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学习策略

2024-08-27

不良学习策略(精选12篇)

不良学习策略 篇1

学习不良 (Learning Disabilities) 一词于1958年由H.Thelander、J.Phelps和E.Kirk三人首次在《与轻微脑损伤有关的学习不良》提出。1963年, S.Kirk用它作为轻微脑功能障碍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的“标签”, 从此这一概念被人们广泛接受。近年来大量研究不仅关注了学习不良学生的学习技能, 还从生态系统角度探讨学习不良学生与父母交往关系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

儿童的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儿童通过父母的影响及指导, 获得最初的语言、生活经验和行为规范。本文通过分析父母因素, 了解家庭对学习不良儿童的影响途径及结果, 改善学习不良儿童的消极家庭因素, 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身心发展环境。

一、父母因素对学习不良儿童的影响

日本学者诧摩武俊说:“不管你立足什么理论, 在从婴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 (其中特别是社会化) 过程中, 父母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对于学习不良儿童来说, 父母的评价、教养方式、文化程度等都将明显影响他们, 促进或阻碍着他们学习的提高和社会化的进程。

(一) 父母评价的影响

1. 学习不良儿童对父母评价的认知。

学习不良儿童对父母评价的认知总体上比非学习不良儿童消极, 主要表现: (1) 从父母经常、严厉的抱怨和责骂中推知, 自己的学业能力在父母眼中很差。 (2) 从父母日常表现出的消极态度和评价使孩子推知, 自己一般能力也被父母看的极差。 (3) 由于父母日常的种种的表现, 学习不良学生认为在父母看来亲子关系并不好。 (4) 觉得自己的外貌在父母眼中也很差。

2. 父母对学业不良儿童的评价。

学业不良儿童的父母几乎认为自己的孩子事事不如人:学业差, 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低, 怀疑孩子的一般能力和亲子关系, 甚至对孩子的生理外貌的评价也很低。父母的这种消极态度会无意间反映到言行中, 使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业和发展受到影响。

儿童成长过程中, 父母的评价是极重要的参照物, 亲子关系的消极认知会引起学习不良儿童的自我评价降低, 失去自信心和进取心, 不利于其成长。

(二) 父母的教养态度对学习不良儿童的影响

父母不同教养方式使儿童继承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鲍姆林特 (Baumrind)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三种父母教养方式: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按照鲍姆林特的标准, 大多数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介于专制型和权威型之间, 更多倾向于专制型。中国儒家文化对传统家庭观的影响, 以及社会激烈竞争造就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值, 使其对子女的要求严格和苛刻。在此背景下, 学习不良学生由于学业成绩不能达到父母的渴望水平, 往往会得到各种惩罚, 更加剧了其对自身的消极评价, 阻碍了发展。Michaels等人运用Olson的家庭适应性和亲密性评估量表施测发现, 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更可能是极端型, 家庭的结构性和组织性较差, 缺少沟通和交流。

1. 对学业的影响。

辛自强等人的研究表明, 学习不良儿童家庭主要问题是亲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父母甚至不知道孩子的爱好和交友情况, 并且家庭成员之间常常缺乏应有的情感反应。许多学习不良儿童在学校里受到挫折, 回到家里不仅得不到理解、支持, 反而会遭受痛斥或漠不关心, 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再次受挫。抑郁苦闷、焦虑不安的情绪会进一步分散注意力, 削弱思考能力, 降低学习动机。有研究表明, 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动机在其认知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相关非常显著。学习效率的再次降低, 学习成绩的再度恶化, 势在必然。

2. 对行为的影响。

对儿童攻击性的研究证明, 母亲教育方式中的拒绝性维度上的得分与儿童的攻击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张文新等, 2006) 。高拒绝性父母常常忽视儿童的心理需求或身体不适, 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 只是一味的拒绝, 从而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引发其种种不良行为, 如报复、攻击性行为等。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 极易产生对他人和社会的敌对、愤恨等消极情绪。这都是引发学习不良儿童问题行为的导火索, 极易使学生形成不良品德, 对其成长、发展不利。

研究发现, 儿童的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对孩子的情感表达具有密切关系。也说明儿童消极行为特征有可能进一步强化母亲教养行为的消极倾向, 而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之间甚至可能形成相互强化的恶性循环。这在对学习不良儿童家庭教育的咨询与矫正工作中应特别引起重视。

3. 对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 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多为放任型与专制型。放任型教育方式虽然会给孩子较多的自由, 对孩子压抑较少, 但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最初阶段, 采用这一教育方式会导致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不成熟;专制型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多干预,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严重者还会导致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 往往在孩子心灵里留下阴影, 使其心理发生畸变, 个性发展走入误区, 言语行为失常, 对教师、校方乃至社会怀有对抗情绪。

(三) 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学习不良儿童的影响

一般来说, 父母的文化程度并不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 但在某种程度上, 父母的文化程度会直接或间接的发挥作用, 尤其是对其社会性发展产生某些影响 (忻仁娥, 1989) 。陶沙等人“3~6岁儿童母亲的教育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发现, 母亲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对教育方式有显著影响。关颖、刘春芬进行的“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也表明了父母的文化水平和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知识的程度, 是影响其选择教育方式的最主要因素。

父母的文化程度不仅通过对教育方式选择来对学习不良儿童施加间接影响, 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学习不良儿童的行为问题。俞国良等人的研究也论证了父母文化程度与学习不良儿童的行为问题有着一定的联系, 特别是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焦虑感和违纪行为等问题行为有较密切的联系。

(四) 家庭结构完整状况对学习不良儿童的影响

家庭的完整性和非完整性 (父母离婚、父或母死亡和由其他人抚养) 对儿童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有研究指出, 一般儿童的家庭完整性状况要优于学习不良儿童, 且在P<0.001上达显著水平。即, 一部分学习不良儿童很可能生活在有缺陷的家庭中, 由于无法享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长与孩子处于不正常的沟通或无法沟通中, 于是沦为学习不良儿童或加剧学习不良程度。家庭缺陷还包括: (1) 父母尚未离婚, 但分居; (2) 父母长期因病无法照顾; (3) 父母远隔两地工作, 孩子由父或母一人抚养教育; (4) 双职工家庭工作繁忙, 对孩子的教育放任不管; (5) 家庭完整, 但父或母因违法犯罪判刑入狱。

二、优化家庭功能, 合理干预学习不良儿童行为

1.父母尊重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定的心理生活空间之中进行的, 良好的心理生活空间, 如给与孩子理解和关怀、家庭成员民主平等的关系、很好的沟通方式等, 都将促进学习不良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家长倾听孩子的心里话,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苦恼、委屈。同时家长更要改变认为自己的孩子事事不如人的想法, 相信孩子的能力。学习不良儿童也是儿童, 也渴望家长的宠爱与支持, 虽然他们在学习成绩上不甚理想, 但他们也有各自的优点, 决不会一无是处, 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2.更新父母教养观念。鲍姆林特对学前儿童的研究表明:权威型家庭中的儿童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宽容型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独立性;专制型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社会责任感。林磊在2005年“幼儿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行为特点”中也指出积极型的父母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 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 经常采用说理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学习不良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往往过于极端、过于专制, 不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父母应该争取做“权威型”父母, 对孩子的要求既明确又严格, 让孩子感到爱和关怀, 在相互交流中给予子女帮助,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出情绪稳定而乐观的孩子。同时, 父母也应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不只看孩子的学业成绩, 而应重视孩子的个性、品德、气质、综合能力的培养,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激发起学习动机, 提高适应能力。

3.提高自身素质, 发挥榜样作用。家长的良好素质就像火山底下的岩浆, 积累的越厚实、越丰满, 孩子成才的爆发力就越强烈。从研究中我们看到母亲的文化程度与学习不良儿童的关系更为密切, 这可能是因为儿童在学校中的各种表现、平时的学习辅导多由母亲承担。此外, 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 家长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自身的品格都深深影响着儿童的发展。

因此, 父母 (特别是母亲) , 需要不断的充实、完善自我, 不断提高教育素质, 创设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且父母也应特别注意时时处处以勤奋精神、顽强毅力和乐观态度去影响子女, 成为子女学习的楷模, 激发起学习动机, 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Cassidy J.Asher SR.Loneliness and Peer Relations in Young Children.Child Development, 1992, (63) :350-365.

[2]雷雳.学习不良少年对父母评价的认知[J].心理学报, 1998, (1) .

[3][美]玛戈B, 南婷.儿童心理社会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早期[M].丁祖荫,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4]张登卯, 俞国良, 林崇德.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认知发展、学习动机和家庭资源的比较[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7, (2) .

[5]辛自强, 陈诗芳, 俞国良.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 (1) .

[6]李旭, 钱铭怡.青少年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0, (8) .

[7]刘迎杰, 张小将.美国学习不良概念的发展、问题及对策[J].外国教育研究, 2011, (11) .

不良学习策略 篇2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务必明白这个道理: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关系他们一生的健康。 所有的不良饮食习惯其实都跟一些不良诱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新年将至,节日大餐就在眼前。怎样帮孩子跨过这些诱惑难关呢?

策略一:洋快餐――不强制,巧节制

洋快餐是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膳食纤维的食品。由于此类食物风味特殊,就餐的环境、氛围比较好,还有孩子喜欢的小礼品赠送,常常对孩子产生巨大的诱惑力。

我们并不建议家长强制孩子远离快餐食品,或干脆禁止品尝。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都比较重,硬性禁止不是好办法,一旦放松约束或不在孩子身边,他们就会趁机暴食,频频光顾,从而对机体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

请家长切记,不要用洋快餐等高能量食品来奖励孩子,不要把洋快餐店作为孩子生日或节日聚会的固定场所。如果偶尔去,可以按照下面的建议去做:

1,选择营养搭配较为合理的套餐

三大营养素比例合适的套餐中,一般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50%~60%,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0%~15%,脂肪应占总能量的25%~30%。建议你在快餐店赠送的免费资料里寻找这些相关信息,如果没有的话,可以向快餐店的负责人提出要求。

2,尽量选择非油炸食品

如果你已经点了一份炸鸡翅,就不应该再点其他的炸鸡块、炸鱼或炸薯条。

3,点一份蔬菜色拉

有些快餐店里供应蔬菜色拉,或蔬菜汤等,虽然它们不包含在套餐里,你也应该为每个人点一份。

4,饮品选择

在挑选饮料或冷饮时,要选择糖分低的,或者点一杯牛奶或柠檬茶,并少加白糖。

5,玩具补偿

要给宝宝的胃留有余地,回家可再吃一些水果来平衡膳食结构。如果家长点的是一份健康合理的快餐,孩子们可能会因此得不到套餐赠送的玩具。这时可考虑一些其他方式来弥补孩子的不高兴。例如,去购买一个类似玩具,或回家后多讲一个故事等。

6,成功仿造

家长可在家制作类似洋快餐风格的,但食物结构与比例都很合理的家庭食品,并且也可以用好看的盘子盛装食物,让孩子蘸番茄酱吃。

小提示:

家长平时要与孩子积极沟通,告诉孩子,“洋快餐又叫做‘垃圾食品’,如果经常吃身体就会变成垃圾桶。”那些经常去吃洋快餐的孩子,家长可假装去闻闻孩子,对他说,“身体有了味道,再吃就成垃圾桶啦!”

类似这种“预防针”,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打打,对于油炸食品、冷饮、甜食等也应如此。

策略二:油炸食品――用其他美味挤兑

家长需要知道的一个基本营养学原则:许可孩子品尝几乎所有美味可口的食品,其中也包括一些高糖、高脂肪的高能量食品或饮料。

生活是美好的,我们没有剥夺孩子吃美味食品的权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放弃管理。重要的是,家长要做好控制孩子摄入这些食品的数量和次数,不要一味宠着孩子,满足他们所有的食物愿望。孩子一旦形成了不良嗜好,纠正起来会比较困难。建议如下:

1,油炸食品安排最好不要有规律

每隔一周或两周提供一次油炸食品,每次的数量不要太多,并与清淡的蔬菜搭配,且不要以此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

2,变换食物品种和口味

掌握并提高菜肴的烹调技术,采用儿童喜欢的口味,如糖醋味、红烧味或茄汁味来加工荤菜,像红烧排骨、糖醋带鱼、茄汁鲳鱼等,使菜肴变得多滋多味,好看又好吃。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总是对油炸食品念念不忘了。

3,改进烹调方法

用裹面包屑和面拖办法制作的油炸食品含有过多油脂,如果采用平底不粘锅加少量油煎炸肉类,不仅可获得诱人的香味,所含的油也不会过多。一个好办法是:用锅中的剩油烹制蔬菜,使蔬菜也带有美味的肉香,会很受孩子喜欢。

4,少吃油炸蔬菜和方便面

油炸蔬菜也属于油炸食品,如炸薯条、炸茄盒子、油炸面裹洋葱圈等等,此类食品也不能多吃。另外,炒面、煎饺子、煎馄饨中含油也较多,不宜多吃、常吃。油炸方便面中的油水是不好的饱和脂肪酸,不能常吃;想吃时,可以先将面条煮熟后捞出,再放入另一锅已做好的汤内,这样面中的油水就减少了。

医生的话:

孩子的天性是喜欢美味的、品种多样的食品。如果家长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就可以改变孩子喜吃油炸食品的习惯。

不良学习策略 篇3

关键词:小班幼儿;不良膳食;营养

在目前幼儿园小班膳食管理中,幼儿园关于幼儿进食量方面控制的较为理想,仅有少数过量进食的小班幼儿,但是现在小班幼儿还是常常出现不良膳食行为的现象,本文正是鉴于此情况,对小班幼儿的健康营养膳食行为进行了粗略的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一项在本市A幼儿园进行的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量,选取A幼儿园小班幼儿数——20人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成A对照组和B干预组。

(二)研究方法

采取集中填答法回收干预前问卷,即在小班幼儿入园的首次家长会上,研究人员向所有家长讲清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干预方法、问卷的填答方法等事项,请被调查者当场填答问卷,填答完毕统一收回。干预前的家长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儿童家中饮食行为以及家庭中影响进食行为的因素和家长观念等。干预结束后,由儿童将问卷带回家交由监护人填写,干预后问卷除包含干预前问卷的所有内容外,还包括家长对各种干预方法的接受程度及看法、儿童饮食行为有无改变等。

二、研究结果

(一)导致肥胖的不良饮食行为的判断对照标准

我市所有幼儿园均对肥胖超重小班幼儿进行专案管理,管理内容包含饮食习惯、喜爱食品、生活习惯和运动四个方面,其中饮食习惯包括食量、进食速度和夜食,喜爱食品包括了甜饮料、油炸食品、肉食和洋快餐。吃西式快餐、喝甜饮料及吃油炸食品是目前幼儿园儿童中常见的不良饮食行为,这三种不健康食物进食次数过频与小班幼儿肥胖的关系已被国内外相关研究所证明。本研究设定小班幼儿五种肥胖相关不良饮食行为的判断标准如下表:

(二)儿童的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1.家中进食情况。调查发现小班幼儿进食快餐次数≥1次/月的儿童占62.5%,进食甜饮料≥3次/周的儿童占43.8%,进食油炸食品≥2次/周的儿童占48.6%。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每月进食西式快餐的次数在1次及以上的儿童分别占63.8%和61.9%。

2.儿童在园进食量及进食速度情况。调查时发现按照小班幼儿每日推荐能量供给量标准,所有在园小班幼儿午餐进食能量占每日推荐能量供给量的30%~40%的儿童比例达86.1%,进食能量超过每日推荐能量供给量50%的小班幼儿比例仅占2.5%。进食时间约15分钟的儿童占33.0%。

3.小班幼儿家长的饮食观念。干预前,认为自己孩子偏胖或比较胖的家长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4.5%和42.9%的家长有

些担心却并不想限制孩子的饮食。两组儿童家长均认为孩子胖主要是因为吃的过多,其次才是运动过少。干预组和对照组家长认为现在就该开始进行儿童肥胖预防的人分别占86.0%和84.8%。

三、研究讨论

接下来本文针对小班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有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1.本研究发现,不良饮食行为检出率与家庭月收入、父母亲文化程度无关,也与小班幼儿性别及家庭类型无关。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绝大多数城市的家庭甚至一些农村家庭而言,买些甜食、饮料或油炸食品等给家里的宝贝孩子吃并不存在经济上的考虑。

2.本研究中常吃西式快餐、常喝甜饮料、常吃油炸食品、进食速度过快的小班幼儿比例较高,且无论父母的文化水平是初中、大学还是研究生的家庭中均存在,表明目前儿童肥胖的干预需要兼顾所有的家庭,并不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好或父母文化水平高就降低干预强度,社会的影响非常重要,有必要在社会上提倡提供儿童健康的饮食环境并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或幼儿园相关管理

规定。

四、结论

1.在小班幼儿中普遍存在进食不健康食物以及进食过快的

行为。幼儿园中过量进食的小班幼儿所占比例较小。常吃西式快餐、常喝甜饮料、常吃油炸食品、进食速度过快和过量进食这五种不良饮食行为在幼儿园的检出率较高。饮食行为干预可以明显减少儿童常吃西式快餐、常喝甜饮料及常吃油炸食品的儿童比例,且随着干预的进行,进食不健康食物的频次逐渐减少。饮食行为干预对控制儿童常吃西式快餐和油炸食品、常喝甜饮料及进食速度过快的发生率方面有明显效果。对家庭中使用不健康食物激励孩子的行为以及家庭不健康饮食环境方面的干预效果显著。家长对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认识不足,采用家长宣传材料进行干预可以改变家长不良的育儿观念。

2.不良饮食行为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家庭类型、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及儿童体重状况无关,但与家庭中使用不健康食物激励孩子的行为和家庭不健康的饮食环境有关。

3.家长最喜欢的两种宣教方式为“每月发放简短生动的健康教育材料”和“每月发放彩色健康教育小卡片”。本研究使用的干预方法成本较低,小班幼儿、家长及幼儿园对干预方式的接受情况较好,并未给幼儿园带来工作负担,具有可行性,且干预效果显著,适合在幼儿园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吉.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分析[J].医药世界,2006

(09).

[2]陈卫红,王慧文,黄燕萍,等.衢州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调查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12).

[3]黄爱芳,林净.玉环县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调查[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实验小学附属幼

儿园)

不良学习策略 篇4

( 一) 生理机制的原因: 根据学习不良的经典定义, 我们知道学习不良具有特定的前提条件, 就是学习不良的学生其智力水平经有效的相关测验证明是符合同龄人的正常水平, 也就是说其学习不良现象的产生不是源于智力因素的影响, 而是与其它的生理机制有关。常见的造成学生不良学习的生理因素有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转移, 医疗界对此也有专业的定义即注意力缺陷障碍 ( ADDH) 。

( 二) 教学内容的原因: 认知学派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具体的指出学生在不同的智慧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能力, 对知识的吸收能力也是有限的、逐步提升的, 在教育实践活动时如果教学内容过难的话会使得学生感到学习困难, 教学内容过易的话会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 三) 小学生的社会化适应不良: 在小学生开始校园生活时, 他们将逐步经历到与以往不同的情感体验, 如亲密与疏远、合作与竞争、赞美与批评、认真与懒惰、成功与失败等等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情绪感受。如果学生在他发展期间遭遇较多的负面情绪体验, 那么会使得他的自我效能感降低, 自信心缺乏, 产生消极的情绪, 使得他对新环境丧失应有安全感, 满足不了他可以进行正常学习活动的情感需要, 使得学习效果不佳。

( 四) 家庭教育的影响: Mc 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把家庭功能分为 “问题解决、沟通、角色分工、情感反应、情感介入和行为控制”六个维度。其中 “问题解决、沟通、情感反应和行为控制”这四个维度与小学生的学习不良有着明显相关。

( 五) 社会的影响: 造成小学生学习不良的原因有学生本身内部的缘故, 但也不能忽视当今社会对小学生的深刻影响。

1. 十年育树, 百年育人, 在经济潮流的冲击下很多教育并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严重忽略了学生个体的诉求, 当教育变得不在纯粹而是急功近利时就会使得学生心浮气躁, 在压力的迫使下将原本简单的学习生活变得复杂不堪。

2. 当今社会科技化发展迅速, 典型代表之一就是越来越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信息传播途径之广, 扩散速度之快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但令人担忧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很多信息特别是来自网路的各种消息的内容大多是不健康的, 以黄色、暴力、耸人听闻的词汇最为噱头卖点, 毫不顾忌信息接收者是否可以接受类似信息。而这一切非健全的信息传播模式会导致那些还不具备明确是非观念的小学生身心发展不良, 个别孩子会早熟, 成人化程度较高, 社会适应不良, 学习不良的现象也会随之而来。

( 六) 学校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校因素对学生学习不良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主动并且能够很好的适应学校环境就是一门较难的课程, 此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校从宏观的角度去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 进行课程的安排, 师资力量的统一调配, 这都需要学校以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果学校的课程设置没有因地制宜, 那就会使得学生整体素质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水平。

二、学习不良的应对策略

学生一旦学习不良其后果是严重且影响范围较大的, 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低于正常的标准而且会使得学生社会化进程滞缓, 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不良, 幸福感大大降低。因此, 针对小学生学习不良的现象, 我们应该提出有效地干预方案, 使得学生学习不良逐步得到有效的缓解直至彻底解决。

( 一) 以学生的角度实施应对策略

1. 强化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2. 培养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3.重视小学儿童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结合。

( 二)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实施应对策略

1. 教师在日常管理班级和教育同学时, 严禁对学生有 “贴标签”行为, 关爱学生成长, 讲究 “因材施教”。2.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 讲究 “教学艺术”的应用7, 其包括: 教学语言艺术、教学非语言表达艺术、导课和结课的艺术、板书的艺术。3. 加强认知训练, 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注意力强化、记忆训练、问题解决能力出发, 采用具体的活动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4. 教师要随时做好学生的课后心理辅导工作, 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 积极促进学校班级与家庭之间有效的双向沟通。

( 三)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实施应对策略: 学校对学生的学习不良调节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一表现在学校的组织制度、知识的选择、管理评价等方面, 例如个别学校倾向于按学生的成绩分班, 无形之中就回伤害学习不良的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二表现在学校的文化心理方面, 如校风、班风、教师的行为作风都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学生是祖国花园里含苞待放的花蕾, 需要教师园丁和社会的共同关照爱护。根据学习不良的定义我们了解到小学生学习不良并不是智力低下造成的问题, 而是心理问题导致的各种学习障碍。作为当代的教育者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科学的方法对学习不良的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帮助其解决学习障碍, 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密切辅导, 使小学生在这个过渡时期可以良好的发展思维, 愉悦的收获知识经验, 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何雯.两类家庭关系不利青少年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孤独感的关系[D].西南大学, 2010.

[2]马云鹏, 课程与教学论—2版[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4 (13) 329—354.

[3]李秉德, 教学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4]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典型不良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 篇5

1、概念的重要性被忽视,而一些难题,怪题倍受青睐。

2、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冷落了其它科目。

3、平时依赖计算器,一考试就犯计算上的错误,搞的自己手忙脚乱。

4、听老师讲例题觉得会了,自己用参考书时一看题明白了就以为自己会了,不再动手去做。

5、匆忙应付老师作业,搞题海战术,却不认真对待做题时发现的问题。

6、听课时将内容一股脑塞进去,不动脑筋去思考所以然。

7、成绩好一点的同学认为老师上课讲的太简单,开小差。其实忽略了老师对某一些关键问题的分析。

8、将老师讲的例题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同时忽略了老师精辟的分析。

9、晚上开夜车,白天没精打采,形成恶性循环。

一般学习策略

1、课前预习,找出问题,听课时才能有重点的听。

2、认真听讲:将老师将的精华抓住。“课上一分钟,课下半天恭”。

3、记笔记:基本概念不用记,而老师对概念的解释特别要记。老师讲例题时,将题抄好之后,就听老师分析、解题,最后把答案抄下来,课后在自己独立做出来。

4、课后把当天所学的内容看几遍,想一遍,直到全部理解后再去做题,否则只是应付作业。这样事半功倍的掌握了知识,以后少了许多障碍。

5、每次考试前都将平时作业和以前试卷中做错的题重新做一遍。这是查陋补缺最好的方法。

学科学习策略

语文:虽然考的几乎都是课外知识,但是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内来提高。语文学习:

1、记基本的字词、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

2、阅读现代文,分析写作技巧,作文列提纲。

3、重视课外阅读,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读一些精短的文学、科学作品,提高语文水平。

4、做阅读理解时做到泛读、精读、扫读。浏览一遍知道大意,精读掌握段落大意及答题点,第三遍搜寻问题答案。

英语学习:

1、牢记单词,当然包括它的用法,争取每一个单词背下一两个例句,用起来就不容易错了。

2、系统的学语法,平时零零碎碎记下来的要及时总结,更要看系统总结的书。

3、加大阅读量、背诵文章。建议每天晚上将白天学的单词背一遍,语法记一遍,早自修再回忆一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外语的学习就需要长期积累才能见成果。

数学学习:

1、数形结合思想,每一个初等函数在头脑里有清晰的图,由表达式得图象,从图象推定义域、值域等。

2、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例如二次函数定义域、值域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的应用。

3、分类讨论,例如在求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分别讨论参数取值范围,复杂的问题分割成几个简单问题了。

4、数学要多做题,才能见识,掌握多种题型,学习时间安排

高中三年:

1、高

一、高二下题池。不在于做的题多,而在于精,做过的题力求弄清弄透,这样弄清一道题,意味着弄懂一批题。

2、选好参考书。应选有知识总结,例题多,讲解详细的参考书。

3、高三为了加快解题速度,找到解题感觉,提高技巧,就要下题海多做一些习题集。

一天时间安排;

1、早晨背一些英语课文或课文的名家名段,或一些古代文言文;不用早晨时间写理化作业。

2、晚自习一般是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写作业,做一些练习题,复习完了,理解了再做题,比做一道,翻一下书效率要高得多。

3、有时间再分专题的读一些英语语法,如:虚拟语气,连词之类。

学习建议

1、找一个竞争对手,大家成绩不相上下,由此共同进步。

2、带着问题去听课,时刻准备着回答老师的问题,会让自己精力非常集中,并且要边听边动脑筋。

3、建立一个错题记录。

4、把每一张试卷当做自己能力和水平的检测。做的好,给自己一点信心,做的不好,说明这一阶段努力不够,需要再接再厉。

5、专项,综合,强化。先将每一章节的知识各个击破,然后再将知识连成一个网,做一做历届高考最后几题。最后强化练习模拟题。

重要观点

1、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态一定要平静,每一次考试认真对待,好不骄傲,差不气馁,关键在于凭心而论你努力了就行了。

2、随时随地不让自己做无用功,看书看不进去时就做题,头脑发胀时休息一会儿。做数理化习题做的恶心了,马上换语文书看看。学习若能统筹安排,就不会觉得十分疲劳,就是这个道理。

3、既不能妄自尊大,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了,也不能妄自菲薄,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努力。决心给了我们动力,信心给了我们勇气,恒心给了我们成功。每一个人都要做好一种心理准备,承受一次次的打击。尤其是学习不太好,又一直在努力的同学,成效不可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量变达到一定的度,就会质变。

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劳逸结合,“8-1>8”。每天适当的到操场活动一下,让大脑有更充沛的精力学习。例如在傍晚散步、打一会儿篮球。消除一天的紧张,既而晚上能更好的学习。

5、多一份自信。学习不理想,或是现实与期望尚有差距的同学,信心是很重要的。相信自己曾经成功过,自己一定能行。

6、文科学习切忌急功近利,文科主要考能力,而能力是平时积累的。可能有人觉得努力了好一阵字也不见效,可是如果不努力更不会见效,努力总有一天会见效。

7、获得总是在付出以后,要克服惰性,不要给自己找理由放松自己,做每一件事都想一想对于学习有没有好处,再决定去不去做。例如看电视,踢球都当做学习中的一种放松,适可而止。有了这个尺度,再加上持之以恒,一定能成功。

如 何 提 高 学习效 率

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往往起因于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率不高往往由多因素造成。较

低的学习兴趣、不良的学习习惯、身体的疾病等都能影响学习效率。下面,我们对此进行综合考察。

一、学习问题自我评价

每一个学习不良者并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的问题之所在,要想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学习问题进行自我评价便尤其显得重要

了。对学习问题可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l.时间安排问题

学习不良者应该反省下列几个问题:(1)是否很少在学习前确定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在多少时间里完成多少内容。(2)学习是否

常常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3)是否常拖延时间以至于作业都无法按时完成。(4)学习计划是否是从来都只能在开头的几天有效。(5)

一周学习时间是否不满10小时。(6)是否把所有的时问都花在学习上了。

2.注意力问题

(1)注意力完全集中的状态是否只能保持10至15分钟。(2)学习时,身旁是否常有小说、杂志等使我分心的东西。(3)学习时是否常有

想入非非的体验。(4)是否常与人边聊天边学习。

3.学习兴趣问题

(1)是否一见书本头就发胀。(2)是否只喜欢文科,而不喜欢理科。(3)是否常需要强迫自己学习。(4)是否从未有意识地强化自

己的学习行为。

4.学习方法问题

(1)是否经常采用题海战来提高解题能力。(2)是否经常采用机械记忆法。(3)是否从未向学习好的同学讨教过学习方法。(4)是

否从不向老师请教问题。(5)是否很少主动钻研课外辅助读物。

一般而言,回答上述问题,肯定的答案(回答“是”)越多,学习的效率越低。每个有学习问题的学生都应从上述四类问题中列

出自己主要毛病,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例如一个学生毛病是这样的:在时间安排上,他总喜欢把任务拖到第二夫去做;在注意

力问题上,他总喜欢在寝室里边与人聊天边读书;在学习兴趣上,他对专业课不感兴趣,对旁系的某些课却很感兴趣;在学习方法上

主要采用机械记忆法。这位学生的病一列出来,我们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了。

二、自我改进法

1.SQ3R法

罗宾生(Robinson)提出的SQ3R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好方法。SQ3R是由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几个单

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成的。(1)概览(Survey):即概要性地阅读。当你要读一本书或一段文章时,你必须借助标题和副标题知道大概内容,还要抓住开头,结尾及段落问承上启下的句子。这样一来,你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2)问题(Question):即在学习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等基本问题上,同时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

懂的地力。如果是学习课文,预习中的提问可增加你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要是研究一个课题时你能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资料,就能更

有的放矢。

(3)阅读(Read):阅读的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答案,不必咬文嚼字,应注重对意思的理解。有些书应采用快速阅读,这有助于提

高你的知识量,有些书则应采用精该法,反复琢磨其中的含义。

(4)背诵(Recite):读了几段后,合上书想想究竟前面讲了些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些简单的读书摘要,从中找出关键的 表达词语,采用精炼的语言把思想归纳成几点,这样做既有助于记忆、背诵或复述,又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且使思维更有逻辑性。

这种尝试背诵的方法比单纯重复多遍的阅读方法效果更好。

(5)复习(Review):在阅读了全部内容之后,回顾一遍是必要的。复习时,可参考笔记摘要,分清段落间每一层次的不同含义。

复习的最主要作用是避免遗忘。一般来说,及时复习是最有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可逐渐减少,但经常性地复习有助于使学习

效果更巩固,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即是此意。

2.自我塑造法

上面介绍的SQ3R法是一种学习方法,仅可解决因方法缺乏而引起的学习上的问题。对于因其他原因而引起的学习问题,则还需

综合考虑运用其他方法,自我塑造法即是一种综合法。

(1)选择一个目标。经过对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分析,你已经找出自己的症结所在,但对改变它你不可性急,而应该首先选择其中

较为可行的一项进行重点突破。我们常观到某些学生在接受长辈一顿训斥后,立即制定一个宏大的学习计划,其实这种计划十有八九

是执行不下去的。我在学英语时,有一天忽然下决心要从阅读原版小说入手,结果我借了一世界名著《马丁.伊登》,并且向朋友宣

布,我要花一个月时间啃下此书。结果呢,我连第一页都没能读完,因为里面的生词查不胜查。后来我选择了比较适中的学习目标,先从世界名著简写本入手,结果越读兴趣越浓,不再视英语为畏途了。

(2)实行新的学习程序,如果你的症结是行为拖拉,为克服这个缺点你就应该给自己订一个规则,每天不完成预订的任务不

睡觉。如果你的赞美是注意力不集中,那么你应分析不集中的原因。在寝室读书不集中,则应责令自己到教室里去读。如果读半小时

不良学习策略 篇6

趋势一:逐段分析,支离破碎

一篇文章是由许多段落组成的,只有明确每段的意思,才能领会作者全文的意图,但是逐段分析带来的弊端也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容易使学生只见树叶不见树木,更不可能见森林了。我们经常说作家写文章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我们教学生欣赏文章也应该由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很多老师这个环节是有的,但是整体感知往往只在新课开始和课文讲解结束之后总结时进行,而且是一带而过。我们知道每一篇散文都是作者苦心孤诣的思想精华,一个整体的东西要在很短的课堂上把握出全貌是很难的。如《荷塘月色》一文的第一段,只需要解释一下“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的内容即可理解首段作者夜游荷塘的意图。不需要再作任何具体的展开。如硬将作者营造的整体美的氛围肢解为一个又一个单调乏味的画面,就会影响了学生对全文的把握。

趋势二:手段多样,浮光掠影

很多老师在进行散文教学的时候都喜欢做课件,将画面、音乐与文章的内容结合起来。本来这样做是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达到增进理解课文的目的,但是课件永远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如果辅助手段成了授课的主要手段,那么散文的学习效率不是提高了,而是降低了。因为学生的注意点落在画面上而不是语言点上,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只能朦胧的感觉。从朦胧的感受到透彻的把握之间的差距正是阅读教学的空间,教学关注的应是这个空间的跳跃,是经验的升级。如果老师过多的依赖多媒体课件,学生的感受理解的不是文本本身,而是老师本人或借鉴别人的理解,这种理解即林汉达先生所说的“阴风昧生”,它是死的、静的,是只能增加,不能发展的。如学习《绿》一文,无论你拍多少关于梅雨潭的照片,用多么美妙的音乐来营造氛围,也无法让学生从中读出文中对绿的形象而生动的描写。

趋势三:语言感知、主旨不明

散文的一个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有很多老师在散文教学时,容易陷入画面分析的困境,其实,老师教给学生的落脚点应该是作者在画面中所流露出的情感,这才是感知散文语言的主旨。如《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描写荷塘四周,柳树、灯光、蝉声、蛙声,这些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笔下月色下荷塘的景物特征,但作者写下这个画面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一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就一下子点出了自己的心境:淡淡哀愁。

针对以上三种不良的教学趋势,笔者以为散文教学应注意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部分分析,关照整体

我们教学生学习一篇散文,整体感知决不只是在课文讲解之前的初读和讲解结束之后的总结,它应该是贯穿于对整个部分的分析。在初读时,我们认识的整体还是一个模糊的或者说是一个不完全的整体,要使这个初步的印象逐步加深、准确,就离不开对文章一个个画面的分析。但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分析结束后就应该把它与整体联系起来,弄清楚这个部分与对表现整体有何作用。这样就不至于给学生留下肢解全文的不良印象。如巴金的《灯》,作者提到古希腊女教士希洛为情人利安得尔点燃的火炬,我们讲解这个故事时,如果不注意与全文主旨进行关照,学生很容易将这个神话故事当作一个独立的小故事来阅读,无法跳出来去领悟这个故事中自然环境中的黑暗是作者现实环境中黑暗的象征。

二、重点突破,抓住要点

散文的选材往往很广泛,写法也很灵活,表面上的散往往使初学者读起来有“东一榔头西一棒”之感。其实,每一篇散文作者都会通过一些重点画面来作细致分析,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学生走马观花,老师浮光掠影,这样就不能理解作家写文章时所处的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也领会不到作家独具匠心的构思。而重点突破,我们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由一斑而窥全豹,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所谓没有舍就没有得。如对《风景谈》一文的学习,而如果我们跳过其中的部分画面,如抓住“延诃夕照”和“北国晨号”两幅画面作重点分析,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手段,将这两幅最能反映解放区军民生活精神面貌的画面作为全文学习的突破口,那么既可以仔细领悟作者所表现的思想主旨,又能学到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

三、感知散文,贵在语言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教师要重视“语言素材”的解读。语文可怕的是被“架空”越大越好讲,然而越小越有味,而真正对学生有用的还是“小而有味”的语言素材。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语言的学习。而散文语言的习得不是只通过画面、声音就可以感知的。散文语言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在阅读、领悟语意之后在脑海中运用联想和想象,形成带上自己独特体验的画面,所谓“身临其境”之感,那么这样所感知到的语言才能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一个部分,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体验遇到类似的情境,用自己习得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语言特色通过讲解与分析是很难让学生吸收完全,古人读书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的理解和感知是需要过程的,你给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其实阻碍了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也剥夺了学生“试错”的机会。如学习《荷塘月色》,当学生读到“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时,其实不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通感”这种修辞手法的讲解上,而应该努力将学生拉入到作者所描绘的那个情境,重点在领悟“和谐”两字的深刻含义。

总之,散文作为中学生阅读的主要文体之一,我们不能因为其“形散”而将画面的整体美弄得支离破碎,不能只见其形而不领会神,而应该有重点地选择最能突现全文神的片段,并将它作为分析的突破口,通过抓语言点来体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从而带领学生真正感受到散文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汪嘉宾.让阅读教学回归自然状态[J].中学语文教学,2005,(3):8.

[2]张强.《荷塘月色》,我们应该教什么[J].中学语文教学,2006,(6):43.

[3]朱贻渊.对阅读教学“习得化”范式的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6,(11):20.

不良学习策略 篇7

1 学习不良高职学生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对学习不良者的界定

学习不良指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 智力正常又没有感官障碍, 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 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行为。

首先, 学习不良学生应是智力正常的学生, 这些学生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 不能使用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 最终导致“学习不良”, 这种学习不良是指学习结果而言的, 即学习结果未达到教学目标。但是“学习不良”的学生, 他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智力低于常人者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畴。

其次, 本文讨论的是高职学生的学习不良。因为学习不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例如在高职院校学业很优秀的学生, 如果到了重点大学可能就属于学习不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说, 可能是一门相对简单, 可以较轻松地自学完成的课程, 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即使有教师的示范、讲解、指导, 也会有很多的学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再次, 本文讨论的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不良, 而非所有课程的学习不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不良相对其他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

1.2 对教学策略的界定

教学策略是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 为实现某种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内容、材料、建立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教学策略一词涵义, 并非狭义地指用于各种科目的教学方法, 而是广义地指一般教学上所考虑采用的教学取向。

学习不良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讨论的教学策略主要面向其中比较直接相关因素, 如教学过程、学生心理性因素等方面;不讨论间接相关因素, 如学校、家庭等环境方面的条件。

2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不良高职学生的具体表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相对其他学科来说较为简单的课程。但是相对学习不良高职学生的基础来说, 要达到学习目标, 却还是有很大的困难。这些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特征表现为:

2.1 情绪情感障碍

主要表现为兴奋点不在学习上, 上课情绪低落, 无精打采, 上机一逮着机会就玩游戏甚至宁愿发呆或睡觉也不愿意做练习。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 对功课不闻不问, 无所用心。学习态度不积极, 马马虎虎, 得过且过, 对学业成绩毫不关心;动不动就请假, 不来上课。对教师、学习有排斥感, 很容易吸收负面信息因而影响学习, 不能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2.2 认知结构缺陷

认知结构断裂, 思维品质差, 表现为接受新知识困难, 不能理解课题, 也提不出任何课题, 稍微复杂的教学内容就掌握不了;记忆力差, 对所学内容只能短时记忆, 甚至有学生连续三次上机相同的问题要问三遍;没有清晰的自我评价, 并不意识到自己的失败和困难。很多学生因为以前接触过计算机, 虽然学的很不好, 但是却不自知, 总认为自己“会了”, 眼高手低。

2.3 学习方法不当

学生尚未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 不会规划和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课前从不预习, 上课不专心听讲, 不记笔记, 课后不及时练习。课本上有详细的操作步骤也不会做标记, 上机找不到, 甚至都没有到书上找操作步骤的习惯。对布置的任务随心所欲, 随意练习, 从不介意是否练习到位, 是否完成学习目标。对学习上的漏洞既没有自知之明, 也没有查漏补缺的意识, 听之任之。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3 针对学习不良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一些教学策略

3.1 情绪情感方面

运用情感原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是学习不良的学生, 对教学内容的期待值越低, 课堂对他们而言的乐趣甚至仅在于和同学之间讲讲小话, 和教师之间开开玩笑。如果教师和他们站在对立面, 完全反对他们的做法, 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就不可能培养起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非常谨慎地面对这些学生, 既要维持课堂的学习气氛又不能死板地批评他们, 掌握好这个度, 慢慢和学习不良学生建立好的师生关系。而一个教师已经讲过多次的非常简单的教学内容, 学习不良学生很可能在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掌握后才第一次开始练习这个内容并提问教师, 教师这时候也要耐心给学生讲解, 要抓住学生难得的一次认真学习的机会加以引导, 慢慢将学生引入到学习的轨道上来。

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高职学习不良学生很多缺乏自信, 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以肯定, 并多创设成功的机会, 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扫清他们学习道路上的心理障碍,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另外很多计算机学习不良学生却是因为太有自信, 马大哈型, 觉得计算机很简单, 实际上却是漏洞百出。对这种学生要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 将毛躁的个性改正。

3.2 教学内容方面

适当降低学习要求, 设置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主要学习和考察操作性较强的WINDOWS的操作与OFFICE的操作, 而理论性较强的一些内容如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就不做要求, 普遍学习感觉较难而且在非计算机专业以后的应用中很难用到的计算机语言也不做要求。

紧扣实际精选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教学内容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 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联系专业需求, 加强实用性,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很多都是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 将这些例子说给学生听, 学生比较有兴趣;对经管类学生来说, EXCEL中一些财务函数的学习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学生也乐于学习。

3.3 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上采用“小步子、多次重复”的原则, 将要学习的知识细化, 并多次强化。例如WORD中的“邮件合并”内容, 操作步骤比较多。要学生能记住这么复杂的操作, 首先非常详细地讲解, 还要归纳出步骤里的一些特点, 方便他们的记忆;另外要多举几个例子, 即使例子之间没有什么递进关系, 多次重复操作加深学生的记忆, 并在下次上课的时候还要重复。如果学生上机时忘记了操作步骤, 也要不厌其烦地再次演示, 从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将一些操作步骤录制下来, 在学生想看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打开重新查看、学习。即使很多学生都是随心所欲的散漫学习状态, 教师也不能错过任何学生任何一次想要学习的机会。

3.4 教学过程管理方面

基本的教学过程管理要严格、细致。学习不良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很差的, 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的趋向严重, 随意请假。如果教师不严格要求, 甚至一个班一半的人都不来上课。必须严格管理才能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上课带书这种非常基础的要求, 也要和学生提出来, 否则学生上机无所事事。课本上即使有操作步骤, 也要多次和学生强调要标记出来, 否则学生上机时忘记了操作方法也不会自己去找, 就算去找也找不到, 一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会开始放弃手中的学习, 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严格要求, 尽量将学生从散漫的状态训练成具有一定的学习紧张度。

要安排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和检测。这样一方面可以获取更多学生学习的情况, 很多时候学习不良学生的错误是非常匪夷所思的, 靠教师自己的主观判断有时候很难预料学生的错误。另外一方面, 学习不良学生出错概率很高, 而自我判断能力又很差的, 必须有人不断地告诉他们学习的问题在哪里, 他们才知道, 否则就囫囵吞枣地过去了而不自知。

4 结论

通过以上对学习不良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教学策略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高职计算机基础学习不良的学生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 并不是先天的智力所造成。这要求计算机老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 在宏观和微观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才有可能使学生学到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赵欣.转化专业运动员数学学业不良的教学策略.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5.

不良学习策略 篇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不良学习行为,矫正

初中生因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 认为思想品德课不重要, 上课敷衍, 甚至把思想品德课当成休息调整课, 睡觉、写其他科作业, “身在曹营心在汉”等现象层出不穷;另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过多的大道理又使其产生反感心理, 所以有时更加排斥思想品德学科, 从而形成很多不良学习行为。诸多主、客观因素交织在一起, 导致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了初中升学考试科目中的“鸡肋”, 嚼之无味, 弃之可惜。那么, 究竟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矫正学生不良学习行为呢?笔者总结几点论述如下:

一、矫正学生的课堂出格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 有的学生表现欲望很强, 但因为学习成绩差, 长期得不到同伴和老师的重视, 于是变着法子来表现自己, 可他们的课堂学习行为常常是出格行为, 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赏识, 反而还受到批评, 这样就导致要么从此一蹶不振, 要么出格行为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教师创造各种条件, 加以诱导, 把他们的表现欲望引导到正规道路上, 比如上课时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 不要以发言准确率低, 影响上课进度等为由压制他们的表现欲望;学校、班级的大型活动, 给予他们充分信任, 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等。教师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越多, 他们的出格行为越少, 将来走上社会成功的机率也就越大。

二、矫正学生的学习孤僻行为

现在的初中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合作意识比较欠缺, 合作学习观念淡薄, 从而产生一种学习孤僻行为, 以致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很难与同学进行合作, 很难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一般而言, 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合作水平还不高, 因而其合作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适当监控。如果没有教师的适当监控, 合作学习就可能流于形式, 成为无效学习。因此, 在开展合作学习时, 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 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 特别是应抓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实施监控。

一是纠偏。学生在小组讨论时, 其思维可能会非常活跃, 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 进行引导, 把学生的讨论引到合作学习的主题上来。

二是消除误解。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对教学内容常常产生误解, 这些误解在小组成员相互影响下可能会进一步增强, 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 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及时消除学生的误解, 以免学生步入误区。

三是防止过度依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 可能过度依赖同伴。教师应当帮助这些学生明确个人在合作学习中的责任, 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

思想品德课开展合作学习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知识交流的氛围, 可以很好的矫正学生的学习孤僻行为, 让同学们在交往中互助互爱, 关系和谐, 提高学习成绩, 从而使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

三、矫正学生的课前不预习行为

很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是一门副科, 学好学坏无所谓, 因此就不需要预习了。针对此种不良学习行为, 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加以引导, 要让学生明白思想品德课同样也是需要预习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 能较好地进行独立思考, 解题能力较强, 教师稍加指导就基本能完成好有效的预习;也有部分学生基础非常薄弱, 预习独立性较差, 预习任务就要分化处理, 让他们独立完成较容易的预习作业, 难度较大预习作业则在教师或学习小组组长的引导下以及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完成。为了既照顾差异, 又避免让学生有贴标签的感觉, 我让学生自己先从多层次、多样化的预习任务中选取部分适合自己水平的问题独立解决, 再让学生选一二个有挑战性的任务, 自己寻找老师或小助手或合作者共同努力完成。如在学习《法律护我成长》一课时, 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预习要求:仔细观察“车祸”与“被狗咬伤”两幅漫画, 并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第一, 漫画中青少年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第二, 这种侵害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家庭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第三, 我国有哪些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读一读相关规定。其中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哪部?想一想为什么要给予我们特殊保护?第四, 假如你是漫画中的受害者, 想象一下当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你会怎样应对?第五, 请你模拟打一个报警电话或急救电话。接到预习任务后, 学生都暗暗较劲, 看谁独立完成的任务最多, 有的仔细读课文, 有的查阅辅导资料, 有的回家上网搜索, 有的小组激烈的争论。预习中凸显个性, 学生在采取多种方式完成不同层次任务的过程中, 沿着不同的成长轨迹向前发展。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之下, 学生一定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粗浅总结,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还存在着很多不良学习行为, 在此就不一一阐述了, 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完整论述。对于文中所提的观点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 希望有关专家和教师批评斧正。

参考文献

[1]吕明霞.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7)

[2]胡为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 2011, (54)

不良学习策略 篇9

一、不良学习习惯分析

很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 会形成一些生活或者学习上的习惯, 这些不良习惯有其特殊的成因。

1.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

多年来,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题型和解题技巧上, 面对一个问题直接把解题的技巧告诉学生, 然后做大量的练习, 使学生记住解题的方法, 对于这些技巧是怎么来的却言之甚少, 对于蕴涵于数学知识中数学思想的传授, 因其“慢工出细活”、不实惠、费时过多而被搁置一边,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另一方面, 学生追求高分数, 沉浸于题海战术之中, 更愿意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题海之中, 却忘记了“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 这必然会造成一种现象:当题型稍有变化, 因为没有数学思想方法的支撑, 教师教给的“特技”失灵, 自己反复演练的“绝招”失效, 问题的解决就成为“泡影”。

学生不经历自主探究过程, 而是将目光紧紧盯住最终的结果, 只是从知识的“逻辑意义”出发, 列出问题的“要素”和“关键点”, 而淡化“知识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 使得他们无法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没有摸清楚知识的实质, 从而无法形成相应的“心理意义”。由于缺乏良好学习习惯驱使下的探究过程, 没有一个知识与现实联系的纽带, 大大割裂了知识间的联系, 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缺乏整体性, 在需要综合使用的时候, 往往无法有效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许多学生认为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法则、规律, 能应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就好, 至于过程没有必要探究, 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是新课标中数学学习的重点, 它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完整过程。

2.没有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从小家长就百般呵护, 大多数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课堂上, 大部分学生都很想表现自己,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场面“热闹非凡”, 但是, 有的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却忽略了别人的发言, 不善于倾听;有的学生上课忙于自己的“操作”, 既没有听清老师提出的问题, 也没有用心领会其他同学的发言, 不懂得倾听。

课堂上, 我们经常会说:“都讲了那么多遍了, 你怎么还不会啊?“”我刚才不是都说过了吗?你又没认真听!”……这些现象的形成, 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切感受到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极其重要。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 不是靠哪一位教师, 而是要在家长、教师以及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养成。

二、解决策略

问题的解决、标准答案的获得固然重要, 但“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重视结果形成的过程, 是克服这一障碍的必由之路。一个问题的提出、一个概念的形成、一条定理的论证……无一不是充满探索的过程, 在这些过程的学习中,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探究的乐趣, 并能够切身感受到那些感性的、表面的认识, 在慢慢上升为理性的、深层次的甚至是科学的认识。这样的教学就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提升思维发展水平。

在苏科版数学教材上基本每一节课都会有“做一做”或“数学实验室”之类的板块, 通过生活数学相联系的现实情景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在教学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时, 根据教材的安排, 我们并没有直接给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而是带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情景:

第一天水位上涨了3cm, 第二天上涨了2cm, 两天共上涨了多少?

第一天水位上涨了3cm, 第二天下降了2cm, 两天共上涨了多少?

第一天水位下降了3cm, 第二天下降了2cm, 两天共下降了多少?

第一天水位上涨了3cm, 第二天不升也不降, 两天共上涨了多少?

针对学生不懂得、不善于倾听的弱点, 坚持这样的情景教学, 能帮助学生形成重视探究过程的习惯。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契机, 加以语言引导,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比如教师提示说:“你觉得他 (她) 说得合理吗?”“你们的想法一致吗?”要求学生用“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 ”等句式, 逐渐强化学生倾听的效果, 最终将这种良好的习惯内化为孩子的综合素养。

三、总结

不良作业习惯的矫正策略 篇10

首先教师要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要留足学生做课堂作业的时间;其次, 要尽可能节省时间, 适当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再次, 教师要精讲多练, 讲在学生的不懂处、易错点, 学生会的不要讲, 学生能看懂的不要讲, 学生能自己说的不要讲;最后, 高年级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让学生带着疑问来上课。

二、及时地开展针对性辅导

学生在做课堂作业时, 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面批作业。教师在这几个学生间来回巡视, 当他们做对时, 教师马上打勾, 以此激励;当发现其有错误时, 教师及时指出, 让其改正;当发现他们难以独立解答时, 教师立即进行适当的辅导。

三、批阅作业以鼓励为主

当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时, 教师要在作业本上画个大拇指, 或写上“你的书写工整而清秀, 令人赏心悦目!”以示赞赏;当学生的解法别出心裁、具有创意时, 写句“你的解法独特、简便, 太棒了!”以示奖励……批阅作业时, 一般情况下不要打叉, 可在学生有错误的地方画波浪线提示, 让学生改正后再批阅。

四、精心选题, 每题必批

接一个新的班级, 第一节课就应该向学生承诺:只要是学生做的作业, 教师必亲自批阅;如果教师不亲自批阅作业, 学生可以少做一次作业。以承诺堵死教师不亲自批阅作业的后路, 以承诺给学生监督教师的机会。在布置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时, 教师要精心选题, 机械重复的题目尽量不布置, 怪题偏题不布置。

五、适时地辅导前置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尝试“辅导前置”, 即在新授前, 先单独给差一些的学生辅导一下, 让他们先学一学, 使其在课堂教学中能跟上班级的教学节奏, 做课堂作业时没有什么障碍, 也能像其他同伴一样当堂完成作业。

六、规范书写, 做学生的“字帖”

言传重于身教,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深远重大的。教师每节课的板书都要精心设计, 书写工整而不潦草, 作图时认真用工具;批阅作业时, 要字迹工整美观。教师的书写就是学生的“字帖”, 让学生在教师规范书写的熏陶下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不良学习策略 篇11

一、高中生写作不良的成因

学生写作不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经常的写作失败和挫折中习得的。观照及探究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发现造成学生写作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挫败感归因减弱了写作的动机兴趣。

写作不良的学生在写作学习过程中经常遭遇到挫折,无法体验到写作带来的快感。这些挫败感累积起来使得学生在写作中备受痛苦,并严重损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学生甚至不愿再想自己在写作方面是否存在无穷潜力。为了不再尝到写作的挫败感,为了维持自尊,学生的情绪便会产生消极的防御机制,于是很自然地把写作失败更多的归因到不可控因素,诸如写作能力低等较稳定的自身特性。这种消极的心理一旦形成之后,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写作动机的降低,本来轻松就学会的东西也会变得困难,困难一多就有了写作无助感,于是干脆就放弃写作。当学生形成了这种心理后,就会以相应的行为方式影响写作学习。如对写作任务的选择上他们尽量选择简单的任务回避困难;也不愿在简单的任务面前花更多时间去思考、构思,甚至就去抄袭应付任务。面对作文的分数,认为是教师不公平、偏心的反映。可见挫败感的归因造成了学生写作避免失败的动机强而获得成功的动机。

2.写作挫败导致环境的不良反馈。

教师、家长、学生的不良期待,特别是教师的不良期待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传递给学生,当学生接受到这些反馈信息之后,就会改变对自我的认知,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并严重地损害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为了维护自尊,便会产生消极的防御机制,表现出“我写不来”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消极行为,使写作水平进一步下降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此外,对教师的不良期待,学生可能产生对抗的消极情感态度,而这种情感态度一旦被教师察觉,可能会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原有不良期待,从而也进入恶性循环圈。

二、改变写作不良的教育策略

1.学会正确归因

隋光远认为:影响学业成就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努力,其次是方法,第三是能力,第四是教师讲课水平……(隋光远《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研究》)。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写作不良的学生普遍有“我写作是不行的”的心理,把成功的期望缩到最小,且通常把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并且认为这是导致自己写作困难或失败的唯一原因。这种归因于能力弱等稳定的内部原因的情况,往往导致学生自暴自弃。因此改变写作不良的主要方法就是对失败的归因从缺乏能力转变为缺乏努力,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姜燕琴 《通过努力归因来改变学生习得性无能感》)

由于写作不良者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反应,因而面对成功和失败的两种情况,应分别进行不同的归因训练。当学生将自己的成功写作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强化、肯定;当学生积极归因指向自己的能力不足时,则要引导学生将写作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并告诉学生失败是因为你的不努力或者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有问题,而让学生相信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目前的失败只是暂时的,是个人的努力还不够或没有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对待学生的努力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告诉他们努力获得了相应的成果,使他们不断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写作的不良状态中摆脱出来。

2.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班杜拉说过,积极的能力概念是成就动机的基础,在动机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它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写作不良学生由于经常性的写作失败而丧失信心,因此,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对提高写作能力,就至关重要了。(吴增强 《论学习困难学生的动机激发》)

首先,创设成功写作的机会。写作不良学生认为,自己说得不美,写得更不美,在写作领域中有自惭形秽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上课中,创设成功的机会给这些被遗忘的人,让他们说一说,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在他们的作文本中,哪怕用红笔圈一圈,宽容地写上几句温馨的评语,对鼓起他们的写作信心都是有帮助的。

其次,树立榜样作用。这里的榜样是指通过与他们能力相近者的写作行为来激发自信心。

在教学实践中,范文选取应抛却写作能手的文章,而把原来写作基础较差而进步较快的学生作品作为范文。同时要求他们观察、讨论这些学生是怎样进步的,他们的文章有那些是属于可操作层面的优点。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选取这样的榜样示范对写作不良者更能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

再者,在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使写作不良学生对写作有种胜任感,最好的办法就是确立自我参照目标,即要求学生从自身的写作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进步,自己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及潜力。可以要求学生从高一开始,保存好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的前后作文或者教师给他分析进步在哪里,如果能在哪些方面再努力提升,将会更好。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从自己的写作努力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写作潜力,改变写作无能的心理状态。

3.作业矫治法

作业矫治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知识结构、心理倾向性的具体特点,适当布置写作作业,如口头作文、一句话描写、一段文字等简单的写作任务,从而达到矫治的目的。

改变学生写作不良如不能从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完善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结构,学生的写作挫败感就不但难以真正得到消除,反而进一步加剧。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弱点、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布置难度适宜的作业,避免“不可控状况”的出现。如在体育班上《写出人物的个性》,我用“小明走进教室”、“小李溜进教室”这两个生活例子,向写作水平较低的体育生提问:从上面的两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每个人都有早退迟到的亲身经历,于是都能谈出“溜”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接下来,我就要求一个学生扮演早退时逃跑的情节,让学生抓住动词写出人物的形象。学生兴趣很高,效果不错。 可见,给学生布置的内容,布置的目标最好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既要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要避免写作的内容过于简单。因为太容易,也会使学生丧失兴趣。所以,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体验到写作成果与努力程度之间的依随性,激发其写作的热情、增强写作自信心,促进写作能力提高,最终消除写作不良的心理定势。

另外,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写作任务。不能一味让学生去应付低水平的任务,过分的容易成功不具有强化的价值。(吴增强 《论学习困难学生的动机激发》)班杜拉认为,容易的成功是一种常规性行为,对常规性的奖励并不能反映人的功效,所以不能促进个人的内在动机。而接受挑战性任务(班杜拉认为是“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的任务 )是一种进取性行为,对进取性行为的奖励能够证实人的功效。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层次较低的学生在完成同层作业的基础上尝试高一层的作业。实践证明,它能有效地激发写作不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替吉奥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篇12

替吉奥胶囊是目前一种新型的氟尿嘧啶类口服抗癌药物, 其由以下3部分组成:替加氟, 具有非常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在体内很容易转化为氟尿嘧啶;吉美嘧啶, 能控制氟尿嘧啶的分解, 使抗肿瘤的活性增强;奥替拉西钾, 能减少氟尿嘧啶在胃肠道的毒性和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减少, 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1]。本文就近几年国内报道的替吉奥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综述如下。

1 重症多型红斑型药疹

据关念波等报道[2]:1例57岁男性胰腺癌患者术后行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口服化疗, 21 d为1个周期。用药第3天, 患者出现全身烧灼样疼痛, 体温最高达39.6℃, 四肢及胸背部散发紫红色斑疹。立即停用替吉奥胶囊, 吉西他滨继续应用。用药第5天, 患者四肢内侧及胸背部出现大面积多型性皮疹, 部分皮疹中心出现水泡, 部分皮疹呈红色大疱并融合成片, 部分大疱破溃、创面暴露;并且伴有口腔黏膜溃疡, 因此诊断出患有严重的多种形式的红斑类型的药物喷发。给外用药品, 炉甘石止痒保湿, 去炎松缩丙酮、益康唑霜交替治疗[3], 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泼尼松, 应用5 d, 联用清热解毒凉血汤药治疗, 1周后行吉西他滨联合氟尿嘧啶化疗2个周期, 卡培他滨化疗2个周期, 未再出现皮疹, 2周后患者皮疹基本消失。药物爆发的严重不良反应, 常继发感染、水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该患者在使用激素加中医辨证治疗后, 病情改善明显。

2 老年男性患者双侧乳腺增生、胀痛

据牟小帆等报道[4]:患者, 男, 82岁, 74 kg, 因“左肺癌术后复发”转入院, 患者同时患有稳定劳累型心绞痛, 高血压3级, Ⅱ型糖尿病。进行替吉奥胶囊单药化疗40 mg, 2次/d, 12 d为1个周期, 周期后期出现双侧乳腺增生、胀痛, 查体双侧乳腺略增大, 乳晕色泽变深黑, 乳度触痛。彩超示右侧乳腺增生, 左侧乳腺未见异常, 化疗期间停用替吉奥胶囊后, 双侧乳腺增生消退、胀痛消失。待下次替吉奥胶囊化疗周期后期再次出现上述相同症状, 停用替吉奥胶囊后消失。本例老年男性患者双侧乳腺增生、胀痛反应较为罕见, 经文献检索, 未见有相关的报道, 其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老年患者往往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免疫功能低下、消化功能减弱, 若不注意长期用药监测, 发生不良反应率较大, 应引起注意。

3 致急性溶血性贫血

据唐茂兴等报道[5]:1例50岁男性胃癌术后患者应用替吉奥胶囊3粒, 2次/d, 3 d后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尿色加深、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停用替吉奥, 给予护肝及升白细药物治疗2 d, 但皮肤及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 给予洗涤红细胞、人免疫球蛋白及地塞米松等对症处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比值为0.36, 考虑为G6PD缺乏所致急性溶血性贫血。当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时, 对患者继续输注并洗涤红细胞, 对地塞米松使用量逐渐减少直至停止使用, 同时对人血免疫球蛋白也停止使用, 患者贫血情况逐渐缓解, 停用替吉奥9 d后, 患者头晕、乏力基本缓解, 皮肤及巩膜稍有黄染[6]。患者在出院4天后来院复查血常规结果恢复正常。G6PD缺乏往往由遗传性缺陷所致, 替吉奥胶囊引起的G6PD缺陷溶血性贫血未见报道。

4 脑出血

据杨燕等报道[7]:男, 81岁, 入院时伴有上消化道梗阻、胃恶性肿瘤、II型糖尿病等症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 增强免疫力, 减少其痛苦, 使用中药抗肿瘤治疗, 患者病情未改变, 2010-09-18采用替吉奥口服化疗。1周后患者饭后喷射性呕吐, 双下肢活动受限, 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81×109/L, 血红蛋白64 g/L, 血小板71×109/L。考虑为化疗引起骨髓抑制反应, 对症治疗, 患者骨髓抑制明显好转, 但仍有乏力、呕吐等症状, 双下肢活动受限。患者住院一个月后突然出现呼吸急促, 小便失禁。头部CT检查示:脑出血。抢救无效死亡。患者若口服替吉奥很容易引起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 最终导致脑出血死亡。由于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调节能力差, 很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还增加了老年患者的痛阈和非典型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不明显, 易导致误诊或延长诊断治疗时间。

5 急性间质性肺疾病

据李芳芳等报道[8]:患者, 男, 42岁, 刺激性干咳半个月以上, 支气管镜检查有活检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特征, 诊断:肺鳞状细胞癌, 右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在我院行1~4周期的多西他赛叶顺铂 (DP) 方案化疗, 2个周期后疗效评价部分缓解, 4个周期后疗效评价维持部分缓解 (PR) 。考虑顺铂的肾脏蓄积毒性, 以替吉奥胶囊治疗, 患者以干咳为主, 3周后患者持续按时服用替吉奥胶囊, 咳嗽症状加重, 因此停用替吉奥胶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1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08×109/L;单核细胞1.0×109/L;C-反应蛋白5.4 mg/dl;降血钙素原0.07 ng/ml, 血液细菌培养, 厌氧细菌培养、真菌阴性;A/h1n1流感病毒检测阴性;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阴性。窦性心律心电图, 心电图正常;胸部CT:双肺间质性泄漏, 肺泡间隔增厚, 多个参差不齐, 片状磨玻璃密度急性间质性肺疾病, 立即氧疗法、激素疗法。2周后对胸部CT:双肺间质吸收, 基本无积液。该患者有4年高血压病史, 并长时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 化疗期间给予鲨肝醇辅助骨髓保护, 该药物不会引起急性间质性肺疾病。因此考虑吉奥胶囊引发急性间质性肺病, 而国内尚未见报道。

6 讨论

综上所述, 替吉奥作为新一代氟尿嘧啶类口服抗癌药物, 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本文列出了替吉奥在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 与药物剂量、浓度和个体差异有关。提醒替吉奥的临床应用, 要深入理解和掌握不良反应的特点, 了解临床诊断和患者, 最大限度的利用其抗肿瘤效应,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的不良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减少用药不当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同时要向其介绍一些药物严重不良反应, 从而引起患者的关注, 避免在轻度不良反应的情况下造成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737-737.

[2]关念波, 贾程辉.替吉奥胶囊致重症多型红斑型药疹[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3, 15 (3) :162-163.

[3]李清, 苏畅.口服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1 (3) :17-18.

[4]牟小帆, 那婕, 张治然, 等.替吉奥致老年男性患者双侧乳腺增生、胀痛1例[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s2) :635-635.

[5]唐茂兴, 夏曙.替吉奥胶囊致急性溶血性贫血[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 14 (4) :240-241.

[6]唐茂兴, 夏曙.替吉奥胶囊致急性溶血性贫血[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 (4) :25-26.

[7]杨燕, 徐秀月, 姚莉.替吉奥引起脑出血1例[J].辽宁医学杂志, 2011, 25 (3) :121-121.

上一篇:紧急避险的限度下一篇:物联网共性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