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乡镇基层党建工作

2024-10-02

如何强化乡镇基层党建工作(共8篇)

如何强化乡镇基层党建工作 篇1

如何强化镇基层党建工作

XX镇党委紧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争创亮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集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为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一、切实加强镇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突出重点、创新措施,狠抓领导班子建设 党建工作是所有工作的核心,而领导班子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核心。为此,镇党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把抓班子建设做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努力在全镇范围内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主题思想。

1、全面贯彻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抓好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建设,认真制定党建工作规划和计划。不断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党内重大情况反映和通报制度,对涉及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严格按照程序要求,及时提交镇党委会研究决定。坚持集中 1 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充分发挥分管领导的主观能动性。

2、全力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坚持通过党委中心组每周集中学习1次,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学时学分制,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十七四中全会精神,全面系统学习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等相关知识,做到学习有笔记、有体会、有交流,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加强镇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1、完善机关干部考核制度。不断完善镇机关干部岗位考核办法,继续以奖金挂钩和督查奖惩的形式,通过相应项目部、办、片负责领导签署意见,镇考核办审核的办法,狠抓机关干部的纪律和作风建设,更好地促进机关效能建设。

2、强化联村工作。近来,镇党委按照镇机关干部的实际情况,全面调整了联村工作,进一步完善联村工作考核办法,更好地促进联村工作。

3、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我镇共确定了项目 个县级和镇级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达 多亿元。为加快工程建设,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干部,我们又成立了 个重点项目工作组,抽调 余名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政策处理、工程管理等工作,加强对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培养锻炼,促使干 2 部深入基层,提升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4、加大镇机关干部的调整力度。以机构设置为契机,加大对重要部门,特别是关键岗位干部的交流力度,加大对不胜任、不称职、不作为干部调整力度;加大选拔和管理力度,结合村年青、有潜力干部的培养,让年青、有潜力的干部到重点村、复杂村、办事处等基层、矛盾一线工作中去。

二、进一步深化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一)大力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

1、认真做好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工作。为积极推进基层党内民主,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决定在全镇7个社区党总支1个社区党支部实行公推直选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

2、切实加强社区管理工作。一是强化社区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志愿者队伍,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热心人的作用,共同致力于社区管理。二是强化服务平台建设。要健全完善一站式、综合式服务平台,开展有效的管理服务,方便居民生活。三是强化激励保障措施。按照“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一定三有”要求,落实社区干部保障激励措施。

(二)贯彻落实党代表任期制

1、开展党代表提案征集工作。为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探索党代会任期制的实践途径,更好地发挥党代表作用,镇党委积极开展党代表提案征集工作。

2、开展党代表视察、调研活动。组织安排县、镇两级党代表进行主题视察、调研活动,充分所取党代表对镇党委的工作建议。

3、开展领导班子成员结对基层党代表活动。建立结对党代表联系工作机制,组织镇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党代表,定期与党代表进行沟通联系,听取党代表对党委工作的建议,为党委决策提供依据。

4、实行党代表年会制。确定每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

(三)全力推进村民自治机制建设

1、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四审四议三公开”制度。“四审”即:重大决策事项审查、村级重要事务用章审核、村级财务审接、对村主要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四议”:即各村对涉及村级重大决策、为民办实事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集体资产购建与处理等重大事项以及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全部按照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等四道程序:“三公开”即:继续实行“党务、村务、财务” 4 三公开制度。

2、全面推广“村民说事”制度。全面推行“村民说事”制度,营造形成“村民说事议事、干群合力干事”的良好氛围。在各村挂牌设立“说事室”,固定每个月的10日、20日为“说事日”,以民主议事的形式全面推广“村民说事”制度。

三、继续开展基层基础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一)坚持城乡联动,统筹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1、继续深入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联村活动。今年,根据实际对一些结对联村党组织进行了调整,5个江北局级机关党组织、10个为县级部门党组织、39个党组织镇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以“一对一”的形式,与54个行政村党组织继续结成互帮互助对子,各结对党组织与村党支部开展“一帮一”结对共建活动。

2、继续深化城中村的撤村改居工作。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如果条件成熟的话,让10个城中村逐个导入社区化管理,形成农村新社区,达到彻底的撤村改居目的。

3、继续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工作。继续完善镇党员服务中心和5个村级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真正把党员服务中心建设成为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组织和广大群众提供 5 指导协调、咨询帮助等党内服务的载体。

4、继续推进基层平安工作。由公安民警、边防军人、司法特派员、结对联村单位联络员、联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组成联村工作组,协助做好村务党务工作。

5、大力推进村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组织村干部到镇重点工程进行挂职锻炼,为确保村干部到挂职锻炼工作真正取得实效,镇党委将对挂职村干部实施动态管理,如实记录挂职锻炼期间的表现,同时根据挂职村干部完成工作情况及日常表现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作为村干部评比各类先进的重要依据。

6、加快推进农民会所建设。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农民会所建设工作,把加强农民会所建设作为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详细排查的基础上,今年又确定上报了4个村,这4个村的农民会所正在筹建当中,预计可于今年年底建好。

7、优化设置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大组建区域化、行业化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对已组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进行党建工作指导,努力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对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落实组建任务,明确组建时间,做好组建服务工作;对不够条件组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进行宣传工作。今年,新成立了宁波戴维医 6 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宁波太平洋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党支部。

(二)进一步深化村支部书记及村主要干部队伍建设

1、继续完善村主要干部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完善村主要干部的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通过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相结合、月度考核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月度考核以重点项目推进、违章建筑控制、社会稳定维护等三项内容进行考核,考核以分值的形式对村完成镇各线全年工作目标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2、继续实行村干部双向述职述廉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每年进行述职述廉,对不能胜任工作的村委会主任,可劝其辞职;对经组织处理无明显变化又拒绝辞职的,通过法定程序提请进入罢免程序。

3、切实加强村主要干部教育培训。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对村主要干部进行轮训,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4、选强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从农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中选拔村干部,特别要把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化解矛盾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工作负责、对群众有感情、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7 热爱工作、有知识、有见识的年轻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来。

5、继续完善党内关爱制度。在日常生活上关爱,镇党委政府对生活确实困难或因病住院的村干部及家属平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对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为其家属安排工作,年终时结合老党员、困难党员慰问活动,由镇党委领导进行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村干部能够安心于村集体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党内帮扶结对制度,加大党员帮扶基金筹集力度,重点帮助有实际困难的党员和村干部。继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让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解除后顾之忧。

(三)进一步优化党员、村级后备干部及大学生工作者队伍建设

1、完善党员发展工作。全面推行双重推荐、党委预审、集中培训、支部票决、全程公示、责任追究制度,重点在知识青年、致富带头人、行业骨干、务工经商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复退军人中培养发展党员,切实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把优秀青年、妇女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认真做好推优工作,做到党员发展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

2、加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针对近年来村级后备干部量不足、选不准、用不上的现状,镇党委通过定期培训、8 交任务、压担子的办法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把符合标准的高(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双带”先锋、致富能手纳入人选范围,建立镇、村两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

3、加大党员干部、后备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巡回宣讲培训、集中办班培训、远程教育等方式,定期对党员干部、后备人才开展政策理论、科技知识、专业技能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4、加强对大学生工作者的锻炼。全镇30个大学生工作者分别到镇机关的党政综合办、农渔办、社会事业办、城建办等职能办公室进行工作岗位锻炼,要求大学生村官要围绕当好一名村官这一工作主线,深入学习科室干部的农村工作经验,了解各行、各业、各线的政策和工作要求,全面提高服务群众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大学生工作者真正融入农村工作平台,直接参与村务管理,让大学生村官身兼数职创造锻炼平台,义务担任远程教育管理员、科技指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环保监督员等职务,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为农民群众出谋划策,传授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帮助农民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

5、继续推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为逐步建立党员 9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有效机制,为无职党员提供一个自我发展、践职履责的平台,镇党委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设置勤劳致富、先锋模范岗、理论学习岗、文体娱乐岗、社会治安维护岗、扶贫助困岗、义务奉献岗、计划生育宣传岗、环境维护岗、公益事业岗等10个岗位。

(四)加强对矛盾复杂村的转化工作。

1、领导班子插入包村。对镇内村级情况比较复杂、经济相对落后、不稳定因素多的村,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加强对该村的工作指导,实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插入包村制度”。

2、镇机关干部蹲点派驻任村党支部书记。针对矛盾复杂村班子不团结、群众反映不好、工作实绩不明显的情况,镇党委在中层干部中选派了2名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有工作能力的党员干部挂职到矛盾复杂村党支部任村党支部书记。

3、党委会专题研究。镇党委专门针对矛盾复杂村的整顿转化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讨论,制定了领导班子插入包村包村、镇机关干部蹲点任职工作。

如何强化乡镇基层党建工作 篇2

在政府政务公开的整个系统中, 基层政务公开 (本文专指较落后地区基层乡镇基层) 与民众距离最近, 基层政务大都是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政务信息,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我国基层政府在推进基层政务公开过程中已经遇到了一系列的困境或难题, 这些问题和成因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和牵绊,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厘清问题及其成因, 然后再寻求科学可行的解决办法。

1 我国基层政务公开的困境

当前在推进基层政务公开的过程中, 基层政府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尚未解决的陈旧问题,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施行以及电子信息化浪潮的到来, 诸如责任主体不明确、公开内容随意、公开形式不科学、实际效果不明显等传统问题凸显, 此外新的诸如法律定义不明晰、绩效评估不科学、基层政府面临治理与改革困境、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博弈等新问题也已经逐渐显现。这一系列新旧问题的交错存在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基层政务公开工作的推进。

1.1 在考核和研究中, 存在“唯数字论”的现象

基层政务公开绩效评估和研究的注意力往往放在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的数量、电子网络覆盖的百分比、数字化平台的点击率、政府信息公开的总量等上面, 呈现的内容往往过于高大全, 较少关注或不关注基层民众的意见, 政务公开的管理和绩效反馈脱节, 改进力度不足, 政务公开工作在某些地方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执行上级命令和打造政绩的形式。

1.2 责任主体不明确

《条例》中对政务公开的主体一律用“行政机关”或其他单位的统称来概括, 尤其是基层政府, 在进行政务公开的过程中, 由于机构设置的差异, 往往是主要政府机构行使职权, 没有明确规定政务公开的责任主体, 且行政领导负责制的存在, 使得主体不明确的前提下, 公开与否皆由领导一人拍板决定, 制度性不强, 公开随意无序, 一旦失责, 就出现推卸责任现象。此外, 《条例》对政务公开的责任主体失责的行为也没有作明确的处罚规定。

1.3 公开内容随意, 轻实效, 重形式

我国基层政务公开, 从早期就普遍存在公开内容模糊、范围狭窄、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条例》中虽然对有关各级政府必须公开的内容作了明确的列举, 但是对于例外事项则多用“机密”“隐私”来界定, 立法上, 没有做到“法无禁止即公开”而是“法无规定即保密”;执行上, 多数基层政府也没有做到“法无授权即禁止”, 而是越矩代替基层民众“法无禁止即可为”, 随意公开, 选择性公开, 按政治形势公开, 避重就轻, 重形式, 轻实效。我国村务公开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历时最长, 时至今日, 却仍旧大量存在民众不知村务、政务的情况, 近年来, 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也暴露了一些基层政府政务公开中, 在与民众沟通互动等环节上的严重不足, 主动公开实则上成为公开即结束, 没有注重后续的效果, 更不谈进行追踪决策, 救济途径更是名存实亡。

1.4 监督受阻或实际无监督

基层政务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 公开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政府形象的认识, 基层政务公开理应将实效放在重中之重, 对此进行监督则是确保实效的关键。但是, 当前我国基层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实际上缺乏有效监督, 甚至存在监督真空, 导致责任追究无从进行, 政务公开工作无从改进。

1.5 公开形式不科学

盲目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片面强调电子政务平台的作用, 大搞电子政务的“一站式”服务, 忽略地方实际, 理论与实际情况脱节。在我国大多数中西部基层乡镇政府, 由于基层民众文化素质较低、经济条件有限、网络和信息技术软硬件设施配套不齐全等条件的制约, 构建电子政务平台, 实现网络化办公的条件并不成熟, 而只能作为一种发展方向。在实际操作中, 一些政府部门按照上级文件精神, 硬性照搬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经验, 盲目打造地方电子政务网络, 忽略实际情况, 以电子政务平台为主要甚至单一的政务公开手段, 一味求新, 唯“数字化”论。

2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基层政务公开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理论研究工作中, 都存在不足, 这些不足之处导致了我国基层政务在进行政务公开工作时, 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绩效, 这些阻碍因素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基层政府在进行政务公开时的问题, 所以这些问题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同时, 也对形成问题的不利因素进行了总结。

2.1 法律条文模糊, 定义不清晰

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而言, 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缺乏明确性。根据美国《信息自由法》, 除法定不公开的信息以外, 政府所有的信息都要对外公开, 即使是例外事项, 也要受到“可分割性原则”的约束, 凡是能够分割出来进行公开的信息都必须公开。对于应公开而没有公开或者无可信理由下拒绝公民请求不公开的情况, 公民有权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并且法院优先受理此类案件, 我国的立法则缺乏此类的明确规定, 立法尚不成熟。

2.2 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脱节

在理论研究上, 缺乏实际的调研和深入的实践经验总结, 没有及时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分析。政务公开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的理论构建, 缺乏具体可行、具有指导性的建设性理论方案;研究中, 电子政务公开成为政务公开的代名词, 忽略传统的政府运行方式, 将手段上升为内容;有关基层政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片面进行自上而下的政务公开工作经验推广, 忽略了基层实际。

2.3 制度不健全

我国部分地区的基层政务公开与其说是按照制度公开, 不如说是按照领导的意愿公开, 过于人性化的公开模式导致政务公开内容偏离, 形式走样。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第一, 没有一套科学可行和完善的基层政务公开制度;第二, 缺乏一套具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的公开程序;第三, 对已经明文规定的公开办法执行不到位或者不执行。

2.4 脱离群众, 忽视公民参与

基层政务公开所公布的政府政务都是与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 与民便利, 为民服务是基层政府工作的核心内容, 一些基层政府在“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上渐行渐远, 进行政务公开工作时按照喜好、领导意愿以及政策公开, 忽视群众实际需求, 脱离群众的参与, 实际效果不显著甚至公开不力适得其反, 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2.5 绩效评估的不健全导致无从监督

我国基层政务公开的的绩效评估多为行政机关内部评估或者上级评估, “政府失败”理论认为正是这种机制导致了政府机构和政府政策效率的低下, 根据威尔逊政策评估的第一原则, 也可以知道这种评估方式是不科学的。这种评估上的不健全导致基层政府政务公开的绩效无从监督, 容易造成监督缺失或者不监督现象。

3 突破困境的办法

3.1 引入社会组织, 实行多元主体共同管理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事务上的作用日益显著, 基层政府在进行政务公开工作中, 可以探索引入社会组织, 通过政府、民众和社会组织三方签订合同的方式, 让他们参与基层政府政务公开系统或者平台的管理, 并对政府政务公开的绩效进行评估和监督, 制约政府滥用权力。

3.2 标杆管理

完善的法律是确保一项政策和制度得以严格执行的基础和前提。参考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经验, 我国政务公开制度的改革和确立, 要在公开内容上, 进一步明确立法, 法无禁止即公开, 定义界定要清晰, 不断完善法律规范;在定责上, 要立法明确责任主体;在究责上, 要明确政务公开责任主体的各项职责, 法无授权即禁止, 使其无法推卸责任, 并通过立法定义清晰的追责办法。此外, 要及时公布和更新基层政府自身实施政务公开的有关内容, 这些内容应该包括政务公开的明确内容、政务公开的主体、程序、方式、可供选择的合法监督渠道、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结果以及绩效改进等相关情况, 并提供强有力的具有法律保障的救济途径。

3.3 重塑基层政务公开制度, 再造政务公开流程, 改革基层人事制度

英国中央政府政务公开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与政府改革紧密相连, 突破我国基层政务公开的困境, 应该将基层政务公开跟当前的中央政府改革结合起来, 结合基层实际。我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只有通过创建基层政务公开制度, 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化、法制化, 基层政务公开才能够继续快速向前推进。要缩减政务公开流程, 使之切实可行, 易于监督, 此外, 可以结合公共人事制度改革, 探索培养专业的政务公开人才队伍, 在各个乡镇基层配备专业的大学生公务员或村官负责政府信息公开事宜。

3.4 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同时强化传统政府政务公开方式

电子政务平台有着其无以伦比的优势, 毫无疑问是推进基层政务公开, 突破当前困境的重要突破口, 但是基层政府在进行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时, 一方面要注意电子政务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抓好反馈接收工作;另一方面, 更要契合基层实际, 重视传统的政务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到位。

3.5 把推动基层民众参与作为推进政务公开的首要任务

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是进行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一环, 而公民参与, 则是民主的希望。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是增强基层政府和民众相互沟通与信任的前提, 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本身既是扩大公民参与的重要基础, 也是重要手段;而扩大公民参与, 则有利于基层政务公开的良性发展。基层政府要寻求切实可行的办法让民众参与进来, 更要积极主动, 广为宣传动员, 及时迅速地受理群众诉求, 形成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摘要:我国的基层政务公开工作在立法、公开及事后绩效评估和监督等方面普遍存在缺乏实效以及理论研究与政府实践脱节的现象, 信息化尤其是电子政务进程的加快也导致基层政务公开面临着新的诸如新技术与旧思维相博弈的困境, 从分析我国基层政务公开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出发, 着重探究如何在新形势下突破新老困境, 继续推进基层政务公开。

关键词:政务公开,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公民参与

参考文献

[1]李文利, 朱向东.美国的政务公开制度[J].人大研究, 2007 (04) :43.

[2]万鹏飞, 饶诗韵.美国联邦政府政务公开制度的实践及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6 (02) .

[3]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 (第二版)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

[4]小约瑟夫·斯图尔特, 戴维·M·赫奇, 詹姆斯·P·莱斯特.公共政策导论[M].韩红,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5]夏镇平, 高抒予.英国中央政府政务公开的主要做法和经验[J].中国行政管理, 2006 (01) .

如何强化乡镇基层党建工作 篇3

关键词:央企;基层党建;依法治企

党的十六大以来,依法治国就一直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自此,依法治国更是被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如此强调法制观念的大环境之下,如何推进依法治企,如何通过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依法治企,成为了央企的新课题。

一、选好“一个根本”夯基础

当前,要深化依法治企,必须强化法制意识,切实提高企业领导班子依法行使权力的观念意识。因此,央企基层领导班子的选择尤为重要。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班集体,那么领导班子便是班主任,是一个班级风气的领头人。作为领导班子成员,首要任务就是做好“掌舵人”,为企业的发展方向谋篇布局。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政领导要引领好企业的法治氛围,首先必须从要求自己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强调一把手要以身作则,这同样适用于依法治企的法治进程。“依法治企”是口号而不是空谈,需要切实的努力和付出。依法治企的进程中,对于员工而言,领导的一句“跟我上”比“给我上”更具有说服力和号召力。举个例子,春秋时期,晋国赵简子率军攻打卫国,很快包围了都城,卫国的百姓们殊死抵抗,而赵简子知识躲在皮盾后,指挥将士们攻城,面对卫国的反攻,战士们垂头丧气,个个畏缩不前。赵简子很生气,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曾经战绩显赫的晋军如今为何不能发挥出当年的威力。谋士们给赵简子献计,“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赵简子反思之后,决定扔掉皮盾,操起武器,冲到前线,奋勇杀敌。战场上的将士们看到身先士卒的将军,感到十分鼓舞,于是人人都奋勇争先,一举攻破卫国。

“身教胜于言传,表态不能代替表率”。要想走好央企全面法制的道路,必须选好领导班子,从根本上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

二、落实“两个方向”畅言路

通过基层党建推进依法治企,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就是充分发挥公司党委的政治核心领导作用,抓好制度建设,并做好落实工作。“无规矩不成方圆”,党委的各项制度应以“依法治企”为核心,制定和完善党建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法制化”。在落实过程中以上带下,完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明确奖惩措施。

然而,制度制定得再完善,得不到好的落实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制度的贯彻落实中,也提倡自上而下。领导都自觉遵守,普通员工自然也会按规定执行。这就考验了领导班子的领导艺术和领导个人的号召力,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还要拉近与员工的关系,不说官话,不摆“官架子”,让员工能够真正从思想上认同领导,愿随其后,而不是阳奉阴违。带头人的领导艺术,在制度的落实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外,言传身教之外,还要加强对制度落实的考核,在年终评优评先中秉承“一次违规,一年白干”的原则,一旦出现违规情况,撤销其年底评优资格,并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按规则办事的重要性。

自下而上,就是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依法治企的积极性。制定的制度是否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是否能顺畅地执行下去,还需要靠员工的反馈不断完善。

众人拾柴火焰高,制度的制定依靠的时少数人的指挥,而完善却需要多数人的集思广益。因此,企业需要定期组织会议,讨论是否每条制度都可以顺利落地,每条制度都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落实的过程中,不断对每条制度进行检验,不合理、不完善之处在会上提出,让每位员工参与讨论,及时修正,才能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垫脚石,而不是阻碍前进的绊脚石。

同时,还要广开言路,让员工为企业法制化献计献策。领导班子是公司发展的掌舵者,员工则是监督者。然而员工的监督,面临着三个难点:坦诚难、被接受难、生效难。比如一些单位的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提出的都是不痛不痒的肤浅问题,而对于真正阻碍发展的大问题,员工因为担心领导的“报复”,鲜有提及。即使员工不惧“报复”大胆提出,有些党政领导也很难接受,当下便“红眼红脸”,恶语相向,这些建议的生效更是天方夜谭。事实上,来自基层的意见,才是最真实有效的意见,然而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得到良好的重视。所以,企业中必须形成“员工抬起头来看发展、领导低下头来听意见”的开诚布公的气氛,才能避免员工监督的“三难”,集合广大群众的指挥为基层党建推进依法治企的进程出谋划策。

三、找准“三个切入点”丰富依法治企内涵

首先是成立党政领导担任组长的“普法工作小组”。确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由企业领导带头学法,并制定分部门、分职责的培训学习计划,争取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侧重,做到有的放矢。如房地产板块需要侧重房产经济等方面法律的学习,建筑工程板块则侧重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学习。各单位负责人需要明确企业主要业务所对应的法律制度,并以身作则,率领员工共同学习。其次,开办普法课堂,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学习方向之后,需要号召全员学习。可以在部门内划分学习小组,引入竞争机制。学习小组内的党员必须发挥带头作用,时时刻刻做表率,认真学习。阶段性的学习完毕之后,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提高员工学习法律的热情,同时丰富员工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年终进行考试,检验全员的学习成果,考试成绩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让学法、懂法的意识深入人心,真正发挥作用,为依法治企做出切实努力。最后,设立法律顾问岗位,由专业法律人员担任。大型央企中往往设有这一岗位,而在基层央企中,对此岗位的设置一般不甚重视。而恰恰正是在这些基层项目,执行着最基本的生产经营任务。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经营活动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会有法律问题存在。一旦偏离了法律的轨道,在市场经济中就无法生存发展。因此,基层企业聘请法律顾问是十分必要的。有了专业的法律工作人员,才能够为企业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合法合规的建议,充分保障企业依法合规经营。除此之外,专业的法律人员还能为企业普法进程提供指导,带领员工学习专业法律知识。因此,法律顾问这一岗位在企业改革、防范法律风险、帮助企业做强做优的道路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何强化乡镇基层党建工作 篇4

目前我县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处于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打硬仗的时期,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在更加开放的政法工作新常态下,我作为一名乡镇基层政法委员,结合自身基层政法工作经验,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乡镇基层政法工作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一、基层政法工作的实际作用

政法工作是我国惩治犯罪,保护群众,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做好乡镇基层政法工作对提升群众法律意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效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乡镇作为接触人员群众的第一线,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政法工作干部的首要工作任务,近年来通过开展一系列“严打”活动,特别是在“扫黑除恶”活动中,我镇将活动开展同村“两委”换届工作相结合,积极针对重点人员和重点区域开展信息摸排,接受群众举报,及时有效的解决了一系列矛盾纠纷问题,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实现了换届纠纷越级上访为“0”的目标。

(二)有效提升基层群众法律意识。乡镇政法干部作为基层维护稳定的“主力军”、联系群众的“主心骨”,肩负着法律宣传,提升群众法律意识的责任,近年来我镇政法干部通过与镇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加强沟通合作,积极在镇域范围内采取悬挂横幅、粉刷标语、组织讲座等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的普法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提升了群众法律意识。

(三)有效调节群众纠纷。基层纠纷调节工作,是我国政法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镇采取将信访调节、司法调节和治安调节有效衔接的方式,在定期开展民间纠纷和不安定因素排除工作的同时,积极制定应急措施,规范调节程序,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确保把矛盾纠纷消灭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有效提升镇村基层干部力量。基层综治干部网络化建设作为乡镇政法的基层基础性工作,是我国群防群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基层政法力量不足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镇在镇、村两级层层建立了综治组织,在辖区25个村成立了治保会、调委会和护村巡逻队伍,明确了责任人员和信息员,构建了完善的政法综治网络体系,通过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除在推进政法工作方面,同事也在信访、暑期坑塘维护、秸秆禁烧、生活垃圾清理等工作上均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夯实了基础,维护了稳定。

二、如何当好一名乡镇政法委员

乡镇基层群众性强、责任性高,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线阵地,乡镇政法工作的开展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我认为要当好一名乡镇基层政法委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决拥护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乡镇党委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基层政法工作必须坚持的重大的政治原则,也是基层政法委委员必须要担负起的首要责任。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素养、最重要的政治纪律。作为一名政法委员要以身作则、带领镇村两级政法队伍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时刻与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保持一致,确保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二是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政法工作始终。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基层政法委委员抓政法工作的重要职责。基层政法委员承担着推动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就是要求基层政法委员听党指挥,把党的重大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政法各项工作中去,维护好社会稳定。

(二)坚持问题导向。农村基层社会要素结构复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群众需求的不断提升,农村土地矛盾、务工纠纷等问题频发,作为一名政法委员切实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透彻理解问题和矛盾产生的根源,有利于将问题和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一是要有把握全局的能力。基层政法委员务必要将战略思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把握政法工作的全局性。政法工作是维护社会安宁、祥和,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的外部保障,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公平、公正执法,能够站在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把握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对乡镇基层政法委员的一项基本要求。二是要有看清矛盾根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前提就是要认清问题根源,乡镇基层矛盾纠纷纷乱复杂,屡清主次矛盾,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紧紧抓住矛盾双方的利益冲突主要火力点,为尽快解决矛盾纠纷提高理论保障。

(三)坚持公平正义。基层政法委员作为人民矛盾的调节员,时刻站在基层矛盾纠纷的调节一线,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具备较强的本领和过硬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更要时刻树立镇党委和政法工作的威信,维护好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一是要有道德修养。“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我们一方面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对人民群众要诚恳、态度谦逊,调节矛盾纠纷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要诚实守信,说到的事情必须做到,承诺的事情绝不食言,要心胸宽广,能够时刻站在维护全局稳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要清正自律当表率。做好新时期的基层政法委员,一方面要自觉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准则》和《条例》,经常解剖自己、反省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另一方面要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维护好和管理好镇村政法管理体系,加强同镇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庭的沟通和配合,为党和国家、人民的事业发展营造安宁、祥和的社会环境。

三、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矛盾纠纷类型趋于多元化。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化和基础建设不断扩大,特别是今年耕地确权、农村房屋确权等工作的不断推进,土地纠纷、房屋纠纷、农村经济买卖和劳资纠纷日益突出,房屋征用和违建住宅的拆迁产生的矛盾摩擦不断增多。

(二)群体性矛盾纠纷不断凸显。基层群众的宗族观念和宗派思想依然存在,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弱势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集体冲突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微信等通信软件的不断普及,方便了原电影放映员、畜牧员、涉军等群体之间的沟通联系,一旦发生利益冲突或政策变化,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这类矛盾涉及人数多,矛盾纠纷复杂,稳控和调处难度大。

(三)非正常上访成为维稳重点。由于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遇到问题害怕“打官司”,一旦自身利益受损就有了“有事上政府闹一闹”的想法,无论有理没理,都把“上访”当做“低成本”解决问题的途径,造成了非正常上访现象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一些闹访现象,一方面给维稳工作造成了难题,另一方也造成了信访资源的大量浪费。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基层政法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趋势,更好的服务于基层社会和群众,下一步我计划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乡镇基层政法工作要坚持在党委的领导下进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央特别是习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政法知识和政法管理能力,通过自身学习进一步强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高扬法治旗帜,打造“阳光政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和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当好排头兵。

(二)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以目前镇村政法网络管理体系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建立健全针对村班子成员的政法知识教育培训机制,引导村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政策落实、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基础政法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强化乡镇人大工作能力调研建议 篇5

为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结合本职工作,深入乡镇就乡镇人大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环节,也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我县各乡镇人大主席团严格按照地方组织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以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充分发挥基层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为推进全县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乡镇人大工作的基本情况

乡镇人大组织健全,经费保障

全县8个乡镇依法设置了人大主席团,主席团由5—9人组成,普遍由乡镇党委副书记兼任人大主席,乡镇人大主席团设置了办公室,配备兼职人大干事8人。乡镇党委将人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听取或专题研究乡镇人大工作。人大主席团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涉及有关重大问题时能及时向党委报告,需要党委统筹协调的,也得到了党委的支持,保证了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乡镇政府对乡镇人大行使 职权所需的各项经费能予以保障,乡镇将人代会、主席团会议、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为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乡镇人大工作依法开展

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对召开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都十分重视,能依法按期召开,人代会的质量也逐年有所提高。乡镇人大主席团按照自治区乡镇人大条例规定的职责积极开展工作。认真组织督办人代会代表所提议案、建议,结合各乡镇工作实际,组织代表视察、检查乡镇政府农、林、牧、工业、计划生育、市场管理、扶贫、民生等方面的工作,有的乡镇还探索开展了站所工作评议,有效地监督和促进了乡镇政府及站所的工作。听取和审议政府分管领导的专项工作,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尽职尽责。

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日趋规范

1、工作制度不断完善。

乡镇人大主席团会议的召开已形成制度,每次召开会议能坚持邀请乡镇政府和相关人员列席。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基础工作也逐步规范,主席团都完善了二项职责;建立了五项制度;建立了“六簿一册”。另外,乡镇人大主席团每年都有计划和工作总结,能按计划开展工作。

2、联系代表、选民工作更加紧密。

主席团成员经常深入基层走访代表,选民倾听代表心 声,了解群众愿望,积极办理代表群的建议。有的乡镇人大主席团还在节日期间进行慰问代表活动,帮助代表解决生活上的困难,鼓励支持代表履职。充分发挥了代表作用,在代表中开展“五个一”活动,通过开展此项活动,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事迹,促进了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发挥了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人大工作近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快的进步,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法制建设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

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仍需进一步规范

有的乡镇人大工作随意性大,没有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有的制度不够规范,检查、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没有规范的程序,工作实效不够明显。

有的乡镇人大依法履行职责的力度不够

目前,乡镇人大主席在履行职责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监督力度不够,部分人大主席满足现状,或是认为人大监督作用不大,放松监督。二是在行使职权的程序上未严格依法进行。一些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工作不能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代表议案建议虽提出较多,但真正办理落实的较少。三是目前仍有部分乡镇人大主席直接负责政府的某些具体工作,有的甚至投入了主要精力,使人大工作 既无精力开展,更不可能自己监督自己。

乡镇人大主席和人大代表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了解,部分乡镇人大主席对人大工作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人大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不能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有的代表的素质不高,有的缺乏代表意识,履职的主动性不高,影响了代表作用的发挥。

组织建设有待改善。

有的人大主席认为人大工作是二线,有的担任人大主席后,一直没有调整,工作没有起色。有的乡镇人大配备了工作人员,但因身兼多职,工作难以应付。有的不热心人大工作,没有投入精力,工作没有成效,三、几点建议

强化组织保障。一是要配齐配强人大专职主席。各镇都要设立人大办公室,并明确一名专兼职人大工作人员。二是要进一步改善乡镇人大工作条件,落实好办公场所和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三是要关心乡镇人大干部的成长,工作成效突出的,适时交流、提拔使用,使人大成为“一池活水”激发人大工作者的工作活力。

规范乡镇人大工作。一是开好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各镇每年必须召开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有选举任务时还可增开。二是加强监督工作。各镇人大要针对本乡镇实际,把带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作为审议和监督的重点,通过听取政 府专项工作报告,进行工作评议,组织代表视察和开展执法检查、调研,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等多种形式,强化对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工作监督,提出改进意见。四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各乡镇人大要建立健全人代会、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代表小组活动、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等制度,实现工作规范有序。

加强代表工作。一要强化代表培训,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二要组织乡镇代表小组活动,为代表履职搭建平台。主要采取视察、检查、听取和审议乡镇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进行。三要认真组织乡镇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述职。为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接受选民的监督。四要重视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是代表履行职务的重要形式。完善代表议案和建议的交办、督办制度,切实提高办理质量。

如何强化乡镇基层党建工作 篇6

图说基层年轻干部走好群众路线的几个妙招

平和县霞寨镇赖志慧

【引题】

2010年和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

局在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中将义卖

设置为特殊课程。义卖商品均是从残障

人士手中购进的手工艺品,义卖所得的利润连同募集到的衣物一起捐给贫困

山区学校的孩子们。

主办方称,此举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课程”,让“80后”、“90后”

这些年轻的公务员们贴近群众,了解民

生民情,树立奉献意识并培养对群众的人文关怀。然而这些举措也引发了一些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为期一天的街头义卖不一定能起到培训教育作用,甚至有人认为此举有作秀的嫌疑。对此,在座各位怎么看呢?

无论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这个案例所引起的讨论,都代表了社会对年轻干部今后能否走好“群众路线”的关注。

【进入正题】

年轻干部队伍的素质和培养状况关乎着我们党的兴旺发达,关乎着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兴亡和民族的振兴。我们的年轻干部,其中不乏从小怀着为人民干一番事业的远大理想的。然而在实践当中,尤其是在中国当前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期,物质的诱惑和浮躁的情绪充斥在我们周围,如果没有践行一系列切切实实为群众服务的举措,是无法坚守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的。那些意志薄弱者就容易因心理失衡、私欲膨胀而与群众路线“脱轨”,从而走上“歪门邪道”。

通过查阅资料和自身经验,我希望通过这

堂党课与各位分享和探讨——年轻干部做好

群众工作的几个妙招。它们是:一、二、三、四、心要诚 腿要勤 嘴要实 脑子要活

第一点,心要诚。

1、心要诚,就是要充分体会干部与群众的鱼水深情。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说:“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我们的一切事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成功。因此,要静下心来认真去体味我们与人民的关系,要像尊重父母那样尊重人民群众,像爱护父母那样爱护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帮人民群众之所需,解人民群众之所难,做人民群众之所求。要知道,群众对我们也是有感情的,有时候在人民群众遇到困难时,干部的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不起眼的举动,也会让群众从内心中感到温暖,甚至终生不忘。

(图片1:脱离了群众,干部将寸步难行。)

2、心要诚,就是要真心记挂着群众。

杨善洲同志的家乡是一个自然条件

劣的地方。风沙大、吃水难等问题一直

记挂在杨善洲的心中。他在退休后,放

弃了到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而是在古

稀之年,重新背上锄头、铲子,像年轻

人一样开山育林。期间经历了许多常人

难以承受的辛劳,终于用了22年时间带

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5.6万亩、价值

3亿元的林场,并把它无偿上缴给国家。

他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今朝生机

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终于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群众生存的大问题。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最难的是用22年始终坚持做一件好事。像杨善洲同志对家乡人民的这种大爱,正是我们年轻干部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好好学习的。

(图片2:这片林场里蕴藏着杨善洲同志对家乡人民的深爱。)

第二点,腿要勤。

1、腿要勤,就是要常跑基层。

新形势下,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年轻干部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有的人不敢接触群众、甚至害怕群众,很少到群众中去听他们的呼声。有的年轻干部甚至不会同基层群众打招呼,不会跟群众拉家常,除了开会、送慰问品,似乎就没有别的做群众工作的办法。整天呆在办公室里,不与群众接触,不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对群众没有热情,当然就不会做群众工作。摆脱这种困境的办法,就是要跑基层。

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年轻干部就是要多往基层“跑”,多到群众当中去,接接地气,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通过走访、蹲点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摸到群众的脉搏,贴近群众的心窝。

2、跑基层,要避免形式主义。

有些干部误解了跑基层的真正含义,把工作的重

心放在了跑的形式上。把下基层当成领导交付的任

务,或者是当成自身提拔的镀金炉。下基层尤如走马

观花一般,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

单位谈一谈,再写个空话连篇的调研报告就算是完成任务。比如有些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干部,在挂点村挂

名一年多两年,只是在每年领导检查的时候露个面,当地的情况并不了解,当地村民也都不认识,更不要

说为当地解决了什么困难,做了什么实事。这种跑基

层只会令群众生厌,是不可取的。再比如我们现在基

层的一些包村干部,在抗击台风的关键时期,没有切

切实实下去巡视地灾点,密切监视灾情变化,只会躲

在村干部家里打打牌、喝喝酒。这都是需要反省的。

最近各地正在学习的李林森同志,身为一名组织

部长,从没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而是千方

百计挤时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与群众促膝长

谈、一个锅里吃饭,在“拉家常”中知民情,在基层

一线解民忧、在为民服务中暖民心。真正在思想上与

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

益的基点上想问题,办事情。

(图片3:走马观花,发现不了隐藏的真实问题。

图片4:深入调研,李林森情系群众。)

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做到吃得农家饭,干得农家

活,睡得农家床。把自己当成农民中的一员,凡事换

位思考,主动倾听百姓心声,准确把握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融入到群众中去,与他们拉家常,话农亲。听一听开展实践活动给群众带来什么实惠,听一听“三进三同”有没有得到他们的支持,听一听基层群众对党组织有什么要求,听一听广大百姓对机关干部服务群众工作有什么意见,让百姓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同时要注意对走访人的谈话进行分析,对有些思想偏激的群众要进行耐心的适度的引导。

(图片4、5、6: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呼声。)第三点,嘴要实。

1、嘴要实,就是要对群众讲实在话,办实在事。

干部融入群众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然而,“塘子大了总有浑水的鱼”,有的干部急于表现自己,夸耀自己,热衷于“形象

工程”、“政绩工程”,只求把最好的面展示给领

导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

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到最后,与群众的距

离远了,与百姓的感情疏了,哪还见什么鱼水情

深?

(图片7: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最终会被群众

所抛弃。)

干部深入基层,不仅是要知道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状态,更重要的是要办理落实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抱着一种虚心、诚恳的态度,对群众提出的正确的批评,要敢于接受,而且勇于自我批评;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尽快办理,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要向上级部门反应,并敢于督促其在限期内完成。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时时处处重实际、办实事、说实话、求实效。

真相是最有力量的,讲实话往往能获得最大的信任。在新农合、新农保中的群众工作,将群众即将获得的利益实实

在在算出来给大家看,无需吹嘘,无需夸大,群众自然会积

极响应。

2、运用多种形式,增强与群众的互动,接受群众的监

督。

广泛利用村务公开栏、宣传栏、农家书屋等宣传载体,对惠民政策的享受范围、享受标准、享受对象等进行及时公

示和广泛宣传,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实行阳光操作,确保各

项惠民政策传到基层、落到实处。认真做好各项惠农补贴工

作,将涉及粮食直补、家电下乡、农村低保、新农合、“一

事一议”等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图片8:向下公开政府信息)

注意收集舆情,及时编辑成文,并向上级反映。对于决

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的,要及时反馈给群众。做好群众与领

导干部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图片9:向上传达社情民意)

第四点,脑子要活。

脑子要活,就是要善于做群众工作。

1、活学活用,多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出谋划策。

现在绝大多数年轻干部,都是经过高等教育的,满载着

新知识和新思维来到基层。基层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和所学所长,多想办法为群众调产业、搞建设、保稳定,让

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要多想点子、多跑路子,让群众就业路子多起来,让困难家庭富起来。

(图片10:年轻干部满载着知识扎根基层)

2、整合资源,创造性地协调利益、排解矛盾。

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仅有热情和干劲远远不够,还须有新方法、新招数,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认真搞好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清理出来的矛盾和问题逐一分析整理,提出化解处理意见,并帮助各基层单位健全维稳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比如,在“两新”党组织中发挥以身作则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会中调和企业与职工关系;在妇联中保护妇女的权益,共建平安和谐家庭;在共青团工作中保护青少年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要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如老年会、同乡会等等。

【尾声】

如何强化乡镇基层党建工作 篇7

我国为了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推出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过近些年不断地发展, 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1 基层文化建设现状以及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建设现状

1.1 基层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只有大力进行文化建设, 才可以促使科学发展观得到严格的落实, 促使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近些年来, 我国党和政府都对文化建设充分重视, 文化事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 文化建设还不适应于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对于基层文化建设, 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 我国大多在县级设置公共图书馆, 乡镇文化站只有简单的设备, 缺乏相应的设施。很多乡镇文化站因为图书和活动设施以及器材等比较缺乏, 这样正常的文化活动就无法得到有效展开, 农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很多因素综合作用造成了这个问题, 其中主要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乡镇文化活动经费, 只有较少的财政拨款, 并且在财政核拨事业经费中, 业务费用要远远低于人员费用, 这样乡镇文化站就无法有效的开展正常业务工作和各类活动, 无法有效展开基层文化活动[1]。

1.2 基层服务站建设将会促使乡镇文化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益性的, 通过基层服务站的建设, 可以向省级、县级以及乡级传送相关的文化信息资源, 以此来促使文化资源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我国在相关规划要求中对共享工程建设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通过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 来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利用数字文化信息资源[2]。我国西部地区的县镇文化站已经陷入了停顿状态, 通过基层服务站建设, 可以促使乡镇文化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2 如何做好基层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2.1 对共享工程实施的意义充分认识

共享工程指的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 来数字化加工和整合文化信息资源, 通过网络, 来促使社会公众来共享文化信息资源。这种新型的文化传播渠道是不受地域或者时空限制的, 对于我国信息文化比较落后的广大中西部地区, 将会有着比较大的意义。各级文化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采取一系列的促使来进行组织和落实;财政部门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 来顺利开展共享工程的建设。

2.2 科学规划, 分步实施

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着较大的公益性, 在建设的过程中, 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来稳妥有序的推进和落实。具体来讲, 需要由点到面, 在县级规划中, 需要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 如代表性、普遍性、示范性等。要科学合理的选择基层服务站地址, 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将基层站的文化辐射功能给充分发挥出来。

2.3 要明确责任, 保障经费

乡镇政府需要设立相关的领导小组, 由分管文化的领导来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进行协调和管理。同时, 要在重要议事日程中加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等内容, 列入到相关规划中, 要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地方各级政府需要保证经费, 来更加顺利的顺利的建设基层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3]。

2.4 要积极宣传, 营造良好的共享工程建设氛围

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可以对信息鸿沟进行消除, 协调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 对文化信息资源城乡差距进行有效的缩小和消除, 促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到更好的发展。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 来促使人们了解到共享工程的重要性, 大力宣传, 各级政府部门要落实职责。通过宣传, 还需要人民群众来对共享工程资源进行合理运用, 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2.5 共享工程的建设, 需要有机联系基层文化建设等工作

在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不能够脱离以往设置的文化设施网点, 并且要将公共图书馆的主体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因此, 在共享工程建设中, 需要有机联系基层文化实施网点建设以及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等工作, 互相配合和促进。相关政府需要在文化事业建设整体规划中加入共享工程实施的内容, 统筹考虑设备、人员以及资金等各个方面, 促使其顺利开展和落实。公共图书馆要大力建设文献信息资源, 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促使其实现自动化和网络化, 同时, 还需要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更好的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6 要统一建设标准

要统筹考虑网络的建设, 将其与其他信息共享网络建设的可匹配性和通用性等充分纳入考虑范围, 要保证基层站可以和其他中心能够互通信息。在本区域内, 在卫星接收系统、数据交换格式等方面都需要做好统一。在建设电子阅览室的过程中, 需要严格结合相关部门制定的方案来进行, 对建设思想和设备水准等进行统一;在选用具体信息服务设备时, 如服务器、读者终端、交换机等, 除了要结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还需要将基层站的实际情况充分纳入考虑范围, 更好的建设基层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基层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工程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经过近些年的建设, 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还有着诸多的问题, 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视, 统筹规划, 加强宣传, 科学规划, 来更好的进行基层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杨艳玲.浅谈乡镇社区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 2 (11) :106-109.

[2]周明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建设与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 2011, 2 (5) :54-56.

如何强化乡镇基层党建工作 篇8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诉讼监督;社会矛盾纠纷

一、当前基层检察院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一)诉讼案件数量多,案件审查处理难度大

近几年来,涌入诉讼过程的案件不仅数量多,类型新、法律关系复杂,而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尚不完善,导致审查处理难度也进一步增大。在案件审查处理过程中如何准确适用法律,统一司法尺度,确实也存在不小的困难。

另外,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监督活动的关注度明显增强,对司法公正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在检察工作中,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往往成为检察院机关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公众寻找司法保护的期望值更高

当前,邻里纠纷引发的伤害、对未成年人的强奸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盗窃、抢劫、敲诈勒索、诈骗等侵犯财产罪的案件居多,不同季节不同刑事犯罪高发,各种社会利益受到冲击。如邻里纠纷引发的伤害案件处理与日后两个家庭之间的相处不无关系,若处理不当可能再次激发矛盾。案件受害人及其家属与犯罪嫌疑人的家庭之间既产生了经济纠纷又造成心理上难以愈合的矛盾。作为基层检察院就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突出化解双方矛盾,谋求好的社会效果。

另外,不同层面的民事行政纠纷不断产生,特别是房产纠纷、医患纠纷、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等问题。加之基层调解委员会调解力度有限,第一道防线较为薄弱,很容易导致问题由小变大、积少成多。案件当事人甚至越过调解,迫切要求检察机关行使监督职能对案件进行处理,无疑加重了检察机关矛盾调处的包袱。

(三)涉检涉法上访工作面临挑战

涉法涉诉信访活动的组织化倾向明显,违法上访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当事人为了达到某种诉讼目的,采取闹访等极端的形式上访,突发信访、行为激烈的异常信访案件增多,出现“司法要挟”现象。大量的矛盾纠纷把基层检察院推到社会矛盾化解的第一线,处于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基层检察机关调节这些矛盾纠纷的资源和手段又是有限的,这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中的做法举例

(一)对于轻微刑事案件,释法说理,力求以和解方式解决问题

洛阳市新安县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在调处村民曹某因宅基地纠纷致邻居王某轻伤一案,公安环节调解多次未果,后移送该院审查批捕。侦监科科长靳朝经过审查,认为该案仍可进行刑事和解,否则王某的医疗费难以解决,曹某被批准逮捕,双方矛盾也难以化解。几番调解下来,曹某以王某过错在先不肯赔偿,王某认为和解不成曹某就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就漫天要价。靳科长判断,当事人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是和解失败的症结所在。待双方当事人情绪有所缓和,他结合案情运用法律,制作了一份《风险提示书》提示王某,曹某家庭困难,一旦追究刑事责任,可能民事赔偿无法执行到位;同时也提示曹某和解不成将追究刑事责任。如此一来,明明白白一本账,曹某和王某双方亲友在阅读《风险提示书》后表示愿意达成和解协议。后双方在检察官的主持下,达成刑事和解协议,公安机关将李某故意伤害案作撤案处理。

(二)民行部门加强案件监督,积极引导,促成和解

新《民事诉讼法》第208条第2款的规定首次将再审检察建议与提请抗诉并列为基层民事检察工作的主要监督方式,两者相辅相成,基本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民事检察监督体系,给再审检察建议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由于再审检察建议可以由同级检察机关直接向法院发出,不受级别的限制,所以基层法院生效的案件可以由基层检察机关直接发出检察建议,无需再经过上级检察机关审查,这使大量案件直接经过基层司法机关得以处理,能够及时有效地把大量民事申诉案件消化在基层。

对申请抗诉的案件,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与法院配合形成合力促成当事人听证和解。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机制的建议

(一)立足检察职能,将社会矛盾化解在执法办案中

1.严把逮捕关,提高逮捕案件质量。在审查逮捕时,注重全面准确理解法律规定,严格把握逮捕条件,克服“构罪即捕”的简单做法,对于恶性小、再犯可能性小的犯罪嫌疑人认为无逮捕必要的免于羁押,由公安机关直接移送公诉部门诉。通过“少捕慎捕”,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扩大相对不起诉的范围。公诉部门应发挥相对不起诉的预防、改造、震慑功能,除了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大胆适用相对不起诉外,扩大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对于未成年人涉嫌犯罪,过失犯罪、初犯、偶犯案件不起訴裁量权的案件范围扩大到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之刑罚,让轻微犯罪的人悔过自新,减少主观恶性,实现刑法之目的。

3.积极运用刑事和解制度。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环节,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真诚悔过,并向被害人赔礼道歉,有赔偿、补偿的意愿,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给予谅解,犯罪嫌疑人不再具有社会危害性,同时具备良好帮教条件的未成年人犯罪、邻里纠纷、家庭内部矛盾以及民事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轻微的交通肇事案件等积极运用刑事和解制度,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

4.从“背对背”到“面到面”的转变调处民事案件纠纷。借鉴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面对面”调处民事案件纠纷的工作实例,改变以往“背对背”的调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调处方式,检察官避免以“一家之言、一己之力”,在听证会上引导双方当事人就主要争议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让当事人有一个充分表达意见的平台,了解双方的分歧所在,把握调解方向。在民事申请监督案件听证会时,除了双方当事人,还邀请“评理人”,比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专家学者等都可参加听证会,对案件进行释法说理,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把法律宣讲到位,把道理解释清楚,从而实现案结事了。

(二)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实现矛盾纠纷的合力分流

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同时,建立依托“大调解”工作体系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对民事申诉等案件,坚持抗诉与息诉并重,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解工作,努力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对于轻微刑事案件,把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和刑事和解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当事人对立情绪,化解社会矛盾。

探索建立融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的“三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公、检、法职能与化解矛盾纠纷对接互动,搭建专业化调处运作平台,调动社会各方面整体联动的大调解机制,有效化解新形势下以利益诉求为主题的社会矛盾纠纷。

(三)加强外部力量配合,建立处理诉求协作机制

非管辖类司法诉求的大量涌入,是当前检察机关面临的现实难题。解决群众的司法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可能仅靠某一个职能部门去解决,必须加强检察机关与政府、公安、法院等外部机关的协作、配合。所以,要建立司法诉求情况通报机制,以便协作单位了解有关情况,有准备地应对群众诉求,尽早化解矛盾纠纷。

建立信访申诉案件转办、分流处理机制和息诉息访联动机制,召开多方联席会议,联合听证、共同答复,增强纠错能力,努力克服因信访申诉人盲目投诉、反复投诉,多方投诉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国家机关公信力降低,引导群众理性信访、合理诉求。

参考文献

[l]张云霞,张琳.新修改的民诉法视野下的民事检察息诉和解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10).

[2]丁明霞.浅析基层检察机关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构想[J].法制与社会,2011.(30).

上一篇: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下一篇:弟弟在姐姐婚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