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走基层活动总结

2025-01-04

乡镇走基层活动总结(精选6篇)

乡镇走基层活动总结 篇1

乡镇走基层送温暖活动总结

乡镇走基层送温暖活动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镇走基层送温暖活动总结1 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关于转发的通知》(X工委发【XX】X号)精神,市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在1月集中开展了“走基层、送温暖”主题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1)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面宣传报道,充分运用LED、广播、网络、手机等大力宣传 “走基层、送温暖”的做法和成效,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营造困难群众温暖过冬、脱贫奔康的良好氛围。

(2)召开动员大会。全体镇干部、“第一书记”、村(社区)支书、主任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会,由镇党政办牵头,镇农办、建设办、工办、卫计办、财政所、卫生院等配合,对“走基层、送温暖”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强化工作职责,切实抓好抓细“走基层,送温暖”工作。

(3)全面排查登记。采取以村(社区)为单位,社摸底、村(社区)核实、镇确定的工作方式,全面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党员、受灾群众、城乡特困人员、城乡低保人员、优抚对象、伤残军人、孤寡老人、危重病人、贫困计生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全面掌握其家庭安全温暖过冬需求。

(4)强化督办监察。镇纪委应深入基层,采取随机抽查、调研督查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活动实效。镇纪委要重点对精准排查和精准送达落实情况进行监查,对每一项工作的监查情况及时编发监查通报。对召开动员大会、全面排查、资金安排、精准送达和及时上报等四个环节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每一环节的督查情况要及时印发督查通报。

乡镇走基层送温暖活动总结2 春节将至,暖意融融。为让县光荣院的老人们过上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1月13日,金寨县检察院“红烛”志愿服务队到金寨县光荣院开展节前慰问送温暖活动。

一大早,在该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沈立新的带领下,检察官志愿者们走进金寨县光荣院,为老人们送去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详细询问了老人们在光荣院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等情况,为老人们叠被子、整理房间,和老人们话起家常,倾听老人们讲述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革命故事,回忆几十年前的烽火岁月。在走访中,沈立新来到一98岁的老人床前,提前送上新春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表达着感谢。

随后,沈立新在县光荣院王院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光荣院食堂、老人休闲娱乐场所,他指出,过去老人们为祖国的安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推动双拥共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着力解决老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真正让他们安享晚年。

近年来,该院高度重视双拥共建、志愿服务工作,努力探索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的方式,强化检察干警思想政治教育,牢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着力打造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新时期检察队伍。

乡镇走基层活动总结 篇2

新闻界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 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是要从存在问题的根源入手, 要解决新闻队伍思想认识问题, 还要在体制上改革, 从机制上调整, 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浮躁慵懒思想, 把新闻工作者从繁重的宣传任务中解放出来, 全身心投入基层, 从而确保“走基层”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并长期坚持、持之以恒。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 我们的目光和笔触时刻也不能离开人民[2]———这句话可以说是对“走基层”活动的最好注解。近年来, 漳州电视台在根源上探究“走基层”的途径, 通过加强策划, 改进报道方式, 快速应对突发事件, 强化新闻服务, 制定保障机制等措施确实推进“走基层”常态化。先后有几十名编辑记者走向基层, 发回一系列带着泥土芳香、来自最基层的经典报道, 新闻节目整体质量显著提升, 新闻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更好地履行了传媒产业的社会责任。

一、新闻报道民生化

要创作出有思想性、有内涵的新闻作品, 有效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引导作用, 需要更高的站位, 这就需要加强策划和组织, 有计划性有指导性地开展“走基层”。

笔者以为, 策划就是通过事先对新闻预判, 调动记者、编辑、后期、导播等力量, 充分利用电视传播手段, 对节目题材、角度和节目形态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组合, 最大化开发利用新闻资源, 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掌控舆论导向, 实现最佳的新闻宣传效应, 从而彰显人文关怀, 凸显媒体社会责任感。在漳州电视台的新闻改革中, “民生”是关键词, “市民”是主体, “人性”是标准, “责任”是目标, 努力追求“贴近、贴近再贴近”。

(一) 主题报道策划———大题材小切入

漳州电视台把走基层和当地中心工作结合起来, 精心策划系列活动, 用“走基层”的方式把各级党委的方针政策传达贯彻到群众中。提高了站位就有更高的视觉和立意。新闻中心先后策划、组织了《转变作风服务发展》、《民生看点》、《新春走基层我的2013》、《新春走基层驻村干部风采》等专栏, 组织记者深入基层及时采访报道各级党、政机关转变工作作风,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解民忧, 办实事, 开展“帮企业渡难关、帮项目破难题”活动的具体行动和实效。时政新闻栏目《漳州新闻》开辟了《喜迎十八大———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之“看变化”专栏。集中报道住房、医疗、社保、教育、三农、市场、交通、环保、城建、旅游等百姓关心的民生内容。社会新闻栏目《记者在线》开辟了《喜迎十八大———走基层访民生》, 把镜头对准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关注乡村文明、民风纯朴、村容整洁、生态完好、生产生活状态等。在“五大战役”、“田园都市”建设、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等中心工作宣传中, 从民生角度切入, 把“大事化小”, 说身边的事情, 讲百姓的话。设置栏目《四季战歌》、《以小见大两三事》、《喜迎十八大昼夜看家园》、《漳州人漳州事》、《夜漳州》、《身边的好人》、《文明随手拍》《新春走基层·我的微心愿》等栏目, 新闻报道接地气、有人气, 贴近百姓生活, 节目可看性增强, 收视率自然提高。

(二) 新闻栏目变脸———减时政增民生

新闻队伍开展走基层活动最终要体现在节目上。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 漳州电视台立即实施新闻节目改版。从内到外, 从形式到内容进行配套改进。内容上减少领导报道、压缩时政活动新闻、杜绝假大空。同时, 增加民生题材、增加一线采访、增加人物故事、增加新闻服务。形式上也进行改进, 投入资金更换新闻片头和演播室新闻背景, 包装更加生活化, 简约明了, 贴近百姓。具体做法是:策划新闻头条。大量压缩领导活动、时政活动和会议新闻, 腾出时间给重大民生和社会经济建设报道。重点策划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题材来支撑每天《漳州新闻》的头条;改进时政报道。重要时政活动做深做活, 体现大民生, 新闻民生化。加强经济和社会建设成就的深度综述性报道, 展示成果, 介绍经验。重要经济活动、重点项目等加新闻背景链接;改进报道方式。做活标题, 以多标题提示增加信息量, 标题力求形象具体有特色。语言通俗易懂, 表达直接了当, 不说官腔官话。在报道方式上倡导“大题材, 小切入, 小故事, 小人物, 接地气, 贴实际”。一系列改进, 一改往日呆板、枯燥、高调的时政新闻风气, 降低声调, 弯下身段, 缩短了时政新闻与百姓的距离, 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 长效机制保障———制度化常态化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基层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不竭的源泉, 群众智慧为新闻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的灵感。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下去, 与群众生活在一起, 在体验中采访, 付出真情实感, 才能抓住鲜活的题材, 发现典型人物, 采写生动故事, 拍摄到生动的细节, 创作出有深度、有温度、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走基层不能一阵风, 走形式。必须融入日常的新闻采编实践中, 成为每个记者的自觉行动, 成为新闻媒体的正常工作状态。漳州电视台新闻中心通过每天编前会进行日常策划, 天天跟踪。在节目安排上、奖励制度上、后勤保障上向“走基层”倾斜。同时建立群众评价体系, 以节目收视率考核采编人员。由于人力有限, 车辆有限, 以前新闻题材集中在市区及附近地区, 偏远乡村的题材难于顾及, 新闻节目覆盖面和影响面受到局限。开展“走基层”活动以来, 把记者压向基层, 来自基层的报道明显增加, 新闻的覆盖也更加全面。

二、深入一线传民情

随着社会发展, 市民意识和媒体意识增强, 民主、民权、民生成为社会关键词。地方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理应成为百姓诉求的重要平台, 民生新闻栏目对民生景观的报道自然承载着社会责任。漳州电视台老牌民生新闻栏目《记者在线》根植于漳州民间, 定位在漳州地区, 以“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贴近民情”为栏目宗旨, 主要报道漳州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关注漳州老百姓关注的新闻点, 以老百姓的视角去报道百姓生活。

(一) 快速反应记者永远在现场

新闻工作者的位置应当是“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3]。作为新闻事件的客观见证者和记录者, 记者必须随时准备“战斗”, 永远力争“第一”:第一时间到达, 第一个见证, 第一手资料, 第一时间发布。只有如此, 才能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捕捉到老百姓生动感人的场景, 反映百姓真实思想和诉求。

2013年7月18日, 第8号热带风暴西马仑带来百年不遇的强暴雨, 造成龙海、漳浦、漳州台商投资区严重内涝。漳州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关键时刻快速反应, 派八路记者深入灾区。当时隆教、港尾两个镇所在地和四个村被淹与外面隔绝, 连抢救人员都不能进入, 记者想尽一切办法强行进入, 摩托车、铲车、大水桶等都成了交通工具, 在滔滔洪水中发回来一条条惊心动魄的现场报道, 真实反映灾区人民抗灾自救和当地政府、军警及时抢救受灾群众的生动场景。在现场, 记者还主动帮受灾群众转移人员和物品。记者陈淑芬、黄秋生在埭美村采访时候发现有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被洪水围困, 立即拨打驻村干部电话求救。20分钟后6名老人被安全转移。

在抗灾报道中记者在关键时候走在前面, 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走到群众中, 和群众一起并肩战斗, 积极为百姓服务, 真正地实践“走”基层。由于及时、深入, 记者采写了大量现场感强烈有震撼力的好新闻。《洪水中的越野e族, 美!》、《一对夫妻一艘小船救了一村人》、《决口堤岸上的摩托抢险队》等特写透露出浓浓的温情, 传递了灾难面前众志成城的正能量。

在这次抗击第8号热带风暴西马伦的报道中, 电视台打破常规, 连续一个月持续跟踪报道。《福建收听收看》给以充分肯定:称赞这次报道“深入一线, 全程跟踪”、“及时、充分、全面”、“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 三方互动介入社会影响生活

为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反映社情民意, 唤醒公民意识, 《记者在线》积极介入公共生活领域, 协调公共生活, 努力实现从“社会守望者”到“社会对话组织者”的提升。经过10多年的努力, 《记者在线》建立了一个由政法、行政、服务等部门构成的通联信息网络, 包括公检法、工商税务、城建城管、水电服务、行政服务中心等。一方面及时提供百姓相关的生活资讯。另一方面, 针对老百姓反映的社会问题、公共管理问题、行政服务问题向相关部门及时反映, 敦促快速处置。《记者在线》充分应用媒体、受众和相关部门的三方互动, 开办了《在线帮你忙》、有奖信息和《文明随手拍》三个版块。对百姓反映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多年来就供水供电、城市公共设施和城市交通、改善部门服务作风等作出报道, 推动城市建设、文明创建、文明风尚、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提高。同时也化解了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记者在线》已经成为老百姓信赖的朋友。在漳州, 许多群众有事情有想法首先想到《记者在线》。

三、增强新闻服务意识提升社会正能量

“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 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4]。新闻宣传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服务百姓, 积极反映百姓所思所想, 反映群众呼声, 为百姓排忧解难。

2013年11月1日是漳州电视台建台25周年。响应中央勤俭节约的号召, 漳州电视台把台庆年定为公益服务年, 民生新闻栏目《记者在线》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在公益服务大展身手, 先后设置了《身边的好人》、《在线帮你忙》等板块, 利用热线和短信平台开展互动做好服务。无论百姓的衣食住行, 还是出现急难险情, 都主动认真帮忙。力求做到服务到位, 一帮到底, 有结果有反馈。

2012年5月, 《记者在线》栏目热线得知市区儿童小宏伟身患地中海贫血症, 经济困难无法治疗, 立即组织记者进行采访报道, 同时开办《爱心接力》专栏。在跟踪报道同时, 主动联系市红十字会参与。连续的追踪报道唤醒社会爱心, 感动一大批人, 先后有数千人参与捐款。仅仅20多天时间, 为小宏伟募捐爱心款45万多元, 帮助小宏伟在广州南方医院成功手术。新闻报道不仅仅帮助了小宏伟, 也产生广泛正面影响, 在全社会掀起爱心热潮, 涌动正能量。

2013年7月5日开始, 《记者在线》跟踪报道“好人郑旺根”的事迹,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51岁的学校保安郑旺根, 5年来一直坚持义务献血达到2.78万ML, 仅2012年就献了11次血小板, 挽救他人的生命。6月15日那天, 郑旺根按预约时间前往漳州市中心血站献血小板, 献血过程中突然腹痛难忍, 紧急送医后被确诊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必须立即手术治疗。在危难时刻, 做一辈子好事的好人却没有钱治疗。新闻报道后, 许多人向郑旺根伸出援手, 为手术筹集到了13万元的医疗费, 漳州市医院也于7月16日为郑旺根做手术, 免去他部分医疗费。郑旺根事迹的报道传递全社会的共识:不能让好人受委屈, 好人一定有好报!

芗城区大同村的53岁的低保残疾人陈有财, 连续五年申请廉租房没有成功, 原因是他名下登记有三部车辆。陈有财多方申诉无果, 求助《记者在线》。记者开展调查, 发现陈有财财产信息登记错误, 根本没有车辆。在记者的帮忙下, 漳州市住建局对陈有财的申请资格进行了重新审核。去年7月21日, 陈有财终于分到一套两居室廉租房。在乔迁之日, 陈有财特地邀请记者与他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喜极而泣。

多年来, 《记者在线》一直是漳州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担当社会责任的主要平台。新闻报道为百姓帮忙服务不仅仅解决观众反映的问题, 化解了社会矛盾, 也丰富节目内容, 树立媒体在群众中良好形象, 增强节目品牌的影响力。在漳州市, 很多观众遇到困难时, 首先想到就是找《记者在线》。现在, 《记者在线》正在筹备成立“在线爱心基金”, 建立社会救助机制, 扩大帮忙救助范围, 规范公益慈善运作行为。

更有意义的是, 帮扶困难的报道过程, 也是弘扬正气, 传递正能量, 呼唤爱心, 倡导互相帮助的良好社会风尚的过程, 实实在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注释

1[1]选题背景,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活动的历史根据: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新闻事业一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1942年整风运动期间新闻改革、1947年《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及两条战线斗争、1956年深入联系群众新闻改革和1961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新闻改革, 以及1978年、1989年新闻改革, 都对今天的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理论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喉舌, 无论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 还是热点引导、舆论监督, 都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公信力。现实依托:当前, 新闻界开展“走基层”活动, 是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是要从存在问题的根源入手, 要解决新闻队伍思想认识问题, 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更好地履行时代赋予的职责。

2[2]穆青:中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

3[3]刘云山2012年初任中宣部部长出席央视活动时讲话。

乡镇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简报 篇3

一要强化宣传,力求实效。要求倾心倾力,深入宣讲,实事办实,确保“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取得实效。分别举行20“走基层、送温暖”活动专题会、村(社区)群众会,安排部署“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力求实效。

二要制定方案,细化任务。结合镇情实际,按“全面覆盖、精准发放、多管齐下、成效明显”原则,制定年“走基层、送温暖”活动方案,明确工作对象与方法,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要是认真组织,压实责任。全面统揽,切实抓好实施,坚持领导带头,层层压实责任,明确帮扶对象,镇领导、驻村干部、一般干部分别定点联系帮扶贫困户。为满足群众需求,做好物资筹措,统筹民政等相关物资配发。

走基层活动总结体会 篇4

带着思考走,怀着感情转,迎着问题改。广大新闻工作者走向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传达民意民愿,回应百姓关切。一大批来自基层的鲜活事、动人情呈现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作为一线新闻工作者,我由此深切地体会到:

新闻报道散发泥土芳香。根植于什么样的土壤,就会获得什么样的营养。新闻工作者只有扎根广阔大地、扎根基层一线,新闻报道才能汲取充足养分,新闻“大厦”才能牢固根基。

这个不平凡的8月,人们欣喜地发现,报纸上普通百姓的故事多了,电视上小人物的镜头多了,广播里基层的声音响了……

我台以多种形式的报道分别开设专栏,推出“走基层 听民声”专题,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持续刊播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制的报道。

新闻工作者到广阔天地锤炼真本事。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既是听从党的召唤、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和使命,又是自身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更是写就新闻精品和锦绣文章的不二法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编辑记者们走出高楼大厦,到改革开放前沿,到普通民众中间,挖掘鲜活素材,采写现场报道。

“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们也应该审视自己:走基层,是蜻蜓点水,还是真正沉到下面?是走马观花,还是带着真情融入其中?就采编工作而言,深入才能生动感人,深入才能深刻透彻,深入才能使新闻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农村采访室副主编赵永平说。

“走基层,才能知道‘依靠谁’;转作风,才能知道‘我是谁’;改文风,才能知道‘为了谁’。”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调研采访,接地气、俯下身、抓活鱼,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身为“80后”的我们,光走到基层还不行,还要真正走进群众,和群众交心、向群众学习,这样,感受才真切、语言才丰富、稿子才鲜活。

让记者和百姓的心贴得更近,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人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最好的老师。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推进,大量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不断涌现,受到群众欢迎。

走基层活动工作总结 篇5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走基层”活动基础

为切实将“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抓好抓出特色,确保取得的成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昝中国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职办公室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走基层活动的日常工作,建立起了全员参与、整体联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把手”抓总体,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中层干部、科室单位全面参与,全力推动“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开展的工作格局。

二、精心谋划方案,丰富“走基层”活动内容

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以思想上为民利民、工作上便民惠民、作风上亲民爱民,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改进作风,推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发展为总体要求,以推进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发展水平为目标,全面落实深入基层听民意、宣传培训强民智、落实项目惠民生、化解矛盾促民和、勤送温暖聚民心、建强班子带民富和转变作风顺民愿等七项任务。

三、践行活动要求,落实“走基层”活动安排

根据遂宁市环境保护局《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实施方案》,1月16日,局党组书记、局长昝中国率领市环保局党组成员、局机关中层干部、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深入到联系的大英县回马镇文武村、芦林沟村慰问了20户贫困户(党员),给他们分别送上了大米、食用油和现金,价值2.6万元,并祝福村民春节愉快、身体健康,早日走上小康道路。在文武村,我局党员干部还以个人名义分别对结对帮扶的20户村民给予了现金慰问,共计1.1万元。

乡镇走基层活动总结 篇6

一、关注边远地区幼儿教育

2011年8月,本刊派出编辑程友伟随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育部——儿基会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组前往贵州省纳雍县。

纳雍县在大山深处,从贵阳市出发,要走6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才能到达。纳雍县幼教资源贫乏,幼教水平较低,专业出身的幼儿教师比例较小。但是,当地教师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尽管是八月份,天气炎热,她们从不迟到早退。时间紧,任务重,培训课程安排得很满,但是每个教师都如海绵吸水般努力学习而从不抱怨。南京的培训教师们不顾周旅劳顿,通过示范课和讲座相结合的方式,从理念到行为给当地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二、关注农村地区幼儿教育

2011年12月,在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的“百名记者百县千校行”活动的统一组织下,本刊派出编辑分别前往江苏省苏南和苏北农村了解当地幼儿教育的情况。本刊副主编姚国麟、编辑单磊深入连云港市灌云县六一幼儿园和灌南县三口幼儿园进行考察。在农村合格园工程的推进下,连云港市农村幼儿园的硬件水平较过去有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当地更需要提高的是“软件”水平。在与当地园长访谈中了解到,中小学阶段都有苏南对口支教苏北,但幼儿园缺乏专业对口支教。当地园长和教师希望有个支教和培训制度,帮助苏北地区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本刊副主编薛菁华前往苏州市张家港市调研。张家港市大力投入资金建设幼儿园的同时注重提高幼儿园教研水平。他们打破园与园的限制,组建了“园本教研共同体”,让各家幼儿园定期共同进行教研,以促进幼儿园整体水平的提高。此外,张家港市政府十分关注农民工子弟入园问题,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农民工子弟能够和本地幼儿享受同城待遇。

本刊编辑陈宁前往扬州市仪征市新城镇中心园了解当地状况。作为一所民办乡镇中心园,这所幼儿园注重开发“生态园”特色,开辟一大块种植园地,既提供幼儿操作种植的机会,也保障了幼儿食品来源的安全。作为一所民办园,也十分重视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从与投资者的访谈中了解到,他经常参与各种专业学习的培训班,他最希望公办园能派驻园长帮助整个幼儿园成长。

三、关注经济特区幼儿教育

上一篇:如何开展培训需求分析下一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