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调整

2024-06-15

信息调整(共11篇)

信息调整 篇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深入,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课程中获取了一席之地, 这门课程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关注,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 系统自带的画图程序占有重要的地位, 利用电脑的先进性, 能快速地画出色彩纷呈的图画来, 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调整图形就是电脑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应有之一。本案例就是使学生掌握如何用画图程序对已有的图形进行调整, 从而使图片更加的丰富多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调整图形,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1.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调整图形》是江苏省信息技术教材与我校信息课教学特点的内容想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图形的翻转/旋转。让学生在认识图形工具的基础上, 熟练的掌握“翻转/旋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从而为以后综合创作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知识技能培养,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以及信息技术掌握的要求,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 知识、技能培养:使学生学会图形的“翻转/旋转”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中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形的调整, 提高学生的审美、学习、观察、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师生间的交流, 给学生以方法、以胆量、以鼓励、以成功, 让学生享受成就感。

3.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图形的“翻转/旋转”, 并能熟练掌握以及运用。帮助学生自行探究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

二、教法

考虑到学生年龄段特点, 设计本课时, 我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寻找题材, 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通过教师演示, 学生完成任务, 掌握新知, 自主探索, 发现问题, 解决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审美、学习、想象、表达能力等能力, 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 任务驱动:

在这堂课中, 为图形的“翻转/旋转”设计了小任务。将新的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融入其中, 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分析完成。这样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2. 课程整合:

在本课教学中, 将动画人物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 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 使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三、学法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自主探究的氛围, 让学生在生动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图形的“翻转/旋转”的基础上, 学会运用实践操作, 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1.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知识与技能:学习“翻转/旋转”调整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创作,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图像”菜单中“翻转/旋转”的使用。 (2) 难点:“按一定角度旋转”操作的理解。

3. 教学准备, 多媒体机房等。

4.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位“小朋友”和同学们一起上课, 大家欢迎吗? (欢迎) 师 (出示灰太狼贴图) :看, 这是谁?生:灰太狼。师: (出示美羊羊贴图) 瞧, 这是谁?生:美羊羊。师:当灰太狼遇到了美羊羊, 通常会做什么呢?生:灰太狼最喜欢抓小羊啦, 看见了美羊羊就想抓住她。 (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时, 美羊羊又会做什么呢?生:美羊羊想逃跑。 (学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是美羊羊跑得方向对吗? (不对) 为什么呢?生:美羊羊向前跑的话, 更容易让灰太狼抓住。师:是的。所以首先应该帮美羊羊调整方向,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调整图形。 (2) 新授。主题1:帮美羊羊逃跑 (水平翻转) 。师:谁愿意上来帮美羊羊调整一下呢?生:学生上台翻转图片, 教师适当指正。师:做的非常好, 像这样图案左右翻转, 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水平翻转。板书:贴图。师:那在电脑画图中, 我们应该怎样来操作呢?请同学们仔细看好老师的操作。第一步:选中要操作的对象, 使用“选定”工具, 设置成“透明”, 选择“美羊羊”图像。第二步:选择“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旋转”命令, 打开“翻转/旋转”对话框。第三步:在“翻转/旋转”选项中选择“水平翻转”。 (注意:当我们选择相应的翻转时, 单选框中会有小圆点) 第四步:单击“确定”按钮。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练习”文件夹, 选择“帮美羊羊逃跑”文件来操作, 完成之后, 保存一下。大家一起动手吧!生: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 顺利地帮美羊羊逃跑了。同学们注意:在进行水平翻转的过程中, 把整个画面都翻转了, 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出示未选定的作品, 翻转效果) 怎么处理?主题2:帮助美羊羊画出倒影。师:美羊羊真是太爱美了, 来到这美丽的小河边也忘不了照照自己。 (出示贴图) 师:可是河里怎么没有她的影子呢?你们愿意帮她吗?生:愿意。师:请同学上黑板来帮美羊羊贴出她的倒影?这位同学做得很好, 像这样把图案上下翻转, 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垂直翻转。板书:垂直翻转。这种图案上下方向的翻转, 我们称为垂直翻转。板书:垂直翻转下面请同学们帮美羊羊画出她的倒影。打开“美羊羊倒影”文件, 赶快动手试试吧!看看谁最先完成! (提示:垂直翻转与水平翻转在一起哦!) 生:学生操作练习。师:好, 请同学们停下手中的鼠标, 请同学上台来演示一下。 (边说边操作) 师:这位同学操作非常棒, 下面请同学继续来完成, 同桌可以相互帮助一下。主题3:画风车。师:同学们给美羊羊添上了她美丽的倒影。美羊羊照完湖面的镜子, 继续去玩耍。走着走着, 看到有个风车在地上, 忍不住玩了起来。下面我们一起来画个风车。首先观察一下, 风车有什么特点,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生:风车叶子的大小、形状相同, 叶子的颜色不同。师:如果老师给你一片风叶, 应该怎样来操作呢?请同学们来说说看。生:复制粘贴出三片风叶, 然后调整每片风叶的位置。师:谁愿意到黑板上跟老师一起贴出一个风车呢?准备了四片风叶, 第二片风叶怎么贴出来, 在什么位置? (在第一片风叶的基础上, 顺时针旋转了90度, 板书:旋转90度;第三片风叶呢?板书:旋转180度;第四片风叶呢?板书:旋转270度:三片风叶都按一定角度进行了旋转)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按一定角度旋转。板书:按一定角度旋转。师:风车的画法我们清楚了吗?下面我们也来画个风车, 好吗?生: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师:谁能够到老师的机器上, 当回小老师边讲边演示给同学们看一下。 (学生操作, 教师讲解) 真像个小老师, 做得太棒了!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师:没有完成的同学, 老师再给你一点时间, 赶快完成。 (3) 总结, 延伸创作练习。学生读要求:欢乐的海洋。里面只有一只海豚, 一只海鸟, 鱼儿又少, 都朝着一个方向游, 你能让这片海洋变得欢乐无比吗?美丽的公园。公园里景色怡人, 可惜只有一只蝴蝶, 你能让这么美的景色变得更美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创作, 打开“创作”文件夹,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案来操作。 (ppt出示要求) 学生练习, 师生评价、总结:今天这节课, 我们学习了调整图形, 掌握了“翻转/旋转”操作中的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按一定角度旋转来调整方向, 可以帮助我们将图片修饰得更加美丽。谈谈教师此刻的心情, 总结这节课学生的表现, 给予赞许。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无限延伸。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借助多媒体课件, 对学生实施研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培养信息素养。本节课的重点分析有如下几点:一是导入部分, 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点;其二, 设计客串小老师程序, 刺激学生的心理, 为此而认真地去学习和练习, 使这节课达到一个高潮;其三, 学生的参与, 为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同时, 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其四, 展示学生作品, 给予学生成功感和自信心, 并激发学习兴趣;其五, 研究性学习方法, 是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 也是一种创新。在学习了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 效果会更好。作为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操作时间, 不到合适的时机不能让学生操作, 否则会很难控制教学过程。在请学生演示的活动中, 尽可能挑选程度好的学生, 避免浪费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提出问题, 自主让学生解决问题, 对知识感受更深。

信息调整 篇2

旅游翻译文本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酒店宾馆介绍等各方面内容。旅游文本主要有两个功能:信息传递和诱导行动。信息传递即给游客提供景点信息;诱导行动即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为了充分体现这两个功能,我们在翻译旅游文本时,对信息的取舍与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以安徽省省情的书面化翻译与英文网站翻译为例,谈谈信息的取舍与调整。在书面化的翻译中,要先将原有的文本进行逻辑分层,按照历史、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文化的顺序重组了文本。翻译旅游文本时,要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要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信息进行适当调整,让他们好读好懂。对于文本中意思内容有重复的地方,要进行删减,保证文本简洁明了。对于旅游资料中带有夸张性的描述应予以删除,若直接按字面译成英语,对于理解原文没有任何帮助,甚至外国游客根本就看不懂。例如文本中的“八百里皖江”、“山河秀丽、人文荟萃、稻香鱼肥、江河密布”、“鱼米之乡”在英译时都可以省略。对于文本中可能产生歧义、误解的信息应予以删除。例如:“安徽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这里的“内陆”恰好暴露了安徽省在地理位置上的劣势,所以可以直接不译。

信息调整 篇3

关键词人体组织信息内能手法调整相关性

人体组织系统各有其相应的内能和信息,某一组织系统的内能和信息失调都可导致该组织系统出现病变,而某一组织系统病变也必然引起该组织系统内能和信息的异常。采取适当的手法即可以改变组织系统的内能又可以调整人体的生物信息,从而达到有病治之,无病保健的效果。

1改变内能

凡因各种因素造成软组织和解剖位置失常者,其有关组织系统内能必然发生改变,由于内能改变又会造成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临床上常见的肌肉痉挛、关节错位、肌腱滑脱、软组织粘连等,主要是因为有关的组织系统内能失调,而并发软组织和解剖位置的异常。根据具体情况而采取揉按、旋牵、拿扳等诸手法就可能使痉挛得到解除、错位得以整复、滑脱回复原位、粘连妥善剥离。如冻结肩的治疗,关键在于活动患肩,使粘连得以松解,但本病患者肩部疼痛剧烈,肌肉痉挛,活动困难。因此治疗上首先要调整肌肉组织系统的内能,使肌肉痉挛缓解,然后才能活动其关节。在活动关节松解粘连时,极有可能造成新的损伤,通过手法来改变患部的内能,即加强气血循环,促进损伤的修复,从而消除因活动关节而产生的副作用,保证了推拿的良好疗效。同样,如果我们平时能注意进行必要的保健性按摩,就可以减少或避免组织系统内能的失常,也才能维持正常的软组织和解剖位置。

2调整信息

通过近代生理学研究,人们认识到人体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其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信息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通过(按摩手法)刺激或能量传递形式作用于体表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再经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使病变脏器得以调正。如在心绞痛的患者相关腧穴上,用较轻地按揉手法输入调整信息,可增加冠状动脉的血供量,从而缓解症状。同理,假如我们用一些手法(推拿按摩),常常给属于膀胱经的背部腧穴输注正常的生物信息,那么就可能使某一个俞穴所对应的脏腑组织,始终保持平稳状态,就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信息调整 篇4

1 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01-2007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约1.5万亿元,占GDP比重约5%,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超过0.8个百分点,出口额达5 218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6.5%。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数字电视等领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滑,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利用外资额明显减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同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深层次问题仍很突出。

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坚持改革开放,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优化环境巩固规模优势,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稳定出口,拓展内需,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保持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增长;集聚资源,重点突破,提高关键技术和核心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以用促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在发展中保稳定,在稳定中谋转型,加快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基本原则。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针对当前外部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调整的形势,采取积极措施,保持产业的稳定增长。同时,着眼长远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完善体制机制,改善投融资环境,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创新型企业,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国家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增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以系统应用为牵引,加速技术自主开发。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吸引国际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向我国转移,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拓展企业海外发展空间,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3) 规划目标。促增长、保稳定取得显著成效。未来3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3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保持外贸出口稳定。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和相关服务培育成为消费热点,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带动传统产业改造,信息化与工业化进一步融合。

调结构、谋转型取得明显进展。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品牌市场影响力大幅提高。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从12%提高到15%。稳步推进电子信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区。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等领域的应用创新带动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产业发展模式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3 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9个重点领域,完成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战略性核心产业实现突破、通过新应用带动新增长三大任务。

(1) 确保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稳定增长。

完善产业体系,保持出口稳定,拓展城乡市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实现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等骨干产业平稳发展。

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提高产品研发和工业设计能力,积极发展笔记本电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等重点产品,构建以设计为核心、以制造为基础,关键部件配套能力较强的计算机产业体系。大力开拓个人计算机消费市场,积极拓展行业应用市场,推广基于自主设计CPU的低成本计算机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打印机、税控收款机等产品。支持骨干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开拓全球特别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

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充分发挥整机需求的导向作用,围绕国内整机配套调整元器件产品结构,提高片式元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半导体照明、混合集成电路、新型锂离子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和新型印刷电路板等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初步形成完整配套、相互支撑的电子元器件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无污染、环保型基础元器件和关键材料,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提高电子元器件和基础材料的回收利用水平,降低物流和管理成本,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保持国际市场份额。

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彩电企业与芯片设计、显示模组企业的纵向整合,促进整机企业的强强联合,加大创新投入,突破专利壁垒,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快4C (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 融合,促进数字家庭产品和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推动全国有线、地面、卫星互为补充的数字化广播电视网络建设,丰富数字节目资源,推动高清节目播出,促进数字电视普及,带动数字演播室设备、发射设备、卫星接收设备的升级换代,加快电影数字化进程,实现视听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2) 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

抓住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加快调整的机遇,立足自主创新,强化国际合作,统筹资源、环保、市场、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实现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

完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支持骨干制造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创新投入,推进工艺升级。继续引导和支持国际芯片制造企业加大在我国投资力度,增设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完善集成电路设计支撑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集聚。引导芯片设计企业与整机制造企业加强合作,依靠整机升级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支持设计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支持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与科技重大专项攻关相结合,推动高端通用芯片的设计开发和产业化,实现部分专用设备的产业化应用,形成较为先进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面板生产为重点,完善新型显示产业体系。国家安排引导资金和企业资本市场筹资相结合,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成熟技术的产业化与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发并举,逐步掌握显示产业发展主动权。充分利用全球产业资源,重点加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努力在新型显示面板生产、整机模组一体化设计、玻璃基板制造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着力提高国产基础软件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中文处理软件 (含少数民族语言软件) 、信息安全软件、工业软件等重要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技术、产品研发,实现关键领域重要软件的自主可控,促进基础软件与CPU的互动发展。加强国产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推动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大型骨干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增强企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引导中小软件企业向产业基地集聚和联合发展,提高软件行业国际合作水平。

(3) 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加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运用,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新应用带动新增长。

加速通信设备制造业大发展。以新一代网络建设为契机,加强设备制造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的互动,推进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创新,以规模应用促进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光纤接入网建设,开发适应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新业务、新应用,带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升级换代。支持IPTV (网络电视) 、手机电视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建立内容、终端、传输、运营企业相互促进、共赢发展的新体系。

加快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把握软件服务化趋势,促进信息服务业务和模式创新,综合利用公共信息资源,进一步开发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信息服务业务。积极承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引导公共服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外包数据处理、信息技术运行维护等非核心业务,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服务外包体系。提高信息服务业支撑服务能力,初步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满足产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以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加速行业解决方案的开发和推广,组织开展行业应用试点示范工程,支持RFID (电子标签) 、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工业控制及检测等产品和系统的开发和标准制定。支持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工业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进一步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结合国家改善民生相关工程的实施,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领域应用。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三农”水平,加速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壮大涉农电子产品和信息服务产业。

4 政策措施

(1) 落实扩大内需措施。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以及家电下乡、其他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空间,引导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和数字化影院建设,拉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完善普遍服务机制,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电信和广播电视覆盖,加速实现“村村通”。支持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发展和LED (发光二极管) 节能照明产品推广。建立国家资金支持的重大工程配套保障协调机制,带动电子信息产品以及相关服务发展,引导国内企业互相配套。

(2) 加大国家投入。国家新增投资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加大引导资金投入,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电视电影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等6项重大工程,支持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鼓励地方对专项支持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加大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投入。

(3) 加强政策扶持。继续实施《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国发[2000]18号) 明确的政策,抓紧研究进一步支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并适当延长液晶等新型显示器件优惠政策。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进“三网融合”。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中,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认定目录和标准。研究出台光伏发电和半导体照明推广应用的鼓励政策。

(4) 完善投融资环境。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信贷支持。引导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有效发挥信用担保体系功能,支持金融机构为中小电子信息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依托产业基地、企业孵化器等产业集聚区,扩大电子信息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试点。对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外汇资金需求,通过进出口银行提供优惠利率进口信贷方式给予支持。积极发展风险创业投资,大力支持海外归国人才在国内创业发展。落实优惠条件,降低商检和物流费用,支持国外企业稳定在我国的生产规模,扩大投资。加强产业基地公共基础设施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环境。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加大打击走私力度,促进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维修、配送及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

(5) 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在集成电路、软件、通信、新型显示器件等重点领域,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国内资源,支持企业“走出去”兼并或参股信息技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鼓励金融机构对电子信息企业重组给予支持。

(6) 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继续保持并适当加大部分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力度,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积极作用,强化出口信贷对中小电子信息企业的支持。落实科技兴贸规划。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拓展新兴市场创造条件,支持企业“走出去”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建立境外营销网络。拓展与国外政府、企业间的合作,大力推动TD-SCDMA等标准技术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和商用。落实促进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推动软件外包企业加快发展。

(7) 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加强移动通信、笔记本电脑、软件、新型显示器件等领域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电子元器件、系统整机、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组成各种形式的产业联盟,促进联合协同创新。大力推进TD-SCDMA、地面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数字音视频编解码、中文办公文档格式、WAPI (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 、数字设备信息资源共享等标准产业化进程,加强RFID、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家庭产品等关键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加快制定工业软件、信息安全、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和规范。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将集成电路升级等6项重大工程所需高端人才引进列入国家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的相关计划,提高国内研发水平。

5 规划实施

信息调整 篇5

信息化时代,信息服务事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败.针对农业结构调整中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健全信息服务主体,丰富服务内容,提高信息产品质量,完善服务设施和手段,强化农户的信息利用意识.

作 者:孙绪民 周建东 作者单位:孙绪民(泰安师专,社科部,山东,泰安,271021)

周建东(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信息调整 篇6

我国机床发展整体大而不强,低端产品多、价值低,高端产品少,很多企业还停留在“模仿”“仿造”阶段,就像当年日本发展的初期。很多关键部件不过关,数控系统主要依赖于进口,提升产品质量的难度很大。企业创新能力差,信息化程度低,产品成熟度偏低,制造成本高,更无理论性、战略性、方向性研究,是我们制造业的通病。把信息技术融于机床产品和企业管理的水平很有限,尤其是把现代信息技术融于数控产品,而研发并制造出高精尖产品就更差,所以我国机床的产品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程度都偏低。

此外关键零部件及核心运行部件的技术水平、运行速度、产品精度、可靠性、稳定性差,整体机床制造工艺水平与质量比较低。

影响国产数控机床质量的关键性指标一可靠性与国外产品相比明显偏低,直接影响了国产数控机床的竞争力。例如,国产数控机床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小于300小时,远低于国外高档数机床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2000小时,而国际标准为800小时。

因生产制造工艺、过程控制等因素,国产数控机床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单机生产质量远高于批量生产质量,很难实现数控机床的大批量高精度生产,从而不能有效占领市场。

无论从产品功能、制造过程控制,还是知识管理与创新、整体企业管理与服务水平来讲,我国机床产业的信息化水平都还很低,难以设计和制造出高端产品,实现“高、精、尖”数控机床的技术突破,无法有效提升企业升品牌内涵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利用信息技术在设计、制造、管理、服务、运作等方面不断实现创新与突破,向一体化、服务化、集成化综合方案供应商型企业发展,是制造业长期发展适应市场的重要手段。

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全面融入信息技术,用高端制造业代替简单制造业、技术密集型代替劳动密集型,发展高端数控机床产品,是企业在本轮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时的必经之路。

企业转型从产品与服务入手

首先,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增加可靠性、破坏性实验),融入信息技术(信息塔、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等技术),深入研究用户需求,从而设计和制造出更符合国家重点扶持行业及特殊用户需求的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

第二,提升对用户及产品的服务化水平,建立企业内外一体化、数字化、集成化运作与服务支持系统,形成从单一供应产品的生产商,到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资讯、企业运作环境与系统建设、两化融合及软件服务在内的制造业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

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急迫问题是创新和人的问题,即确立企业发展战略与理念后,怎样培养和管理高素质的人来利用最重要的信息技术,实现产品、管理和运作的不断创新问题。

信息化技术是解决产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无论是产品研究与创新,还是制造与工艺,管理与服务,无处不在。企业只有通过两化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与升级。

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技术难点

从管理方面来看:首先是实现管理创新难,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在管理与技术上不断实现创新并前进的过程,是管理与技术交融统一的集合体,只有管理创新跟上数字化运行环境发展要求,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化的各项工作。

其次,是数据管理难,由于装配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标准化、基础化、个人信息化水平低等因素,尤其是国营企业、老企业,这一矛盾更为突出。

再者,知识更新难,由于信息化对每一位员工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无论是在技术操作层面,或管理操作层面,都要跟上并适应数字化企业运作模式的具体要求,并要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和新的管理思想,而固守原有旧观念、旧习惯、旧知识,又是每一员工难以接受和使用新系统、适应新环境的主要障碍。

从技术方面来看:首先是系统集成难,由于现有国内外数字化软件产品,是依据不同业务分为孤立的系统来设计和实施的,数据不能共享,事后集成统一,事倍功半,投资大、失败多,尤其是财务管理软件,直接与企业静态制造数据脱节,无法形成信息流与资金流的集成和统一,不能适应数字化的产品开发及管理对快速设计和创新设计的要求,更不能满足未来企业数字化对信息技术及产品的需求。

其次,从软件实施方法来看,所有信息化项目,都是在软件实施后,再来消除信息孤岛,解决数据唯一共享。再者,信息化项目实施边界不清,需求多变,也是信息化项目实施周期长、成本高,不易成功见效的主要原因。

实现两化融合的关键点

企业信息化就是要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T(时间)、Q(质量)、C(成本)、S(服务)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信息化就是对企业数据集合进行数字化设计、实施、应用及管理。只有解决好带有制造成本数据的工艺数据和产品数据,使之在设计和生产经营中成为唯一共享数据,并在设计、生产、销售、管理等活动中成为唯一数据源和唯一标准,才能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发挥出信息化的具大作用。

所以,建立集研发、制造、管理及过程控制为一体的数字化企业运作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来不断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面临的首要问题。而解决带有成本数据的产品数据与工艺数据的集成,和它在整个企业内外数据中的唯一共享问题,又是现代装配制造业信息化的核心问题。

对CAD、CAPP、PDM、ERP、SCM,CRM等系统进行有效集成,为现代数字化企业提供一个数字化运作与支持的核心平台,是未来企业信息化、数字化产品市场发展的最终趋势,也是新一代数字化产品的主要特征。

信息调整 篇7

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 分必修和选修理论上是非常合理的。这样的划分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 有特长的选修内容学习, 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但这样的划分, 在真正实施时, 却并不如设想的一样能够给每一位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

一、必修课的内容应该调整的原因

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 作为必修课, 几乎涵盖了学生选修课可选的所有课程, 这些内容是不是都是“基础”呢?是不是都要学生在这短短的一个学期里掌握呢?

日常教学中, 笔者发现, 因为必修教材涉及面太广, 培养信息素养这一目标就显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的必修教材, 并非不再要求让学生使用电脑这个工具。然而, 纵观教材, 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到因特网信息的获取, 再到编程、文字处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处理、网页制作等等, 涉及的面太过宽泛, 而一学期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 比如编程, 只能安排三个学时, 音频处理一个学时, 图形图像处理涉及Photoshop和Flash两个软件, 也仅能安排四个学时, 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 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学完全书后都不记得自己用过些什么软件, 而脱离软件的使用,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处理也就成了空谈, 更何谈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程提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不能离开电脑。因为, 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存储信息和处理信息。而这些环节中无论哪一环节, 目前来说, 电脑都是最方便快捷的工具。如果脱离工具的使用, 人的思维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不熟练掌握用电脑来获取网上信息, 不会用Internet来进行交流, 不会用电脑来存储和处理信息, 信息素养的培养就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

二、选修课程的深度不够合适

选修课中的算法与程序难度太大, 高一年级学生, 面临着太多的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科目, 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两节, 再加之本课程的地位一直处于高中除体育外的所有课程之下, 学校普遍重视程度不够, 也使得学生不够重视。另外, 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往往把信息技术课看做是休息放松的课, 因此, 在有限的时间里, 面对一群疲惫不堪不想再伤脑筋的孩子, 讲一些有趣易懂的程序还行, 稍微复杂一些, 就只能看到一双双茫然的眼睛了。

网络技术应用, 这是一门学业水平测试过关率很高的课程, 即使在三星级及以下的学校, 通过率亦能达98%~99%。然而这也是一门最让学生学得稀里糊涂的课程。这种反差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网络技术应用的学业水平测试操作题学生容易掌握, 题型没有很大的变化空间, 通常就是IP地址的设定, Frontpage或Dreamwave以及一些简单的网络设置, 而对于原本有一定难度的理论题, 又往往出自考前各类参考书和练习盘, 教师们考前采取的强化训练措施就能见成效。

多媒体技术硬件上多数学校都能达到要求, 但这门课的选修人数却是廖廖无几。原因在于多媒体技术考试过程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多媒体的文件较大, 导致监考机收卷时会大面积出现试卷难以收取的问题。这一现象, 除了考试软件和监考机的配置有待改善和提高外, 对于试题内容作适当调整也是可以解决的。

三、教材内容调整的建议

(一) 教学内容范围适当缩小

选修难以真正实现, 不如取消选修。这样, 高一第一学期就没有必要对所有模块作简介。但所有内容均为必修就必须对原选修课程进行取舍。笔者认为, 原有的选修课程的各个模块, 都应适当降低难度。毕竟不再是花一个学期的时间去专修一门课, 难度大了根本无法达成目标, 另外信息技术教学目前的现状要求我们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难度太大, 超出了学业负担较重的高中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思维水平, 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 是很不利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的。

(二) 选修难以实现是否可以考虑改为选考

虽然选修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 但所学内容却未必都要考试, 由学生自主决定自己参加哪个模块的考试是不难做到的。

教学内容涉及了多个模块, 对于学生来说, 不可能对每个模块都有很大的兴趣, 应该允许学生有所选择, 例如, 考试中,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设置部分必做题, 即信息技术基础知识题, 这些, 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分三个模块设置部分选做题, 学生自主选择两个模块来完成。

第二种模式:设置部分必做题;分三个模块设置部分选做题;再分三个模块每个模块设置若干难度系数较大的, 能充分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或创新能力的题, 选做此类题的考生, 在选做题中选做一个模块即可, 且该模块内容可以与本题同属一个模块。这样做的目的, 是允许少数有专长却并非全才的学生也能顺利通过考试:

对于多媒体技术考试中出现的容量太大难以顺利收卷的问题, 采用新的模式后, 因为多数学生并非只选考多媒体模块, 所以, 多媒体技术题的数量大大减少, 从而容量也是大幅降低。此外, 还可以考虑在考试软件中加入直接判分的功能, 对部分可以通过机器直接判分的多媒体技术题学生交卷后就自动判分, 收卷时直接收取本题的得分, 而不再收取图像或视频文件, 这样, 也就大大减小了学生作答文件的容量, 使收卷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信息调整 篇8

财政部近日对2005年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财政部令第26号) (以下简称“原办法”) 进行了修订, 形成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 (以下简称“新办法”) , 从10月24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原办法相比, 新办法将原来的“申请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适用本办法”修订为“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将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也纳入新办法的适用范围。

(一) 持证人员范围新增兜底条款随着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发展, 企业衍生出很多新的会计岗位。为适应这一情况, 新办法在原来的十类持证人员范围的基础上, 新增了“其他会计工作”这一兜底条款, 以更好地适应目前以及未来的会计管理工作发展。新办法第三条规定,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以下统称单位) 从事下列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取得会计从业资格: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 ;出纳;稽核;资本、基金核算;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职工薪酬、成本费用、财务成果核算;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核算;总账;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其他会计工作。

(二)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有多项调整和过去的规定相比, 新办法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相关事项作了多项调整。新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增加了“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这一条款, 明确了会计从业资格各考试科目应当一次性通过。同时规定在考试结束后及时公布考试结果, 考试通过人员在考试结果公布之日起6个月内, 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逾期未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 视同自动放弃。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 可以委托代理人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新办法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修订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 明确取消了过去可以以“珠算五级”代替“会计电算化”的规定。同时取消了过去允许具备中专以上 (含中专, 下同) 会计类专业学历 (或学位) 的, 自毕业之日起2年内 (含2年) , 免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 (或者珠算五级) 这一规定。此外, 新办法规定,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全国将执行统一的考试合格标准。同时, 无纸化考试题库将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

(三) 增加从业资格证撤销和注销管理为加强会计人员管理, 规范会计从业人员行为, 新办法细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撤销和注销管理。新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当撤销持证人员的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作出给予持证人员会计从业资格决定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超越法定职权, 作出给予持证人员会计从业资格决定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法定程序, 作出给予持证人员会计从业资格决定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对不具备资格或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人员, 作出给予持证人员会计从业资格决定的;持证人员以欺骗、贿赂、舞弊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

持证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当注销其会计从业资格: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会计从业资格超过有效期的;会计从业资格被依法吊销的。

(文/程彩清)

(转载自《中国税务报》)

《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信息化调转暂行办法》若干问题的解答

根据《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信息化调转暂行办法》 (财会[2011]11号) , 全国自2011年6月1日起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跨省级行政区划、部门网上调转。各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积极行动, 及时调整工作部署, 升级信息管理系统, 制定实施细则, 有效确保了调转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 部分地区、部门和个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希望能得到解答。

一、持证人员申请办理调入手续, 但其电子信息未上传至财政部调转平台的, 应如何处理?

答:遇有持证人员的电子信息未上传至财政部调转平台的, 调入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根据《暂行办法》的生效日, 分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一) 持证人员调出日期在2011年5月31日之前的, 应按传统纸质材料调转模式办理调入手续。 (二) 持证人员调出日期在2011年6月1日之后的, 应通过调转平台办理调入手续。可待调出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补充上传持证人员电子信息后, 再为其办理调入手续;或将持证人员的纸质调转材料予以退回, 由其在调出地重新申请通过调转平台办理调转手续。调出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及时将退回的持证人员信息重新纳入本地管理系统。

二、持证人员在办理调出手续时无法将拟调入地确定到县级行政区域的, 应如何办理?

答:鉴于此种现象较为普遍, 财政部已对调转平台作出相应调整, 在电子信息中仅填明拟转入省级地区的, 也可正常办理调转手续。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定期维护本地管理系统中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代码, 保证与财政部调转平台的代码保持一致。

三、持证人员电子信息中部分信息项或信息项之间存在逻辑错误的, 应如何处理?

答:如持证人员电子信息中的姓名、从业资格证书档案号码、有效身份证件号码项内容无误的, 调入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在审核其他材料通过的情况下为其办理调入手续, 并对错误信息及时办理更正或变更。涉及更正或变更的, 持证人员应提交有效证明材料。如持证人员电子信息中的姓名、从业资格证书档案号码、有效身份证件号码项内容有误的, 调转申请予以退回, 并由原调出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进行处理。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在办理调出手续时应加强对持证人员基础信息的审核, 及时发现并更正导出电子信息中存在的错漏, 确保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

四、《暂行办法》中关于会计人员完成继续教育的相关要求从何时开始计算?

信息调整 篇9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和集成化的不断发展, 企业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与信息化环境契合较早的企业不但在企业内部建立网络, 以期信息共享、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而且还与外部网络链接、架构互联网络。信息网络的发展, 使企业管理面临着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快捷化、一体化和全球化挑战, 企业管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 日益与企业信息化程度密不可分。信息化社会中, 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不仅支撑企业的发展, 也必然对企业管理提供新的机遇和模式。信息化成为企业管理战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传统企业以追求成本、差异性和目标集聚三个重要指标所形成竞争优势的模式, 已逐步向企业信息化所形成的独特竞争优势, 即知识优势进行转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必然, 进而要求企业管理的宏观战略思维亦须做出相应调整。

二、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面临的新趋势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并将成果运用于企业管理的一系列决策行为。它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也是实施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 其结果将是生产经营过程的集合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甚至对传统的企业核心组织架构、既有运营流程、营销模式等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可以说, 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以信息为核心的资源概念的泛化, 逐步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载体来优化企业管理的模式, 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宏观战略思维需要考量的必然趋势。

(一) 信息化影响企业管理战略的制定

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在实施层面有所表现, 但其更为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战略思维层面。信息化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施管控, 并在此基础上修正既有的企业管理决策, 同时, 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和企业管理资源的共享, 使企业逐步实现对行业发展动态的掌控。以加强信息化的应用为旨归, 有利于企业有效地整合内部各生产经营环节的力量, 实现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与优化, 进而以信息化为依托, 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企业管理的水平。应充分意识到, 信息化浪潮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 带来了根本性变革, 堪称企业管理思维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 信息化促进企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首先, 信息化将对生产环节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手段可把局域网内相对独立的计算机终端捏合为功能更为完备、规模更为庞大的数字化网络系统, 进而完成资源与信息的共享, 减少生产与经营的中间环节, 降低此环节的内耗。同时, 网络系统将企业生产流程合理拆分为若干项相对独立的工作, 并根据分解后的工作特征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进而达到最优组合。

其次, 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完善团队建设。在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比重不断增长的趋势下, 企业产品的每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协作。以综合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手段, 加之城域网和局域网的普及, 企业的生产环节以信息化为资源并实现传播和共享, 加快了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效率, 进而极大增强了团队工作的效率与凝聚力。

最后, 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水平。产品是企业的核心, 对企业管理方式也起到决定性指引作用, 企业管理模式须与企业产品的特征相吻合。传统企业的产品生产环节涵盖产品设计、制作工艺设计、样品试制、批量生产等若干方面, 在此纵向分工的过程中, 各项工作均由不同的部门单独完成, 若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 则极易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 必然降低工作效率, 延长产品生产周期, 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 可以加强内部各部门间的联系, 亦可与其他科研院所和顾客进行联系。实现异时、异地办公, 直至实现产品生产从独立部门的串行流程转向多部门的并行流程转化, 从而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 信息化有助于经营理念和企业效益的提升

一方面, 信息化推动企业经营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现代企业逐步追求跨地区、跨国家甚至是全球化经营, 进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此过程中, 企业的经营打破了局域性障碍, 缩短了信息交流的时间, 扩大了经营活动的空间, 以速度和效益为衡量标准, 经营活动得以开发出新的手段、条件和机制。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掀起了经营方式的革命。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催生了一种新的经营方式———电子商务。可见, 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服务, 此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交易方式逐步获得企业的认可, 在此过程中, 信息化促使贸易操作规范化, 贸易手续简单化, 贸易成本逐步降低, 工作效率逐步提高。同时, 信息化时代, 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劳动工具智能化、人力资源知识化、货币的电子化等促进经营活动对能源和物资的依赖性逐步降低, 有利于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流通和配置, 进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四) 信息化使企业管理决策更为规范合理

在开放交互的信息化背景下, 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发生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变革, 企业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产生了根本变化。同时, 电子商务等一些新型经营模式和企业管理目标得以出现。信息技术在支配、引导、组织、协调企业的物资流通、技术流通、资金流通和人员流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 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能力皆有所提升, 企业管理的诸多手段促使企业管理决策的规范化、合理化。

不容忽视的是, 在信息化技术得以普及之前, 传统企业管理方式在管理和决策制定上极为滞后, 不仅影响管理手段的实施, 也为企业管理埋下了尚不可预知的风险。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 为建立快速、准确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及时的预警机制创造了条件, 得以进行风险监控, 从而实现风险控制。

三、基于信息化趋势的企业管理宏观战略思维调整

(一) 企业管理制度的调整

传统的建立在原始劳动分工基础上的工作制度早已无法适应现在市场竞争的需要。因而, 原有的企业业务流程设计、管理制度、系统化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决策流程要在信息化的视阈内进行调整。信息化视阈下企业管理制度的更新是现代企业信息化的必然途径, 企业应加快优化、制定既有的信息管理制度。

(二)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调整

信息化视阈下, 企业管理宏观战略思维的更新是以信息和技术为依托而构成的企业内外部的协调系统, 其旨归是紧密围绕企业核心的竞争力的提升而进行。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建立信息共享体是企业进行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有效方法, 它有助于多个经营企业实现业务能力和业务范围的优势互补, 从长远来看, 有助于从战略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未来新核心竞争点的提炼也具有积极意义。

(三) 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

信息化程度是企业管理思维的标志之一, 同时, 信息化手段有助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做出经营管理手段的调整。因而, 企业应不断融合各类资源, 实现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 确保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向侧重分析和处理信息方向转移, 企业在产业信息共享, 以及与行业内部和消费者建立联系的能力将大幅提升, 这对企业实施管理战略思维调整至关重要。

(四) 企业管理观念的调整

企业管理观念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精神指南, 堪称是企业管理思维方式如何实现科学化的灵魂。企业要在信息化背景下适应多变复杂的竞争环境以求生存和发展, 就要在管理观念上契合信息化背景并进行调整。企业应大力革新传统市场环境下形成的既有企业管理模式, 有的放矢地调整企业管理思维, 改进企业在信息化视阈下宏观战略思维更新的能力。

摘要: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和集成化发展, 促进企业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旨在提升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应着力研究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新形势, 进而在深入剖析后, 在管理制度设计、生产流程控制和管理理念革新等方面入手, 调整企业管理的宏观战略思维。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传统企业管理方略与信息化环境下管理客观需求不能完全契合的问题, 促使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发展,战略思维

参考文献

[1]洪功原.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董天东.金融危机和企业管理[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许文刚.我国企业管理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4]丁华军.我国信息化进程中促进就业的对策思考[J].市场论坛, 2006 (04) .

信息调整 篇10

造价信息差额调整法是2013 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2013 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提出的材料调差方法之一。如果合同约定采用造价信息法材料调差, 则定期或结算时需对约定的范围、约定的风险幅度外的材料进行调差及相对应的税金。

具体调整的规则是, 根据承包人投标报价中的材料单价和基准单价的高低比较, 计算涨幅的基础和调整的起点都是从较高的价起算, 而计算跌幅的基础和调整的起点都是从较低的价起算, 归纳为“涨从高、跌从低”。当涨幅或者跌幅超过风险范围后按约定进行调整。

计算时, 需要对每一种材料投标单价、基准单价、进场时信息单价和风险幅度进行计算和比较, 简单而繁琐, 枯燥而耗时。为此, 试图利用EXCEL制表的功能, 编制一个计算表, 实现能够自动判断和调差计算。

1 EXCEL计算表的实现

1. 1 调差规则的数学模型

假设基准单价I0, 投标报价b, 进场时信息单价I1, 风险系数r。那么, 根据材料调差的规则, 涨幅计算基础MAX ( I0, b) , 跌幅计算基础MIN ( I0, b) , 见图1。

调增价差为:

ΔP1= I1- ( 1 + r) MAX ( I0, b) , 显然 ΔP1> 0, 否则就认为没有涨价。

调减价差为:

ΔP2= I1- ( 1 - r) MIN ( I0, b) , 显然 ΔP2< 0, 否则就认为没有跌价。

1. 2 EXCEL计算表的设计

参照表1, 在EXCEL中制表, 其中A1 ~ G1 单元格按照2013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要求的“承包人提供主要材料和工程设备一览表 ( 适用于造价信息法) ”设置 ( 其中使用时将“发承包人确定单价”改为“进场时信息单价”) [1], 目的是和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保持一致, 计算时方便从有关文档拷入。I1 ~ N1 单元格按照本文要求设置也可以根据需要拓展, 目的是便于计算单价调差和判断。

按EXCEL的规定, 横坐标从左到右A, B, C……纵坐标自上而下1, 2, 3……材料1 的涨价基础就是I2。在单元格I2 中输入函数“= MAX ( G2, F2) ”, 以下简记为“I = MAX ( G, F) ”。依次分别在I2 单元~ N2 单元 ( 表1 中灰色区域) 中输入有关函数:

1. 3 录入数据

在G2 ~ H2 及An ~ Gn单元格 ( 表1 中白色区域) 中根据合同约定录入有关数据。为说明几个问题, 现录入表中的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从投标报价和基准价格两者中选择较高的为涨价计算基础, 较低的为跌价计算基础, “涨从高、跌从低”; 比较材料4 ~ 7, 材料7 和8, 材料3 和4, 可以看出不论投标标价多少, 在约定风险范围内不做调整, 超出风险范围按约定调整价差。

1. 4 算例

例1: 单一材料的按年度调价。

某工程约定的风险系数为5% , 钢筋等材料以造价信息法调整价款, 2010 年10 月信息价5 050 元/t为基准单价, 其他有关数据见表2, 计算出该工程不含税调价合计7 350 元。

例2: 多种材料按月份调价。

某工程约定的风险系数分别为0% , 3% , 7% , 以造价信息法调整价款, 有关数据见表3, 计算出该工程不含税调价合计11 194. 5 元。

2 计算表的拓展

1) 不同时期采购的材料。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采购的材料均可以视为一种独立的材料, 表3 仍然适用。

2) 约定按实际调整的情况。有时, 当事人约定实际进场时信息单价与投标时基准单价比较, 根据涨跌情况据实调整。这时, 将风险系数改为0, 令G = F, 即可。

3) 风险系数约定不明的情况。约定风险不明的情况, 可根据2013 版清单计价规范规定, 按风险系数5% 计算。

4) 约定涨幅和跌幅风险幅度不一致的情况。将原风险系数一列改为“涨价风险系数/% ”, 在最后新增一列 ( 如O列) “跌价风险系数/% ” ( 注意符号为正) 。将函数L = IF ( H < J* ( 1 - E/100) , 1, 0) 修改为L = IF ( H < J* ( 1 - O /100) , 1, 0) , 将函数M =IF ( K + L = 1, H - K* ( 1 + E /100) * I - L* ( 1 - E /100) * J, 0) 修改为M = IF ( K + L = 1, H - K* ( 1 + E/100) * I - L* ( 1 - O/100) * J, 0) , 即可。

5) 约定超过涨价幅度承担比例的情况。

3 结语

应用EXCEL设计的造价信息法调价计算表, 将繁琐的手算实现电算, 快捷、准确。

计算表设计中, 将基础价用MAX和MIN函数自动判断并选择; 涨价跌价通过IF函数判断, 单价价差M将涨价和跌价通过IF语句和涨跌状态系数K, L的合成一个算式, 在同一栏显示, 有很强的可读性。

计算表设计格式与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制式表有机衔接, 使得数据的录入更为便捷。

通过计算表的拓展, 可以实现各种约定的情况处理。

参考文献

信息调整 篇11

1. 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需求。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科技新知识进入教材。这些知识原理的展示,不是仅仅靠教师的一张嘴、课本的几幅插图、几幅挂图所能演示明白的。要生动再现新科技的原理和关系,采用多媒体立体、动态的模拟情景最生动、最清楚。比如,在学习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时,仅仅靠教师结合课本插图的讲解,很多学生还是弄不清楚。如果我们采用信息技术播放介绍三者关系的视频,学生看了就会非常明白:染色体大于DNA, DNA大于基因。可见,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物理、化学、生物这样需要现实微观世界情形的科目中显得尤为重要。

2. 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帮手。

教育的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变化。信息技术作为高科技手段已经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课堂教具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脚步进入课堂是历史的必然。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手写板书,一方面是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导致课堂对学生的监管出现漏洞,致使出现教师忙得团团转,学生轻松看板演的不合理课堂学习模式。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解放了教师,而且为课堂开拓了更广泛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过分迷信信息技术,弱化了教师的课堂地位。

对信息技术过分依赖,错误地认为只要使用信息技术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忽视了课堂中教师的应有地位。其实,无论教具如何更新,如何发展,教学效率的提高还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理念。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更新教学理念,精心备课,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的目的。

2. 学校硬件设施更新快,教师的信息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求。

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教师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相对落后于整个社会。加上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对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设施持敌对态度,认为要想出成绩,就得实实在在地“教”,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华而不实的虚招式。还有教师习惯于定势思维:使用信息技术的备课过程太麻烦,不如手写教案简单易行。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使用信息技术,更没有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自然结合起来。还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很先进,可是一部分教师却不会操作,也不愿去学习,导致现代化的教育成了摆设。不但浪费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使用的调整对策

1. 提高认识,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在的作用。

教师是育人者,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和教学理念,以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问题上,要让教师明白信息技术这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是课堂教学的有利帮手,但不能代替教师课堂组织者的地位。教师要善于将信息技术和其它课堂手段整合使用,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比如,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配以精要的板书设计;采用传统的板演和信息技术同时使用,使得课堂更具多样性和丰富性。

2. 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面对教师信息技术普遍落后于时代的现状,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这种培训可以是阶段性的大规模活动,也可以是根据教师某一课制作课件的具体操作,来不断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带动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同时让教师学会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不再是一个人对一本书的“单打独斗”式备课模式,教师使用分工合作式的方式备课,然后将教案和课件资源共享。让教师不但觉得不麻烦,还感觉到这种资源互通的便利性和迅捷性,从而从内心体会到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巨大变革。 (1) 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网络教学具备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促使教学内容直接与时代发展接轨,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性。还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因为网络改变了传统交流的面对面情形,学生的心理更放松,更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是想法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班级管理,让学生在班级论坛上直接对班级管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促进管理的现代化。 (2) 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实践的整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必将和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一起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从而改变陈旧的课堂模式,建立全新的课堂模式和学习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以全新的目光来审视信息技术和科目之间的整合,自觉加强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整合的方式,提高课堂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对新课程改革的冲击和影响是革命性的。它将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改变师生交流的方式,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不断促进教学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

摘要:从信息技术教师的角度阐释信息技术和其它科目整合的必要性: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需求,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帮手。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过分迷信信息技术, 弱化了教师的课堂地位, 或者是教师的信息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使用的调整对策: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在的作用, 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实践的整合。

上一篇:公路边坡下一篇:色彩的造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