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与建议

2024-07-20

学习策略与建议(精选12篇)

学习策略与建议 篇1

离中考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初三英语教学进入后期复习冲刺阶段后, 如何通过短时间的复习, 做到事半功倍, 是摆在全体初三学生和科任老师面前紧张而艰巨的任务, 也是值得我们讨论的问题, 下面是本人从教二十多年来对复习冲刺阶段的一些看法, 与各位同仁探讨。

在进行过第一轮的基础知识的梳理之后, 学生对三年五册课本上的单词及重要的短语和词组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最后的这一个月主要进行分类复习和综合练习。分类复习这一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教师总结为辅, 学生复习为主。所复习的内容包括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动词、句子等。对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少讲或不讲, 对学生不够熟练的要重点地讲, 每复习一个项目, 让学生创设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 寻找专项练习, 做到项目有专练, 人人有所得。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 使学生对每项内容得以全面、系统地巩固和提高。

综合练习, 主要紧扣题型, 讲练结合。这一轮复习重在考前指导与适应训练, 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 主要是适应中考要求, 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同时要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 从中考的题型来看, 近年来中考对听、读、写的能力的考查有所加强。

一听力测试题

每年的英语测试卷中都有听力测试, 听力测试目的在于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虽然听力题型多样, 但是对话理解和短文理解是最为常见的题型, 也是听力中的难点, 容易失分, 在做题时予以重视。

做听力题一般采用以下步骤: (1) 捕捉测试信息:试卷发下后, 充分利用听前的几分钟马上阅读“听力测试”部分, 了解题意, 做到心中有数。 (2) 边听边速记要点:听录音时, 边听边记对解题大有好处, 根据问题记下对话中的地点、人名、数据等。 (3) 全面倾听, 获取信息:在听对话时要跟着录音全面倾听, 听时要带着问题获取答题信息。 (4) 明辨话题, 理解内容:听录音时, 要从获取的信息中判断语境, 若判断错误就会影响作答。

建议多听一些英美人士的原版录音, 平时就要多加强训练, 尤其是中考前一个月, 应加强训练, 做到每天都有听力练习, 以便提高听力应试能力。

二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一向是中考的必考题型, 在复习时要弄清初中阶段所出现的几种主要时态的用法、结构, 与之连用的状语及各自的特殊用法。重点分清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对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动词不定式、比较级以及它们的用法规则都要弄清楚。还要注意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 动词辨析以及不同词性的词的用法。

三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题是综合类型的试题, 它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句子结构、词语的运用和辨析、固定搭配和习惯用法等多种语法和语言基本知识的掌握, 同时还考查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以及对各种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指导学生做完形填空时要提示他们: (1) 通读全文, 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掌握大意, 切忌只盯住一个句子仓促解题。 (2) 重视主题句, 短文的主题句, 往往是每篇文章的首句, 有时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或结束处。 (3) 还原检查, 看是否顺理成章, 从语意和语法两方面检查无误后便可完成。

四阅读理解

(1) 做题时可先浏览问题, 带着问题通读全文, 也可先通读全文再看题目, 文章至少看两遍以上。 (2) 正确对待文章中的生词和难句, 要学会根据上下文判断其意。对于文章中的一些较复杂的长句, 只要抓住重点和关键, 问题就明朗了。 (3) 做完题后, 要重新检查一遍试题, 对文中关键词语及重要语句一定要细读, 读透, 有些题目难度大, 仅从字面上理解还不够, 要根据上下文和中心思想进行归纳和推断。

五书面表达

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按课本中单元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练习写作, 或挑选一些中考复习资料上的作文练习。要提醒学生注意: (1) 写作前先审题, 确立文体, 对说明文要讲明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内容等, 把握故事情节, 确定文章的时态, 注意时态前后一致, 动笔之前要根据题意把需要的句型、动词短语等罗列出来备用, 写作时一定要按提示短语进行, 因为它可以帮助你理解题意, 更重要的是能告诉你如何围绕这些重点词语来组织材料, 把意思表达得完整具体。 (2) 依据素材形成初稿, 要做到语言表达准确, 文理通顺, 避免写复杂的长句, 尽量用短句表达。 (3) 反复核查, 认真书写。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全面的思考, 希望与各位同仁尤其是教过初三和正在教初三的英语老师一同探讨。总之, 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就是在复习过程中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和复习策略, 让我们的学生取得满意的中考成绩, 让他们顺利地跨入理想的学校。

[责任编辑:李锦雯]

学习策略与建议 篇2

高考物理试题应该同时具备稳定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对物理学科基本素养的考查,实现新旧新课程标准和高考方案的平衡过渡。

基础分是高考成败的关键,在复习中努力追求中低档题不失分是非常必要的。结合18年高考的命题趋势,复习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

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对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题多来源于课本(教材)的原始材料;二是考题内容多选取学科概念和规律的基本内容。

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首先是对于基础概念和规律的深入理解,比如力学中对于重力、弹力、摩擦力、动能、势能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又比如动力学的3个基本规律:牛顿定律、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等的理解;等等。

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还包括对物理学科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从整个高中物理学科、甚至物理学层次上理解物质、运动、相互作用和能量等概念,不仅要深入理解、灵活应用,而且要能够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近非常重视对牛顿定律的深入考查,在25题压轴题中连续出现;平抛或类平抛运动每年一题,6分左右。地位稳定,题型灵活,可选择可计算;动量及其守恒定律原来在选考模块中占10分,调为必考后,占6分,后续考查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分值在6到10分之间。

可见,对于基础概念和规律的要求提高了,由理解、应用,晋升到论证,形成了三个层次。

2.科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高考物理试题注重对科学方法的考查,借助科学方法的运用考查学生能力,题目在知识、方法、思想等方面尽可能达到平衡。

新课标提倡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一直有所体现,在后两年的高考中会更加明确。与之对应,在科学方法上,“在实际情境中抽象物理模型”首当其冲,此外,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类比与迁移、近似与极限等,也是近些年考查的重点。

3.运算能力的提升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一直是物理高考必考内容,包括列式、推导、求解、根据计算结果得出物理结论等,还包括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近几年的试题中,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要求有所提升,包括字母运算和数字运算两个侧面,比重在在选择、实验和计算题目中均有增加。

4.论证类问题的适应

18年考纲唯一的变化是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对“探究能力”的要求增加了“并加以论证解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其他省市(如北京)的高考中,物理卷近几年已经连续出现了论证类的题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的能力。

论证类题目可以在实验题和计算题中出现,复习中可以借鉴北京卷对论证能力的考查方式。

5.关注科技和社会热点

高考物理试题注重时代性和生活化,建议学生关注国家的科技进步,注重物理学习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注意社会热点和高中知识点的对接。从物理知识社会化来说,比如动量的概念起源于力学,但贯穿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领域,动量守恒定律在宏观、宇观、微观世界都成立,与实际问题和科学前沿联系密切。从科技发展动态来说,近些年世界和我国物理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成果,如引力波、航天科技、人工智能、量子纠缠、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等,都需要适当了解。

作者:姜连国

学习策略与建议 篇3

关键词 石油企业;对外投资;能源合作

目前,中国对全球石油资源的占有率不足4%。在石油资源最丰富的中东,我们长期未能获取份额油。这表明我国的石油企业在海外大的实际成就较为有限。现阶段中国公司在海外开发的油田规模一般都不大,即使经营在苏丹境内比较成规模的油气田,也面临着多方共同投资的制约,获得的份额油和收益在数量上一直未能取得快速突破。迄今为止,中国石油企业完成的海外收购项目,基本上属于处于调整期的规模不大的石油企业,以及一些准一流国际石油公司的部分成熟或者处于地缘政治不稳定地区的油气资产。因此我国石油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自身和国家支持出发。

一、形成我国石油企业新的钻石型国际竞争力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又是由四组因素决定的。它们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与相关产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这四组因素的每一组都可单独发生作用,但又同时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

二、改变传统的区位选择理论

在区域上的突破,产业布局走向国际化。比如,在中东地区、加拿大等国家有所突破。其次,在非常规油气资源领域的突破,比如2009年12月加拿大批准中石油收购加拿大两个油砂项目60% 的开采权益。第三,在石油贸易领域的突破。比如,2009年5月,中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权,新加坡活跃的炼化和贸易市场将有助于中石油海外拓展炼油及下游业务的拓展。从我国石油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开始,就一直把中东地区、中亚和俄罗斯地区、非洲地区、美洲地区作为重点投资区域。主要是因为以上地区的石油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但是跨国经营一定要向其他国家发展。2008年-2010年我国收购的大型石油公司不是在传统的区位内。如2009年6月,中石油收购英力士位于苏格兰Grangemouth 的炼油厂。2009年12月,中石油以116.11亿元人民币购买加拿大两项待建油砂项目60%股份。因此中国石油企业需要在投资区域上有更大的突破,做到产业布局国际化,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与国际经济的接轨和国际化公司建设的发展,石油企业近年来也相应的加强了对外合作人才的培养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影响,石油企业在对外合作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对外合作人才培养理念落后。

2. 缺乏科学合理的对外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3.冗员过多与结构性矛盾并存。

4.跨国经营所需的国际石油合作人员紧缺,人力资源素质整体需要提高。

人才问题是我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成功的关键。而我国的石油人才很多都是技术上很强,但是国际商务、法律知识等相对薄弱。因此应该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为既懂外语又懂石油技术、商务和管理的符合性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岗位培训”等培训方法。同时采取人才储备和本土化战略及人才激励战略。以达到培养符合型人才才的目的,为我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成功做出贡献。

四、加强国内、国际合作,拓展新空间

就我国企业现状而言,要更好地“走出去”,发展国际化战略,须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对一些重点项目,相关部门要出面协调,根据各企业的情况,有所侧重,发挥各自的优势。其次,国内企业之间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联手。另外,国企可以与民企合作。虽然有些项目民企在技术、人才等方面不具备足够的实力,但石油技术、服务等领域民企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进入。比如,先做承包商、基建服务商,再做开发商。现在已经有一些民企“走出去”了,像安东石油在国外就设有公司。此外,对一些国企不敢贸然进入的领域,民企可以拿到项目转包出去。

与世界跨国石油公司合作对我国进行石油对外投资有很大的帮助,是一件双赢的策略。首先,与跨国石油公司的合作可以降低风险,增强竞争的实力。有些项目我国石油公司与国外公司合作成功率会高一些。比如,去年12月伊拉克第二 轮油田对外招标中,中石油联合法国道达尔、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竞得哈法亚油田开发项目。

其次,在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中,我们可以学习对方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像埃克森美孚、BP等跨国石油公司都有着丰富的国际经验和强大的国际化队伍。

参考文献:

[1]耿建军.试论我国石油企业的投资管理问题[J].工会论坛.2009(01):74-75.

[2]王建国.我国石油行业海外投资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4):67-69.

[3]王大鹏,陈建梁.中国石油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对外直接投资策略[J].金融与投资.2007(5):58-62.

我国企业采购现状与策略实施建议 篇4

而与此同时,外国的采购商也进入了我国采购市场,我国的生产要素较廉价,这使得跨国公司更加趋之如骛,在如今经济复苏的形势下,我国企业必须看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采取适当的策略,在世界采购浪潮取得优势地位。

一、目前我国采购的现状

目前,我国采购活动的存在着一些问题,不适合市场发展的趋势与扩大内需的政策要求。

(一)企业之间没有形成横向的采购联盟

如果是在买方市场下,采购商应握有主动权,但在我国,企业的采购体系都是自己企业来实现,单独行动,议价能力低,经常会遇到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生产成本大量耗费,甚至会造成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寻租行为。这样,就会有一大部分生产费用流失,无法直接用于生产,对于企业来说,对日常的经营活动造成了困难,减少了利润的创造。对于社会来说,总产出减少,成本升高,生产效率下降。

由于缺少采购联盟,供应商会针对每个采购商制定不同价格,形成了价格歧视,这将严重影响市场的正常经济活动,最后造成整个社会的效率低下。

(二)企业与上下游之间没有纵向一体化的供应链意识

如今全球的经济是一体化的,“供应链”的概念已被企业实践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供应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唇亡齿寒”的道理也在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明显。“双赢”应是企业间追求的共同目标,而我国有些企业还没有充分与自己的上下游企业结合,很多供应商只是与中小贸易代理商进行交易,而并非下游企业。这会导致缺少商业信用,只是顾及了自己的利益,而并非共同利益,最终会导致上下游关系恶化,在争夺利益中两方俱败。

(三)缺少自己的品牌

如今,我国企业在形成自己的销售供应品牌上存在着不足,我国如今成为了世界“制造工厂”,但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的少而又少,而只是为其他国际的品牌做原材料做供应市场,处于商品流通利润分配的最低端。像耐克,里维斯等国外知名品牌,它们基本都不是在自己国家进行生产,而对较为廉价的外国原料地形成了垄断性的采购,这制约了我国企业自营采购的发展。

二、对企业采购行为的策略建议

(一)企业自身采购专业化与外包结合

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一味的做大做全已经不符合经济趋势的要求,盲目的注重投资领域的宽泛只会导致资源的流失,生产的低效,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要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企业自身采购十分有优势,议价能力较强,信息较充分,生产要素的来源较广,就可以将其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并有效借鉴外国企业采购发展经验,将资本投入到采购中,做精做强,尤其是一些资金雄厚,技术较成熟的企业,可以作为市场的龙头企业,整合中小企业的分散资源,在采购活动中领跑。

同时,如果企业本身的采购水平不高,就可以将其外包出去,从而将主要资源用于主营优势项目上,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如今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工厂”,生产要素成本较低,于是很多外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制造与采购,这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外包生产的机会。我们应充分抓住机遇,进军国际市场,立足于国际市场。

(二)企业间建立集中采购体系

企业间要建立一定的集中采购体系,这有利于增强规模效应优势,降低成本,并且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采购,符合国际采购发展趋势,易于与国际接轨。同时,大量的采购会对供应商构成吸引,从而对采购商提出价格折扣,这也更易于形成较稳定的关系,构成采购—供应网络。而且,供应商愿意接受大批量采购额,这易于采购商掌握主动权,形成采购的买方市场。

同时,大量采购额在流通加工中也会获得较低成本,并且有助于流通加工业务的发展,从而增强了消费,扩大内需。

(三)建立企业自己的品牌

品牌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标志,它的价值早已超出了其实体的价格。树立自己的企业品牌是至关重要的,我国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产品的独特性,与众不同的特性,来建立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在销售供应商更是如此,美国商品品牌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创立品牌——经营品牌——买卖品牌三个阶段。我们也要借鉴其经验,首先要有战略定位,并根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创立自己的品牌,或者也可以像国外一些公司一样,来收购别人的品牌,最终目的是形成自己的特定消费群体,使其形成一定的顾客忠诚度,树立自己的优势。

(四)有效使用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如今流行的新趋势,企业自身的采购活动也将大部分或者全部都通过互联网进行。使用电子商务,采购者可以面对多家供应商,通过进行性价比来确定最终采购的供应商,这提高了竞争的公平性,合理行,同时也提高市场的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以及因防止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不公平交易的费用。同时,通过电子商务,采购商面临的是一个全球的,开放的市场,使生产要素更加自由的流动,而非仅局限于国内或区域内。

摘要:在面临全球经济危机及经济初步复苏的形势下,国家提出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由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企业应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采购作为企业活动中的“消费”活动,更是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组织,有序的采购活动,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如今国内的采购活动进行了现状分析,并就其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采购,集中采购,战略联盟,策略改进

参考文献

[1]、王兵,徐小斌,郑洪帖. 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J].商业研究,2002,(64)

[2]、陆永琴. 对集中采购制度下流通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 .港口科技,2009,(27).

学习策略与建议 篇5

摘要:通过卷帙浩繁的古籍,我们可以知晓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通过浩如烟海的古籍,我们可以探究一个国家的前世今生。古籍,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用独特的文字方式,记载着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承载着中华人民的精神智慧。古籍的保护与开发,是当下开展古籍工作的两个重点,它们两者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只有切实做好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才能让古籍承载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在新时代得以完美呈现。

关键词:古籍;保护;开发

古籍本身是一种非可再生的资源,与此同时古籍在流传的过程,遭受到许多不同因素的破坏,流传至今,已经处于一个百不一存的状态。如何在现阶段加强对古籍的保护,如何在古籍得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挖掘古籍潜在的价值,让古籍能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依然是当下开展古籍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情况并不乐观,相关工作人员还没有把该项工作当作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致使古籍的散佚情况时有出现,破损古籍的修复工作滞后,古籍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失序,这一系列情况最终都造成了国有珍贵文化资源的无形流失。

一、古籍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问题

(一)未建立重要性认识

只有对古籍的价值,建立科学合理的认知,才能让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思路明确、措施得当、收获成效。古籍的价值内涵丰富,它不是单一的某一种文化价值的载体,它是学术研究,文学艺术和文物遗产三者皆具的价值硕果。然而在日常的古籍工作中,大多数相关工作人员,对古籍的价值缺乏有效的认识,在工作中缺乏价值指引,造成行动和目的相背离,让古籍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陷入自我封闭、难以发展的境地。“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颁布和推行前,很多古籍的保存场所和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古籍的多重价值身份,忽略对古籍的保护,很多古籍的存放条件恶劣,部分破损古籍被当作废品处理,古籍资源遭受大量的人为破坏;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颁布和推行后,很多古籍的保存场所和相关工作人员,意识到了古籍的重要性,从各方面加强了对古籍的保护,但是这种保护没有与古籍开发有机结合,反而让保护变成了一种限制,最终古籍变成了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女子。同时因为古籍本身是历经岁月的物品,较为脆弱,接触使用时,需要借助专业的手法,减少二次伤害,而且古籍的内容相对晦涩难懂,对其受众群的要求较高,这就造成长时间以来,古籍都只是局限在给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学术专家提供参考和帮助,社会大众在对古籍缺少了解的同时,也缺乏有效途径去进行古籍重要性的认知,因此古籍保护和开发能调动的力量只局限在特定的范围内,这使得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后劲不足。

(二)欠缺古籍人才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我国对大众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古籍藏书量已达到二千多万册,而与之相对的古籍编目和古籍修复从业人员的数目只有二百多人次。不难看出,我国古籍相关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庞大的编目和修复工作任务,无法得到有效完成,进而影响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的进程。与此同时,为数不多的古籍从业人员中,有能力胜任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的更是有限,相关古籍从业人员的发展和培养工作滞后,古籍工作行业面临着形势严峻的现实困境。古籍编目人员数量的不足、能力的不够,使得很多古籍藏书的编目整理工作,不能保质保量完成,造成古籍目录信息发布的迟缓,不利于古籍保存单位的古籍量统计工作的进行,也不利于古籍爱好者书籍借读活动的开展;古籍修复人员数量的不足、能力的不够,让很多亟待修复的古籍,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也让古籍在修复过程中遭受二次损害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很多高校对古籍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滞后,师资力量投入不足,没有形成完备的古籍人才储备体系,造成在古籍的保护和开发中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大量缺乏,古籍人才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

(三)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的投入。但是当前我用于古籍保护与开发的经费严重不足,仅依靠国家专项资金投入,远不能满足当下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的需求。古籍保存环境的改善需要资金,古籍的编目修复需要资金,古籍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资金,只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体系化。同时有的藏馆虽然有相应的资金,但是对于古籍的购买和引进力度不够,一方面是因为古籍大多都是孤本留存,除了拥有个人收藏家愿意捐赠外,藏馆较难实现古籍原本数量的扩充;另一方面是因为通过新科技手段进行恢复和得以重现的新版古籍,大都价位较高,但是其受众群有限,使得藏馆在进行新版古籍引进的过程中望而却步。当前大多古籍保存单位和从业人员只注目于古籍的保护把相关的资金投放到对古籍保存环境的整改,对古籍修复能力的提升,没有把古籍的保护和古籍的开发结合起来,让资金的投入没有实现产出的价值,让古籍的保护工作变成了难以填满的无底洞,无形中增加了古籍工作的压力和难度。

二、古籍保护和开发的策略和建议

(一)改变旧有认识

我们知道古籍工作对从业者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古籍中的文字大多是文言文,需要相关的古籍阅读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这些都造成古籍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度不高,再加上社会上对古籍的重视程度不够,宣扬传播不足,缺少让大众接近古籍、了解古籍的途径。使得古籍的保护和开发工作的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古籍的保护和开发,首先我们要加大对古籍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针对当下青年行为意识和古籍保护开发脱离的现实情况,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渠道进行古籍知识的宣扬传播,通过更为青年人接受的互联网途径,让我国的新生代认识到古籍这一文化财富的可贵,认识到古籍保护工作的紧急和迫切,把古籍保护工作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其次针对古籍内容晦涩难懂的问题,相关的专业研究人员,要加快古籍内容现代化翻译的脚步,让古籍有一个现代化的参照本读物,让更多的人能读懂古籍、了解古籍,从而激发其对古籍的热爱,以兴趣和热爱为导向,来培养古籍的忠实爱好者,通过古籍爱好者的口耳相传,来加大古籍的保护和开发的普及力度。再次相关的古籍保存单位,可以定期开展古籍保护和开发的讲座,制作播放相关的古籍记录片,进行珍贵古籍善本的展览,通过更多元的方式让古籍走进人们的视野。让古籍从养在深闺人未识逐渐转变到撩开面纱惊人艳。

(二)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高素质的古籍从业人才队伍,是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的核心落脚点。只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输送到古籍工作岗位,才能让古籍工作得到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才能让庞大的编目和修复工作任务得到有序完成,才能最终实现古籍的保护和开发。古籍从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针对现有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不高,学历背景复杂,动手能力不强的状况,有系统有目的开展职业培训,提高现有从业人员对岗位的认知,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鼓励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岗位知识的自学和继续教育,通过研读书籍和再深造,来主动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古籍单位内部开展评优比赛和学优活动,让工作能力强的人员得到相应的荣誉和奖励,鼓励大家争当先进模范,树立榜样的力量,让先进带动后进,注重技能的传承,在单位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另一方面,针对古籍从业人员数量不多的问题,要从教育本身入手,加快各高校古籍编目和古籍修复专业的建设脚步,健全相关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让学生通过学校系统的学习能够掌握相关的古籍工作知识,具备古籍工作的专业能力,毕业后能更好的投入到古籍工作中。同时通过学校的学习教育,让未来的古籍从业人员,建立起古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古籍的保护和开发工作,能根植于每个古籍从业人员的内心深处。通过对现有从业人员的优化,让已有血管恢复供血功能,通过对未来从业人员的培养,加快外来新鲜血液的供给,让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整体的血脉通畅、激发活力。

(三)拓宽资金渠道

经费投入是古籍保护与开发工作中不能绕开的一环,足够的资金是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基础。有经济基础的支持才能让进行古籍保存环境的改善,才能顺利开展古籍的编目和修复,才可以进行古籍相关软硬件设施的配备和管理。单一依靠国家的资金和补贴,不能满足古籍工作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来打通古籍行业的资金链条。开源方面,通过把古籍资源和文化产业相结合,来实现古籍资源从文化价值到财富价值的转化,也让古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并重。对古籍资源中蕴含的民俗习惯、风俗礼仪、民间活动等进行挖掘和数字化保护,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平台,这样即有利于古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让国家的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继承和传播,同时通过对人们使用相关数据,进行有偿收费,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其次对古籍的修复和文化符号的利用,开发相关周边产品,完成古籍文化价值的实物转化,从而收获经济价值,如进行书法拓本的复制版销售。节流方面,古籍保存单位健全和完善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的运行机制,对古籍的开发和保护工作进行一个系统的规划,避免重复性投入和资源滥用的行为。进行现有古籍资源的调查摸底,完成古籍资源的普查工作,在对现有古籍数量,古籍破损程度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编目和修复的工作,把相关的工作要责任到人,落实到事,让工作人员之间加强交流,避免调查结果和古籍的实际工作脱节,造成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把古籍保护和古籍开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保护促进开发,以开发推进保护,让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古籍资源的自我良性循环。

三、结语

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因此留存下来的古籍数量众多,这给我们研究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类历史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原始资料。古籍的存在,让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得以传承、延续和发展,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古籍的开发与保护,不是单依靠古籍保存单位和古籍从业人员就能做好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把存在于古籍开发与保护工作中的拦路虎,各个击破,让能古籍保护和开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让古籍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达拉夫.文献学视角下的蒙古文古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

[2]柳凯华.广西地区特色古籍资源数字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5

[3]赵东.数字化生存下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4

学习体会与改革建议 篇6

【关键词】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 综合素质

正文:《形式与政策》是大学生一门必不可少的必修课,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在内的所有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的经济、政治、文化,为使以后实现社会价值打定基础。

作者目前身为大三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已经三年。对国内外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了解也逐步深刻、全面[2]。每一学期的课时是十七课时,虽然课时不多,但足以让人大开眼见,大国崛起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文化,一个国家的政策起着关键作用。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既是分析和认识形式的产物,也是规范人们群众行为的标准。英国的工业革命,君主立宪制的政策,成为世界独立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3]。他利用国家政权推行并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与措施,利用工业化优势,建立成“世界工厂”的地位。带给了英国人们甚至是世界人们的进步与幸福的生活。也促使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强国。

而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促使着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与人们的幸福生活。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颁布施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安徽省凤凰县小岗村成为第一个实验基地,最先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得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正式拉开帷幕,安徽省凤凰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当时的十八位农民以“托孤”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立下“生死状”—按下鲜红的手印,开始执行“大包干”。这一份“生死状”就成为了中国农村的第一个改革宣言。由此“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也成为了小岗村的精神。通过改革,小岗村由原来的贫穷村庄变成了现在的全县日旅游收入10多万人民币,日接待量1000多人,农家乐接待近200多人次。全县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小岗村也一跃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更在2005年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名村”之一。改革开放的政策带来的富裕也更深一步提高了当地的文化、经济。

目前21世纪的经济快速发展,也使我们对文化的吸收与对世界的经济政策的了解不再局限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地球村也开始变得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带给我们的是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机会,这也使很多的学生因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变得懒惰,变得不再愿意去上课。所以针对大多数人群的状况,针对目前的《形式有政策》课程的现状,学校进行对形式与政策的教育改革。由原来的上课开卷考试形式变成网上即时视频上课、点名政策、课堂作业与期末论文政策。不仅提高了上课出勤率,也提高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了解与学习。

而形式与政策的教育改革意义在于更广泛的开展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目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一个正式的培养与教育,坚定自己的信仰,振奋自己的精神、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现实价值乃至社会价值与更深远的的历史价值。

今年大三的我们面临着就业上岗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大,身为没有任何经验的我们是没有挑三拣四的条件。如果因为这个问题导致没有工作,什么都要挑挑拣拣,什么都不想做,只能导致一直处于失业状态,所以,当今的大学生应把自己的眼光放得更远一些不要只局限于目前的工作薪水与工作环境。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和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就职理念,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本着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在就职岗位上锻炼、学习,积累经验。为以后更优秀的工作打下基础。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去争取更优秀的工作。

目前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增强自我能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及格的政治素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技能和较强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素质等,是评定一个好员工的基本要求,所以不管目前的就业公司怎样,一份工作一份机会,在任何地方都要实现自己的价值,秉持“没有免费的午餐”心理,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实现社会价值艰苦奋斗。

最后,让我们认清当代中国与世界先进经济水平的差距,坚信自己的信仰,实现自己的现实价值乃至社会价值甚至更深远的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书:马斌.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福建师范大学,2008

[2]书:何成. 《我国近现代交往方式变迁对城市住宅演变的影响研究》.湖南大学.2008

教师教学个性形成策略与建议研究 篇7

一、对学校领导的建议

学校领导对教师教学创新的支持是形成教学个性的重要支持。 吴非曾分析“有些青年教师, 刚进学校门时, 还有点自己的主张, 还敢在课上说说自己的见解, 三五年下来, ‘老实’多了, 这究竟是可喜的进步呢, 还是可悲的‘老到’?我们缺乏一个宽容的环境, 自然就缺少风格。 一些教师之所以能保持教学个性, 建立自己的风格, 与他们所处的宽松环境有关”[2]。 这种优良的环境主要包括:

1.宽松的教学管理

这是指学校为教师按自己的教育思想、 理念进行教育实践提供的较自由环境。 千篇一律的教师, 原因就是不少教师被动地遵命教学, 全盘教学处于无个性状态之中, 由此整个学校的教学处于无个性状态之中, 缺乏生动活泼的特色。

学校领导对教师教学个性的支持还应体现在对不同教学个性的包容与接纳。 同时, 不同风格并存, 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能够广泛接触教师各种各样的教学风采。 这样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路, 培养独立思考、探索真理的兴趣与能力。 学校领导者应利用各种机会了解教师的想法与需求, 并运用对话等方式与教师及教学保持密切的互动关系, 还可鼓励教师成立成长团体, 让优秀教师扮演良师的角色, 并进行经验分享, 使教师与校长之间、教师彼此之间皆有良性互动, 共同为营造有利于教师教学发展的环境而努力。

2.充足的物质、信息资源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 比如充足的信息资源和办公用品、图书资料、各种教具或制作教具的材料等物质资源。

教师教学个性形成过程中, 任职学校提供的充足物质资源是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基础。 学校领导要坚持听课、评课制度, 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个教师的教学个性特点, 一旦发现端倪, 就注意及时给予多方面帮助, 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 加速优秀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还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通过教学观摩、专题报告、学术研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相互学习, 这对于教师开阔视野、兼收并蓄具有重要意义。

3.开放、灵活的评价系统

许多学校都提出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过于具体的评价标准, 不能体现出教师个体的教学个性, 致使课堂教学演变成一种程序化、模式化的活动过程。 有计划地培养教师的教学个性, 使教师成为可再生的人力资源, 在充分信任和尊重教师的基础上确立教学评价标准, 将尊重教师、张扬教师个性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主导价值取向, 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的教学制度, 在其评价指标中增加形成教学个性这样一条要求。 一般说来, 教学评价是推动教学工作的有力杠杆, 运用得好, 可以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 促进教师创造性地发挥, 发挥自身优势, 自觉主动地追求教学艺术, 发挥教学个性和创造性, 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二、对教师的建议

1.爱生乐业

教师对教育事业、 学生的热爱对于形成独特的教学个性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名教师, 如果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就会对教学工作产生不可遏止的激情和热力, 这种热力能驱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 刻苦钻研业务, 努力学习, 不断总结经验, 具有符合时代需要受学生欢迎的教学个性。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教师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 是教学个性形成的重要条件。 只有教师毕生用“心”浇灌人才之花, 关爱每一位学生, 才能创造出独特的教学个性。 在教学这种艺术事业中, 享受创造的乐趣, 这样, 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教学个性。

2.发己之长

教学个性的形成要求教师具有对自己作为教师职业素质的正确认识和有效驾驭。 在教学中, 有的教师强调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的强调扎实严整的课堂秩序;有的善于剖析课文的内涵, 突出以理服人;有的善于激发学生感情, 突出以情感人;有的唇舌功夫好, 以诵读作突破口;有的写作能力强, 以写作为序安排教学。 这些不同的风格和方法, 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 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学作风不断调整、改进, 有意识地在此基础上建构独特的教学个性。 只有把自己的性情和教学统一起来, 使二者达到和谐发展, 才能做到教学上收放自如, 才能有风格形成的沃土。

3.创新践行

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不同教法的实验是深入教学研究和形成风格的基础。 日本学者上寺久雄指出:“特别是教师要进行各种类型的授课方式的试验, 总结经验, 创造出自己独特风格的授课方式。 这才是对教师提出的最具体最基本的一个新的任务。 ”

每位教师都要注意大胆实验、勇于探索、不拘一式、不限一法;既讲求科学化, 又讲求艺术性, 在不断实验、不断探索以寻求共性的定向发展中, 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寻找自己教学的个性特色和独特风格。

教师在教学艺术探索上“走自己的路”, 追求独特的个人风格时, 要记住列宾的告诫:“向大师们学习, 了解他们的艺术道路, 但不要借用他们的外部风格。 ”把继承和发展、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

4.重视积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 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 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 到了课堂上, 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 ”教学个性不会与生俱来, 全方位的学习包括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积累深厚的学科素养、拥有全面的教学技艺是教师追求教学艺术风格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308.

学习策略与建议 篇8

1. 教师要率先垂范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往往与教师的形象、威信、行为以及教学方法密切相关。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这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在讨论中, 部分教师认为: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率先垂范, 用模范的感召力去感染学生, 而无声的语言也必将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同时, 教师在讲课中应做到动作规范、教法合理、知识渊博, 并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讲解要准确, 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课前集中学生注意力要得法, 组织要到位, 讲解要简练, 课后要反思。

2. 形成有效的常效机制

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是开放式的, 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必须要有较好的课堂常规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来保证。在讨论中, 部分教师提出,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常抓不懈, 要注重把课堂常规当做常效机制来抓;教师要从平时的点滴抓起, 循序渐进, 促进学生向良好的习惯方向发展;要加强课堂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 形成严格的课前、课中、课后常规制度。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 学习体育科学知识, 培养运动兴趣, 提高体育技能;也可以通过班会等其他形式, 使学生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 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如, 在教学中, 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站位姿势, 以培养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游戏或比赛时要遵守规则, 听从指挥等。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注重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不断创新教法, 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在讨论中, 部分教师认为:良好的体育习惯培养应抓住关键期、敏感期, 即体育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进行适时教育;且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配合, 共同努力。同时, 要利用课堂教学, 使激发兴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有时必要的惩戒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要掌握好尺度, 切记不能用恶语进行挖苦讽刺, 使学生造成逆反心理。

体育学习互评的操作方法与建议 篇9

“体育学习评价是以体育学习目标为依据, 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运用相应的评价技术和手段, 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整理,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以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其实质也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 是一种达到体育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推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研究, 必须从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做积极的探索。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 学生作为体育学习的主体实践者理所应当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体参与者, 他们对体育学习过程的自评和互评最具说服力。

“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互评是通过同伴之间对教学进展完成情况, 学生表现行为等进行简要、全面、中肯的一种阶段性评价, 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过程性评价的一个方面。”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互评是实现评价主体多元的途径之一, 互评操作方法的探讨对提高互评的可信度和实效性有重要意义。笔者设计了多形式的互评内容和多样化的互评方法, 并通过有效的课堂互评操作实践, 以提出互评的操作方法和建议。

二、互评的要素与架构

笔者认为, 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互评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形式, 即个体对同伴的评价 (主要评学习小组内的同伴, 也包括其他学习小组的学生) 、个体对小组的评价 (主要评其他学习小组) 、小组对个体的评价 (主要评学习小组内的个体) 、小组对小组的评价等;互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运动技能、专项体能, 以及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 互评的方法有课堂针对以上内容的定性和定量评价记录 (成绩记录) 及同伴课堂互评感受记录 (随感记录) ;互评的手段有讨论交流、互评用表记录、谈互评随感、同学与教师的观察等 (见表1) 。

学生课堂互评的操作实践过程主要包括互评的组织与引导、互评的指导与促进、互评的操作与调控、互评信息资料分析研究等内容 (见下图) 。互评实践开始之前, 必须确定“同伴”与“学习小组”, 并组织学生选择互评的“同伴”, 明确互评时所在的“学习小组”。本文采用多形态的“同伴”与“学习小组”的组合方式开展互评活动, 即“同伴”可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和由教师规定的两种, 出现的同伴组合可能是“同质的”、“异质的”、“友情的”和“指定的”;而“学习小组”采用班级自然小组、自由组合小组和指定划分小组等组合形式。对于参与互评的学生来说, 同一教学单元, “同伴”及“学习小组”的组合形式不再改变;不同教学单元, “同伴”及“学习小组”的组合形式必须改变一次, 以求得互评实验研究的多重效应。

三、互评的准备与操作

笔者认为, 学生本身有一定的评价能力, 但并不具备自评与互评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如果让学生直接参与体育学习互评不仅有一定难度, 而且是不科学的, 结果也是不可信的。这是因为互评前及互评过程中有较多的准备工作与操作环节, 需要进行心理上的准备、标准上的学习、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操作方法的培训, 需要教师积极地疏导、适当地组织和悉心地指导。

学生参与互评时也可能出现或标准不清、判别不准, 或轻视马虎、敷衍了事, 或不公正、不客观, 或相互抬举、打“人情分”, 相互贬低, 打“压底分”等一些现象和问题。针对以上情况, 在互评实验之前引导学生正确、准确、公正、公平地进行互评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开展互评前必须务实做好的工作。

首先, 强调互评的重要意义, 通过心理诱导乃至思想教育, 促使学生达到认真主动、自觉自律、关心同伴、相互尊重的行为效果;其次, 从评价方法教学入手, 组织学生学习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与判断, 学会发表个人见解与意见;再次, 形成民主的气氛和畅所欲言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学生的互评行为, 抓住评价弱势学生在互评行为上的闪光点加以放大, 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判断大胆发表意见、进行独立评判;第四, 预设互评的分组或分层形态, 利用好小组长、小骨干, 密切关注学生互评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及时调适评价分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第五, 实验前期主动开展学法诱导, 教师以示范与讲解、多媒体演示、图片资料等的方式, 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技能概念与表象, 同时提供一个参考评价标准, 组织学生就某主题内容进行评价演示, 发放互评记录表,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适当时机让学生根据标准、针对同伴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与行为, 以及技能水平等进行互评预演操作, 记录分值、等级或评语, 与教师的评判相比照。并适时引领学生掌握互评操作、学会记录互评成绩和撰写互评情况记录。

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互评, 要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同时, 注重过程性评价中的态度与行为评价, 以及单元学习的达成度评价。强调互评内容的多元化, 既强调定性评价, 又重视定量评价, 实现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有机结合。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互评内容一般为运动技能、体能、学习态度与行为等。运动技能的互评是对被选择作为实验主题内容的技能项目的技能评定, 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技评记录与单元终极时的测评。体能的互评主要是所学运动项目的相关专项运动体能的评价, 指向单元结束时的测评。

学习态度与行为的互评主要包括: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内容, 指向学习过程。而学习态度与行为的互评又可进一步细化, 以提高同伴间及及小组间互评的针对性 (如表2所示) ;同时, 学习态度与行为的互评应提供互评参考标准 (表略) 。每位学生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时, 将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及“健康行为”的互评情况汇总成互评等级, 确定本单元被评对象的学习态度与行为的总成绩。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互评的基本操作要求是:第一步是把操作的要求做出来, 能开展对同伴及小组的互评操作;第二步是把已做的事情说出来, 在组内或班内表达自己的评判结果;第三步是把观察的东西记下来, 给同伴打分、记等级或写评语;第四步是把记录的东西写出来, 一是课堂上采用专用表格进行记录, 在下课时整理好成绩记录, 填好同伴课堂学习情况记录。

四、互评的优点与成效

(一) 互评的优点

1.互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互评活动, 改变了学生被动受教师评价的局面。他们自己成了体育学习和评价的真正主人, 有利于促进其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和评价活动;有利于学生通过互评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也有利于实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2.互评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同一班级的学生, 由于他们具有相近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也有相近的学习经历和学历, 他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评价可能是相同或相近的, 因而, 他们分析问题的程度、评价问题的尺度基本相同。同时,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同一班级的学生其角色和地位也相同或相近, 使得他们互评时能相互理解, 从而同伴间或学习小组间的互评结果也容易被接受。

3.互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伴间或学习小组间进行互评时, 往往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同伴的看法相比较, 在得知同伴对问题的看法后又会进行比较与分析, 从而发现自己的判断与观点的不足之处, 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提高自身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鉴别能力, 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二) 互评的成效

1.研究认为, 开展同伴间及学习小组间多形态的互评是切实可行的。学生对其同伴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的互评是中肯的、可信的, 尤其对组内同伴的互评是比较稳定的。同时, 他们对同伴的运动技能与专项体能有意识互评的结果也是可信的、比较准确的, 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实效性;而对组内同伴运动技能和专项体能的互评是准确的、稳定一致的。

2.互评增进了学生间的人际沟通。在互评过程中, 学生能主动地向同伴吐露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主动征求和倾听同伴对自己学习方式和完成动作质量的看法和建议, 并能对组内同伴的互评给予积极的回应。通过互评能有效地改善课堂学习气氛, 师生、生生关系更加融洽, 学生的学习交流情绪有所改善。同时, 各项互评的可信度及实效性进一步提高。

3.互评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互评过程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或改善效果。而且, 互评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等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可能对低年级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而对较高年级学生的情意表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效果。

五、互评的缺点与建议

(一) 互评的缺点

1. 互评操作过程往往难以驾驭。笔者发现, 全班范围内进行多种形态的互评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 有的学生对自身作为评价主体和对评价有利于自身发展等认识不足, 认为学习评价是教师的事, 他们在互评时有作“秀”之嫌, 有时流露出不满情绪;也有学生认为, 互评只应该评价那些技能、体能等“通过学习能看出变化”的内容, 对同伴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的评价比较空洞等。因而, 课堂互评的操作过程难以驾驭。

2. 互评质量有时难以保证。课堂观察发现, 不同的执教教师、不同的课堂氛围, 其学生互评的实施和效果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别。在一些班级上组织互评活动推进迟缓, 互评实际效果较差, 个别学生操作马虎了事、互评答非所问。研究也发现, 不同的同伴组合形式其互评的可信度不同, 其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友情同伴组合、异质同伴组合、指定同伴组合、同质同伴组合。这一现象往往会造成同伴间及学习小组间的互评说不到要点、评不出实质, 进而带来互评质量难以保证。

3. 互评有可能带来不健康的同学关系。研究发现, 随着年级的增高、互评时间的增长, 学生在互评过程中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动机, 或存在功利因素等, 直接影响了“友情”同伴组合形式的互评效果, 会影响学生正确公正地评判与评价。另外, 由于一些学生间存在攀比心理或者嫉妒心理, 造成互评时对同伴或其他小组的优点肯定不足, 而是喜欢挑同伴或其他小组的毛病和缺点, 使互评异化为相互猜忌和挑错, 甚至引起同伴间、学习小组间相互不服气, 引发争议、指责等课堂不和谐现象, 影响了学生间的情感和课堂气氛。

(二) 开展互评的建议

1.要确定为互评的主要形式。同伴间的互评涉及的参评人较少, 随时可以进行, 容易操作、比较省时, 而且同伴间可进行充分的、深入的交流与评价, 使得互评结果全面而客观, 保证了评价的效果。所以, 笔者建议同伴间的互评可作为互评的主要形式。

2.要将自评与互评配合运用。自评与互评是促进学生应用评价信息来管理自我学习、促进他人进步的有效方法, 同时自评与互评是相伴相生、相互促进的。建议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评价时, 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评能力, 并将自评与互评配合运用、方能相得益彰。

3.要明确互评在学习评价中的权重。在体育学习评价中, 互评虽然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一种评价方式, 但也绝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 更不能把互评作为唯一的形式。建议在开展课堂互评时, 要进一步研究和确定互评在多元评价主体中的权重。

4. 要重视互评的方案设计。学生互评的效果与教师的评价设计能力、组织调控能力、评价指导能力等是密切相关的。建议在实施互评前, 要提前有针对性地设计好互评的内容与方法与及评价标准, 并特别重视互评的诱导和过程的调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汪晓赞等编著.中小学体育新课程学习评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建军编著.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玉芳著.多彩的学生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5]毛振明等.体育教学评价技巧与案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基于项目的学习实践趋势与建议 篇10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的核心方式,正在向支持教育教学开放性、服务学生个性化方向发展。

在基于项目的学习开展过程中,国内出现了一些代表性学校,推动了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开展在新课程改革驱动之下,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广泛实践,在教育系统内外逐渐取得了深得人心的效果。与此同时,社会发展及创新教育实践新的需求,进一步助推着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发展,并在面向社会发展、融入学科需求、适应信息社会特征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呈现了如下的趋势。

趋势一:基于项目的学习作为综合实践课程核心形态正向开放性及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方向迈进。基于项目的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的核心方式,正在向支持教育教学开放性、服务学生个性化方向发展。以首都北京的“开放科学计划”为例,自2015年9月,全市初中一年级学生选修开放科学计划课程,课程选择与学生的中考挂钩,这些课程来自于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教育资源单位,课程多是以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开展的。同期,深圳市教科院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社会组织开放,以遴选、委托开发700门深圳市中小学好课程。从当下这些区域性的课程改革实践趋势来看,以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为载体,以综合实践课程为突破口,已成为当下推动课程开放,使课程更多地关联社会生活与经验、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实践途径。课程服务的社会化将会带来基于项目的学习类课程更有效、更广泛、更开放的发展。

趋势二:基于项目的学习正回归学生学科核心能力提升,在学科融合中走向更高层级阶段。与综合实践课程中的项目学习不同,学科课程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有其特点:第一,项目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构成时,经常作为核心课程的外围和边缘,而项目学习与学科教学融合强调以项目为中心,学科知识与项目目标无缝融合。第二,项目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构成时,学习内容、途径、方法、学习结果的表达方式等都具有充分的开放性,重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走向实践,强调学生参与探究,重视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而项目学习与学科教学融合要依托特定学科知识内容展开,尽管也非常重视学习的开放性,但能够更好地聚焦特定学科知识掌握和学科能力培养的目标,从而能够使项目学习常态化、泛在化。第三,项目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构成时,课与课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缺乏整体性的设计。而在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中,将特别注重教材的校本化,即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体设计,把项目目标贯穿于整个学年甚至整个学段的课程目标中,因而,回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基于项目的学习将越来越多地被整合进常态的学科教学中,成为一种泛在、普遍的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能力。

趋势三:基于项目的学习重视信息技术环境下工具和环境的应用,以提升学生21世纪核心能力诉求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鼓励并推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利用网络不仅仅停留在上网查询资料的层面,而是教师利用网络技术等设置主题论坛、社交讨论等功能帮助学生完成调查、投票、讨论、在线编辑等任务。此外,将信息化环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有效地整合到基于项目学习的各个流程环节,使得信息的查询、筛选、整理、意义关联、问题解决、作品生成和表达分享得到充分的使用,从而提升学生21世纪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要素。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基于项目的学习中技术应用关注逐渐增多,目前已有许多支持教师开展项目教学的工具,可参见在线工具网站(PBLchecklist)。

趋势四:基于项目的学习正推动着综合实践课程适应时代创新教育发展及其全球创新教育实践,以更科学的顶层设计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化。当前,基于项目的学习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以它为代表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开展得到了广泛重视,同时,以创客运动为代表的创新教育如火如荼,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计算思维等认知能力培养越来越成为教育系统回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实践取向;以STEAM为代表的教育形态激发了全球教育发展跨学科整合的实践意愿,以使得教育系统从“知识传授”取向转向“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兼顾”的实践取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线教学单位中出现了“校本课程体系”以及以“跨学科统整”为特征的课程开发,基于项目的学习作为承载课程改革主旨方向的教育实践形态,将其贯穿于课程体系再建构的全过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将各类实践,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能课、科学课、STEAM、创客等,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统领,做好统筹计划,使得课程更高效地指向和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这类实践尝试正越来越多地呈现。

伴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深综改”及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对于基于项目的学习发展愈发重视,进而在基于项目的学习实践上进行回顾和展望。相对于上述的实践态势,基于项目的学习发展现状仍然需要改进:第一,应用的面还没有铺开,高等教育、高中职、大中专主要集中在英语或单个技术类学科,基础教育主要集中在综合实践、语数英等学科小范围内进行。第二,在中国,基于项目的学习应用研究涉及的设计研究还不全面,主要关注了项目计划、引导问题、评价方式上,对项目学习过程管理、教师角色定位、支架设计等缺乏研究,对项目活动如何设计、如何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以及对项目开展前期学生基础课程设计、已有能力分析等较少有详细研究。第三,对基于项目学习的绩效评价研究还不深入,正从局部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科成就转向较为全面的21世纪技能评价上(黄明燕,2014)。

为加速上述发展状态改善,建议在如下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工作。

建议一:通过多元化的项目将基于项目的学习融入常态化的教学实践。应改变课程的单一状态,将项目式学习多元化地融入到学校课程体系发展及常态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将基于项目的学习融入到学科教学实践中,基于项目的学习是课堂活动的一种模式,它能够助力改变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强调跨学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并结合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与实践,让学生越来越多地体验发现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够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激励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建立相互关系的独特机会。另一方面,应跨越课堂、课程、学校的界限,将基于项目的学习开展向着跨学科性、长期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方向发展。各级行政部门及社会要以开放性的视角,通过购买服务整合社会力量,为学校开展项目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助力学校开展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使基于项目的学习实践短期与长期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从而多样化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使得基于项目的学习成为当下互联网+教育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抓手,不断推进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研究与教学应用的深入。

建议二:向更多家长宣传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良好环境建设。伴随基于项目的学习更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系统的开放性正日益呈现,家校合作共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应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进程中,更多地向家长宣传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这是因为,项目学习既可以是一至两周的班级内单学科的小项目,也可以是长达一年、跨学科的大项目。这些大项目可能需要社会、家长和其他校外成人的参与,包括安全保障等。不仅如此,更要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参与,让家长理解、体验当下教育改革的实践,使家长在了解当下教育发展走向的基础上理解、接纳社会之于教育发展的改革需求,从而为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建议三:围绕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开展现代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及助力成长。基于项目的学习深入开展将推动教育系统向更高层级迈进,这种高层级的教育系统需要有效的支持环境,特别在高素质的教师以及有效地社会化支撑环境方面。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基于项目的学习开展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越来越深刻的要求,如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筛选的主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学校、学区特点和利用资源情况以选择和创生符合学生兴趣的主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学习活动中的支架设计等;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及其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教师如何对课程标准和评价进行深入思考,提供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设计与计划过程等。这一方面需要对直接为学生提供项目学习支持服务的老师提供针对性培训,另一方面,需要在评价和认定学生的能力发展、知识获取与创造等方面通过行动研究课题驱动教师与学者共同研究,并在跨界的合作中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帮助教师获得专业成长。

建议四: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评价探索多元评价实践并支持考试评价改革。基于项目的学习评价能够带来学生评价的多元性实践,特别在支持绩效评价方面,如何评价和认定学生的能力发展、知识获取与创造将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学者与教师的共同关注热点。项目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及其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影响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以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评价入手,一方面会生成适应时代要求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在操作层面上更为评价方式的实践迁移带来切实的实践途径,要更多地进行基于项目学习评价的探索,为考试改革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中生寒假生活与学习建议 篇11

一、感念亲情,孝敬父母

“没有阳光就没有大地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懂得心存感恩,方能感知父母和生活施予的恩泽。在享受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呵护的同时,同学们也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你可以利用寒假努力做一些感恩作业,如总结一学期来自己的学习生活,向父母交一份“我的收获记载卡”;向爸爸、妈妈赠送一份自己制作的新年礼物,以书信或交谈的方式,把你最想说的话告诉父母;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拟订一份“健康生活计划”,邀请父母与你一起进行活动;观察和记录“爸爸或妈妈的一天工作情况”写下心得和感受,等等。假期是同学们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最好时期,在沟通交流中同学们要理解父母,从而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

二、劳逸结合,调整放松身心

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与学习计划并由家长督促实施。科学地安排生活与自主学习的时间,查缺补漏,合理预习。同学们可订立一张寒假自主学习与生活计划表:从早到晚,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休息,什么时间开展文体活动……若安排得井井有条,不仅体现了时代节奏的要求,又体现了劳逸结合的原则,而且有利于提高效率。制订自主学习计划应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时间的落实以及学习方法的研究。还要注意,计划的目标应由小到大,而执行过程中应由小到大。只有一次次地去实现自己的小目标,不断增强成就感,才能实现“大目标”。无论多么繁难的事,只要有了明确而具体的一步步小目标,加上不懈的努力,目标总是能达到的。这样,可促进我们克服忙乱现象,有条不紊地自主学习、活动、休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发展。

三、关心社会、自立自强

人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教育。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同学们应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事务和家务,锻炼社交能力,亲身感受和体验劳动创造生活的艰辛和快乐及培养坚韧的毅力。假期中,同学们要按照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针对自己身边的社会、环境、安全等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积极认真参加,并撰写调查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新闻天天看、好书日日读”,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和发展一项特长(书法、器乐、绘画等),制作一份特长作品,展示自己的能力,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守纪诚信,自律自强

假期中,要严格遵守公共秩序和法律法规,不进游戏机房、网吧等不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娱乐场所,不违法乱纪,远离迷信与赌博。要以文明的言行、文明的形象影响家庭、影响社会、影响他人,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杜绝不文明现象,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做到依法自律,自尊、自爱,养成艰苦朴素、意志坚强、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品质。

五、自爱自护,安全第一

在假期中,同学们一定要增强安全意识,注意防溺水、防触电、防火(烟花爆竹)、防盗窃及交通安全、食品卫生、人身与活动、交往安全等,真正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守时守信,真诚务实

守时守信是每个学生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待人接物,讲究信用,真诚务实,不欺瞒,不撒谎;参加社区服务或其他集体活动,遵守时间约定,听从安排;假期学习、活动任务如期完成,不打折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增强自我约束力。

学习策略与建议 篇12

1 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服务平台体系

1) 创新模式, 以市场化手段建设重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结合重庆知识产权市场化实践, 主管部门推动, 整合现有科技成果要素交易市场资源, 促进多方参与, 联合共建重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成立公司逐步市场化运营。市场作为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或认定并报市知识产权局等业务主管部门备案的常设交易服务机构, 要具备必要的交易场所, 网络化的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平台, 完备的交易结算系统、完善的交易制度、规范的交易程序、公开的信息披露机制等, 主要提供知识产权托管登记、信息审核、信息发布、组织交易、交易鉴证、结算交割等服务。

2) 建设完善5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网络服务体系。一是交易服务体系:信息展示与成果发布、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规则、入场交易规则等建设。二是市场信用体系:交易平台运行管理制度、市场准入、会员服务机制、第三方信用评价及淘汰机制等建设。三是增值服务体系:挂牌项目竞价交易组织、项目交易及投资策略、技术交易与成果转化后援服务等建设。四是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投融资主体资格评价、项目评估、知识产权质押等建设。五是股权投资孵化服务体系:直接投资孵化, 股权退出获益。

3)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不断创新知识产权网络竞价交易方式。交易标的主要包含专利权、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 根据市场成熟度逐步推出交易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载体的有限责任公司或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品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建立完善符合知识产权特点的互联网竞价转让、许可使用、合资入股等系统平台, 探索有利于企业股权流动、投资者便利进出的在线交易服务机制。中小企业股权交易要遵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

4) 构建知识产权市场渠道网络, 一心多点联动发展。以重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公司为核心, 根据区域产业创新发展需求, 打造“市级—区县”两级联动的多点交易平台, 形成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重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平台网络, 辐射西南乃至全国。优化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环境, 促进技术、资本等要素跨区域流动。

5) 构建知识产权市场服务联盟网络, 完善配套服务。根据知识产权交易需要和业务特点, 建立会员服务管理平台, “实名认证+履约保证”引入第三方会员服务机制, 选择服务好、信誉高、能力强的中介为会员服务机构, 进场从事交易服务。包括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站、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知识产权事务所、科技咨询机构、科技评估机构、情报信息中心、科技风险投资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等各类机构。

2 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服务规范

1) 严格在线交易结算程序。程序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真实性在线审查、价值评估、信息披露、竞价和撮合交易、合同鉴证与结算交割等, 实现在线洽谈、合同签署、结算交割及产权变更。

2)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公司应建立健全交易规则及登记托管、结算交割、交易监督等规章制度, 并报地方监管部门备案, 接受管理和监督。项目披露应包括项目财务、经营管理、研发、人才储备、资金使用、价格评估、盈利分析及限制性条件等信息, 由项目所有人自主选择评估、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经纪会员委托代理。公司履行挂牌审核、信息内容认定和披露、交易方案确定和实施、交易主体和结算资金监管等职责, 确保市场安全有序运行, 保护交易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3) 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信息沟通反馈机制与运营网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建立参与知识产权交易主体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完善交易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 促进交易主体间知识产权信息以及交易主体与金融服务机构间的互联互通。

4) 组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行业自律组织。以市场为载体, 组建自律组织, 切实发挥行业自律组织在规范制定、行业自治、业务交流与合作、管理咨询、业务培训、理论研究、对外合作等方面的作用, 提高交易市场的整体效能与水平。

3 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配套服务机制

1) 优化市场服务配套。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有序运行, 推进政策法规、信用服务、融资担保、资格认证及相关中介服务的配套体系建设, 加速知识产权成果转化, 营造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

2) 发展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技术中介、咨询、经纪、信息、知识产权和技术评估、风险 (创业) 投资、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 为知识产权顺畅交易提供支撑。逐步形成以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为主体, 产权代理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风险 (创业) 投资公司、资产评估机构等配套服务的市场化工作协同机制。

3) 强化培训指导, 提高执业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政策法规、执业能力培训及多种形式业务交流,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 造就一支多专业、懂法律、善经营的知识产权经纪人队伍。同时, 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 优化服务人才结构。

4 建立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机制

1) 政府采取多种形式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对交易市场的信息平台与能力建设给予政策性引导和支持。重庆知识产权市场作为市级知识产权交易服务的公共平台, 要充分尊重其市场属性, 也要强化公共服务属性, 是政府推动知识产权市场化的重要抓手, 应适当给予市场建设、运营的培育期, 给予必要的支持。

2) 建立适切知识产权交易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政策性银行在稳妥审慎的前提下, 要创新模式开展知识产权等的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面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信贷及质押融资业务;支持和引导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商业保险机构为知识产权交易提供担保、保证保险服务, 探索建立社会化知识产权权益担保保险机制。

3) 加大对创业投资参与知识产权交易的支持力度。进入市场的知识产权经过价值评估, 上市公开流转又获得市场认可, 大部分具备较好的产业化投资价值, 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要充分发挥投资引导作用, 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知识产权交易活动并对此类知识产权进行投资, 政府应对符合规定的此类创业投资机构制定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4) 引导和鼓励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进场交易。引导职务技术成果挂牌交易和各类科研计划项目形成的技术股权进场交易, 鼓励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和支持的项目所形成的非关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国家机密的知识产权进场交易, 通过市场审核、公开挂牌, 发挥市场发现价值的作用。同时, 逐步引导促进民间资本投入所形成的和自然人所持有的知识产权进场交易, 营造活跃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环境。

5 结语

目前, 重庆市知识产权市场化改革正处在全面推进与深入实施阶段, 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构建服务平台体系、完善服务规范、建立配套服务机制和优化制度保障, 必将对知识产权转化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加速知识产权进入流通市场实施交易转让, 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推进知识产权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如何建立和发展重庆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成为推进知识产权交易转化的关键。本文从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市场交易行为规范、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与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重庆,建设,知识产权,市场,策略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改企业〔2007〕3371号) .[EB/OL].http://www.gov.cn/gzdt/2007-12/13/content_833107.htm.

[2]吴希平.大力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J].科技成果纵横, 2009 (02) .

上一篇:工厂化养殖模式下一篇:电网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