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不进位加法 教案

2024-06-28

5 不进位加法 教案(共11篇)

5 不进位加法 教案 篇1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电子课件

第一课时(不进位加 总第5节)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导入: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每班有两名老师带队,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二(1)班学生和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小组交流)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 新授:

1、验证二(1)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5+2=7,30+7=37没(3)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5根+2根=7根,30根+7根=37根。(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是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探究:

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名学生? 要求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自主,就是求两个班的总人数,用加法计算 师:怎么列式? 指名列式,探索

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巩固:

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 20+67= 24+63= 46+53= 62+17= 35+24= 3+84= 43+40=

拓展延伸:

1、第15页第3题

2、数学医院:

17+20=19 50+26= 42+3=72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1、黄冈小状元第7、8页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 35+2=37 35+32=67 教学反思:

35 + 2 +32 37 67

5 不进位加法 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83+5= 33+6=

20+60= 10+25= 21+30= 45+3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烈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出示P1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二(1)有35人,二(2)有32人,二(3)37 人,二(4)34人,每班由2名带队老师)

2.看图提问

师:你能根据图来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自由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独立思考。)

二、探究建模

1.出示: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5+2=37。(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师生共同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分开点写,用尺子)。

2.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4.出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2和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5 不进位加法 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4、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3、“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33+6=

20+60=

83+5=

50+5=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你们看通过观察课本P8中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看见有四个班是2-1班35人,2-2班32人,2-3班37人,2-4班34人,有两辆车,每辆车只能乘 坐70人。)

师:好的,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2、通过提问,引入方法。

师:现在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通过学生说板书: 1班和2班

2班和3班

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们看这样行不行?1班和3班,3班和4班。生1:不行。师:为什么不行?(生说:因为加起来就超过70了。)对,这样就超载,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生2:可以。师:那你说说怎么分配的?(生:1班和2班,2班和3班)那你说一说,你的理由。师:如果把1班和3班安排到一辆车那1班加3班的人数加起来就超过70人了。

3、验证方案,列出算式并板书。大家想出了这种方法,(指示黑板)这个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把两个班的人数相加看是否超过70人),我们来列个算式行吗?你打算怎么列?

1班和2班

2班和3班

35+32=

32+37=

4、总结得数的算法。

这些得数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小组交流)①生1:口算。30+30=60,60+8=68。②摆小棒:并投影。请学生上台展示并摆小棒。说明一捆小棒是十根。先摆什么?再摆什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生摆小棒并说先摆第一个加数十位上的三捆和个位数上的8根,再摆第二个加数十位上的三捆,这些加起来就是六捆8根,所以是68。)③竖式:你是怎么列竖式计算的?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1班和2班

3班和2班

35+32= 68

37+32= 5 7

+ 2

+

2 7 9 师:个位上的得数写在个位下面,个位上是5加2等于7;十位上的得数写在十位下面,十位上是3加3等于6。

5、竖式解决第二个问题。

你们能不能自己列竖式计算这道题?

37+32=(生写在练习本上,一生板演)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列竖式做的吗?(生说)

6、学生说出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①师:那在写竖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个位和各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横式得数别忘写。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②请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生说)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获得经验。重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人交流数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三)针对易错的地方着重练习。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小马虎做的几道练习题,你们谁能帮他找找错误。(出示课件)

32+6= 92

59+4=

2+67= 87

(这一环节给出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找错误,主动发现错误,同时避免以后自己出现同样的错误。)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小明和小红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礼物请看:出示练习二第一题图。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各用了多少钱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横式和竖式进行计算。(学生练习本上写)

鞋:45元

球:34元

小明 上衣:54元

裤子:33元

小红

2、用竖式计算(拯救动物大行动)

我听说动物园的动物们面临危险了,所以需要我们去拯救它们。(出示课件)24+3=

52+36=

37+42=

59+40=

3、时间允许练习二第2题

可以任意选择几道题。

还有一点时间,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3页,练习二的2题。请你选择几道题进行笔算。现在开始!

(这一环节练习的设计遵循“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开放性练习,既联系了已有知识,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那同学们想一想在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个位和各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横式得数别忘写。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横线用尺子比着写。)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探索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5 不进位加法 教案 篇4

第一课时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课本第31页例题,第3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

法的过程。

2. 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

3.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写过日记吗?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篇数学日记,大家想看吗?

(出示小黑板)

2. 同学们,你们看了小黑板,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指名提问题,教师整理)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143+126)

问: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2.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指名说)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1) 问: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

2) 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十个

143

+126

26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4.教学验算方法。

1) 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还要验算。

(板书: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126)

+143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算起: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3)汇报。你是怎样算的?怎样验算的?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3)汇报。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2)独立计算。

3)汇报。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篇5

一、教学重点的把握

本节课我是将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内容一起完成的,是在观摩老教师的课后自己进行的尝试,为了完成这一设定的内容,我基本没让学生进行练习,而教材设计中,这部分是分成两个课时去上的。孙校长指出,作为新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规范,比较严格地按照教辅说明来上,不能看着老教师课上的快,就跟着快。我想这的确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另外,课堂上应注意【精讲巧练】,把练习的机会还给学生,练习时间大于讲解时间,正如名言一样“我听过的,我就忘了;我做过的,我就记住了;我教过的,我就理解了!”

二、口算铺垫的开展

课堂一开始,我设计了十道口算题,主要是一年级已经学过的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通过PPT形式呈现,请举手的同学发言。为了让学生说类似“25加30等于55”而不是直接冒答案“55”,我几次提示“完整的说”,在评课中孙校长提出可以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并在做提前明确要求“看算式说得数”,还可以以如“转盘、卡片”等更【有趣形式】展开教学,另外口算的练习数量可加多一些。

三、课堂节奏的调节

在第一个知识点“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既用了小棒,又用了计数器,比较费时,其实只用一个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即可,但这部分内容我已用时大约25min,课堂节奏拖沓,学生到后面的学习都比较烦躁,孙校长提出,课堂教学应注意【劳逸结合】,学生的注意力大约15-20min,过了这段时间,就容易走神,这时候,请孩子们静静休息,或者玩一些比较轻松的数学游戏如“我拍3,我拍7(10的组成)”将会提升教学的效果。

四、课堂常规的处理

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明确规定】,运用丰富手段进行教学激励。如请学生做题时,提出指令“左手拿笔,右手拿尺子”;学生发言精彩、课堂表现突出,要不吝于发小红花等;上次听课,张老师也指出我的课堂调控能力比较欠缺,加强课堂常规的训练,对我来说,的确刻不容缓!

五、教学内容的深化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篇6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一、创设情境上星期老师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各年级的借书情况,制成了一张表,看:出示“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年级一本数: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边问边板书:加法) 学生提问题 年级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一年级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说明你们都很爱动脑筋。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探索计算方法:

师:要求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应该怎样列算式?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2、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会说口算的方法,以及用拨算珠的方法,肯定学生的想法,并通过拨算珠的方法,强调要在对应的数位上拨算珠,也就是数位要对齐。)

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一起回忆竖式计算。

师: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

师: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2、要想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 1 2 6 )

+ 1 4 3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3)汇报。你是怎样算的?怎样验算的?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 篇7

花园乡桃源小学吴倩

学情分析: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的,它们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所以我通过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对旧知识归纳、总结,并迁移到新知识学习中。有了这样的学习经验,他们在之后的《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连续进位)》的知识探索 中,一定会得心应手。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 68-69 页例 4、“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进位加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加法;学会用交换加数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体会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的规律。

2、使学生通过联系已有的笔算知识学习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体验新旧知识间的练习,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在归纳、概括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综合、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能主动思考、独立计算,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计算和检验结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笔算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满 10 进 1”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旧知。

1.笔算我能行:

27+43= 59+36=

师:屏幕上的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你知道该怎样笔算吗?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想一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要注意些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 10 向十位进 1)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接着来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

三、探索新知。

1、例 4。

出示主题图。

提问:知道这是哪吗?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字信息?

追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一共制作了多少幅?)可以怎样列式?142+86=

探讨算理:让我们在计数器上拨一拨。问:个位上是几?十位上呢?百位上呢? 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你能用竖式计算吗?生尝试计算。师板书:

百 十 个 4 2

+ 8 6

交流:从哪位开始加?十位上等于 12,该怎么写?百位上是几?为什么?谁来说一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追问:这道题里哪一位上满 10 要进 1?向哪一位进 1?

小结:三位数加两位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位数笔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想知道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

生: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看得数和原来算的是不是一样。

师:如果我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应该——(不变)。好,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验算。红笔板书“验算”。

提问:交换加数的位置,竖式可以怎样列?谁来试一试? 师板书:8 6

+ 1 4 2

小朋友们再算一算。(指名板演)

哪些小朋友验算的结果和原来的得数是一样的?这说明我们是对的。最后我们可千万不要忘了“答句”,在书上填一填。

2、试一试

你能不能运用刚学过的知识,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呢? 用竖式计算 643+752,并验算。

学生独立笔算,指名板演。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这里哪一位满 10 需要进位?向哪一位进 1?他是怎么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通过验算,得数和原来算的是一样的。小朋友们,你们也写对了吗?

交流: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就要像前一位进一)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学生计算。

说一说第 1 小题你是怎样算的?

指名说说第二、三小题哪一位上要进位?

师总结强调:不管是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10,都要向前一位进 1;到前一位相加时,要注意加进上来的 1。

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

看来方法,大家已经掌握了。那老师下面想来考考你的观察能力。出示第一组题: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加数相同,但交换了位置)

师:女生做上面三题,男生做下面三题,那就开始做吧。

3、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来做小老师,看看马小虎同学的作业,有什么问题吗?4 3 3 2 7

+ 2 7 + 2 8 1 1 3 5 0 8

调皮的马小虎把他作业中的某些数字挡住了,你能猜出是几吗? 6 3 5 2 1

+ 2 + 1 9

1 6 8 0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它和我们以前学的两位数加法的笔算很相似,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可以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这叫做迁移,它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

相同数位对齐142+86=228(幅)

从个位加起,百 十 个百 十 个

个位满 10 向十位进 1 1 4 2 12 个十 8 6

十 百 满 10 进 1 + 8 6 验算:+ 1 4 2

百 千 2 2 8 2 2 8

20以内进位加法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生明确给9、8、7、6凑十各需几,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分散学习难点。

2、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习惯。

教学具准备:苹果数字卡、数字卡片、小花、小棒、五角星、小黑板。

预设流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玩找朋友游戏,复习10的组成。

师出1个手指,说道:“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

生出9个手指,答道:“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9组成10。”

二、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对10的组成掌握得真好!

1、哪个小朋友知道植树节使几月几日?(3月 12日)

2、植树节这天,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到人民公园植树,有十个坑,已经种了9棵树,再种几棵才能吧这十个坑填满?

教师板书:9+()=10

给9凑十需要几? 9加几等于10?(生答)

3、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凑十”

(教师板题:“凑十”)

三、新授:

1、学生动手摆小棒,分别给9、8、7、6凑十。

如:学生先摆出9根小棒,教师提问“再摆几根才凑成十? ”

(再摆1根凑成十,9+1=10)

(8、7、6凑十教法类似)

2、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给9、8、7、6凑十各需要几,你们还记得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拍手说一说。

给9凑十需要1,9加1等于10;

给8凑十需要2,8加2等于10;

给7凑十需要3,7加3等于10;

给6凑十需要4,6加4等于10;

3、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十什么?(凑十)

4、你们还知道其他可以凑成十的数吗?小组4人交流,边摆边说。

四、巩固练习:

1、教师出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

妈妈叫小明去买10个鸡蛋,他先买了5个鸡蛋,再买几个才凑够10个鸡蛋?(5+(5)=10)

2、指名学生自编题目,其他学生列式计算,再对答案。

3、出示一幅三角形图,要求用我们今天刚学习的“凑十”法来做:

教师引导学生用“凑十”法,9凑1

“为什么要挪一个

?”

4、拍手说儿歌:

“小朋友,拍拍手,大家一起把十凑,9凑1, 8凑2,7凑3, 6凑4,两5相凑刚好够!”

3、大家来摘智慧星:

看算式马上说出得数,最快的小朋友就能得到智慧星。

9+

=10

8+ 3 =

7+4=

8+

=10

9+ 3 =

9+6=

7+

=10

8+ 6 =

6+3=

6+

=10

5+

=10

5+7=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回家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并自己编题来考考他们,看哪个小朋友最厉害,编的题目最多,考倒爸爸和妈妈!

第二课时

9加几

学习内容:第72页至73页。

教学目标:

1、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理解凑+法的思维过程

学习难点: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课件,借‘‘爸爸和妈妈’’买的饮料,揭示课题-----有几瓶饮料。

2、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知道了什么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1:爸爸买的饮料比妈妈买的饮料少?

生2:妈妈买的饮料比爸爸买的饮料多?

生3: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爸爸买了3瓶饮料,妈妈买了9瓶饮料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师:你们知道一共有几瓶饮料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如下几种算法:

(1)数出来的:1、2、3、4、5„„

11、12,一共有12瓶饮料。

(2)妈妈买了9瓶,然后接着数爸爸买来的饮料10、11、12一共有12瓶饮料。

(3)我把爸爸买的饮料拿1瓶放在妈妈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

(4)我把妈妈买的饮料拿7瓶放在爸爸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

(5)我知道10+3=13,那么9+3=12,9比10少10,得数就少1。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

4、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怎样列式?生说,教师板书9+3,请小朋友用小棒摆一摆,教师知道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替妈妈买的饮料,右边摆3根代替爸爸买的饮料,小组内互相讨论,汇报结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9+3=12

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

9+3=12

把9分成2和7,7加3得10,10加2得12

二、试一试:

9+5=

7+9=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并在小组内互相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三、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算式,只要写得合理都给予适当的表扬,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游戏:找朋友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很多的方法计算出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计算吧!

第三课时8、7、6加几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预设流程:

一、导语:

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同学们,你们想参加吗?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二、新授:

1、我们先去聪明屋,看看那里的题你会不会做。

2、出了聪明屋,我们再去智慧山瞧瞧。

请同学们把3座山峰上的3个数字加在一起,看谁先找到好方法,最快算出来。

通过此题是学生能熟练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加深理解。

3、接下来我想实现同学们的一个梦想,你们喜不喜欢天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呀?你想不想把它摘下来呀?今天老师就让你们的梦想成真。大家看前边的黑板,我们把它看作蓝天,上面贴着12颗小星星,星星上都有数字。我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人摘左边的星星,另一个摘右边的星星,然后把两颗星星上的数字加在一起,谁愿意来摘星星?

(一)教师指导操作:

1.学生分别摘下两个数字星星。(数字是几不限制)

2.教师列出算式,例:(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3.提问:

你是怎样算的?(例:先把8凑十,8凑十需要2,把6分成2和4,8与2凑十,10加4得14)

注:前三道题教学方法同上。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摘数字星星。

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写出计算过程。(同上)

3.找另一个学生到前边判断上一个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画上

4.提问:

你还能说出几道8加几,7加几,6加几的题,算出得数,说说你是怎样做的?(8+4,7+9,6+7等)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8加几,7加几,6加几的加法,同学们可真够棒的,只用了一节课就学会了还几页书上的知识。我们学会运用凑十法来计算,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凑十呀?(好算)

完成书后练习。

第三课时5、4、3、2加几

学习内容:P110,练习二十一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3、培养学生灵活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预设流程:

一、复习:

看算式写得数。

9+5 9+3 8+5 8+3

9+4 9+2 8+4 7+5

二、新课

1、教学例1:

问:这是两道5加几的题目,同学们会算吗?怎样才能很快想出5加6得多少呢?

问:要算5加8得多少,应如何想?教师启发引导。

2、教学例2:

出示题目,让学生试做。然后说一说算理。

3、教师小结:

今后我们计算5、4、3、2加几的计算题的都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用大的数加小的数。

三、课堂练习。

a)P101“做一做”

b)练习二十四题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5、4、3、2加几

第四课时

我们的校园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14—11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对本册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初步感受数据收集的过程。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放大的统计图。

预设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大家升入一年级已经有4个月了,在这些天里,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老师写几个字,看大家是否认识(板书:我们的校园)请认识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看到这四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从这几个字想到了我们的学校非常美丽,教学设备很先进,课外活动种类繁多等等。同学们刚才提到,最喜欢的是我们的课外活动,那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活动?

学生自由说。

二、新授:

1.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跳绳的部分:

师:这些同学在干什么?一共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一个一的数,一共12人。

我先数出摇绳的有2人,又数跳过去的有2人,正在跳的有1人,正

跳着的有7人,加起来一共是12人。

我是数出右边有8人,左边有3人,中间有1人,一共是12人。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老师谢谢你们!

2.观察踢足球的部分:

师:谁喜欢踢足球?看着这副图,你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请其他同学来解答。

3.观察跑步的部分:

让小组讨论:看到这副图可以想到哪些问题?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并比比哪个小组说的最多。

4.观察出板报、武术的部分:

让各小组每人说一个不同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解答。

5.完成统计图表:

刚才大家看了同学们活动时的图,想起了很多我们学过的知识,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活动内容制成一个统计图。

教师解释图表:图左边一列的形象图表示各种活动,右边的笑脸表示人数,每项活动有几个人参加,就用你喜欢的颜色涂几笑脸。

教师示范涂第一行,让一组学生完成放大的统计图表,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请涂得好的学生介绍经验。

6.通过比较明白统计图表的优点,并学会根据统计图表提问题:

师:看这张统计图表和刚才的挂图有什么不同?

生:能一下就看出参加哪项活动的人数多,哪项的人数少。

师:对,也就是说看统计图表比看挂图更直观。

谁能看着统计图提出问题?

谁又能根据统计图很快的回答出来?

让学生互问并回答。

三、小结:

20以内进位加法复习教案 篇9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里的40道算式里有20道是一样的。

难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具准备:表格、卡片

【教学实录】

一、激发学趣、揭示课题。

1、师出示动物课件卡片

师:哪位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这里的哪个小动物?

生1:……生2:……

师:想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生:想

师:它们每人手中都有一道算式,小朋友要答对它们手中的算式,它们肯定会和你做好朋友的。师出示动物课件(或卡片)

2、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些什么算式啊?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哦,都是些9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还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

生2:还学过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与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板题)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师:小朋友!那你也能像老师这样写一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吗?

生:能

师:真历害!那好,第一组小朋友写出所有9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二组小朋友写出所有8、7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三组小朋友写出所有6、5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第四组小朋友写出所有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算式

师:哪位小朋友能到黑板上的卡片上写的?每组1人代表,记得小朋友本组的任务哦。

生1:9+2= 9+3= 9+4= 9+5= 9+6= 9+7= 9+8= 9+9=

生2: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7+9=

生3: 6+5= 6+6= 6+7= 6+8= 6+9= 5+6= 5+7= 5+8= 5+9=

生4: 4+7= 4+8= 4+9= 3+8= 3+9= 2+9=

生可有序可无序可横写可竖写

(1)生写完后,师给出评价,把没写到的补上并表扬学生。

师:下面小朋友也都写好了,哪位小朋友能将黑板上的卡片排排队。每个组叫一位小朋友到黑板前来排队,下面同学也帮自己的排排。

(2)生排完后,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排。

师:请你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排好吗?

生:像排队一样按顺序排。

生:9加

2、加

3、加4….有顺序地排队,8加几的排队,7加几的排……

(3)师把4位小朋友排列好的队放在一起成一个表,表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整理得真漂亮!小朋友真历害!竟然把20以内进位加法都整理成一张表了,我们就管它叫(接着板题:20以内进位加法表。)

生读题

9+2

8+3

7+4

6+5

5+6

4+7

3+8

2+9

9+3

8+4

7+5

6+6

5 不进位加法 教案 篇10

课题

用数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 要培养学生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能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根据创设情景收集数学信息, 并提出数学问题;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五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知

(5分钟左右)

1.师生拍手对口令

师:10可以分成几和8?

7和几可以组成10?„„

2.看口算卡片,开火车说得数。3.看图片提出数学问题,并列算式解答。

(二)情景引入,自主探索

(谈话引入,出示草原课件图)(15分钟左右)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可爱的小天使会带我们去美丽的大草原玩,小天使说她还会把她的礼物送给爱动脑筋又听话的好孩子,你们想去吗?想得到小天使的礼物吗?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2.师:看看,草原上都有什么动物啊? 2 生:小兔子。

师:听小天使说什么呢?“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吗?”(出示课件和录音)

3.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成小组,讨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写出来,老师巡视指导,最后展示学生作业,并用课件演示。

4.老师板书出算式,并让学生说说如何计算的。表扬“凑小数”的学生。

(三)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出示小羊图)(10分钟左右)

1.(1)师:看看,草原上又来了一群可爱的小羊,你们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几名学生回答后,其余学生在纸上列出算式,并解答。

(2)展示学生作业,并请学生说说“凑十法”的过程。2.你们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再提示引导)

师:今天我们帮小天使解决了那么多难题,小天使可高兴了,她说要谢谢你们呢!(出示小天使画面和声音)

(四)联系生活,应用实践(8分钟)

1.请学生提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然后其他学生解决问题。

2.完成书上107 页练习。

5 不进位加法 教案 篇11

联合关中心小学 张春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

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上一篇:从翻译变形看关系下一篇:推销实习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