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的创意人生(通用11篇)
高职生的创意人生 篇1
《美与时代》杂志从创刊起, 就致力于普及美学知识, 探索美学走进普遍人生的途径。然而, 美学是人类最为飘渺的思维之花, 人生却是浩瀚无边、姿态万千的海洋, 寻到一个最佳切入点, 的确不是易事。20多年来的探索, 有失败的痛苦, 更有成功的欢乐。失败让我们反思, 收获给我们经验的积累。至今, 反思和积累终于使我们豁然开朗——“创意”、设计, 就是审美和人生联系的纽带, 是美学切入浩瀚人生的最佳之点!
现在, 人类在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 一次新的伟大革命似乎就要出现了——创意经济革命。21世纪属于创意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 创意竞争就是竞争的本质, 人们在进行着一场智力的大赛。创意将渗透进生活的各个领域, 关涉到每个人的方方面面。
创意是创新的起点, 就是突破陈规、逆反常规、挑战经典、独辟蹊径, 就是新构想、新主意。一切创意和创新之果, 必然渗透着美丑的判断、审美的追求;而一切审美的理论, 最终也必须通过创意——创新变成社会的实践。
因此, 我们终于明白:创意, 这才是美学与人生的交点汇。
创意, 是一个人最灿烂的智慧之花;创新, 是人类社会的不竭生命, 永恒的动力。过去,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的创造之果;今天, 丰厚的历史积累和最新科技成果的结合, 新颖、奇特的创意、创造、设计更是层出不穷, 似乎在证明这大自然最杰出的造物——人类的智慧会能达到如何的高峰。了解这些创造, 欣赏这些创意和设计, 会使我们惊异、感叹、钦佩、喜悦, 使我们眼界大开, 胸襟涤荡, 感受到站在人类智力顶峰的快乐!那我们就跟着世界知名一流的设计师Marcel Wanders的精彩绝伦作品与直接畅快访谈惊艳下去, 也将创意设计的意图创意设计下去, 让所有的中国人同一时间面对世界各国一群最顶尖最前端的创意设计作品, 并享有动脑创意与享乐设计的乐趣吧, 这是一件多美的事啊!
高职生的创意人生 篇2
创意,在中国被提起是近几年的事,在这之前,中国似乎少有创意。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要求人们要继承,要接受,要发扬。而唯独没有创意要求的“反叛”。这就决定了,中国很难出现创意大师。创意一词的英文解读是: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是大智大勇的同义;是导引递进升华的圣圈;是一种智能拓展;是一种文化底蕴;是一种闪光的震撼;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是宏观微照的定势,是点题造势的把握;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是智能产业神奇组合的经济魔方;是思想库、智囊团的能量释放;是深度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与实践;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是投资未来、创造未来的过程。
也就是说,要想成为真正的创意大师,首要的任务,你要懂得反叛!只有你敢于反叛传统,反叛权威,你才可能创造出你自己的哲学。这里有一个典故:一个寓言说,上帝为人间制造了一个怪结,被称为“高尔丁”死结,并许有承诺: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将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怪结的人都失败了,最后轮到亚历山大,他说:“我要创建我自己的.解法规则。”他抽出宝剑,一剑将“高尔丁”死结劈为两半。于是他就成了亚洲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创意人生,首先你要藐视权威,树立自己的新观念,新思维。这样你才能一剑劈开“高尔丁”结,才能成为上帝封赐的亚洲王!
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有以创意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或所谓的CBD。但是你真正的走进去,你会发觉,那里面脑子空空者比比皆是。中国人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目光短浅,而且,惟利是图。这就把所谓的创意产业变成了名片上的耀眼的字体,而没有真正的把创意和生产结合起来。也没有那么强的执行力来实施,因为,生产厂商也是低估创意的作用。
那么,我们要打开我们的脑子,就不能急,要慢慢的一步一步来,诱导,引诱,哄骗,呵呵,就差没拐卖了。只有这样才能把你好的点子,一点一点的让厂家接受,你走急了,他还以为你二百五呢?这就像慈禧太后用牛拉火车一样,你不能笑,她就愿意那么玩,你有啥办法?而且她玩得起!你就得先陪她玩,等她玩腻了,让你独自玩了,你才可以换上火车头。
畅想畅言的创意人生 篇3
老蔡做广告人是半路出家,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蹉跎过一阵子岁月”。千禧之夜,更萌生了切莫虚度千年一度的良辰美景的念头,堂而皇之地逃班不上。此举在单位震动不小,也催生r老蔡认真合计自己职业规划的念头。一番思索,老蔡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连换了几个行业找感觉,最终摸进了广告这个圈子。这个以动脑为主的行业让老蔡颇为受用,自此对于“沟通创意、鼓励创意、激发动脑”乐此不疲,兢兢业业起来。老蔡笑着说,工作就像爱情一样,没有绝对的好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情投意合才能共同营造美满生活。
积累了3年的经验,老蔡和几个IT记者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广告公司eAction,以“沟通价值,无所不在(Communication Values)”为信念,整合自有的一些资源优势做起了营销顾问。第一宗生意接的是日本某知名电器的新产品发布会。从业务谈判、合同签署、客户传达会、项目说明、信息简报、策划、设计、提案、修订到提交运作一气呵成,这场发布会是老蔡往日广告功底的大练兵,也为公司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桶金。如今的eAction已经成长为一家提供整合营销传播服务的专业机构,包含公关顾问、活动、广告、媒体监测和营销顾问等纵向服务团队,涵盖IT、通讯、家电、快速消费品等领域。
故事说到一半,有电话进来,老蔡笑吟吟地对着话筒说了两句,看神色不像谈生意。果然,老蔡主动应承——军功章上有她的一半。她是老蔡开朗妩媚的妻——静,甜甜的笑容杀伤力极强。静是某门户网站市场部麾下一员大将,海陆空的关联媒体一网打尽,大中小活动身经百战。带给老蔡的除了更多的灵感创意,还有喜不自胜的幸福满溢。怪不得老蔡刚才把工作“好有一比”,比得那么有感触呢。
定音号手
老蔡坦言自己的公司只是短时间内做得比较活络,并不代表可以沾沾自喜。本土广告公司的生存土壤并不很健康:行业结构混乱,许多媒介广告部与媒介公司一套马车两个招牌,垄断资源,变媒介权威性的无形招牌为招揽业务的金字招牌;经营秩序错乱,在这个客户朝南坐的时代,广告的代理制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多重代理、零代理和低代理并不鲜见。跳槽成为广告人升职手段的时代,即便客户并不因此而流失,客户与广告公司的关系也脱不开“七年之痒”的咒语。
现在的eAction,正逐步退身竞争激烈的IT和汽车,尝试着往文化产业转型。时下国学大师文怀沙的汉学史记《四部文明》便由eAction操刀运作,公司亦借此国学文典完成业务重点的一次转型。
高职院校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浅探 篇4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对相应的人力资源的巨大而紧迫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能力还很欠缺, 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 国内的大学很少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的专业、符合要求的教材、过硬的师资队伍, 导致目前我国创意人才匮乏, 创意产业总是在引进、模仿和低水平中运行, 这势必将制约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并直接影响到“中国创造”在世界崛起的时间与高度。
高职院校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紧缺, 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培养周期较短、专业与市场需求接轨、具有“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紧密、注重实习实训等优势, 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文化创意类技能型人才, 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 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该抓住的大好机遇。
一.瞄准文化创意人才市场需求,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搭建专业教育平台
我国高校现行的以传统的学科分类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满足不了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有实践经验的创意人才稀缺, 一方面却是大学生就业难。目前全国做动漫的企业有1万多家, 开设了动漫专业的大学有4400多所, 但高质量、实用型动漫人才却严重匮乏, 动漫人才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严重失衡状态。
高职院校与企业和市场的联系相比本科类院校要紧密, 能够较迅速地对接企业的人才需求, 科学构建顺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及市场的调研与研究, 在了解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 确定不同层次文化创意人才的的培养目标, 加大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从实际需求出发, 设计教学大纲, 改革教材, 教学手段及考核标准,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改变固有技法课的教学模式, 教师带领学生从课题或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入手开展教学, 使学生一开始就从实际需要起步, 在教师的引领下共同完成企业项目或任务。
加强文化创意类专业和学科建设。高职院校应全面、充分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供需情况, 行业标准, 企业运作方式, 应该具有的能力体系, 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课程体系改革, 使课程设置和行业实践紧密结合。建设好一批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的学科专业, 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院系。比如艺术设计系的服装设计、动画、环艺、广告;汽运系的汽车文化, 汽车美容, 经管系的文秘、旅游管理, 增设一些企业急需的专业, 比如会展设计与管理、文化创意活动组织管理、文化创意成果经营、包装印务、形象设计、摄影摄像等。将相关专业资源重新整合, 在原有的高职专业基础上发展文化创意相关专业, 将高职传统专业的培养模式、经验与新兴专业进行嫁接,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为建成学科专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文化创意类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打好基础。
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职院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新机制, 推动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 开展专业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项目研发, 建设好一批文化创意类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教学创新团队, 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之间建立起通畅的人才供需机制。
二.创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大力培养文化创意应用型人才
乘着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 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企业和产业园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以实践和就业为导向, 共同创建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一是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 将职业培训跟高校、高等教育培养方式相结合, 以高职院校为引领, 建立职业培训中心, 吸引大量的社会人才参加培训;聘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线人才和后备人才进行中短期培训。让企业员工到高职院校传授经验、接受培训、合作交流, 将一线的经验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二是搞好学历教育, 共同做好专业建设, 跟企业合作研发教材、教学软件、教学课件, 加强教师培训、技术知识服务等等。三是开展面向岗位需求的技能培训, 完全按照公司对职业的需求设计培训内容, 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和需要进行培训, 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提倡原创性、激发创造性、突出技能性和应用性。还可以由政府出资, 以高职院校为依托设立创意人才培养实训平台, 提供设备、场地, 各院校和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企业都可以利用,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高职院校还应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 与企业共同建立培训基金, 为创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创意企业人才再培训提供多方面支持。
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及人才“孵化器”。一是以高端培育为重点, 着力培育一批领军人物、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管理和市场中介服务人才、营销人才, 注重培育熟悉产业系统运作的复合型高层人才。二是培育大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应用人才。三是积极构筑人才集聚平台, 引导和支持优秀人才向文化创意领域集聚。
加强文化创意类师资队伍建设。师资的缺乏, 是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高校文化创意类师资力量的不足、不专、不精以及专业教师与行业和市场脱节等, 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 可以集聚文化创意产业园内企业的力量, 挑选品学兼优、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员工作为师资力量;让高职的师资到企业进行一线实践;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文化创意产业园联合启动文化创意产业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加强师资流通, 抓紧师资培训, 通过实践、培训、再实践的模式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
三.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弘扬中华文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文化创意产业是综合性产业, 是科技文化化和文化科技化的高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应是综合性、创造性人才。从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人物来看, 大多都是广博而专精的人才, 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独创性的思维。高职院校应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 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综合性人才, 打破传统的文理科的界限, 在广博的基础上突出专业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化的交往能力等等。
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根植于本土文化之上的原创力。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并且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使传统和现代相结合, 做到在传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其本质是一种“创意经济”, 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人自身的创造力, 由原创激发的“差异”和“个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和生命, 创新型人才培养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释放和解放。台湾一位文化创业界的权威称:“搞文化创意产业, 敢想就会赢。”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 一定要着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成就每一个个体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创造, 不能让学生只学会模仿和复制。注重实践锻炼, 高职院校与相关产业紧密联系,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生活的美感、丰富人生的体验、享受创意的快乐与成功。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激发师生积极参与创新研究。只有人的无限创新能力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才能实现产业的自主创新和产品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历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2]吕学武.创意人才如何培养[J].成才之路.2011年第16期;
“读书改变人生”海报创意大赛 篇5
活动主题:读书改变人生
活动时间:今起至月底
活动对象:学院全体学生
主办方:院宣传部
注意事项:
1.纸张大小:73*100
2.报名点:食堂门口
3.报名时间:4月18日~4月19日
4.参赛形式:个人或团体皆可
5.交作品时间:4月23日食堂门口(中午或下午)
6.评分标准:百分制,由老师和学生评选(老师60%+学生40%);选出10张海报,最后在7.食堂门口展出,由学生投票评选
8.奖项设置:最佳人气奖一名、最佳创意奖一名、最佳视觉效果奖一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和优秀奖四名
9.在作品右下角标明作品主题、班别、姓名
10.自愿原则
11.颜料和画笔适当外借,有不明白的问院里或系里的宣传部干事
院宣传部干事:欧瑞建***
蓝天泽
探索与发现中的创意人生 篇6
深秋时节的陈幼林设计工作室,阳光透过玻璃屋顶和二层的玻璃地板撒在墙面的大幅海报上,古老的笑佛与笑脸符号融合在一起,海报主题是“笑常道”。这间工作室充满着风格迥异的元素,安然闲适的氛围与世纪座标工作大厅里的忙碌有序形成鲜明对比。十几个样式不一的计时器、古旧的木雕窗格、现代的创意摆件以及楼梯转角处拙朴的冬不拉……似乎不相干的元素在这里被有机重组,传递着主人的风格与个性。
敏锐与好奇,感受设计师的快乐生活
刚从清华美院讲课回来的陈幼林,一身随意的休闲装,衣领外侧一块芯片模样的东西引起了记者的好奇,陈幼林说那是太阳能电池,于是对设计师的访谈竟从科技产品开始。
从上中学时自造幻灯机、自制半导体和数字时钟,手持电烙铁自组RC震荡电路,到现在对IT产品情有独钟,最大的嗜好是逛中关村的IT市场和尝试使用各种新异的电子产品、收集不同方式的计时器。他说如果不做设计师,也许会成为IT工程师。
对于陈幼林,设计是一种生活,选择设计,等于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在老师、设计师和老板三个角色中挑选一个的话,他更愿意作一个纯粹的设计师:“作设计师更幸福,随时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和敏锐的观察力,对一切事情充满好奇,贴近生活中不同角色的体验,随时拥有充满动感的想象力和期待引以为豪的作品”。他认为设计是要上瘾才能做好,今天的社会有太多的信息与变化,如果每一分钟都能去接触、吸取新鲜的东西,那才是一件真正令他高兴的事儿。“真正的设计师,不应该完全陷入世俗的泥潭,他应该保持清纯的思路、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新事物的敏感与永不枯竭的激情。突然,原本互不搭界的思路碰撞在一起,产生出新的火花,异常的兴奋,就是它了……”在描述作品创意过程的时候,从他的眼里迸发出了兴奋与幸福。
诚信与专业,对创意的执着成就了世纪座标
成立于1997年的世纪座标经过十二年的发展,从最早的10名员工发展到今天包括各分公司的百余人专业团队,大家仍然亲切地称呼他“陈老师”:不仅因为他是专业的教师,更是出于对他人格魅力的信任和对他专业性的尊重。
1997年以前是陈幼林设计生涯的起步阶段,在天津工艺美术学院讲课的同时,他的多款邮票设计被邮电部选中,因此接触了一些社会项目的设计,得到企业客户的认同。
陈幼林坦言成立公司只是想专心作设计,没想过要赚多少钱,更没想过要作多大的公司。与公司合作的客户都了解这是一个认真做事而且真心想把事情做好的团队,越是以前没做过的事、别人做不来的事,这个团队就越有兴趣。世纪座标多年的客户“假日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曾这样评价:“在今天这个商战密布的城市里谈生意,让人放心的人,着实寥寥。所以和陈老师合作,首先是心底踏实,然后是火花四溅,最后是归于交情很深,但纯净如水。”
“客户对设计的前提条件肯定比我们了解得更充分,但我们在视觉传达上应该是专家。”陈幼林解释说任何设计都有客观条件、有功能需求、有主题。设计工作从开始就要考虑是否符合主题要求、是否满足功能需求,最后才是满足审美上的需求。因此要想有效地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不仅要对项目正确理解,而且需要通过视觉语言创造性地去表达所理解的概念——这种概念被确立为世纪座标的核心理念“创意解决问题”。陈老师这一核心理念的另一方面的诠释,是在创意想法与客户要求发生冲突时,如何在客户可以解读的层面描述概念,使客户理解创意的独到之处,以专业性取得客户的尊重与信任。
从平面设计到城市创意,
新媒体环境下的探索与发现
今天的陈幼林会更关注设计如何更深入地服务于区域发展, 使人们在生活中享受更精美的设计,同时也给自己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作品的机会。“现在的客户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平面设计,他们需要在环境、活动、空间中诠释概念,以符合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需要。”陈老师认为世纪座标从纯粹的平面创意走向空间、环境、城市创意,一方面顺应了市场发展的要求,更是为了满足客户整合营销传播的实际需要。
“未来的设计师不应该把自己局限于平面或环境,设计师首先是创意人,是要以创意去诠释概念,通过不同的视觉形式对创意进行表达,现在著名建筑师与品牌首饰的跨界组合已经传达了这种趋势。”他说世纪座标目前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与尝试,从形象、理念的基点出发,通过不同的视觉传达手段把理念延展到环境空间和城市创意。一年来世纪座标先后进行了华明镇湿地博物馆、小站练兵博物馆的创意设计,参与了世博会天津馆展区的设计工作,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的设计及装展工作也即将实现交付使用。
在谈到他正在涉足的城市创意设计领域时,他表示在这方面我国应向欧美国家学习,重大设计放手交给专业的、被大家公认的专家委员会,由专家们去做评选和定局的工作,以确保其质量不失专业的水平。
设计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需要设计
设计是来源于生活中蕴含的营养和灵感,设计师如果离开生活离开社会,设计肯定是无源之水,没有什么灵感可言。生活中的陈幼林是一个精力极旺盛的人,偏爱尝试各种新东西。公司的员工至今说到在搬到新办公点后,他们的老板踏着蛙车滑过公司近百米的走廊时还乐不可支。陈幼林非常喜欢看不同类型的影片或电视剧,以间接体验生活中的不同角色,丰富人生,为创意提供更多参考。
多年的设计实践以及对设计与生活的感悟,促成了2006年底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的“陈和陈视觉设计展” 。目的是为提醒公众对生活美和设计艺术的关注。正如展览的倡导与支持者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在开幕式发言中讲道:“设计艺术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离我们最近的艺术。设计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我们现在的生活充满了设计。”
陈幼林表示尽管我们的生活一直或多或少地被设计影响和改变着,但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并没有在人们享受因设计而惬意的生活时被清晰地意识到。只有当公众建立起“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处处需要设计”的观念,认识到设计能让生活变得更舒适、更优雅、更有品位时,设计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有意思的是这位著名设计师的家庭真正称得上是“设计之家”,夫人肖畅是大学时的同学,他的许多作品都渗透了夫人的智慧;女儿陈忱已经从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目前在英国继续深造,也给了陈幼林更多游走于国外繁华商业区的机会。陈幼林认为视觉设计是要通过视觉来学习的,要多看好的设计,国外的商业氛围、环境、广告、橱窗、标识、包装、创意产品可以给他灵感,寻找优秀设计带来的生活体验。从夫妇两人的平面设计到孩子的建筑设计,这个家庭的生活已与设计密不可分,似乎一股血脉流淌于设计,越来越见光芒。
图形和符号,总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而不断演变。视觉表达的变化并非人为造就,它在历史中自然形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的话题回到了办公室墙上的海报,陈幼林解释这幅海报的创意要表达的是:永恒的“笑”。聚焦于“笑”的符号演变,抽离了现代与传统的表象变化,我们发现:作为人类最原始本能的内涵和意义,是“愉悦”。而“笑”是愉悦的表象。
陈幼林的一段话足以概括他对设计的理解:“当生存得到满足后,人们便开始追求生存的更高境界,那就是生活。在生活中人们懂得了如何使周围环境变得更加赏心悦目时,质量较高的生活就开始了。”只有非常热爱生活,并且用自己全部身心去感受生活,才能得到创意的灵感。
高职生的创意人生 篇7
关键词:创意方法,产教融合,课程设置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 我们针对数媒专业的基础课程《创意设计》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形成符合数媒专业发展的课程架构。
一、课程设置的背景
当下艺术设计类教育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直以来, 中国设计基础教育中最缺乏的是对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趣味的培养。中国的设计教育迫切需要研究现代设计的思维方式, 也更加需要汲取艺术的创造精神。艺术的本质应当是创造与个性的发挥, 而不是模仿与再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至禹先生如是说。
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资深学者资中筠坦诚地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 从幼儿园开始, 传授的就是完全扼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极端功利主义。教育没有别的目的, 就只是奔着升学去, 而且现在的学校两极分化特别明显, 如果进不了所谓的重点, 其他的那些学校就变成了放羊的学校。”
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 是目前必须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艺术设计类学生最缺乏的是创新能力, 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艺术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 而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到目前为止, 并没有专门安排关于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课程, 大多是技法类、软件类的课程。国内著名艺术设计专业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高职院校似乎很少单独开设思维方法的课程。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决定将《创意设计方法》作为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一级基础平台课程, 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中基本核心知识技能的重要内容。
二、课程教学定位
本课程主要教“方法”: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表达方法。区别于以往主要传授具体技法的课程, 本课程着重思维方法的训练, 是一种“软的”“虚的”“抽象”的训练。学习成果侧重于创意思维的过程展示, 是“金点子”的物化过程。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大胆表达、善于交流的能力。
通过若干课题训练, 使学生尝试掌握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常规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线性思维与跳跃思维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
本课程要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何谓“创意”?创意是对传统的叛逆, 是智能的拓展, 是对常规的反思, 是大智大勇的展现。简而言之, 凡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的想法, 都是创意, 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能够从日常生活普通的事物中感悟出震撼人心的创意元素。
三、课程内容选择
目前高职院校开设创意思维方法类课程的学校尚属凤毛麟角, 可借鉴的尚少。我们本着“实用、适用、领先”的原则, 在广泛收集、分析、比较国内外相关著名院校类似的课程、相关论著的基础上, 根据我们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具体状况, 整合、编辑适合我们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 同时收集借鉴艺术设计网站、相关论文和先进设计思想, 最后形成了我们自己的课程内容框架, 力求实现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学术性和趣味性。
目前课程基本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意象创意训练———从自然形态中启迪创意;第二部分, 抽象创意训练———从构成形态中构建创意。
第一部分, 意象创意训练, 作为选择的主要自然物体元素, 通过对自然界某个具象元素的观察分析, 使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细心观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发掘创意元素的能力, 并借助于仿生学原理, 将身边普通的物体演变为有趣的用品。实践从普通中寻找特殊、从平凡中发现伟大、化腐朽为神奇的观察方法和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 抽象创意训练。通过对抽象形体的切割、组合和构成, 培养学生应用抽象思维方法, 以现代构成法则进行创意设计。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训练, 培养学生对空间、立体的感知和体验。
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起引导作用。提倡“快乐学习”和“兴趣学习”, 鼓励学生以轻松、愉快、开放的心情参与思索、讨论、收集资料、绘制草图和作品制作, 以一种“游戏心态”进入学习状态。
为了打破学生思想的僵化和条条框框, 借鉴国外的“头脑风暴法”, 我们形象地提出了“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胡写乱画、精益求精”的“三胡一精”思维方法。要求学生确定一个课题后, 要努力打破思维定式, 拓宽思路, 从正面、反面, 宏观、微观, 天上、地下进行发散性思维。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交流讨论。讨论时畅所欲言, 不设障碍, 让所有的点子都得到充分展示。在草稿纸上随意画下自己的思想轨迹, 涂鸦式地勾画、修改、涂抹。在大量草图的基础上挑选比较新奇的、优秀的、别致的草图加工、完善, 直至达到最佳效果。
在课题进行的过程中,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交流、展示自己的创意点子和草图, 其他同学针对其方案发表不同意见, 开展创意思想火花的碰撞与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智能, 而非搬运知识;开启方法, 而非照本宣科;激发潜能, 而非管制训斥。“只有老师创造性工作, 才会开启学生的智慧, 才会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 依据统一的课程标准,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课程教师团队学识互补, 研讨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新鲜事态。不同班级的学生可以相互“串门”观摩, 课程结束总结阶段, 几个班级的学生、教师集中交流、切磋, 分享教学体会和收益。
教师尊重学生, 平等交流, 采取“蹲下来”的心态, 把学生视为朋友, 放下居高临下和师道尊严的架子。课程设计合理, 讲课深入浅出。有人说过:“将深奥的道理用深奥的语言表达出来, 是讲师;将深奥的道理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是教授;将深奥的道理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是大师。”如果能够将复杂的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讲述出来, 那就是一门艺术。
五、教学效果分析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 始终趣味盎然, 讨论热烈, 发言踊跃, 作业认真,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2012多媒体班朱××说:“当第一次接触这门课时, 我感到十分茫然与不解, 就像第一课老师说的要用橘子进行创作, 发散思维, 我就无语了, 心里想橘子就是橘子, 圆圆的, 橙色的, 有什么好创作的呢?慢慢地老师进行引导与开解, 说了‘三胡一精’, 惹得我们全体发笑。告诉我们, 创作并不局限于外表, 可以是内涵、颜色、味道、作用等各个不同的方面, 不能使思维局限, 要跳出以前的教育模式, 不能只是理性地思考问题。让我收获很多, 让我的思维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的体系, 有了更多感性的思维, 学习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与积极, 思维被打开。”
六、课程展望
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也是其他学科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有人评价:“当任何人隐藏的艺术天分被激活以后, 无论他从事何种工作, 都会变成一个善于创造、孜孜不倦、大胆、自我表现力很强的人。他对别人来说变得更加有趣, 他打破常规、颠覆传统、充满灵感并寻找更好的理解和沟通的方式。”因为“他教给学生的, 与其说是绘画技巧, 不如说是看待眼前事物的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认为:“大学的本质就在于把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教师和一些极具创新潜力的学生聚集在一起, 让他们的创造力互相激发, 从而产生让学生受益终身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 使学生处于高度兴奋之中, 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创意设计》课程迈出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其探索与实践是打开学生创意思维的过程, 为今后艺术创新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12.
[2]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12.
高职生的创意人生 篇8
1 研究方法
以湖南省大众传媒学校摄影艺术专业、影视动漫专业、美工设计专业三个专业共3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 主要研究方法为实验法与数理统计法。
1.1 课程方案
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见表1) , 其中, 必修课程包括艺术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体操、啦啦操、瑜伽形体、武术、体育表演专项训练、体育表演剧目等内容。共120学时, 累计学分12分。选修课程包括编导理论与实践、芭蕾基础训练、现代舞基础训练、流行舞、社交舞、民族民间舞等内容。共70学时, 累计学分7分。
1.2 实验设计
本教学实验分别选取湖南省大众传媒学校摄影艺术专业、影视动漫专业、美工设计专业三个专业共30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以2009级三个专业共159名学生为对照组, 同样以2009级三个专业共150名学生为实验组, 其中, 对照组进行传统体育课程教学, 而实验组施加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其他专业课程相同。创意能力以三个专业学生作品的创意得分作为量化指标, 创意分由固定的专业教师进行评定。为了教学实验的顺利实施, 学生入学后专门进行入学考试, 每个专业聘请一名专业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创意得分进行评定, 并打出相应分数, 如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明两组学生的其实水平相同, 可以进行实验。试验后, 再由同一教师对毕业作品的创意得分进行评定。入学作品创意分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具备可比性, 教学实验后, 毕业作品创意分如果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体育艺术类课程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存在良性的影响。
1.3 数据处理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组入学后作品创意得分比较
为了实验顺利进行, 分别对摄影艺术专业、影视动漫专业与美工设计专业实验组与对照组级学生进行入学测试, 其中, 摄影艺术专业学生完成摄影作品一幅, 影视动漫专业学生完成一段动漫设计, 美工艺术专业学生完成人物画像作品一幅, 然后每个专业聘请一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创意得分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评定 (见表2) 。
将摄影艺术专业对照组50名学生入学作品创意分与实验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65.44分, 标准差为8.81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65.34分, 标准差为11.74分, t值为0.058, sig.为0.962,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学生入学前创意水平相当, 因此具备可比性 (图1、图2) 。
同样, 将影视动漫专业对照组50名学生入学作品创意分与实验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66.62分, 标准差为9.23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66.94分, 标准差为8.70分, t值为-0.178, sig.为0.859,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学生入学前创意水平相当, 因此具备可比性 (图3、图4) 。
将美工艺术专业对照组50名学生入学作品创意分与实验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68.70分, 标准差为8.23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68.46分, 标准差为8.50分, t值为0.143, sig.为0.886,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学生入学前创意水平相当, 因此具备可比性 (图5、图6) 。
2.2 教学试验后效果对比分析
教学实验结束后, 聘请同样的老师按照统一标准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毕业作品的创意得分进行评定 (见表3) 。
将摄影艺术专业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毕业作品创意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79.24分, 标准差为7.15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82.72分, 标准差为7.24分, t值为-2.418, sig.为0.017,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效果显著 (图7、图8) 。
将影视动漫专业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毕业作品创意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81.68分, 标准差为7.86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86.12分, 标准差为7.86分, t值为-3.392, sig.为0.001,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效果显著 (图9、图10) 。
将美工设计专业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毕业作品创意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 对照组平均得分为82.24分, 标准差为6.16分, 实验组平均的分为86.78分, 标准差为6.37分, t值为-3.623, sig.为0.000, 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创业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也就是说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效果显著 (图11、图12) 。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摄影艺术、影视动漫与美工艺术三各专业的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实验, 发现实验组学生作品创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学生对体育艺术的鉴赏能力明显提高, 对人体动作与音乐艺术协调配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同时, 学生自身的表演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大幅度提高, 体育艺术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意能力培养具有显著性的效果。
建议通过对体育艺术课程方案的修正, 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此课程方案可以在广大兄弟院校进行推广。但是由于研究时间与经费的不足, 关于创意能力更为合理的评价标准、体育艺术课程对学生创意能力培养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没能进行全面研究, 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改革中对本课题的有关问题进行补充研究, 不断完善高职院校体育艺术课程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小静.技巧啦啦操手翻类难度训练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0.
[2]林莹晓雪.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0.
[3]成盼攀.我国技巧啦啦队技术水平发展趋势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9.
高职生的创意人生 篇9
文化创业一词最早源于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该文件明确提出, “所谓创意产业, 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 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根据这个说法, 文化创意一般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文化创意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 文化创意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 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因为, 文化创意是一种知识和智能创造产值的过程, 就是将抽象的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 发挥出产业的功能。目前, 文化创意产品也成为在全球产业机构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 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经济活力、城市功能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创意产业新兴于上海、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 已经基本建立了创意产业基地, 以此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创业产业的全面发展。义乌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在杭州等地的辐射之下, 加之本身的国际小商品市场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背景,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义乌的发展。市场上叫响“义乌设计”, 义乌走上了文化创意之路, 走高附加值之路。2007年, 义务工尚在义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承办建立了义乌创意园, 主要负责义乌创意产业建设、投资、管理的架构设计和创意产业项目的发展和经营。
二、地方高职院校培养文化创意人才的必要性
(一) 教育现代性的体现
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以整体主义为文化取向, 共同体利益是出发点, 而现代教育以个体主义为文化价值出发点, 奉行个体利益向上。它确立了个体的主体地位, 欲求个体解放、个体现代性的生成, 个体现代性代理生成的前提是个体权利的获得, 所以, 教育现代性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个体被不断赋权, 形成现代教育独特的张扬个体特性。这与创意人才的创意思维是不谋而合的。创意人才是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而获得, 对某种潜在获利机会的原创性识别和认知, 要求充分调动蕴藏在其成员内心深处的个人知识, 使其能动地创造新知识来应对变化的世界。
(二) 教育创新性的体现
教育创新是以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教育科学知识、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的创造性性格, 创造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运行体制以及新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创意人才的培养就要求对现有教育的创新, 通过对各个要素的调整以优化教育各种功能。
(三) 教育地方服务性的体现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等教育, 在其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推广科学技术等方面仅仅围绕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展开。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大大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有培养高素质、智能型的劳动者, 才能实现由一般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的转化。高职院校创意人才培养的功能之一就是服务地方经济, 即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促进经济发展, 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地方高职院校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一) 课堂的粗加工:设置合理的创意能力培养教育教学体系
专业培养方案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类型和规格, 其课程体系必须科学、合理, 必须能够满足学生各种创意能力的需求。根据文化创意人才的跨越式特点, 在设置创意教学体系上要综合文化、文学、管理、营销类基础课程和技术性课程。另外, 在学生培养上还要重视个性化培养, 设置一些创新性课程。创造性是人类的一种有效解决问题、实现创新目标、具有显著价值的高思维活动。文化创意人才应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 注重面向全院师生开设的《创意学》、《创意营销学》等创意类公选课, 旨在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 通过思维训练、案例分析、师生辩论、自主设计、自由展示等多种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开发创意思维, 掌握运用创意思维的方法和途径。针对专业特色开设的《色彩创意》、《图形创意》、《创意旅游》、《创意心理学》等相应创意课程, 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以创意思维引导专业活动。
(二) 企业深加工:以工作室为孵化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
从我国其他高职院校了解到, 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文化创意类专业, 但是文化创意人才仍是供不应求。究其原因, 主要是高校培养的创意人才缺乏实践能力, 无法胜任岗位。要解决这一问题, 高职院校要建立学生工作室模式, 通过开放的工作室模式, 连接课堂与市场、高校与企业, 为学生提供规范化的创意实践平台。自2003年开始, 成立了麦奇克视觉传达设计、三景商业空间设计、时尚饰品设计、服装设计、新锐产品设计等一系列工作室, 教师带着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接企业开展创意设计, 将创意转化为经济价值。“金点子管理咨询工作室”, 主要承担义乌当地企业的管理咨询、创意策划等活动, 教师带着学生承担了大量的管理策划项目, 积累了丰富的创意策划经验, 并为义乌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工作室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敢想敢做的学生, 他们有个响亮的口号:“卖的就是创意!”到目前为止, 工作室模式承接了校外项目300多个, 创意设计收入达到200多万元。
(三) 社会再加工:政府、行业协会的共同作用
社会再加工是指政府、社会和行业协会要给予环境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以整个社会为平台, 通过个人自身的职业发展, 打造个人精彩的职业规划。政府须将创意人才的培养列入政府计划。例如, 上海将建筑业、广告业、数码媒体业、工艺品产业、文化产业和设计业六大类行业的创意人才的培养列入计划;这些政府举措都可以促进更多的人才参与和从事创意产业, 为创意产业的发展积累人力资源。此外, 吴予敏认为,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不是要简单地发展规模的大众消费文化, 而是要培育对于人类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分享的伦理态度, 把这种伦理态度和对于人类的关怀、健康的审美趣味结合起来, 过度的商业化绝对不是我们培养的方向。因此, 社会与行业协会也要创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温床。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 它们文化产业上的领先不是偶然的。越是文化创意产业非常集中、非常发达的地方, 博物馆、艺术展、图书馆会就越发达, 民间自发的文化活动也越发活跃。在我国文化创意人才培育的环境中, 我们可以在培育社区文化、原住民文化方面下很大的工夫, 让知识分子真正走入民间, 深入到社会文化底层, 让文化创意扎根在整个社会环境当中, 成为公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从而将原来埋藏在民间的文化因子, 很好地聚集、保护、提升, 并做一种温和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华正伟.我国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2009, (3) .
[2]理查德.E.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
[3]李津.创意产业人才素质要求与胜任力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8) .
[4]李扬.创意产业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探索[J].经济师, 2009, (12) :203-204.
[5]吴予敏.高等教育的滞后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7) .
[6]向勇.文化产业创意经理人胜任力素质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57-62.
[7]华正伟.我国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
[8]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
[9]丁培卫.关于高校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审视[J].经济管理, 2008, (3) .
高职生的创意人生 篇10
国内致力于对设计色彩的课程研究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 真正开始对设计色彩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的探究是从21 世纪初至今。近几年来, 国内许多专家、学者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建立完善的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体系, 也取得了一些喜人成果。如吴卫先生的《色彩构成》、张晓纲先生的《设计色彩写生》、朱介英先生的《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张梅先生的《新设计色彩》等专著, 但其大多只是对设计专业色彩基础教学体系一个层面和局部进行探索。对设计色彩基础课程与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关系未能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依据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 结合高职教育时间短、课程多的教学特点, 精简和优化设计色彩课程设置, 主题化、系列化教学课题设计, 侧重研究配色设计和配色技巧的课题, 以充分的、发散式的步步紧扣的展开方式, 进一步使设计色彩课程呈现为整体的链式结构, 将色彩的功能特性作为设计目标, 在设计色彩课程中建立学生对功能性色彩的驾驭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色彩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改革, 注重色彩设计应用性的研究, 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贴合专业实际需求, 精简课程设置, 使色彩训练实质有效, 能够为实际设计项目服务, 不再作为表现性的造型基础训练课程。应用类别的各主要方面有:广告会展色彩运用、装饰设计色彩运用、动漫设计色彩运用等。
从设计课程实践的伊始即定下教育基调, 是以培养高职类艺术设计学生的色彩感受力、色彩搭配能力、色彩想象力为教学目标的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使高职色彩教学内容更贴合艺术设计专业实践需求。
二、色彩设计能力培养
首先, 以课题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丰富视觉经验, 感受多元的艺术形式语言, 从观察、归纳、分析、比较、联想等多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创作和表现欲望。其次, 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从自然科学和综合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 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 不断对相关设计门类作品中的色彩特征和风格进行分析, 不断地综合设计色彩的表现语言和设计作品中的工艺技巧。
培养学生色彩设计思维的创新意识, 要从色彩的视觉体验开始, 借助有效的视觉体验提高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转变色彩观念, 拓展思维方式, 在精神上体验一个比现实更完美炫丽的色彩世界。打破过去以色彩造型基础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 开发以课题教学、单元性教学为主的主观性色彩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色彩设计素养和色彩审美感觉。
三、主观色彩能力培养
采集生活和自然中的色彩, 以色彩的多调、色彩客观性归纳、色彩主观性归纳、打散重构等角度去设计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明确有效的色彩课题, 进行色彩创意思维和技法的训练。强化主观色彩能力, 凸显色彩作业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内涵。设计与艺术之间的不断深化加强了实践创造能力的训练, 使设计作品的艺术语言在交叉融汇中不断地超越与自我更新。于是, 创意性的色彩作品成为一种可能, 新的高职设计色彩教学模式生成。
课题的设计与作业汇报仍旧是课程的核心部分, 鼓励学生对新材料、新技法的尝试, 强调学生的视觉体验和分析能力, 加强学生敏锐的色彩感受力。
四、配色设计能力培养
在设计配色课题时, 分析具体的设计案例配色方案及表现方式, 尝试以多种配色方案表现同一设计项目, 研究不同配色设计对同一项目的表现力。
这种强调思辨性与分析性的虚拟任务课题的教学方式, 目标是在设计案例的分析中让学生体验不同方案的色彩表现力, 自觉自发地选择色彩、应用色彩, 通过对色彩的主观分配达到个性化的色彩认知, 使学生的色彩感受力与配色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中.高等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色彩教学初探[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7.
[2][瑞士]约翰·伊顿.设计与形态[M].朱国勤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
[3]邬烈炎.关于国外课程的引进与不成功的“本土化”——以图案、素描、构成课程为例[J].设计教育研究, 2005 (2) .
[4]李立新.突异的过程:“三大构成”与中国设计基础教学[J].设计教育研究, 2007 (5) .
[5]周至禹.形式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6]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让人生充满好创意 篇11
如果让我来设计一个激发刚起步的企业家想法的理想环境,我会弄这么一个地方:你每天在这里可以接触到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它有时会让你做做白日梦、仔细考虑一下未来;那些关心你的人都在你身边,所以你可以随时听到他们对你的想法的意见。
实际上,在家里开的咖啡厅里当服务员,就是让你想到新公司方向的完美环境啊!
因为最好的商业创意大部分都来自于个人经验。当然,也有很多伟大的想法是用从别的途径想出来的—上网会让你获取很多信息,让你受益。当你准备好去开家自己的公司时,也可以把网上论坛当做研究和调整你规划的资源库,但在酝酿创业想法的过程中,第一手的经验是最关键的。
以下便是这种说法的5个原因:
01 你的个人体会是全情投入的保证
当你因为在某个行业里的体验而决定创业时,很可能说明,正是某个没有达到预期的产品或服务让你感到沮丧,所以你才有了创业的想法。和现存问题的紧密联系,会让你持续寻找解决方案。
创业者的热情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能激励公司创始人,让他度过那些不可避免的困难时刻。而如果你是靠网上的信息而产生创业的想法,那你不大可能做到全情投入,因为在你的选择背后,并没有太多热情或者那种深深的使命感。
02 经营一家公司就像坐过山车
当你把公司创办起来之后,业务肯定会突飞猛进,这种时刻往往会让你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但同时你也会经历低谷,陷入混乱。你所要做的就是坚持下去。熟悉你要进入的行业,会让混乱的时刻少一些、快乐的时刻多一些。任何人都能想出创意,最棘手也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在把点子变成现实的同时,还能让它看起来很酷—特别是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来自顾客角度的行业经验能让你保持领先。
03 你会具备竞争优势
在我们创办维珍酒店的时候我就知道,那种服务好、有性格、有特色的高品质酒店是有市场的—因为我这么多年来住过几百家不同的酒店,而且我明确地知道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当时已经有很多不错的酒店,但我们的酒店关注的是那些可以带来很大不同的小细节—比如用应用控制房间温度,比如在手机上设置一个“Yes”按钮,顾客一按,当即就会有维珍员工来满足他的任何需求。这就是我们的竞争优势。维珍提供的服务是竞争对手没有的,因为我们知道顾客想要什么。
04 你知道你的顾客都是什么样的人
基于个人体验创业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就是你知道会有人来买你想要卖的东西。由于你能接触到顾客,所以你会做出更好的决策,满足他们的特定需要。
不要害怕把业务集中在为一小部分人服务上。事实上,你在父亲的咖啡厅里就有个现成的主题讨论组。你要努力为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创建一个有人参与的、忠诚的本地用户群,而且要观察什么东西是有效的。一定要记住亚马逊的例子:它初创的时候业务很有限,只是专注地在网上卖书,可你瞧瞧现在的亚马逊!
05 你会不断地打磨你的想法
商机就像公交车,如果你错过了这一辆,也总会有下一辆。考虑一下你在餐饮业的背景,你父亲的咖啡厅还能如何改进?有什么没有想到的地方还能带来更多客人?还有什么是你觉得咖啡厅能提供、但目前还没有推出的产品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