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施教学用结合

2024-05-14

按需施教学用结合

按需施教学用结合 篇1

按需施教,力促课堂高效

宜宾市翠屏区西郊中学 刘志刚

摘要: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求新、求精、求美、求实”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符合学生需要必须坚持的四原则,是我们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在深入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求新、求精、求美、求实”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四大法宝。关键词:课程改革 按需教学 求新 求精 求美 求实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以新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课程改革攻坚战中的重要战役。如何打好这一漂亮的战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如何增强我们上课的“磁力”。即能否在上课内容上满足学生需求,使他们感到“需要学”,在上课技巧上吸引学生,使他们“喜欢学”。20世纪欧洲进步教育家可乐利说过:“让学者乐学是教学的目的,而要学却是前提。离开学者的需要教学,不抓住学者应知、欲知和未知的问题,捕捉他们思想上的热点和疑点,不为学者释疑、解惑,就是无的放矢,因而也就丧失了教学的意义。”可见,我们的教学首先必须清楚学生的学习需要,然后按需教学,才能拨动学生心理的和弦,使教学真正产生共鸣。否则,尽管我们的教学文才昭然,言之成理,也不会成为佳课。那就象产品的生产,如果产销不对路,必然导致不良的结局一样。

按需求新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孩子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孩子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把功课作为一种礼物来领受。因此施教中必须求新,否则,老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自己前面就没有路了。

求新,首先是理念新。核心是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新课程改革致力于学生能力、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点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其次是课程内容新。要有时代感,体现人类进步、科技发展、现代意识,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他们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除了教材要体现时代精神,我们还要有课程

资源意识,合理利用学校、地方、现实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重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要处理好使用教材和利用相关资源的关系。

第三是教学方式新。学习方式的转变有赖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有赖于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与赏识。每个孩子不缺少优点(包括在学习上的),缺少的是对优点的发现。我们要善于激活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而充分的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

强化“导学”功能,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关键的、也是最见教师功力的,是怎样从学生质疑的众多问题中,提炼出重点问题,并且自自然然地把它们纳入到教学思路中,逐一得到圆满解决。既不能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束之高阁,仍然按课前的设计“走教案”(此为“教师牵着学生走”),也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学生提出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迷失了教学目标(此为“教师跟着学生走”),还不能学生的提问、教师的设计“两张皮”,一会儿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会儿又想起了教案,照着教案去教,使教学显得杂乱无章(此为“师生一起钻进了暗胡同”)。

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启而不发的时候,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会遇到限于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知、不懂且有必要现在就知就懂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的讲解。好的讲解能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我们要在教学中强化“导学”功能,用启发式的教包括启发式的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不应把二者对立起来。一切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该自学时自学,该合作时合作,该讲解时讲解,两种学习方式合理运用,才能收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第四是评价方法要新。要转变评价观念,改进评价方法,使评价不仅不成为课改的瓶颈,而且应当为课改保驾护航。

按需求精

我国唐代教育家韩愈在教学实践中早就领悟到了精是迷恋学生成长的学问,要求教学要精约,提出“提其要”、“钩其玄”。这就是说,教学时要提出纲要,让学生把握住要点,引导学生探索其精微之处,融会贯通,领会其精神实质。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来讲,教学就好比烧开水,99℃就是99℃,如果不再持续加温,是永远不能成为滚烫的开水的。所以我们只有烧好每一个平凡的1℃,在教学上求精,才能真正达到沸腾的效果。

求精,首先是提取精华,即分析教材,切实吃透内容。这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2

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度创造,从纷繁的矛盾中抓住本质,寻其精髓去其技末,创造性地将内容传授给学生。

其次是分析精辟,即理顺思路,力求脉络清晰。有位教育者曾说:“成在舌耕,功在思考,”这道出了思维与讲课的关系。要想言简意赅的向学生讲明难懂的知识,用通俗的话语道明深奥的道理,我们必须把所有的内容想透彻,做到思路明。如果思路不清,势必辞不达意,其后果必然是讲得越多,条理越不清楚,道理越加混乱。

第三是讲得精当。世界大文豪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写的好的本领,就是删掉不好地方的本领”,足见“文章在于改,多改出精篇”。将其成功的妙诀移植到教学上,则是“讲授在于练,多练出佳课”。教案写好后,我们不妨真刀真枪的多讲几遍,看看是否朗朗上口,声声入耳,只要不厌其改,必能口下生花。

我们的精讲除了语言的简洁外,还得在内容上精心剪裁,巧妙安排,如此方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为此,教学中我们应侧重讲以下内容:

1、适当讲解教材的某些重点、难点和疑点;

2、对学生已有所了解的某些重点、难点和疑点可有选择的做些升华讲述,以提高学生深入分析、高度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3、对学生讨论中分歧较大的问题做重点讲述;

4、对教材中某些精妙之处,而又被学生忽略的,可做适当补充讲解,以加深学生理解。

第四是练得精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精心拟定的课堂练习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我们应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练习(包括基本的、典型的、多类型的),使学生通过练习,真正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对于练习的设计,笔者认为应注意四个方面:

1、紧扣教材,注重针对性、趣味性和创新性;

2、以基础知识为主,要考虑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3、难度要适中,分量要适度。

按需求美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更是让学生在精神需求上得到一种艺术的审美享受。这是给人更深层愉悦的心理机制。一堂佳课要想得到广大学生的喜欢,除了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建立一种美的形式”,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过着一种积极的甚至沸腾的精神生活”。

求美,首先是引人入胜的开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 3

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质疑激趣,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每一堂课的开始,我们应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渲染一种乐学的氛围,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导入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内容安排设计,故事、歌谣、音乐、游戏、幻灯等等都可随机使用。但无论选用哪种,都不能离开主题,须简明实用,铿锵有力,迅速进入正文。

其次是波澜起伏的中间。这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快乐时光。我们要象“导演”一样把中间的“戏份”设计好,让“主角”淋漓尽致的发挥,那么学生在接受新知的同时,也将获得情感的愉悦满足,思维火花便不断闪现,主体意识得以凸现,课堂自然就呈现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局面。

最后是余音不绝的结尾。一出好戏要“剧终情不尽,”一堂佳课也需要“言尽而意无穷”。结尾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归结全篇,深化题旨,也可巧布悬念,再激新疑;可水到渠成,自然结束,也可深化思想,催人奋进。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峰,撩拨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

按需求实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而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认为,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利行”,把握了学问,就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仔细推敲这两句话,不难找出一条“最好办法”,求“实”。只有我们用实实在在的讲课魅力,才能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兴致盎然,才能实实在在的让我们的教学收到令人羡慕的效果。

求实,首先是实际,即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样不仅可以使教材扬长避短,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踊跃的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如果我们不注重联系生活,就如同舍本求末,舍弃了“源头活水”,教学必然会“水枯石竭”。

其次是实在,即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切忌一知半解、信口开河。这是我们教学吸引学生,取得成功的根本。没有这个根本,其他一切的努力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是实用,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这是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需要的体现。当我们的“教”达到“不教”时,教学的价值也就得以实现——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

第四是实效,即通过教师实在的教学,使学生的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 4

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句名言说:“在知识的大厦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追真求实的作风,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

“求新、求精、求美、求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四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新”是教学的“免疫剂”,它让我们的教学永远告别枯燥,充满活力;“精”是教学的“不老丹”,它让我们的教学永远走在精益求精的路上,闪耀出动人的魅力;“美”是教学的“调节阀”,它让我们的教学永远与情趣为伴,充满吸引力;“实”是教学的“营养素”,它让我们的教学永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求新、求精、求美、求实”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符合学生需要必须坚持的四原则,是我们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在深入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求新、求精、求美、求实”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四大法宝。

参考书目:

1、闫承利主编的《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

2、闫承利主编的《素质教育课堂优化艺术》。

3、崔峦撰写的《语文教学:求是 求实 求新 求专》

4、季卜枚撰写的《供需术》

5、陈安福主编的《中学心理学》

上一篇:以常回家看看作文600字下一篇:小学综合实践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