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调整

2024-07-19

定价调整(通用3篇)

定价调整 篇1

一、定价能力是企业的健康指标之一

以成本定价是企业求生存的基础, 与竞争对手匹配的定价模式与行业的利润水平相当, 当行业处于衰退期或者价格战期, 企业也会遇到生存问题。只有超越成本价格, 不受竞争对手定价影响的业务模式, 才能获取高利润。正如Warren Buffett曾说:“衡量一个企业最具决定性的信号就是它的定价能力。如果你提升价格不会导致业务转向竞争对手, 你的企业处于很好的商业模式。否则你的业务很糟糕!”

由此可知, 企业的定价能力是其运营的健康指标之一, 往往提高或降低1%的价格, 将会导致利润20%到50%的变动 (Hinterhuber&Bertini, 2011) 。

众多企业都很清楚定价能力的重要性, 但众多企业并不重视定价管理, 甚至连Fortune 500强仅有不到5%的企业有专职的定价管理职能 (Hinterhuber&Liozu, 2012) 。拜访多家港企及大陆企业了解到, 不少企业家对其产品的定价依据有不同的看法: (1) 有些表示他们的价格是市场通用价格; (2) 有些则表示他们的价格波动很大, 根据客户或市场情况而定; (3) 有些则表示他们就安排20%的利润定价; (4) 有些则表示定价与实际销售价差别因客户、销售人员、产品数量而定; (5) 有些则表示价格不是他们定的, 他们需要的是在既定的价格基础上降低成本。

Hinterhuber博士在《是时候调整你的定价策略》中明确指出, 企业获取更高利润, 必须有清晰的定价模式 (通常有三种方法:基于成本定价, 基于竞争对手定价,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定价) 及以原目标价格交易的能力 (“以原价交易能力”) 。其定价模式是否突破成本限制, 突破竞争对手的限制, 而根据顾客感知价值来制定是利润的根本来源。同时, 定价不等于交易价, 如果让交易价格与定价一致, 偏差不大则是利润的保证, 这就是Hinterhuber博士所讲的以原价交易能力。

香港企业当前的定价模式如何, 以原价交易能力是否强?参考Hinterhuber博士的《以原价交易能力评估》调研工具, 亚太策略研究所数码调研中心对香港48家各行各业的企业进行评估, 为港企调整定价政策, 优化利润水平提供帮助。

二、香港企业是时候调整自己的定价政策

从产品与服务定价方法角度, 港企近半企业基于成本进行定价。从以原价交易能力角度, 港企价格实现水平处于51.53的中等水平。依据定价方法模型与以原价交易能力水平得出的以原价交易能力网格, 调研的企业中, 72%企业的以原价交易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26%属于高等水平, 不到2%处于弱原价交易能力。结合近半 (49.32%) 企业基于成本进行定价, 18.08%基于顾客感知价值定价, 32.60%基于竞争对手定价, 以原价交易能力网格水平分布如下图。

港企定价方法与以原价交易能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偏向成本导向 (49.32%) 定价, 但以原价格交易的能力依旧不太强。港企偏向基于成本导向的定价模式, 使得实现高利润的基础缺失;另外以原价格交易能力不强, 则让基本的利润实现能力都丧失。而这个情形与不少受访者认为销售人员在价格谈判过程中往往最后摊出成本底价才能获得交易的情形吻合。

2、港企以原价交易能力水平处于51.53的中等水平, 但高层和财务人员对实现水平的评估低于具体执行价格实现的销售人员。

3、5001人以上规模的企业以原价交易能力是最低的48.08, 这么大规模的企业在港企中以制造业为主, 而这些制造业往往OEM模式, 定价模式比较被动。而0-100人的企业价格实现更灵活, 往往不会轻易因为低价而放弃客户, 所以在以原价交易能力水平上处于中低水平。

4、年轻的企业以原价交易能力 (48.30) 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而10-20年的企业价格实现水平较高, 这些企业更倾向参考竞争对手定价, 形成市场统一价格, 实现相对容易。

拜访不少本土企业, 他们都希望能依据顾客感知价值进行定价, 并且较好把控交易价格与定价之间的偏差。本土企业改如何调整定价政策获取更高利润?

三、调整定价政策获取更高利润水平方法与策略

在企业中执行新的定价政策是一个很根本的管理变革过程, 它的复杂度远远超于“简单的改变产品标价”的做法 (Forbis&Methta, 1981) 。所以调整定价政策提升企业利润必须从企业文化, 企业组织, 价格管理流程, 价格管理系统四个方向进行变革。同时CEO必须全程主导变革, 强调全体员工的定价观念调整。

具体以八步实现价格政策的调整: (1) 增强调整价格政策的紧迫感。 (2) 组建一支有着很强责任感, 并且能够得到大家信任的团队。 (3) 确立合理、明确、简单而振奋人心的定价目标和相关战略。 (4) 将新定价的目标和战略传达给所有的相关人员。 (5) 通过授权, 清除障碍新定价模式实现的一切行动。 (6) 设法让新定价模式取得短期成效, 让员工获取足够信心。 (7) 保持新定价模式的浪潮, 直到工作全部完成。 (8) 建立新企业文化, 将新定价策略的相应习惯固定下来。

针对港企当前的现状, 建议必须在强化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 明确定价方法, 从以原价交易能力的提升入手, 逐步实现定价政策的根本调整, 而不需急于求成:

瞄准方向:明确市场定位, 提升产品竞争力, 拓宽商机不纠结个别客户的得失。

锻炼内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服务/方案/产品, 让客户认同性价比。

及时纠偏:强化对价格偏差的控制与规范, 尤其是突破目标价时的处理流程。

避免内乱:销售过程中处理特殊价格需进一步规范, 避免无根据的特批现象。

重视对手:增强价格定位与竞争对手及顾客感知价值的参考, 让员工加强对竞争对手与替代品的了解与重视。

四、结论

本文借鉴Hinterhuber博士在《是时候调整你的定价策略》中的价格实现能力测评工具对港企定价模式和价格实现能力水平进行研究, 总结当前港企定价能力的现状, 总结实际可行的实现定价策略变革的8步个步骤, 并结合港企实际情况提出渐进式的港企调整定价策略的可行方案。

摘要:衡量一个企业最具决定性的信号就是它的定价能力。如果你提升价格不会导致业务转向竞争对手, 你的企业处于很好的商业模式, 否则你的业务很糟糕!本文基于Hinterhuber博士的《是时候调整您的定价策略》中的调研工具对香港企业的价格实现能力进行评估, 并提出通用及针对港企的提升价格实现能力之方式与方法。。

关键词:定价能力,以原价交易能力,定价模式

参考文献

[1]Forbis, J., &Methta, N. (1981) .Value-based strategies for industrial products.Business Horizon, 24 (3) , 32-42.

[2]Frye, A., &Campbell, D. (2011, Feb 18) .Buffett says pricing power more important than good management.Retrieved from http://bloomberg.com:http://bloomberg.com

[3]Hinterhuber, A., &Bertini, M. (2011) .Profiting when customer choose value over price.Business Strategy Review, 22 (1) , 46-49.

[4]Hinterhuber, A., &Liozu, S. (2012) .Is it time to rethink your pricing strategy?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53 (4) , 69-77.

定价调整 篇2

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转让定价调查调整企业的后续管理,巩固转让定价调查调整成果,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试行)》(国税发【1998】59号)(以下简称《规程》)及其修订(国税发【2004】143号)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跟踪管理是指主管税务机关(主管税务机关:按照总局国税发【2004】118、143号文件的规定,下同)对企业实施转让定价税收调整后,对企业在被调整以后年度相关转让定价的合理性依法实施的税收监督管理。

第三条 跟踪管理分为确定对象、案头审计、约谈举证、现场审计、结果处理等五个步骤。

第二章 确定对象

第四条 跟踪管理的对象指被主管税务机关实施转让定价税收调整,自调整年度的下一年度起不满3年(含3年)的企业。

第五条 在跟踪管理期内,再次被主管税务机关实施转让定价税收调整的企业,应自调整年度的下一年度起重新起算3年跟踪管理期限。

第三章 案头审计

第六条 案头审计是指主管税务机关根据企业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和日常管理资料,对企业关联交易情况进行审核,参照调整年度转让定价的调整情况,对企业在跟踪管理年度的关联交易作价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是否进行自行调整、调整幅度及结果是否恰当等情况做出判断。

第七条 案头审计的资料包括:

1、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2、企业年度会计决算报表;

3、中国注册会计师年度审计报告;

4、以前年度转让定价税收审计结案报告及相关资料;

5、其他有关资料。

第八条 案头审计需要了解的信息主要包括:

1、企业年度经营及纳税情况;

2、关联关系与关联交易及其变化情况;

3、履行功能与承担风险及其变化情况;

4、可比数据信息;

5、其它相关信息。第九条 案头审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1、在企业关联交易未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参考可比数据信息,审核关联交易作价是否达到原调整方案的要求,未达到原调整方案要求的,是否已自行进行纳税调整,调整幅度和结果是否达到原调整方案的要求;

2、在企业关联交易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运用可比数据信息、分析功能风险等手段,审核关联交易作价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不符合公平交易原则的,是否已自行进行纳税调整,调整幅度和结果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

第十条 经案头审计,不需要进一步核实,即可判定企业的关联交易作价是否合理的,可直接转入结果处理。根据案头审计现有资料仍不能明确判定,需要纳税人解释说明的,可转入约谈举证阶段。

第四章 约谈举证

第十一条 约谈举证是指主管税务机关对案头审计阶段发现的问题向纳税人进行询问,要求其做出解释说明或提供书面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电话约谈或面谈两种方式。

采用电话约谈的,应及时做好电话记录,内容包括接电话人姓名、职务、电话约谈时间、约谈内容等。采用面谈的,应向企业下达《约谈通知书》。

要求企业书面提供与其转让定价有关的证明材料的,应以书面形式向企业下达《关于提供与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有关具体资料的通知》。

第十三条 经约谈举证,可以判定企业的转让定价是否合理的,可直接转入结果处理。纳税人拒绝主管税务机关约谈建议;或对约谈中主管税务机关提出的问题未能解释清楚或需要进行实地核实的,可转入现场审计阶段。

第五章 现场审计

第十四条 现场审计是指税务机关对案头审计与约谈举证阶段难以查清或需要实地核实的问题,派员直接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查验取证。

第十五条 现场审计工作计划由主管税务机关专职负责人拟定,报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 参加现场审计的人员必须2人或2人以上,并应出示《税务检查证》。

第六章 结果处理 第十七条 结果处理是指主管税务机关根据案头审计、约谈举证和现场审计阶段所掌握的情况,对企业跟踪管理年度的转让定价是否遵循公平交易原则进行判断后,做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第十八条 跟踪管理的结果处理按以下原则办理:

(一)符合下列情形的,无需税务机关再作调整。

1、企业关联交易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且关联交易作价已达到原调整方案的要求;

2、企业关联交易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关联交易作价不符合公平交易原则,但已按原调整方案的要求自行作纳税调整;

3、企业关联交易发生实质性变化,经与可比数据信息比对、分析,关联交易作价符合公平交易原则。

(二)符合下列情形的,税务机关向企业下达《转让定价调整应纳税收入或所得额通知书》,要求企业按原调整方案或双方协商一致的新调整方案进行纳税调整。

1、企业关联交易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但关联交易作价不符合公平交易原则,且未按原调整方案的要求进行纳税调整,在三个月内经与企业协商一致,企业同意进行税收调整的;

2、企业关联交易发生实质性变化,关联交易作价不符合公平交易原则,在三个月内经与企业协商一致,企业同意进行税收调整的。

(三)符合下列情形的,应重新立案再次实施转让定价税收调查,再次立案的调查程序应遵循《规程》规定。

1、企业关联交易未发生实质性变化,关联交易作价不符合公平交易原则,且未按原调整方案的要求进行纳税调整,在三个月内无法与企业就调整方案协商一致,或者企业拒绝进行税收调整的;

2、企业关联交易发生实质性变化,关联交易作价不符合公平交易原则,在三个月内无法与企业就调整方案协商一致,或者企业拒绝进行税收调整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于每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四个月内对企业进行跟踪管理并撰写跟踪管理报告(格式见附件),按户形成跟踪管理档案。

第二十条 企业跟踪管理报告应于每年10月底前书面上报省局。

第二十一条 省局将定期对各地跟踪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予以通报。

第二十二条 对于预约定价协议的监督执行,应按《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试行)》的要求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附件:跟踪管理报告格式

关于对××企业××年度关联交易情况的跟踪管理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当年度财务信息及纳税信息)

二、以前年度转让定价调查调整情况

1、调整年度关联关系及关联交易情况

2、避税事实认定的依据和判断标准

3、调整方案

三、跟踪年度的关联交易及比对分析

1、跟踪年度的关联关系及关联交易情况;

2、企业对关联交易作价及自行调整情况;

3、可比数据信息及比对分析

(1)可比企业名称(如与原调整方案中的可比企业不一致,说明变化原因及重新选择的标准)

(2)相关数据信息(主要指与调整方案相关的数据信息)(3)比对分析

四、跟踪管理结论及处理意见

1、跟踪结论(对企业关联交易作价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做出判断)

定价调整 篇3

关键词:关联企业,转让定价,政策建议

一、关联企业避税方式分析

关联企业是指与其他企业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业。转让定价是指关联企业之间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等时制定的价格。关联企业与转让定价是跨国经济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词汇, 二者联系十分密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关联企业利用转让定价避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常用避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通过在低税率地区或税收优惠地区设立子公司, 使子公司享受税收优惠或税收减免。

通过在低税率地区设立子公司, 关联企业将年度所获得的利润往低税率地区子公司转移, 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避税。

(二) 利用关联方交易

关联企业利用关联交易和转让定价调节利润, 转嫁费用, 转移资金, 利用关联方交易逃避税收已成为企业、税管部门特别关注的焦点, 其常用手段有: (1) 以不合理交易定价的方式, 转移利润以避免在高税率地区纳税。 (2) 关联企业间采取无偿借款或支付预付款的方式相互注入资金, 逃避股息所得税等。 (3) 关联企业间劳务提供采取不合理计酬。 (4) 关联企业间转让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采取不合理定价。

(三) 采取第三方交易。

如集团利用母公司和子公司与第三方进行两次关联交易, 将利润保留在设立在避税地的第三方关联企业。

通过对关联企业避税手段的分析发现, 关联企业主要通过转让定价转移利润实现避税, 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压低或抬高转让定价的方法, 将关联企业间的利润从高税地区转移至低税地区或避税地, 以达到避税目的。随着关联企业利用转让定价避税日益频繁, 如何合理调整转让定价挽回这部分税收损失, 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针对利用转让定价避税调整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避税得到的广泛的关注, 税管机关反避税工作不断加强,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反避税法规不断完善, 涉外税收征管水平日渐提高, 反避税调查审计工作成绩显著, 同时国际间交流协作也不断加强。但相比而言国外对于转让定价的研究起步较早, 各国税管部门与企业对于转让定价避税的研究十分成熟。与此相比, 我国对关联企业转让定价调整方面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有关转让定价方面的研究

起步较晚, 转让定价立法内容过于笼统和抽象, 可操作性较差。同时我国关联企业认定标准不科学, 转让定价业务范围过窄。

(二) 预约定价尚不完善, 预约定价已在很多国家实行多

年, 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而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各方面的研究都不甚成熟, 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 转让定价处罚措施较轻, 处罚力度不够。

对于利用转让定价避税的单位和个人只追缴其所应缴税款, 但并未对其避税行为进行处罚。

(四) 税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转让定价调整工作技术性强, 对税务人员业务素质要求较高。我国目前相关税务人员普遍存在业务能力不强, 反避税经验缺乏。同时专职人员数量不足, 工作信息化水平较低的问题, 很难应对繁杂的转让定价调查审计工作。

三、对我国转让定价相关问题的一些完善思路

(一) 完善有关转让定价相关立法

首先要健全关联企业立法, 在借鉴学习先进国家转让定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对各种调整方法在法规中明确细化, 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

(二) 加大对预约定价制度的研究和推广力度

预约定价税制有效降低税务当局对转让定价调整的不确定性以及事后调整所带来的处罚。但目前我国预约定价税制发展缓慢, 同时推行预约定价税制要符合我国国情, 不能操之过急。但应加强这方面的立法研究与学术研究, 并在中小企业或部分城市进行试点推行,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三) 加大对转让定价避税行为的处罚力度

应认真研究转让定价避税问题处罚措施, 严厉打击利用转让定价转移利润避税的行为, 加大企业避税成本。同时我国应制定专门的转让定价避税处罚规则, 加强对纳税人的约束力。

(四) 建立转让定价工作人才库, 提高税务机关反避税人员的专业水平

转让定价相关税务管理专业性较强, 需要专门机构和管理人员来管理完成。拥有反避税专职队伍对于减少税收损失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必须完善管理机构, 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 管理能力强的反避税队伍。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着力培养涉外税务专业人才, 以改变当前我国反避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

(五) 加强税务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 加强国际间税收协作与情报交换

由于转让定价涉及的税收、审计、会计等部门较多, 专业性关联性较强, 因此应加强转让定价税收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能力, 从而提高转让定价税收调整的工作效率, 节约税收成本。目前我国反避税工作发展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情报交换发展滞后, 同时国际间税收协作政策不全面。因此我们应该在税收情报交换的具体操作上制定法规, 提高税收情报交换效率。

参考文献

[1]OECD《transfer pricing guideline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ax administrations》1995

【定价调整】推荐阅读:

销售定价07-15

定价模式07-18

出口定价05-10

审计定价05-22

新股定价05-28

定价因素05-28

转让定价06-03

协调定价06-15

期货定价06-18

商品定价07-09

上一篇:地震数据获取系统下一篇:运输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