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进位加法

2024-05-25

1不进位加法(共11篇)

1不进位加法 篇1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32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不进位加的三位数加法。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加法的验算。3.培养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具准备:

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30+50=

300+500=

300+50= 64+30=

62+3=

620+300= 指出:在口算的时候,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2.笔算:

35+24

27+51

二、谈话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通过以上复习,我们今天将学习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中的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三、新学例题

1.出示情境图以情境引入。

提问:根据提问: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指名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列出相应的算式不计算。

2.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板书:143+126。根据学生的现状。请他们自己找办法进行计算,鼓励学生用笔算进行计算。

3.提问:在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首先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4.教学验算方法。

1)介绍:要检查算得对不对,只有验算后再知道。板书:验算。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么样列式。3)教师板书竖式。4)学生笔算,看计算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5)小结:在笔算加法时,要看算得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来验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们笔算并指名板演要验算。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按要求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说说表中所提供的信息有哪些?然后再计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1.神机妙算:

214+585=

215+720=

19+680= 2.口算下列各题:

31+12=

50-20=

320+80=

64+9=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

143+126

验算:126+143

1不进位加法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83+5= 33+6=

20+60= 10+25= 21+30= 45+3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烈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出示P1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二(1)有35人,二(2)有32人,二(3)37 人,二(4)34人,每班由2名带队老师)

2.看图提问

师:你能根据图来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自由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独立思考。)

二、探究建模

1.出示: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5+2=37。(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师生共同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分开点写,用尺子)。

2.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4.出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2和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不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篇3

1、在备课时,我在思考根据教材36页内容,能够让学生感觉到难度的是什么,从自身认知出发,我发现对于情境图的理解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情境图是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图案,在课本提供的数学信息中还有学生很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几个词语“湿地、哺乳类、爬行类、麋鹿”等,当我拿到课本吸引我的也是这些东西,我在想学生会不会也有相似的心理好奇需求呢?于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决定把时间放置在10分钟左右,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去完成对知识的求知欲。

2、由于是计算课,所以在定位学习方法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所以各个环节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学生的做为先,然后再在评价环节引领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和竖式计算中的注意事项。

3、对于课堂学习活动,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安排了三个数学活动,活动一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出数学问题。活动二是以“啄木鸟”的角色来寻找大树(竖式)生病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计算时候的注意事项。活动三是争当班级“计算小能手”。

本节课的优点是:

1、设计理念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2、课堂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评价用语不随意,能够基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具体的进行表扬与建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由于教师的很多想法是突发奇想的,所以往往是只有想法却没有对这个想法的预设和生成情况的各种可能性的提前预案,因此在处理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赶环节,走流程的情况发生。例如:在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把自己想要提的问题以及可以提的问题书写在学习卡上,当时郝宇佳同学第一个汇报所提的问题是“鸟类和爬行类的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老师只是肯定了这个学生所提问题很好,却用了不恰当的语言过渡了一下“好,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下面我们开看看人家所要让我们解决的问题”,等于把学生所提的问题没有解决而暂时搁置了,回想起来,觉得如果这样的处理的话“好,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我想这样会更恰当。

2、因为对很多预设的处理不到位,没有关注到细节,所以导致课堂各个环节的衔接处有点脱节,连贯性不够强。

《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篇4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一、创设情境上星期老师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各年级的借书情况,制成了一张表,看:出示“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表年级一本数: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边问边板书:加法) 学生提问题 年级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一年级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说明你们都很爱动脑筋。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探索计算方法:

师:要求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应该怎样列算式?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2、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会说口算的方法,以及用拨算珠的方法,肯定学生的想法,并通过拨算珠的方法,强调要在对应的数位上拨算珠,也就是数位要对齐。)

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一起回忆竖式计算。

师: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如何计算?

师: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 十 个

1 4 3

+ 1 2 6

2 6 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2、要想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 1 2 6 )

+ 1 4 3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3)汇报。你是怎样算的?怎样验算的?

《不连续进位加法》PPT课件 篇5

第一课时: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书P.15-16的主题图和例1,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

口算:9+6= 5+5= 6+8=

8+6+1= 8+2+1= 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2、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 (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3、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4、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5、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6、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做一做

三、联系实际反馈练习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现在有什么想对老师同学们说的?

1不进位加法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4、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游戏教学法。

3、“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33+6=

20+60=

83+5=

50+5=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你们看通过观察课本P8中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看见有四个班是2-1班35人,2-2班32人,2-3班37人,2-4班34人,有两辆车,每辆车只能乘 坐70人。)

师:好的,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2、通过提问,引入方法。

师:现在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通过学生说板书: 1班和2班

2班和3班

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们看这样行不行?1班和3班,3班和4班。生1:不行。师:为什么不行?(生说:因为加起来就超过70了。)对,这样就超载,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生2:可以。师:那你说说怎么分配的?(生:1班和2班,2班和3班)那你说一说,你的理由。师:如果把1班和3班安排到一辆车那1班加3班的人数加起来就超过70人了。

3、验证方案,列出算式并板书。大家想出了这种方法,(指示黑板)这个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把两个班的人数相加看是否超过70人),我们来列个算式行吗?你打算怎么列?

1班和2班

2班和3班

35+32=

32+37=

4、总结得数的算法。

这些得数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小组交流)①生1:口算。30+30=60,60+8=68。②摆小棒:并投影。请学生上台展示并摆小棒。说明一捆小棒是十根。先摆什么?再摆什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生摆小棒并说先摆第一个加数十位上的三捆和个位数上的8根,再摆第二个加数十位上的三捆,这些加起来就是六捆8根,所以是68。)③竖式:你是怎么列竖式计算的?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1班和2班

3班和2班

35+32= 68

37+32= 5 7

+ 2

+

2 7 9 师:个位上的得数写在个位下面,个位上是5加2等于7;十位上的得数写在十位下面,十位上是3加3等于6。

5、竖式解决第二个问题。

你们能不能自己列竖式计算这道题?

37+32=(生写在练习本上,一生板演)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列竖式做的吗?(生说)

6、学生说出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①师:那在写竖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个位和各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横式得数别忘写。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

②请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生说)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获得经验。重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人交流数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三)针对易错的地方着重练习。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小马虎做的几道练习题,你们谁能帮他找找错误。(出示课件)

32+6= 92

59+4=

2+67= 87

(这一环节给出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找错误,主动发现错误,同时避免以后自己出现同样的错误。)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小明和小红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礼物请看:出示练习二第一题图。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各用了多少钱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横式和竖式进行计算。(学生练习本上写)

鞋:45元

球:34元

小明 上衣:54元

裤子:33元

小红

2、用竖式计算(拯救动物大行动)

我听说动物园的动物们面临危险了,所以需要我们去拯救它们。(出示课件)24+3=

52+36=

37+42=

59+40=

3、时间允许练习二第2题

可以任意选择几道题。

还有一点时间,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3页,练习二的2题。请你选择几道题进行笔算。现在开始!

(这一环节练习的设计遵循“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开放性练习,既联系了已有知识,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那同学们想一想在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个位和各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横式得数别忘写。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横线用尺子比着写。)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探索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1不进位加法 篇7

教育目的:

1、使用邮票进行不进位加法运算,使幼儿了解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2、加强定位计算的练习,养成幼儿的运算概念。活动准备:

1、邮票(包括印有1的绿色邮票、印有10的蓝色邮票、印有100的红色邮票、印有1000的绿色邮票)

2、铅笔、彩笔(红色、蓝色、绿色)、白纸及托盘

3、塑料定位原片:绿色2个、蓝色1个、红色1个。

4、长、短红绳各1根。

5、加号、等于号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听寓言故事。

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邮票游戏(不进位加法)

1、介绍教具,并取来放在工作毯上。

2、打开盒子。取出圆形定位筹码:绿、蓝、红、绿(从右至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3、出示问题卡片:3421+2365= 从个位开始取出3421的邮票,然后按次序排列:个位1枚“1”,十位2枚“10”,百位4枚“100”,千位3枚“1000”;再取出2365的邮票,同样对应按次序排列(与3421的邮票之间有一定空隙),个位5枚“1”十位6枚“10”,百位3枚“100”,千位2枚“1000”。

4、计算总数: 1)教师说:“现在我们把3421的邮票与2365的邮票合在一起。”然后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次序分开合放。

2)数一数每位数是有多少枚邮票:个位有1枚1,2枚1„„6枚1,个位有6枚1,记作6;十位有1枚10、2枚10„„8枚10,8枚10记作80;百位有1枚100、2枚100„„7枚100,记作700;千位有1枚1000、2枚1000„„5枚1000,记作5000。

3)读出合起来的邮票代表的数“5786”,确认后在问题上写上答案“5786”。师:“3421的邮票与2365的邮票合起来是5786,这种合起来的方法就是加法。” 4)将邮票归入盒中。

5、请小朋友自己练习另外的问题卡。

1不进位加法 篇8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的内容。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教具准备:小棒。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出示单元主题图)。今天可真热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要去参观博物馆,同学们请看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让销售看图说一说。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老师引导: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尝试列式

要求:一共多少人?我们先要知道哪些条件,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指名列式。35+2=

二、探究建模: 35加2等于多少呢?

1、交流口算的方法。

你能口算吗?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摆一摆。

指名说口算的方法。结合摆小棒,边说边摆。学生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指名上台演示。教师小结:

2用计数器拨一拨,略 3竖式计算。

这样的算是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根据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

十 个 十 个 十 个 3 5 3 5 3 5 ﹢ 2 → ﹢ 2 → ﹢ 2 7 3 7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先写“35”,在35的左下方写“+”再写“2” 再画“_”(等号线)

追问,2写在什么位上,和那个数对齐? 为什么不和十位上的三对齐? 教师指出:2是个位数,个位与个位对齐。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严格要求数位对齐,等号 线要画直。请学生自己写竖式,指名在投影仪上展示,集体订正。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课本上填写。

2、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3、学生独立看图计算,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4、知识拓展练习:判断下列算式正误 17+9=87 42+3=55 28+4=68 布置作业:完成《同步伴读》对应练习。教学反思:让学生总结课堂收获,说出加法规律; 教师补充说明本节课重点,突出练习,学生主体地位;板书设计:

1不进位加法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感悟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认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正确计算

教学重难点

计算方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

一、复习

3+25-210+710+9+

学生说计算方法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小棒图

看图写算式

认识各部分名称

板书:加数加数和

学生用小棒计算13+2,同桌交流,

把3和2合起来再加10

从13接着往后数

………………………………..

2.教学例2

出示小棒图,学生说图的意思

列算式15-2

认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学生用小棒计算15-2,同桌交流

先算5-2,再算10+3

因为13+2=15,所以15-2=13

…………………………………

教学例3

先让学生看图填空。说说图中11+6和17-6这两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

集体交流反馈“你是怎样算得?

教学例4

出示图片,谁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那你们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怎么列式?

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算一算出示题目,独立完成后,再交流。

课堂活动

1.摆小棒,算一算

2.拔珠子计算

同桌合作完成

3.看卡片口算

同桌游戏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3+2=1515-2=13

连续进位加法教案 篇10

王楼学校

李翱然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8页例3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2.使学生掌握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正确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设疑自探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万以内不进位和只有一个数位进位的加法,在计算万以内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呢? 2.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3.出示自探提示

认真学习课本第38页例3,独立探究以下问题:

(1)说一说: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写一写:这道题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请写下来。

(3)想一想:怎样知道算得对不对呢?你会验算吗? 4.学生自探 二. 解疑合探 1.小组合探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探结果,重点说说自己还不太明白的地方。2.全班合探

(1)分组展示、评价,师补充。(2)即时练习

完成38页下面“做一做” 三. 质疑再探

师:学习到这里,课前提出的疑问都解决了吗?你又产生新的疑问了吗?请大胆提出来。四. 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题目 2.老师编题 3.课堂小结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篇11

一、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创设参观水族馆的这样一个情境。

二、引导学生由学数学转向做数学。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拨计数器,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三、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个位满十进一,有的学生虽然进一了,但是十位相加时忘了加上进的一。

上一篇:《监守自盗》观后感下一篇:宣传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