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2024-06-11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精选12篇)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1

摘要:数学作为一种文化, 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 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 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 为此更新数学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习方法,学法指导

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这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 不仅对当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而且对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促进科教兴国具有历史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 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 地位越来越高, 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 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 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

因此, 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 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和做法时有发生。为此, 更新数学教学思想、完善数学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迫切。在数学教学中, 开展学法指导, 正是改革数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1.对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人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首先, 是通过观察、调查, 归纳总结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如“学习懒散, 不肯动脑;不订计划, 惯性运转;忽视预习, 坐等上课;不会听课, 事倍功半;死记硬背, 机械模仿;不懂不问, 一知半解;不重基础, 好高骛远;赶做作业, 不会自学;不重总结, 轻视复习”, 等等。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如数学全程渗透式 (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习总结、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之中) 建立数学学习常规 (课堂常规———情境美, 参与高, 求卓越, 求效率;课后常规———认真读书, 整理笔记, 深思熟虑, 勇于质疑;作业常规———先复习, 后作业, 字迹清楚, 表述规范, 计算正确, 填好《作业检测表》, 重做错题, 等等。

2.从数学的角度出发, 就是要考察数学的特点。关于数学的特点, 虽仍有争议, 但传统或者说比较科学的提法仍是3条: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1) 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 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 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比如, 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模型随处可见, 多种多样, 名目繁多, 但数学中的“三角形”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形式 (概念) , 撇开了人们常见的各种三角形形状实物的诸多性质 (如天然属性、物理性质等) 。因此, 学习数学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习抽象。而抽象又离不开概括, 也离不开比较和分类, 可以说比较、分类、概括是抽象的基础和前提。

(2) 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有其严格的要求, 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 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 (表现为证明或计算) , 方能得以承认。

(3) 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因而从理论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以应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领域, 即可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 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 并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 而且要建立数学模型, 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 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也就是说, 数学之应用, 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工具, 一种语言, 而且是一种方法, 是一种思维模式。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特点, 数学学法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建立和操作数学模型, 以及进行检验和评价。

3.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 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 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

关于数学学习的过程, 比较新颖的观点是:“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或是将环境对象纳入其间 (同化) , 或是因环境作用而引起原有结构的改变 (顺应) , 于是形成新的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 如此不断往复, 直到达成相对的适应性平衡”。通过对这一认识的分析和理解, 就数学学法指导而言, 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

4.根据数学内容的性质, 数学教学一般可分为概念教学、命题 (主要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 教学、例题教学、习题教学、总结与复习等5类。相应地, 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亦需分别落实到这5类教学之中。这里仅就例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认识。

(1) 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例题。如前所述, 学习新知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 从内容上讲, 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基础, 又包括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 还包括学习兴趣、认知意识, 乃至学习态度等有关学习动力系统方面的准备。因此, 无论是选配例题, 还是安排例题, 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尤其是要考虑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的原则 (称之为动机原则) 。在例题选配和安排中, 可采取增、删、调的策略, 力求既突出重点, 又符合学生的学情。所谓增, 即根据学生的认知缺陷增补铺垫性例题, 或者为突破某个难点增加过渡性例题。所谓删, 即根据学生情况, 删去比较简单的例题或要求过高的难题。所谓调, 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将后面的例题调至前面先教, 或者将前面的例题调到后面后教。

(2) 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精选例题。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最基本的莫过于理解知识, 应用知识, 巩固知识;莫过于训练数学技能, 培养数学能力, 发展数学观念。为发挥例题的这些基本作用, 就要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配例题。具体的策略是:增、删、并。这里的增, 即为突出某个知识点、某项数学技能、某种数学能力等重点内容而增补强化性例题, 或者根据联系社会发展的需要, 增加补充性例题。这里的删, 即指删去那些作用不大或者过时的例题。所谓并, 即为突出某项内容把单元内前后的几个例题合并为一个例题, 或者为突出知识间的联系打破单元界限而把不同内容的例题综合在一起。

(3) 根据解题的心理过程设计例题教学程序。按照波利亚的解题理论, 一般把解题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等4个阶段。这是针对解题过程本身而言的。但就解题教学来说, 还应当增加一个步骤, 也是首要环节, 即要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的需要。对于“进入问题情境”环节, 要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 在承上启下中, 提出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任务, 激起认知冲突。而对其余4个环节, 教师的行为可按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中的要求去构思。一般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注意做到做好前3个环节, 却容易忽视“回顾”环节。严格说来, 回顾环节对解题能力的提高, 对例题教学目的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回顾环节来讲, 除波利亚提出的几条以外, 更为主要的是对解题方法的概括和反思, 并使其能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之中。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2

1、正确的学习流程(预习、复习、上课)

进行课前预习是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了解,并且有利于上课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讲。刚接受初中阶段的知识,需要我们提前看,这样才能跟得上初中的`学习节奏。在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踊跃回答问题,勇于提出疑问。最后,还要注意复习巩固。再好的脑子也需要反复磨练,所以,在写完作业的时候对一天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复习,这样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使学习有条理性。

2、如何刷作业(平时及限时训练)

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控制,考试时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卷子上的题,所以平时要养成限时做题的习惯,控制好时间。

3、如何对待错题(改错,错题本怎么用)

有些人有些问题今天错了,下回还错,考试也错,就是有些错题他总也记不住!这是因为他没有真正领会错题本的用法。有的学生只是机械地将错题誊抄下来,错题的积累要持之以恒,不要今天写了明天就不写了。要记一些典型的题,同种类型的题要记住做题思路,以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4、如何养成良好习惯(细心,答题,练字)

很多人考完试都会懊悔自己没有足够细心而丢了很多分数,其实,粗心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上的延续。所以,要逐渐改变平时做事粗心的习惯,做题的时候不能只追求快,还应该注意做题的质量和卷面情况,注意书写工整。

5、如何培养数学思维(严谨,根据,自学)

有人说,我确实对数学不感兴趣,就是没有数学思维……哈哈,其实不是任何人一开始都会对数学感兴趣,而是在你的不断坚持和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乐趣!要试着从心理接受数学这门学科,要发现数学有趣的地方,慢慢地培养数学思维。

6、如何考试(试卷分析,拿高分)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浅谈

一、做好学习计划

制定计划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合理安排时间,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制定得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在执行过程中要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与教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学生可以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计划步骤,它包括:长期目标、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计划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二、重视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教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俗话说,“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学生在课上能更加专心听课,因为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主次不分。课前自学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学生可强化对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实现由“了解”到“懂”。

三、保证听课的高效率

课堂是提高学习成果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听是主要的,听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教师讲的关键部分听懂、听会。学生听的時候不能“左耳进,右耳出”,要注意思考、分析问题。如果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会顾此失彼,导致课堂效果低下,因此应适当地做笔记,领会课上教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做到五官协调活动。

四、独立高效地做作业

在课堂、课外练习中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到独立、高效。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但要做得整齐、清洁,使页面有一定的美感,还要富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关键环节与有利时机,同时还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因此学生必须要独立完成。独立作业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这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由“会”到“熟”的过程。此外,在作业时学生要保证效率,十分钟能完成的作业,绝不能拖到半小时完成,拖拉散漫的作业习惯会使学生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

五、正确对待错题

多年以来,我始终坚持要求学生进行常规改错——对每次作业或测验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加以整理,这将是以后复习时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改错不是简单地将错题重做一遍,重要的是要有错因分析、方法小结,并尽可能地再选择一些相关问题来练习,做到触类旁通。我要求学生在改错本上写旁批与反思,主要从这些方面思考:一是这道题是怎样做出来的,思考采用的方法;二是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三是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四是有无其它方法,想多种途径;五是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对于作业里出现的错误一定要及时改正,只有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错误,学习才会进步。每个人都有思维定势,所以第一次没有做对的题目,虽然经过教师的讲解,明白了这道题的解法,但是如果不及时整理好这道题的思路及需注意的问题,那么第二次再遇到这样的题型时,很可能还会犯与上次一样的错误,因此,错题集的整理是必须的。而且整理好之后,也要经常复习,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六、善于归纳总结

抓数学学习方法必须要从高一年级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重视学习方法的灌输。归纳总结就是一个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不断遭受挫折,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不会总结的学生,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总结是成功的捷径。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小结,能实现对知识的由“活”到“悟”。

在教学过程中,每学完一节一章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对知识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让学生学会梳理归纳、总结规律,我指导学生一节一节地、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进行。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知识点,二是题型方法,三是易错点。这样反复训练,也大大促进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从效果上看,学生因为尝到了甜头,成绩节节攀升,所以兴趣也浓厚了,自信心也增强了。步入到良性发展的轨道后,教师也轻松了。

参考文献:

1.王锐.培养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2011(19).

2.孙兵华.注重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培养[J].才智,2010(23).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初探 篇4

一、指导学生科学预习

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就没有预习的习惯, 只是上课时一味听老师讲解, 然后课后根据老师讲解的例子加以模仿练习, 就能够考出挺不错的成绩。 上高中后, 保持原有的学习方式, 认为预习可有可无, 即使预习也是简单地阅读一遍课本, 然后就开始听课。 月考之后, 面对自己的成绩, 感到空前的失败, 惊慌失措, 痛苦不堪。 主要是因为初中数学内容相对简单, 大都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 而高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就一下子接触到抽象的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逻辑运算语言等, 学生难以适应。 同时, 每一堂课的内容在“量”上也急剧增长, 很多学生无法接受并消化。 因此, 课前预习对于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 首先应该粗读课本, 大概了解本节课要上的内容。 其次要细读, 认真阅读本节课的重要概念、重要公式、重要法则等, 最好做到熟记。对于在预习中不理解的内容, 要做好摘记, 以便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评, 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在预习中用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旧知识, 要进行补缺补漏, 以减少听课的困难, 提高思维能力。 最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监督落实, 让他们能够长期坚持预习,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二、指导学生科学听课

良好的预习习惯, 就是为提高听课效率服务的。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 在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越, 在能力要求、思维方式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内容, 听课质量的高低显得尤其重要。 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听课带有很强的随意性, 有时候很认真听, 有时候不听也行, 而且往往无法集中精力从头听到尾, 由于初中数学内容相对简单, 因此考试成绩还过得去。 但是, 高中数学较深奥, 知识内容之间联系紧密, 一旦哪一节课的内容没掌握好, 便直接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 因此, 每一节课的内容不分轻重, 都很重要。 所以, 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课时要反复强调, 要求学生提高听课的韧性, 能够做到全神贯注地听好45分钟, 提高听课效率。 指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要认真听老师对知识讲解的过程, 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 以便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要认真听好老师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分析, 特别是自己在预习中记下来的不理解的内容,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认真听好老师对例题的讲解思路及所用到的思想方法, 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要认真听好老师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以丰富自己的解题手段和解题技巧;要勤于思考, 多动脑筋, 特别是一个题目解完后, 要进行及时反思、总结, 提炼方法与技巧, 达到“解一题会一片”的效果, 以摆脱题海之苦, 有效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三、指导学生科学笔记

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手段就是做好笔记。 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有些学生只听不记, 有些学生却只记不听, 这些不良的听课习惯都不可能达到好的听课效果。 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记笔记, 记笔记就是为了提高听课效率。 所以, 记笔记要服从认真听课, 在适当的时候记录;要重点记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思路, 以便启迪自己的解题思维, 开阔解题视野, 培养解题能力, 提高解题水平;要记好课堂上未听明白的问题, 以便下课后, 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把问题弄明白, 不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 要认真记易混易错的题目, 并用彩色笔加以标记, 引起自己对这些题目的重点关注, 特别是考前要做重点复习, 保证自己在考试中不出错;要认真对待笔记本中的每一道典型例题, 经典解题方法, 巧妙的解题技巧, 做到完全理解, 让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 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熟练运用。

四、指导学生科学解题

“解题是数学的心脏”。 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得如何, 归根结底都要通过解题得以体现。 俗话说得好:“学好数学要做大量的题, 但反过来做了大量的题, 数学不一定好。 ”不能以做题多少论英雄, 而是要提高解题的有效性, 做题目的在于检查你所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 如果你掌握得不好, 甚至有偏差, 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 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时, 要让学生明确不能为了解题而解题, 而是要通过解题, 对自己做过的题目进行反思、总结, 提炼出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 做到知识成片, 问题成串, 并在今后的练习或考试中加以运用,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5

1.做好预习

单元预习时粗读,了解近阶段的学习内容,课时预习时细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等要做好记录,以便带着问题听课。坚持预习,找到疑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2.认真听课

听课应包括听、思、记三个方面。听,听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听重点和难点(记住预习中的疑点了吗?更要听仔细了),听例题的解法和要求,听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听课堂小结。思,一是要善于联想、类比和归纳,二是要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记,当然是指课堂笔记了,不是记得多就是有效的知道吗?影响了听课可就不如不记了,记什么,什么时候记,可是有学问的哩,记方法、记技巧、记疑点、记要求、记注意点,记住课后一定要整理笔记。

3.认真解题

课堂练习是最及时最直接的反馈,一定不能错过的,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要先看看你的笔记本,回顾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很重要。

4.及时纠错

课堂练习、作业、检测,反馈后要及时查阅,分析错题的原因,审题出问题了吗?概念模糊了吗?时间紧没来得及?不会做吗?切忌不要动不动就以粗心放过自己(形成习惯可就麻烦了),如果思路正确而计算出错,及时订正,必要时强化相关计算的训练。概念模糊和审题出错都说明你的学习容易出现似懂非懂却还不自知的状态,这可是学习数学的大忌,要坚决克服。至于不会做,当然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了,不能将问题处于悬而未解的状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5.学会总结

大人们常说,数学是一环扣一环,这意思是说知识间是紧密相关的,阶段性总结,不仅能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还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学习的目的性,必要性,知识性做到了然于心,融会贯通,解题时就能做到入手快,方法直接简单,即使平时课堂上没练到的题型,也能得心应手,即举一反三。

6.学会管理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篇6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在预习平行线的性质时,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背的呱呱烂熟,等应用时却见到同位角就相等,就因为没好好预习,这使学生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重视预习指导对提高初中新生的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

对一个学生来说,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在学习方法中,要使学生学会听课的方法也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要做到45分钟注意力一点不分散是很不容易的。问题在于教师的教学组织,其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安排至关重要。其次,上课要积极思考,边听边想,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认真做好课堂作业。再次,要专心听同学的发言,边听边想,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强调学生认真听课的同时,也应注意指导学生的课间活动。初中生是活泼好动的,有时他们因课间活动剧烈,上课后,注意力迟迟不能集中到老师讲课的内容上来。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由于初中课务较重,有的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待在教室里集中精力于前一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讲课的内容。教师要指导他们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换一换脑子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数学课的学习。三、记忆方法的指导

这里的记忆不是死记硬背,强调记忆的方法。如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用简单的文字、字符或通俗的语言进行总结记忆。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比如理解记忆法,因为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准,记得牢,所以必须“先懂后记”。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理解“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② 简化记忆法,简化记忆方法分两类,一类是把文字“浓缩”之后记忆,另一类是用字母符号表达抽象记忆。如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③形象记忆法,内容形象、直观,记忆就深刻、难忘,把知识形象化能帮助记忆。④对比记忆法,有对比才有鉴别,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增强记忆效果。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别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别。⑤口诀记忆法,将数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四、思考方法的指导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把数学思维方法教给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学生才能顺利地自学、听课以及作业。这是初中数学学习方法中的重要一条,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②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③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善思;④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五、练习方法的指导

练习,即数学学习中做习题。数学练习的解决,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练好解题的基本功,积累学习资料,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方法。比如,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在刚接触几何证明时,对于证明存在较大困难。备课时,结合经验我总结了下面的几何题分析方法: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怎么用?结合具体练习,我引导这些学生先从文字和图形两个角度去挖掘已知条件(即找已知什么)和未知条件(即求什么),再去找用什么(即公理、定理、下定义及推论等),最后将过程细化(怎么用),写出具体证明过程。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取“题海战术”,通过让学生多做题,多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下转第52页)(上接第48页)范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以显示自己教学的水平。但长期如此,已经把学生训练成了做题的机器,不会思维的、没有头脑的机器。在真正踏进科学殿堂以后,这些人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新的发现,没有开拓精神,不能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去做大量的题目。对所做的每一道题,认真精选,对出的题量严格控制。学生做完题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如何改变出题的方向、考查点,做到举一反三。这种做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证明,这种做法非常有效,也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 《为人民服务》中第三自然段有这样几(下转第52页)(上接第49页)句话: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怎样让学生去感受这种文体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可以让学生读几遍后,了解到文本中第一句写我们欢迎批评;第二句写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意思比第一句话有所递进与加深。那第三、四句话则是对前两句话的补充与修复。那么这几句话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抓住了关联词来环环相扣。可以出示作业本进行随堂练习填关联词,加深对关联词的印象,再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如果……就……”来说话。

小议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法指导,策略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早已提出“"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知其心, 然后能救其失也”这些都是学法指导的雏形。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工具, 培养学生的学法指导, 对打好数学基础, 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做学习的主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分析我国当前初中数学现状, 部分教师课堂教学, 只重视知识的传播, 轻学法的指导;重视机械重复的模仿, 轻思维能力的训练, 让学生死记硬背和完成大量的机械作业, 忽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方法的内化, 在提高能力、发展智力、解决实际问题方面, 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而目前《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标 (实验稿) 》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要实现“人人学有用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近几年的教育现状证明, 加强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目前教改的迫切需要, 把掌握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成为我们当今教育的当务之急。那么, 要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呢?

一、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长期以来, 教师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 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 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 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 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 深下功夫, 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 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本章结束后, 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 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 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消除学生害怕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 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感染学生, 使其向往着教师, 向往着数学学习。

2. 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具体做法是: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教师的语言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 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 达到“亲其师, 信其教”的效果。

二、采用科学的学法指导

1.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和课前准备习惯

这一习惯应从初一进校就开始就抓, 预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老师将要上课的内容以及课上的难点和重点。所以首先要看课本, 在看的过程中如有不懂的定理、公式、法则等地方则用红笔打一问号注明;其次如有时间最好做一下课后的课堂练习以检测自已预习的效果。对于课前准备习惯, 初一进校教师就应要求学生课前要准备好课本、相关资料、草稿本、笔记本等相关学习用具。

2. 指导学生高效率听课

要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做到“五要”: (1) 要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和难点; (2) 要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 不受干扰; (3)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扼要作笔记; (4) 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5) 要敢于提出自已的看法。

3. 指导学生做阶段总结及复习

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五会”: (1) 会进行课堂小结。即在每一节课的课堂小结中总结出本次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启发学生用“我学会了, 我体会到, 我感觉到”等词语; (2) 会进行单元小结。通过看课本和课外资料能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系统; (3) 会进行考试小结。即在每一次考试结束后, 当教师评讲完后, 能对试卷在知识、思想方法、审题、粗心等方面进行小结; (4) 会在每天晚上花一点时间复习当天的知识, 会在每周、每月复习相应时间的功课。这些复习主要是看书上重要的公式、定理以及笔记本; (5) 对于那些对数学知识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 可教他们学会上网去查找相关资料, 告诉他一些有用的网站。

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主战场。目前的教学现状是普遍重视解题的方法技巧, 强调解题过程中具体的一招一式的程式化训练, 甚至套用题型。由于一招一式的方法技巧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械的, 只能依靠重复训练来掌握以提高解题能力, 从而导致大运动量的机械练习而陷入“题海”。这是数学教学的一大误区, 事实上在这一误区里也很难提高解题能力。数学解题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解题虽然离不开方法技巧, 但单纯的方法技巧无论怎么娴熟, 都无法把学生带入解题这一创造的境地, 在知识和解题之间隔着一层不薄不厚的“膜”, 穿透它需要数学思想的锋芒。因此在解题教学中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并贯穿于解题教学的各个环节, 重视解题思路的数学思想分析。探索解题思路的关键是数学思路, 虽然解题过程表现为条件与结论之间的一条知识链, 但是知识链的串联无处不是数学思想作用的结果, 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去开通解题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等。

四、利用第二课堂, 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 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 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 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 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 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 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 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教师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 多鼓励他们, 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 找到其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 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 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教师就要趁热打铁, 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 行为要规范, 做个好学生, 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及其指导 篇8

一、从数学的角度出发, 考查数学的特点

1. 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

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 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

2. 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有其严格的要

求, 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 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 (表现为证明或计算) , 方能得以承认。

3. 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

式和数量关系, 因而从理论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以应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领域, 即可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 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 并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 而且要建立数学模型, 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 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也就是说, 数学之应用, 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工具, 一种语言, 而且是一种方法, 是一种思维模式。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特点, 数学学法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建立和操作数学模型, 以及进行检验和评价。

二、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查

1. 行为结构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

结果, 又是学习新知的基础, 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亦需注重外部行为结构形成的指导。由于这种外部行为主要包括外部实物操作和外部符号 (主要是语言) 活动, 所以在数学学法指导中, 一要重视学具的操作 (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制作学具, 操作学具) , 二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表达 (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言语交流的机会, 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 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

2. 认知结构同样既是学习新知的目

的和结果, 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 故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指导。所谓数学认知结构, 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 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 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因此, 对于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指导, 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

3. 在原有行

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无论是通过同化, 还是通过顺应来获得新知, 必须是在一种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方能实现。而这种学习机制主要就是对学习新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 即所谓的元学习。实质上, 能否会学, 关键就在于这种学习是否建立起来。于是, 元学习的指导又成为数学方法指导的重要内容。

三、根据数学内容的性质, 例谈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指导

1. 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例题。如前

所述, 学习新知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 从内容上讲, 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基础, 又包括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 还包括学习兴趣、认知意识, 乃至学习态度等有关学习动力系统方面的准备。因此, 无论是选配例题, 还是安排例题, 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尤其是要考虑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的原则 (称之为动机原则) 。

2. 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精选例题。例

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最基本的莫过于理解知识, 应用知识, 巩固知识;莫过于训练数学技能, 培养数学能力, 发展数学观念。为发挥例题的这些基本作用, 就要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配例题。

3. 根据解题的心理过程设计例题教学

程序。按照波利亚的解题理论, 一般把解题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等四个阶段。这是针对解题过程本身而言的。但就解题教学来说, 还应当增加一个步骤, 也是首要环节, 即要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的需要。

4. 根据数学方法指导的目的和内容

适度调整例题。由于数学学法指导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学生会抽象、概括、归纳、演绎, 会数学地思考和交流, 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而例题教学要特别注重教材中缺少的几种类型题的教学。

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9

一、调查分析, 找出原因

和初中数学相比, 高中数学课堂容量大, 知识抽象性、理论性强, 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感到学习数学很困难, 这就使一些数学学得不错的同学不能较快地适应, 最终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

1. 被动学习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 还像初中那样, 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 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订计划, 坐等上课, 课前没有预习, 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上课忙于记笔记, 没听到“门道”, 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 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剖析概念的内涵, 分析重点难点, 突出思维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 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 笔记记了一大本, 问题也有一大堆,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只是赶做作业, 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

3. 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 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而不认真演算书写, 但对难题却很感兴趣, 好高骛远, 重“量”轻“质”, 陷入了题海之中。

4. 不具备进一步学习的条件

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 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 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二、对症下药, 采取对策

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 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 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加强辅导。

1. 制订计划

制订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 时间安排合理, 不慌不忙, 稳扎稳打, 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 既要有长远打算, 又要有短期安排, 执行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 磨炼其学习意志。

2. 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 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但能培养自学能力, 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 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走过场, 要讲求质量, 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 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 上课

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 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 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 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 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 该记的地方再记下来, 而不是全抄全录, 顾此失彼。

4. 及时复习

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 多方查阅有关资料, 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 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比较, 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 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 独立作业

这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 解决疑难

这是指对暴露出来的知识理解的错误, 或由于思维受阻或遗漏解答, 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 补遗查缺的过程。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 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 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 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

7. 系统小结

这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 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 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 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 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 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 走访高年级同学或与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 能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 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同时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 培养独立学习, 激发学习热情。

9. 加强辅导

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 加强辅导, 开辟专题讲座, 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 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 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 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有效指导探讨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有效指导,探讨

一、预习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学习重点和自己学习的难点,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课、讨论,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通过预习,对学习中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提前做好准备.预习方法可分为单课时预习与单元预习.预习指导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没有好的预习习惯,而八、九年级的学生则因作业繁重而不愿去认真预习,甚至根本不预习.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讲明预习的重要性,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重视听讲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教师在上课时对内容分析讲解、启发点拨,不管从内容的连续性、生动性还是从方法的系统性、灵活性,都比课后的辅导详细得多,这是学生自己看书远远不能比拟的.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千方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可以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走的是一条最简捷的认知道路.每位学生应虚心向教师学习,在教师指导启发下上好每一节课.

一堂新课,总要介绍一些新概念、新关系、新技巧、新方法.那么,课堂上就要搞清楚每一个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对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定理、定律要知道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以及如何变形和运用.当堂任务当堂完成,尽量不留尾巴,不增加课后负担.同时,听课时要抓住关键.一般而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关系式是关键,当教师讲到这些关键地方,你一定要特别注意,紧抓不放.例如,讲到“勾股定理”一节,一定要抓住定理的内容 (怎么回事?) 定理的证明 (怎么来的?) 定理的应用 (怎么用的?) 这些关键的地方抓住了,十分有利于定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

三、数形结合

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 (组) 、不等式 (组) 、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简单的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的结合,如数轴上的点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借助于直角三角形来定义的,等.

数形结合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如,“已知线段AB=2 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6 cm,则线段AC的长是”,解本题可以画出图形,找出点C的两种不同位置;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函数解析式来精确地阐明函数图象的几何性质等,如,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或根据两圆的半径与圆心距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等.

四、课后复习

初中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须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至出现照例题模仿、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了作业的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上的学法指导要求学生,课后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尝试回忆,即回忆预习的经过,回忆上课的经过,回忆刚学的新知识,特别是关键地方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等.回忆时可边回忆边对照课本和笔记;二是看教科书.不管回忆起来还是回忆不起来,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看一遍课本;三是整理笔记.把上课未记下的补起来.把记得不准的更正过来,把秩序颠倒、逻辑顺序不清的地方整理清楚;特别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多看一些参考书,然后独立完成作业,注意题后的反思.

五、正确书写

初一新生在解题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比如,在学习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下列这些错误学生很容易犯, (-3) 2=-32, (2×3) 2=2×32,等.还有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主要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大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易犯的错误,要注意运算顺序.以下是笔者在解题书写方面的看法.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初探 篇11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 学习 方法 指导

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会学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读、听、思、说、记、写、纠、用”的能力。

1、重课本内容读的指导

一是读标题,要求学生细细体会标题,能提纲挈领地抓住教材的主要内容;二是读例题,在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例题,并初步理解解题方法;三是读插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插图,可使学生更形象、具体、准确地理解文字内容;四是读算式,应要求学生准确地读出算式,按算式各部分的原理读,按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读,这样可以弄清算式的概念和意义;五是读结语,要求学生对结语逐字逐句地理解分析,以便准确把握。同时读书要抓好三点:一是粗读,即边读边圈、点、勾、画,大体弄懂教材内容,对理解有困难的地方作上记号;二是精读,即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细嚼课文,把握重要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及方法;三是研读,即当每一章节内容学完后,整理学过的知识,弄清体系,小结归纳要点,形成知识网络。

2、抓教学过程听的指导

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先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激活原有的认识结构,打开“听门”专心听讲。其次,要指导学生会听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是注意听教师每一节课开始所讲的教学内容、重点和学习要求;二是注意听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三是注意听教师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连;四是注意听教师每一节课的小结和对某些较难习题及例题的提示等。

3、做好问题思的指导

一是从学生思维的最佳点(“最近发展区”)入手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二是善于变式思考,对于某一个问题,改变条件,结论将又如何改变?改变结论,条件又将如何改变?在变中求活,在变中找方法;三是比较归纳,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四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探索中。”

4、注重激发说的指导

第一启发学生说思路、说思维过程。第二,引导学生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5、注意学生记的指导

要想学好数学,对教师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重要结论,解题规律及类型都必须记住。主要教给学生如下几种方法:①理解记忆法,②分类忆法,③比较记忆法,④实验操作记忆法。

6、培养学生写的指导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学习笔记;指导学生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指导熟练掌握数学常用书写格式,指导他们会作图。作图包括根据条件作图,解题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直观图形,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

7、严格学生纠错的指导

(1)设置“陷阱”,诱使学生得出错误。有的放矢地选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题目,在易错的节骨眼上设“陷阱”,先“诱使”学生陷入歧途,制造思维冲突,再诱导学生在自查自理中挣扎出来,达到学生深刻理解掌握概念和知识的深度的目的.(2)再现学生“歧路”有意出现错误。在教学中,教师可选准时机,有意按照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歧路,适当出错,把错误暴露给学生,看学生能否发现,洞察学生的警戒程度.(3)适时恰当引入错例,引导学生独立评析错误。对于例题的错误解法由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和评析,引导学生独立寻找错误的原因加以分析,让其自己进行矫正。(4)科学设计错误辨析题,在练习中尝试错误。

8、强调学生用知识意识的指导

一是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量,记住一些常用数量;二是注意用实际问题引发数学新知识,并及时用新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三是要告诉学生,数学图形是思考的工具。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和直观思维能力;四是安排一定的室内外数学实习,让学生去讨论实际的数学问题;五是收集一些报刊或书籍成为数学的“用武之地”。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 篇12

一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

第一, 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从心理学上讲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

第二, 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1)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边读、边思、边做, 并懂得写预习笔记,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也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的好方法。 (2) 懂得做好笔记, 写出心得体会, 让学生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 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 (3) 懂得比较、总结, 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做比较, 找出彼此的联系。

第三, 指导适当的记忆, 数学知识的记忆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记忆, 它有本身的特点, 例如概念的记忆, 要求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记忆, 几何的定理公理的记忆需要与数型结合等, 让学生结合知识本身的特点进行记忆才不会死记硬背, 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第四, 思维方法的指导, 也就是怎样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分析判断, 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 从而达到运用知识, 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

第五, 应试指导, 要教育学生树立信心, 克服怯场心理, 端正考试观。做到先难后易, 明确要求, 仔细检查修改。

第六, 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让学生要做到专心, 不受外界干扰, 耐心仔细, 独立思考, 不自卑, 不骄傲。还要懂得“善问”, 能提出问题, 产生疑问才会对知识的认识有所提高。

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应遵从的原则

第一, 系统化。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 成为他们知识总体中的有机部分, 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加强各部分逻辑关系, 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例如数的发展:小学所学的自然数发展下去就在初中学习负数、有理数、无理数, 产生整个实数系统, 再发展下去就学到复数, 形成一个复数系统。这就要求学生将各部分知识联系起来并系统化。

第二, 针对性。学生有个体差异, 不可能统一要求, 要针对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 侧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培养积极的兴趣为主。高中则侧重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三, 实践性。教师适时制订一定的学习计划, 让学生自觉去实践, 显示他们的能力, 使之一步一步从实践中总结改进, 形成良好习惯。

第四, 自主性。学生是学习主体, 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

第五, 及时巩固。及时巩固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例如数学中的数学符号、概念、定理、公理、公式等在数学中都有其表现形式, 除上述记忆之外, 及时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运用是对知识巩固非常有效的方法, 要教会学生将知识进行迁移。

三指导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

第一, 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1) 激发学习动机。即调动学生心理活动的积极性, 可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尽量发掘教材中可教因素, 运用生动活泼, 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 消除数学知识的枯燥, 引起学生的兴趣,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 心情愉快地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教师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2) 锻炼学习意志。一道数学题可能让学生几天做不出来, 连续几道这样的题可能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因此, 在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 培养学生解题的意志力, 使他们感到解题的成功感, 培养自信心。 (3) 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因材施教, 反复加以训练, 做到持之以恒, 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自觉性, 适时评价表扬, 鼓励发展, 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第二, 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1) 经常让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 互相讨论各自的学法, 互相帮助, 互相取长补短。 (2) 将数学知识合理渗透, 知识是一个严密的体系, 只有相互关联, 互相论证, 抓住知识的共性, 才能把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题目中。 (3) 及时总结知识, 找出规律性知识, 强化知识的迁移运用。每道题都有一定的解法, 都是通过已知条件通过一定的推理形成按要求寻求到结果。那么, 总结一些不同题目的解法及思维形式做比较总结是必要的。 (4) 教师要及时注意学生各自的情况, 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方法, 及时有针对性地矫正, 力求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 数学能力的培养指导。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自学能力等。教师要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因素, 疏通各种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去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勇于钻研、探究的习惯, 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总之,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是数学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 也是教师容易忽略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思想, 让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相结合,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力学强度论文下一篇:专业化教师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