全貌,掌握中心。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即是了解作品的主题。(2)瞻前顾后,上下联系,明确本文在全书中所处的地位。想一想:编者选用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3)精读,从章法上掌握。细细精读,逐段分析,看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想一想:作者的思路怎样?(4)进行把握,从标题到课文,从课文到插图,从插图到作业,联系怎样?想一想:各部分的作用如何?课文是如何按上述思路展开,如何呼应,如何过渡的?(5)文章的主干和枝叶。想一想:课文的重点是什么?通过什么(重点段、中心句,关键词)来体现?(6)与表达中心密切相关的字、词、句、段等想一想:本课在表达中心、用词造句、标点使用、布局谋篇、修辞手法等方面有何精到之处?(7)大纲要求,根据教材特点,想一想:通过本课教学,我要学到什么?(8)处地想一想:我学懂了吗?难点是否已经掌握?重点内容有哪些?(9)正确理解内容,结合必要的读写训练,想一想:哪些训练我会做?哪些不会,问题出在哪里?(10)要会读,想一想:这篇课文应怎样读?读通、读顺、读出感情,读出味道,达到爱不释手的境地。

三、阅读的方法

(一)超慢速阅读法

超慢速阅读法早在16世纪末,英国散文大家培根在《谈读书》中就谈及了此法。他说,少数书“须嘴嚼消化……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我国古代学者朱熹也说:“大凡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然后可以有得。”老作家孙犁有一次在谈到读书时说:“我读书很慢,只要决定读,就一定认真读完它。有时一个字,一个标点都要琢磨良久,力求寻明作者的意图。遇到一些哲理深、文辞美的句子,不厌其烦地抄下来。”这种方法即在阅读时,要求把速度放得很慢,一段一段,甚至逐词逐句地读。其间,要仔细品味,反复揣测;必要时,停下来掩卷沉思默想一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就这样慢条斯理地读下去,以求得从作品的字里行间窥视作者的思路,领会作者的思想,看透作者所潜下的苦心,进而把握作品的“精髓”。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开拓我们的创造视野。

(二)五步阅读法

(1)初读讲大意。首先要从头到尾完整地朗读一遍,默读一遍。然后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一个什么人?目的是要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全貌的了解,获得一个粗略的总体印象,对情节内容能用几句话讲出来。

(2)细读懂词句。在了解全文梗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读。可以轻声地一句一句地边读边想,对生字新词要作出记号,能联系上下文,运用词典等工具书,掌握正确的读音和意义,并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

(3)精读明中心。精读是指对文章逐字逐句逐段的精心思考,理解上下句之间,上下段之间的关系。要抓住关键性的地方,搞清文章的结构;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

(4)熟读记细节。对那些名篇佳作中的精彩段落要学生多读,熟读,以至背诵。

(5)读写结合练片断。在读懂,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读写训练重点项目,以课文或课文的某些段落做榜样,从学生生活中选材,抓住仿写训练。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种方法 篇7

一、用教师的情感感化学生

所谓感化, 就是思想上和情感上的认同, 就是心灵之弦的共鸣。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审美体验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以此来感染学生。语文是有生命的, 语文生命就融入在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游动的语流中, 语文学习就是在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在课堂上, 教师可能是大义凛然的闻一多, 也可能是充满悔意的小弗朗士, 可能是浪漫奔放的李白, 亦可能是忧郁彷徨的戴望舒。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中, 进入一种忘我的艺术境界中, 把作品的艺术情思、艺术形象再现给学生时, 师生之间就会实现认知与情感的自然契合, 这时无声的铅字就成了动情的音符。

二、给予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机会

新课标强调,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初读一遍课文, 有的字音还没读准, 句子还没读通顺, 词语没理解, 课文还不熟, 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教师直奔重点、中心, 谈感悟;有的教师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 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也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 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 这时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 必然会因火候未到而造成学生体会不深, 理解肤浅, 泛泛而谈, 不得要领。所以,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 就像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

三、开拓阅读的广度

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教师不一定只是就教材讲教材, 一定要注意拓展迁移, 扩大阅读范围。广泛阅读能通思路、开眼界, 教师应让学生在有限的课余时间内有选择地尽量多读课外书籍, 以扩大知识面, 加大知识容量。文、史、哲、经, 诗歌、童话、小说、戏剧、散文, 高雅的、通俗的, 各种文学作品都应有所了解。知识面扩大了, 写作水平才能提高, 拿起笔来才能得心应手。同时,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自由阅读,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作品, 有自己深入了解的内容和风格。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 多做一些笔记和卡片, 这对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激发思维、丰富语言大有好处。

四、挖掘阅读的深度

对于特别好的文章, 教师应让学生精心把握, 用心去体会, 要求学生能读出韵味, 读出感情, 读出精髓, 读出画面。“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境界只有在悉心研读中, 才能悟出, 才能深刻体会。此外, 教师还应让学生仔细地揣摩作者的行文思路、语言风格等, 做到熟读成诵, 作为自己习作的典范。这样的范文, 学生在脑中装得多了, 做起文章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

五、阅读必须要有教师的有效指导

学生的发展既是自主的, 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为没有指导的学习往往是盲目低效的、狭窄割裂的, 这也是由学生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教师有效指导的意义在于教师发出的信息是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 会对学生产生正面效应, 而不是背离教学目标甚至自相矛盾的负效应。高效的语文学习, 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阅读指导要因文而异, 要摒弃烦琐的内容分析, 摒弃形形色色的“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做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习,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此外, 学生考试得了多少分不重要, 学校走廊上悬挂了多少的名人名句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有多大的自信心, 学生对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和事有多少真实的、深刻的感受。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 自己的语文修养有多少得之于学校课堂?实事求是地讲, 主要还是靠自己的课外阅读。书读多了, 才能渐渐领悟到语言文字艺术的魅力, 感受到乐趣, 语文素质才能形成。所以, 即使走上工作岗位, 语文教师也应是最爱读书的人。对学生, 我们自然不能奢望他们也像自己一样读那么多的书, 但培养出他们的读书兴趣, 在他们走出校门后仍不忘时时读书, 我们也就达到教育目的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当今的广大中学生来说, 培养他们重视阅读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当今的时代, 各类知识更新快、变化大, 学生们都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断用新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而要想获取新知识, 就不得不多读书、读好书, 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篇8

一、一目十行,快速阅读文章

要想在短时间内拿到阅读高分,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两者都不能少,平常要注意多做快速阅读和精读相结合的练习。这里谈谈我们自己平时做快速阅读的技巧。我们用得比较多的方法是手指法(目光随着手指左右、上下移动,头不要摇动)、图谱法(如点、圆、抛物线等图形,目光沿着图形快速移动)。当眼肌能训练适应之后,可采用快速阅读初级方法之一的跳读法。所谓跳读法就是指眼光从一个“字群”(字群是由多个单词组成的)跳到另一个“群”进行识读,这个过程眼球按“凝视-跳跃-凝视”的程序进行连续不断的运动,如:The girl in/the red dress/is reading a book.当跳读练习熟练后,可进行扩大视力识读文字的单位面积的训练。首先进行五个单词的练习,练习时主视区应放在中间,也就是主视中间的3个单词,两边单词用余光扫视。如:We/have a new/PC.在练习五个单词达到熟练之后,就可进行加宽视区练习,如一下看六七个单词,甚至九个单词,逐渐加宽视区范围,延长目光移视长度,这样就能缩短凝视时间,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在读完的基础上,还需要快速理解。要快速理解,就要运用推断法,即能根据几个单词推断出一个句子,由句子推知整个段落的意思。由于这种推断,眼睛才能停顿到最有信息含义的地方上,这就需要学会略过一些无关紧要的词汇。

二、先看题目,带着问题读文章

即先看题目,再读文章。信息隐于短文中,但篇幅长,为利于快速捕捉信息,先看试题,了解试题题干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这样做,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节省了宝贵的时间,特别适用于对图形表格类题材的理解。

三、画图列表,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

这种阅读方法可以帮助你理清文章的头绪。建议考试中用铅笔在试卷相应处做出自己可以识别的标记。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在阅读此类文章的过程中,每出现character, time, place的时候做一个小标记,以便在最快的时间里找到文章发展的情节。尤其出现多个人物、地点和时间时,表格法能非常有效地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论述性文章则包含论点、论据、结论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实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快速解答那些要求我们找出reason和result的题目。

四、判断要有依据,推理要符合作者的意图

对于推理性或评价性之类的阅读理解题目,在材料中一般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读全篇,对所获信息加以筛选、提炼、推断,对作者的思想倾向,对文中提及的人物或事件可能产生的结局等,加以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对这种题,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以个人的想法代替作者的意图。

五、遇到生词时,一定要沉着、冷静

中考英语试题中,一般是不会盲目地出现生词,但不排除出现影响答题的生词,同时也可能出现猜测生词的题目,因为猜测词义也是阅读能力的体现,当然也在考查范围之列。遇到这种题目,只要理解了全篇材料的大部分内容,弄清了上、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那么判断出它在文中可能存在的含义是不难的。英语中猜测词义的方法很多。如: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有些生词可以通过上下文的相关信息,或根据同位语、修饰语等猜测词义。例如:

The people who survived the earthquake cried bitterly over the bodies of their relatives.

[分析]一般来说,中考“阅读理解”题中的“词义猜测”,并不要求考生根据构词法分析单词的词义,而是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有关信息对生词的词义进行推断性的猜测。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些人的亲属死了,他们在哭,显然他们在地震中“survive”了。这个词不就是“幸存”之意吗?可见,这种词义猜测也是建立在对上下文的正确理解之上的。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大部分阅读题目在设计过程中,已充分考虑到了生词对答题的影响。对于那些对答题无关紧要的生词,如人名、地名、产品商标名称或影视剧目名称等,一般是不加注汉语的,只要能推断出那些生词的类别就可以了,不必弄清其准确含义。对于那些一时难以断定其意思又不妨碍理解的生词,大可不必理会。

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篇9

一、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

现在的初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较弱的现象。在英语考试中很多学生一碰到阅读题便心生畏惧, 或是阅读较慢影响到后面答题速度, 或是草草阅读, 失分现象较为严重。因此, 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教科书外应多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英文文章, 多多益善。刚开始, 中学生可以尝试着读一些英文小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逐渐进入状态有了感觉, 这时可以读一些有生词但不影响上下文理解的长篇文章。这样通过扩大阅读量, 学生可以尽快地提高阅读速度, 同时也增强了辨识理解能力, 一举两得。另外, 教师一定要告诫学生在快速阅读时不要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 而是要学会猜词意。一方面, 如果一遇到生词就查词典, 会影响阅读速度。另一方面, 一个单词往往会有许多意思, 有时不联系文章特定的情景, 很难确定生词的确切含义。所以,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等规则去大胆地猜生词在文中的意思。如能猜中词意, 学生会有成就感, 阅读英文文章的兴趣也会倍增, 这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非常有益。

二、学会把握关键词、主题句

不管平时阅读还是考试做阅读题, 如果学生一味追求快, 往往会出现看了上句忘了下句,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因此, 学生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必须注重阅读效率, 做到能够清晰地理清文章脉络,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阐述的要义结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学生必须学会正确把握关键词和主题句。在日常做阅读理解训练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词组或短语为单位, 重点记忆作者表达观点或思路的词组或句子, 进而预测、推断文章内容和含义。学生阅读时要格外注意每个段落的首句和尾句, 因为往往主题句就在段首或段尾。主题句是每段的关键内容, 如能正确把握, 则对提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 在阅读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的文体, 平常应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体的结构, 对文章进行归纳和分析整理。例如, 记叙文以叙事为主, 主要要素包括五个W, 即Who、Where、When、What、How。教师同学生对此进行归纳之后, 学生会有意识地对这几个要素着重理解, 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又如, 议论文的主题句一般来说会出现在段首或段末, 每一段的中心句也会出现在句首或句末, 所以无论是阅读时还是做题时, 碰到议论文学生要重点理解主题句, 从整体出发, 抓准文章的中心论点, 这样理解文章具体内容才会更加容易, 之前阅读时的障碍和慌乱也会随之消失。

三、学好语法, 克服长难句障碍

几乎每一篇阅读文章中都会出现一些长难句。学生如果语法知识薄弱, 弄不清句子结构, 分析来分析去, 还是不能正确理解句子意思。所以我认为, 要想攻克长难句, 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法基础, 最好能自己练习写一些较长的、复杂的句子。

首先, 学生应该温习学习过的语法知识和常见的句式结构。在英语的句子中, 主干往往并不复杂, 只是附着着众多的修饰成分。学生要对基本的句型结构有所了解, 之后了解修饰语、从句等的用法、特征和位置。讲课时我常告诉学生, 分析长难句需要一步步“砍”去插入语、从句等修饰成分, 找出句子的主干。例如, The place where the meeting is going to be held i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own, 这个句子看似复杂, 但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去掉where后引导的修饰成分, 主语就是The place i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own。

其次, 学生应该学写长句子。写句子正好是反其道而行之, 学生需要将一个简单的句子主干扩充成一个句法结构复杂饱满的长句子。学会写这样的长句子比起去与寻求各种长难句分析法, 更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写的过程中, 学生会对句子的语法结构、中心意思有一个把握, 这样不仅有利于分析阅读理解中的复杂句子, 还有利于学生在写作时写出有分量的内容, 为整篇文章增添亮点。

四、勤读多练, 积累语感

在学生平常学习时, 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主要分为速度和效率两个方面, 只有经过长期、大量的练习, 学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最多的信息。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习惯。

首先, 让学生利用晨读时间读英语。学生通过有声的阅读, 可以通过视觉和声音双重刺激加深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和使用的习惯程度。并且通过朗读课本或其他读物, 学生会记忆大量的单词、句式, 这对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写作及形成英语思维有很大帮助。

其次, 在读英语的同时, 学生也要坚持每天做阅读练习, 理清答题时的思路。在平时练习中, 一些学生做完阅读题目后, 往往只是对对答案, 至多查一查不认识的单词, 很少会对文章进行详细的分析。事实上, 查完单词、纠正答案后对文章的再次阅读更是至关重要。在学生第一次读材料时, 我们可以模拟考试的紧张气氛, 让学生尽量高质快速地完成。但对完答案后, 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再次阅读文章。第二次阅读文章时, 学生的目的不再是获取信息, 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 分析作者的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再次阅读文章, 注意文章的体裁和布局, 总结不同文章的不同阅读方法和解题策略, 为以后的学习、考试做积累。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总结, 学生会熟悉各种题材的阅读材料, 语感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做起题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谈谈阅读教学的几种模式 篇10

一、整体感知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整体感知文本、揣摩品味语言, 是探究式阅读的起始环节.阅读是整体感知文本的目的地, 也是手段.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获得情感体验, 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得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下一步揣磨质疑、探究讨论, 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揣磨质疑

语文是一个自学性很强的科目, 尤其是现代文阅读, 它具有较强的个性色彩.就学生来说, 读者会借助自己的主体经验来品味文本.就阅读文本而言,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艺术整体, 都是作家的艺术创作.再者, 一篇文章本身带有多重性,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心理学角度、人类学角度、文学角度、伦理学角度等) , 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质疑探究的时空,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认识到“尽信书不如无书…”、“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善于用批判的眼光, 从自己的视角, 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的方式, 大胆质疑, 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 体味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探究讨论

1.

对于阅读文本的时代背景、文章的原著、作品出处、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等, 过去一般由教师讲解学生记录, 学生处在被动地位;探究式阅读教学处理这部分内容时, 则课前让学生自己查有关资料, 上课时, 由学生介绍有关知识, 学生互相补充.

2. 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疑问, 采用小主持人形式.

第一步, 主持人在课前收集同学们质疑的问题, 选出较容易的;第二步, 上课时, 由主持人组织学生共同探究解答;第三步, 由主持人自行或在教师帮助下总结归纳, 作出点评.

3. 分组讨论, 增强合作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质疑的一些问题, 有的难度较大, 教师先不必费尽心思去讲解, 而是采用小组讨论法, 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 由小组选派代表上台陈述讨论的意见;最后, 教师可根据情况纠正总结.这样, 学生既动脑又动嘴, 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同时你会发现会有一个个小先生诞生.

4. 课外探究.

学生的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虽经教师点拨, 一时难以解决的情况也时有存在.这时, 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最后将课题的研究结果以书面形式写出来, 既研究问题, 又锻炼写作能力.

四、迁移拓展

有探究才有研究, 有研究才有发现.探究式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是从阅读的文本中摄取有关信息, 提出多种假设,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整合, 进行多次尝试验证, 推导出自己的结论.最后将自己的新知识、新经验、新感受用于新的问题情景中, 形成迁移能力.

探究式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的指向上, 强调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方式上, 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理念上, 强调语文的人文性, 强调“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这种教学模式, 既是一种教学结构和可以操作的教学程序, 又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 则主要通过说、画、写、演等手段, 有效地实现创新阅读思维的开拓.

1.“读———说”结合

阅读时, 我们不是机械、刻板地照本宣科, 而是主动、积极地挖掘, 将自身的经验、阅历加入到阅读过程中去, 使读物与读者之间建立广泛的敏感区.如教《孔乙己》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时, 引导学生讨论:“孔乙已是怎么死的呢?”可因势利导, 请大家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和自身的体验, 设身处地想一想, 说说各自的看法.不一会儿, 学生们争相发言, 学生甲说孔乙已是饿死的, 学生乙说是冻死的, 学生丙最出乎意料, 他说孔乙已是笑死的.他们的答案闪现着创造的火花.

2.“读———画”结合

阅读时, 让读者随时根据阅读的进程和体会在纸上“涂鸦” (或圈点批注, 或画出各种图案) , 以“建立读者所读句子的心理意象”.虽说随心所欲的涂画, 随阅读进程而多次修改, 变形后可能难以辨认, 但在读者内心视象的驱使下, 却清晰异常.这就保证了阅读时语言符号所唤起的表象的鲜明性、生动性和独创性, 使读者能够快捷、深刻地理解内容.评点是我国传统的阅读方法, 像金圣叹评《水浒传》、脂砚斋评《石头记》都是典范.教《春》时, 引导学生尝试批注:作者在写春风时引用了志南和尚的绝句“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出了春风的柔和.请学生们学用古诗名句对文章进行评注, 并涂画在书上.以下是学生在书上的“涂鸦”: (1)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 (2) “万紫千红总是春”点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的景观; (3) “多少楼台烟雨中”写出春雨迷蒙的意境.如此, 语言符号便在他们心中转换成了有声有色的丰富表象.

3.“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强调用文字对阅读理解的成果给予“定型”, 通过写可以对读物有更深切地理解, 借助评论、鉴赏、批评性文字, 就可达到准确深刻把握文章的目的.

教《白杨礼赞》, 我设计了一节“句典”课, 可以这样引导:我们的学习工具有字典、词典, 我想, 也应该有句典.大家预习了《白杨礼赞》, 我希望大家为课文编一部“句典”.今天大家回家后, 每人从文中选出一句话或几句话, 写出你对所选句子的理解, 这样的作品汇集在一起, 就成了《白杨礼赞》句典.第二天学生们纷纷汇报自己的成果, 真是各有喜好, 琳琅满目, 一刀切的平庸教学变成了学生展示个性的创造.

4.“读———演”结合

美国的斯坦福曾设计了一系列用于增进阅读理解的“读———演”技术:给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写一封信, 给他一个忠告;设想不同小说中两个人物的一次巧遇;设计一个舞蹈来表达故事的主题等, 均给人很多启迪.如《项链》, 未必就批判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未必就一定要大谈揭露沙皇军警的黑暗.让学生自由延伸, 拓展演示, 活跃他们的思维.演出时, 学生因地制宜, 讲台、课桌、黑板、椅子、粉笔, 一切可利用的都是就地取材.

易卜生曾说:“不仅作家在创作, 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上述教例之所以成功, 最重要之处就在于它们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使他们对文章进行了加工、筛选、编码, 并加入了自己头脑中已储存的信息予以重组, 从而融人了自我, 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新的认知结构.

阅读教学学法指导的几种途径 篇11

一、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无论是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改革的新模式,都可通过两种方式融入学法指导: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提示学法,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第二,在完成某项教学内容后回顾学法,做出由个别到一般的指导。例如,在讲《诗歌语言》这篇知识短文时,根据学生平时阅读诗歌相对较少,对诗歌语言缺乏理解的特点,就宜采用讲解法。根据诗歌的特点,归纳出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根据这些方法,去学习诗歌。(1)领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如读孟浩然的《春晓》,如果只翻译成白话,那就不算领会。分析欣赏它的意境,就会发现诗人由所听到的鸟声和风雨声联想到了花,构成了鸟语花香气候宜人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2)体味诗歌凝炼精美的语言。如《春晓》中“春眠不觉晓”一句,就概括凝聚了“春天温度宜人,好睡”、“春天夜渐短昼渐长,天亮难起床,”,“春天的早晨睡觉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等的内容。这样品味诗歌的语言,才能从字里行间领略其蕴意。(3)把握诗歌的感情和主题。我国著名诗人郭小川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诗人正是通过对最激动人的现实生活的高度浓缩,来表达自己强烈感情的,阅读时应顺着诗人感情的起伏去理解诗歌的主题。(4)欣赏诗歌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是诗歌语言一大特点。只有在反复吟诵中去体味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才能在美的熏陶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在教法中融入学法指导,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

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课堂教学中,可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质疑、讨论,逐渐归纳出正确答案。之后,指导学生分析对问题理解偏差的原因,理清得出正确结论的思路,并总结出学习此类内容的常规方法。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反复出现“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实死掉了”这样的句子,对其中的定语“始终微笑、和蔼的”进行分析时,学生初步认为是“反映了刘和珍善良的性格”,后来在结合了作者渗透于全文的思想感情后,则进一步理解为“反映了反动派的凶残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也对反动派污蔑刘和珍君等学生是暴徒的无耻澜言作了有力的驳斥”。

这一方法的实施,表面看来,学生通过讨论、辨析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占用了较长的时间,但从本质上看它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一方面,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陈旧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它使学生获得一把自学之路的“金钥匙”,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从长远看,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

三、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地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反复的学习,比较中来完成,因此,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根据体裁来安排单元的。其中同一单元中往往安排一些侧重训练能力的篇目,这就使得这一方法能得以大量的使用。例如,对《阿Q正传》一文的教学安排,可以让学生回忆以前讲过的小说,怎样分析人物形象,怎样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了解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点。通过回忆,同学们自己总结出,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了解小说描写的社会背景。(2)了解小说描写的情节。(3)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语、行为、心理活动的描写,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不少同学谈到《祝福》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特别是描写她的眼睛,写出了封建礼教一步步把祥林嫂逼向绝境的悲惨命运……通过以上方法的回忆,让学生用这些方法来分析阿Q的形象。

由于学法指导效果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学法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学法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篇12

一、品鉴阅读式学习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语文学习中, 学生需要在自主阅读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个性的阅读体验。品鉴式阅读, 就是让学生用个人的眼光直接面对文本, 用最本原的认识来品赏和鉴别文本, 毫无顾虑地批判和赞扬文本。

【案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面》学习单设计

教学《一面》这篇课文时, 在进行了字词认读、理解词意、朗读检测和感知大意这些基本环节之后, 教师出示一张课堂学习单, 指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上品鉴作品。

学生思考填写后交流, 各抒己见, 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 最终师生达成共识:《一面》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抓住人物特征刻画外貌, 在内容上选材独到, 仅写作者和鲁迅的一面之交。

【教学感悟】品鉴式阅读学习单特别适合一些写法上较有特色的文章, 整个高段年级这样的文章还是占大多数, 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小学高段年级“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 敢于提出看法, 作出自己的判断”。运用品鉴式阅读学习单, 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多元, 思维烈度明显增强, 课堂主角由教师真正转变为学生, 文本的理解由相对统一转变到多元。课堂教学更关注每一个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并使之充分外化。

二、迁移拓展式学习单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有效教学的捷径。高年级的学生, 在领悟学习方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因此, 我们要不失时机地通过学习方法上的适度迁移和必要的拓展, 唤醒激活学生的固有知识, 举一反三, 事半功倍。

【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学习单设计

教学《学会看病》, 出示课堂学习单, 师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形式上心理描写刻画细腻, 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交叉进行;内容上角度独特, 狠心也是一种爱。紧接着对毕淑敏同一类型文章进行群文阅读, 出示迁移拓展式学习单。

1.学生独立思考填写。

2.以6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对同学不同的填写进行思考, 如果赞成, 就记录下来。先个体后集中, 并明确学习任务。

3.每组推荐一位学生汇报交流, 呈现结果如下:

前半节课通过品鉴式阅读方式学习了《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学生习得了从内容和形式上品鉴一篇文章的方法, 再学习同一类型的文章, 既降低了难度, 又增加了深度。

【教学感悟】文本的教学应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运用课堂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相类似的文章, 通过有效的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 让学生建构起从课内向课外独立阅读的过渡, 真正使学生学习知识由“扶”到“放”。

三、活动体验式学习单

所谓“活动体验式学习单”, 指让学习单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富有趣味, 并且能尽量让学生“动”起来———既动脑, 又动手。这样的学习方式, 无疑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 学习成效也相当显著。

【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学习单设计

《半截蜡烛》是一个剧本, 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动情节, 刻画人物。笔者在教学时先请学生讨论剧本中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自己进入文本, 去体会剧本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出示了这样一份活动体验式学习单。

当然这份学习单最后的呈现结果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 课前需要有充分预习的步骤。不仅仅是剧本, 一些情节性比较强的叙事性文体都可以采用此类活动式学习单。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中有关桑娜忐忑不安的那段心理活动描写, 下文渔夫回来之后与桑娜的对话, 以及最后渔夫决定收养西蒙两个孩子的艰难抉择,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文本中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主人公善良的美好品质, 都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感悟】这样一份实践性的活动式学习单, 处处体现着教师的独具匠心。如要求学生“细读剧本, 边读边想象”, 实则是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学生在小组合作表演中难免会有争议, 而学生正是在争议中品味文章的细节和语言, 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探索、解决问题, 真正体现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

四、自主命题式学习单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研读文本后的理想结果便是“思考质疑”。而当小老师是学生最感兴趣与自豪的,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来帮老师设计课堂学习单, 化“被动”为“主动”, 反“生”为“师”, 这种角色转换的“自主式学习单”, 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案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习单设计

学生课前组成学习小组, 要求每组6人左右, 组员把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提出, 对于一些研究价值不大, 容易解决的问题由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解决, 并且讨论推举出本组的“金问题”。教师现场把学生的问题在电脑中显示出来, 或让学生在黑板上把问题写出来, 并把提出问题的学生名字署上, 现场制作学习单。

学习单出示以后, 教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 关于问题的答案只求合理, 不求唯一。针对学生遇到困难的地方进行有选择、有重点的讲解, 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学感悟】“自主命题式学习单”, 不仅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给予了学生成就感, 满足了每一位学生当“小老师”的欲望, 而且也体现了新课程所要求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大大激发学生的发问意识与探究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重读积累式学习单

《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尤其在课堂中, 更要保证充裕的读书时间, 但读不是乱读、滥读, 每一次读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引或要有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在高段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 文中有很多好词佳句, 可以出示学习单, 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朗读积累, 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课堂, 使课堂更有活力和生命力。

【案例】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匆匆》学习单设计

【教学感悟】“重读积累式学习单”, 适合一些描写性比较强的文质兼美的课文, 通过出示学习单, 反复地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 从朗读中去感受、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 畅谈感受, 教师基于学生的感受, 针对重点内容加以点拨, 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六、内容梳理式学习单

此类形式的学习单要求所学课文内容清晰, 涉及的任务项目清楚, 让人一目了然, 心中有数, 学生按要求步骤逐项依据实情去做, 按项进行填写, 完成学习任务。比如事理性说明文《新型玻璃》《鲸》等, 出示学习单后, 学生梳理内容较简单。还有一些叙述条理很清晰的课文, 比如老舍的《北京的春节》, 按照时间顺序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九, 分别概括人们的活动, 从品读人们的活动中体会文章特殊的写法。

【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学习单设计

学习小组每位成员仔细阅读课文, 自主寻找相关信息, 独立完成表格后进行讨论交流, 对表格内容补充修改完善, 即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梳理, 一目了然。教师无须多讲, 只需要帮助学生区分较易混淆的“特点”“作用”方面内容, 指导学生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教学感悟】“内容梳理式学习单”, 在学生课文内容的学习上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特别适合说明性文章。新课标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文本, 基本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在这个基础上, 甚至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简单易操作的课堂学习单。

上一篇:岩溶问题下一篇:内分泌及免疫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