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计算

2024-09-17

调整计算(精选10篇)

调整计算 篇1

现阶段在价值评估相关理论的发展基础上,价值评估模型也得到很大发展,主要可分为三类:贴现模型、相对价值模型和EVA模型。EVA模型认为股票价值来源于EVA,而不是原有的经济存量。本文在参考美国Stern Stewart管理咨询公司的周炜炜、华彬先生按照我国会计报表及核算办法对EVA的计算公式所做调整的基础上对EVA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

一、EVA的计算模型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EVA的计算结果取决于三个基本变量,即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1. 税后净营业利润。

税后净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财务费用+各项准备的增加额+本年商誉摊销+递延税项贷方余额的增加+资本化研究开发费用-资本化研究开发费用在本年的摊销-利润表上的所得税+所得税税率×(财务费用+本年已计入管理费用的研究开发费用-本年应分摊的研究开发费用+本年的商誉摊销额+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税后净营业利润是在不涉及资本结构的情况下公司“正常经营”所获得的税后利润,即全部资本的税后投资收益,反映了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补贴收入属于非正常经营收入和支出,要从利润总额中剔除。由于资本成本的计算已包括债务部分的成本,债务利息支出不作为期间费用扣除。而企业的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不属于经营收益,也不计入税前经营利润,故整体将财务费用加回。

2. 资本总额。

资本总额=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借款中短期内到期的部分+普通股权益+少数股东权益+递延税项贷方余额(借方余额则为负值)+累计商誉摊销+各种准备金(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研究开发费用的资本化金额-在建工程。资本总额是指所有投资者投入公司经营的全部资金的账面价值,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本资本。债务资本是指债权人提供的短期和长期贷款,不包括应付账款、应付单据、其他应付款等商业信用负债。股本资本包括普通股和少数股东权益。因此资本总额可以理解为全部资产减去商业信用负债后的净值。在建工程项目对应的资本金额由于其占用的资本与本期的经营业绩无关而被剔除。

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单位债务资本成本×负债比率+单位股本资本成本×产权比率

上式中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以股本成本和债务成本为基数,以资本构成率和负债构成率为权数的一个加权平均数,正确确定股本成本及债务成本是计算平均资本成本的关键。

(1)单位债务资本成本。单位债务资本成本指的是税后成本,计算公式如下:税后单位债务资本成本=税前单位债务资本成本×(1-企业所得税税率)。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主要是银行贷款,这与国外上市公司大量发行短期票据和长期债券的做法不同。不同公司的贷款利率实际上存在一定差别,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2)单位股本资本成本。单位股本资本成本是普通股和少数股东权益的机会成本,通常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计算公式如下:普通股单位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β×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考虑到我国的流通国债市场规模较小,居民的无风险投资以银行存款为主,因此无风险利率根据历年央行调息情况以5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为基准。β值可通过公司股票收益率对同期股票市场指数(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回归计算得来。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反映整个股票市场相对于无风险收益率的溢价,目前学术界基本统一将我国的市场风险溢价定为4%。

二、计算EVA时的调整项目

由于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对公司真实情况的反映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因此在计算EVA时需要对以下会计报表科目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整。

1. 研究开发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

在EVA体系中,研究开发费用是公司的一项长期投资,有利于公司在未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营业绩。而市场开拓费用如大型广告费用会对公司未来的市场份额产生深远影响,也属于长期性资产。因此应将研究开发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资本化。摊销期一般在3~8年,根据公司的性质和投入的预期效果而定。

2. 商誉。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在一定的期间内摊销。这种处理方法的缺陷在于:其一,商誉之所以产生,主要是与被收购公司的产品品牌、声誉、市场地位等有关,这些都是近似永久性的无形资产,不宜分期摊销;其二,商誉摊销作为期间费用会抵减当期的利润,影响经营者的短期业绩,这种情况在收购高科技公司时尤为明显,因为这类公司的市场价值一般远高于净资产。因此在计算EVA时不应对商誉进行摊销。具体而言,由于财务报表中已经对商誉进行摊销,在调整时将以往的累计摊销金额加入到资本总额中,同时把本期摊销额加回到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计算中。这样利润就不受商誉摊销的影响,以鼓励经营者进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兼并活动。

3. 战略性投资。

EVA对战略性投资采取特殊的会计处理,与电力公司采用的“在建项目”会计处理类似。在一个临时账户上将该投资“搁置”起来,在投资带来利润之前计算EVA时并不考虑临时账户上的资金支出。在此期间,临时账户上的资金费用只是简单累积,这个累积数字反映了投资的全部机会成本,包括累积的利息。当投资按计划开始产生税后净营业利润时,再考虑临时账户上的资金成本。

这种处理方法扩展了经营者的视野,鼓励其考虑那些长期投资机会。从企业的成长过程来看,特别是那些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在其进行战略性投资阶段,用利润核算企业经营,往往出现经营亏损;在企业的创业或集中的战略性投资发展阶段,简单以负利润来评价企业经营的业绩,也是不客观的。而利用EVA核算方式,这种利润的亏损却转计入资产方,客观反映市场开拓与品牌培育的投资。

4. 递延税项。

当公司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由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而影响的所得税金额要作为递延税项单独核算。递延税项的最大来源是折旧。许多公司在计算会计利润时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则采用加速折旧法,从而导致折旧费用的确认出现暂时性差异。正常情况下,其结果是应纳税所得小于会计报表体现的所得,形成递延税项贷方余额,公司的纳税义务向后推延,这对公司是明显有利的。

计算EVA时对递延税项的调整是将递延税项的贷方余额加入到资本总额中,如果是借方余额则从资本总额中扣除。同时,将当期递延税项的变化加回到税后净营业利润中。也就是说,如果本年递延税项贷方余额增加,就将增加值加到本年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反之则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减去。

5. 各种准备。

各种准备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短期投资的跌价或减值准备等。出于稳健性原则,公司要为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失预先提取准备金,准备金余额抵减对应的资产项目,余额的变化计入当期费用冲减利润。作为对投资者披露的信息,这种处理非常必要。

但对于公司的管理者而言,这些准备金并不是公司当期资产的实际减少,准备金余额的变化也不是当期费用的现金支出。提取准备金的做法一方面低估了公司实际投入经营的资本总额,另一方面低估了公司的现金利润,因此不利于反映公司的真实现金盈利能力。因此,计算EVA时应将准备金账户的余额加入资本总额之中,同时将准备金余额的当期变化加入税后净营业利润。

三、调整后的EVA模型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1. 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见表1)ㄢ

2. 计算资本总额(见表2)ㄢ

3.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单位债务资本成本×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单位股本资本成本×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1-25%)×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五年期以上银行储蓄存款利率×(1-利息税税率)+β×4%]×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

摘要:价值投资理论运用的关键在于股票内在价值的评估。经济增加值 (EVA) 模型认为股票价值来源于EVA, 能全面、客观地衡量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 从理论上更具适用性。本文详细介绍了EVA模型的具体调整和计算方法。

关键词:EVA模型,商誉,递延税项,资本总额

参考文献

[1].格瑞等著.于春海等译.股票价值评估.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2].姚鑫, 周德昕.“价值投资型”股票估价方法研究.商业研究, 2003;20

[3].谷祺, 于东智.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会计研究, 2000;11

调整计算 篇2

一、设定考试倒计时

目前看起来倒计时的数字还很可观,似乎是时间充足,然而换算一下的话,就不那么充足了。因为每个科目需要复习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需要将这些知识点理解透彻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加上每天的倒计时,这时就会让我们更加珍惜计算机二级备考时间。

二、形成稳定的生物钟

要进入计算机二级备考状态,首先要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制定一个新的作息时间表,严格按照新的作息时间来进行,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备考效率。

三、改变心态,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

过重的学习负担会对考生产生压力,但当你的内心没有学习的动力时,就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压力或负担。然而,当你的内心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时,你就会发现学习其实是一个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过程,而不是一种负担。想要快速进入计算机二级备考状态,就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或者是制订一个目标,让自己更有努力的动力。

四、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强制收心

这个方法可以贯穿大家计算机二级备考的全程,因为计划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备考初期的复习计划可以稍微松散一些,不需要过大的强度让自己产生无形压力,而随着复习状态渐入佳境做出相应的调整。

1.计算机二级备考不在状态怎么办

2.计算机等级二级备考

3.计算机二级Java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

4.计算机二级考试备考方法

5.计算机二级备考复习及应试技巧

6.计算机二级VF备考练习题及答案

7.计算机二级Java备考冲刺试题及答案

8.20计算机二级Java备考复习试题

9.全国计算机二级备考方法

调整计算 篇3

这一普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计算的难度增加了,还是计算法则忘记了?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呢?

一、问题分析

针对学生计算正确率低下这个情况,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调查,我们发现主要是以下几点。

1.缺乏兴趣。相对于其他题型,学生都觉得计算题比较枯燥,所以在做计算题时显得不耐烦、浮躁。最后,為了应付作业,而麻木地去做题,失去了计算的实际意义。这是因为学生对计算没有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去组织计算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计算是特别枯燥、繁琐的,尤其是出现计算数据比较大,或者小括号、中括号层叠的繁复计算时,大部分学生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得特别不耐烦,这时候做的题往往会由于学生的厌烦情绪,不认真审题,没耐心研究算法等原因导致错误。

2.概念不明确,算理不理解。如果学生对概念掌握得不准确,模糊,或者理解上有偏离。就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因此,要想计算正确,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牢固地精确 地掌握概念。但由于概念本身比较抽象、笼统,学生不易掌握。例如,(125+25)×8,不少学生没有掌握好乘法分配律的知识,会做成125×8+25的结果。

3.旧知缺乏。旧知识的积累储存,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储存信息,更重要的是能从这储存中及时准确地提取信息。在代数计算中,经常需要旧知识的运用(如整、小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四则运算;解方程的步骤依据;分数、分式的通分、约分;分数小数的互化等)如果学生对旧知识储存的错误或缺乏旧知,就不能正确地提取储存的信息,造成计算出现差错。

4.注意“无意错误”产生的误区。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只感知符号本身而很少考虑事物间的联系,因此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的符号、数据因感知失真而发生错误,这些错误是指学生由于粗心大意,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如看错题目、写错数字、脱漏符号、把减法看成加法等错误。

5.思维定势影响计算的正确率。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弱,感知试题目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因素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法则、运算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特别是某两种知识点相近或相似时,这种错误占的比例就会明显增加。例如,学“分数乘法”后,有时做分数加减法出现了分子相加减,分母也相加减的情况,显然是新学的分数乘法计算方法对原有加减法计算产生了负面影响。

6.学习习惯不良,对繁琐的算产生排斥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保证。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能很快地算出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目中数据较大,或者较为陌生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不能耐心审题,凭经验思维草率完成,错误率必定会升高。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呢?针对这些原因,我们着手研究应对、矫正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和措施

1.加强学生口算、估算的训练。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首先,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其次,要加强听算和估算练习。例如,在计算624÷6这道题时,如果先估算,判断出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再次,增强“内功”,20以内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的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如乘法中特殊积5×2,25×4,25×8,125×8等。

2.加强算理的理解与识记,在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算理、算法的推理过程。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0.72×5时,先算72×5=360,再看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往左边数两位点上小数点得3.6。此时,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0.72×5时,实际是把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那么所得到的积360就要缩小100倍得到3.6。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其次,概念理解不够透彻,法则的不熟练也直接导致计算错误。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法则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或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例如,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可以将换算方法编成顺口溜:“大化小,乘为好;小聚大,除一下”。

3.加强计算过程的指导。看”是指看清题目的数据和运算符号,做题时,首先必须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运算符号,其次是看清题中的每一个数,“看”是做计算题的首要前提,这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必备步骤。“想”就是思考,是指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分小数混合的计算是否需要转化统一,化成什么数做起来更容易计算?“算”是指动手计算,也就是具体演算过程,这时应认真动笔,冷静思考,耐心计算,把计算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查”是指计算最后的检查验收,引导学生认识检查不仅仅是查计算过程中的演算,还要查审题、查运算顺序、查方法,是全方位的检查。

当然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试谈EVA计算调整事项 篇4

EVA (Economic Value Added) , 即经济增加值, 其思想最早由美国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 (Stern Stewart&Co.) 提出。1993年9月该思想在美国《财富》杂志中得到完整表述,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EVA管理思想体系。美国许多著名企业, 诸如西门子、索尼、可口可乐、AT&T、SPX公司和美国邮政局300多家著名企业在使用它, 《财富》杂志也对之赞不绝口, 认为它是“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 (蒋培宇, 2002) 。据EVA的创立者和商标持有者Stern Stewart&Co.的合伙人斯图尔特说:“在美国, 当一家公司宣布采用EVA的时候, 股价马上就会暴涨。而像高盛、JP摩根、瑞士信贷, 第一波士顿等金融机构也非常重视采用EVA因素来分析和评价股票。”经过思腾思特公司二十多年的推广, EVA日益为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和企业所接受, 全球各大知名财务咨询公司也都开始应用EVA指标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根据中国国资委要求, 2010年起在中央企业中全面开展EVA考核。

二、EVA的计算

EVA认为, 只有企业创造的财富价值高于其全部资本成本, 才能说企业在“赚钱”, 并且为股东创造了价值。

其计算公式为:经济增加值 (EVA) =税后净营业利润 (NOPAT) -资本成本 (COC) , 其中, 资本成本 (COC) =资本总额 (TC)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WACC) 。这里的资本总额为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之和。传统的会计利润只扣除了债务利息, 没有考虑股东的资本成本, 如果会计利润为正值而经济增加值为负值时, 企业价值实际上仍然是在减少。而税后净营业利润实际上是指在不区分资本来源的情况下, 公司投入的全部资本成本 (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本成本) 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税后利润, 也就是全部资本的税后投资收益, 反映了企业全部资本的盈利能力。EVA的计算可通过对会计报表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计算得到, 思腾思特公司认为可调整的项目有160多项, 但是基于重要性原则、可获得性原则和易理解性原则, 大部分公司的会计报表数据在进行5~10项调整后就可以达到相当的准确程度。

2002年思腾思特中国公司在《财经》杂志上发表的关于EVA的计算公式为:

1. 税后净营业利润 (NOPAT) =营业利润+财务费用+

当年计提的坏账准备+当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当年计提的长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投资收益+期货损益-EVA税收调整

其中, EVA税收调整=利润表上的所得税+所得税税率× (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2. 资本总额=债务资本+股本资本+约当股权资本-在建工程净值

其中, 债务资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股本资本=股东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

约当股权资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税后营业外支出-累计税后营业外收入-累计税后补贴收入-累计税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WACC)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是根据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单位成本和股本资本的单位成本各自所占权重计算的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成本率反映了全部投资者 (包括债权人和股东) 对投入资本的回报要求。国外企业确定加权平均资本时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但由于本文重点不在此处, 我们可以采用国资委规定所有中央企业在起步阶段使用的统一WACC, 即银行人民币贷款一年期基准利率下浮百分之十来确定。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再根据企业的行业类型、风险高低、资产结构等来计算WACC。

三、EVA计算调整事项分析

EVA的计算与会计报表项目有关, 对中国而言, 2006年发布了的新会计准则, 涉及EVA计算的调整事项与之前的调整事项相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结合目前中国企业会计报表项目, 现对EVA计算的调整事项试作分析。

公式1:税后净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利息支出+少数股东损益+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的增加+各种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增加+ (当年费用化的研发费用-按EVA要求应摊销的研发费用) + (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若为损失则+) -非营业投资的投资收益 (若为损失则+) -EVA税收调整

其中, EVA税收调整=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所得税税率×{利息支出+各种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增加+[ (当年费用化的研发费用 (员工培训费用、广告费用) -按EVA要求应摊销的研发费用 (员工培训费用、广告费用) ]+ (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若为损失则+) -非营业投资的投资收益 (若为损失则+) }

公式2:EVA资本总额=资产总额+减值准备总额+累计未摊销的费用化的研发费用+累计未摊销的资本化的研发费用+累计未摊销的广告费用 (员工培训费用) +累计税后营业收支净额-无息流动负债-在建工程

调整事项分析如下:

1. 利息支出。

由于资本成本的计算包括债务部分的成本, 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时, 发生的筹集经营资金所借入负息债务而发生的利息支出就不应计入期间费用, 否则将导致资本成本和费用的重复计算。而作为财务费用减项的利息收入、汇兑收益不属于经营收益, 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时, 将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分析进行加回。

2. 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的增加。

新会计准则要求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 利润表的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组成。所得税费用 (或收益) =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收益) , 递延所得税费用 (收益) =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减少) -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减少) 。对公司来说, 从当期利润中扣除的唯一税款就是当前实际缴纳的税款, 而不是将来可能 (或不可能) 缴纳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因此在计算EVA时, 应将递延所得税费用加到本年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去, 如果是递延所得税收益则应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减去。同时, 将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加入到资本总额中, 将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从资本总额中扣除。

3. 各种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增加。

中国新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应计提的减值准备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这些减值准备并不是公司当期资产的实际减少, 减值损失也不是当期费用的现金支出。提取减值准备一方面低估了公司实际投入经营的资本总额, 另一方面低估了公司的现金利润。因此, 计算EVA时应将减值准备金账户的余额加入资本总额中, 同时将减值准备的当期变化加入税后净营业利润。

4. 研究开发费用、员工培训费、广告费用的调整。

对现代企业来说, 研发费用、员工培训费、广告费用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会计准则中虽然对研发支出符合条件的可以资本化, 但仍有大部分研发费用, 员工培训费用和广告费计入当期损益。在计算EVA时, 将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和开发阶段不符合条件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员工培训费用与广告费用加回到税后净利润中去, 同时将这部分费用作为投资, 加到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中。这些投资类似无形资产的处理方法在一定的摊销年限内逐年进行摊销。

5. 营业外收支的调整。

EVA关注企业的经营业务, 对于不影响企业长期价值变化的所有营业外的收支、与营业无关的收支及非经常性发生的收支, 需要在税后净营业利润中予以扣除。但是考虑到任何一项营业外收支又都是股东所必须承担的损失或收益, 因而计算EVA时将当年发生的营业外收支净额扣除所得税的影响后从税后净利润中扣除, 并将以前年度累计发生的营业外收支的税后值计入到资本总额中。

6. 在建工程调整。

企业新投资项目一般不会马上产生收益, 这些投资项目的初期EVA往往是负的。经理人为了近期EVA免受影响, 可能会在投资决策上放弃。计算EVA时对这些投资项目从投入之日起设立一个临时账户, 将发生的在建工程投资都划入临时账户。在投资带来经营利润前计算EVA时不考虑临时账户上的资本支出, 投资期间临时账户上的资金费用只是简单地累加。当投资计划开始产生税后净营业利润后, EVA再考虑其资金成本。

以上对计算EVA时的一般调整事项进行了分析, 在实践中可根据需要考虑其他需调整事项, 例如:采用偿债基金摊销法对每年度的折旧额进行调整;对经营租赁固定资产以租金折现值作为固定资产原值计入资本, 按期计提折旧, 进行调整;重组损失分年限摊销, 将重组投资计入EVA公式的总资本中进行调整等。

摘要:EVA经过思腾思特公司二十多年的推广, 日益成为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和企业所接受的高质量的业绩指标, 目前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引入EVA, 在实际实施中对EVA计算的调整事项需给予关注。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参考文献

[1]孙铮, 吴茜.经济增加值:盛誉下的思索[J].会计研究, 2003, (3) .

[2]郁春兰.新准则下高新技术企业EVA调整事项浅析[J].财会通讯, 2009, (9) .

[3]张浩, 高建来.现行会计准则下EVA计算体系之重构[J].财会月刊, 2009, (10) .

调整计算 篇5

1).功率因素的计算:

凡实行功率因素调整电费的用户,应装设无功电度表。按每月实用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计算月平均功率因素。

凡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用户,应装设带有防倒装置的无功电度表。按每月实用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

cosδ=?再从cosδ对照表中查出cosδ的数值。

功率因素计算一律取小数后二位为止,二位以后四舍五入,然后通过功率因功调整电费表查上相应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比例。

2).功率因数调整电费 =(当月基本电费 + 当月电度电费)×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比例

(%)

3).对于实行功率因素调整电费的用户,照明表与总表串接(即套表),则照明电量参加计算功率因素,照明电参加功率因素调整电费计算;若照明表与总表并接(即不套),则照明电量不参加功率因素计算,照明电费也不参加功率因素调整电费;

4).功率因素计算一律取小数后二位为止,二位以后四舍五入(如0.855为0.86,0.754为0.75);

1).功率因素的计算:

凡实行功率因素调整电费的用户,应装设无功电度表。按每月实用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计算月平均功率因素。

凡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用户,应装设带有防倒装置的无功电度表。按每月实用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

cosδ=?再从cosδ对照表中查出cosδ的数值。

功率因素计算一律取小数后二位为止,二位以后四舍五入,然后通过功率因功调整电费表查上相应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比例。

2).功率因数调整电费 =(当月基本电费 + 当月电度电费)×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比例(%)3).对于实行功率因素调整电费的用户,照明表与总表串接(即套表),则照明电量参加计算功率因素,照明电参加功率因素调整电费计算;若照明表与总表并接(即不套),则照明电量不参加功率因素计算,照明电费也不参加功率因素调整电费;

4).功率因素计算一律取小数后二位为止,二位以后四舍五入(如0.855为0.86,0.754为0.75)

实例:总有功电量:42919 总无功电量:18000 力率:92

力调系数:-0.8 有功变损:0 无功电损:0 线损电量:0 计算力率电费,把计算过程写清楚```计算方法。知道了以上的数值后,计算就简单的多了!

首先计算电费:42919*0.735(我们着的商业用电单价)=31545.5元 算力调电费,你的力调系数是负值说明要奖励:

用总有功42919*0.7022(我们这的无税电价)=30137.7元(这个是参加力调电费)然后用参加力调电费*-0.8%=奖励给你的力调电费 30137.7*-0.8%=-241.1元

总电费(31545.5)+力调电费(-241.1)=实际电费

数据计算了一下,你处的计量应该是高压侧计量。

如果是低压侧计量,计算要复杂的多。

功率因数=有功用电量/√(有功用电量的平方+无功用电量的平方)0.92=42919/√(42919*42919+18000*18000)

然后根据力率(也就是功率因数)的大小,查供电力率调整办法就可以知道力率电费的多少了。

如果达到0.92应该有奖励了,因为一般的用电单位都是力率达到0.90不奖不罚,而你的力率0.92已经超出了0.90,应该有电费奖励了。在电费单据上显示的是负的力率电费。

力率电费调整办法 全国供用电规则规定,凡是功率因数达不到上述规定的用户,供电部门对其加收一部分电费——力率调整电费;如果功率因数超过上述规定的用户,供电部门会对其减收一部分电费——奖励电费。具体按照《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执行。

高压计量的用户: 力率电费=(电度电费+基本电费)×罚款比例 奖励电费=(电度电费+基本电费)×奖励比例 低压计量的用户: 力率电费=电度电费×罚款比例 奖励电费=电度电费×奖励比例

贷款利息调整的现值计算法 篇6

关键词:贷款,利息调整,现值计算法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贷款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 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摊余成本、利息收入、利息调整的确定成为贷款账务处理的关键所在, 尤其是利息调整, 计算结果有正、有负, 记账方面有借有贷, 核算较为复杂。在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提前赎回等因素的前提下, 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利息调整的现值计算公式, 现介绍如下:

假设:本金为B, 合同利率为i, 实际利率为R, n为期数, N为投资总期数, 则第n期利息调整en的计算公式:

(1)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计算公式为:

en=B× (R-i) × (1+R) n-1-N (1)

(2)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计算公式为:

en=B×R× (1+i×N) × (1+R) n-1-N-B×i (2)

注:①计算结果为正, 计入“贷款—利息调整”借方

②计算结果为负, 计入“贷款—利息调整”贷方

举例应用:

1 溢价购入, 分期付息, 到期还本

例1.2007年1月1日, 某银行发放贷款860万元, 贷款期限5年, 本金800万元, 合同利率5%, 按年支付利息, 本金最后一次支付。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提前赎回等因素。

分析:本例因为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所以应用公式 (1) 来计算。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由例1可知:本金为B=800万元, 合同利率i=5%, 投资总期数N=5, 计算出实际利率为R=3.346122%, 则:2007年利息调整e1=800× (3.346122%-5%) × (1+3.346122%) 1-1-5=-11.2234 (万元) ;2008年利息调整e2=800× (3.346122%-5%) × (1+3.346122%) 2-1-5=-11.5988 (万元) ;2009年利息调整e3=800× (3.346122%-5%) × (1+3.346122%) 3-1-5=-11.9871 (万元) ;2010年利息调整e4=800× (3.346122%-5%) × (1+3.346122%) 4-1-5=-12.3881 (万元) ;2011年利息调整e5=800× (3.346122%-5%) × (1+3.346122%) 5-1-5=-12.8026 (万元) 。

2 溢价购入,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例2.以例1为例, 只是改为到期一次付息, 其余不变。

分析:本例因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所以应用公式 (2) 来计算。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由例2可知:本金为B=800万元, 合同利率i=5%, 投资总期数N=5, 计算出实际利率为R=3.062414%, 则:2007年利息调整e1=800×3.062414%× (1+5%×5) × (1+3.062414%) 1-1-5-800×5%=-13.6632 (万元) ;2008年利息调整e2=800×3.062414%× (1+5%×5) × (1+3.062414%) 2-1-5-800×5%=-12.8567 (万元) ;2009年利息调整e3=800×3.062414%× (1+5%×5) × (1+3.062414%) 3-1-5-800×5%=-12.0255 (万元) ;2010年利息调整e4=800×3.062414%× (1+5%×5) × (1+3.062414%) 4-1-5-800×5%=-11.1688 (万元) ;2011年利息调整e5=800×3.062414%× (1+5%×5) × (1+3.062414%) 5-1-5-800×5%=-10.2858 (万元) 。

3 折价购入, 分期付息, 到期还本

例3.以例1为例, 实际发放额改为730万元, 其余不变。

分析:本例因为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所以应用公式 (1) 来计算。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由例3可知:本金为B=800万元, 合同利率i=5%, 投资总期数N=5, 计算出实际利率为R=7.142174%, 则:2007年利息调整e1=800× (7.142174%-5%) × (1+7.142174%) 1-1-5=12.1379 (万元) ;2008年利息调整e2=800× (7.142174%-5%) × (1+7.142174%) 2-1-5=13.0048 (万元) ;2009年利息调整e3=800× (7.142174%-5%) × (1+7.142174%) 3-1-5=13.9336 (万元) ;2010年利息调整e4=800× (7.142174%-5%) × (1+7.142174%) 4-1-5=14.9287 (万元) ;2011年利息调整e5=800× (7.142174%-5%) × (1+7.142174%) 5-1-5=15.9950 (万元) 。

4 折价购入,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例4. 以例3为例, 只是改为到期一次付息, 其余不变。

分析:本例因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所以应用公式 (2) 来计算。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由例4可知:本金为B=800万元, 合同利率i=5%, 投资总期数N=5, 计算出实际利率为R=6.496523%, 则:2007年利息调整e1=800×6.496523%× (1+5%×5) × (1+6.496523%) 1-1-5-800×5%=7.4246 (万元) ;2008年利息调整e2=800×6.496523%× (1+5%×5) × (1+6.496523%) 2-1-5-800×5%=10.5056 (万元) ;2009年利息调整e3=800×6.496523%× (1+5%×5) × (1+6.496523%) 3-1-5-800×5%=13.7867 (万元) ;2010年利息调整e4=800×6.496523%× (1+5%×5) × (1+6.496523%) 4-1-5-800×5%=17.2809 (万元) ;2011年利息调整e5=800×6.496523%× (1+5%×5) × (1+6.496523%) 5-1-5-800×5%=21.0022 (万元) 。

对上述四种情况中的四个例题, 用常规方法计算结果如下 (单位:万元) :

由此可见, 对贷款利息调整, 用现值计算法和用常规方法计算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

四辊轧机的调整及计算 篇7

我厂生产的麻花钻头大部分规格都采用四辊轧机方法进行加工, 这种热塑变形的加工方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但这种工艺方法与铣制加工工艺相比, 四辊轧机调整难度较大, 经常发生产品径向跳动及钻心对称度不合格现象, 调整产生的废品也相对多一些, 调整时要计算扇形板的安装位置, 要在一次变形中辊轧出几个尺寸和技术要求都合格的钻头毛坯, 辊轧时必须使由四块扇形板构成的封闭孔型的中心, 与接料和送料导套的中心一致。所以必须掌握机床设备的结构性能和调整技术, 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废品的发生, 加工出合格的产品。本文仅就四辊轧机的调整及计算方法进行介绍。

2 轧头位置尺寸计算及调整

2.1 沟扇形板轧头位置尺寸计算

轧头位置尺寸L1=H-K/2-R扇-R法

式中:L1-块规尺寸, H-轧头座中心距, K-加工钻头芯厚尺寸, R扇-沟扇形板最大半径, R法-轧头轴上法兰盘半径。

2.2 背扇形板轧头位置尺寸计算

轧头位置尺寸L2=H-q/2-R扇-R法

式中:L2-块规尺寸, H-轧头座中心距, q-加工钻头刃背外径, R扇-背扇形板最大半径, R法-轧头轴上法兰盘半径。

2.3 轧头位置调整

(1) 点动轧头轴按钮使其处于轧机主轴轴心一侧。 (2) 松开轧头体上的三个紧固螺钉。 (3) 用棘轮扳子拧动楔块螺钉, 将楔块退出。 (4) 拧动轧头体吊紧螺钉, 将组合好的块规放在法兰盘和轧头座基准面之间。 (5) 拧紧轧头体吊紧螺钉, 使块规固定在中间。 (6) 拧动楔块螺钉, 使楔块紧塞与轧头座和轧头体之间。 (7) 紧固轧头体紧固螺钉, 取出块规。 (8) 按下轧头离合器开关。 (9) 用转柄摇动主轴, 使轧头轴旋转, 同时注意观察扇形板之间的间隙, 当轧头轴顺利旋转一周后, 即可进行试轧, 若扇形板间隙小于0.01mm时, 应重新组合块规再进行调整。

3 送料系统的调整

四辊轧机送料系统包括:料架、送料凸轮分配轴、停车凸轮、送料拨叉、送料顶杆、中心架、送料导套。

(1) 料斗宽度的调整:料斗宽度比带轧坯料宽3~5mm。

(2) 压板的调整: (1) 将压板螺丝松开。 (2) 取一支待轧坯料放入压板与导板组成的孔隙中。 (3) 使压板紧靠坯料, 旋转压板螺丝, 此时, 用手可推动坯料 (稍有阻滞感) 。

(3) 导料板上的导板调整: (1) 两导板之间的距离应与料斗宽度相等并与料斗对正。 (2) 导料板与导板的距离比待轧坯料直径大1~2mm。

(4) 带料滚子的调整:拨动带料滚子, 观察带料槽宽度, 如带料宽度可同时放进两支待轧坯料, 则应调整带料滚子, 其调整步骤: (1) 拨开带料滚子右端的限位钮, (2) 将带料滚子中段向右推, 将带料滚子的三段分解开。 (3) 将带料滚子中段的带料槽对准其两侧, 比待轧坯料略宽。 (4) 让带料滚子回复原位置。

(5) 送料凸轮、分配轴、停车凸轮的调整: (1) 点动送料开关, 使送料顶杆处于送料返回的极限位置, 此时, 送料凸轮最高点与送料拨叉轴承接触。 (2) 旋开分配轴轴端螺母, 使分配轴停车凸轮高点压住停车开关, 然后旋紧轴端螺母。

(6) 中心架调整: (1) 点动轧头开关, 使接料滑套处于接料位置。 (2) 卸下扇形板、接料导套、送料导套和接料拨叉拉簧。 (3) 旋松中心架紧固螺钉半周。 (4) 将校对棒外圆涂上蓝铅色后, 将锥体一端由中心架穿过后, 放入接料滑套锥孔内, 然后紧固中心架上的四个螺钉, 轴向移动校对棒, 当移动稍有阻滞感时, 立即停止动作, 再观察校对棒外圆涂色的变化, 如果校对棒上下 (或左右) 方向蓝铅色被研掉, 则旋紧 (或放松) 中心架上相应的两个螺钉。 (5) 将校对棒外圆重新涂上蓝铅色, 重复 (4) 的操作, 直到四个螺钉均紧固后, 校对棒轴向移动无阻滞感为止。装上接料拨叉拉簧及接料导套。

(7) 安装、调整送料导套: (1) 将送料导套放入中心架, 并将送料导套圆周上的孔对准中心架上的压簧孔, 用顶丝将送料导套紧固。 (2) 将压料滚珠、压簧放入压簧孔后, 放上压板再将压板螺钉旋入螺孔, 螺钉旋入松紧以送料顺畅且可压住坯料端头为好。

(8) 调整送料顶杆长度: (1) 旋松送料顶杆顶丝, 将一支待轧坯料放入接料导套, 使压料滚珠刚刚压住坯料。 (2) 点动送料按钮, 使送料杆处于送料极限位置 (送料拨叉轴承接触送料凸轮最低点) 。 (3) 窜动送料顶杆使其端头刚好接触坯料端面。 (4) 紧固送料顶杆顶丝, 使送料顺畅无阻力。

4 接料系统的调整

四辊轧机接料系统包括接料凸轮、停车凸轮、接料导套、卸料顶杆。

(1) 接料凸轮、停车凸轮位置的调整: (1) 点动轧机开关使上沟扇形板槽尾处端面处于水平位置。 (2) 将接料拨叉的拉紧弹簧卸下, 使拨叉处于自由状态。 (3) 将拨叉靠接料滑套一端拨到轧头座方向, 碰到锥齿轮后再回拨一些, 使拨叉距锥齿轮5~10mm。 (4) 把接料凸轮连接螺钉松开, 轴线窜动接料凸轮使其回程曲线与最低点交接处紧贴拨叉的轴承。 (5) 紧固接料凸轮的连接螺钉。 (6) 松开停车凸轮紧固螺钉, 停车凸轮最高点压在停车行程开关上, 然后旋紧紧固螺钉。 (7) 点动轧头开关, 同时观察接料滑套后退位置, 待接料滑套接近退到极限位置时, 停止点动轧头开关, 看接料拨叉的轴承与接料凸轮的接触点在凸轮的什么位置, 如接触点在高空程, 则说明接料凸轮位置合适, 如接触点在工作曲线上, 则说明接料凸轮位置不合适, 需要修磨。 (8) 凸轮位置调整完后, 将拨叉拉紧弹簧挂上。

调整计算 篇8

鞍式支座 (以下简称鞍座) 是一般卧式容器所常用的支撑形式。在对化工设备的设计中, 我们对鞍座一般不进行形式和尺寸上的设计, 而是根据容器的公称直径和允许载荷选用机械部标准JB/T4712-92《鞍式支座》的标准形式。在卧式容器的设计中, 要达到优化设计、节约投资的目的, 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尽可能减薄容器筒体壁厚, 减少所用钢材。通常对于设计压力较大、筒体直径较小的卧式容器, 由于其设计压力决定了筒体壁厚相对较厚, 鞍座附近的应力一般不会超出材料的许用应力值。但对于那些设计压力较低、筒体直径较大的卧式容器, 其设计压力决定了筒体壁厚相对较薄, 以致于鞍座附近的应力超出材料的许用应力值。对于后一种情况, 要想不修改鞍座尺寸和不增设加强圈, 而让应力不超出材料的许用应力值, 通常采用的办法是改变鞍座位置和增加设备筒体壁厚。显然增加筒体壁厚将直接增加设备用料, 增加投资。要想既不增加投资, 又使鞍座附近的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值, 唯一的方法是调整鞍座位置。因此, 分析鞍座附近的应力与鞍座位置的关系,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也是实现优化设计的基础。

2 应力分析

对于设计条件已确定的卧式容器, 先按其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确定一个筒体壁厚, 再以这个壁厚为初始值, 校核卧式容器的各项应力, 包括鞍座附近的应力, 当鞍座附近的应力超出材料的许用应力值时, 可以有以下五种方法进行解决: (1) 增加垫板或增加垫板厚度; (2) 改变鞍座包角; (3) 增加壳体厚度; (4) 增设加强圈; (5) 改变鞍座位置。其中1~4都会增加用料, 增加投资, 而方法5则不用增加任何材料。因此, 选择调整鞍座位置是最便捷最有效而又不用增加任何费用的方法。按照标准, 鞍座中心线到封头切线的距离A应尽可能靠近封头, 即A应小于等于D0/4且不宜大于0.2L, 当需要时, A最大不得大于0.25L (见图1) 。这里只说明了鞍座到封头切线之间的大概位置, 并没有说明其具体位置, 以及对周围应力的影响。因此, 只有找到鞍座位置与其周围应力之间的直接关系, 才能对鞍座进行准确的定位, 也才能科学、合理地调整鞍座位置, 在不增加设备用料的情况下, 让它的应力校核合格, 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

通过计算发现, 在鞍座附近的这些应力当中, 以鞍座边角处的周向应力σ6 (见图2) 是最难满足标准规范要求的, 也就是说只要找到鞍座位置与鞍座边角处的周向应力σ6之间的关系后, 通过调整鞍座位置使σ6校核合格, 就能达到所有应力都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值的目的。

2.1 不同壁厚相同位置下应力的分析

以分液罐的设计为例, 其设计条件如下:

设计压力:P=1.0MPa 设计温度:t=200℃;

筒体材料:16MnR (热轧) 封头材料:16MnR (热轧) ;

两封头切线间距离:L=8080mm 筒体内径:D=2600mm;

焊接接头系数:φ=0.85

腐蚀裕量:C1=1.5mm。

在设计初期, 由于要避开罐底的排污口, 把鞍座中心线到封头切线的距离初步定为1250mm, 这是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内压计算得到筒体壁厚为12mm, 应力校核时, 当壁厚为12mm时只有鞍座边角处的周向应力σ6不合格, 壁厚增大为14mm时, 应力则全部合格, 表1是两种不同壁厚所计算出主要应力的对比。

注:表中所有符号见GB 150-89《钢制压力容器》的第8章8.2节符号说明, 公式中所用的参数见第8章中其它章节说明。

从以上两种不同壁厚的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应力都与封头对筒体起不起加强作用有关系, 而封头对圆筒的加强作用则取决于鞍座到封头切线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有大部分应力校核合格仅有少部分应力校核不合格的情况下, 用增加壁厚的方法来降低鞍座边角处的最大周向应力, 是可以的, 但对其它的应力影响并不大, 因此, 这种方法并是不可取的, 应通过其它途径来解决。而调整鞍座位置将是一种可行性的方法。

2.2 同壁厚不同位置下的应力分析

为了找到鞍座位置与其周围应力之间的关系, 在没有改变筒体壁厚的情况下, 又将鞍座位置A重新设定了四个位置进行了计算, 其计算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在相同壁厚的情况下, 改变鞍座位置, 使应力都发生了一定变化, 但应力σ1到σ5不是变化很小, 就是与材料的许用应力相差很大, 而鞍座边角处的应力σ6, 最小为-78.359MPa, 最大为-277.268MPa, 变化率为73.4%, 而且在有些位置超出了材料的许用应力值。因此, 用这种方法来满足应力要求是可行的, 而能发生变化的这些位置就是封头对圆筒起加强作用的因距离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位置, 只要找到这些变化位置与应力σ6之间的直接关系, 就可以只调整鞍座位置, 而不用去增加筒体壁厚, 来达到所有应力都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值的目的。

2.3 鞍座位置与鞍座边角处周向应力间的分析计算

对与本例, 由于L≤8Rm, 所以

undefined

在上式各参数中, F=285233N δe=10.5mm Rm=1306mm L=8080mm b2=553.3mm

得出:σ6=-12.27-5068.22K6

而鞍座中心线距封头切线之间的距离远近, 会影响到封头对圆筒的加强效应, 也会影响鞍座附近的周向应力:

当undefined时, 即A≤653mm时, 封头对圆筒起加强作用, 则undefined;

当undefined时, 即653mm

则undefined;

当undefined时, 即A>1306mm时, 封头对圆筒不起加强作用, 则K6=K7。

由于参数K7将会影响到与封头对圆筒起加强效应的系数K6, 从GB150-89《钢制压力容器》的第8章表8-4中查到:K7=0.0529, 最后得出σ6与A之间的关系:

undefined

其关系的简图, 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看到, 在A≤653mm时, 封头对圆筒所起的加强作用是最大的, 鞍座边角处的周向应力最小;在A>1306mm时, 封头对圆筒不起加强作用, 鞍座边角处的周向应力最大。在以上两处位置σ6为固定值, 不随A的变化而变化, 只有在653mm1306mm时鞍座边角处的周向应力是最大的, 且已超过了材料的许用应力值, 此时应该用其它方法来使应力σ6校核合格;所以, 只有在653mm

3 结论

用增加筒体壁厚等方法来达到使应力校核合格的目的, 是可行的, 但不是经济合理的, 而调整鞍座位置却是最便捷、最经济的方法。用调整鞍座位置的方法, 对与本例设备筒体壁厚为12mm与14mm的两种情况, 仅筒体材料就节省了1050kg, 节省材料费用约6300元, 相应的加工、运输等费用也会降低, 也达到了节约投资的目的。在设计当中用这种方法, 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设计。

另外, 通过这次应力分析, 也让我们找到了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以后更深层次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及标准释义[S].

[2]王志文.化工容器设计[M].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调整计算 篇9

根据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表格内容可知,在净利润基础上,通过加或减规定的报表项目金额,即可获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仅仅根据报表的设定内容生吞活剥地强行接受一个个调整项目在表内的计算规则,显然不是合适的。如果不能真正理解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每一个调整项目的由来,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有些项目是加项而有些项目是减项,就无法做到活学活用,不会利用或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一、“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关系分解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内容就是以“净利润”为起点,通过加或减若干调整项目的金额,最终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如果只从“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两者的字面上看,很难看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无法探究如何做才能从“净利润”开始调整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便于理解,有必要引入“经营活动利润”这一概念,作为“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两者的中间变量,即将“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过程分解成两个环节。其中,第一环节是将“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利润”,第二环节是在“经营活动利润”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这样,“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之间的调整关系也就有了初步的眉目。

二、从“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利润”的过程解析

众所周知,净利润来自利润表,是根据“营业收入-营业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计算而来,这也是利润表的设计原理。但是,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思维环境中,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净利润是由经营活动利润、投资活动利润和筹资活动利润三部分组成,即:净利润=经营活动利润+投资活动利润+筹资活动利润(公式 (1) )。这种组成划分与现金流量表主表将现金流量划分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及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完全一致的,企业经济活动三种组成的划分是理解现金流量表主表及补充资料的共同假设。

于是将公式 (1) 变形,就可以获得公式 (2) :经营活动利润=净利润-投资活动利润-筹资活动利润。公式表明,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含在净利润中的“投资活动利润”及“筹资活动利润”调整出去,剩下的就是“经营活动利润”。

“投资活动利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投资,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这四大金融资产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若亏损则为投资损失),也就是在利润表项目中反映的“投资收益(减: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另一方面是对内投资,即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及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及收益,其在利润表中对应的项目主要是“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因此,投资活动利润=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公式 (3) )。

对于“筹资活动利润”,其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存款利息收入减去企业当期借款费用中费用化的部分后的净额,其在利润表中直接以“财务费用”项目列示(这里假设利息收入小于借款费用中费用化的金额,下同),即:筹资活动利润=-财务费用(公式 (4) )。

因此,将公式 (3) 及公式 (4) 代入公式 (2) 可得:经营活动利润=净利润-(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经化简可得:经营活动利润=净利润+投资损失(减: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财务费用(公式 (5) )。由于公式 (5) 中除“经营活动利润”外的其他项目均可从利润表中分析获得,由“净利润”为起点调整得到“经营活动利润”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从“经营活动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过程解析

通过前文的分析,第一环节的调整过程较易理解和接受,但第二环节的调整过程,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文继续通过项目分解的思路探讨这一问题。

根据上图所示,经营活动利润=A+B-C-D(公式 (6)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E+F-G-H(公式 (7) )。其中,A代表本期收到现金的经营活动收入,而E代表本期确认为经营收入的现金流入,即A和E代表的都是“本期确认的经营收入”与“本期发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交集,因此有:A=E。同理可知:C=G。于是,由“ (6) - (7) ”可得:经营活动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A+B-C-D)-(E+F-G-H),又因为“A=E”且“C=G”,化简可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利润-B+D+F-H,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利润-本期未收现的经营收入+本期未付现的经营费用+未确认为本期经营收入的经营现金流入-未确认为本期经营费用的经营现金流出(公式 (8) )。这样,就完成了第二环节的调整,最终获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四、第二环节具体调整项目透视

根据公式 (8) 可知,在第二环节将“经营活动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过程中,应调整加上“D”和“F”,同时调整减去“B”和“H”。那么,这四项分别代表哪些调整内容呢?

1. 本期未收现的经营收入(B)之透视。

所谓“本期未收现的经营收入”,就是指虽在本期确认、但在本期未因此收到现金的经营活动收入,即因该经营性收入的确认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是发生在前期或后期。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该经营收入的发生,可以简写成:借:非现金项目;贷:经营收入。这里的“非现金项目”如果具体到用会计科目来表达,则可以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等。若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报表项目的名称来归纳这些借方科目,则有“B=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等。这样,就弄清了为什么这类项目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是减项及其包含的具体内容了。

2. 本期未付现的经营费用(D)之透视。

所谓“本期未付现的经营费用”,就是指虽在本期确认、但在本期未因此支付现金的经营活动费用,即因该经营性费用的确认所产生的现金流出是发生在前期或后期。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该经营费用的发生,可以简写成:借:经营费用;贷:非现金项目。这里的“非现金项目”如果具体到用会计科目来表达,则可以是“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预付账款”、“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长期待摊费用”、“原材料”、“库存商品”、“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减值准备”等。

若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报表项目的名称来归纳这些贷方科目,则有:D=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存货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就弄清了为什么这些项目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是加项及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了。

3. 未确认为本期经营收入的经营现金流入(F)之透视。

所谓“未确认为本期经营收入的经营现金流入”,就是指虽在本期获得经营现金流入、但未在本期确认为经营活动收入的现金流入,即因该经营现金流入所产生的收入是在前期或后期才被确认为经营收入。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该经营现金流入的发生,可以简写成:借:现金项目;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等。若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报表项目的名称来归纳这些贷方科目,则有“F=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这样,我们就弄清楚了为什么这类项目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是减项及其所包含的内容了。

4. 未确认为本期经营费用的经营现金流出(H)之透视。

所谓“未确认为本期经营费用的经营现金流出”,就是指虽在本期发生经营现金流出、但在本期未因此确认经营性费用,即因该经营性现金流出所产生的经营性费用是在前期或后期才被确认为经营性费用。如果以会计分录的形式来表示该经营性现金流出的发生,可以简写成:借: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负债、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递延所得税资产等;贷:现金项目。若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报表项目的名称来归纳这些借方科目,则有“H=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存货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等。这样,即弄清了为什么这类项目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是减项及其包含的具体内容了。

五、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调整过程的最终完成

将代表“经营活动利润”的公式 (5) 及分别代表B、D、F和H的调整项目代入公式 (8) ,可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投资损失(减: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财务费用-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资产减值准备+存货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减少、存货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经化简可进一步得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投资损失(减: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活动中产生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财务费用+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减:减少)。该计算过程正是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全部调整过程的公式化表现形式。

六、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调整过程总结

1. 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的过程可以分成两个调整环节,即先将“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利润”,再将“经营活动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2. 将“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利润”的过程中,只需将投资活动损益及筹资活动损益调整出去,主要涉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及“财务费用”等科目的核算内容。

3. 将“经营活动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过程中,只需要调整除现金类科目以外的经营性资产及经营性负债类科目的变化金额。其中,经营性资产的增加及经营性负债的减少在调整中为减项,经营性资产的减少与经营性负债的增加为加项。若要简化记忆,则无论是经营性资产还是经营性负债,只要其变化应记在借方,即为调整的减项;只要其变化应记在贷方,即为调整的加项。

4. 调整过程中必须牢记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与非经营性负债的区分。

摘要:本文透析出从净利润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调整全过程, 以期能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和接受现金流量表的调整过程与要求。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净利润,调整

参考文献

调整计算 篇10

一、EVA的内涵

EVA (Economic Value Added, 经济增加值) 的基本定义是指经过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企业全部资本成本 (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股本资本成本) 后的余额。EVA的计算公式为:EVA=NOPAT-TC×WACC。其中:NOPAT (税后净营业利润) 含义和通常意义上的税后利润不同, 它是财务报表中的税后净利润进行调整后得到的数据。TC (资本总额) 指所有当期已经投入企业进行正常业务经营、产生或旨在产生经营利润且能为经营管理者控制的资本, 包括股本资本和债务资本。WACC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是指公司债务资本和股本资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虽然EVA的原理比较易于理解, 但要精确计算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中, 最核心的问题是会计调整和资本成本的确定。

二、EVA计算与调整的一般原则

高新技术企业运用EVA进行业绩评价, 应首先理解E VA方法的主旨, 然后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哪些调整是必要的, 才能真正有效地利用EVA为管理服务。在选择会计调整项目时, 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重要性原则, 即确认那些能够对被考核者的经营和决

策行为起到良好影响的关键事项进行调整, 项目涉及金额较大, 不调整会严重扭曲企业真实经营情况。

2. 可获得性原则, 即进行调整所必要的信息数据可以得到, 也较容易取得。

企业基础管理水平较低的, 技术性操作应尽量简化, 调整项目原则上应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系统。

3. 可理解性原则, 即让非财务人员能够理解, 调整过程应重实务性。

如果调整项目不被考核者理解的话, 就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 影响管理的效果。

4. 一贯性原则, 即这种调整一经确定, 至少在三年内不必更改。

以便于业绩考核结果纵向可比, 或管理者一个任期内可比。

5. 可控性原则, 即管理层能够影响被调整项目的发生, 员工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控制调整项目的发生水平。

6. 客观性原则, 这种调整能够使经济增加值与企业的真实价值更加一致。

三、高新技术企业EVA计算的调整事项

企业的实务千变万化, 影响EVA调整的事项也很多, 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仅对不超过十项的项目进行调整, 做到简便易行, 计算出较为准确的经济增加值。

1. 研发费用、市场开拓费用与员工培训费用的调整。

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价值在于其核心竞争力, 而其核心竞争力又来自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与研发费用密切相关, 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 EVA对研发费用项目的调整非常重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是新型的、不成熟技术的产品, 市场开拓很重要, 对市场开拓费用的调整也是一项重要调整。新技术企业员工要懂技术, 技术更新快, 需对员工进行培训, 对员工培训费用的调整也是必要的。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用于研发项目的支出分为研究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费用化, 发生时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才能资本化, 否则只能费用化。员工培训费用与市场开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按企业会计准则, 把研发费用中的较大一部分支出作为费用处理,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 等于把公司的一笔最重要的资产一笔勾销, 减少了公司的账面价值。事实上研究支出、员工培训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是为了获取未来收入的一种必要投资, 它所产生的收益体现在企业未来会计期间。

计算EVA时应作如下调整, 将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和开发阶段不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员工培训与市场开拓费用加回到税后净利润中去, 同时将这部分费用资本化, 加到资产负债表的资产中。这些投资在一定的摊销年限内逐年进行摊销, 摊销期等于研发的产品或服务预计为企业带来收益的年限, 根据公司的性质和投入的预期效果而定。

2. 在建工程等战略性投资的调整。

战略性投资是指企业长远发生作用的投资, 如企业重大投资项目、收购兼并等行为。企业的在建工程在转为固定资产之前不产生收益, 其占用的资本与本期经营业绩无关。由于战略性投资占用资金, 要计算投资的资本成本, 这些项目前期EVA往往为负。从企业的成长过程看, 特别是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其进行战略性投资阶段, 用利润核算企业经营, 往往出现经营亏损。管理者为了近期EVA免受影响, 可能会在投资决策上犹豫, 尽管项目未来的回报十分可观。

EVA对战略性投资采取特殊的处理, 用于该项目的投资成本 (包括累积的利息) 全部在在建项目中反映, 从资本总额中减去, 从资产户中单列, 在投资带来利润前计算EVA时也不将其列为资金成本的计算范围。在此期间, 临时账户上的资金费用只是简单累积, 这个累积数字反映了投资的全部机会成本, 包括累积的利息。当投资按计划开始产生税后净营业利润时, 将其再计入资产账户考虑相关的资金成本。这样处理可鼓励经营者考虑长期投资机会,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 折旧的调整。

高新技术企业使用的高新技术设备价值高, 计算EVA时, 对折旧的调整也必不可少。在拥有大量长期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中, 大多数设备在最初几年贬值很少, 随着技术老化和物理损耗, 在后面几年价值急剧下降。对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折旧法或加速折旧法, 每年的折旧额列入成本影响当期损益, 同时随着折旧的提取, 固定资产净值减少, 扣减的资本成本也会越来越少, EVA会明显增加, 而固定资产运作效率可能并没有变化。运用直线折旧法或加速折旧法来计算EVA将不利于设备更新, 因为对经营者来说, 使用旧资产对他们更有利。

为了消除这种扭曲, 可以采用“沉淀资金折旧法”来取代现在的折旧方法, 对每年的折旧额进行调整, 以使各期的E-VA更加准确。在“沉淀资金折旧法”中, 每年提取折旧的变化模式与偿债基金摊销法相同, 即在前几年提取很少, 在随后的几年里迅速增加。提取的折旧总额和EVA方法扣除的资金成本每年保持不变, 就如同偿债基金摊销法一样。在此法下, 拥有一项资产就像租赁一项资产一样, 消除了不利于采用新设备的影响。同时, 这种做法也更符合设备前期贬值少后期贬值快的经济现实。

4. 准备金的调整。

会计准则规定, 当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现实价值有较大差异时, 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商誉等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准备一旦计提, 不得转回。但这些准备金并非企业当期资产的实际减少, 准备金余额的变化也不是当期费用的现金支出。提取准备金的做法既低估了企业实际投入经营的资本总额, 也低估了企业的现金利润, 不利于反映企业真实的现金盈利能力, 所以在计算NOPAT时应只考虑实际发生的准备金支出。计算EVA时对准备金应作如下调整:将本期各种资产减值准备账户余额加回到资本总额中;同时税后净营业利润应加上准备金类账户税后增加额, 减掉税后减少额。

5. 财务费用的调整。

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需调整的财务费用包括汇兑损益、计息债务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是企业不可控的宏观经济因素形成的正常经营以外的损益, 应将其剔除, 否则会影响企业EVA业绩的公正性。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利息支出是列入财务费用减少企业利润的项目。而EVA指标中的NOPAT包括利息支出, 原因在于EVA将债权与股权资本成本一并合并在资本成本费用中。为了计算EVA的需要, 应将已抵销利润的利息支出加回到税后净营业利润, 计算EVA指标时再相应增加资本总额, 统一计入资本成本。

6. 经营租赁的调整。

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方法是租入的资产不得资本化, 租赁付款作为租金费用处理。这种处理方法的结果是低报净资产和投入资本, 同时也低报经营利润。但从形式和义务上来看, 除了不能获得被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以外, 经营租赁也是一种融资租赁行为。经营租赁实质是一种借款行为, 租金实际上就是债务偿还, 租金中包含了借款利息, 利息应该作为资本成本而不是经营费用。所以在计算EVA时, 应按照融资租赁的核算方法对税后净利润和投入资本进行调整。计算EVA时对经营租赁的调整方法为:把未来经营租赁付款额按企业借款利率 (成本) 折现后的现值, 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原值入账并调增资本投入, 按期计提折旧作为经营费用。以此现值为本金计算资本利息, 租金高于资本利息部分视作借款偿还, 余下的作为利息费用加到税后净营业利润中。

7. 非正常损益的调整。

非正常损益 (包括营业外收支) 调增利润的项目有:符合税法规定的对外捐赠支出、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非货币性交易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罚款支出、不可抗力带来的损失等。非正常损益调减利润的项目有: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债务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收益、接受捐赠、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收入、政府补助等。这些项目有的不是企业当期营业活动的现金收支, 有的不受经营管理者所控制。用于计算EVA的税后净营业利润衡量的是企业的经营利润, 因此, 在计算时EVA时所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收支以及非经常发生的收支均应排除在EVA的核算范畴之外。计算EVA时的调整方法为:将当期发生的营业外收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剔除, 即加上营业外支出, 减去营业外收入, 并将营业外支出减营业外收入的差额资本化处理。

8. 递延税款的调整。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由于递延所得税项目的存在, 使企业财务报表上的所得税费用与实际所得税负担不一致。从经济学观点分析, 企业能从当期利润中扣除的唯一税款就是当期缴纳的税款, 而不是将来可能或不可能缴纳的税款, 所以在计算EVA价值时应予调整。调整方法是:计算EVA时如果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 则相应增加NOPAT, 反之则减少NOPAT;如果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 则将减少NOPAT, 反之则减少NOPAT。同时, 从资本总额中减去排除资产减值准备影响额的调整后递延所得税资产, 并加上相应的调整后递延所得税负债。

9. 无息流动负债的调整。

企业的无息流动负债一般指除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以外的其他流动负债, 包括应付及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这些负债不负担资本占用成本, 在计算EVA时应从资本总额中减除。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关于资本成本。

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巨大的风险。如在高新技术研发、生产工艺开发时具有技术风险;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 无法准确预测市场前景, 面临着市场风险;由于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引起的财务风险;由于国家法律、政府政策事后规制引发的制度风险等。所以, 在采用资本定价模型计算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成本时, 选用的β应较大些。属于央企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则采用统一划定的平均资本成本率, 若实际资本成本率高于划定的平均资本成本率则对计算EVA有益, 反之实际资本成本率低于划定平均资本成本率时, 企业就会缺乏降低平均资本成本率的动力。此外, 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按照相同的资本成本率计算, 企业如何进行最优资本结构管理, 还需进一步探索。

2. 关于实际利息支出。

实际利息支出是净利润的减项, 但计算NOPAT时需将实际利息支出加回, 致使在经济增加值的影响因素及计算结果中剔除了真实利息支出, 所以在进行经济增加值管理时企业会缺乏降低实际债务资本成本的动力。同时, 实际利息支出虽是债务资本真实的成本, 但EVA的计算规则不采用会计核算得到的实际利息支出, 采用估计的平均资本成本率计算债务资本成本, 将真实的会计信息去除了, 会加大经济增加值计量的误差。

综上所述, 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业绩考核具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具体计算规则需要研究的内容还较多。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促进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办法不断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积极行动力下一篇:学习指导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