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和策略

2024-09-09

学习方法和策略(精选12篇)

学习方法和策略 篇1

如何学好高中数学是很多高中学生的一大困惑, 为了学好高中数学, 首先就要明白数学及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热爱数学, 有强烈的愿望去学好数学。数学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准确判断。高中数学的提高是有方法和策略的,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任何一个科目都是有灵魂、有思想的, 数学这一科目也如此, 它也是有灵魂和思想的。一味的死学是没办法把数学学好的。想把数学学好就要理解、掌握它的思想方法。一谈到数学思想方法, 有些学生会认为深不可测、高不可攀, 其实每一道数学题之中都包含着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导解题的十分重要的方针,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组织性。

二、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知道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 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 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 败不馁, 胜不骄, 养成积极进取, 不屈不挠, 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 要遵循认识规律, 善于开动脑筋, 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 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 经常进行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挖掘问题的实质。

三、及时复习与系统复习

高中数学的难度是很大的, 数学的学习更要求“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能在课堂上把一天所学的知识全部掌握是很困难的, 所以需要通过课后复习来进一步掌握。课后复习, 贵在及时, 要通过尝试回忆, 数学的学习更离不开课本, 学习一段时间, 做大量的练习后必须回归课本认真看书 (课本) ,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数学课本中知识点的内涵, 通过整理笔记, 提炼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要把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消化理解, 同化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上去。

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 只看书不做题不行, 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既要能钻进去, 又要能跳出来, 结合自身特点,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才是硬道理。

学习方法和策略 篇2

上传: 胡雪梅

更新时间:2013-1-10 17:58:05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新课标实施后,对数学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此教育线上涌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等新口号。但是,我国的教育长期被传统教育思想所束缚,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教育定式,要想突破传统思想,实现新目标、新要求,无疑让传统教育者产生疑惑与迷惘。新课标的实施震动了前线的教师,也推动着学生参与这场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从新课标的对象来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然而,在传统教育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能力状况都不太理想。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业期望值越来越高,这样使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出现超负荷的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常常处于焦虑的情绪中,厌学情绪也越来越严重,大部分学生不讲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在这样的背景下,自主学习应运而生。

一、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源头就是质疑。孩子们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常常会问“为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都会主动的思考、探索,身为教师的我们要紧扣儿童的心理特征,帮助孩子培养问题意识。但要注意抓住学生的认知结构,创设情境,制造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的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欲望驱使下,学生能够主动请教他人、查阅资料,这不仅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还能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打

下了结实的基础。

1、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通过精密的设计,讲了一些学生已经掌握或通过课本 就可弄明白的问题,因此,学生对知识的疑点就容易被忽略。日积月累学生会出现不愿思考,一味依赖老师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杜绝这样的问题发生,教师在教学前应先了解教学对象的班级情况以及知识结构。班级的学风、班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思维能力等都要纳入掌握的范围中,通过了解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环节,有利于突

出学生的疑点,有效的推动学生提出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

有效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设计问题时,了解学情后还要联系教材内容,问题情境不宜过多,选择合适的时候出现,主要用于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可作为拓展的目标出现。身为教育者,在教学上要创设更多有效的问题情境,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质疑、探究的时间。教学的重难点不一定由教师提出,通过对话、提问让学生自主发现、突破重点。

3、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

新课程强调要给学生留下问题,不给学生留下问题的课不是成功的课,即传授知识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问题可以是课堂设计生成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得来的,这样的问题最能体现学生知识的薄弱点。课后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还是知识点,疑点的突破,课后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点,收集疑难点。每节课或每天留出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或总结出来的结论在班上与同学交流。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引导、提示,使学生通过思考去解决问题。不管学生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的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让他们心理上得到满足,促使他们自觉预习、复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学法的指导

教学上,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即使一流的教师很难当,但我们也要争取成为二流教师,做一个教方法的教师。学习知识是一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成效,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的基本技能是必须的。当学生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他们就可以独立解决生活上、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越来越强,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学生数学的触感

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发现、关注生活中的数,看到了8自然的想到2,看到了图形会想到它的周长、面积。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让学生联系生活去学习数学,从生活经验出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推

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增强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

新知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难以突破的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得到解决,但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想突破难点最可靠的还是自己。教会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上,教师应渗透运用新旧知识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使学生学会这样的一种学习方法,从而让他们突破在自主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

(3)注重学习中的反思

“经验+反思=成功”,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是人们经过很成时间的摸索

所形成的成功秘诀。教师的教学要反思,学生的学习也要反思。让学生反思与同学间的差异,把自己跟同学进行比较,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取其精华掉其糟粕,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反思在课堂上的表现,这节课我表现怎样呢?有进步吗?孩子在家的自我管理能力显得比较重要,孩子能够思考在家里我该怎样学习,怎样分配时间,可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自我管理意识;反思自己的优缺点,优、缺点我们不能只看其一,我们不能做一个骄傲自满的人也不能做一个自卑缺乏自信的人,培养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优点发扬,缺点改之,使学生的人格魅力更加健全。从小培养孩子的反思意识,有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突破自

己,发展得更加好。(4)善于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在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善于总结的人,能够找到更加便捷的学习方法。

学习数学不能靠死记硬背,找出规律、总结方法,才是学习数学的硬道理。

二、促进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1、关注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进名校,一是有优异的师资条件,二是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身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动态,遇到问题及时跟家长联系沟通,教育家长如何在家教育孩子,纠正他们“孩子由老师教”的错误思想,家校合作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教育公平,关爱唤醒学生自我意识

每一个孩子到学校接受学习的机会以及待遇都是平等的,不受家庭背景、智力因素等条件所左右。每一个学生都有差异,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教育孩子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我们要热爱每一位学生,给他们提供同等的教育条件,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孩子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那为什么有些学生专门跟老师作对呢?细心一想这也是引起老师注意的一种表现。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我们的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是身心健康的人。多一些关爱,学生的心灵便多一些阳光,便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对学生关爱更能促使学

生自我转变。

(二)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

1、制定激励制度,促学习

只有竞争环境不足以推动孩子长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还要为孩子确定学习的目标,目标是一切工作的驱动力,科学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科学合理,并且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定得过高或太长远会磨灭孩子的积极性,小孩子难以坚持,最后只会半途而废。在确定目标的时候要注意,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切记好高骛远,订立超出实际情况难以实现的目标;短期目标更加合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说,长期目标难以实现,小学生的注意力、毅力都比较弱,时间过长的目标,学生难以坚持,觉得很难实现,短期目标适合小学生的发展需要;制定的目标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的难度不宜过高,难度高学生必须要借助外力才能实现,目标虽实现,但学生的自主意识会减弱,依赖性会更强。

(三)构建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适合现代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提倡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现代的课堂推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模式是一个通过生生间自主探究、交流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思想,更多的发言机会。组织小组合作时要注意:

一、明确要求。合作的目的不能模糊,要求完成的任务一定要明确说明,附带的要求也要一一解析,使学生清楚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二、合理分组。要平衡组与组之间的差异,差异过大影响学生合作交流的欲望。

三、科学安排。小组合作的内容一定要有所讲究,不能随意一个内容都要进行小组合作,这样不但没有效果还影响课堂的效率,研究的内容一定要有可研究性,避免走形式主义。小组合作时间要充足,所以比较耗时间,因此一节课一到两个合作活动比较合适。

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之我见 篇3

一、提高认识,更新学习观念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就学习方法、策略作了以下论述。“许多人认为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其实不然,二则有本质区别。学习方法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体处理问题的技术和技巧,而学习策略则是何时使用何种技术技巧的决策过程以及对技术技巧本身的认识,学习策略就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适时使用,二者类似于足球比赛中的技术和战术。”英语学习者应明确英语学习应当是全方位的,既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又包括感情态度、方法和策略。传统的英语学习注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而忽视英、美文化、感情态度和方法策略,只强调记住单词、语法规则和常见句型,能参加考试获高分,使英语学习显得单一,被动、机械,忽视了对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而当今英语学习则不同了,学习者应懂得如何对英语学科产生强烈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应懂得如何用英语去交际、沟通、思维并在现实生活、工作、学习、科学研究中去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应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人生观。

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英语学习应把传统的“学会”变为“会学会用”,学习的根本是学用结合,光学不用或光用不学都会失去学习的意义,即学习是输入和输出的辩证统一。输入(INPUT)。就是将所学学科知识,准确有序地输入大脑,并将其贮存以备有用之需。就英语学习而言,输入就是练好基本功,具体做法如下:

1、学好英语语音:英语语音是开始学英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学好英语的拐杖,学好了语音就为自学英语铺平了一条宽敞的大道,使学习者终身受益。英语语音包括学会48个国际音标,音标词的拼读、单词重音、单词读音规则和英语句子的读音技巧等,掌握了语音便可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自己独立拼记单词、查字典,形成独立获取词汇的能力。

2、多听:听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从听开始的,多听就是加强英语听力训练,学习者应坚持每天多花一些时间来听,并一句句跟读。此外,还要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练听力。如:听教师讲英语、听外国人讲英语,听英语新闻、看英语电影等。形成听的语感技巧,听力便能不断提高。

3、多读:即形成的英语阅读能力。我们有的同学致力于记语法和单词,不但记得幸苦且成绩老上不去,其实多读更能解决问题。多读就是多读课文,因为课文综合了单词和语法,象一根扁担把两头都挑了起来,而课文是有内容的,比孤立记单词和语法规则好得多。此外,课文内容太少,应扩大阅读量,多读些难度较大的英语读物,甚至原著。读书时尽量开口朗读,逼自己读下去。这样知识面更广,词汇量更大,英语语感更强,思维更活跃,可以学到地道的英语。

4、多记:一是加强语言材料记忆,与遗忘作斗争,二是对有用的新知识作好笔记,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首先记忆英语应有科学的记忆方法,如音记词,理解记忆、机械记忆、联想记忆等互相结合。同时,我们应该把教师讲的和自学的重要知识及课外知识延伸作好笔记,日积月累,就增长许多知识,对英语学习不无裨益。

5、多思:不会思考的人是永远不能为优秀的学习者的,思考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动力。多思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思考整理、提炼、归纳等。它包括提出问题、解疑、分清重难点等。英语学习同其他学科一样,既有规律的东西即重点,也有特殊不易被掌握的东西,即难点。往往特殊的东西是学习者之间拉开距离的根本。因此,英语学习我们应特别注意规律性和特殊性。如;一些同学睡前静思是值得提倡的。

输出(OUTPUT)。就是把所学知识投入实践,创造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地运用。

1、多说:英语同其他语言一样,具有交际功能,而交际功能是通过说来完成的。每天在课堂上应大胆大口与教师同学讲英语,尽量多用英语少用母语来答问、复述、讨论课文,逐渐达到英语思维进行交际。

2、多写:是指多做书面练习训练。除平时做书面作业和配套练习外。我们应从开始学习英语时坚持用英语写日记、短文、应用文等。哪怕每天三五几句都行。长期坚持,写作能力和笔试能力便会提高。

3、积极迎接考评测试,体验成功快乐,经历失败考验。通过参加考评测试(特别是国家级的),可以看出自己是否正真掌握了英语,形成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从而形成学习者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调控和自我进取的能力。

4、创设英语学习背景:就是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用英语交流,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如:用英语编对话,大家约定日常用英语交谈,演戏,讲故事,给外国朋友通信,直接采访外宾等。

5、提高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如组成一个研究小组,通过社会调查用英语写一份关于地球环境保护的报告。这样既创造运用英语知识,又锻炼了我们的师生之间、同学同行之间的合作能力。

总之,英语学习方法就是输入和输出的有机结合,即学用有机结合。输入和输出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多输入才能多输出,输入多而输出少则是能力发挥不出来,输出多而输入少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先进的学习策略会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学习英语只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还不行。还得尽快掌握一些先进的学习策略。其实我们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不知不觉到使用过一些学习策略。如初一刚开始学英语时重点是学习好语音听说,初二时重点转向读写,初三和高中时重点培养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学习策略。

1、认识策略。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对英语须有强烈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善做笔记、书写工整,预习复习,培养自学能力等。

2、调控策略。樂于用英语和他人沟通,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讲英语应流利、准确、遵守交际礼仪等。

3、感情策略。学习者具备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学习心理,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它包括兴趣、感情、动机、意志、自信和合作等因素,即非智力因素。从某种角度上讲,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一生中是否成功的关键,学习英语也不例外。如喜欢读写英语,喜欢接近英语教师,愿意与他人分享学习资源,和谐发展,持之以恒,努力进取,不怕困难等。

教学方法和学习风格匹配策略研究 篇4

一、学习风格和教学方法

Rayner和Riding将诸多的学习风格理论分为三类[7]:即基于过程的学习风格理论、基于偏好的学习风格理论和基于认知技能的学习风格理论。其中基于认知技能的学习风格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Keefe和Monk的学习风格理论[8], 基于过程的学习风格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Kolb的体验性学习风格理论[9], 基于偏好的学习风格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是Dunn和Dunn的学习风格理论[10], 并且根据该理论所发展出来的学习风格测验工具Learning Style Inventory (LSI) , 是目前被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用的测验工具, 该工具共分21个变量, 从环境刺激、情绪刺激、社会刺激、生理刺激和心理刺激五个方面分类, 而心理学家Curry (1990) 认为以往的研究存在测量工具缺乏信度和效度的问题, 而且学习者的特征和教学环境之间的特征难以鉴别, 强调学习风格理论的价值应是能运用于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

如何将学习风格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引发了学者对教师风格的研究, 根据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和智力特征都是多元化的,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了具有个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师对某种教学方法的偏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Rayner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 (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师生关系等) , 同时具有多种教学方法并能加以灵活运用的教师教学效果比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的教师教学效果明显要好[11]。

研究表明, 学习风格和教学方法两者都具有多样性, 如果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设计对应的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将会大幅度提升, 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也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12]。教学方法和学习风格无优劣之分, 但如何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给予相应的教学方法匹配, 使学习效果能够达到最优化, 同时, 如何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 有针对性地培训教师能够给予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 学习风格和教学方法分类

1. 学习风格分类。

Corina Iurea等采用实证法验证学习风格和教学方法之间的显著关系,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两个方面给出测评学习风格的若干变量, 如表1所示[13]。

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可分为两个部分评价:学习能力和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 总分各为100分, 其中学习能力中每个变量10分, 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中每个变量20分。根据分值本文将学习风格分为以下四类。

(1) 金猴型, 其学习能力评分在70—100分之间, 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在70—100分之间。具有金猴型学习风格的学生聪明机敏, 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

(2) 灵鼠型, 其学习能力评分在70分以下, 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在70—100分之间。具有灵鼠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机灵活跃, 具有很强的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 但总是很难沉静下来学习, 其学习能力一般。

(3) 忠狗型, 其学习能力评分在70—100分之间, 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在70分以下, 具有忠狗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学习踏踏实实, 是听话的好学生, 但不太善于表达个人见解。

(4) 黄牛型, 其学习能力评分和表达个人见解能力的评分都在70分以下, 具有黄牛型学习风格的学生踏实肯干, 但学习能力一般, 且不太善于表达个人见解。

2. 教学方法分类。

具有不同教学能力和沟通、组织及控制能力的教师, 在教学方法的表现上必然有差异。Corina Iurea从教学设计能力和沟通组织控制能力两个方面对教学方法分类[14], 如表2所示, 教学设计能力采用9个变量评价, 沟通、组织和控制能力采用8个变量评价。

教学设计能力中每个变量分值为10分, 共90分, 沟通、组织和控制能力中每个变量分值为10分, 共80分, 根据不同的分值, 本文将教学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1) 引导型, 其教学设计能力评分在60—90分之间, 沟通、组织和控制能力在50—80分之间。引导型的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强, 沟通组织和控制能力强, 表现为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清晰, 课堂气氛活跃。

(2) 自我陶醉型, 其教学设计能力评分在60分以下, 沟通、组织和控制能力在50—80分之间, 自我陶醉型的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一般, 沟通组织和控制能力强, 表现为对班级气氛的控制能力较强, 师生互动频繁, 但教学内容散乱, 对学术信息和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不强。

(3) 灌输型, 其教学设计能力评分在60—90分之间, 沟通、组织和控制能力在50分以下。灌输型的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强, 沟通组织和控制能力一般, 表现为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清晰, 但课堂气氛呆板。

当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评分在60分以下, 沟通、组织和控制能力在50分以下时, 就应该被淘汰下岗, 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二、教学方法和学习风格优化匹配

(一) 教学方法和学习风格匹配评价

三种教学方法和四种学习风格匹配, 会产生12种不同的匹配结果。如表3所示, 从某高校管理学院随机选择40名教师和200名学生作为实验样本, 通过变量评估, 40名教师中具有引导型教学方法的15人, 灌输型教学方法的13人, 自我陶醉型教学方法的12人。对200名学生按照学生个性和学习风格变量评估, 金猴型46人, 灵鼠型68人, 忠狗型57人, 黄牛型29人。其中具有金猴学习风格的学生对引导型、灌输型和自我陶醉型教学方法的平均评价分值分别为85、64和68, 总分值为217;灵鼠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对这三种教学方法的平均评价分值分别为86、43、80, 总分值为209;忠狗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对这三种教学方法的平均评价分值分别为90、85、61, 总分值为236;黄牛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对这三种教学方法的平均评价分值分别为87、71、45, 总分值为203。

从教学方法的评价来看, 引导型教学方法被这四种学习风格评价的总分值为348, 灌输型被评价的总分值为263, 自我陶醉型被评价的总分值为254。图1更直观地显示了这种匹配关系, 引导型的教学方法受各种学习风格的学生欢迎, 其评价值最高, 其次为灌输型教学方法, 最不受欢迎的是自我陶醉型的教学方法。

从学习风格的角度来看, 金猴型学习风格对三种教学方法的评价总分为217, 灵鼠型对三种教学方法的评价总分为209, 忠狗型对三种教学方法的评价总分为236, 黄牛型对三种教学方法的评价总分为203。由此可以看出, 忠狗型的学习风格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包容性最强, 其次是金猴型和灵鼠型, 受教学方法影响最严重的是黄牛型的学生。

(二) 教学方法和学习风格匹配策略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引导型教学方法对各种类型的学习风格都是优良匹配, 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尽量培养教师向引导型教学方法发展。如果学生的学习风格是被动型居多, 要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方法有自我陶醉型, 则一定要改变教法, 将自我陶醉型向引导型发展;如果学习风格以灵鼠型为主, 要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 引导灌输型教师向引导型发展;同时, 如果学校欲培养更多的学术型人才, 除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外, 还应该从学生个性特征变量着手, 为具有金猴型风格的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如果学校想多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则应为灵鼠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和认同感, 让自我陶醉型的教学方法多与灵鼠型学习风格碰撞, 以产生灵感的火花和创新的契机, 具有灵鼠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冒险精神较强, 未来成为成功企业家的机会更多。

忠狗型学习风格的学生从其个性变量上可以看出, 这部分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层力量, 其个性特征是不求最好, 也不做最差, 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勤勤恳恳地工作, 没有太多的创造性和冒险性, 社会需要大量这种实干型人才。通过适当引导, 忠狗型有向金猴型转变的趋势, 如果没有合适的引导, 而以灌输型教学方法为主, 则转变为黄牛型的机会较大。

灵鼠型学习风格和灌输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冲突较多, 对具有灵鼠型学习风格的学生, 要给以足够重视, 如果不改变教学方法, 这类学生可能成为学校的叛逆者, 甚至中途退学, 那是学校和教者的失败。站在教师的角度, 要多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 而不是埋怨学生的叛逆。

黄牛型学习风格的学生, 从其个性变量上可以看出, 这部分学生成功的机会不大, 像忠狗型人才一样勤奋学习和工作, 但对机会的把握能力较差, 表达自我愿望的偏好较小, 个性羞涩, 不希望成为焦点, 更乐意在成功者背后默默奉献。这类人才在引导型教学方法下有向忠狗型演化的趋势, 容易在自我陶醉型教学方法中迷失自己, 变得一蹶不振。

通过对教学方法和学习风格匹配的研究, 提出金猴、灵鼠、忠狗、黄牛四种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引导、灌输、自我陶醉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给出12种“教—学”匹配方案, 评估不同的匹配方案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并设计不同方案下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 为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关系, 提高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 评估教学方法和不同个性的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提供借鉴。

摘要:学习风格和教学方法是否匹配是制约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很难, 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去优化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减少教学方法与学习风格之间的冲突。本文通过变量评价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风格以及教师的个性特征和教学方法, 产生十二种不同的教—学匹配方案, 针对每种方案设计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 将这些策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在样本区域内, 验证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方法,学习风格,匹配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小强, 蒋喜锋.关于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11) .

[2]陆洁.注重学生情感因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22) .

[3]孙华玉, 樊东光.浅谈沟通在协调教与学关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5) .

[4]崔佳颖, 戚聿东, 张丽峰.改进本科教学方法,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1, (2) .

[5]高海生, 胡桃元等.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研究, 2006, (10) .

[6]刘铁梅.学习风格、教学方法与外语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

[7][11]Rayner S., Riding R.J.Towards a categorizationof cognitive styles and learning styles[J].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7, (1) .

[8]Keefe J.W.Learning Style Pr le Handbook:Vo1.I, developing cognitive skins[M].Reston, VA:NASSP, 1990:43.

[9]Kolb D.A.Experiment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source of learning and rnent[M].Englewood Clifs, NJ:Prentice—Hall, 1984:128.

[10]Dunn R., Dunn K.Price G.E.Learning Styles Inve-ntory[M].Lawrence:KS, Price Systems, 1989:45.

[12]贺雯.学习风格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3) .

培训相关的方法和策略 篇5

1、记录工作日志

每天员工都要写工作日志,进行工作日志的格式固定化,可以包括如下几个内容:今天工作内容(计划内工作/计划外工作)、明天工作计划、工作感悟(包括工作想法,偶然间想到的工作思路或者读书的心得体会等)。工作日志要注意,领导一定要每天都看。并且对于员工由疑问或者员工积极的想法要给予正面的点评,或者在第二天当全体员工面进行点评或者表扬。

2、领导推荐读书会

领导可以在开会的时候,由上至下的传达最近老总读了哪本书,感觉如何,同时可以将其中对企业有积极态势影响的话语进行摘录,同时可以告诉员工是从那本书中得到的心得体会。鼓励员工进行阅读。但要注意不要推荐过于显著的倾向于企业方面的书籍。(例如致加西亚的信、没有任何借口之类的书籍,切忌不要推荐,容易引发员工反感。)

3、会议上的讨论

通过类似开会的形式,进行无主讲人的讨论。每次会议需要固定时间,并在开会前进行提前通知,请所有员工进行准备。并在会上发言,讨论,气氛一定要保持轻松。类似于头脑风暴会议讨论。

4、专题培训

培训也需要系统化。尽量进行专题化的培训,而不要间断式、分割式的培训。如参加某些外聘的系统培训。

5、通过导师制进行一对一的培训

人力资源体系中,需要建设新员工导师制。每位新员工在进入公司时都需要指定符合条件的导师进行指导。并通过一定的制度和奖励措施鼓励导师对新员工投入更多的培训和关注。

6、外出活动中的培训

在组织员工外出活动(例如春游等)的时候,在活动间歇或者活动结束后,组织全体参与人员进行分享会。并由培训专员提前做好准备,组织好话题和整个培训流程的策划。

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篇6

關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当前存在的各种弊端,在按一定序列进行作文教学时,特别要注意贯彻这样一些策略,即正确处理个性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把充分激发学生作文动机作为作文教学的第一环;理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重大差别,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有效转换,让作文训练提前起步;明确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关系,用心理能力的培养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让作文有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大力加强课外阅读;发挥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倡合作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从课本或教学参考书上找些现成的题目让学生写人、记事和状物,并不说明作文的实际效用,结果学生只能为分数而写作。动机是行动的直接动力,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是个体发动并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学习作文的动机决定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动机水平的高低和强弱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唯分数论是躲避教师和家长指责的安全需要,可能是追求教师奖励一朵小红花或进行一次全班表扬的尊重需要,甚至可能是要求家长物质奖励的生理需要。而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作文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的需要,如交往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取得成就的需要。因此,小学低年级作文训练应以句子训练作为重点,中年级应以段落训练作为重点,高年级则应以篇章训练作为重点。

二、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换

现今的小学为发展书面语言制订了“从说到写”的策略。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一个人在将思想写出之前,必须先在头脑中将思想组织成有条理的连贯的内部语言。可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内部语言的发展不够完善,所以在思想写出之前必须用外部的口头语言来代替内部语言发挥作用,即将内部语言“外化”为口头语言,借助口头语言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想。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畅想和构思作文的思想内容,第二阶段让学生对作文内容进行文字表达和修改,在作文的第一阶段,当学生头脑中刚想出一些作文内容时,千万不要让他们急于去评价这些内容,而要鼓励他们继续思考,继续遐想,并把想到的全部内容都讲出来或者写下来。如果一个学生刚刚就所想到的内容讲了几句,教师就命令他去评论这句话有没有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那么他就会惊恐不安,头脑中创造性想象的活动就会立刻中断。可是到了作文第二阶段,教师就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和修改语言文字,让他们掌握比较规范的书面语言。

三、扩展课外阅读训练

课外阅读可为作文训练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一是使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和语言材料,二是发展学生迅速理解读物和思考问题的智力技能。学生充分运用和扩充所学过的各学科的知识。而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内容中,有千万个接触点是与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获得了综合性的知识,即不仅有社会常识,更有大量的自然常识(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卫生保健等方面)。学生课外阅读越多,就越有利于将课内的知识巩固、加深、改造和系统化,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材料。而且有利于陶冶性情,丰富精神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高尚情趣,以及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总之,课外阅读越多,学生作文材料更丰富,思维更活跃,表达起来有选择的余地,做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一)摘录精彩的句段。如摘录格言警句、优美的描写文字,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等。摘录时,有的照原文抄下来,有的稍作删改再写下来。摘录后尽量写上一两句评语类的话。这类训练主要是为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严格来说这不属于作文,但它却是作文的前奏,是作文必备,因此仍把它列入阅读作文训练体系内。

(二)根据原文编故事。如续编故事、改写故事,或者模仿原文新编故事等。这类训练通过让学生联想,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写出文章提要。即把读过的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经过分析、概括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分几点列出,或写出内容梗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作者写作思路,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并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四)写心得体会,即把阅读后的收获或感想写下来,这是阅读作文的重要训练形式。写时要注意联系自己思想实际,也可适当引用原文。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边叙边议。它具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叉使用的特点。

(五)光从认知领域考虑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从情意领域考虑问题,即设法激励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作文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要激发学生作文的自主精神,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能力。要激发学生作文的自主精神,教师还必须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姚菲.小学作文教与学的道德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刘丽莎.民国小学作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学习方法和策略 篇7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更多研究开始关注学习者外语听力策略的使用, 由于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少研究者试图从策略培训入手促进学习者外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Cohen认为, 听力策略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听力水平, 建议在外语听力教学中开展听力策略培训;对学生进行外语听力策略的培训确实可以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和学习者的听力水平, 元认知策略是成功听力者所必备的。本文试图结合建构主义来探讨英语听力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方法。

听者在听音活动前后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各种听力学习策略。O’Malley&Chamot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具体到外语听力学习当中, 听力元认知策略主要是指学习者进行自我管理所采取的方法, 包括:事先计划与准备、自我监察、自我评估、有计划地复习、合作学习寻求答案等。认知策略设计涉及大脑对输入的听力信息的处理, 如选择性注意、联想发挥、推理判断等, 包括:听之前根据文字或图画预测话题, 听的过程中根据上下文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理解和推测, 借助背景声音或说话人的语气、语调等推测谈话所发生的场景, 以及做笔记、联想、演绎、构建视觉形象、集中注意力 (遇到难词不作停留继续往下听) ;听之后的整理、归类、总结。社会/情感策略是指听力学习中的情绪控制、缓解紧张等, 还包括澄清问题, 如在平常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主动寻求帮助等, 以这些策略为基础, 可以改善听力的自主学习方法。

一以阅读为基础提高听力

对于成人来说, 外语学习与母语的习得不同, 应以阅读为基础进行听力训练, 阅读是听力的先导, 听力是阅读的后续。如果不以阅读为基础, 而是先从听说开始, 则这样的学习过程类似于母语,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外语学习。外语学习中, 成人的智力水平 (尤其是理性思维) 与知识结构 (尤其是认知策略) 都优于儿童, 所以理应发挥这一优势。尤其是作为一个具备一定知识和文化的人, 如果不利用阅读这一基础, 而是从听力训练开始, 那就如同把自己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降格为儿童的水平。如上所述, 听力理解是通过听觉和大脑进行的认识活动, 是运用各种知识和策略把感知到的声音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的意义建构过程, 所以外语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的基础作用, 这种知识尤其是从阅读中获得的词汇和语法等关于英语语言及文化的知识。所以, 外语听力的提高涉及两个问题: (1) 听力材料与阅读材料在内容上的联系, (2) 学习者阅读速度和听力反应速度的内在关系。

第一, 要处理好阅读材料与听力训练的关系, 利用好已有的阅读基础, 一开始就将阅读材料和听力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第一种方式是把阅读材料直接作为听力训练素材, 把阅读材料的音频作为听力训练材料, 听音频之前反复阅读文字材料, 或在做听力测试前反复阅读听力音频的文字材料, 达到透彻理解原文意思、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语言文化知识, 甚至熟读成诵, 如此, 在进行听力训练时便可排除障碍和干扰, 顺利听懂原材料并做对听力理解题。第二种方式是, 在听力训练过程中用各种形式重复阅读材料的内容, 如选择由阅读材料改编而成的听力材料, 或是与阅读材料内容相关的听力材料。

第二, 要充分认识听力的反应速度对阅读理解速度的依赖性。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听某个听力材料时听不懂, 但是读到该听力材料的文字材料时却又发现能读懂, 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其阅读速度还没达到自然语流 (即未经加工处理的) 的速度。他们在阅读时养成了逐字理解的习惯, 默读速度很慢, 默读之后没有朗读的环节, 或朗读时磕磕绊绊、速度更慢, 发音也不过关, 没有通过反复默读或朗读来提高阅读速度, 所以在听到自然语流时反应不过来, 觉得录音语速太快, 跟不上, 听不出来, 只能听到个别单词;如果一句话一停顿且重复听几遍往往能听出来且能理解意思。所以,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对外语自然语流的心理反应速度, 首先就是通过非机械性的重复阅读来提高外语阅读速度以及大脑的反应速度, 这是提高外语听力理解中大脑反应速度的根本之策。

二听力中意义的建构

自然语言是一套有声的符号系统, 而不是一些零散的声音的简单叠加, 语言总是以话语的形式被使用, 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产生具体的意思。所以, 要听懂自然连贯的话语, 首先要根据说话人可能的意图和当时的语境或上下文自上而下地进行意义的建构, 积极预测并对预测进行检验, 而不是被动地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具体的音素上, 尤其是注意那些重读的词语, 因为这些词往往就是关键词。也就是主动听“话”而非被动听音, 这是听力理解的关键, 主动听“话”还可以包括前面所说的预先阅读听力材料的文稿及其译文等。这样做可以使学习者在听力训练中保持一种轻松、自然的心理状态, 减少焦虑感和顾此失彼的情况。“练习听力时, 要听整体, 不要被个别生词难倒而忽略了大意。要学会抓重点, 不要只听孤立的词和孤立的句子, 而要听懂一整段话的内容。听的时候, 要注意、要用心, 但不要紧张。”其实, 聚精会神地去听连续话语中的每一个音和每一个单词未必能听懂话语的意思, 反而容易造成紧张情绪, 只有在保持轻松心理状态下在抓住关键词和大意的基础上, 结合预测去听、去进行整体理解, 从而在全面把握基本意义的前提下反过来推导出那些没有听清的词语的含义, 这一点之所以成为语言学家和成功的英语学习者的共识, 是因为这种方法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基本的心理学原理, 即整体上的认知高于局部的认知并对其发挥决定性作用, 分散记忆和理解必然增加大脑的工作量和负担, 加剧紧张感, 而从整体出发则可以减轻大脑的工作量, 缓解紧张感, 系统学习的效率要远远高于无系统的零碎学习的效率。

三结束语

听力理解必须讲求方法和策略, 而自然、轻松的听力学习方法, 即高效的学习方法, 要做到自然轻松高效, 首先应该以阅读为基础进行听力训练;其次, 利用母语和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学外语;再次, 从整体和系统出发积极进行听力理解过程中的意义建构, 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到每一个音上。

摘要: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和方法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习者以阅读为基础进行听力训练、要利用母语和知识储备, 要从整体出发进行意义建构。

关键词:听力理解,学习策略,建构主义,意义

参考文献

校本培训的方法和实施策略 篇8

一、校本培训的方法

1. 监督自学法。

依据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的要求, 定期、定时、定量地完成预期学习内容。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之中, 既可作为教师课外知识积淀的一部分, 又为教师行业行为和行为能力的约束与课程开发奠定了基础。

2. 集中培训法。

学校作为整体, 不仅要发掘教师的自觉意识和潜能, 而且更要用集体的力量来规范个体。为满足这种想法, 学校每学期都安排集中性学习, 一般是利用单周三4:00~5:00集中进行政治思想品德修养培训, 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事迹, 传达上级对师德的规范要求;利用双周三4:00~5:00集中时间进行业务学习, 学习先进的教育现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3. 课堂取经法。

依据学校有关规定, 教师都要深入课堂学他人之长, 避自己之短。一般情况下, 每学期每人至少听20节课, 要求记录要详, 评定要真、要准;交流要及时、客观、真实;学校每月检查一次听课笔记, 按数量和质量记入工作考核。

4. 诊断、研讨交流法。

为了加大课堂教学的工作力度, 增进教师间的学习交流, 我们在教学大赛课上, 先以集体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课前预案设计, 再以教研组为单位听课、研讨, 进行教、听双方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肯定优点, 诊断病情, 拿出相应的修改意见, 使每一位教师的思路更广、手段更新、布局更巧等等。

5. 骨干教师引领法。

充分调动骨干教师的先锋作用, 使之走在其他教师的前列, 让骨干教师在自我储备丰厚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 引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中的各项工作。学校要求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引领课或研讨课或校级公开课, 每学年对一线教师讲座一次, 辅导新教师或青年教师两人, 撰写科研论文一篇等。

6. 分级培训法。

分级培训法就是按着学校培训的规模与对象, 分解整体, 化整为零的方法。一般有教研组培训、集体备课组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课改人员培训、科研人员培训、班主任培训等。

7. 录像观摩法。

录像观摩法就是利用学习时间, 全体教师或整体或分组观看学校租借或购置的优秀教师新课改课堂教学实况录像, 以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 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关碟片进行教研组或集体备课组的学习。

8. 理论检测法。

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 获取了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新修养。如何判断教师获取的知识与能力修为, 如何把教师获取的知识与能力修为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生产力, 又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障壁。除课堂听课外, 理论检测法就是途径之一。

二、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 自我反思, 促进教师内化创新。

引导教师通过写教学后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 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并在此基础上, 实施教师“六个一”工程———每位教师建立1个特色文件夹, 每学年至少承担1节以上的教研课, 写1篇教学论文, 阅读1本以上的教育杂志或1种以上的教育专著, 收集1个系列的教育教学经验信息, 写1个系列的教育教学个案分析 (含教学后记) 。让教师提炼上述有关资料, 汇编成个人特色专辑 (内容可多可少) 。特别强调教师们要经常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

(2) 同伴互助, 加强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间的相互协作。

把教师们通过自我反思不能解决的问题, 作为课题, 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解决。在遇到难题时, 也争取“同伴”互助。

(3) 专业引领, 强化教师“洗脑运动”。

专业引领方面, 我们强调面和点的结合, 也就是大幅度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与着力打造名师相结合。面是基础, 点是提升。

(4) 活化反思、互助, 构建特色教研模式,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把听课记录记成听课实录, 通过多种渠道, 用满腔热情, 发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特色, 然后把教师的特色进行提炼, 辅以科学的理论, 写成带有全新教育理念的作品, 汇编成《学校教育特色荟萃》, 引领教师们沿着科学的教育道路前进。

2. 反思求变成为专业研究者。

在校本教研中, 最重要的一环无异于反思了。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思考为对象, 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本质就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 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在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备研究性质。

3. 逐步形成校本教研反思文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在“活化教研资源, 深化立体教研”的以校为本教研体系的探索中, 问题会越来越多, 例如学校、师生的发展性评价问题, 绩效工资的分配问题……同时, 机遇也会越来越多。

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和评价策略 篇9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 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 增强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它具有时效性、随意性、丰富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 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 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及阅读的心理特征,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指导方法———

1.“珠串式”的指导方法。

学生平时所接触到的课外读物很广泛, 内容也很繁杂。如果学生漫无边际地盲目地去读, 既耗时又低效。因此, 老师就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指导:可以选择一个阅读的主线, 再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去阅读, 这样, 将阅读的“点”用一条主线串起, 从而形成一个既完整又丰富的阅读链条, 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

(1) 以作品系列为主线。老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 可以根据作品系列的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这样, 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有效的阅读效果。例如:在低年级学段, 老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兴趣, 选择一些绘本、寓言、童话故事等系列。可以将这些系列的作品按学期定量去阅读, 低年级的课外阅读实行“二二二”制, 也就是每天保证“两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每周读“两本”好书, 每学期读“两个”系列的作品。每周要确保上一节阅读指导课, 重点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中高年级学段的课外阅读, 在确定阅读主线时应该立足于文本, 以及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现实需求, 主要是以历史故事、经典美文、经典的古诗词等系列为主。中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力求做到两个“加法”与两个“减法”。两个减法即:一是减少课堂教学中重复的说讲, 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二是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 以此来充裕课外阅读时间。两个“加法”即:一是增加每周阅读指导课的节次, 确保每周阅读课的正常开展;二是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 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我们在课外阅读指导时要紧紧把握住作品系列这条主线来筛选作品, 竭力将作品这些“点”与阅读主线紧密相连, 一线串珠, 从而形成一个丰富完整的课外阅读链接。

(2) 以作品思想内容为主线来选择课外阅读文本。比如:我们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后, 可以抓住赞美祖国美丽山河这个主线, 选择不同的作品来充实学生的课外阅读。可选择老舍的《林海》, 巴金的《鸟的天堂》、《庐山的云雾》等作品。在阅读前可以列出这些作品的名目, 简要地介绍这些文章的大体内容, 提出阅读要求, 力求让学生独立地去理解, 去甄别, 去欣赏。

(3) 以教材文本的单元训练目标为主线来选择课外阅读作品。苏教版语文教材每一个单元都安排了相应的训练目标, 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 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目标作为主线, 来筛选课外阅读文本。

2.“设疑伏笔”式指导法。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的学习活动。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自由地涉猎, 会导致有些同学无所适从, 势必会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因而, 老师应该及时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相应的指导, 为学生指明一个阅读的方向。设疑伏笔式的指导, 也就是一种启发式的阅读指导, 重点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 从而实现自主高效的阅读。老师可以根据阅读指导的需要采取不同形式的指导。

(1) 文后设疑, 启发阅读。苏教版语文教材在安排方面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一般文后都安排了一系列的拓展阅读训练, 这为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了让学生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去拓展阅读, 老师可以在课文结束时设下悬念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2) 埋伏笔设悬念, 暗示阅读。比如:我们在教学《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时, 先让学生深刻体会海伦是一个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的强者。在文章学习的过程中设下悬念:海伦是一个又聋又盲的人, 她是如何珍惜每一天的呢?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下面一段文字:“失明的我想给所有看得见的人一个忠告:‘好好利用你的眼睛吧, 就像你明天就将永远失去光明’。”这段文字是她著名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话, 请同学们课下用心去读这篇文章, 相信你会找到最完美的答案。这样进行阅读暗示, 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

3. 提纲挈领式指导法。

提纲挈领式课外阅读指导, 就是老师粗线条地勾勒学生阅读的框架, 学生在指定的范围内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 这样会让学生有的放矢, 集中精力, 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高效的阅读。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 可以围绕故事的章节来列出提纲, 让学生围绕提纲开展课外阅读。提纲可列为:“唐僧出世”、“孙大圣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猪八戒大战流沙河”等。这样, 老师事先列出具体的提纲要领, 要求学生有计划地阅读, 会大大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具体的策略是“课堂指导引路, 自主阅读求知, 交流赏析提升”。

二、课外阅读的评价策略

课外阅读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做好学生课外阅读评价, 能够为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因此, 老师切不可根据学生在某个方面的表现而盲目地、片面地下结论。课外阅读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老师必须做到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具体的方法有———

1. 课外阅读过程性评价。

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活动和语文实践的过程。它具有长期性、周期性、渐进性等特点。为了让学生能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持续的阅读行为, 老师就应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 给予科学的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阅读过程、行为、动机、成效的正面肯定, 以此来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地去阅读。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个人阅读档案的形式来作评价。也就是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阅读档案, 详细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数量、阅读效果等, 并且根据新课标对每个学段课外阅读的要求来确定评价的标准, 评价标准可分为A、B、C、D四个等级。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因此, 对学生课外阅读评价就应该贯穿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整个过程, 做到及时、科学、合理、有效。

2. 课外阅读阶段性评价。

课外阅读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历程, 是学生获取广阔知识的源泉。新课标对每一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 课外阅读评价就应该伴随着学生阅读的每个阶段。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阶段性评价有益于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阶段性评价主要以肯定、鼓励为主, 形式应该多样化, 可采取口头表扬、办阅读周报、出板报、谈心得、举行阅读交流会等形式。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学生阅读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问卷的内容应该涉及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动机、阅读能力、阅读成效和阅读创新等方面。评价结果要求量化, 可以用等级制或十分制来对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价, 每个学生的评价要求有记录, 有建议, 有总结。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合理、科学, 评价的语言以激励为主, 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3. 课外阅读综合性评价。

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每个学生之间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老师对学生阅读评价既不可片面也不可单一, 应该着眼于学生整个的课外阅读生活, 要放宽视野, 找准评价角度和评价基点, 以此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能力来进行, 如每学期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课本剧会演、剪报贴报等一系列的活动;每学年进行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注重检测课外阅读的范围、知识积累、知识运用、知识迁移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以上的各种活动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作出综合的、科学的评价,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信心, 增强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成就感, 让学生能够真心地爱上课外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应融汇在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做好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和科学的评价, 对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实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遵循“方法引路, 评价保驾”策略, 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 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方法和策略 篇10

1. 对概念和规则存在机械记忆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概念和规则, 就能进行学习迁移, 以不变应万变, 就能做到融会贯通, 解决实际问题.可现在的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却误将概念和规则的语言描述的机械记忆当作对它们的理解, 不会用在实际的解题中.

2. 对概念和规则进行过度练习

在数学学习中对概念和规则适当的练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可进行大量的练习和简单的重复, 却只能是增加学习负担, 效果却不佳.

例如导数的概念这个概念只不过是对后面的导数公式的推导提供依据, 而真正在解题中是对导数公式的应用, 所以没有必要对这个公式大量的练习.

3. 对概念和规则的理解偏差

(1) 在数学概念和规则学习中学生容易对概念泛化.例如, 利用根的判别式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时候, 主要是判断实数集上的根的分布, 可是学生在利用时对概念规则的理解不正确, 所以只要遇到一元二次方程, 无论定义域是什么, 都用判别式法就会发生错误. (2) 在数学概念和规则的学习中学生也容易窄化.例如, 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如果对于函数f (x) 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 (-x) =f (x) (或f (-x) =-f (x) ) , 则函数f (x) 是偶函数 (或奇函数) .”这个定义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只知道上面的等式, 去没有看出定义中隐含的结论: (1)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2) 偶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3) 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反, 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单调性相反.所以在概念和规则的学习中, 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 这样才能利用概念规则去解题.

在这些年高中数学教学中, 我对数学概念和规则的有效教学和学习提出了以下一些看法.对数学概念和规则的有效教学一般有以下两点:

1.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发现法

数学概念的引入, 应从实际出发,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 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 形成感性认识, 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 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如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 教师最好先陈述概念产生的背景.如在长方体模型中, 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各条棱中是否存在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若存在, 请同学找出来.教师接下来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作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问题, 让学生相互讨论, 尝试叙述, 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 给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作异面直线.”经过了学生自己的直观感知、归纳概括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最后以平面作衬托, 引导学生如何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 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 会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把握.探究式教学尤其在新课标教材改革后有明显的体现.

2.采用讲授式教学策略

在教学顺序方面, 讲授教学法要比探究方法更早地给出概念的符号和概念的关键特征以及规则的内容.教师应重视对数学概念的讲解, 通过讲解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概念知识.但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由单一的课程实施者向课程的研究者、建设者和课程资源开发重要力量的角色转变.因此概念教学最好不要囿于课本, 应尽量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 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概念网络, 真正在讲上下功夫, 力争把数学概念讲透.同时, 要将讲和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只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 对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和规则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和规则的有效学习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帮助学生回忆先行知识

一个新概念的引入, 无疑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 很难一步到位, 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如三角函数的定义, 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等等.可见, 三角函数的定义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可谓重中之重, 是整个“三角”部分的奠基石, 它贯穿于与“三角”有关的各部分内容, 并起着关键的作用.而要理解高中阶段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的教学中就要先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先行知识, 从而引出新知识.更要重视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这对于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则显得更加有必要.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

2.给学生提供恰当的样例

在概念和规则的教学中, 为了要学生对其有深刻的理解, 最好能给学生提供正例和反例使其对概念的应用有深入的认识.

3.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并且及时提供反馈

在概念和规则的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练习应该让学生接触以前未遇到的正例和反例. (2) 练习应该包括让学生分离正例和反例的关键特征. (3) 提供给学生练习的反馈信息. (4) 要让学生练习叙述规则. (5) 让学生练习识别规则的使用的情境.

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 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应该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有机地结 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有关强化“学”的功能的要求。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介绍一些普通适用的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法。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布置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习课文,初步掌握基本内容。如 第三册的38、39课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①What's Mr Green's problem?②Why is he worried?③Whatdoes Mr Green want?

二、温故知新法。预习中发现与新课有联系的旧课文、旧知识,可先复习旧课文,回忆旧课文,对比新课 文,以旧引新,一举两得,印象将更深刻。如新教材第三册中有很多课文都是第二册课文、对话、语法现象的 扩展、加深和再现。二册的Unit 9和三册Unit 17、二册的Unit15与三册Unit 10都含有相互连续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 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 能用一样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付出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在教学中,这应该是教师大有作为的地 方。

比如教字母吧,26个字母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也并非 每一位教师都能这样做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几个字母,依次教完就过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 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反 应灵敏能力,集体观念。两种做法,两种效果,前者索然无味,后者乐融融。开始教单词,我们可充分利用直 观教具,比如教Foot ball,我们指着足球:“What’s this? It’s a football.football、football再重 复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学生脑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汉语 翻译作中介;教词汇也在教思维。如果进行词汇复习,我们可进行“Guess ”比如复习bell,football,pen,book,car,jeep等名词。我们便可把准备好的小实物、图片、模型放在讲台上,先让学生看一下,然后放到讲 台下,密秘放地把一件比如 book放在一个准备好的大袋子里,然后拿出,用学生已学过的句型问:

T:What’s in my bag?学生猜后回答(宜单人进行)

S:It’s a football 如果答不对,就说

T:No,it isn’t 接着问另一个学生。

T:What’s it?学生猜答

S:It’s a book 猜对子,教师鼓励这个学生说

T:Yes,you’re right(如果学了 Clever 还可进一步说

T:Yon are very clever.

然后再换一件继续进行。如此等等,既复习了单词,也熟悉了句型,既练了听,也练了说,而且学生不以 学为苦,而是兴趣浓厚地参于。

教句子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都可提高学生兴趣,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都在执行某种策略。比如,我们在阅读一篇英语短文,我们像以往那样,在阅读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注意到“语言点”,而且就开始记住它们。这就是我们在执行阅读的学习策略。不管这种策略是不是有利于我们对文段的整体理解,我们实际上在通过行动来执行既定策略。当我们认识到这种学习策略不利于阅读理解时,不可能立即丢掉这种策略,我们需要用新的行动来代替原来的行动。笔者所采用的这种方法注重的是要完成一个任务。从完成这个任务中来形成学习策略,是一个行动的过程。上网查资料以后,发现了教材上面的网址现在已经不能查到资料了,于是就改为TRAVEL CHINA GUIDE .COM 这个网址。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学习语言的人当然应该引起重视。以前查资料主要是书本,但是现在方法就很多了。所以对于以前的资源策略就要改变。而这种改变不是说说而已,必须自己行动。1、投资我们的时间和心智。我们并不傻,有足够的智慧和大脑空间来消化储存那些ABCD。别人能学会,我们也能学会,只要我们善于投资自己的时间。越忙的人,越有时间做事;越闲、越懒散的人,越找不到时间来做事。2、要从心底滋生出一种对英语的喜爱之情。把学英语当成一个开心而愉快的美差,而不是硬着头皮、头悬梁、锥刺骨的苦事。因此,先要从简单的入手,找一本书(生词量不超过30%)悉心研读,默识揣摸,就会有收获感,尝到甜头,进而信心更足。

学习方法和策略 篇12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教学方法,语言学习策略

引言

英语语言学对于英语专业学习至关重要, 该课程通过研究语言现象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使学生明白语言的特点、结构和规律,进而运用语言学理论增强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能力。但同时英语语言学过于抽象化和理论化, 使得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面临极大挑战,低效教学不符合该课程的定位,不能满足当前英语专业发展的要求。如何改变英语语言学使用现状,使得语言学课程教学更有实用性, 学生学习语言学更有兴趣和效率,成为语言学工作者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先论述语言学在教学应用中的定位, 然后结合现实中授课和学习语言学的困难,对语言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语言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以供参考。

1.英语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概况

1.1英语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 定位。英语语言学可提高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素养, 因此其应作为一门重点基础课程进行教学。知识背景与经历的差异,导致学生的英语语言学学习困难重重, 语言学理论的抽象性与语言实际具体运用也背道而驰, 如何改善这些先天困难, 是教学中应着重考虑的。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要摈弃应试教育观念,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学教学应改革教育模式,以社会需求为驱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得语言学真正为学生所用,实现语言学的真正目标和作用。

1.2英语语言学在教学中面临的现 状和问题。 英语语言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很多,本文主要列举以下三个关键方面。

1.2.1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及观念陈旧。多数教师只关注专业知识,对于积累教学实践知识和总结教学体会很少关注,有关教育学的知识更是储备不足。只注重传授情况,忽视学生的学习状况,纯粹我讲你听,效率低下。

1.2.2教学方式枯燥 ,学生能动性低。英语语言学课程与其他理论课程相仿,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课堂沉闷、枯涩无味,乏善可陈。授课过程只是单纯的文字板书,常常是对着课本长篇大论,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教师与学生之间也缺乏互动,很难收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2.3教学与实际联系不足 ,缺乏实用性。语言学是一门抽象学科,理论繁多且难以理解,受课时限制,教学多是纯理论传授,缺乏实用性,学生难以掌握,何谈提高语言思维素养,产生厌学情绪、应付学习便不足为奇。

2.英语语言学教学方法探究

2.1教学理念方面的策略。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语言学教学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旨在提高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素养。教师应改灌输知识型教学为培养学习能力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素质;应打破传统思维,善于利用新技术、新手段,灵活运用多媒体、语音资料等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互动,多采用“任务式”、“谈论式”等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将乏味的语言学教学生动化。教学内容方面,合理安排课时,分主次授课,保证有效时间内的教学质量。语言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学习、思维、实践、创新的能力为重,实现从传授知识向传授能力的转变,做到“授之以渔”。

2.2授课方式方面的策略。策略一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语言学理论授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发现语言现象,从而认识语言学规律,树立积极求索的态度。策略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图例并用,攻克重点和难点。诸如语音、音位薄弱环节,采用图文、案例、语境等方式,组成兴趣小组,互帮互助教学效果更好,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抽象知识具体、形象化,理论教学生动化。策略三:师生互动,营造轻松课堂氛围。语言学理论枯燥,轻松、生动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融入课堂、参与其中,更利于吸收知识、拓展能力。策略四:将课堂理论与实践和生活现象结合,用实际丰富理论。教学中可以先不传授理论,而是介绍一些实践中的语言现象, 让学生根据这些现象作出判断分析、得出结论,同学之间相互比较结论,最后将总结的结论与语言学理论相对照,肯定优点弥补不足,以此获得更深刻理解。策略五:教导学生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生活中,养成随时随地运用理论的习惯。这个策略实施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语言现象,久而久之,为习惯做好铺垫,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必不可少。

2.3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式策略 。英语语言学教学面临困难的根源在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语言学理论性强、高度抽象不可否认,教学过程中依然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把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语言实践结合起来,直接导致了学生畏难、事倍功半。语言学理论晦涩难懂,不结合具体语言现象很难讲清楚,没有有效的英汉语言对比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其语境,这点我们都深有体会。要改变这一状况,语言学课程必须把语言理论与语言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实践现象,让学生感觉到理论的实用性,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实用化。在实际生活中语言现象无处不在, 把语言的实际交流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既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又使得语言教学更有实际意义。此外,鼓励学生付诸实践,有助于在实践中巩固语言知识,强化语言能力。

3.英语语言学学习策略探究

3.1学习策略的类型及方式探究。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语言学习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 英语语言学的学习策略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学习策略的划分,国际上有二元和三元两种说法, 下面结合两种说法说明学习策略的类型及具体方式:一是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包括建立关联网络、运用形和声音、认真复习)、认知策略(包括练习、接受和传送信息、分析和推理、为输入输出信息建立规则、重复、利用目标语资源、利用身体动作、翻译、归类、做笔记、演绎、重新组织、利用视觉形象、利用声音表象、利用关键词、利用上下文情景、拓展迁移、推测社交)、补偿策略(包括猜测、克服说写中语言知识的不足)三种;二是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包括建立学习重点、安排和计划学习、评价学习、提前准备、集中注意、选择注意、自我管理、事先练习、自我监控、延迟表达、自我评价)、情感策略(包括降低焦虑程度、鼓励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协作、提问、澄清、求助)、社交策略(包括询问、合作、同情别人)三种。学习策略运用有助于系统化解决学习缺陷,实现更合理、更高效学习语言学,英语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指导和培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

3.2学习策略的应用举例。常用的学习策略主要有记忆、复习、笔记、对比、归纳等。 如形态学一章涉及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独立存在的是自由语素,加在其他语素上不能独立存在的是黏着语素,对比二者,记忆更加清楚;而对句法学中涉及词语句、主次要词汇、标志语等应进行笔记归纳;对于词组,反复、多阶段复习效果明显;对于句式,利用关键词、上下文推断更有效;对于疑难问题,讨论、询问利于解决。

3.3相关学习方法研究 。

3.3.1科学方法发现问题。英语语言学习 ,当务之急是发现自身学习的困境及短板,科学地发现问题,进而重点突破。教师和学生针对语言学学习,一方面是收集数据,通过多方式、多角度收集数据,从而客观全面地反映学习状况,再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深层次的问题和原因,教师推出有效的指导和培训学生的方法,强化教学效果,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学生通过改进学习方式方法,实现素质和知识能力的提高。常用学习策略研究数据采集的方法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日记和口头报告等。学习策略研究方式有:自然调查、对比研究、相关性研究、发展研究和策略训练研究。

3.3.2多种方法学习,提高效率。英语语言学学习有三个重点,可以转变为三个学习方法。首先是术语,术语可构造语言学学习框架,掌握术语能够从宏观上更好地理解语言学概念,有助于理解结论,更好地将理论和语言现象结合掌握;其次是语言理论,方法的根基是理论,不同的理论从不同角度考察语言现象,多种理论促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语言现象,利用语义明白字面意思,利用语用明白语言所用场合、语气和态度,学习和接受不同的理论能够训练我们看问题的全面性, 帮助我们提高思辨能力;最后是语言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演绎和推理两种,使我们能够从一种语言现象推论多种现象,发现规律,也能从众多语言现象中发现共同点,形成理论。

3.2.3加强运用,巩固成果。实践出真知 ,语言学学习更应注意理论的运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学生多关注周围语言现象,习惯性做出分析解释,使抽象理论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得到具体表征, 从而充分理解理论知识, 反过来再指导语言实践,如此相辅相成、良性循环,便能创造优良的语言学学习环境。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学会运用理论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真正提高语言学素质。同时学生可在课堂以外如餐厅、宿舍、图书馆等场合互相交流分享,让语言学更贴近生活,更有利于学习运用。

结语

上一篇:多元实习体系下一篇:焊接型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