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状况

2024-08-16

数学学习状况(精选12篇)

数学学习状况 篇1

一、引言

焦虑是人们面对即将发生的重要事件或危险时出现的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 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由于在校学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 所以在课堂学习和日常认知过程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必然会出现焦虑反应。所以, 数学焦虑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处理数字、使用数学概念、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或参加数学考试时所产生的不安、紧张、畏惧等焦虑状态。[1]由于数学焦虑是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 显然会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等情感目标的实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2]所以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的状况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已有研究[3,4,5]表明, 高度的数学焦虑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高焦虑学生的数学能力较弱;而过度的数学焦虑还进一步会影响学生的数学认知构建、数学学习策略的选择和数学能力的发展。

纵观已有的有关学生数学焦虑的研究文献, 大多集中于中学生, 对小学生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的调查研究为数不多。所以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4~6年级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状况做全面而深入的调查。

二、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选取甘肃省平凉地区4所农村小学4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有效被试454人。其中男生218人, 女生232人, 有4人性别信息缺失;四年级108人, 五年级107人, 六年级239人。

2. 调查工具

选用吴明隆等人编制《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量表》, [6]该量表分为4个维度:数学学习压力惧怕 (5个项目) 、对数学学习的情绪担忧 (8个项目) 、数学考试焦虑 (8个项目) 、数学课堂焦虑 (3个项目) 。量表采用Likert 5点法记分, 得分越高, 表明数学学习焦虑程度越严重。为便于统计, 4个维度上的得分为维度所包含各项目得分总和除以项目个数。为避免答题定式的影响, 量表中的部分项目采用不同的陈述方式 (反向题) , 在计分时做了相应的分数转换。

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显示, 《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3. 方法

将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 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 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对部分小学生和数学教师进行了开放式的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1. 各年级小学生数学焦虑状况及年级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 在数学学习焦虑总得分以及各维度上五年级小学生最高, 六年级次之, 四年级最低, 呈“Λ”字形趋势。经方差分析显示, 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事后检验进一步揭示, 五六年级小学生数学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四年级, 五六年级则无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1。

注:*p<0.05, **p<0.005, ***p<0.000。

2. 各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的性别差异

经独立样本t检验, 各年级男女生在数学学习焦虑总得分及各不同维度上有显著差异, 各维度上女生焦虑症状普遍显著高于男生, 具体见表2。

注:*p<0.05, **p<0.005, ***p<0.000。

四、讨论

1.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现状

由于数学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 是对数学产生的认知性恐惧情绪, 应加以预防和缓解。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小学各个年级整体得分接近中等水平 (x=3) , 说明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适中。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均是偏远农村地区的小学生, 农村小学一般地处偏僻、信息闭塞, 很多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的范畴。孩子的父母虽然对子女的教育在思想上非常重视, 但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对孩子的学业进行平时的辅导和督促, 在情感上多为温和含蓄, 所以农村地区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来自家庭的压力较小。二是随着新课程在农村逐步实施和推广, 其所倡导的一些新的教学理念逐步被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7,8], 农村小学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积极正确的数学学习态。以往数学课堂过度关注“数学知识点掌握”的现状有所改变,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较为和谐。

2. 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的年级特征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 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数学态度呈“Λ”字形发展:五年级小学生焦虑程度最高, 六年级次之, 四年级最低。我们认为这种年级上的变化主要与课程内容的变化以及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要求有关。四年级处于小学的中间学段, 课程内容主要为“对数的认识、对图形的认识 (平面) 、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较简单, 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 四年级小学生较易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习中的挫折感和失败感也较少, 对数学保持着较高的兴趣。所以在情绪担忧、课堂焦虑等维度上的得分都较低;五年级课程内容难度则明显加大, 涉及“简易方程、分数的认识和计算”, 这些知识点很明显要求学生运用初步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9]访谈中, 两位不同学校的五年级数学老师一致抱怨“列方程解应用题”学生一直学不好。而一位老师则一直抱怨他们班的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理解不透, 把“五分之三”理解成“把5平均分成3份”。显然, 五年级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遭遇了更多的挫折和失败, 导致了学习信心和探究动机的下降, 开始出现情绪上的担忧和课堂上的认知焦虑, 学生在情绪担忧、考试焦虑、课堂焦虑上的得分明显上升;而六年级课程内容则进一步涉及“负数、圆锥和圆柱 (立体图形) 、比例、概率问题”, 不仅课程难度大大增加, 而且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要求已不仅仅是纯粹的“算数”思维, 相反则要求学生必须运用初步的“代数”思维去思考问题。很明显, 随着年级的升高, 课程内容越来越复杂和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越来越困难。五年级小学生需要重新适应这种由课程内容加深而对思维要求提高的新挑战, 而部分学生对这种变化一时很难适应。因此五年级时, 学生的数学焦虑状况会出现转折, 部分学生因学业上的挫败感而产生高度焦虑进而导致对数学学习的厌倦。而经过一学年的训练和适应, 升入六年级, 学生的数学焦虑较之五年级会有所下降。

3. 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的性别特征分析

经独立样本t检验, 各年级男女生在数学学习焦虑总得分及各不同维度上有显著差异, 各维度上女生焦虑症状普遍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主要源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刻板影响。事实上, 农村基层教师和家长一直存在着一种朴素却又坚定的教育观念:与男生相比, 女孩子是数学学习的弱势群体。在这种教育观的指导下,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男女生所采取评价方式、教学方式、对待态度是不同的 (这种差异或许连教师自身也没有意识到)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更偏向于让男生回答问题、参与教学任务、男生得到的正面表扬也更多一些。已有研究表明[10], 课堂师生对话的权威来源与教师运用学生想法的程度对学生数学学习观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显然, 男生在课堂上得到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和正面的强化, 所体会到的数学乐趣要高于女生。

五、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整体得分不高, 焦虑适中。

(2) 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焦虑状况呈现出“Λ”字形发展趋势, 五年级是小学生数学焦虑上升的一个转折点和关键点。

(3) 各年级中, 女生所感受到的数学焦虑显著高于男生。

2. 建议

(1) 农村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生数学焦虑的年级变化趋势, 认真备课, 提高课堂学生参与性, 让学生在数学的认知和思考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有效缓解焦虑情绪。

(2)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加女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缩小数学焦虑的性别差异。

(3) 五年级由于课程内容难度的加大, 学生的数学学习焦虑情绪出现波动和转折, 学校和教师应格外关注, 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疏导和教育, 帮助和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陈英和, 耿柳娜.数学焦虑研究的认知取向[J].心理科学, 2002, 25 (6) :653-655.

[2]王珊.数学焦虑对新课程情感教育目标实施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 26 (8) :313-314.

[3]王秀玲.小学生数学学习焦虑与数学能力的相关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5 (3) :318-319.

[4]耿柳娜, 陈英和.数学焦虑对儿童加减法认知策略选择和执行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4) :25-27.

[5]宋广文, 李守龙.数学焦虑对初中生数学应用题成绩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 2009, 29 (1) :46-48.

[6]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1:66-68.

[7]王慧, 王嘉毅.新课程在西北农村地区的适应性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 2008 (5) :41-42.

[8]王连照.西北农村小学教师新课程认同情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5:29-35.

[9]徐速.国内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综述[J].心理科学, 2003, 26 (5) :878-880.

[10]李琼, 倪玉菁, 萧宁波.教师变量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观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2) :96-99.

数学学习状况 篇2

8月17日,16岁华裔女孩田田将在上海音乐厅开钢琴独奏音乐会。先后师从钢琴家韦福根、秦川,以及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Vedakaplinsky),小小年纪的她,已是第三次在上海开独奏音乐会。

如今琴童很多,能开独奏音乐会的并不多。本以为田田将在音乐的道路上就此发展下去,她却说,“我要去考综合性大学,主修应用数学和音乐双专业。”

钢琴,仅是这个女孩众多特长之一。除此之外,田田是纽约威郡青年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校数学队队长,获得全美英语教师作文大奖、伦斯勒大学数学和科技奖、大纽约地区英文拼字比赛第一名„„

与田田和她的母亲聊足整整4个小时后,记者发现,田田的故事不只说给琴童听。当留学日益低龄化,当许多人把低龄留学称为“逃离”,田田在美国的求学和成长经历,真实展现了美国中学教育和中学生活的另一面:学生疯狂学习,每天甚至只睡4个小时;他们课外活动丰富,特长“傍身”;家长们关注教育,90%的家庭不惜重金聘请家教„„为了考名牌大学,为了培养孩子,美国家庭拼了。

分层教学,从进校那一刻开始

不只中国高中生读书辛苦,美国的高中生也很辛苦。他们一年要背超过112磅(约104斤重)的课本;要熬夜,泡图书馆写论文;努力学习,在分班考试中表现突出,进入“提高班”。

纽约近郊的斯卡斯代尔小镇风景如画,这里除了有小野洋子与约翰·列侬的故居、一年一度的斯卡斯代尔汽车公益秀,还有一座知名的公立中学斯卡斯代尔中学(Scarsdale School)。每年,哈佛、耶鲁等常春藤盟校的招生官们会如期而至,到校招生。

2008年,12岁的田田考入音乐名校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部,这是为优秀琴童设立的周末学校,不少孩子自此远离了全日制学校,一心为考音乐学院而努力。不过,田田的父母却决定在周一到周五,把她送入斯卡斯代尔中学。这个决定让她得以在数年后目睹美国中学生活的疯狂、压力和快乐,也让她锤炼成既全面发展又有突出专长的人才。

竞争,始于开学第一天。

2010年,田田进入斯卡斯代尔中学高中部。进校第一天,分班考试!原来,学校将对数学、科学、第二外语等科目实行分层教学,光数学就有五个等级的班,自幼成绩突出的田田每个科目都考上了最高等级。尽管如此,这种分班考试是她始料未及的,倒是她的母亲左贞觉得似曾相识。

“我们总认为美国教育很轻松。老实说,美国的小学教育几乎是让孩子在玩乐中度过的,但到了中学,压力一下子变大。从分班举措看,谁能否认,竞争其实早在孩子上高中前就开始了。”

和许多美国高中类似,斯卡斯代尔中学要求学生必修数学、英语、科学(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历史等。尽管下午3点就放学,但学生要花大量时间完成作业。有一次,田田花了整整3天完成一份17页纸的小论文。起因是历史老师在课上播放了关于“奴隶制”的三部电影,并据此布置论文:“这三部电影是如何反映美国奴隶制这段历史的?”

中学生写论文要达到什么水准?曾有学生洋洋洒洒地就某一事件写了很多认识,结果被老师痛批。“没有自己的观点,仅仅是材料的堆砌!”

田田的书包总是很重,因为除了六七门学科的教科书,还有其他必读书和选读书。比如,英文老师会让大家精读小说,如果你选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惨了,600多页。有人曾测算,美国高中生一年要背112磅的课本,约104斤重。有时老师甚至不上课,让学生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答案没有正确或错误,只是你得有insights(见地),并且自成逻辑!”田田重复着老师的口头禅,美国教育从小强调批判思维,学生压力巨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死记硬背”。“尽管老师说记时间段就可以,但到了考试时,七八十道选择题,答案都很接近„„”见识了SAT2历史科目中大量的选择题,美国学生明白,必须乖乖“背历史”。

除了必修课,美国的中学生还须应对大量的选修课。相较国内课堂,美国的中学给学生提供选课自由度更大。比如二外,就会开设法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多个语种,供学生选择。

有人就在3年里学了三种不同的语言,目的是为了每学期都得到好成绩语言入门时总是简单的。

虽然不是所有人愿意吃苦,但这不妨碍少部分人会连续三年选择艰深的拉丁语。事实上,当大学招生官拿到成绩单时,不仅看“分数”,也看“科目”,看学生是否选择了所在学校最难的课程,是否愿意挑战自己,并获得好成绩。

拼教育,美国家庭不输给中国家庭

到了大学申请季,竞争变得隐蔽,但更为骇人。老师会提醒学生,不要互相交流申请学校的信息;有的家长在超市遇见会装作不认识,谁都不想告诉对方,我的孩子报了什么学校,以免引来“同伴竞争”。

今年,田田11年级,进入学校的“荣誉协会”,这是美国中学里的一个特殊组织,只有入学两年各科平均成绩达到全A的学生才能参加。协会有项明文义务,即会员自动成为“学生导师”,为同学义务指导作业。在美国教育中,“服务他人”的意识一再被看得很重。

当然,协会不只有义务,也有“权利”。在许多学校,荣誉协会成员即是“名校候选人”。每当名校招生官到校时,会让校方打印一张平均成绩排名在学校前20%-30%的学生名单,而这往往就是荣誉协会名单。据此,在美国家长圈里,“荣誉协会”是绝对值得一提的谈资。

数据显示,由于申请人数增加,常春藤盟校的录取率已经连续多年走低。今年,哈佛收到34302份申请,录取2032名,录取率为5.9%;普林斯顿收到26664份申请,录取率7.9%,皆是两校历年最低水平。

“许多人说,在美国考大学很容易,的确,全美有3000多所大学,几乎可以做到‘全民上大学’。但,如果不是名校毕业,就业依然困难。”左贞有三个女儿,田田是老二,大女儿前年被常春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老三还在读初中。这位新移民敏感地察觉到:为了孩子的前途,美国家庭拼教育的劲头丝毫不输给中国家庭。

在田田的高中,几乎90%的家长都给孩子请了家教。周末,孩子们流连在各大家教培训班。而家教价格不菲,一节课,一小时,得好几百美金。

与中国的学生需要应付期中、期末考试不同,美国的考试次数更频繁,并且每次考试成绩,都与“前途”相关。

比如,AP课程会在高中高年级时陆续开出,由于课程难度相当于大学一年级课程,通常是“有条件入读”:大部分高中要求学生前两年的平均成绩达到A,甚至A+,才有资格选择AP课程。而这意味着,在前两年的学习中,一次考试失误,就可能让平均成绩从A滑到C,从而与AP课程无缘„„

在这种环环相扣的评估体系下,孩子们对每项作业、每次考试都格外看重。“许多美国家长从小就带着孩子去运动,让他们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多年后我才知道,他们是通过运动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吃苦精神。”左贞说。

也有人承受不住压力,去看心理医生。在美国学生中,这很流行,一旦医生认为孩子有注意力障碍,他们的考试时间可以翻倍„„学校关于公平原则的考量,也让不少学生通过“表演生病”骗取更多的考试时间,为了更好的学业表现„„ 求“亮点”,疯狂投入课外活动

美国的中学早晨8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乍看起来学生学业挺轻松,但现实是,很多学生每天凌晨一二点睡下,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了完成作业,他们把大量时间投入课外活动,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

美国的中学早晨8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乍看起来学生学业挺轻松,但现实是,很多学生每天凌晨一二点睡下,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除了完成作业,他们把大量时间投入课外活动,寻找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

田田的生活很忙碌,除了周末要去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每天练琴外,她的课余时间被各种活动填满:办校报,采访、写稿;参加网球训练,每周1小时;和同学创建社团,去社区为植树筹款;此外,还有她最喜欢的校数学队训练,在男生居多的数学尖子中,她是难得的女队长。

每周放学后,田田都有一两次集中训练,做各种怪题难题,还要外出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田田带领的团队曾夺得当地100多所中学参与的数学比赛第一名。

此类校园俱乐部在美国中学里非常流行,主流的俱乐部有辩论队、奥林匹克科学社团,校报,数学队等。它们往往采取积点制,俱乐部成员要通过比赛次数和比赛表现积攒“积分”。通常,校际间比赛比较频繁,但只有攒到相当积分的会员,才有资格代表团队参加州际甚至更高级别的比赛;如果积分一直不足,意味着淘汰。

有时候,参加俱乐部或社团的压力甚至超过学业。田田的好朋友参加辩论队,几乎每周都要比赛,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准备材料、反复修改辩词。有的同学参加奥林匹克科学社团,比如开展“基因”研究,这比课堂学业还要艰深百倍。

这些课外活动都在下课后,时间至少两小时,进入决赛后花费的时间更多。学生们回家最早是吃晚饭时间,有时是七八点,然后再投入作业。“晚上12点睡觉算早的,凌晨一二点睡觉是常态。”

田田的周围,几乎所有人都过着这样的忙碌生活,而这种氛围,又促使着每个人追求各自的兴趣这是美国中学的文化,当然,也夹杂着美式“高考(微博)指挥棒”效应。

数据显示,今年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中,SAT阅读、数学和写作成绩超过700分的申请人分别为14000人、17000人和15000人,另有3800人从所在高中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当同学们在成绩上难分胜负时,课外活动成为竞争的又一个战场。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在美国大学申请表上一直有“特长”栏,学生不仅需要列出特长,表格下有“得奖地区:州、全国、世界”的等级提示。如果不是成绩斐然,不算特长,特长必须“与众不同”。特长栏空白的学生,基本不可能被名校录取。

“很多美国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活动,其实是为了发现自己的擅长点,这样一来,他们兴趣爱好很多。但必须承认,要找到自己真正的专长,并不容易。”左贞说。

田田的数学老师在听完她弹奏时,曾感慨,“看着你的两只手快速地键盘上飞舞,就好像看你在解数学不等式,左右开攻!”数学、音乐是田田的兴趣所在,也是她的“擅长点”,她无疑是少数的“成功学生”。可在这种教育生态下,也有人坚持不了,几近崩溃,“有的同学会跑到老师办公室大哭,但其实他们的成绩也不算很差„„”

有人说,正是美国教育的这种特点,让学生发展了许多兴趣,并且在选择专业时会考虑“融会贯通”。也有人看到,美国学生对此感觉压力巨大,嗑药、骗心理医生的伎俩愈演愈烈。

阳光之下必有阴影,对一心送孩子出国的中国家长而言,有必要了解的是,真实的美国留学,不只是在中介交30万元保证金那么简单。就算能进哈佛、耶鲁,赴美留学根本不是“逃离学习苦海”的出路。

在美国学习,没有捷径,无法突击“优秀”,这是个常识。作者手记

美国教育很“美”?那是误读!美国的中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许我们真的有太多误解。

最近,一批早期的中国移民家庭开始在网上抨击那些三流写手、短期到访者和交换生构建的“美好中学”图景,并斥之为“不负责任,哗众取宠。”

当留学日益低龄化,我们或许真有必要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中学生活。

美国记者爱德华·休姆斯,曾获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从2001年秋季开始,他花了一学年时间,在加州一所公立高中惠特尼高中“蹲点”。他在这所学校听课,和学生聊天,采访学生和老师们,还在这个学校教一门论文写作课,甚至也亲自参加考试。

一年的体验,让他写成一本书,书名叫《梦想的学校》,此书在2003年出版,全书近400页,只有3大章,他在长达188页的第一章用了这样的长标题:“4是有魔力的数字:4小时睡眠,4杯拿铁,4.0”。

这本书描述了惠特尼高中的学生群像: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

有人说,惠特尼高中并不代表美国所有高中,惠特尼的高中生也不代表全美高中生。但是,田田母亲左贞女士一直对我强调:“直到现在,许多人依然在误读美国的中学生活、美国的中学生。事实上,美国有一大批学生刻苦努力,成绩优秀,追求卓越。

中职生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篇3

关键词:学习目的 态度 学习方法 措施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出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23日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分步走”战略以及到2015年的初级发展目标。

在连续2年对本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中,本校就业率已连续几年达到95%,稳定率超过80%,特别是汽车、电子、数控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多而且工作稳定。据悉,在这些行业中,也正在发生着知识型工人取代传统产业工人的形势转变。职校毕业学有专业技术的工作群体,将成为行业中的主导群体,并且这也顺应了当前社会对高级技术工人需求量大的形势。

在这样的形式下,我通过谈话和问卷方式对本校高考班新生和14级入学新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对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学习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1、为什么选择来职业学校?依据什么选择专业?将来是想升学还是就业?

本校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后上不了高中才读中职的,他们来中职学校考虑到好就业,好升学,学习任务不像高中那样重。当问到怎么样做能考上大学和就业到底是做哪些方面的问题时

学生便比较茫然,总的看来,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不是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更倾向于追求升学。

2、学习目的

有近六成认为学习没有目的,一个班只有几个人认为知识能改变命运,而还有约30%的学生对此茫然。这表明,学生的学习是比较被动的,欠缺学习的积极性。

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不自觉的倾向,无计划,甚至是抱着十分消极的态度。并且学生学习目的与行动不协调。

调查结果表明,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事实上,相当多的中职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实践性较弱的中学实践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他们仍然很缺乏自主实践联系,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三是学生学习自信心不够,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他们认为中职毕业的学生永远比不过那些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致使他们产生了自卑心理。因此,即使有的学生有学习目的 ,在行动上也是滞后的!表现了学生学习目的与行动不协调

3、学习方法和习惯

学生中有三分之一能总结自己学习中的经验教训,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但有接近70%的中职学生不能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上课无课堂笔记。这就反映了中职生学习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

大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也就是日常生活中讲的“学习没劲”他们大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求知欲和上进心,无紧迫感,自然而然厌倦学习、逃避学习,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课堂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对所学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课后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人早自习不读书,晚自习没事做,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做系统的总结,作业也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在遇到难题时,大多选择抄其他同学的或者干脆不做,很少会有同学主动思考,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

4、对专业课与文化课的态度

当我问到这个问题时,只有少数的学生认为文化课比专业课重要。认同“专业技术学习是(自己)的重点”的学生,其自然就会认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比文化课更重要。自然文化课的学习就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总体上说,大部分中职生对中职教育的课程认识存在一定偏见——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调查显示,65%的学生不喜欢本专业二门以上的课程,90%左右的学生有讨厌理论课程的倾向,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公共理论课。

二、建议和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面对现实,树立崭新的德育观和正确的育人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教育方面尤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 根据社会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教育他们认识自己,接受现实的自我。

2、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那些出现良好学习习惯苗头的同学进行表扬,再通过引导这些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学生的习惯很多,未教之前就有若干,但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要的是那些能改变学习方式,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学习习惯。这样的习惯學生原来没有。要对其进行指导,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

3、要把握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方向。中职生大部分都认同专业课学习而忽视文化课学习,在他们的认识中,很难一边“之乎者也”一边手拿电铬铁。所以文化课教学不应“清谈”,而应围绕为专业课服务的总体思路做出相应的改革,让文化课真正与专业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岳晓东,祝新华.中小学心理辅导实用理论与技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编.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生自主学习状况初探 篇4

在实施新课程和减负增效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课时紧、容量大、任务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搞好教学与复习工作,提高学习效率,就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要求提得多,具体实践中做得还不够,尤其是规范办学的“五严”背景下,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有现实意义。2013年9月,学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设计了12个问题,采用单选方式,就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前、课堂以及课后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在校学生,从高一、高二、高三各抽取5个班级,共15个班级,总计750人,最终收回有效问卷720份。

1.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情况。大部分同学没有学习计划,有计划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不能完全执行计划;大多数学生能够认同课前预习有助于对课上的新课学习,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无帮助,预习不预习一个样;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课堂上完全听老师讲解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好本学科,大多数学生认同自主学习的方式,相信自己和同伴在学习中的作用。

2.关于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在课前从来不预习的学生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而有时预习的学生占到了一半,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做到全部认真预习;有近六成的学生不知道如何预习才有效,希望得到老师的指导,有四成的学生很自信,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在预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一半的学生只会等上课听老师讲或马上去问老师,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自己查资料解决,实在无法解决的请教老师,还有少数学生不能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这说明,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课前预习落实得不到位,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就本门学科的预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3.关于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在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走,而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带着疑难问题听讲,自己的思考能走在老师前面的只有两成;有一半的学生上课能够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却只占到了15%。

4.关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情况。在做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只有27.33%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己专研解决,有45%的学生问老师或同学,高达27%的学生选择放弃不做或抄别人的;在完成作业之后只有40%的学生会自己主动复习学过的知识并预习要学的内容,或看课外书,补充课外知识,自己找些题目做,有46%的学生休息、看电视或打游戏上网聊天;只有11%的学生会对错题进行归纳整理,绝大多数学生对错误很少或基本上不去归纳分析。

现阶段的大多数高中生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习仍然被动,缺乏应有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但我们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自主学习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 篇5

调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xx中学

调查对象:xx中学高二文科生

调查方法:抽样问卷

调 查 人:xxx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对于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状况也是一个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对xx中学高二文科班学生进行了“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状况”调查分析。结果从三方面(课堂听课、课后学习、学习反思)调查分析表明: 文科生缺少独立思考,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多数文科生数学课堂学习存在严重不足;文科学生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并针对这些现象给出几点改善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状况的教学建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缘由

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高中数学课程也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数学素养作为未来社会的人所必备的科学文化素质,将对一个人的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为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养,我国所有中小学生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至高中阶段,即使是学习文科的学生也必须学习数学。

我在XX中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我担任高二文科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在此期间,我发现文科生在学习数学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上课能听懂,但是不会解题,这也是目前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很多文科学生都知道成败在于数学,要想在高考当中胜出必须学好数学,而学好数学,听懂数学课是前提。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根本,所有这些都必须落实到让学生学会解数学题上来,为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文科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现状。于是,我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

二、调查方法及结果

1. 调查方法及其说明

(1)调查采用抽样问卷方式,以选择题的形式提出,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生课堂听讲、课后学习、学习反思等方面的学习状态,学生根据自己现阶段的数学学习状况完成问卷。

(2)问卷中试题采用五点一记分,A:完全符合,B:比较符合,C:基本符合,D:不太符合,E:很不符合,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这五个等级上做出选择并赋予5,4,3,2,1不同的分数,分数越高表明被试越倾向于该现象或原因。为保证调查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采用不记名的方式作答。

(3)调查对象选取在校高二年级文科班共180人中的120人为调查对象,在选择调查对象时还考虑到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以及学生的层次的差异,此次调查共发出答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2. 调查结果与现象成因分析

(1)文科生课堂听讲学习状态

文科生缺少独立思考,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关于文科生课堂听讲问题,从1题至第3题的调查数据显示,文科生在课前很少有预习的习惯,在课堂中注意

力不集中,听课过程一般跟随老师的思路,以听老师讲解为主,很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多数文科生数学课堂学习存在严重不足。从第4题至第7题调查说明文科学生在课堂上作笔记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抄写教师的板书。文科生的学习方法习惯于上课记笔记,在课后复习时也是先看笔记再翻书,具体到课堂的笔记究竟该怎么记?记些什么?多数文科学生都不清楚。

(2)文科生课后学习状况

文科学生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讲课时多数文科生没有仔细思考、认真领会,她们的听懂只是表面上的接受,课堂练习的时间又少,所以做作业就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了,但是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学生没有认识到做好作业的重要性,和学生谈话发现虽然多数同学能够按照教师要求书写作业,但质量另当别论,往往是自己思考的少,碰到问题时就和同学讨论解决或者问完就抄写,不管做的是否正确就直接把同学的答案照搬下来,之后就是等待转天上课听教师的讲解,把作业当作负担,急于完成任务,那么她们在做作业时,也只满足于问题的答案,对解题方法、逻辑推理过程不够重视。加之她们基木上没有重做错题的习惯,错误的想法、算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长期这样的错误意识就会根深蒂固,严重影响她们的后续学习,导致她们经常重犯做题中的错误。

(3)文科生课后学习反思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文科生很少在课后进行学习反思。在他们进行课后练习巩固的时候,他们掌握知识点的方式方法单一。从问题12:对一些自己不是很理解的题目,会反复看,争取记住这种模型,累积79.8%基本上是这样做的;问题12:对一些自己不是很理解的题目,你会回顾解题过程,分析解决这道题的关键在何处的累计只有32.4%;问题14:解决一个典型题或综合题后经常思考是否有其它方法,争取一题多解的累计有19.6%;问题15:能经常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后再思考一下的累计有11.7%;

所以大多数文科生没有反思的习惯,也不知道怎样反思。文科生热衷于大量做题,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也就会缺乏对解题方法、题解中反映出的数学思想、特殊问题所包含的一般意义等的概括,导致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弱、结构性差,类似的问题出现时还是有能表述大概意思,觉得会做但不能给出完整的解答,或者写的对而不全面的现象发生。

三、改善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状况的教学建议

1、增强信心

让文科班的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必须从知识辅导与心理启迪双管齐下。通过揭示数学问题以及解题的本质,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把数学问题趣味化、基础化、生活化。适当降低要求,选一些文科学生能独立解答的题目,让他们有能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探索,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采用课前预习,课堂讲解,深入阅读,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会学习,会分析问题,怎么把知识应用到解题上的能力。

3、加强概念课的教学。

讲授概念前教师准备丰富的典型事例,或者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在活动中观察,引导学生分析各事例的共同属性,经过概括后再抽象出数学概念,运用直观对比的方法引入概念,以旧知作为铺垫引出新概念,讲解要点,通过正例反例相结合揭示概念的本质,结合练习题深化学生的理解,辅以符号语言或者图形语言,去伪存真,帮助学生达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2、教学注重变式训练。

讲题时不就题论题,合理有效地选用一组相关数学问题组织教学,并目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变方法、变己知条件、变结论等方面训练,加强问题的前后联系,总结解题规律,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法,训练文科生的逻辑思维。

5、抓基础,起点要低,减小坡度。

把例题习题都作适当的分割,减少每一步的推理难度,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摘到”,尝到甜头,体验数学成功的满足感。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须循序渐进,多次反复,这样,她们才能对所学的知识内容逐渐加深理解,直至完全掌握。抓课堂教学 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提高质量。

6、提问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式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炼,明确而具体,若用符号语言提问要辅以适当的解释;

7、建立错题本。

将作业、试卷中最基础的知识错误,或一些典型性错误摘抄下来,分四部分:原题、错解、原因、对解。要求她们常翻常看,时刻提醒自己哪个知识点需要补缺漏,在哪里常犯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老师也可以从错题本上看到学生差在哪一方面,应该帮她重新构建哪一方面的认知结构。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职校学生物理学习状况调查 篇6

关键词:兴趣;物理;学习动机

为掌握职校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态度,一段时间以来,我对机电、汽修、电子三个专业的学生共589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职校学生物理学习状况

1.学习兴趣不同

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它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表明,75.3%的学生对学习物理是有兴趣的,有的甚至达到“志趣”阶段。而多数学生是处在“乐趣”阶段,认为“学好它,对于生活中会有所帮助的”。如,“学了电学,能进行简单的照明电路的安装”。“学习物理,能增长能力和智力,使头脑更灵活”等。以上两种间接兴趣对学习物理有较大的推动力,且较持久稳定。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对物理学习产生直接兴趣,觉得“物理本身就是有趣的科目”“物理实验能引起我的兴趣”,有的仅是师生间情感交融而产生学习兴趣,如,“老师讲课生动活泼,深深吸引我”。

对于已产生直接兴趣的学生,既要精心呵护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还要使他们的学习需要得到不断地满足,以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推动学习活动的深入发展。而且要特别注意从发展能力的角度出发去传授物理知识,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而对于只有间接兴趣的学生,要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把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

有25.4%的学生对物理学习不喜欢。有的学生把学物理难学的原因归结为“数学基础差,不会分析题意”,“教师对学生要求太高”。看来影响他们学习兴趣的因素不是学习的需要,而是学习的障碍。职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必须在“以智引趣”方面多下工夫。在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多让学生学到新的又是感兴趣的知识,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讲授新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有目的地覆盖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初中物理知识,以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变“苦学”为“乐学”,真正提高学习成绩。

2.学习动机基础的差异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学习内容组成的。它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进行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与学生的需要共同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二、物理学习与专业学习的关系

1.学习物理与所学的专业有关

有的学生学习物理是因为物理知识中有较多与技术、服务、管理有关的内容,有的是出于自己求知欲与好奇心,如,物理学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某些事有关,“物理学教我不要靠近高压电,不接触低压电”等,对他们既要进行生动的、深刻的学习目的教育,把学习和祖国需要结合起来,变“务实性”动机为长远的、持久的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又要进一步培养他们对学习的责任感,把责任感与求知欲结合起来,促进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要根据职业物理教学内容选择原则(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树立观点),尽量挖掘与专业特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所涉及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讲清楚,强化实用性,提供有效的学习诱因。

2.学习物理处于“朦胧状态”

这类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应利用他们自我意识在发展的特点,动员社会、家庭和学校配合,来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变“被动地读读”为“主动地读”。在教学中,应加强应用知识教学,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与专业相关的物理知识、科普知识、科技信息,尽量让他们多做实验,培养他们实验操作技能,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活动,培养与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3.学习物理缺乏内部动力

对这类学生,我们千万不能歧视,而应通过朋友式的交谈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对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多种途径使他们意识到物理学习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切实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前途。根据他们具有归属动机的特点,乐于听信同辈人的意见,因此也可以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开展“帮学”活动、“现身说法”,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潜力所在,进而产生学习好物理的学习动力。另外,可以利用他们对某项科学领域或活动有较强烈的爱好,迁移到对物理学习的爱好上来。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物理知识本身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不仅有用、还有趣好玩,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尽管职校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但只要我们善于对症下药,一定会促进全体职校学生的共同进步,改善职校物理学习的困境。

学生学习状况评价与预测研究 篇7

关键词:学生学习状况,综合成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变化指数分析法

0 引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时代,人才的竞争便是综合国力的一种间接体现,因而,教育事业逐步成为国家建设过程之中的重中之重。就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水平来看,对学生学习状况现行的评价方式只是单纯的根据应试的“绝对分数”,其无法起到促进所有不同层次学生进步的效果。故需寻求新型的评价方式,以达到激励优秀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取得更好成绩,同时鼓励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学生树立信心、争取不断进步的目标。

首先,对于任取的600名学生连续四个学期的综合成绩,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这些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建立两种模型对这600名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客观、合理的评价;最后,根据所建立的新型的评价方法,对这些学生后两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所建立的评价方法直接影响学生以后对学习的信心与热情,故寻求到"非绝对分数"的标准是本文模型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分析是建模分析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1 DEA法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与预测

1.1 DEA方法的引入

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Data Envelopmint Analysis)方法,是1978年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Cooper以及hodes等人提出来的,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根据多指标投入(输入)和多指标产出(输出),对同类型的部门或单位(称为决策单元DMU)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非参数分析方法。

本文利用任取的600名学生成绩,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每个学生作为一个决策单元DMU,四个学期的综合成绩分别作为输入和输出的指标,以此全面、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1.2 评价模型的建立

基于DEA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模型,总输出与总输入之比为效率评价指数,用来衡量各DMU的有效性,当比值越高,效率越高。

本文构建如下学生学习状况评价模型:设有n个决策单元DMU,每一个单元有m项输入x1ix2i,…xmi和s项输出y1i,y2i,…ysi,其中(xji,yji>0)。

1.3利用C2R模型对DMU有效性进行判断

μ和v分别为输入和输出指标的权向量,Eij指效益评价指数上述规划模型是一个分式规划,使用Charnes-Cooper变化,令:

可变成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P:

利用线性规划的最优解来定义决策单元的有效性,从模型可以看出,该决策单元的有效性是相对其他所有决策单元而言的。

1.4 对C2R模型的改进──引进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

为了便于检验DEA的有效性,一般考虑C2R模型的对偶模型的等价形式(带有松驰变量且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ε模型)

定理1:DMUj为弱DEA有效的充要条件是线性规划的最优值θ*=1。

定理2:DMUj为DEA有效的充要条件是线性规划的最优值θ*=1,并且对于每个最优解λ*,都有s+*=0,s*-=0。

对于非DEA有效的DMU,可将其投影到DEA有效面,即把非DEA有效的DMU变成有效的DMU,具体方法:xi=θxi-si-。

1.5 DEA评价模型的应用

确定第一学期综合成绩为输入指标,第二,三,四学期综合成绩为输出目标,选取600名四个学期综合成绩为样本数据。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每个学生作为一个决策单元DMUj(j=1,2,3…,600),输入指标为:第一学期综合成绩,输出指标为第二学期综合成绩,第三学期综合成绩,第四学期综合成绩。

600个学生的情况如表1。

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对数据进行DEA分析,得到模型的解。

分析DEA非有效的学生:一部分学生第1学期的综合成绩虽然相对很高,但是后三个学期的成绩相对较低;有些学生的综合成绩虽然不低,但是相对来说其提高的程度不大;还有些学生后三个学期中的某一个(或两个)综合成绩虽然明显的好于第1学期,但是剩下的两个(或一个)综合成绩相对较低。

1.6 用DEA评价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预测

由以上结果可知,对DEA有效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是逐渐上升的或者是相对于第1学期有较大提高的。对DEA非有效的学生分三类:第一类,成绩逐渐降低的或者相对第1学期有较大下降的;第二类,成绩比较平稳的,其中包括一直较低的,一直中等的,和一直较高的;第三类,成绩有大幅度上升也有大幅度下降的。

根据以上结论,运用Excel软件做出如下四个图形,其中,横轴代表各类学生的数量,纵轴代表各类学生的成绩。图1说明学习相对有效的学生学习成绩是一直上升的;图2说明第一类学习相对非有效的学生学习成绩是一直下降的;图3说明第二类学习相对非有效的学生学习成绩是比较平稳的;图4说明第三类学习相对非有效的学生学习成绩是不确定的。

因此,对于预测DEA有效的学生其第5学期的综合成绩应该高于前四学期,第6学期的综合成绩应该高于前五学期。对于预测DEA非有效的学生分三类:第一类,其第5学期的综合成绩应该低于前四学期,第6学期的综合成绩应该低于前五学期;第二类,第5学期和第6学期的综合成绩应该相差不大并与前四学期相对稳定;第三类,第5、第6学期的综合成绩有可能上升,不变,或者是下降。

2 变化指数分析法对学生学习状况评价与预测

2.1 学生学习状况评价

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目的是激励优秀学生努力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鼓励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树立信心,不断进步。但是,现行的评价方式单纯的根据“绝对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忽略了基础条件的差异;因此,需要找到一种间接的评价方式,既对基础条件较好的学生起到促进作用,又对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学生起到鼓励作用。在充分分析附件数据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了以下模型进行研究。为了对学生成绩进行有效的分类,本文取相邻两学期综合成绩的变化指数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F(x)表示相邻两学期综合成绩变化指数;x表示各学生学期末成绩;i表示学期数。

本文采用SPSS软件统计相邻两学期综合成绩的变化指数,由上述公式得到的指数值可将学生的综合成绩变化指数分为三大类:

本文将按照如下顺序进行排名。首先,将指数值一直为正的学生排在首位;第二,将指数值有正有负但最终成绩为正的学生排在其次;第三,将指数值有正有负但最终成绩为负的学生排在再其次;最后,将指数值一直为负的学生排在最后。这样,既可以对基础成绩好的学生起到促进作用,又可以对基础条件差的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2.2 学生学习状况预测

对于接下来两个学期的成绩预测,本文做了如下规定。

本文将相邻两学期成绩之差求和,这样可得到该学生各个学期成绩的综合变化量。另外,将该学生各个学期成绩的综合变化量加上该学生前几个学期成绩的平均值既预测得到下个学期成绩。

其中,Δxi表示该学生各个学期成绩的综合变化量,j表示第5,6学期数。

运用Matlab软件求得该600名学生第5、6个学期的成绩。

3 模型评价与推广

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各个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及相关理论,并对其加以明确的归纳总结,也从宏观的角度分层次说明了学生成绩的整体情况。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本文充分考虑了各个学生综合成绩的基础条件,都避开了“绝对分数”评价模式的限制,在建立以变化指数为目标函数的模型时,最后得出了合理的评价及预测结论。本文建立的模型稳定性较强,对于模型中的主要数据变量,波动范围较小时,结果不会有明显偏差,并且数据处理得当,模型在建立过程中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思路清晰,模型运用了较为精细的求解方法,得出的结果较为精确。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也可应用于生产实际的生活中,例如公司业务情况的统计与分析等。

由于本文忽略了各种客观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如学生自身的发挥,考试过程中出现的身体不适、缺考等突发情况;模型在对学生后两个学期成绩进行预测的过程中,没有考虑特殊因素对预测效果的影响,仅考虑学生按照前期趋势发展。因此,所预测成绩的结果会有一些偏差。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数学模型[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姜秀丽,江孝感.DEA方法在学习成绩相对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08(11).

[3]郑明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4,25(4).

[4]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李金霞.基于DEA方法的学生学习相对有效性评价[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视障儿童数学入学准备状况研究 篇8

入学准备是儿童顺利进入小学的保证。其中数学入学准备是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有资料显示,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与初入学时的数学准备状况有密切的关系[1]。本文试图通过对初入学盲童的数学准备状况进行预测性评估, 从而了解和掌握视障儿童和正常儿童在数学准备方面的差异, 探讨存在差异的原因, 以供编写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参考。

2、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 从江苏盲校一年级初入学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6名视力障碍学生, 平均年龄8.6岁。病因有先天性青光眼,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正常儿童选自南京实验幼儿园, 南京雨花康润幼儿园共31名大班幼儿。平均年龄7岁。

2.2 测验工具

本研究以目前较公认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测量工具——林丹绥《幼小衔接研究工具 (三) 》[1]为基础, 结合视障儿童的实际情况和盲校数学课程标准, 选择合适的内容, 在不改变题目本质性的基本上, 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的描述和评分细则做了适当的调整, 组成包括感知集合、数的概念、量以及空间时间在内的4个项目的量表, 共22个问题组成。

2.3 施测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别施测方式进行, 由一名专业教师和一名研究人员一起组织测量。为减少小学教育的影响, 正常儿童的数据收集在大班下学期放暑假前3周内完成, 视障儿童的数据收集在入学后的2周内完成。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差异检验。

3、结果

3.1 正常儿童与盲童在数学准备上的整体差异

将所有儿童的数学准备测验的分数转化为标准分 (Z分数) , 对这两组儿童在数学准备测验上的总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发现不同视力儿童在数学准备水平方面呈现出0.01水平上的极显著差异。对两组儿童在感知集合、数概念、量、空间和时间四个方面的方差分析, 也看出视障儿童只有量题目上的得分与正常儿童基本持平, 其他各项的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下面就各分项分别作出分析:

3.2 不同视力儿童数学准备差异的具体表现

本研究中感知集合是指按标准分类和类包含两部分内容。结果表明, 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分类问题上的得分达到0.01水平上的极显著差异;在类包含问题的得分则无显著差异。

表2不同视力儿童在感知集合上的单因素差异分析

(注:*表示p<.05, **表示p<.01)

在本研究中, 数概念部分主要包括基数、序数、认写数字、数的组成、应用题、等分、计算和编题等方面的题目。其中认写数字部分全盲儿童只要求认识点位、准确说出点位即可。从表4不难看出只有计算和编题两部分内容的得分是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基本持平, 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基数、序数、认写数字、数的组成、应用题等分方面, 不同视力儿童的得分均达到显著水平。而正常儿童的认写数字能力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显著高于视障儿童 (0.01水平上的显著差异) 。

4、讨论

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 大多数健全儿童在入学前就已通过游戏、操作等活动获得了一些粗浅的数理逻辑经验, 而盲童由于视觉障碍, 学前期和同伴一起游戏和玩耍的时间受到限制, 缺乏感性经验, 尤其缺乏来自视觉通道的大量信息经验, 而这些经验又无法由触觉和听觉来补偿, 这就极大地阻碍了视障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 由于受文化水平、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影响, 在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教育策略上, 往往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另外, 虽然近年来内地不少地区都开设了盲学前班, 但教育训练内容则由学校自行安排,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4]。很多学前班因为教学内容的缺失, 给视障儿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上设置了更高的门槛。

5、建议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在入学准备的重要方面——数学准备方面, 不同视力的儿童已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不会在进入小学后就逐渐缩小的, 而往往是会让儿童的数学学习更加困难。如何尽可能的做好入学准备, 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1 优化家庭教育

美国帕金斯盲校“学前视障儿童项目质量评估量表 (Oregon评估量表) ”中也明确渗透和提倡“家庭数学”的理念。家长应该重视早期教育, 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专业培训, 根据专家的专业指导, 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活动内容。并与别的盲童家长保持交流和沟通, 做到取长补短。总之, 良好的环境既能补偿缺陷又能有效阻止第二性缺陷的出现。

5.2 优化盲学前教育

教育欲发挥真正的、积极的作用, 最大限度地促进视障儿童的认知发展, 就必须根据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 设计与其相应的教学内容。补充必要的数学经验, 另外, 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教育教学, 和家长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5.3 优化社会资源

其他的社会机构, 比如:社区、残联、妇联, 要加大对残疾儿童家长的支援力度。把各种力量组织起来, 充分利用网络和其他媒体的优势, 建立全国和地区的资讯网络, 为家长免费举办讲座和编印通俗易懂的学习资料。并组织志愿者进入盲童家庭, 进行专业指导。

正如爱瑞克森 (Erikson) 教授指出, 有准备的家庭+有准备的社区+有准备的服务+有准备的学校=有准备的儿童。

参考文献

[1]林嘉绥、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5

[2]贺荟中、方俊明.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教育对策.中国特殊教育, 2003, 2

[3]刘旺.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 2002, 1

数学学习状况 篇9

关键词:学习指导,素质教育,学生管理

学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达成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自己未来发展道路。但一段时间以来,学习指导作为和大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工作,并未受到高校的足够重视。

一、大学学习指导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诸多教育问题呈现出来,其中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尤为突出,表现为大学生普遍重专业学习,轻基础学习;重科学技术,轻人文社科;重知识理论,轻实践体验;重显性学习,轻隐性学习;多被动学习,少主动学习;多死板学习,少灵活学习;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学习方式不科学。由此造成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下降,这些状况急需我们在传统培养方式之外寻求改善措施和补救办法。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学习指导工作是解决大学生学习问题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

新时期的“学习指导”是指高校相关部门和教师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特点,指导在校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规划设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环境,利用学习资源,在吸收广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走出校园后的终身学习历程打下坚实基础[1]。

(一)学习指导是对市场条件下学生发展需求的有力回应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高校和广大学生之间兼具“教育关系”和“供需关系”,教育大众化更加剧了这一转变。种种调查表明,仅依靠传统课堂授课难以满足作为“教育消费者”的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自我发展期待。这一点,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五缺”:(1)缺少学习的整体规划;(2)缺少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3)缺少必要的课堂教学指导;(4)缺少综合素质的训练指导;(5)缺少学习压力化解指导。学习过程中的“五缺”就是学生发展的“五需”,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成才目标,遇到困境的学生需要答疑解惑、专项辅导、走出低谷;学有余力的学生需要指导激励、超前发展、占得先机。在标准化、常规化、大众化的课堂教学之外设置学习指导是广大学生急需的教育形式。

(二)学习指导是保障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实途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方面由于扩招导致在校学生人数激增,教室、设备、资金等资源面临紧张局面;课程多以大班讲授,课堂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师资水平不足。高校缺少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新教师毕业留校,不加系统化培训直接上岗,大部分老教师则恪守传统教法。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现有条件下,通过一系列个性化的指导和咨询服务,支持和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是保障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办法。

(三)学习指导是达成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平台

随着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理念在我国的推广,大量高校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通识课程数量增多,专业课程时间后移、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加大,以此来推动大学生知识素养的全面发展。但当前大学生在进行学习安排时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缺乏规划性和针对性;专业学习阶段的后移使得学生对将来的职业发展知之甚少。原先设想的既专又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起来步履艰辛。学习指导的出现将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和学提供一个支持性平台。针对通识学习和专业学习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咨询,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求学生“会学”、“会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历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学习指导工作开展状况

(一)学习指导的主要形式

当前高校普遍意识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进程中学生数量和教育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教育质量的相对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开始引起各方的关注和重视。为促进学生学习,高校进行了各种改革尝试,如:开设学习指导类课程,建立学习发展中心或学习指导站,开展学习心理咨询服务,建设各类虚拟学习资源库等等。应该说为新时期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平台。

(二)学习指导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首先是高校对学生学习指导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学习指导工作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问题。目前学习指导者多由辅导员、班主任、心理中心人员、任课教师等兼任,这些教师为庞杂琐碎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或教学任务所累,缺乏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去开发学习辅导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使得学习指导工作流于形式,难以向纵深发展。

其次是学习指导的覆盖面和普及度不够。目前大学开设的学习指导课或讲座多为导论性课程,介绍认知科学、学习策略方法等理论性的内容多,引导学生“实战”的内容少,更缺乏与通识课、专业课教学的有效衔接;少数学生仅凭个人偏好或为获取学分修读这样的课程,很难全身心投入学习。另外,当前高校的心理咨询服务更倾向于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疾患,诊断治疗性强,学习发展关联性弱;且主要面向学生个体,相关教育和引导难以惠及全体学生。

可以说,指导内容的不完整性和指导对象的局限性是目前学习指导工作中比较显著的问题。特别是在不少学校实施通识教育后,平台一模块式课程、弹性学制使得学生自主选择余地变大,不少学生面对庞大的选修课程目录无从下手,急需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指导服务。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习指导体系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回应还显不足。

三、学习指导工作的原则、内容和保障

(一)确立学习指导的原则

首先是点面结合原则。学习指导既要有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性内容,如:学习指导课、工具使用课、认知理论课、专业教学中的方法论课程等;也要有面向个体或小群体的特色内容,如: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激励和指点,心理中心的咨询培训,任课教师的提优补差等。尽可能在学习指导的覆盖面和普及度上做文章。

其次是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学习指导既要有学习理论的传授,如元认知、方法论、脑科学等,也要有针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导和培训,如科研训练指导、社会调查指导、专业课程学习辅导等。在强调学生“会学”的同时,也不能降低“学会”和“会用”的要求。

第三是创新发展原则。知识信息社会的来临,对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挑战。学习指导作为与教学息息相关的工作领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进创新。积极利用新颖的教学技术手段为人才培养工作搭建现代化平台,如:建立网上学习指导站、学习预警系统、学业政策信息发布系统、学习交流社区等,创造性地发挥学习指导的功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

(二)设计学习指导的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大多数人认同将高等教育分成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部分。课程始终是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根据广义的现代课程观,课程是指“学校指导下提供给学生的一切经验”,“是学校为使得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就而采取的一切有程度的学习活动和经验”[2]。为便于阐述,笔者将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看成是进行通识性课程、专业性课程和体验性课程的过程,其中前两者可视为知识性课程与体验性课程并列。

这样,大学的学习指导工作也对应分为通识学习指导、专业学习指导和体验学习指导三部分。以这三类指导分别对应支持大学生在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第二课堂活动(实践体验课程)三个方面的学习。

1.通识学习指导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总体设计和规划,以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为最终目的;在学生学习进程中进行学习策略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学习、科学学习、高效学习;对主干通识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以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通识学习。

2.专业学习指导主要任务是解决大学生的专业困境、专业疑难,在此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

3.体验学习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大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实践中;指导学生在社会中学习,在实践中认知,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

(三)学习指导工作的保障机制

1.学习指导工作需要依托导师制。通过设立本科阶段的专职学业导师,与学生建立起全方位的学习指导关系[3]。需要强调的是指导教师的分类制,负贵日常管理和学业指导的教师应加以区分,负责通识学习指导、专业学习指导和体验学习指导的教师也应加以区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专职人员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分工协作会大大提高学习指导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由专兼职教师(或硕士生、博士生)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一部分指导知识学习,一部分指导实践体验,每位教师负责10-15人为宜。

2.学习指导工作要依托专门的负责机构。设立学业指导中心,以实体的单位或部门争取指导工作所需的经费、人员,在整合教学、学工、后勤服务和社会等各方资源的基础上,切实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化、实体化的学业支持平台。

四、高校学习指导工作的实施构想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与学生相关的事务被分割成“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为顺应时代发展,学生工作拓展出“职业发展”、“心理健康”、“学生活动”、“资助奖励”等新的工作领域并设立相关机构或部门,但部门间各自为战,缺乏有机的工作联系。笔者认为,在高校现有的资源状况下,通过以下三个“衔接”来逐步整合与学习指导工作相关的资源,最终形成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是相对可行的办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通过加强教学工作与学生学习的衔接实现整合

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分离状态由来已久,但学习指导工作横跨两域。完全可以通过相关的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改进等逐步改变分离现状,促成“学教”合作。

1.系统传授学习元理论。开设以“学习”为主题的正式课程,并将其纳入通识课程体系。目前该类课程在高校中尚未普及,且教学内容仅以概论性为主,可拓展的空间非常大。同时设计非正式课程,如讲座、培训班等,作为对正式课程的拓展与补充,针对性强,形式比较灵活。

2.日常教学中渗透方法指导。无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都有自己学科的特点,由任课教师结合具体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科方法论指导针对性很强。并且在主干课程教学的前后还可以设置配套的研讨和答疑,作为对该课程的预览、回顾、总结、梳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分享学习经历,增进合作。

(二)通过加强管理工作与学生学习的衔接实现整合

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多体现的是制约性、惩罚性,可逐步提升学生管理的引导性、服务性来促成学习指导的实施。

1.建立学业信息发布系统。提供全面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指导文件,同时及时地发布各种课程、讲座、培训信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专业要求、课程设置等信息,为自己的学习设计和规划提供便利。

2.建立学习预警系统。弹性学分制使得学生的学业规划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预警系统显得非常必要,通过成绩查询、学业进度查询、培养方案查询、选修课程查询、自我审核、学业政策咨询等功能的实现,分享教学管理信息,以管理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合理分配精力,及时反馈,及时改进[5]。

3.制定合理的考评体系。大学生的学习是多元的,合理的评价体系不能只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分数。必须建立一整套适应于各种学习场所、学习形式、学习内容的科学评价体系,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予以总结和判定。目前各校尝试的第二课堂学分、创新学分、日常行为综合测评、德育考评、自我评价档案库是比较有效的尝试。

(三)通过加强校园服务与学生学习的衔接实现整合

校园服务应学生需求而生,并逐步扩大,现已涵盖心理、职业、学生活动、生活资助等多方面。增加学习指导专项服务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学习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1.提供学习诊断咨询。包括适应学习环境的咨询服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短期培训班,培养学习品格和发展学习心理的个体以及团体辅导,促进运动员学生、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学习的辅导项目等。

2.支持大学生学习科研团队的建设。有针对性地设立大学生学习科研团队,并提供人财物保障,鼓励学生就一些学术疑难、社会现象、理论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大学生分工协作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

3.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及设施。争取各方力量为学生提供各式文字、音像、电子学习材料,拓展学生知识面和信息量;同时合理编制利用学习资源,建设阅览室、实验室、图书馆、语音房、档案馆、博物馆等教学设施,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

4.维护隐性学习资源。校园的自然环境、组织氛围等都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也是学生间接或直接使用的资源。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建设和维护校园设施和自然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尽可能地提供舒适和便捷,如利用宣传栏、墙报、横幅、标语、名人录、地图、花草树木等一切环境布置来进行隐性的学习指导和监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自然的学习效果[6]。

总之,围绕“学生学习”,通过教学、学工、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学生需求的有力回应,也是高校对“全员育人”教育理念的一种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204.

[2]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138.

[3]李婷.学分制条件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3).

[4]梁茜.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

[5]任虹灿,李世晨.学分制环境下学习预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5).

关于高三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10

一、目的与方法

1. 调查目的。

了解高三学生的学习现状, 包括学习目标, 学习压力, 学习方法, 自我调适方法, 学习上最大的困惑, 迫切需要的帮助等方面的内容。

2调查方法。

问卷法, 笔者就上述问题设计了一张不记名的问卷调查表, 抽样调查了高三四个重点班的237名学生。

3. 数据统计方法。

逐份统计、汇总, 计算每一小题每一选项的被选情况, 并计算每一选项的百分比。由于有些题目存在多选的情况, 故同一题干下的各选项百分比之和可能大于100%, 又由于有些学生在答题时遗漏了一些题, 就会造成各选项百分比之和可能小于100%。

二、结果与分析

1. 学习目标。

结果表明:55%的学生没有固定的长远目标, 只存在短期计划, 如日计划达到了63%, 但较长的周计划和月计划则明显降低。但只要加以引导, 如第2、4题, 他们会马上作出选择, 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

2. 学习压力和自我调适方法。

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自己和家庭, 来自老师的压力仅占9%。遇到不顺心的事时, 一般不会告诉父母, 有52%的同学会与朋友倾诉, 有42%不与人倾诉, 这一结果与学生选择缓解压力的形式完全吻合。有41%的同学缓解压力的形式是看一些与学习关系不太大的书籍杂志;48%的同学选择放开心情, 玩一玩。这说明现在的高中生与家长、老师的代沟日益加剧, 喜欢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中, 甚至有少数同学 (11%) 遇到压力时选择自己发脾气, 这很不利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3. 学习现状满意度。

结果表明:只有43%的学生主动地学习, 半数学生 (48%) 现阶段想学, 但随意性较强, 这部分学生往往不愿意去探讨对现状是否满意, 处在一种回避状态。通过同学的互评, 认为班上半数进入高三备考状态的比例仅占43%也可见一斑。这就要求班主任和老师在平时教学时要极力营造紧张复习的氛围, 引导学生尽快进入高三备考状态。

4. 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

结果表明:对于优异成绩的获得, 81%同学认同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59%同学认为若听课不专注学习成绩就会波动。第14题“你认为他成绩较好的决定性因素”, 35%认为是刻苦用功, 56%认为是听课效率高也印证了这一点。第15题“欲打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 积极向上的团队, 你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有高达85%的同学选择“拥有积极的心态, 自主地学”。这说明高三的学生心智已基本成熟, 深知欲获取知识唯有刻苦地学、勤奋地练。

5. 学习方法。

结果表明:学生现阶段的困惑存在于多方面, 包括:基础知识, 运用知识的能力, 答题技巧, 自习时间不够, 来不及整理、消化、吸收, 学习方法不科学等。对于课间休息, 有59%的同学选择小睡;进教室后未上课前这段时间, 有47%的同学选择与同学聊天, 17%选择看与学习关系不大的杂志;睡前有总结一天学习与生活得失习惯的比例仅占22%;考试完后有自己的错题集的同学只有20%;对自己薄弱的科目大多数想赶上, 但苦于没有恰当的方法, 也只能独自兴叹。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 现阶段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 以前的学习不注重基础, 不注重对知识的总结、消化, 只会被动的跟着老师转, 而不会主动的、有计划的学, 还没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结论与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刚进入高三的学生, 大部分没有高三备考应具有的学习、生活状态, 并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大部分同学没有长期目标, 不会规划自己的短期学习;在学习上存在来自于家庭和自己的压力, 但不会将压力转变成动力;认同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努力与奋斗, 但学习方法不够科学, 不很主动。

高校新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篇11

关键字: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极为关注的焦点。学风的好坏作为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优良的学风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开展在校大学生的学情状况调查,对于研究、分析和探讨高等教育质量观非常必要。为此,笔者于2014年4月对所在的通信工程学院2013级新生进行了学情状况调查。其反应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调查反映了我院学新生的学风现状和问题,对其他院校的大学生学风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分为学习目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三个方面进行。

1.1对学习目的认识

学习目的作为维持学生个体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决定了学习的效果、方向和进程。缺乏学习动机必然会影响学生稳定的学习活动。主要调查指标有: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如图2-1:对于“您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吗?”参与调查大学生回答依次是:“有明确的”的占到了 39.8%,“有,但比较模糊”的 45.7%,“没有”的占14.5%。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关于学习动机的描述这一问题上,排在前列的分别是“提高素质,实现理想”、“获得文凭,顺利就业”“进一步深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也有少数学生选择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认为学习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

1.2学习状况

学习状况的主要调查内容有到课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完成作业情况。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到课情况最能反映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决定学习的效果和努力程度。如图2-2显示:25.9%的学生表示他们“认认真真学习,从未旷过课”,62.95%的学生表示他们“偶尔旷课去办自己的事”,10.02%的学生表示他们“经常旷课,去图书馆或自学”,0.57%的学生表示他们“经常旷课,在宿舍睡觉或娱乐”,同样也0.57%的同学表示他们“有基本不去上课,考前再突击”。

1.3.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对于学习的效率与成果都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此项调查指标主要有作息时间、学习流程、师生交流情况。

通过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作息时间还是比较规律的。97.76%的学生都能在8点之前起床。与此同时,大部分学生的娱乐游戏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而自习时间也能保证在两个小时以上,基本实现了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但大家晚上睡觉的时间较晚,39.73%的学生晚上12点之后才入睡。如不注意晚上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将难以维持。

其次是学习流程。如图2-3所示:学生缺乏预习环节,两成以上的学生缺乏复习环节不复习,上课不听讲,考前突击比例也占到了3.2%。

2.存在问题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当前通院的学风总体上是积极的。但不足之处也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学习目标缺乏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详细的规划。只有个别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的发展做过比较系统的规划。50%的学生只是有一些模糊的想法。所以,对人生没有想法,没有目标,自然无法启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2学习态度不端正

当今90后的学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2个问题很具有代表性。第一,在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方面,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大学生活的很小一部分。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松懈,作风疲沓,有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现象;有玩手机;有作业完成不认真、上交不及时抄袭作业现象;学习缺少动力,缺乏積极性。第二、侥幸心理,不求进取,“考试不能作弊”本是学生应该遵从的准则。可是,有的学生仍然铤而走险地采用考试作弊的方式窃取课程成绩,严重影响了学风的健康发展。

2.3学习方法不科学。

由于学生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的熏陶,很大程度上仍沿袭高中的学习习惯,没有意识到大学学习环境的变化。在高中学习采用的填鸭式或机械式的学习模式,促使进入大学后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进入大学,很多学生摆脱了家长的管教,难免会出现缺乏自我约束的情况。在调查中显示,约39.73%的学生晚上12点之后才入睡。长此以往,良好的生活习惯将难以维持。难免会影响学习的效率。

3.建议和对策

3.1重视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身进行认识、规划和发展。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因此,高校应进一步深化学涯规划教育的发展,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分层次、分阶段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针对调查问卷出现的旷课、作弊现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和监控,对学习考试纪律严格执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领导牵头、辅导员为骨干、任课教师、学习导师、学生家长及团委学生会为辅助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从课堂教学、实习实践、日常管理、校园文化、科技活动等多个环节着手,合力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教育管理系统工程,形成多力齐发,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3.3进行系统性的学习策略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针对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计划性不强的现状,院校两级应该对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和技巧的指导,开展形式多样、学生欢迎的指导活动。充分发挥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作用,首先,应积极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科学地规划时间,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其次,帮助学生提供资料搜索与利用、提高记忆效果、笔记整理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孙明明. 高校学风管理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

数学学习状况 篇12

职高新生的思想学习状况, 在开学初是不容乐观的。具体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问题是层出不穷。上课的时候, 他们有的玩手机, 有的打瞌睡, 有时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产生摩擦。。开始几天乃至一两周, 对文化课等没有一点兴趣。缺失爱好和亲情。调查表明:爱好上网的占百分之六十五还多。其次是睡觉, 再就是玩, 什么正事都不做。接下来就是听颓废的流行歌曲。亲情的缺失不能小视。笔者在问卷中得知, 一百多个同学能准确知道父母生日的就十三四个。危险的潜意识。他们显得有些暴戾。间或被别人不小心碰或者踩一下, 他们就立马教训人家。他们十六七岁, 处于青春萌动期。脑子里充斥着较多色情印象, 。他们手机上网看小说, 多半是黄的。嘴边不时也流露出肮脏的词汇。为什么会出现那些问题?

二、对策探索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 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他们都是抱着希望而来的。国家的重托, 家长的期盼, 己有的责任等等都容不得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有丝毫的懈怠。

如何管理和引导这些职高新生呢?

1、从制度上加以规范约束。

在开始时, 不管怎么, 先得服从。然后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让学生集体制定好完善的班规, 设法让其自我管理。学校班级制度到位纪律到位并严格执行。很多调皮学生就是在这严格管束之下规矩了许多。另外, 利用他们爱面子的特点, 可以适当渗入一定的人性化管理。学生违纪不大, 老师, 班主任一般找他谈谈心就可以了。送交德育处或者特殊培训班总是不光彩的事情。可以警告, 象征性地扣除一点生活费。确实有屡教不止的, 挥舞着“大棒”吓唬也不是不可以, 劝退, 开除。不然的话, 黒透一大片就难以收拾了。制度化加人性化, 宽严相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

2、阳光效应。

很多同学是服软不服硬。不要认为我们是为学生好, 就不管学生理解不理解就疾风暴雨似的对待他们。学生对此本来就反感。如果再来那种疾风暴雨就更反感了。曾记得阳光和寒风打赌, 看谁最先把那行人的衣服掀开。寒风使出了它的看家本领。大有立马掀开行人衣服的架势。但最终败下阵来。阳光微微一笑, 略施小计请来了蓝天白云绿草鲜花。行人就慢慢的脱下外套。正如杜甫说的:润物细无声啊。

我们很多调皮的学生可能已经使父母伤透了脑筋。他们一家人都在冷战中生活。如果我们教师沿着其父母的路子要求他们脱下“衣服”。恐怕很艰难。我们希望家长配合, 而不是说, 你这孩子我管不了, 你自己看着办。我们老师毕竟是专业的, 有阳光般的微笑, 更有无私的爱, 把温暖像春雨一样洒到孩子干涸的心里, 也许就有“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请你记住, 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 深思熟虑地, 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大家和风细雨的和学生相处和他们多交流, 利用课余时间亲近他们, 和他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苦恼和爱好, 让他们把我们当作朋友, 当作他们倾诉的对象。他们也许就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亲其师, 信其道。”做到这一点, 学生就会改变坏习惯了。

3、烤红苕原理。众所周知, 明火猛火是绝对烤不熟红苕的,

倒是可能烤糊烤坏。四面恒温烘烤, 那红苕考出来色泽好看又好吃。很多同学受“热”不均。坏习性唱了主角, 如果我们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齐心协力再加上家长及社会的努力, 为学生安上一层防尘网, 那社会尘渣就不会很轻易腐蚀学生。做学生思想工作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大家的。班主任和同学接触较多, 讲得也多, 有些同学可能听厌烦了, 这时候就需要换口味, 让一个他 (她) 比较亲近比较信服的老师换一种方式做工作。从不同的角度触及他 (她) 的心灵, 解开他 (她) 心灵的枷锁, 让他 (她) 始终处于爱的光环里, 因此我们做科任老师的当尽量避免那种下课后一概不管的思想言行。“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 (陶行知) 。”

当然, 除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以外, 其他老师也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比如德育处主任及老师, 除了他们具有一定的威信以外更主要的是他们的说服能力。对于那些特别难以说服的学生, 班主任不妨请德育处的老师帮帮忙。比如招生办和安置办的老师, 因职业的关系, 他们对学习和就业有深层次的理解, 班主任老师不妨请他们给那些特别的学生分析形势, 使他们明白就业形势, 从而产生危机感。当然还可以与那些学生初中的要好的老师及招生联系人联系, 利用学生感情上的归依性, 请他们多做工作……总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有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进取的门。

4、常常夸同学的长处, 发现被他们自己忽略的优点。

职高新生进入职业学中学后, 他们自信心大都不够。大都抱着混几年找个工作就行。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被认可被赏识, 因此我们在做工作时当尽力发现其闪光的地方。要发现其闪光处, 就要多举行课内外活动。并且让每个同学尽可能都参与。这样, 老师便能够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并加以充分的利用。或者委以重任, 或者安排相关的事情, 使其在活动中找到自信, 从而使其内心得到满足, 也顺理成章的使其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

5、坚持不懈的引导。

扭转学生的不良习气是不容易的。扭转过后保持下去就更不容易了。因为其自身的抗干扰的能力不强, 自控能力弱, 保持学生良好的态势实在不易, 比较可行的办法还是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通过体育文娱等多种活动, 尽量提供每一位同学参与的机会。长此以往, 彩虹迟早会出现。

6、尽可能的练习内功。

于己有利, 于生幸甚。“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 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 一位帮助发现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在学生成长中有幸遇到一位懂教育会教育的老师, 那是一种幸福, 是一种受到优秀人格感染的幸福。”掌握职高新生的心理特点并科学地加以引导, 使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中有“我选择, 我喜欢”的感觉。从而让他们能够安心的留下来并不断发展完善他们自己。“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在做思想工作中, 尽可能拥有富有现实意义的有关职高生事业成功的案例, 以及部分职高生很难找到工作的案例, 甚至那些职高生玩世不恭的悲剧结局的案例, 尽可能多的拥有读书与就业相关的信息。也可以尽可能借鉴同类学校优秀班主任 (如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音乐教师初荷——李迪) 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方有可能避免做思想工作时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

了解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 针对性的进行引导管理和引导。从而达到养成好习惯, 把学生养成为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方法》漓江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旧工业区下一篇:养猪饲料中的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