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调整(精选12篇)
运行调整 篇1
医疗保险基金是医疗保险的生命线, 基金安全关乎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三明市医保中心遵循“一调整, 两结合”, 通过合理调整个人账户划入比例和有效、多层次的基金检查, 保障医保基金平稳运行。
一、个人账户做调整, 统筹基金有保障。三明市参保人员中退休人员比例逐年上升、赡养比例逐年下降、医疗费用逐年增长, 职工医保基金运行的安全隐患逐渐显现。2011年7月, 三明市对医保个人账户划入比例进行调整。本次调整后, 全市参保职工个人账户每月划入金额平均减少约14元, 而全市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年可增加6600万元, 确保医保基金可持续运行。统筹基金数量增加, 提高了参保人员大病重病住院、门诊特殊病种治疗费用的支付能力, 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统筹基金的社会共济作用。
二、省市检查两结合, 全面监督抓落实。为进一步促进医疗保险基金健康发展, 确保基金合法、合规、高效使用, 三明市医保中心着力健全监督体系, 实行全方位监督。一是开展定期自查。对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严肃纪律, 加强管理。二是深入基层开展专项检查。积极参与并配合三明市人社局、财政局、审计局于9月16日至9月30日开展的基金专项联合检查, 对下辖各县 (市、区) 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计局的基金管理情况进行严格把关。三是配合省医保中心对三明市所辖各县 (市、区) 的基金检查。通过对检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予以及时纠正, 进一步提高了医保基金的安全性。
根据工作安排, 三明市医保中心还将采取加强基金征缴、改革住院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加强基金监督管理等措施, 进一步保障医保基金平稳运行, 使有限的基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切实维护广大参保群众的利益。
运行调整 篇2
摘要:针对目前高层建筑增多,电梯设备在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必要的检查调整和运行试验的实际情况,介绍了电梯检查调整的十个步骤,并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电梯的运行试验方法,以期望对电梯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电梯;检查调整;运行试验;安全运行
0 引 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作为高层建筑中极为重要的机电设备,电梯的安装调试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服务质量。因此,在电梯全部项目安装完毕后,要进行严格的系统检查和调整,并且进行试运行试验。电梯的检查调整
一般情况下,电梯设备在安装完毕后,应当按以下程序进行必要的检查调整:
(1)检查调整曳引机纵横方向水平度,使其误差不超过1‰;然后校正曳引机的位置偏差,调整曳引轮和导向轮的不平衡度;之后应检查曳引机轴承、限速器等各种转动摩擦部位以及导轨与导靴之间的滑动摩擦面的润滑情况,应确保处在良好的润滑工作状态。
(2)检查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可以采用通电模拟调整。应使其电磁线圈通电后能可靠分闸,断电后又能实现可靠抱闸制动。
(3)认真检查曳引轮钢丝绳绳头组合浇注巴氏合金情况,调整绳头的组合螺母,使每条钢丝绳受力均匀,并插好销钉。另外,还需要对曳引轮和曳引钢丝绳的油污进行清洗。
(4)全面检查极限开关及其上、下极限开关越程打脱架的碰轮,要求牵引钢丝绳横平竖直,但钢绳导向轮不得超过2个。上、下极限开关越程打脱架的碰轮应与牵引绳轮可靠固定,各绳轮的轮槽彼此相互对正,使之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牵引钢绳应沿极限开关的分断方向在闸轮上复绕2圈以上,但不得重叠,且应转动灵活。安装极限开关装置后,应连续试验5次,均应动作灵活可靠,安装合格。检查控制屏的电源进线相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即电动机转向是否与工程要求相符。用兆欧表检测电动机、拖动线路、控制线路和信号显示线路的绝缘电阻是否满足有关工程规范要求。检查接地保护情况,所有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构架、金属线管、线槽基础型钢等均应可靠接地。
(5)进一步检查配管配线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各接线端子是否压接可靠,认真检测进线电源电压、校对直流电路的极性、测量交直流控制电路、信号显示电路的工作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6)检查导轨与其两侧导靴的吻合情况,并按产品说明书的安装要求进行间隙校正;检查限速器及其安全钳楔块与导轨侧面之间的间隙,检查安全钳拉杆和传动机构是否灵活可靠。可在轿厢顶上拉动安全钳的钢绳拉手进行模拟检查试验。一般要求在电梯轿厢向下运行速度达到额定速度的1.15倍时,限速器应动作。即:安全钳开关分断,通过控制线路切断主拖动回路电源使曳引机停止转动,与此同时,限速器拉动安全钳动作,通过安全钳楔型块将轿厢卡固在导轨上。由于限速器在出厂时已按电梯的额定速度进行了严格的检查与调整,因此,安装时不得随意调整。
(7)检查调整井道内各层站向上、向下换速干簧管传感器以及轿厢上的上、下平层干簧管传感器和各相应隔磁板的安装位置。隔磁板与传感器盒凹口地面的间隙为5~8 mm,与传感器凹口侧面的间隙也应满足随机技术文件要求。
(8)检查调整轿厢门、厅门的垂直度,使之开闭自如,无显著撞击声,在3 N力的作用下应能拉动厅门。检查开门刀和厅门钩子锁滚轮的相互吻合情况,厅门钩子锁应牢固可靠,其钩子锁最小啮合长度应不小于7 mm。保证在层门钩子锁电气接点闭合时,厅门必须可靠关门锁紧。
(9)检查轿厢内操纵盘上的钥匙开关盒急停按钮的接点接触及自动弹回情况,检查轿厢门的安全触板开关动作的灵敏性,其动作碰撞力应不大于5 N。仔细检查上、下限位开关,强迫换速开关盒极限开关越程打脱架等的碰轮与轿厢上碰铁的安装位置及其相互吻合情况,其位置应配合良好,电气接点应动作可靠。
(10)检查各层站召唤按钮、层站信号显示灯箱及其他安全开关的安装情况。各层站召唤按钮应装设在厅门外的右侧,距地面1.2~1.4 m,且按钮盒边缘与厅门边缘的距离为0.2~0.3 m。层站信号显示灯箱应装设在厅门口以上
0.15~0.25 m的厅门中心处,其中线与厅门中心线偏差应不超过5 mm。层站信号显示装置也可与召唤按钮组装在一起,并列安装电梯的层站信号显示箱安装高度偏差不应超过5 mm,召唤按钮安装高度偏差不应大于2 mm。电梯试运行试验
当基本项目进行逐项检查调整后,便可进行电梯试运行试验。
2.1 模拟试运行
在对电梯进行模拟运行时,应将电动机结合制动器电磁线圈的电源线拆掉,即在曳引电动机和制动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模拟试验。其方法如下:
(1)在轿厢内分别按动选层按钮和急停按钮,并由专人在机房内观察控制屏内相应继电器、接触器的动作情况是否符合定向、换速、急停车抱闸制动等控制要求。可在曳引电动机、制动器的电源线端接入电压表,如果电压表指示电压大小符合要求,表明电气控制系统工作正常,否则表明该电路环节内将有故障存在。
(2)逐个检查厅门上的钩子锁联动开关,检查限位开关、强迫换速开关,极限开关及其上、下限开关越程打脱架,轿顶安全窗开关,安全钳开关,限速器钢绳保护开关,轿顶检修急停按钮等保护开关,以观察各个安全保护开关的动作灵敏性和可靠性。各个安全保护开关均可手动进行模拟动作,观察其是否在系统中可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试验中如有厅门未关闭,相应的厅门钩子锁联动开关应不闭合,门联锁继电器将不能得电吸合,电梯不能起动运行。
(3)在各层站厅门外按动外召按钮,观察有关继电器的动作和相应的信号灯显示是否符合要求。(4)在以上检查合格的基础上,松开制动器电磁抱闸,将盘车轮套在曳引电动机的尾轴上,进行正反方向转动,以观察曳引机各传动部件有无卡涩现象,且转动是否灵活,并检查轴承等转动部件的注油情况。经确认可以通电试车时,先将曳引机主钢丝绳轮上的钢绳摘掉,接通曳引电动机和制动器电磁线圈的电源线路,然后在慢速、快速运行状态下做空转运行试验。
2.2 模拟试运行的检查重点
在各项电梯模拟试运行检查中,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整校正,并重点检查和调整校正下列问题:
(1)检查、校正电梯轿厢以及导靴与导轨之间的相互吻合情况,检查有无
卡涩和松旷之处。
(2)检查电梯轿厢地板与各层站厅门地坎之间的距离,有无相互碰撞之处。
(3)检查各层站的向上、向下换速干簧管传感器与轿厢上的隔磁板之间,以及轿厢的上、下层干簧管传感器与各层站相应的隔磁板之间的相互吻合情况。如有碰撞,则应调整安装位置。
(4)检查轿厢上的开门刀与各层厅门钩子锁橡胶滚油的相互吻合情况,其厅门锁联动开关的动作是否灵活可靠。
(5)检查极限开关及其上、下极限开关越位打脱架,上、下限位开关,强迫换速开关等安全设施的动作可靠性,及时调整校正轿厢架上的碰铁与各保护开关的滚轮的碰撞压合位置。
(6)观察在叫向上、下运行过程中,随行电缆有无扭转现象,轿厢及其随行电缆与井道中的接线箱、电缆支架、线槽、线管、线盒等的距离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7)通过电动机空载运行,观察制动器的松闸和抱抢闸制动情况,测量校对电磁铁的行程、压力、闸瓦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测量曳引机的变速箱油温、轴承温度、曳引电动机温升和制动器电磁线圈温升,同时测量空载运行时的线路电压和电流,标定电源相序和曳引电动机的转向等,并做好记录。
2.3 慢车试运行
在模拟试运行和检查校正均符合要求后,即可将轿厢和对重的牵引钢绳挂到曳引机的曳引轮上,进行慢车试运行试验。
在进行限速器动作试验时,可将电梯轿厢由二层以慢速向下运行,在运行过程中,在轿顶上人为拉动安全钳的绳头拉手,安全钳的动作应灵活可靠,同时安全钳应开关动作,以切断电压继电器回路,从而使控制线路失去电源,实现电梯停车制动。
2.4 快车试运行
2.5 负荷运行试验
电梯运行试验分为三种形式,即空载试验、半载试验和满载试验。在通电持续率为40%的情况下,每一种运行试验时间应不少于2 h。观察电梯在起动、运行和停车时有无剧烈振动,制动器是否动作可靠,电梯信号及各种程序控制是否
良好。要求制动器吸合线圈温升不应超过60 ℃,曳引机减速器油的温升也不应超过60 ℃,且油温最高不超过85 ℃。
2.5.1 静载试验
所谓静载试验,就是将轿厢置于基站,切断电源,施加规定载荷试验。客梯、医用电梯和2 t以上的货梯可施加额定负荷的200%,其他类型的电梯可施加到其额定负荷的150%。静载试验持续时间10 min,观察各承载构件有无损坏现象,曳引绳有无滑移溜车现象,制动器刹车制动是否可靠。
2.5.2 超负荷运行试验
使轿厢承载额定重量的110%,在通电持续率40%的情况下,往返运行0.5 h,观察电梯起动、制动是否安全可靠,曳引机是否工作正常,平层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结 语
对高级电梯来说,测试时还应进行加速度和振动加速度的测试。例如《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82—93)中就规定:电梯额定速度在1 m/s以上、2 m/s以下时,平均加速度及平均减速度应不小于0.5 m/s2;电梯额定速度2 m/s以上时,其平均加速度(及平均减速度)应不小于0.7 m/s2,但最大值应不超过0.15 m/s2,垂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应不超过0.25 m/s2。参 考 文 献
[1] 吴永祥.电梯模拟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7
输灰系统的运行调整及异常分析 篇3
【关键词】气力输灰;堵管原因;堵管处理
1、气力输灰的概况
大唐彬长发电厂Ⅰ期燃煤发电机组,每台机组设两台电除尘器,分别对应锅炉尾部A、B侧烟道,每台电除尘器有16个灰斗,其中一、二、三电场各有4个灰斗,四、五电场共用4个灰斗,每个灰斗下安装一个压力输送泵,每台机组有三根输灰管道,每台除尘器一、二电场共用一根输灰管道,每台机组的两台电除尘器三、四、五电场共用一根输灰管道。正常运行时,同侧一、二电场输灰管道将飞灰送入原灰库,也可通过库顶切换阀分别进入粗灰库或细灰库;三、四、五电场输灰管道将灰送入细灰库,当细灰库高料位或故障时,通过库顶切换阀进入粗灰库。
2、气力输灰系统流程
2.1进料阶段
进料单元所有气动门处于关闭状态→打开进料单元仓泵组透气圆顶阀及相应单元仓泵入口圆顶阀→任一仓泵料位到达料位计反馈信号(或者进料时间到达到设定值10秒)→关闭相应单元仓泵入口圆顶阀、仓泵透气圆顶阀。
2.2输送阶段
打开即将输灰单元各仓泵手动补气门→打开输灰单元主输送空气进气阀、出料圆顶阀→延时2秒→打开相应输灰总管补气阀→相应单元输送开始直至其输送压力降到0.035MPa(或达到设定的输送时间)→延时45秒→关闭输灰单元仓泵组主输送进气阀、相应输灰总管补气阀→延时3秒关闭相应输灰单元出料圆顶阀。
2.3吹扫阶段
关闭相应单元仓泵入口圆顶阀、仓泵透气圆顶阀→打开输灰单元主输送空气进气阀、出料圆顶阀→延时2秒→打开相应输灰总管补气阀→吹扫45秒→关闭相应输灰单元仓泵组主输送进气阀、相应输灰总管补气阀→延时2秒关闭相应输灰单元出料圆顶阀。
3、堵管的判断及影响因素
3.1堵管现象的判断
在输送灰气混合物过程中,在设定输送时间内,仓泵双压力表未达到下线值,控制系统判断为堵管,自动关闭进气阀和出料阀。系统输送压力最高达到0.375Mpa,输送进气阀关闭后,系统压力下降速度小于0.01Mpa/s,这时认为管道被堵。
3.2堵管的原因
3.2.1仓泵本体发生故障。补气逆止阀污堵,因空气湿度大,当灰进入补气逆止阀及空气管道时发生板结,使补气逆止阀堵塞,导致管道堵塞。3.2.2灰源的影响。尘降灰粒度较粗、密度较大,输灰管线频繁堵管,直接影响输灰频率。3.2.3系统参数设备定的影响。仓泵压力下限值的设定较为重要,一般设定为:仓泵输送的压力加上0.01~0.03MPa,若下限值设定较高,则必须加长吹扫时间给予补充,避免管道中残余灰对下一次输灰或其它仓泵造成影响。上限压力设值过高,出料阀打开瞬间,初速过高,阻力增大,易造成堵管。3.2.4气源的影响。气源压力不够时气源压力必须克服仓泵的阻力、提升的高度、管道的阻力以及灰库的压力,如果压头不够,则容易发生堵管。气量不足,使灰气比增大,输送浓度过大,造成管道阻力增大,及气源带油、带水都易发生堵管。 3.2.5流化风的影响。流化室主要是使气沿流化板较均匀的进入仓泵,使灰气混合均匀,实现单位体积浓度接近于平均值,如何流化板泄漏,进入速度加快,灰气混合较差,进入输灰管道后,在管道中各处阻力相差大,造成流速不稳定,当某一处的灰浓度较大,而使阻力大于自身作用力,就会发生堵管。3.2.6灰温低。粉煤灰的表面有很多孔隙和裂缝,孔隙率最大可达60%~70%。这种结构,对水的吸附作用很强。在灰温低时,粘附在飞灰表面的SO3气体及水蒸汽等,容易结露,使灰的粘性增加,内摩擦增大,流动性差,流动阻力增大,造成堵管。3.2.7热工表计的影响。如仓泵料位计准确率低,导致仓泵进灰量过大,使仓泵内流化空间减小,灰的浓度比较大,易产生堵管。
4、输灰管道的排堵处理
1)堵管后值班员应立即停止该管线输灰,到就地进行排堵。关闭主泵前端的输送进气手动阀,开启手动排堵阀,系统输送压力迅速下降至零,管道疏通完毕,关闭手动排堵阀。否则执行泵间堵管的处理,从出口泵向主泵方向依次开启泵顶透气阀泄压,直到排通,然后进行管线吹扫。泵间堵管处理无效,联系检修处理。2)堵管疏通后对管线进行吹扫,系统压力可快速降至空吹压力0.035Mpa以下,则管道疏通完毕。经过三次吹扫,系统压力未降至空吹壓力,联系检修处理。3)堵管疏通后投运该管线,将落料时间改为8S,根据输灰曲线逐步增加落料时间至正常。
5、结论
我公司采用克莱德公司的干灰正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的设计、设备选型均按设计煤种进行,并留有安全裕度。但实际运行中,即使留有安全裕度的输送系统也出现不同程度超负荷运行现象,终极导致故障频发。系统设计再好,假如没有设备维护质量以及运行方式的保证,系统也难以发挥其优越的性能。为此,加强输灰系统运行与维护治理,储备充足的备品备件,加大消缺监视力度,保证系统缺陷能在最短时间发现与处理,同时规范运行调整。目前我公司输灰系统堵管频率明显降低,确保了输灰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运行调整 篇4
1 火电厂运行调整及锅炉燃烧调整对飞灰品质的影响
火电厂运行调整及锅炉燃烧调整会对飞灰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两者若在煤种的选择、煤粉细度的控制以及热风温度的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飞灰含碳量过高的问题便会出现,进而导致其品质无法得到保证[1]。
1.1 煤种对飞灰品质的影响
近些年来,人们生产与生活水平的进步使得用电量开始越来越大,受其影响,火电厂的压力也开始逐渐增大,在这一基础上,其对于煤种的选择逐渐脱离的标准,由此所导致的飞灰含碳量过高的问题已经对火电厂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烟煤以及贫煤是两种非常常见的低品质煤种,实验证明,两者均对导致飞灰含碳量过高的问题的出现。
1.2 煤粉细度对飞灰品质的影响
煤粉细度也会对飞灰品质造成影响,实验证明,煤粉粒径与单位质量的煤粉表面积成反比,随着前者的减小,后者会逐渐加大,而后者的增大会直接导致可供燃烧的面积的增加,在此基础上,燃烧效果必定能够得到提高,反之则否。由此可见,随着煤粉粒径的增大,飞灰品质会越来越低[2]。以烟煤为例,其煤粉细度与飞灰品质之间的关系如图:
1.3 热风温度对飞灰品质的影响
热风温度对飞灰品质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含碳量方面。总的来说,热风温度约高,含碳量就越低,两者呈负相关[3]。因此,为提高飞灰品质,有必要将热风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对于飞灰含碳量的降低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1.4 过量空气系数对飞灰品质的影响
过量空气系数与飞灰品质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在炉膛出口氧量值达到一定程度时,飞灰的含碳量会达到最小,而在此之前,飞灰的含碳量会逐渐减小,在此之后,含碳量则会逐渐增加[4]。为使飞灰品质得到控制,必须将空气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此,可以通过相应的实验得出较为合理的空气系数值,并将其应用在实际锅炉燃烧过程中,以达到提高飞灰品质的目的。
2 提高飞灰品质、降低飞灰含碳量的重要性
提高飞灰品质、降低飞灰含碳量无论对于发电厂而言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提高飞灰品质、降低飞灰含碳量是提高发电效率的关键
飞灰品质的提高以及含碳量的降低需要通过对煤种以及煤粉细度的控制以及对过量控制系数的设置等诸多角度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上述条件均得到了合理的优化,火电厂的发电效率必定能够得到提高[5]。
2.2 提高飞灰品质、降低飞灰含碳量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人与自然要实现和谐发展,在经济进步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资源的节约以及对环境的保护。飞灰品质达不到要求不仅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同时还会由于煤炭燃烧不充分而导致资源的浪费,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为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扬,有必要提高飞灰品质,并对其含碳量进行控制。
2.3 飞灰品质及其含碳量关系着火电厂经济效益
飞灰品质达不到要求、含碳量过高是煤炭燃烧不充分的体现,在同样的成本下,煤炭的充分燃烧能够产生更大的发电量,相反,则会导致发电量的降低。从某种程度上讲,火电厂的经济效益与其发电量成正比,因此,提高飞灰品质、降低其含碳量对于火电厂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提高飞灰品质、降低飞灰含碳量的措施
3.1 对火电厂运行进行调整
火电厂运行的调整过程首先要对燃烧器(如图2)组合进行合理的选择,另外还要对相应的监测系统进行改进[6]。
首先,为提高燃烧器选择的合理性,需要将其选择过程与煤种的变化相结合来实现。针对不同的煤种,要选择不同的磨煤机,将其与相应的燃烧器结合在一起进行应用,对于煤炭燃烧效率的提高以及燃烧效果的改善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其次,选择相应的监测系统也十分重要。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飞灰的含碳量会随时发生变化,将监测系统应用其中,能够使有关人员对飞灰的含碳量进行实时监测,这样一来,一旦发现问题,便能够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飞灰品质以及含碳量得到控制。
3.2 对煤种质量以及配置进行优化
煤种质量达不到要求或配置不合理会直接导致飞灰品质低以及含碳量高的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对上述两方面进行控制十分必要。
对此,需要从运行所需要的物资的购买过程来实现,以煤炭的购买以及配置为例,在对煤炭进行购买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其质量做为重点进行考虑,要保证其质量不存在明显问题,且能够达到充分燃烧的标准,从而从燃烧有效性的提高出发,使飞灰的含碳量得到控制。
除此之外,对不同的煤种进行合理配置也十分重要,根据锅炉的特点,其炉膛两边温度较低,相对而言,中间温度较高,因此,针对烟煤以及贫煤的劣质煤种,为使其能够得到充分燃烧,需要将其放置在炉膛的中间部位,而针对质量较好,且燃烧较为充分的煤种,则应将其放置在两边。
3.3 对锅炉燃烧进行调整
对锅炉燃烧的调整需要从对含氧量的控制乃至对热风温度的控制的角度来实现。
首先,需要对含氧量进行合理的控制。鉴于含氧量与飞灰品质之间关系,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使燃烧更加充分,进而达到提高飞灰品质的目的。
总的来说,含氧量不足会导致煤炭无法充分燃烧,受其影响,飞灰的质量必定会降低,同时含碳量也会增高,这对于环境保护以及火电厂经济效益的提高十分不利。除此之外,含氧量过高对于飞灰品质的控制也十分不利,会直接导致排烟损失的加大,从而对火电厂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将其含氧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其次,对热风温度的控制也十分重要。热风温度与飞灰品质之间呈正相关,换句话说,热风温度越高,飞灰品质也就会越高。热风温度需要根据煤种的不同而进行灵活控制,如果煤种较差,为贫煤或烟煤等,需要通过加强通风的方式使其能够热风温度能够得到增加,从而保证其充分燃烧,以达到提高飞灰品质、将低其含碳量的目的。
4 结论
电厂的运行情况以及锅炉的燃烧情况均会对飞灰品质产生影响,其中热风温度以及煤种或煤粉细度都属于影响飞灰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使煤炭能够得到充分燃烧,进而提高飞灰品质,有必要对电厂的运行情况以及锅炉的燃烧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优化,要从对热风温度的控制以及对煤种的合理选择与配置等不同角度出发使上述目的能够达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同时进一步提高火电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春林,周昊,周樟华,凌忠钱,李国能,岑可法.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大型电厂锅炉飞灰含碳量建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0:72-76.
[2]来永科.影响锅炉飞灰可燃物升高的原因及对策[A].全国火电100MW级机组协作会.全国火电100MW级机组技术协作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全国火电100MW级机组协作会,2005:4.
[3]穆林,赵亮,尹洪超.废液焚烧余热锅炉内气固两相流动与飞灰沉积的数值模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29:30-37+15.
[4]吕俊复,张守玉,刘青,张建胜,杨海瑞,岳光溪,沈解忠,于龙.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飞灰含碳量问题[J].动力工程,2004,02:170-174.
[5]孟祥东,胡宪富.煤质变化对锅炉受热面飞灰磨损的影响[A].全国发电机组技术协作会.全国火电大机组竞赛第三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全国发电机组技术协作会,2006:7.
铁路实行新运行图 最大范围调整 篇5
从5月1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开始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本次调图是近10年来最大范围的列车运行图调整,也是铁路运输能力增量最大的一次调整。
从少到多、从早到晚、从近到远……这次大调图将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 高铁普速“雨露均沾” 记者从铁路部门了解到,此次调图会同时增加普速和高铁。
新图共安排开行旅客列车3400多对,其中动车组列车2100多对,普速列车1200多对。旅客列车比原来增加近300对,增加部分向二、三线和中西部城市倾斜。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营运部副主任黄欣介绍,这次调图中普速列车是近年来增加最多的一次,以便更好地服务中小城市旅客出行。 调图后,从乌鲁木齐南至齐齐哈尔的K1082/3次列车将成为全国连续运行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的列车。该趟列车自5月17日起开行,连续运行距离达到4818公里,运行时间达到67小时32分。此外,全新的铁路运行图中,有100多列跨铁路局的长途列车旅行时间压缩1个小时以上。如北京到吉林的Z117次足足压缩了4个小时,兰州到上海的Z218次也压缩了3个小时。
增开高铁“日夜兼行” “高铁的`便利已经重塑了人们的出行需求。这次调图我们安排了傍晚时段和清晨时段的100对高铁,主要是以城际短途客运为主,也兼顾了一些长途的客运。”黄欣说,增开的高铁主要集中在京沪、京广和沪昆等线路,将有效地满足中小城市与临近大城市之间这种潮汐客流的需求,
例如,调图后从廊坊至北京南将拥有开往首都用时最短的公交化高铁列车,21分钟跑完60公里全程。 这次调图尽管没有高铁新线开通,但对现行运行图基本框架进行了整体优化,与以往在既有运行图上的微调不同。
此次扬州、泰州、南通等地级城市将加入“高铁俱乐部”。另外,调图后铁路部门还将开行部分跨区域的中长途动车组列车。如哈尔滨到郑州的高铁运行时间只有10.5个小时。早上漫步在中央大街,晚上就可以散步黄河岸旁。 旅行又有“新目的地” 身未动心已远。调图围绕特色旅游需求,规划旅游专列运行线69条。小伙伴们说走就走的旅行又有“新目的地”了。以旅游资源丰富的南昌铁路局为例,调图后,该铁路局将采取加开列车、延长区段、开行“假日列车”等方式,增加去往旅游热门城市的列车。针对周末游客特点,安排周末和客流高峰期间,在南昌、九江、福州、厦门等旅游热门城市间开行“假日列车”15对。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那么沿着中国地图从南往北看,一辆“最东南到最东北的列车”带你从“七闽山水”一路看到“白山黑水”。调图后,福建首次拥有直通东北黑土地的列车。从福州到哈尔滨的K1546/7、K1548/5次列车,沿途停靠武夷山、九江、菏泽、衡水、天津、山海关、沈阳北、长春等车站,全程运行时间48.2小时。
部分车次提速不加价
运行调整 篇6
【关键词】轨道交通;CBTC;列车自动运行调整;移动闭塞
1、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发展概况
J.E.Cury等人首先针对巴西圣保罗地铁公司的南北运营线,提出了一种产生“最优调度计划”的方法。他们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求解问题,为保证大范围求解的有效性,采用了分解/协调技术,将原问题化为一些不相关的小规模优化问题,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日本学者f1.Susam与Y.Ohkama,S.Araya与S.Sone在此后较全面地论述了行车动态特性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控制过程中的重要性。他们在建立了车流模型和客流模型的基础上,完成了两个行车动态特性的模型描述:SSM(StationSequential Model)和TSM(Train Sequential Model),并给出了相应的全局状态反馈控制解。但该模型同样也有控制量的得出,需要简化才能适用于现有调度集中系统的缺点。
目前,轨道交通行车调整的研究基本是围绕智能处理方法这一主线展开,包括专家系统、模糊决策等。1990年,意大利的G.Vernazza等人运用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思想,以车站为单元构成了一种分布式的行车指挥方法,以期实现实时性的调度。他将调整问题简化为资源分配的问题,并通过“合同网”冲突消解机制进行问题求解,取得了一定的实用效果。
2、列车运行调整的目标
列车运行调整的目的是尽快使列车从无序变为有序。评价一个运行调整方案的好坏,无论是人工调整还是自动调整,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2.1 减少列车实际运行图与计划运行图的偏差
当某一列车出现晚点或早点时,应使该列车恢复到计划运行图上。运行调整的目标是使实际运行图和计划运行图之间的偏差尽量小。
2.2 使所有列车的总延迟最短
当多列车出现晚点,应使所有晚点列车的延迟时问总和尽量小。运行调整的目标为最小化所有列车的总延迟时间。
2.3 减少旅客平均等待时间
从乘客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在列车间隔的期望不变的前提下,列车间隔的方差越小则乘客平均等待时间的期望越小。因此,使列车到站时间间隔尽量均匀也应作为列车运行调整的目标。
2.4 列车运行调整的时间尽量短
当列车运行偏离计划运行图时,总是希望用最少的时间完成调整。有两种因素会影响整个运行调整的时间:一是希望自动调整算法能尽快的找到最优的算法,这是对算法实时性和收敛性的要求,但它不是调整算法的优化目标;另一个是希望自动调整算法搜索得到的调整策略能尽量少的时间完成整个调整,这可以作为调整算法的优化目标。
2.5 实施运行调整的范围尽量小
在实施调整时,希望不要涉及太多的列车,这也是调整算法搜索最优算法的一个目标。
2.6 使整个交通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当整个系统因列车故障或意外事故而陷于瘫痪时,这时的目标应是尽快使整个系统恢复正常运营,此时恢复到计划运行图己不是主要矛盾。
由此可见,列车自动调整问题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其中有些目标之间甚至相互矛盾,无法同时达到最优,因此,设计列车自动调整算法时需具体选择优化目标。
3、列车运行调整建模
列车运行调整主要是在列车运行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列车运行偏离了原来的计划运行图,通过列车运行调整,使得列车尽可能恢复按图行车,在移动闭塞条件下和固定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运行调整的总体模型和优化目标大致相同,区别主要在于约束条件的不同。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的抽象形式采用具有广泛意义的形式表示如下所示。
状态方程:
G(j+1)=G(j)+T*G(j)……(1)
其中,G(t)——t时刻列车运行状态,T——由列车运行调整决策所决定的状态转移算子;
优化目标集:Object (1) and Object (2)……and Object (N),N为整数;
约束条件集:Restrain (1) and Restrain (2)……and Restrain(I),I为整数。
根据移动闭塞条件,可以通过表达式构建该模型。
3.1 优化目标
Object1下列列车总偏离时间最小
其中,——下行列车总偏离时间,
——下行列车总数,
——下行列车i在t时刻的实际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停站状态,则为到达该站的实际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运行状态,则为前方到站的预计到站时间),
——下行列车i在t时刻的计划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停站状态,则为到达该站的计划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运行状态,则为前方到站的计划到站时间)。
Object2上列列车总偏离时间最小
其中,DAU——上行列车总偏离时间,
n2——上行列车总数,
Ai(t)——上行列车i在t时刻的实际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停站状态,则为到达该站的实际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运行状态,则为前方到站的预计到站时间),
Ai'(t)——上行列车i在t时刻的计划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停站状态,则为到达该站的计划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运行状态,则为前方到站的计划到站时间)。
Object3下列列车总偏离数最小
……(4)
……(5)
其中,DND——下行列车总偏离时间,
n1——下行列车总数,
Ai(t)——下行列车i在t时刻的实際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停站状态,则为到达该站的实际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运行状态,则为前方到站的预计到站时间),
Ai'(t)——下行列车i在t时刻的计划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停站状态,则为到达该站的计划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运行状态,则为前方到站的计划到站时间)。
Object4上列列车总偏离数最小
……(6)
……(7)
其中,DNU——下行列车总偏离时间,
n2——上行列车总数,
Ai(t)——上行列车i在t时刻的实际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停站状态,则为到达该站的实际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运行状态,则为前方到站的预计到站时间),
Ai'(t)——上行列车i在t时刻的计划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停站状态,则为到达该站的计划到站时间;如果列车t时刻为运行状态,则为前方到站的计划到站时间)。
3.2 约束条件
Restraint1列车的停站时间在最大/最小停站时间之间
……(8)
其中,Di,k——列车i从k站的实际发车时间,
Ai,k——列车i实际到达k站的时间,
Sk(max)——列车在k站的最大停站时间,
Sk(min)——列车在k站的最小停站时间。
Restraint2列车的站间运行时间在最大/最小站间运行时间之间
……(9)
其中,Ra,b——列车从a站到b站的站间运行时间(a站和b站为相邻的两个车站),
Ra,b(max)——列车从a站到b站的最大站间运行时间,
Ra,b(min)——列车从a站到b站的最小站间运行时间。
Restraint3列车追踪间隔约束条件
……(10)
其中,L一追踪列车与前行列车的间隔距离,
V1——追踪列车的运行速度,
V2——前行列车的运行速度,
β1——追踪列车的加速度(小于0时,为列车的减速度),
β2——前行列车的加速度(小于0时,为列车的减速度),
τ1——追踪列车的空走时间,
τ2——前行列车的空走时间。
4、结束语
轨道交通移动闭塞条件下列车运行密度大、间隔小,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人工调整随意性大、对调度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调整方案很难尽善尽美。本文建模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的方法策略,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越条件,能够比较及时、全面的制定出优化的调整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勇,赵明,汪希时.基于移动自动闭塞条件的列车运行仿真系统[J].系统仿真学报,1999,11
[2]张莉艳,李平,贾利民,杨峰雁.在移动闭塞条件下列车运行调整的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4,10
运行调整 篇7
其制粉系统采用正压直吹式,配6台北方重工集团的MGS4360型双进双出磨煤机,磨制晋中贫煤,五台运行,一台备用。锅炉采用墙式切圆燃烧器,主燃烧器共24组,布置于四面墙上,形成一个大切圆。主燃烧器上方设置了SOFA燃烧器,采用角式反向切圆布置,以减少炉膛出口烟温偏差。燃烧器采用水平浓淡煤粉燃烧技术,以提高锅炉低负荷运行的能力,燃烧器出口处设有带波纹形的稳燃钝体。这种布置方式为国内600MW电站锅炉所广泛采用,本文针对该炉型配置进行阐述。
1 锅炉管壁超温的重点部位
直流锅炉的受热面主要包括省煤器、水冷壁、分隔屏过热器、高低温过热器、高低温再热器等几部分,各受热面以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艺制造,锅炉受热面各部都有严格的运行温度限制规定。其中,螺旋水冷壁从设计上较好地解决了热偏差问题,出现管壁超温的现象相对较少。给水在垂直水冷壁中一次加热、蒸发、过热,没有固定的汽水分界点;分隔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再热器处于复杂的温度场内,较易出现管壁超温现象。有关资料显示,大多数超温集中在垂直水冷壁、分隔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等受热面。(表1是某电站锅炉在试生产期间1个月内部分受热面的温度超限情况)
2 管壁超温对锅炉机组的影响
锅炉管壁超温使受热面金属材料强度下降、承压能力降低,危及电站运行的安全性,锅炉厂家对管壁温度有着严格的规定(哈电集团HG-2141/25.4-PM15型直流锅炉各主要受热面温度限制规定见表2)。超过限值,其危害不可小觑:
(1)当温度570℃以上,炉管内水蒸气与纯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氧化皮由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铁组成(图1),最内层的氧化铁致密性差,其结构不稳定。当表面氧化皮不锈钢超过0.1mm、铁素体钢超过0.2mm时易脱落;同时,高温受热面长期超温会导致氧化皮生成速率加剧,并由双层结构变成多层结构,造成结构组成更加不稳定。
(2)锅炉受热面的超温使材料蠕变、老化速度加快;高温氧化腐蚀导致管壁减薄,材料持久强度下降,产生爆管现象。有数据显示,12Cr1Mo V钢在585℃时约有10万小时的持久强度,而在593℃时到3万小时就将丧失其应有强度。
(3)过热汽温过高,使调节级内热降增加,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调节级的动叶片有可能发生过负荷现象。
(4)过热汽温过高,使汽轮机的汽缸、主汽门、调节汽门、前几级喷嘴和叶片等部件的机械强度降低,部件温差热应力、热变形增大,若膨胀受阻则有可能引起汽机差胀的变化,将导致设备的损坏或使用寿命的缩短,危及机组的安全运行。
基于上述危害,《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中关于“防止超压超温”的内容中明确规定:对直流锅炉的蒸发段、分离器、过热器、再热器出口导气管等应有完整的管壁温度测点,以便监视导气管间的的温度偏差,防止高温爆管。
3 直流锅炉管壁超温的根本原因
由上式可见,在一定负荷变化范围内,如锅炉效率ηgl、燃料发热量Qar,net、给水热焓hgs保持不变,则过热蒸汽温度(热焓)hgr”取决于燃料量和给水量的比值B/G,即比值B/G变化,则是造成过热蒸汽温度变化的基本原因。
(2)结构方面,直流锅炉无汽包、蓄热小、高参数、管内工质流速高等特点,要求炉管直径更小、管壁更薄,造成直流锅炉热惯性小、管壁热敏感性高,容易出现热偏差及超温现象。
当机组出现超温现象,总体上是风煤水失调的表现。锅炉燃烧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扰动的因素较多。锅炉负荷的变化、给水温度、燃料品质、炉膛过量空气系数以及受热面结渣、设备性能等因素的变化,对炉膛管壁温度均有影响。
4 造成直流锅炉管壁超温的主要因素
4.1 煤粉品质
一般情况下,燃煤的挥发分含量低、水分过大、发热量低和细度大时,会造成煤粉气流着火或燃尽所需要的时间要长些、火焰中心上移,容易造成结渣、排烟温度高、过热器超温爆管等故障。有经验数据表明,一定条件下燃煤水分每增加1%,过热汽温可升高1.5度。
另外,燃用不同煤质,合适的煤水比会有较大差异;因某种原因使燃料量过大,导致煤水比变大,也会造成锅炉管壁超温。
4.2 一次风的影响
一次风输送煤粉,同时加热来煤、并为煤粉燃烧初期挥发分的析出及燃尽提供氧量。一次风率取决于煤质情况,过大危及后部受热面的安全运行。(一次风率推荐值见表3)
一次风量愈大,进入炉膛的燃料量随之增多,燃烧器出口一次风速提高,煤粉气流所需的着火热增多、着火速度慢,火焰距离燃烧器出口的着火位置延长,使燃料在炉内的有效燃烧时间减少,且容易产生煤粒离析现象,导致部分煤粉来不及混入二次风,使大量未燃尽的煤粉进入下游烟气流程,造成煤粉沉积在过热器、再热器、尾部烟道,造成管壁超温、尾部烟道再燃烧;而且当一次风压或锅炉炉膛负压不正常增大使一次风箱压差变大时,会使得各台磨煤机出力加大,锅炉燃烧加强导致燃烧不完全。这时炉膛出口烟温也会升高,不但可能使炉膛出口的受热面结渣,也会引起过热器或再热器超温等一系列问题。
机组运行制粉系统启停过程中,操作幅度大,对一次风压干扰大,或随着需启停的磨煤机分离器出口一次风速的变化,其携粉浓度快速变化,造成燃料量突增或波动。
锅炉正常运行中,炉内热负荷是均匀地按照燃烧器高度分布,如锅炉调整失误,燃烧器出力过大,炉内热负荷不均匀,热负荷过度集中,使某燃烧区域热量大幅集中。
4.3 二次风的影响
二次风为煤粉中后期的燃尽提供氧量,它是在煤粉气流着火后混入的。通过分级燃烧,实现分散高温区域、使锅炉炉内热负荷动力场均匀,控制NOX浓度的作用。
对于投运的锅炉,由于燃烧器喷口结构未变,故二次风速仅随二次风量而变化。二次风必须以很高的速度才能穿透火焰,以增强空气与焦碳粒子表面的接触和混合,通常二次风速比一次风速提高一倍以上。配风方式不仅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燃烧效率,还关系到结渣、火焰中心高度的变化、炉膛出口烟温的控制,从而,进一步影响过热汽温与再热汽温。二次风量(风速)过大容易造成火焰贴壁,造成炉膛结焦、水冷壁超温。随着负荷的变大,各台磨煤机出力增加,其对应的燃烧器出力加大,若二次风调节未跟上,使得未燃尽的煤粉随烟气流程进入后一级,易导致超温的发生。
燃尽风由送风机提供,设置于主燃烧器上方,其提供的氧可将未燃尽的煤粉在这一区域燃尽,使后部受热面安全、减少煤粉的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它采用反向切圆布置,以减少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当燃尽风过小,未燃尽的煤粉进入后面的烟气流程、炉膛烟温出现偏差,也易导致超温的发生。
4.4 给水的变化
直流锅炉的主给水流量小、温度高,造成加热段、蒸发段的长度变短、过热段延长,虽然锅炉管壁金属有一定的蓄热能力,对汽温变化速度有一定的减缓作用,但管壁吸收的热量不能及时被蒸汽带走,造成管壁超温。
直流锅炉水冷壁的流动阻力约占全部阻力的25%~30%,所需的给水泵压头高;同时,越来越多的机组为了减轻给水泵消耗电力使用了小汽轮机驱动,给水调整反应慢、调节滞后;当主汽压力与负荷不匹配,主汽压力较高时,使得给水困难,由此引起各管屏出口工质参数产生较大偏差,进而导致工质流动不稳定或管子超温、以致炉管破裂、泄露。
4.5 结焦
水冷壁结焦时,因为灰渣的热阻大,影响水冷壁的吸热,使辐射吸热量比例减少,炉膛出口烟温升高,过、再热器吸热比例增大,造成部分受热面高温腐蚀、管壁超温。
4.6 热负荷的影响
直流锅炉汽温特性偏于对流,负荷增加时汽温上升。增大燃料,炉内温度水平提高,总的辐射传热量增加,但平均到单位燃料的辐射吸热量将减小,炉膛出口烟温升高,而对流吸热相对增加,使所有对流受热面,包括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空预器等的吸热量都相对增加。
5 防止锅炉管壁超温的措施
锅炉燃烧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管壁超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相应防控对策。
5.1 开机过程中
(1)锅炉启动过程中严格按启动曲线进行升温、升压,当蒸汽流量≤10%BMCR时,严格控制炉膛出口烟温≯540℃,防止再热器受热面干烧。
(2)锅炉水压试验或化学清洗后,由于过、再热器积水,启动初期受热管内形成水塞,阻碍了蒸汽畅流,在积水蒸干以前应严格控制锅炉燃烧率及炉膛出口烟温。
(3)锅炉点火前,按要求进行凝结水、给水及锅炉冷态循环清洗;点火后,保持锅炉厂家要求的炉水温度进行热态清洗;严格执行直流锅炉汽、水品质要求,当汽、水品质不合格时,严禁锅炉转入干态运行,以防止受热面内壁结垢,引起受热面金属传热恶化而超温。
(4)开机过程中,严格按旁路曲线控制高、低压旁路的开度;当前屏过热器及再热器壁温偏高时,应适当开大高、低压旁路的开度,降低主汽压力,同时适当降低给水流量、尽量通过提高辅汽联箱压力,随机投运高、低加运行来提高给水温度,增加锅炉产汽量,从而产生更多的蒸汽对屏过及再热器管壁进行冷却。
(5)为防止启动过程中各管壁之间流量不均引起水冷壁超温,锅炉点火前必须满足锅炉最小启动流量要求。
(6)汽机切缸时为防止压力波动大造成贮水箱满水及省煤器入口流量大幅减小,将给水旁路调节阀切至手动控制,当进行给水“主路”与“旁路”切换时,要注意给水流量稳定,保持给水流量稳定。
(7)锅炉干、湿态转换应平稳进行,垂直管和后墙悬吊管可能产生两相流,引起水力不均而造成管壁超温,此时应防止燃烧或给水大幅度波动,适当增加过量空气系数以改善管壁温度,尽量减少锅炉在干、湿态转换过程中停留时间。
5.2 正常运行中
(1)煤水比是控制主汽温的主要手段、烟气挡板调节是控制再热器温度的主要手段;减温水尽量少投,如需要干预应保证减温后蒸汽有20℃以上过热度。控制主、再热蒸汽温度两侧偏差分别不高于5℃和10℃,且最高温度在其额定值+5℃以下,保证45%~100%负荷范围内启动分离器内蒸汽过热度保持在10~40℃左右,使锅炉管壁温度不超规定值。
(2)中间点温度的变化能快速反应煤水比变化,维持该点温度稳定才能保证主蒸汽温度的稳定。中间点温度和机组负荷均偏高时,优先降低燃料量;中间点温度偏高、机组负荷低于目标负荷时,优先增加给水量;当汽压高、温度高,需要降低燃料量,汽压低、温度高时应增加给水量,汽压变化较大时,及时修正煤水比、检查协调是否正常,将汽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3)了解入炉煤质着火指标,随时掌握燃烧工况,特别在进行加减负荷、启停制粉系统、吹灰除焦等扰动工作前,对制粉系统的出力、细度等有清晰的把握,适时对燃烧器的出力进行干预、二次配风进行相应调整,保持合适的火焰中心,使炉膛内热负荷沿炉膛高度方向均匀分布,实现主燃烧区域缺氧燃烧、燃尽区域完全燃尽。
(4)合理组织制粉系统运行方式,掌握各层磨煤机的一次风携粉特性,断煤、尤其在磨煤机启动初期料位不正常时,操作应平稳,既要减小同一层燃烧器一次风粉的浓度及速度偏差,防止锅炉火焰偏斜或贴墙,又要保持一次风母管压力与热负荷匹配,防止大幅度操作造成燃烧工况的波动。
(5)锅炉升负荷前受热面沿程温度较高,可先适当加水后加风、加煤,在减负荷前如果受热面沿程温度较低,可先适当减水后减煤、减风。在调整负荷的过程中要加强启动分离器过热度的监视和分析,并以此作为煤水比调节的超前信号。
(6)对锅炉进行周期性吹扫,使各受热面保持在合适的清洁状态,防止高温过热器、再热器及屏式过热器等受热面大量积灰、结焦,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性。
(7)机组运行中主汽压力应与负荷匹配,投入机组协调控制方式时做到平稳切换,防止设定压力高于目标值过多,造成给水困难、导致水冷壁热量不能及时带走而超温。
(8)适当调整反切辅助风的开度,减小切圆燃烧锅炉炉膛出口两侧烟温及两侧主、再热汽温的偏差。
(9)当燃烧工况受到较大扰动、投停高加、并泵退泵、给水自动失灵、机组协调工作不正常时,及时将给水切至手动方式调整,防止煤水比失调;当发生炉底漏风异常工况,及时降低火焰中心高度,控制分离器出口蒸汽的过热度和主、再热汽温的设定值。
(10)因直流锅炉汽水没有固定的分界点,要求自动系统更加灵敏。当发现减温水等自动装置异常时,要及时解除自动、进行调整。在手动调节减温水时要考虑到受热面存在较大的热容量,汽温调节存在一定的惯性和延迟,注意不要猛增、猛减,要根据汽温偏离的大小及减温器后温度变化情况平稳地对蒸汽温度进行调节。
6 结束语
锅炉燃烧是复杂的物理与化学反应过程,造成直流锅炉管壁超温的原因较多;加之直流锅炉因其工艺特点有结构上的特殊性;同时采用高参数设置,使得超温原因更具有多样性,因此防控管壁超温需要从多方面着手。积极探索一些更科学的技术、采用一些更成熟的手段,相信经过进一步努力,人们能够更有效地防控管壁超温现象的产生。
摘要:直流锅炉具有适合变压、投资小、效率高等优点,逐步取代利用汽水密度差作为循环动力的汽包锅炉,成为现代锅炉的主流。直流锅炉无汽包、蓄热小、参数高、管内工质流速大等特点,要求锅炉受热面的炉管管壁更薄、直径更小,这也使直流锅炉热惯性小、管壁热敏感性高,更容易出现热偏差及超温现象;而管壁超温将严重威胁电站的运行安全,轻则影响机组寿命,重则出现炉管爆裂等事故。加强直流炉参数调整、防止管壁超温尤为重要。
关键词:直流炉,管壁,超温,原因,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运行调整 篇8
采油二厂南一站注水站有700 m3注水罐3具、注水泵三台 (一用两备, 其中, DF140-150×11型两台, 配套电机功率为900 KW, 单泵额定排量为140m3/h, 扬程为1 650 m;DF80-150×11型一台, 配套电机功率为680 KW, 额定排量为80 m3/h, 扬程为1650 m) 。注水泵总进口管段安装1台LWBT-200型流量计进行水量计量。注水站供水能力为4 800 m3d, 注水系统压力等级为16 MPa, 运行泵压15.5MPa, 管压15.0 MPa。王徐庄油田注水井开井36口, 日注水量3365 m3/d。南一注水站担负着12个配水间的注水任务及所有计量站油井的降压掺水任务。从南一注水站到最远的歧十六站注水管线共13.28km, 注水压力只有9 MPa。
二、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南一注水站注水泵运行泵效低, 注水单耗高
根据天津市节能监测一站对油田公司耗能设备进行的能耗监测结果显示, 南一注水站的注水泵效平均为64.36%, 低于75%的经济运行额定值。南一注水站注水泵注水单耗为8.4 kW·h/m3, 高于相同压力等级 (16 MPa) 下其他站柱塞泵的注水单耗 (4.95kW·h/m3, 枣五注水站数据) , 使得年用电量较大。
2、注水干线长, 造成压降大, 不能完成配注
原南一注水站建在王徐庄油田的最北端, 而注水井全部在它的南面, 到歧十六站注水干线长达13.28 km, 造成该注水系统边缘地区注水压力太低, 歧十五、歧十七、歧十六站的注水压力只有10 MPa、9.5 MPa、9 MPa, 部分井不能完成配注, 不得不建设增注泵6台, 总功率175 kW, 为12口井增注, 增注水量1 070 m3/d。
3、注水降压掺水, 影响注水
注水降压掺水导致部分注水井难以完成配注, 尤其是在冬季掺水量上升时对整个油田的注水影响较大。
三、优化调整实施方案
系统能量优化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经过现场实地考察和系统能耗分析, 确定了优化调整的整体思路:既通过注水站位置和管网的调整, 配套恒流控制节能技术, 减少增注泵点, 实现注水的工艺简化, 达到系统节能经济运行的目的。
结合地质部门对王徐庄油田未来注水量预测, 注水站的总设计规模为4 800 m3/d。王徐庄油田“十一五”规划注水量预测表见表1。
1、设计规模
根据地质部门预测, 既保证王徐庄油田所产污水能够全部回注, 同时满足王徐庄油田歧南9×1、扣49区块冬季掺水的生产需要, 注水站的设计规模为4 800 m3/d。在油田东西两侧合适位置新建注水站2座, 满足王徐庄油田的注水需要。通过优化方案考虑让注水站走近注水井, 分别在歧五站附近和歧十五站附近建设压力等级16 MPa, 设计注水能力2400 m3/d的注水站各1座。
2、建设内容
在两个新选站址分别新建100 m3注水罐2具, 注水泵2台及防雨棚, 并新建相应注水阀组、流量计及新建低压配电系统。配电室、值班室等生产用房, 东侧注水站建于歧四站至歧十站路口东侧合适位置, 西侧注水站建于歧15站。将原Φ219×16注水干线和歧四站外输管线做为供水管线 (Φ219×16~1.2km为母管, φ159×6~2.4 km为东侧注水站供水管线) , 东侧注水站需要新建供水管线0.8 km, 西侧新建消防队路口至歧十五站附近的注水站低压供水管线Φ159×5-5.8 km, 为新建注水站提供水源。2座注水站配套所需的配电室、值班室等与油水井集中管理点所需辅助厂房统一考虑建设。将歧十六站2台掺水泵和配电系统移至歧十五站附近注水站, 利用低压水源和歧十五、歧十六、歧十七站掺水管网对附近集油系统掺水, 停用现有3处减压掺水系统。
3、设备选型
从既满足生产要求又节能降耗方面考虑, 通过各种型号柱塞泵性能对比, 优选5ZB-20/43型注水泵作为注水泵, 注水泵配套315 KW电机, 电压为380 V, 设定工作参数为:泵压16 MPa, 排量50 m3/h;柱塞直径70 mm, 并配套变频器, 2座注水站分别建设注水泵2台, 能够满足总设计规模为4 800 m3/d生产要求。
4、注水干线
新建注水站采用Φ159×12注水管线与原注水管网连接。
四、简化优化前后能耗对比分析
2008年1月29日投产运行了歧五站、歧十五站两座柱塞泵注水站, 投产后取得了明显节电效果, 注水耗电情况分析如下:
1、优化调整工艺改造后情况:
(1) 南一站停用900 kW注水泵1台;680 kW注水泵1台, 增加110 kW调水泵2台, 为在歧五站、歧十五站新建设的注水泵提供低压水源。
(2) 在歧五站、歧十五站, 增设315 kW注水泵各两台。
(3) 注水系统改造后运行压力情况 (见表2)
(4) 由于注水系统改造后, 压力普遍上升, 停用歧十五站55 kW增注泵一台, 歧十六站增注泵30kW两台, 歧十七站停用增注泵30 kW两台, 总功率175 kW。
2、优化调整前后用电量分析:
(1) 优化调整前南一站原注水负荷启双泵时为1 580 kw, 平均用电量为100万kW·h/月, 日均耗电3.3万kW·h, 注水单耗8.4 kW·h/m3。
(2) 优化调整后现运行调水泵一台, 负荷110kw, 变频拖动日均耗电1 182 kW·h, 月均用电量约3.58万kW·h。
(3) 歧五站月均用电量约25.4万kW·h。歧十五站月均用电量约31.6万kW·h。注水总量111 765方/月, 注水单耗5.1 kW·h/m3, 加调水电量注水单耗为5.42 kW·h/m3。
(4) 注水系统优化调整后, 歧十五、歧十七、歧十六站的注水压力分别达到了15.5 MPa、15 MPa、14MPa, 歧十五站, 歧十七站1月30日停增注泵, 歧十六站2月14日停增注泵、减少用电负荷175 kW·h;月减少耗电约9万kW·h。
五、结论
优化注水系统节能大有潜力可挖。从以分析上统计看出, 优化调整工艺改造后, 现注水月总耗电61万kW·h, 比原南一站注水月总耗电100万kW·h, 节电39万kW·h/月。注水单耗从8.4 kW·h方降为5.42kW·h/方。同时, 缩短了高压注水的输送距离, 减少了注水压力沿程损失, 使系统末端压力明显得到提升, 停运歧十五、歧十六、歧十七站的5台增注泵, 年节约耗电108万kW·h, 节约电费69万元/a, 离心泵改注塞泵配套变频节能技术节约耗电468万kW·h, 节约电费299.5万元/a, 节约设备维护修理费用10万元/a, 总经济效益379万元/a。
摘要:注水系统是油田耗电大户, 其耗电量约占油田总耗电量的30%, 降低注水系统能耗对于提高油田经济效益、实施低成本开发战略意义重大。打破传统模式, 实现优化简化, 让注水站走近注水井是节能降耗的基础, 利用柱塞泵代替离心泵是节能降耗的关键, 通过现场实施, 注水单耗降低了35%, 节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注水系统,优化调整,节能降耗
参考文献
浅析锅炉燃烧的调整与经济运行 篇9
1 锅炉燃烧调节概述
改进锅炉燃烧的控制主要是使锅炉的燃料能够达到高效和充分的燃烧, 进而达到提高锅炉的整体燃烧效率的最佳途径。现如今国内的大型燃煤型锅炉燃烧主要的控制原则, 就是凭借测量锅炉厂排出的烟气的主要含氧量或是测量飞灰含碳量为基准的。能够采用低氧燃烧就要达到稳定的锅炉燃烧工况, 采用低氧燃烧办法, 来对排烟热进行降低损失, 使锅炉热效率得到提高, 使氮氧化物和SOx的生成含量降低。锅炉厂的烟气排放测量都存在局限性, 并且还有可能受到运行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 从而对锅炉的燃烧效率以及经济性产生影响。为了使锅炉的燃烧调节达到经济效益首先就要保证锅炉的参数能够稳定且规定的范围内生产足够负荷的排放蒸汽, 进而使外界负荷得到满足, 其次就是要对锅炉运行达到安全的可靠性并尽量减少锅炉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带来的经济损失, 达到锅炉在运行中实现经济性, 最后要保证排放的氮氧化物以及SOx和锅炉其他的各项排放指标控都要在环保的允许范围内。
2 保证经济运行对锅炉燃烧的调整办法
2.1 锅炉燃料量的控制调节
锅炉中的烟气以及飞灰的含碳量主要是受到锅炉的负荷以及煤质优劣和制粉的系统出力带来的影响, 所以只能是判断锅炉的燃烧是否经济的参数之一, 不可以作为锅炉在燃烧控制时的实时参数。在锅炉燃烧系统中具有直吹式的制粉系统相关的煤粉炉, 主要是装有数台磨煤机, 这就代表着具有相对的独立的锅炉制粉系统。因为在直吹式的锅炉燃烧原料的制粉系统不存在中间的煤粉仓部分, 这就导致之分系统出力的大小就可以直接影响锅炉燃烧的热负荷。因为燃烧器的二次风配风的不均性进而造成了烟气中的氧量的分布不均匀, 造成了燃烧室的局部燃烧不充分, 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含量比较高。在燃烧时负荷有存在较大变动就需要通过启动或者停用制粉系统来满足燃料量改变需求, 这就使磨煤机能够在合适的负荷下燃烧, 并且还要求锅炉的燃烧器能够在新的组合下保证锅炉的燃烧工况稳定运行, 并且达到火焰的分布均匀, 燃烧充分, 避免热负荷的过于集中现象引起水冷壁的运行工况不良。
2.2 锅炉燃烧器的调节运行
锅炉的燃烧器需要达到稳定且适当的一次和二次风的比例以及合理的出口的速度, 从而才能达到良好的锅炉内部运行的工况, 进而使使风粉的混合保持均匀状态, 使燃料能够正常的着火和燃烧。在锅炉中的二次风主要是采用分层的大风箱从两侧进风, 经验证明在同层的锅炉燃烧器旋流二次风的挡板所打开的开度相同的时候, 燃烧器同层中的各燃烧器之间的风量分配主要是中间大并且两边小的形状。在锅炉燃烧时为了避免由于风箱的结构引起的沿炉宽的方向进风量的分配不均匀以及锅炉燃烧器的出力不平均而导致锅炉内的燃料对氧气的需求不相同的问题, 这就需要将锅炉内的同层燃烧器的外部二次风门的旋流器进行设置成不同的开度状况。在锅炉燃烧的调整时为了使不同的煤种以及工况达到需要, 这就需要对不相同的旋流强度以及一次和二次风的配比进行有效地控制。
2.3 锅炉燃烧室的风量调节
锅炉中要对燃尽的风率进行调整和控制, 主要是在省煤器的出口的烟气氧等含量都保持基本不改变的情况下, 来对燃烧区域以及燃尽区域的风量来进行配比和调整, 进而达到煤粉能够实现高效燃烧以及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如果外界的负荷生明显的变化时需要对锅炉出力情况进行调节, 燃料量的相应改变, 引起锅炉的通风量也要进行相应改变。从经济方面看, 炉内的过剩空气发生系数的增大, 不仅可以对燃料和空气的接触进行改善, 并且对完全燃烧非常的有利, 使热损失以及机械不完全燃烧所带来的损失大大降低。在锅炉燃烧时风量的过大或着过小都会给燃烧的安全以及经济运行带来坏影响。在锅炉燃烧中锅炉的总风量调节主要是通过对送风机的风量改变, 而对于离心式的送风机, 是对进口的导向挡板开度进行调节。二次风需要能与炉膛中的可燃物完全的混合, 这需要拥有高的二次进风速, 使在高温火焰中可以搅拌混合, 达到强化燃烧作用。
2.4 锅炉的炉膛压力调节办法
炉膛的压力主要反映了燃烧的工况是否稳定。炉内的燃烧工况不稳定, 就会导致炉膛的压力迅速改变, 所以要对炉膛的压力进行监视和控制。炉膛内的火焰充满程度以及火焰中心位置要保持良好, 尽量将全部燃烧器投入运行达到均匀承担负荷。由于煤源的紧张, 运行人员主要求安全, 人为地将送风量压低, 这就导致锅炉在严重的缺氧情况下燃烧。炉膛的负压过大, 就会增加炉膛以及烟道漏风现象。所以燃烧产生的烟气在排除的时候所排出的烟气量与燃烧所产生的烟气量相同, 就可以说进和出炉膛的物质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现象, 炉膛的负压就会保持不变, 若平衡发生破坏, 锅炉的炉膛负压就会相应的变化。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 在运行的人员对炉内进行除灰以及清理焦渣和观察燃烧情况的时侯, 炉膛内的压力需要比正常值。
2.5 燃烧器的运行方式
在对上排燃烧器停用以及下排燃烧器投用时可以对火焰的中心进行降低, 这将对燃烧有利。在锅炉高负荷的时侯, 防止锅炉的结渣以及汽温过高现象, 这就需要对火焰中心降低以及对火焰长度相应的缩短。在需要对锅炉的燃烧器切换时侯, 需要提前投入相应备用的燃烧器, 等到燃烧器运行正常时, 停用燃烧器, 对燃烧的中断或减弱进行避免。而在对燃烧器进行投或者停、切换的时侯, 需要对燃烧以及汽温等涉及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
3 结论
锅炉进行燃烧的调整以及经济运行, 主要是为了保证安全运行以及效益, 同时也是为了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应用手段, 主要是采用烟气中CO的浓度来作为对燃烧进行相应控制的主要参考指标,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燃烧器对大气中进行CO的排放量, 也可以提高电站的锅炉燃烧的效率, 并达到锅炉能够达到在最大的燃烧效率下稳定运行, 并且降低许多的主观因素对锅炉的燃烧效率造成的影响, 实现安全和经济运行。
参考文献
[1]黄新元.电站锅炉运行与燃烧调整[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103-105.
[2]金鑫, 南波, 原海峰.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集控锅炉运行规程[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74.
锅炉汽温的影响因素以及运行调整 篇10
山西古交发电厂一期2×300 MW锅炉是采用美国燃烧工程公司 (CE) 的技术设计和制造的。锅炉为亚临界参数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 采用平衡通风直流式燃烧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 燃用山西烟煤。其制粉系统为正压直吹式, 配5台ZGM95G中速磨煤机, 在BMCR工况时, 4台磨煤机运行, 1台备用。炉膛上部布置有墙式辐射再热器, 大节距过热器分隔屏, 其后屏增设有再热器和过热器的辐射特性。墙式辐射再热器布置于上炉膛前墙和两侧墙。分隔屏沿炉宽方向布置四大片, 后屏沿炉宽方向布置20片, 旨在切割旋转的烟气流, 减少进入水平烟道沿炉宽方向的烟温偏差。
为实现运行过程中汽温的调节, 该系统采取消除过热器出口左右汽温偏差及过热汽温的二级喷水调节方式。第一级喷水减温器设于低温过热器与分隔屏之间的大直径连接管上, 第二级喷水减温器设于过热器后屏与末级过热器之间的大直径管上, 减温器均采用笛管式。再热汽温的调节主要靠燃烧器摆角摆动来实现, 在其进口导管上安装2只雾化喷嘴式的喷水减温器, 旨在发生事故时进行喷水处置。另外, 过量空气系数的改变对过热器和再热器的调温也起一定的作用。
1 影响蒸汽汽温的主要因素
1.1 主蒸汽压力的变化
主蒸汽压力对于过热汽温的影响是通过工质焓升分配和蒸汽比热容的变化实现的, 过热蒸汽的比热容受压力影响较大, 低压下额定汽温与饱和温度的差值增大, 过热汽总焓降就会减小。当汽压降低时, 饱和蒸汽焓值增加, 汽化潜热增加, 过热热汽焓会减小, 在燃烧量不变时, 汽化潜热的增加使水冷壁产汽量 (过热器流量) 减少, 相同传热量下的工质焓升增加, 汽温升高;同理, 汽压升高时, 汽温会降低。
1.2 给水温度的影响
当给水温度降低时, 如, 高加的退出, 在锅炉出力不变的情况下, 低的给水温度势必导致燃料量的增加, 致使炉内总辐射热和炉膛出口烟温差增加, 辐射式过热器出口的汽温将升高;另一方面, 对流式过热器烟气量及传热温差的增加会提高其出口汽温, 二者变化的总和使过热汽温有较大的升高。这个升高比锅炉单纯增加负荷而给水温度不变时的影响要大。反之, 当给水温度升高时, 汽温会降低。一般给水温度每降低3 ℃, 过热汽温升高约1 ℃。
1.3 炉膛火焰中心位置的影响
随着炉膛火焰中心位置的上移, 炉膛出口烟温会升高。由于辐射式过热器和对流式过热器吸热量增加, 使汽温上升, 所以, 火焰中心位置对于过热汽温影响是很大的。在运行中影响火焰中心位置的因素主要包括:
1.3.1 煤质
来自煤质影响的较大因素包括水分、挥发分、发热量和煤粉细度。煤质差越差着火约晚, 燃烧和燃尽过程约推迟, 因此, 最高火焰温度位置会上移, 造成发热量降低, 使用燃料量的增加和烟气量的增加, 抬高了火焰中心, 同时, 使后面的对流换热增加。煤粉越粗, 燃净越困难, 致使火焰向炉膛出口移动。可以说, 煤质差过热汽温升高, 煤质好过热汽温降低。因该厂燃用的是洗中煤, 煤质比较稳定, 因此, 受煤质的影响较小。
1.3.2 燃烧器运行方式
燃烧器的投退和负荷分配方式对改变火焰中心位置的影响较大, 多层燃烧器, 投上层时火焰中心高, 反之下移。减少上部二次风量或增大下部二次风量, 即二次风的配风方式采用正宝塔配风, 会使火焰中心上移。另外, 对于摆动式燃烧器抬高或降低, 燃烧器摆角也可改变火焰中心位置。
1.3.3 炉底漏风
炉底漏风将使燃烧过程推迟, 造成火焰中心位置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炉底水封破坏时。这种情况下, 过热汽温反映很明显。
1.4 制粉系统投退的影响
我厂采用的是直吹式制粉系统, 当投停一台磨煤机时, 炉内燃料量和燃烧工况将有较大的变化, 导致炉膛出口烟温和烟气量的变化较大, 过热汽温会有较大的波动。
1.5 热面沾污程度的影响
炉膛水冷壁和过热器的沾污, 对过热蒸汽温度的影响正好相反。若水冷壁结焦, 炉内辐射换热量和水冷壁蒸发量会减少, 炉膛出口温度和过热汽温则升高;若过热器积灰, 过热器传热热阻会增大, 造成对流传热量减少, 过热汽温则降低, 排烟温度反而升高。
1.6 加减负荷速率的影响
负荷变动过快使汽温发生较大的波动, 在动态过程中引起超温。在汽轮机跟随方式下, 因燃料量和空气量的剧增, 会造成过热器吸热量的增加, 蒸汽流量和压力变化的滞后, 过热汽焓增高, 导致蒸汽温度超过额定值;在锅炉跟随方式下, 情况正好相反, 持续降低负荷会使汽温超过额定值。
影响再热汽温和过热汽温的因素基本相同。但是, 再热蒸汽压力低, 平均汽温高, 因而, 其比热容小于过热汽, 因此, 等量蒸汽在获得相同热量时, 再热汽温的变化比过热蒸汽要大。所以, 当工况变动时, 再热汽温比过热汽温更敏感。
2 运行中调整汽温的措施
运行中汽温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时间地超温不仅会导致锅炉爆管, 还会使汽缸、隔板、转子等金属部件强度降低, 脆性增加, 最终导致变形, 损坏设备。蒸汽温度低, 机组循环热效率会降低, 温度过低, 还会使汽轮机发生水冲击, 负胀差增加, 动静摩擦, 轴向位移增加。针对我厂2号机组实际运行情况, 给出合理的汽温调整方法。我厂机组调峰频繁, 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 如何通过提高汽温保证机组中产运行, 显得尤为重要。
2.1 合理的磨组合方式
在低负荷180 MW, 采用ABC磨组合和BCD磨组合运行方式情况下, 参数的比较见表1。
由表1看出, BCD磨组合温度明显比ABC磨组合蒸汽温度高, 排烟温度和减温水喷水量大, 机组总体经济性有所下降。因此, 合理的磨组合方式对汽温影响很大。
2.2 提高屏过后温度
因为炉膛水平烟道从前到后布置为屏式过热器、屏式再热器、末级再热器、 末级过热器。烟气首先流过屏式过热器, 然后流过屏式再热器、末级再热器。因此, 提高了屏式过热器蒸汽温度, 其换热量减少, 在负荷一定的情况下, 烟气量则一定, 屏式再热器、末级再热器的吸热量会增加, 再热汽温必将上升。但受炉膛管壁允许温度的限制, 必须注意防止管壁超温。
2.3 增大送风量
改变过量空气系数, 注意供氧量不要太高, 一般160 MW负荷供氧量在7%左右, 注意防止送风机喘振。
2.4 合理的配风方式
尽量采用正宝塔配风, 注意炉膛出口两侧烟温偏差。
3 结语
提高汽温的方法很多, 运行中不仅要保持额定的蒸汽温度, 还得防止管壁超温, 因为超温爆管在电厂锅炉事故中站的比例较大, 调整中更要注意低温的出现, 一旦汽温大幅下降, 发生汽轮机水冲击, 后果将很严重。
参考文献
[1]黄新元.电站锅炉运行与燃烧调整[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运行调整 篇11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式由行政型向市场型转变的过程当中,存在着投资运行的一般特征。本文将以中国为蓝本,具体分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运行方式变化过程中显示出来的投资运行特征, 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在调整方式由行政型向计划型转变过程中,投资主体地位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其次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形成外资的投资流向陷阱。
关键词: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投资运行特征
一、引言
产业结构对一国经济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反映了一国的产品结构,引导着一国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国民经济总状态。另一方面,它又受制于自身不同调整方式下的投资运行状况。因此,研究不同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下的投资运行特征就成为一种必要。考察我国的现实情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深化的过程当中,与此相对应,我国的投资运行也呈现出一系列的变化状态。因此,以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变化过程作为背景,具体分析在此阶段中的一些投资运行特征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窥一般而知全貌。
二、产业结构及其调整方式概述
在一国宏观层面上的投资传导循环过程中,产业结构处于中坚地位,当一国政府基于其宏观经济目标,制定出某一时期的投资制度安排,并引导着这一时期的的投资流向发生变动的时候,其投资结构也就会随之发生改变。一旦投资流向确定下来,从而形成确定的投资结构,这时,一国的产业结构也就被确定下来。可见,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投资的终极形式,各种投资流向及投资结构均为形成一定形式的产业结构服务。
在投资传导循环接下来的过程中,产业结构将起到一个基础性的作用。当产业结构被确定下来以后,一国的产品结构也就随之而生。产品结构包括总需求与总供给,特定的产品结构也就有着特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形式,从而反映出产品的供需均衡状况,即产品市场是否出清——这是一国宏观经济目标之一。
基于产业结构的这种重要作用,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必然要不断的调整其产业结构,以更好地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服务。所谓产业结构调整的运行方式是政府、企业和个人行为的集合,它是指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体制、政策、宏观调节手段的各种规定性,以及受这些规定性规范和制约的产业机构变动的方向、程度及范围的一般运行框架和规则。一般来说,一国在某一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动同产业结构调整的运行方式有关,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弱或熨平产业结构的倾斜度,主要取决于运行方式的设计和实现状况,而投资运行是否处于有序状态也同运行方式息息相关。梗概而言,一国的经济运行体制,就计划和市场的调节形式而论,可以认为“产业结构的运行方式”在很大程度和很大范围内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体制。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行政型运行方式、市场型运行方式以及行政与市场混合型运行方式。
产业结构调整的行政型运行方式,指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过程是通过行政系统、行政权力、行政机制来发动和完成的。就其调整产业结构的强弱理论而论,可以划分为强行政型运行方式和弱行政型运行方式。与行政型运行方式不同,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型运行方式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的。这种运行方式也可以划分为强弱良种类型。在现实经济中,产业结构调整的行政型与市场型运行方式往往是并存的,尤其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更是如此。就这两种运行方式的并存而言,它们在现实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组合,诸如:强行政弱市场、强市场弱行政等等①。
三、基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变化背景下的投资运行特征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纯粹的行政型调节方式是不存在的;同理,纯粹的市场调节方式也是不存在的。现实的状况是行政与市场混合型的调节方式,即上文提到的第三种调节方式。至于混合方式中的市场化程度,则取决于行政和市场在一国中调节比例的大小。处于体制转轨期的国家,其政策体制处在从计划经济不断地向市场经济转变过渡的阶段,引起其经济中行政与市场的调节比例的不断地变化,因此,其混合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中的行政和市场因子也处于一个持续的调节变化过程中。在此变化过程中,一国的投资运行随之显示出了一些独特的特征,值得我们研究一番。
我国作为典型的经济转轨国家,体制结构正在逐步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也就是说,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行政计划型的调节手段正在逐步缩减,取而代之,市场型的调结方式正在不断加强上升中。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运行方式中,行政型调节呈现下降趋势,而市场型调节则处于上升阶段。在此变化过程中,我国具体的投资运行也相应有所改变,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为了使本文的分析更清晰化,下面将从两个层面具体分析这一问题:投资主体的变化、以及投资客体的变化。在主体变化中,具体分析投资主体地位的变化及其寻租活动。在客体的变化中,具体分析引进外资所导致的投资流向陷阱问题。
1、投资主体地位及其行为方式的变化
在由计划型经济向市场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一国的投资主体首先发生变化。在计划调节状态下,国有企业控制着关系国济民生的经济主脉,处于投资运行的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其他投资主体开始慢慢活跃于各经济领域,有的甚至取代国有企业,成为投资主导力。
以外贸发展为例:外资企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角,而国有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呈直线下降。从出口来看,外资企业所占份额由1997年的41%上升到2004年的57.1%,代替国有企业成为我国出口的领头羊。同期,国有企业所占出口份额由1997年的56.2%锐减到2004年的25.9%。而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其他企业也开始崭露头角,出口额由1997年的2.8%上升到2004年的17.1%,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从进口来看,国有企业所占份额由1997年的42.8%下降到2004年的31.4%,外资企业所占份额由1997年的54.6%上升到2004年的57.8%,同样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其他企业表现不俗,进口额由1997年的2.6%上升到2004年的10.8%②。显然,无论是从进口还是出口来看,外资企业目前阶段均处于主导地位。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其他企业也已经表现出强劲的后发优势,势必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生力军。而国有企业的地位却在不断下降。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式的改变过程当中,投资主体除了地位上发生了此消彼长的特征外,其各自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寻租活动的频繁出现。
在行政型的运行方式中,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由其上层建筑统一控制,投资主体投资多少,生产什么产品,生产什么,卖给谁,这些原本应该由市场自身调节所决定的问题,通通改由国家上层建筑来决定。因此,投资主体变成了简单接受任务的行同虚设的机构,完全丧失了其市场决策功能。在这种丧失市场角色的情况下,投资主体就很少会去行使其市场职能,诸如开展寻租活动以求达到自身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占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所有权不清晰,政企不分,使得企业效益最大化与投资主体效用最大化相分离,从而也会引致投资主体对经济行为的漠视,不会去开展寻租活动。
当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向市场型方向转变后,情况就会截然不同。首先,由于政府对经济的逐步放开,资源配置渐渐由市场自身进行调节,投资主体的市场职责也越发明显,他的市场活动也就越发活跃,这其中当然也包含有一些寻租活动。其次,随着外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增加,寻租活动也在不断增加。另外,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其产权渐渐明晰化,行为主体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国有企业投资主体也会越来越致力于企业效益最大化,从而寻租活动也就不可避免。
以上分析了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由行政型向市场型过渡的过程中,我国投资运行中投资主体地位及其行为方式的变化特征。其实,除了投资主体的显著变化外,投资客体——投资的资金及其流向也发生着一些变化,如引进外资产生的投资流向陷阱问题等。
2、引进外资产生的投资流向陷阱
投资流向陷阱③主要是针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诱导或规范投资流向的主客观效应而言的,在那里,投资流向陷阱的特定含义是指政府规范或诱导投资流向的主观意愿与实际结果的偏离。我们把政府意愿的投资总量控制和投资流向的诱导,称为政府的主观性总量和流向,把投资的实际总量和流向,称为投资的客观性总量和流向,那么,投资流向陷阱,也可以这样来描述:在市场经济体制,或者双轨体制下,政府作为投资运行的宏观调控者,总是期望将某一时期的投资总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把投资流向尽可能规范或诱导入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政策支持区域。但现实有时会背离政府的意思,也就是说,实际投资总量常常会超出政府的总量控制范围,投资流向也往往会进入政府抑制区域,从而形成投资流向陷阱。
基于何教授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的过程中,我国投资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由引进的外资所引发的投资流向陷阱问题。
我国目前处于双轨体制下,经济需要更加深化的发展。一般认为,引进外资可以推动我国经济长远的发展,因为引进外资可以增加我国的资本量,“借鸡下蛋”;同时,引进外资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其实,这些方面只是政府的主观性愿望。如果外资真的带了这些正面效应的话,我国可以期望它是进入了政府政策支持性区域。但是,外资进入中国也有着其自身的利益驱动,如廉价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性优惠等等。可见外资的利益与我国政府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当二者利益产生分歧时,外资就极有可能会进入一些政府政策抑制性区域。具体来说,比如我国政府是希望外资能够进入一些高端技术与知识性产业,从而给我国带来更多的溢出效应,提高我国产品的高端附加值,增加我国国民福利;而作为外资,它在东道国投资的利益初衷可能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利用我国廉价的资源与劳动力,同时,它也希望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技术,因此,外资更希望进入一些技术低端性产业,或者仅仅是办一个加工厂而已。这种情况下,外资就不会进入前面政府所期望的政策支持性区域,而是直接进入了政策抑制性区域,从而,产生投资流向陷阱。很显然,这种投资流向陷阱现象目前很突出,这从我国现阶段的外资加工厂数量就可以看出来。而这种现象,在以前的行政型调节阶段是基本不存在的。因此,由外资所引起的投资流向陷阱问题可以说是基于产业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中的又一投资运行特征。
四、研究结论
产业结构与经济运行息息相关,经济要不断向前发展,产业结构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式又反映了一国的经济运行体制。理论上,产业结构调整方式有行政型、市场型和混合型三大类,而实际上,任何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都不可能是纯粹的行政型抑或是纯粹的市场型,真实的情况是市场与行政混合型的调整方式,而其具体比例如何,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体制状况。当一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型向市场型过渡时,其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中的行政型调节也相应地向市场型调节转变,也就是说,在混合型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中的行政型调节比例下降,逐步让位于市场型调节。
我国现阶段就处于这样一个调整变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与产业结构关系密切的投资运行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并呈现这个阶段所特有的一些特征。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变化为背景,具体分析这一阶段的投资运行,不难发现以下特征:一是在调整方式由行政型向计划型转变过程中,投资主体地位呈现此消彼长的特征。具体而言,就是国有企业的主导力地位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外资企业与民营私企。二是由于市场份额的增加,投资主体行为方式出现变化,出于自身及企业的利益考虑,投资主体从事寻租活动的动机加强,寻租活动增加。三是随着引进外资的增加,对于外资的具体流向,由于政府与外资企业利益的冲突,导致外资大量流入政府政策抑制性区域,从而形成外资的投资流向陷阱。
以上这些特征是基于中国具体实践而得出来的,但是,机理性特征是不分国界的,只要外部环境相同或相似,研究结论就是一致的。因此,本文基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变化背景下的研究出来的投资运行特征具有一般性。
注释:
① 所谓强行政弱市场指的是政府参与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的作用要大于市场靠自身机理来调节的作用;而强市场弱行政的现象则恰好相反。具体的说明请参照何大安教授的《投资运行机理分析引论》。
②有关的数据参见《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
③投资流向陷阱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何大安(2005)描述政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投资流向投资领域所发生的与预期效果相反的作用机理时提出的。
参考文献:
[1]何大安.投资运行机理分析引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
[2]吴进红.开放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3
[3]何大安.流通产业的投资运行及其机理特征[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6
[4]程艳.流通产业的组织机构及其投资运行[J].经济学家,2007,2
[5]何大安.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投资运行机理[J].浙江学刊,2005,2
[6]周天勇.经济运行与增长中的中小企业作用机理[J].经济研究,2002,04
运行调整 篇12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集中供热系统于2002年开始实施, 现有锅炉房一座, 采用单锅筒横置式链条热水锅炉, 其中有3台46MW、3台70MW锅炉, 共计拥有348MW供热能力。集中供暖面积396.98万㎡。供热一次管网长度约为42公里, 二次管网长度约为265公里。厂区共有23个是以集中供热锅炉房为热源的换热站, 为厂区28530户居民、单位、公共区域供热和部分热水供应。
2 运行方式
2.1 供暖末期大气温度变化
两个供暖期大气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供热企业对热源、热网的指标调整, 从大气温度对比表中可以看出, 2012供暖末期气温明显比上个供暖期有所上升, 在大气温度-15~-11℃中, 天数为0天, 而+6~+10℃中, 比上个供暖期多了8天。因此根据大气温度的变化, 来操作热源和热网, 做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根据往年供热经验, 总结了适合运行的大气温度与供热温度曲线表。
2.2 锅炉运行组合
供暖末期3月9日-4月19日共计42天运行中, 随着室外气温的逐渐升高, 锅炉逐渐降低负荷运行, 最多采用三台锅炉同时运行, 一般采用二开一备用、一开一备用、间歇式扬压火的运行方式, 组合方式如下: (见表1)
2.3 锅炉和换热站运行调整
2.3.1 操作方法
为达到此效果换热站前期一直以质调的方式进行调节, 即通过锅炉调整一次网的供水温度来降低或升高换热站二次网供水温度。一般在下午气温开始下降前锅炉开始扬火, 一次网进行提温, 换热站二次网供水温度随之升高, 保证了夜间室内温度达标, 在上午气温开始回升时, 锅炉开始压火, 以降低二次网供水温度。此种调节方式虽然可以起到分时分温度节能运行, 但锅炉在对一次网进行升温和降温时调整时间较长。
在进入供暖末期的这42天里, 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 多采用间歇供暖的调节方式, 在满足供热量的同时, 减少锅炉运行时间和数量, 降低能耗。一次网的调整由质调改为量调, 即不改变锅炉一次网的温度, 只改变每个换热站的一次网流量, 从而来调整二次网的供水温度。主要操作要求如下:
(1) 分时间段调整温度, 白天和晚上采用两个供暖温度指标。 (2) 各换热站一次网自动调节阀为手动状态。在降低二次网供水温度前开启三个换热站的一次网供回水联通阀门, 在升高二次网供水温度前关闭, 操作时间间隔不低于30分钟, 以保证锅炉回水温度升降不会大幅度变化。 (3) 地暖系统14个换热站。降温时间4:00和10:00两个阶段;升温时间为15:00和17:00两个阶段, 温度升降±2℃。 (4) 普暖系统15个换热站。降温时间6:30、8:30和10:30三个阶段;升温时间为17:30、19:30和21:30三个阶段, 温度升降±3℃。 (5) 二次网地暖温度和普暖温度调整时间必须错开, 避免锅炉负荷有较大的波动。
2.3.2 优缺点
(1) 往年的供暖末期各换热站白天和晚上供暖温度相差不大, 而今年各换热站通过一次网量调节 (调整三个站的一次网联通) , 可以很好的实现白天和晚上分时段分温度供暖, 通过入户测温结果反应室内温度均达标。
(2) 通过一次网量调节, 普暖系统白天和晚上的供暖温差最大可以达到8-10℃左右, 并且提温和降温都比较迅速;地暖系统的温差较小, 一般在2-3℃左右。
(3) 三个换热站联通线上只有手动调节阀, 因此每天两次开关调整都需要操作人员到现场操作, 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对系统的流量调整也不能快速反应。
(4) 在对系统流量的控制中, 由于调整过快造成回水温度波动较大, 锅炉调整需要时间, 锅炉增减负荷调整频率过大, 火床燃烧不好。
在2011年供暖末期锅炉运行共计2723小时, 2012年1977小时, 少运行746小时, 主要原因是今年供暖末期从3月23日开始就采用一大运行一小备用的方式、而2011年直到4月10日还在采用2台小锅炉运行, 这样就造成锅炉运行小时数的累计和锅炉煤耗的增加。
3 调整操作的效果分析
通过采用扬、压火及调整流量的方式运行, 改变了往年只有待大气温度回升到5℃以上时才能进行的运行模式, 做到了提前控制。
对锅炉房2011年和2012年供暖末期3月9日至4月19日共42天的运行记录进行统计, 2011年耗煤19371.41吨、2012年耗煤13504.54吨, 节约煤量5866.87吨、同比2011年期间下降了30%。
4 结束语
在供暖末期通过对锅炉、换热站的调整运行, 可以做到优化锅炉运行组合、企业节能减排的作用。但在调整负荷和流量的同时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保证系统平稳运行时, 各项调整工作都需要及时操作, 也带来了系统温度起伏波动大。在运行模式的调整中还需要不断摸索以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5) 按照系统的升降温指令, 锅炉调整负荷的同时造成补水、泄压次数增加, 造成软化水用量增加。
(运行:★) (压火:☆) (间歇式扬压火运行:★/☆)
摘要:根据往年新疆独山子地区大气温度变化情况和集中供热系统运行情况, 对集中供热系统末期 (低负荷) 进行运行调整。在热源上控制锅炉启停时间及一次网供回水温度, 在热网上满足各换热站所辖区域居民室内温度。在保证安全平稳运行的情况下, 做到热源、热网节煤、节水、节电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通过此调整切实做到了节能降耗运行, 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锅炉,运行调整,换热站,节能
参考文献
[1]戚明浩, 沈学军.《优化运行系统对锅炉节能调节的指导作用分析和探讨》[1]戚明浩, 沈学军.《优化运行系统对锅炉节能调节的指导作用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