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策略

2024-06-09

学习兴趣策略(精选12篇)

学习兴趣策略 篇1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数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实践也表明,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 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起来就乐此不疲。那么,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当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那就要针对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点的特点, 瞄准数学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 优化数学教学策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引导动作操作中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好奇心强, 喜欢动手操作来探究未知世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不但可获得感性知识, 也可解决心中的疑惑, 学生经历亲自实践的活动, 尝到求知的乐趣。例如, 之前我在教学鸡兔同笼这一知识点, 尽管声音响亮, 讲得很投入, 许多学生仍觉得自己处于云里、雾里。今年我在授课之前, 我让各学习小组用硬纸板剪出相当数量的圆面, 并准备了相当数量的牙签, 上课时, 我出一道题:鸡兔共笼共有10个头, 26条腿, 问鸡、兔各几只?学生拿出10个圆片 (表示10个头) 和26根牙签 (表示26条腿) 。先摆出10个圆片, 接着在每个圆片下摆两根牙签 (假设它们都是鸡, 学生摆完后, 手头还有6根牙签, 在一只鸡的下面摆上两根牙签 (表示兔) 看看能摆几只 (兔) , 教师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1) 10×2=20 (只) (设它们都是鸡) ; (2) 26—20=6 (条) (剩下的腿数) ; (3) 6÷ (4-2) =3 (只) (兔的数量) ; (4) 10-3=7 (只) (鸡的数量) 。在学生理解的前提下, 教师提问, 若先设它们都是兔怎样列式计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就可得知:每个圆片摆4根牙签需40根牙签, 必须在一个圆片下收回两根牙签, 共收回14根, 也就是鸡7只, 兔3只。此时学生列式计算就会水到渠成。教师帮助学生加以归纳:设鸡先求出兔, 设兔先求出鸡。这样, 学生通过操作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 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组织竞赛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特点, 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需要, 展开口算、笔算等竞赛活动, 这种竞赛可以在个人之间, 也可以在小组之间或者是男女学生之间展开。竞赛中教师的次打分, 一句赞美之词, 可以使学生产生力量, 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竞赛的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现成的, 也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 教师在组织比赛时, 要让学生明白竞赛规则, 要给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 增强勇气, 教育他们要做到胜不骄, 败不馁, 学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于知识基础较弱的学生, 为了不让他们产生自卑感, 更应予以鼓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让他们也体验到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设计竞赛内容和方式时, 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根据教材的需要, 要顾及全班各类学生。

三、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 有趣的故事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课堂上, 我经常向学生讲故事。根据故事中的素材, 提出问题, 让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当学生所掌握知识无法解决问题时, 就会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例如, 向学生讲授不同图形周长相等, 面积不一定相等时。我先讲一故事给学生听, 迦太基人的祖先流浪到北非时, 请求当地酋长赐给他们一块地, 酋长想文明地打发他们走, 说:“好吧, 给你们一张牛皮那么大的地。”聪明的迦太基人, 杀了一头野牛, 小心地把整张牛皮取下, 并把牛皮剪成一条细长的牛皮线, 用牛皮线围成一块地。故事讲到这, 我停下来问学生, 假如你是迦太基人, 怎样用这条牛皮线围成一块最大面积的土地?学生这时就讨论开了, 有的说围成三角形;有的说围成正方形;有的说围成圆形……, 我让学生代入实际数据进行计算 (借助计算器) , 学生通过比较结果后, 自然而然明白, 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四、在学法迁移中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 后面知识往往是前面知识的扩展和延伸, 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教材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去理解掌握新知识, 并形成新的技能。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 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 充分展开思维, 积极探索规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时, 我先让学生做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组习题, 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规则, 并把运算法则写在黑板上。之后, 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改为三位数, 让学生完成计算过程后, 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教师指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异同点, 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做到温故而知新, 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

五、在合作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

我校班级人数较多, 教师授课时, 怕学生纪律难控制, 总是板着脸孔, 对学生进行“满堂灌”, 学生个人缺少有机会能展示自己的技能, 同时, 学生间也很少有交流机会, 教师无法照顾到学生间知能力差异。因此, 我根据“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生小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外进行组合作学习, 让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发言。经常于小组间开展竞赛, 整个教学活动营造了交流合作的气氛,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在建立“错题集”中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经常对同样的知识连续不断地出现错误, 基本上是对知识不甚了解或精力不集中所致。为了帮学生克服这一毛病, 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 把作业中或考卷中的错题找出来, 记在本子上, 把错题进行分类整理, 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对症下药, 避免重复犯错, 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前提, 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 利用各种手段,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感知学习数学的精彩,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学习兴趣策略 篇2

一、提高生物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其人格魅力

1.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

初中生物教学的主体主要为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其对新知识和未知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若生物教师不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将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提出的生物疑问进行解释,而学生的疑问累积至一定程度时,其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将随之消散。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向学生解释生物现象与相关理论知识时,具备的较强专业知识,将会体现出其良好的专业素养,可将生物教材中重要的理论内容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善于培养人格魅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的欢迎程度差异较为显着。一样的生物课程,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学生的反应亦不同,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不一样。而对教师的喜欢程度将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其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占据重要成分。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若常带微笑、实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关心爱护学生,这将为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相处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对提升学生生物学习兴趣起着促进作用。

二、完善生物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课堂理论教学

生物课堂理论教学较为枯燥无味,学生大多不愿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针对此现象,教师需及时采取相关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课堂理论教学的结尾设置相关的知识悬念,在植物激素章节理论知识讲解完后,教师可设置“西瓜苗为什么会出现打尖现象?”等贴近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促进学生对生物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加强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

2.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好奇心对激发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若忽视学生因其好奇提出的疑问,将会对学生的生物课程进行探索产生一定的打击,不利于生物学习兴趣的提升。故而,教师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时需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回答学生的问题,或者引导性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答案,同时还应时常对学生的进步予以鼓励或表扬,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在与学生进行知识交流时应尊重学生想法,避免出现敷衍应付的态度。

3.课外活动教学

学校生活大多较为封闭、单一,因而教师在安排教学课程时可适当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教学,善于引导学生领悟大自然中生物学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进行课外活动教学时,教师需注重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三、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升生物学习兴趣

1.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

讲解理论知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有效地发现问题且解决问题。因而教师在讲述课本理论知识时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听课时能够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关的实物,同时在学生心中留下好奇。

2.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方法

当前以多媒体设备与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在校园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以其较强的交互性和良好的信息处理的优势对提升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起着重要作用。计算机网络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较小,能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还能向学生直观地呈现生物相关的经典案例,增强学生对生物课程的理解。

3.注重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新课改要求教师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方式,因而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侧重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尽力让学生参与整个实验过程,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向学生讲解实验原理、方法,收集数据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独立处理相关问题将能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获取成就感的同时,提升生物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提升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上灵活选择应用,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需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教育与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瑾隆。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几点策略[J]。成才之路,(04):57.

[2]曹丽琴。提高初中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策略[J]。初中生世界,(48):52-53.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知识;启迪;智慧

“当老师容易,上好一堂课难。”可是想上好技工学校的一堂理论课更是难上加难。很多技工学校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技校生越来越难教,学生逃课、上网、厌学,以至失学现象非常严重。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源素质不高,教学内容陈旧,课堂教学呆板,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方法单一,“满堂灌、一言堂”等,都是这种现象的根源。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不是压制,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郭沫若也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前提,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诱因,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钻研、探讨、攻读和创造。广泛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知识,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路敏捷、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笨,而是因为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的任务之一。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之一。那么,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平和的学习场所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课堂就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生活的场所。在这里,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没有人会被无情地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参与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授课教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們,从而激起他们对教师的爱、对课程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部分学生。

二、先肯定学生现在的成绩,继而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学生最需要被肯定其现在的成绩。一位前辈对教育有12个字的秘诀:“低起点,小坡度,勤奋到,大发展”。什么意思呢?给学生个低起点,把基础的东西打扎实,如何上好课,如何做好作业。这些基本的东西赶快让学生消化。小坡度,让学生尝到甜头,通过自己努力上一个台阶,够得着果子,尝到甜头后更努力,这是阶梯教育的一部分。总的来说家长也好,教师也好,一定要找到适合学生水平的教育。

人有目标的时候肯定走得快,没目标的时候肯定走得慢。理论课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学生会很期待实习阶段的到来,因为理论讲过的内容,他们想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证实,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对后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三、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恰当的要求

“没有要求就没有方向,就没有教育。”但要求从实际出发,要恰当。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冉有两人曾先后问孔子相同的问题,可是孔子却作了不同的回答,孔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意思是说,因为冉有平日胆小怕事,所以就鼓励他积极去做;而子路过于胆大莽撞,则要求他慎重一点,与父兄商量好再去做。

当今的教育学及心理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别,制定出分阶段、分层次的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增强教学中的可操作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而不要将后进生抛弃,相反,对他们应特别的关心,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

四、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知识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所以不光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终生学习,不断进取。

对某些章节的某些内容,通过学生看书、讨论完全可以掌握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学习,“兵”教“兵”是典型的合作学习,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评定、补充、更正与总结。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自学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讨论,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这也符合新教学方法的应用:“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课程的强烈欲望,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课程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拾级而上。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课程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黑格尔在《美学》全书的绪论中举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例子:“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出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个作品中他看出自己活动的结果。”这里的“他看出自己活动的结果”就是一种“成就感”。也就是说,成就感就是当人在学习上或工作中取得成功,愿望达到时产生的满足感。如果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更加强了这种感受,并会产生继续追求满足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或工作的兴趣和动机,促使人们再次去获得成功。

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声音、图像、文字,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特别是给专业理论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很多的焊接方法、工艺流程、成品展示等,都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也不是万能的,它目前只能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还不具备智能化,人机交流还是浅层的。再好的工具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人机交流永远代替不了人与人的交流,教师的思想、情感、关怀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人要生活在社会上,就要与人进行情感的沟通、思想的交流,目前计算机还做不到。计算机网络只能是一种补充、延伸,随着网络智能化的发展,各种教育软件的开发,我们的学习会越来越轻松,我们获得知识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技能、方法,更需要教学生思想,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新知识。

总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很多很多。如,课堂教学,有演练式、讲练式、行为导向法、目标案例法、观摩法、讨论法、讲座法等等。没有哪一种最好,所以要根据科目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开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再好的手段、再好的教学模式,还要一线的教师去实施、去贯彻才能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不要指望专家、学者给我们灵丹妙药,一切要我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探究,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健康成长。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谈 篇4

一、上好起始课,拉近师生距离

中学生有着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对物理有强烈的新奇感,如何使这新奇感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就成为起始课的主要任务。教师应重视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要把第一堂物理课讲得很精彩,让学生听得入迷,感到高心和愉快,并认为物理不难学,从而产生学好物理的信念,这样就初步建立起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渲染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地引入课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带入物理情境之中。“引入”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如讲“大气压强”时,教师安排了一个与学生平时生活经验、思维方式相悖的实验导入新课:取两个粗细差别不大的试管套起来,并在它们的间隙中倒些带颜色的水, 当把两个套着的试管倒过来朝下时,学生以为套在里面的试管会掉下来。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较细的试管不但没掉下来,反而上升,这一现象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这样的导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在惊奇中唤起学生的疑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之产生一种“我要学”的愿望,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加强实验教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如,讲初二物理《惯性》一节时,我们可以将一木块置于小车之上, 而小车又置于较小斜度的斜面之上, 然后问学生: 当拉小车沿斜面匀速前进时,小车突然与斜面上的障碍物撞击而停止时,木块将向哪里倾倒?部分学生回答“向下倒”,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向上倒”,学生惊疑,教师通过演示,当他们看到确实如此时, 就会认真思考,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他们就会恍然大悟。

四、不唱独角戏,让学生积极参与配合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在演示实验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观察,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思考以至探索的兴趣。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实验时,先让两个力气大的同学来拉,不能把半球拉开, 打开活塞后,再请两位力气小的同学来试试。这样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又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走进学生中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我们一定要和学生和睦相处,要让他们既敬畏你,又喜欢你,从而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因为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上讲,他们往往是喜欢哪一位老师,就喜欢哪一学科。教师应该多抽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用心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从与学生的谈心中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拉近师生的关系。同时,还应对学生在各种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良好的思维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六、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那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 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用手护头顶,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

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用这种动机去推动学习,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作为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细心地上课,耐心地辅导,同时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都得到发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索,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策略 篇5

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

内容摘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从哪方面入手更加行之有效呢?小学阶段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兴趣第一,我们作为管理者,只要引领广大教师在遵循这一教育规律同时,努力寻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学生自主学习自然会落到实处。

关键词: 自主 兴趣 策略 有效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其中的自主学习又处于核心地位。因为没有自主,合作就失去了根基,探究也没有了活力。所以,转变学习方式,关键要在“自主”上下功夫。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把金钥匙。

在课程改革工作,我和老师们积极参加十五区“自主学习”群体课题的研究,以课题推进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题引领的进程中,我们立足在语数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落脚点,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达到强化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回首走过的课改之路,反思课题研究历程,通过对课题全过程进行梳理和认真分析,总结并提炼出以下十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一、十种策略阐述

策略一:通过自主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疑问和惊奇也最容易诱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激疑”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好问的心理特点,围绕知识的关键点,巧妙地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让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愉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兴趣在探索中不断被激发。

语文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有意识地设疑、激疑或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可以拨动学生好奇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总结以下设疑导学的方法:⑴根据课题质疑导学。⑵根据课文首尾质疑导学。⑶抓住重点句质疑导学。⑷提出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导学。⑸根据课外延伸质疑导学等。

数学教学中,⑴出示相关物体设疑导学。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节课之前,教师把一把只有两条腿的破凳子拿进教室,并故意放在显眼之处。学生纳闷不已,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样不用老师多说,学生对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完后,教师再让学生显显身手,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破凳子修理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成功感。⑵联系生活实际,设疑导学。如一位老师在教授比例的应用时,给出自己房间和摆放家具的长、宽和比例尺,请学生当设计师,为老师设计房间。⑶竞猜引入激趣。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老师在大长方体中放入一个小正方体,小正方体中装入一个要研究的不规则物体土豆,将其放入讲台之下,让学生猜老师带来的是哪种物体,它的周长、体积怎样求?当学生看到土豆时先是一愣,仿佛在说:这怎么求呢?学生产生好奇,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动脑筋提出多种求体积的不同方法:有的说利用土豆占水的空间大小求土豆的体积,有的说用橡皮尼包住土豆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可以求出土豆的体积,还有的说把土豆切成正方体的小块就能求出土豆的体积„„⑶教师出色“表演”激疑导学。如教学“年、月、日”一节,探讨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时,教师先让学生从年历上连续说出几个不同的年份,老师立刻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有许多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流露在每个学生的脸上。这时,教师把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

策略二:通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已经走进课堂。它的优势就在于,可为教学提供直观、形象、鲜明、有趣的条件。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的画面使抽象变具体,使枯燥的数学知识迎刃而解;优美动听的音乐能激发学生情感;丰富的影像资料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短时间内大量的有关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与课内知识形成互补。

学生面对色彩丰富、直观形象的课件,好奇心被激发,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自然会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数学学习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成了一种乐趣。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新颖、有效的优势,就会让我们的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的语数课堂会更加充满活力。

策略三:通过学生自主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多元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即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在评价自己、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体验自己作为学习主人的喜悦,而在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评价课上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给学生提供了发现自身和他人闪光之处,思维火花相互碰撞,为学生提供学会赞美别人、增进友谊的机会和时空。语文课堂上可以让生生之间进行美读评价、自主板书评价、引进资料评价、小组合作展示评价、作文进行自我和互相进行星级评价等。

数学课上,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充分尊重学生让生生自主评价。如**老师在教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求18和30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后,有的小组想采用列举法,有的小组想采用画集合图的方法,有的小组想采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还有的小组想采用短除法,到底谁的方法好呢?老师没有做判断,而是让学生小组间互评,说说谁的方法好,为什么?通过他们自己比较分析,生生评价,老师发现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比老师强调用哪种方法,更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实效性更强。

2、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评价作业。

以往在学生作业本上只有教师的批语,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再次订正后,学生的错误率依然较高。所以,教师在练习课上,不再一言堂,而是首先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对自己和他人练习的评价中去,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纠错、自我完善。在此基础上,充满自信地把作业交给老师批阅,我们发现这样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数学六年级下册中,《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的教学,这一内容本身不是难点,但学生刚刚接触这两个公式,对于它的运用,总是出现混淆的情况,即使老师多次提醒,有的同学仍然出错,于是,**老师在课堂练习中,有意识让学生先自查,然后在小组内互查,看谁是一个合格的小老师,学生顿时兴趣大增,都非常仔细地检查起来,一会儿就有学生找到了“求侧面积时,用的是体积公式,而求体积时,用的是侧面积公式”的错误,并圈出来,给同学的作业做一个小小的评价。老师趁热打铁,接着追问:“做关于圆柱的练习时应注意些什么?”学生很快能领悟到这些平时自己都会出现的小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评价,倾听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评价,让学生巩固了旧知,梳理了知识点,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从此以后学生再做相关题时,错误率大大降低了。

从中看出,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评价学生自主评价作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和知识建构。

3、尊重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评价,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情况的评价,包括学生思想、情操等非智力方面的评价。而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在评价中,首先让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听了别人的发言,才能对其所说的内容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再差,教师都应给他评价别人的机会,因为评价别人的过程也是展示自我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过程。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善于倾听别人提出的意见,对于正确观点学生予以接受,而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进行反驳。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便不断完善自我。并通过小组间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及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等多种自主评价形式,提高学生展示自我、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

再次,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营造了民主的教学氛围,而学生在这种民主的氛围中,进行相互竞争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自主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力的形成对于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个性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民主、富有活力。

策略四:通过建立语文成长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开始,我们给每个学生建立了“语文学习成长档案”,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校根据研究年级段语文知识目标的不同要求,同时从培养学生乐学语文、会学语文、善学语文出发,精心设计袋内内容,做到内容专题化、设计美观化、数量星级化、评价小组化。教学干部设计好一套方案后,及时召开语文老师会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大家将成长档案内容定为:背古诗我能行、我的成长日记、看优秀书刊我能行、摘记我能行、写作文(日记)我能行。

学校定期组织成长档案袋交流展示的同时,我设计了一份家长对成长档案袋的调查问卷。从家长的反馈看出,100%的家长对学校这一举措非常支持,对老师们此项工作十分认可,他们认为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举效果显著。

策略五:通过猜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猜想是数学中的一种思想与方法,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做出的一种似真判断。任何猜想都要经过验证,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猜想验证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猜想——验证”是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有效方式

**老师执教的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数学知识的角度看,学生已知道了“比”、“比的性质”“比例”的概念。从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猜想、归纳、类比、推理的教学活动经验。所以在这一阶段,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基础。于是,谢老师设计了这节课的基本教学框架:提出猜想——验证——形成共识——知识运用。

在“提出猜想”这一具体环节时,老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比例概念,然后让学生举个例子,(板书比例式)告诉学生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接着让学生猜想:你能猜一猜比例外边的两个项叫什么吗?中间的两个项叫什么吗?你能猜一猜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很容易猜出“外项”、“内项”两个概念,在初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他们再猜“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时,积极性很高,想法很多,有的猜到“比例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前两个猜想教师予以肯定,教师再因势利导追问后一个猜想,进入“验证”环节:这些猜想在比例中是否成立呢?请你们用板书中的比例式验证一下,你得出了这个规律是否每个比例式都具有呢?有没有问题存在呢?小组合作验证。

学会知识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节课的突出特点是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展开联想,验证求真。这样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有深度。

策略六:通过教师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的,有关研究表明,学业成绩好,经常受到教师表扬的小学生,其学习兴趣就高,学习信心也足,而兴趣高、信心足反过来又促进了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可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信心成正相关。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自觉、积极地从情感、知识、技能等方面使用鼓励性评价语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学干部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结合校内外的优质课,吸纳优秀教师的经典评价语并打印成册,老师人手一份,作为老师们教学资源。老师们结合课堂具体实情,灵活运用,做到:评价具体、有针对性、感染力强、激发情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策略七:通过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借助游戏创设情境

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领略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如教学“动物乐园”时,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幅情境图,说明这是一个美丽的动物乐园。“乐园的主人是谁呢?”学生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时,教师说明:“主人就是我们,我们一起随音乐去动物乐园吧!”随后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给学生戴上头饰,扮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分别将各种动物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同样多”的问题,并会用符号来表示。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学会了要学的知识,而且还全身心地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借助比赛创设情境

小学生普遍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总想找机会显露自己,以便赢得老师的赞赏或引起学生的注意,一旦他们在竞争中获胜,就会对自己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如“猜谜语”、“夺红旗”、“接力赛”、“开火车”„„使学生在适度紧张竞争氛围中增长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3、创设“成功”情境,增进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不断的成功,会带来内心无比的快乐和自豪感,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有助于激起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教学“6的加减法”时,贾丹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小朋友找帽子。教师先出示一幅情境图:在蔚蓝色的天空下,一群小朋友在快乐做游戏,他们头上都戴着一顶帽子,帽子上都有不同数字。手中都拿着一张卡片,绿绿的草地上长满了含苞欲放的鲜花,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帽子被吹跑了。接着告诉学生:只要你能正确地算出卡片上的题,就会帮助小朋友找到他们的小帽子,小朋友就会向你说一句感谢的话,花儿就会向你绽放。“想不想看到花儿绽放的美丽瞬间?”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无限地热情,他们纷纷举起小手。果然,每一朵花在同学们一次次的正确回答中绽放了。教师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学生不但学会了所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在教学中注意有效情境的创设,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自学能力。

策略八:通过展示专题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育界对作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以“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巩固并拓展知识”为导向,进行率先变革的呼声鹊起。课题组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内容,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语文作业。

1.读课外书

通过读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事先让学生读某一专题方面的书籍,然后组织一次专题班队会活动,如召开长征故事会、成语故事会、名家作品诵读会等。

2.编课本剧

对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场面描写,可以抛开书本文字的束缚,让学生在课后自行编排、自行制作道具,在课内一展身手。

3.汇编资料

围绕某一专题,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书籍、上网等查阅资料完成任务。如:⑴谈谈你对北京近五十年某一方面历史的了解(可从建筑、饮食、穿着、交通、文化娱乐等方面着手)。⑵你对中国申奥有什么看法?假如让你向奥委会讲解中国申奥的有利条件,你怎样讲?⑶你知道(wto)世界贸易组织吗?加入wto后有什么意义?⑷请以“海啸”为题,写一份专题报告(建议:什么是海啸?形成原因、著名海啸、危害、如何防范等方面撰写)。⑸请以“汽车和我们的生活”为题,写一份报告„„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些命题有些过难,但要相信孩子,即使他们观点不成熟、有欠缺也无妨。通过实践,可以打开知识的大门,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筛选信息、解决问题能力。

4.自编作文集

“教育是心灵的转向!”柏拉图的话提醒我们:教育应不断的扶植、巩固并满足这种需要。

“自编作文集”正是根据这种需要,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得意作品,自己设计封面、自定书名,从目录、写序、排版设计、打印、美工、装订等。让学生在“出书”过程中,不仅具有挑战性,更富有自主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更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了创新意识。这项作业,深受学生喜爱。

综上所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寓学于乐”的创新型趣味作业,应该不断地推广应用并延伸发展。

策略九:通过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阶段正式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黄金年龄,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扬起思维的风帆,才是教育的使命,只有把思维的过程还给了学生,才能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因此,语文教师课堂上要重视利用想象这把金钥匙,通过创设想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刘娜老师执教《惟一的听众》一课时,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想一想成功后的“我”怎样表达对老人的感激与敬仰呢?情到深处,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有的孩子说可以通过媒体,给老教授写一封信;有的说可以通过网络或创作一首诗;还有的说可以为老人拉一支曲子或读一读这篇文章等等。思想的火花在不断碰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后,老师给足学生创作时间,这时,大家有的埋头专心写诗;有的绘声绘色朗读课文;有的两三个一起合作完成作品,此时的课堂犹如平静的湖水荡起圈圈涟漪。汇报时,有一组同学采用了媒体这种渠道,其中一个作为记者问:“请问您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什么呢?”另一个作为文中的“我”深情地说:“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默默支持他的人,而在我背后支持我的人是一位与我毫不相干的老人。是她,在我放弃练琴的时候,使我重新架起小提琴;是她,在我失落的时候,给了我希望之光;是她,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辛苦的练琴之日。虽然,一句谢谢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但我还是要说一声:‘谢谢您,我每天清晨里惟一的听众!’” 策略十:通过让学生畅谈个体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语文课程表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上,老师们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体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刘娜老师执教《惟一的听众》一课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老教授的用心良苦后,同学们体会出老人给我的不仅仅是鼓励,更是一种爱,此时老师设计了一个环节:“请你用一两句话谈谈对爱的理解。”片刻沉思后,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说“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爱是默默无闻的。”有的孩子说“爱如清茶,不细细品味是品不出来的。”有的说“爱是一种无声的存在,它是人们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对文章的不同感悟,让同学们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此时,大家的情感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发言,使人如沐春风一般,教学相长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语文课文不仅是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文之中,才能打动

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情感盎然。学生有了如此深刻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就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二、十种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几年来对该课题的研究,在“学习——实践——交流——总结”的研究过程中,老师们深深感受到学生们在成长着,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学习的兴趣在日渐提高着。

(一)从对学生调查结果看,学生对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为检测学生对语文数学的学习兴趣现状,我们在2005年3月对五、六年级93名学生进行数学、语文两科课程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共下发93份收回93份,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分析:1.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对数学有浓厚学习兴趣或有兴趣的学生占88.17%,一般的占8.71%,仅有3.12%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在课堂上能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占32.26%,偶尔提出问题的学生占64.52%;对于书本内容和老师的讲解产生过怀疑的学生占3.23%,偶尔产生怀疑的占47.31;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努力思考的学生占55.91%,有时思考有时放弃的占44.09%;作业完成后,会主动预习复习的占32.26%,看看数学报一类的占38.71%;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努力思考的76.34%,不做的仅为2.15%;每次考试前,先整理后复习的学生为69.89%,看一书下的为25.81%;认为自己肯定能学好数学的占61.30%,估计行的占36.56%,肯定不行的仅占1.08%。以上统计结果说明我校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整体来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问题意识比较强;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题,近8成的学生能独立思考钻研解决;7成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还有3-4成学生有阅读与数学相关的报刊兴趣;学生对学好数学不但有兴趣,而且非常有自信心。2.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统计结果:⑴学科兴趣: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对语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或有兴趣的学生79.57%,一般的占18.28%,仅有2.15%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⑵搜集资料兴趣: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有浓厚兴趣或有兴趣的学生占86.02%;⑶思考兴趣: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喜欢独立努力思考的占53.76%,愿意思考但不会时放弃的占39.78%,不愿思考的为0%。⑷课上交流兴趣:课上小组交流和汇报时,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为78.49%,听从组长安排的占19.35%,不愿或很少参与的仅占1.08%;课上最感兴趣的内容,有54.84%的学生是积极发言,受到老师表扬,34.41%的学生是自制幻灯片,对小组出色的组织者感兴趣的为10.75%。⑸课堂质疑兴趣:对待课堂上能或偶尔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占96.78%,对于书本内容或老师的讲解经常产生怀疑的占2.15%,偶尔产生过怀疑的为44.09%,从来没有怀疑过的为53.76%;⑹作业兴趣:作业很有兴趣完成的占77.42%,只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占18.28%,没兴趣写不完或不写的为2.15%;作业完成后,主动预习、复习的54.84%,只是看一下占39.78%,不预习的为5.38%;你最喜欢的语文作业中45.16%的学生喜欢编课本剧,其次是课外阅读占20.43%,写字词、朗读课文均为11.83%,再次是写摘抄仅为6.45%。⑺阅读兴趣:喜欢并经常课外阅读的学生为52.69%,偶尔阅读的为41.94%,从不阅读的为5.38%。⑻考前复习兴趣:每次考试前,先整理后练习的为74.2%,23.66%的学生看一下,只有2.1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⑼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有60.22%的学生认为自己肯定能学好语文,36.56%的学生估计行,肯定不行和估计不行的学生为3.23%。结果分析: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学生们整体来说对语文的学习很感兴趣,8成学生愿意主动搜集资料,学生们课上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学生最希望课上得到老师鼓励性的评价,部分学生对自制幻灯片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从中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对质疑兴趣非常浓,而且少数学生敢于怀疑权威。学生对老师留的作业近8成学生很有兴趣并积极按时完成,在老师常留的作业中近5成学生最喜欢有创意的编课本剧,可见新颖的有挑战性的,能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作业,学生更加喜闻乐见!有5成多学生喜欢并经常进行课外阅读。考试前近7成学生愿意对知识进行整理并做相关练习。9.5成的学生对自己学好语文比较有信心。3.我们对五1班学生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情况进行了研究前后的对比,结果如下:略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该班学生对语文数学两科的学习兴趣均有显著提高。

(二)从老师们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语数老师普遍认为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明显增强,学习主动性也有所提高。具体表现为:课前自觉预习、主动收集资料的学生多了;课堂学习的气氛浓了,学生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合作解疑,口、眼、耳、脑和双手得到解放,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探索、自主搜集、自主阅读、自主讨论、自主解答、自主概括、自主寻找规律、自主汇报、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积极性高涨了。学生们在丰富多样的学习交往形式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与分享,也学会了做人,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学生们不仅能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而且质量有所提高。

(三)从家长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校每月一次家长代表会,每学期一次全校家长开放日。从家长的反馈来看,无论从课堂孩子们的表现,还是孩子在家学习情况,家长对学校语数两科教学非常满意,认为老师们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善学。我们常听家长说: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学习,我们放心!总之,老师们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比较充分发展。

浅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策略 篇6

关键词:动力 学习 兴趣 互联网 成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什么是学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泛指人类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则仅指人类的学习而言。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现代的孩子则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学生厌学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而且比例相当高,不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厌学严重,而且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里面也存在一定比例厌学现象,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很多,有本身的,也有学校的也有社会的。据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学习主要内容就是上课、作业、考试简直压的喘不过气来,这样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学习没有了乐趣。对于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革,势必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怎样提高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

1 更新动力观念

学习没有兴趣是因为缺乏兴趣和动力,那什么是学习的真正动力呢?有的同学认为学习动力就是考个好大学,让父母高兴,让自己出人头地。也有的同学认为当然是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赚钱。以上同学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是笔者认为这不能说是学习的真正动力,学习的真正动力应该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己,改造自己。我们知道地球无边,太空无沿,在辽阔的空间里人类思维的运动,自然是随同天地的无边沿永无止息。探索奥秘,追求快乐的人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学习同样如此,比如学语文的乐趣就很多,先拿最基本的来说,不会汉字,就什么都看不懂,更写不出什么。享受不到美好的语言,体会不到字、词的巧妙之处,岂不是少了很多由欣赏得到的乐趣吗?比如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数学可以使人思维敏锐。学习英语是为了它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是为了更多的去了解西方。去了解他们的文化,比如,美国黑人打招呼的方式,一些时尚的用语,欣赏那些配音无法享受的美国大片,认识世界各地的朋友,遨游在新奇的世界当中。。。让学生明确学习每一门科学的目的和乐趣,也就解决了学习的动力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每一门科学的重要性,那么在学习实践中自然就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就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的翱翔,相信前面的厌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 尝试成功体验

学习的每一次成功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这样学生有利于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并能够从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积极性,最终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体验过成功的喜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们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地争取成功、体验成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成就的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作为教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降低对学生们的要求,放弃急功近利的想法,给学生的成长松绑。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的时候,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和赏识,激励学生向着更精彩的人生迈进。

3 丰富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手段也科技化,教师在课堂中要做到教学手段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種辅助手段,也可以手工制作一些自制教具,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形式也可以多一下变化,比如:讲授课,自学课,活动课,探索课等等,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

4 巧用互联网学习

如今,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交友、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可以让学生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网络学习的优点也深受学生的喜爱。当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要正确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避免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5 名人榜样激励

古今中外,凡有成就者都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大家都知道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6 兴趣转移法

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是每个人的天性,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想法设法把学生的原有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培养新的学习兴趣。每个人在儿童时期都有自己特别感喜欢和感兴趣的事,如爱玩玩具、爱搭积木等。到了初中就应当去发现、了解与爱好有关的知识,如飞机是怎样起飞的?汽车是如何发动的?电脑构造原理是什麽?我应该不应该学习这些知识呢?这样就把对学习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爱因斯坦中学时只对物理感兴趣,不喜欢数学,后来他在向纵深研究物理时发现数学是其基础,便又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又如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但是对电脑非常感兴趣,那么教师可以引导这样的学生去学习一点电脑的程序设计之类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感觉到英语对于电脑的重要性,才能进一步体会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对电脑学习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对英语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学习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学生也是复杂的个体,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各种特色都有。但是只要我们教师想法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从而感受学习中的意义,这样学习的兴趣一定能培养起来,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更加强劲了,那么学生厌学的现象也一定不复存在了。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学习兴趣策略 篇7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增强学习求知欲, 才能真正地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角色上, 积极学习和探讨, 最终获得进步与提高。尤其是对于中职校的有些学生, 应明确学习成绩并不是检验孩子成功的唯一标准, 更不是对其智力考核的唯一凭证, 要知道很多学生即使学习不出色甚至很差, 他们一样会在其他方面有突出的表现, 而往往这种表现就来自于他们的兴趣点。因此, 提高中职校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统计调查数据, 中职校学生中有80.3%的学生由于诸多因素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很糟糕或者难以令人满意, 下表所列就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 学习兴趣是制约中职校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这一比例达到了55.2%, 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中职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 比如学生的主观性、外部学习环境、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和家庭因素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具体分析如下:

1. 滞后的学校教育。

(1) 教科书的内容陈旧、不符合现在多元化以及日益发展的精神文化需要, 课文内容枯燥、实用性差,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其中的很多理论课程, 大多都比较抽象难懂, 想学但难学好的学生所占的比重很大, 由此产生的厌学情绪也很强烈。 (2) 教学方法老套。一方面老师在讲课时, 一味参考教科书, 照本宣科地灌输知识, 不仅制约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更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教学重点还是偏向理论教学, 不能联系现在的实践发展, 没有认识到, 现在的学生与以往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上的差异, 在传道授业上也有待与时俱进。 (3) 部分教师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中职校有很多年轻教师从学校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 实践经验明显欠缺, 不能将书本知识和生产实践进行有效的衔接。还有部分教师是从企业工程师岗位转过来的, 实践经验很丰富, 但无论是专业理论还是教学方法和经验都略显不足。

2. 职业教育社会氛围不浓。

虽然中等职业教育近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中职教育生源素质偏低依然是普遍的社会问题。加上受传统“初中—高中—大学”观念的影响, 普遍认为读职业学校的都是被高级中学淘汰的学生, 出路不大, 由此导致对中等职业教育关注不大, 进而影响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氛围。

3.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有调查统计, 中职学校学生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比普通高中要高2倍。有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 过分溺爱, 让孩子在学习中放任自流;而有些家长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 不顾学生本身情况, 对学生学习期望过高, 既加重心理压力, 也容易让其产生逆反情绪, 不仅挫伤了学习积极性, 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培养中职校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与策略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 单纯依靠教科书、习题, 借助粉笔和黑板来传道授业还是可以的, 但是若想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比较困难了。以下主要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培养中职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 采用激励机制, 树立学生自信。

中职校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是升学考试的失败者, 自踏入职业学校大门的那一刻, 学困生的自我定位就在心中形成了。他们往往自信心不足, 容易自暴自弃。因此努力树立学生自信心, 尤其是学习的信心, 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 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针对教学设计情景问答,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引发学生好奇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积极思考与参与的乐趣, 并对积极答题、踊跃发言的同学进行适当地表扬与奖励, 使之得到认可, 获得自信, 从而喜欢上学习的课程。同时, 采用多样化学习激励方式, 小组竞赛贯穿日常教学过程。多开展专业技能竞赛, 多借助“在校优等生”和“优秀毕业生”的榜样宣传, 促成整体的良性学习氛围。

2. 迎合时代需求, 更新教育理念。

更新教育理念, 是新时代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迫切要求。以就业为先导,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 把职业教育做到市场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高度。要明白知识固然重要, 但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并不断完善的技能, 更是市场和社会的需要。因此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种能力不仅包含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专业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还包括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个人综合职业能力, 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3. 改变传统教学, 倡导新型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由教师来讲解, 学生被动进行接受与吸收, 没能有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也容易影响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该还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 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 把课堂变成学习的天堂, 而不是学习的“听堂”。积极倡导行为引导教学模式, 提倡享受学习过程的喜悦型教学, 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即专业技能以外的能力, 同时改变过去单纯以考试成绩做学业评价的方式。要求教师能够从课堂知识的讲述与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咨询和主持人角色,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 通过训练来练出完成学习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同时学到相关专业知识, 并获得实际成果, 由此产生由衷的成就感和自信。

4. 加强教学实训, 提高职业技能。

课本知识多是枯燥、沉闷的, 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职业技能, 必须加强技能训练, 通过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的结合, 努力吸引学生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实践性教学, 通过课程改革大量压缩理论教学, 增大实训课比例, 在工作平台中学习理论知识。支持学生实习与社会实践, 增加工作与实践经验, 通过工厂顶岗实习、车间实训操作或到公司进行短工实践, 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 再把所得应用于所做, 完善实训技能、提高专业水平, 借此提高中职校学生学习兴趣、把握学习方向, 更好地为自我未来努力。

5. 加大职业宣传, 建立正确观念。

建立正确的社会、家长和学生观念十分重要, 尤其是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择业观。作为社会首先要尊重中职教育, 更要相信英雄不问出处, 中职教育的学生也一样可以是优秀的, 由此帮助学生树立成才的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作为家长, 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进行正确的引导, 不要过高期望也不必放任自流;作为学生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加强学习去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加大新闻媒体和其他方式的职业宣传, 使全社会能够认识到中职教育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认识到中职教育是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教育, 是适应市场与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教育, 从而使社会、市场、企业三者之间形成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结束语

总之,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 不仅需要我们改变教学观念和模式, 并采用行为引导法增强教与学的互动, 还需要通过各种激励形式,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循序渐进逐步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 增强自信心, 形成积极上进的学习氛围。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才能更好地因势利导, 提高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摘要:兴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唤起某种动机、改变某种态度, 还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培养意志与品性。在中职校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重视兴趣的作用, 努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习兴趣, 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智力开发, 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中职校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习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任永杰, 李成民.试论行为引导教学法[J].中国轻工教育, 2005, (1) .

[2]程俊静.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4) .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篇8

一、因“需”施策

因需施策就是根据学生需要的种类进行兴趣激发, 做到有的放矢。由于兴趣在需要上产生, 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必要条件和根本动因, 所以我们在进行兴趣激发时首先要考虑学生有哪些需要, 然后根据不同的需要制定激发兴趣的策略。

要做到因“需”施策一般要经过以下几步。第一是调查了解学生的需要。作为群体的人需要具有一定的共性, 这为我们分析人的需要提供了可能。但作为具体的人, 具体需要不一定相同, 有时甚至相差很大。对于教师, 我们应当既要了解共性更要明确差异。共性针对全班, 差异针对个人。第二是分析条件。知道学生的需要是必要的, 但还不够。兴趣的激发还要考虑其它条件。教师的教育教学本身是受诸多条件限制的, 如时间、地点、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等。比如, 即使知道学生缺少母爱, 但特定的情境下教师不可能直接满足学生的母爱需要, 而只能借助其它形式。第三是选择方法。知道了学生的需要就有了针对性, 而分析了学生所处的条件就有了可行性。接下来根据前面两步选择具体的方法。

以美的需要为例, 来说明因“需”施策这个策略。我们知道人有爱美的天性, 初中生已具备较强的美的需要。因此, 初中数学教学应当就是美的教学, 用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精炼语言的美、巧妙而简洁的解题方法的美等就是教师展现给学生的美, 就是过去策略中讲的“教师的教学艺术”;数学符号的美、逻辑的美和严密的美等就是数学的美, 就是先前策略“学科的吸引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设计美的教学, 例如七年级上“不等式的性质1”我们就可以设计数学严密的美:教材中对“不等式的性质1”做了符号和文字的两种叙述。符号叙述:如果a>b, 那么a+c>b+c, a–c>b-c。文字叙述: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 (或减去)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 不等号方向不变。学生通常犯的两个错误是:一是第一次感知到符号的美, 却没有体会到符号代表的意义, 这时学生会对c的所代表的对象的意义不清, 在实际中它们可能将c视为任何数或式;二是由于初中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还在形成当中, 因此他们不会在意文字叙述中“同一个整式”所涵括的意义, 会将“同一个整式”等同于任何代数式。因此, 本人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解不等式x+1/x﹤2+1/x。在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解的过程中, 很多同学都提出在不等式的两边只要减去1/x即可以得到该不等式的解:x<2。这个过程根据的是不等式的性质1, 似乎很正确。可是当x=0时却使原不等式不成立, 问题出在哪?原来就是减去了一个分式, 它不符合整式的要求。问题发现后,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惊叹数学的严谨性及严谨性的美。

二、分“层”决策

分“层”决策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之间的层次决定兴趣激发的策略, 秩序分明、优劣互补。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因“需”施策的同时要分“层”决定不同策略间的先后秩序, 突出优势, 改善劣势, 全面把握。因“需”施策考虑的是需要单体, 分“层”决策考虑的是需要间的关系。将需要层次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就是要考虑学生需要的层次性, 在承认其各种需要的同时, 尽量满足其符合社会主流有益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抉择主导需要, 诱导学生将低层次需要发展到高层次需要, 建立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增强为学生终生发展和为全人类进步而学习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形成个人兴趣。

初中生的需要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我们只有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环境中探索分析学生的需要结构, 决定初中生的需要的层次关系才具有积极的意义。比如, 当代初中生都有交往和友谊、追求丰富知识两种需要。一般来说交往和友谊处于低层次而追求丰富的知识处于高层次。

初中生数学学习为满足这两种需要提供了条件。初中数学提倡合作探究, 在合作中互相交往, 在合作种建立或加深友谊, 在探究中进行知识的积累。同时, 数学本身知识丰富, 运用性强, 应用性广, 也为满足初中生的求知心理提供了可能。因此, 我们在考虑通过分“层”决策实施兴趣激发时, 合作探究成为了选项。合作是基础, 探究是目的。合作不应当是热热闹闹的聚会, 而是在满足学生交往的需求上的起跑线, 其最终的目的通过合作探究促进学习。我们首先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根据学生的学识水平、个性特点等因素四个人一组,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都得到发展。例如, 在讲授七年级多面体一节时, 教师与各组一道利用一节课一同做了正四面体和正方体。下课时各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展示作品, 并简单介绍做法, 然后进新评价。在课后作业时, 我们再次要求以组为单位进行其余多面体的制作, 并提示课后评比结果占总比分的50%。在后来同学们的作业中, 同学们的作品精美极了, 区别出等级还有一点困难。有一个在数学课上很内向且数学成绩很差的女孩, 她的作法就很奇特, 令老师很惊奇。老师在第二天上课时特意表扬了她。第三天, 她竟然还作出了非常正确的正二十面体。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之策略 篇9

一、精彩的开场白,趣味的语言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吸引学生到课堂中来,精彩的开场白至关重要。小学生天性好动,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就异常困难。为此,每次上数学课,我都会精心设计开场白,我会抓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心理特征,自己编一些故事性强、科幻性强的开场白。如我在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中,跟学生说:“孩子们,大家喜欢变魔术吗?你看,(课件)今天魔术师刘谦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和我们一起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切忌一丝不苟,不善欢笑。严肃的老师除了让学生产生敬畏,对他们的学习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于学生,我们的语言要尽量俏皮一些,我们表达同样的意思时,语气活泼幽默也许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如学生做错了题,假如我们一味地批评,学生就会丧失信心,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教师的语言就应该和善、委婉一些,并带有激励性。我常常这样跟学生说:“做题要仔细些,假如你做错了,他们要生病的哟。”我还会“哇哇”地大叫,说:“他们好痛苦,求求你们,可别再出错了。”这样的语言常常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并提醒自己改了粗心的毛病。

二、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1.采用小组讨论活动

数学课堂上多采用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语言,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是一件非常简便快捷的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地总结,这样就带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知识也掌握得比较牢固。如:我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的教学中,新课教学后,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不会计算的学生跟着学学,一起说说。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问题。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3.数学教学不限于课堂教学,也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自参加实践活动

如,我在“元、角、分”的教学中,让学生拿着钱到超市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回来后告诉大家自己买的东西的价钱,自己是怎样付钱的,让孩子们一起帮他算算对不对。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在做练习题时也能灵活运用。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开展各种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针对学生的好胜心,我会精心设计一些比赛题目,如,“争夺红旗手、争夺五角星、开火车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等。形式多样,可以小组比赛,男女同学对赛。这样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投入比赛的学生就会精心准备,生怕拖了自己组的后腿。

四、精心设计,合理布置练习题

一个新知识点学完之后,我们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切忌多、繁、难。我们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作业布置要形式多样,千万不要一刀切,大家都做一样的题,我们要分层次布置。只有学生学习轻松了,他们才会感到愉快,才会对数学感兴趣,从而热爱数学。如,教学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中,先让学困生做不退位的减法,让优生做退位减法,再让他们自己选做练习题,最后让他们自己出练习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学起不到任何帮助。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要想让我们的学生热爱数学,就必须想尽办法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一旦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努力学习,从而达到轻松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之策略 篇10

一、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在物理教学中, 只有学生把学习看作一种快乐, 是一种需要, 在兴趣中学习, 才会产生巨大的内动力, 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智力和能力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 就能把所学的内容弄懂、弄通、弄熟、巩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时, 学生就会联系到所学知识, 这样就会加深理解, 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更高, 教师不去督促, 他们也会自觉地完成作业, 甚至会自己做一些教师不布置的课外习题, 遇到难题他们会找教师、同学共同商量解决。这样, 学生的学习情绪从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果学生对物理产生这样浓厚的兴趣, 那么学习成绩肯定会提高, 所以说“兴趣”与“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策略

在教学中, 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 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寓教学于乐趣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上好序言课, 引发学习兴趣。

上序言课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好奇心, 用一些生动语言将学生带到美好神奇的自然界及现实生活中去。例如:成熟的苹果为什么落向地面, 而不会飞到太空去呢?下雨的闪电、打雷难道真是雷公、雷母吵架发怒, 双方擂鼓、敲锣的声势?雨过天晴, 一轮彩虹挂碧空, 彩虹是怎样产生的呢?教师可选用一些精彩、新奇的演示实验来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 可用茶杯装满水, 然后盖上硬纸片, 再倒置过来悬空而水不会洒到地面上。把新鲜鸡蛋放入烧杯的水中会下沉, 连续向水中加盐并搅拌, 鸡蛋会慢慢地浮上来。教师应让学生一开始就感觉到物理这一门课又重要、又新奇、又有趣, 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为今后学好物理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2. 上好实验课, 培养学习兴趣。

实验对于中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为实验可以将抽象知识变为较直观, 可以将静变为动, 将枯燥乏味变为形象生动有趣。有趣的实验课是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必然途径, 最容易使学生大脑产生兴奋。演示实验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在观察实验时, 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百闻不如一见, 百看不如一试”。学生自己操作、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更能激发学习热情。教师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 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 而且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3.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应精心设计一定环境引起学生新旧概念的冲突, 从而感到原有知识的不足, 造成认知的不协调, 激发学生的疑惑, 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愿望。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这一教学内容时, 我将小车轮子朝上放在桌上, 问:“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大部分学生说:“用力推小车就会运动起来。”我边演示边问:“用手推小车, 小车运动。当手停止推小车后, 小车将处于什么状态?”学生说:“静止。”停止用力后, 小车静止, 我让学生提出看法:你认为物体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一致认为, 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我将小车正放桌上, 轮子朝下, 用手推动小车达到较大速度时, 手与小车脱离后, 小车仍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路程。我问:“没有力的作用, 小车为什么仍然运动?”这引起了学生认知的矛盾冲突, 一石激起千重浪, 学生兴趣盎然, 急于知道答案, 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4. 重视引导知识的应用, 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 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 学有所用。这不但能巩固学生的知识,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电能表”这一内容后, 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认真看家里的电能表结构与电线接法, 一个月家里用多少度电。讲授“家庭电路”这一内容后, 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给家里安装一个电灯等作业。教师应使学生在实践中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作用是极为广大,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

5. 用风趣的语言, 深化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例如, 在讲摩擦起电时, 我给学生打比方:好比学校各个班都是一张长的桌子两位同学同坐, 如果同桌间发生摩擦吵架, 一个同学由于生气跑到另一个班的教室里, 这样我们班就有一位同学单独坐, 那位跑到另一个班的同学也是单独坐。这时相当于两个班都带了“电”。通过老师教育后, 他们和好, 那位同学又回来了, 他们又同坐了。这时两个班处于中和状态, 不带“电”了。摩擦起电与此相似, 原来, 物质内部的正、负电荷是一对一对存在, 这时物体不显电性。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后,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 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就是使正、负电荷分开, 使物体带多余正电荷或负电荷。如果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物体互相接触时, 正、负电荷又结合, 这时物体不带电, 处于中和状态。语言生动风趣,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策略, 从而达到大面积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之策略 篇11

一、精彩的开场白,趣味的语言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吸引学生到课堂中来,精彩的开场白至关重要。小学生天性好动,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就异常困难。为此,每次上数学课,我都会精心设计开场白,我会抓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心理特征,自己编一些故事性强、科幻性强的开场白。如我在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中,跟学生说:“孩子们,大家喜欢变魔术吗?你看,(课件)今天魔术师刘谦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和我们一起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切忌一丝不苟,不善欢笑。严肃的老师除了让学生产生敬畏,对他们的学习起不到任何作用。对于学生,我们的语言要尽量俏皮一些,我们表达同样的意思时,语气活泼幽默也许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如学生做错了题,假如我们一味地批评,学生就会丧失信心,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教师的语言就应该和善、委婉一些,并带有激励性。我常常这样跟学生说:“做题要仔细些,假如你做错了,他们要生病的哟。”我还会“哇哇”地大叫,说:“他们好痛苦,求求你们,可别再出错了。”这样的语言常常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并提醒自己改了粗心的毛病。

二、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1.采用小组讨论活动

数学课堂上多采用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语言,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是一件非常简便快捷的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地总结,这样就带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知识也掌握得比较牢固。如:我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的教学中,新课教学后,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不会计算的学生跟着学学,一起说说。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问题。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3.数学教学不限于课堂教学,也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自参加实践活动

如,我在“元、角、分”的教学中,让学生拿着钱到超市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回来后告诉大家自己买的东西的价钱,自己是怎样付钱的,让孩子们一起帮他算算对不对。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在做练习题时也能灵活运用。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开展各种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针对学生的好胜心,我会精心设计一些比赛题目,如,“争夺红旗手、争夺五角星、开火车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等。形式多样,可以小组比赛,男女同学对赛。这样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投入比赛的学生就会精心准备,生怕拖了自己组的后腿。

四、精心设计,合理布置练习题

一个新知识点学完之后,我们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切忌多、繁、难。我们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作业布置要形式多样,千万不要一刀切,大家都做一样的题,我们要分层次布置。只有学生学习轻松了,他们才会感到愉快,才会对数学感兴趣,从而热爱数学。如,教学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中,先让学困生做不退位的减法,让优生做退位减法,再让他们自己选做练习题,最后让他们自己出练习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学起不到任何帮助。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要想让我们的学生热爱数学,就必须想尽办法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一旦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努力学习,从而达到轻松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韩伟.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D].鲁东大学,2014.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策略 篇12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以积极的心态走进学习情景。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设计教学导入方法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如利用小游戏导入, 能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惧怕心理, 让他们一开始就产生兴趣, 并积极参与, 从而使学生心情愉悦地跨进课堂。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激励学生学习

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在学生能接受的基础上增加一定难度。教师要使用多种手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让他们反复进行练习, 进而达到掌握一项熟练的技能,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 变单一的教学方法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快速跑教学中, 可采用改变起跑方式、让距跑、接力赛等方式, 锻炼他们的速度。在中长跑教学中, 可采用接力跑、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手段, 锻炼他们的耐力跑。通过举行各种类型的长跑比赛活动, 来培养学生战胜自我、战胜对手的竞争意识。

三、要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生活环境、自身爱好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不同, 教师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一个班级中, 个别差异总是存在的。即使是同龄学生, 因自身健康状况以及接受能力, 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也是不同的, 这些差异是在平时活动和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组, 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让“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的情况成为过去。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质和接受能力, 进行分组, 使水平较好的同学能更快掌握所学的技能;水平较差的同学也能通过反复练习, 逐步掌握, 让他们充满信心, 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跳远教学中, 技术好的学生会越跳越有劲, 而那些体质较差的学生, 怕被其他学生笑, 更怕被教师指责, 总是选择旁观。因此, 对技术好的学生教师要提高技术的难度, 以达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体质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 增加一些练习, 并耐心地帮助诱导他们, 对他们练习中的不足之处, 不要讽刺挖苦, 而要及时地鼓励, 对他们微小的进步, 给予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消除厌学情绪。

四、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体育课有许多练习要延续到课堂外来进行。忽视课外教学会使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 如在篮球教学中, 如果不要求学生课外练习, 他们的水平就会很难提高, 从而直接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因此,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 才能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从而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另外, 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 组织各种兴趣小组, 如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等, 提高学生的专项成绩, 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

五、采用有计划考核的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有计划的、系统的考核学生成绩, 有利于了解学生对所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还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不影响课堂教学完整性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通过随堂提问、实际操练、课外作业等, 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 提高学习质量, 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 教学目的不只是为了传授本领, 还要激励学生、鼓舞学生,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 逐渐引导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由主动学习转变为快乐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 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形式, 围绕“兴趣”来设计教学方案, 要创设一种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光荣.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J].安徽体育科技, 1999 (2) .

上一篇:瓦斯监测预警下一篇:中职语文模块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