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2024-07-20

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精选11篇)

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篇1

“掌握学习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

1、提高学生的自我要求意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2、强化学生的时间利用意识,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明确学生的作业规范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活动设想:

以情境的激发为基础,通过对开学以来的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梳理,指出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榜样示例、同学交流中,有的放矢地重点提出关于时间利用、听课效率、作业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和建议。活动时间:

第五周班会课。活动过程:

一、情景渲染

同学们跨入开明中学之门,成为光荣的淮中07级学生已经一个多月了。经过这一个月的中学生活,同学们一定是感触很多吧?学习的课程变了,学习的内容变了,学习的环境也变了,随之带来的学习方法也应该发生变化。目前,在学科学习方面你有着哪些困惑或者麻烦吗?

二、问题呈现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大体概括出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的节奏跟不上,好像作业一下子就多了起来,时间总不够用。(2)在没有具体学习作业情况下,好像有很多事,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3)课堂上不知应该怎样听课才能更好的适应中学课堂学习。(4)作业的准确率一直提高不上来。

(5)作业也做了不少,考试却总是不能有所突破。

三、交流讨论

同学们觉得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解决呢?

四、总结归纳

(1)时间利用的自主性

自我制定切实可行的每日时间分配利用表。将每日时间按自己的行为过程进行详细划分:哪些是固定时间,比如吃饭,睡觉,上课等;哪些是作业时间,如自习课,晚上在家;哪些是休息时间,如中午饭后;哪些是机动支配的零散时间,如早读前,中午到校后,课间休息时等。

其中特别值得利用的是零散的机动时间。每天晚上做一个自我反省统计,今天我利用了哪些零散时间?做了哪些学习工作?(2)听课参与的专注性

中学课堂容量大,灵活度高,它更需要同学们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高度的集中,要提高听课的有效性,可以做好这样的几个方面:

①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笔记本和其他文具,提前两分钟坐在课桌前,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翻阅本课要学习的有关内容。

②听课要抬头,目光尽可能专注老师,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并在心中尽可能重复老师的话。

③笔记记录要尽可能详实。按照不同学科老师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并及时复习巩固。语文课,不仅记老师的板书更要记老师的分析,特别是老师重点强调的或总结性的语言;英语课,重在跟老师一起朗读训练,记下老师重点强调的语法知识点,并记录典型例句;数学课,与老师同学一起思考,积极探索并总结数学规律,能不断的正反推论,有重点地记下老师与同学总结的内容。当听课思考与记录笔记发生矛盾时,要以听课思考为主,下课后及时补上笔记,养成与同学交流笔记的习惯,以便补齐缺漏。养成读笔记的习惯,经常想读课本一样来诵读笔记。

④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课堂是我们学生自己的,给自己一个目标如果每堂课没有至少举5次手或回答一个问题,那么这堂课我们的学习就是不合格的。

⑤ 敢于质疑,只有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才能会的真正的知识积累。

(3)作业完成的规范性

①有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不许边看电视、听音乐、聊天,边写作业。

②先复习后作业。每天写作业前将课本或笔记翻阅一边,回顾一下主要的学习内容和重要知识点,然后在写作业。

③不犯低级错误。因审题而犯的错误均属于低级错误。

④严格执行各科作业规范。不犯低级错误、书写工整认真、卷面整洁规范、按时独立完成——达标作业准确率达到90%——95%、书写美观,内容丰富,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或见解——优秀作业。

⑤错题及时订正。不仅订正答案,更要订正思路,写出错因。重结果更重思路,写出错因分析和思路梳理。养成读错题订正的习惯,每天将学案或其他作业中订正后的错题读一读。

⑥化整为零,不要将一天的作业任务全部积压到晚上来做。对于每日固定的学习任务可以充分利用自习课或其他的零散时间来完成,比如笔记整理,错题订正,每日语文,读书笔记、每日练字等。要学会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

⑦注意作业保存。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

五、课后反思

每位同学结合今天的班会内容和自己的中学学习生活,写一篇《我的中学学习》的反思文章,准备班内交流。

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篇2

一、英语教师在掌握学习策略中的关键作用

(一) 在学习中相信大部分的学生都深刻的体会到, 如果有了教师对自己充分的肯定与赞美, 那么一定会在学习中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 但是反过来如果自己的付出还是得到教师的批评与否定, 那就更加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趣。对于中职生的英语学习中也是如此, 他们本就因为各种原因而学业没有那么优秀, 英语的水平相对来说比较差, 因此对英语的学习更是厌恶。而作为他们的教师, 则要仔细去发现学生们的特点, 并且在学习中充分的给予他们尊重、肯定与赞赏, 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受到鼓励之后, 提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 现在全国或者全省的范围内都在实行统一的英语教材, 但是统一的教材未必就适合中职院校的学生。因此, 在课程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们有效的掌握到学习的策略, 教师可以进行自主的创新, 这种创新也必须要在符合教材的基础之上, 适当的对统一的教材进行取舍或者增加其它知识, 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发符合本校学生自己的教材, 为其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手法, 使英语课程适合于学生。

二、如何有效的掌握学习策略方法

(一) 英语单词的学习策略方法

英语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关键。一方面, 在单词的学习中, 教师应该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 对教学中出现的新单词进行充分的扩展与补充, 比如说在对学生进行新单词的教学中, 可以通过相关的例句或者词组, 在不同的语境中列出新单词的反义词、近义词或者同根词等等, 也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去补充。让学生们在实际的语句运用中掌握新单词的用法, 以及与其同义词的区别等等, 从而对新单词灵活的运用, 在阅读和文章的写作中做到融会贯通。

另一方面, 想要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单词的学习策略, 就要做到从根本上了解单词的本意以及它明确的运用方法。在文章的学习中如果碰到有生词的出现, 教师就可以根据语境的意思进行明确的及时分析, 使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更能把握住知识。另外, 还可以对词义的结合进行强化训练这方面进行的练习题目。

(二) 英语句法的学习策略方法

单词是组成语句的基础, 语句也是组成文章的基础, 而如何有效的掌握英语学习策略, 最重要的就是句法的练习。在进行英语的教学中, 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从简单向难点过度, 逐步的在练习中提高学生们优秀的句法掌握。在学习方法的方面则可以教育学生通过大量的文章阅读, 进行潜意识对句法的印象, 并且在阅读中了解语句的特点以及应用的背景, 并且可以在自己的写作中有效的进行引用, 或者进行模仿写作等等。

相对于在教师的教学中, 则可以采用语句的合并、语句的改写等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授。与此同时, 应该进行对常用的词组或者语句进行经常性的练习, 使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 并且可以在英语作文的写作中对结构复杂的句式可以应用自如。通过这样平时课程中大量的练习, 提高学生们对于语句的熟悉度, 掌握语句的应用, 从而可以提高英语作文的写作, 也能避免出现中文惯性思想出现在英语作文中。

除此之外, 在英语的句型中,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五种句型之外, 还有许多其它特殊的句型需要学生进行掌握, 如There be等强调、倒装句等句型。这些句型如果能够被学生熟练的应用,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英语作文变现力。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 如果让学生们能有效的把握住这些特殊句型的学习策略呢, 这就需要教师在句法的教学基础上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了。

(三) 英语句式的多样化学习策略方法

英语的句式从结构方面分为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三种。例如并列句多是以and, but, so来进行连接, 它们之间的语句关系是并列的。从其各个的特点上来看, 其功能的表现性也各有不同。并列句和复杂句因为结构比较复杂, 能够表达相对来说复杂性的内容, 并且句子整体较长。而简单句结构就比较简单, 表述简洁有力。而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优秀的英语作文中大部分都运用了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 并灵活的进行转变, 从而才使语言的表现力得到最佳。

三、中职英语掌握学习策略的技巧

在本人对中职英语的长期实践教学中, 同时也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 对如何有效的掌握英语学习策略积累了一些技巧。

(一) 学会运用规律。在英语的教学中有许多规律可循, 比如说对单词的记忆, 其实大部分的词根都是一样的, 都是后缀进行变化而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词义, 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 就会容易掌握单词学习的策略。

(二) 学会运用推理。英语的文章阅读中涉及到大量的词汇、词组, 有些甚至于教师可能都不知道什么意思, 对于学生来说, 不要让其养成碰到生词就查字典的习惯, 而是要根据上下文的表现或者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对生词的推理, 从而理解文章的意思。

结束语

英语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长期积累学习的过程, 同时也是掌握学习策略并且投入运用的一个长期过程。英语学习贵在坚持, 作为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师, 更是应该根据学生们不同的特点, 而更改传统的教学观念,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 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学习策略, 比直接对其进行教育要有效的多, 而且学习的策略能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学习质量。

摘要:本人在中职英语课程长期的实践授课教学中, 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如何有效的掌握学习策略进行不断的探索, 本文也就此为研究目标, 分析了其相关的内容。首先就教师本身进行了定位, 然后就英语学习中单词、语法等内容的学习策略进行了阐述, 最后总结了一些给予学生学习英语的技巧方法, 希望能够借此主要对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带来帮助。

关键词:英语,中职生,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桂珍.中职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 (02) .

[2]陈涛.影响中职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 (08) .

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篇3

【关键词】非指导性 掌握学习 异同

非指导性教学策略与掌握学习策略的提出,归根结底都是美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当时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运行的结果,也止是由于教育现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才导致了非指导性教学策略与掌握学习策略的产生。反过来也可以这么说,非指导教学策略与掌握学习策略的粉饰登场”,也恰恰反应了当时美国的教育现状不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总之,一种新教学策略的提出,绝对不会是凭空而来的,而必定是一定社会需求与教育需求之间矛盾推动的结果,也必定是一定社会需求与教育需求之间矛盾的反映。

二、非指导性教学策略与掌握学习策略的指导思想

非指导性教学策略与掌握学习策略在指导思想上,具有养许多的相同点:首先,它们都对学生的潜能抱有一种乐观的态度。这两种教学策略都认为学生具有良好的潜能,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将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以实现学生的它我”;其次,它们都主张通过积极因素来实现对环境的改造,而较少依赖机器”和`ix备”。这两种教学策略都坚持教师是教学中最巨大的资源,要使教学走向成功,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作用,而不是借助先进的机器和设备。当然,非指导性教学策略与掌握学习策略在其指导思想上也存在养某些分歧:如非指导性教学策略认为促使学生售我”的实现,关键在于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气氛,提供一种真实、亲密、理解的人际关系;而掌握学习策略则认为,要促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实现自我”,关键在于提供恰当的教学,在于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地给予纠正。

三、非指导性教学策略与掌握学习策略的实施过程

罗杰斯指出非指导性教学策略中仍存在养一定的步骤,这个步骤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教师创造一种接受的气氛。创造接受的气氛要求教师首先应信任学生、信任学生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要让学生自己规定某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问题。此外,创造接受的气氛还表现在教学环境的一些实实在在的方面,如师生围绕一个大桌子而坐,或者师生的座位是一圆形;第_阶段:形成个人的以及小组的目标。当接受的气氛形成之后,教学就进入下个阶段,以我们今天希望讨论什么或做什么”这一类问题开始。个人先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当然不可能是相同的,不过可以通过讨论最终形成小组全体成员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接下去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实现小组的诸目标。

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则从程序教学中汲取营养,认为要使教学取得成功就应对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管理。非指导性教学策略与掌握学习策略在实施过程上,也存在养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而是不同样式的教学顺序。非指导性教学策略的整个实施过程,没有固定的教学顺序,大多数事件都是自然发生的,很少受到学生或教师有意识的控制。而相比之下,掌握学习策略以一套目标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一矫止,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另一方而是不同的教师要求。在非指导性教学策略中,教师始终处于一种无准备的状态,他无法对将要发生的事情作出预测,但他又必须对即时的需要作出反应,因而教师的角色是不断变化的。

四、非指导性教学策略和掌握学习策略比较的启示

1.重视开发教师的潜能

以上两种教学策略的比较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就是:为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必须重视教师潜能的开发。这是因为我们为发挥学生潜能而采用的各种手段,必须也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起作用,能否发挥学生的潜能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要胜任发挥学生潜能这一重任就必须从传统的职能中脱胎出来,必须具备一些更新更高的能力,如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规划设计

以保证每个学生能不断取得成功的能力,在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即时反应作出及时的解决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具备又必然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水平、发挥自己的潜能。可见,教师潜能的开发对于发挥学生的潜能来说是必需的,为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必须重视教师潜能的开发。因此,非指导性教学策略和掌握学习策略为发挥学生的潜能,都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并且都重视教师潜能的开发。

2.加强教师管理学习的职能

以上两种教学策略的比较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为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必须加强教师管理学习,以确保学生认知上的成功。这是因为学生的认知是学生潜能发展的基础,学生潜能的开发只有建立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重视认知发展的潜能开发只能是一种形式主义的错误,注定要走向衰落。因此,为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必须要求教师加强对学习的管理,要求教师保证学生在认知上的不断成功。如我们以上所讨论的掌握学习

策略,就是从加强学习的管理以确保学生认知成功出发来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的。

此外,从我国的教育实际来说,也要求加强教师管理学习的职能。这是因为近几年来,虽然随养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己经使得教师逐步从传统的控制学生以适应教学的管理学生”的角色中脱胎”出来,而较多地扮演设计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管理学习”的角色。但这其中也存在养不少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教师对学习管理的横向和纵向都不够彻底,也就是说:一方面,教师对学习的管理只涉及教学过程的部分环节,而不是整个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对学习的管理只是针对部分学生,而非全体学生。这就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打了折扣,并且也使得许多学生的认知成功得不到保证,从而阻碍了学生潛能的发挥。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也有必要加强教师对学习的管理。

3.发展教师促进学习的职能

以上两种教学策略的比较给我们的第三个启示就是:为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必须发展教师促进学习的职能,以使学生情感上得到满足。这是因为不但认知上的成功能促进个体潜能的发挥,而且情感的满足也能促使个体潜能的发挥。这个结论一方而来自于科学研究的证明: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活

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而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苦闷等不良情绪,则会降低人们的智力活动水平;另一方而来自教学实践的证明:如在国际上引起巨大震动的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都是情感能促进潜能发挥的有力例证。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实践中也不断证明了这一事实。因此,为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不但要保证学生在认知上的成功,还要促使学生在情感上的满足,这就要求发展教师促进学习的职能。

此外,发展教师促进学习的职能也是由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所决定的。这是因为目前我国教师较多执行的还只是一种管理学习的职能,而缺乏促进学习的职能,也就是说,我国的教师习惯于站在学生的上而,走在学生的前而,为学生指明方向,而不习惯于与学生处于同等地位,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也不习惯于走在学生的后而,只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心理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方向。但这种管理学习的职能在保证学生认知成功的同时,也由于强调一种上下级的师生关系而阻碍了情感的交流,从而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加快发展教师促进学习的职能对于我国止致力于发挥学生潜能的教学实践来说也是尤為关键的。

同时,也必须看到促进学习的职能虽然具有许多的优点,如不但将学生的学习置于一种认知背景之下,而且将它置于一种情感的背景之下,主张打破阻碍师生情感交流的上下级师生关系,将师生置于一种平等的地位以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情感,顺应学生发展之自然,不主张以明确的目标和程序来规定学生的发展。但这种职能也有养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毫无教学顺序可高,可能会降低教学的效率,也可能使学生为一些无谓的事情争论不休,等等。因此,单独使用促进学习的职能也是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的。这就要求促进学习的职能能与为它提供补充的管理学习的职能结合运用,发挥它们之间的互补作用,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参考文献】

[1]伊文思:心理学的发展》,英文版,1976年,第219页。

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篇4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8:30 作者:姜春云

早在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同志70年前讲的这段极富哲理、形象而生动的话,至今细读起来,依然发人深思、回味无穷。进入新时期,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用心探讨“任务与方法”、“过河与桥船”的问题,仍然不失为一件大事要事,有着十分现实而特别重要的意义。

方法,是人们为人处世,解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种种矛盾和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式。世上所有的个人、团体、政党和国家机关等,总是要借助、依靠、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做好想要做的事情,达到预想的目的。有了正确的方法,可以纵横捭阖,挥洒自如,举重若轻,事半功倍,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若是没有科学的方法,或者方法失当,则往往会陷入困境,一筹莫展,一事无成,甚至一败涂地。领导方法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对策、举措和手段,是领导者解决工作实践中种种矛盾和难题的基本程式与做法,是领导者的思想观点、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领导方法有科学与非科学、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之区别。领导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程度,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的效率、效能和事业的兴衰成败。

我们党一向重视领导方式与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始终强调在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领导方式方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卓有成效地进行了领导方式与方法的改进和创新,突出强调增强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指导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领导作风的同时,强调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实现领导方式与方法的创新。他们在许多著作和文章中,对改进领导方式与方法,提高领导水平都有精辟的论述。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进和完善。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党委和全党同志都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正是由于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一代接一代地重视研究解决领导方式与方法问题,引导全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与任务,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与方法,转变领导作风,才极大地提高了党的凝聚力、感召力、战斗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巨大成功,开创了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明确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很适时、很中肯、很有远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任务和新的客观实际,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综观全国各级各行各业领导干部工作方式与方法的现状,既有适应的方面,也有不适应的方面。应当说,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大多数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领导方法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改进,创造积累了许多富有生机活力的新的领导方式与方法。但是,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思想观念陈旧,领导方式与方法落后于形势任务的需要。有些同志无视领导环境、对象、内容的变化,还在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工作方式与方法管理市场经济,管理社会事务,仍然习惯于用行政手段随意干预企业运营,用“一刀切”的办法指挥农民种这种那,用“拍脑袋”的办法进行决策,甚至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办法对待群众,以致造成妨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严重脱离群众的不良后果。有些同志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领导工作,感到茫然,苦于无方,感叹“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一些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则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欠缺,遇到复杂的矛盾和工作难点不知如何应对的问题。可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领导方式与方法,学习掌握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各级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领导同志的当务之急。

自2002年10月开始,我和部分热心于领导科学研究的同志,就新时期领导方法这个课题,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探索与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接触过不少在一线工作的干部,发现有些同志工作热情不可谓不高,责任心不可谓不强,也不可谓不辛苦,一心一意想把工作做好,为老百姓多办些实事、好事,可是,往往心也操了,劲也费了,累也受了,结果却并不理想甚至事与愿违。原因何在?领导方式与方法不对头是很重要的原因。这些同志平时不大注意研究形势任务的变化对领导方式与方法提出的新要求,对学习和掌握科学领导方法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自觉性,习惯于“用老方子治新病”,凭老经验办新事,往往是“过河不搭桥”,“跟着感觉走”,得过且过,甚至盲目蛮干,这怎么能产生好的效果呢?有些同志深有感触地说:“领导工作千难万难,方法对头就不难领导工作再忙再乱,方法对头就能举一反三;领导工作容易陷入被动,方法对头就能赢得主动。”可见,把改进和创新领导方式与方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改革深化、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特别是做好一线领导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实在必要必需必行。

新时期领导方法课题研究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领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领导方法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立足于新的形势任务和客观实际,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总结概括新的领导工作经验,注重研究、探讨、回答新时期各级领导、尤其是一线领导工作的方式与方法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和课题组的同志们经过反复商讨、比较,把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为18篇,即观念篇、发展篇、决策篇、调研篇、创新篇、信息篇、用人篇、基层篇、群工篇、矛盾篇、务实篇、示范篇、法制篇、团结篇、公仆篇、廉洁篇、学习篇和班长篇。领导方式方法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

新时期领导方法18篇的组合是一个整体,各篇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观念篇是本书的开篇,解决的是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问题。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开拓创新的基础。改革开放每一步的成功,领导者思想认识的每一次飞跃,都始于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正所谓“成亦观念,败亦观念”,“一念之差,天上地下”,“观念一变天地宽”。发展篇是探讨领导者谋事、创业思路的。怎样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抓住新的战略机遇期,思发展、谋发展、求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本篇研讨的重点。决策篇是研究领导决策科学化问题的。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基本功。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决策必须坚持哪些原则和程序,怎样进行前期研究和多方案综合评价、对比选优,怎样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领导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防范决策风险和失误,有效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成功率,在本篇中都有涉及。调研篇解决的既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工作作风问题。本篇着重探讨、论证了调查研究在新时期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把握新时期调研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内涵,创新方式方法,以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创新篇论述的是如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领导工作的新突破,重点探讨了领导者为什么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品格,以及开拓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信息篇回答的是提高领导工作效率的技术手段问题。有无信息化意识,能否及时获取并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是新时期领导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篇侧重研究了领导者如何通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有效推进领导方式与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用人篇论述的是如何认识和开发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怎样正确理解人才强国战略、确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解决人才既短缺又浪费的问题,消除人才选用上的种种弊端等问题。基层篇着重论述了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的城乡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总结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成功经验,从基层工作的实际出发,归纳了做好新时期基层工作的八种有效工作方法,并探讨了上级领导机关应当如何关心、指导、帮助基层组织和干部做好工作等问题。群工篇重点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什么必须紧紧围绕群众新的需求,转换工作思路,采取新的有效方式与方法,以及怎样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矛盾篇重点探讨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解决新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包括领导者在处理这些矛盾中应当坚持的原则和方法,怎样做到“对症下药”、切中要害,促使矛盾迎刃而解。务实篇重点剖析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及其根源,探讨如何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论证了要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必须解决好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示范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新时期典型示范这一领导方法的意义、特点和运作方式,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法制篇重点论述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与改进领导方式、方法的关系,探讨了领导者如何带头学法、懂法、守法、执法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须抓好的关键环节。团结篇涉及的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针对新形势下种种影响团结的因素,总结各地的实践经验,就如何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基础,发扬团队精神,搞好“一班人”和方方面面的团结,作了比较深刻系统的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法。公仆篇研究的是新时期领导者如何认清自身的公仆身份,摆正公仆和主人的位置,克服“官本位”思想和种种“官气”,做合格的人民公仆等问题。廉洁篇重点探究了极少数领导干部陷入腐败深渊的根源,论述了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如何从自律着手,依靠教育、监督和制度,从源头上解决拒腐防变、清正廉洁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学习篇着重探讨了领导干部在新时期加强学习、增长知识的特殊重要性,论述了如何端正学风,改进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机制,有效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领导本领,做“精明、高明、开明”的领导者。班长篇是本书的最后一篇。班长在“一班人”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性作用,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本篇围绕如何当好班长、做好一把手的工作,论述了必须处理好的八个方面的关系,较为系统地回答了当前一把手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也为本书画上了一个凝重而值得深思的句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握和应用以上这些领导方法并使之发挥作用,最重要的还是靠千百万领导者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去认识、去践行、去探索、去创新。

应当说,这一课题研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新时期领导工作的新经验,探索了新时期领导方法的新思路,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新的构想和新的领导方式与方法。书稿形成之时,适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央号召全党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提高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当前全党和全国各级各行各业正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但愿本书的出版对各级领导者、特别是在地方工作的领导同志,改进和创新领导方式与方法,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有所裨益,有所帮助。

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篇5

1z202041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

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承包合同

施工成本控制要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围绕降低工程成本这个目标,从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两方面,努力挖掘增收节支潜力,以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方案,既包括预定的具体成本控制目标,又包括实现控制目标的措施和规划,是施工成本控制的指导文件。

(3)进度报告

进度报告提供了每一时刻工程实际完成量,工程施工成本实际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正是通过实际情况与施工成本计划相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以后的工作。此外,进度报告还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隐患,并在事态还未造成重大损失之前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损失。

(4)工程变更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变更是很难避免的。工程变更一般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技术规范与标准变更、施工次序变更、工程数量变更等。一旦出现变更,工程量、工期、成本都必将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施工成本管理人员就应当通过对变更要求当中各类数据的计算、分析,随时掌握变更情况,包括已发生工程量、将要发生工程量、工期是否拖延、支付情况等重要信息,判断变更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索赔额度等。

除了上述几种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主要依据以外,有关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合同文本等也都是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

例题:下列能够作为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的是()。

a.施工组织设计b.施工成本计划c.进度报告d.工程变更e.工程量清单

掌握沟通策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6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我国教育名著<学记>中的一句话,应用到现代教育中,也就是说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情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是多么重要,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足可以改变教育的状况.

作 者:夏桂花  作者单位:河南省轻工业学校基础部 刊 名:河南农业 英文刊名:HENAN NONGYE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 

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篇7

1. 从运动学的角度探究简谐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回复力

新课程中关于简谐运动的定义是这样描述的: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 即它的振动图像 (x-t图像) 是一条正弦曲线, 这样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而根据运动学的知识, 如果已知简谐运动的质点或刚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即它们的运动学方程, 就能充分地描述它们的运动情况。在数学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函数y=Asin (ωx+φ0) 的图像, 而正弦函数可以描述简谐运动, 那么用位移x代表函数值, 用时间t代表自变量, 这个函数式便变为x=Asin (ωt+φ0) 。其中, A代表简谐运动的振幅, ω是一个与频率成正比的量, 叫做简谐运动的圆频率, 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值得注意的是, 新课程中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了更明确的要求, 导数已作为基本知识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内容中。现根据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方程x=Asin (ωt+φ0) 并将位移对时间求一次导数从而求得:知道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导数知识求速度对时间的一次导数从而求得:负号代表方向。显然x=Asin (ωt+φ0) 、v=Aωcos (ωt+φ0) 、a=-Aω2sin (ωt+φ0) 、F回=ma=-mAω2sin (ωt+φ0) 。其清晰地反映出:当位移最小时, 加速度最小, 回复力最小, 速度最大, 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当位移最大时, 加速度最大, 速度最小, 且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还可以得到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没有绝对相同或相反的关系。

2. 从能量的角度探究简谐运动的动能和势能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 、内能、电能、化学能、核能, 等等, 不同形式的能量还可以相互转化, 而且在转化的过程中总能量守恒。以水平放置的弹簧振子为例, 理论上可以证明:在弹簧振子振动的过程中, 如果摩擦阻力造成的损耗可以忽略, 则在弹簧振子运动的任意位置, 系统的动能与势能之和都是一定的, 这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相一致的。在振动的过程中, 因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Asin (ωt+φ0) , 所以可以得到弹簧的弹性势能上述已推导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Aωcos (ωt+φ0) , 也可以得到振子的动能清晰地反映出:在平衡位置时, 动能最大, 势能最小;在位移最大时, 动能最小, 势能最大。再根据运动学方程得出F回=ma=-mAω2sin (ωt+φ0) =-mω2x (上述已求得) , 结合弹簧振子受力分析可得到的F回=-kx, 可以得到的结论为k=mω2,

验证了弹簧振子运动机械能守恒。

3. 对弹簧振子简谐运动周期的探究

学有余力的学生对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不愿仅局限于死记, 很想推导一番。然而, 此公式的推导需要解微分方程, 学生是做不了的。若在教学中采取辅助匀速圆周运动的办法, 或者导数的方法, 就可以为这些学生打开一条新的思路, 解除他们的困惑, 提高其学习兴趣, 以促进教学。

解微分方程的过程是这样的:F=-kx即设:上式写成:得到x=Asin (ωt+φ0) (A为任一常数, φ0为初相位) 。所以, 周期

解微分方程虽然简单, 但学生无法理解。如果利用匀速圆周运动辅助, 学生就可以间接地来理解周期公式了。我们已知道简谐运动的图像为正弦函数图像, 位移公式为:x=Asin (ωt+φ0) (A为振幅, φ0为初相位) , 所以

关键在于我们需要知道ω受哪些因素影响。因此, 我们引进一辅助匀速圆周运动。设一逆时针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 半径为A在某一时刻物体的纵坐标为:x=Asin (ωt+φ0) 。也就是说, 物体在x轴的投影也为简谐运动, 与我们需要研究的简谐运动等效。我们恰恰就是要用它的ω来解决问题。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F向=mω2x, 在x轴方向的分力大小为Fx=mω2Asin (ωt+φ0) =mω2x, 考虑到方向, 应为:Fx=-mω2x, 此力应为匀速圆周运动在x方向投影的那个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它等效于简谐运动回复力公式:F=-kx, 可以看出:则周期公式为

上述方法求周期也不是很理想, 好在新课改后, 高中数学加入了导数,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推导出周期公式。做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函数是x=Asin (ωt+φ0) , 依据导数知识, 可以求得位移对时间的导数速度为v=Aωcos (ωt+φ0) , 速度对时间的导数加速度为a=-Aω2sin (ωt+φ0) , 可以变化为a=-ω2Asin (ωt+φ0) =-ω2x, 合力为F=ma=-mω2x (由运动学推到) , 弹簧振子受力分析得F=-kx, 两者结合可以得到k=mω2, 可以看出则周期公式为

因此说, 在新课程中知识还是力量, 还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但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 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才是最重要的。从新课程标准的三维培养目标来看:简谐运动速度、动能、周期的探究则包含着丰富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正是它既能引导学生从力和能的角度研究简谐运动, 又能数理结合, 融会贯通。在这样的教学中, 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观察推理的能力, 而且能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化为主动的“探索者。”教师还应慢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过去课程的着眼点“知识点”转移到新课程中的着眼点“方法”, 对能力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摘要:本文从过去课程的着眼点“知识点”转移到新课程中的着眼点“方法”, 对能力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新课程标准下简谐运动这一单元的教材如何教、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学生如何学、如何落实则成了当前一线教师孜孜探究、学生苦苦思索, 共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过去课程的着眼点“知识点”转移到新课程中的着眼点“方法”, 对能力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习和掌握钢琴演奏技术——踏板 篇8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术;踏板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36-01

踏板在音乐中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是学习者必修的一门课程,它对音乐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丰富了音乐表现内容。如,在多声部的旋律进行中,很多情况下是既要保持长时值低音的稳定性(和声低音一般为长时值单音,而这个音很快会消失),又要保证其它声部进行的连贯性,这时就需要运用踏板,踏板的延音作用能使和声低音与其它声部稳定地进行。再如,在许多跨度较大、跑动的分解和弦伴奏织体音群中,踏板的运用也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增强旋律线的连贯性和流动性,为音乐铺垫和衬托。

当然,踏板不仅能延音,还能改变音乐色彩。音乐是一门纯听觉的抽象艺术,故演奏者所演奏出的声音就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是一名平庸的演奏者,或是一名灵魂的‘歌者’, 音乐色彩在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不是所有跑动的音符都需要颗粒性的声音,有些作品需要‘线状’的音响,即,不要求每个音那么‘真实’(清楚即可),而是需要‘飘过’、‘滑过’、远远地声音,这时就需要运用踏板,以使声音不干涩,而这样的处理从本质上改变了音色。再如,演奏者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旋律声部较多的抒情乐段中,如果主旋律和其它声部的行进处理不好的话,声部可能无层次、单薄、干涩和生硬,也无句子感。若在这时发挥踏板的作用,既能保持主旋律和其它声部的有序进行,而声音和音乐也有厚度和层次,其效果则会不同。

正确适当的运用踏板能很好的表现音乐思想感情,丰富和完善音乐的表现力,若踏板使用不当,不但不能装饰音乐内容,反而会破坏音乐的传递。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要点是保持声音的干净清脆,故踏板很少用(当时还没有制造踏板),若处理不当,就演绎成了‘肖邦’;进入浪漫时期后,记谱技法开始增多,在踏板运用的同时,也应保持头脑的清醒,发挥听觉的主动性,保证各声部的旋律进行清晰,踏板换干净,不能有任何的浑浊之感。若处理不当,不但不会烘托出音乐情感,还会破坏音乐的美感。

一、全踏板

钢琴有三个踏板,制音、弱音和延音踏板,演奏中最常用的是制音踏板(最右边的),其次是弱音踏板(最左边的,用来控制音量和强弱)。当使用弱音踏板时(三角钢琴上的作用明显些),钢琴内的机械装置会向右边移动,每个榔头击中两根弦,而非三根弦;中间的是延音踏板,作用是能将声音延长,使声音柔和。全踏板,顾名思义,就是用脚掌的全部力量踩下。这是较常见的一种踏板类型,在最初的学习中,老师讲解的也是这种踏板技法。这类踏板共鸣好,主要针对旋律线较稀疏、跨度大的音群,需注意的是踏板一定要换干净,这样才能保证声音的干净、和声的清晰。准备要踩踏板时,应提前准备好,双脚放于踏板的两边。脚跟点地,脚掌踩踏板,脚放正,不宜歪或塌,脚踩到底,学会脚与双手相互配合协调好。在弹奏时,小节与小节、句子与句子和不同和声之间应保持自如运用踏板和声音的连贯流畅,保持听觉的灵敏性,不能因为踏板的加入而破坏了整体的音乐性。运用踏板时,可以使用‘音和踏板’,即,第一个音弹下去后,马上踩踏板,这样能很好的保证声音的连贯,对于初接触踏板的学习者来说,需要反复训练和积累;当然,针对速度快、较激情的段落,踏板一定得换的快,而对于速度较缓慢、抒情的乐段,换踏板就慢些,以防声音的干涩和不连贯。

二、四分之一踏板

四分之一踏板,即踩整个踏板的四分之一,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四分之一,只是大概的数字表达,音乐是不能用数学公式来计算的,主要还是靠演奏者技术的不断积累和内心感维系。如,在旋律线较密集声部、速度较快的句子和音色较明亮的乐段中,踏板若全部踩下,整个句子的声音就容易浑浊不清,毫无线条感,所以,若要保持声音干净清楚和保留音乐线条美感的话,‘四分之一’踏板是较为合适的一种方法。因每架钢琴各有特点,制作和制音也略有不同,故应明确‘四分之一’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数字表示,演奏者应学会自我调整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耳朵是一个判别标准。在平时的练习和演奏中,对这类踏板的运用应谨慎,应注意音乐和声音的关系。若表现线条性的旋律,放踏板应慢些,以防声音欠缺的连贯性,手与脚协调好;而在尾声结束或渐慢处,应注意重量的下沉,在渐强渐慢的结束处,因为每个音的处理都是小心翼翼的,演奏者很容易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记住手指可以紧张,但身体及各个部位应放松;反之,紧张的动作会使演奏出的声音无法达到要求,踏板的运用也失去了意义。

三、碎踏板

从浪漫时期开始,碎踏就频繁使用了,主要运用在:声音共鸣强、声音较尖锐、旋律线较密集的乐段乐句中。不论何时踏板都踩满的话,旋律线条、和声及其声部就容易浑浊,而使用碎踏板可以保证声音质量和音乐表现。在运用碎踏板时,脚跟点地,脚掌抖动踏板,需注意的是,身体向前倾,重量放下去,身体及各个部位的全部重量落在脚上,反之所表现出的声音则不均匀、不连贯。在演奏每一个乐句和段落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与句子第一个音的重量、句中旋律线音的连贯以及句尾音的收束配合。学会感受句子的重量转移、语气语感及情绪上的接替和表现。

四、点踏板

点踏板从巴洛克时期就已开始运用了,这也是一种较为常见和常用的踏板類型,当然,这时期的使用是极为谨慎的。点踏板,脚跟点地,脚掌‘点’一下踏板后立即‘放’干净,一定得跟着声音走,运用这类踏板能加强音乐语气,增添音乐情绪氛围,多数用在重音处、小连线的首音及强调着重处。使用点踏板时应积极发挥听觉器官的作用,保持演奏的声音清楚和音乐情绪的表达。重音:若是八分音符,踏板就‘点’半拍,任何的拖沓都将可能影响音色的表现;若是四分音符,踏板就‘点’一拍,若将声音随意延长或缩短都会导致音乐情绪不正确的表达。小连线:与第一个音同时‘下去’,到尾音时和手一起抬起。

综上所述,踏板技法的运用应需特别注意,踏板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装饰了声音的色彩。

参考文献:

[1]肖复兴.音乐欣赏15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3]陶维加.大学音乐鉴赏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篇9

随着高考的临近,出国留学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在做两手准备—孩子考的好,就上国内的名校,高考成绩要是不理想,就让孩子出国留学。

生活场景类话题是必考话题

Part1的新题目,也依旧多是围绕日常生活场景的必备话题来出题的,具体包括享受阳光、外出散步、休息、唱歌娱乐、奔波忙碌,这些无一不是我们每天都要遇到的话题。

Part1的知道话题中除了buildings的话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讨论到以外,其余所有话题一律是生活场景类的话题,甚至是考生必备的生存英语(survivalEnglish)。这类话题秉承了雅思口语考试第一部分题目的传统特色,因此在新一年的口语考试part1中,考生一定要重点准备留学生生活场景话题,做到有备无患。

建立各个话题的充分语料库

口语考试中的所有题目都是被用来检查考生口语能力的,而不是被用来考察考生知识范畴或者个人真实喜好的。既然如此,更需要记住:口语考试中所有的回答都是用来证明我们口语能力的,而不一定与真实情况相符合。这就要求学子们建立围绕各个话题的充分的语料库(corpus),语料库中的素材足可以供考生信手拈来畅谈各个话题下的任何问题,这样在口语考试中才会胸有成竹,从容应对。

经历类话题卡的数量增加

对于口语考试中的part2与part3而言,考生首先要对雅思口语题库的变化规律有所了解。雅思口语考试的话题在每年1月5月和9月初产生改变,届时会有约三分之一的题目(最旧的)被淘汰出题库。取而代之的是约三分之一的新题目被加入。新题一旦被加入,题库则趋于稳定,几乎不再产生任何变化,一直沿用到下一次换题的月份。每次题库的更新都会有新话题加入,这是不可改变的。但如果我们在考试时间的选择上注意做一些选择,纯新题也是可以掌握很大一部分的。2014年的雅思口语考试中话题卡的变化趋势较为明显的—经历类话题卡的数量有所增加。经历类卡片着重考察考生描述事件的能力。同时,在描述事件经历类话题时,对时态的准备把握也是考官考察考生的重点。因此每一位考生都要特别注意准备一下这类话题卡,同时从现在开始就要锻炼自己的语法,尤其是与过去时态和将来时态相关的语法,让自己语法过硬,才能回顾过往,畅谈未来。

掌握学习方法的名言 篇10

2) 勤奋出聪明,博学出智慧,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

3)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4) 没有永远的博学,只有永远的学习;没有永远的聪明,只有永远的思考;没有永远的智者,只有永远的学者。

5) 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

6) 学问靠点滴积累,聪明靠思考练就;博学靠学习成就,创造靠实践成功。

7)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8)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素养的人,给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

9) 学习前要带上几个问题,学习中要思考几个问题,学习后要能提出几个问题,这样才能学有所得。

10)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1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爱因斯坦

13)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14)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15)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

16) 学习不能好高骛远,须一步一个脚印;进步不能一步登天,须一步一级台阶。

17)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勤奋是智慧的钥匙,智慧是思考的火花,创新是智慧的结晶。

18)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9)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篇11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灵魂,是学生形成良好知识结构的纽带,更是提高学生思维质量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助推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数学思想方法隐含于数学之中”的特点,要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一、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多,但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一些性质、法则、公式规律的发现探索过程及方法一一叙述清楚。为此,教学时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去体验、去领悟。教师要积极创设与教材内容吻合的、新奇的、充满疑问和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一种情境中产生认识冲突,诱发他们探究知识的热情、兴趣和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再发现的过程。让学生面对疑问、困难、障碍,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全过程,从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又运用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获取新的知识,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知识、思想、方法、情感的和谐发展。

我教《三角形的面积》时,一改往常先组织复习铺垫的方法,而是直接揭示课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独立尝试中寻求解题的方法:下图中平行四边形底长4厘米,高2厘米,求阴影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很快联想到平行四边形可以分割成两个完全形状大小的三角形,所以阴影三角形面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紧接着,我提出问题:用一个三角形如何来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情趣高昂,积极动脑,自主探索出多种推导方法。针对不同的推导方法,我及时组织评讲,再请学生说说算理,不仅使每个学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领悟到了还有比计算公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再利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化归思想方法。这样教学,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同时,很自然的受到了数学思想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应深入研究教材,发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它渗透到自己的备课中,渗透到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中,渗透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渗透到课堂小结中,渗透到学生作业中,让数学思想方法在与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生成。

二、在合作探究的活动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现代社会提倡团队合作精神,是否具有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也已成为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倡导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教师要营造自由、宽松、开放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也应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参与中通过示范、引导点拨、鼓励学生大胆地思维,敢想、敢说、敢争辩。并且要允许学生“出错”,课堂本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启发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从而获得清晰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采用“问题——猜想——验证——归纳”的教学方法,凸现“数学教学是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这个《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现摘录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提出问题,引起猜想。通过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举例说明)学生一阵沉默后,争着发言: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例33、36、39。

生2:个位上是奇数的数能被3整除。例21、123

……

课堂顿时议论纷纷。那么,到底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接着我采用“学生考老师”的办法,一个学生任意报一个数,其余学生用计算器做除法,比比看,谁判断得又对又快。当学生报出一个能被3 整除的数时,我迅速作出回答,并带出一串数,让学生验证。如学生说“345”,我就报出“354、435、453、534、543”学生对老师又快又正确的判断既感到惊讶,又产生疑问。很快不少学生惊喜地发现: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任意交换各个数位上数字位置,这个数仍能被3整除;所以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与它各个数位上的数有关。

……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并没有滔滔不绝地讲解数学思想方法,但学生却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从迷惑不解到茅塞顿开,领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奥妙,体验了思想放飞的喜悦。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把学生获得数学思想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充分地用好教材,让学生亲身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等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扎实、灵活,具有新意。

三、在运用生活实例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前,并不全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感悟到一些浅显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应当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并引导学生将这些体验“数学化”。平时教师要研究小学生生活的背景和知识经验,从生活中寻找实例。这样的实例,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不觉得抽象和枯燥,而发觉数学就在身边,于是对学习更感兴趣。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我引用了这样的实例:“妈妈身边有364元钱,其中3张是100元面钞,在超市买了98元的食品。你替妈妈想想,她该怎样付款?”结果学生个个兴趣盎然,都是采用付100元,找2元的付款方式。真所谓“学者虽无心,教者却有意”,“多减要加”的思想方法也就渗透其中了。由此可见,关注学生的生活,用好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做数学,课堂就会显露出勃勃生机,焕发出学生主体学习的创新活力。

上一篇:中班公开课数学教案《寻宝小勇士》下一篇:和韦侍御寓直对雨,和韦侍御寓直对雨钱起,和韦侍御寓直对雨的意思,和韦侍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