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考点总结详细(共6篇)
民法考点总结详细 篇1
第八章
物权概述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物权的概念
二、物权的特征 考点:
物权和债权的区别
1、在权利性质上,物权为支配权,而债权是一种请求权;
2、在权利效力范围上,物权为绝对权,而债权为相对权;
3、在权利客体上,物权的客体为物,而债权的客体则不以物为限;
4、在权利效力上,物权具有追及力和优先力,而债权则没有;
5、在权利的发生上,物权的设定采取法定主义,而债权的设定采取任意主义;
6、在权利的保护方法上,物权的保护偏重“物上请求权”的方法,赔偿损失仅为补充的方法;而债权的保护则主要采取赔偿损失的方法。
三、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考点1:
物权法基本原则的范围
包括:物权法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以及物权公示、公信原则 考点2:
物权法定原则的含义
1、物权的种类必须由法律规定;
2、物权的内容必须由法律规定;
3、物权的效力及其公示方法必须由法律规定 考点3:
物权公示、公信原则
第二节
物权的种类
一、完全物权与定限物权
二、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考点1:
用益物权包括:地上权、地役权、永佃权、用益权;
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 考点2:
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区别
1、两类物权设置的目的不同。前者设定的目的在于对他人之物的使用收益;后者的目的是以物的交换价值担保债权的实现;
2、二者的性质不同。用益多为具有独立性的主权利,担保物权则具有从属性质;
3、二者的标的物不同。前者的标的物为不动产,而后者的标的物则相对多元;
4、物权客体的变化对物权的影响不同。用益物权的标的消灭将会导致该物权的灭失;而担保物权的标的物消灭则不会影响到物权本身;
三、不动产物权与动产物权 考点:
不动产物权的变动通常以登记为公示方法,而动产物权的变动通常以交付为公示方法。
四、主物权与从物权 考点:
主物权包括: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典权;
从物权包括:地役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第三节
物权的民法保护
一、概述
二、物权方法和债权方法 考点:
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主要包括:返还原物、请求排除防害、请求防止妨害、请求恢复原状、请求赔偿损失。
第九章
所有权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和特点
一、所有权的概念 考点: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二、所有权的特点 考点:
全面性、整体性、弹力性、排他
性和恒久性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和限制
一、概说
二、所有权的积极权能
三、所有权的消极权能
四、所有权的限制
“所有权是完全物权--非定限物权,意味着所有权人可以任意地对标的物行使其支配权。”试用民法学的知识和理论对所说法加以辨析。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
一、所有权的原始取得 考点1:
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法,主要有生产、先占、添附、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及善意取得等。此外,国有化和没收是国家所有权特有的取得方法。考点2:
先占应具备的条件:
1、必须是无主物;
2、必须是动产;
注解:
先占并非适用于一切动产。人的尸体、由国家文物保护法和珍贵野生动物保护法明文保护的文物和珍稀野生动物,以及他人享有独占的先占权之物,如特定水面内的水产品,不得为先占标的物。
3、必须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物;
考点3:
1、添附包括三种情况:混合、附合、加工。
2、非产权人在使用他人的财产上增添附属物,财产所有人同意增添,并就财产返还时附属物如何处理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没有约定又协商不成,能够拆除的,可以责令拆除;不能拆除的,也可以折价归财产所有人,造成财产所有人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考点4:
《民法通则》第79条第2款 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考点5:
《民法通则》第79条第1款
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
考点6:
善意取得制度 法条分析 强化记忆:
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物
1、赃物不
2、适用善意取得;
3、所有人不
4、明的埋藏物、隐藏物、遗失物、漂流物和失散的饲养动物不
5、适用善意取得;
3、不动产以及依法不允许自由流通的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二、所有权的继受取得 考点:
继受取得的主要方式有:买卖合同、赠与、互易、继承遗产、接受遗赠、征收。
三、所有权转移时间的确定
(一)、动产所有权因交付而转移
(二)、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必须登记
四、所有权的消灭 考点:
引起所有权消灭的原因主要有:转让所有权、抛弃所有权、国家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所有权主体消灭。
第十章
共有
第一节 共有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按份共有 考点:
《民法通则》第78条
按份共有财产的每个共有人有权要求将自己的份额分出或者转让。但在出售时,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第三节
共同共有 考点1:
对于共有财产,部分共有人主张按份共有,部分共有人主张共同共有,如果不能证明财产是按份共有的,应当认定为共同共有。考点2:
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
第四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
第十一章
相邻关系
第一节
相邻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 考点:
《民法通则》第83条
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相邻关系
第四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由建筑物的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商业用房
等专有部分所享有的所有权,以及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所组成的复合性的物权。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
1、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具有集合性;
2、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
3、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具有身份的多样性,而权利义务的内容也体现出内容上的复杂性;
第十二章
他物权 第一节
国有土地使用权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 考点: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
1、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等有偿的方式取得;
2、通过行政划拨的方式无偿取得;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考点:
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签定承包经营合同取得。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为30年到50年,林地的承包期为30年到70年。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第三节
抵押权
一、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 考点:
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提供的作为债务履行担保的财产,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得就其变卖得价金优先受偿的权利。
1、抵押权是一种担保物权;
2、抵押权的标的物是债务人或者第 三人提供作为担保的特定财产;
注解:抵押财产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
3、抵押权是不转移标的物占有的担保物权;
二、抵押权的特征 考点1:
抵押权具有从属性、不可分性和物上代位性; 考点2:
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
三、抵押权的设定 考点1:
抵押权通过抵押合同设定,有时还要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物登记可以分为两种: 其一,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如果以下列财产作为抵押物的,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包括: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林木;航空器、船舶、车辆;企业的设备和其他动产;
其二,可以办理抵押物登记。以上述财产之外的其他财产作为抵押物的,可以办理抵押物登记; 考点2:
不得设定抵押的财产:
土地所有权;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四、抵押权的效力
(一)、抵押权所担保债权的范围 考点:
抵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
(二)、抵押权标的物的范围
(三)、抵押人的权利
(四)、抵押权人的权利
五、抵押权的实现
第四节 质权
一、质权的概念和种类
(一)、质权的概念 考点:
质权与抵押权的区别
1、权利的标的物不同。抵押权的标的物为不动产和动产,而质权的标的物为动产和权利;
2、是否需要转移标的物的占有不同。抵押权的设定不需要转移标的物的占有,而质权的设定需要转移标的物的占有;
(二)、质权的种类 考点1:
质权可以分为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 考点2:
可以设定质押的权利
担保法第75条规定:下列权利可以设定质押:
(一)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
(二)依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
(三)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四)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
二、质权的设定 考点1:
动产质权的设定 《担保法》第64条
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考点2:
权利质权的设定
1、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应当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将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质押合同自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
2、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
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3、以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出质的,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的有关规定。质押合同自股份出质记载于股东名册之日起生效;
4、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三、质权的效力
四、质权的消灭
第五节
留置权
一、留置权的概念 考点1:
留置权与抵押权、质押权的区别 考点2: 留置权的性质 留置权是法定担保物权
二、留置权的成立条件 考点:
1、留置权人享有基于留置物而产生的债权;
2、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
3、留置权人依照合同的约定已经占有债务人的财产;
三、留置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四、留置权的消灭
第十三章
债权概述 第一节
债权的概念和种类
一、债与债权 考点:
债的含义
二、债的种类 考点:
1、根据债的发生根据,可以把债分为合同之债和非合同之债;
2、根据债的标的物的不同,可以把债分为种类物之债和特定物之债;
3、根据债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人数,可以把债分为单一之债和多数人
之债;
4、根据多数人之债的内部关系,可以把债分为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
5、根据债的给付是否可以由当事人选择,可以将债分为简单之债和选择之债;
第二节
债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一、债的发生 考点1:
引发债发生的原因 考点2:
约定之债和法定之债
二、债的变更
(一)、债的内容变更
(二)、债的主体变更 考点1:
债的主体变更,包括债权转让、债务转移、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三种情形。考点2:
债权转让中应注意的情形
1、发生债权转让时,债权人应当通知债务人;
2、不得转让的债权:
A: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的债权;
B: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C:根据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债权; 考点3:
债务转移包括免责的债务承担和并存的债务承担两种情形。前者的转移需要征得债权人同意。考点4:
债权、债务概括转移发生的场合 继承、企业合并、合同承受。
三、债的消灭 考点1:
引起债消灭的原因
包括:债的履行、债的解除、债的抵消、债的提存、债的免除、债的混同。考点2:
债的抵消
《合同法》第99条规定: 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
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考点3: 债的提存
《合同法》第101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
(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二)债权人下落不明;
(三)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债务人依法可以拍卖或者变卖标的物,提存所得的价款。
第三节
不当得利 考点1:
不当得利的概念及特征 考点2:
对不当得利的处理
第四节
无因管理 考点1:
无因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考点2:
无因管理的处理
(三)、赠与合同 考点1:
赠与合同的特点
1、赠与是一种合意,是双方法律行为;
2、赠与合同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
3、赠与合同是单务、无偿合同;
4、赠与合同是诺成性合同; 考点2:
赠与的撤消
赠与合同的撤消,可以分为任意撤消和法定撤消两种。
关于任意撤消,赠与人在赠与的财产转移之前可以撤消赠与,但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得撤消。
关于法定撤消,赠与人在下列情形下可以撤消赠与:
(一)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二)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考点3:
赠与人的损害赔偿责任
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考点4:
赠与人的瑕疵担保责任
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
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考点5:
赠与人履行赠与义务的免除 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
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如果具有上述情形,赠与是否具有救灾、扶贫等公益性质,不影响赠与人赠与义务的免除。第十五章
人身权
第一节
人身权的概念与特征 考点1:
人身权的概念与特征
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1、人身权是一种没有财产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
2、人身权虽无财产内容,但与权利主体的财产权有一定的联系;
3、人身权与权利主体的人身紧密联系,不可分离。考点2:
根据权利对象的属性,可以将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自由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荣誉权、名称权和生活秘密权;身份权包括监护权、配偶权、亲属权等。考点3:
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 第一,权利的取得方式不同; 第二,权利主体范围不同; 第三,权利对象不同; 第四,权利消灭的时间不同;
第四节
继承法概述
一、继承的概念和种类
二、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考点1:
我国继承制度基本原则的内容 包括:
1、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
2、继承权平等原则;
3、养老育幼原则;
4、互谅互让原则;
5、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 考点2:
继承权平等原则的内容
1、继承权男女平等;
2、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继承权平等;
3、养子女与亲生子女的继承权平等;
4、同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权平等;
三、继承权
(一)、继承权的概念
(二)、继承权的行使
(三)、继承权的丧失 考点:
丧失继承权的原因 包括: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三)遗弃被继承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四)、继承权的放弃 考点: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五)、继承权的保护 考点:
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四、遗产
第五节 法定继承
一、法定继承概述
(一)、法定继承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定继承的适用 考点1:
法定继承在继承中所处的地位 《继承法》第5条规定: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
理。考点2:
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 《继承法》第27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一)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
(二)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
(三)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
(四)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五)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考点: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继承法》第10条规定: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三、代位继承和转继承 考点1:
代位继承的成立条件
代位继承的成立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代位继承必须有两个死亡事实;
2、代位继承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包括自然血亲和拟制血亲;
3、被代位继承人必须没有丧失继承权;
4、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不
适用遗嘱继承; 考点2:
转继承的成立条件
1、必须有两个死亡的事实,即被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继承人死亡,而且后者必须后死亡;
2、当继承人死亡时,遗产尚未分割;
3、必须继承人没有丧失继承权; 考点3:
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
1、继承人死亡的时间不同;
2、继承发生的根据不同;
3、继承适用的范围不同;
4、继承的主体不同;
四、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
第六节
遗嘱继承
一、概述
(一)、遗嘱的概念和特征
(二)、遗嘱继承及其适用条件
(三)、遗嘱继承人的范围 考点:
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之内的人。
(四)、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区别 考点: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区别
1、发生继承的法律事实不同;
2、是否直接体现被继承人的意思不同;
3、效力不同;
二、遗嘱的有效条件
(一)、遗嘱的形式要件 考点:
1、五种遗嘱形式中,公证遗嘱的效力最高,其它类型的遗嘱不得变更公证遗嘱;
2、口头遗嘱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的遗嘱形式,危急情况结束后,遗嘱人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式立遗嘱的,口头遗嘱无效;
3、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都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人在场见证。而且,下列人员不得作为遗嘱见证人:
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继承人、受遗赠人;
③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二)、遗嘱的实质要件 考点:
遗嘱实质条件的内容
1、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必须具有遗嘱能力;
2、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的意思表示;
3、遗嘱必须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4、遗嘱只能处分被继承人个人的财产;
三、遗嘱的撤消、变更和执行
四、遗赠
(一)、遗赠的概念和特征
(二)、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考点:
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1、受遗赠人与遗嘱继承人的范围不同;
2、受遗赠权与遗嘱继承权的客体范围不同;
3、受遗赠权与遗嘱继承权的行使方式不同;
五、遗赠抚养协议
(一)、遗赠抚养协议的概念及特征(2000年案例分析)考点:
遗赠抚养协议的概念及特征
1、遗赠抚养协议,是遗赠人与抚养人签订的,由抚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将自己的合法财产的一部分或全部于其死后转移给抚养人所有的协议。
2、特征:
(1)遗赠抚养协议是一种双方的、诺成性的法律行为;
(2)遗赠抚养协议是双务的、有偿的法律行为;
(3)遗赠抚养协议是继承法规定的多种遗产转移方式中优先适用的一种方式;
(4)遗赠抚养协议的双方当事人中,遗赠人为公民,抚养人既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集体所有制组织。
(二)、遗赠抚养协议的效力
第七节
遗产的处理
一、继承的开始
(一)继承开始的时间
(二)继承开始的通知
二、遗产的分割
(一)遗产的确定
(二)、遗产的分割原则
考点:
遗产的分割原则
1、先遗产继承后法定继承原则;
2、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原则;
3、互谅互让、协商分割的原则;
4、物尽其用原则;
(三)、遗产的分割办法
三、遗产债务的清偿
(一)遗产债务的范围
(二)遗产债务的清偿原则 考点1:
遗产债务清偿原则的内容
1、限定继承原则;
2、保留必留份额原则;
3、清偿债务优于执行遗赠原则; 考点2:
辨析:“父债子还,天经地义”
(三)、遗产债务的清偿办法
四、无人继承遗产的处理
(一)、无人继承的遗产的处理 考点:
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财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的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二)、“五保户”遗产的处理
2018年《民法总则》高频考点 篇2
1、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1、2、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2、3、第二十九条规定: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4、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死亡:(一)下落不明满四年;
(二)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满二年。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自然人不可能生存的,申请宣告死亡不受二年时间的限制。
5、(一)营利法人。《民法总则》第七十六条规定:以取得利润并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的法人,为营利法人。营利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二)非营利法人。《民法总则》第八十七条规定: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为非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
(三)特别法人。《民法总则》第九十六条规定:本节规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
6、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将民事法律行为按其效力分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考点总结详细 篇3
(一)公示原则
所谓公示,是指物权在变动时,必须将物权变动的事实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向社会公开,从而使第三人知道物权变动的情况,否则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世界各国在公示方式上大体都采用相同的方式:就动产而言其公示方式乃是占有;就不动产而言乃是登记。
(二)公信原则
所谓公信原则是指一旦当事人变更物权时,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了公示,则即使依公示方法表现出来的物权不存在或存在瑕疵,但对于信赖该物权的存在并已从事了物权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认其具有与真实的物权存在相同的法律效果,以保护交易安全。
公示与公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公信原则是公示原则的必然逻辑结果。公信原则集中体现在善意取得制度上。
二、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我国物权依据法律行为而进行变动的兼采折中主义和意思主义,但是以折中主义为原则。
1、我国原则上采纳了物权变动的折中主义。即依据法律行为而发生物权变动仅需要一个法律行为(即买卖合同、赠与合同、互易合同等),而不需要在债权合同之外另行实施物权合意,但是物权变动必须要进行登记或者交付动产等公示行为,从公示行为完成之时去物权变动生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未登记或者未法律教育网交付仅仅是物权不发生变动,而债权合同则已经生效,若合同生效后出让人不办理登记或者交付标的物的构成违约行为,受让人可以诉请法院判决其协助登记或者交付标的物。
2、但是在下列情形物权变动则采意思主义,即物权从债权合同生效时发生变动,但是不登记不发生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
(1)土地承包经营权,从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流转的从相应的流转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但是未登记不发生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物权法》第127、129条)
(2)地役权,从设立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但是未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物权法》第158条)
(3)动产抵押,从抵押合同生效时发生效力,但是为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物权法》第187、188与189条的)
三、不动产登记
(一)登记的概念
所谓登记是指经权利人的申请由登记机关将物权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记载在登记簿上,从而对于物权的变动予以公示的`行为。不动产登记分为三种登记,分别为: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二)登记的效力
(三)关于不动产登记簿的效力
1、不动产登记机关应当设置和保管不动产登记簿,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
2、不动产登记机关应当为不动产权利人出具权利权属证书
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3、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复制登记资料,登记机构应当提供。
(四)更正登记
不动产登记错误的真正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登记机关将有关登记事项予以更正是为更正登记。
民法考点总结详细 篇4
A.有权代理行为
B.无权代理行为
C.表见代理行为
D.效力待定的代理行为
[答案]BC
[考点]无权代理的类型及其效力
2.陈某以三石公司的名义与三木公司签订的是什么合同?
A.买卖合同
B.委托合同
C.行纪合同
D.居间合同
[答案]C
[考点]行纪合同的法律特征
[解题思路分析]本题题干中已经明确了三石公司与三木公司之间的委托关系,所以其考查的对象实际上就只是行纪合同与委托合同的区别。
行纪合同属于商事合同,其区别于委托合同的显著特征在于,它是一种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从事贸易活动,并且委托人须支付报酬的合同。
本题中三木公司是以自己的名义对外销售的,两个公司之间的合同是代销合同,而代销合同是行纪合同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除此之外,代购合同、拍卖合同等都是以受托人的名义卖出、买进的,因此都是行纪合同。
3.陈某以三石公司的名义与三木公司签订的合同于何时生效?
A .4月1日
B. 4月5日
C. 4月17日
D .4月18日
[答案]C
[考点]合同生效的时间
[解题思路分析]行纪合同属于诺成合同,于依法成立时生效。合同成立的时间则为承诺生效的时间,而合同法在承诺生效时间问题上采取“收信主义”,即以承诺到达要约人的时间为准。
4.根据陈某、三石公司、三木公司、九龙公司之间在本案中存在的法律关系,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陈某委托三木公司销售设备的处分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只有在陈某事后取得处分权的情况下,该行为方为有效
B.三木公司在完成销售行为后,由于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其报酬,享有依交易习惯确定的报酬请求权
C.三木公司对其与九龙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直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D.九龙公司对该批设备的质量问题既可以向三木公司主张,也可以向三石公司主张其请求权
[答案]BC
[考点]表见代理、行纪合同的效力
[解题思路分析]作为商事合同的行纪合同在性质上是有偿合同,所以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报酬的,行纪人的报酬应依交易习惯确定。在与第三人的交易关系中,行纪人独立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应注意的是,本案中陈某的行为不属于无权处分,因为无权处分须是当事人以自己的名义对他人的财产进行处分,而陈某则是以三石公司的名义。
5.对三木公司以50万元价格将该批设备出卖给九龙公司的行为,下述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由于三木公司以低于指定的价格将该批设备出卖,因而该买卖行为是无效的
B.由于三木公司以低于指定的价格将该批设备出卖,因而是效力待定的行为
C.由于三木公司以低于指定的价格将该批设备出卖,因而应当得到委托人同意
D.由于三木公司以低于指定的价格将该批设备出卖,又未经委托人同意,因而只有在三木公司补偿其差额的情况下,该买卖才对三石公司发生效力
[答案]BCD
[考点]行纪合同的价格指示
[知识点解析]参见《合同法》第418条。
[解题思路分析]本题除了考查《合同法》第418条的特殊规定,即如果未经委托人同意,行纪人以低于委托人指定的价格卖出的,也并不当然无效,只要行纪人补偿其差额,仍可对委托人发生效力。
6.该批设备闲置在九龙公司的库房中被意外烧毁的损失应当由谁承担?
A.陈某
B.三石公司
C.三木公司
D.九龙公司
[答案]D
[考点]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负担
民法考点总结详细 篇5
A.西周时结婚必须通过“六礼”程序完成,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至此婚礼始告完成;西周时结婚必须实行“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一夫一妻”制,在宋朝时依旧保留
B.宋律规定“男年十五,女十三以上,并听婚嫁”,对违反成婚年龄的,不准婚嫁;并严格禁止五服以内的亲属结婚
C.按照周朝的礼制,女子“有所娶而无所归,不去”;在宋朝时对这一点稍有变通,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的,准妻改嫁。可见,女子的离婚自由有所扩大
D.宋律规定,如夫亡,妻“不守志”者,“若改嫁,其现在部曲、奴婢、天宅不得费用”,严格维护家族财产不得转移的固有传统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关于西周和宋朝时期的婚姻制度,应予以重视。在禁止五服以内的亲属婚姻方面,宋朝有所放苋,允许姑舅两姨兄弟姐妹结婚,所以B项错误。其余选项都是周宋两朝婚姻制度的正确对比,应注意领会。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律学家张斐、杜预为《晋律》所作之注与《晋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B.《宋刑统》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律条及有关的敕、令、格、式、起、请等条文作为一门,共12篇、213门、502条
C.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
D.清代为了规范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提高官吏的统治效能,自雍正朝开始编订《大清会典》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大清会典》自康熙年间开始编订,故D项错误。
2、甲县宋某到乙县访亲,因醉酒被乙县公安局扣留24小时。宋某认为乙县公安局的行为违法,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扣留宋某的行为为行政处罚
B.甲县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C.乙县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D.宋某的亲戚为本案的第三人
【答案】BC
3、于某和张某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张某因情节轻微被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在开庭审判时于某发现张某被法院通知出庭作证,而张审判长是张某的姐姐,本案还存在有附带民事诉讼。那么关于本案中的回避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张某作为证人不属于回避制度适用的范围,故张某不应回避
B.张某作为共同犯罪人之一,如不出庭作证,案件就无法查明,故张某不应回避
C.张审判长的弟弟与整个案件有利害关系,故其应当回避
D.张审判长是本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张某的近亲属,故其应当回避
正确答案:BD
解题思路:回避的适用人员,是指在法律明确规定的回避情形下应当回避的公安司法人员的范围只有属于这一范围内的人员才需要自行主动回避,或者被当事人等申请回避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8条和第31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解释的规定,适用回避制度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参与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曰法警察、勘验人员、执行员注意其中不包括证人,故而张某作为证人是不适用回避制度的,A项说法正确,B项错误注意在本案的刑事诉讼中,由于张某未被起诉,故而不能被称为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所以D项的说法错误而根据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张某有可能成为本案.中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则刑事部分的审理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有利害关系,张审判长作为其姐,应当回避,故C项正确
4、某工商局以涉嫌非法销售汽车为由扣押某公司5辆汽车。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工商局可以委托城管执法局实施扣押
B.工商局扣押汽车的最长期限为90日
C.对扣押车辆,工商局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
D.对扣押车辆进行检测的费用,由某公司承担
【答案】ABD
5、关于宪法实施的保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司法机关保障包括宪法法院和宪法委员会两种模式
B.立法机关保障源自苏联,我国也实行这种模式
C.附带性审查以争讼为前提
D.美国是宪法控诉的代表国家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综观世界各国的宪法规定和宪政实践,宪法实施保障体制主要有以下3 种:(1)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这种体制起源于美国,采取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方式,通过具体案件的审理以审查确定其所适用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2)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这种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英国,故B项错误。(3)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这种体制起源于1799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有的国家称宪法法院、有的国家称宪法委员会等。可知A项错误。
附带性审查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合宪性审查。附带性审查往往以争讼事件为前提,所审查的也是与诉讼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可知C项正确。
宪法控诉的代表国家是德国而不是美国,故D 项错误。
6、某市安监局向甲公司发放《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后,发现甲公司所提交的申请材料系伪造。对于该许可证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单选第42题)
A.吊销
B.撤销
C.撤回
D.注销
【答案】B
【解析】《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本题中,甲公司凭借伪造的申请材料而获得行政许可,因此,应予以撤销。
7、甲乙为夫妻,共有一套房屋登记在甲名下。乙瞒着甲向丙借款100万元供个人使用,并将房屋抵押给丙。在签订抵押合同和办理抵押登记时乙冒用甲的名字签字。现甲主张借款和抵押均无效。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抵押合同无效
B.借款合同无效
C.甲对100万元借款应负连带还款义务
D.甲可请求撤销丙的抵押权
8、关于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磋商是争端双方解决争议的必经程序
B.上诉机构为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常设机构
C.如败诉方不遵守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申诉方可自行采取中止减让或中止其他义务的措施
D.申诉方在实施报复时,中止减让或中止其他义务的程度和范围应与其所受到损害相等
【解析】本题考核WTO争端解决机制。
选项A说法正确。磋商是申请设立专家组的前提条件。很多争端通过磋商程序得以解决,磋商是争端解决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经程序。
选项B说法正确。上诉机构是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常设机构,任何争端方,在专家组报告发布后的60天,都可以向上诉机构提起上诉。
选项C说法错误。如败诉方不遵守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申诉方可以向争端解决机构申请授权报复,对被诉方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但是申诉方不可以自行采取中止减让或中止其他义务的措施。
选项D说法正确。申诉方拟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的程度和范围,应与其所受到的损害相等。
【答案】C
9、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关于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规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B.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C.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D.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以标签、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根据《食品安全法》第50条的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公布。”可知A项正确。
根据该法第49条的规定:“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可知B项正确。
根据该法第48条的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生产者对标签、说明书上所载明的内容负责。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应当清楚、明显,容易辨识。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明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可知c项正确,D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4.美国甲公司以CIF价格向新加坡乙公司出口一批电缆,甲公司租用韩国货轮“Han—jin”轮承运,后货物在驶往新加坡途中,在我国领海发生触礁,乙公司与承运人协商后决定到中国广州海事法院诉讼解决该运输合同争端。根据我国现有规定,选项正确的是:
A.由于当事人各方均与中国没有实际联系,因此我国法院没有管辖权
B.若乙公司在中国法院起诉承运人,我国法院可以基于当事人的协议管辖约定行使管辖权
C.若我国广州海事法院拟受理该案,则在受理之前须报广东省高院,广东省高院认为可以受理,则应报最高院,最高院答复前暂不受理
D.我国法院受理后,在处理该纠纷时,应适用我国实体法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根据《海事诉讼法》第8条的规定,海事纠纷的当事人都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者组织,当事人书面协议选择中国海事法院管辖的,即使与纠纷有实际联系的地点不在中国领域内,中国海事法院对该纠纷也具有管辖权。A、C项错误,B项正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本案中涉及的是运输合同纠纷,关于运输合同纠纷,当事人也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本题并没有指明当事人在运输合同中是否选择了法律,因此D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10、甲县宋某到乙县访亲,因醉酒被乙县公安局扣留24小时。宋某认为乙县公安局的行为违法,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扣留宋某的行为为行政处罚
B.甲县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C.乙县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D.宋某的亲戚为本案的第三人
【答案】BC
11、刘某系某工厂职工,该厂经区政府批准后改制。刘某向区政府申请公开该厂进行改制的全部档案、拖欠原职工工资如何处理等信息。区政府作出拒绝公开的答复,刘某向法院起诉。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单选第43题)
A.区政府在作出拒绝答复时,应告知刘某并说明理由
B.刘某向法院起诉的期限为二个月
C.此案应由区政府所在地的区法院管辖
D.因刘某与所申请的信息无利害关系,区政府拒绝公开答复是合法的 【答案】A
【解析】选项A正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项规定,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据此可知,若区政府认为刘某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不应予以公开的信息的,则应在作出拒绝答复时,告知刘某并说明理由。
选项B错误。《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据此可知,刘某向法院起诉的期限为三个月,而非二个月。
选项C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行政案件管辖规定》,下同)第一条第(一)项规定,被告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案件,一审应当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但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案件可以除外。本题中,区政府是和县政府平级的行政单位,因此,管辖法院是中级人民法院,而不是区法院。
选项D错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除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本题中,刘某向区政府申请公开该厂进行改制的全部档案、拖欠原职工工资如何处理等信息与其自身存在利害关系。因此,刘某具有申请查阅的申请人资格,区政府以此为由拒绝公开的答复违法。
12、甲与乙公司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乙公司收到首期房款后,向甲交付房屋和房屋使用说明书;收到二期房款后,将房屋过户给甲。”甲交纳首期房款后,乙公司交付房屋但未立即交付房屋使用说明书。甲以此为由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而拒不支付二期房款。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甲的做法正确,因乙公司未完全履行义务
B.甲不应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而应行使不安抗辩权,因乙公司有不能交付房屋使用说明书的可能性
C.甲可主张解除合同,因乙公司未履行义务
D.甲不能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因甲的付款义务与乙公司交付房屋使用说明书不形成主给付义务对应关系
13、张某和李某设立的甲公司伪造房产证,以优惠价格与乙企业(国有)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以骗取钱财。乙企业交付房款后,因甲公司不能交房而始知被骗。关于乙企业可以采取的民事救济措施,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以甲公司实施欺诈损害国家利益为由主张合同无效
B.只能请求撤销合同
C.通过乙企业的主管部门主张合同无效
D.可以请求撤销合同,也可以不请求撤销合同而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14、关于宪法实施的保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司法机关保障包括宪法法院和宪法委员会两种模式
B.立法机关保障源自苏联,我国也实行这种模式
C.附带性审查以争讼为前提
D.美国是宪法控诉的代表国家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综观世界各国的宪法规定和宪政实践,宪法实施保障体制主要有以下3 种:(1)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这种体制起源于美国,采取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方式,通过具体案件的审理以审查确定其所适用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2)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这种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英国,故B项错误。(3)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这种体制起源于1799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有的国家称宪法法院、有的国家称宪法委员会等。可知A项错误。
附带性审查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合宪性审查。附带性审查往往以争讼事件为前提,所审查的也是与诉讼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可知C项正确。
宪法控诉的代表国家是德国而不是美国,故D 项错误。
15、合理行政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哪些做法体现了合理行政的要求?()
A.行政机关在作出重要决定时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B.行政机关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
C.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所采取的措施符合法律目的
D.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已生效的行政决定
【答案】BC
16、甲乙为夫妻,共有一套房屋登记在甲名下。乙瞒着甲向丙借款100万元供个人使用,并将房屋抵押给丙。在签订抵押合同和办理抵押登记时乙冒用甲的名字签字。现甲主张借款和抵押均无效。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A.抵押合同无效
B.借款合同无效
C.甲对100万元借款应负连带还款义务
D.甲可请求撤销丙的抵押权
17、关于规章,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单选第41题)
A.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B.行政机关实施许可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C.规章可以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
D.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但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答案】A
【解析】选项A正确。《行政许可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规章既包括部门规章,也包括地方政府规章,较大的市政府制定的规章属于地方政府规章的一种。因此,其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选项B错误。《行政许可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据此可知,可以另行规定收费的是法律、行政法规,而不包括规章。
选项C错误。《行政处罚法》第十七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据此可知,可以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是法律和法规,不包括规章。
选项D错误。《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据此可知,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而非“规章”。
18、下列哪种情形中,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应被同意?()
A.某侦查人员曾被单位作出过纪律处分
B.某侦查人员态度生硬、粗暴
C.某侦查人员接受过另一当事人的吃请
D.某侦查人员业务能力差
正确答案:C
19、关于宪法实施的保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司法机关保障包括宪法法院和宪法委员会两种模式
B.立法机关保障源自苏联,我国也实行这种模式
C.附带性审查以争讼为前提
D.美国是宪法控诉的代表国家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综观世界各国的宪法规定和宪政实践,宪法实施保障体制主要有以下3 种:(1)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这种体制起源于美国,采取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方式,通过具体案件的审理以审查确定其所适用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2)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这种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英国,故B项错误。(3)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这种体制起源于1799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有的国家称宪法法院、有的国家称宪法委员会等。可知A项错误。
附带性审查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因提出对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是否违宪的问题,而对该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合宪性审查。附带性审查往往以争讼事件为前提,所审查的也是与诉讼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可知C项正确。
宪法控诉的代表国家是德国而不是美国,故D 项错误。20、2011年4月6日,张某在广交会上展示了其新发明的产品,4月15日,张某在中国就其产品申请发明专利(后获得批准)。6月8日,张某在向《巴黎公约》成员国甲国申请专利时,得知甲国公民已在6月6日向甲国就同样产品申请专利。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如张某提出优先权申请并加以证明,其在甲国的申请日至少可以提前至2011年4月15日
B.2011年4月6日这一时间点对张某在甲国以及《巴黎公约》其他成员国申请专利没有任何影响
C.张某在中国申请专利已获得批准,甲国也应当批准他的专利申请
D.甲国不得要求张某必须委派甲国本地代理人代为申请专利
【解析】本题考核《巴黎公约》中有关专利申请优先权的规定。
选项A正确。根据《巴黎公约》第4条的规定,发明专利的优先权期限为12个月,该期限内,在缔约国内每一个在后申请的申请日均为第一次申请的申请日。
选项B错误。根据《巴黎公约》第11条的规定,临时性保护原则要求缔约国应对在任何成员国内举办的或经官方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的商品中可取得专利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可注册的商标给予临时保护。如展品所有人在临时保护期内申请了专利或商标注册,则申请案的优先权日是从展品公开展出之日起算,而非从第一次提交申请案时起算。据此可知,根据临时性保护原则,2011年4月6日这一时间点可以作为申请日期。
选项C错误。根据《巴黎公约》第4条及第6条的规定,关于外国人的专利申请或商标注册,应由各成员国依本国法决定,而不应受原属国或其他任何国家就该申请作出的决定的影响。专利的申请和商标注册在成员国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优先权期限内申请的专利,在后申请是否提供保护、申请的结果如何,与在先申请没有关系。据此可知,张某在中国申请专利获得了批准,并不当然导致其在甲国的申请就会获得批准。
选项D错误。《巴黎公约》要求缔约国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给予缔约国的国民和在一个缔约国领域内设有住所或真实有效的工商营业所的非缔约国国民以国民待遇。一切不得损害公约特别规定的权利。国民待遇的例外是各成员国在关于司法和行政程序、管辖以及选定送达地址或指定代理人的法律规定等方面,凡工业产权法有所要求的,可以保留。如有的国家的工业产权法要求外国专利申请人必须委派当地国家的代理人代理申请,并指定送达文件的地址,以利于程序的进行。据此可知,《巴黎公约》允许各缔约国在国内法中就委派代理人作出相关规定。
【答案】A
21、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成立?
A.《律师法》第l4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此规定为禁止性规则
B.《中小企业促进法》第31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
C.《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
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62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B项为任意性规则。C项为禁止性规则。D项为委任性规则。故A项正确。
22、某工商局以涉嫌非法销售汽车为由扣押某公司5辆汽车。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工商局可以委托城管执法局实施扣押
B.工商局扣押汽车的最长期限为90日
C.对扣押车辆,工商局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
D.对扣押车辆进行检测的费用,由某公司承担
钟秀勇讲民法总结民法笔记 篇6
第一章: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权利概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事实 1.分类图(P17段波)2.下列不属于民事法律事实
(1)好意施惠关系(不产生合同关系但是不排除侵权之债的成立)(2)法外空间:一般自然现象和日常活动;
引发恋爱、友谊、宗教等关系的客观状况(3)婚约(彩礼的支付是民事法律事实)
(4)合同界域之外的约定(貌似合同,但性质不适用合同法)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1.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国家 2.内容:以权利义务为核心内容 3.客体:物权法律关系——物和权利
债权法律关系——给付(作为或者不作为)
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
人身权法律关系——人格利益或者身份利益
二、民事权利概述
(一)民事权利的分类概述
1.按照权利作用分类:形成权、抗辩权、支配权、请求权
2.权利标的属性:财产权、人身权、综合性权利(社员权、继承权、著作权)
(二)形成权
1.概念: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权利发生、变更、消灭的权利 2.类型
(1)债法上的形成权:(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
(效力待定合同中善意相对人的)撤销权
(效力待定合同中的)追认权
(法定或者约定的)合同解除权
(试用买卖合同中的)买受人认可权
(选择之债中的)选择权
债务免除权
(间接代理中的)第三人选择权
法定抵消权(2)物权法上的形成权:共有物分割请求权
按份共有人优先购买权
典物回赎权(3)继承法上的形成权:遗嘱撤销权
继承权抛弃
受遗赠权抛弃
遗产分割请求权
(4)婚姻法上的形成权:(可撤销婚姻中)受胁迫人撤销权
收养关系解除权
离婚请求权
PS:债权人撤销权和效力待定合同中相对人催告权不是形成权 3.行使
(1)行使方式:可以明示也可以是默示
大多数形成权不需要诉讼行使,但是形成诉权必须诉讼行使:(可撤销合同中的)撤
销权、(可撤销婚姻中)撤销权、情势变更中的合同变更和解除权
(2)形成权的行使原则上不得设置条件或者期限,但是如果条件成就与否依据相对人意思而定或者所附期限明确就可以
(3)形成权适用除斥期间,但并不绝对,如:离婚请求权、收养关系解除权、共有物分割请求权就不适用除斥期间;一些不是形成权的权利也适用除斥期间,如:占有回复请求权、债权人撤销权、保证期间 4.特点
(1)无对应的义务
(2)具有从属性,不可与依附的基础法律关系分离而发生转移(3)行使形成权的行为都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4)形成权的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
(三)抗辩权
1.特点:承认他方请求权的存在,功能在于阻碍请求权行使
法院不得主动适用
抗辩权法定(抗辩权不等同于抗辩事由)
除不安抗辩以外,抗辩权行使以请求权行使为前提
(四)请求权 1.类型:P23示意图
2.特征:权利主体特定,义务主体特定
原则上没有排他性
请求权变动不以公示为生效要件
因为一定的基础权利而产生(基础权利不一定要受到侵害)PS:支配请求权≠支配权受到侵害后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支配请求权:不以加害人具有过错为条件
不要求权利人遭受损失,只要遭受损害
不适用诉讼时效
三、民事权利的自力救济
(一)自助 1.构成要件
(1)必须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请求权
PS:包括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
诉讼时效经过的请求权或依性质不得强制执行的请求权不能自助(如:提供劳务请求权)(2)情势紧急,来不及寻求公力救助,并且不自助会导致请求权难以实现或者无从实现(3)不超过必要限度,否则构成侵权(4)事后要及时寻求公力救济,否则构成侵权
(二)紧急避险 1.构成要件
(1)正在发生的急迫危险(2)主观上有避险目的(3)必要性(4)相当行
2、法律效果
避险不当或者超过限度会构成侵权
避险适当时,损害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赔偿责任,引起险情发生者是否有过错在所不问;没有引起险情者,由受益人适当补偿
第二章:自然人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一般情况下死亡顺序推定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 1.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
2.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如几个死亡人辈份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人辈份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二)保险法中的死亡顺序推定——《保险法》42条
被保险人死亡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无法确定的;
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
二、监护
(一)法定监护
1.未成年人(包括未成年精神病人)监护人顺序 民法通则16: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PS:父母离婚不影响监护关系,父母均为法定监护人。不与子女生活一方承担子女侵权的补充赔偿责任
2.成年精神病人监护人顺序 民法通则16: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指定监护
1.指定部门不包括民政部门
2.只能在近亲属之中指定。“同意”监护可以是“亲友” 3.指定之后才可以起诉 4.效力:
民通意见18: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自行变更。擅自变更的,由原被指定的监护人和变更后的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
(三)委托监护
民通意见22: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因被监护人的侵权 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但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PS:学校不负有监护的责任
三、宣告死亡 P37,P38
第三章:人格权
一、名誉权——侵犯名誉权的构成
1.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的实施了侮辱、诽谤的行为
2.侮辱、诽谤指向特定人(一人或数人)。须注意:侮辱、诽谤一类人,一般不构成名誉权侵犯。除非这一类人很少,仅有特定的数人。
3.侮辱、诽谤的行为为第三人所知悉(第三人有保密义务除外)4.受害人的社会评价因侵害人的行为而降低
二、精神损害赔偿
(一)适用范围 1.一般人格权
2.七种具体人格权: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3.三种身份权:荣誉权、亲权、配偶权
4.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遗骨等人格利益
(对死者利益保护要求加害方式为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方式)
(二)排除情形
下列情形,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1.法人、其他组织的人格权受到侵害的。2.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
3.加害给付中,受害人提起违约之诉而非提起侵权之诉的,不能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4.在侵权之诉中未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终结后基于同一事实另行起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三)注意问题
1.侵权致人死亡或者侵害死者利益,有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的近亲属具有顺序上的限制:(1)第一顺序为配偶、父母、子女(可以作为共同原告)
(2)第二顺序为其他近亲属。仅在没有第一顺序的近亲属时,第二顺序的近亲属才有权主张精神损害赔偿。2.如果不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则所有的近亲属都可以作为原告起诉。
3.精神损害赔偿具有专属性,原则上不得让与或继承。下列两种情况下,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可以转让或者继承:(1)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2)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第四章:法人
一、法人对公司出资义务不适用诉讼时效
二、法人的分类
(一)学理分类(P55自画图)1.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区别
(1)设立行为:设立社团法人的行为属于生前共同行为;而设立财团法人的行为属于单方法 律行为,有的属于生前行为,有的属于死因行为(2)设立人地位:是否成为成员(3)成立基础:人的集合;财产集合(4)意思机关的有无
(5)法人目的:社团法人可以营利;财团法人必定是公益法人
(二)民法通则对应学理
1.企业法人:企业法人一定是私法人、社团法人、营利法人 2.机关法人:公法人
3.事业单位法人:一部分是公法人但是绝大多数属于私法人、社团法人、公益法人(不营利)4.社会团体法人:一部分是公法人但是绝大多数属于财团法人或者不营利的社团法人(不营利)
三、法人的成立(P57自画图——各类法人成立时间)
四、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
1.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名义从事的经营活动,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如:雇主的指令,但是也包括超出授权,但是外部表现为履行职务或者与之有内在联系)
3.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五、法人机关(法人成立时产生)1.特征(1)无独立人格
(2)无须法人的授权行为即可对内形成法人意思,对外代表法人作出或者接受意思表示 2.类型
执行机关任何法人都有,财团法人无意思机关,监督机关只有公司必设 监督机关监督对象为:执行机关、代表机关。意思机关不是监督对象
第五章:民事法律行为
一、意思表示(P63自画图)
(一)意思表示要素
沉默视为意思表示:容忍代理;容忍转租;限行合同追认;无权代理追认;继承,遗赠
(二)意思表示类型(P67自画图)
(三)意思表示类型的生效
依据有无相对人、相对人是否特定、以何种方式作出生效时间不同
意思表示作出后,表意人死亡、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意思表示不因此而失去效力 意思表示有无错误(是否构成重大误解),以意思表示作出之时为判断的时点
二、法律行为的分类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多方行为
无相对人的单方法律行为:遗嘱、捐助、抛弃所有权 2.财产行为、身份行为 遗嘱是财产行为 3.负担行为、处分行为
处分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债务免除、债权转让)处分行为加上公示的效果是直接引起权利变动,不需要履行行为,所以,处分行为虽为法律行为,却根本不会产生债权与债务。负担行为的效果是产生债权、债务 4.无因行为、有因行为
票据行为在直接当事人之间,不适用票据行为无因性 5.诺成行为、实践行为 诺成行为:物权合同
实践行为:如定金合同、借用合同、保管合同、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
三、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法律行为一般生效要件(3个)
四、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法律行为
(一)真意保留 原则有效
不一致为相对人所明知者,无效(注意:此点对结婚不适用)但该无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二)戏谑行为
一律无效,但在被误会时有立即澄清义务
(三)虚伪表示(双方虚假行为——双方故意相互为非真意的表示)无效,但是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四)隐藏行为 虚伪行为无效
被隐藏行为不因被隐藏的事实而无效,其是否有效,应适用关于该行为的规定
(五)重大误解 1.构成要件
(1)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
且错误认识在作出行为时发生
(2)因为误解,致使表意人表示出来的意思与其内心真意不一致(3)表意人因误解遭受较大损失 2.注意问题
(1)解释先行于错误
先解释意思表示的客观意义,再判断经由解释的意思表示之客观含义与其内心真意之间是否发生重大误解(2)误载不害真意——不是重大误解
若当事人就意思表示已经达成一致,仅仅用错了词,不属于重大误解,按照其一致的意思表示确定法律行为的内容和效力
(3)计算错误一般不是重大误解(隐藏——狭义动机错误;公开——误载不害真意)(4)保证人对债务人信用状况的错误认识,不是重大误解
(5)表意人利用使者为意思表示的,若使者因过失传达错误,可构成重大误解;反之,若使者故意传达错误,`该意思表示不能生效
(6)当事人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时,在下列两种情形,排除表意人的撤销权:有利于表意人的错误表示;对方愿意接受内心所欲
五、意思表示不自由(一)欺诈
构成要件;法律效果;第三人欺诈的处理;撤销权归属与行使方式
(二)胁迫
构成要件;法律效果;第三人胁迫的处理
(三)趁人之危
构成要件要求严重损害对方利益
(四)显失公平
构成要件要求显失公平的事实发生在“合同订立之时”;一方当事人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轻率
第六章:合同的效力
一、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一)类型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未损害国家利益)因胁迫订立的合同(未损害国家利益)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二)撤销权享有者
(三)撤销权的行使方式和时限(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计算)
二、效力待定的合同
(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自订立的合同 1.追认生效的时间点
(1)追认的意思表示到达追认之相对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合同相对人)时,追认生效
(2)法定代理人仅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追认,追认的意思表示到达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之后,合同相对人向法定代理人催告的,法定代理人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追认失去效力,此时,法定代理人只能向合同相对人重新作出追认,追认的意思表示到达合同相对人时生效 2.善意相对人的撤销权
(1)善意相对人的撤销权可以通知行使,到达生效(2)必须在追认生效之前行使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冒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善意”相对人订立的合同有效
(二)无权代理订立的合同(内容基本同上)
(三)无权处分订立的合同
1.无权代理与无权处分区别——以谁的名义订立合同;善意取得以无权处分为前提 2.合同效力(1)一般情形
权利人追认的,合同自始有效。权利人取得处分权的,合同自始有效。
权利人未追认并且处分人亦未取得处分权的,合同确定无效(2)两种特殊情形
第一,因无权处分订立买卖合同,无权处分不影响买卖合同的效力,若无其他效力瑕疵,该买卖合同 有效(还可准用于互易、出资、债权转让、股权转让等其他有偿合同)
第二,擅自出租他人之物订立的租赁合同有效,但是,房屋租赁合同的非法转租合同无效
三、无效合同
(一)类型
1.因欺诈、胁迫订立且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2.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生死条款、单身条款、生育条款、处分生命)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注意:违反的必须是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违反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的,不算。
违反的必须是强制性规定中的效力规范。如果是取缔规范,不算(见段波讲义)
效力性规定:既否认行为本身的效力(公法打击),也否认行为的后果(私法打击)
取缔性规定:只否认行为本身的效力(公法打击),不否认行为的后果(私法保护)
(二)免责条款的无效
免除给对方造成人身伤害的责任的
免除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害的责任的
(三)越权合同效力
1.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的效力——有效或者效力待定(依据对方是否知情)
2.法人超过经营范围合同——原则有效,但是违反禁止、限制、特许经营的规定则无效
第七章:代理
一、概念分类
(一)共同代理——代理权由数人共同行使的代理。单独代理与共同代理划分的标准并不是代理人人数的多寡,而是享有代理权的人数的多寡。在共同代理的情况下,代理权由数人共同享有,共同行使,代理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未经其他代理人同意,擅自实施的代理行为属于无权代理,非经本人或者其他数个代理人的追认,不发生有权代理的效果。因此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失的,由实施该行为的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
(二)直接代理特征 1.三方结构:
内部有授权(独立于基础关系)外部代理人作出或者接受意思表示 法律效果归属
2.代理人在实施代理行为时,独立进行意思表示,并且显名
(三)间接代理的特征(依据第三方是否知道代理关系的存在分为:显名、隐名)1.显名间接代理
原则上,受托人与第三人订立之合同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委托人;如有确切证据证明,受托人与第三人约定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则该合同的当事人为受托人和第三人。受托人接受第三人的履行后,再基于委托合同将受领的权利和义务移转给委托人 2.隐名间接代理
原则上,只能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但是委托人行使介人权或第三人行使选择权,并且选定委托人作为合同相对人,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委托
(四)代理与使者、代表的区别:P95/P96
二、代理权的产生与消灭
(一)法定代理 1.产生:法律规定
2.消灭: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死亡
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行为能力
指定单位取消指定代理
被代理人与代理人间的监护关系消灭
(二)委托代理
1.产生:基于授权行为(授权行为具有单方性、独立性、无因性)2.消灭:代理期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作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终止
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 代理人死亡
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三、代理权滥用
1.自己代理效力待定,经被代理人追认后有效。但是有例外:第一,使被代理人纯获利益的自己代理有效;第二,仅限于对被代理人履行债务的自己代理 2.双方代理经双方被代理人的双重追认后生效。
三、复代理
1.三种条件下的复代理
2.注意点:复代理人是被代理人的代理人;有义务接受双重指示;代理权范围受复任者之代理权范围的限制 3.复代理责任承担(P100)
四、狭义的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的单方行为无效
五、表见代理(一)构成要件
1.代理人为代理行为时,没有代理权 2.权利外观
3.相对人主观上是善意且无过失
4.须本人的行为与权利外观的形成具有牵连性(本人有过失)
第八章:诉讼时效
一、适用范围
1.适用于债权请求权和继承请求权 2.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1)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2)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3)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履行出资义务、抽逃出资和瑕疵出资的补充义务)(4)学理上:占有保护请求权、相邻权以及四种支配权请求权
二、诉讼时效的性质——法定,不可以排除适用或者延长缩短
三、诉讼时效经过的法律效果
1.债权人不能申请强制执行,但是仍然可以起诉。债务人不提出抗辩的话,可以胜诉。债务人抗辩,“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2.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抗辩权。保证人未主张前述诉讼时效抗辩权,承担保证责任后向主债务人追偿的话,不予支持。主债务人同意给付的除外。
3.债务人获得抗辩权,但是行使方式注意两点:
(1)只能在一审程序主张,基于新的证据,债务人才可在二审程序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2)法院不能释明,或者主动适应 4.债务人可以抛弃时效利益
(1)明示——明确表示同意履行(重新起算诉讼时效)
债务人仅仅“承认债务”,而不是“同意履行义务”,不构成明示抛弃时效利益(2)默示——自动履行,不提出抗辩(履行后不可以反悔)
四、诉讼时效期间的类型与计算(P113-P115)
五、诉讼时效中断——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不发生中断
(一)中断的法律效力——中断的事由消除之日起,重新起算原来长度的诉讼时效期间
1.权利人对同一债权中的部分债权主张权利的,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及于剩余债权,但权利人明确表示放弃剩余债权的除外
2.对于连带债权和连带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具有涉他效力。但是,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
(二)中断事由 1.权利人提起诉讼
(1)中断时间是提交起诉状或者提起口头起诉之日;重新起算日是生效给付判决确定的履行期届满之日(2)“诉讼”的概念广义理解
(3)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以及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均发生时效中断的效力 2.权利人主张权利P118 3.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P119 债权转让的,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诉讼时效中断。
债务承担的,必须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到达债权人时中断
六、诉讼时效的中止(限于最后六个月)
(一)中止的法定事由 1.不可抗力
2.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
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4.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的
七、诉讼时效的延长
1.延长的对象: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特殊诉讼时效期间、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均可延长
2.延长的条件:(1)诉讼时效期间届满;(2)权利人在时效期间内未行使权利确有正当理由;(3)是否延长由法院决定;(4)决定延长的期间必须适当。
第二编:物权法
第一章:占有
一、占有的概念理解
二、占有的分类
(一)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依据占有是否有本权
1.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之一,系相对人为无权占有人。对有权占有人,物权人不得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 2.有权占有存在绝对与相对的区别 3.占有连续
(二)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对无权占有的再区分,依据是否知道占有缺失本权
(三)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是否直接管领控制 1.间接占有的构成
(1)存在媒介关系(可以是无效的媒介关系)(2)对直接占有人享有返还请求权(3)直接占有人为他主占有
2.返还原物请求权之相对人,既包括无权的直接占有人,也包括无权的间接占有人 3.占有保护请求权,既保护直接占有人,又保护间接占有人
(四)自主占有和他主占有
(五)自己占有和辅助占有
(六)单独占有和共同占有
1.内部关系。数人共同占有一物时,仅仅就占有物的使用范围发生争议时,不得互相请求占有保护。2.外部关系。数人共同占有一物时,若有人侵夺其他共同占有人的占有,占有被侵夺的共同占有人才可行使占有回复请求权,请求侵夺人向全部共同占有人返还占有,不可以仅仅请求返还自己
三、占有状态的变更
(一)他主占有变更为自主占有
1.他主占有人向使其占有之人作出将他主占有变更为自主占有的表示
2.使其占有人非所有人,且他主占有人知道这一点的,他主占有人须向使其占有之人和所有权人作出将他主占有变更为自主占有的表示
3.他主占有因新的法律事实变更为自主占有
(二)善意占有变更为恶意占有
善意占有人本权诉讼败诉时,自诉状送达之日起视为恶意占有人
四、占有的推定
(一)状态推定 占有人的占有被推定为自主占有、善意占有、和平占有、公然占有
(二)权利推定
占有人主张其对占有物享有某种以占有为内容的权利,推定占有人享有该权利 限制性规定:已经登记的不动产,不适用占有权利推定规则
占有人以他主占有的意思占有,则对于使其占有之人,对该占有人不适用权利推定规则
占有人不能利用此种权利推定,请求为所有权登记的积极证明
五、无权占有人与权利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物权法242-244条)
(一)因使用导致占有物损害的责任
(二)无权占有人的返还责任
(三)占有物毁损、灭失的赔偿责任
六、占有保护请求权
占有保护请求权均不以过错和遭受损失为构成要件,都不适用诉讼时效,不过,占有回 复请求权适用1年的除斥期间。
(一)占有回复请求权——构成条件
1.占有被侵夺(胁迫、欺诈而转移占有不构成侵夺)2.请求权人须为占有被剥夺的占有人
无论其为有权占有人还是无权占有人、亦无论其为直接占有人还是间接占有人 3.被请求人为占有的侵夺人及其继受人
须主张占有回复请求权之时,侵夺人仍为占有人(直接占有或间接占有均可)对侵夺人的概括继受人,无论其为善意还是恶意,均可对其主张占有回复请求权 对于侵夺人的特定继受人,若其为善意特定继受人,不得对其行使占有回复请求权 4.自侵夺之日起1年内行使(交互侵夺)
(二)占有妨害排除请求权
(三)占有妨害防止请求权
七、占有的取得和消灭
(一)直接占有消灭 丧失管领力;占有物灭失
(二)间接占有消灭 直接占有人丧失占有;直接占有人表示不承认间接占有;返还请求权消灭
第二章:物权与物
一、物的分类
(一)重要成分与非重要成分——“有利分离原则”
1.非经毁损或者变更其性质,不能分离者,为该物的重要成分。物的重要成分与该物具有相同的物权归属。一个物的非重要成分则可以越出该物之外,成为另一个物权的客体
2.。物的成分(重要成分或者非重要成分),分离后就不再是成分,而是一个独立的物,可以成为物权的客体。天然孳息属于原物所有人或者用益物权人;非天然孳息由所从分离之物的所有人享有所有权(少数是无主动产——河滩的石头)
(二)主物与从物
1.主物,指为从物所辅助之物。从物,不是主物的成分,经常帮助主物发挥经济效用,而与主物同属一人的物。(与主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场所上之结合关系)
2.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只要主物的所有权发生移转,应认定从物的所有权随同移转 3.除非另有约定,主物上成立抵押权、质权或留置权的,其效力有条件地及于从物
(1)在抵押权设立“之前”,抵押人已经取得所有权的抵押物之从物,为抵押权的客体;抵押权 设定“之后”抵押人才取得所有权的抵押物之从物,不属于抵押权的客体
(2)主物上成立质权的,若从物已经交付质权人占有,该从物亦为质权的客体;若从物未交付质权人占有,该从物并非质权的客体
(3)债权人同时留置主物与从物,则债权人对从物享有留置权;若债权人仅留置主物而未留置从物的,债权人对从物不享有留置权
(三)原物与孳息
1.孳息必须与原物分离,与原物分离前为原物的成分,不属于孳息 2.天然孳息收取必须不对原物构成根本性破坏
3.法定孳息应该“不使用原本的对价”,例如:租金、利息、彩票中奖。购买股票取得的股息,不属于法定孳息;转租差价不是孳息
4.天然孳息归属: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没有约定的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孳`急的所有权
5.法定孳息归属: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没有约定的按照交易习惯确定
6.注意:抵押权人(于抵押物被人民法院扣押后)、质权人、留置权人(在质押期间、留置期间)有权收取孳息,但并非直接取得 7.婚前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仍为夫妻个人财产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
(一)物权对债权的优先效力——例外
1.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工程价款债权)优先于在建设工程上设立的抵押权,还优先于尚未支付一定比例购房款的业主的所有权。
2.船舶优先权先于船舶留置权受偿,船舶抵押权后于船舶留置权受偿
(二)物权对物权的优先效力(P152-P153)1.留置权、抵押权、质权之间
(1)先设立质权或者抵押权,后成立留置权。则留置权优先于质权、抵押权
(2)先成立留置权,后设立质权或者抵押权。分两种情况:(a)留置权成立后,若动产的所有人以自己的名义再设立的质权、抵押权,则先成立的留置权优先于后设立的质权、抵押权;(b)留置权成立后,若留置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设立质权、抵押权,则后设立的质权、抵押权优先于先成立的留置权 2.质权与抵押权之间
(1)先设立抵押权,后设立质权。(a)若抵押权已经登记,则抵押权优先于质权;(b)若抵押权未登记,且后来的质权人为善意,则质权优先于未登记的抵押权
(2)先设立质权,后设立抵押权。无论后设立的抵押权是否登记,质权均优先于后设立的抵押权 3.抵押权之间(不动产上只存在登记过的抵押权,动产上的抵押权不一定都登记了)
(1)同一不动产上并存数个抵押权的,其抵押权的顺位是:先登记的优先于后登记的。同一天登记。顺位相同,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2)同一动产上并存数个抵押权的,其抵押权的顺位是:登记过的优先于未登记的。登记过的有两个以上的,先登记的优先于后登记的,同一天登记的顺位相同。没有登记的有两个以上的,顺位相同,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四、物权请求权
(一)特点
1.物权未遭受侵害时,不存在物权请求权 2.内容是行为请求权
3.权不是债权请求权,同时是独立于物权之外的独立的请求权 4.缺乏规定时,可以类推适用法律关于债权的规定 5.物权请求权不能与物权分离而单独存在、转让 6.不要求过错,不要求有损失,不适用时效
(二)返还原物请求权 1.构成要件
(1)请求权人:物权人(该物权必须是包含占有权能的物权,所以抵押权人不享有返还原物请求权)(2)被请求权人:现时的无权占有人(3)效力:返还原物和孳息
(4)注意:占有物消灭就不存在原物返还请求权了
买卖不破租赁不适用于非法转租和擅自出租他人之物
赃物和遗失物原则上不存在善意取得,留置权是个例外
(三)排除妨害请求权 1.构成要件
(1)请求权人:物权人
(2)被请求权人:行为妨害人与状态妨害人
(四)消除危险请求权
五、物权法定原则——种类、内容、效力、公示方法
第三章:物权变动
一、物权变动的分类
(一)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 1.原始取得:标的物上原有负担消灭
2.继受取得:创设的继受取得只能设定他物权,所有权不能通过创设取得
(二)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与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1.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特点(继承、善意取得、取得孳息、添附等)
(1)法律行为必须有效:法律行为不成立、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即使动产已经交付或 者不动产已经办理了登记手续,仍不能发生物权变动。(2)原则上必须公示:完成登记或者交付
2.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继承、善意取得、取得孳息、添附等)(1)不以法律行为生效为要件(2)不需要公示
二、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
未交付、未登记的,不影响法律行为的生效
法律行为不成立、无效、被撤销的,不可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
三、基于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变动
(一)原则:生效的法律行为+处分权+登记=物权变动
1.适用范围:不动产抵押权设立、基于设立公司协议的不动产出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与转让、不动产的物权抛弃、不动产赠与和买卖
2.物权变动的时间点是登记到不动产登记簿之日
(二)例外:不需要登记 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与转让
(1)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生效,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无须登记。而且已经设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即使未登记,也可对抗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成员
(2)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后,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无须办理移转登记,自转让合同生效时,受让人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若未办理移转登记,受让人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2.地役权的设立与转让
(1)设立地役权的合同生效,地役权设立,无须登记。但未经登记的地役权不能对抗取得供役地不动产权利的善意受让人
(2)地役权人转让地役权的,自让与合同生效,无须登记,受让人取得地役权。但受让人未登记的,不能对抗取得供役地不动产权利的善意受让人
四、基于法律行为的动产物权变动
(一)原则:生效的法律行为+处分权+交付(或放弃占有)= 物权变动
1.适用范围:动产质权设立、部分权利质权设立、基于设立公司协议的动产出资、动产的物权抛弃、动产赠与和买卖 2.注意
(1)买卖(赠与)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的,自交付时所有权移转,未交付的(即使已经办理了过户登记),不发生所有权变动的效果
(2)用汇票、支票、本票、公司债券这四种有价证券设立权利质权的,自出质人将权利凭证交付债权人时,质权设立,但是若权利凭证未背书“质押”字样,已经设立的权利质权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二)例外
1.以登记为物权变动生效要件 2.合同生效即发生物权变动,不要求交付或者登记,但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1)动产抵押(2)动产浮动抵押
(三)交付
1.构成:转移占有;具有交付的合意 2.现实交付:受让人取得直接占有
经由占有辅助人交付、为经由被指令人为交付、作经由占有媒介关系而为交付
(1)动产买卖,不需要运输: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应当在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2)动产买卖,需要运输,约定地点:目的地交货;指定地点货交承运人(3)动产买卖,需要运输,没有约定地点:货交第一承运人 PS:需要运输——约定代办托运,运输者不隶属于任何一方 3.简易交付
指动产物权的受让人已经直接占有该动产,在让与人与受让人就移转动产所有权或设立动产质权达成合意时,即视为已经完成交付 4.指示交付
(1)指让与人的动产被他人直接占有期间,让与人与受让人合意移转动产所有权或设立动产质权,且合意对受让人移转让与人对动产直接占有人的返还请求权
(2)在动产买卖、动产赠与、动产质押中,以指示交付方式完成交付的,自指示交付的合意生效时发生物权变动,但是物权变动的通知到达直接占有人之前,已经发生的物权变动对直接占有人不生效 5.占有改定
(1)指动产所有权的让与人与受让人通过达成两个合意的方式完成交付:受让人取得动产所有权的合意;让与人和受让人成立借用、保管、租赁、委托、承揽等债权合同的合意,依照该债权合同使受让人取得间接占有,以代现实交
付
(2)设立动产质权、权利质权时,若采用占有改定方式交付,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质权未设立
(3)让与人实施无权处分,且以占有改定方式完成交付的,不发生善意取得的效果,受让人不能善意取得动产所有权或动产质权
(四)动产多重买卖中的所有权转变规则 1.一般动产:交付;支付价款;成立在先 2.特殊动产:交付;登记;成立在先
五、不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不需要登记、交付,物权就发生变动
(一)情形
1.法律文书或者征收决定
生效法律文书仅限于形成判决,不包括给付判决和确认判决(主要是行使形成诉权而形成的判决)2.继承、遗赠 3.合法建造、拆除房屋
(二)登记的效力
1.未经登记不得处分,处分的不发生物权效力,但是处分合同的效力不因此受影响 2.处分指旨在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律行为,不包括出租。未经宣示登记订立的租赁合同有效
六、添附、先占(一)附合
1.动产与不动产附合:动产所有权因附合而消灭;不动产所有权人取得附合物的所有权
2.动产与动产附合:原动产所有人按照附合时各自动产的价值按份共有附合物的所有权;如果附合的动产中,有可视为主物的,则由该主物的所有权人取得附合物的所有权,另一动产的所有权因此消灭
(二)混合
各动产所有人原则上按照混合时各自原物的价值共有混合物的所有权。被混合的动产有可被视为主物的,由该主物的所有人取得混合物的所有权
(三)加工
加工物的所有权归原材料的所有人;如果因所增加的价值明显超过了原材料的价值,加工物的所有权归加工人,但加工人具有恶意的除外;前述规则不适用于加工承揽合
(四)添附与担保物的物上代位性
(五)先占
1.先占的客体须为无主动产,遗失物不是无主物 2.先占人须以所有的意思占有
3.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不与他人先取特权冲突
七、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
(一)更正登记(不动产登记簿错误、申请人是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名义人书面同意或确有证据)
(二)异议登记(未能更正时利害关系人申请,申请时即应该办理)1.阻碍善意取得的发生
2.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须注意:此时异议登记是自动失去效力,即异议登记失效后,即使没有被涂销,也不再发生阻碍善意取得的效果
3.若登记名义人为真正的物权人,真正物权人之处分行为在法律上不受异议登记的影响
(三)预告登记
1.若办理了旨在移转所有权合同的预告登记,未经预告登记权利人的同意,出卖、赠与、抵押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2.若办理了抵押合同的预告登记,未经预告登记权利人的同意,抵押该不动产的,仍可发生抵押权设立的效果,只是顺位靠后
3.预告登记在下列两种情形下自动失效,即使没有涂销预告登记,预告登记亦不再具有前述效力:① 债权消灭 ②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的3个月内未申请本登记
第四章:所有权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一)专有权
业主将住宅改为经营性用房的,应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即指本栋建筑物内的所有其他业主。建筑区划内,本栋建筑物之外的业主,主张自己属于有利害关系的业主的,应当证明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二)共有权
(三)管理权
1.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一般不作为诉讼主体、业主的决议撤销请求权)2.业主大会表决规则
(1)决定下列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包括本数,达到2/3即可)(双绝对多数决):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2)决定下列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50%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50%以上的业主同意(必须超过50%):改变共有部分用途;利用共有部分从事营利性活动;处分共同部分;制定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制定修改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管理规约;选举业委会和更换业委会成员;选聘或解聘物业及其他管理人;其他 3.业主与业主人数确定
(1)业主:依照不动产登记取得专有部分所有权的人;通过合法建造、继承、受遗赠、法院判决取得专有部分所有权,尚未办理宣示登记的人;与建设单位签订买卖、赠与等合同,已经交付房屋,尚未办理过户登记的人。(2)业主人数:一个专有部分按一人计算。但建设单位尚未出售和虽已出售但尚未交付的部分,以及同一买受人拥有一个以上专有部分的,按一人计算。
二、共有(一)共有的类型 1.按份共有
(1)按份共有中的份额是抽象的,是所有权的份额,而不是共有物的份额。共有人的应有份额抽象地及于共有物的整体,而非具体地及于共有物的部分
(2)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的份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出资额确定;不能确定出资额的,视为等额享有
(3)共有人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2.共同共有
(1)共同共有的特点有二:有家庭、夫妻等共同关系;共有人不分份额地分享一个所有权(2)类型:家庭、夫妻、遗产分割前、无效和被撤销婚姻同居期间
(二)共有物的管理与处分 1.共有物的处分(包括重大修缮)
(1)有约定的按约定,没有约定时,按份共有采绝对多数决原则,须经占份额2/3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只讲份额不讲人数。“以上”包括本数);共同共有采一致决原则,须经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2)处分例外:夫妻“钥匙权”
(3)按份共有人对其份额享有独立的所有权,按份共有人对自己份额的处分(如转让、设立抵押权)无须其他按份
共有人同意
2.共有物的收益——约定优先
按份共有人超出其份额对共有物占有、使用、收益,对其他共有人构成不当得利 3.共有物的保存
无论按份共有或共同共有,共有人可以不经其他共有人的事先同意而“单独为之”(回赎、中断时效、保全变卖、简易修缮)
(三)因共有物所生之债的对内、对外效力
1.在对外关系上,共有人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连带债权债务关系的除外
2.内部关系上,除共有人另有约定外,按份共有人按照份额享有债权、承担债务,共同共有人共同享有债权、承担债务。偿还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份额的按份共有人,有权向其他共有人追偿
(四)共有物分割 1.分割请求权的行使
(1)共有物分割请求权,属于形成权,终止共同关系,无须其他共有人同意
(2)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分割共有物的,各共有人均不得行使分割请求权。但有例外: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仍有权请求分割。“重大理由”:对共有物的处分持不同意见的“少数派共有人”;家人病重急需用钱,共有人除共有财产外别无其他财产。
(3)未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分割共有物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
2.分割方式:协商;实物分割;变价作价
3.共有人分割所得的财产具有权利或者质量瑕疵的,其他共有人应当分担损失。
(五)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 1.按份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
(1)要件:向第三人转让;同等条件;合理期限(2)若有两个以上按份共有人主张优先购买权,由转让者决定(3)按份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优先于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2.共同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
在共同共有财产分割后,原共同共有人出卖分得的财产时,如果出卖的财产与其他原共有人分得的财产属于“一个整体”或者“配套使用”的,其他原共有人可以主张优先购买权
第五章:善意取得与拾得遗失物
一、善意取得
(一)概述
1.盗赃、遗失物等原则上不适用善意取得
2.债权不存在善意取得,股权和票据权利可以善意取得(名义股东处分行为;股权二卖)
(二)不动产所有权善意取得要件 1.不动产登记簿出现权属登记错误
2.不动产登记名义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了无权处分 3.第三人受让时为善意
PS:不动产登记簿上有异议登记(15天未起诉的除外)、预告登记、抵押登记,第三人不得主张为善意 4.第三人以合理价格受让(包括互易、抵债)5.办理了过户登记
(三)动产所有权善意取得要件
1.须为占有委托物。即无权处分人基于所有权人的意思取得占有 PS:下列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
(1)占有脱离物,如遗失物、盗赃(因欺诈、胁迫而移转占有的动产即使属于赃物,也不属于盗 赃,可适用善意取得)(2)货币(3)禁止流通物
2.动产占有人(直接占有或者接间接占有)实施无权处分 3.第三人受让时善意 4.合理的价格受让
5.完成交付(不可以是占有改定)
(四)担保物权的善意取得
1.善意取得质权、抵押权,不要求“以合理的价格受让”
2.不动产抵押权的善意取得以办理抵押登记为构成要件;动产抵押权的善意取得并不以“登记”或者“交付”为构成要件
3.占有改定不能设置动产质权
4.留置权的善意取得不以无权处分为前提
(五)占有脱离物原则上不可以善意取得 物权法107:
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PS:无价记名证券不适用107条
占有脱离物可以善意取得留置权和当铺质权
(六)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 物权法108:
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二、拾得遗失物
(一)拾得人的义务 1.返还原物和孳息
2.通知领取,送交机关——可以成立无因管理
3.妥善保管——如果没有侵占行为,一般过失不承担赔偿责任(二)拾得人的权利——没有侵占 1.必要费用返还
2.如果有悬赏广告可以要求获得报酬,但是若权利人不按照悬赏广告的承诺履行义务,拾得人无权留置遗失物
第六章:地役权
一、地役权的取得 1.地役权的设立
(1)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不需登记;但未经登记不能对抗取得供役地权利的善意第三人
(2)土地上已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利的,未经用益物权人同意,需役地或者供役地的土地所有权人不得设立地役权
(3)约定的地役权期限不得超过需役地和供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剩余期限 2.地役权合同法定解除
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供役地权利人享有法定解除权,地役权合同一经解除,地役权消灭:(1)地役权人滥用地役权的
(2)地役权人未按照约定支付到期费用,在合理期限内经两次催告后仍未支付的 3.法定取得与负担
物权法162:
土地所有权人享有地役权或者负担地役权的,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时,该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宅基地使用权人继续享有或者负担已设立的地役权。
二、地役权的从属性
不可单独转让、单独抵押;随同转让;丧失其他权利随同丧失
三、地役权的不可分性
地役权及于需役地的全部,也及于供役地的全部,不因需役地或者供役地的分割(部分转让)而受影响
第七章:担保物权一般概述
一、担保物权特性
(一)从属性
债杈转让时,除非让与人和受让人另有约定,或者债权人与受保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另有规定,担保物权随同债权转让给受让人
(二)物上代位性
(三)不可分性
二、禁止流质
当铺质权的流质契约有效,当铺质权人也只能就典当物受偿
三、免责的债务承担和担保责任的承担 物权法175:
第三人提供担保,未经其书面同意,债权人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的,担保人不再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
四、混合担保 物权法176:
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物权法194第二款:
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设定抵押,抵押权人放弃该抵押权、抵押权顺位或者变更抵押权的,其他担保人在抵押权人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但其他担保人承诺仍然提供担保的除外
物权法218:
质权人可以放弃质权。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出质,质权人放弃该质权的,其他担保人在质权人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但其他担保人承诺仍然提供担保的除外。
1.约定优先。可以共同或分别与债权人约定抵押人、质押人、保证人承担担保责任的顺序与份额
2.没有约定的,债权人应先就债务人自已提供的抵押或质押行使权利,提供担保的第三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债权人放弃对债务人的抵押权、质权,提供担保的第三人可以在债权人丧失优先受偿权益的范围内免责;债权人放弃对某一个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所享有的的抵押权、质权,承担担保责任的第三人可以在其应当承担的责任限额之内免除保证责任
3.因无债务人自己提供的物保(或者债务人提供的物保已经行使完毕),丙、丁的地位是平等的,债权人有权请求任意一个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
4.第三人的追偿权没有顺序限制,可全额向债务人追偿,也可径行按照内部的份额比例向其他提供担保者追偿
五、共同抵押
(一)类型:按份共同抵押;连带共同抵押
(二)连带共同抵押与混合担保
1.债权人行使权利没有顺序限制,即使债权人尚未对债务人的财产行使抵押权,亦可对第三人的财产行使抵押权;混合担保中,债权人应先对债务人提供的物保行使抵押权或者质权 2.但是二者中承担担保责任的第三人都可以追偿权没有顺序限制
3.连带共同保证与二者的区别表现在,承担了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其追偿权有顺序限制,应先向债务人全额追偿,不能追唱的部分按照内部比例向其他连带共同保证人追偿
(三)共同抵押权的追偿权行使
按份共同抵押不存在追偿;连带共同抵押追偿顺序无限制
第八章:抵押权
一、抵押权的设立 1.不动产抵押权的设立
(1)设立要求:合同有效+处分权+登记(2)客体:
2.动产抵押权的设立——合同有效+处分权,不登记不对抗 3.禁止抵押的财产
4.先抵押后查封不影响抵押权的实现
二、抵押权中“房地一体” 物权法182:
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
抵押人未依照前款规定一并抵押的,未抵押的财产视为一并抵押。物权法200:
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后,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不属于抵押财产。该建设用地使用权实现抵押权时,应当将该土地上新增的建筑物与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处分,但新增建筑物所得的价款,抵押权人无权优先受偿。物权法183:
乡镇、村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物权法203:
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的,实现抵押权后,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用途。
【民法考点总结详细】推荐阅读:
法律硕士考研民法考点:公司成立的条件11-15
民法学详细教案12-22
民法总结重点总结12-15
教考分离总结——民法总论05-17
民法必背概念总结07-28
司考刑法民法超级总结归纳08-27
公务员民法知识点总结07-07
新版民法典青年党员学习心得总结08-01
法规考点总结08-13
中考考点 总结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