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自主学习分析(精选12篇)
数学自主学习分析 篇1
0 引言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一般表现在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计划,主动营造学习的良好环境,在学习活动中能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进行自我监控、反馈、调节,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评价、检查、总结补救。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并非放任自流或散漫的学习。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总体教育目标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规划、制定自主学习目标和系统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发展需求理论、学生学习心理规律、现代教学理论、教育创新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高等数学理论等。本文对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职数学自主学习对策措施。
1 高职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1.1 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
学生的学习因没有升学压力,认识不到数学对锻炼理性思维和对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较低,学习动机削弱。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限制了学习动机的延展。社会上还存在着重文凭、重学历、轻水平、轻能力的偏见,造成部分学生因缺乏目标,价值观扭曲,学习仅仅为混文凭,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压力,自主学习难以实施。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定向,树立为就业积极做准备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
1.2 自主学习方法欠缺
高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习惯于教师的灌输,缺乏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精神。大部分学生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通过反复练习来记住解题方法,学生很少课前进行主动预习新课,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对教师布置的作业,相当部分学生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并不是以其来考核检验学习成效。大部分学生不能及时、主动地复习,只是为了应对考试。遇到难题,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1.3 教学方式落后
传统的教学只重视记忆性知识的传授,而淡化学习方法,出现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的状况。一些高职院校,“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具多,教师直接给出概念,后对概念进行验证、演绎,反复进行讲解与练习,不重视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完整的学习过程,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较少。
1.4 教材相对落后
现行教材偏重知识的连贯性,应用性环节薄弱,在数学教学、知识应用脱节,重视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轻知识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滞后于专业应用。虽然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职高专数学教材,比过去的教材有了较大优化和提高,仍不能满足高职数学教学的需要,这是高职教育改革必须重视的问题。
2 高职数学自主学习对策措施
2.1 弘扬自主学习思想,营造数学自主学习情境
高职学生正处在认知蓬勃发展、情感逐步升华、意志不断稳定,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阶段。心理特点呈过渡性、可塑性和矛盾性并存。尤其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内在学习动机的推进、智力水平的提升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增强,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教师应运恰当的引导策略,弘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实现自我发展目标。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高等数学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使用的是形式化、符号化的语言,较之别的学科更抽象、概括。以前的课堂灌输已使学生厌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师的时代使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设置悬念,讨论热点问题,解析实践中的问题等方法,使学生感到数学的重要,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2.3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
高等数学中有许多数学概念和定理、公式,学生常常因其失去自主学习的信心。科学的学习策略可使学生增强信心,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产生自主学习的坚韧精神。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法,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在理解概念或定义时,把实际问题作实例,启动学生思考,获得新知识,训练学生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例如在讲解通量、环流量、旋度和散度时,要结合实际,在讲解微分中值定理时,引导学生从几何直观得出命题。需要定理或命题的证明时,要通过反证法训练学生的反向思维。
2.4 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包含学习的计划能力,学习的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学习资源的利用能力和学习的自我评价能力。要培这些能力,有效途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计划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按照学生个体差异情况,确定基本目标,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状况制定适合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并要保证学习按时、及时、有效地完成。
学习的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是学生自我监视学习进展和根据自我反馈结果调整学习进度的能力。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目标,监督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查自省,自我反馈和纠正,对不科学的学习策略、学习步骤等进行科学调整,使学生的学习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自主学习还应具备合理利用学习的物质、社会资源的能力。主动寻求帮助并合理利用学习资源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表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习的物质资源。
摘要:高职学生数学存在着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自主学习方法欠缺、教学方式落后、教材相对落后等问题。提高高职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要弘扬自主学习思想,营造数学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通过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职数学,自主学习,现状分析,解决对策
数学自主学习分析 篇2
通过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遇到问题之后可以自主地进行思考,而不是直接求助人。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想要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师是主体,教师给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一味地接受。在传统的模式中,学生仅仅掌握了最基层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然而对于如何科学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手段却没有掌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即“激发动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反馈评价”。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数学认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只要对于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进行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就不是一种负担,而会变成一种享受,变成一种快乐的体验,会让学生越学越喜欢,越学越爱学。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好问题,在课程开始时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且在此基础上抛出问题,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在教学扇形面积时,可以设置一个“羊吃草”的问题求取羊能够吃到草的最大面积。设置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之后紧接着抛出准备好的问题,羊所能吃到的最大面积的扇形同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进行求解。在这个有趣的情景里面,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起来,同时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发起来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积极地进行思考,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就会事半功倍。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被激发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可以设置“一问一答”的表演,这样不仅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探究,而且也能让学生有更加充分的准备时间和空间来探究。学生在自主探究时,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进行巡视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当有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进行解答,而是要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在刚开始时因为学生掌握不到方法,探索的过程会比较漫长也比较艰苦。这时,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正确的探究方法,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联想、探索、寻找方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分组合作,互相启发
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在小组内进行组建讨论、交流。因为小组成员每个人的想法都会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小组成员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行组间交流时,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会形成多种解决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迅速解决。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关注每组讨论的情况,对每组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启发,并且对于出现“偏离方向”的小组,应当及时将讨论调整到正确方向,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通过小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形成全面思考的习惯。
4.查缺补漏,强化学习
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选择有特点的小组进行反馈讨论结果,然后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通过小组间的结果反馈讨论,可以汇集更多人的智慧。师生共同评价,可以强化正确观点,并且可以纠正错误,让学生在思考时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时对自己做出的结论进行判断,强化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是指引的角色。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不断地进行总结,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数学自主学习分析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自主学习;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7-0040-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数学教学中,人们往往是从教者的方面着手,探究最有效的“教” ,而较少关注学生本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实践的兴起,自主学习开始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人们从对最有效的“教” 的研究转向对最有效的“学” 的研究。即最有效的“学” ,实质上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已的情况确立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能技巧,监控学习过程中,如时间、地点、节奏等,评估学习效果。实践研究表明,成功的数学学习者自我管理能力一般都比较强,他们不仅掌握了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解决各种学习困难的技巧和策略,而且能够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处理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自我监控能力,其发展主要体现在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的提高方面。它能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受益匪浅,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二、调查过程与方法
1.调查时间与对象。这次调查安排在2010年3月份进行。参加这次调查的对象是城镇中学2008年9月入学的九年级两个班的学生100名。在此之前,七年级尚未摆脱小学阶段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影响,因而自主性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八年级一年的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得以掌握,己经逐步形成了独立学习风格并且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2.调查形式与内容。这次调查釆用问卷的形式,涉及学生自觉性的五个方面,即初中数学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每个方面含4道选择题回答,总共20道选择题。每个选择题给出5个选项,即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和很不同意,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项作为答案。
3.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发给学生后,由教师向学生说明答题的要求:(1)要求在提供的选择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你本人的选项;(2)各自独立完成;(3)选出的答案无优劣或好坏之分;(4)调查目的旨在协调数学教师了解情况,以便正确指导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他们能够比较客观地做出选项,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4.问卷统计。这次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全部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收回后,本人对数据进行了定量统计和描述性分析。
5.调查数据处理说明。在数据统计和分析中,首先按评价等级的分值,对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进了权重处理,即非常同意为5分,同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同意为2分,很不同意为1分,然后再计算出每个等级的平均分。如果该项的平均得分为5,就说明全体同学百分之百填了“非常同意” ;如果该项的平均得分1,说明全体同学全部填了“很不同意” ;如果平均分是3,则说明大家持“中立” 的态度。
三、调查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这次调查显示,九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对“自主学习” 的观念不仅不排斥,而且非常受欢迎。尽管他们是在集体主义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的,然而他们并不完全依赖老师,也不愿意接受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相反,他们认为学习的进步取决于自己。这个结果对于从事中学数学教育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启发,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潜能。据此,针对目前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以下主要建议:
1.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中学数学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这对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都是比较困难的,数学是和生产、生活、社会现象紧密相关的,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关键是让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走进课堂。因此,教学中首先需要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教师应做这方面的有心人,多观察生话,处处留心,注意收集和整理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自主学习,采用小组讨论、实践等学习形式。
2.指导数学课外学习,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开辟笫二课堂,指导学生课外学习,促使他们自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組,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老师分配的学习任务。这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迫切提出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的氛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不仅使课堂上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尤其是对这些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在教学中,常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通过互学、互帮、互促,有组织地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等,共同完成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內解决所有学生存在的所有问题,此时合作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对知识的保持程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有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
3.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要处理好“讲” 与“精讲” 的关系。“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每个老师都应根据教学內容、学生、个人特点选择适合的教法,不能否认“讲授法” 应有的价值,但是如果迫于教学任务压力或者由于自身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原因,不加选择的过多使用讲授法,短期看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但从长远看将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些评课细则中明确规定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不超过多少时间,必须让出一些时间来给学生自主学习,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对于学生熟悉的、有亲身感悟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自己去感悟是合适的,也是符合目前教学理念的,但是对于有些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不能达到,就需要老师去精讲点拨。所以,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精讲內容,要切中要害,讲到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愿望。用精练、概括的语言把重难点、疑点讲明讲透,用简捷易懂的语言,生动表达出老师对问题的理解和不同角度的诠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数学自主学习分析 篇4
1. 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初中生不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 其学习动力就会明显不足. 执教教师要善于从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入手,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价值.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 除了在数学计算、演算、计数等最基础的功能上进行应用之外, 最重要的还是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思维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用到数学的分析方法、解题思路, 来形成合理有序的逻辑思维习惯、记忆习惯等. 教师就是要从这方面为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 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以初中几何为例, 其中关于勾股定理、弦切角之类的概念和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这些概念进行的测量, 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建议教师在进行此类教学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练, 不要再局限于课堂理论讲解. 比如找一个圆柱体来测算其中的周长、半径等数据, 根据测算的数据配合数学的相关公式来验证圆形的面积等. 通过这种实验性的操作来提升学生的动手意识和动手习惯, 让学生手脑共用来强化学习兴趣.
2. 数学的考试升学价值. 数学除了要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或者发挥一定的实用价值之外, 在学生的升学考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现在的初中生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不能保证数学成绩, 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很可能因为基本功不扎实或者跟不上教学节奏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成绩. 这样的情况在中考、高考中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让学生的正常升学深造受到干扰.
此外可以结合我国用人单位的需要和我国大学生的升学就业形势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压力, 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数学基础不仅可以在数学考试升学中发挥作用, 而且对学生的物理、化学等理科和大学中的很多与数学有关的学科都有直接影响.
二、情感教育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
传统的初中教学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就是不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络, 这使得学生在情感上对数学、语文等课程没有太大的依赖性, 这也就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水平,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需要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强化情感关联, 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情绪, 注意给与学生情绪上的认同感.
比如, 有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多数情况下不是因为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反感, 而是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反感, 对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不透彻, 对数学的学习方法掌握不到位, 因此而造成学习兴趣低下. 教师要进行情感关联关怀, 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殷切希望,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认可, 让学生知道教师愿意帮助他.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当堂鼓励法、课堂作业习题或试卷点评鼓励法、办公室一对一交谈法、个别动员法等方法来拉近和学生的关系.
可以考虑改换批评教育的方式, 比如存在学习状态懒散、学习心理消极或有不遵守课堂规范, 不按照教师安排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存在, 也不要严厉批评指责, 以感化感染为主, 促进学生产生数学认同感和主动学习热情.
三、树立典型模范发起带头作用
中学阶段学生群体的从众心理比较强, 有什么流行的歌曲、流行的服饰、流行的娱乐节目都会争相效仿.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学生群体中寻找学习主动性较高、积极性较高的作为榜样来树立. 比如在个别班级中找一个数学学习能力进步快、进步明显的学生作为模范来树立, 让同班学生都关注到有这样一个正面的形象和案例, 激发同班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心理.
可以配合模范学生进行激励教学, 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或者邀请他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经验, 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和心得, 介绍自己是如何从落后的学习状态一步步改变过来的. 通过这种经验、心得的分享来推广一些效果较好的学习经验或者普及一些良好的学习思维、学习理念, 让其他学生从中吸收经验、吸取教训, 积极改善各自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总之, 初中数学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心理、心态方面考虑, 让学生从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端正态度, 树立良好的学习兴趣, 树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动力, 积极提高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宋国云.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策略的思考[J].资治文摘:管理版, 2009 (5) .
[2]刘晨亮.“教学合一学案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1.
[3]黄静.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2.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分析论文 篇5
初中生显著的性格特征变化就是主观性的大大增强,初中阶段是他们自我意识的萌芽生长阶段,这种自我意识成长因为不够成熟而表现出主观性过强等特征,他们开始十分关注自身感受,并对于自身体验不佳的事物表现出抵触情绪.这样的个性特征对于初中数学自主教学的最显著影响莫过于学生“愿不愿意”是基于他们“喜不喜欢”.因此初中数学要有效开展自主学习,就必然要从兴趣二字入手,将数学教学兴趣化,使数学成为“招人喜欢”的生动学习体验,从而促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趣化初中数学教学,我认为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既是要趣化教学内容,使原本相对单调枯涩的抽象概念转成生动有趣的数学形象;亦是要趣化教学形式,使简单程式化的学习活动变成活泼多样的学习体验.通过这两个层面的教学趣化,让学生喜欢学,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教学开始之前,为了增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设计了“小先生与弟子”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我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两人分成一组,两名学生在活动开始前进行抽签,抽中“师”的学生当“小先生”,另一名学生则成为“小先生”的“弟子”.确定完身份之后,“小先生”就要开始“备课”了,备课的内容正是《一元一次方程》;完成备课之后“小先生”要给另一名学生上课,上课可不能含糊,因为上完课之后“弟子”要给“小先生”打分的,教得不好的“小先生”可是会不及格的.因此,当“先生”的学生为了得到了一个漂亮的分数,都认真自学课程内容,以便能够上好课;而另一名学生虽是“弟子”,却也是“检察官”,也要认真“听课”,看看这位“小先生”到底讲得好不好,好给出一个公正的评价.于是一来二去,在这样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兴趣大增,积极性很高,有效促进其自主学习.
二、导清学习方法,让学生懂得自学
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盲目的自主修行并不利于个人成长.如果将自主学习比作是行船千里,那么有效的方法引导有如船之舵、指南之针,是确保千里航行最终能够成功抵达彼岸的重要保证.所以说初中数学开展自主学习,除了要让学生喜欢自学,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懂得自学.教师应该通过多样的方法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一般程序,领会自主学习的内在涵义,形成灵活应变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有效推进初中数学自主学习.那如何有效引导自学呢?我认为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步骤,帮助学生自学方向不偏倚;一个是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学思路,帮助学生形成自学思维.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我便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我首先问学生:“我们学习首先要有个对象吧,那这次课的对象是什么呢?”学生答:“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既然是加法和减法,那必然有运算法则,所以我们还要学习它们的运算法则,对不对.”我接着引导,学生回答:“对.”学生回答后我又抛出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事物都是有区别和联系的,既然知道加法的法则,知道减法的法则,那还要学习什么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应该了解它们的异同.”我说:“对,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理论离不开实践,我们要检验学习效果就需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就需要练习.”至此,学生已经清晰了解如何进行这部分知识的自主学习了.通过这样进行思维引导,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思维,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三、丰富交流形式,让学生优化自学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包括新知识的自主获得,也包含旧知识的自主总结和温故知新.因此开展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对于学生自主知识总结、自主学习优化能力的培养亦不能偏废.如何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优化?我认为基于初中生表现欲望强、渴望在集体中获得认可的性格特征,以及集体合作能够激发行为人主观能动性,利于发现问题、了解不足、交换经验、促进提升等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活动,将是促使学生自主总结、自我矫正、优化提升的有效教学手段.例如在完成初中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学后,我组织了“我思故我在”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自学优化.我让学生六人围坐一圈,围绕“我是这样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全等条件”的主题,各自写下自己的心得,然后分别开始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因为每个人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六个人里面常常能有好多种观点,比如有的学生说是通过识记公式来掌握全等条件,有的学生则是通过理解图形来掌握全等条件等等,多元的观点碰撞能够有效打开学生思维,帮助学生优化自身知识理解和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提升.总之,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究在初中数学课堂地位的上升已经是大势所趋,既然形势如此,教师就应该顺势而变,在充分体现初中数学学科特色的基础上,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喜欢自主学习数学,懂得自主学习数学,学完数学之后还能自主应用,懂得自我分析总结.我很确信,当教师的自主学习引导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必然促使学生将这种自主学习方式演化成自身行为自觉,到那时,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将得到极为显著的提升.
数学自主学习分析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自主学习 策略
一、前言
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是在其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数学课程的特性,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实效性,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认知和自主思考能力迅速提高,对高中数学的知识点能够进行较好的把握。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灵活的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课前预习习惯,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前提基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建立起数学预习模式,培养他们利用学习工具以及学习资源,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合理调整学习时间,增加自主预习的时间。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某个章节的基础知识点进行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确定预习方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较深的知识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完成“预习日记”。例如,在上高二数学人教版一单元第二课的“余弦定理”时,教师在课前可设置相关问题,如“给一个三角形,已知两条边和两边的夹角,求另一条边”“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是否能够求得出”“余弦定理的推理过程”等,然后再列举一些基础习题,让学生通过预习得到答案。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推算、讨论和思考,会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经过课前预习,学生对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因预习时发现了问题,因而产生了较强的好奇心。这样,教师在授课时就能够快速引入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预习日记”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认知程度,从而控制教学进度,调整教学内容。长期进行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动学习的习惯。
三、通过课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否有学习兴趣决定了其是否自愿进行学习。教师在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和知识点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变换不同方式有效地引入课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首先是分析数学知识中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其次是让学生消除对新知识的陌生感,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推算出新的公式和原理等。最后是利用多种教学工具,如PPT、视频、动画、情景等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高二数学人教版1.2.2课时中“条件语句”的课题引入,就可以使用PPT与情境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利用PPT先制做出一个情境:“农民有一块田地,他面临着种植的选择,种瓜还是种豆,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以此引入课题,然后根据前一课时所学的“条件结构”,让学生先绘制程序框架,再在绘制过程中思考几点问题,即“条件语句的功能和格式是什么”“程序框架中两种条件机构是什么”等。通过情境方式引入课题,不仅能够让学生跳出沉闷枯燥的数学课堂,还能加强学生自主认知和思考的能力,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教学高效、活跃地进行。
四、通过分层多样式练习,巩固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后练习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数学知识万变不离其中,数学练习题正体现了“万变”的规律。教师在设置练习题时,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设置,可适当改变习题的样式和难度,还要在巩固医学内容的基础上做好下个新知识点的铺垫。通过试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的重点环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能力和知识点,精心设计课后习题,避免出现定势的出题思路。练习题的设置不仅是为了练习而练习,更是为了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知识。因此,教师在布置习题时,应注重开放性和创新性,习题设定要具有现实意义,淡化“学习任务”意识,减轻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促进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抛物线部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高考试题中多以发散性、应用性的题目出现,若仅仅靠简单的理论和公式,学生是不能够完全掌握抛物线的运用的,因此在结束“抛物线简单几何性质”这一课程时,教师在布置了相关知识点的应用试题外,还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拋物线,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化知识点的记忆,激发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语
教育学家潘菽曾经提出:“自主学习法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发、促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依靠教师进行授课,还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此才能达到数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苏焦.对运用自主学习策略进行高中数学教学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2]郑芸.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1).
[3]巫国才.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研究思考[J].文理导航:上旬,2013(6).
[4]秦炎梅.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0(10).
[5]徐玉明.探究高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倡导[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1).
数学自主学习分析 篇7
一、积极暗示, 让学生不惧课堂、乐于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由于思维和认知的不同, 在表达个人见解和疑难问题时必然存在差异, 所以, 教师要懂得合理地评 价学生 , 发现学生 的闪光点, 善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 满足学生成就感的需求, 用鼓励、表扬的话语营造课堂氛围, 使学生没有心理压力, 能够心态放松、思维活跃、畅所欲言、驰骋想象 。例如 , 多用“你 比以前进步很大”“你的观点很新颖”等带有鼓励、表扬、积极暗示的词语, 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 从而活跃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增加学生的自信, 使学生大胆创新、大胆表达, 学会坚持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 还应该爱护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 发现学生的错误要耐心帮他们分析原因, 对改正错误后取得进步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和鼓励, 激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做到独立自主。教师应该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要多鼓励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得勇敢、自信。
二、由浅入深、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成功的渴望是小学生共有的特性, 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这一心理共性, 巧妙构思, 利用自己的教学技巧创设情境, 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以激活学生们的思维和兴趣, 让学生在探究未知中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从而让学生逐渐爱上数学, 通过运用数学。在学习加减法时,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 调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例如, 在求解正方形的周长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正方形, 在折的过程中, 学生就会发现正方形的四个边一样长, 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四个一样的边长的和。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 让学生运用乘法的方式求周长, 即边长乘以4,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加减法的同时接触一下乘法运算。教师还可以再进一步让学生求解长方形的周长,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利用创设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把圆形折成圆锥等, 让学生从数学游戏当中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把学生从学习数学的负担中真正解放出来, 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三、亲身参与、主动探索,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真理源于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数学学习过程, 主动探索未知, 勇于实践, 才能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力, 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例如,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会问“一斤棉花重还是一斤铁重”, 对于初学度量单位的小学生来说, 这个问题似乎不好回答, 因为小孩子的感觉是铁重、棉花轻, 那么一斤棉花肯定比一斤铁轻。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对的,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身参与、自己动手实践比较来加深对其对重量单位的理解, 然后不断探索扩展, 由棉花和铁推广到其他物品, 由重量单位推广到时间、数量单位等, 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探索, 可以让其体验到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用数学的思维看世界, 发现世界的奇妙, 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贯穿学习始终, 在探索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形成, 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幅度提高。
四、与家长沟通, 共同帮助学生学习
教师和家长是学生开始接受教育的启明灯和引路人, 教师和家长的协商沟通与配合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教师要与家长保持有效沟通, 使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加以运用, 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 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 热爱数学, 培养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随着对数学知识理解和运用的深入, 学生会发现数学学习的魅力, 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总之, 小学生应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与引导下, 通过自己的实践, 运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发现与探索,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小学生也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享受学习, 才能在素质教育中脱颖而出, 实现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未.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33) .
[2]支启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才智, 2013 (17) .
数学自主学习分析 篇8
一、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 高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重视
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 学校也不例外,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高中数学教师的关注点也多在研究如何提高分数的教学方法, 往往会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些教师甚至还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利于教学进程的推进, 对学生没有积极作用, 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学, 自己讲授, 让学生被动接纳, 严重阻碍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
2. 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日后发展所需要的一项重大能力, 高中学习阶段是学生时代的黄金阶段, 而学生在这一时期不能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可谓人生阶段的一大损失. 学生培养起来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但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 而且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 应该找出高中数学教学中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 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1. 先学生预习后教师讲授
教师在教学前, 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的预习习惯,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质, 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在学生预习之前, 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 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 端正学习数学的态度. 预习绝不仅仅是简单地阅读课本内容, 完成规定的题目, 应该通过预习了解这次课程的任务及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在哪里. 因此, 教师的引导尤其重要, 教师可以不断跟学生交流好的预习方法, 创新预习方法, 正确地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让预习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例如, 教师通过设计极具思考价值的题目, 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 教师以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为核心,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讲解课本中的知识点, 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理解.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 对课本知识的新内容、新概念有了很好的把握, 教师在此基础上把知识点串起来, 消除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错误的认识, 开拓学生的视野, 打开学生的思路,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求知的热情.
这种“学生提前预习, 教师随后讲授”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机制.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推进意义重大.
2. 营造课堂氛围,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创建民主的课堂, 营造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 数学教师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 设计适当的情境, 调动起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自由感、自信心、成就感和安全感. 这需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减少讲授时间, 多为学生创造平台, 让他们可以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多交流. 在沟通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营造轻松的氛围, 尊重学生, 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有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 同时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会有一种学有所获的成就感, 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民主课堂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题探究能力着手, 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看作了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一改过去教师讲授, 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 传统“满堂灌”式教学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这样学生常走入已经形成的思维误区, 思维僵化. 民主课堂打破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开展情境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 最后也应用到生活中去.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回到生活中,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才更加突出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跟老师一起提出关于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唤醒数学认知系统.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通过自主探索及和同学之间交流, 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抽象化, 用数学模型进行解释. 数学教学应该把课本和生活结合起来, 创设轻松的教学情境.
三、小 结
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常抽出时间反思、总结, 找到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还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 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 设计问题,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传统的接受学习, 而是要求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数学教师应该挖掘学生的潜质, 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去探索效率高的学习方法, 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介绍了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朱飞鸽.关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探讨[J].高中数理化, 2012, 10 (10) :135-136.
数学自主学习分析 篇9
一、让学生自学
在“自学”环节中, 学生的“自学”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 提前温习教材, 了解学习内容, 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还有一种方式是, 教师建立一个“微信群”或者“QQ群”, 将所学知识制作成视频, 发放到群内, 让学生自学[1]。 教师在此环节中, 可以将多媒体设备运用到教学中, 将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动态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 还要保证所制作的视频具备启发性, 能够让学生产生思考。 这一环节, 要求教师要提前将所学知识录制成视频, 然后利用网络将视频发送给学生, 让学生观看。 这种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些学生家中没有电脑, 就无法进行自学。 因而, 教师在让学生自学时, 要注重根据课程内容有选择地进行。 比如, 在进行《平边形四边形面积》教学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视频资源进行自学。
二、加强练习
学生自学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 比如, 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 要求学生独立做完相应的数学题, 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对于一些没有条件在家中观看视频进行自学的学生,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播放视频, 让学生在学习之后再完成相应的数学练习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有利于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 让学生对自己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和学生加强交流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 合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 发展学生的思维,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自学及练习之后, 要注重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 在具体的交流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 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让学生检查小组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小组成员作业中出错的地方, 然后让他们进行改正。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 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探究式教学, 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 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指导, 首先就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尽量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都能有所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将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教师首先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然后对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指导。 在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后, 再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让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 获得进步[2]。比如, 教学对“圆”的认知时, 笔者首先让学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圆形。 接着, 笔者对学生提问:“请问, 如果不利用圆规进行画圆, 我们还能画出规规矩矩的圆吗? ”学生在经过思考、讨论后, 明白了利用电脑软件进行画圆的方式。 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由此可见,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 将多媒体运用于数学教学中, 已经成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新颖有效的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 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结语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根据地区的差异性, 有选择地运用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类科学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 教师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及数学素养。作者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 从让学生自学、加强学生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学生进行指导等方面, 详细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 小学数学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凌秋虹.基于“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6) :95-98.
数学自主学习分析 篇10
一、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师不应单纯地追求知识内容的堆积,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建构与探索,真正成为数学课的参与者、活动者、创造者,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所以,在数学课学习过程中就要进行教学模式重构,把过往的、单向的、机械的知识性、灌输性课堂,转变为师生之间围绕特定教学目标进行探索、研究,实践、创新的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对照课程标准,明确本节课所设计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将内容、情境与学生认知冲突的结合点进行合理布局,按照内容的认知难度、时空顺序、逻辑结构、重点难点进行合理安排,预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努力将课堂学习的构成转化为导引学生有层次、有计划、有轻重自主认知、体验、反思、践行的过程,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比如,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制作“圆”的数学模具的课前手工作业。在课上,教师要求将自己所做的圆的数学模具展示出来。教师在进行简单的内容讲解后,引导学生组成“对学”伙伴,要求学生手持圆形模具,进行位置关系的讲解。对于内容的设计与错误的纠偏, 教师都放给学生来说。在示范过程中,可以向其他学生提问, 由其来对相交、相切、相离的不同关系作出解答。通过进行以上的自主学习活动,实现分层次、多维度、多样性学习能力培养,带动课堂的动态生成的良好效果。
二、优化学科内容,形成实施内容依托
在初中数学课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应注重发挥学生首创性与主动性的同时,推进特定目标指引与特定任务驱动下的课程内容设置与优化。具体而言,在充分考虑不同题材、课型特点的前提下,制定差异化和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以期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需求,实现不同层次的自主学习,确保其消化吸收课程内容,激发其内心体认。在结合中学数学学科及学生的特点设置差异化的自主学习培养内容过程中,一定要对组织构建、实践方式等进行相应调整,提升数学课教学容与学生认知情况的匹配度,增进数学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度,实现数学课内容在知、情、意上的充实与完善,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实现激趣质疑、主题探究与情感认知,带动不同学生实现共同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智慧顾客”的课堂活动。某超市满两百元送八十元,但前提是618元的西服需要在打完95折后才减价。对于商场的这种促销活动,聪明的顾客小W通过计算自己不仅没有得到实惠,反而损失49元。于是拨打12315电话,投诉商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涉嫌欺诈。请问,小W时如何计算自己会损失四十九元?当学生计算出来后,笔者对改情境进行隐身,向学生提问,商家怎样设计折扣比例, 客户才不会发生损失呢?学生们在完成这一题目的过程中, 充满兴趣跃跃欲试,总结出了诸多计算方法。这样的授课方式使师生能够借助课堂生成的、源于学生而又贴近教材的内容实现有机互动,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动态生成的目标。
三、创新授课形式,夯实学生参与基础
目前,许多数学课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让学生对课内的知识认知学习,而对于由课本外的知识难以实现突破,获得新认知。 为了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积极采取一些开放有趣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虽然在自主性活动中会出现不可预见的新问题,但是这些新问题是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获得生成的。通过这些问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与能力的提升。
比如,八年级上册教材中要求学生在网格中计算钝角、 锐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平方关系,引导学生加深对于勾股定理的理解。在同学们按部就班的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所有钝角、 直角皆为这种情况产生了怀疑。于是,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从自身的思考基点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数学假设,通过自己动手橡皮筋、联系生活实例等途径,对各边长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不同的操作效果。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跳脱课堂束缚,更为主动、开放的进行自主思考,充分体验参与数学课活动的现场感觉,只有学生充分体验到情绪与心理的变化,体验到数学课堂的内在乐趣,才能激励学生深刻体验数学课内涵,把握数学课的思维特点,达到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良好效果。
刍议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篇11
【关键词】自主;兴趣;欲望;因材施教;设疑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认识过程,它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而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活动而实现,因此,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培养兴趣,诱发自主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积极倾向,它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经过自学的学习活动,获得满足而逐渐形成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好奇、求知的心理,当他们获得自己原有认识结构不一致而奇特的信息时,就会产生认知的冲突,引起心理上的不定,从而激发起解决认知冲突的动机,这种动机促进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自主学习,探求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如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拿出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条,分别取出各自的、、,然后把这些部分涂上颜色,剪下来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我问:“大家发现了什么?”学生纷纷说:“从三张长方形纸条剪下来的部分相等。”我接着板书:==。我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三个等圆,分别取出各圆的、、,并将取出的部分涂上颜色,然后我又问:“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马上回答:“涂上颜色的部分是相等的。”我又接着板书:==。然后我启发:刚才我们动手操作学具,尽管每组中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各不相同,但它们表示部分的大小相等。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在剪纸,涂色等操作活动中。建立了表象,对不同分数之间可以是相等的,有了感性的认识,我就及时引导学生找规律,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激发欲望,参与自主学习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带着一种积极的情绪自主学习和思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情绪,积极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消极的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我说:“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知识——方程,它虽和算术知识有联系,但又不同。算术知识5就是5,几就是几,但方程就可用字母表示数。而学习简易方程,第一个要学习的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我认为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对本节要学的知识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只要激起了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学生就会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
三、因材施教,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由于小学生在数学活动能力上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在指导学生动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时,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另一方面要加强个别辅导,对那些动手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要“手把手”地指引;对那些虽能进行操作,但还不能悟出其中道理的学生,要善于循循诱导;对操作较好,悟性较高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操作中摸索新的规律。
教学中,是没有固定的学习方法,主要靠自身,锻炼自己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学习方法,就能更好地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所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是学生真正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产生的效应。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所以必须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就拿预习应用题的方法来说,我曾问过一些学生是怎样预习例题的,是怎样才能弄清、弄懂,学生无法答出。学习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怎能收到好的效果呢?为了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手拿“钥匙”自主学习,我先让学习好的学生介绍他的学习方法,然后再综合归纳,得出基本的方法交给学生:①读清题目,理解题意。②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③列式计算。④进行检验,作答。⑤总结,质疑。学生用这种分步走的方法进行预习,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不同类型的题目,方法是不相同。为此,在教学中要对症下药,让学生能看出老师是怎样教的,从而使教师的教法变为学生的学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提高了自主学习的信心,促进了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培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不同类型的题目都能总结方法。这样,让学生运用恰当的学法,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讲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学,就能取得学习的主动权,不断进步。
四、设疑解难,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产生疑感,自发地去思考,去争论,进入学习状态,再引导学生拾级而上,这样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不能像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那样直接相除,怎么办呢?异分母分数加、减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呢?怎样求圆的面积?能不能把这个圆转化成长方形?怎么转化?……把这些矛盾自然地揭示在学生面前,就能产生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此时,我抓住这些矛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用旧知同化新知,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就能轻松愉快地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注意设疑解难,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我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然后很快地作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判断。同学们纷纷提出很多数,我说和前面学的一样吗?判断能被3整除的数是不是也象判断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样看个位数吗?让学生观察一下再说,证实不是。那么我不用计算就是能很快地作出正确的判断,这里面是什么决窍?我告诉学生,这是本一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这样一来,令学生产生好奇心,心理非常紧张,使好奇心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疑难迎刃而解,提高了教和学的效果,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初探 篇12
一、教师教学应扮演的角色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应从重视“教”, 转变到更加强调学生的“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与其说是教师教会的, 不如说是学生学会的。现代的数学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或某一原理告诉学生, 而是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 通过学生亲自分析, 比较各种事实、研究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从具体材料中得出抽象的一般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 需要教师在知识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补遗, 在思维上进行恰当的启迪, 方法上进行得当的点拨,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
1、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倡导者。
数学教师首先是自主创新学习观的积极倡导者。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念。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念和态度影响着他们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和发展。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大部分的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记住知识, 考试取得好的成绩, 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初中孩子对于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 我们初中的数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向学生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观念, 并通过实际教学促使学生重新树立起自主探索的信念, 从而明确他们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因该承担的角色。并且教师应该帮组他们意识到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 在学习中应减少对教师的依赖, 学会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 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教师要帮助他们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性学习, 即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观念转变。
2、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
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 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教师的教学应拓宽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空间。拓宽学生的空间与教师改变角色密切相关。过去, 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 怎样做数学就可以了, 现在则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以往知识的关联, 在于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 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 对不同问题开展讨论, 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二、创造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 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 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 才能愈来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中。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曾说:“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项知识, 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 由于是他自己得来的, 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要彻底地属于他自己所有。”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 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时, 可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坐标纸上, 亲自动手操作, 进而得出结论。由于学生亲自参与,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学得积极主动, 课堂气氛活跃, 知识记得牢固。
教师在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环境应做到如下两点:
1、要激发兴趣, 注意情感的诱发。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内驱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什么, 要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把每一个知识点都变成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 使每一项活动都成为学生获得进步的阶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撩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探求之心。教师应做到引课新颖别致, 方法指导恰当, 点拨启发性强。还要改善师生关系, 融洽师生情感, 让学生放开手脚, 大胆探索, 主动求知。
2、要保持激情, 注意学习的延续。
教师的鼓励、学习中的成功都会使学生体验到心理学所说的“愉快感应”。成功带来的满足和愉悦的体验也会成为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 课堂上要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 即使说错了, 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应加以肯定, 保护学生自尊心, 激发学生自信心, 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质疑, 对此给予表扬, 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至“环环相扣, 生生不息”。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学生不仅要在师生互动中学习知识, 而且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实际上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目前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正协助不同层次学生在预习、课堂教学、复习、课外练习等四个环节制订自主学习的进程, 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方法, 并在教学中加以指导, 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当然课堂教学是学生习得知识主战场, 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光做好示范工作, 还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索方法, 一起体验学习历程, 引导各层次学生, 指导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及时帮助, 寻找原因, 并运用适当的方式加以矫正。例如拿出一些典型的问题故意放到教学中, 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更正错误;或者请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陪同暂时落后的同学共同讨论问题, 培养自信心和团结协作能力。同时, 我也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 在教学中, 往往是我先完整的反映一次我的思维过程, 接着便引导学生参与到我的思维过程中去, 充分地暴露学生自己的思维过程, 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达到让学生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 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的目的。比如在四边形一章结束后, 我首先对本章做一个总结, 告诉学生我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展示我的思维过程, 同时又请学生补充我讲的不足的地方, 最后与每一位学生做了一次面对面地总结交流, 让每一位学生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
四、激励学生, 树立自信
在教学中, 教师要时刻激励学生, 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信心。激励的方法有:
1、对部分学生要提出期望, 主要是针对较优秀的学生, 要不断抬高对他们的要求, 告诉他们自己对他们有很高的期望, 以消除他们自满的情绪。当然教师也要热情关爱每一位学生, 经常与学生单独谈话, 多用类似“我觉得你的能力没有全部发挥”、“你在某某方面的能力很出色为什么不展示出来”等激励性语言表示对学生的希望, 使学生受到鼓舞, 信心得以增强。
2、多表扬激励暂时落后的学生。在教学中, 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能力, 注意表扬、不能批评, 教师要尽力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 要注意他们每一次的进步, 要及时给予肯定, 多表扬鼓励, 帮助其树立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对于内向、自尊心强的学生要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获悉教师的肯定的评价和对他们的期望, 以便学生及时调整自主学习方式, 改进自主学习的方法。
4、要培养学生成功的意识, 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给予不同的指导, 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经历。比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外的要求也不同, 给的练习也分了好几个层次, 并在逐步将低层次的练习减少。常拿学生的长处与优秀的兄弟学校学生比较,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久而久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良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法初探》[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年第9期[1]李良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法初探》[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年第9期
【数学自主学习分析】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07-20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07-05
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07-31
小学数学自主性学习08-19
初中数学自主性学习11-27
高中数学自主性学习课07-19
小学数学课的自主学习10-21
数学自主学习的实效性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