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真实案例

2024-10-03

教育故事真实案例(共12篇)

教育故事真实案例 篇1

教学形式多样化案例

永昌小学高智美

上课铃声响起,班上学生由带读小组成员带动开始课前读书,以开水每个人都声音响亮,精神饱满,5分钟过去,再一看,三分之一的人已经开始“开小差”,再过几分钟,一半的人不知道读到哪里,听一听声音,已经是有气无力,毫无感情,我不禁想到,读书都如此,课堂教学又能好到哪里,因此我就不断寻求和实践新的教学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我所教的班级有一些好的收获,现就将我的教学方法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一)课前

好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产生学习欲望,我曾听过一堂课的导入是这样的:某校进行教师公开课评比,一位新教师当天要上的课是《黄继光》,孩子们在家里已经预习了课文,上课时教师先叫孩子们讲一讲自己崇拜的英雄人物,讲完后,教师问全班:“你们知道老师最崇拜的是谁吗?”全班异口同声回答:“黄继光”,这时的老师在讲台上真是哭笑不得。由此案例,不禁引发我的思考,导入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更加自然流畅呢?我在教学中主要实践了以下几种方法:

1.借事导入

今天是周一,学校举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升旗仪式结束回到班里后,我让同学回忆一下刚才的升旗仪式上自己是怎么做,怎么想的,同学们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身子要挺直、少先队员要敬礼、双眼要注视国旗,唱国歌时声音要洪亮……在同学们的这些回答中,我顺利的导入了今天的新课----《升国旗》。

2.留下悬念

我们班每天做完课间操我都要求孩子们跑接力赛,由于每天坚持,所以在校运动会上取得了较好的接力赛成绩,到了后一年的运动会,孩子们因为上一年的优异成绩,加之又是每天练习,所以根本没把比赛当做一难事,但这次赛后成绩却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第三,接这次比赛,我告诉同学们在很久以前,蜗牛是有翅膀的,但现在蜗牛却没了翅膀,它丢翅膀的原因在第二天课文里会讲到,有想提前知道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

通过上面这两种方法,使我的课堂进入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孩子们很自然的就可以进入到课文中去,使授课成为自然流畅的事。

(二)课中

1.演一演

在低段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仅仅依靠老师的蒋介石不够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会用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在给学生上《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我演小稻秧,让同学们演杂草,让同学们感受杂草将小稻秧“团团围住”“不由分说”“蛮不讲理”与小稻秧抢营养时的情景,让同学们能直观的去“看懂”这几个词。

2.唱一唱

对于某些课文是改编过歌曲的,在上完课后我会让同学去学唱那首歌曲,而不单单让学生读课文,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孩子们用场的方式在不经意间就记住了课文,理解了课文。

3.看一看

在我的教学中,我常常会借助多媒体来让学生理解一些不容易用语言表达的地方,在上《夕阳真美》一课时,夕阳的美用语言形容孩子们始终无法感受,所以我就给孩子们看了许多夕阳的图片,孩子们看后终于亲身感受到夕阳的美,在读文章时也读的更“美”了。

4.听一听

课上,我还会让同学们听课文录音,听老师读课文,听同桌读课文,让孩子们自己来听一听,自己读的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畅,孩子们反复训练后不仅会改正自己不对的,还能给别人当评委呢!

5.猜一猜

在识字教学中我会用猜字谜的方法让孩子学字,如“洒”字的教学,我会说:西山下雨了。孩子们很快由我的字谜中“雨”会想到三点水或者是两点水,这样孩子们不仅感兴趣,而且能理解偏旁部首的含义,久而久之,不仅孩子们会猜,他们也能自编,就像一年级汉语拼音的:一个圆圈o o o,一个城门n n n等,都是孩子们自己编的。

6.摸一摸

在二年级时,下了一场雪,对于昆明这样的城市是很稀奇的事,我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我让全班同学都去操场玩雪,孩子们当然兴奋的不行,摸雪的,玩雪的,尝雪的,看雪的……当然,让孩子们玩雪可不是白玩,回到教室,我让孩子们各自说了自己对雪的感受,之后就是顺理成章,将感受写下来,就这样一篇习作就初步完成了。

(三)课后

1.续一续

孩子们对于童话类的课文总是有浓烈的兴趣,总是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而童话类的课文结尾也总是给孩子们留下续写的空间,就如《狼和小羊》一课,我们班续写的结尾就各种各样:狼还是将小羊吃掉的,小样的妈妈出现打跑狼的,猎人帮助小羊脱险的,狼和小羊成为朋友的……这样的续写不仅又是一次小练笔,也是孩子们自主学习思考的成果展示。

2.画一画

画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劳动之一,我常常让孩子们为课文配图画,为诗配图画,从孩子们的图画里我可以知道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而且画画还训练了孩子们的美感,有些孩子还会将图画做成立体的,在《航天飞机》一课后,我就让孩子们为航天飞机做一张名片,有一个孩子就做了一架在太空中的航天飞机,甚至画出了银河,地球,月球等等,这样的形式孩子们既动了手又动了脑。

教育故事真实案例 篇2

新接收一个班级, 而且是六年级。刚开始, 班风不好, 尤其是有一个叫杜高的同学, 学习不认真, 上课常捣乱, 还常带领他的“手下”干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我还没教他们时就早已耳闻。开学第一天, 我叫他作自我介绍, 他站没站相的站起来, 什么话也不说.。我很气愤, 但仍然自以为很艺术的问他:“六年级的学生了, 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 你跟老师开玩笑吧!”这下他说话了:“就是不知道。”我一气之下问其他同学:“班上还有哪些同学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的”教室里一片安静。他理直气壮的指着后面的那个智障生说:“她!”他说的那个“她”是一个从不在班上说话的先天性弱智, 她倒真不会说自己叫什么名字。这下该我难堪了, 所有学生都齐刷刷的把目光投向我。半响, 我才面带讥讽的回答“哦….她是你生活学习的目标呀…”

开学第一天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还没等我想好怎样教育这个全校都出了名的学生时, 更糟糕的事情来了:第二天, 他伙同两个同学偷附近一家的小鸡拿到集市上去卖了, 人家找来学校要求索赔, 他又把邻居家的鸭子偷去赔鸡, 事情发现, 他又撒谎学校要交资料费, 从爸爸那里骗了钱陪鸭子钱。我发现爸爸太“干脆”。找到家里才知道:原来家长什么也不知道。其实此类行为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我问他知道自己的错误吗?他说知道。再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就是不答。他爸爸打他, 他干脆不回家, 外出躲上几天, 他的朋友们也“死守秘密”, 帮忙“保护”。针对以上情况, 我再一次找到了家长, 真诚的和家长谈了一席话, 劝说家长以情以理教育孩子, 不要使用武力。同时找出孩子的病因:这个孩子太缺乏肯定了。和家长商量好对策后, 四处打听孩子下落, 并在一个同学处找到了他, 什么话也没说就把他送回家了。

杜高同学一回家, 开始他担心爸爸打他, 当他妈妈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热情招待他和送他回家的伙伴们, 没有批评, 没有打他时, 他大吃一惊。回到学校, 我对他的错误只字不提, 还拜他为乒乓球老师, (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打乒乓很可以) 他等我批评, 一句也没等到, 却等到了我这个“徒弟”, 感到很不好意思。之后, 我及时根据他的特长组织了乒乓球赛, 他取得了第一名, 受到了同学的肯定, 我也及时的让他当纪律委员。还接连组织了主题班会, 谈理想、谈法律、谈道德, 进行了共产主义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慢慢地, 他变了:低年级同学打架, 他主动去劝架;班上纪律乱, 他大胆制止;他表现得很求上进, 劳动起来一个顶两;语文课很认真, 作业完成得很好;为了减轻父母负担, 他还常勤工俭学, 利用休息时间抓黄鳝, 泥鳅等攒钱供学习用。老师、邻居们、同学们夸奖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杜高变了!”

二、评析

1、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对家长、老师的威严不屈服而造成的。对有的学生来水, 教师或家长越是威严, 学生心理防线越紧, 敌对情绪越深, 越表现为对抗、捣乱。教师或家长表现态度平和, 学生心理防线崩溃, 反而听从教育。此案例中教师及时改变了育人方略, 以平等身份、平和心态对待学生, 是使老师家长走进孩子心灵从而促使孩子悬崖勒马、迷途知返的重要前提。

2、争取家长和学校共同协作教育孩子在此案例中起重要作用。此案例中, 我作为新班主任, 还未取得这个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如果家长再是一顿棍棒, 学生继续出走, 我们要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与不平衡将不知有多大困难。

3、批评艺术把握得好。孩子受惯了批评, 吃够了棍棒, 对其在再多一次批评、棍棒只会产生麻木与反感, 甚至使学生走得更远。孩子有了错误, 习惯了批评而又不去批评他, 反而能使孩子心灵震动, 反省自己的过错。此案例中, 亲情胜棍棒, 无声胜有声的批评开始融化孩子心中的对抗情结, 对孩子转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4、用成功激励孩子进步。让学生当老师的“老师”, 发挥其特长, 并委以重任, 使学生有了自信心、自尊心, 开始相信自己, 尊重自己, 也尊重他人, 不断的追求进步, 追求发展, 这种成功激励是此案例中学生成功转变的关键原因。

记录新教育真实的故事 篇3

文如其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的心灵自传。而《新教育的一年级》这套书,首先是作者童喜喜本人的生命传奇。童喜喜,一位富有灵性、充满爱心的作家,中国作协会员,80后作家,奥运火炬手,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童书育人。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童书恐怕是与教育最为紧密相关的一种。如何在可读性与思想性上并驾齐驱,是一部童书战胜时间,并且同时赢得大小读者的关键。童喜喜用她的作品证明了这一点。

2003年,童喜喜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写出了她的第一部童书《嘭嘭嘭》。这部书的责任编辑,现任春风文艺出版社副总编单瑛琪在编辑手记中写道:“在读陈丹燕的《我的妈妈是精灵》时,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动,可是心灵受到的震撼从来没有现在如此强烈和直接。”著名评论家安武林先生则干脆评论:“《嘭嘭嘭》是一本让人多多少少有点惊讶的书,因为这本书的优秀与作者的名不见经传很不协调……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它的优秀都是当之无愧的……我很少能见到国内优秀的,甚至是能和这一本书相媲美的幻想小说。”

《嘭嘭嘭》一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出版的第二年,就被“第五届沪、港、澳与新加坡四地中学生读书征文”活动列为推荐书目,成为70部推荐书籍中仅占约10%的当代文学著作之一。后来又获得了全国“三个一百”原创优秀作品奖、冰心图书奖等近十个国家级奖项。而常销12年的成绩,无数孩子、父母、教师等大小读者的读后感言,更为这本书做出了品质的注解。

与此同时,作者还用行动讲述了另一个故事:童喜喜把《嘭嘭嘭》一书的所有稿费,捐赠给30位失学的乡村女孩,帮助她们重新回到了学校。

2009年,童喜喜用长达5年的时间,经过20多次写作与修改后,完成了另一部重要作品《影之翼》。

《影之翼》是中国第一部反思南京大屠杀的童书。这场大屠杀是二战中世界三大惨案之一,也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题材。对于儿童文学来说,战争是比较棘手的题材,这是由于对儿童必须回避血腥,否则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描述战争、介绍史实是容易的,反思战争、还原历史是艰难的,向儿童反思战争、与历史共鸣但又不会造成心灵阴影更加艰难,让儿童学会反思战争,拥有一种博大的辩证历史观、人生观,则是难上加难。

但是,童喜喜完成了这个艰难的挑战。

《影之翼》好读、耐读,以独特的想象力在同类题材的深度上进行了开拓,超越了战争的黑暗底色,用寓意深刻的故事与哲理,显露出人性的光芒。这部书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哲学性和优美幽默的文字,得到一致好评,成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之一,并入围“《当代》长篇小说年度奖”,而且是唯一入围的童书。

正是在写作《影之翼》期间,童喜喜查阅历史资料时,被日本重视教育的种种行为所震撼。写完《影之翼》之后,她恰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次新教育会议,被新教育人的理想情怀、专业精神深深打动。于是,她不仅将《影之翼》的首印稿费全部捐赠给新教育,而且从此担任了新教育义工,直到今天。

身体力行担任新教育义工后,童喜喜继续担任公益项目负责人,在50多个城市进行了300多场演讲,走进了200多所新教育实验学校,并在其中两所学校驻扎了近一年。她一直捐赠稿费,资助、实施“种子教师计划”“萤火虫亲子共读”“口头作文”等公益项目,与许多新教育一线教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搜集了全国各地无数新教育师生生活中的真实故事。2011年起,她还自掏腰包,组建了新教育萤火虫义工团队,成立了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聘任专职人员,带领全国义工,致力于新教育的研究与推广。她以惊人的悟性,对阅读、写作等教育问题,从理论解读与实践操作两个层面进行探索,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教育文章,还出版了《喜阅读出好孩子——中国孩子的阅读问题》等教育专著。

《新教育的一年级》系列套书,是童喜喜担任5年新教育义工、在又一个为期5年的沉淀之后,捧出的心血之作。

7岁左右是孩子成长的三大关键期之一。这套《新教育的一年级》是童喜喜针对这个关键时期,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入学指南。这套书按照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一的“每月一事”操作模式,将12个月份分为12本,讲述了新教育小学一年(2)班学生牛妞、安熊等孩子和花儿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和所有的优秀童书一样,《新教育的一年级》有着鲜明的儿童本位。不论是学校生活的紧张丰富,还是家庭生活的细腻温馨;不论是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趣事,还是父母与教师们在教育上的种种心态、方法和技巧,都真实生动,充满童心童趣,能够让小读者们一下子就充分进入。

与其他优秀童书不一样的是,《新教育的一年级》依托于新教育丰富独特的课程体系和童喜喜对新教育深入浅出的解读,首创了“童书即课程”的方法,以时间为序,用数个故事形成一个又一个课程,针对孩子、父母、教师最感兴趣或最为困扰的问题,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准确有效的解答,寓教于乐地实现了新教育倡导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宗旨。

而且,《新教育的一年级》还首创“书中有书”“故事套故事”的形式,精选众多新教育学校在教学中大量使用过的经典图画书,把这些经典文本巧妙融入孩子的现实生活,给经典文本增添鲜活气息,让现实生活更加耐人寻味。童喜喜还在故事中创作了大量儿歌、童诗,让这些短篇小说的形式更加活泼、内涵更加丰富。

因为《新教育的一年级》在文学和教育两者的高品质结合中,创造出如此鲜明的特色,以至于许多学校把这套书选定为辅助教材,许多一线教师更是迫不及待地把它作为教学的助手,比如西安市西一路小学的胡盈老师就曾经讲述了她带领学生和学生父母如何共读《新教育的一年级》,把“黑色一年级”变成“金色一年级”的感人故事。的确,利用这套书组织亲子共读、师生共读,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孩子以此为桥梁了解更多书籍,更能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道德、品格、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nlc202309011254

但我最想强调的是:《新教育的一年级》中的144个美好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故事。

这些事,统统都在新教育实验中真实发生过。它们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种触手可及的温暖现实。因此,《新教育的一年级》不仅是一个传奇作者写的童书,更是一群新教育人用行动书写的生命传奇。我衷心希望这些真实的故事,能够让更多国人懂得正确的教育理念,相信教育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国教育的创新!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在这套书的推荐语中写道:“它是‘一年级新孩子的入学必读书;一年级新父母的亲子家教书;一年级新教师的课程指导书;十四年新教育的真实故事书’。”

与捐赠《嘭嘭嘭》《影之翼》等书的稿费一样,童喜喜把《新教育的一年级》稿费的50%捐赠给了新教育基金会,并且启动了“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活动,在一年内为100所乡村小学进行100场免费阅读讲座,并由新教育萤火虫义工团队持续3年跟踪服务,希望真切推动乡村阅读。到现在,童喜喜已经走进了其中的52所乡村学校,开展了52场父母阅读讲座和48场教师座谈交流会。

被童喜喜的精神感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也向新教育基金会捐赠出《新教育的一年级》50%的利润,而且为童喜喜支付公益行的费用,并向每一所乡村学校捐赠10万元码洋童书,总码洋达1000万元。

童喜喜曾经说,她完成《新教育的一年级》系列童书的写作,“最大动力就是为了赚到更多稿费,多聘请人,多资助活动,把推动阅读这件事做得更好”。

作为一名阅读推广人,我非常感谢作者童喜喜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他们强强联手,为中国读者奉献出这样优秀的一套原创儿童文学作品。我深信,只有在这样的不断书写的原创作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到传承与发扬。

作为新教育实验的一名发起人,我要特别感谢童喜喜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张秋林社长,他们完美合作,推出了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新教育、走进新教育,也为新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资源、新的力量。

今年年初,这套《新教育的一年级》与童喜喜的另外一部著作《喜阅读出好孩子》双双入选《中国教育报》评选的2014年中国教师喜爱的100本书。一位作家有两部作品入选,非常不容易。

我相信,《新教育的一年级》是一个新的开始;我相信,接下去的日子里,新教育人还将创造新的教育传奇,童喜喜还将书写新的童书传奇,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还将造就新的出版传奇,而这一切,将导致无数孩子、父母、教师缔造自己的生命传奇!我期待,童喜喜能够继续记录新教育的真实故事,让更多的人见证新教育的传奇!

(责任编辑:黄常棋)

教育故事真实案例 篇4

打卡机逼出工作狂

华徽国际股份董事长、四川徽记食品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成都华隆食品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现在顶在吕金刚头上的名衔足以让人羡慕,但在1990年时,他还只是一个来自宜宾南溪、仅带着70元钱的17岁穷小子。此后5年间,没钱也没人脉支持的吕金刚干过厨师、当过送货司机、做过业务员……尽管工作岗位都不甚理想,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他坚持了下来,并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大量食品企业和零售企业的宝贵资源以及丰富的相关营销经验。

利用“第一桶金”,吕金刚东拼西凑了几万元钱,于投资成立了成都华隆食品公司,开始走向食品代理之路。创业之初,公司只有可怜的5个人,业务发展很长时间都无起色,但吕金刚却出人意料地干了一件“傻事”:用占到总资金10%多的3800元,买了一台打卡机——而当时,打卡机在很多大公司都没有普及。吕金刚说,这是提醒自己要努力工作;而打卡机也见证了他近乎疯狂的努力:从公司成立到现在,吕金刚都是最早上班、最晚离开的。

吕金刚的努力收到了巨大回报,到,华隆食品成功代理国内外几十个知名品牌,并在川内构建了商超、社区便利店流通100%覆盖率的销售网络,雄霸一方。

高人一筹的胆识

“产品开发、销售的成败与否,关键取决于市场,我绝不会做没有市场的产品和生意。”吕金刚很勇猛,是商战中忘我奋战的斗士,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年轻老总骨子里饱含的其实是睿智和胆识。

,吕金刚代理了安徽一瓜子品牌。有一次到安徽,他详细地看了这种瓜子的生产工艺后恍然大悟:原来瓜子并非“炒”的,而是用中草药做辅料,经过泡、蒸、煮、晒等生产工艺“煮”制而成。于是吕金刚涌现出了一个念头:何不把工艺搬到成都,自己也生产出一款“煮”瓜子呢?

这一想法并没有赢得周围人的支持,但208月,吕金刚还是注资500万元成立了徽记食品有限公司,同时还高薪聘请徽派瓜子的原班人马,为自己精心取名打造的“徽记”瓜子做生产指导。几乎在一夜之间,“徽记”瓜子就畅销四川和西南地区;此后“徽记”豆腐干系列等产品也逐步红火起来。

真实的家庭教育故事:孩子的天性 篇5

只要给孩子一个平台,他会完成的比我们想像中的好!

儿子,以后放心大胆的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妈妈永远支持你!

教育案例:教学故事 篇6

我任教高中历史课已有十年了,在教学中我感受到,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思维方式上影响着学生,而且也应以教师整个人格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积极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历史课堂一向被认为是单调乏味、枯燥无趣,以致好多学生讨厌上历史课,觉得学历史的成就感,远远不如做出一道数学题的乐趣高。考试前总是复习理科,最后潦潦草草的背一背,就上场考试了。而要让学生爱好历史,老师必须是历史的爱好者,并有较为扎实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正如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所说的:“爱心是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童心是师爱之源;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工作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有一颗爱心,对一位教师多么的重要。教师是特殊的职业,她面对的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有感情有活力的学生。你释放的爱,像花香,他们能嗅到;像春风,他们能感受到。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的原动力,教师的爱心能使孩子们更健康的成长,能使有缺陷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信心倍增,能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赞美与鼓励是促使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催化剂,要充分利用。赏识学生是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肯定性评价,能使学生认清自己的优点,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增强进一步发展优点的信心和愿望。当他们有进步要求并在行动中有所表现时,恰到好处的鼓励与赞美,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教师千万别吝啬你的赞美之词,有时候教师的一句表扬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批改作业,我总不忘记写上鼓励性的言辞。每一次发作业本,我都会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几乎每一位学生都喜形于色,久久不愿收敛自己的笑容。这充分说明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故事真实案例 篇7

一、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采用真实链式情境的必要性

事实上, 并非局限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可以说, 所有语言教育采取情境教学的根本原因在于情境对语言运用本质上具有的限制功能 (任玲2014) 。也就是说, 情境决定着语言使用的方式方法, 包括语法、语汇、短语、句式等。比如, “I like Martin better than John.”从语法结构看, 正确且通顺, 但是不同情境下的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各不相同, 既可以是“I like Martin better than I like John.”, 也可以是“I like Martin better than John like Martin.”。显然, 人在不同情境下会对类似没有明确限定的语句产生混淆。因此, 这种状态下明确情境就显得格外必要。仍以上句为例, 若将原句改为“I like Martin better than John does.”或“I like Martin better as John sometimes laughs at me behind my back.”, 能够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二、真实链式情境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优势

(一) 能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真实生活中出现的情境被不断引入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 最突出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其能最大限度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沉浸到人为营造出的熟悉或似曾相识的氛围中。而一旦能够与头脑中相近或类似的情境形成一定的联系, 则原本的距离感会逐渐消失, 转而让学生觉得亲切、随和起来, 打破了外语与母语之间固有的隔膜。这种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对任何人而言都能被激发出一定的好奇, 而好奇驱使下带来的自然是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凡以兴趣为先导的学习必然决定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也就决定着学习成效的高低 (田九胜2012) 。

(二) 能实现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应用性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引入真实生活场景, 容易实现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应用性。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下, 语言应用更加自然且丰富, 例如, 教师结合生活中对人们有所困扰的问题设置情景———“Why do I find it more difficult and tiring when I take my walk on a treadmill?”使用跑步机锻炼的时候常常会感觉比在自然环境下的锻炼更加疲惫。这类容易带来争议的问题在寻求答案时往往莫衷一是, 无论回答“The treadmills typically provide a walk to nowhere, which may be boring.”还是“The most likely explanation for any drudgery associated with treadmill exercise is psychological.Treadmills are indoor machines, and many studies show that people generally prefer outdoor workouts.”等, 都是可以被采纳的答案, 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模式下的英语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灵活性, 而且能培养他们多维思考、多视角应用语言的习惯, 由此提高了学生使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能力。

三、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用真实链式情境的尝试

(一) 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实现真实链式情境教学

现实生活中语言的使用无处不在, 将其提炼整理并应用到英语语法教学中, 不仅能够随时搭建起最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 若节点选择恰当, 还能够实现最真实的链式模式。比如, 人教版NSEFC必修五第四单元有一个“Making the News”的学习主题, 其中“My First Work Assignment”的阅读训练。主要内容是一位名叫Zhou Yang的职场新人第一天到某英语报社上班, 与某领导Hu Xin之间有一场对话。此阅读训练中有“Never..”“Notonly.., but..”“Only if...”“Here...”四个比较典型的倒装句, 意在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语法项目——倒装句。

为了实现真实链式情境教学, 教师可尝试用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引入倒装句式。例如, 笔者所带班级中的林涛同学英语成绩进步较为明显, 刚刚获得学校英语演讲比赛的一等奖。笔者便在课堂上让班上其他学生用英语介绍“每周班级人物———林涛”, 学生造出了不少生动的句子:

1. He loves English so much that he is alway taking every chance to practise English.

2. He is not only interested in English, but he also takes part in a club to improve his oral English.

3. I will never forget Lin Tao’s smile when he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school English speech contest.

接着, 笔者让学生模仿课文中“Never...”“No only..., but...”“Only if...”等倒装句式进行改写, 并将零星的句子组成一段人物描写。学生习作之一:

Lin Tao is a hard-working student.Only by practicing English as much as possible has Lin Tao made such progress.Every morning he reads English in the campus Not only is he interested in English, but he also take part in a club to improve his oral English.Never wil I forget Wang’s smile when he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school English speech contest.

最后让学生讨论“How can we learn English well?”这一话题, 尽可能用倒装句式给出建议。通过这样的链式情境, 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领会并使用“倒装”这一语法结构, 从而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二) 以角色扮演法实现真实链式情境教学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交互使用, 也就是用语言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这就使角色扮演式学习成为情境教学中又一比较有益的训练模式 (徐妙青2013) 。特别是在英语语法综合学习环境下, 根据不同知识点的学习目标, 将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不同角色, 通过学生分组或者轮换扮演这些角色, 使相对抽象的语法学习实现具象化、场景式的再现, 这将比教师纯粹讲解的效果更好。

例如, 复习非谓语动词 (to do;doing;done) 作名词的定语这个语法项目, 当被修饰名词后面跟doing短语表示“正在做……的人/正在发生的事”;被修饰名词后面跟being done短语表示“正在被……的人/事”;被修饰名词后面跟to be done短语是指“将要被……的人/事”;被修饰名词+done短语是“被……的人/事”等。单纯的知识呈现较为呆板, 且不利于语法“形式、意义和使用”的有机统一。

为此, 笔者结合所带班级内一名叫雷宇的同学和他的父母作为社会活动家参加巡回演讲的感受为话题, 进行情境设置。首先由雷宇同学概括自己的所见所闻, “As I make visits around the country, I see at first hand the effort being made to bring communities together. (巡视全国时, 我亲眼看到人们为团结各社群而正在进行的努力。) ”“There is every reason to be hopeful about the future. (我们有理由对未来充满希望。) ”……接着, 结合很多学生对近期即将召开的社团会议缺乏信心这一情境,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How many of us attending a meeting that is not important to us would be interested in the discussion? (参加一个对我们毫不重要的会议, 会有多少人对这个讨论感兴趣呢?) ”。笔者让学生扮演社团主席和社团成员进行对话, 以此收集一些改进的建议。

这种对话形式的角色扮演实施起来并不困难, 可以事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练习, 再进行组别之间的对比式演练, 最后由学生或教师进行评价;又可以在情境设置时不拘泥于上述模式, 充分融入生活中常用或偶尔用的语法灵活使用。以上情境中的例句涉及“with+名词+to do”结构、attending a meeting that is not important to us做定语修饰how many of us的语法结构, 教师还可以根据知识点和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延伸和变化。

基于以上情境, 教师可以继续延伸、拓展链式情境, 如设定父母听到学生雷宇的抱怨后反问“Don’t you think the question to be discussed tomorrow is of great importance? (难道你不觉得明天要讨论的问题很重要吗?) ”或对学生提出忠告“By reaching out to others, you may have much to gain. (通过了解他人, 你们会受益匪浅。) ”等二次巩固语法学习。最后, 可就高中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With a lot of difficult problems to settle, how can we find a balance between social work and study? (社团中的事务繁杂琐碎, 如何在工作和学习中找到平衡点?) ”组织学生进行书写训练。

教师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实现真实链式情境教学, 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 还可以利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其他手段。比如选取时下流行的旅游题材, 采用此类情景设置时可以播放风景名胜的图像、视频, 再结合事先拟好的“剧本”由学生扮演游客、导游、景点的工作人员或者当地居民等开展各种语法的针对性练习。

结束语

真实链式情境教学是在普通情境教学概念上所做的进一步突破, 意在通过更加贴近客观生活的连续情境实现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潜移默化。语言交互性、应用性决定了贴近真实生活情境的教学往往能够得到语言学习者更大程度的认同和接受, 故真实链式情境教学是英语语法教学中非常值得提倡的模式之一。

摘要:举例分析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采用真实链式情境的必要性和优势, 认为将真实链式情境应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能实现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应用性。就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真实链式情境提出了若干建设性举措, 如以现实生活事例实现真实链式情境教学, 以角色扮演法实现真实链式情境教学等。指出研究真实链式情境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利用这种新模式实现对传统教学的突破与创新。

关键词:真实链式情境,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罗明礼.2012.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法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 :109-113.

任玲.2014.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J].教学与管理, (36) :124-126.

田九胜.2012.新课程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调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基础英语教育) , (1) :30-35.

真实的故事 篇8

安全是煤矿的头等大事,安全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从大的方面讲它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从小的方面讲,它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影响着家庭的幸福。当我们看到失去亲人的孤儿寡母的眼泪时,当我们听到失去亲人那撕心裂肺的呐喊声时,当我们面临事故现场那惨不忍睹的一幕时,相信人们都会流下怜悯的眼泪,并可以听到这样的叹息声:“这个家好惨!”“撇下的妻儿可怎么过呀!”等等,声声入耳,发人深省。可就是这种悲剧,却总是在我们身边不停的上演。下面我讲述一位遇难工友的故事:

他叫钟士锁,从事井下工作的老工人,在一次处理冒顶事故时,因违章作业不幸身亡,事后,他妹妹对我哭诉了那催人泪下发人深思的悲惨的经过。

那是一个万里无云,阳光灿烂的星期天的中午,久居外地难得归家的她回到家后,哄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依偎着双亲和嫂嫂围在一起包起了饺子,嫂嫂说:“哥哥上早班下班回家后,全家可以吃上一顿团圆饭了”。于是,饺子在家人的欢声笑语中包好了,哥哥下班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可还没有听见哥哥回家的脚步声,煮饺子的水已从温水到沸水,从沸水到温水开过好几次了,时钟也依然嘀嗒嘀嗒的悄然走着,一家老老小小,就这样由静静的等待,渐渐的变得浮燥不安起来。不知何时,天空中飘来了几朵阴云,让人隐隐约约感觉到一种不祥的预感。“来了”、“来了”侄女欢快的叫喊着跑去开门,然而那来的不是哥哥而是哥哥单位的领导。

“士锁他,他……他出事了!”

恶耗传来,一声晴空霹雳,她只觉得天旋地转的打颤,当看到哥哥的尸体被抬到井口时,她立即昏了过去,醒来时,父亲、母亲、嫂嫂、侄儿、侄女抱着哭成一团。

母亲像疯了似的向哥哥的尸体扑去,并放声哭喊着:“我要儿子,我要看看儿子呀!”

嫂子披头散发,急的碰头打滚、哭得死去活来,“苍天啊!你为什么把灾祸降临到我的头上,孩子他爹你不能走啊!我们这个家不能没有你啊,你回来吧!”可是他却永远、永远也回不来了……

5岁的侄女抱着嫂子的脖子,边哭边喊:“妈妈、妈妈,我要爸爸、我要爸爸呀!”3岁的侄儿牵着嫂嫂的衣襟,睁着恐怖的眼睛,吓得哇哇直哭:“妈妈、妈妈,我怕、我怕。”

安葬哥哥的那天,风刮得很紧、很紧,一路上不时的卷起黄土,一家人送哥哥的遗体去安葬,哭声震天,一片悲哀,全村的老老小小,也都个个泣不成声、泪如雨下,哥哥他就这样去了。

当她得知哥哥是因为自己的违章作业而造成了此次事故的发生时,明白哥哥在断送了自己性命的同时,还造成了他的一位工友负了重伤的真情后,她不禁对这位她崇拜、思念的哥哥为之痛心,全家人为之悲怆的哥哥生出了恨意,哥哥啊,你在违章时,难道就没有想到你鲜活的生命就将从此而丧失?难道就没有想到你活泼、可爱、聪明的一双儿女?难道就没有想到你满头白发的双亲和这个你疼爱有加的妹妹,以及我们这个多么温暖、多么幸福、多么美满的家吗?

对此,我无言,耳边呜咽的哭声、沙哑的喊声,仍是那样的悲意凄凉,撕心裂胆。

朋友,当你听到这如泣如悲的故事时,你又有何感想呢?

违章,又是违章,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竟有多少人为此丢掉了生命,又有多少个家庭为他支离破碎。我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样的悲剧总是重演?难道说这些以生命作代价换来的思考还不够深刻吗?难道说家人这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还不能够唤醒您那颗沉睡的安全的种子吗?

亲爱的朋友们,当您在倾听死者亲人哭诉的时候,当您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呼天喊地的时候,当您看着天真无邪的孩子哭喊爸爸的时候,当您看着失去理智的妻子哭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当您看到这样残缺家庭的时候,可千万莫忘记——“安全就是全家福,安全就是咱职工的天啊!”此时此刻,也许你已在心里默默的起誓:这样的悲剧再也不能发生了。是的,这样的悲剧决不能再次重演了,为了你的家庭,为了您那年迈的双亲,为了您的娇妻爱子,为了使这叫万人痛恨的悲剧不再重演,更为了天下的人们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悲哀,请您按章作业,注意安全吧!

教育故事案例 篇9

教育是真诚的体现

一位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贺卡并写上诚挚的祝愿,送给自己敬爱的人。一位学生把贺卡送给老师,老师满脸笑容地说:“你的贺卡做得太好了!我必须珍藏这份礼物。”但是几天以后,这位学生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他送给老师的贺卡。这位学生气愤地说:“我再也不相信这个老师了!”

这位老师丢弃的不仅仅仅是一张贺卡,同时还丢弃了作为教师的一份真诚。当老师丢弃了真诚,也就丢弃了学生的崇敬和热爱;当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老师,也就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的完美和诚信。这仅是个例,没有普遍性。但课堂上老师跟学生来假的并不少见: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选取学习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选来选去还是选到老师既定的资料上。有的老师让学生“质疑问难”,但又期望学生的问题“正中下怀”,于是有的学生总是揣摩老师的心思:“提什么问题才能合老师的意?”有的老师表扬学生时信口开河并不是真心话,说某同学你真了不起,长大准能成为文学家;某同学这么聪明,将来当个科学家没问题……这样的教学谈不上真诚,更缺乏真心。

教育故事案例 篇10

案例1:一天上课时,老师发现许多同学的课桌上写了不少字,有自编的,有摘录名人的。资料多是健康的,但也有极少是消极的。有的同学写一句还不够,写了好多句。

看到这些,教师既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他们崇拜名人,内心蕴藏着用心向上的激情。生气的是他们在课桌上胡写乱画,有失礼貌。

教师说了自己的看法后,便向同学们提出以下推荐:凡事喜欢课桌文化的学生,今后能够用64开的白纸,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贴在课桌的右上角。每一个月,全班同学开展一次评比,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资料、形式、书写三个方面,评出全班最优秀的课桌文化。

一星期以后再上课,发现同学按教师的推荐做了,而且是全班同学都参与了。教师认真地看了同学们的“座右铭”,真叫人激动,资料健康,书写工整,每一张小纸片上都闪耀着一个伟大的哲理,蕴藏着同学们一份向上的激情。

案例2:有一位高中生早恋了班主任老师看眼里,急在心上,思考着怎样帮忙这位女生走出误区。有一天,王老师叫这位女生帮忙整理办公室,随手拿出一个生杏子给女生,女生咬了一口皱着眉头说:“又酸又涩”。之后王老师又递给女生一个熟杏子,说:“尝尝这个,看看味道如何?”女生说:“又香又甜”。王老师见时机成熟,于是问女生:“为什么同样是杏子,可味道却大不相同?”女生说:“生杏子还没成熟,所以不好吃,只有成熟的杏子才好吃。”王老师接过话题说:“谈恋爱和吃杏子是一样的道理,中学生还没有生长成熟,此时若谈恋爱,就如同吃生杏子一般,只能又苦又涩;只有到成熟后再去品尝,才会香甜可口,无比幸福。”女生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渐渐地从早恋的泥潭中走了出来。

大禹治水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堵不如疏。以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出现上述案例中的状况,多是一顿劈头盖脸地批评。这样做,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而且还会伤及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情绪容易激动,对于他们崇敬的人和事,往往要透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案例1中的“课桌文化”就是他们内心激情的一种表现。对于类似的心理现象,既不能压抑,也不能禁止,而就应因势利导,使他们走向正确的轨道,为他们表现自己的激情创造条件,使他们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教育故事真实案例 篇11

一、真实的案例

案例1:本校数学系2005级本科2班的胡已峰同学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我在高中读书时,高二实行文理分科,我们班换了班主任暨语文老师。据说,新班主任多才多艺,同学们早就想见到他了,可是正式上课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天,还迟迟不见班主任的身影。同学们纷纷猜测,是什么重要的事让班主任老师没能按时上课呢?一个星期后,老师终于来到了教室,他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非常对不起,我因家中有事耽误了大家一星期的课,请大家原谅!我一定会给大家补上的。”老师接着作了自我介绍,然后告诉我们他的父亲由于身患重病,在开学初去世了,所以他晚来了一个星期。

之后,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父爱”两个大字,然后满怀深情地谈起他对父爱的感受和失去父亲之后的悲痛心情。他说,以前他的父亲事事对他严格要求,特别是在学业和做人方面,当时他感到很不理解,有时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当他看到父亲病重之时还念念不忘自己分配工作的问题时,才深深地感到父亲的爱是多么深厚,只可惜现在明白这个道理已经晚了,真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啊!讲完这些话,两行泪水顺着老师的脸庞流了下来,老师的声音哽咽了,说不出一句话来,只好跑到教室外调整一下情绪。同学们也都被老师的悲情感动了,全班鸦雀无声。是的,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大男人掉眼泪,更何况这个人又是我们最敬爱的老师呢!我懂得了何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一个男人流泪了,为了父爱,这怎能不让人唏嘘不已呢?

老师回到教室后对我们说:“同学们,谢谢你们帮我分担失去父亲的痛苦。我希望你们汲取我的教训,不要到了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我希望你们能发现父母之爱、理解父母之爱。我想,你们现在回报父母的唯一方法就是好好读书、学好本领,这也是我对每个同学的期望。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借鉴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父母之爱》,看谁最能抓住父母之爱的特点,深度挖掘文章的主题……”那一次,我们全班同学的作文都写得又快又好,很多同学都得了“优”。后来,老师把这些优秀作文编成一本作文集,大家争相阅读。

这件事虽已过去三四年了,可每当高中同学凑在一起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这感人的一幕。可以说,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印象最深刻、也是对我们的人生最有影响的一课。

案例2:本校华锐学院20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1班孟庆哲同学在学习《教育学》时讲述了一件让他终身难忘的事。

那年我在叶县高中上高一,家里经济困难,父母不顾我的反对来到我所在的高中大门外开了一家小吃铺。这让我觉得很没有面子,每每看到同学们带着异样的眼光看我,尤其是提着从我父母的小店里买的包子、油条、米线等东西在我面前夸赞我爸妈手艺还不错的时候,我心里那种滋味真的很难形容,有时真的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有一天,班里的一个男生买了包子后故意跑到我面前,非让我尝尝我妈的手艺。现在想想,他也并无恶意,无非就是想和我开个玩笑。而我当时觉得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我一把弄掉了他手里的袋子,并用脚使劲地跺了几下。他也恼了,我们俩就打了起来。后来班主任老师知道了这件事,把我带到了他的办公室,给我倒了一杯水,并给我讲了他小时候的故事。

老师小时候家里也很穷,父母很早就不在了,他是跟着爷爷长大的。爷爷没有什么收入,为了供他上学,就到处拣破烂儿、卖废品。学校里垃圾比较多,爷爷经常去,老师那时的心理跟我差不多,觉得脸上很没光彩。但爷爷告诉他,我们没偷没抢,靠自己的劳动赚钱吃饭,丢什么人了?真正丢人的是那些不务正业、不劳而获的人。尽管我们这样累点、脏点,但赚的钱是干净的。

老师的话犹如鞭子抽打着我的脸,我不敢抬头。然后,他拉着我走了出去,站在我家小吃店附近静静地望着。父亲在劈柴,额头上大颗的汗珠不住地往下滚落,他的腰弯了,整个人苍老了许多;母亲在一旁择菜,一大堆的韭菜和菠菜,要洗干净、剁碎、拌馅儿、包成包子、装上蒸笼蒸……看到这些,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那一刻,良知超越了虚荣,我奔上前去,夺过父亲手中的斧头,用力地劈起柴来。父亲吃惊地看着我,慢慢地,他欣慰地笑了,老师也笑了。

那天中午,我和老师一起吃了我父母做的馄饨。我第一次觉得馄饨是那么好吃,老师也说很香。那天,平时不大沾酒的父亲喝了好多酒,还执意要多敬老师几杯。

我终生都会深深感谢这位班主任老师,是他让我学会了孝敬父母。

案例3:2005年9月8日上午,秋老虎正在横行的时候,西北师大附中校园一片寂静,补习班理二班年过花甲的张老师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进行检查。他突然发现教室门口的垃圾桶内有半个用塑料袋包着的饼子,他愣住了。

张老师平静了一下情绪,严厉地问:“这大饼是谁吃的?怎么扔了?多可惜!你们没有经历过困难的日子,不知道粮食的可贵。”

全班80多个学生面面相觑,但没有学生敢站起来承认。局面僵持着,空气都凝固了!

张老师看看大家,默默走到垃圾桶的跟前,慢慢弯下腰伏下身子,从垃圾桶内拣起大饼,对学生说:“你们没人承认那我就吃了。”当着大家的面,张老师一口一口地吃着这个大饼,使劲地咽下去。那大饼很干,张老师清瘦的脖子都冒出青筋来了。

80多个学生见此情景都惊呆了,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

那位扔饼子的学生猛地站出来,满脸泪水地向张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冲上讲台要阻止张老师,张老师把饼子分了一半给他。就这样,师生俩在讲台上一人一半将饼吃掉。台下的学生泪流满面……

二、实在的启示

1、在课程教学中融人真实的生活

课程的最终指向应是人性的唤醒、人格的建构、个性的弘扬和潜能的开发,它离不开生活这一涵养知识与道德的源泉。案例1中的教师不是从大道理出发进行宏大的叙事,而是从自身真实的生活际遇出发,教育学生珍惜父母之爱,引导学生一起体会和品味生活,并且不着痕迹地将对生活的感悟与语文课程相融合,使语文教育直抵教育的真谛,而不再囿于简单的语文教学。在此,我们看到了真实的生活所具有的无穷的教育力量。

2、“现身说法”震撼学生的心灵

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真善美的因子,但这些往往被课程教学中的灌输和社会的功利思想所屏蔽,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我相信人们本来直接就懂得什么是幸福、公正、德行……就像人们本来就能感受什么是树、什么是草、什么是大地一样,可是利益与知识导致了另一种蒙昧,人性和感觉的蒙昧。”教师以自身的生活际遇和体验“现身说法”地召唤学生,用真挚的感情和虔诚的心去打动学生,就会使学生的心灵焕发出人性的光辉。案例2中的教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学生的心理,并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唤醒学生,解开学生的心结,使学生受到震撼,修正了自己的行为。

3、抓住“关键事件”,激发“高峰体验”

教育故事真实案例 篇12

有一种讲述,能化腐朽为神奇,把平淡的故事演绎得出神入化;有一种讲述,让读者为之着急,糟蹋了很好的故事素材。有时候,作文不是缺少故事,而是缺少适合的讲述故事的方法。平时的作文中,所有同学面对同样的素材或故事,有的作文写得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有的则沦为平庸,让人扼腕叹息。

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来说,一篇作文,尤其是命题作文,不能简单地认为作文内容就是生活中故事原型的完全再现,而是得合理剪裁,不能一股脑儿地照搬照抄;剪裁素材后,还得合理组织,研究怎样讲述才能动人,才能给人出乎意料的效果。本期主题,就从“剪裁”和“组织”两个角度,以“伤心一刻”作文题为例,跟同学们谈谈如何做到“取自生活,真实感人”。

伤心一刻

每当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都很伤心,这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虽然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但是就算过了千年,最痛快、最开心和最可笑的事情也是可以牢记在心的,这件事也不例外,它深深根植于我的大脑里。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住在奶奶家,奶奶家里有一条黑颜色的毛茸茸的小狗狗,就是你。你从小就在这里快乐地生活,你虽然不喜欢叫,但是自卫时你就会大叫。在这个家里还有只猫,它不会捉老鼠,就算捉到咬死了它也不吃,过了一夜,老鼠的身体又烂又臭。有一次,猫吃了老鼠,结果第二天死了。而你比它更会捉老鼠,抵抗力又强。我很喜欢你,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你十分爱干净,给你洗澡时你很配合,你有时还会去河里游泳。那时候河水比较干净,可是现在却变得很脏。你懂交通规则,你见到车就让行,知道什么时候该走,什么时候该站在原地不动。有一次,你过马路时差点就被汽车撞上,不过有惊无险的是你躲过了这辆小汽车,这是我喜欢你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你十分懂我的心情。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你总是在我每天放学回家必经的一个路口等着我回来,每到那个时候,我就满心欢喜。

你在短暂的时间里给我们全家人带来了欢乐,我的生活中几乎少不了你,你是我的精神支柱,鼓舞着我,使我向前进发。

但不幸的是,我回到自己家的五天后,你不见了。我回到奶奶家里左找右找,几乎找遍了家里的每个角落,始终不见你出来迎接我。我忽然看见晒东西的地方多了两块肉,当即跑去问奶奶,她说你是半夜被人偷走了。我信以为真,十分伤心。可是等伤心过后一想,我又觉得不对劲,奶奶每晚十一二点才入睡,早上四五点就起来了,而你的叫声很大,如果有人来偷狗,奶奶应该听得见。再看看那晒着的几块肉,我才明白,你不是被偷走的,而是被杀掉了,奶奶也是故意骗我的,这时,我伤心透了……

现在,正应了古代的一句话:“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痛快”“开心”“可笑”稀释了主题“伤心”,应该隐去。

以猫反衬创意不错,可惜讲述不具备说服力

以前“河水比较干净”,此处选材不当;“躲过汽车”这一事件,还有待深入表现

第一、第二、第三,组织材料欠技巧

上面的材料不能证明“给我们全家人带来了欢乐”,以“我”为主叙述即可

讲述平庸,少“冲突”,少“悬疑”,少“曲折”,过于平铺直叙了

讲述方向严重偏离主题

本文前半部分叙述狗的聪明及狗给“我”带来的欢乐,为下文做了铺垫;狗被屠宰的命运,与前文形成巨大反差。可以说,这个故事的选材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是能给读者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的。可是,作者糟糕的讲述没能让这一精彩的故事素材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作者“伤心”的心理情绪,也完全没有得到合理的宣泄。这一切,读来让人“堵”得慌。纵观全文,与“伤心”有关的话语仅有3句;而且,表达“伤心”也是直接呈现结论性语言,缺乏必要的描述性语言。那么,“真实感人”的效果就无从谈起了。

这一篇文章有很好的故事梗概,但这只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紧接着,我们需要对故事的内容进行“裁剪”和“组织”。聪明的同学,要知道故事应该这般加工:

1.裁剪。

我们可以重点裁剪出几点故事情节:(1)狗的美丽外观;(2)狗的通晓人性;(3)狗带给“我”的欢乐;(4)不见狗的不祥感;(5)见到狗肉时的撕心裂肺;(6)对家人残忍行为的批判等。这些素材,应该在文中得到重点描述。尤其是“见到狗肉时的撕心裂肺”和知道狗的悲惨命运后的“伤心”感觉,若没有描述,则无以感人。

2.组织。

如何组织?本文可以尝试加入如下创意:(1)采用合理的人称,本文采用第二人称叙述显然会比第三人称更好,如与狗展开“对话”,表达效果会更好;(2)打乱叙述顺序,让狗的命运扑朔迷离;(3)打破时间顺序,按照“伤心”的心理状态组织材料。

伤心一刻

你总是在我每天放学回家必经的那条路上,守候着我的归来。你我相见的那一刻,皆大欢喜,你上蹦下跳,向我奔来;我则亲昵地唤着你的小名,抚摸着你可爱的脑袋。从我上小学一年级时你降临到我们家起,每天都如此。

嘟嘟,你是这个家庭中尽心尽责的一员。家里还有个成员可没你勤快——那只黑猫,我们喊它胖胖。它从来不知道,它的使命是逮住可恶的老鼠。即使碰上一只比它还懒惰的老鼠,这只笨猫还是会让它逃之夭夭。你却毫无怨言地担负起了逮耗子的责任。大人们喜欢你,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你比谁都爱干净,给你洗澡时,你欢乐地舔着我的手。冲去你身上的泡泡,你雍容华贵,俨然一副美人出浴的样子。你也特别懂得如何面对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一次,你过马路时险酿惨祸,看到你安然无恙地从车底下钻出来,我才破涕为笑,却又忍不住责怪你的鲁莽。从此,你成了交通规则最忠实的遵守者,你懂得了为那些奔流的披着铁盔甲的家伙们让行。

可是,心怀叵测的大人们,还是无情地终结了我们俩的快乐时光。

那天,你没能按时赴约,在我们相会无数次的路口,我怎么也等不到你蹦跳的身影。不祥的预感笼罩在我的心头。

奶奶怕我伤心,轻描淡写地说,你也许被人偷走了。可是,他们显然没销毁掉留下的残忍的证据——墙上挂着的分明是你未寒的尸骨。嘟嘟,你已经无法看到,你的尸骨上面还滴着未流尽的鲜血。那一刻,我的世界轰然倒塌。我知道了一个阴谋,从你踏入我家门的那一刻起,你就生活在一个阴谋中,却毫无察觉。你为这个家庭带来无数的欢声笑语,却没人领情,你注定成为他们盘中的美餐。他们为了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夺走了你的性命,我梦幻般的童年湮灭了。你是我的挚友,而在他们眼中,你却不过是几块狗肉而已。

你我都被一个阴谋欺骗,毫无察觉。

我不知道,我的泪水和不顾一切的哭号,是不是能够让大人们生出一丝恻隐之心。我只知道,你的尸骨刹那间让我明白了很多。“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请宽恕幼小的我还没有能够保护你的坚强臂膀,也请你允许我代表家人向你谢罪吧,如果有来生,我不会让你再受一点点伤。

嘟嘟,安息吧,我的家人,我的朋友。

亲昵的场景开头,胜过议论性千言万语

不要忘记“狗”才是表达的“落脚点”

赋予狗人格化的描述

情节急转

为故事“造势”

“伤心”之一

痛定思痛

情感升华

两文相比,故事梗概大同小异,关键是修改之后的文章中,很多细节变化了,主要的情感“伤心”得到了宣泄,狗的形象及“我”的心理也更具“变化”了。经过这样的演绎,故事衍生出多种“伤心”的主题。作者不仅是在为狗的命运伤心,也在为家人某些残忍的行为伤心,更在为这个世界很多“阴暗”的东西伤心。可见,不是故事本身打动人,而是精彩的讲述才打动人。

沈复的《浮生六记》多选取生活琐事入文,读来每每给人心灵带来涌动的暖意。课文《童年记趣》即选自该著作,文章汲取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若干片段,童心童趣跃然纸上。

上一篇:觅春的小学生诗歌下一篇:墙体广告发布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