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新形象的塑造

2024-11-03

高职生新形象的塑造(精选11篇)

高职生新形象的塑造 篇1

高职院校组织形象是高职院校由其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总和、相关公众对于高职院校的总体印象或评价和相关公众在一定条件下对高职院校由其内在特点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或评价。目前, 重庆的高职教育发展已初具规模, 但受教育者、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认可度还不高, 换言之, 高职院校的形象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鉴于这种状况, 本文试图结合对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现状的分析, 提出对组织形象塑造的粗浅建议。

1 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的现状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通过对位于重庆主城区的A学院、位于永川区的B学院、位于万州区的C学院三所学校的50名学生和10名教职工的访谈, 最终确定问卷的编制维度, 形成《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内部调查问卷》和《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外部调查问卷》。其中将所需调查的对象按照与重庆高职院校的归属关系划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内部公众指指定高职院校的组织成员;外部公众包括其他学校师生、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人员、社会人士等等。内部公众共发放问卷900份, 收回问卷815份, 其中有效问卷783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7%。外部公众共发放问卷300份, 收回问卷289份, 其中有效问卷256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2%。

问卷所设问题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法, 从非常肯定的答案、比较肯定的答案、中立的答案、比较否定的答案、非常否定的答案依次记为5分、4分、3分、2分、1分, 以此考察公众对该学院组织形象的态度, 得分越高说明该学院在公众心目中的组织形象塑造工作越出色。

1.1 内部公众对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的认知与分析

内部公众对重庆高职院校总体形象的塑造平均值为3.0629分, 说明内部公众对学校组织形象塑造的总体评价一般。内部公众都充分认识到了学校组织形象塑造的重要战略意义, 此项得分高于3.6。

1.2 外部公众对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的认知与分析

外部公众对重庆高职院校总体形象的塑造平均值为2.9019分, 低于3.0分, 说明外部公众对重庆高职院校总体形象塑造的评价低于内部公众评价。外部公众认为组织形象及其各组成要素对高职院校发展非常重要, 得分都高于3.4分;但对学校的重视程度评价偏低。

1.3 内外部公众对所调查三所学校组织形象塑造的认知与分析

分析数据表明, 内外部公众对A、B、C三所学校的组织形象塑造评价都一般, 。比较内部和外部公众的评价分值可以看出, 总体上, 内部公众的评价高于外部公众的评价。公众对A、B、C三所学校的组织形象塑造的评价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即没有显著差异, P值最小为0.265, 大于0.05。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 可以看出, 样本学校之间组织形象现状存在差异, 但公众对组织形象塑造活动的评价却不存在差异。也就是说由于历史、区域、理念等因素的不同, 各学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组织形象, 但其塑造过程却存在相通之处, 这为笔者通过对样本学校的调查推论出重庆高职院校的组织形象塑造情况提供了可能。

2 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的问题

2.1 注重理念创设, 精神传达不够

学校对理念的创设、更新缺乏相应的体制。重庆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校训、校风。但从对公众的调查中可以看出, 公众不能准确理解学校办学理念的准确内涵, 因此, 很难对理念产生心理的共鸣。这都说明, 学校的理念缺乏传达和诠释的渠道, 尚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2.2 注重制度建设, 缺乏有力管理监督

调查发现, 重庆高职院校拥有较完善的行为规范准则, 但却缺乏对规范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造成有名无实的现状, 以至师生员工和学生行为缺乏规范性引导和约束, 部分学生的行为偏离了社会的道德标准。

2.3 注重实习实训, 过程管理欠缺力度

重庆高职院校能清晰界定自身的办学定位, 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校内的实验室建设, 还是校外的实习基地的建设, 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然而,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还应看到, 在对学生实验实习的过程中, 学校管理监督的力度还不够, 导致教学、实习尚未达到最优化效果。

2.4 注重校内建设, 对校外反馈不够重视

目前, 重庆高职院校通过合作办学、提供企业培训业务等方式与校外各种资源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基本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但在众多活动中, 还缺乏对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的进一步研究, 对外行为对学校组织形象塑造的作用还尚未完全凸显。高职院校缺乏宣传自身形象的意识, 在对外活动中的信息反馈意识还不够。

3 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的对策思考

3.1 规范理念识别系统塑造相关制度, 完善信息传播和反馈机制

首先, 理念的制定应通过理论分析、现状调查、广泛征集意见等手段慎重进行, 确保理念的科学合理;其次, 学校要通过制度的建设保证理念传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扩大传播范围, 增强影响力;最后,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 随时了解内外部公众对理念的建议和意见, 正确对待、科学处理, 对于建设性意见要敢于采纳, 做到理念系统的修正既慎重又合理。

3.2 完善制度管理, 提升师生认可度

高职院校应从教学管理、宿舍管理、行为规范制度等方面加强行为规范管理, 从制度层面消除行为不端现象, 可以利用一系列具体化的奖惩措施, 对广大师生的行为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 从而起到引导和规范内部行为的目的;加强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对师生行为产生实质性的约束和指引;通过定期、定时的集体行为, 如典礼、仪式等具有识别意义的活动, 增强师生参与意识, 提高内部公众对学校行为识别系统的认可度。

3.3 多途径塑造视觉形象, 加大宣传力度

根据笔者对重庆高职院校组织形象塑造的调查可以看出, 公众对视觉识别系统的塑造评价较好, 高职院校应保持优势, 进一步彰显特色, 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应利用好门户网站的宣传功能, 及时更新学校活动信息, 展示行为识别系统;随着舆论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攀升, 学校应有计划地向新闻媒体寄送活动宣传资料, 争取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媒体的报道和宣传, 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

3.4 提高教育质量, 重视评价信息的反馈

第一, 加大经费投入, 重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第二, 抓住时代特性, 培养新型人才;第三, 建立信息搜集、分析、归因、调整策略的一系列信息反馈机制, 及时把握社会需求, 调整教育教学策略;第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5 发挥办学优势, 突出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塑造已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 但还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完善办学特色的打造, 突出学校个性, 促进组织形象塑造。特色学科与专业是学校特色的根本, 高职院校要深入调查, 全面搜集信息, 了解社会需求和自身教育资源的优势, 通过与其他高职院校的比较研究, 准确定位, 找出其他学校在学科与专业设置方面的薄弱环节, 选择适合自身的学科专业, 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占领学科制高点。

参考文献

[1]赵凤鸣.高职院校形象建设理论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3) :89-90.

[2]许振波.论高校CI的传播与功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2) :130.

[3]刘海存, 张瑞荣, 邵莹.合并高校组织形象的重塑[J].江苏高教, 2004 (4) :42.

[4]祁洪斌.“高校形象建设论坛”简述[J].教育研究, 2007 (4) :96.

高职生新形象的塑造 篇2

塑造新形象

——武潭镇八一小学举行树师德正师风演讲比赛

2013年11月14日下午,武潭镇八一小学学区举行“树师德正师风演讲比赛”,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立德树人,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老师们精心准备,积极参加。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身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用简练的语言阐释了新时期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分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精神。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演讲会上,每一位老师都用自己不同的风格,一样的信念,演绎了自己的风采。有的慷慨激昂,“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有的娓娓道来,“平淡是我们的本色,耕耘是我们的脚步,无悔是我们的追求,燃烧是我们的价值。”“我不是诗人,我不是学者,我不是歌手,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动人的歌------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事业,我执着着我的追求,追求着我的梦想。”每位老师的演讲都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海淀塑造国际化商业新形象 篇3

“上风上水上海淀 融智融商融天下”、“魅力海淀 蓝色商务”这两句反映海淀风土人情和时代精神的描述,经海淀区政府召集社会各方才智酝酿多时才得以提出,一经问世,即震撼了众多瞩目者,很快成为海淀区的一大亮点。

这些新宣传用语风行海淀,深得包括政府、公司、普通百姓在内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高度树立了海淀区国际化的商务品牌形象。随着入驻海淀区的各类企业不断增加,尤其是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先后落户,海淀区的商务人气越来越旺,如何使“上风上水上海淀 融智融商融天下”等深刻诠释海淀区区域特色的宣传用语被更多的商界人士所了解,提高海淀和中关村的国际影响力,并成为强力吸引他们的经典之词,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将其译成外语。

从2005年7月15日起, “上风上水上海淀 融智融商融天下”、“魅力海淀 蓝色商务”开始征集英、法、日语译文。“上风上水上海淀,融智融商融天下”以极其准确的定位和宏大的气势,成为海淀整体商务环境的全新口号,海淀的“蓝色商务”品牌在多方协力下进行了全新的语言演绎。此次征集活动使“上风上水上海淀 融智融商融天下”更深刻地诠释了海淀区的区域特色。宣传用语被更多海内外的商界人士所了解,从而推动海淀区的国际影响力。

在海淀区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孕育着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科技文明融合的最新成果。旖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文化氛围,密集的高素质人才,发达的现代科技产业,田园式的生态环境,这些使海淀成为中国最富魅力、最具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地区之一。

1999年中国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以来,海淀知识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市政建设焕然一新,以中关村广场为代表的16个专业园区快速崛起,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每年的GDP均以20%-30%的速度增长,科技贡献率已占北京的1/4。中关村已成为中国知识经济的人才中心、交易中心和体制、技术创新高地,并充满自信地走向世界。

据北京市工商局公示的2004年"市场经济晴雨表",海淀区是北京市吸引外埠资金最多的地区,2004年吸引进京投资520亿元;2004年区级财政收入5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0亿元;至2004年,这里聚集高新技术企业1428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2088亿元;有外商投资企业2300多家;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29.7元;在全国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中,每100元就有2.41元是海淀区贡献的。

据悉,海淀区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及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北京市教育工作先进区、首都文明区等荣誉称号,近期又被评为北京市城八区中最适宜居住的城区。

本次译文征集活动由海淀区招商服务办公室发起并承办,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集中展示、推广海淀区的招商引资成果,扩大海淀在国际上的影响,迅速提高办公效率,完善国际投资环境,使更多的国际企业关注海淀、入住海淀。

截至到2005年10月31日,评委会共收到近2000份投稿,经过评审团的精心遴选,最佳英、日、法语译文名花有主。所有参赛者均获得了组委会提供的精神或物质奖励。

据招商办梁捷主任介绍,这次活动译稿的整体质量相当不错,佳作层出不穷,不仅获得了翻译准确的译文,还很好的宣传了海淀。总体看来,应征译文具有三个鲜明特征:一是准确而不失灵活。由于“上风上水上海淀 融智融商融天下”高度精练,形象地反映了海淀的精神内核,直译的难度很大,难能可贵的是,不少译文相当准确地把握了它的内涵,而在表述上非常灵活。二是投稿地域范围广,从新疆、海南都有投稿者 ,三是投稿层次丰富,在校学生、本土公司高管、外企公司首代、学者教授都踊跃投稿。

高职生新形象的塑造 篇4

关键词:新媒体,辽宁,地区形象,塑造与传播

1 辽宁地区形象特征

地区形象是社会大众对该地区的整体感知及评介,是该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外在显现。独特的、唯一的、正面的地区形象不仅会提升区域的知名度、加强区域的凝聚力,还会极大地提高区域的竞争实力、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塑造以及传播健康的地区形象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总人数为4374.6万人,是满清文化的发源地,拥有沈阳故宫、抚顺清永陵、本溪五女山山城、葫芦岛九门口水上长城等六处世界文化遗产。

辽宁地区形象是社会及大众对辽宁地区综合实力的具体认知及了解,既包括城市建筑、景观绿化、环境卫生等快速度高密度发展的地区硬实力,也包括政府行为、人文素质、生活服务等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地区软实力,总而言之是政府形象、旅游形象、医疗形象、教育形象等一切与辽宁地区外在风貌、内在素质息息相关的形象的统一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良好的辽宁地区形象将直接影响着辽宁地区的经济状况。

对于辽宁地区而言,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措施为辽宁省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辽宁省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经济零增长,大批企业面临亏损,大批职工面临下岗。1995年8月,辽宁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全面树立辽宁老工业基地新形象,力争用三个五年的时间做好经济上的调整与改动。根据《中国各省市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辽宁省在全国31个省市区域竞争力的排名中位列第七[1]。截止到2014年,在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中位列第八[2],均处于上游区。辽宁省现已经迈进GDP万亿俱乐部,截至2015年2月,在中国GDP总值排行榜中位列第七[3],“辽宁老工业基地”成为辽宁省最为重要的形象特征。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龙头,辽宁省曾在中国工业史上创造数百个第一,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2005年,为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战略部署,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盘锦等港口为两翼的现代化港口群。与此同时,辽宁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沈阳动漫产业基地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以及国家广电总局先后批准为“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此外,辽南皮影戏、东北大秧歌、奉天大鼓、营口评书等具有浓郁特色的地方文化,被称为“文化三宝”的鞍山岫玉、阜新玛瑙、本溪辽砚,以及在各大活动中频繁亮相的朝阳紫砂、抚顺煤雕、锦州满族刺绣、大连青铜雕都是辽宁地区形象的重要组成元素。而雷锋精神、郭明义捐赠造血干细胞事件、罗阳因公殉职等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更是辽宁形象的精髓所在。

总而言之,辽宁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组成部分,辽宁形象涵盖沈阳“一宫两陵”等辽宁历史、丹东鸭绿江等辽宁风景、辽南皮影戏等辽宁文化、道德模范郭明义等辽宁精神等诸多方面。

2 新媒体的特征及影响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媒介融合的发展态势,鼓励并提倡新媒体的多样化发展。

所谓新媒体指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进行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的形态,包括手机媒体、IPTV、数字杂志、移动电视等[4]。新媒体的出现取代了传统媒体唯我独尊的局面,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充斥并覆盖着人们的生活,深刻的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麦克卢汉预言的“媒介即讯息”得到了印证。

信息的实时发布是新媒体的主要特征。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之前需要进行前期采访、后期制作等诸多环节。而新媒体则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传播载体,利用移动通信、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使得内容的生产更方便、更快捷。新媒体可以及时实现信息的制作与分享,新闻的及时性这一标准由“几小时前的新闻”上升为“几秒前的新闻”,从而使受众获得“亲身经历”或“准亲身经历”的情感体验。

交互性是新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所在,是新媒体的显著特征。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往往采取至上而下的传播模式,而新媒体则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垄断地位,转向了“互播”,这种双向的传播模式回归了人性。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个体仍然担任着受众的角色,是媒体信息的消费者、接收者,在这重身份中,受众不再囿于传统媒体的灌输式信息传播,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人们往往倾向于能够满足自身消费需求的消息信息。另一方面个体可以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众多载体源源不断地向新媒体提供自己认为有趣、有意义的信息,是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发布者,从而营造了一个开放的传播时空。就新闻消息的传播而言,当事人、目击者比记者有更大的优势,他们只需拿出手机对现场进行拍摄、录制,然后将图片、视频配以简单的标题文字上传到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即可实现新闻的现场报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个体制作的信息内容,由于更贴近生活、接近百姓,会获得更多受众的青睐,其影响力甚至会超越大众媒体。因此,个体发布的消息信息有时反而逆转为大众媒体的信息源。

面对新媒体强烈的数字化冲击,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也迎来了新的传播形态,建立了适用于微信社交平台的公众号、适用于微博社交平台的官方微博,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等方式,便可实现传统媒体的新形式传播。

可以说,新的技术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了信息的传播局面,信息爆炸时代正式到来。

3 新媒体时代辽宁形象塑造与传播的相关策略

新媒体为公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资源上传与分享途径,为大众营造了言论自由的传播与交流时空,却也造成了信息的爆炸以及传播环境的混沌、失控。特别是微信微博等新型移动程序的出现,豆瓣天涯等论坛贴吧的普及,任何个体可以通过任何渠道将消息信息发布出去,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身份的核对、信息的验证等程序,大大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门槛。当信息传播的权利转向了每一个人,也就加大了舆论导向控制的难度。“新闻的娱乐化倾向难以抑制,网络视频也以碎片化的形式努力抓取迅速消减的即兴化兴趣。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世界中,为了吸引眼球,俊男美女、色情暴力、标题党、搞怪猎奇……无所不用其极。[5]”另外,个体发布者在社会生活、文化背景、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良莠不齐,也将导致个体生产的信息内容涉及盲目炒作、恶意传播等嫌疑。

同时,新媒体时代消息信息在量上的积累最终会导致质变,面对海量的消息信息,各个媒体在信息内容的选取舍上、报道视角的选择上都以满足目标受众群的消费体验为目的,以拼凑的方式呈现事件。“记录与传播的碎片化进一步助长了偏执。脱离情境的孤立事件片段本就容易引发歧义,借着社会情绪的推助作用,误解、误读具有了强大的心理能量来与事实对峙。[5]”身体缺席的社会大众本就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做出直接判断,这时媒介的言论就会成为受众认识事件的间接经验。

因此,在地区形象塑造方面,新媒体为地区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挑战。对于辽宁地区而言,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要因时而异、因地制宜,要针对新媒体的特性以及辽宁地区的形象特征融合多种传播手段,从而使新媒体成为塑造及传播良好辽宁地区形象的有力武器。

3.1 加强地方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

在辽宁地区形象塑造与传播方面,《辽宁卫视》、《辽沈晚报》、《东北新闻网》等根植于辽宁的传统媒体掌握着庞大的辽宁本地信息资源,是第一手信息的传递者,这是不可比拟的优势。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允许大众传媒甚至个人对所有相关的信息资源以文字的改写、图片的增减、音视频的调整等编辑手段进行再加工,从而形成简讯、深度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新的新闻报道形式。被重新编码的信息也可能成为其他媒体再次整合的对象,整个新闻的传播过程亦是信息不断被选择、取舍与加工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本地媒体发出的第一手信息在舆论导向上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正确地控制好舆论导向,很可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辽宁地区的形象塑造。

因此,本地媒体在维护辽宁地区形象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肩负起主流媒体的精神,强化自我监督意识,杜绝传播一切未经证实、查明的消息、新闻;其次,完善与其它媒体的资源共享机制,对有利于提升辽宁形象的新闻、消息进行重点宣传;第三,加强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在影响大又具有争议性的新闻面前,地方媒体要肩负起维护地区形象的重任,要尽可能地还原事实真相,对未经证实的负面消息及时制止、质问,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损害地方形象的报道;第四,地方媒体应抢占报道的先机,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避免“首因效应”对受众接收信息的影响。

3.2 提高危机公关能力,避免陷入地区形象危机

2010年的7.16大连新港火灾事故等突发事件、2012年营口盖州的突发洪水等自然灾害、2012年沈阳出租车“拒载门”等不良社会现象曾一度使辽宁形象陷入危机。

以往的地方管理者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时间上的优势,他们有时间也有能力来解决不利于地区形象的消息信息。但新媒体多渠道的传播方式解构了这种权威性,任何信息都不可能以隐匿、谎报、瞒报等形式回避。因此,地区形象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当危机到来时,辽宁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危机事件应对小组,果断出台相应的公关措施。面对错误,要勇于承认,敢于正面回应公众的质疑,树立一个诚实守信、敢于承担的辽宁形象;面对谣言,要尽快找出有利证据以消除大众误解,特别是对还原事实真相具有很强说服力的实时监控摄像头、行车记录仪等影像资料,从而让毫无证据的消息信息无所遁形。同时,地方政府要联合权威媒体、权威人士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社区论坛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实时追踪报道,甚至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确保危机事件的妥善处理。

3.3 加强微营销手段,塑造良好区域形象

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的3G、4G移动无线技术以及配置更高、质量更好的智能手机技术,意味着人们通过手机即可掌握全世界,在这种环境下,微营销应运而生。微营销是以营销战略的转型为基础,通过传统方式与互联网思维实现营销的新突破,传播容量大且形式多样,强调内容性与互动性,微信、微博是微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微营销不仅是现代企业营销的新渠道,更可以成为地方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新手段。地区形象的行为主体是微营销的主要实施对象,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三类:公众、企业以及政府。

公众,是地区形象的代言人,地区形象直接受地区内公众言行举止的影响。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的“刻板成见”理论认为,“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它在我们所意识到的信息尚未经过我们思考之前就把某种性质加给这些信息”[6]。东北人所呈现出的粗鲁、野蛮等负面形象实际上并不代表所有东北人,而是少数人的行为举止所投射给大众形成的“刻板成见”,隶属于东三省的辽宁人,自然而言地被归类于这样的符号标签之下。刻板成见虽然很难改变,但并不是一成不变,微信微博等微营销手段便是打破这种“刻板成见”的有利武器。一方面,对于辽宁普通网民而言,他们发布的信息内容要展现出辽宁人热情、好客、开朗、大方的气质,杜绝消极、低级、负面消息的发布与传播。虽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当所有辽宁人都具有这种“主人翁”意识,参与到建设辽宁形象的伟大工程中来,自然将彻底消除这种“刻板成见”。另一方面,对于辽宁地区获得身份认证的微博用户以及微信个人公众平台而言,这些用户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因此有强大的公信力,“名人经济模式”下的他们起着意见领袖的作用,发布的信息、做出的评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积极引导社会大众认识辽宁,在辽宁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方面,他们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辽宁形象的支撑条件。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塑造良好辽宁地区形象的先决条件。企业的微营销手段往往借助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辽宁地区的企业单位通过微营销宣传自身品牌的同时,应与辽宁地区形象相配合,从而形成互惠互利的局面,通过大力发扬辽宁地区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来塑造良好的辽宁地区形象。

政府,不仅是微营销的参与者还充当着监督者的角色。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可以通过官方微博、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树立自己的形象、实现政务的公开、加强政民的互动,以建立和谐的群干关系。目前,辽宁地区传播力和覆盖力较大的政务微博是辽宁省公安厅的官方微博“平安辽宁”以及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的官方微博“沈阳发布”,其中“平安辽宁”自2011年9月开通以来,发布了3万多条微博,拥有320余万粉丝;“沈阳发布”自2012年7月开通以来,发布了2万多条微博,拥有230余万粉丝。另一方面,政府要监督辽宁省内公众、企业的微营销手段,鼓励及奖赏对辽宁形象的正面塑造,防止及惩治任何破坏辽宁形象的行为。

当然,除了公众、企业以及政府之外,其它的团体部门、大型社会活动也可以通过微营销手段进行自身宣传。2014年,大连赏槐会、大连老虎滩的微推广平台便是成功的案例,分别入选了“2014中国旅游营销创新TOP10”和“2014中国智慧旅游创新项目TOP10”[7]。

3.4 盛大社会活动、重大社会事件是提升辽宁地区知名度、美誉度的重要手段

盛大的社会活动、重大的社会事件涵盖各种特色节日、展会活动、体育赛事、学术交流……在2013年全运会期间,沈阳地铁电视上播放的形象宣传片《全运从地铁出发》巧妙地将奥体中心、彩电塔等沈阳地铁沿线风光传播给来沈做客的游人,为全运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全新的辽宁形象,是新媒体传播辽宁形象的一次重要举措。

对于辽宁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而言,相关部门不但要主动申请各大赛事的举办权,还应积极与媒体合作,加强消息信息的报道力度。在辽宁地区举办的大型社会活动、重大社会事件是获得媒体聚焦的最佳时机,媒体曝光度的提高可以使辽宁形象的传播由变被动为主动,对辽宁形象的宣传推广、对促进辽宁省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等都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区域化竞争激烈的今天,辽宁地区在形象塑造与传播方面任重而道远。借助新媒体平台向公众展现独特的辽宁历史、辽宁风景、辽宁文化、辽宁精神,必将成为辽宁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左继宏,胡树华.中国各省市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06,(3):48-49.

[2]2014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区域发展战略研讨会[EB/OL].中国网,(2014-03-06).http://www.china.com.cn/zhibo/2014-03/06/content_31667931.htm?show=t.

[3]31省份2014年GDP增速普降总和与全国数差额减少[EB/OL].中国新闻网,(2015-02-03).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2-03/7027801.shtml.

[4]姜进章.新媒体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7.

[5]杨钢元.形象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58.

[6]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62,79.

高职生新形象的塑造 篇5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科研院所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基层党支部作为直接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工作的前沿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今,信息产业飞速发展,我们已经置身于一个开放的世界。因此,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适应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以及创造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农业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适应新形势、接受新挑战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基层组织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开创工作新思路,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从而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接受新时期的挑战。

一是着力提高政治素质。各级党组织要采取具有实效性的多种形式,坚持对党务工作者进行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从树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履行党员职责和义务、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强化学习,以提高工作者本市的政治素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二是着力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为目标,注重培养复合型的党务工作者,努力使其整体素质做到长、宽、高共同发展。长就是要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上有所专长;宽就是要视野广博,党建、行政管理知识面宽;高就是思想境界高、综合素质高。通过落实学习政治理论、党建业务、行政管理常识、专业技术、行业法规等方面的措施,使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党建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三是着力提高文化素质。要注意在高学历和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人才中培养选拔党务工作者,改善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知识结构;要利用培训班、工作分析会、读书会、文体活动、竞赛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提高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文化素质。要创新形式和方法,融入传统和当代文化,以增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含金量。

其次,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时期

新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要求,要在科学文化发展的时代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武装自己。

(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推动器,是永保生命的源泉。惟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谋求全面发展。因此,院所企业的全面创新需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起步。在基层工作中创新,就需要我们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自身建设,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务必提高自身的创新观念。要率先进行思想观念上的吐故纳新,吸收新鲜的好东西为我所用;要具有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崭新的形象开展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喜爱与信赖。同时,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院所企业创新者的个性想法,鼓励创新者积极探索,帮助扶持创新事业的发展。破除传统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观念,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一个“创新光荣”的工作氛围。

其次,借助现代化手段,在工作方法、技术上创造新突破。院所企业应积极开动脑筋,实现工作方式、技术方法的创新。社会已经发展到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和时代的发展同步。这就要求我们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重从体制和方法中寻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的钥匙,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多样性。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吸收和运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综合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有针对性的、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更好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最后,推行人才战略,在人才使用上有新突破。基层思想工作者应鼓励院所企业员工进行自主创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新时期的基层政治思想工作,一是要在员工群体中营造一种团结向上的风气;一种健康文明的时尚;一种纯洁真诚情操。二是院所企业要搭建充分展示员工自我能力的平台,鼓励人才自由创新。刻板教条式的学习再学习,只能让员工感到厌倦,对此产生抵触情绪,这对单位部门是有害无利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培育,加大交流的层面、层次、广度、深度,创新出更多科技文化成果。三是要将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单位部门管理的基本途径,从而才能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在涉及制定员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和措施时,事前要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掌握员工对某一事件的想法,将合理的意见纳入范围,慎重

决策,努力将员工积极的精神追求与合理的物质追求相结合,对那些作出积极贡献的员工要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鼓励,使他们即得到荣誉,有得到实惠,才能有效的促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需要。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合格了,思想工作才能做的更加贴切和圆满,院所企业这台大机器才能更好的运转,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高职生新形象的塑造 篇6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但要培养学生成才,更要培养学生成长成人。青年大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干,有相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误入歧途。要把他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树立自理、自立、自信、自尊、自重和自强的态度和人生观念,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要想成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因为只有由一群高素质且忠诚的教育者组成的有效高素质的队伍采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才可能完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主要分为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在高校中,各级领导、班级导师和专业课程老师是兼职人员,他们在行政管理和专业知识教授之余兼顾着引导学生思想,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职责。而辅导员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他们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的政治方向正确,坚持正确的思想信仰,疏导、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和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育人群体,他们对学生健康优秀成长起着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背景的改变,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以及思政工作者本身的形象都需要改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形象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头等重要的问题。斯大林说:“在国家工作和党的工作的任何一个部门中,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越高,工作本身的效率也越高,工作也就越有成效。”(《斯大林选集》上卷第246-247页)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者的素质,塑造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新形象是必要且重要的。

新时期的新情况产生新问题决定了在新时期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形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不再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非权力性影响要求更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再以高高在上的领导者的形象出现,不能以行政命令的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简单地进行理论的说教。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与受教育者建立信任和谐的关系。

第二,现代大学生多为80后,且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导致了他们具有独特的新人类的特点。他们活泼活跃,大胆创新,富有个性,自我评价及自我存在感较高,厌恶传统的命令式说教和灌输。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恋爱及就业等多种问题,心理压力大,易出现心理问题,需要人性关怀和心理疏导。

第三,我国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我们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糟粕也随着先进制度、文化涌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抵制和防止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和“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念及其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正人必须先正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保持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本色形象的问题更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起自身的好形象,一定要强烈意识到自己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和在新时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忠诚于党的事业的精神,自觉加强个人的政冶、道德、作风和理論知识等方面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职业形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业特殊性也决定了在新时期塑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新形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于行政、技术工作。从事后两项工作,主要是管事、管技术,自身形象当然也很重要,但并不十分突出。行政管理人员虽然也涉及对人的管理,但重点还是管事管物,而且主要靠权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门做人的思想工作。人的思想只服理,服情、服人(人格),而不服力。这就有个形象问题。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同于教学工作。当然,它们同样都是做人的工作,同样都可以称之为“灵魂工程师”,但又有不同之处。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二者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自己的工作对象的关系,既不是师生关系,也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完全平等的关系,二者处于同一地位。另一方面,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主要是思想引导。传授知识也是为思想引导服务的,而且只能道理引导和人格引导并存,才能达到目的。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要求比教师更突出,也更全面。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素质如何,形象如何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否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所谓高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形象,主要是指高校辅导员的形象,具体讲就是在职业道德、专业训练、文化素养、精神风貌、言行举止、服务态度和装束仪表等方面的总体素质及其外在表现。

中国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同学对广州市1307名大学生做了“大学生心目中理想和现实的辅导员的形象”的调研,发现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辅导员应该要学识广博,阅历丰富,才能与学生息息相通,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学生最希望辅导员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学生对现实辅导员的很多方面不满意,尤其是对工作态度较为不满,与学生视辅导员的工作态度为第二重要因素相矛盾,说明当前辅导员的工作态度还有待改进,欠缺应对学生问题的耐心与友善等素质,同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学生对理想中辅导员的外在形象要求不高,更关注的是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知识水平以及工作态度。

树立朋友形象——平等亲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平等亲切的朋友形象,在工作的过程重要尊重学生,平等相待。平等相待,是我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作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向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因为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心理沟通的一把金钥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有效的关键所在,是促使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推心置腹,自觉接受教育及行为影响的催化剂,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不失时机的实施教育的必要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理解学生,只有信任学生,才能热爱学生,才能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才华倾注于促使学生成才之中。实践证明,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盛气凌人的态度,居高临下的气势,对学生潜在的进取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都是一种压抑。

树立慈母形象——真心关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真心关爱学生的慈母形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真心热爱这一份职业,甘于奉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理解当代大学生大多出生于“421”家庭中。他们从小受到了家长的溺爱,个人意识强烈,他人意识较为淡薄,他们有着强烈的“成就感”,却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有轰轰烈烈的理想与追求,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与成功欲望,却又常常显得急功近利,渴望获得成功却缺乏应付挫折的心理准备,希望他人善待自己却缺乏团结合作精神,习惯于享受生活而却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待人处事时往往表现得不够成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冷静思考,容易一时冲动,凭感情用事。要了解这个时候的大学生是敏感而脆弱的,他们可能因为学习成绩不够优秀、人际关系不够和谐、恋爱关系的不顺利、身体方面的疾病、自尊心的受挫、就业的碰壁等而导致情绪不稳定、精神抑郁或心理失衡,甚至发展为校园暴力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像一个慈母一般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工作态度认真,不敷衍塞责,更不会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不耐烦。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他们遇到的各样问题,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关系他们的学习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树立严父形象——严格严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严格严肃的严父形象。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权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不是通过权势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中建立起来的。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要想正人,心先律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示范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率先做到,才能作为表率引导受教育者的行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己言行不一,就很难要求学生言行一致。

另外,大学生年少气盛,一方面思维活跃,勇于挑战创新和冒险,但另一方面也比较冲动,易于感情用事,遇事偏激,有时候较容易犯错。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查明原因,给予适当的的批评教育。既不能姑息养奸,又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心灵。对于目无校规校纪,犯有严重错误仍不认識悔过的学生,要像严父般,该处分的绝不能姑息,不能回避矛盾,迁就错误,搞无原则的怜悯。

要想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到:

1.要为人师表,成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典范。要爱岗敬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马列主义有一种真诚的信仰,自觉追求高品位的精神生活。还要成为追求真理,养成良好学风的典范,为学生做出榜样。要信真理、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引导学生认同接受,心悦诚服,要帮助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掌握做人的本领,取得做人的资格。

2.要知识渊博,博学多才,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灵活地应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学生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要用科学的理论去教育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征服学生。

3.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培养自己对工作的感情。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热情奉献。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黄时华,王苑芮,潘少梅.大学生心目中的辅导员形象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

[3]张勇,熊书银,陈绍.才试论高校辅导员的形象塑造[J].探索,2006(2).

谈新时期图书馆员的形象塑造 篇7

图书馆馆员的形象分为整体形象和个体形象。在个体形象中包含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 内部形象是指图书馆员的思想、心理和知识素养, 外部形象是指图书馆员形态、仪表和言行。个体形象的塑造对于图书馆整体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图书馆对馆员的个体形象要求

1、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职业劳动者在特定工作和劳动中, 以协调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也是本行业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新时期, 图书馆员知识结构、馆员内在素质是塑造馆员形象的基础, 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激励馆员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发展进程的最根本的内在动力, 是塑造馆员形象不可缺少的内容。图书馆的工作平淡,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埋头于不显山不露水的读者服务工作之中, 但它是项社会公益事业, 是保存文化典籍、传播知识、传播信息的人类社会崇高文明的事业。因此, 馆员必须懂得这个道理, 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要有乐业敬业、团结协作精神;要树立全局观念;要干一行爱一行, 做到热爱自己的事业;要主动热情文明礼貌地对待每一位读者;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以快乐的情绪影响读者,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具有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2、较高的自学能力。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图书馆的工作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给图书馆提出新的挑战, “不学习就会被淘汰”。自学是最常见、最经济、最不受条件限制的一种学习途径, 因为图书馆的人力和财力无法支持馆员经常进修学习, 馆员们应利用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自学。自学要有明确的目标, 根据图书馆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结合自己的相关业务安排学习。只有坚持不懈的自学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3、较高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人类各种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图书馆员综合素质的核心, 是图书馆员必备的素质。所谓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概念, 是衡量人或国家信息化层次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从不同信息源中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是对新世纪图书馆员信息水平的要求。馆员如果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养, 就会提高图书馆管理能力, 加大其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所以馆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应逐步达到60%以上, 这是为读者服务的智力保障。

4、较好的外语基础和网络技能。

在国际交往中, 我国图书馆员至今仍有较大的语言障碍, 多数人不能直接用英语对外交流。不论在外文阅览室还是在电子阅览室, 馆员不懂外语是不能胜任工作的, 精通英语已成为信息馆员的基本要求, 因此语言学习势在必行。在新世纪,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的使用已在图书馆普及, 馆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来完成诸多工作。所以馆员要充分发挥现有条件, 采取集中学习或独立自学的方法提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技术, 以便随时能了解国际最新信息, 收集有用信息, 扩大交流与合作。

5、强烈的竞争意识。

在激烈竞争的信息时代, 图书馆也要积极参与竞争, 图书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只有适应时代的要求,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员之间的竞争, 二是行业之间的竞争。随着人事制度改革, 图书馆不能养懒人、庸人, 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 图书馆的优化组合机制应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使馆员有一种紧迫感, 促使馆员自觉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工作能力。

二、内部形象塑造

1、品德素养。

一个馆员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 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 具有爱岗敬业精神, 才能服务于读者。

2、心理素养。

心理素质是指图书馆员的注意力、意志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图书馆工作细微, 不容许半点差错;枯燥, 极易产生厌倦图书馆工作, 图书馆员要面对各层次, 各种不同需求的读者需要有耐心, 有热情。这些都要求图书馆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 善于集中注意力处理好影响全局的事情, 善于在困难和逆境中找到理想途径。每一位馆员都应当适应社会的改革变化, 迅速地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只要有利于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就勇于大胆尝试, 这就要求馆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知识素养。

馆员为了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要树立高品位的形象。随着科学突飞猛进, 读者对馆员的要求不断地提高, 仅仅靠服务热情、老实肯干是远远满足不了读者需求的。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生成一系列新型的综合学科, 要求馆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 不仅能熟练掌握图书情报传播技巧和检索技能, 还必须掌握其它专业的基本知识, 如外语、计算机等, 这样才能较好地胜任工作。

三、外部形象塑造

馆员要塑造良好的形象, 除了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渊博的知识外, 外部形象也十分重要。只有内外结合, 才能体现现代馆员的综合素质。因此, 外部形象可以说是塑造个人形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形态仪表。

美学家认为, 人体美通过姿态、动作表现出来就是人体的形态美。馆员的仪表是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 从这方面讲, 图书馆员的仪表对其形象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图书馆员是知识的传播者, 文明的倡导者, 馆员的服饰风格应该和图书馆的文化气氛相符。馆员的服饰应符合职业的特点, 既要大方得体, 又要端庄文雅, 这样的装束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馆员在工作中要热情诚恳、礼貌待人、动作稳健, 给读者一种亲近的感觉。

2、语言行动。

图书馆在接待读者时, 其礼貌用语是和读者相互沟通的最佳方式, 是二者融洽感情的良好开端。首先, 馆员要讲普通话, 由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来自四面八方, 采用规范的语言便于交流。其次, 馆员要讲工作用语, 如“您好, 需要我帮助吗”“请跟我到这边来, 我为您推荐几本同类书”, 等等。其三, 馆员的语调要柔和, 馆员在读者接触中常常因语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声音太高太低、太强太硬、太快太慢都会引起读者的不满。如果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对待读者, 那么馆员良好的个体形象就会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起来。图书馆面对的读者是有知识有文化的, 馆员在举止方面应严格约束自己, 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

塑造图书馆员的个体形象是图书馆员和读者的共同愿望, 我们相信, 只要每一名图书馆员注重塑造个体形象, 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将会迈入更高的台阶。

摘要:进入新时期, 人们对信息资源和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 图书馆对馆员的形象也提出新的要求, 本文从图书馆对馆员的个体形象要求, 包括馆员的内部形象、外部形象来论述馆员个体形象塑造。

关键词:图书馆,馆员,形象塑造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学会主编:《新世纪的图书馆员》,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年。

[2]刘长辉:《论高校图书馆馆员与形象》, 《科技资讯》, 2007。 (10) 201-202。

[3]周晓光:《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必须提高审美素养》, 《河北科技图苑》, 2001, (4) 65-66。

[4]余昕:《二十一世纪图书馆员的社会角色》,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2) 108-109。

新形势下女秘书的正面形象塑造 篇8

“秘书 (Secretary) ”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 其本意是“可靠的职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修订的《秘书职业技能标准》中, 将秘书定义为“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 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 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内秘书行业已形成庞大的社会职业群体, 秘书行业女性化也成为不争的事实。据中华秘书网统计, 截至2007年, 我国从事秘书这一行业的人员已经超过3000万, 其中女性占95%。可以说, 女性担任秘书角色有其性别优势, 。人们普遍认为, 相较于男性, 女性工作比较耐心细致, 行为比较文雅谨慎, 富有同情心和人情味, 更适宜从事辅助和服务性职业。秘书行业女性化现象在美国更为严重。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局的数据, 美国秘书99%为女性。但是同样是女秘书, 其口碑在美国和中国却有很大差距。

在美国, 秘书是个既严肃又体面的职业, 不仅从业者众多, 而且很受尊重。女秘书的工作内容从日程安排、内勤接待、后勤服务到会议策划、公关服务、出谋献策, 范围很广, 在单位的角色可谓举足轻重, 被形容为“八爪鱼”。美国的秘书职业, 有点像中国的中医, 是越老越吃香。在美国的大公司里, 很难看到年轻的女秘书, 越是级别高的部门, 秘书的年龄就越大。比尔·盖茨在创业之初就聘请了42岁的女秘书露宝。他只要谈到当初的创业, 总忘不了提及这位秘书。露宝稳重细致, 几乎成为公司的灵魂人物, 她和盖茨的无间配合成为微软公司一道独特的风景。由此可见, 美国女秘书的正面形象是非常突出的, 是众多女性向往的职业。

而在国内却截然相反。无可否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我国的女秘书队伍不断壮大, 她们以自身出色的劳动展示美好形象, 彰显独特价值。但是, 我们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即社会上存在着诸多对女秘书的误解, 很多人都喜欢戴着有色眼镜, 看待秘书这个职业。《重庆晚报》曾于2009年报道了一个有关女秘书难嫁的故事:27岁的重庆姑娘晓菲毕业后先后为多家民企老板做秘书, 她容貌秀丽, 收入颇丰, 然而相亲却次次失败, 原因是男士们都认为女秘书难免“潜规则”, 担心自己被戴“绿帽子”。职业女秘书的头衔非但不能够给美女提高身价, 锦上添花, 反倒成了寻找意中人的障碍和拖累, 这种现象, 绝非个案, 我们身边时有耳闻。尴尬难堪的恐怕不仅仅是当事人, 更有我们的社会。

无独有偶, 2003年, 四川省委办公厅发布过两份针对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的文件, 其中“男领导不能配女秘书”的规定, 曾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论。直到今天, 可不可以使用异性秘书仍然是令一些领导头疼的问题。国人对女秘书的偏见, 由此可见一斑。在这样的现实生活压力面前, 越来越多的优秀女性选择了远离秘书职业。中国女秘书的职业现状令人堪忧。

当然, 国人对女秘书的认识偏见不是短期行成的, 而是有一个过程。历考古代官场, 也有秘书, 叫做幕僚、师爷等。他们负责为长官出谋划策、起草文稿, 处理案卷, 联络官场, 是长官的左右手。可是, 如今秘书的职责却并非如此。很多领导、老总将协助领导处理日常工作的秘书职责异化为花瓶、情人和公关利器。这一现场的出现, 应该归咎于秘书职业在中国商业文化中的非职业化发展, 正是这种非职业化发展使得女秘书工作性质偏离了原有的轨道。

要改变这种现状, 需要社会和秘书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社会应通过舆论, 营造一种尊重秘书、尤其是尊重女秘书的良好风尚, 减轻女秘书的外在压力, 增强其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 女秘书社会认知偏差的差生,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秘书行业不规范或某些女秘书行为不检点经不住诱惑造成的恶果, 解铃还须系铃人, 女秘书要想彻底改变自己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更重要的是先从自身出发,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从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个方面来塑造职业形象, 内外兼修, 打一场树立自身良好正面职业形象的持久战。

二、内外兼修, 实现女秘书职业形象的自我净化

目前, 形象的包装已不再是明星的“专利”, 普通职场人士对自己的形象也越来越重视。良好的职业形象不仅能够提升个人品牌价值, 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职业自信心。作为企事业单位的形象风向标, 秘书毫无疑问是职业规范的表率, 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是秘书的必修课。秘书的职业形象是综合的, 包含众多内容, 主要的有外在形象和内在素养。换言之, 女秘书不仅要秀外, 更要慧中, 只有内外兼修, 才能充分发挥职场女性的魅力, 更好地实现当代女秘书的社会价值。

(一) 通过衣着打扮、言谈举止塑造外部形象

整洁得体的着装、协调高雅的化妆、幽默风趣的谈吐、雅而不魅举止等, 都可以称作是秘书的外部形象。

现代秘书重视自己的服饰打扮, 不仅可以增强自己搞好秘书工作的自信心, 而且能赢得人们的赞赏和尊重, 对树立办公室的整体形象大有裨益。日本著名推销大王腾竹之助在他的自传体专著《高明的推销员》一书中说:“服装虽然不能造出完人, 但是, 初次见面给人印象的百分之九十产生于服装”。女秘书的着装总体要求要正式、和谐。职业套裙是正式服装的首选;同时, 女秘书对着装的选择要与自己的地位、年龄、体型、肤色等相和谐。如体型稍胖的人可以选择黑色和“V”字领服饰修饰身材。女秘书适当的妆容能表示尊重, 提升自信程度, 表现干练的精神风貌。妆的浓淡、细致程度和穿着、场合应相互配合:穿的越正式, 妆容应越细致, 穿的越休闲, 妆容也就应该越不着痕迹。

女秘书的行为举止应该优雅成熟, 落落大方。亭亭玉立的站姿、温文尔雅的坐姿, 款款轻盈的行姿都能体现形象和气质。女秘书应当时常注意自身的各种姿态美。如站立时应当脊背挺直, 不要弯腰曲背;坐姿要求腰部挺起, 上身要直, 交谈时身子可适当前倾表现出对谈话内容的兴趣;行走时要抬头挺胸, 步幅适当, 双臂自然摆动, 体现出自然、挺拔的美感。语言运用得好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女秘书要培养自己驾驭语言的能力, 致力于语言谈吐的修养。接听电话、接待客人时, 语调亲切、柔和, 有耐心, 用语恰当, 语态文明, 无时无刻都要展现出语言的美学素质。

宋美龄1927年12月与蒋介石结婚后, 任蒋介石秘书及英文翻译, 活跃于外交场合。她于1943年在美国演讲时, 精致的妆容和富有中国特色的旗袍引来众人的目光。她迈着优雅的步伐向人们走去, 与人交谈时, 面带微笑, 目光随和, 并不因交谈者身份的高低而显出不同的神情。着装、行为的美学修养在宋美龄女士身上显现的十分明显, 她是现代女秘书应该学习的榜样。

(二) 通过知识能力、道德素质提升内在涵养

博学多识、精明强干, 是秘书的知识能力美;严守机密、作风正派是秘书的人格美, 这些都可看做秘书的内在涵养。

当今领导人用秘书如“左膀右臂”。秘书辅助领导人从事各项管理工作, 负有协调综合, 督促检查, 拾遗补缺等重大责任。作为“辅弼之臣”, 秘书知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高低。中国历史上, 武则天是独一无二的女皇帝, 追随女皇左右、深受信赖的上官婉儿, 虽然没有明确的封号, 但实际上是武则天身边的贴身秘书。仪凤二年, 作为罪臣之女的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 当场命题, 让其依题著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 须臾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 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 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和所有的秘书一样, 上官婉儿的日常工作也是为领导起草各种报告。上官婉儿是个写文章的好手, 总是能把各种报告都写得非常有文采。武则天所下制诰, 多出自上官婉儿的手笔。可以说, 上官婉儿具备了一个高级女秘书和白领丽人的全部资质:聪慧、才情、工作能力等。

要做好一个女秘书, 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良好的品行。如果品行不端正、做人不正派, 在秘书这个重要岗位上很容易成为“定时炸弹”。田家英—毛泽东的五位秘书之一, 曾有有一方端砚, 上面刻着“守其白, 辨其黑, 洁若玉, 坚若铁”的铭文, 就是托物言志的象征。做秘书最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就是严守机密。古今中外的秘书工作, 大都具有秘密的性质。我国最早的中央秘书机构产生于商朝末年, 称太史寮。而最早在宫廷中, 秘书的意思是制“秘密藏书”, 在那时, 秘书还不是官职, 衍变至今, 秘书的秘密性仍是其重要性质之一。陈毅同志曾风趣地说:做秘书嘛, 就是两个要求, 一要能“秘”, 二要会“书”。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服务多样化的形势下, 秘书角色已从单一传统的行政型向全才型、通才型转变, 认为秘书工作就是打打字发发文件, 这是对秘书工作最肤浅的认识;认为秘书工作就是搞搞关系、当当花瓶, 陪陪领导, 更是对女性秘书的亵渎。要改变当今社会对女秘书职业的偏见, 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需要女秘书在社会、工作中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作为当代女秘书, 应当正视自己的职业角色, 内外兼修, 逐步塑造出完美的正面职业形象, 展现当代女秘书的职业风采和魅力。

参考文献

[1]蔡超, 杨锋.现代秘书实务[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岳凯华.秘书学概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徐璐.企业秘书形象的价值及其转化[J].秘书之友, 2000.

[4]董汉庭.谈秘书人员的形象美[J].秘书工作, 2002.

加强医德风建设,塑造医院新形象 篇9

一、深刻认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

医院的发展, 一要靠先进的医疗科学技术和医疗设备, 二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把两者融为一体, 医院才能健康的发展, 才能更好的保护生产力, 因此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 还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真正树立两个文同一起抓的战略思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建设两个主要部分, 而医德医风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不单纯是一个行业作风建设问题, 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医德医风建设又是党风廉政反腐败的一件大事, 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卫生部多次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 布置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教育, 掀起学习先进模范事迹的高潮。我们医院开展了《弘扬白求恩精神, 争做优秀医务工作》、《诊前三分钟, 诊后四到位》、行风评议等活动促使广大医务工作者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一切为病人服务, 为塑造平安和谐的医院新形象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正确认识医德医风的现状

广大职工能够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医德原则和规范, 在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 以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战斗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体位康做出了贡献, 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但是因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少数医务人员政治学习有些放松,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说念有些淡泊, 在行业作风建设的认识上产生了误区, 表现为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 服务意识不强, 对病人检查不仔细, 诊疗不认真, 不按规章制度办事, 缺乏责任心。目前热点问题反应较多的是给病员开大处方、检查多、用好药多、费用高, 给病人增加了负担。这些问题都属于医德问题, 虽是少数人的事, 但其影响不可低估, 它使医患之间产生了鸿沟, 甚至互不信任, 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

三、高尚医德医风重在建设

1、加强教育, 提高卫生队伍自身素质基地

一是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 使职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将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入脑入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是坚持反腐倡谦教育。要不断组织职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有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指示决定, 使大家了解在新形势下医院怎样进入市场、占领市场, 不断培养全体职工的责任感、事业心, 从而做到爱岗敬业,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一切从病人要求出发, 真正做到医德高尚、谦洁行医、勤政为民。

三是加强专业技术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医务工作者业务技术水平的高低与人民健康服务的质量密切相关, 为此, 要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学技术学习, 如开展继续教育、病案讨论、选派人员深造学习等。要表彰鼓励大家刻苦钻研自学成才,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制度是保障

医德规范对医务工作者的行为能起导向作用, 使广大医务工作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使规范得以践行, 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监督制度, 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要深人调查研究, 设立院内、院外监督员,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听取意见;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 建立接待日制度, 把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进行疏理, 针对存在的问题, 制定相应的措施, 做到定时间、定人员落实整改措施.对违纪的人和事, 按情节轻重作出处理。

二是建立自查自纠制度, 及时改进工作。医院要有明确的自查自纠规定, 做到值班查、院领导查、科主任和护士长结合自己科室部门的情况查、医务人员结合自己的岗位查, 重点查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医患关系、收费标准、投诉信件。通过“四查五重点”活动, 及时了解医德医风的现状, 做到边查边改。

浅谈如何塑造政工干部新形象 篇10

1 富有理想, 给人以坚定感

一个优秀的政工干部, 应该是职工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带路人、带头人。要做到这一点, 政工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对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不移, 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大事大非上不糊涂, 这是对政工干部最起码、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条件。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 一定要旗帜鲜明, 理直气壮, 毫不含糊。对于违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违反四项基本原则, 违反各项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错误言行都应该进行积极的斗争, 绝不能听之任之。如果在重大问题面前是非不分, 好坏不辩, “墙头草, 随风倒”, 那就丧失了一个政工干部应该具有的起码条件。

2 勇于创新, 给人以敏锐感

作为政工干部, 首先要爱岗敬业, 有高度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抓好本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 把单位职工的工作热情、干劲、积极性、聪明才智充分调动起来, 激发出来, 这是各级政工干部的首要职责。要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不够、方法不多、针对性不强、效果不好的状况。其次是继续发扬光荣传统。从大的方面讲是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 具体讲就是要保持本单位的特色, 继承和发扬前任的好传统、好方法、好经验。三是借鉴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 人的思想千变万化, 且与时代紧密相连, 这就是要求我们政工人员特别是年轻同志, 思想一定要活跃, 嗅觉一定敏锐, 理想一定要远大, 要善于吸收新知识, 接受新概念, 要善于把其他单位好的工作方法、经验借鉴来为我所用, 并在借鉴中结合自身特点, 有创新, 有发展, 使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3 善于学习, 给人以广博感

作为政工干部, 工作离不开说与做。要做好工作, 一半靠说, 一半靠做。说要给人以启迪, 做要给人以榜样。而要说好做好, 都离不开学习。政工干部必须善于学习, 广泛钻研各种知识, 掌握各种技能, 争取工作的发言权和主动权。一些满足现有工作经验, 自我感觉良好, “以干带学”的不良现象, 必须引起重视, 认真加以解决。当今时代, 是知识“爆炸”、信息走上“高速公路”的时代,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正确地评估自己, 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 需要什么, 学什么, 缺什么, 补什么, 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4 关心同志, 给人以亲切感

政工干部要尊重和关心同志, 对下属有情有谊。对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身体、家庭等方面情况要知之甚多, 并能及时排忧解难。从某种意义上说, 给人以温暖是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群众的意见、要求, 凡是正确的、合理的而又有条件解决的, 就不要推诿, 要及时地公平合理地予以解决。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脱离实际的想法, 该解释的解释, 该教育的教育, 不要无原则地迁就、照顾。为群众办实事, 做到定一件办一件, 办成一件, 要求实际效果。各级领导要对职工的困难、疾苦多想一点、多关心一点、多解决一点, 真正落实“领导就是服务”这一神圣职责, 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5 豁达大度, 给人以宽厚感

在工作中, 政工干部要做到大事讲原则, 小事讲风格, 不计个人恩怨, 不犯自由主义, 不欺上瞒下, 不搞打击报复, 要做到胸怀坦荡、虚怀若谷, 善于团结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这样才能对周围同志产生吸引力。具体的讲, 一是能“容”, 容纳各种意见;二是能“忍”, 忍耐暂时困难, 忍耐暂时误解;三是能“让”, 让名、让利;四是能“忘”, 谁背后议论你, 说过你的坏话, 或顶撞过自己, 要能够忘掉, 如果过了几个月、几年, 还耿耿于怀, 肯定会影响团结, 耽误工作。要出自公心, 任人唯贤, 唯才是举;在争先创优问题上要实事求是, 不掺杂个人恩怨;在福利待遇上要一视同仁, 公平合理。这样, 职工就会有公道感、安全感和稳定感。

7 处世冷静, 给人以稳重感

政工干部在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 对一些问题特别是突发事情、疑难问题的处理上, 必须要沉着冷静, 从容不迫, 不感情冲动, 不为不负责的议论所左右, 不为一些偏激的意见所蛊惑。特别是在众说纷纭情况下, 要有主心骨, 稳得住神, 沉得住气, 给人以稳重感。“不求当面乱拍手, 但求事后暗点头”。我们政工人员应该向这一方面努力。

8 以身作则, 给人以楷模感

高职生新形象的塑造 篇11

1 新媒体对体育运动员形象塑造的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 网络成为了舆论的发源地和传播的集散地, 新媒体对体育运动员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也愈发明显。由于网络媒体的大众化和公开性, 使得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无论是公正还是主观的评价都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体育运动员在新媒体环境下一旦言行出现问题, 就很可能被有心人放大, 进而给体育运动员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同样, 如果体育运动员利用自身的公众影响力在新媒体环境下传递正能量, 也会受到网民的关注, 从而树立正面、积极的形象。由此可见, 体育运动员必须要学会合理的利用新媒体, 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

2 利用新媒体塑造良好的体育运动员形象的途径

2.1 提升运动员的媒体素养

在这个信息异常泛滥的社会, 新媒体对体育运动员的形象塑造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甚至一些有名的国家级运动员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到媒体的充分关注, 稍有不慎就可能对运动员的整体形象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 在新媒体时代, 运动员提升自己的媒体素养非常重要。首先, 体育运动员要善于利用新媒体与专业的媒体和新闻报道人员打交道, 而不能对其敷衍应付以免不实报道危害自身的良好形象。其次, 现在很多体育运动员都开通了微博、微信, 但是不懂得怎样才能使其得到高效的利用。这就需要体育运动员要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特点, 在遵守道德规范、维护组织荣誉的同时有选择的利用新媒体发布内容。然后, 体育运动员在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 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 遵守媒体公约, 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 从而利用自己的公众影响力塑造良好的运动员形象。

2.2 注意引导和传递正能量

体育运动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 同时也是力量和能力的象征, 在这个信息传播异常快速和广泛的新媒体时代, 体育运动员要想塑造和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 就要利用新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引导和传递正能量。比如在微博、微信等大众媒体中, 要利用自身的公众影响力尽量展示自己青春、活力的一面, 为网民传递健康、向上的信息, 使网民关注体育运动员的传递的内容之后可以充满信心和正能量。例如在我国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之后, 他就在腾讯微博上宣布要与妻子谢杏芳一起到雅安帮助受灾的群众, 并捐款220万元, 这一行为受到了网民的称赞, 很好的传递了正能量。另外, 林丹在每次参加比赛取得冠军之后都要敬军礼来表示对祖国的敬爱, 这一举动看似简单, 但当在国际性赛事中出现并通过新媒体在大众中传播时, 却能够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这也是正能量的一种传递方式, 对体育运动员塑造良好的形象起着重要作用。

2.3 利用新媒体加强与民众的沟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体育运动员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这一优势, 加强与民众的沟通, 可以开通微博对自己日常训练、比赛以及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分享给广大网民朋友, 对于网民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评论和建议要进行及时的回复, 从而加强了与网民的沟通, 这是体育运动员塑造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途经。另外, 体育运动员应用新媒体与网民沟通实际上也是为自己打造了一个“自媒体”, 一旦出现一些不利于运动员良好形象塑造的不真实的负面信息, 他们就可以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及时的澄清和辟谣,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良好形象。比如, 2012年奥运会期间, 微博网名为“冯喆小胖”的中国体操运动员冯喆通过发布一些有趣的微博内容, 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关注, 并且大为推崇, 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这为体育运动员的亲民形象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

2.4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导向作用

新媒体大众化的特点使得言论的传播越来越不受约束, 导致一些媒体人员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实情况就进行报道, 尤其是对于体育赛事中滥用兴奋剂、恶意犯规等恶性事件的报道方面, 一旦报道失实, 不良信息通过新媒体渠道经过快速大范围的传播就会给体育运动员甚至国家的形象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 在对体育运动员进行报道的过程中, 媒体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对负面的新闻和运动员形象要进行如实、客观的报道和评论, 引导运动员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质, 杜绝一切危害运动员良好形象的行为和现象发生, 将大众的视角引到正面、积极的方向, 从而也能保证运动员良好的形象不因个别人员的影响而在大众心中大打折扣。

总之, 在新媒体时代体育运动员要想塑造良好的形象, 就必须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特点, 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 注意自身的言行表现, 利用新媒体加强与网民的沟通, 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公众影响力引导和传递正能量, 塑造良好的体育运动员形象。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大众传播媒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新媒体开始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体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对体育运动员的形象塑造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新媒体时代下体育运动员的形象塑造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体育运动员,形象塑造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灵下一篇:医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