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学习策略

2024-06-02

高职生学习策略(共12篇)

高职生学习策略 篇1

“学习动力”是前苏联教育学家姆·阿·达尼洛夫等在1957年相关研究中首次提出的概念,该文中强调教师对学生知识的评分会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本文所指的“学习动力”则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导致学习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推动,高职教育的规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从院校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高等职业教育俨然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发现:高职生的学习动力却相对不足。

一、高职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

1.学习状态消极,甚至沉迷享乐。调查数据显示:在高职生群体中,能严格遵守学校管理规定,有很好出勤的为30.4%;出勤较好的为20.6%;出勤状况一般的28.6%;出勤较差的占10.4%。更有甚者,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或不惜逃课在外打工挣钱,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2.无明确的学习规划和就业定位。相关调查显示:有规划、制定了阶段性目标并能全部实现的高职生只占11.2%;选择有规划,制定了阶段性目标并能够实现大多数的为37.8%;选择有规划、制定了阶段性目标但很少能够实现的为28.4%;选择有规划,但是没有阶段性目标和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的占22.6%。由此,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高职生不能很好地制定合理的学习和职业规划并付诸实际行动。

3.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目前学习困难主要在哪个方面”的高职生问卷调查显示:个人功底较差的占21.2%,学习方法不得当的比例为20%。由此表明,目前相当比例的高职生基础较差,缺少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成果,制约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4.自控能力较弱。调查中发现,当产生不良情绪时,19.6%的学生选择“没什么,该干什么,干什么”;53%选择“还是按原计划办事,但效率有所下降”;27.4%选择“什么事情都不想做,心烦意乱”。由此可见,高职生在受挫时,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低落、自我放弃等不良情绪,且不能及时控制和调节,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最终导致学习动力的下降。

二、高职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1.社会因素。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不同程度地动摇着高职生学习的决心,加之,社会对高职生存在有诸多偏见,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许多高职生对前途感到无助和迷茫,学习劲头不足。

2.学校因素。一些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定位不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真正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部分高职教师工作投入不够,采取的教学模式僵化,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一考定乾坤”的考评体系等等。这些问题都从不同角度导致了高职生学习热情低落、学习兴趣下降。

3.心态因素。大多高职生是高考分数不理想而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相较本科生来说,矮人一截,自卑心理较为严重;而有些学生则认为自己考上了大学,实现了高考目标,放松对自己要求。

另外,由于现今高职生已经进入“95后”的年龄段,他们大多数从小在家庭“温室”中长大,社会阅历少,对就业市场缺乏了解,往往眼高手低,表现为:一方面,对就业环境和待遇有过高的期望;另一方面,自身依赖性强,主动性差,在学习中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选择退缩甚至放弃。

三、“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激励策略

基于行业标准的“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Teaching-Learning-Practicing-Training-EvaluatingModel,下文简称为:TLPTE模式)是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密切结合高职学生毕业对应的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进一步突出强调高职教学中的“训”、“评”的环节,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和实操相结合,训练和评价互相促进而构建起的教学模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在TLPTE模式教学实践中,从多方面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动力,实践证明,取得的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1.引入行业及岗位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在每门课程开课之初,授课老师就应向学生明确说明此课程对学生将来所对应的行业和目标岗位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在授课期间,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学生需掌握哪些专项职业技能,涉及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等等,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职业印象;最后,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说明该行业或相关技术对国家及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讲述往届优秀毕业生的成功范例等等,由此导向、熏陶出学生对本专业的自豪感。通过上述方法,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定位越来越清晰,且心向往之,进而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付出实践,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2.践行“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TLPTE模式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遵循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模式,秉承尽量贴近真实工作场景的原则来设计教学情境,辅以灵活生动的多媒体手段,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由于参与感强,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直接情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置难度适中的训练环节,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志。TLPTE模式重视在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后,教师应进一步提高难度,追加布置提高性的实训任务,督促学生不仅“会做”,还要“做好”。依据心理学的目标设置(Goal Setting)理论和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理论,有两点需要提醒注意:(1)布置的训练任务要求一定要明确、具体,不应只是泛泛的提问性的思考题,而应是涵盖具体的操作内容的项目任务。(2)设置的实训任务的难度要适中。若过于简单,学生难以从完成的任务中获得真正的兴奋感和成就感;若过难,学生的学习热情将遭受到较大的打击,易于气馁。只有实训任务难度控制在对于高职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胜任的程度时,学生才能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体会到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的乐趣,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的目的。

4.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学习自信。TLPTE模式中,实训任务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内学生自行分工,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共同为完成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挖掘学生的领导潜能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生的成绩评定也由小组展示和个人表现情况综合决定,且采取过程化考核方式进行学期总评,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留给学生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另外,在评价中教师应注意以欣赏、赞扬为主,细心观察学生取得的进步,并应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大力树立榜样,并鼓励学生考取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参加各类不同层次的高职专业技能竞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相应的学习行为,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四、总结

TLPTE模式遵循“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训、做中评”的原则,“教”“学”互融,“训”“评”共促,严格以行业规范为准绳,可综合多种教学策略,从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动机入手,以提高其学习兴趣的积极情感为重点,设置一定障碍训练,锻炼其学习意志,对学生表现予以科学全面的评价,树立其学习自信,继而正反馈于其学习动机(如图1),激发学生更为强烈和持久的学习动力,真正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李益,张博.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7):28-29.

[2][德]莱因贝格.动机心理学[M].王晚蕾,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3]苗秋香.高职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高职生学习策略 篇2

本研究以九江职业大学外语系级大专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教师的.角色、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加强课后巩固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一系列教学策略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研究结果显示,十个月后,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较实验前相比,学生的情感焦虑水平得到了降低.

作 者:廖晓燕 桑龙扬 黄碧云 作者单位:廖晓燕(九江职业大学师范学院,江西九江,33)

桑龙扬(九江学院外语学院,江西九江,33)

黄碧云(仙桃职业学院外语系,湖北仙桃,433000)

高职生学习策略 篇3

【关键词】 高职英语学习;学习策略;自主性学习

一、引言

每年有300多万高职学生报考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仅有40%左右,探究其根本原因,人们通常首先考虑的是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等因素往往被忽视。这方面仅有的几项研究也是以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几乎是空白。然而在学习者内部因素中,学习策略对外语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进行调查,找出并分析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提供教学参考意见,达到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

英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Chamot (1987) 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优化学习过程、加强语言知识和信息知识的记忆而采取的技巧、方法或其他有意识的行为。Rubin(1987)将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者自己构造并直接作用于学习过程、旨在促进学习者语言系统发展的策略。Oxford(1989)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有目的、更愉快而采取的行为或行动。

随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和策略研究的需要,研究者们对学习策略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较早对学习策略进行系统分类的是OMalley 和Chamot。她们在对初级和中级第二语言学习者进行了相当规模的研究后,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三大类。对学习策略进行系统分类的另一位研究者是Oxford。Oxford在总结自己以及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学习策略分为六大类,其中三个大类为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另外三大类为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其中每个大类又分为若干个小类,共19个小类。

三、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课题依托校级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组对七个学院的12、13级的高职文理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872份。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问卷内容主要是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的调查。

2.调查工具。

该项调查所涉及的工具是“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策略问卷,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补偿策略和自律策略。问卷共有62个小题,每题后有三个选项:(A)不用此策略 (B)偶尔用此策略(C)经常用此策略。第二部分是“学生背景信息调查表”,内容包括学生高中就读学校的类型、在校英语学习年限、入学英语成绩、所学专业类别等等。

3.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调研时间为一年。经历理论探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四个阶段。

对北京联合大学12级和13级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共872份。方法是请学生根据自己使用各种策略的实际频度打分。按照国际惯例,频度值低于2.4分为低频率使用策略,2.5至3.4分之间为中频率使用策略,3.5至5.0分为高频率使用策略(Oxford & Nyikos, 1989)。问卷数据使用Excel处理,经分析,得出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数据(表1-4)。

表2 高职学生英语各类学习策略使用频率比较

表3:北京联合大学高职学生群体使用英语学习策略运用情况一览表

四、结果与讨论

1.从统计结果中可发现,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运用均处于中、低水平。以记忆与认知学习策略使用频度最低。使用频度高的自律策略也只达到了中级水平。可见,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知识还很欠缺,运用也不够自觉,需要加强培养和训练。

2.问卷数据显示,两个年级的学生策略运用的频率和水平是一致的。这说明这一结果能基本上反映出高职学生群体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普遍情况。同时也显示出12级学生的策略使用水平并没有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而提高。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还不具有策略使用意识。因此在学习中不能自觉的运用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这与我们平时只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是分不开的。

3.在所有的学习策略中,记忆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在12条记忆策略中,用得最多的是1、2条“用重复多遍的方法来记忆单词”“通过读单词表,一个一个地记忆单词”;而第4、5、9、10、11、12条等有助于记忆的方法学生都用得很少。学习方法的单一无疑会降低学习效率。学生对有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普遍了解和掌握的较少,需要加强指导。另外,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学生往往采取强记的方法,但效果甚微,而且遗忘速度非常快。所以,记忆策略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李炯英,2002)。

4.认知策略使用频率较低。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更有效的地识别、理解、保持和提取信息而采取的策略。认知策略与语言学习材料有直接联系,往往运用于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问卷数据显示,第15、16、17、20、22、29条是学生使用频率很低的认知策略。这表明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只依靠课堂讲解,很少主动地采取其他途径去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这种学习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语言水平和成绩的提高。

5.调控学习的能力弱。调控的内容包括设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实践、调整学习习惯、选择学习策略、利用学习条件、评估学习成绩,以及控制情绪、与人合作等方面。在影响学习效率的诸多因素中,是否善于调控学习是能否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学生自主调控能力差,遇到困难不知道应如何解决,在学习上与同学的切磋、交流与合作也很不够,如第34、38、39条等。

6.学习自主性差,缺乏规划、管理学习的能力。除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外,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很少自觉地进行复习、口语练习等活动,如第55、56、59、60、61、62条等等。

五、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普遍缺乏策略使用意识,策略使用频率较低,学习自主性较差。

为此,笔者建议:

1.将策略训练纳入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使学生了解学习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他们的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进行尝试,使他们逐渐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管理策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帮助他们取得学业和终身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能够计划、调节、管理和监督他们的学习行为,才能实现自主性学习。在这些学习策略中,元认知策略犹为重要。史耀芳(1991)指出,元认知(即监控系统)起着整体控制和协调的作用,它的发展水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其他方面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学习策略的发展水平。文秋芳(1995)也认为,学习者如果能够用管理策略调控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Chamot, A..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of ESL students [J]. In A. Wenden & J. Rubin (eds.). Learning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Prentice Hall. 1987

[2] Oxford R. L.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New York: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90.

[3] Oxford, R.L. Us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 synthesis of studi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training [J]. System 17: 235-47 ,1989.

[4] Rubin, J. Learning Strategies: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research history and typology[J]. In A. Webden. & J. Rubin (eds.). Learning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Prentice Hall, 1987.

[5]李炯英. 中国学生二语学习策略的观念与运用—— 一项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2002(1).

[6]史耀芳.浅论学习策略[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3).

高职生学习策略 篇4

随着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 我们已进入了知识和信息量剧增的时代。社会对英语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 自主与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高职院校,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英语人才的不同层次和专业的要求。因此, 英语教学工作者除了将合作学习策略用于课堂教学, 还应组织学生将该策略用于课外学习之中。

二、合作学习的含义与发展

合作性学习是语言教学中的一种新的理论与策略。合作性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指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团体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它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合作学习在高职生课外英语学习中的必要性

从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英语教学实践来看, 高职生的英语水平主要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希望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后能找到好工作, 从而导致英语学习的短期性;其次, 受传统学习文化的影响, 很多较好的高职生也只是上课听讲, 下课完成作业, 不习惯把时间花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上。再者, 高职生入学时英语成绩普遍偏低, 基础较差, 缺乏兴趣, 即使有兴趣或想考级, 但由于不注意学习方法, 只局限于课堂学习, 因而能动性差, 课堂参与度不高。

四、合作学习策略在高职生课外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基于高职生的学习现状,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策略, 创设语言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仅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是不够的,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 需要他们在课外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 小组成员有性别、学习成绩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差异, 需要一定的互补性。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提供可能, 而组间同质又为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各小组要明确合作学习的要求和规则, 进行角色互换, 以增强学生的互动性。通过对我院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将合作学习策略运用于高职生课外英语学习中。

1. 英语词汇合作学习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中最难的一项任务, 也是制约高职生英语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课堂词汇教学是有限的, 即使学生课后花大量时间记忆单词, 效果也不够理想。因为高职生的基础较差, 语音知识不全面自然会造成记忆单词困难, 从而缺乏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采用异质分组合作学习方法。以2008级商务英语专业 (3) 班为例, 共40人, 平均5人一组, 共8个小组。课前各小组就本单元词汇先进行学习, 首先跟读单词录音, 再由发音较好的同学从中辅导, 以达到发音基本准确的程度。然后从发音、词性重组、词形转化、词语搭配等方面分配给个人预习。经过课堂上的词汇教学后, 再通过课后词汇练习进行小组竞赛, 最后评出最佳学习小组, 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提高效率。

2. 英语阅读合作学习

传统阅读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 该授课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参与过程, 降低了学习兴趣。而阅读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因此仅靠教师讲授, 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策略, 则能使教学更为生动灵活。教学前, 可要求各小组在课前阅读所学课文, 分配好各自任务, 从难句、段落、相关背景知识等方面着手。课堂上, 让各小组分别对文章进行分析, 然后教师给出解释。最后要求学生给出文章大意,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有限的课堂阅读, 还可组织课外阅读, 如规定各小组一周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并做读书笔记, 然后作总结并相互推荐感受最深的文章。

3. 英文写作合作学习

英文写作是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词汇的有效途径。根据异质分组, 每人都按要求完成各单元的写作, 先在小组成员间自行修改, 然后选出最好的一篇在各组之间互相批改, 最后由教师选出几篇最佳作文。这样既节省了教师的工作量, 又提高了学生的纠错能力、学习态度及积极性。

4. 英语口语合作学习

对大部分人来说口语是最难突破的一关。正如谁都不是天生的演讲家一样, Practice makes perfect。为了提高学生口语, 教师可将合作学习运用其中。比如:英语角、英文短剧、英文采访和英文商店等。在2008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口语实训课中, 笔者让学生排练英文经典片《音乐之声》片段, 效果良好, 学生在课外合作中非常愉快, 课堂表演也很生动。通过短剧排练, 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英语语言的文化氛围和表演方面的技巧, 不失为良好的英语课外学习方式。英语合作学习可依照各组表现给予评定, 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小结

合作学习可用于英语课外学习的诸多方面, 只要小组分配合理, 成员之间相互配合, 教师及时给予合理和激励的评价, 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 以及对小组整体评价要和个体评价相结合等问题, 都有待在日后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总之, 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英语教学法, 它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而课外合作学习对课堂教学又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在整体上提高了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高职生学习策略 篇5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院校中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就笔者几年来的英语教学经验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而这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从学与教两方面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

作 者:焦彩丽 赵建伟  作者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527200 刊 名:教师 英文刊名:TEACHER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学习策略;学习成绩;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24-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各地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素质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还面临着生源不足的问题,结果导致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基础不扎实、自学能力差、学习兴趣低落、厌学情绪浓厚等种种不良后果。《大学英语》课程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较差,担任英语教学的教师常常感到学生的英语基础大多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水平,能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的只占少数。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哑吧英语”、“费时低效”和“学用脱节”等问题,大部分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层次、水平、专业、种类的需要,用人单位普遍对学生的英语能力不甚满意。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策略意识差的现实,本文旨在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调查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的现状与特点,探索出一种能培养高职学生有效使用学习策略的英语学习与教学方法,培养出他们较强的策略应用意识,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提高英语总体水平。

二、国内外策略研究现状

学习第二语言的策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其后几十年中人们研究教学方法仅限于研究教而未研究学、只重视教师而不重视学生。从20世纪末开始,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策略研究应运而生了。它从研究“怎样教”转移到了“怎样学”,从研究“教师”转移到了“学生”。

目前,国外学者对于学习策略的分类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o’Malley&Chamot(1990)根据信息处理模式,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类,即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1990)将策略分为两大类,即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Cohen(1998)把學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策略和运用语言策略两大类。其中,Oxford(1990)对于学习策略的分类被普遍认为是最全面最细致的分类。同时,Oxford通过大量研究制定了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xnmg(SILL))。该量表经过多次修改,并翻译成了多种语言,广泛应用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实践。

ELLIS提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一些学习策略,而这些策略作为思维方式和思辨能力也是可以学习或改变的。它们有助于完成认知过程,正确地选择和运用学习策略,能帮助学生取得学习进步。文秋芳在研究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将策略定义为“学生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它包括三种形式:第一种方“形式操练策略”,即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为学习语言知识所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如有意识地学习外语的单词、语法和语音知识。第二种是“功能操练策略”,它指的是学生为获得信息而进行的学习活动,如听外语广播、看外语电视、阅读外文报纸等。第三种是“母语策略”,它指的是学生通过翻译的方法来学习外语的各项技能。英语学习策略体系由管理策略与语言学习策略两部分组成。每一种策略都包括观念与方法。

三、研究方法

1、受试对象

本次研究受试对象来自年龄在18-20岁的兰州某职业技术学院二年级的187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生源地均为甘肃省。入学前都接受了6年的英语学习,且全部使用相同的英语教材,因此受试对象具有相似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特点,从而保汪了研究的信度。

2、研究工具(英语学习策略问卷调查)

问卷的设计参照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在o’Malley&Chamot’s的策略理论,以及文秋芳、季佩英,贺梦依对中国大学本科生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做出一定的修改,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策略、情感策略四大维度。

四、研究结论

1、内在信度

因为修饰过的调查问卷是此项研究的主要工具,需要对研究试验进行初步的可靠性测试。通过计算各项目总体相关性问卷的信度系数(克隆巴赫系数)为O.979,表明目前的研究工具是可靠的,可作为内部一致l生的研究依据。

2、策略现状

本次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频繁的学习策略,分为四大类,二十一个亚分类。根据李克特量表,均值越高即经常使用的策略。

在测试的41个项目中,受试者总体的平均策略运用频率为2.7564,标准差为1.1208属于“有时使用”的范围。其中情感策略使用最频繁,其次是第一和第三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社交策略的排名最低。在21类分策略里,减轻焦虑,预测,推敲,选择性注意,自我监控和推论的分值均在3.0以上。另外,通过分析发现计划策略和合作策略较少使用。因此,我们可以说,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采用的策略尚属中度水平。

本研究结果与o’Malley&Chamot的研究部分保持一致。他们发现,受众青睐元认知策略中的选择性注意,自我监测和认知策略中的笔记,推断和演绎。在社交情感策略中,情感策略经常使用,而社交策略很少使用。

因此,为保证学习行为的成功,学习者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兴趣,降低焦虑和自主学习。减轻焦虑和预测策略均值在3.33 16和3.3048,说明学生经常运用这些策略来应对他们遇到的问题,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比元认知策略要高。社交策略的均值为2.4091,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社交学习中比较薄弱。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期间由于竞争意识增强而经常忽略合作的力量。社交策略的使用频率低意味着参与者较少注意互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强调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而在中国学生学习时较为独立。

计划、评价和自我管理策略的低频度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性,也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是听说读写各方面相互联系的。在认知策略的亚分类中,推测策略是最常用的一种。这些结果是有点类似某些典型的研究。例如,o’Malley and Chamot发现情感策略使用频繁,受试者喜欢元认知策略中的选择性注意和自我监测,认知策略中的记笔记,预测,演绎,而社交策略很少使用。

五、结语与建议

在學习策略中,学习者整体使用处于中低水平。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其次是情感策略,最不常用的是社交策略。在21类分策略里,减轻焦虑,预测,推敲,选择性注意,自我监控和推论的分值均在3.O以上。另外,通过分析发现计划策略和合作策略较少使用。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学习策略的总体使用频率低于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使用频率。

教师应该尽量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让学生熟悉策略的种类和价值,并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策略使用特征,增加使用较少但对学习很有帮助的策略,并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度、语言技能的不同、学习进度及时有效地调整学习策略。

1、正确的认知策略、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

正确的认知策略、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能促进学生形成较好的动机行为。教师应设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动机水平,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升学习策略意识是使他们的动机行为表现得以更大改善的关键。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结合使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如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设置不同的目标和计划,通过实践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等。帮助和引导学生创造心理联想、运用形象和声音等沿忆策略,把枯燥乏味的词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不断扩大词汇量。高职学生英语水平不高,词汇量十分有限,往往需要借助猜词、造字、母语或手势语来表达意思,不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忽视了记忆策略这一语言学习的有力贡献者也是高职学生词汇量小的症结所在。

2、运用情感策略,克服焦虑,认识社交策略价值

高职生学习策略 篇7

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形式, 以武汉城市圈内的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职院校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这四所院校分别代表了:国家示范性高职、省示范性高职、骨干建设高职及普通高职等四种类型, 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意义。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600份, 回收524份, 回收率为87.3%, 其中有效问卷500份, 有效率为83.3%。本问卷内容包含个人信息部分, 选择题部分以及开放性问答题部分。其中选择题部分包含学习观念题目2项, 学习动机题目1项, 元认知策略题目7项, 认知策略题目16项, 社交策略题目11项以及情感策略题目6项。此外问答题部分主要针对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掌握情况。该问卷采用“Cronbach's”系数检验法, 标准系数>0.9说明信度很高, 该问卷的信度为0.949, 说明信度较高。

如图1所示, 有效问卷中2011级及2013级学生各占22%, 2012级学生占56%, 图2中所调查对象, 男生占31.4%, 女生占68.6%。本研究采用Oxford的5级计分制如表1所示。

2 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调查目标, 本研究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收集、处理、分析, 其中包括: (1) 分析不同学习策略使用概况; (2) 分析学习观念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 (3) 分析学习动机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 (4) 分析年级高职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 (5) 分析性别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 (6) 四种因素与英语学习策略的多元回归分析。

2.1 不同学习策略的使用现状分析

有调查结果可知, 学生在四种学习策略使用频率上都处在“有时使用”范围, 使用频率不高, 学习策略意识不强, 部分学生甚至没有意识。在四种学习策略中, 学生对情感策略最为偏好。首先, 从表2可得知在英语学习策略使用中, 元认知策略平均得分为3.01357, 排名第二, 但频率并不高, 说明使用频率情况一般。高职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能比较缺乏计划性, 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意识不强烈, 亦可能是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习策略意识, 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监控、总结以及评价。其次, 认知策略平均得分3.1133, 使用频率排名第三, 仅在“有时使用”的范畴。认知策略多包含的形式多种多样, 但是高职生使用的种类却少之又少, 对认知策略的使用不主动、不灵活。第三, 社交策略的平均得分为3.0825, 是高职生最不倾向于使用的策略。数据中, 社交策略使用频率最低, 则表示高职生较为忽视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没有积极抓住与他人交流、向他人学习的机会。最后, 表中高职生使用最为频繁的是情感策略, 平均得分为3.3106。结果表明, 高职生缺乏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 这极为容易对英语学习效果起到负面影响。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可以调动自身的学习动机, 激发自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端正学习态度。调查结果显示, 高职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较为一般, 都只处于“有时使用”的范畴。

2.2 学习观念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

**.在.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表3结果表明, 学习观念与英语学习策略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20**, 即学习观念与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相关。即学习观念越正确, 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越高。这一调查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结论都相同,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有助于高职生学习策略的学习、掌握及运用。

2.3 学习动机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

**.在.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表4研究结果表明, 学习观念与各种学习策略都存在显著性相关, 相关系数达到了0.659**的水平。充分说明学习动机越强烈的学生, 越偏好于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 特别是有助于情感策略的使用。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学习动机的激发在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4 年级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

**.在.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图1给出了不同年级的描述性统计信息, 2011级及2013级的样本数量为110人, 2012级的样本为280人。从表5的调查结果中可得知年级与英语学习策略相关系数为-0.219**, 显著负相关。这说明, 高职生随着年级的上升, 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越是减少, 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更倾向于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可能的原因应该与高职生到了高年级面临毕业, 面对社会, 疏于将精力放在学习上。

2.5 性别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关系

**.在.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以分析年级与英语学习策略的关系为例, 从表4可以看出, 性别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关系不大。图2给出了男女生不同组的描述性统计信息, 女性的样本的数量为343人, 男性的样本为157人。表6数据结果显示女生在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上略优于男生。女生相较于男生而言, 在语言学习中更加有优势, 女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倾向于使用英语学习策略。

2.6 四种因素与英语学习策略的多元回归分析

a.预测变量: (常量) , 学习观念;b.预测变量: (常量) , 学习观念, 学习动机;c.预测变量: (常量) , 学习观念, 学习动机, 年级。

表7说明调查结果中四个预测变量预测校标变量 (英语学习策略) 时, 有三个进入了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 多元相关系数为0.653, 即表中三个变量能预测英语学习策略65.0%的变异量。其中, “年级”层面的预测能力最佳, “学习观念”层面的预测能力最弱。

从调查概况可知大部分的高职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都处于“有时使用”的水平, 且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年级等都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有所影响。可见学习策略并没有发挥出作用以促进英语学习效果的提高。高职生学习动机不强, 英语学习兴趣不足, 对英语学习策略认识不足, 掌握不够, 所以英语学习效率不高, 成效不明显。

3 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的对策

3.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以提升英语学习策略意识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了解到高职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认识不足, 且高职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频率只达到有时使用的水平,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鲜少会出现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一开始就应让学生树立一个观点——“英语是学会的, 不是教会的”。 (1) 我国高职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一味地被动接受, 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高职学生自己的英语水平较低, 基础较弱, 而且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得其法, 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对英语学习毫无信心。高职生必须打消消极被动的学习观念, 化被动为主动, 加强独立学习的意识。教师也应当转变自身角色, 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需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生学会学习, 而不是一味进行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水平, 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更是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前提。

3.2 鼓励学生激发自身学习动机以促进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学习动机对高职生的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鼓励学生激发自身学习动机有利于更好的促进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反馈, 对学生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和有创见的表现给予积极鼓励。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如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自我的平台, 在成功中获得自信, 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最终在运用学习策略时就更加富有积极性, 学习效果就能得到体现, 反之, 也能促进学习动机的增强。

3.3 根据年级和性别有针对性地加强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由上述调查可知年级对英语学习策略的选择与使用有较大的影响, 所以在教师在培训英语学习策略的过程中, 保持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的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培训方法。此外, 由于男、女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也存在着差异。在本调查结果中女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明显优于男生。相较于男生而言, 女生在语言学习方面会更好, 故在英语学习策略的学习及运用上, 女生会比男生更有优势。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男女生在语言学习上的差别, 注重男生在英语学习策略培养上的问题。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差异,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会得到发挥, 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摘要:本文以武汉城市圈高职生为例, 剖析高职生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策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提高学习策略的建议性意见。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学习策略

注释

1王庆光.大学新生英语学习观念的转变及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47.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 篇8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125名高职院校大一学生, 专业为市场营销。所有学生均有十年以上学习英语的经历。问卷回收后, 为了保证男性与女性问卷数量的平衡, 笔者将问卷按照性别进行分类, 并分别随机抽取50份, 即用于研究分析的问卷共100份 (男性问卷50份;女性问卷50份) 。

2.测量和统计工具。本次调查使用的是美国应用语言学家Rebecca Oxford (1989) 设计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表”, 该问卷表能够调查学习者对不同学习策略的运用频率。分类表共有50个问题, 包括六大策略:记忆策略 (问题1~9) 、认知策略 (问题10~23) 、补偿策略 (问题24~29) 、元认知策略 (问题30~38) 、情感策略 (问题39~44) 和社交策略 (问题45~50) 。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笔者发放的是该问卷的中文版本。答案采用的是莱克特5级分类 (5 points Likert Scale) , 从1级的“从不使用该策略”到5级的“总是使用该策略”。根据Oxford提出的衡量标准, 若学生对各种策略的运用的均值为3.5~5.0, 则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高;而均值为2.4~3.5, 表示一个人使用某种学习策略的频率为中等;均值低于2.4, 表明该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较低。

3.数据收集及分析。在一次普通英语课堂上, 教师将问卷分别发放给学生, 并向学生解释问题答案无对错之分且问卷是匿名的, 他们的答案仅用于研究。随后运用SPSS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分别计算出男性和女性高职学生六大英语学习策略的总平均数和标准差以及各单项策略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二、调查结果

1.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在本次调查中,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整体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补偿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记忆策略及元认知策略的平均值分别为2.80、2.57、2.53、2.48、2.47、2.40, 说明这6项策略的使用频率均为中等。从总体上看, 高职学生使用各种语言学习策略的频率不高。他们最常使用的策略是补偿策略和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最不常被使用。

2.学习策略使用上的性别差异。我们分别对50名男性学习者和50名女性学习者的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 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可以看出总体来说, 男性学习者使用语言策略的频率为中等, 而其中有三种学习策略男性学习者很少使用。男性学习者最常使用的策略为补偿策略;最不常使用的策略为社交策略。

从表3可以看出总体来说, 女性学习者对各项策略的运用为中等频率。女性学习者最常用的策略为补偿策略和认知策略, 而对社交策略的运用频率最低。通过对表2、表3的均值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女性学习者 (均值为2.62) 比男性学习者 (均值为2.47) 更常使用学习策略。由表2、表3可以看出, 女性学习者对所有策略的运用都比男性学习者频繁, 因为女性学习者六个策略的平均值比男性学习者六个策略的平均值都高。这一结果和已有研究结果相似。

男性学习者和女性学习者最常使用的策略都是补偿策略,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语言水平较低, 经常在英语交谈中借助猜测或手势等策略辅助交流。男性和女性都更常用认知策略, 而不常用元认知策略。这说明无论男女, 学习者都更注重具体的学习目标却不擅长于计划和管理语言学习, 这可能是由于元认知策略的运用需要更高的语言水平。男女学习者之间较显著的差别在于女性学习者对于社交策略的运用频率为中等, 而男性学习者的频率较低。也就是说, 女性更愿意在学习过程中向他人求助, 这可能是因为相比于男性, 女性更擅长建立社交关系。调查结果显示, 女性学习者对于情感策略的运用也比男性学习者频繁。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与他人分享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因此这一结果也是意料之中的。男女学习者对于记忆策略的运用都较低, 这与人们对亚洲学生死记硬背的印象有出入。然而, 我们这里的记忆策略指的并不是死记硬背。相反, 记忆策略指的是通过旋律或者是画面来记住单词的策略。

三、结论与教学建议

本研究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高职学生语言学习策略运用的总体情况以及性别对于语言学习策略有的影响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总体来说高职学生并不经常使用语言学习策略, 对学习策略的运用频率属于中等, 并且没有任何一种学习策略被经常使用。同时, 调查结果也表明性别会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偏好和运用频率。总体来说, 女性学习者比男性学习者更常使用学习策略, 特别是在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的使用上。然而, 男女学习者都最常使用补偿策略, 最少使用元认知策略, 这可能是由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较低的原因。本次调查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有一些启示。第一, 教师应该采取措施提高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运用学习策略的意识, 鼓励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从结果可以看出, 高职学生并不经常使用任何一种策略, 他们对所有策略的使用都属于中低等频率, 他们并没有明确运用语言学习策略帮助他们习得英语的意识。因此, 提高他们运用学习策略的意识是必须的。第二, 调查结果显示, 男女确实在学习策略的运用上存在差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性别差异对学习策略的影响。例如, 大多数学生反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知如何排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根据调查结果, 女性学习者更善于运用人际关系帮助习得语言, 而男性学习者并不偏向于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与他人分享。因此, 在对社交及情感策略进行教学时, 女性学生能够从小组讨论当中获益良多, 但男性学生可能能够从写一篇关于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的日志中收获更多。这样男性学生能够单独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 并且帮助他们意识到情绪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

摘要:本文旨在调查高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 以及性别对于学习策略的影响。本文采用Oxford提出的学习策略分类问卷调查表, 对125名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策略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男性学习者与女性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根据调查结果, 本文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语言学习策略,性别,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司建国, 贺梦依.中国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J].国外外语教学, 2005, (1) .

引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探索 篇9

1.1 学习状况不良

(1) 思想道德方面

有些学生表现为自我约束能力差, 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起来常以个人的爱恶为标准。这类学生本身就是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来读书, 混个大专文凭, 对将来没有任何规划, 走一步算一步, 或者靠父母, 或者到社会继续混日子, 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2) 学习态度方面

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进取心, 认为学校所学知识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用不上, 因此, 学习极其消极被动。具体表现在课堂上:不爱听课, 小动作多, 睡觉、聊天、玩手机等;有的学生不做作业, 即使做了也是抄袭别人的;偶尔有爱上的课, 也是“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不能够坚持;迟到、早退现象比较严重, 常常是老师已经开始上课, 学生三五成群的往教室里走;对待考试, 更是及格万岁, 平时不用功, 一心想着考试时“走捷径”。

(3) 学习方法方面

有的学生面临大学学习生活, 适应性比较差, 在学习中常常表现为学习没有计划, 学习前预习不到位, 学习中巩固不到位, 学习后的复习不到位, 结果把自己弄得手忙脚乱, 但是效果却不理想。期末的时候又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考试经常出现多科不及格。究其原因还是学习方法不得当。

(4) 学习情绪方面

有的学生表现为学习焦躁不安、自卑、缺乏自信心, 总认为自己记错了知识点;有的学生则表现出情绪化、极度敏感, 与同宿舍的学生关系紧张, 严重影响学习;个别学生厌学, 甚至逃学出去打工、打游戏等。

1.2 学习状况不良的成因

(1) 学生自身的原因

现在,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希望学生学有所成, 但现实不尽人意。经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 有些学生由于分数低无可奈何的选择进入了高职院校, 带着这样的心态读书, 学习积极性、进取心、学习兴趣明显不足, 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 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划, 甚至自暴自弃。因此, 学习成绩日益下降, 甚至考试不及格。

还有部分学生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了个人享受方面, 如打网络游戏成瘾, 甚至到网吧包宿, 白天睡觉;也有少数学生到社会“打工”, 忙于挣钱, 结果挤掉了学习时间, 丢掉了自己的“主业”, 这部分学生的自我行为成了学习状况不良的原因之一。

(2) 社会的原因

由于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很多人对高职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认识不足, 认为高职教育不算是正规的高等教育, 其文凭含金量低、高职学生不如普通高校学生等。这也导致了社会各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给予同等的对待, 使得高职学生总觉得自己没有出息, 低人一等, 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否定自身的素质、能力。个别学生在校学习就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 最后取得毕业证, 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状况不良的原因之一。

(3) 高职院校环境的原因

一是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校, 教学与就业紧密相连, 课程的重心在于专业技能的培养, 这就难免造成部分高职学生轻人文素养, 重专业技能学习。

二是高职院校强调“因材施教”, 但是课程体系仍延续学科型教育, 其理论知识相对于高职学生偏难, 实践环节又与实际生产结合不强, 甚至脱节, 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形成。在教学大纲的执行上, 仍然存在着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 大纲的起点超过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开设的课程学生不感兴趣, 甚至有个别学生听不懂。

三是高职院校的学制短, 课程排的比较满, 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 一些既有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例如学校的图书馆, 平时很少有同学在这里借阅书籍进行学习, 只是到了考试的前一周, 这里才人满为患。图书馆的利用率低下, 说明了高职院校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状况不良的原因之一。

2 引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一直以来是困扰学校、教师和家长的一个大问题, 对于学生本人而言, 可能仅仅是当前的考核分数低。但是, 一旦他们步入社会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 对于高职院校, 特别是对于教师来说, 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 体验成功的喜悦, 燃起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自主要求去努力学习, 是至关重要的。

2.1 正确培养潜在的内部因素, 引发学习动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认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学习需要、求知需要、成功需要、抱负水平、胜任需要、价值观、交往的需要、声誉的需要、对学习的紧迫感等正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潜在因素, 在这些潜在因素中对学习动机来说学习需要是源泉, 兴趣是动力, 成功体验是手段。而这些潜在因素大都是后天习得的,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这些因素的培养。

求知需要是健康的个体所固有的, 但有时他自身并未明确意识到, 所以重要的是使个体自己明确意识到这种需要, 并使之成为促进学习动机产生的直接动因。兴趣是蕴含在求知需求中的潜在动力。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巧妙处理, 寓实际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和他们将来工作情境比较贴近的实训内容,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内容是自己想要知道的, 并且是对未来工作有现实意义的, 这样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 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去探究, 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 教师也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一旦体验成功的滋味, 就会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能力, 从而增强自信, 提高自我效能感, 强化学习动机。因此,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各个层次的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 满足他们的成功需要。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潜在因素, 尽其所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 并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同时,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正确培养荣誉感、成就感、胜任感, 适当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紧迫感, 对未来的紧迫感, 从而引发学习动机。

2.2 正确运用外部强化手段, 引发学习动机

内在因素是引发学习动机的原始源泉, 但内在因素往往要通过外部强化手段诱发其驱动力, 形成学习动机, 推动学习行为。强化手段有表扬、奖励、思想教育等正强化, 有批评、惩罚、责备、制定强制制度等负强化, 还有竞赛等。强化物可以是物质的, 也可以是精神的。

对于高职学生, 由于社会和自身原因等多元因素的影响,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取心、学习兴趣明显不足, 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 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认可程度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 对学生运用正确恰当的外部强化手段, 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强化手段的运用要遵循的原则: (1) 适度。不管是正强化, 负强化, 还是竞争都不能滥用, 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否则强化反而会带来负面效果。 (2) 正强化为主, 负强化为辅。特别对待大多数的高职学生,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正强化,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 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如成绩差的学生对表扬的反应积极, 对成绩好的学生则宜严格要求, 不宜表扬太多, 对傲气十足者要批评多于表扬, 而对胆小自卑的学生则要表扬多于批评。 (4) 团体竞争为主, 个人竞争为辅。体现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 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 (5) 增加获奖的机会, 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3 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发展学习动机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即民主的、平等的、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从现在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体会得到, 学生总是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在课堂教学中, 力求创造一种愉快的、活跃的气氛, 使学生在“乐中学”, 并感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受, 尊重学生的人格, 倾听学生的呼声;不要把各种条条框框加在学生身上, 把学生的思维和言行往有利于智能开发的方向引导, 而不是随意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言行, 使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从而创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创设成功的机会和发展性评价体系, 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渴求, 在学习上有突破的愿望。相反, 屡次失败则会使学生产生焦虑、自卑感、兴趣低落, 甚至消极逃避学习, 以致削弱学习的效果。会使本来内心很脆弱很敏感的学生更加厌恶学习。因此, 对于教师来说, 在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 气质与性格类型等个别差异, 给他们提供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创设成功的情境和机会, 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使学生意识到, 只要他们尽力而为, 所有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 从而以成功的体验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给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获得成功, 同时也要确立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 评价的关键在于个体的素质能否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的提高。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开展发展性评价, 促进学生全员参与学习和自主学习。课堂中学生得到的评价, 除了事实判断 (“对”与“不对”) 之外, 还要伴随着价值判断 (“好”与“不好”、“应该”与“不应该”) , 要让学生有分辨好坏的能力。而不以选拔和甄别优劣为目的的价值判断, 是使学生得到反馈、诊断、激励和导向的最好方式。

发展性评价在课堂中的主要方法有: (1) 交流评议法:学生或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得到的某些结论或寻求结论时运用的某些方法进行评价。师生借此发表见解, 澄清误解, 促进学习。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解剖具体的学习过程或作业案例, 对其中的正误、优劣进行评价。师生借此辨析诊断, 达成共识, 促进学习。 (3) 表现性评价法: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进行评价。师生借此纠正错漏、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促进学习。

2.5 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正确归因, 稳定学习动机

教学实践表明, 指导学生运用认知归因理论分析学习的成败, 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认知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对他人和自己的工作、学习和其他行为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论的理论。归因理论认为, 人们关于行为结果的因果关系, 会影响他们随后的情感、期望和行为。

人们一般倾向于把行为的原因进行内归因和外归因, 前者判断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个人本身的特点, 后者判断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的力量。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分析自己学习行为和结果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有些学生往往把自己学习的成败归因为自己的能力高低, 有些归因为自己的努力程度, 有的归因为学习任务的难易, 有的归因为运气。而事实上, 学习的成败是学生努力、能力、运气、任务的难易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复合产物, 教师要给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归因, 使学生胜不骄、败不馁, 激励学生学习。

总之, 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良由多元因素造成, 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过来。但是, 作为高职院校, 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培养潜在的内部因素, 运用外部强化手段, 营造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创设成功的机会, 运用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正确的归因,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学习中得到满足,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达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何银虎.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心病[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2]沈烈敏.学业不良的相对性涵义及测定的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 2004 (1) .

[3]许冬梅.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其矫正[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3) .

[4]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6

高职生学习策略 篇10

当前, 高职生普遍存在着运用元认知策略频率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效果较差等一系列问题。文秋芳曾指出, 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应首先解决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的问题。因此, 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英语自学能力, 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元认知策略的培训。

二、理论基础

1.元认知及元认知策略。“元认知 (Metacognition) ”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1于1976年在《认识发展》中率先提出的, 他将其表述为“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它相关事情的知识”, 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 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元认知策略是由元认知发展衍生出来的。O’Malley和Chamot (1990) 认为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自我监控策略、自我评价策略等。

2.自主学习理论。1981年, Holec在其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中率先将自主 (autonomy) 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 他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己能够确立学习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 能够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 并对学习进行评估”。徐锦芬等 (2004) 提出自主学习应该涵盖以下五个方面内容:第一, 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二, 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第三, 有效使用学习策略;第四, 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第五, 监控与评估英语学习过程。

三、元认知策略和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国内相关文献回顾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内众多语言学习研究者已经通过相关研究证实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 元认知策略能够加快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过程, 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王笃勤 (1999) 1997-1999年在北京46中所做的元认知策略培养研究表明, 策略培养尤其是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相结合的培养, 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水平, 增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等各方面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张殿玉 (2005) 通过对80名非英语专业新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式学习的相关调查研究, 发现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越强, 自主学习的过程就越完整, 效果就越好。倪清泉 (2010)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高于其他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张晓慧、郑淑明 (2006) 从元认知策略培训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刘宇慧、刘晓燕 (2010) 利用文秋芳的《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对来自北京工业大学13个专业的93名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查, 并跟踪其校园局域网在线自主学习状况一个学期, 发现元认知学习策略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可见, 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加强元认知策略培养的渠道实现。要想提高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加强元认知策略运用的培训。

四、提高高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元认知策略的培训途径

1.让高职生明确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大量研究表明, 学生的学习目标越明确, 其学习动机越强。然而, 当前, 高职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 高职英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对其未来的职业和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影响;其次, 要让学生明确大学三年里他们的英语能力应当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水平;再次, 要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英语学习计划。总之, 教师要尽可能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激发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提高自主学习英语意识。

2.让高职生学会调节和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英语学习活动不仅是对所学英语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积极调节和监控的元认知过程。高职生需要定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检验当前学习状态是否接近预期目标, 学习进度是否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学习方法是否适合自己, 从而及时调整学习进度和改进学习方法。因此, 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自我修正的能力。

3.让高职生学会及时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够主动地听写、背诵、测试、模拟写作等手段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并且要能够正确看待检测结果。学生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还没有掌握牢固, 才能有针对性地在下一个学习阶段进行弥补和加强。因此,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及时客观地评定自己的学习结果。

五、结语

自主学习能力是促进高职生转变学习观念, 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实现终身学习的必要技能。元认知策略的培训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目标, 并且能够帮助他们合理规划学习进度, 进行合理的客观的自我评价, 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本文在简要介绍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 回顾了元认知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的相关文献, 探讨了如何培训高职生元认知策略以提高其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高职生

参考文献

[1]徐锦芬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1) :64-68.

[2]王笃勤.Metacognitive Strategy Training in Second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in China[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1999.

高职生学习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改进策略

一、研究方法

我们主要采用了重点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访谈为随机选取,问卷调查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了10个专业的部分学生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发放了584份学生问卷和46份教师问卷,回收了535份有效学生问卷和35份有效教师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6%和76.1%。在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双重计算机录入后,对问卷进行了逻辑纠错和录入检查,对录入的数据进行了校对,并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在研究中,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发现:我院学生对课堂学习兴趣不浓、动力不足的问题较严重,调查结果表明,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占53.8%)比感兴趣的学生(占46.2%)要多。从教师方面来看,认为与前几年相比,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更加积极主动的有4人(占11.4%),认为差不多的有7人(占20.0%),认为更加消极懒惰的有24人(占68.6%)。学生对学习缺乏动力的状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影响到我院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不够。有的家庭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与学校联系较少,不了解高职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够。(2)学校成绩管理制度不严。高职院校成绩管理制度普遍不严,让高职学生产生了即使考试成绩不合格,补考都能过关的不良思想,导致努力学习的学生不断减少,学习马虎的学生越来越多。(3)社会方面的问题。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同度远远低于普通高等院校,部分用人单位也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素质低于普通高等院校。(4)高职学生自身的问题。自学、自立、自主是大学学习的特点,目前高职学生还没有改变传统的学习习惯,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同时,还有高职学生还沉湎于大学象牙塔的梦想中,对社会的要求还了解不深,对自己以后的就业问题思考较少,缺乏就业的危机感。

三、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措施

(1)加强引导,使高职学生及时调整观念。学校应及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打消对就读专业的种种疑虑,牢固树立就读高职院校同样可以成才的新观念,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2)增强高职学生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乏是因为没有压力,体会不到社会竞争的激烈,没有压力也就不会有奋斗目标。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努力学习的方向。(3)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多组织技能竞赛,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与奖励和表扬,让学生在参与中展现自己的个性与风采,在他人给予的认同感中,逐步找回自己,树立自信,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强化了专业技能。(4)加强管理制度的落实,引入奖惩激励机制,营造竞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面对高职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要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严格把好人才培养的出口关,做到人才培养宽进严出。同时引入奖惩激励机制,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在毕业时优先推荐工作,对于经常违纪、学习拖踏的学生要严加教育,逐步营造竞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5)关心爱护学生,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排除厌学情绪。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用心与他们沟通,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多些微笑、多些赏识和赞许,多沟通、多了解,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学生就会把关爱化成学习的动力,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6)发挥家教作用,力争四管齐下。对学习动机缺失的学生转化工作,仅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仍是不够的,还应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可通过家庭联系手册、电话等形式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鼓励家长主动向班主任和任科教师反映子女情况。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动态,帮助找出提升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7)社会要尽快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为高职学生创造平等竞争就业的环境。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动力缺乏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要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必须通过家庭、学校、学生、社会四方面共同努力,从各个环节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尽快搭建四位一体的教育平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促进高职学生健康成才。

参 考 文 献

[1]刘合群主编.职业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2]夏南红.浅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5(11)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浅析 篇12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学习策略

一、引言

很多研究表明,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不仅掌握了学习技巧和策略,并且能根据学习任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Oxford (1990)曾说过:“语言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者来说尤其重要,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的工具,是开发交际能力最根本的手段,也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关键因素,应给予极大重视。有意识地采用学习策略的学习者,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外语,加强外语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快捷、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增强学习者习得外语的信心和能力。”吴本虎(2002)提出,“英语学习策略是作用于英语学习的思路和行为”。

高职高专学生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教育的专业实用性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大学教育中它是一个特殊群体,与本科学生的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异。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照搬本科教育的模式。大量研究表明,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习策略的内容

1. 学习策略是什么

第一次接触“学习策略”这个术语时,不少人会把它与“学习方法”等量齐观。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大概念与小概念的关系。学习策略包含“观念”和“方法”两个层次,而每个层次又包含“学习”与“管理”两个内容。即,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管理观念、管理方法。在学习策略研究中,许多研究学者从不同的侧重点对其进行了释义,如Stem (1983)认为:“根据我们的看法,策略最好用于泛指语言学习者采用方法的一般趋势或总体特点,技巧用于描述可视行为的具体形式。”综观知名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界定,学习策略就是学生为了获取学习机会、巩固学习效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种种反应和采取的对策。笔者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所构建的外语系统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策略,是学习者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学习者更容易、更快捷、更有效地掌握语言学习,以适应不同学习阶段的需要。

2. 学习策略的分类和特点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目的,研究者们对学习策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Oxford (1990)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所谓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发生直接的联系,所谓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没有直接的联系。文秋芳(1993)根据Skehan (1989)的观点,将策略分为两大类: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而王立非(1998)根据学习策略对外语学习的作用把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正确策略和错误策略。目前Oxford的分类法是迄今为止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种:

学习策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法无定法”,即学习策略必须因人、因时、因内容而异。(2)学习策略是不断变化的,可以不断地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修正、调整,甚至停止使用,新的学习策略可以通过学习实践来获得。所以学习策略实践性很强,学习学习策略无论持有什么观念,最后都得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实现。(3)学习策略是由认知策略(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和管理策略(管理观念、管理方法)构成的。(4)学习策略应该打破常规,不必按部就班地学。

三、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06级部分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357份。根据学者们对学习策略的界定及分类,作者设计了48道题目,其中认知策略(1-14)、元认知策略(15-27)、情感策略(28-36)、交际策略(37-43)、母语策略(44-48)。完成问卷后,把357份问卷的数据输入电脑,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个选项的平均值。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1.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习策略的总均分是3.2073。被试者使用学习策略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职高专业的学生利用认知策略学习英语的能力还可以,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课前预习。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与别人交流、合作的机会不多,更多地倾向于我国传统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未能摆脱对母语的依赖,更多的学生选择中文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

(3)在学习兴趣方面,研究表明对某个内容具有较高学习兴趣的学生比低兴趣的学生更多地运用学习策略,如在空白处作比较、在课文下划线、对主要观点进行释义等。

2. 学生在使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高职英语教育也未能摆脱传统的束缚,这样一来学生把自己的英语学习全部寄托在英语等级考试上,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自己不懂得如何运用英语学习策略使自己掌握一门外语。

(2)很多学生对一些英语学习策略的认识不够全面,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难运用策略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习行为。一些学生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方法不够多,特别缺乏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选择地运用语言学习策略的能力。

(3)英语教学中,口语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可实际中口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薄弱的环节,音标基础差,不敢读单词,怕出错。不会读单词,造成记忆单词困难,听写困难,背、读课文困难,理解课文困难,跟讲课进度一点都合不上拍,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感觉,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失去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少用语言去交际。对于他们来说学好英语的标准是提高各项等级考试,其他的都不重要,因此这种“哑巴式”的学习方法一直没得到改善。

(4)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学不好是因为没有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还有些学生认为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好,他们没有意识到管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5)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没有强烈的要求改变自己认知过程的愿望是很难提高其学习水平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思想上放松许多,由中学时的拼命学变成大学时的“学不动”,学习英语的动机下降很快,就像有的学生所说的心理上有压力,行动上没压力。还有些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兴趣就很难学好英语,平时学习只是把它看成一项任务,从此以往就很少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6)学习观念不正确。有一些学生平时很努力,学习成绩却一直平平,甚至不尽如人意。正因为如此,他们中有些人自己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子,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其实,这些学生中大部分人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只顾主观努力,不顾客观规律。

3. 建议

很多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下,学习策略的正确使用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高职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表明,他们并不能很好地运用英语学习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除了要传授知识外还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意识

学习策略不仅可以改善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成为一位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大家都知道教学理论是教学实践的指南针,教师要想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把教学真正面向学生,应该善于总结自己和学生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经常进行比较,精选一些适合自己学生的策略,向学生推荐。同时,教师应认识到教学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提供多种学习策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采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活动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需求。

(2)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开口,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课文朗读到对内容的归纳,从日常对话到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鼓励学生多讲。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英语学习的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基础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普遍较薄弱,这种以词、句为核心的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对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仅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远远不够,在教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应将语用知识、认知知识、目的语文化等背景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使其不知不觉中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少用或不用母语策略。因此,教学中既要重视形式操练,又要重视功能操练,帮助学生摆脱重语言知识、轻语言技能的传统观念。因此,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不仅应该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应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策略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策略意识。同时,策略的选择和使用要受性别、语言水平、动机、年龄、学习者的个人特点、文化背景、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自身的特点,灵活、适当地使用英语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五、结语

学习策略的使用能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一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者是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高职高专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学习英语语言的总体能力不是很理想,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高职高专大学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传授给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知识,同时把学习策略的学习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反复练习。教师只有给学生练习运用所讲学习策略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策略用于相似的学习任务,并及时反馈直到达到熟练程度,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郑辉.英语学习策略.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2]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03) .

上一篇:企业网络结构下一篇:居民消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