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十六大(共8篇)
共青团十六大 篇1
学习共青团十六大心得体会
6月1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代表党中央致祝词,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同志代表团的十五届委员会做工作报告。李长春同志代表党中央所致的祝词,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对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殷切期望,对共青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怀和对共青团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期共青团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使代表们和广大团员青年深受鼓舞。身为共青团员,我们要把党的要求转化为奋发进取的实际行动,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祝词精神,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使命,坚定信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新的青春业绩。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和共青团员,在关注大会进程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一是更加突出“使命”,报告第二部分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青年”来论述当前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足见对当前青年工作的重新审视和深刻认识,将党的四代领导核心和集体对青年的嘱托和期望融会其中,更加突出了党和国家对青年工作的重视,也使共青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青年的“生力军”作用,说明青年在经济建设中不仅要发挥作用,而且要发挥生力军作用。尤其是在大灾面前,更加突显出青年的主力作用。三是各级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职能,共青团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要服务好青年,区域化农村共青团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要服务青年,这就对各能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力争做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我作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构筑精神支柱,自觉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切实增强政治意识;保障和维护团员的基本权利,明确团员的各项义务,提高对团
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切实增强组织意识;引导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模范意识。做到:
一、在思想上,平时经常通过报纸、刊物、上网等形式,学习党内知识和当前国家时事、大事,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团章的章程、团的十六大精神和领导讲话。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团员意识,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团员和团组织在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但是,我认为自己在学习方面不够主动,不够深入,也不够全面,也没能把团员青年的学习与实践真正统一起来,今后还得进一步加强。
二、在学习上,增强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自觉性,主动查找和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参加团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作好笔记和学习心得,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三、在工作上,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在岳阳道小学这片沃土上,兢兢业业,努力奉献,无论是在教学工作还是在教育工作上时刻都以优秀共青团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在实践工作中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就在一个月前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在此次的救援行动中,我看到了许多英勇的抗震救灾英雄,他们的行动向世界展现了我们的政府、军队和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风采,集中绽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全世界都因此感动,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此自豪!我要以这些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榜样,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发挥优秀团员的作用。我感到,本职岗位也是抗震救灾的战场,我将和广大团员青年一道,学习和发扬英雄们不畏艰险、机智勇敢、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敢于攻坚克难,恪尽职守工作,做发展改革工作的生力军和突击队,用实际行动支援灾区重建,报效祖国。
时代召唤青年,青年创造未来,我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青年团员作为祖国的未来,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应对挑战,务实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2008.7.8
共青团十六大 篇2
为建设汀西南生态型经济重镇贡献青春和力量
----在共青团濯田镇委员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各位代表、青年朋友们、同志们: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在这满载收获的日子里,我们全镇3000多名共青团员的59名优秀代表在这里隆重集会,召开共青团濯田镇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这次团代会是在全镇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各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国上下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我镇“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求实创新,与时俱进,为建设汀西南生态型经济重镇贡献青春和力量。确定这样一个主题,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全镇3000多名团员青年的共同心声。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全面总结濯田镇第十五次团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今后三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镇团委委员和出席共青团长汀县委员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振奋精神,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用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濯田镇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现在,我受共青团濯田镇第十五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三年工作回顾
镇第十五次团代会以来的三年,是我镇各项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三年,是镇党委、政府引导濯田人民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烤烟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康的三年,也是全镇青年和共青团奋斗拼搏的三年。三年来,我镇团委立足于本镇的实际,依托于镇党委和上级团委的指导,抓住机遇,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镇团员青年满怀热情地投身于“汀西南生态型经济重镇”的建设中,谱写了我镇共青团事业的新篇章。
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打造共青团文明品牌 一是青年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开展。三年来,我镇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创建活动,在镇工商局、镇财政所等单位团组织和青年群体的积极踊跃参与和带动下,全镇形成了创建青年文明号的浓厚氛围,先后有3个单位的团组织被授予“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这些青年文明号单位发扬优良传统,成为影响和带动我镇青年的领跑者和排头兵。
二是青年志愿者行动稳固推行。我们以弘扬奉献精神,促进社会公德为主题,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濯田镇青年志愿者行动”。2008年,为迎接北京奥运会盛事,我们全镇青年志愿者把“新青年、新濯田”作为对奥运口号“新北京、新奥运”的具体诠释,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帮助孤寡老人等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和服务的宗旨。5.12汶川大地震以后,我镇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自觉组织起来,为汶川的人民献爱心,我们的团员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不断涌现,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涌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面。2010年,我镇6.23洪灾,使不少村民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全镇人民齐心协力,积极行动,共同抗灾。广大青年团员纷纷自觉加入到抗灾救灾的队伍。
二、以专项活动为载体,全力打造青年教育品牌 一是开展了意义深远的团队活动。我们抓住庆祝大型节日的良好契机开展各种活动,三年来,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我们镇团委都与各学校联手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热烈的庆祝集会,把党委政府的深切关怀带给广大的青少年。过去的三年,我们组织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和建党90周年红歌会等活动,充分展示我镇广大青年的青春风采。同时,协助镇党委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团队活动,既陶冶了广大青年的情操,锻炼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又增强了团组织的凝聚力,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隆重庆祝建国60周年等重大活动为主题,组织广大青年观看主题图片展览,参观何叔衡烈士纪念亭,参观红军横渡汀江的水口码头,瞻仰瞿秋白烈士纪念园,充分利用重大历史纪念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到每个青少年的心中,使广大青年自觉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博大情怀。三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镇团委适应时代要求开展了各种政治理论学习和科技培训活动,使全镇青年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切实为青年人创造了建功立业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健康、稳步、快速发展。
三、加强自身建设,共青团工作生机勃勃
一是建立有效制度推进团的建设。积极面对新形势对团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完善了“四项制度”,即:定期研究团的工作制度、团干部学习制度、团干部监督和定期考核制度、推优工作制度。针对部分镇直单位、村团支部书记空缺问题,我们积极协助各级党组织从单位(村)党支部成员中选择年龄适宜、科学文化水平较高、有带头致富能力的青年担任村团支部书记,既解决了基层团队伍配备问题,又为优秀青年服务基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立足整体素质推进团的建设。我们在培训、提高团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上狠下功夫,先后举办村级团支书、企事业单位团支书和基层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累计培训团干部达78人次。加大了对团干部的协管和考核力度,三年共评选出优秀团干16名。加大团员发展力度,各级团组织严格把关,积极发展,使团员数量继续适度增加,目前全镇团员在青年群体中的比例已达到25%以上。三年来,全镇共推荐400多名优秀青年光荣入团,130多名团员递交了入党申请,18名青年光荣入党。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三年的工作,我们在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努力培养“四有”新人,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全镇共青团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我们深深体会到:加强和改进团的作风建设,是全面推进团的各项工作的突破口;团的工作要全力服务于经济建设和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对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还缺乏有针对性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共青团工作的物质依托因受经济环境的制约难以得到保障,限制了工作开展的深度;基层组织建设还较薄弱,持续、稳固、活跃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不够广泛,分类指导不强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新形势下采取新的有力措施,有针对性地逐步加以解决,才能开创我镇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们!三年来,我们经历了一条在适应中创新,在探索中前进的奋斗历程,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在镇党委和团县委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各位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共同奋斗的结晶。在此,我谨以共青团濯田镇第十五届委员会的名义,向一贯重视、关心和支持共青团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倾注心血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曾经和正在团的岗位上辛勤劳作的团干部、青少年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全镇各族团员和青年朋友表示亲切的问候!
今后三年工作思路 各位代表,同志们,青年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时代在召唤,经济在发展,青年在进步,作为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活力的群体,濯田镇青年的成长进步,历来与濯田的发展紧密相连。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使命,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今后我镇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总要求,围绕打造“汀西南生态型经济重镇”的战略目标,全力推进我镇共青团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一、加强思想建设,切实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始终把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团员青年,在广大青年中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灵魂、把特色理论作为主题、把爱国主义工作为核心、把改革开放作为作为时代精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基础,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气息的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方式。通过举办征文和演讲比赛、辩论赛、歌咏比赛、广泛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团员青年进行党史、团史、国情和时事政治教育,使广大学生能熟知历史,关注社会,关心国家,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把实现自身价值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成长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社会人才,更好地为推进全镇各项事业科学发展贡献力量。要密切关注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掌握青年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做好沟通引导,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大局。要利用“红色之旅”、“重走长征路”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强化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自我约束、自我保护意识,远离黄赌毒,远离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高雅的人生情趣,健康生活,健康成长。
二、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坚持依靠党建促团建,健全团的各项保障机制,规范团的组织建设。继续坚持“巩固、调整、发展、创新”的工作方式,积极探索以镇带村、以校带村、基地建团等模式,扩大团的阵地,打牢团的群众基础。要把团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作为团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同时配合党组织在团干部的配、教、管、用方面做好协管工作。进一步加强团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工作。新时期,基层团干部要强化先进性锤炼和品德修养,立身立德,立言立行,立功立业,率先垂范,廉洁自律,乐于进取,甘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良好形象。
三、丰富活动载体,扎实开展好团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学校,要坚持以青年学生和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和成长服务为中心,利用重大节日、重大事实等时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讲活动,引导广大团员团干部积极参与两型社会建设;坚持以团员青年素质提高为统领,大力开展各项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构建有助于团员青年成长的服务体系,促进团员青年素质的全面提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以青年摄影协会、青年书画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青年社团为载体,丰富团员青年的文化生活,提高团员青年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在农村,要以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为目标,抢抓历史性机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挥团员青年的优势。镇团委定期开设农村人才培训班,培养和扶持一批青年带头人,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流通领域的服务,切实服务“三农”,使全镇涌现出一大批青年才创业标兵和青年致富能手。同时,开展一对一的致富结对帮扶活动,发挥基层团组织和青年带领致富的作用。
十六大报告 篇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事业新局面}
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式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侯,我国时光飞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立竞争日赴激烈,形式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在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十五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断开拓
创新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国名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明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国防和军队建设迈进新步伐,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不断深入。我们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讲集中教育和: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卓有成效。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全面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都争深入开展,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应该看到我们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实践证明,十五大和十五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正确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成果。
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不断深入,我们提出并深刻阐述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讲集中教育和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卓有成效。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全面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深入开展,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应该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实践证明。十五大和十五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正确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党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不断深入,我们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卓有成效,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全面推进,廉政建设肯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应该看到,我们工作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实践证明,十五大和十五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正确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五年来的成就,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基础上取得的十三年来,我们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取得国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人们公认,这十三年是我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名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我们党和我国人民作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必须 1
学习工会十六大精神 篇4
一是精心组织, 行动迅速。区教育工会文件下发后,支部迅速制定《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实施方案》,拟订宣讲提纲,集中全校教职工宣讲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
二是营造氛围,工作落实。工会干部引导教师通读大会原文,领会大会精神,明确大会目标任务,然后撰写学习体会,引导全体教职工紧密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着力在转变观念、提高业务水平上下苦工。
三是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把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二是与区教委“五加一专项行动” 的开展相结合;三是把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与学校中心工作相结合,工会会员结合自己工作,认真查摆问题,加强整改落实。
十六大精神学习心得 篇5
十六大精神学习心得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党的十六大,是一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髓、团结、胜利、奋进的大会。通过平时看电视、读报纸、上网、特别是参加了党校的培训,我认真学习了十六大的报告,学习了新党章,深刻地了解到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大会的这一主题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十六大报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十三年来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改革著做出全面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十六大的精神,是新世纪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是实现新世纪奋斗目标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各个领域、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学习中,我认识到十六大报告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十六大精神展开的,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这个中心环节,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主线,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也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通过学习把党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到自己工作之中,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指南,勤奋工作,努力开创人才市场工作的新局面。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世纪宏伟奋斗目标,迈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步伐。进一步明确了党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发展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发展满足人民的需求,以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力量,运用一切资源,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全面繁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是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到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靠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同样要靠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人才市场建设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今后人才市场建设要紧密围绕十六大精神,服从和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立新思路,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深入实施人才战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公务员制度,努力形成一个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着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事人才保证。发展与创新,一直是我党贯彻执行的路线,也是现代化社会前进的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在工作中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拓展视野、拓宽思路,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才能加快发展,把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跨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中国加入了WTO,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态势日趋明显,前进的路上将有许多困难和艰辛。我深信:党的十六大指明我们胜利前进的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将在本世纪的中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人才市场的一员,更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一员,年轻是我们的骄傲,与时俱进,敬业奉献也正是我们爱国、报国的真实体现。我们从事的行业是为人民提供最真诚、热情的服务,发展和创新也正是我们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将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作出应有的贡献。
范文网【】
六十六大寿贺词 篇6
我曾有一个梦想,爸爸,在您66大寿这一天,给您找家最好的五星级酒店,让您享受最令人羡慕的风光!我曾有一个梦想,爸爸,在您66岁大寿这一天让您坐上加长的悍马车游历东方!我曾有一个梦想,爸爸,让您过上世界上无人企及的最奢华的生活。。。但这天,我只能和在座的所的亲朋好友一齐,共同完成一个梦想:那就是让您在亲情的暧意中,渡过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这也是普天下所有人的梦想!
十六大以来的民生发展 篇7
小组成员:朱恒超 李若辰 夏玮 尹冠乔 蔡立新 王珏 张士尧
徐子豪 张翔飞 任亚坤 赵恒毅
一.教育免费 奠基民族复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学有所教,民心所向。
10年之间,“教育免费”的惠民之举,带着温度,一路从试点到推广,从乡村到城市,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实惠。
10年来,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经费约5000多亿元。从教育投入总量看,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02年的548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6万亿元,增长了3.6倍,年均增幅约17%。2012年,4%的目标终于顺利实现,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科学规范的教育投入体制机制初步形成
中国用22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这对于占世界1/5人口的大国来说,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是对世界全民教育的重大贡献!
国际社会评价:在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中国全民教育的进步十分明显,发展指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监测的124个国家中排第四十三位,在扫除文盲、缩小教育性别差距、减少贫困等方面为全球做出了杰出贡献。
二.寿命延长 共享健康生活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感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人活七十,堪称“高寿”。如今,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4.83岁,可谓“人生七十不稀奇”。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比2000年的71.40岁提高3.43岁。从性别看,男性为72.38岁,比2000年提高2.75岁;女性为77.37岁,比2000年提高4.04岁。男女平均预期寿命之差与10年前相比,由3.70岁扩大到4.99岁。这表明,在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女性提高速度快于男性,并且两者之差也进一步扩大
2010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9.6岁,其中高收入国家及地区为79.8岁,中等收入国家及地区为69.1岁。2000—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3.43岁,比世界平均提高2.4岁多1岁左右。2000—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3.43岁,比世界平均提高2.4岁多1岁左右。
人均预期寿命,是衡量国民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的一把标尺,也是观察民生状况的一面镜子。
1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继续延长,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大幅提高,生活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2011年,我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010年的15元提高到25元。国家启动实施10大类41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此外,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1169万名和146万名农村适龄妇女分别免费进行了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
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是一个国家健康水平的“温度计”。2011年,农村住院分娩率从2008年的92.3%提高到98.1%,接近99.56%的城市住院分娩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改善。3年来,中央财政共投入79亿元,补助农村孕产妇2726.6万人。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53/10万下降到2011年的26.1/10万,处于发展中国家最好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10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为13.93‰,比2000年的28.38‰下降14.45个千分点,平均每年下降1.45个千分点。而1990—2000年10年间,我国婴儿死亡率下降4.51个千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45个千分点。我国的婴儿死亡率不仅继续呈下降趋势,而且下降速度加快。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全国婚检率由2005年的2.9%提高到2011年的41.0%,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达181家。截至2010年,全国已有511家医疗机构开展了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62.9%。
10年间,一个覆盖全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救治和紧急救援指挥体系已经形成。全国28个省(区、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10年来,我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截至2010年底,农村累计改水受益人口达9.1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94.9%。6.8亿农村人口饮用自来水,1.7亿户农村家庭使用卫生厕所。
2011年底,全国累计命名150个国家卫生城市、32个国家卫生区和456个国家卫生镇。
到2011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5.3万个;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860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1.8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1.65人,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国际上晚期肺癌病人一年生存率不超过50%,而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专家郭惠琴的团队通过个体化综合治疗,使晚期肺癌病人一年生存率达到90%,远远领先于国际水平。三.农业免税 田野劲吹反哺风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中,农业成为了突出亮点:粮食在“八连增”高平台上继续增产,夏粮总产量达到2599亿斤,比上年增产71亿斤,增长2.8%。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增速已经连续10个季度快于城镇居民。
宏观经济专家表示,“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农业农村经济的好形势,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管理好通胀预期、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新阶段,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势头。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同时,中央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农村,加速补齐“三农”这块短板。
攻坚从减轻农民负担开始。2000年,国务院率先在安徽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3年在全国推开。2006年,全国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
减负不易,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更难。中国能否摆脱历史上税制改革循环往复、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的“黄宗羲定律”?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初步理顺了国家、集体、农民的分配关系,开启了农民休养生息的新时代。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33631个乡镇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改革,占乡镇总数的98%。
以增强基层政府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截至2011年底,有27个省份对1080个县实行了财政直接管理,2.93万个乡镇实现了“乡财县管”。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使所有农产品流通纳入市场化运行的轨道;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规范了农民出资出劳,调动了农民建设村级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通过构筑长效机制,一系列长期困扰“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大大缓解,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农村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巩固。
为调动农民积极性,良种补贴、农机置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相继实施,农业补贴从2002年的一项扩充到2006年的四项,补贴资金规模从2002年的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53亿元,10年累计安
排7631亿元。
农民收入“八连快”。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充满活力,随着国家农业补贴力度的加大和最低收购价等保护农业生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622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今年上半年农民收入更是延续了强劲增长势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2.4%,超过了GDP增幅。更加令人欣喜的是,2010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缩小的可喜现象,农民吃穿住用等都有了很大改善,日子越过越好,小康之路正越走越宽广。四.民生先要促就业
13亿人口、近10亿劳动力,就业在中国谈何容易!坚持就业优先,鼓励创业就业,党和国家把这一事关百姓根本利益的大事始终摆在突出位置,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
10年城镇新增就业总量达到1.1亿,越来越多的人喜捧新饭碗开始新生活。
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3%以下,稳定的就业带来稳定的生活。
10年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超过1亿,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
就业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
就业被称作民生之本,因为其不仅关系着劳动者生活的改善,更关系着家庭的希望、人生的尊严、价值的实现,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
定和发展。
千方百计促就业,过去10年成为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的10年,更多的劳动者找到工作、稳定就业,开启幸福生活的大门。
人社部统计显示,2002—2012年,全国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亿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3%以内。到2011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比2006年末增加了27%。在此期间,我国还解决了国有企业3000多万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
国家全面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让更多的农业富余劳动力在城市顺利就业;一视同仁,农民工也能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享受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惠。到2011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5亿人,比2003年底增加1.39亿人,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大幅增加,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就业结构日趋优化。人们记忆中“一半劳动力务农”的状况悄然改变。2011年所有就业人员中,一、二、三产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为34.8%∶29.5%∶35.7%,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这既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产业升级的结果,也显示我国就业结构更加合理、更具有持续性。
过去10年里,中国就业曾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剧烈冲击。形势最严峻的2008年末,大量中小企业关门、1000多万农民工失去岗位、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2009年,全年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高校毕业生当年底就业
率达到87.4%,集中解决了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全年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达1.45亿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
新一轮青年就业高峰来临。“政府帮扶+市场调节+个人努力”,2003年至2011年,我国实现4000多万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发挥了高素质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近期,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让许多国家面临失业难题,中国却是“风景这边独好”,2012年上半年经济下行,就业仍创同期新高,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94万人。国际劳工组织高度评价中国积极的就业政策,认为是“现代就业理念、世界各国经验与中国实际的最好结合”。五.基本医保 编织全球最大全民保障网
10年来,我国逐渐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全国参加基本医保的人数超过13亿,基本医保覆盖率超过96%,城乡居民看病告别“自费时代”。据卫生部最新统计数据,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60%下降到2011年的35%。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大幅增加,群众看病负担相对减轻,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显著改善。
基本药物制度----2009年8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共遴选出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各省平均增补210种。基层医疗机构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药价虚高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门诊费、住院费相应降低。
基本医疗服务体系----10年来,中央投资430亿元,支持了2233所县级医院、6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5万多所村卫生室的建设,投入16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重点投向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农村。在城市,投入41.5亿元,支持了238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
我国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由“弱不禁风”到“强筋健骨”,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每个县都有达标县级医院。我国实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两手抓,加快医师队伍培养。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末,全国每千人口医师数为1.32人;到2011年末,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上升到1.85人。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目前,全国2000多家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如北京市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的有效形式。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卫生体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世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评价,中国医改的目标和总体战略是值得效仿的,中国在为全民提供平价且公平的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六.住房保障,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始终是党和政府的牵挂。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住房保障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十七大后,成为我国历史上政府对住房保障投入最多、建成规模最大、工作成效最明显的时期。
住建设部统计显示,2008年至2011年间,我国累计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超过2300万套,基本建成1200万套
以上,新增发放租赁补贴超过400万户,全国累计用实物方式解决了265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实物住房保障受益户数占城镇家庭总户数的比例达到11%。总共有近1亿人通过不同形式的保障房解决了住房困难。
大规模兴建保障房----2007年到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保障房建设补助资金由72亿元大幅增加至1713亿元,年均增长121%。同时,对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的补助力度也逐步加大。各级地方财政每年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也由26.2亿元增加至1618.2亿元,年均增长180%。
继2011年全国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000万套的目标顺利实现,2012年全国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700多万套,加上之前开工需继续建设的项目,在建规模将达到1700万套左右。
完善保障房分配管理制度----公平分配是保障性住房管理的“生命线”。为各地均规范了对住房、收入、财产等有关信息的审核,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建立了“初审、复审、终审”三级审核以及在社区和新闻媒体“两级公示”制度。统一摇号、公开配租、电视直播、全程公证的手段,也被广泛运用到保障房分配中,方便群众的监督。通过政府的补贴,降低保障对象所交的物业费。不少社区把物业服务的岗位留给了社区居民,不仅使保障对象实现了安居,还帮助一部分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创造性地开展社区服务,如社区医院看病很方便,社区组织的招聘会也实实在在地帮大家找到了工
作,各种文化活动、公益活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
住房保障体系与保民生促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在于城镇化,解决好快速城镇化伴生的住房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到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各类棚户区改造,保障房数量增加的同时,品种也不断丰富。尤其是去年起,各地开始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房,并把公租房作为保障房的主要品种。这种租金比市场便宜且可以稳定租住的保障房,降低甚至取消了收入和户籍门槛,从制度上解决了“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实现了对中低收入家庭的全覆盖。在保障房建设实践过程中,我国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正从“零敲碎打”走向成熟完善,“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正逐渐从蓝图变为现实。
七.文化惠民 照亮百姓生活
全国84%的行政村拥有农家书屋,83%的乡镇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00%的行政村开通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100%的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电影近800万场次,观众超过18亿人次,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2952个公共图书馆、3285个文化馆、3413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省级美术馆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
费。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3月至10月,全国各级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人次514.45万,比2010年全年429.8万人次增长19.7%,各级公共图书馆到馆人次4.27亿,比2010年全年3.28亿增长30%。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公共文化机构,尽情享受文化的魅力。公共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成倍放大。
有外国观察家认为: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写进了全会的《决定》,为中国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2.42亿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得到了中国最高领导层的关注,没有什么比这一点更凸显中国公共文化建设理念的进步。从“一五”到2001年,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共计610.42亿元。而2007年至2011年,5年间国家投入的文化事业费达1454.99亿元,年均增长20%。5年相当于前50年两倍有余。文化事业费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基层、用于农村,并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通过文化事业费结构的调整,有效改善了文化民生,促进了文化权益均等化。2011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108.59亿元,占全国的27.7%,比重比2007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基层倾斜。2011年,县及县以下文化机构文化事业费187.12亿元,占47.7%,比重比2007年提高了19.5个百分点。八.保护生态,为了百姓健康
10年来,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2年,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人口比例仅占统计城市人口总数的26.3%;暴露于未达标空气质量的城市人
口占统计城市人口的近3/4;七大水系741个重点监测断面中,仅有29.1%的断面满足Ⅰ—Ⅲ类水质要求。2011年,3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的比例为89.0%;十大水系的469个国控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占61.0%。
根据1996年国家环保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调查报告,83.31%的地表水源和27.71%的地下水源达不到标准。近十年来,国家对饮用水源地的治理与保护力度空前。2011年,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共监测38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结果表明,环保重点城市年取水总量为227.3亿吨,服务人口1.63亿人,达标水量为206.0亿吨,占90.6%。
“十五”期间,全社会环境保护投资比“九五”时期翻了一番,占GDP的比例首次超过1%;2009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4525亿元,比2005年增长89.5%;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1.30%提高到2009年的1.33%。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12亿元,比2005年增长94.8%。
在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况正在改变。中央财政自2008年起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促治”政策,推动农村污染整治提速。截至2011年底,共安排80亿元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地方投资97亿元,涉及1.63万个村庄,受益人口4234万人。2012年中央财政又安排55亿元资金支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也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截至2011年底,全国沼气用户达到4000多万户,占适宜农户数的34%,受益人口达1.5亿人。目前全国每年沼气生产量达到15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年替代化石能源25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多万吨。九.城镇化,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10年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35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年均增长2096万人。
到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这表明我们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由此,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
10年来,城市在扩张,农村在发展,城乡界限不断淡化。到2011年底,全国共有657个设市城市,建制镇增加至19683个。全国有30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其中13个城市超过1000万人。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这10年,城镇功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逐步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大步跨越——
交通更顺畅。我国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10年间,公路总里程由176.52万公里增长到410.64万公里,“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全部建成,串起了座座城镇,物畅其流,人畅其流。
出行更便捷。10年间,高铁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生产出时速高达350公里的动车组,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百姓生活半径不断拓展,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住房更宽敞。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8.2平方米。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构成的保障房供应体系加速建设,朝着“住有所居”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这10年,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升级,空调、冰箱、电脑等稀罕家什变身“日用电器”;农村消费潜能释放,城乡之间消费差距不断缩小,呈现城乡市场同步增长、共同繁荣局面。
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由此带动的投资、消费需求,至少可维持4%—5%的经济增速。城镇化不仅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动力,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理念发生深刻变化。
这10年,公共服务体系不断迈向均等化: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面医保体系初步形成,新农合制度从无到有、从有到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一张张社会保障网更加坚实细密,让百姓生活更安稳。
这10年,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吸纳就业能力持续
增强。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总量达到1.1亿,城镇就业人员占的比重从2002年末的34.3%提高到2011年末的47.0%。到2011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突破2.5亿。
10年城镇化历程,我们走进一个新的城市时代,一个更加现代、宜居的城乡体系正在成为现实。十.中国人的幸福“网事”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网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最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同时,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首次超过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今天的中关村聚集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2011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达1.96万亿元,约占全国高新区的1/7。
信息时代,技术先行。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过去10年,我国在信息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创造了诸多世界第一。2003年,“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进入下一代互联网的大规模研发和建设阶段,现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IPv6示范网络,试验网所用的中小容量IPv6路由器技术、真实IPv6源地址认证技术和下一代互联网过渡技术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截至2012年6月,全国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1343.2万公里,已建成辐射全国的通信光缆网络;移动电话用户数由2002年的2.06亿增加至2012年的10亿,手机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拥有量从2002年3800万台增加至2011年的3亿台,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电脑拥有量也在过去10年增加了10倍,计算机向农村普及的趋势十分明显;我国的网民数量在2008年跃居世界第一,网民上网方式已从最初以拨号上网为主,发展到以宽带和手机上网为主,中国成为世界互联网使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过去10年,中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0%,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不足1%增加到10%左右。
2011年,我国5亿网民中,约有4.15亿人经常利用即时通信工具进行交流沟通,4.07亿人经常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各类信息,2.44亿人使用社交网站进行信息交流,1.94亿人使用网络购物,4002万人利用互联网进行证券交易。
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万亿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80万人,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超过1350万人。
2011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 511.9 亿元,超过报纸广告的规模;网络游戏市场规模468.5亿元,同比增长34.4%。
截至2012年6月,我国通过新浪认证的政府机构及领导干部微博已达45021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为25866家,全面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
目前,已经建成的政府门户网站超过5万个,75个中央和国家
学习十六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8
江泽民同志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系统总结的十条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六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十六大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六大精神特别是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专题研讨十六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全体专卖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要采劝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六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六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六大精神落到实处。在专卖管理方面,联系实际就是要运用十六大精神指导和推动专卖各类规章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以提高对经烟户的走访服务质量;加强专卖队伍的作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强局(公司)的竞争活力,不断适应日趋竞争激烈的卷烟市场,以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真正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提出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当中。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深化改革要做到“三个坚决”即“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持革除”。专卖管理要坚决遵循这些教导,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卖管理发展规律,不畏艰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进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