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

2024-09-27

2009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精选8篇)

2009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 篇1

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2009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村官”研究课题组

报告说明

课题组于2008年11月到2009年1月就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纸质调查共回收问卷249份,核查得到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80%。有效问卷涉及北京、河南、湖南、四川、福建、河北、贵州、青海、江西、新疆、山西、浙江12个省市自治区93个区县190多个村庄的大学生“村官”。课题组在“54大学生村官网”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统计样本量961-1878个。在报告撰写过程中,主要成员先后对北京、重庆、四川、安徽、江西、河南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者参考了2008年对全国9省区大学生“村官”所作的问卷调查结果,查阅了有关新闻报道,网络信息,参考了平顶山市、漯河市、张家口市的大学生“村官”总结报告。报告在修改过程中得到了许多现任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者、部分专家与热心人士的指导。课题组感谢所有为本报告完成做出贡献的工作者。

引言

2008年初,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决定将连续十几年试验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推向了新的建设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1个县(市、旗),20%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嘎查)。其中有247个县(区、市)已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北京市则率先实现了3955个行政村每村两名大学生“村官”目标。我国大学生“村官”工程已进入到成千、上万人规模发展的全面、系统建设时期。从整体发展观察,我国开展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时间还不算长,经验积累有限,加之整个工程规模巨大,建设内容复杂,发展迅速,我们正面临着紧迫的建设形势与任务。

1.主要建设成效

1.1党中央明确决策,形成了全国发展局面

2007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组部的一份报告中批示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具有长远战略意义”;2008年3月20日,中组部在联合4部委召开的会议上公布了将在5年内选派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决定;2008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一份材料批示中称赞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2008年12月22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强调切实关心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2008年12月28日,团中央在京召开会议表彰了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2009年2月1日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着力拓宽农村干部来源,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完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

党中央的明确决策与直接领导,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23个省级单位发展大学生“村官”21127人,2007年24个省级单位发展41645人,2008年一跃而推广到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级单位,当年新发展大学生“村官”66856人,全国现任大学生村官总数达到13万人以上。其中2008年发展人数占总数的50%以上。截止到2008年底为止,每100个村民委员会拥有20名大学生“村官”的省级单位有12个,拥有30名以上的有10个,拥有50名以上的有7个,北京市2008年实现了每村2名大学生“村官”(见表1)。西部13省大学生“村官”的平均拥有量最高,为30名,中部为16名,东部为25名。达到万名以上大学生“村官”的省级单位有河南省、山西省、四川省。

表1.2008年百个村民委员会拥有大学生“村官”人数

数量范围省级单位数量省级单位名称

>1001北京

50-1006黑龙江,山西,上海,青海,辽宁,河南

30-503重庆,四川,云南

20-302浙江,甘肃

1.2积累了大量建设经验

大学生“村官”的来源。各地先后进行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第一,从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选派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去农村,充当大学生“村官”。福建省、河南省平顶山市与漯河市具有这方面的建设经验;第二,向全国大专院校开放招收应届毕业生去农村。北京、重庆如此;第三,对选择现职村两委干部定向培训,定期达到准专科学历,然后返村任职。黑龙江省有此方面经验;第四,中西部地区具有以本省籍高校毕业生及本省院校毕业生为主、专科生为主、文科为主特征;此外,北京、重庆则尝试了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以市外生源与农工理为主或较高结构比例的建设。仔细分析与追踪上述来源特征及其影响,可为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管理机构与培训机制建设。迄今为止,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学生“村官”的分级组织管理机构与管理机制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有关内容涉及对大学生“村官”的经济与政治待遇、社会保障、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保障。对有关建设指导思想、工作任务、管理职责、调配使用、教育培训、日常管理、组织考核、监督检查、待遇与奖惩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形成了规定与系统配套的管理办法。多数地方开展了岗前培训、在岗培训,逐步形成了制度化管理。如重庆市安排了岗前集训2周,实习锻炼1个月的程序。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与社会团体正在进入大学生“村官”培训活动行列。2008年,国家农业部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新农村建设处培训大学生“村官”100名;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实施的“乐义果菜技术推广发展计划”培训12期,大学生“村官”参加人数达到1500人次;2008年10月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市密云为大学生“村官”建立培训基地;2008年11月河南农业大学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等等。

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建设。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这方面的典型有:2007年5月,河南省鹤壁市在国内最先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以筹集到资金1200万元;2008年10月湖北省启动“扬帆计划”,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捐资3000万,大学生“村官”创业者最高可获10万元无息贷款;同年,江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德兰集团、江苏天容集团共同发起,专设550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用于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和创业项目扶持等;此外,山西省大同市政府、河南省舞钢、安阳、四川省金堂、新疆阿瓦提、江苏省通州市、丰县、沛县、铜山、响水、涟水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组织省扶贫办小额贷款和区财政贴息资金组成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已投放基金1200余万元,全区53名大学生“村官”已独办、领办、合办畜禽养殖、蔬菜种植等各类项目32个,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15000余人,增加当地农民工资性收入6000多万元。大量的实践活动,正在为这一制度建设迅速积累经验。

关于3年后大学生“村官”的去向。2003年起河南省平顶山市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先后招收 2637人,其中90%部分在第五次村委换届选举中入选“两委”班子,考取公务员218人,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到期续签留任合同者占60%以上;2008年北京市平谷尝试分流制度建设,32名届满大学生“村官”中有23名续签大学生“村官”留任合同;江苏、重庆则实施2到3年考核合格后转入行政或事业编制;四川省则要求县、乡两级事业单位在编制定员内需补充人员时,一般从聘任期满的村大学生干部中定向考录;县、乡两级党政机关在编制定员内考录公务员时,将注重从聘任期满的村大学生干部中考录;贵州省为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统一制定基层服务证书,作为今后享受优惠政策的依据。考公务员加5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并组织3场招聘会实行全免费推荐就业服务。此外,各地在大学生“村官”届满考研、留在农村创业、自主到社会择业方面也有积累经验。

1.3正在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

随着发展,大学生“村官”作为新生事物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有关人物、事迹、制度、规定、新闻、调查报告、理论研究、书籍、影视作品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各类传媒系统中。例如,2007年全国重要报刊刊登有关大学生“村官”的文章为344篇,2008年达到694篇;2008年3月百度搜索大学生“村官”相关网页数量为17万条,2009年1月达到659万条;一批大学生“村官”网站在各地相继设立,在北京注册的“54大学生村官网”注册用户达到5万人;2008年平顶山市摄制的《女大学生部落》在央视电影频道、河南卫视播映,引起了较大反响。此外,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正在引起国际方面的关注。2008年日本、韩国部分媒体曾予报道。大学生“村官”正在成为新时代越来越熟悉的新名词、新概念,走进人们的生活。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各地大学生“村官”建设实践,当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有:

2.1引导和筛选人才问题

各地多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村官”来源充足。北京市2006-2008年3届大学生“村官”考试的考招比为5.5~6.7:1,重庆市2009年1月19日进行的大学生“村官”考试,其考招比为7:1。良好的应考形势,给挑选到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在2008年初对现任大学生“村官”所作的一项抽样调查中,60%以上部分的回答是:“想为农民做点事情”、“到基层锻炼积累经验,为以后从政打基础”、“体现个人价值”、“了解国情”、“能发挥自己特长”,有7%的回答“能发挥自己特长”,另有15%的部分回答为“工资待遇不错”、“就业困难”、“解决当地户口”、“一时冲动”。2008年11月进行的另外一项问卷调查中,在回答“你如何看待你当时的决定”问题中,31%的回答“不后悔”,56%的回答“一般”,13%的回答“有点后悔”。两项调查说明绝大多数录取的大学生“村官”的报考动机正确,工作心态势稳定。但依然有一部分属于录取把关不严,影响后期发展。那么什么是“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安徽省阜阳市三合镇做的一项调查的结果表明,40%的村民认为农村最需要“有组织能力,能够维护农民利益,促进村民当家作主的人才”,29%的认为是“懂农业科学技术的人才”,26% 的认为是“带领村民致富的人才”;而重庆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区县对农林牧渔专业的大学生需求高达72.5%。上述结果说明,因地区不同,现阶段农村对大学生“村官”的要求存在差异或多样化需求。我国新农村建设形势复杂,困难大,客观上对大学生“村官”要求高,要德才兼备、德智体全面发展。今后几年各地正进入大规模招收大学生“村官”时期,一定要注意积极引导,严把质量关。

2.2“村官”归队问题

大学生“村官”应当在农村工作中锻炼成长。这在组织形式上表现为要入村、入户,深入农村生活,经风雨,见世面。2009年初进行的调查表明,中部地区的大学生“村官”有45%居住在所任职的村里,东部为39%,西部为31%。即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晚上不在任职村庄居住。在回答“每周在村里工作的时间”问题中,17%的人7天时间在村里工作,44%的人5-6天在村里,25%的人3-4天在村里,14%的人在村里的时间在2天以下。比较而言,东部地区每周在村里工作时间超过5天的占71%,中部地区为59%,西部地区为43%。

造成大学生“村官”不在本村居住的原因为:一是经济困难。从反映的情况报告来看,“06、07年的‘村官’,有一部分是到镇里任职而没有下村”,“某些国家级贫困县,村庄无法解决‘村官’的吃住问题,保证不了生活”。二

是乡镇领导的担心与偏爱。一方面,大学生“村官”的不确定性大,每年报考国家、省市公务员,2-3年后可能走人,从农村工作的延续性来说不利,乡镇领导对他们能不能留在农村心存疑虑。此外,乡镇领导认为“村官”文字能力强,能熟练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愿意“借调”在乡镇办公室做打字员、记录员,甚至成为“秘书”。三是村干部的态度。村干部大都希望能把专业对口(如农业种植、养殖、法律、财会、电子信息、企业管理)、综合素质较高、为人正直、作风踏实、性格外向、能带领大家致富创业的优秀“村官”派到村里。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与村干部所期盼相差较大,“连邻里纠纷问题都不容易解决”等等。

2.3双认识、双建设问题

实践证明,只有“村官”对自身、对农村有正确认识,才能完成好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建设,实现中央决定选派大学生“村官”的目的。在2008年底的问卷调查中,回答“您自己在所任职岗位上发挥的作用如何”时,25%的部分回答“发挥了较大作用”,61%的回答为“发挥了一点作用”,另有14%的回答“发挥作用很少”;在回答“您认为自己到村里工作是否受当地群众欢迎”问题时,14%的部分回答为“很受欢迎”,62%的部分为“较受欢迎”,24%为“反应一般”。另一项调查中在回答工作后“您何时对农村工作产生信心”问题时,72%的回答在第一年,18%为第二年,10%为第三年。上述情况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大学生“村官”中体双认识、双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影响大学生“村官”双认识、双建设水平提高基本因素包括两方面。第一,结构因素。2008年初的调查中,20%的“村官”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小城镇和大中城市,毕业后直接到农村。在回答“在农村基层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时,26.8%的部分选择“专业不对口”、“与村里人缺乏共同语言”、“难以融入进去”、“所学东西用不上”、“村里矛盾大,很复杂”及“人际关系难处理”等选项。另一项调查中,42%的“村官”上大学前一直生活在小城镇和大中城市,对同一问题的相同答案比重在50%以上。说明“村官”的城乡来源结构可能是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应届毕业生与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往届生间也有差别,管理部门科学化程度低、全社会对大学生“村官”认识不统一、农村生活与工作条件差也是重要客观影响因素。第二,主观因素。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对应届大学生的调查中,有超过57%的人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自己在就业压力下的选择。伴随着我国就业难度加大与各地大学生“村官”利多政策出台,应届毕业生应考“村官”心理基础情况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在工作期间思想不稳定,也会影响效果。在回答“您做村官心里最主要的顾虑是什么”问题中,34%的部分回答为“在任职期间能否发挥作用”,43%的在忧虑“任职期满后的去处”,另有22%的人在考虑“优惠政策能否落实”(12%)、“任期满后到城市工作不适应”(6%)、“影响在城市工作经验资历积累”(4%)。50%以上人受多种因素作用而心态不稳,在相当程度上正在成为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执行的隐患。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2.4快速均衡发展问题

今后若干年,我国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期。如何做到全面、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均衡稳步发展,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的作用,是一项涉及工程全局、全方位、全过程建设的艰巨任务。目前出现的主要有以下布局问题与关系处理问题。第一,招收大学生“村官”中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结构,文科、理科、农科结构,应届生、往届生结构,本省籍、外省籍结构,中组部管“村官”与地方管“村官”结构关系问题;第二,锻炼成长过程中的硬件与软件配备问题,第1、2、3年分期管理问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岗外短期理论学习与案例培训结合问题,技术培训、产业发展能力培训、管理能力培训问题;第三,东、中、西部分地区均衡发展问题,一省范围内先期、中期、后期发展布局问题等等。因各地情况与发展阶段差异,上述问题发生集中度与轻重缓急有所不同,应当在实践注意分别情况,探索系统解决方案。

2.5 大学生“村官”路向何方?

大学生“村官”任期为三年。调查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分别有47%、36%、42%的现任大学生“村官”心里主要的顾虑是期满后的出路问题。在回答“三年以后有何打算”问题时,平均有25%的人选择续签做“村官”与农村创业,42%的人选择考公务员。对照2005年以来同类问卷调查结果,选择扎根农村、继续创业的比重在降低,准备考公务员的比重在升高。按照东、中、西部各选项分析,各类意愿分布略有差别,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差异明显(见表2)。根据现任大学生“村官”量推断,3年后将有成十万名大学生“村官”面临重新选择。大学生“村官”路向何方?我们必须尽快着手设计出路,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实践中解决好问题,迎接大学生“村官”大规模建设高潮的到来。

表2.大学生“村官”届满后去向意愿调查统计

地区续签做“村官”农村创业考公务员考研读书进人才市场还没考虑

东部20%7%40%4%13%16%

中部10%19%44%10%2%15%

西部10%10%43%11%16%10%

全国9%16%42%9%10%14%

三、当前的创新任务

3.1 解放思想,创新思维

随着发展形势逐步明朗,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事物,已经成为与国家当代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社会政权建设、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密切关联的,“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没有明确的建设思想,便没有坚定的建设行动。我们要完成好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任务,首先应当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大学生“村官”建设的大讨论,发展与完善建设理论。要注意分别层次,从国家与地区层次人口、资源、环境关系,从三农问题发展的历史渊源,从现代化过程中城乡、工农业、市民农民关系与发展布局,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安全、资源环境安全大局,从干部队伍的培养,从国民经济均衡布局、劳动力就业、大学生就业角度,从全球化、世界经济大调整对农业的基本要求,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等方面,认识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然性,可行性,积极创新思维,提高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水平,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保证,为建设工作高速平稳健康发展创造和谐良好的思想氛围。

3.2 加强力量,完善组织建设

2008年中组部与四部委联合会议之后,大学生“村官”建设组织渠道在理顺,各级组织建设在迅速完善。新的建设任务是在新的组织机构建成后,如何选拨与造就一大批思想觉悟高、作风正派、业务能力强的组织管理干部进岗,是一项事关这项事业能否成功的重大建设任务。2008年的一项抽样调查中,在回答“您对大学生‘村官’办管理机构的工作是否满意”问题时,8%的回答“非常满意”,32%的回答“比较满意”,49%的回答“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分别东、中、西部统计,对有关政策落实的满意度为20%-29%,对总的生活状况的满意度为23%-40%,对总的工作状况的满意度为36%-47%。比较而言,中部地区满意程度高于东部与西部地区。上述情况表明,各级大学生“村官”管理组织还需要继续积极苦练“内功”,适应紧迫的发展需要。

3.3 积极探索,制定好管理政策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人才建设工程。她的根本建设目的在于为新农村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出高质量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多种人才、长期稳定出人才。为尽快进入状态,努力实现工程建设目标,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地区、分别发展阶段、分别建设需要,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制定政策、调整政策、修正政策。要制定政策,严把质量关,选拨合格大学生“村官”人选,同时注意要不拘一格,广开“才”源,避免拒人才予门外;要制定政策,使大学生“村官”归队、到位,深入民众,在农村生活与工作中,双认识、双建设,锻炼成长;要制定政策,安排好岗前、岗中、短期离岗培训,提供丰富的知识食粮,保证大学生“村官”健康稳步成长,要制定政策,努力创造基本的生活条件与最好的工作条件,送爱心,送温暖,送关怀,送智慧,支持大学生“村官”茁壮成长;要制定政策,广开出路,分期、分类型、分渠道,锻炼、筛选、吸收优秀大学生“村官”人才,人尽其才,进入到农村管理部门、产业部门、科技部门,以及其他的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岗位,承担紧迫的新农村建设、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任务。

3.4 动员起来,争当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创新者与促进者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一项世纪工程与国家工程,是前无古人的大型建设工程。其基本理由是:(1)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平稳、持久、健康发展成为基本战略建设任务;(2)经长期积累,三农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最突出、最重要的建设内容;(3)因多种原因共同作用,我国三农建设基础力量弱,不能承担如此艰巨的建设任务;(4)大量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既增加了上述问题发作的紧迫性,同时又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基础;(5)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可望建设成为一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6)中长期发展来看,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战场锻炼成长的这样一支了解国情、能吃苦、敢打敢拼、综合素质高的生力军,将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重要人才保障。上述基本因素决定了我们只有动员全社会,关心爱护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才能完成建设任务。要动员一批有理想、有才能、身体好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投身大学生“村官”队伍,争当时代的创新者;要动员一批优秀的管理工作者,进入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排忧解难,甘为人梯,保驾护航,争当这一时代工程建设的促进者;要动员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关系爱护大学生“村官”,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提供肥沃的土壤,保障他们健康成长。

四、若干发展建议

4.1优先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全部工程建设最突出的难题,成为当务之急。如果不能针对这一问题尽早出台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与政策,一方面将直接影响现任大学生“村官”思想稳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将影响新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招收与建设,进而将影响整个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工作的正常推进。

近年来已经积累若干经验教训可资借鉴。200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2007年对汝州市小屯镇抽样调查,在43名届满大学生“村官”中,63%的选择留任,12%的考研、考取教师职位,21%的回原单位工作,4%的中途辞退。2008年北京平谷32名届满大学生“村官”中,53%的选择留任。留任“村官”有三项政策问题有待解决。第一,大学生“村官”是一过渡性岗位,任期结束,当进入相对固定岗位,而留任“村官”意味着继续过渡,这需要一套新的管理政策来支持;第二,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级领导必须在所在村民范围内提名选举产生,留任“村官”如果正式进入村两委班子,则要么需要修改有关规定,要么需要授予其“村民”身份;第三,大学生“村官”与留任“村官”长期发展,加上新老“村官”交替重叠任期,意味着国家在村级机构将长期有1名以上“村官”在任。宏观观察,为国家行政机构的下延发展。从我国台湾1975年开始向“村、里”(相当于村级)派出“村干事”,已有近35年的成功发展经验来看,我们应积极探索,实践,尝试进行制度创新。

2006年对河南省平顶山大学生“村官”的抽样调查中,期望考公务员的人不超过18%;2008年初全国9省区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拟考取公务员的比重上升为40%;2009年全国12省的一项抽样调查中,在回答“政府提供的出路中,你会选择那一个”时,70%的回答为“考取公务员”。而客观事实是,由于我国行政成本偏高,从大学生“村官”中吸收公务员的能力十分有限。2008年统计,河南省平顶山市招收的2637名大学生“村官”中,享受政策招收为公务员的人数为218人。预期与需求偏差巨大,意味着现阶段大学生“村官”出路不畅,可能再次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局面。

从中长期发展来看,从大学生“村官”中招收公务员的比重不会过高,即便解决了制度建设问题,直接进入农村任职的比重仍将有限。未来大学生“村官”基本出路不限于两条途径之内,而应再开拓新路。扩大内需,发展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实现城乡和谐发展,需要引导成百万、上千万具有现代知识的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进行创业与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大学生“村官”可望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外,由于我国城乡关系密切,国际关系良好,全球化发展迅速,一大批具有大学生“村官”经历、有知识、了解国情、能吃苦、有胆有识、组织能力强社会新人进入职场,发挥作用,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现代化事业的新型建设人才,无疑将开拓出新时期我国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之路。

4.2用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

2005年汝州市对115名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中,在回答“工作面临的最大障碍”的问题时,74%的人认为是缺乏资金;2008年全国9省区的一项调查中,62%的回答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非常有必要”,36%的回答“有必要”;2009年调查中两项答案比重依次为53%、40%,在回答“设立创业基金多高额度为合适”时,25%的回答为“5-10万元”,21%的回答为“3-5万元”,19%的回答为“1-3万元”,13%的回答为“10-20万元”,另有14%的回答在20万元以上。

就农村创业而言,除去资金因素之外,还有其他重要因素是:创业项目选择,创业合作者选择,创业组织形式与机制,创业项目的权威性评估管理,创业知识与技术配套,创业初期阶段扶持,创业绩效考核评价,创业滚动支持机制,大学生“村官”本人创业能力评估等等。上述因素综合起来是农村创业能力培养与提高问题。大学生“村官”农村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新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艰难、重要的建设任务之一,这项工作任务完成好坏,客观上关系到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的速度与进度。积极动员与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大学生“村官”用好创业基金,完成好创业任务,应当摆放在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突出重要的位置。

4.3 现任“村官”归队,新任“村官”到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任务确定以后,干部队伍建设就成为了决定性因素。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则是新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全面完成好这项任务,当前要从两方面做好工作。第一,各级大学生“村官”管理部门要深刻体会与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保证新老大学生“村官”归队到位,安心工作。同时,注意动员有关管理部门热心提供条件,积极传帮带,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与条件。第二,大学生“村官”自身要努力学习,要积极争取经风雨,见世面,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确有实际情况不适合担任大学生“村官”者,可实事求是,提出要求,及时转岗。保证身心同时到岗在岗,取得最好的工作业绩。

4.4认真安排培养、培训工作

随着全国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的全面铺开,从学校到学校、家庭在城市、缺乏农村生活经历、缺乏工作经验、知识结构相对单纯的新任 “村官”比重将提高。从生活能力、组织工作能力、现代科技知识、文化历史知识、国内外形势、产业建设能力角度全面学习提高的任务越来越重。现有工作体系培训能力在时间安排、培训机构设置、培训流程机制、培训专家队伍、培训知识体系结构等方面均存在缺陷,亟待解决。2009年的调查中,回答培训工作“非常有必要”的占67%,回答“有必要的”占28%。在回答“最需要在哪方面进行培训”问题时,18%的回答为“农村创业知识”,17%的回答为“组织和管理能力”,两次15%的回答为“项目管理与申请”,“农村实用技术”,13%的回答为“农村法律知识”,11%的回答为“农村经济与产业”,10%的回答为“农村工作方法”。以上问卷结果说明绝大多数现任大学生“村官”迫切需要培训,并且各类知识普遍缺乏,近期“村官”自身难以判明哪一项为最需要,各地应根据需要与条件、分别轻重缓急,有计划、系统、扎扎实实地安排各项培训工作。

4.5提供必要条件

近年来落实新农村建设任务,绝大多数村社具备接待大学生“村官”驻村的条件。为保证大学生“村官”生活工作在农村第一线,应结合当地实际,本着节约朴素健康的原则,认真解决好吃、住、行、电话、计算机通讯等生活工作问题。做饭要有厨房与基本灶具,住房要安全整洁安静,出行有自行车或其他交通工具,有光纤网络的要提供计算机,仍无光纤网络的村要配备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计算机,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与工作经费(如通讯费等)。配合正在筹划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基金、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国家应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主导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在软条件建设方面,应创造条件成立有乡镇主管领导、村主管领导、村企业家代表、村民代表参加,组成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小组,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在积累经验基础上,形成工作程式。

4.6启动一批示范县建设

全国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要求有高度系统化的管理。而这种系统化的管理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只能来自于实践经验。到2008年底,大学生“村官”建设工作已经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展开。全国范围内实现村村有1名以上大学生“村官”的县已经达到247个,即相当于每个省有7-8个县。根据各省级单位规划,今后几年发展数量仍将保持与2008年基本相当的速度。为保证各地建设工作健康发展,每个省应当注意在发展面上工作的同时,适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专家学者,在1-2个县开展建设试验示范工作,边创新,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发挥摸索和积累经验的作用。用3到5年时间,建设30-50个示范县,为系统总结与理论建设积累经验,为国家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保证。

4.7将2009确定为调查研究年

河南平顶山市的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入户调查,对工作展开很有好处。近期大学生“村官”网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在回答“如何才能了解农村实际情况”问题时,多数人认为是“入户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大学生“村官”是新时期农村制度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一新生事物已经积累了大量正反两方面的建设经验。要完成好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任务,不断发现新问题,认识各种矛盾,提出解决方案,实施方案,修正错误,并在此过程中积累经验,就必须进行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实践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多点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制度性调查研究任务安排较少,经验积累有限。面临紧迫的建设任务,各地要尽快在调查能力建设,包括调查研究方法选择、调查执行、调查结果分析、调查报告撰写、调查效果总结方面安排布置工作,积累经验,以保证全面工作的有序展开。根据以上形势,建议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各级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者、所有大学生“村官”、相关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将2009年确定为“调查研究年”。

2009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 篇2

一方面, 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十一五”期间, 每年需要增加就业岗位1000万。上述情况已经反映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上。2007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为495万, 其中至今仍有144万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 占当年毕业生的29.1%。2008年大学毕业生将达到559万, 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另一方面, 前些年各地为吸引大学生“村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2007年江苏省委组织部等7部门出台《选拔到经济薄弱村任职千名大学生管理办法》, 规定被录用大学生“村官”列为事业编制, 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 直接转正定级, 初定职称, 工资高定一级。同时规定任职3年以上考核合格的大学生, 可选拔担任县 (市、区) 、乡镇公务员;2007年10月平顶山市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3年之后发文, 规定已经届满的村官, 经考核合格, 同意留任的可续签合同, 纳入县级财政管理;北京市则规定了在户口、考研、公务员录用方面的优惠等等。

上述背景情况已经影响到大学生择业与大学生“村官”预期出路设定。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对应届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 超过57%的部分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自己在就业压力下的选择, 17%的部分把农村当作磨练自己的舞台, 对农村怀有感情, 想扎根农村的占24%;2008年一份全国调查材料显示, 想为群众做贡献的大学生“村官”比重为21%, 想实现个人价值的部分占20%, 想了解国情的占9%, 想发挥个人特长的占7%等等;在回答3年届满后工作趋向问题中, 40%的为考公务员, 25%的为继续在农村工作, 14%的为在农村创业, 3%的为考研。国家10万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正准备启动, 以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调查结果, 近期建设中要妥善解决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思想“扎根”问题。

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 与村民建立水乳交融的关系, 是最终保证他们能够带领群众, 担当新农村建设重任的基本前提。否则, 即便是下到农村, 仍将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造成大学生“村官”不能融入农村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 农村人际关系复杂。各种政治关系、家族关系、帮派关系、经济关系、宗教迷信、传统习惯盘根错节、经年积累, 形成了特殊的网络。因此, 使任何农村工作都具有琐碎、繁杂、敏感、关联性强、难度大的特点;第二, 近代大学生多数是独身子女, 高中之前即使是农村孩子也是封闭读书, 社会知识, 特别是农村社会知识贫乏, 然后直接进入大学, 所学多为专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 一旦招聘为大学生“村官”, 以“飞鸽牌”身份进入农村, 要从事解决农村具体问题, 可想而知其难度将有多大。调查发现, 进村第一年的大学生“村官”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感到专业不对口、所学东西用不上、村里矛盾很复杂、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水土不服、工作无从下手的分别占3.02%、5.17%、3.88%、2.59%、3.88%、1.29%、0.43%、4.31%, 合计占24.57%, 对前途感到迷茫的占19.83%。两项合计占44.4%。其困扰程度超过了关注收入问题的2倍 (21.98%) 。典型调查还发现, 相当比重的大学生“村官”“两张皮”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三年!这对于个人、国家都是巨大的无形浪费与损失。

曾经有过大学生“村官”经历的一位同志说:“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到农村, 并有所作为的!”当我们筹谋大规模大学生“村官”工程建设或决定参加大学生“村官”工作时, 要牢记这一难点。

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确定以后, 农村干部队伍的建设成为决定因素。现在的情况是, 一方面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期盼高, 37%的群众认为大学生村官要办事能力强、能够带领他们发家致富, 32%的认为应当懂技术, 热心服务群众, 15%的认为要和蔼可亲、讲道理, 能协调处理矛盾;另一方面是现有大学生“村官”结构多样。调查发现, 约71%的大学生村干来自本县 (市) , 82%的部分来自农村;在知识层次上, 33%为专科毕业生, 63%为本科, 4%为硕士以上毕业生;从专业领域来看, 文科类毕业生占50%, 其中管理学占15.1%, 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分别占11.6%、10.5%、9.3%, 是大头;理科类毕业生比重占45%, 真正农学毕业学生占14%, 其余为理学、工学毕业生。从工作经验来看, 78%的部分为工作1-3年或刚离校的大学生。从发展趋势来看, 直接从学校毕业应聘的比重在加大。在现实的供求不平衡情况下, 所有大学生“村官”均面临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沟通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迅速提高问题。调查发现, 在第一年中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面临工作适应能力问题。在回答“你自己在所任职岗位上发挥的作用如何”问题是, 9%的大学生“村官”认为作用很大, 4 0%的认为较大, 另有51%的认为发挥作用一般或只发挥了一点作用。如何进行充分的组织准备, 进行制度化的业务培训, 使大学生“村官”们尽快了解情况, 深入群众, 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农村实践第一线锻炼成长是一项重要任务。

管理上的“科学”问题

调查发现, 当今大学生“村官”三年过渡期状态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型为“两张皮”型, 即由于多种原因, 大学生“村官”只把过渡期作为“跳板”、“直通车”, 未与农村发生根本意义上的关系, 三年以后进入下一目标状态;第二类型为“自我发展”型, 这一类型的大学生“村官”得到了强大的外力支持, 未与民众利益发生本质联系, 相对独立发展, 日积月累, 最终走向与民众利益相对立的发展道路;第三种类型为“水乳交融”型, 其特点是密切联系民众, 将现代科技与建设理论与当地实际及村民利益紧紧结合起来, 团结农村绝大多数人民群众一同进步, 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以上三种类型客观存在, 各有其形成原因, 不难理解。问题是如果放松管理, 由于前两种类型简单易行, 第三种类型艰难困苦, 极可能使整个计划背离原设计目标, 造成挫折。从这一意义上讲, 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期推行中, 国家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导向目标具有决定意义。我们要从长计议, 避免陷入被动。

大学生“村官”这一新生事物走什么路的博弈存在于全部发展过程中。在启动阶段, 各地为吸引社会关注, 纷纷制定优惠政策。解决户口、录用公务员加分、考研优惠等等, 这些配套政策在取得当时“效果”的同时, 有可能冲淡大学生“村官”是为新农村建设创建生力军的主旨。更有甚者, 如果最初做出偏大承诺, 当时会一哄而起, 但三年之后将陷入尴尬境地, 一哄而下, 以致造成损失。在这方面海南省大学生“村官”建设上的教训十分深刻。

调查发现, 在中期发展过程中, 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发展项目资金短缺 (39%) , 实用技术缺乏 (21%) , 村中社会关系复杂 (9%) , 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支持 (8%) 。为解决此类问题, 98%的调查对象建议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 以鼓励和支持就地创业, 97%调查对象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技术的制度性学习与培训。关于大学生创业资金设置与使用问题, 有管理部门同志表示应当认真论证实行, 注意把握方向, 评估实用性, 避免对当事人造成挫折压力, 影响发展。

在后期发展阶段, 重要的三年过渡锻炼期结束, 将转入正式工作岗位。何去何从, 如何导向变得突出重要。在回答“你三年任满后有何打算”的调查中, 40%的为考公务员, 25%的为继续做好农村工作, 14%的选择在农村创业, 2%的为外出工作, 3%的为考研, 其余16%为不明朗。面对这份答卷如何才能做到“科学”管理, 是必须从现在起就应当认真考虑, 积极准备的工作。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创举, 是党和国家长期的战略性建设任务, 这项工作由于同农村相联系, 立即具有了高度复杂的属性, 每时每刻都面临决策管理问题。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慎之又慎, 长计划, 短安排, 以立于主动地位。

大学生“村官”工程是政府组织、先进知识青年参加、惠及广大农村、事关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重要建设内容, 涉及制度创新与政权建设大局。经历13年发展之后, 目前仍然处于创新发展阶段。政府部门、现任大学生“村官”及未来的后备大学生“村官”、全社会都有责任共同努力关心和爱护这一新生事物, 保证其健康成长。

1、积极总结实践经验, 开展有关理论研究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长期实践基础上, 正在纳入国家政权建设范畴, 成为国家政权制度的创新建设内容。没有伟大的理论, 便没有伟大的行动。全社会, 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 应当进行深入系统理论研究, 提高认识水平, 统一思想, 为全面推进有关建设工作开辟道路。

2、建设好大学生“村官”组织管理体系

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一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大局, 不断完善从中央到乡镇多级管理组织系统化, 完善制度建设。要着眼于长期稳定发展与建设目标, 认真做好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训、管理、监督、考核、奖惩、辞退、届满后转入、分流等方面的管理设计, 做到既有章可循, 又不至于管理僵化, 保证长期稳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热爱农村、有能力的大学生扎根建设新农村;二要选配优秀管理干部, 满腔热情地培养和锻炼大学生“村官”, 保证他们健康成长。要认真做好社会舆论引导, 精心进行岗前培训, 加强组织管理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业务指导, 特别是进行法律知识与致富业务知识的制度性培训, 要提供信息交流基础条件;三要分前期、中期、后期不同阶段明确大学生“村官”任务, 要鼓励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村生活, 与村民打成一片, 适度放权压担, 锻炼成长;四要完善大学生“村官”的后续援助措施, 建立大学生“村官”人事、组织、财政、科技、农业、经济等多部门协调支持政策制度, 形成多部门参与支持发展态势。要提供技术, 设立专项创业基金, 鼓励和支持在农村创业;要做好届满时的分流工作, 正式留任的建议设计“荣誉村民”等渠道, 保证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原则下的正常选举任职;要求就地创业的, 要在考核基础上, 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鼓励其带领村民致富;其它提干、公务员录用、考研、就业方面要规定作为备考内容, 予以一定优惠;要鼓励进行各种形式的大学生“村官”间、村官与村民间、村官与上级管理部门间的交流, 为大学生“村官”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提供最好条件。

3、大学生“村官”自身要高标准、严要求, 勇担新农村建设重任

大学生当村官必须注意以下五个方面建设:一是要热爱农村事业, 热爱农民, 增强使命感、历史责任感, 锐意成才;二要吃苦耐劳, 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要胸怀宽广, 团结新农村建设的一切积极力量, 积少成多, 在磨练自己意志的同时, 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三要锻炼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要在实践中学习工作技巧, 积累工作经验, 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四要坚持理论、技术与实践相结合, 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4、全社会要创造最好的条件, 关怀大学生“村官”成长

一要村民、村干要满腔热情地欢迎大学生“村官”进村, 为他们创造良好生活与工作氛围;二要各社会团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广泛关注, 积极了解、支持这项事业, 推动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 服务新农村建设;三要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方面积极参与, 协同努力, 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渠道与机制;四要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母校, 要在智力、人力上创造条件, 注意提供更多交流、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 帮助解决问题, 解疑释惑, 建立经验, 为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创造最好的条件。

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问题对策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大学生村官制度作为新时期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崭新事物,还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成长期,然而从政策开始至今已形成一定的现状,就大学生村官个体而言:首先,人数逐年增加。其次,竞争日益激烈,报名所需学历不断提高。最后,流失现象严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一个重要背景。

意义:首先,对于大学生村官,解除其在职时期的困惑与迷茫,并且为其制定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从而使村官能真正起到应有作用;其次,对于政府,希望政府加大对于村官的重视程度,并且出台规范可行的政策,从而为大学生村官提供良好的制度保证;最后,增强社会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认识,使得村官受到更多关注,走上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影响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因素

(一)基层环境条件较差。本次调查中反映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农村主要劳动力外流,剩余的经济和劳动力资源都较为匮乏,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受到极大的限制。身份困扰也是影响大学生村官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不能从法律上给大学生村官一个明确的定位,他们在法律上处于“非官、非农”的尴尬处境,既不属于乡镇公务员编制,又不属于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这样一种尴尬境地使得大学生村官在工作过程中,只能干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并不具有决策权。

(二)政策制度缺失。2008年,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八项激励和保障新政策,但有些环节依然存在问题。考核机制的缺失,目前, 大学生村官录取对象一般是大专、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生,对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虽然中央给了留村任职、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五种出路的选择,但是,这五种出路均为方向性、指导性的政策,而没有一项是保障性的政策。监督机制的缺失,为了使大学生村官安心扎根农村, 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政策,但是由于缺乏监督机制,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三)大学生自身。首先,不少大学生村官认为前途不明,不知三年任期结束后该何去何从,因此任职结束后的工作问题是提到最多的。其次,大学生村官认为与村民沟通困难,觉得想法很多,但得不到认同和理解。然后是生活方面的困难,如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生活孤独缺少乐趣等。而在任期满后的初步打算这一问题中,计划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占了多数,准备创业的、继续任职的、重新择业的或者学习深造的就寥寥无几了。[1]

三.解决对策

1、政策制度的规范和完善。虽然经过14年的发展,国家对于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配套措施也日臻完善,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应聘到村任职,2015年中组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八项激励和保障政策,其中几条较为受关注:

例如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按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贴、津贴按月发放;参加养老社会保险;在村任职2年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享受放宽报名条件、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县乡机关公务员应重点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享受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然而想要村官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国家做更多,例如公务员一样进行立法,明确大学生村官的法律地位,而针对村官任期满后的后顾之忧,也需要建立和完善后续发展制度。

2、改善农村基层环境。虽说农村条件与城市有差别,但村官来的目的毕竟不是单纯的吃苦,因此需要所在地的一些环境进步与发展,具体所指的就是需要村委会给予适当的自主权,避免出现村官身份不明的尴尬局面,以及村民思想和行动上的配合,使得村官可以合理的进行有利于村民和村子的发展的活动;然后对于村官的基本生活保障需要满足,这一点在调查中的出现让我们感到一些惊讶,因为有些村官需要为村里的活动自掏腰包,说明这点确实有解决的需要。

3、大学生自身。引导大学生村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村官思想观念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村官这份工作。大学生村官是一项光荣的职业,服务基层更是一种伟大的使命,要把理想信念和社会及个人发展相结合,认识到服务基层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另一方面,要帮助大学生村官正确认识自我。大学生村官要找准角色定位,面对现实,热爱农村基层工作,虚心向农民学习,主动增强适应能力,努力提高综合素质。[2]

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调查至此,发现了不少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措施。大学生村官制度作为一个新的制度,其发展是曲折的,但其前途必将是光明的,会曲折中不断前进和上升。希望和政策有关的相关各方可以继续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也使大學生村官制度能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韩新宝.大学生村官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河北学刊,2009第29卷第5期。

[2]张红兵,韩新宝.论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2009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 篇4

第一部分客观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A.和平与发展B.和平,稳定,公正,合理 C.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根据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规定,掌握政权以后,党的建设的根本是().A.政治建设B.制度建设 C.思想建设D.执政能力建设

3.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B.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C.禁止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D.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4.以三个代表统领我们的工作,其核心是().A.保持党的先进性B.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D.开拓进取

5.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问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6.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表明().A.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B.客观条件是制约人们认识的决定因素

C.由于多方面的主观原因,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会有所不同

D.人们无法真正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

7.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就,成功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然而也受到了一些批评,根据常识,你认为哪一项批评正确().A.违反了人权B.在农村某些地方,措施不力

C.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D.长期以往,将会使中国人口减少

8.近几年来,我国市场上各种家用电器的价格呈不断下跌趋势,销售家用电器的商家也采用奖励或买送等各种促销手段,以保证产品的销售。形成价格下跌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A.市场为主导的价格机制正在形成B.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C.市场的供给超过了市场的需求D.国家对商品价格的宏观调控

9.行为人没有约定或法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所实施的行为是().A.侵权行为B.不当得利C.无因管理D.违法行为

10.(),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基本原则,必须始终坚持.A.保证党的高度统一B.充分发扬民主C.总揽全局,协调各方D.实行民主集中制

11.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2.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13.有一首断言缺子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4.改革的实质和目的是().A.否定或取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C.实现现代化军事强国的战略目标D.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A.经济建设B.四项基本原则C.改革开放D.精神文明建设

16.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A.民主的体现和保证B.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C.维护社会秩序的规章制度

D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1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发展生产力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D.消除两极分化

18.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

D.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19.2001年11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全球努力打击恐怖主义的宣告》,强调要打击恐怖主义这一人类共同的祸害().①必须采取持久,全面的办法

②需要有联合国所有会员国的积极参与,彼此合作

③对怀疑匿藏恐怖主义分子的国家进行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全面打击

④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采取相关措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下列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任意拆看子女信件B.擅自进入他人住宅C.随意使用他人姓名D.制止未成年人吸烟

21.为贬低他人而取绰号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A.隐私权B.名誉权 C.肖像权D.健康权

22.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生效的条件是().A.自公布之日起生效B.报全国人大批准后生效

C.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D.报国务院批准后生效

23.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是()管辖.A.级别B.地域C.指定D.移送

24.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条件主要指().A.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应当合法

B.民事法律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守法公民

C.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与形式合法D.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应当合法

25.各级政府中设置的政策研究室是().A.领导机构B.办公机构C.办事机构D.职能机构

26.从狭义上,我国的行政监督,是指()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和公务人员的职务行为的监察监督.A.立法机关B.司法机关C.行政监察机关D.社会舆论

27.下列政府机构中,实行双重领导关系的有().A.民政机关B.派出机关 C.公安机关D.土地管理机关

28.国家公务员考核的等次不包括().A.优秀B.称职C.不称职D-开除

29.下列公文中,不需要指明主送机关的是().A.通知B.请示 C.报告D.决议

30.规范性公文标题的时间是()..A.公文发布的时间B.公文撰写的时间.公文打印的时间D.公文讨论的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

1.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A.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B.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C.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武器

D.建国立国的政治基础

E.指引全党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指导思想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禁止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坚持().A.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B.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

C.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

D.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C.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D.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4.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原则有().A.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B.计划指导原则

C.集中和重点性原则D.以经济手段为主的综合配套调控原则

5.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A.产权清晰B.权责明确C.政企分开D.管理科学

6.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7.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A.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它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C.它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科学体系

D.它继承了哲学史上的优秀成果,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新材料,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

8.19世纪由于建立了电磁理论,从而创造了发电机,电动机,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这一历史事实说明().A.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B.科学理论是认识的基础,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C.科学理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D.科学理论可以指导实践

9.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是().A.地主阶级占有全部土地 B.地主阶级占有绝大多数土地

C.地主阶级不完全地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D.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10.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A.他们是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指挥者

B.他们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完成历史任务的组织者

C.他们是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者 D.他们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

10.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A.他们是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指挥者

B.他们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完成历史任务的组织者

C.他们是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者 D.他们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

11.犯罪首要分子是指().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B.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C.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D.积极参加聚众犯罪的12.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征有().A.全国只有一部宪法B.国家只有一套中央机构 C.公民只有一种国籍D.只有一个国家主权

13.假释适用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A.管制B.拘役 C.有期徒刑D.无期徒刑

14.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要实施义务教育,对于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的规则,全社会都必须遵守.这体现义务教育的().A.国家强制性B.普遍性 C.整体性D.免费性

1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有().A.党管干部B.政治中立C.为人民服务D.德才兼备的选才标准

16.我国东汉时期,杨震在担任荆州刺史时,县令王密夜晚送示黄金,杨震坚决拒绝.王密说现在是夜里,没人知道.杨震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A.要加强自身修养B.要提高自律能力c.要严格要求自己D.要努力做到慎独

17.为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对过高收入要进行调节,调节的主要措施有().A.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B.提高出口退税率C.恢复征收利息所得税D.降低储蓄利息率

18.公布性文件包括().A.命令B.通知C.公告D.通告

村官2009年个人工作小结 篇5

一、加强学习,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

一是全面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四中全会主题;二是全面学习全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推进会的会议精神,全面掌握了省市县发展定位、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为开展农村工作指明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了方向;三是继续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掌握种植和养殖业新技术;四是虚心向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和经验。从而增强了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本领。

二、务实工作、搞好调研、服务群众

(一)深入群众搞好调研

半年来,我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下村了解农民的情况,走访了9个村民小组、到农户家中与村民面对面的交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使我进一步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全村贫富差距的原因、知晓了农民群众的观念。工作以来,我做到了常在农村一线,常到农户座谈交流。既增进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又能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相互学习。

(二)扎扎实实做好农村工作

积极参与,努力工作,真正成为一名村干部。首先我给自己定位: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村干部。这就必须和其他村干部一样,天天到农村,天天到农户去做事。其次,每个大学生村官都要树立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的雄心壮志,把团结带领农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走共同富裕之路作为自觉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坚定信念,增强创业富民的信心;因地制宜,找准创业富民的路子;勇于实践,提高创业富民的能力;带头示范,增强创业富民的实效,在创业富民的实践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锻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2009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 篇6

长沙村官面试题目

1、为什么要报考村官?

2、上任以后你将如何开展工作。

娄底村官面试题目

1、农村条件差,为什么选择农村?

2、假如进村工作后,村干部不欢迎你,农民群众不理解你,怎么办?

湘西村官面试题目

1、自我介绍,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长,爱好和经历

2、结合自己的专业如何在农村开展工作?

株洲村官面试题目

第一题:请结合你的经历、生活,谈一谈对“天道酬勤不酬怨”的理解

第二题:如果某村20户村民反应多项惠农政策落实不到位,县政府派你去处理,你怎样入手?

常德村官面试试题

1、自我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自己的姓名、毕业学校;同时说说你对大学生村官考试的理解;

2、你刚上任没多久,有不少村民反映你:嘴上无毛,做事不牢,你该怎么办?

湘潭村官面试题目

1、对“农民很穷,农村很苦,农业很落后”的想法;有些人认为国家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只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你的看法。

2、村里种的西瓜很多是空心瓜,经调查是的种子问题,如果你是村主任助理,村长,村支书指定你来处理,你怎么做?

衡阳村官面试题目

1、自我介绍

2、歌星的出场费一次有几十万,而大学毕业生才1W多,谈谈你的看法。

3、单位让你组织党员到外地培训参观,你如何安排...永州村官面试题目

1、你为什么要报考村官?

2009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 篇7

胜任特征研究和实践起源于美国, 以McClelland[1]为代表, 美国管理协会定义胜任力为能够区分绩效优秀与一般者的知识, 动机, 特质, 自我意向, 社会角色以及与工作有关的技能 (Hayes, 1979) 。构建胜任特征模型的一般方法有行为事件访谈法、职能分析法、情景法、绩效法等, 其中行为事件访谈法较常用, 这种方法通过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 要求被访谈者列出他们在工作中发生的成功事件和不成功事件, 访谈者通过分析访谈记录, 了解各种胜任特征在报告中出现的频次, 对优秀组和普通组的要素指标发生频次及相关程度统计指标进行比较, 找出两组的差异特征, 然后根据显著性差异特征, 建立绩效优秀者胜任特征模型。

目前对大学生村官的研究基本是从宏观层面上对于大学生村官的政策的发散性思考、对实践情况的初步调查, 而对于大学生村官本身素质要求, 大学生村官能否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有力的生力军的内因条件和发挥作用的效应鲜有研究, 胜任力模型是区分绩效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与一般者的有力模型。虽然胜任力模型是一项较为成熟、研究成果较多、涉及岗位、角色广泛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研究, 但是对于基层、政府等非营利性机构工作人员的胜任力研究比较缺乏, 大学生村官也是胜任力模型空缺的一项研究内容。

大学生“村官”虽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为广大农村的改革建设注入了新的血液, 带来了蓬勃生机, 但由于大学生专业知识局限性, 缺少实践经验, 特别是农村实践和农业知识, 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取得较大成果。更有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 把当“村官”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跳板, 为以后当公务员等寻条捷径。怀着这样动机的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难以全心全意, 国家希望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的初衷在实践中就会大打折扣。大学生“村官”不同于普通的村干部, 村干部作为“土生土长”的乡土管理者重要在务实, 而作为见多识广、有着更高知识水平的大学生“村官”要为农村带来新思想、新的发展道路, 作大胆的创新和科学的指导, 与村干部形成互补优势。所以如何制定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标准, 构建科学合理的“村官”素质模型便是意义重大。

二、胜任特征模型初步建立

1.行为事件访谈

为了了解实际的大学生村官表现优秀者和一般者, 本研究运用半结构化的访谈形式, 事先拟定访谈提纲, 对于被访大学生村官进行关键行为事件访谈。

样本选取是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第一步, 选取的科学性关系到整个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在江苏、北京两地分别选取大学生村官, 其中优秀组为10人, 访谈资料全部有效, 普通组10人, 有效访谈资料8份。为保证在样本抽取关键环节的严密准确性, 优秀组以“是否在任期获得县级及以上政府公开表彰的优秀大学生村官荣誉称号”为基本判断标准, 并结合了相关政府网站的公开信息、地方组织部年终考查大学生村官标准等, 选取了最终访谈的10名优秀大学生村官, 其中有两名是“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 一名北京市优秀大学生村官和若干区县级优秀村官。普通组的村官则在不含优秀村官的地方村官名单中内随机抽取, 保证访谈对象的一般代表性。根据频数统计结果, 优秀组在平均字数和平均时间上均多于一般组, 但二者在统计上无显著差异。

2.胜任特征编码

通过独立编码法访谈资料进行关键行为事件提取条目进行初步编码, 通过讨论与教授专家指导, 形成意见较为一致的编码, 并记录编码的级别类型, 如特征是优秀组与普通组的有无、程度区别或是方向区别;统计编码的各特征出现频数和与之相对应的代表性行为事件。

按照访谈材料编码的频数统计:1) 优秀组高于、多于一般组的突出特征有:以民为主 (成败是非评价以百姓为中心) 、任职目标明确、主动学习精神、自信敢为、尽心尽力、岗位认同、积极寻求外部支持、耐挫折性和吃苦耐劳, 统计的人次频数均占优秀组的50%以上;2) 少数优秀者特有的特征是:创业导向、市场导向、敢于风险投资、创业目光长远;3) 一般组有而优秀组无得特征是:情绪不稳定性、功利性结果导向。对于一般胜任特征在更广泛区域适用和验证, 创业导向这几项特征不作为胜任特征的验证项, 但在具体地区、具体村落的发展目标和人才需求上, 创业意识和能力可作为重要的选拔适合该地区的大学生村官的标准之一。

而情绪不稳定性和结果功利性导向不能代表一般组的普遍特征, 故在进一步的验证模型中省略, 综合上述分析, 最终我们依据频数确定的初步的大学生村官胜任特征的初步模型有以下10个要素:主动学习精神、岗位认同度、积极寻求外部支持、耐挫折性、吃苦耐劳、成败是非评价以百姓为中心、自信敢为、尽心尽力、改变农村的目标明确、反功利导向。

三、不同村型与大学生村官的胜任特征要求

实地调查中发现, 各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不一, 即使是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区县也有不同的情况。有整体发展已经比较城镇化, 如北京市海淀区某镇, 属于城乡结合部, 主要收入来自出租集体土地、房屋等;江苏宿迁市泗阳县某镇是靠二、三产业为经济支柱;也有更多以传统农业为支柱的村型, 当地优秀大学生村官带领群众创办各种高效农业种植、家畜养殖合作社, 为农民带来了切实利益, 并且使这种规模经济、高效农业发展途径成为村民的长效致富实践。访谈过程和质化资料整理中均发现, 较之城镇化程度较高地区的绩效优秀者, 在传统农业为经济支柱村型地区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在自信敢为、耐挫折性、吃苦耐劳几项要素上的表现更突出, 并且强烈的创业意识、市场导向等特征均在他们身上得到更多的体现。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上层建筑,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政策导向不尽相同, 因而对大学生村官的需求和职责也不尽相同。调查的优秀和一般组的大学生村官中, 都既有在城镇化比较高的地方担任党建、办公室等职位, 又有在农村担任村长助理, 亲身创业或协助村委会日常工作, 但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村型对于大学生村官人才素质的需要存在显著的不同:传统农业村需要大学生村官更加积极主动作为, 创业带领当地群众致富是绩效评价的一大标准, 相应地也要求到这些地区的大学生村官创业意识和能力、耐挫折性较高;而城镇化水平已经较高的地区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要求集中于公文处理、制度建设、法律法规上, 但总体来看, 无论哪个地区大学生村官的胜任特征都包括成败是非评价以百姓为中心、自信敢为、尽心尽力、改变农村的目标明确等通过访谈得出的10个要素, 仅在一些要素的程度上有所不同。

不同任职村的发展程度和类型是否应建立不同的胜任特征模型, 还需进一步的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验证, 以测度不同的村型是否需要不同的胜任特征;并且在取样时尽可能使范围广, 收集尽可能多的情况, 以讨论胜任特征模型适用的普遍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 D.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28 (1) .

[2]Spencer L.M&Spencer S.M, Compel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 Performence, John viley&Sans.Inc, 1993.221-226.

[3]仲理峰, 时勘.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南开管理评论, 2003, (2) .

2009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村官队伍 成长环境 发展对策

自200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以来,全国各省市、各高校积极响应号召,努力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优越的国家政策、健全的高校培养模式和广阔的农村天地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但是笔者通过近年组织大学生在陕西渭南和商洛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看到了在政策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健康成长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科学的党政决策提供了良好保障

自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以来,党和国家密切关注并大力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发展。2007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相关文件中批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具有长远战略意义”;2008年12月22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上强调,着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2008年12月28日团中央在京召开会议表彰了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1]。党中央的科学决策与坚强领导,为大学生村官投入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健全的高校培养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的重大举措,全国高校积极改进培养机制,在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和各级学联组织的配合下,高校精心组织大学生在做好广泛宣传、村官科学培养、实施完善管理、落实模拟选聘 [2]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造就了一大批理想崇高、责任感强烈、专业基础雄厚、实践能力过硬的优秀大学生。

(三)巨大的农村天地拓展了广阔空间

当代农村干部不仅要具备农业意识、农村眼光,更需要工业意识、商业意识、城市眼光[3],接受过现代系统教育的当代大学生恰恰具备这些特征。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信息灵、有技术、眼界开阔、思想活跃等优势,与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形成优势互补,将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劲的新鲜活力。同时大学生积极投身村官事业的洪流,对于他们全面把握基本国情、深化群众情感体验、扎根农村建功立业等各个方面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健康成长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就业观念传统,心态有待调整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部分大学生选择村官职业动机并不纯洁。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得过且过,将主要精力放到公务员或研究生备考中。这种行为具有强烈的投机性和功利性,根本上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社会经验欠缺,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大学生村官刚走出大学校园,他们缺乏对农村社会的了解,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开展工作;现阶段来讲,农村急需与农学相关的实用技术,而大学生村官专业技能偏离,理论知识有余而实践能力欠缺的现状,使他们难以有效发挥才干;再加上生活不习惯、人际关系复杂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角色定位模糊,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在大学生村官组织管理方面,有些地方虽然出台了管理考核办法,但服务管理和考核机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尚未进行准确的定位 [4],这种尴尬的身份使得很多大学生村官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因为缺乏有效的后续管理、考核培养机制,导致大学生村官资源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三、大学生村官队伍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积极引导、端正思想、坚定立场

要充分运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引导人们客观、全面、深刻认识大学生村官计划,理解该政策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重大意义;注重大学生村官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和名利观,找准自身工作定位,摒弃浮躁心态,坚定吃苦精神,这样才能树立扎根农村、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

(二)创新机制、科学培养、加强锻炼、提升素质

为适应农村发展的特殊需求,高校应该积极创建科学的村官培养机制,将其引入专业教学体系当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村官。高校要重新规划专业体系,尤其是高等农业院校,可尝试创办“村官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开设农、林、牧类和管理类课程。同时,要充分注重实践环节,在农村建立实习基地,组织“模拟管理”,让大学生真正有能力胜任村官这一职务。

(三)明确定位、厘清职责、规范管理、保障到位

国家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基层领导干部要尊重大学生村官的主动性,切实保证其享有充分发言权和决策实施权;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努力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例如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激励机制、淘汰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都要给予相应的制度保证。同时要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大学生任职村官倾斜,为他们实施治村规划提供物资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源潮.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培养接班人的战略举措[N].人民日报, 2009-01-26 (2).

[2]吕洪良,吕书良.新农村建设与大学生村官政策[J].中州学刊, 2009 (1): 21-24.

[3]张丽,韩新宝.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2): 25-29.

[4]王文举,范合君.北京市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作用[J].北京社会科学,2008 (6): 93-96.

作者简介:

上一篇:授帽仪式发言稿下一篇:上海高桥捷派克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