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厂人员规章制度

2024-09-17

机械厂人员规章制度(精选9篇)

机械厂人员规章制度 篇1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管理制度

1.机械设备驾驶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严禁上岗。不断 提高驾驶技术和自身业务水平。

2.遵守公司各项管理制度,与公司其他员工一视同仁,如有违 反,参照公司相关制度处罚(参见民工管理细则及其它管理条例)。

3.操作人员必须按时上下班(上下班时间根据现场和季节定)不准迟到不准早退,更不准旷工,必须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安排,积极配合好现场工作。

4.不加班时,娱乐时间不超过22:00点,22:00点前必须归队 休息。

5.驾驶员每天必须填好运转记录,保养记录,维修记录,每月 初交机械管理人员。

6.机械设备运转之前,先检查燃油,冷却水,液压油,机油,打黄 油,轮胎气压等,再预热;使设备自身处于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严禁不做以上基本保养就动车工作。

7.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需加班,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8.作业时必须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不听从指挥或蛮干造 成的一切经济损失或安全事故责任概由机械操作手负责。

9.上班时间暂时不用的机械设备,将其设备熄火停放一边待 用,节约燃油、节约作业时间。

10.设备用完之后,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机械设备的57

停放位置,严禁乱停乱放,不能停放在不方便看管或挡住施工通道的地方。须临时停放在现场的,由现场管理人员指定停车位置,并与看守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11.机械设备不得带病作业,驾驶员有权拒绝驾驶有故障的机械 作业,但不得以此为借口故意偷懒。

12.发现故障立即报告管理人员,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才可将设 备移走并及时检修。

13.机械在检修或大修的过程中,该车驾驶员必须全程协助,不 得以任何借口推托。

14.设备操作人员管理好自己的设备,未经相关领导批准不准其 他人员使用自己的设备,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或安全刑事责任均由该设备操作人员承担。

15.未经公司领导批准,设备操作人员严禁私自在设备上教徒 弟,由此造成对设备的损坏,引发的一切安全事故及刑事责任均由设备操作人员承担。

16.驾驶员工作时间内严禁在手机上上网、看小说、新闻等影响 驾驶安全,特别是边驾驶边玩手机,一经发现每次罚款100.00元。

17.外租设备按租赁合同条款执行,驾驶员或设备老板违约者则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其处罚款项在租赁费中扣除。不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造成经济损失,安全事故及刑事责均由机主负责。

18.设备操作人员的食宿在公司范围之内的,必须服从公司的统一安排,不准私自占用房间及开小伙食。

19.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是因为操作人员技术不过硬,操作 不当等原因造成了交通事故,对人或物造成的伤害或损坏,一切经济损失和刑事责任均由驾驶人员承担。

20.蓄意破坏机械设备,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转,一经发现责令 其出场并从工资中扣除损坏机械所需维修费用,造成严重后果者,交司法机关处理。

21.未经公司同意,严禁私自将机械设备对外使用,一经发现罚 款100元—500元并没收所得。

22.机械设备上不允许搭乘民工及其它人员,发现一次罚款

100.00元;因私自搭乘人员造成的一切损失概由驾驶人员负责。

23.机械操作人员有事需耽搁,必须提前请假,并写好假条交管 理人员,相关领导批准后方可离去。

24.请假原则:每月请假在三天内不扣除工资,超过三天者,每 天扣工资200元,请霸王假者,重处!

25.操作人员辞职,必须提前一个月向公司人事部门提出申请,公司安排接替人员到岗后方可离职。

重庆卓祥建筑劳务有限公司2011年6月

机械厂人员规章制度 篇2

日前,业界领先的一体化电子产品开发解决方案开发商Altium宣布推出一款创新技术,首次使电子设计人员无需猜测就能以3D的方式实时检测设计板与机械外壳是否匹配,从而避免了费用昂贵的试差工作法,不必再以“等等看”的态度反复进行ECAD-MCAD测试,而在这一新方法出现之前该问题一直是影响产品上市进程的主要问题。

利用Altium早先推出的突破性实时3D PCB可视化技术,现在设计人员可进一步在Altium Designer中链接外部STEP模型,从而将外壳模型直接引入PCB设计环境。通过采用非专有STEP 3D文件格式作为系统机制,Altium可实现ECAD-MCAD协作,从而使企业无需再购买昂贵的集成插件或使用特定的机械CAD封装了。

Altium Designer使设计人员能从外壳模型中直接创建板形,全面完成机械适用性与组件间距的检验,并能更新电路板设计或修改组件的选用与放置,从而确保完全符合物理设计条件的限制要求。一旦机械设计人员更改了外壳设计,这些变动即会在Altium Designer中实现更新。此外,Altium Designer还能将这种完整的电路板设计输出以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可用的STEP模型。

机械厂人员规章制度 篇3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机械制造业是为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科技和制造装备的工业部门,是我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和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后备部门。而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各国间综合国力较量的重点。提高机械制造水平、从事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力的水准也开始不断进入日程。因此,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显得极其重要。下面,我在分析目前机械制造业的现在出发,工程技术人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问题。

1.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国内科学技术的改造升级,我国机械制造业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现制造业已居世界先列。但是较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差距,表现在这几个方面:①工艺装备陈旧落后,成套组装能力不强,很多从事机械制造业的企业依然采用落后的技术装备和制造工艺;②粗放型管理,协调能力不高,市场开拓能力较弱;③自动化生产和优化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较低;④创新意识不够,产品大多没有创新感,开发利用周期过长;⑤虽然目前可以生产出较好的产品,但是核心与关键零件主要依靠国外,整体水品还是比较低的,这样在组成构件方面就处于劣势;⑥工程技术人员并没有较高的知识和科技水平,有的大多知识体系陈旧,难以跟上技术和工艺的更新换代。因此,尽量我国成为了制造大国,但是走进国际市场内,发现机械制造业占有世界总份额并不高,技术人员能力显然与世界先进技术不能同步。

2.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能力

机械制造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力是指人员所具备的工程技术知识、态度与技能水平,在从事机械制造活动中进行同类的迁移整合,最终形成的能够独立完成制造和工程技术处理的能力。一般来说,可以将这些工程技术制造人员能力分为基础能力、行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2.1基础能力

又称职业前教育,也就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解决机械制造技术工程问题的水平,这是对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掌握一定的机械制造理论和知识,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能够解决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中会出现的问题,对机械制造工程领域的产品进行创新性研发。从这里可以看出,对机械制造的实践训练和知识的掌握是可以从事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保障。

2.2行业能力

也就是从事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工程技术人员要了解行业发展的状况,了解行业的生产、开发、设计及其有关规则,意识到机械制造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道德的同时,掌握知识产权保护和相关规则,使得工程技术人员在规章制度与职业道德两层次中,为技术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2.3组织管理的能力

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片面的,都是联系的。而机械制造工程行业,也不可以单凭个人的能力完成复杂的生产与设计,更需要集体和团队的合作。工程技术人员拥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在面对应急事务时及时团队集体沟通,把困难最小化,在比较和谐的状态氛围下,保证机械工程的顺利实现。

3.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能力的培养与选择

3.1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

3.1.1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落后的教学内容

科学技术更新迅速的今天,机械制造行业也出现了多学科混合的形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工程人员能力的培养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培养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形式大大地制约了员工主体性的因素,总体上,这些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是在传统模式下接受的教育,大多数缺少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探索新知的能力,创新意识淡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接受的教学内容陈旧,是人员能力的培养中出现的基础问题。

3.1.2缺乏与企业间的联系

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能力的培养就是为了更好的向行业和社会输送技术人才,如果人员没有与企业构建好这层关系,学校对制造行业人才的输送也会缺少对应性。所以,缺乏工程技术人员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联系是制造行业更新缓慢滞后的重要因素。

3.2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能力的培养与选择

3.2.1明确培养目标

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能力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时以工程型和实用型为主的人才,能力的培养注重创新意识的建立,这样才能被企业所选择、利用。

3.2.2转变培养观念

机械制造领域在社会越来越被重视,与其他社会学科和领域的联系也更为密切,那么在培养机械工程技术人员能力时,对技术人员个人素质的要求和对行业的贡献与发展都应当具有现实性,而不再是固守旧的观念和理念。打破传统学科和专业的束缚的同时,拓展对机械制造行业人员能力培养的视野,实现教学对实际操作的功效,利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实现工程技术人员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4.总结

我国目前正处于综合国力提升,科学和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时期,制造行业是我国的薄弱链条。然而,机械制造是这个时代工业创新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也是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我国工业的支柱和基础。我们必须将机械制造放在重要的位置,将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能力的培养与选择放到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争取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缩小国家之间的差距,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走得更远,变得更强。

【参考文献】

[1]王世敬.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2,(11).

[2]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

[3]朱建华.现代机械制造人才培养及工作的看法[J].梅山科技,2007,(8).

[4]陈木其.机械工业现在与人才需求[J].宝鸡文理学报,1997,(6).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篇4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考核大纲(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规范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考核工作,根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本大纲适用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认定分类与项目》规定的起重机作业人员的考核。

起重机作业人员,是指起重机械生产单位、使用单位从事起重机指挥和起重机司机的人员。

从事起重机械司索作业人员、起重机械地面操作人员和遥控操作人员,不需要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使用单位可参照本大纲的内容,对相关人员的从业能力进行培训、考核和管理。

第三条

起重机司机分为桥门式起重机司机、塔式起重机司机、流动式起重机司机、门座式起重机司机、升降机司机、缆索式起重机司机。

第四条

起重机作业人员应当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年龄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男性不超过60周岁,女性不超过55周岁;

(二)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岗位工作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三)具有高中或者中专)包括技校、中技、职高)以上学历;

(四)具有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具有所申请项目3个月以上(含3个月)的实习经历,实习应在已经持有相应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2年以上(含2年)的作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能力进行确认。

第五条

起重机作业人员的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试科目,两个科目均考试实行百分制,70分以上为合格。具体考试内容见本大纲附件A、附件B。考试方式如下:

(一)理论知识考试采用计算机考试方式;

(二)实际操作技能考试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注1)。

注1:不得采用虚拟设备代替实际操作考试。

第六条

理论知识考试,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专业基础知识占30%、安全使用操作知识占50%、法规知识占20%。

考试的题型包含判断题、选择题等。

第七条

实际操作技能考试,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部件识别占30%,基本操作能力占50%,应急处置能力占20%。

起重机司机实际操作技能考试时,按申请作业项目所涉及类别起重机中的任一品种进行考试,其他品种的实际操作技能由使用单位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八条

本大纲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大纲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印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的通知”(国质检特〔2013〕680号)文件同时废止。

附件A

起重机作业指挥人员考试内容

A1

理论知识

A1.1

专业基础知识

A1.1.1

起重机械的基本知识

包括基本组成(结构、机构、电气、控制等)、原理、用途、工作特点以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等的基本知识。

A1.1.2

起重机械的主要参数。

A1.1.3

吊索具的性能、使用方法、维护保养检查以及报废标准。

A1.1.4

各类物件(包括高、大、异常结构件,危险品,钢水包,易燃、易爆物品)的绑挂、吊运、就位、堆放方法和吊索具的选择原则。

A1.1.5

一般物件的重心、吊点的确定。

A1.1.6

吊装方案。

A1.1.7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A1.2

吊运作业应急处置能力

A1.2.1

吊运作业时异常情况的辨识。

A1.2.2

掌握吊运作业出现意外情况时的处置方法

包括对提出的触电、火灾、倒塌、挤压、坠落等多发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人员防护、应急救援、紧急处置与预防的措施等处置方法。

A1.3

安全知识

A1.3.1

起重指挥人员的职责。

A1.3.2

起重作业各岗位人员职责。

A1.3.3

起重作业安全规程。

A1.3.4

起重作业危险工况的辨识。

A1.3.5

司索作业安全技术。

A1.3.6

吊具、索具的日常维护保养与报废标准。

A1.3.7

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A1.3.8

用电安全知识。

A1.3.9

防火、灭火安全知识。

A1.3.10

防止机械伤害知识。

A1.3.11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A1.3.12

安全标志。

A1.3.13

捆绑吊运化学危险品的相关知识。

A1.3.14

起重机械作业现场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

A1.4

法规知识

A1.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四条、第二章第四节。

A1.4.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章。

A1.4.3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第四章。

A1.4.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A1.4.5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A1.4.6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A1.4.7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总则》(GB/T

6067.1-2010)第12.5条。

A1.4.8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T

5082—1985)。

A1.4.9

《起重机

钢丝绳

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GB/T

5972—2016)。

A1.4.10

其他有关规范及相应标准。

A2

实际操作技能

A2.1

现场作业识别与选择能力

A2.1.1

吊索具的识别。

A2.1.2

作业现场安全标志的识别,包括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等。

A2.2

吊运作业基本操作

A2.2.1

吊物的吊点位置选择要求及其方法

包括长形物件、块状物件和不规则物件等吊点的位置选择要求及其方法等。

A2.2.2

吊物的绑扎要求及其方法

包括长形物件、块状物件和不规则物件等吊物的绑扎要求及其方法等。

A2.2.3

吊索具的选择和使用

包括吊运长形物件、块状物件及不规则物件等所用吊索具的选择和使用,包括规格、类型、限制角度、防损措施等。

A2.2.4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的应用

包括通用手势信号、专用手势信号、旗语信号、音响信号与手势信号的配合、指挥人员与起重机司机之间配合等吊运指挥信号的应用等。

A2.2.5

小功率对讲机的频率选择、音响控制等使用方法。

A2.3

吊运作业前和作业后的检查

A2.3.1

作业环境条件的确认

包括对场地条件、起吊物的安全状态、安全距离判断等作业环境条件的确认等。

A2.3.2

吊具和索具的检查和报废标准。

A2.3.3

作业现场的清理要求

包括吊具和索具的收回及放置、吊物状态的处置、现场安全状态检查等。

附件B

起重机司机考试内容

B1

理论知识

B1.1

专业基础知识

B1.1.1

起重机械的基本组成(结构、机构、电气、控制等)、原理、用途、工作特点以及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B1.1.2

起重机械的主要参数。

B1.1.3

起重机械主要零部件的要求。

B1.1.4

各类起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功能与使用

包括起重量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极限力矩限制器、起升高度(下降深度)限制器、运行行程限位器、幅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超速保护装置、偏斜指示器或者限制器、连(联)锁保护装置、防碰撞装置、抗风防滑装置、缓冲器、风速仪及风速报警器、防小车坠落保护、防止臂架向后倾翻的装置、回转锁定装置、支腿回缩锁定装置、防碰撞装置、层门或停层栏杆与吊笼的连(联)锁、封闭式吊笼顶部的紧急出口门安全开关、防坠安全保护装置、防松绳和断绳保护装置、上、下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的功能与使用。

根据相应起重机的具体要求,对应选择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

B1.1.5

起重机械的电气保护系统的功能及其要求

包括短路保护、零位保护、错(断)相保护、紧急断电开关、电气绝缘等的功能与要求。

B1.1.6

液压系统的功能与要求。

B1.1.7

基础、轨道的安全状态判断与防护。

B1.1.8

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B1.1.9

照明和信号。

B1.1.10

起重吊具和索具安全技术要求

包括吊钩、抓斗、电磁吸盘、集装箱专用吊具、专用吊具横梁、料斗、吊索(绳、带、链条)、捆绑索(绳)等的安全技术要求。

B1.2

安全知识

B1.2.1

起重机司机的职责和责任。

B1.2.2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

B1.2.3

起重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B1.2.4

起重机械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要求

(1)日常检查,包括运行前的检查、运行结束后的检查、运行记录的填写等;

(2)维护保养,包括确认吊钩、钢丝绳、制动器等的主要零部件、安全保护装置、控制装置等。

B1.2.5

起重机械常见故障、危险工况的辨识、违章操作可能产生的危险后果。

B1.2.6

起重机械零部件的报废标准。

B1.2.7

高处作业安全知识。

B1.2.8

用电安全知识。

B1.2.9

防火、灭火安全知识。

B1.2.10

防止机械伤害知识。

B1.2.11

有毒有害作业环境知识。

B1.2.12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

B1.2.13

安全标志。

B1.2.14

起重机械紧急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

(1)起重机械作业运行故障与异常情况的辨识;

(2)起重机械常见故障的现场排除方法;

(3)起重机械出现意外情况(如制动器失效等)时的处置;

(4)触电、火灾、倒塌、挤压、坠落等多发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其人员防护、应急救援、应急处置与预防等的处理方法。

B1.3

法规知识

B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十四条、第二章第四节。

B1.3.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章。

B1.3.3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第四章。

B1.3.4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B1.3.5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B1.3.6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B1.3.7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B1.3.8

《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规则》。

B1.3.9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总则》(GB/T

6067.1-2010)第12.3条。

B1.3.10

其他有关规范及相应标准。

B2

实际操作技能

B2.1

桥门式起重机司机实际操作技能要求

B2.1.1

现场作业识别能力

B2.1.1.1

主要零部件的识别

(1)指出主要结构、机构(件)的名称及作用,包括主梁、端梁、支腿、上部框架、前臂梁、门形架、撑杆、拉杆、小车、起升机构、运行机构、俯仰机构、起升钢丝绳、卷筒、吊钩、滑轮、联轴器、工作制动器等;

(2)指出各安全保护装置的名称、作用和安装位置,包括起重量限制器、起升高度(下降深度)限制器、运行行程限位器、缓冲器及端部止挡、抗风防滑装置、安全制动器等;

(3)指出电气保护各动作后的反应情况和其所处的位置。

B2.1.1.2

作业现场安全标志的识别。

B2.1.2

基本操作

B2.1.2.1

机构空载运行操作

包括以下空载运行操作:

(1)起升机构,从最小起升高度到最大起升高度,全程操作;

(2)运行机构,包括大车和小车机构,全行程操作。

B2.1.2.2

机构带载运行操作

起升机构起吊一定的载荷,进行以下运行操作,并定点停放:

(1)起升机构,起升到一定高度并下降;

(2)小车机构,运行一定行程;

(3)大车机构,运行一定行程。

B2.1.2.3

操作要求

空载和带载运行操作过程中,要求操作者根据指挥的指令,将吊具或载荷从一个地方放到另一地方;有联动要求的,可以进行机构联合操作完成上述动作,每次操作应平稳、准确。

B2.2

塔式起重机司机实际操作技能要求

B2.2.1

现场作业识别能力

B2.2.1.1

主要零部件的识别

(1)指出主要结构、机构的名称及作用,包括塔身标准节、回转上下支座

(回转塔身)、起重臂、拉杆、塔顶(塔头)、顶升套架、平衡臂、平衡重、附着框、附着拉杆、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行走机构、顶升机构等;

(2)指出各安全保护装置的名称、作用和安装位置,包括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起升高度(下降深度)限制器、回转限位器、行走限位装置、幅度限位装置、小车断绳保护装置、小车断轴保护装置、钢丝绳防脱装置、风速仪、顶升横梁防脱功能等;

(3)指出机构及整机电气保护各动作后的反应情况和其所处的位置。

B2.2.1.2

作业现场安全标志的识别。

B2.2.2

基本操作

B2.2.2.1

机构空载运行操作

包括以下运行操作:

(1)起升机构,从最小起升高度到最大起升高度,全程操作;

(2)变幅机构,从最小幅度到最大幅度,全程操作;

(3)回转机构,全范围操作;

(4)行走机构,全行程操作。

B2.2.2.2

机构带载运行操作

起升机构起吊一定的载荷,进行以下运行操作,并定点停放:

(1)起升机构,起升到一定高度;

(2)变幅机构,变幅到某一幅度;

(3)回转机构,回转一定的角度;

(4)行走机构:行走一段距离。

B2.2.2.3

操作要求

空载和带载运行操作过程中,要求操作者根据指挥的指令,将吊具或载荷从一个地方放到另一地方;有联动要求的,可以进行机构联合操作完成上述动作,每次操作应平稳、准确。

B2.3

流动式起重机司机实际操作技能要求

B2.3.1

现场作业识别能力

B2.3.1.1

主要零部件的识别

(1)指出主要结构、机构的名称及作用,包括主臂、副臂、桅杆、回转平台、车架、履带架、支腿、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行走机构、超起装置、臂架伸缩机构,支腿收放机构等;

(2)指出安全保护装置的名称、作用和安装位置,包括起重量显示器、起重力矩限制器、起升高度限位器、幅度限位器、防后倾安全装置、角度限位器、水平显示器、故障显示装置、三色指示灯报警装置、警示灯、风速仪等;

(3)指出液压系统元件的名称和位置;

(4)指出机构及整机电气保护各动作后的反应情况和其所处的位置。

B2.3.1.2

作业现场安全标志的识别。

B2.3.2

基本操作

B2.3.2.1

机构空载运行操作

包括以下运行操作:

(1)观察作业现场,选择停车和作业场地;

(2)起升机构,从最小起升高度到最大起升高度,全程操作;

(3变幅机构,从最小幅度到最大幅度,全程操作;

(4)回转机构,全范围操作。

B2.3.2.2

机构带载运行操作

起升机构起吊一定的载荷,进行以下运行操作,并定点停放:

(1)起升机构,起升到一定高度;

(2)变幅机构,变幅到某一幅度;

(3)回转机构,回转一定的角度;

(4)对具有带载行走功能的流动式起重机(如履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等),还应进行带载行走一段距离的操作。

B2.3.2.3

操作要求

空载和带载运行操作过程中,要求操作者根据指挥的指令,将吊具或载荷从一个地方放到另一地方;有联动要求的,可以进行机构联合操作完成上述动作,每次操作应平稳、准确。

B2.4

门座式起重机司机实际操作技能

B2.4.1

现场作业识别能力

B2.4.1.1

主要零部件的识别

(1)

指出主要结构、机构的名称及作用,包括门架(含圆筒)、臂架、人字架、转台、转柱、拉杆、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行走机构等;

(2)指出各安全保护装置的名称、作用和安装位置,包括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起升高度(下降深度)限制器、回转限位(如果有)、大车行走限位器、变幅限位器、防碰撞装置、抗风防滑装置、缓冲器、风速报警器等安全保护装置;

(3)指出机构及整机电气保护各动作后的反应情况和其所处的位置。

B2.4.1.2

作业现场安全标志的识别。

B2.4.2

基本操作

B2.4.2.1

机构空载运行操作

包括以下运行操作:

(1)起升机构,从最小起升高度到最大起升高度,全程操作;

(2)变幅机构,从最小幅度到最大幅度,全程操作;

(3)回转机构,全范围操作。

B2.4.2.2

机构带载运行操作

起升机构起吊一定的载荷,进行以下运行操作,并定点停放:

(1)起升机构,起升到一定高度;

(2)变幅机构,变幅到某一幅度;

(3)回转机构,回转一定的角度;

(4)对具有带载行走功能的门座式起重机,还应进行带载行走一段距离的操作。

B2.4.2.3

操作要求

空载和带载运行操作过程中,要求操作者根据指挥的指令,将吊具或载荷从一个地方放到另一地方;有联动要求的,可以进行机构联合操作完成上述动作,每次操作应平稳、准确。

B2.5

升降机司机实际操作技能要求

B2.5.1

现场作业识别能力

B2.5.1.1

主要零部件的识别

(1)

指出主要结构、机构的名称及作用,包括底架、导轨架、吊笼、附墙架、吊笼、提升机构的传动方式(齿轮齿条、卷扬机、曳引机、液压)等;

(2)指出各安全保护装置的名称、作用和安装位置,包括超载保护装置、上下行程开关、上下极限限位器、防坠安全器、破断阀、地面防护围栏门机械锁钩和电气安全装置、吊笼门机械锁钩和电气安全装置、安全钩(适用于齿轮齿条式升降机)、钢丝绳放松弛装置、断绳保护装置、层门联锁保护装置、应急出口门的安全开关等;

(3)指出整机电气保护动作后的反应情况和其所处的位置。

B2.5.1.2

作业现场安全标志的识别。

B2.5.2

升降机基本操作

B2.5.2.1

空载运行操作

从地面起升到最大起升高度,再落回原位,进行以下确认和处理:

(1)零位保护和开机信号功能;

(2)相序保护功能;

(3)上、下限位开关功能;

(4)停层精度;

(5)层门关闭功能;

(6)防坠安全器动作后的复位处理;

(7)极限开关的复位处理。

B2.5.2.2

带载运行操作

要求操作者根据指令,将一定载荷从地面升到指定的高度,再返回地面。每次操作应平稳、准确。

B2.6

缆索式起重机司机实际操作技能要求

B2.6.1

现场作业识别能力

B2.6.1.1

主要零部件的识别

(1)指出主要结构、机构件的名称及作用,包括主塔、副塔、立柱、主梁、钩梁、承载索拉板、支索器(承马)、承载索、起升钢丝绳、牵引钢丝绳、起升机构、牵引机构、大车运行机构、摆塔机构、张紧机构、排绳机构、承载索系统等;

(2)指出各安全保护装置的名称、作用和安装位置,包括大、小车行程限位开关、起重量限制器、起升高度限制器、钢丝绳防脱装置、抗风防滑装置等;

(3)指出机构及整机电气保护各动作后的反应情况和其所处的位置。

B2.6.1.2

作业现场安全标志的识别。

B2.6.2

基本操作

B2.6.2.1

机构空载运行操作

包括以下运行操作:

(1)起升机构,从最小起升高度到最大起升高度,全程操作;

(2)主、副塔(车)运行作业,全行程操作;

(3)牵引机构,全行程操作。

B2.6.2.2

机构带载运行操作

起升机构起吊一定的载荷,进行以下运行操作,并定点停放:

(1)起升机构,起升到一定高度;

(2)主、副塔(车)运行作业,行走一段距离或摆动一定角度;

(3)牵引机构,行走一段距离。

B2.6.2.3

操作要求

本合同段人员机械进场情况汇报 篇5

1、路基施工队伍现在上场8人,空压机2台(7m3/台),气腿式风枪2台,主要负责慈溪便道边坡、坡脚的爆破工作。

2、桥梁队5人,负责羊印桥前期的准备工作及慈溪便道桥梁、挡墙、水沟砌筑工作。

3、项目部已进场机械有小松-240挖机一台,山推-220推土机一台。挖机主要负责便道的修整、爆破石碴的整理,推土机主要负责便道的清表。

机械厂人员规章制度 篇6

在胶新线潍河二号特大桥26#~30#墩明挖基础施工中,由于遇到了表层为3~4米厚的中砂层,下部为砂岩,且地下水极其丰富的老河床,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使施工一再受阻。该种条件下钢板桩因进不了砂岩而无能为力;大开挖……

我于1976年12月至1978年12月在哈尔滨铁路工程学校机械专业学习,后于84年9月至87年6月在哈尔滨职大铁道工程专业学习。

1988年至1990年即在四川岷江大桥工地重点负责直径1.8m的大孔径钻孔桩施工的技术工作。并直接参与了加筋土路堤施工、双导梁架梁和20m后张法预应力梁的施工。三年中,由于自已的积极工作,为大桥的顺利完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当1.5T重的钻头因突发洪水而被塌孔埋在孔内16m深处时,没有因此而变更设计,而是采取了一套特殊的处理方法,终于将钻头打捞上来,受到了业主的高度称赞。加筋土路堤施工中,我们发现了采取不同的设计理论就会有不同的设计结果,后经与设计单位联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重新进行了检算,部分管段的路堤内减少了大量的拉带数量,为企业增加了效益。岷江大桥被业主评为优质工程和优秀管理奖。由于本人的积极工作,90年被破格晋升为工程师。

在济南北环二期工程中,我任九队技术主管,直接参与了铁道部科研项目16mSRC型钢梁的施工,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经验。特别是在济南东站(原北关站)站场改造中,设计要求在保证既有线通车的条件下,对既有桥墩台进行加高并撤换部分梁体,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由于施组编制的合理,现场组织有力,即保证了安全质量,也保证了工期,创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胶黄铁路胶州大桥施工中,我对墩帽模板采取了特殊设计,利用墩身上的预留螺栓建立工作平台,不设地面支撑,而且砼内不设一根拉筋,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砼的表面光洁度。

菏日复线施工中,身为总工程师,主持了全标段58.4km包括180座桥涵工程、路基工程、轨道工程、给排水工程、房建工程、通信信号工程、电力工程等全面的技术工作,主持编写了全标段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三个站场改造,三处换边的过渡方案的制定。

在洙赵新河大桥板式墩身模板设计中,采用技术手段,砼内不设一根拉筋,增加了外观美,也为创建精品工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针对全标段46座顶进涵桥的施工,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施工方案,从技术角度来保证施工始终处于最佳控制状态。

菏日复线五处管段只有一孔12m梁和一孔8m梁需现场预制,制作一套模板成本很高,我就四处打听,终于在兰烟线兄弟单位找到了同型号模板,为企业节约了资金。

在胶新线潍河二号特大桥26#~30#墩明挖基础施工中,由于遇到了表层为3~4米厚的中砂层,下部为砂岩,且地下水极其丰富的老河床,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使施工一再受阻。该种条件下钢板桩因进不了砂岩而无能为力;大开挖、草袋围堰又因地下水极其丰富,砂层淤积而无法开挖,砼沉井又因基础尺寸过大而无法实施。最后通过试验采用了利用现有的长12.5m的I50工字钢围堰下沉的施工方法,最大限度地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成本,保证了工程质量。

进入桥墩台身施工后,为了保证创优目标的实现,桥墩台的外观质量又成了重点难点。在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高精度的模板和先进的机械设备已经为创优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施工工艺的优化成了关键。为此,我组织参建单位的施工、技术人员到邻近的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在原材料的选取、模板的加固及接缝的处理上动心思,组织技术人员成立了墩台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并亲任组长,对模板的接缝处理提出一个又一个优化方案。调查选取了新材料DBF高性能矿物超细粉做为混凝土的外加剂,此新材料减少了混凝土水化热,增加了混凝土的密实度;还设计采用了柴油、机油、液压油混合液配置的模板隔离剂;同时对模板接缝采用强力胶粘贴6mm厚、9cm宽橡胶条外附双面胶条2-3层,保证了接缝严密不漏浆。这些措施的采用保证了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在胶新线20多家局级施工单位推荐的84个工程项目中,只有全长2597m的潍河2#特大桥被建指评为全线唯一的“最佳工程”,并在竣工验收中以全优工程通过了接管单位验收。目前正在申报局级、部级优质工程。

为了全标段整体创优的目标,对全标段的人行道步行板、站台帽石等小型混凝土预制件的施工,又调查采用了橡胶模具的施工方法,使得混凝土预制件的外观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2003年底我来到胶济线,直接参与了200km电气化改造工程施工。由于既有线行车密度大、正线为无逢线路、帮宽桥多且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标准高、工期紧等众多特点,为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我们认真编制了每一项施工方案,解决了既有线挤密桩施工、抽换Ⅲ型枕施工、级配碎石最佳配比确定、桥帮宽施工时的线路加固和SC325道岔焊接等多项技术难题。

为了积累好的经验和做法并积极加以推广,我在局科技处主编的《科技通讯》杂志2000年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混凝土表面增光技术》的文章;在山东省深基础工程协会主编的《山东深基础工程》2001年第2期上发表了题为《注浆布袋桩在铁路桥涵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的文章;在《科技通讯》2001年第4期上发表了《长大线路多头铺轨施工的计算与控制》、《箱涵快速顶进施工与经济分析》、《注浆布袋桩施工技术总结》三篇论文;在《科技通讯》2002年第2期上发表了《既有线桥涵接长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一篇论文。在局2002年《科技通讯》杂志第4期上发表了《液压喷播植草边坡防护》和《既有线限时人工插入砼道岔施工方法》二篇论文;潍河二号特大桥的《砼表面质量控制》也在2003年《科技通讯》上发表。

关于《顶进大跨度斜交框构桥时既有线路加固质量控制》一文获局第22次QC小组成果二等奖《潍河;2#特大桥混凝土墩台施工质量控制》获局第23次QC小组成果二等奖。

机械厂人员规章制度 篇7

1 云南省的农业机械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云南省, 其山地占地面积约占全省整体面积的90%以上, 很多耕地地势不平, 面积较小, 对农业生产质量及效率造成严重影响。同时, 云南省一些地区在进行农业生产期间依旧沿用以往的手工操作方法, 机械化水平较差, 不但机械设备的数量较少, 技术较落后, 同时分布也较不均匀, 进而使云南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具备较大的空间与潜能。尽管最近几年云南省的机械化水平相应得到了提高, 然而, 仍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1) 机械化发展不平衡。至2012年为止, 云南省的农机总动力约为21369.28万k W, 年平均增长6.8%, 共有联合收获机2648台, 年增长率53.7%, 大中型拖拉机共计186198台, 配套农具20191部, 小型拖拉机共计306838台, 配套农具234073部。然而, 很多农用拖拉机都被看做农村的运输用具, 装备结构较为单调, 数量较少; (2) 机械化发展程度同农业化发展速率不匹配。至2012年为止, 云南省耕地面积共计125.06万hm2, 较2005年增长了23.37%, 而机械设备的增长速率却相对较低, 并且大多应用到粮食生产方面, 在果业、林业、畜牧业等领域, 机械设备数量更少; (3) 在机械设备方面成本投入较低。2012年云南省在农用机械设备方面投入的总资金额度为174688.32万元, 期间, 中央补贴为11171.00万元, 约占6.4%, 地方财政13038.6万元, 约占7.5%, 农民个人投入147207.3万元, 占据84.2%。尽管补贴不断提高, 然而覆盖面积却较为局限, 并没有凸显补贴多元化的特征。

2 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 可以有效的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

结合当前的农业发展情况来看, 为了能更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主要内容就是提高农机人员的职业素养。纵观当前农业的发展情况, 不难发现的是, 我国的农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整体上仍然显现出比较落后的状况, 而且国家暂时还没有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这个方面提供更多的发展资金, 这样一来,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效益应该从哪里来就成了最主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对这个现象的详细分析与研究, 发现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提高农机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农业发展的实际研究表明, 含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与高科技的农业装备有机结合, 能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利用, 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如若将质量较低的劳动力与高科技的农业装备进行结合,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失衡, 不但浪费了生产资料, 也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在我国农业发展方面, 每年都会有一些农机事故发生, 而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 对农机设备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比较低, 并不能对先进技术的农机设备有一个熟练的操作技能。

在当前农业快速发展这个情况下, 相关的管理人员也应当对农机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一定的调查与了解, 时刻掌握农机人员对先进技术的掌握情况, 并且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有借鉴价值的意见。在不断发展科技与农业的同时, 我们应当认识到的是, 将来我国的农业会发展的更加迅猛, 科技也会进步越来越快, 这就说明在未来农业的发展过程中,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数量上会比当前的多一些, 质量上也会比当前的高一些, 所以造成与现在的农机技术产生很大不同之处的局面。在正确认识了这个发展前景后, 我们更应当意识到在未来农业发展的道路上, 最不应当忽略的就是农机人员的专业素质这个因素, 因为只有农机人员的素质提高了, 才能更好的与未来农业的高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3 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 可以有效的推广农业创新科技

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要想更好的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更好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最新的农机技术与高素质的农机人员进行有机结合, 并且实现对新型的农业机具的有效推广。

要想有效的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发展, 就应当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需要对该农业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土地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也要对当地的经济政策做出详细的了解与认识, 并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农机推广措施。这样一来, 可以有效的实现先进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的有机结合。 (2) 需要对农机推广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计划与实施, 与此同时, 也应当提高对科学技术劳动进行较高的投入, 以此更好的实现高科技与农机技术人员的有机结合, 使高科技农机技术的推广能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其中, 对新型农具进行了解与操作的主体主要是广大农机人员, 他们对新型农业技术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情况下, 不管农业设备技术发展到如何先进的程度, 如果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机人员, 都无法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4 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 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业多元发展

调查显示, 我国众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并不乐观, 显示出的特点就是生产力比较落后, 根据这一现实状况, 众多农业专家认为, 我国应当在未来农业发展的过程中, 致力于在生产的各个领域实现机械化的建设与发展, 不应该将农业机械化应用到较少的几个方面, 而是应当在农林牧副渔等更多的方面进行应用与实践,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众多农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

要想成功使得我国农业实现机械化发展, 农机人员就应当对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加强自身对先进技术的了解与掌握能力。之所以将提高农机人员综合素质置于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 是因为只有提高了农机人员的个人素质, 才能加快农业机械化的作业结构, 并且能有效的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另外, 就是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一定会影响到农业发展的结构与趋势, 建立这样的农业机械作业结构, 对农机人员来说, 提高自身素质就显得更加重要。农机人员的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才的合理分配与应用, 保证各个行业都能被注入新鲜的活力, 并且可以在新型人才的带领下对相关的技术进行更新, 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5 提高农机人员的素质, 可以有效的促进农业科学化发展

当前我国在实现农业机械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发展内容就是农业管理的科学化进程。我国是一个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 要想有效的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发展, 就需要对我国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例如, 我们需要对当前的农业经营模式、生产结构以及特点等进行了解等等。对农业进行研究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以上所了解到的详细信息, 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进行详细的确定与完善, 从而有效的将人力、财力进行有机结合, 更有效的促进农业的机械化发展。

要想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首先就应当对我国当前农业机械化有一个详细的认识与了解, 只有这样, 才能制定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发展措施与办法。调查显示, 我国当前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在户营农机作为主体这个前提下, 实现多种经营成分与形式共存的模式。这种经营管理的方式一改过去陈旧的农业管理方式, 在制定方法与措施方面都提出了较为先进的概念与办法。正是这种格局的存在和确立, 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得到了更加有效的经营与管理, 更好的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在对当前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以后, 还应该对生产力要素等问题进行适当的处理, 积极协调机械化和责任制二者之间的关系, 要在农业机械生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 还应当在商品经济的正确指引下, 将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进行综合应用, 使农业机械化生产在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方面都能得到适当的协调。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的将当前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很好的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 从而保证农业机械化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促进与发展。

6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农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农机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只有高层次、高能力的农机人员, 才能对国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因此,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 务必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但要在内部开设对工作人员技术技能的培训, 同时也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提升他们自身对工作严格要求的意识, 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 这样一来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对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的是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贵.浅谈提高农机人员素质与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关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 (05) .

[2]郭文锋, 梁栋.浅谈提高人员素质与实现农机化的关系[J].吉林农业, 2011 (11) .

[3]马界梅, 张培敏.浅谈加强农机人员培训与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关系[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0 (09) .

军队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初探 篇8

关键词: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军队建设发展

军队非现役文职人员是指按照军队单位规定的编制岗位,通过一定的考录程序与方法,聘用并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人员。军队实行非现役文职人员聘用制度,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做好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工作,有利于维护文职人员合法权益、解除文职人员后顾之忧,对提高部队保障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现行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不同的聘用单位在文职人员养老保险缴纳上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按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最低标准缴纳养老保险;二是不办理养老保险,视同缴费。

第一,参照系不明确。按照《军队文职人员管理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确立聘用关系后,应当按照社会保险法和文职人员工作所在地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参照当地事业单位人员的社会保险办法,及时为文职人员办理社会保险。但是,在2015年1月份之前,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的计发执行国发(1978)104号文件,由退休人员所在事业单位承办,退休人员不用缴纳任何费用,即可每月在本单位领取养老保险金,其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是财政预算。

第二,缴纳标准不确定。在实际缴费过程中,或者因为职能部门不熟悉业务,又或者是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很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和比例均按当地政府企业养老保险的最低标准执行,既违背了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也对文职人员将来享受退休待遇产生了很大影响。

首先,在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管理方式以及待遇的计发方法等方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与企业养老保险待遇不同,文职人员的养老待遇水平应与事业单位同类岗位人员基本相同;其次,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待遇差距越来越大,企业职工养老金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并且这一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最后,缴费基数按规定应该是参保者的实际申报工资的月均数,一般情况下,职工的实际工资收入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津贴和补贴等。

第三,政策衔接时间滞后。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其中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按照《关于军队文职人员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后联[2006]2号)规定,聘用单位及其文职人员在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出台后,按规定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这使得文职人员落实养老保险有了真正的参照系,但是部队各聘用单位要想真正落实该决定,还需要总部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制定统一的文件,从时间上来说,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第四,军地衔接政策落实慢,不利于人才流动。依据《关于军队文职人员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后联[2006]2号)文件规定,档案中放入文职人员工作年限证明,社保视同缴纳。也就是说,文职人员实际没有参加社保,但在军地政策接轨协调好时会补齐。但是,由于军地差异的客观存在,衔接政策很长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二、现行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因

目前,地方上只有事业单位和企业工人的缴费项目,文职人员不能纳入其中任何一项,文职人员需要单独设置缴费项目,但由于没有相关的法规依据,所以某些城市,甚至是省会城市都没有建立文职人员的缴费政策。探究现行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养老保险法规不健全,养老保险不配套是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得到落实的根本原因。我军文职人员制度实施的时间较短,各项制度还不健全。目前,部队关于文职人员办理养老保险的相关文件有两份:一是2013年1月起实施的《军队文职人员管理规定》和《关于军队文职人员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后联[2006]2号)文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文职人员如何参保的问题缺少统一的法律。

第二,职能部门思想不重视、业务不熟悉是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难以落实的原因。部队职能部门所属人员是军队现役军人,他们大多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地方政策,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责不清的现象;部队聘用单位通过挂靠单位为文职人员参保,挂靠单位的工作人员又不熟悉文职人员的性质以及相关部队的政策,存在着一个沟通的盲区,导致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三、完善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构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各聘用单位必须充分认识落实文职人员聘用制度对新形势下部队提升保障能力的重要性,必须深刻认识做好非现役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工作,是适应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是维护非现役文职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是确保非现役文职人员顺畅流动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文职人员养老保险法规体系

1、从属地管理的原则出发,按照军队聘用单位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待遇水平和保障需要,以所属地区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比例和标准为文职人员缴纳养老保险。2、坚持事业岗位的原则。总部组织经费保障以及各用人单位在为文职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过程中,必须以当地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水平为依据,参照执行事业单位同类岗位人员的养老保险政策。3、遵从军地一致的原则。文职人员是军地通用的专业技术人才,能进能出,灵活高效,因此文职人员养老保险政策要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一致,以确保文职人员应聘前与解聘后养老保险关系的衔接,逐步建立军地衔接的文职人员用人机制,走军队社会化用人的路子。

(二)细化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规定

《文职人员条例》规定:聘用单位及其文职人员应当依法参加养老保险,缴纳养老保险费。因此,各后勤机关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学习相关文件,认真组织实施,切实保障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实。

首先,要灵活挂靠参保单位。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需凭“组织机构代码证”中明确的单位名称开户,由于目前军队队列单位均无“组织机构代码证”,如果地方社保单位要求严格,无法协调,可借用单位所属如幼儿园、招待所、服务社等军队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挂靠开户,代扣代缴保险费。其次,要明确参保方法。

(三)建立健全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协调机制

文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要想真正落到实处,离不开部门与部门、军队与地方之间的协作和监督运行机制。

机械厂人员规章制度 篇9

单位 :

姓名:

得分:

一、判断题:(20×1.5ˊ)

1、桥、门式起重机司机室门必须装有电气联锁装置。()

2、流动式起重机的定期检验周期为两年。()

3、定期检验资料保存期不少于5年。()

4、在使用现场进行的主要受力构件的现场分段组装等制作活动,纳入安装监检范围,由负责安装监检机构实施监检。()

5、桥式起重机主梁的对接焊缝应当进行100%射线或者超声检测。()

6、起重量限制器的综合误差,是在试验条件下,对产品性能指标测试时,动作点偏离设定点的相对误差。()

7、起重机行程开关动作后,应能切断相关电源,两台临近起重机相距不得小于400mm()

8、轨道的实际中心线对吊车梁的实际中心线的位置偏差不大于10mm即可()

9、首检资料长期保存。()10、11、12、电动单梁起重机上拱度为(0.9/1000~1.4/1000)S。()总电源的短路保护要求每相必须设置。()为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应尽量选用线接触钢丝绳,不宜选用点接触钢丝绳。()

13、《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TSG Q7016-2007)规定:A类监检项目检验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监督检验。()

14、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为防止电动机失电而制动器仍然在通电,导致电动机失速造成重物坠落,起升机构具有正反向接触器故障保护功能就可以了。()

15、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起重机械整体倾覆的为较大事故。()

16、高强螺栓连接要求螺栓能承受剪切和挤压应力。()17、18、19、平衡阀与液压马达之间的连接应是刚性连接。()起重机电力拖动中,除机械制动外,还应设电气制动。()GB/T 3811-2008规定,可两处或多处操作的起重机,应有联锁保护,以保证只能在一处操作。()20、GB/T3811-2008规定,起升机构和非平衡变幅机构,不得使用编结接长的钢丝绳。()

二、选择题:(20×1.5ˊ)

1、采用额定起重量≤10t的以电动葫芦作为起升机构吊运熔融金属的新起重机,电动葫芦的工作级别应为(含)以上。

A.M4 B.M6 C.M3 D.M5

2、电动葫芦车轮轮缘内侧与工字钢轨道翼缘间的间隙,应为 mm。

A. 6~10 B.3~5 C.1~2

3、梁式悬挂起重机同一截面两平行轨道的标高相对差不应大于 mm。A.15 B.10 C.5

4、塔身主要承受、弯矩、扭转、剪切载荷。A.拉力 B.压力 C.弹力 D.顶升力

5、桥、门式起重机当直立梯高度大于 ,从2m起应装设直径为650~800mm的安全圈。

A、4m B、5m C、6m D7m

6、手工电弧焊熔深浅,板厚δ> 时就要开坡口。

A、4mm B、5mm C、6mm D8mm

7、《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6-2008)规定:如果设定的检验项目不能满足起重机械安全性能要求,或者其他特殊情况,检验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检验项目。下列第 项说法是正确的。

A.增加的检验项目在执行前应当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B.增加的检验项目应当报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同意后执行

C.增加的检验项目应当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8、《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规定:监检人员抽查底片数量的比例不小于该台产品射线检测数量的 %。A.10 B.15

C.20

D.30

9、在轨道上运行的塔机大车运行机构应设扫轨板,扫轨板距规定应不大于。

A.5mm B.8mm C.10mm D.15mm

10、对于通用桥式起重机吊运熔融金属,工作级别低于A6的,改造时应降负荷使用,应不得超过原额定起重量的。A. 50% B.90% C.80% D.75%

11、起重机挠度规定为不大于(A7)。

A.S/700 B.S/800 C.S/1000 D.S/900

12、起重量限制器动作点的最大值(Gn≤50t)应不大于 Gn。

A.0.9 B.1.1 C.1.05 D.1.25

13、防风防爬装置主要有防风夹轨器、锚定装置或 等。A.回转锁定器 B.铁鞋 C.防爬器 D.压轨器

14、平衡轮在工作时,不绕自身轴转动,只起,以调整钢丝绳的长度和拉力。

A.固定作用

B.摆动作用 C.平衡作用 D.导向作用

15、桥、门式起重机直立梯梯宽不应小于 mm。A.300 B.400 C.500 D.450

16、起重机轨道接头高低差及侧向错位应小于等于 mm.

A.1

B.0.5 C.2 D.1.5

17、液压系统密封性能试验时,在用起重机油缸回缩量不得超过。

A.2.0mm B.15mm C.6mm D.8mm

18、标准规定,小车位于跨中时满载自振频率f≥。

A.1Hz B.2Hz C.3Hz D.4Hz

19、桥门式起重机箱形主梁腹板垂直偏斜要求≤。

A.H/100 B.H/200 C.H/250 D.H/300 20、电动机在基准工作制时接电持续率为。A.20% B.30% C.40% D.50%

三、问答题(24ˊ)

1、《定检规》中起重量限制器如何检查?(6ˊ)

答:

2、起重机械制造监检项目分类及监检方式为哪些?(8ˊ)答:

3、起重机制造监督检验时企业提供的主梁截面如图1所示。(10ˊ)(1)请说明图中焊接符号表示的意义及焊接部位。

(2)说明图纸中有什么位置的连接要求不符合设计规范的规定?为什么?(3)如果上下盖板的厚度可以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哪个应厚些?为什么?(4)大、小劲(隔)板和工艺角钢的作用是什么?

图1

四、计算题(16ˊ)

1、已知20t双梁起重机,倍率m=4,吊钩组重G1=350kg,起升速度V=7.5m/min,起升传动功率Y=0.9。求电动机静功率Pj是多少?(6ˊ)

解:

2、某起重机,Gn=20t,钩重0.5t,传动效率Y=0.9,卷筒直径D=400mm,钢丝绳直径d=16mm,起升机构工作级别M6,双联滑轮组,钢丝绳分支数为8,电动机功率22kw,额定转速715rpm,电动机转矩允许过载倍数λ=2.9,起升载荷动载系数φ

(1)与减速器高速轴连接的联轴器的传递扭2=1.1,滑轮组效率η=0.97,计算:矩为多少?

(2)联轴器若与低速轴相连,其传递扭矩为多少?(10ˊ)

上一篇:用学生的批语打动学生的心灵下一篇:四川省国企三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