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研选题策略(精选4篇)
高职院校科研选题策略 篇1
0 引言
选题是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的起点,英国科学家贝尔纳认为,“选择课题是科研的战略起点。问题总是摆在科研活动的前方,等待人们去发现,找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这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1]在科研活动中,研究目标的确定、研究内容的选择都取决于科研选题的确定。同时,科研选题还对研究方法和途径的选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科研领域,提出一个研究价值较高的科研选题比解决一个现实问题的难度要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就意味着在科研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有的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找不到研究方向无从下手,不知如何选题, 选题无疑是最大的难点。因此,探讨高职科研选题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 高职院校科研选题存在的某些现象
高职教师开展科研最主要的问题是难以找到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高职科研选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1 选题盲目缺乏详细的调研论证
高职院校教师要保证一项科研课题能够顺利、高质量地完成,“通常必须具备下列两个条件:第一,在客观上具有必要的研究资料、科技信息、研究技术、理论准备、研究经费等作支撑;第二,在主观上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学术理论、研究能力以及对课题的兴趣作支撑。”[2]但有些教师科研选题不从实际出发,对应用型的研究选题缺乏详细的调研论证和周密的考虑,明显是准备不足,出现了“赶班车”现象。这必然造成研究局限于表面文章、局限在理论的层次的论述,很难深入到实际的应用之中,无法与现实的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相结合,从而导致研究水平不高,意义不大,其成果效益低下。
1.2 所选题目问题宽泛
有的选题缺乏针对性,贪大、贪多,有一定的盲目性。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研究对象范围太大,研究难以把握。如“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中国素质教育研究”等都超出教师研究条件和能力。主题太大,无从下手,取得的成果也难以被社会所采用。因此,在选题时要结合实际研究条件,把握好题目的范围,题目太大容易造成泛泛而论,应该尽量将研究的重心集中在某一清晰、具体且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问题上。“要兼顾‘大’课题与‘小’课题,研究‘大’课题的条件暂不具备时,先瞄准一些‘小’课题,积蓄力量,为将来研究‘大’题奠定基础。”[3]
1.3 所选题目问题狭窄
有的选题虽然是根据自己研究条件、研究能力范围所选择和确定的,但由于经验不足和视野限制,所选择的问题不具有普遍性只是个别现象或在教学中想实现的某个简单期望。这类选题问题太小,研究意义不大,可以作经验感想之谈,而不适合作为科研课题。高职院校的老师在进行科研选题时,要善于抓住行业特点和当前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挖掘应用性强、富有特色的一些科研选题,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1.4 选题缺少学科间的交叉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往往更注重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独立研究,对交叉课题的研究较少,造成选题单一。例如:有的教师将研究领域集中在了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尽管其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但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知识的欠缺,使其很难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作为研究的课题。这种学科研究领域的“独角戏”现象,使得教师们缺乏研究相对复杂课题的能力,不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
1.5 选题缺乏创新
由于受到自身信息搜集能力或者是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高职院校的老师缺乏对某一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了解,容易造成选题重复、老套,以致出现了模仿,没有创新,所研究的成果也没有新的突破,存在“炒冷饭”现象,从而造成科研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2 高职科研选题的过程思考
2.1 确定科研选题的目的
高职科研选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能够反映高职教育实际需求和办学特色的某一问题领域进行研究,来促进高职教育中的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明晰目的的前提下进行选题,选题时要注意将选题的难度、意义与学校科研的实际条件结合起来,在促进学校科研水平提高的同时,带动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2.2 选题的前瞻性和新颖性
前瞻性指的是选题要充分反映某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趋势,“高屋建瓴”地对专业研究起到引领作用。同时,独创性和预见力也是优秀选题所必不可少的。它要能反映高职教育的新理念、新途径,并且能够对对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判断;能够充分吸收和借鉴当前高职教育领域的新教育理念和手段,提出对高职教育筹划、改革的深度思考。新颖性也叫创新性,是指选题要有新意,研究视角要独特,能够让人耳目一新,涉及内容不仅要丰富充实,而且要有自己的独创之处,尽量提供别人尚未提及、没有研究过的新的观点和信息。科研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正如李政道所说“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只有将研究的触角真正深入到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才有可能获得具有前瞻性和新颖性的选题,最终才有可能收获丰硕的研究成果。
2.3 选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实用性指的是科研选题及其研究成果可不可以为当前的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或者是否能形成一定的社会效果,为解决教育或实践中的难题提供方法和出路。高职院校科研选题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科技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产品为龙头,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为国民经济服务,为学院的快速发展服务。去关注那些在生产、生活和教学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与此同时,在进行科研选题时还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利用本地优势,将科研工作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深入企事业单位和新农村建设之中,选择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将科研选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只有将科研选题工作与当前教育现实、社会现实以及生产实际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保证最终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以被社会所接纳和吸收,进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可行性是指教师在科研课题的选定中从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出发,使课题研究可以顺利完成并具备取得预期成果的现实条件。选题时必须考虑完成该课题的必备条件,从自身的主观条件出发,如依据自身知识结构、理论修养、研究能力、研究兴趣等来选题;与此同时,选题还要将一些客观限制因素考虑进来,如研究资料是否充分、研究设备能不能满足要求、研究经费能否可以支撑、研究同伴的配合情况、研究时间长短等。在选题的过程中还要权衡自己的条件来寻找结合点,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有利条件,并且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研究创造条件,从而保证课题研究中可以顺利进行。
2.4 选题的特色性和效益性
特色性是指选题要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目标指导下,突出其自身的行业教育特色。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科研选题时,要从当前高职教育的问题入手,这些问题既有理论的、也有实践方面的,还有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去研究、解决。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的特色,高职教师既是教师同时又是工程师,这就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及科技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产业结构特点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效益性是指选题要在满足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需要的同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科研选题要满足两方面的需求,一是通过研究工作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实际问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二是通过研究工作可以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在具体的课题选择中,尽量选取成本低、效率高、实用性强的问题来进行研究。
3 高职院校科研选题的方法
高职院校教师选题时除了要考虑以上几个因素外,还要结合科研选题的方法来进行选题。下面介绍几种高职院校科研选题的方法。
3.1 从现实生活中选题
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中的选题内容极为广泛,大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小至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有其值得研究的课题。但是,要想发掘出某一领域具有深度和长远意义课题,就必须经过广泛的阅读、深入的思考以及详细的调差研究才会发现。同时不要忘了,选题从现实中来,最终也要回到现实中去,所以在确定研究课题时要从社会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问题入手。
3.2 从理论研究中选题
作为人对客观世界进行不断认识的产物,理论的真理性是相对的。随着实践的向前发展,以往的理论很可能与现实出现矛盾和冲突。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在科研道路上要避免被以往理论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要时刻抱着怀疑精神去探索和发现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会渐渐发现一些理论自身存在的缺陷和矛盾,即使是那些“盖棺定论”的观点,也可能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又有新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新的问题不断涌现,这些新的问题正是科研课题的好素材。这种选题策略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前人的研究方式、研究模式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得出更多更深层次的成果。也可以独辟蹊径,从另外的视角来研究前人已经研究过的问题,探索新的结论。
3.3 从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选题
高职学院教师科研选题应着眼于教育理论、教育视点、教育实践。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不仅是实践经验的积累,也要进行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理论上的总结,这就是研究对教学的反哺。现有的职教理论、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学习理论,都是前人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是我们科研选题的基础和出发点,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源。教学实践也需要教师将自身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选题,“这些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教学、学生考核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科或专业或课程建设等。”[4]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从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3.4 从学科交叉、渗透中选题
随着科学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学科交叉的领域往往容易被研究者所忽视,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一交叉“地带”,如比较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等,存在着大量可供选择、具有创新意义的新课题。
3.5 从科研管理和规划中选题
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家到省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科研管理机构以及各种学术团体都会适时发布一些“课题指南”或参考题目。如国家、部省市的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年度课题等。这些课题都经过了权威专家的调查论证,是当前一段时间甚至是未来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为科研选题提供了指导和参考。研究者依据这些课题的指导,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课题加以具体化,以保证其可行性。如“校企的深度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
3.6 从教育信息和科研查询中选择课题
在选题时若不清楚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就必须要对课题进行论证、查新。“论证要进行自我研究,查阅资料,进行必要的调研、考察,充分掌握、了解选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5]也可请同行专家论证,请教选题的研究价值、社会意义和现状与未来。最后再确定申报课题。也可通过《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等进行查新,了解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专家们的研究情况。同时,查新证明在专家评审过程中是强有力的佐证,有利于课题的批准立项。
科研选题的程序一般来说有以下三个程序: (1) 文献调研、实地考察。 (2) 提出选题。 (3) 论证和确定课题。
总之,高职科研选题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开始,一个好的开始对整个课题的研究实施和最终成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上概括的各种方法仅是选题中可供参考的若干方向线索,并不能包罗所有研究方向和课题。对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值得研究的课题层出不穷。科研选题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颇具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应该遵循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努力掌握科研选题的方法,做好充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课题,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果。
摘要:科研选题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起点, 是高职课题研究迈出的第一步。文章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科研选题存在现象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在高职科研选题过程需要结合一定的选题原则, 在掌握必要的选题方法和明确的目的前提下进行选择。
关键词:现象,过程思考,选题方法
参考文献
[1]乔海霞.论科研选题的意义、基本原则与基本路径[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 (2) :62.
[2]毛建梁.高职院校科研选题的“四个着眼点”[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22) :100-102.
[3]闫玉喜.试论高职院校科研选题的原则及途径[J].辽宁高职学报, 2011, (4) :16-20.
[4]姚利民, 刘玉玲等.高校教师教学研究选题之策[J].当代教育论坛, 2012, (2) :76.
[5]陶媛.利用文献资料获得科研选题的几点思考[J].商业经济, 2005, (4) :107.
[6]何倩.高校科研课题选题的原则与方法[J].文史博览, 2008, (9) :56.
高职院校科研选题策略 篇2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一种衡量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考核手段,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进程。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与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和研究,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大学生就业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中侧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我国中小型企业众多,许多企业培训制度不健全,在职培养能力不强,因此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上岗后能较快的胜任工作。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该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获取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等,最终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较系统地去分析、解决现场的技术问题,最终形成职业能力。毕业设计工作作为高职大学生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主要考察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以有效地考核和检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1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开题、中期审核、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环节。其中,选题立项环节是整个毕业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课题的设置要结合专业特点、能力需求以及毕业实习岗位需求。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学生一定要谨慎和仔细,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整个毕业设计核心要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有较高研究意义、具有很强新颖性的选题。但目前来看,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逐年上升,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课题使用次数较多,难度较低 随着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优秀的课题被积累和保存下来。在经年累月使用之后,其设计资料完备,学生获取相对较易,设计难度不大。
1.2 理论性题目偏多,脱离了实践性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通过“教师拟定,学生选择”的方式进行选题。许多选题多为模拟课题或理论性课题,缺乏创新性与实践性,严重地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1.3 课题陈旧,不能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有些课题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较为陈旧,已无法满足现有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无法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兴趣不足,不利于其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时,随着产业技术的革新,许多企业已经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运营与生产,这些陈旧的课题已经不再适用于新形势下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使得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与模拟实践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失去了毕业设计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有的培养作用。
1.4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时间冲突 顶岗实习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中的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因此在高职大学生的最后一个学期,大部分学生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就业单位,毕业设计一般也被安排在这个学期,与专业实习处于同时间段,学生既要进行毕业设计还要开展顶岗实习,实践和精力难以保障,因此毕业设计的质量往往不高。
2 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
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应在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点进行毕业设计选题,以充分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单位或实习单位的特点,量体裁衣的给学生定做一个符合其工作内容性质的毕业设计课题。在毕业设计选题的过程中,考虑学生实习的岗位、实习单位的性质、产品的特征等因素,尽量保证毕业设计选题的实用性、新颖性和可行性,以不断满足社会及企业的用人需求。
根据就业为目标的毕业设计模式,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综合运用,不断提高毕业设计选题质量。同时,学校还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毕业设计审核评价机制的方式,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以推动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具体见图1。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出观点与要求,共同制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内容和研究方法。在时间安排上,用于理论指导的时间在1/3左右,学校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集中或分散指导。用于实践教学指导的时间在2/3左右,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整个毕业设计教学活动,都充分考虑到教学活动和行业活动的规律,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有序安排。
一是根据不同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尽可能多地选择工程设计类题目,使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实习岗位,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些与其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课题内容。这样一个方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有效提高其毕业设计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尽早思考和制定其职业发展规划,为其今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并充分利用我国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成果;四是进一步扩展毕业设计选题领域,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毕业设计选题机制,加强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团体的合作,丰富其选题内容和方式,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方向,同时也要注意毕业设计题目的实用性、可行性以及新颖性,积极与各学院和其他单位进行交流,增进互动;五是在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时,指导教师可以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合作与交流,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其发展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
当学生和用人单位已经签约时,学校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允许学生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在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单位完成其毕业设计。同时,在选题环节,学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将其工作内容和岗位特点展现在毕业设计中,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另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冲突。同时,这种新型毕业设计方式还有利于毕业生进一步明确其职业目标和方向,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毕业设计的质量不能由最后的论文检查和答辩过程所决定,对于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由于毕业设计是学生在企业完成的,因此在统一答辩的过程中,还需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毕业设计评估体系,使毕业设计的成绩论定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毕业答辩阶段,可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用人单位代表等与理论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的毕业成果进行答辩,对毕业设计给出综合质量评价。
3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随着专业知识日益更新,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必须要跟上技术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严格选题管理制度,提高毕业选题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选题水平,提升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毕业设计选题制度,有效地解决了高职毕业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间的冲突,既保证了学生的实习质量,也为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一海.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现状与质量控制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2,14(6):160-163.
[2]王智明.工科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J].高教论坛,2012(02):66-68.
[3]张艳.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立项选题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0(3):23-24.
[4]王勇勤,严兴春,侯沂, 张大可,何梅.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大毕业设计改革的力度[J].高等建筑教育,2007(03).
[5]李鼎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经贸学生“五五三”培养模式[J].文史博览(理论),2012(02).
作者简介:
张伟(1986-),男,硕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endprint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一种衡量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考核手段,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进程。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与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和研究,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大学生就业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中侧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我国中小型企业众多,许多企业培训制度不健全,在职培养能力不强,因此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上岗后能较快的胜任工作。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该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获取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等,最终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较系统地去分析、解决现场的技术问题,最终形成职业能力。毕业设计工作作为高职大学生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主要考察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以有效地考核和检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1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开题、中期审核、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环节。其中,选题立项环节是整个毕业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课题的设置要结合专业特点、能力需求以及毕业实习岗位需求。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学生一定要谨慎和仔细,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整个毕业设计核心要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有较高研究意义、具有很强新颖性的选题。但目前来看,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逐年上升,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课题使用次数较多,难度较低 随着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优秀的课题被积累和保存下来。在经年累月使用之后,其设计资料完备,学生获取相对较易,设计难度不大。
1.2 理论性题目偏多,脱离了实践性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通过“教师拟定,学生选择”的方式进行选题。许多选题多为模拟课题或理论性课题,缺乏创新性与实践性,严重地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1.3 课题陈旧,不能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有些课题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较为陈旧,已无法满足现有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无法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兴趣不足,不利于其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时,随着产业技术的革新,许多企业已经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运营与生产,这些陈旧的课题已经不再适用于新形势下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使得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与模拟实践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失去了毕业设计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有的培养作用。
1.4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时间冲突 顶岗实习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中的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因此在高职大学生的最后一个学期,大部分学生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就业单位,毕业设计一般也被安排在这个学期,与专业实习处于同时间段,学生既要进行毕业设计还要开展顶岗实习,实践和精力难以保障,因此毕业设计的质量往往不高。
2 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
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应在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点进行毕业设计选题,以充分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单位或实习单位的特点,量体裁衣的给学生定做一个符合其工作内容性质的毕业设计课题。在毕业设计选题的过程中,考虑学生实习的岗位、实习单位的性质、产品的特征等因素,尽量保证毕业设计选题的实用性、新颖性和可行性,以不断满足社会及企业的用人需求。
根据就业为目标的毕业设计模式,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综合运用,不断提高毕业设计选题质量。同时,学校还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毕业设计审核评价机制的方式,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以推动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具体见图1。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出观点与要求,共同制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内容和研究方法。在时间安排上,用于理论指导的时间在1/3左右,学校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集中或分散指导。用于实践教学指导的时间在2/3左右,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整个毕业设计教学活动,都充分考虑到教学活动和行业活动的规律,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有序安排。
一是根据不同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尽可能多地选择工程设计类题目,使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实习岗位,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些与其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课题内容。这样一个方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有效提高其毕业设计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尽早思考和制定其职业发展规划,为其今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并充分利用我国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成果;四是进一步扩展毕业设计选题领域,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毕业设计选题机制,加强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团体的合作,丰富其选题内容和方式,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方向,同时也要注意毕业设计题目的实用性、可行性以及新颖性,积极与各学院和其他单位进行交流,增进互动;五是在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时,指导教师可以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合作与交流,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其发展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
当学生和用人单位已经签约时,学校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允许学生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在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单位完成其毕业设计。同时,在选题环节,学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将其工作内容和岗位特点展现在毕业设计中,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另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冲突。同时,这种新型毕业设计方式还有利于毕业生进一步明确其职业目标和方向,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毕业设计的质量不能由最后的论文检查和答辩过程所决定,对于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由于毕业设计是学生在企业完成的,因此在统一答辩的过程中,还需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毕业设计评估体系,使毕业设计的成绩论定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毕业答辩阶段,可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用人单位代表等与理论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的毕业成果进行答辩,对毕业设计给出综合质量评价。
3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随着专业知识日益更新,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必须要跟上技术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严格选题管理制度,提高毕业选题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选题水平,提升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毕业设计选题制度,有效地解决了高职毕业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间的冲突,既保证了学生的实习质量,也为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一海.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现状与质量控制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2,14(6):160-163.
[2]王智明.工科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J].高教论坛,2012(02):66-68.
[3]张艳.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立项选题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0(3):23-24.
[4]王勇勤,严兴春,侯沂, 张大可,何梅.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大毕业设计改革的力度[J].高等建筑教育,2007(03).
[5]李鼎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经贸学生“五五三”培养模式[J].文史博览(理论),2012(02).
作者简介:
张伟(1986-),男,硕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endprint
摘要:毕业设计作为一种衡量高校毕业生专业素质的考核手段,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进程。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与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和研究,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大学生就业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中侧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我国中小型企业众多,许多企业培训制度不健全,在职培养能力不强,因此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上岗后能较快的胜任工作。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该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获取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等,最终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较系统地去分析、解决现场的技术问题,最终形成职业能力。毕业设计工作作为高职大学生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主要考察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可以有效地考核和检验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1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开题、中期审核、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环节。其中,选题立项环节是整个毕业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课题的设置要结合专业特点、能力需求以及毕业实习岗位需求。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学生一定要谨慎和仔细,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整个毕业设计核心要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有较高研究意义、具有很强新颖性的选题。但目前来看,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逐年上升,专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课题使用次数较多,难度较低 随着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优秀的课题被积累和保存下来。在经年累月使用之后,其设计资料完备,学生获取相对较易,设计难度不大。
1.2 理论性题目偏多,脱离了实践性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通过“教师拟定,学生选择”的方式进行选题。许多选题多为模拟课题或理论性课题,缺乏创新性与实践性,严重地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1.3 课题陈旧,不能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 有些课题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较为陈旧,已无法满足现有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无法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兴趣不足,不利于其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时,随着产业技术的革新,许多企业已经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运营与生产,这些陈旧的课题已经不再适用于新形势下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使得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与模拟实践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失去了毕业设计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有的培养作用。
1.4 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时间冲突 顶岗实习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中的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践。因此在高职大学生的最后一个学期,大部分学生已经找到了理想的就业单位,毕业设计一般也被安排在这个学期,与专业实习处于同时间段,学生既要进行毕业设计还要开展顶岗实习,实践和精力难以保障,因此毕业设计的质量往往不高。
2 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
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应在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点进行毕业设计选题,以充分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单位或实习单位的特点,量体裁衣的给学生定做一个符合其工作内容性质的毕业设计课题。在毕业设计选题的过程中,考虑学生实习的岗位、实习单位的性质、产品的特征等因素,尽量保证毕业设计选题的实用性、新颖性和可行性,以不断满足社会及企业的用人需求。
根据就业为目标的毕业设计模式,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综合运用,不断提高毕业设计选题质量。同时,学校还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毕业设计审核评价机制的方式,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以推动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具体见图1。
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出观点与要求,共同制定毕业设计的题目、内容和研究方法。在时间安排上,用于理论指导的时间在1/3左右,学校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集中或分散指导。用于实践教学指导的时间在2/3左右,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整个毕业设计教学活动,都充分考虑到教学活动和行业活动的规律,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有序安排。
一是根据不同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尽可能多地选择工程设计类题目,使毕业设计题目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实习岗位,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些与其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课题内容。这样一个方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有效提高其毕业设计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尽早思考和制定其职业发展规划,为其今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并充分利用我国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成果;四是进一步扩展毕业设计选题领域,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毕业设计选题机制,加强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团体的合作,丰富其选题内容和方式,要充分体现出本专业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方向,同时也要注意毕业设计题目的实用性、可行性以及新颖性,积极与各学院和其他单位进行交流,增进互动;五是在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时,指导教师可以和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合作与交流,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其发展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
当学生和用人单位已经签约时,学校应该综合考虑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允许学生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在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单位完成其毕业设计。同时,在选题环节,学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将其工作内容和岗位特点展现在毕业设计中,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另外,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冲突。同时,这种新型毕业设计方式还有利于毕业生进一步明确其职业目标和方向,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毕业设计的质量不能由最后的论文检查和答辩过程所决定,对于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由于毕业设计是学生在企业完成的,因此在统一答辩的过程中,还需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毕业设计评估体系,使毕业设计的成绩论定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毕业答辩阶段,可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用人单位代表等与理论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的毕业成果进行答辩,对毕业设计给出综合质量评价。
3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随着专业知识日益更新,毕业设计选题工作必须要跟上技术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严格选题管理制度,提高毕业选题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毕业选题水平,提升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毕业设计选题制度,有效地解决了高职毕业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间的冲突,既保证了学生的实习质量,也为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一海.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现状与质量控制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2,14(6):160-163.
[2]王智明.工科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J].高教论坛,2012(02):66-68.
[3]张艳.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立项选题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0(3):23-24.
[4]王勇勤,严兴春,侯沂, 张大可,何梅.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大毕业设计改革的力度[J].高等建筑教育,2007(03).
[5]李鼎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经贸学生“五五三”培养模式[J].文史博览(理论),2012(02).
作者简介:
张伟(1986-),男,硕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高职教育科研课题选题策略 篇3
了解高职教育科研课题来源
高职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众多, 每种课题的要求和中心有所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来源, 有利于课题的定位。课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专项项目课题; (2) ××省、全国教育科学“××五”规划××××年度课题; (3) ××市、省、国家××××年度自然科学规划课题; (4) ××市、省、国家××××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5) 新世纪××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五”规划课题; (6) ××××年度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课题; (7) ××××年××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 (8) 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 (9) 各类企业资助的科研课题; (10) 学院××××年教育科研课题, 等等。
高职教育研究最基本的任务和重心在于解决高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或对教育全局产生巨大影响, 例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提出的有关问题, 或是高职教育领域某一方面、某特定范围内的问题。此类课题可细分为:
1.教学实践类问题。教学是高职的中心工作, 高职课程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手段、学生学习、教学质量、创业能力培养、教学管理等都是研究课题。
2.德育类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是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 高职德育工作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德育课程建设、道德情感教育等都具有研究价值。
3.教育管理类问题。通过改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 就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及师资队伍管理等工作可以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
4.高职教改类问题。随着高职课程改革的深化, 高职教育全面进入内涵建设阶段, 高职教育改革迫切要求人们转变观念, 创造性地解决各类问题, 这其中存在大量需要研究的课题。
5.校、企、政关系问题。高职办学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国际合作等为高职办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也为高职科研提供了大量的选题, 高职科研工作者既可以从教育系统内部的视角研究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联系 (合作、融入) 的问题, 也可以从教育系统外部的视角研究高职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及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的问题。
另外, 文献分析也是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从现有的政策文献、教育理论文献中可寻找切入点, 例如,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要创新体制机制, 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 “创新办学体制, 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 (企业) 共建高等职业学校, 探索行业 (企业) 与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 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高职办学模式, 多方共育人才的各种探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必将成为“十二五”期间高职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
无论是来自实践的课题或通过文献分析得来的选题, 往往都既有实践价值, 又有理论价值, 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辨识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类型
知晓高职教育研究课题的类别有助于明确研究内容。从课题功能的角度看, 有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开发研究 (发展研究) 课题之分。从研究内容和范围的角度看, 可将教育研究课题分为宏观研究课题、微观研究课题和中观研究课题。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一般不被多数高职教师选择;应用课题、中观、微观层面的课题是高职教师选题的重点;开发研究课题和宏观层面的课题对普通高职教师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基础理论研究指基本理论研究或纯理论研究, 是针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探索, 其任务是发现相关的特征、提出理论依据、总结规律。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是在总结他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发现、新方法, 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 强调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例如, 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规格研究、对高职教育本质的研究等都属于这一类。基础理论研究课题需要研究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 必须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获得国内外研究信息支撑。
应用研究课题应用研究是以相关理论为指导, 针对教育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密切联系高职教育教学实际, 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开发研究课题也可称实验发展研究, 是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成果, 目的是为促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 创造性地提出和制定方案、计划、对策、研发新产品等, 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强, 实用价值较高。
遵从教育科研课题选题原则
服务性高职教育科研课题首先必须服务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速度快, 需要解决的问题多, 有理论、实践层面的问题, 有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的科研选题应本着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理念, 积极、主动地寻找课题, 为高职院校办学决策、科学育人提供服务。
科学性高职教育科研选题必须遵循高职教育及与之有联系的多种事物的客观规律, 充分了解高职院校研究的客观条件, 要通过对高职教育历史现状的分析, 对他人研究成果和多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选择课题, 并应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即应经过科学论证后形成课题, 不可主观想象, 盲目选题。
创新性选题必须具有新意, 有独创性和突破性。或提出前人未曾提过的问题, 涉入无人涉及过的研究领域, 创建新理论体系、教学流派和教学模式;或是将他人的研究课题分解、以不同组合方式改造产生的新课题;也可将已有的研究课题运用到新领域、情境、教学等实践中, 在应用方面创新。创新可以是理论观点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应用上的创新。高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应站在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 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 以全新的视野选择课题。
可行性课题要具备可行性, 就必须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一方面, 研究者要审视自己是否具备课题研究必需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自己的经验、精力及兴趣等是否满足研究的需求, 所在单位是否能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 要评估是否有必要的资料、工具、设备、时间等;还要把握课题的难易程度。对高职教育工作者而言, 选择课题应从实际出发, 初涉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应选择那些范围较窄、内容比较具体、难度较低的课题, 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实际, 选择有可利用的条件和成果、能直接用于改进实际工作的课题。
恰当运用教育科研选题方法
选择一个好的课题需要研究者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敏锐的洞察力。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初步确定问题方向→了解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问题的研究价值→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找到与高职教育联系的结合点→初步拟定研究题目。更要恰当运用选题方法。
直接选题解读各级各类课题指南, 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和兴趣, 对指南中的题目根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 或从中直接挑选课题。
经验提炼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 研究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可总结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 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归类整理、再分析, 确定其研究价值, 然后, 从中选取有价值且符合研究者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作为课题。
现状分析现状分析即通过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 发现或揭露其中存在的问题, 从中选择适当的课题。例如, 某学院教师针对高职毕业设计 (论文) 过程监控不力、指导教师水平层次不齐导致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不高的现状, 通过分析提出了“毕业设计 (论文) 网络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课题。
资料分析各种教育资料中往往隐含着大量的科研课题, 高职教师可从各种政策文献、理论研究资料、评估数据平台、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 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 比较不同观点, 提出自己的想法, 或继续研究前人提出却尚未解决的问题, 或对前人的理论提出质疑, 揭示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从中产生研究课题。
课题延伸在已有立项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扩大和延伸课题。此类课题需要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如能从实际出发, 选择范围适当, 充分利用和改善实际研究条件, 研究问题会比较清晰、具体, 可操作性会更强, 课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容易获得立项。
领域交叉高职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虽各有不同, 但各专业之间、课程之间存在交叉点。这些交叉点可以产生许多有价值的课题。例如, 如何通过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如何通过多种课程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等等。
团队打造团队通过“头脑风暴”产生新的想法, 经过加工提炼课题。采用此方法选题宜关注热点、抓住团队成员的困惑和瞬间灵感, 从而寻找空白点, 从团队提出的小问题切入, 通过讨论、借鉴、筛选、融合、创新找到合适的选题。
贴切表述教育科研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是对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主题的框定, 能体现研究的价值, 引导研究的方向, 直接影响整个研究过程, 对整个研究工作起着制约作用。确定一个好的课题名称要做到以下几点:
表意准确课题名称要明确地表达研究的主要内容。笼统的题目会使研究无从下手;过于狭窄的课题会导致课题研究失去应有的价值。一般而言, 课题名称应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要素。例如, 在“高职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这个课题中, 研究对象是“高职学生”, 研究内容是“学习方式”, 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主题明朗课题的表述要反映研究的重心和方向, 以便于明确研究内容, 抓住研究重点。因此, 课题标题的用词要具体, 要使用有特定涵义的词汇, 尽可能将关键词包括在内。此外, 课题名称一般只表述一个主题, 如涉及多个主题时, 应有所取舍, 或设总课题和子课题。在表述所研究的问题时, 课题名称中涉及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逻辑关系要清楚。
规范简洁课题名称表述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 要采用标准的学术性术语, 不可自行编造词语, 从而引发理解歧义。课题名称最好用陈述句, 避免用比喻、反问、口号等句型。此外, 表述中不宜使用缩略语、阿拉伯数字、拼音字母等。课题名称的表述应力求简洁, 在准确表达意义的前提下, 用简短精炼的名称表达出完整的意思。一般20字左右比较合适。
新颖醒目课题研究角度与研究切入点的独特性是课题名称新颖的条件, 用恰当的语言准确地将其表述出来, 能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恰到好处的课题选题对整个课题的设计、实施和最终成果产出具有关键性作用。高职院校课题申报者应充分认识选题的重要性, 遵循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掌握选题的方法, 认真做好基础调查研究工作, 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 并用简洁、精确的语言表述选题, 为课题的成功立项、顺利开展研究、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桂诗章, 杨晓萍.教育科研选题的原则与途径[J].教学与管理, 2007, (1) :60-61.
[2]吴夏风.科研选题的意义与方法探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0, (5) :132-135.
[3]周颖华.教育科研课题名称的表述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7, (4) :44.
高职院校科研选题策略 篇4
当今科学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而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 越来越需要组建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 整合技术服务资源, 提升服务社会影响力。高等职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集聚应用型人才的高地,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研究, 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组织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发展十余年, 规模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但是在技术研究、社会服务能力和科研团队建设方面, 与普通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 高职院校意识到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 为了弥补科学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也成立了各种教师团队, 但由于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主, 无法根本上协调解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 从而促进教学科研一体化, 鉴于此, 研究发掘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基本规律, 是当前高职院校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必由之路。当前, 由于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缺少历史传承性, 高职科研团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尚还不成熟, 主要体现在:研究项目少, 科研内容比较零散, 系统性不强, 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局限, 因而所形成的学术观点和专业理论都未成体系;对团队的阐释许多高校各执一词, 认知不统一;团队研究水平较低, 针对科研攻关任务, 有的团队注重经验描述, 侧重于从实践的角度分析高职科研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建设策略, 几乎不涉及“如何建设科研团队”“科研团队如何运行”等深层次的问题;还有的研究是将针对本科学术型和企业组织型的团队理论单纯的复制成高职院校科研团队, 并未真正体现高职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
2 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的构建与实施
本文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团队建设为研究对象, 坚持“科研强校”的理念, 探索构建“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 以项目管理为切入点, 建设创新型科研团队, 为高职院校发展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2.1 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的构建
根据高职院校发展的客观要求, 应用项目组织和团队建设的思想方法, 组建不同类型的科研团队, 通过合理的内部分工和密切协作, 形成了一支稳定从事应用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目前组建有数控技术应用、模具技术应用、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物联网技术应用、工业设计、农机与车辆工程、企业管理研究与咨询等7个科研团队。在科研团队的基础上, 以通过“项目”的融合或设置, 合理组建一定时期内不同类型的项目团队, 以实现科技创新的成效。
2.2 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模式和运行实施
实施“7+n”的科研团队建设模式, 以7个固定科研团队为基础, 积极打造临时项目团队。即通过固定科研团队统一规划科研项目, 以专业理论为导向, 以科技创新为目标, 科学设计课题项目, 尽量将存在内在联系且能够相互促进的课题整合为一个综合型科研项目, 逐步展开科技攻关。基于科研项目总体思路, 配备足够的资金, 逐步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允许通过审核的科研团队参与新一轮院级科研团队的遴选;未通过审核的团队, 则不能参与新一轮院科研团队的遴选。在一定时期内, 根据科研项目的专业类别, 组建临时科研团队, 团队时间可长可短, 并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来开展项目的实施和验收。
拥有一套规范严谨的激励机制, 是促进科研团队高效运行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该从项目经费支配使用、考核量化、奖金分配等方面制定一套适合项目团队运行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另外, 为了确保科研团队可持续发展, 高校还应该建立相应的外部支持保障体系, 根据企业项目经理等相关项目治理思想和方法, 从团队成员年终考核制度、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职称评审及团队考核等方面, 向相关部门提出促进科研团队建设的政策、制度、办法等方面的建议。在项目管理的提前下, 建立团队带头人制度, 重点在学术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校企合作等方面深入开展培养工作;聘请有影响力的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科研团队带头人, 规划、指导并参与科研和团队建设工作。以学院校企合作基地为基础, 建立科技创新基地, 建立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储备基地。打造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形成明确的社会服务领域和特色, 依托“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内的技术服务资源, 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 对接企业, 建立科研团队社会服务网络体系。
3 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保障和成效
3.1 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保障
为了有效地实施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一是成立学院科研团队工作领导小组, 院长分管全院科研工作, 科研处为领导小组常设机构, 负责协调科研工作。二是制定了《院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 在日常管理、绩效考核、政策倾斜等方面, 从体制机制上保证科研团队的高效运行。三是对科研团队建设进行滚动资助, 团队成立初期, 对各种科研团队进行资金投入支持开展技术开发, 对团队滚动支持;围绕科技平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需要, 构建基于科研团队建设的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以及整合技术服务资源, 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提升服务社会的影响力。
团队建设采用矩阵式项目管理与过程管理, 以三年为一期资助建设期, 以年度考核为基础, 三年总绩效考核。对验收结果优秀的团选。
3.2 打造“内园外站”平台,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高职院校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 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校内建有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 打造“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平台。“园”是校企合作平台的核心, 针对学院重点骨干专业的技术领域系统整合有限资源;“站”是校企合作平台的拓展, 弥补园的空间有限、资源相对固定等不足。“产教园”成为学院开放办学、整合资源的重要载体。“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平台主要解决了科研团队政校企需求信息不畅、技术发展滞后、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以科研团队建设为重点, 在实施“内外撬动、责权明晰”的“三方共建”和“内外统筹、绩效为重”的“四方共管”的机制下, 学院设备投入3031万元, 区政府投入6500万元, 博世力士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捐赠设备价值计5347万元。园内建立了6个技术一流的实训中心、1个国际师资培训中心、7个技术应用中心、两家年产值超亿元的“校中厂”等。“产教园”已成为科研团队社会服务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应用技术研究的“沃土”和科技服务与社会培训的“窗口”。
3.3 科研团队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构建了“院、市、省”三级科技服务平台, 打造数控技术应用、模具技术应用、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物联网技术应用、工业设计、农机与车辆工程、企业管理研究与咨询等7个科研团队, 通过科研团队建设, 聚焦科研优势, 对接地方战略, 形成技术服务特色。常州市武进区政府投入专项经费共建常州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并获得科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
近三年, 学院服务政府、开展地方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十余项, 完成了常州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发展战略及技术研究、常州物流产业现状与升级路径研究、常州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知识产权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常州创新型企业培育与支持措施研究等项目。近三年, 完成常州装备制造业类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三百余项, 到账经费二千多万元, 获得江苏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积极构建社会培训平台, 承担江苏省农机人才培训、常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武进区职业技能培训等政府培训项目, 为区域产业升级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受政府委托, 联合行业企业制定职业资格鉴定标准, 制定了“模具制造工”等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服务院校, 举办了全国三维数字化技术骨干师资研修班, 承担了液压气动技术专业等国培项目, 学院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4 结语
加强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 以项目管理为内涵, 以“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平台为载体, 实现了资源开放, 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增强了科研团队活力, 拓展了社会服务功能。它不仅解决了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动行机制的缺失以及需求信息不畅、技术发展滞后、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还进一步拓宽了合作建设新渠道、构建了合作管理新模式、创新了科研团队建设新机制,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摘要:基于区域发展的高职院校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有利于整合技术服务资源, 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提升服务社会影响力。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现状, 以常州机电职业技学院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为例, 应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研究了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模式的构建, 探讨了应用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实施、保障和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团队,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宝胜.新形势下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优化与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6:467-468.
[2]周洪利.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组建的要素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 2008, 2:61-68.
[3]卜琳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能力跃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13:130-133.
【高职院校科研选题策略】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教育科研刍议08-28
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08-04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的探讨11-02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09-07
民族高职院校07-16
高职专院校07-21
高职院校专业05-09
示范高职院校05-12
高职院校档案05-13
高职院校院系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