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种做法

2024-12-27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种做法(精选13篇)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种做法 篇1

小学作文的创新教学

下茆镇南塘小学

[摘要]作文教学可以从原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学,创新教学可以这样进行:

1、桥设词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采用表演的形式进行实践训练。

3、采用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作文思路。

[关键词] 作文 创新词语表演思路

有些教师常说:学生写来的作文总是空洞无物,干巴巴的,我并不是没教学生怎样写,但就算教了,还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心栽花花不开”的情况呢?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学生本身因素外,还应该与教师的教是否得当这一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的教尤其重要,这对学生是否写出好的文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教而得法,学生就会学而得法,那么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就必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如何开展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所以,作文教学必须大胆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才能真真正正地体现素质教学。

这几年任教中高年级教学,我在总结过去作文教学的得与失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创新,积极开拓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一、巧设词语,培养学生多维空间的想象力。

众所周知,词语是简单的书面表达形式。学生理解词语总是依靠搬弄工具书,直接取其意义,至于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就不会深入探究了。这种灌输式、固定式、单一式

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没有给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一个活跃的多维空间,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为此,我就从词语入手,经常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写作文,让学生大胆发挥多维空间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在写作中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就能举一反三,作文水平就能不断提高。

例如:在《慈母情深》一文中,有一个描写母亲的句子:“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在教学时,我在学生把课文读得很熟,吃得很透了,对课文中这位勤劳的母亲已经十分理解的基础上,然后抓住“疲惫”这个词语巧妙地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作文训练:“母亲,疲惫的眼神下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呢?如果她才三十几岁,如果她才四十几岁„„请你展开想象,把她的脸刻划出来。”这时,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展开合理的想象,从母亲的年龄、脸色、眼睛、嘴唇、头发等方面进行逼真的刻画,具体的描写,把这个为了生活而辛勤工作的母亲写得真实,感人,使人信服。这样,不但检查了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是否理解了词语,是否领会了文中的思想感情,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次练习描写人物外貌的习作机会。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巧妙的运用词语,通过学生真实而丰富的联想,既可以培养学生多维空间的想象力,又可以通过学生准确而细致的练写,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运用表演形式,使学生有一个形象可感的参照系。

这种形式对作文水平不高,想象力较差的学生尤其有意义。因为表演具有真实性,学生可以通过真实的情景,从中体会到事件的真

实性,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了颇深的了解,那么,写起作文来就容易得多了。

而且,学生的本性是好动,好奇的,喜欢参与或观看表演。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精心设计或让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一些小品,由教师与学生或学生自己进行表演。学生通过参与或观看表演,受到启发,开拓了思路。如我们共同设计的《文明只差一步》、《狼牙山五壮士》、《梅花魂》等小品,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幽默风趣感,学生懂得了作文构思的一般规律。

三、采用多种形式,拓展作文教学思路。

以往的作文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性,这里主要是指结构形式的单一性,即命好一个题目,定好一个中心,便让学生作文,使学生的作文呈定向发展,很大程度上堵塞了学生写作的思路,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我在学生写命题和半命题作文的同时,尝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创新教学。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

1、改写。可以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如:把张籍的《秋思》改写成故事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手法进行改写,使学生在作文时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2、缩写。缩写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能用简洁的文字准确而全面地表达文章的中心。如指导学生把《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两篇文章缩写成简洁的短文

3、续写。续写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的一种考验和磨练。在作文

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续写一些课文,如《小木偶新篇》、《父与子》等,还经常让学生搞一些故事的续写训练。结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实践证明,“形式”的变换,不仅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创新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育家赞可夫说:“只要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作文教学必须大胆创新,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参考文献:《广东教育》杂志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种做法 篇2

做热身活动实际上是在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语言的准备,它包括认知和情绪两方面的准备。学习准备活动可以由教师组织开展进行师生间的自由对话(free talk),比如班级有个同学因病几天没有来校上课,康复后又来到班级,这时教师就可以简单地问问这个学生。T:How are you today?S:Not bad.Thank you.And you?T:I am fine,thank you.接下来还可以再问另一个学生,T:What day is it today?S:It’s Thursday today.T:Yes,it’s Thursday today.We have English on Thursdays.Do you like English?S:Yes,we do.这些都是一些学生已经能够对答如流的简单日常英语,但这种自由交流能够让学生轻松地开展英语课,不感到太大的压力,让所有的学生都做好学习情绪上的准备,形成一种良好的心境并让这种感觉辐射到随后的所有教学环节。

另外,组织学生唱英文歌曲或英语歌谣即chant来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如在学习型:What do we have on Mondays?We have...之前,打着节拍来齐声诵读:Monday,Monday,math on Monday.Tuesday,Tuesday,art on Tuesday.Wednesday,Wednesday,computer on Wednesday.Thursday,Thursday,PE on Thursday.Friday,Friday,my favorite day.You can go to play.这种学习环境里的学生将处于一种没有认知和情绪负荷的良好心境中。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最好,而且还能够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二、游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是,通过游戏进行英语知识的传授和交际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相关素质并引导学生形成合理开放的跨文化意识,与此同时,注意突出儿童的主体性,体现真实兴趣和真实语用原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扮演多种角色和不同身份,他们既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又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更重要的是,教师亲自参与小组的游戏,能够了解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以及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进行补救和矫正教学安排。

游戏教学法有很多种,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游戏法,也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造和发掘新的游戏法。

三、赏识、激励,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赏识就是教师用科学的爱、艺术的爱去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其本质特征是欣赏、重视、肯定、表扬。所以,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学生在“我能行!”“我真棒!”“我很出色!”“这办法真妙!”“我真为你骄傲!”的感觉中走向成功。美国的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才能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只能发挥其才能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期待,给予机会,相信学生。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Good!”“Good boy!””Good girl!”“Very good!”“Great!”“You are great!”“Excellent!”这种称赞让学生感觉到一种安全,让他们能够无忧无虑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创编歌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monkey上树摘桃子,peach,peach它爱吃;

香蕉,香蕉banana,monkey也要来一个;

orange,orange是橘子,monkey在为它去皮;

pear,pear是鸭梨,monkey摘了不想吃;

strawberry是草莓,monkey看了不认识;

grape,grape是葡萄,monkey在把腮帮挠;

watermelon是西瓜,八戒曾经偷吃它;

apple,apple是苹果,每天都要来一个。

同学们特别喜欢,也非常爱读。有的同学还说:“我看过《西游记》这个电视剧,有一集是朱八戒偷西瓜吃,可好玩了。”

与此同时,我也感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些困惑,如有些同学课上兴趣不持久,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同学缺少参与热情,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都有待我进一步去探索、去学习,来不断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摘要:<正>一、课前热身,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做热身活动实际上是在帮助学生做好学习语言的准备,它包括认知和情绪两方面的准备。学习准备活动可以由教师组织开展进行师生间的自由对话(free talk),比如班级有个同学因病几天没有来校上课,康复后又来到班级,这时教师就可以简单地问问这个学生。T:How are you today?S:Not bad.Thank you.And you?T:I am fine,thank you.接下来还可以再问另一个学生,T:What

参考文献

[1]王蔷.我国小学英语课程政策与实施分析[J].中国外语,2011(4).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种做法 篇3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

用书面的形式来表达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用他们手中的笔勾勒生活的喜怒哀乐,这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情感表达形式,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们在这部分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写作素质息息相关。以下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多媒体教学,激发写作兴趣

笔者认为,让学生喜爱作文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开始。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兴趣,也就是调动学生写作文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时,教师可以经常借助多媒体这个现代的、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载体。因为多媒体的直观性非常强,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段动人的音乐,或者用一些刺激人眼球的画面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他们的感官得到享受,这同时也能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状态中,让他们的思维能够更加活跃一些。

例如,在我执教《一株紫丁香》一文时,就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每当老师走过我的窗前》这首歌,然后又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学生课间趴在桌子上睡觉,教师走过去将衣服披在这个学生的身上。简洁的画面却让学生看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于是学生看了之后都洋溢着感动。之后开始让学生默读课文,并让学生深刻体会文中学生对教师的赞美和爱。最后,通过学生观看画面以及所学习的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回想哪一位老师曾让学生感动过、赞美过,然后写一篇题目为《老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的写作文兴趣就被完全激发出来了,他们就很容易进入写作这个奇妙的世界。

二、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培养语言积累的习惯,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最基础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的工具性学科。尤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学习部分。带领学生多读书,可以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学生读的书越多,所接触到的知识就越多,这样在写作文时就越会有感而发。

为了让学生爱写作文,在平时课上我不让学生很拘束地学习,而是让课堂环境开放一些、自由一些,因为语文是综合性学科,如果学生思维受限,那么就很难在写作文时写出好的文章来。在课上的空余时间,我让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的书籍,比如说作文书、故事书、漫画、小说、散文、报纸、杂志等,在学生看书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要善于积累语言,遇到较好的句子或者片段可以摘抄下来,在课外或者在写作文前经常翻阅自己摘抄过的精华语言,学生就会在这里找到写作的灵感,同时写作语言风格上也会有很大的进步。教师要适当地鼓励和赞扬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去写作文。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的习惯,同时写作能力也就循序渐进地提升了。

三、引导学生观察和捕捉生活细节,增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

本人认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写作。我们都知道,作文是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活是学生写作文的最佳素材。而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地引导学生把写作文和实际生活联系一起,并能够写出生活中的真善美。但是要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活生生的东西转变为文字阐述出来,这又是一个难题,有的学生善于运用语言,并在作文的字里行间逻辑性强一些,而有的学生容易拖泥带水、措词不当。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花费更多的心思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哪怕是生活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引发的思考。

将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比如说,在空余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到社区、敬老院、孤儿院等地方去体验一下生活,并将自己的角色融入其中,留意捕捉生活的细节。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观赏公园的某一处景物,让学生一边感受,一边体会作文素材就在身边,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感悟,就不会使学生在写作文时陷入冥思苦想中,而是快速地有写作思路。

综上所述,带领学生进入作文殿堂的方法颇多,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给学生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多积累生活经验,热爱生活和实践,平时多给学生写作文的机会,并鼓励和赞扬学生,使他们在写作文时自信满满,我相信长此下去,学生就会热爱写作文,而且语文素养也会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燕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与对策[J].学周刊,2014(12).

[2]张玉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07).

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篇4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学完《颐和园》这课后,就为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下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以“我思念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外地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气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鲫鱼豆腐汤的几种做法 篇5

鲫鱼一条,豆腐若干,盐,姜,葱,鸡精,料酒

做法

1.鲫鱼一条,收拾干净沥水;豆腐若干(我用的是嫩豆腐,即所谓的石膏豆腐),切成块或片,撒上盐;老姜切丝,另留下半块留作擦锅用;小葱。葱白段寸段,葱叶切碎。

2.炒锅烧干烧热,用刚才留的那半块姜擦擦后再油烧得开始冒烟时,将鱼丢进去中。怕溅油的此可以盖上锅盖~

3.适当转锅,待一面煎好后再煎另一面。

4.烹入料酒,加入葱白段及姜丝,然后加两碗清水,放进豆腐大火烧开,加鸡精及适量盐,因为之前豆腐里已经有盐了,最好是尝尝汤的味道后再酌量添加盐。继续保持大火状态~(我加的是凉水,水要一次加够,最好不要中途加水;若必须添水,可加热水。)

关于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6

申集初中尚会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应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很多教师都在认真探讨的问题。

1、重视巧妙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契机,创造教学艺术,培养、强化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兴趣,方法多种多样,要因事、因人而异,但作为教师,首要的是应把握好一堂课的导入。平平淡淡,僵化无味的导入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精力不集中。而巧妙灵活的导入,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三颗枸杞豆》时,我就舍弃过去那种以介绍背景为主的导入,而是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出示三颗枸杞豆,学生纷纷猜测,回答:枸杞豆)有这么一个三叔,在临终之际,把三颗红色枸杞豆作为遗物,送给了一个孩子,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三颗枸杞豆的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其中又蕴含什么深刻的启示意义呢?这一连串的问题紧紧扣住学生心弦,学生听到这儿,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浏览起来,学习兴趣自然被激活了。

2、善于设置问题。教学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当好“导演”,就应该花精力设计提问,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在问题的设置

上,应减少那种肤浅的、印证标准答案式的提问,而应力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结局是写于勒沦落为一个衣衫褴褛、满脸皱纹的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带着他们的女儿躲开了他。教师讲完这个结局后,可以设问:“假若于勒西装革履、腰缠万贯而归,能不能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呢?你能以《于勒回来了》为题,描述于勒发财以后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行及菲利普夫妇见钱眼开的情景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疑,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注重能力迁移。语文是一个大课堂,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认为仅靠几节语文课就能训练好学生的语文能力,那无疑是一种短视和急功近利的看法。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语文教学应注重篇与篇、篇与单元、单元与册乃至课内与课外等横向联系,加大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力度。课堂教学中,如果不及时训练,学生所学知识只能短暂停留,而无法形成能力。因此,语文课应尽可能让学生实现横向迁移,从而形成能力。如通过学习《孔乙己》、《范进中举》,学生不但认识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而且通过比较阅读,明确了作者怎样用不同的写作手法去揭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此时,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便融于其中。

4、加强自我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创新兴趣还不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必须依靠自我展示等实践活动才能取得实效,创新的思维方式也只有通过自我展示等实践活动才能发展、巩固和完善。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对于议论文,就可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教学

我园提高常规教学质量的几种做法 篇7

园长对每位教师的水平了如指掌,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备课、上课分层管理, 力求把每个人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1. 备课的管理。

我园针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骨干教师:她们教学经验丰富, 因此备课不要求面面俱到, 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突破难点以及准备教具和课后分析上。一般教师:要求提前一周备课, 以便园长能提前阅读备课本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除了备详案, 还要备孩子, 看内容是否适宜, 方法是否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新教师:除了备详案, 还要根据教学困惑写教学反思, 目的是帮助他们不断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2.上课的管理:

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上观摩接待课, 在自身教学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给全体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所有教学班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教研课, 教研课的主题内容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在每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制定。如我园在进行省级课题《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研究》时, 专门针对“自我保护”的内容让教师们开展教研课。教师们根据体验课程的基本思想, 设计生成了许多较好的教学活动。保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过关课。根据保育教师的实际情况, 学期初定出主题, 园长先带她们学习有关教学法, 然后写教案进行试讲, 最后组织集体听课、评课。几年下来, 我园的保育教师也基本上掌握了各领域的教法, 能更好地配合主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随堂听课指导适时

随堂听课是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要真正发挥其功效, 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 处理好自由与约束的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要求按计划进行教学, 即计划、备课、上课要求一致。但是园长也注意给教师一定的调整空间, 在听课时灵活掌握。如有次听常规课, 有个班的计划是社会活动“祖国山河”, 但当时正值奥运, 她换成了“绿色奥运”, 我认为换得很好。内容的偶尔调整是可以的, 但如果长期无计划地组织活动那肯定不行。

2. 正确处理检查与被检查的关系。

首先, 园长要有这样的指导思想, 听课的目的不是指责批评教师, 而是帮助教师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帮助解决。如有次到班上去听音乐课, 内容是舞蹈“采果子”, 新教师卖力地教, 但程序不清晰, 孩子们兴趣不高, 她很尴尬。我没有指责而是帮着她完成了活动的后半程。课后, 我与这位教师进行了交流, 让她明白问题出在哪儿。此后再听她的课, 发现有了明显的进步。其次, 在检查指导时要巧妙处理问题, 让教师感受到园长是真心诚意在帮她。如有次到班听课, 计划上面是“夏天”, 结果当天下雨, 教师就改为认识“大雨和小雨”, 效果不理想。我当时对她想当然的做法有些不满, 但静下来一想, 教师能结合当天的天气情况, 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认识大雨和小雨, 这种想法很好。因此, 接下来与这位教师交流时, 我首先肯定她的想法, 再指出不足, 这位教师欣然接受。站在教师的角度, 采取先扬后抑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 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常教研注重实效

1.日常教研人尽其才。

园长发挥导向作用, 让每位教师都有研究课题和重点,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如擅长社会领域教学的, 让她承担社会领域的课题;音乐素质较好的, 有关音乐方面的课题就让她承担。另外, 要求教师就各自研究的课题上教研观摩课, 实现个人研究, 全园受益。园长在组织观摩、交流时, 站在一定的高度将教师们的实践进行归纳总结, 让教师们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从而能举一反三, 设计出更好的活动方案。

2. 园本教研常态化。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种做法 篇8

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真正整体把握教材

教师钻研教材是一个不断用自己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思考编者编写意图的过程,不断明确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学内容时的整体目标定位。所以教师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与教师自己对学科知识、学科教育理念的理解是紧密相关的。如何使教师在教材钻研上比较直接地领会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整体把握课程标准对每一内容领域的整体能力和素养要求呢?笔者认为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除了要比较系统地理解把握数学教育的改革理念,重点可以抓住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中的某些名词变化加以理解。比如:原来的习惯称“几何”转变为现在“空间和图形”;原来的习惯称“计算”现在称“数与代数”,等等。这些变化不只是名字的变化,更反映了数学教育的发展取向上的变化,比如从“几何教学”到“空间和图形”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观念的具体表现作了这样的阐述:“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作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这为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质性地落实空间观念的培养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指导。

2.课堂练习要具有“娱乐性”

让每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的练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设计了“采摘智慧果””这一种游戏。把每一道练习题安排每个智慧果里,学生每做对一道题,智慧果就会落下来,送给大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3.给学生多留点时间,会使课堂更精彩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会首先对某些问题进行预设,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但千万不要把课堂的学习预设得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在老师提供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设置的问题空间符合学生能力的前提下,如果学生没有预设生成,比较好的选择就是给他们时间,有时学生没有回答并不代表结果是0,只是在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型,或还未与原有经验建立连接而已,这就需要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绽放智慧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要相信学生:我们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安排小组学习,课前为各小组提供各种形状的图形,课上让学生将各种图形分分类。学生在小组讨论、操作实践、交流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按有几条边分类的情况,并以此命名图形……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有了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积极的情感得以培养,课堂的生命力在此得到体现。

4.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大胆放手,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创设合理情境,善于启发质疑,并使这种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参与性,投石激浪,因势利导,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渴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的质疑思维,教会学生质疑,使其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切入点,如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提高学生生成知识的能力。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首先要划分合理的小组。小组成员的划分要兼顾性别搭配、性格特点的互补性,各项特长的搭配性,学习成绩的层次性,组织能力的平衡性设计最佳小组。其次要做好小组培训工作: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使之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同时要强调加强合作,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督促和激励。

5.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可以使学生的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老师上课上什么内容,自己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和漫无目的地上课相比,效果大大增强。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予了学生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做好了心理准备。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地、有重点听课;教师在了解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地施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9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 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学生识字量大,而学生又回生快这一特点,我大胆的做了一些尝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识字,如猜字谜、摘果子、开火车、拾贝壳,编儿歌等多种识字方法。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识字方法,同时对识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的也比较牢固。除此之外,我还把学生的识字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让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如从电视、大街上的广告牌、家用电器、日常用品、衣服品牌等都是他们识字的舞台。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感到这种方法的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很大,而且学生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变换环境后不能灵活认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段话为我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因此在识字

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具体谈谈几点做法。

一、游戏识字,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这一问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进入“游戏王国”,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记住字形。因为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玩游戏,所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学生会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猜字谜:我先根据字形特点创编谜面,学生猜谜底。学生猜谜的过程实际上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是积极的,印象深刻的。每个同学都在认真观察,开动脑筋,展开联想。每当猜出一个字谜,大家都会开心的大笑。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此外还有编儿歌,编故事,给生字找朋友,送生字回家等多种游戏方法,是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现举例加以说明。

1、摘果子:准备一些教学卡片,一面画有“苹果、桃子、李子、草莓、香蕉”等图形,另一面标有这些水果的拼音及词语。游戏中有图案的一面对着学生,要求学生分成男女两组,按照图案读出背面的词语。若读正确,可将卡片送给同组其他同学;若读错误,则把卡片还给老师。然后看男女两组哪组得的果子最多。这样就把一节枯燥乏味的识字课上成了一节轻松愉快的游戏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玩中学,学中玩。

2、开火车:一人当火车头,其余学生学火车开动的声音(呜—

—咔嚓,呜——咔嚓),老师出示生字,让学生依次按顺序读字音组词,并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立即停,让后面的学生当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组词,分析字形),修好后继续开着火车走,直到学生开完火车到站为止。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把所学的生字轻而易举的记住了,而且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3、拾贝壳:在学完生字后,即兴在黑板上画满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贝壳,每个贝壳中间都写着一个字。上台拾贝壳的孩子必须大声教台下的孩子读那个字,读对了,大家鼓掌;读错了,就请自己的朋友帮忙。做这个游戏时,孩子们总是争先恐后的上台拾贝壳,他们上台领读的声音是那样响亮,神情是那样专注。这种游戏不但成功地再现了新知,而且巩固了所学。

4、找朋友:选择一些同音异形字或准备一些字形结构相同的字,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找到了学习上的伙伴。心里得到了满足,也充满了兴趣。

5、彩虹桥:出示生字后,分组读出,再分组组词,看看哪组组的词最多。然后各组从组过的词中任选两个词进行说话。在这种游戏中,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

6、编字诀或儿歌: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可以编一些帮助学生识记,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编一编。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

(六)”。“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十人打架八人拉,三人报告一人抓(李)”。“远看峨眉山不在(我),西下美女谁不爱(要),口中有口难开口(回),法字三点水不在(去)。”这种形式,增强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

实践证明,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运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是识字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另外,开展在生活中的识字比赛、路标、广告牌、食品包装袋、单位名称牌等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学生乐此不彼。

总之,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喜欢比赛,如果老师能够适时的开展对教学有帮助的游戏活动,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动识字,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被动的记,机械的抄写,学生会感到厌倦,只有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学会独立识字的本领,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独的兴趣变成一种心理满足。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中哪些是你认识的。当学生说出后,我会及时鼓励他说:“你真行!”并问他是怎么认识的。这时学生会说出各种答案:“我是在阅读课外读物中认识的。”“我是在广告牌上通过问父母认识的。”“我是看电视时认识的。”等等。我就会及时鼓励:“你真会识字,请继续努力!”学生听了,就会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自主识字的信心,自主识字的愿望也会更加强烈,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也会更加高涨。再比如,我们教一些形声字的时候,像“球、拍、跳、棵”等字,可以告诉学生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去记它们。教学时还可以通过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等形式,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积累识

字的方法。另外,还有会意法,联想法,比较法等。结合课文,自然渗透这些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运用这些方法,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三、多识字,处处是舞台

识字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把识字教学置身于生活的大课堂里,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的。比如在新学期开始时,我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张漂亮的卡片上,放在桌子上,同学们课间休息时,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会记住不少字;我还会让学生把家里的家具、电器、日常用品等都标上名称,这种方法不但记住了字形,还与实物联系起来了。

通过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只有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他们才会精神百倍,乐此不疲,学习兴趣也会与日俱增,学习成绩也会大大提高。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课程改革精神,集百家之长,综合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彻底改变单调乏味的识字教学现状。] 我们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入手,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内打好识字基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外巩固,注重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尽快完成课标提出的识字任务。怎样提高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质量呢?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变抽象为具体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在开课之初,教师就演示几个学生在学前接触过的有代表性的会意字、形声字,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多种趣味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入,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借助猜字谜。

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猜字谜教学。如教学“泉”字:上白下水;如“工”字:可以说成“二”加“ 1 ”等等;猜字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2)、利用图画识字。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教学象形文字,如教学“日、月、山、火、田”这些字时,我利用简笔画,如教学“山”字,在黑板上勾勒出山的简笔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牢记在他们的脑海中了。

(3)、利用竞赛法。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竞赛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4)、利用游戏

将游戏引入课堂能让孩子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北风和小鱼》一课中,让孩子分角色表演“北风”、“小鱼”。结合指导,经过多组表演练习,孩子们在游戏中比较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了十多个生字及几个词语。后来,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又将“看是送信快”、“词语找朋友”等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孩子们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激情高涨,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三、利用实践活动,带学生走向生活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个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如举办“一(7)超市”、“水果运动会”、“小花市”、“逛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四、利用多样的方式,在课外识字

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包含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牌、商品包装袋、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就成了他们自己喜爱的“课外识字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但是孩子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如果会画画的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种做法 篇10

一、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分类”、“确定位置”、“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分类”时,我巧妙地利用教室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组织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再将这些物品打乱,将卫生用品放在讲台边,黑板擦、粉笔随处放,接着我再邀请学生来帮忙整理,恢复教室原本的整洁。通过简单的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分类”的好处以及分类的要求,之后实施分组教学,给每一组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学具,让学生们动手分,教师只负责巡回检查,分完学生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分类的知识来解决常见的问题:如整理书包,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回家后整理衣柜等。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

二、问题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它是数学再发现的源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我总是精心设置悬念、冲突、矛盾,里面包含着种种实际问题,而且为学生感兴趣,但是学生现在还不知如何去解决它,从而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习了今天的新课,你们就明白了。”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心理调节最佳状态,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三、运用媒体,创设多维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变成一个长方形,不但能清楚地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关系,而且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新教材每册都编排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丰富,如果 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演示,把静态的东西做动态的处理,把抽象的图形知识作形象的演示,会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而且感到其乐无穷。

四、动手操作,创设活动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摆一摆、拼一拼、分一分、画一画,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如我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每一组都准备了长方形纸、尺、线、边长为一厘米的小正方形等,先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四条边可能会有什么关系,然后再想办法来证明。经过一番操作,学生用多种方法(将长方形纸对折、用尺量一量、用线比等)证明了自己的猜想——长方形对边相等,当学生们像一个发明家那样高兴地欢呼着“耶”的时候,学习效果自不必多说了。

五、故事游戏,创设趣味情境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教科书上的数学问题,对小学生来说,都是枯燥的数学符号,根本不能和他们的童话书相比,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讲一些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看一些数学家的照片或插图,能够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在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讲了唐僧分西瓜的故事;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我收集了祖冲之的有关资料,并讲了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在学习行程问题时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凡是教材内容适合用童话故事来串连的内容,我都尽量把他们带进欢乐的童话故事中。

另外,在教学中设计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对“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个问题难以理解,我就和学生各做了一个活动的角,(我的角的两条边长一些)我高高地举着,问:“你们能想办法,使你做的角比我的角小吗?”有的学生立即动手,有的想了想,然后把角的两条边合拢了,变成一个很小的角,我赞扬大家爱动脑筋,又问:“那有办法让它变大吗?”“能”齐声大喊,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把两条边拉得很开了。

六、猜谜儿歌,创设互动情境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利用一些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猜谜语、唱儿歌是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富有趣味。在课堂教学中,我常把教科书的知识编成谜语或儿歌,教、学互动,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篇11

关键词:作文教学;识字;写话;阅读教学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不同年级、年龄、生活实际和知识实际等特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写作训练。

识字是小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加强口头语言的训练又是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在一年级教学中,把识字教学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在紧紧抓住识字教学这个主要任务的同时,加强对口头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从而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有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后,结合集中识字,训练学生说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此外,我还利用并创造各种条件,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培养学生从小爱说、想说、敢说和按规范说话的能力,为今后写话、作文做好充分准备。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但会说话不等于会写话。在二年级的教学中,除了围绕识字教学、用词造句、扩充句子、整理句子等内容展开,我还特别注重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加强写话练习。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为了促使学生经常通过观察练习写话,我就要求他们写日记,当然,这种日记不能要求过高,写一句也行,写两句更好,哪怕记流水账也可以,只要能把一天生活中的一件具体事情写出来就行。

学生在三、四年级学会写简单的记叙文后,如何继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一方面要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背的综合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阅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五、六年级的教学,在抓好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同时,着重结合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从记事、写人、状物和抒情等方面进行训练,做到读中有练,练中有读,读练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读写尝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刺激写作冲动,引导他们敢说、敢写、敢暴露,说真话,抒真情。引导他们自由为文,进入自主写作状态,让他们对写作充满信心。

通过以上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到了小学毕业,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用我笔写我心,我口抒我情。能够有中心、有条理地口述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够写出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贴近生活、想象合理、联想丰富的作文。

参考文献:

徐海英.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与体会[J].新课程:小学版,2009(12).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种做法 篇12

一、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素材, 拓展思路

丰富写作源泉, 似乎是作家的事。其实, 小学生作文同样需要解决“源”的问题。小学作文教学要求“以我手写我口”。倘若无话可说, 再详尽的指导也无济于事。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少, 他们就是从认识身边事, 认识周围世界开始自己的观察的。现在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平淡、枯燥, 只能用自己的笔写老师的话、大人的话、空话、假话。因此,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 教师就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 让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栽种花草, 生豆芽、生蒜苗, 养鱼;布置教室, 设计学习园地, 筹划班队活动, 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的活动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他们动口、动脑、动眼、动手、动腿。当学生在一起创造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 学校生活也馈赠给学生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如《当小记者真不容易》《生豆芽记》《我成功了》等, 写得都很好。同样, 家庭、社会纷繁多彩的场景也会在他们内心世界激起波澜, 教师教会学生及时捕捉灵感, 那么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 就会越积越肥沃, 写作兴趣也会随之逐渐浓厚起来。

叶圣陶说“:……如果能善读, 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之影响, 不必有意模仿, 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 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 其意在此。”因此, 我们应转变狭隘的纯语文观和为写而读的功利化的读写训练方式, 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关课文的小资料、童话故事、名人名言、中外名著、科普读物等。如, 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 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等, 拓展了学生的读, 同时也使学生融入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 读后感想写出了真情实感。所以, 努力使学生获得尽可能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 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收思想, 拓展思路。

二、从仿写到创写中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就像人学走路一样, 经过学习后才慢慢会走。因此, 创新作文的途径是从仿写到创写。在习作练笔中或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中, 经常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或课外读物中的一些佳句、妙语、精彩语段、典型的篇章, 进行仿中求新、仿中求创的训练是切实可行的。这样训练多了, 反映在学生头脑中就转化成为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

仿写可以仿照课文写, 我们所学的课文都是佳作, 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如, 学了《荷叶圆圆》之后, 让学生仿写“假如你是课文插图中的一个小朋友, 你觉得荷叶是你的什么?”学生写得五花八门:“荷叶是我的小床, 我躺在荷叶上, 做着甜甜的梦。”“荷叶是我的歌台, 我和小青蛙在荷叶上放声歌唱。”“荷叶是我的小伞, 我躲在荷叶下和小鱼嬉戏。”

也可以仿照课外阅读的文章写。如学生读了童话故事《小兔和大树的对话》, 明白了此篇童话故事就是通过小兔与大树的对话让我们知道秋天到了, 树叶为什么会变色, 冬天树叶为什么会落光叶子。然后让学生仿写《××和××的对话》, 把你知道的科普知识写出来。学生写的童话故事五花八门, 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其实这本身也是创新。最后, 让学生自己找素材写一篇简单的童话, 这更是创新。这就是创新作文从仿写到创写的过程。

三、从联想和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文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环境, 还要从联想和想象等方面入手, 以内容创新为载体, 挖掘创新因素, 多角度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题作文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同的作文。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又解脱了束缚, 给学生的思维留有空间, 学生写起作文就轻松多了。比如, 指导学生写《自我介绍》, 让学生选自己的典型特点, 谈优点、找缺点, 让大家猜他是谁。学生兴趣很浓, 特点找得很准, 又很具典型性。与此同时, 我又指导学生做蛋壳小人, 让学生说说蛋壳小人是怎样做的, 你的小人长什么样, 起个什么名字。作文完成后, 让大家猜, 哪个小人和作文是一一对应的。学生既动手, 又动口, 又动脑, 作文写得很轻松。他们在活动中学作文, 在作文过程获得乐趣。

同一作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命题, 写出题目不同的文章。这次我指导学生写了系列作文《蛋》的故事。其中之一是, 我在黑板上出示一幅简笔画:景色优美的河畔, 有一个白白的蛋躺在草地上。我让学生随意想象:它从哪儿来, 是什么蛋, 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有认为是恐龙蛋的, 有认为是鸡蛋、鸭蛋、鹅蛋的, 还有认为是鳄鱼蛋的……作文妙趣横生, 语言表达自然, 把孩子的思维带入了一个无限广阔的领地。

总之, 创新作文在丰富的生活、在课外大量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 让学生有感而发, 随情而抒, 不论章法, 不论首尾, 让学生真正倾吐真情, 放飞遐想。

摘要:习作教学要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

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的几种做法 篇13

罗城县小长安镇中心小学

韦英江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上的一大难点,难就难在作文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能力,不是仅仅靠掌握一些现成的知识就能做好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下面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做法:

一、教会积累作文素材,提高作文能力

每逢作文课常听到学生念叨:“不知写什么好?”于是有的咬笔头,有的搔头发,明的托下巴„„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始终无从下笔。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作文最重要的能源。”通过观察,同学们对事物的认识才能向广度、深度发展,才能积累独到的、富有特点的作文材料。那么,我们该怎样积累作文素材呢?其实积累作文素材,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积累作文素材的好处在于可以强化记忆,同遗忘作斗争。学生积累的材料越多,作文时,对材料进行优选的余地才会越大。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作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开发农村作文题材资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题材,就能解决学生的“无米之炊”。每个村庄、每个家庭、每个村民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让学生做“小记者”走村访户,一篇篇的随访日记,一个个身边的故事,就是小作者作文的好材料。农村许多乡俗、民风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涵。如乡下人过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壮族的三月三山歌节,端午节等等,都有自己的庆贺方式。此外,还有婚礼、寿礼、造屋、走亲戚等等,这些都寄予着农民渴望人泰物丰的美好心愿,蕴含 着历史悠久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鸡宰羊,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农民的节日非常的有特色,在不同的季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采集,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就能写出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反映农村特色的作文。

二、启发学生想象,展开作文翅膀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能力,而创造离不开想象,创造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进化的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是提高学生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作文一旦经过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表述自己心目中的追求,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如教学了《凡卡》一文后,我出了《凡卡的梦》这样一道作文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合理的想象;凡卡熟睡后做了一个怎样的梦?结合课文中凡卡写的回忆部份内容,假想凡卡的爷爷收到他的信,把凡卡接回乡下的情景;也可以写,凡卡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的情景等等。这样进行合理的想象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而且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还可通过续写故事,编写童话,写科学幻想作文等富有创造性想象因素的训练方式。使学生的想象思维纵横驰骋,海阔天空。对学生那些大胆新奇而又合乎情理的想象,要热情鼓励,哪怕是“异想天开”,“想入非非”,也不要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而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写作素材。例如布置学生用双休日做小制作,指导学生办手抄报。并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办手抄报就要写文章,查资料,设计板面,画插图,最后还要工整地抄写。这是一既有趣又艰苦,既能扩展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小制作则要经过构思,准备材料,动手制作等过程,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还组织学生汇报每天观察生活情况活动,做生活的有心人;开展读书活动,做读书的有心人;提倡文外功夫,涉猎新题材。这些活动包含了丰富的作文素材,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开展丰富多彩作文游戏,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上一篇:出国派遣函下一篇:教育科研小组工作修改试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