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思想引领(共7篇)
共青团思想引领 篇1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这一重要的发展指导思想, 其涵义在于:坚定的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是我国民族最大的梦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反复的出现“中国梦”, 也为高校共青团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因此高校要积极地进行共青团的思想工作, 将“中国梦”的核心思想更好地传达给广大的青年学生。
一、“中国梦”的提出对高校共青团思想工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提出:“想要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实现民族复兴, 就要建立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强化民族和谐建设,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中国梦。”可以看出, “中国梦”这一指导思想将国家、民族和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将这三者的发展利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可以说“中国梦”与青年的未来发展直接相关。“中国梦”是国家、民族发展的梦想, 也是所有青年的梦想, 青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 具有活力和梦想, 其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群体。青年学生们努力奋斗成才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历程, 高校共青团在这个过程中要给青年一个明确的指导, 鼓励青年的信念更加坚定。高校的共青团是党中央和青年的重要纽带, 需要坚定不移的将“中国梦”这一重要指导思想切实的传递到青年学生中, 认识到自己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统一发展方向, 共同的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 帮助青年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过去和现在
虽然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迅速, 取得了很多的辉煌成果, 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处于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 需要认清我国的国情,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 科技发展距离欧美等国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有待于提升, 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 外部问题也影响了我国的和平发展, 因此在这样的发展前提下, 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思想作为发展的指导。“中国梦”这一思想的提出, 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是对我国政治、文化、经济、外交、科技等综合的把握。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工作中, 需要以“中国梦”作为基本指导路线, 深入的研究我国的发展历史, 定位我国的发展现状, 准确的分析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针对性的制定措施解决。青年群体要勇于加入到“中国梦”的发展建设中, 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 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
一个国家想要统一发展, 就需要有一个共同的信念, 从而产生民族发展的凝聚力, “中国梦”中涵盖的丰富内容, 为青年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信念, 是大青年学生奋斗的美好愿景, 是鼓励大青年学生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下, 增强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从而坚定民族复兴发展的信念。通过时代的创新发展, 积极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 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的加强, 从而实现“中国梦”。
(三) 构建社会主义发展路线
“中国梦”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补充, 符合我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理念, 是党中央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将马克思发展思想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为中华民族发展的未来提供了明确的目标, 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涵。在“中国梦”发展思想的指导下, 青年学生要坚定的走社会主义发展路线, 多创新, 切实的进行民族复兴发展。
二、以“中国梦”为指导思想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路径
“中国梦”指导思想的根本目标就在于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青年的发展指明方向, 因此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工作需要以青年的发展为中心,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建设, 让青年树立坚定的发展信念。
(一) 强化高校思想引领工作
“中国梦”理论是党中央为实现我国民族复兴发展而提出的思想, 代表着我国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需要将思想引领工作与“中国梦”指导相结合, 将“中国梦”融入到青年的思想教育中, 创新学习型的目标团队, 强化青年学生的理论学习。例如以重要的节日为工作开展的契机 (节庆日、重大事件和纪念日等) , 对青年进行爱国教育, 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树立大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发展观, 坚定大青年学生追寻党的发展思想和路线, 积极参与到“中国梦”的发展建设中。高校要积极开展各种评优活动, 树立优秀的政治典型, 带动青年去参与社会活动, 了解时事, 讨论社会热点问题, 从而全面提升青年的素养、问题分析能力;举办政治报告会, 定期强化“中国梦”指导思想, 向青年学生宣传我国的发展国策、经济发展形式等, 从而强化大青年学生对“中国梦”这一指导思想的理性认识。
(二)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风貌的直观显示, 也是一个高校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平台,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成为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重要工具, 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青年学生的素质和价值观, 强化青年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国梦”的发展指导中, 高校要积极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搭建校园文化传播平台, 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信念和政治信仰, 鼓励大学生成为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加强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为思想教育奠定了基础, 并且能够让校园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时, 要以“中国梦”作为文化建设的主题, 对校园内进行多个领域的改进。比如在校园内树立伟大人物的雕像, 让青年学生更好地了解伟人的奋斗历程, 激励大青年学生的斗志。加强文化活动的宣传, 在青年学生的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减少课堂上的强制灌输教学。通过多方面的宣传, 让青年学生更好的思考“中国梦”思想, 积极的实现自我的价值, 提升爱国主义情感。学校可以举办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让大青年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从而强化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除了演讲比赛, 还可以在校园内播放与“中国梦”相关的励志歌曲和读物等, 从而在校园内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 加强“中国梦”思想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因此要将“中国梦”付诸于实践, 不让这一思想成为空谈。高校要积极开展青年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青年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从而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发展国情和现状。要培养大青年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理解社会现象, 提升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要逐渐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 对各方面的资源提供完善的保障。比如组织青年学生到社会革命根据地进行学习, 让青年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热血情况, 珍惜现在的生活;组织青年对西部穷苦地区进行调查, 鼓励青年学生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 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只有在实践活动中, 才能让青年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中国梦”指导思想提出的意义, 深刻的对国家发展的认识, 增强对民族复兴发展的信心。
(四) 强化团学队伍建设
在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教育工作中, 团学队伍是教育的实施着, 其政治素养和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 因此在“中国梦”指导思想背景下, 需要强化对团学队伍的培训, 从而让团学队伍形成新时代的发展观和人才教育观念, 在教育中要以人为主, 用团学队伍高尚的品德去感染青年学生, 树立模范典型, 从而更好地培养青年学生的素养。通过思想教育, 让青年学生不断提升自己, 积极参与学习, 坚定民族发展路线。高校要完善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完善思想教育的评价体系, 主动去了解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 认真处理青年学生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切实提升共青团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价值。基层思想工作非常重要, 高校要强化基础队伍建设, 完善师资力量的后勤工作, 对团学队伍的福利待遇、发展、测评等进行不断的完善, 在现有条件下投入更多的资源,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发展。定期开展思想交流活动, 让团学队伍深入青年学生的生活中, 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为青年学生提供全面的辅导。
三、结语
“中国梦”的提出为我国民族复兴、国家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为高校的共青团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指导路线, 高校共青团要认真的领悟“中国梦”这一指导思想的内涵, 从基础工作着手, 加强校园文化和团学队伍建设, 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从而让“中国梦”尽早实现。
摘要:“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之后提出的重要执政理念和发展思想, 对“中国梦”核心内容的深入解读, 能够让青年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坚定民族发展理念。“中国梦”思想理念强化了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工作, 本文从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引领、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 提出了加强“中国梦”理念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导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中国梦”,共青团,高校,思想引领,路径
参考文献
[1]吴欣遥.以“中国梦”强化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意义和路径探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05) .
[2]马亚男.“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 (10) .
共青团思想引领 篇2
——天富南热电团委工作介绍
2013年8月
一、公司概况简介
天富南热电成立于2006年3月,是一家与英属维尔京群岛第一能源共同投资兴建的中外合资企业。目前一期投产的为两台125兆瓦热电联产机组,年发电量为14.6亿千瓦时,二期两台330兆瓦热电联产机组正在紧张建设之中,预计明年发电。目前公司现有员工总数486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员工226人,28岁以下团员176人,团委下设5个团支部。
二、团委工作简述
(一)建章立制,团支部有章可依,团员有发展平台
1、制定考评办法,调动积极性。南热电团委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结合“五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制定了考评办法。考评实行一季度一次,并将团支部考评分数与“五星级党支部”获星情况挂钩,调动了各党支部重视团建工作,抓团建工作的积极性。
2、开展活动,搭建平台。为了抓好团建工作以及调动起团员工作热情,团委号召并指导各团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相应活动。其中,化学团支部开辟了自己的“五星团员”阵地,围绕实际工作和中心生产任务细分“五星”内容,其中有“安全之星”、“节能之星”、“创新之星”、“巡检之星”和“学习之星”,给每个团员提供发展平台。运行团支部完善机制,实施了优秀团员评比活动,根据每个团员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一月一评比一奖励,并将优秀团员相片公布在光荣榜上,让团员青年们赶有目标,学有榜样。
(二)抓学习、抓培训,提升团的整体素质
1、抓学习提素质。在团干自身能力的塑造和锻炼层面上,南热电团委抓住各项学习机会,今年上半年派送4名团干部参加集团团委举办的培训班。在自身建设上,团委抓好“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及时传达上级团委下发的各项文件和重要讲话精神。各团支部也实行每季度一学习,学习内容以专业技术知识、励志故事为主。在学习资料的供给上,党委每年下拨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学习书籍,团委将这些学习书籍填充到青年书屋内,供每位团员免费借阅。
2、抓培训强技能。开展 “岗位练兵”、“反事故演习”、“技术问答”、“技术比武”活动,督促和引导团员青年们为公司安全发展做贡献。经统计,上半年参与“岗位练兵”团员人数130人,开展反事故演习12次,技术问答760余次,技术比武8次。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年初股份公司举办的技术比武当中,检修分场团支部书记程威获得了维修电工A组一等奖,检修分场团员陕鑫丰获得维修电工B组一等奖,热控分场团员柳楠获得热工仪表一等奖。
(三)围绕公司中心任务开展各类争创活动
团委开展的任何工作都是围绕公司安全高效生产这个中心任务所计划实施的。今年上半年,团委及各团支部开展了“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团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各项活动结合目前所需所求制定好活动计划和考评办法,督促和引导团员青年们为公司安全发展做贡献。值得欣喜的是热控分场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授予2012“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四)开展主题活动,凝聚人心,鼓舞斗志
1、团委开展主题活动。上半年,南热电团委开展了两
次大型专题活动,其中是3月20日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组织5个团支部60多名团员将公司内30个企业文化宣传橱窗进行了擦洗,修复公司部分已损坏的设施。在青年节来临之际,南热电团委于5月7日举办了“感知先烈、重温历史”的主题教育和团员活动,组织50多名团员技术骨干赴天业化工园参观学习,并在北泉镇总理纪念碑处举办了“五四”团员表彰活动。
2、团支部开展特色活动。在团委举办活动的基础上,各团支部围绕“五四”青年节开展了系列活动,较为特色的有:检修分场团支部号召全体团员为市福利院儿童捐衣捐玩具,共捐出衣服30件,捐出玩具20余个;运行分场团支部赴师范学校与少数民族学生联谊,为他们送去课外书籍、写字本、中性笔,并与该校学生举办了一场足球赛和篮球赛;热控团支部利用空地开垦菜园,种植蔬菜供员工享用。
3、各项活动有宣传。团委和各团支部还坚持做到活动有宣传,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二十四篇新闻宣传报道在外界各媒体刊登,有效展示了南热电团委的工作成效和精神面貌。
共青团思想引领 篇3
(一)传统的“传达”式宣传遭遇冲击
1话语权的分散
尼葛洛庞蒂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消解中心主义”的时代,网络传播展现出鲜明的去中心化趋势。
传统媒介中,“把关人”在传播中处于决定媒介内容的支配地位,而网络传播的互动方式取代了“把关人”支配媒介内容的方式,“把关人”被网络所替代,传播主控权利被削减。于是,每一个终端都成为了打破传统传播结构的先锋,话语权不再掌握在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手里,甚至可以说,有多少个终端,话语权就会分散成多少份,而谁也无法占主导地位。投射到共青团宣传工作中,传统的、以团组织构架为基础的金字塔式传播渠道也在被慢慢瓦解。
2传受双方的易位
传统大众传播时代,传播者占据主要位置,只管按自己的需要推送信息。比如我们工作中的各种文件、精神、指示等的下达,都是以“学生(受传者)一定会关注”为前提的。该传播结构基本稳定,传者和受众两个角色不会轻易互换。
但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大环境是越来越个性化、人际传播化的,传播方开始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而受方则能够迅速做出反馈,而这种反馈本身又能作为新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也就是说,传受双方的角色会在短时间内不断地互换。
我们在网络办公过程中,每一个文件、通知下发后,我们都会关注学生的反应,并根据这些反应,将具体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反馈就意味着频繁的易位。
3信息内容与风格的变化
在网络以外世界,信息通常由传播方推向受传方,而在互联网上,更多的是受方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搜索、主动寻觅,传方的主动变成受方的主动,传方的推出变为受方的拉取。也就是说,信息的选择越来越受到信息用户的个人兴趣的导向,其结果就是“主动的选择和刻意的回避”将成为信息接收过程中的常态。即,提供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接受度就深,反之则效果甚微。受到这样的形势的挤压,为保持被我们所面向的受众持续关注,共青团宣传工作也在逐渐从宣扬“我们需要你知道的信息”,逐渐向传递“你需要我们提供的信息”过渡。
(二)虚拟平台的复杂化挑战网络技术水平
1媒介的更新比宣传渠道构建速度快
互联网的使用方式的选择极其丰富,而且选择越多,受众在获取信息层面越自由。我们作为信息受众,每天使用各种终端登入网络,使用各种网络平台服务来获取或提供信息,这为信息获取带来了空前的自由和繁荣。而作为传播方,形势则被动得多。尤其是在web2.0时代,新技术主导下的媒介形式如雨后春笋。一般来说,由于“反客为主”的心理动因,受众个体是对新应用反应最快的群体,而公权力组织则迟钝得多。“刚构建起一个基于某应用的宣传渠道,又出现了更新的媒介平台,并带走了大批的用户流量”已成为我们工作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2媒介使用的平台性容易被片面化
平台性是指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网络传播不再只起到一个单方面“广而告之”的作用,而是会立刻在同一个传播通道内引发实际行为反馈。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以青年学生为对象,网络发挥着两种不同的作用,一是作为大众传播平台,二是作为人际传播平台。我们的工作一般局限在前一种,而对后一种使用甚少。比如,就目前来说,我们普遍都意识到了在社交网站上做好思想引导的重要性,但却不得不面对传统宣传模式由于缺乏互动所造成的短板,常常无法将工作做到满意的程度。而如果过于强调“服务”,其中的引领职能应该如何体现,也成为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3信息多媒体综合性对宣传方式提出多元化要求
“网络并不是第四媒介,而是跨媒介、跨资源、跨应用的泛媒介。”近年来,微博客、微小说、微视频等“微”传播极为流行,这是针对网民日益碎片化的时间分配特点所产生的新多媒体产品,尤其受到年轻网民的热情追捧。然而,其“微”只是从受众角度而言,从传者角度,其背后所需要的无论资金支持还是制作团队规模,并不“微”。
4分众传播无限性与工作边界有限性的矛盾
大众传媒的覆盖面一方面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大”指的是受媒体影响的人数总量,“越来越小”则是指特定的媒体及其内容分类越来越有针对性,传媒开始从大众时代走向小众化与个人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很容易发现要去捕捉青年学生的关注,必须将观察他们兴趣偏好的“触角”伸得足够长。而这个长度,往往并不与我们的工作范围相匹配。
(三)青年学生的去中心化思维意识加强
1藐视传统权威
网络技术是消解了中央控制的技术。“从最早的主型机电脑到后来的互联网的个人电脑,包括伴生的一系列互联网技术,就是一个挑战独断、权力、集中、控制的过程,本身潜藏着一种突破禁忌、无视戒规、摧毁中心的理念”。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普遍会有“怀疑权威”的心理趋向,因此,传统的“领导讲话号召”、“喊口号、树典型”的宣传方式正在渐渐失效。
2思想分化形势明显
随着信息取用越来越便利,青年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水平也在提高,不同思想观点也在更多地形成。狭隘片面地要求“统一思想”,最终难免沦为形式主义。
3隐私意识加强
网络传播支持匿名角色建立传播关系,参与者可以在不同的主体间迅速切换。这种传播特点能够使人抛却现实交往中的障碍和顾虑,达成精神和意志上的真实沟通。另一方面,这也加深了网民在现实生活中隐藏个人观点的行为取向。我们在工作中会发现,青年学生往往不愿在与团委老师面对面的接触中透露过多观点,却会在网络上“吐槽”。
二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方法
(一)遵循客观规律,依据网络而改革工作
1避免“新瓶装旧酒”
实践应遵循相应的客观规律,因此团干部应避免一边把互联网当作工具,一边在思想上保持“老一套”———用开大会、讲大课、喊口号的方式组织线上活动。我们应根据互联网的特点规律,结合本校实际,开展有特色、不教条的宣传工作。切忌“自说自话”,将“主旋律”庸俗化为“贴近群众的形式主义”。endprint
2转变自我身份认知
网络传播具有的去中心化趋势,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转变自己“权威管理者”的定位。如何将工作思维从“监督管制”向“服务引导”过渡,做好宣传内容与宣传对象的匹配,应该是一项值得长期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的工作。
3提高技术素养
熟练使用网络工具是自媒体时代的必要技能,而对于负责宣传工作的团干部来说,则尤其要分清楚“办公效率”和“宣传效率”的区别,不偷换“组织效率”和“宣传效果”的概念。踏实学习把握网络传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做好相关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让青年团聚青年
1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媒介效应
完备的学生自治组织是高校共青团的重要特点,因此,应建立发展符合时代特点的学生宣传组织,挖掘、发挥骨干队伍的特长与才干,提供培训机会和平台,促使青年团聚青年,让高校学生团组织为青年学生“代言”。当我们的学生干部真正能够代表广大学生的主流意见和观点,就是对我们思想引领工作的最大肯定。
2提高青年教师团干自身的网络素养
高校共青团干部扮演着“青年团干”与“老师”双角色,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学习,端正信仰,坚定信念,参与青年思潮发展,客观看待真理与谬误。将自己作为人格丰富的“人”投入到新媒体平台运营工作中。
(三)平衡言论观点,保持舆论活力
1多听多看,打好“太极”
思想引领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因此,不能与工作对象对立,要尊重青年学生的独立个性,求同存异,鼓励负责任的言论,培养“意见领袖”,促进不同意见均衡表达和顺畅沟通。
2以“导”制“发”,双效平衡
青年学生普遍具有极强的表达欲望,难免会在网络上发表较为偏激的个人言论。在这种情况下,要避免盲目的“封堵”。当一种舆论载体活跃度因外力介入而下降时,参与者的意见表达就会下沉到更为私密的舆论载体,而这将给思想引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在舆论引领和保障学生合理表达之间,要找好平衡点。
3“解决”在先,“引导”在后
网络舆情具有重大的窗口意义和阵地意义,但在重视的同时也不要完全被舆论牵着走。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围绕实际,实事求是。大部分网络舆论危机都是由于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引起的,往往是与实际问题伴随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以解决问题为先,引导舆论在后,反之则会越“导”越乱。
(四)了解网络隐忧,加强现实引导
从表象上看,网络信息接收的个人化与主动化极大地发挥了受众的积极性,但实际上,网络信息的浅白化、网上优势媒体对信息的“垄断”,都使得个人主动索取信息的行为受到限制。
同时,个人化信息接收方式对个人兴趣最大可能的满足必然会大大强化个性,强化特殊性,导致某些学生对自己兴趣以外的事情毫无兴趣,甚至无知。这可能会造成共识减少,集体意识淡漠,交谈词汇的失语等后果。
另外,网络的可下载特点也会影响学生的记忆方式,由于长期习惯了用外信息库的方式保留信息而不是通过大脑记忆、理解来保存,有时候甚至极简单的信息离开了电脑也无法记忆和运用,形成对机器的依赖。这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了解这些网络化生活可能带来的隐忧,可以帮助我们能动地指导思想引领工作。信息交流所显示出来的问题终究是现实问题的投射,只有从青年学生的现实行动上给予关怀和指导,才能真正从根源上达成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杜俊飞.网络传播概论[M].福建人民出版社.
[2]波茨曼.章艳,译.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共青团思想引领 篇4
一、新时期下共青团组织的使命和担当
(一) 带领青年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 但不管我们的时如何变化发展, 但是我们在新时期的共青团组织的责任不会推卸, 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同样不会衰减, 组织团体本性不会改变。所以共青团带领青年正确的树立人生价值以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脚步也不会停止。认真贯彻习近平主席和党的领导, 努力踏实地建设我们青年的人生观、社会观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 用满腔的爱国主义精神热情去感染青年, 以创业奉献的热情去鼓励青年, 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 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打下基础。
(二) 引领青年投身文明社会的建设。
实践证明, 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 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的过程中, 当中央明确地提出社会的文明建设和构建我国的文明建设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又一目标。因此, 在我国文明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同时, 共青团应该发挥团体组织的力量, 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去关心、体贴青年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并且以热情去解决。甚至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活动的平台, 比如:参加培养具有新时代的农民, 引领青年减过于铺张浪费, 提高勤俭节约的品德, 以不同的工作方式提高青年对社会的文明、和谐建设的积极性, 为社会文明的建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怎样提高共青团引领青年工作的凝聚力、吸引力
(一) 加大共青团自身建设, 增强创新理念。
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 面对在新时期的时代, 共青团也难免出现问题, 存在着各种领域的不足, 在自己队伍的建设中没有对原有旧的引领方式进行改变, 工作措施没有创新, 以致造成愈多方面的工作有些脱节, 不能满足青年服务的需要, 是组织失去凝聚力。所以,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新时期的共青团组织停当加对组织的建设, 随着青年人流的逐年增多, 共青团应当加大组织大覆盖面, 以至于能对组织的成员党的到充分的发挥。并且还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对原有的工作模式进行创新, 对共青团的工作手段创新, 从而达到凝聚青年的效果。
(二) 加强对青年的思想的凝聚。
共青团在引领青年的过程中, 思想文化的认同是非常的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世界的思想文化也同样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青年的思想也不同以往的局限, 他们思想已经日益独立, 多变差异。共青团要想加强对青年工作的凝聚力, 共青团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也必不可少, 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用文化感染青年, 加强青年们的思想文化的建设, 在实践的过程中把握青年的独特时尚, 增强青年思想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力, 促进对青年这一题材文化活动的创新, 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教育, 从而加强共青团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 对青年提供着实有效地帮助。
共青团为了加强引领青年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提供对青年的有效的帮助也是一条有力的途经, 随着社会多样化的进程, 在广大青年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发展问题或困难正有待于解决, 所以, 共青团应该强化部门管理服务, 协同社会资源强化资源管理, 增强面向青年服务结构体系, 为广大青年提供更为便利, 个性化的服务, 尽力去满足社会青年的最基本要求, 促进团体业的发展, 为提高青年的服务能力做坚实的后盾。并且能为弱势青少年提供保障性的服务, 依法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
共青团思想汇报 篇5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团的十五大提出,要广泛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团员先进性教育。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对团的建设做出的重要部署,是团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这一性质决定了团员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保持团员先进性,也是保持团组织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共青团的先进性既体现在团组织的纲领和行动中,也体现在每一位组织成员的身上。大力开展团员先进性教育,努力建设一支先进性强、模范作用突出的团员队伍,才能更好地保持和体现团组织的先进性。
我们青年团员在新形势下,应明确共青团员绝不仅仅是一种所谓的政治标签,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动力源泉,我们应当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弘扬与时俱进的学习风气,开拓与时俱进的局面。这正是我们完成艰巨任务、完善自我的迫切需要。
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团员意识,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团员和团组织在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团员应该“永远跟党走”。
1、我们始终要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团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学习,缺什么,补什么。用行动去学习“三个代表”,去践行“三个代表”。
2、要学习和借鉴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中的好方法、好经验,在开展活动时,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保证活动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现在的形势下更有必要。党员在争先进,团员也不能落后。
3、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提高自己的认识,以认识促进自己的行动。干好每一项上级交与的任务,用行动向当组织证明自己的思想,用行动向党组织表示自己加入党组织的决心。明确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使自身完成从团员到党员的质变。
共青团思想引领 篇6
同时,河南中医学院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中连续两届获得“高校优秀组织奖”,在河南省“挑战杯”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中多次被评为先进组织单位,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被中央文明办、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评为全国先进组织单位,被团中央等评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两部全国先进单位,获得河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数十项荣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都对河南中医学院的这些成绩给予关注。
高校共青团要在服务大学生成人上有所作为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河南中医学院团委始终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当代大学生政治进取心强,思想敏锐活跃,获取知识信息快捷,闪耀着青春的光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加之大学生处在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阶段,使得他们在探索事业和人生道路中会产生许多困惑。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教育方法不灵了,空洞的说教更是显得苍白无力。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面临的问题,寻找一种有效的载体,使之更具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尝试利用“典型教育”的方法,通过在大学生中树立和培育先进典型,通过可感、可知、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进行引导教育,探索出一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河南中医学院大学生“典型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实践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96年起,随着高校学费的提高,贫困生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学生因不能正确处理眼前的经济困难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部分经济困难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学校的稳定。针对这些问题,校团委在全校挑选部分自立自强的学生典型,通过举办优秀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报告会等一系列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目前,优秀贫困生典型已成为学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起,随着高校扩招和收费标准的提高,高校的贫困生问题更加突出。为了保障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两个确保”的政策,保证了贫困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然而,“两个确保”政策在对贫困生提供切实保障的同时,也为一些不讲诚信的“假贫困生”欠缴学费提供了可乘之机,并且这种相互攀比有蔓延之势。此时,我们意识到,在大学生中不仅要开展自立自强教育,而且更要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白云苹等先进典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树立起来的。2002年新生入学后,当我们得知,有一个叫白云苹的贫困生依靠捡破烂换来的钱缴齐学费,并且自己坚决不要社会各界的捐助,而是利用这些钱设立贫困生基金会去帮助更多的贫困生时,我们决定把白云苹作为诚信自强大学生的典型重点培育。目前,白云苹已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诚信自强的优秀贫困大学生典型,她应邀接受《中国青年报》等全国几十家新闻媒体的采访,她的事迹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分析》一书收编,她组建的“白云苹贫困生基金会”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生社团,她本人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标兵”等。这个时期,我们还发现和培育了张申、于爱党等一批团结互助、心系他人的典型。
第三个阶段是从2003年起,是学院从制度上、政策上支持和培养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时期。我们在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培育上特别强调理想信念的核心作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作用,以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全面提升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培育措施,使这一时期学院的大学生先进典型得以大量涌现。这个时期,我们围绕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问题等,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学院涌现出王一硕、张欢欢、李国胜等全国有影响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典型奠定了基础。
高校共青团要在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科技创新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对书本知识的深化和运用。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所取得的成果不仅代表着一所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平,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河南中医学院着力抓好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科技创新活动,出台了《河南中医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管理条例》,每年拿出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在“挑战杯”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大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目前,“挑战杯”竞赛已成为学院科技创新活动的一项主导性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在2007年学院举办的“挑战杯”竞赛中,共收到参赛作品675件,有2500多名大学生参赛,占在校生人数的五分之一还要多。近年来,学院在全省和全国“挑战杯”竞赛中,成绩和位次不断提升。在2005年河南省“挑战杯”竞赛中,学院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鼓励奖14项;在2007年河南省“挑战杯”竞赛中,学院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鼓励奖11项;在第九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学院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第十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学院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还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
“挑战杯”竞赛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新载体和重要的育人平台。河南中医学院团委正是紧紧抓住这一载体,着力在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
高校共青团要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上有所作为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强调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近年来,河南中医学院团委积极参与服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为服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方面,院团委的主要措施是:积极主动组织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向学院争取对志愿者的奖励、减免贷款、考研加分及优先录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选拔优秀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做志愿者,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奉献青春、锻炼成长。学院涌现出了王一硕、张欢欢、李国胜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典型。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5年来,学院先后有124名学生到西部和基层做志愿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在西部、在基层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时,院团委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方面还做了以下几项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引导大学生主动分析自我,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规划人生,使他们的人生目标定位更加准确,努力方向更加明确,方式方法更加正确,少走弯路,尽快成才;通过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之星”评比活动,从毕业的校友或在校生中推选自主创业的典型,大力宣傳他们的先进事迹,教育和影响在校大学生,对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此外,学院还定期举办“成才之路,财富人生”论坛,邀请著名专家学者、知名校友以及在校优秀大学生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特别是在基层就业和创业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知名校友的经历和人生感悟,对在校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河南中医学院团委书记)
共青团思想引领 篇7
一、共青团工作中思想方法的特征
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法具有其典型特征, 这也是否和“思想方法”这一普遍概念的。在这里我们想要探讨的是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典型特征, 而其典型特征具体又表现为哪几部分呢?众所周之, 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法也一定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法将自身的理论需求和时间需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中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来表达, 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身特有的思想方法。所以, 我分析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法其本质上的特点就要挖掘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不同表达方式, 从这三方面分别阐述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本质特点。
1、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具有政治性的特征
所有思想工作, 都会带上一定的政治色彩, 尤其是我们的共青团工作要在先进政治思想的指导下开展。从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产生的基础和来源看, 共青团工作中的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实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到今天已经成为一枚政治工作上的硕果。通过共青团工作中的思想方法, 我们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和灵魂, 并将其与中国现实生活基础紧密相连起来。
2、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具有经济性的特征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我们可以知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根本, 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因此, 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也体现出鲜明的经济性特征。从历史发展的要求来看, 这种特征的存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共青团现实工作中的需要。所以, 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在具有政治性特征的同时还表现出强烈的经济性特征。
3、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具有文化性的特征
除了政治性和经济性之外, 文化性也是共青团思想工作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法在其最为本质的意义上具有政治性特征, 这是建立在我国意识形态上的, 随时时代的发展, 意识形态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那就是具备了文化性的特征。我国当前共青团工作的目标是要全面实现人的发展, 而这个“全面”当中当然就包涵了人的文化性。因此, 文化性也是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本质特征之一。
二、如何创新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共青团工作中的思想方法在新时期同样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1、“科学发展观”向创新共青团思想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它的提出, 对我国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法应该体现“科学发展”的特征。因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在共产党领导瞎的中国最先进的青年群众组织, 因此, 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它必须体现出最先进的政治信仰。也就是说共青团工作在具备先进政治性的同时, 还要体现出其它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中, “科学发展观”思想占据了及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人们群众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因此“发展”是大问题。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新时期主要要依靠各种科学手段, 因此按照这一主要任务的需求, 我国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法在“科学发展观”的领导下, 要竭力完成“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 团结带领广大青年,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任务, 这就是当前共青团工作思想和当前经济建设之间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
2、创新共青团工作中的思想方法就是要不断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
“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科的提出就是要求将人的全面发展不再作为一种手段。我国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法要将“以人为本”思想作为创新的突破点, 就是不再将人的发展置于经济发展的重压之下, 而是将经济发展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创新共青团工作中的思想方法就是要不断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重要思想的贯彻, 共青团工作虽然大部分针对的是广大青少年, 但是正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繁荣富强的保障, 是未来的体现, 所以共青团的思想方法也应将“以人为本”这一要求贯彻其中。只有这样, 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就才能真正做到政治化、经济化、文化化的有机统一, 才能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年人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摘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在共产党领导瞎的中国最先进的青年群众组织, 因此, 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它必须体现出最先进的政治信仰。我国当前共青团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其工作的思想方法理应随着其他工作的创新而共同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共青团工作中这种具体实践活动思维的特点, 进一步阐述如何在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方法上加以创新。
关键词:创新,共青团,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06。
[2]苏颖:《历史总体性辩证法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一致性》,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