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英语m10u2教案

2024-07-16

八下英语m10u2教案(共9篇)

八下英语m10u2教案 篇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英语教案 Unit 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常考短语

1.how long 多久,多长时间

2.have a yard sale 举行庭院拍卖会

3.give away 捐赠;赠送

4.not … any more 不再…… 5.Welcome to … 欢迎到……

6.a bit 一点儿,稍微

7.board game 棋类游戏

8.check out 察看;观察

9.a bread maker 面包机

10.grow up 长大

11.clear out 收拾,整理

12.a lot of 许多

13.no longer 不再;不复

14.at first 起初

15.for example 例如

16.a rain and railway set 一套轨道火车

17.as for…至于……

18.give up 放弃

19.to be honest 说实在的 20.at least 至少

21.on weekends 在周末

22.once or twice year 一年一两次

23.millions of 数百万的 24.search for 寻找

25.according to 依据;按照

26.across from 在……的对面

27.in one’s opinion 依……看

28.in order to 为了

经典句型

1.It is +adj.(+for sb.)+to do sth.(对某人来说)做某事是…… 2.want to do sth.想要做某事

3.love doing sth.喜欢做某事

4.decide to do sth.决定做某事

5.have been in + 地点

在某处待了多久

6.hope to do sth.希望做某事

7.one of + the+ 形容词最高级+可数名词复数

最······之一

8.used to do sth.过去常做某事

9.need to do sth.需要做某事 知识详解:.--How long have you had that bike there?--I have had it for three years 辨析:how long, how soon, how often, how far How long 多久,多长(时间)。对时间段提问,如:for+时间段;since+过去的时间点。

e.g.--How long have you worked in Beijing?

--For five years.How soon 多久以后。对in+时间段提问,常用于一般将来时,其答语常用―in+时间段。

e.g.–How soon will Mr.Li be back?

--In a week.How often 多久一次,对频率提问,其答语为:once(twice/…)+时间段,always,usually等。

e.g.--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Once a day.How far 多远,对距离提问,其答语是表距离的内容。

e.g.--How far is it from here to your school?

--Three kilometers.2.辨析:for 与since

for其后只能接表示一段时间的名词性短语

e.g.I have lived in this city for five years.我在这座城市居住了5年了 since 其后接表示―时间点的短语或从句(过去时),也可以接一段时间+ago,常用于完成时态; 还用于句型:It is +时间段+since+一般过去时的句子。表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并持续到说话时的动作或状态。

e.g.It is two years since I came to China.自从我到中国以来已经两年了。

She has worked here for five years.=She has worked here since five years ago.她在这儿工作5年了。

3.Amy thinks it’s hard to sell her old things.艾米认为卖掉她的旧东西很难。

It’s +adj.(+for sb.)to do sth.意为(对某人来说)做某事时……的,it 是形式主语,真正主语是后面的动词不定式。

e.g.It’s important for un to learn English well.学好英语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4.The stories inside may be a bit old, but they’re still interesting.a bit 意为一点儿,稍微,修饰形容词或副词,相当于 a little;

a bit of +不可数名词,a little直接加不可数名词。

e.g.There is a bit of/a little water in the bottle.瓶子里有点儿水。

not a bit =not at all 意为一点也不

not a little =very 意为非常

e,g.She is not a bit happy.她一点儿也不快乐。

He is not a little tired.=He is very tired.他非常累。

5.We have decided to each sell five things that we no longer use.no longer 意为―不再;不复,有时可用 not …any longer 或 not … anymore 替换。如:

He no longer lives here.(= H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any longer.)他不再住这儿了。

6.My daughter was more understanding, although she also felt sad to part with certain toys.part with 放弃、交出,part v.离开,分开

e.g.Don’t part with your dream.不要放弃你的梦想。

7.Nowadays, millions of Chinese leave the countryside to search for work in the cities.Search用作不及物动词时,意为搜索;搜查。短语search for 意为搜寻,找寻。

e.g.He is searching for his sunglasses.他正在找他的太阳镜。

【拓展】作及物动词,意为在······搜查或搜查。

e.g.They searched the forest for the lost child.他们在森林里寻找那个走失的小孩。

8.a 46-year-old husband and father意为一位46岁的丈夫和父亲,相当于a husband and father of 46years old.four-year-old 是一个复合形容词,特点一是数词、名词、形容词之间要用连字符连接,二是数词后的名词用单数形式。

e.g.Tom is a 10-year-old boy.= Tom is a boy of 10 years old.汤姆是一个10岁的男孩。

Lily is an 8-year-old girl.莉莉是一个8岁的女孩

【拓展】另一种类似的复合形容词作定语的结构是:数词+连字符+名词,或数词+名词的所有格。

e.g.a two-month holiday=a two months’ holiday 一个为期两个月的假期。Ten-minute walk/drive/ride=ten minutes’

walk/drive/ride 步行/开车/骑车10分钟的路程

9.Many people like Zhong Wei regard with great interest how their hometowns have changed.regard 及物动词,意为将······认为;把······视为。

常用短语regard…as…意为将······视为······;把······当做······,as 为介词,其后接名词或代词。

e.g.I regard you as my best friend.我把你当做我最好的朋友。

We regard him as our brother.我们把他当成兄弟看待。

10.consider 动词,意为考虑,=think about,后跟名词,代词,动名词,宾语从句或疑问词+不定式。

e.g.Please consider my suggestion.请考虑我的建议。

I am considering changing my job.我正在考虑换份工作。He has never considere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他从未考虑过如何解决那个问题。

【拓展】在与动词连用时,只能用动名词形式的动词或短语有:

consider ―考虑

enjoy ―喜爱

practice―练习

keep(on)―继续(一直)

mind ―介意

finish―完成have fun ―高兴

feel like ―想要

look forward to ―盼望

can’t help ―禁不住

give up ―放弃

歌诀:喜欢错过别介意,完成愉快勤练习,禁不住考虑想放弃

11.hold

hold及物动词,意为―拥有;抓住,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均为held

e.g.He holds a major share in the company.他持有该公司的大部分股份。

He is holding a book in her hand.她手里正拿着一本书。

【拓展】hold用作及物动词,还可意为举行;主持,相当于have e.g.They will hold a meeting to discuss this problem tomorrow.对比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的不同: 现在完成时

表示从过去已经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动作或状态,可以和表示―从过去某一时刻延续到现在的一段时间状语‖连用,如for + 时间段、since + 过去时间点、since + 过去时的从句、since + 一段时间 + ago。且for与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可以相互转换。

e.g.My uncle has worked at this factory for ten years.= My uncle has worked at this factory since ten year ago.I’ve lived here since 1990. 自从1990年以来我就住在这里。

I haven’t seen him for three years.我三年没有看见他了。

She’s been at this school since five years ago.自从五年前以来她就在这个学校。

1.这本书我买了5年了。

I have bought the book for five years.()

I’ve had the book for five years.()2.你哥哥参军多长时间了?

How long has your brother joined the army?()How long has your brother been in the army/been a soldier?()

非延续性动词和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

1.转换为相应的延续性动词,用于现在完成时。

2.转化为―be + 形容词/副词/介词/名词

borrow/lend---keep

begin---be on

leave---be away buy---have 单项选择

1.--____ have you been married?

--For twenty years.A.How far

B.How often

C.How long

D.How soon 2.--I often have hamburgers for lunch.--You’d better not.It’s bad for you ____ too much junk food.A.eat

B.to eat

C.eating

D.ate 3.My best friend Tom is ____ honest boy.You can believe him.A.a

B.an

C.the

D./

4.– Is Mr.Smith still in Shanghai?

--Yes, he ____ there for two months.A.has been

B.has gone

C.has been to

D.has gone to 5.I don’t believe that this ___boy can paint such a nice picture.A.five years old B.five-years-old C.five-year-old 6 Look!She’s standing ___ the ten children.A.among B.between C.of D.from

7.--Can you give m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vacation trips?

--Why not _________ going to Hainan Island?

A.consider

B.mind C.keep

D.think

8.Mr.Jack ______ China for several years.A.has been to B.has come to

C.has been in

D.came to

9、He has _______ been to Shanghai , has he ?

A.already B.never C.ever D.still

10、The famous writer _____ one new book in the past two years.A.is writing B.was writing C.wrote D.has written

11、Zhao Lan ______already ______in this school for two years.A.was studying B.will study

C.has studied D.are studying

12、We ______ Xiao Li since she was a little girl.A.know B.had known C.have known D.knew

13、Harry Potter is a very nice film.I_______ it twice.A.will see B.have seen C.saw D.see

14.—______ you ___ your homework yet ?

—Yes.I _____ it a moment ago.A.Did;do;finished

B.Have;done;finished

C.Have;done;have finished

D.will;do;finish 15.There are two books on the desk, but ____of them is interesting。

A.none

B.neither

C.both

D.all

16.—Have you ever _______ to the Summer Palace, Lily?

—No, I __________.A.gone, hasn’t B.gone, haven’t C.been , haven’t D.been, hasn’t 17.I have ________ the book for three days.A.borrowed

B.lent

C.bought

D.kept

18.Alice is ______an American ________a German.She is an Australia.A.both;and

B.either;or

C.neither;nor

D.not;but 19.Mike doesn’t know French.And_________

.A.so do I

B.so am I

C.neither do I

D.neither am I

20.John _______ Beijing.He is still there.A.has been to

B.has gone to

C.go to

D.goes to

21.--May I speak to John?

--Sorry, he ______ Japan.But he _______ in two days.A.has been to;will come back

B.has gone to;will be back

C.has been in;would come back

D.has gone to;won` t come back 22..Neither you nor I_______ a teacher.A.is

B.are

C.am

D.be 23.The Smiths______ China for three years.A.have come B.have been to C.have been in D.have come to 24..―When_______his grandpa______‖.― Three years ago.‖

A.has;died

B.is;dead

C.did;die

D.is;died 25.There is not ___________in today’s newspaper.A.nothing interesting

B.interesting something C.interesting

D.anything interesting 26.Simon is _________ honest boy.Now he is studying at ________ university.A.a;an

B.an;a

C.the;a

D.a;the

27.I’m looking after Tom today.He’s been in my house _________ 8:00 this morning.A.at

B.for

C.since

D.till

28.----How long have you ________ here?---For two days.I _________ here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A.been;came

B.come;came

C.came;came

D.been;come 29.---I don’t know where to go this summer vacation.---Why not _________ visiting Huanggang?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here.A.suggest

B.wonder

C.consider

D.regard 30.Oh, no!It’s raining.We can’t go skating on the square.___________!

A.What a shame

B.Well done

C.What a surprise

D.How wonderful 31.---Did you go to Kenli during the Peach Blossom Destival?(桃花节)---Yes, the flowers are beautiful.Bees were flying _________ them.A.in

B.among

C.between

D.through 32.---Did you borrow the comic book from the library?---Yes, I ________ it for three days.I’ll return it this afternoon.A.borrowed

B.kept

C.have borrowed

D.have kept 33.----How is your grandma?---She’s fine.She used to _________ TV at home after supper.But now she is used to _______ out for a walk.A.watch;go

B.watching;go

C.watching;going

D.watch;going

二.综合填空A.从方框中选择合适的词并用其适当形式填空。Make, hold, part with, consider, search for, go, Check 1.I __________ my paper carefully before I handed it in.2..So far I ______

quiet a few friends here.3.Nowadays, millions of Chinese leave the countryside ______ work in the cities.4.―Where’s Li Ming?‖ ―He ________ to the teacher’s office.‖ 5.I ________ changing my job these days.6.They ________ a meeting to discuss this problem tomorrow.7.My daughter was more understanding, although she also felt sad _______ certain toys.

八下英语m10u2教案 篇2

1、通过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任务型”教学,紧密结合教材,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浓厚。

2、本课设计的教学活动,很吸引学生,加之教学过程的小组评价机制,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在汇报学习成果时,采用互评的形式,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好胜心理,学生们个个积极发言,效果很好。

八下压强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图。

2、经历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过程,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能建立并理解压强的概念。

4、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压力

活动10.1观察与作图

1、作图。

2、描述你所画力的特点。(从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考虑)

3、归纳:这些力都 作用于物体,我们把这种 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称为压力。

4、练一练:

画出右图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

5、想一想: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二、压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10.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体验课本中的小实验,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并说出你的理由。

猜想1: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 有关,并且 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猜想2: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 有关,并且 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学生分组选择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思考:(1)我们通过什么现象去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应选用(易形变/不易形变)的受力物体。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 不变,改变。如何改变?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 不变改变。如何改变?

3、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思考: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

4、压强

(1)定义: 叫做压强(2)公式:(3)单位:

一张试卷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0.5Pa。

(4)1P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5)压强计算

练一练:一支铅笔尖端的面积约0.5mm2,尾端的面积约0.4cm2,两手指从两端用4N的力相向压住铅笔时,两手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

【课堂反馈】

1. 一块长方形的砖放在地面上,不同放法中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A平放 B 侧放 C 竖放 D 三种放法一样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越大,压强一定越大

B.受力面积越小,压强一定越大

C.受力面积不变,物体的重力越大,压强一定越大

D.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大,压强一定越小

3.一张《中国剪报》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0.5Pa.若是将报纸对折,则对折后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是 Pa。若将报纸撕去半边,剩下的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Pa.【课堂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延伸:

1、若想知道我们的物理课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请选择合适的器材测量并计算。器材:

所测物理量: 计算过程:

八下政治教案2.2 篇4

知识目标: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能力目标: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

教学 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三维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

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

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

重难点

课型/教具

教学过程:

第2框忠实履行义务

导入新课: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忠实的履行义务。在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导析新课:

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一)某中学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1、讲述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我校师生纷纷捐款的事例(引用身边的实例,更有说服力,学生感兴趣。)

2、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人道主义)

(二)相关链接——“五爱”

(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举例说明两者的关系: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做斗争。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法律所鼓励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法律不可能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来补充。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实践活动: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结论

1、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表现。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一)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

3、教师点播——法律要求做的,应该像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那样积极去做,自觉去做,不要无可奈何勉强去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纳税。

(二)观察图文材料,根据材料讨论我们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做,我们可以怎样来做?(一小组为一个团队,选择一个法律要求做的义务进行讨论,哪一个团队想出来的做法多而且可行,获胜加分。)

(三)实践活动: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结论

2、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公民在履行义务时该怎么做? 新授课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一)贾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上)

3、教师小结——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危害。第二,帮助学生明确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后果,即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4、阅读相关链接,让学生明白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5、实践活动: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

3、对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做了就是触犯法律。

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能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巩固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来忠实的履行公民的义务了吗?(三个结论)

板书设计忠实履行义务

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作业布置:

1.我们该怎样履行自己的义务?

2.请举出5个履行义务的行为表现。

教学反思:

八下第6单元课文教案 篇5

1、能欣赏文中精彩的演讲,领会演讲的魅力,掌握演讲的特点,学会写简短的演讲稿

2、能学习优秀科学家、文学家的坚强意志、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

3、能掌握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阅读方法,并能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进行自由阅读。

4、能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能自行设计口语交际题,进行演讲比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悼念玛丽居里》 1课时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1课时

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课文,并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

2课时

读书报告会 1课时

写作:写简短的演讲稿 3课时

语文活动:演讲比赛 3课时

单元总结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精彩演讲,本单元的课文有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真挚的悼念,有左拉对英年早逝的莫泊桑的深情回忆以及精辟的评价,有公刘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幽默答词,有北京申奥陈述发言的热切诚恳和翩翩风度,也有克努特汉姆生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的激动、谦虚。六篇演讲各具特色,或真挚,或幽默,或诚恳,但都同样精彩,令人叹服。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名家的风采,也能让他们学习那些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的坚强意志、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更能使他们领会演讲的魅力,学会写简短的演讲稿,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本单元为自由读写单元,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自由”二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如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口语交际题等,在独立研究、合作学习中释疑解疑。但“自由读写”不等于“放羊式读写”,教师应发挥指导、引导作用,尤其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让他们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来“自由读写”。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新课程 伴你学语文》。明确任务。巡视,指导。浏览目录、课文等。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 讨论,交流。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谈感受(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印象最深刻的内容)。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以《悼念玛丽居里》为例,学习阅读方法

学习目标:

1、能掌握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阅读方法,并能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自由阅读。

2、能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在独立研究、合作学习中释疑解疑。

3、能体会爱因斯坦真挚的感情,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及人格力量。

课前学习:

1、复习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圈点阅读方法。

2、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关于玛丽居里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整体感知课文,复习圈点勾画阅读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导入:相信居里夫人大家都不陌生了,也是一个辉煌的名字,她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哪位同学能来简单介绍一下居里夫人? 倾听,讲述。在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用的阅读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回忆,思考,复习。请大家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悼念玛丽居里》,并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本文着重从哪一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并具体论述了哪些内容? 阅读,圈点勾画,思考,小组讨论。组织交流评价。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学习新的阅读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介绍新的阅读方法,如加批注、写心得、谈感受、作摘录等。倾听。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喜欢的阅读方法或综合运用以上阅读方法,再次阅读《悼念玛丽居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两题“探究练习”题。运用新的阅读方法再次阅读课文,并设计“探究练习”题。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交流阅读心得,并共同探讨“探究练习”题。通过刚才的阅读实践,你比较喜欢哪种阅读方法,并讲述理由。思考,讲述。你还知道其他好的阅读方法吗?请介绍给其他同学。讲述,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拓展阅读,学习居里夫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问题情境;本文着重介绍了居里夫人的人格、品格、力量等,她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思考,讨论。组织交流评价。全班交流,畅所欲言。请从居里夫人的工作成果,和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方面写一篇演讲稿。交流,写作。组织交流评价。演讲,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复习加批注、作摘录、写心得等阅读方法。

2、运用上述的阅读方法阅读喜欢的文章,并写一篇读书心得,在小组内交流。

第3课时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学习目标:

1、能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自行阅读课文,并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

2、能根据发言人的身份比较两篇发言的重点内容,体会演讲语言的得体性。

3、能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学会写简短的演讲稿。

课前学习:运用网络或书籍等途径收集关于北京申奥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复习巩固阅读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导入:2001年7月13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全国人民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的盛况。(播放视频)倾听,欣赏视频。在我们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那些为申奥成功做出贡献的功臣们,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精彩演讲,听听他们是如何打动奥委会成员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两篇发言稿,简要概括这两篇发言的要点,并思考:你觉得中国在哪些方面会深深打动奥委会成员? 用喜欢的阅读方法阅读课文,思考、讨论。组织评价交流 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比较阅读。体会演讲语言的得体性。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请再次欣赏李岚清副总理和何振梁先生的风采,比较:李岚清副总理、何振梁先生各以怎样的身份作陈述发言的?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身份相符吗?(播放视频)倾听,欣赏视频,思考。组织交流评价。全班交流评价。播放其他发言人,如杨澜、邓亚萍等的发言,请与前面两篇发言比较,他们的发言符合身份吗?你有什么结论? 欣赏视频,思考。组织交流评价,明确演讲应符合演讲者的身份。全班交流。请你以中学生代表的身份作陈述发言,写一篇演讲稿。思考,写作。组织交流。小组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演讲练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再次播放发言人的发言视频。你觉得演讲还应注意什么? 欣赏视频,思考,讨论。组织交流评价,明确手势、姿势、语言等等。各抒己见。请你以申奥发言人的身份演讲自己的发言稿。演讲。组织评价。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根据课文内容自行设计“探究练习”题,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第4、5课时 自由阅读

学习目标:

1、能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自行阅读课文。

2、能为每篇课文设计“探究练习”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课前学习:复习巩固阅读方法。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巡回指导。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自行阅读课文。巡回指导。为每篇课文设计“探究练习”题。组织交流评价。小组交流读书心得,探讨“探究练习”题。巡回指导。撰写演讲稿,为下节课的读书报告会作准备。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小组交流,推荐参加读书报告会的选手。

第6课时 读书报告会

学习目标:用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

课前学习:小组合作,准备读书报告会。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倾听,记录。每个语文学习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阅读方法及读书心得。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并及时总结。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互相评价。

教学反思

第7、8、9课时 写作:写简短的演讲稿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及短文《写简短的演讲稿》,能归纳演讲稿的特点,明确写作演讲稿的要求。

2、自行拟题,学会写简短的演讲稿。

第7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比较本单元六篇演讲稿,你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思考,讨论。综观整个单元,你认为一篇好的演讲稿要注意哪些问题? 思考,讨论。组织交流。全班交流。组织学生阅读短文《写简短的演讲稿》。自学短文《写简短的演讲稿》。组织交流,明确写演讲稿要注意:

1、有针对性;

2、中心要明确,观点要鲜明;

3、语言通俗易懂。交流、总结。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提供参考话题 学生讨论,拟题。明确写作要求。明确写作要求,写作。组织学生自改。自己修改作文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织学生互相修改作文。互相修改作文。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教学反思

第10、11、1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演讲比赛

学习目标:组织演讲比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10课时 确定演讲比赛的内容和规则。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明确任务:读了一组精彩的演讲,同学们一定被深深打动了,甚至跃跃欲试了。我们也将举行一次演讲比赛,比赛分规定内容演讲和三分钟即兴演讲两部分,请每小组分别设计三道口语交际题。我们比赛内容将在其中产生。听讲,明确任务。征集演讲题。小组讨论,拟题。组织交流,确定演讲比赛的内容和规则。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11学时

网络教学环境:

1、提供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及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

课堂教学: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明确搜索任务:(1)历史上著名的演讲故事;(2)欣赏优秀的演讲稿及演讲视频;(3)搜集与演讲比赛相关的资料。听讲,明确任务。巡回指导。上网搜索,写作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完成规定内容演讲稿的写作。

2、小组交流,推荐比赛者。

第12学时 演讲比赛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组织演讲比赛。开展演讲比赛活动。组织交流评价。评委评定名次,学生点评选手表现。活动总结。交流总结。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搜集精彩的演讲稿、演讲故事等,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专题手抄报

附:演讲比赛规程(仅供参考)

1、演讲比赛规则。

①内容:演讲比赛分规定内容演讲(5~7分钟)和即兴演讲(3分钟)两部分,两者分数相加为选手的最后得分。

②评委:由每小组推选一位评委,以及语文老师。

③评分方式:10分制,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后的均分。

2、演讲比赛评判

内容:观点正确,结构合理,词句得体。(30%)

语音:普通话流利标准,声音清晰,口齿清楚,语调准确。(30%)

仪态:表情(含眼神)丰富,姿态(含手势,身姿)得体。(20%)

临场: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控场能力。(20%)

第13学时 单元总结

综合单元内容,进行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的得与失,对自我正确反思和分析,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的获得成功的体验。可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总结。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首都北京八下地理问题式教案设计 篇6

第二节首都北京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2.认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3.知道首都经济圈。

【过程与方法】在读图中加深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方法和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学习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学习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情分析

具有初步的地理知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学习准备

基本的学习用具、地图等

师生互助学习过程与方法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景

新中国为何定都北京呢?先从位置、自然、人文环境去看看。

思考作答。

活动探究

一、【活动1】地理位置-阅读课本P37图—— 6.26或地图册P22图:

1、从经纬度、海陆位置等方面说出北京的位置特征? ①北京的经纬度位置:北京(116°E,40°N);属东八区。

②北京的海陆位置: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背靠群山,面向渤海;出海最近的港口城市是天津。

③北京的相对位置:与河北、天津相邻;是连接东北、西北、中原地区的必经之地。

2、北京的地理位置的有什么优越性?

①北京纬度位置优越。北京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干湿适中。②北京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③北京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东北、西北、西南)”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④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充盈。

二、【活动2】自然环境-----6.26或地图册P22图,回答:

1、北京的地形有何特征?北京地形有山地、平原、丘陵,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北京的气候有何特征?以温带季风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⑶北京主要的河流及其特征是什么?北京的河流境内贯穿五大河流,属海河水系,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温榆河)是全市主要的三条大河;受地势影响多自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北京的河流较多,水源资源丰富;冬季有冰期。

1、了解北京的人口、北京:面积1.68万平方公里; 人口:1961(2010)。

2、了解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是指山西的煤炭,内蒙古和甘肃的石油),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

北京纬度位置优越: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区,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活动探究

三、【活动3】人文环境-----阅读课本P374及图6.27.---图6.33,回答:为什么说“北京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

1、北京建城、建都历史悠久。北京有3000多年建城史(3000多年前,最早为周武王时的蓟城;辽、金、元、明、清五朝帝都),有8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34个皇帝在此统治);现存的宫殿、庙宇等古建筑居全国之首;为北京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旧城格局独特。旧城形成于元、明两代,呈“凸”字轴线形(沿中轴线对称),城内建筑棋盘状;四合院、胡同独具特色。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天坛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文化底蕴深厚。

3、名胜古迹众多。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十三陵等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传统的“京派”文化特色。

①建筑艺术:旧城(形成于元、明两代)格局独特(北京旧城格局的特点—A.城市格局沿中轴线对称;B.呈“凸”字形;C.城内建筑棋盘状;四合院、胡同独具特色。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它体现的是“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帝王思想。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天坛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②艺术文化:京剧(生、净、末、丑各角色栩栩如生); ③饮食文化:北京烤鸭、满汉全席。

四、【活动4】阅读P22图6.22——图6.25及本P40——P44图文,回答:

(一)现代北京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北京发挥了多项城市职能?

⑴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是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党中央、人大、国务院)所在地。⑵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的教育、科技、文化发达,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120余所高等院校和170余所科研机构和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120余所等文化场所及众多的国家级文艺团体等。

⑶北京是国际交流中心。北京有外国驻华使馆137个、国际组织和地区代表机构17个,外国新闻机构190个代表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⑷北京是全国交通中心。北京是欧亚大陆最大的交通枢纽,是我国的铁路、公路、航空枢纽和交通中心。

⑸北京是全国信息中心和学术研究中心。

3、完成P37活动3 ⑴地形:处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宜建城; ⑵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⑶河流:河流较多,水源资源丰富。

⑷交通:是连接中原地区与代表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交通要道;

⑸历史:位于农耕区与游牧区的交界处,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部游牧文化的碰撞区,是游牧产品与农产品的交易地。

了解现代北京的特色:现代北京城是在明清格局基础上的拓展,具有“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色。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城市空间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周围密布着新区和卫星城,已成为全国的信息中心、学术研究中心、交通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工业发达,商业繁盛,正向着国际大都市迈进。

3、城市交通发达。环城道路与地铁、轻轨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

4、调整了城市发展措施: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把污染大耗能、耗水的企业转产和外迁。中关村成为“中国的硅谷”

(二)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1、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2、现代北京城是在明清格局基础上的拓展,具有“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色。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维护北京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完成P39活动1、2.(三)北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⑴自然环境问题:沙尘暴、缺水; 人文环境问题:交通(堵塞)、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⑵解决办法:节约用水,南水北调; 控制人口,改善交通; 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四、【活动4】---请大家阅读P44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⑴首都经济圈的大致范围是什么? ⑵首都经济圈的发展优势是什么? ①京津唐地区(起主导作用)

A.首都优势: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

B.经济和区域优势:产业结构层次较高,信息人才、智力和科技水平较高。

②冀鲁豫晋各省(协作关系)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及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能源基地和农牧产品基地等优势。⑶天津在首都经济圈中起着什么作用?完成P44活动2。天津是首都经济圈中的海港城市,是北京的出海门户,承担著首都经济圈商品对外交流的作用。

4、了解北京城市职能。

5、想象城市现代化的表现: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理解记忆.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练习

1.北京的主要职能是()A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C全国的政治、经济、金融中心

D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

2、填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是()山脉,B 是()古迹,C是()河流,D是()河流,板书设计

课题:第二节首都北京

位置:华北平原北部;面积:1.68万平方公里人口:1961万(2010)

二、自然环境地形:一平原为主,东北、西北、西南三面环山; 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河流:众多。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属海河水系 人文环境北京建城、建都历史悠久。旧城格局独特。

名胜古迹众多:长城、天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明清故宫、颐和园等。“京派”文化特色①建筑艺术:故宫;天坛;四合院、胡同。②艺术文化:京剧(生、净、末、丑各角色栩栩如生); ③饮食文化:北京烤鸭、满汉全席。

三、城市职能: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全国交通、全国信息中心和学术研究中心。

四、现代北京发展的表现及北京未来发展方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知识库

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布局? ⑴形成:至明、清两代,北京旧城的格局基本形成。

⑵特点:旧城格局的特色是皇宫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都城。城市的建筑排列成棋盘状。城市中轴线突出,皇宫位于城市中心中轴线上,东西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⑶为什么会这样布局?①北京旧城之所以这样布局,从自然因素考虑,一主要是要利用现在北海和中海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因为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因此水资源的分布会影响城市的布局;二是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冬季严寒且常刮西北风,为了有充足的光照,以利于房屋的避寒保暖,坐北朝南成为城市布局的主导方向。②北京旧城的这种布局特色还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将宫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体现了“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八下第六单元教案《诗》3课时 篇7

八下第六单元教案《诗五首》(3课时)

八下第六单元教案《诗五首》(3课时)   30.诗五首 目标定向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4)。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赏品味。    .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探究学习:       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自读《行路难》       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      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来源:(blog.sina.com.cn/s/blog_50dae4070100jvfv.html) - 语文八(下)30.诗五首(3课时)_曹静_新浪博客 来源:(blog.sina.com.cn/s/blog_3d20ee2f0100jncp.html) - 八下第六单元教案《诗五首》(3课时)_红尘如歌_新浪博客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五、布置作业:背诵这两首诗。默写《饮酒》。    第二课时 一、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题。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质疑字词。     (1)虚词。        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向:副词,渐渐。     安:疑问代词,怎么。   &n

 

八下英语m10u2教案 篇8

目标与方法

1.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2. 养成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

3. 培养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学的设想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相关投影、化石标本

教学程序

人教版道法八下第八课第2框教案 篇9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中的第二课时公平正义的价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习了公平正义的含义,而本框更是对上节课的延伸,引导学生认识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维护社会公平,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制度保障,追求正义不开个人的努力,守护正义更需要司法的守护。从而实现课标中对学生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的要求。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公平正义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公平正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判断,但对公平的重要性等问题缺乏理性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树立公平、正义的意识,再加上社会阅历、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当遭遇不公平、不正义的时不能正确、客观的处理,因此进行公平、正义的教育非常有必要。

【课程标准】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教学目标】

1、通过经验分享,发现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引导我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激励我们努力追求社会公平,捍卫公平。

2、通过互动探究,引导我们在生活中坚守公平,学会运用合理的方式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3、通过事例探究,感悟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启发我们从点滴做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追求社会公平,捍卫公平。学习难点:

运用合理的方式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 5

【教学方法】

情景探究法 案例分析 讨论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老师活动:播放为了公平正义的视频,并提问通过观看视频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老师总结: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得以实现,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保障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那么我们自己如何维护公平正义呢?接下来通过新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探究答案。

任务一:通过经验分享,发现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引导我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激励我们努力追求社会公平,捍卫公平。

探究活动一:

如果遭遇“不公平”的事,你会怎么办? 以小组为单位,描述自己经历的“不公平”的事,并说说当时的内心感受。小组成员交流,讨论遇到“不公平”情形应该怎样做? 每个小组推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主要观点。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老师活动:PPT展示参考答案(1)小米是班上的宣传委员,在学校的板报比赛中,班主任让小米负责板报的设计,小米表示一定完成。但在出板报的时候,小米说临时有事,让我来完成任务,她一走了之了。我跟其他同学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并获得学校第一名,小米也因此获得了最佳设计奖,而真正完成板报设计的我却什么也没有。我当时感觉受到了不公平。

(2)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老师总结:公平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 5

任务二:通过互动探究,引导我们在生活中坚守公平,学会运用合理的方式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探究活动二:

老师活动:PPT播放视频,江家“良心秤”准确公道、分毫不差,通过观看视频江家“良心秤”准确公道、分毫不差,谈一谈如何坚守公平?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总结:(1)个人维护公平

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

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探究活动三:

某市曾经发生惊心动魄的一幕:一辆醉驾车辆冲岗拖行交警,三名互不相识的出租车司机驾车迅速冲上去,但他们很快意识到单向追截很危险。于是,三辆出租车相互配合,形成默契,分别从前、左后将肇事轿车合力逼停,及时挽救了交警的生命。在增援而的交警控制住肇事司机后,三名出租车司机却不留姓名,悄然消失在夜幕中。经过众多市民的努力,终于找到他们。该市警方及客运出租车管理处给他们送来“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的锦旗和奖金。

你从三名司机的行为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老师总结:当非正义的行为发生时,我们要运用自己的勇气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任务三:通过事例探究,感悟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启发我们从点滴做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5

探究活动四:

老师提问:图中的审判员是否需要回避?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老师总结: 应该回避。

我国法律规定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①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②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③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④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

⑤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在本案中,因为审判员与被告是亲属关系,可能会影响司法公正,因此需要回避。

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

/ 5

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拓展空间 向正义榜样学习

结合所学知识,召开“向正义学习”的主题班会。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板书设计】

上一篇:优秀教师风采语录下一篇:公司旅游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