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指导

2024-09-14

数学学习指导(共12篇)

数学学习指导 篇1

学生进入课堂, 就像一把等待点燃的火把、一辆等待发动的汽车。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拥有一把可以开启自身动力系统的钥匙, 拥有在学习路上助他事半功倍、让数学学习从授受走向享受的数学学习伴侣。而这也正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也是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前提。

那么怎样借助数学伴侣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呢?

一、辅助手段的巧妙运用———“天堑”变“通途”

案例:如下图, 在△ABC中, BD=2DC, AE=BE, 已知△ABC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 求四边形ACDE的面积。

虽然没有直接计算一般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但是只要转变解题思路, 借助于辅助线, 就可以让思路豁然开朗。如图, 连接CE, 可以观察到△CDE与△BDE等高, 加之从条件中得知BD=2DC, 所以, 我们可以推出1个△BCE的面积等于3个△CDE的面积。又由于△ACE与△BCE等底等高, 所以l个△ACE的面积等于3个△CDE的面积。从而可以计算出四边形ACDE的面积为72+ (3+3) × (1+3) =48 (平方厘米)

可见, 辅助线的添加是解决较复杂图形题的关键, 只要学生肯动脑筋, 仔细观察, 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难题。

二、辅助工具的合理利用———解决了学生的“无米之炊”

辅助工具就是指具有真实、具体、直观、形象优势,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为主动探索、主动实践, 同时把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起来的辅助性学习工具。它的优势在于: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能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例如:在计算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时, 可以借助计算器辅助计算。再如, 在画几何图形时, 要借用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画图工具。在初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 可以借助计数器。在探索圆柱、圆锥体积关系时, 可以借助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的玻璃器皿进行实验、探究和验证。在学习克、千克时, 可借助天平、1克、5克、10克等大小不等的砝码以及大米、黄豆、鸡蛋、2分的硬币进行测量和体悟。在认识千米、米时, 可借助米尺、卷尺、标杆等等。

三、辅助思想的拥有———升华了学生的学习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提出:“学生通过学习, 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 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 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 是数学教育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更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和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 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 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例如有些数学问题, 只告诉我们将某个未知数经过四则运算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 要求这个未知数原来是多少。解决此类问题, 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体悟到逆推思想的核心价值。

案例:李白买酒

无事街上走, 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 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 喝光壶中酒。原有几斗酒?

本题的意思是:李白壶中原来就有一些酒, 每次遇到酒店就使壶中的酒加一倍, 每次看到花就饮酒作诗, 喝去一斗, 这样经过三次, 把酒都喝光了, 问:原来有几斗酒?

这道题我们以借用逆推思想, 其方法和策略是:从结果出发, 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 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 即变加为减, 变减为加, 变乘为除, 变除为乘:现在是0斗, 则 (0+1) 是还没有看到花之前有1斗, (0+1) ÷2是还没有遇到酒店加一倍, 这样做三次 (0+1) ÷2=0.5 (斗) , (0.5+1) ÷2=0.75 (斗) , (0.75+1) ÷2=0.875 (斗) 。

四、辅助学科的融入与渗透———让数学学习成为诱人的“美味大餐”

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 而是相互作用, 彼此关联的。这意味着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要相互开放、相互作用、彼此关联。

1. 语文学科的融入和渗透———为数学学习增添了浓厚的文学内蕴

例如:卢挚的《双调·蟾宫曲》:想人生七十犹稀, 百岁光阴, 先过了三十, 七十年间;十岁顽童, 十载尪赢。五十岁除分昼夜, 刚分得一半儿白日, 风雨相催, 兔去鸟飞。仔细沉吟, 都不如快活了便宜。

(1) 曲中出现了那些数字?

(2) 曲中巧妙运用了减法, 你会用算式表达吗?

(3) 曲中巧妙运用了除法, 你会用算式表达吗?

通过以上的例子以及前面所举的“李白买酒”的数学题, 可

以发现, 唐诗、宋词、元曲等古文、古诗都是让学生提神醒脑、赏心悦目、不可或缺的数学伴侣。

2. 美术的融入与渗透———提高了审美意识和空间想象力

例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密铺”一课, 教师巧妙运用竞赛的方式, 让学生展开想象, 先在纸上画出自己想拼出的密铺图形, 然后自由地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塑料图形学具进行密铺, 并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感, 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历史的融入与渗透———增强了历史自豪感与责任感

例如:公元1631年, 英国数学家欧德莱认为, 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 于是他就把加号斜着写, 以表示相乘。这样“×”就产生了。1659年, 瑞士人拉恩首创除号“÷”。他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 表示平均分。这样“÷”就产生了。请问:除号的产生比乘号的产生晚多少年?

学生在享受解题成功快乐的同时, 也让学生懂得了乘号和除号产生的历史:是什么时候产生, 又由谁发明的?

4. 地理的融入与渗透———拓展了视野, 感受世界的广博

例如: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全长6400多千米, 流域面积达到705万平方千米, 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0%。每年流入大西洋的水量就有6600立方千米, 约占世界河流入海水量的六分之一。请问:南美洲的总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世界河流总入海水量大约是多少?

由此可见, 在分数、百分数数学问题中很自然地融入了地理方面的内容, 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5. 生物的融入与渗透———树立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和信念

例如:据科学家研究, 100平方米森林每天吸收的二氧化碳等于10个人每天呼出的二氧化碳;l公顷森林每天释放0.73吨的氧气, 等于1000人每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请问:多少公顷的森林可供10000人100天呼吸所需, 并同时可将他们这100天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完全吸收?

在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 了解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明白了森林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体会到森林、绿化、环保对人类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自觉地树立起植树、造林, 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信念。筻

数学学习指导 篇2

研究性学习作为新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它是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以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标为背景的。

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很多教师会发现他们必须用从未经历过的方式去教学。我在近年的尝试过程中觉得首先必须比较充分地理解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目的。这样才有可能设计好“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及课后反馈与评估。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目的

数学科学本身就来自于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形态、对人类进行的各种活动的认识而抽象成人的思想及方法的一门学科。人类再用它来理解自然与社会、用它来解决自然社会的一些问题。

数学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的缺陷在于它常常使学生游离于自然与社会之外,机械地回答教科书上的问题。尤有甚者,解大量的数学习题并追求唯一正确答案,使数学学习变得枯燥而又繁杂。

研究性学习是想让学生回到自然与社会中来,让他们自己提出感兴趣的自然与社会问题。自己试图解决问题;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供选择。让他们深深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

当然,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也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自然与社会中的一员,负起他们应负的责任。让他们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协作中学会做人。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的原则: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以学生能了解而展开,否则不要选它为课题。

譬如最近我们在数列、数列极限的教学中学生选择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有《杭州市房改房价格研究》、《杭州市空气质量和汽车尾气排放现状关系分析》、《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等。教师在指导这些课题的展开中,必须先有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实例启发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能把数列、极限、函数等数学知识以及有关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与实例的事例结合好。能很快打开学生的思路,扩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选题时有活跃的思路去关心身边发生的事。这样才能使他们的选题符合上述选题原则。

三、课题展开的组织

课题展开的组织可能是研究性学习有否成效的关键。

一般我是以学生自愿结合5—6人一组为宜,但必须告诉他们,课题组必须有组长、副组长及报告执笔人。课题

展开必须每个成员有事可做、分工协作。考虑的因素是:自愿结合是为了兴趣相同,性格相投便於展开活动。确定组长及执笔人是为了加强当选人的责任性,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完成课题必须给出时间与时间表。一般以三周为宜,最好能选择有长假的阶段。我近次的活动就选择在国庆长假前一星期布置,节后一星期结束。要让他们有较充裕的时间。同时活动时间表要让学生排出,让他们养成按计划工作的习惯。

四、数据的收集,处理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据收集,方案很多,如《杭州市房改房价格研究》、《杭州市空气质量和汽车尾气排放现状关系分析》、《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同学有的是从图书馆查到得的,有的是从网站查找,有的是从统计局的资料上查找到的。当然有时还可以由课题小组成员直接去调查,测算,甚至是做实验得到的。但有

一很重要的原则:数据必须真实可靠。

数据处理,一般应在这样的原则下处理:略作微小改动不影响事物的本来面貌。譬如杭州市房改房价格的处理:1995年为702元/平方米改为700元/平方米等我们认为在预测2000房改房价格的课题中不会影响结果的恰当性。

这是因为计算误差原理允许这样处理,还因为能适合高中数学知识的应用。这里要注意真实是第一的,不要因为为了便于学生应用有关数学知识随意改动,意造数据;这也是学生科学素养、实事求是态度养成很重要一个环节。

如果得到的数据,用一般常用的数学方法很难研究问题,那么指导老师要帮他们调换数学方法。如这次《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预测》课题组,他们得到的从1981年以来的人口统计数据,用数列的知识根本没有办法处理,指导老师就帮助他们,用描点作曲线,用研究曲线变化趋势的方法来完成课题的工作。如果遇到高中生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我认为还是彻底放弃这个课题。

初中数学学习指导 篇3

关键词: 学习指导 导向 养习 授法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必须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只有能自主学习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生产生活中尽快获取新知、创造新知,成为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强者。因而,在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学习,使之“乐学、持学、会学”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也被知识经济赋予了更深远的历史意义。数学学科教育中的学习指导要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导向、养习、授法”的学习指导策略。

一、导向

导向就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学习方向主要包括学习的兴趣、态度、动机、意志等有关学习情感方面的因素。其中学习动机是核心。明确的学习动机可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端正学习态度。因而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导向教育是学习指导的基石。在教学中我们加强了人文教育,逐步引导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特点及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与成才、学习与成功的关系,建立起适合时代特点的学习需要。因此我注重了以下两方面的导向:

⑴以数学应用性导向

数学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应用性表现为数学的应用美,凡是美的事物都是人们所追求的,数学学习亦如此。教学中注重挖掘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学生在这种大众化、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中有非同寻常的兴趣。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威力,激发了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情感,初步建立起学好数学是将来更好的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个人需要。教学中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展示数学学习中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认识到学好数学也是个人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帮助他们树立起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数学学习目标,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

⑵以成功导向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如果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说太痛苦的话,他迟早会放弃该任务的。获得学习成功是每个学习者所渴望的。明确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取得学习成功,学习成功反过来也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合理安排习题梯度,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帮助每个学生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实实在在的肯定他们的成绩及进步,以满足学生成就感。以成功激情导向,这个观点已被广大教师形成共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发展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肯定的能力,使之能更充分地体验完成学习目标、取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并为获得下一个学习成功而努力,保证学生学习动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二、养习

养习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活动中起维护、支持功能,是学习活动的负载者,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不断学习、发展自我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就不能保持其联系性和是持久性,学习就会半途而废。脱离学习实践,任何学习方法、学习愿望都是无意义的。养习教育使学生“持学”,是学习指导的保障,不建立在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指导也是纸上谈兵。由于受以往“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学习观的影响,学生形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如重作业轻自学,抄作业应付老师;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重做题轻读书、反思;重课上轻课下等。这些习惯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指导的重要内容。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⑴行作业改革。

我教初一数学,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导向教育同时还进行了作业改革,把学生课下需要学习的内容,以不同形式的作业布置给他们,丰富作业形式,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活动性、竞争性和实效性。将书面作业、反思作业、阅读作业、复习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设定学习目标,以明确的内容、规范的形式来约束学生的课下学习,强化作业的检查及反馈,使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随着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就逐步淡化作业内容,而后淡化作业形式。后来即使不留书面作业学生也能独立学习,基本上改变了以往学习的被动状态。

⑵建立学习小组

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初期,学生经常回出现“忘了学习或学习深度不够”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5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的检查与验收,并给予量化评估,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激发其学习热情,通过群体学习的互动、互助、互控效应,规范其学习行为,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互相约束中学会了自我约束,让他们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老师、别人的老师,密切了生生交流,拓广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三、授法

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着重解决会不会学的问题,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落脚点,是学习指导的关键。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的得力工具,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选择、助动、调节功能。学法指导既要遵循学习规律,又要符合学习者的特点。笔者针对自己所教学生的学习现状、知识水平,着眼于自主学习(不包括程序学习法),采用了如下学法指导策略:

⑴教会学生读书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读书。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读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自己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读书学习的方法传授给他们,如三步读书预习法、“走马观花”读书复习法、反思读书说题法等等。还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具体的读书方法指导,拟定导读提纲,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如利用“类比”读书法指导学生学立方根、分式等,利用“比较——猜想——验证”探索式读书方法学习平行四边形;采用“读——思——练”方法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等。读法亦无定法,因人而异,因材而异。但在读书指导中,必须要指导学生做到“学”(眼)、“思”(脑)、“练”(手)相结合。读书是学习的形式,思考才是学习的实质,而练习是学习的保证。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把书读活。

⑵让学生学会思考

建构学说认为,学习主体是借助原有的认知结构去主动建构的。 任何所要学习的新知,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思维加工转化为认知者认知结构中的诸多旧知才会被理解建构。故在学法指导中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引导他们多观察多实践,抓住知识间相同、相近、相异、互通、互逆等联系,选择合理的思维方法,去理解所学知识,把它建构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⑶让学生学会反思

指导数学合作学习技能 篇4

指导数学合作学习技能是指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策划学习题目, 组织合作小组, 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讨论, 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指导, 将讨论引向深入的系列教学行为.显然这是一项综合的技能, 教师在实施此项技能时, 重要的是坚持必要的原则和选择适当的方法.

一、指导数学合作学习技能的使用原则

1. 平等性原则

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地位平等, 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数学合作学习中, 教师的平等观念体现为:首先, 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加小组的讨论, 认真倾听每一位成员的发言.必要时, 教师也可发表自己的见解供其他组员参考.其次, 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小组.教师不应在课堂中表露出自己对某一个小组的偏爱和过多的关注.要合理分配时间, 关注各组的讨论, 可巡回指导, 也可轮流参加, 不给学生留下厚此薄彼的印象.再次, 教师要平等对待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由于学生的思考速度不同, 尤其在有难度的问题情境中, 学生必然有一个摸索的过程, 困难和弯路在所难免.这时, 教师的态度非常重要.教师若能给予亲切和蔼的话语, 鼓励赞许的目光, 就能创设平等和谐的讨论气氛, 从而给学生以自信心, 激活整个讨论过程, 对学困生的关注与鼓励更能体现教师的平等意识.

2. 交流性原则

在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当“裁判员”, 而是与学生同样当“运动员”.要亲历亲为参与讨论, 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作为小组的一个普通成员, 发表意见, 参加争论.鼓励学生反驳教师的观点, 展开有益的探讨.教师应抱着欣赏的态度听取学生的发言, 允许不同观点、各种方法的共存, 提倡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 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要急于纠正, 让大家一起来分辨、讨论与识别之.

二、指导数学合作学习技能的使用方法

合作学习是20世纪在美国兴起的.尽管引进国内的时间有限, 但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创造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实施这项技能提供了宝贵经验.以下几种方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1. 组际竞争法

有竞争才有提高, 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 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 使合作学习更具有实效.具体做法是:在各个学习小组合作基础上, 组织“擂台式”汇报, 根据教师事先的摸底, 先行安排一个有一定实力的小组当“擂主”, 亮出他们的结果, 其他各组“攻擂”, 专挑他们的毛病, “擂主”则应坚决“守擂”, 解释或反驳各种“诘难”.教师既可参与攻方, 也可帮助守方, 从正面或者侧面引导争论深入进行.如果“擂主”理屈词穷, 则由最佳“攻擂手”上台担当新的“擂主”, 继续进行下去.这种方法对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比较适合, 问题是费时费力, 不易控制局面, 教师需有高超的调控能力.

2. 协调组织法

教师的组织协调是搞好合作学习的保障, 并贯穿于合作活动的始终.合作小组的组织与搭配, 需要教师进行协调工作, 还要照顾个别学生的情绪;在布置探究问题时, 需要协调好各组之间的平衡, 孰轻孰重容易为人语诟;在活动开展中, 教师的组织协调工作更加繁重, 既要考虑各组的进度, 又要顾及前后的差距, 还要深入各组进行调节;全班汇报时, 教师要正确引导, 鼓励发表不同的意见, 保护少数, 照顾多数, 维护讨论的正常进行;在总结时, 教师的评价“一言九鼎”, 需要慎重考虑, 以免挫伤一些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总之,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类似乐队的“总指挥”, 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 这也是对教师统筹能力的考量与检验.

3. 奖勤罚懒法

毋庸讳言,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系统中, 游戏规则就是优胜劣汰, 就是奖勤罚懒.但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 不宜采用直接的淘汰制度, 在鼓励竞争的前提下, 更要面向全体学生, 尤其是后进生.所以数学合作学习注重发掘每一名学生的潜能, 使其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基于这个观点,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关照个别差异, 对于好学生要“鞭打快牛”, 给予鼓励之外更要增加负荷, 施加压力, 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后进生, 在给予必要的督促之外, 更多是激励与提携, 促使他们奋起直追.奖勤罚懒的目的不是拉大学生间的差距, 而是在尽量缩小差距的同时, 使每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序的提高.

初一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指导 篇5

初中竞争更加激烈。有一句话“初中排名——1分1操场”:初中的竞争更加激烈,中考总分差一分排名后退几百名多。提前学习初一内容,进入初中后心理优势十分明显,自信心大大提高,很容易就能在新初一取得领先优势。

★ 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讲解

★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策略

★ 高一数学学法指导

★ 高三数学学习指导

★ 高一数学的学习方法及特点

★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与总结

★ 高一学习方法

★ 初一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篇6

1.指导学生学会读数学书

教师要教给学生读数学书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预习时先看目录和内容提要,了解知识的大致内容,然后再开始从头学习各个组成部分,并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自己把书本读“厚”,读完后要求自己把书本读“薄”。厚使他对书本的各个部分有了详细的了解,薄使他对书本的整体和主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本从预习到复习至少要仔仔细细地看3-4遍,基础差的更要多看。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他本人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在预习中要强调以下几点:(1)例题要重读:教材中的例题,是学习如何运用概念定理公式最一般的示范。阅读时要作为重点。读时要边看边想边算,可先试着算,算不出来,再看解答。这对提高解题能力大有益处。(2)概念要精读:正确理解和使用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阅读概念时一定要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把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要弄明白。精读的精字,可以从两层意思来理解:一是阅读的时候要精细,要非常认真仔细;二是总结的时候要精炼,不能啰嗦,力求把内容吃透。看书过程中应不断向自己发问,多想想为什么,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3)要点应巧读:所谓巧读,包括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学会点、划、批、问。把关键的地方都“点”出来,把重点、公式和结论都“划”出来,把自己的理解、质疑和心得等用三言两语“批”出来,把没弄懂的地方都用问号“问”出来。第二,跳过障碍,先看下去。对一时看不懂的地方,不妨先跳过去,或许读过后来的叙述,前面不懂的也就懂了。第三,不同的书比较着看。某一处不太明白,不妨看看别的参考书是怎么说的。各种书的叙述语言有深有浅,叙述角度有正有反,有时这么对比着一看,往往也就明白了七八分。

2.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初中生尤其是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新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3.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探究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更离不开思维活动,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掌握好知识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维的训练和指导,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探究,为此教师应着力于做好以下工作:(1)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会思考。(2)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思考习惯,使学生学会深思;(3)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善思;(4)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培养学生去分析,使学生学会反思。还有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暴露思维过程,留下一定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4. 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记忆方法。例如我在进行《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很多学生老是漏掉系数2乘以首尾两项,于是我就给他们编了首顺口溜,“头平方,尾平方,头尾组合2拉走”,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记忆,也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

5.指导学生学会复习巩固,提高对知识迁移的能力

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在进行单元复习或学期复习时,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

数学学习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篇7

一、导向

就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 学习方向主要包括学习的兴趣、态度、动机、意志等有关学习情感方面的因素.其中动机是核心.明确的学习动机可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中起定向、启动、助动、维持功能.动机源于需要, 一些学生由于受以往“应试教育”学习观的影响, 其学习需要是升学、就业、农转非等.但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 社会人事制度、劳动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这就形成了落后的学习需要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更多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学习意志消沉, 动机不明.在教学中我们加强了人文教育, 逐步引导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特点及未来社会的人才规格, 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与成才、学习与成功的关系, 建立起适合时代特点的学习需要, 钢化学习动力系统.

1. 以数学应用性导向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数学应用性表现为数学的应用美, 凡是美的事物都是人们所追求的, 数学学习亦如此.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学生在大众化、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中表现出了对数学非同寻常的兴趣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还认识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威力, 激发了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情感, 初步建立起了学好数学是将来更好地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个人需要的观点.帮助他们树立起开发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数学学习目标, 形成明确的学习动机.

2. 以成功导向

明确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取得学习成功, 学习成功反过来也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因此, 在教学中合理安排习题梯度, 分层教学, 个别辅导, 帮助每名学生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实实在在地肯定他们的成绩及进步, 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以成功激情导向, 这个观点已被广大教师形成共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评价, 发展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肯定的能力, 使之能更充分地体验完成学习目标、取得学习成功的喜悦, 并为获得下一个学习成功而努力, 保证学生学习动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二、养习

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活动中起维护、支持功能, 是学习活动的负载者, 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不断学习、发展自我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就不能保持其联系性和持久性, 学习就会半途而废.脱离学习实践, 任何学习方法、学习愿望都是无意义的.养习教育使学生“持学”, 是学习指导的保障, 不建立在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指导也是纸上谈兵.由于受以往“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学习观的影响, 学生形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习惯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因此,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是学习指导的重要内容.

三、授法

1. 教会学生读书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读书.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读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把自己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读书学习的方法传授给他们, 如三步读书预习法、“走马观花”读书复习法、反思读书说提法等等.还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具体的读书方法指导, 拟定导读提纲, 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思维障碍,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

2. 让学生学会思考

数学学习指导 篇8

高中数学属于初等数学范畴,笔者认为其特点是内容少,深度浅. 而大学数学的特点则是内容多且深,而且很多知识初学时难以把握到位. 仅高等数学涵盖的内容我想恐怕就要比高中数学丰富了. 有了对高中数学和大学数学的正确认识,下面具体谈谈如何过渡.

高中数学的学习,学生把绝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解题上,在基本内容的深入理解上不愿意花太多功夫. 而且,说实在的,高中数学抽象程度不高,像“函数”这种高度抽象的概念毕竟是少数. 因此,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内容时一般不需要靠反复理解才能彻底弄懂. 同时,高中数学的题目很少考查学生对于某知识是否彻底理解. 有时候,甚至不理解也能做题.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上课也是注重传授技巧,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为最终目标. 教师经常会总结一些所谓的“简便方法”,也就是解题技巧让学生记忆,却往往不讲为什么,我认为这种做法对于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 在我看来,高中数学学习概括起来就是做题二字,这样做的效果应该说差强人意. 但是,进了大学,学生如果还是像高中那样只顾着做题,不注重深入理解的话,是效果不好的. 大学数学的抽象程度相比高中数学提高了很多,比如说“线性空间”,“极限”这两个概念,学生初学时肯定会有困难,很难从本质上弄懂,必须靠反复的思考才能真正理解. 有时候,在我看来,深入理解甚至比做很多题目更加重要. 举个例子,我认识的一名同学从大一开始就做了很多数学习题,但是每次考试结果都不是很出色,这学期他也坦言道: “要多花点时间在理解基本知识上面了. ”周兴和教授对我们说过: “你们在高中拼命玩技巧,到了大学连最基本的概念都不会了. 大学里面,我们需要的恰恰是最基本的内容. ”这些都启示我们,在大学数学的学习中,要重视学习基本内容,包括概念,定理等,最好能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大学对于技巧性太强的东西不像高中那么强调了. 学习大学数学,必须在对基本知识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去做习题,千万不能陷入基本功不牢而盲目做题的尴尬局面,往往得不偿失. 总之,学习大学数学时,别忙着做题,先搞清楚基本原理再做题,会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此外,由于高中数学课上,教师一般只讲授几个知识点,余下的时间便是例题训练了. 因此,学生一般不预习也能跟上老师的思路,预习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但是,大学的数学课信息量相比高中是相当大的,老师讲课速度也是很快的,不预习的情况下去听课,很容易与老师讲的内容脱节,这样,接下来也就不可能听懂了. 一旦如此,课后就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去补,恶性循环下去,学习效率也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上数学课时会感觉到不适应.那么及早适应大学数学课,预习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我当初学习高等几何时,一开始周兴和教授就鼓励我们先预习再听课. 我按照他的要求,明显觉得上课轻松多了,能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最后自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我认为预习是学习大学数学时必须形成的习惯,课前花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比课后花上几倍的时间效果都要好.

最后,我想谈谈学习态度上应该有的转变. 高中时,学生大多是在老师和父母的压力下学习的. 但是,进了大学,老师不会再给你压力,课后留的作业也是很少的,学生有大量的自主时间去支配. 在这里,我想强调两个字: 自觉. 大学数学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学习,学生想学好大学数学,课后必须花大量时间. 如果还想像高中一样被人逼着学,是不可能学好的. 所以,学习大学数学必须明确,自觉才能有好结果. 其实不只是数学,学习任何一门大学课程都得靠自觉.

数学学习指导 篇9

沈小昕 (化名) , 女, 中预 (2) 班学生, 上海人。爸爸和妈妈都在房地产公司工作, 由于爸爸每天都很忙, 每晚回到家时小昕都已经睡下了, 根本没时间帮孩子检查作业和辅导功课。小昕长得娇小而文静, 上课几乎不敢发言, 起初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比较慢, 数学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自己对数学学习也缺乏自信。

[案例分析]

小昕生长在这样忙碌的家庭环境中, 缺少与爸爸妈妈的沟通和交流, 爸爸妈妈也一心想为孩子创造更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殊不知, 孩子需要的是沟通和交流。因此小昕在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久而久之, 小昕对任何事情都不敢尝试, 缺乏自信。凡事有其果必有其因, 我下定决心要通过表面现象用心去挖掘事情内在的原因。

[辅导过程和策略]

1. 通过数学日记初步了解小昕

上课的第一天我就告诉同学们要写数学日记。字数不限, 内容不做硬性要求, 但是必须和数学课有关系, 可以写学习心得, 也可以写当天的学习内容或困惑, 也可以是给老师提建议等等。2011年9月1日小昕的导学案“学习体会与困惑”一栏写得不错, 我就当众表扬了她,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我的这一表扬对小昕来说是那么的重要和有影响。她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让我高兴的是我的心得受到了老师的称赞, 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加油!”我第二天的评语是这样的:“加油, 你一定会做得更好!”经过几天的学习, 原本我只是以为小昕就是本身做题的速度慢, 但从日记中我得知:小昕原来一直对数学学习充满了恐惧, 因此对数学不感兴趣。经过一周的中预数学学习, 小昕在一篇日记里这样写道:“我真是越来越喜欢数学了。”我给她的评语是:“有兴趣就是得到了最好的老师, 加油!”

分析:通过数学日记, 我听到了小昕的心声, 对小昕有了一定的了解, 正是由于小学对数学的害怕导致了她没信心学好数学, 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 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去感动和影响孩子,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多多对她肯定和当众表扬, 并不断地鼓励她, 让她意识到:数学没什么可怕的, 数学是有趣的, 我可以学好的。

2. 面对面地交流, 以取得小昕的信任

从日记中得知小昕的情况后, 我便时不时地找小昕聊天, 有时候是辅导她数学上的困惑, 实际上这个学习困惑她刚开始也是不敢向我提出来的。因此, 我聊天时会顺便把当天同学们感到困惑或者容易出现的错误讲给她, 她听了点头示意自己懂了。一天, 数学课后, 小昕莫名其妙地跑过来对我说:“井老师, 我可不可以抱抱你啊?”我当时虽然有点惊讶, 但是我知道孩子对我是蛮喜欢的同时也是信任我的。我说:“可以呀。”她很开心地在教室里用她的小胳膊把我的腰围了一圈。

分析:孩子对老师有点害怕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害怕到不敢和老师说话, 或者不敢问老师问题, 我认为这样问题就严重了。其实,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他们是那么的天真可爱, 只要作为教师的我们用真心、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关爱和接受孩子的一切, 那么便可以取得孩子的信任, 当老师所做的一切达到一定的程度时, 孩子是能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的。从小昕身上我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她不再害怕老师了, 而且还会主动拿着问题来问我。

3.与家长及时沟通

由于小昕的爸爸妈妈平时工作特别忙, 因此我和家长的沟通是通过小昕的日记进行书面沟通的, 每次的日记他们总会看过并签名, 如果发现小昕的状态不是很好时, 我便恳请家长多挤点时间陪陪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和小昕的不断变化, 家长也是很支持的。当小昕由于粗心之类的问题成绩没考好时, 家长会给我留言:“关键是学习态度没有端正, 望老师严格对她。”看得出, 家长也是很支持和重视孩子的学习的。

[效果与思考]

如今的小昕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数学课上, 她总是能够积极的发言, 作业的速度和质量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常可以看到课堂上她作为一名“小老师”为同学们讲解题目和知识点的情景。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和自信, 成绩也基本稳定, 就在刚刚结束的我校第二次阶段性测试中, 小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她考了86分。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的数学考了86分, 我好开心哪!”她取得这样的成绩肯定是开心坏了, 家长也为她开心, 在日记中一再地说:“谢谢老师的支持, 谢谢老师对小昕的关心和鼓励。”

“皮革马利翁效应”在小昕的身上再一次得到了验证。小昕只是我所带教的72名学生中的一员, 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我们平凡的人也是如此。面对众多的孩子, 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性格, 虽说“教无定法”, 但我从小昕身上仍可发现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1.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数学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提高, 更应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 进而为数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扫清障碍。

2. 在帮助学生克服数学畏惧情绪的过程中, 与当事人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是第一步,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接近当事人时, 老师必须与学生平等交流, 动之以情, 这样学生便会对老师信任有加, 说出她的真心话, 进而找到其心病的根源, 对症下药。

通过数学学习发现数学之美 篇10

一、当前数学的学习现状与问题

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 学生偏科现象极其严重。许多学生在进行运算时无法有效使用运算方法, 准确率极低。在遇到难题时, 也没有充足的探究精神, 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也不全面。数学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常常因为自身学习能力不足, 许多学习任务都无法完成, 使得大部分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而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 往往也会在思考时没有足够的严密性, 也不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学习较为枯燥, 大量的公式、数据等都给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 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加之数学学习较为困难, 因此许多学生数学学习成果不佳, 长此以往, 打击了学生数学学习信心, 使得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热情。

二、数学美及数学美的含义

数学是对世界空间形式以及世界数量进行研究的科学。而数学美则是反映了自然界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间和谐的规律性与目的性, 感性与理性的展现科学本质力量。数学中独特的抽象概念、命题模型、推理论证、公式符号、结构系统等无不体现出了数学美的和谐统一、简捷对称、科学严谨。

三、数学美的基本内容

(一) 简洁性

数学美的简洁性, 并非指数学本身内容的简单, 而是代表着数学中十分简洁的表现形式及理论结构体系。数学内容中, 许多的定义、符号及定理等都十分的简洁明了, 无不体现着数学美的简洁性。

(二) 奇异性

数学美的奇异性主要指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打破数学和谐统一, 突破原有惯性法则与格局, 创造新的数学思想及方法。而这些新颖的数学结论、反例等无不令人感到惊异, 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新颖奇异的美感, 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 统一性

数学美的统一性常常表现在数学概念、规律以及方法等的统一。在数学中, 某种条件下, 某些表面看似不同的概念、规律、法则等能够实现一定的统一性。

(四) 和谐性

数学美的和谐性主要指数学中内容与结构的协调均衡。这体现在数学中结构与形式对立统一的命题、运算以及图形等。和谐性是数学美的基本, 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圆满匀称的美感。

四、在数学学习中发现数学之美

(一) 结合生活实际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充分结合生活实际,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种种事物及现象,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 发现数学美。这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及数学美的理解体验,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 在讲解球形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球形物体, 如篮球、足球等,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球形有关知识的探究。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提高教学效率。

(二) 体悟和谐之美

数学美的和谐性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内、外部世界观。如果将数学看作是一栋建筑, 则数学美的和谐性就是这栋建筑的特色, 使得整个建筑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都体现出协调统一的美感。数学美的和谐性被应用在了生活及艺术等多个领域。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要多列举与引导学生发掘数学和谐美, 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怎么布置教室, 谈论出合理的布置方法, 以体现出教室的和谐美等, 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了解并应用数学知识, 更深刻的体悟到数学和谐之美, 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氛围。

(三) 感悟数学简洁之美

数学语言及符号的简洁都是对数学简洁之美的完美诠释。数学语言有着十分简洁清晰的表达, 不仅没有多余的字词, 还能准确清楚地表达其含义。数学符号的简洁之美主要在于数学公式的表达, 如简单的球形体积公式:V= (4/3) πR, 简短的公式, 简单明了, 但如果用文字进行描述的话将会十分复杂繁琐。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数学的简洁之美, 培养学生简洁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养成高效的数学思维惯性, 使得学生可以在面对某种数学问题时, 能及时的想起相应的公式等,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生效率,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

五、讨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 数学有着极其丰富的对称美、和谐美、造型美、简洁美、抽象美及统一美等, 学生无法体会到数学中的美感, 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必须做好数学美的课堂教学工作, 改革教学方法, 以发展学生自身兴趣爱好, 培养学生数学素质, 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主要目标。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 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发掘数学之美,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积极性, 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摘要: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复杂的, 数学学习有着极大的难度。然而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 数学仍具备着许多的美的特征。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数学学习的现状及问题, 解释了数学美的概念及重要含义, 分析了数学美的基本内容, 并对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发现数学之美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为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

关键词:数学学习,数学之美

参考文献

[1]张碧华.感悟数学之美体验快乐成功——浅谈数学美育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2011, 09:194.

[2]纪宏伟.在“做数学”中发现数学之美[J].咸宁学院学报, 2011, 11:180-182.

[3]田学宁.感受数学之美提高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09:116+118.

[4]左敏.发现数学之美, 感悟数学魅力[J].数学教学通讯, 2014, 22:31-32.

初中数学学习指导的有效策略 篇11

关键词:数学 导向 养习 授法

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必须培养学习型、创新型人才,只有能自主学习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生产生活中得以不断的“加氧”和“充电”,才能尽快获取新知、创造新知,成为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强者。因而,在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学习,使之“乐学、持学、会学”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也被知识经济赋予了更深远的历史意义。数学学科教育中的学习指导要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导向、养习、授法”的学习指导策略。

一、导向

就是对学生学习方向的引导,学习方向主要包括学习的兴趣、态度、动机、意志等有关学习情感方面的因素。其中动机是核心。明确的学习动机可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中起定向、启动、助动、维持功能。动机源于需要,一些学生由于受以往“应试教育”学习观的影响,其学习需要是升学、就业、农转非等。但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社会人事制度、劳动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这就形成了落后的学习需要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更多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意志消沉,动机不明。在教学中加强了人文教育,逐步引导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特点及未来社会的人才规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与成才、学习与成功的关系,建立起适合时代特点的学习需要,钢化学习动力系统。

二、养习

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定型。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活动中起维护、支持功能,是学习活动的负载者,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中不断学习、发展自我的基础。养习教育使学生“持学”,是学习指导的保障,不建立在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指导也是纸上谈兵。由于受以往“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学习观的影响,学生形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如重作业轻自学,抄作业应付老师;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重做题轻读书、反思;重课上轻课下等。这些习惯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指导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初期,学生经常回出现“忘了学习或学习深度不够”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的检查与验收,并给予量化评估,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激发其学习热情,通过群体学习的互动、互助、互控效应,规范其学习行为,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互相约束中学会了自我约束,让他们每个人都成为自己的老师、别人的老师,密切了生生交流,拓广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三、授法

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着重解决会不会学的问题,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落脚点,是学习指导的关键。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的得力工具,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选择、助动、调节功能。学法指导既要遵循学习规律,又要符合学习者的特点。笔者针对自己所教

学生的学习现状、知识水平,着眼于自主学习,采用了如下学法指导策略。

1.教会学生读书。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读书。还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具体的读书方法指导,拟定导读提纲,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如利用“类比”读书法指导学生学立方根、分式等,利用“比较——猜想——验证”探索式读书方法学习平行四边形;采用“读——思——练”方法阅读数学课外读物等。读法亦无定法,因人而异,因材而异。但在读书指导中,必须要指导学生做到“学”(眼)、“思”(脑)、“练”(手)相结合。读书是学习的形式,思考才是学习的实质,而练习是学习的保证。

2.让学生学会思考。任何所要学习的新知,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思维加工转化为认知者认知结构中的诸多旧知才会被理解建构。故在学法指导中要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引导他们多观察多实践,抓住知识间相同、相近、相异、互通、互逆等联系,选择合理的思维方法,去理解所学知识,把它建构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如在初二《代数》二次根式一节的学习指导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二次根式与算术平方根的相同之处,学生就很轻松地利用逻辑思维理解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中a≥0和≥0的原因。也得出了求二次根式中字母取值范围的方法。又如:类比分数学分式;对比乘法公式学因式分解;利用逻辑思维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都是通过发现新旧知识间不同联系而选择不同思维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较深刻地体味到思维的技巧、方法,提高了思维水平,认清了数学学习的实质。

数学学习指导 篇12

关键词:数学兴趣,多样化练习,教辅用书,数学阅读

目前高中学生得到教学知识来自于两方面, 一是老师的传授, 二是学生的自我积累及发展. 江苏省2010 年出台的“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政策, 为学生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一天中除了上课的时间外, 剩下的时间变的更充裕的, 放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不少于课堂上时间, 这一部分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相当重要, 是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再次积累、发展.我们虽然不能介入其中, 但我们可以了解关注, 帮助他们利用好这一时段, 进而更快的使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 实验) 》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 使学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 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 思考问题, 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有效地指导好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数学活动, 试想如果一名学生自身对数学毫无兴趣, “不愿去想”, “不愿去学”, 那么即使给他再多的时间也毫无用处. 这是一个非智力因素问题, 涉及学习兴趣, 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就显得颇为重要, 这就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1. 厌学的原因

通过观察了解部分学生厌学数学的原因以下几种: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单调和枯燥感觉;对数学意义和价值认识不足, 认为用处不大; 学生不健康的学习心理; 部分学生看到数学老师就怕, 不与老师沟通; 社会对数学人才不重视; 教法陈旧, 缺乏现代化教学; 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多; 学生个人、家庭的期望值过高等等.

2. 兴趣的激发

对以上诸多问题, 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 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提高兴趣的办法, 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数学的价值教育、教法改革、“人文主义”关怀、学生指导等方面入手,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 避免枯燥无聊的学习数学. 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供以下几种参考方法: 重视数学价值的教育在对数学的重新认识过程中, 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数学家的故事, 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改革教法, 让学生在自主、愉悦、和谐的情境中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数学实验, 计算机辅助的计算多多让学生参与其中; 平时多多鼓励学生, 表扬学生; 课后及时多与有问题的学生交流; 多介绍些有关数学应用的相关知识, 知道数学在社会中的价值,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多样化练习, 丰富视野

课后练习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应用学到的知识处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1. 知识快速回顾

针对高中知识内容较多, 可采取与大课堂教学知识中相类似的题型课后在头脑中再现, 布置少量且简单问题使之在五分钟内即可完成, 巩固已有知识.

2. 错题及时整理

一般我指导学生把讲过的错误问题的题目当天抄写在纠错本上, 在双休日的时候重新拿出来再做一遍, 不会时再次可以问同学、老师, 真正做到“会”了.

3. 易错题反复演练

重复错误次数较多的问题, 指出他们易错的原因并指导他们可以自编一些简单的与之对应练习类似的问题, 自己解答, 做到自问自答, 融会贯通.

4. 布置网上作业

利用学生周末、假期学生对上网比较感兴趣, 可以在网上布置一些趣味性数学练习, 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 在快乐上网中汲取数学知识.

5. 开放式练习

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 发掘身边有趣的数学实际问题. 例如: 学习了数列后, 让学生自主外出完成下列提问: A.什么叫零存整取; B. 什么叫单利, 什么叫复利; C. 什么叫等额本息还款法, 什么叫等额本金还款法, 鼓励学生向自己亲人或银行咨询相关信息.

三、正确使用好教辅用书

教辅资料是指除教材之外的课外辅助教学资料, 教辅资料如果使用得当, 可以起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开拓学习视野, 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解, 提高学生学科成绩和学科素养的重要作用. 目前, 在使用教辅上有几个误区, 如: 求多不求精, 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选题追求高难度, 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资料成“拐杖”, 动手不动脑; 辅助变主导, 教材研究少. 因此, 有必要指导学生用好教辅至关重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1)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水平, 和同组老师精选精编教辅资料成学案, 提高学生使用教辅的针对性;

( 2) 我们要及时指导学生使用教辅资料的方法, 提高学生使用教辅资料的实效性. 一本好的教辅资料如果使用得当, 能开拓学生视野, 加深对知识方法的理解;

( 3) 我们要经常性指导学生对于资料中的疑和难问题, 指导学生做好知识的归纳总结, 合理布置资料中的作业, 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及时抽查使用情况, 以教材为主体, 适当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通过精心加工和指导,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辅资料的作用;

( 4) 我们要认真研究教材, 汲取有益内容, 总结一般规律, 提炼问题技巧, 通过辛勤劳动, 认真备课,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使用教辅资料进行查缺补漏, 着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四、注重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目前, 我们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那么除了做好必要的作业和复习巩固知识以外, 我认为学生在自行阅读数学能力上也要有科学正确的方法.

1. 阅读数学概念深刻理解

高中数学中概念较多, 它是显示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特有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为了深刻的理解数学中的概念, 必须认真阅读教材, 仔细领会概念的含义.

如: 函数的定义, 在教学函数的概念时, 让学生阅读对函数的定义, 并希望大家谈一谈阅读后的体会, 一部分学生看了一会儿就抬起了头, 不知道该看什么, 另一部分学生看着书, 不敢抬起头, 不理解其中的含义, 总的感觉就是学生不会阅读. 这时我对学生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在定义中找出你认为重要的关键词, 并说明为什么?”

学生1: 我看“唯一”两个字重要, 它表示一个自变量只能有唯一的一个函数值

老师:你能举个例子, 函数值不唯一吗?

学生1:y=±x (老师刚想说很好)

学生2: 当x = 0 时不是唯一的吗?

学生1: 我还没说完, “任意”两字也很重要 ( 学生笑)

老师: 确实“任意”, “唯一”两字都很重要, 它表明对集合A中任意x, 都要在B中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还有什么重要的吗?

学生3: “非空数集”, 我们讨论的x, y都是数.

老师: 函数定义的中心思想是: 非空数集、任意、唯一.以后我们判断是否能成为函数, 主要检查是否符合这八个字.

2. 阅读课本例题规范思路

课本中另一值得阅读的材料是课本中的例题. 课本的例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说明, 也是符合规范解题的样本, 所以阅读课本例题可以帮助我们规范思路, 规范表达. 书面表达不规范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有的表达颠三倒四; 有的表达不切要害,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让学生感受规范的表达, 让学生自己感悟该写什么, 不该写什么; 明确表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在表达中进一步理解概念.

3. 阅读课本小结整理归纳

课本在每章的最后都安排了一个小结, 它对本章的结构进行梳理, 对本章的主要概念进行点精, 对重要懂得方法进行整理, 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纳, 对可能的联系进行思考. 而在教学中常常忽略这个细节, 应该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回顾, 使他们对本章的知识有个清晰的轮廓,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从本质上说这是为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主动阅读和探索研究能力, 提供了素材和空间.

上一篇:局部灌注化疗下一篇:数学思维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