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走基层活动简报

2024-06-28

干部走基层活动简报(通用13篇)

干部走基层活动简报 篇1

近日,为了在春节期间把党的温暖,组织的关心及时送到重病大病住院、家庭经济困难的教职工心中,以此激励全镇教育人以“凝心聚力,自信超越,成就你我”的精神风貌,推动全镇基础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威远县东联镇中心学校总支和工会决定开展20“走基层,送温暖”的迎春慰问活动。

镇内各中小学校支部、工会通过深入实际,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原则,推荐出了慰问对象,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东联镇中心学校备案。经中心校总支研究,决定了此次慰问对象为重病大病长病和家庭经济困难两类人员,确定了慰问标准,并安排由各校基层工会组织人员在春节前进行慰问,并做好相应资料的收集归档。

据悉,此次全镇共慰问在职、退休教职工21人,慰问金8000元左右。

干部走基层活动简报 篇2

新闻界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 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是要从存在问题的根源入手, 要解决新闻队伍思想认识问题, 还要在体制上改革, 从机制上调整, 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浮躁慵懒思想, 把新闻工作者从繁重的宣传任务中解放出来, 全身心投入基层, 从而确保“走基层”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并长期坚持、持之以恒。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 我们的目光和笔触时刻也不能离开人民[2]———这句话可以说是对“走基层”活动的最好注解。近年来, 漳州电视台在根源上探究“走基层”的途径, 通过加强策划, 改进报道方式, 快速应对突发事件, 强化新闻服务, 制定保障机制等措施确实推进“走基层”常态化。先后有几十名编辑记者走向基层, 发回一系列带着泥土芳香、来自最基层的经典报道, 新闻节目整体质量显著提升, 新闻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更好地履行了传媒产业的社会责任。

一、新闻报道民生化

要创作出有思想性、有内涵的新闻作品, 有效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引导作用, 需要更高的站位, 这就需要加强策划和组织, 有计划性有指导性地开展“走基层”。

笔者以为, 策划就是通过事先对新闻预判, 调动记者、编辑、后期、导播等力量, 充分利用电视传播手段, 对节目题材、角度和节目形态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组合, 最大化开发利用新闻资源, 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掌控舆论导向, 实现最佳的新闻宣传效应, 从而彰显人文关怀, 凸显媒体社会责任感。在漳州电视台的新闻改革中, “民生”是关键词, “市民”是主体, “人性”是标准, “责任”是目标, 努力追求“贴近、贴近再贴近”。

(一) 主题报道策划———大题材小切入

漳州电视台把走基层和当地中心工作结合起来, 精心策划系列活动, 用“走基层”的方式把各级党委的方针政策传达贯彻到群众中。提高了站位就有更高的视觉和立意。新闻中心先后策划、组织了《转变作风服务发展》、《民生看点》、《新春走基层我的2013》、《新春走基层驻村干部风采》等专栏, 组织记者深入基层及时采访报道各级党、政机关转变工作作风,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解民忧, 办实事, 开展“帮企业渡难关、帮项目破难题”活动的具体行动和实效。时政新闻栏目《漳州新闻》开辟了《喜迎十八大———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之“看变化”专栏。集中报道住房、医疗、社保、教育、三农、市场、交通、环保、城建、旅游等百姓关心的民生内容。社会新闻栏目《记者在线》开辟了《喜迎十八大———走基层访民生》, 把镜头对准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关注乡村文明、民风纯朴、村容整洁、生态完好、生产生活状态等。在“五大战役”、“田园都市”建设、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等中心工作宣传中, 从民生角度切入, 把“大事化小”, 说身边的事情, 讲百姓的话。设置栏目《四季战歌》、《以小见大两三事》、《喜迎十八大昼夜看家园》、《漳州人漳州事》、《夜漳州》、《身边的好人》、《文明随手拍》《新春走基层·我的微心愿》等栏目, 新闻报道接地气、有人气, 贴近百姓生活, 节目可看性增强, 收视率自然提高。

(二) 新闻栏目变脸———减时政增民生

新闻队伍开展走基层活动最终要体现在节目上。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 漳州电视台立即实施新闻节目改版。从内到外, 从形式到内容进行配套改进。内容上减少领导报道、压缩时政活动新闻、杜绝假大空。同时, 增加民生题材、增加一线采访、增加人物故事、增加新闻服务。形式上也进行改进, 投入资金更换新闻片头和演播室新闻背景, 包装更加生活化, 简约明了, 贴近百姓。具体做法是:策划新闻头条。大量压缩领导活动、时政活动和会议新闻, 腾出时间给重大民生和社会经济建设报道。重点策划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题材来支撑每天《漳州新闻》的头条;改进时政报道。重要时政活动做深做活, 体现大民生, 新闻民生化。加强经济和社会建设成就的深度综述性报道, 展示成果, 介绍经验。重要经济活动、重点项目等加新闻背景链接;改进报道方式。做活标题, 以多标题提示增加信息量, 标题力求形象具体有特色。语言通俗易懂, 表达直接了当, 不说官腔官话。在报道方式上倡导“大题材, 小切入, 小故事, 小人物, 接地气, 贴实际”。一系列改进, 一改往日呆板、枯燥、高调的时政新闻风气, 降低声调, 弯下身段, 缩短了时政新闻与百姓的距离, 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 长效机制保障———制度化常态化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基层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不竭的源泉, 群众智慧为新闻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的灵感。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下去, 与群众生活在一起, 在体验中采访, 付出真情实感, 才能抓住鲜活的题材, 发现典型人物, 采写生动故事, 拍摄到生动的细节, 创作出有深度、有温度、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走基层不能一阵风, 走形式。必须融入日常的新闻采编实践中, 成为每个记者的自觉行动, 成为新闻媒体的正常工作状态。漳州电视台新闻中心通过每天编前会进行日常策划, 天天跟踪。在节目安排上、奖励制度上、后勤保障上向“走基层”倾斜。同时建立群众评价体系, 以节目收视率考核采编人员。由于人力有限, 车辆有限, 以前新闻题材集中在市区及附近地区, 偏远乡村的题材难于顾及, 新闻节目覆盖面和影响面受到局限。开展“走基层”活动以来, 把记者压向基层, 来自基层的报道明显增加, 新闻的覆盖也更加全面。

二、深入一线传民情

随着社会发展, 市民意识和媒体意识增强, 民主、民权、民生成为社会关键词。地方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理应成为百姓诉求的重要平台, 民生新闻栏目对民生景观的报道自然承载着社会责任。漳州电视台老牌民生新闻栏目《记者在线》根植于漳州民间, 定位在漳州地区, 以“关注民生、反映民意、贴近民情”为栏目宗旨, 主要报道漳州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关注漳州老百姓关注的新闻点, 以老百姓的视角去报道百姓生活。

(一) 快速反应记者永远在现场

新闻工作者的位置应当是“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3]。作为新闻事件的客观见证者和记录者, 记者必须随时准备“战斗”, 永远力争“第一”:第一时间到达, 第一个见证, 第一手资料, 第一时间发布。只有如此, 才能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捕捉到老百姓生动感人的场景, 反映百姓真实思想和诉求。

2013年7月18日, 第8号热带风暴西马仑带来百年不遇的强暴雨, 造成龙海、漳浦、漳州台商投资区严重内涝。漳州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关键时刻快速反应, 派八路记者深入灾区。当时隆教、港尾两个镇所在地和四个村被淹与外面隔绝, 连抢救人员都不能进入, 记者想尽一切办法强行进入, 摩托车、铲车、大水桶等都成了交通工具, 在滔滔洪水中发回来一条条惊心动魄的现场报道, 真实反映灾区人民抗灾自救和当地政府、军警及时抢救受灾群众的生动场景。在现场, 记者还主动帮受灾群众转移人员和物品。记者陈淑芬、黄秋生在埭美村采访时候发现有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被洪水围困, 立即拨打驻村干部电话求救。20分钟后6名老人被安全转移。

在抗灾报道中记者在关键时候走在前面, 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走到群众中, 和群众一起并肩战斗, 积极为百姓服务, 真正地实践“走”基层。由于及时、深入, 记者采写了大量现场感强烈有震撼力的好新闻。《洪水中的越野e族, 美!》、《一对夫妻一艘小船救了一村人》、《决口堤岸上的摩托抢险队》等特写透露出浓浓的温情, 传递了灾难面前众志成城的正能量。

在这次抗击第8号热带风暴西马伦的报道中, 电视台打破常规, 连续一个月持续跟踪报道。《福建收听收看》给以充分肯定:称赞这次报道“深入一线, 全程跟踪”、“及时、充分、全面”、“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 三方互动介入社会影响生活

为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反映社情民意, 唤醒公民意识, 《记者在线》积极介入公共生活领域, 协调公共生活, 努力实现从“社会守望者”到“社会对话组织者”的提升。经过10多年的努力, 《记者在线》建立了一个由政法、行政、服务等部门构成的通联信息网络, 包括公检法、工商税务、城建城管、水电服务、行政服务中心等。一方面及时提供百姓相关的生活资讯。另一方面, 针对老百姓反映的社会问题、公共管理问题、行政服务问题向相关部门及时反映, 敦促快速处置。《记者在线》充分应用媒体、受众和相关部门的三方互动, 开办了《在线帮你忙》、有奖信息和《文明随手拍》三个版块。对百姓反映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多年来就供水供电、城市公共设施和城市交通、改善部门服务作风等作出报道, 推动城市建设、文明创建、文明风尚、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提高。同时也化解了社会矛盾, 构建和谐社会。《记者在线》已经成为老百姓信赖的朋友。在漳州, 许多群众有事情有想法首先想到《记者在线》。

三、增强新闻服务意识提升社会正能量

“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 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4]。新闻宣传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服务百姓, 积极反映百姓所思所想, 反映群众呼声, 为百姓排忧解难。

2013年11月1日是漳州电视台建台25周年。响应中央勤俭节约的号召, 漳州电视台把台庆年定为公益服务年, 民生新闻栏目《记者在线》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在公益服务大展身手, 先后设置了《身边的好人》、《在线帮你忙》等板块, 利用热线和短信平台开展互动做好服务。无论百姓的衣食住行, 还是出现急难险情, 都主动认真帮忙。力求做到服务到位, 一帮到底, 有结果有反馈。

2012年5月, 《记者在线》栏目热线得知市区儿童小宏伟身患地中海贫血症, 经济困难无法治疗, 立即组织记者进行采访报道, 同时开办《爱心接力》专栏。在跟踪报道同时, 主动联系市红十字会参与。连续的追踪报道唤醒社会爱心, 感动一大批人, 先后有数千人参与捐款。仅仅20多天时间, 为小宏伟募捐爱心款45万多元, 帮助小宏伟在广州南方医院成功手术。新闻报道不仅仅帮助了小宏伟, 也产生广泛正面影响, 在全社会掀起爱心热潮, 涌动正能量。

2013年7月5日开始, 《记者在线》跟踪报道“好人郑旺根”的事迹,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51岁的学校保安郑旺根, 5年来一直坚持义务献血达到2.78万ML, 仅2012年就献了11次血小板, 挽救他人的生命。6月15日那天, 郑旺根按预约时间前往漳州市中心血站献血小板, 献血过程中突然腹痛难忍, 紧急送医后被确诊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必须立即手术治疗。在危难时刻, 做一辈子好事的好人却没有钱治疗。新闻报道后, 许多人向郑旺根伸出援手, 为手术筹集到了13万元的医疗费, 漳州市医院也于7月16日为郑旺根做手术, 免去他部分医疗费。郑旺根事迹的报道传递全社会的共识:不能让好人受委屈, 好人一定有好报!

芗城区大同村的53岁的低保残疾人陈有财, 连续五年申请廉租房没有成功, 原因是他名下登记有三部车辆。陈有财多方申诉无果, 求助《记者在线》。记者开展调查, 发现陈有财财产信息登记错误, 根本没有车辆。在记者的帮忙下, 漳州市住建局对陈有财的申请资格进行了重新审核。去年7月21日, 陈有财终于分到一套两居室廉租房。在乔迁之日, 陈有财特地邀请记者与他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喜极而泣。

多年来, 《记者在线》一直是漳州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担当社会责任的主要平台。新闻报道为百姓帮忙服务不仅仅解决观众反映的问题, 化解了社会矛盾, 也丰富节目内容, 树立媒体在群众中良好形象, 增强节目品牌的影响力。在漳州市, 很多观众遇到困难时, 首先想到就是找《记者在线》。现在, 《记者在线》正在筹备成立“在线爱心基金”, 建立社会救助机制, 扩大帮忙救助范围, 规范公益慈善运作行为。

更有意义的是, 帮扶困难的报道过程, 也是弘扬正气, 传递正能量, 呼唤爱心, 倡导互相帮助的良好社会风尚的过程, 实实在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注释

1[1]选题背景,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活动的历史根据: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新闻事业一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1942年整风运动期间新闻改革、1947年《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及两条战线斗争、1956年深入联系群众新闻改革和1961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新闻改革, 以及1978年、1989年新闻改革, 都对今天的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理论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喉舌, 无论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 还是热点引导、舆论监督, 都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公信力。现实依托:当前, 新闻界开展“走基层”活动, 是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是要从存在问题的根源入手, 要解决新闻队伍思想认识问题, 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更好地履行时代赋予的职责。

2[2]穆青:中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

3[3]刘云山2012年初任中宣部部长出席央视活动时讲话。

干部走基层活动简报 篇3

为全面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落实中央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部署,在服务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中创先争优,国务院扶贫办开展贫困地区“千村万户”驻村调研活动,组织全国扶贫系统干部深入连片特困地区1266个贫困村l万多农户,接地气,访民情,惠民生,转作风,求长效。作为整个调研活动的组成部分,国务院扶贫办系统青年干部驻村调研率先启动,目前已经全面完成。

驻村蹲点接地气。国务院扶贫办党组决定用三年的时间使40岁以下青年干部驻村蹲点全覆盖。今年3-4月,已安排办系统1/3的青年干部组成10个调研组开展驻村调研活动,使青年干部增强对贫困状况的直接感受,加深与贫困群众的感情,更准确地把握贫困群众的脱贫需求和发展愿望。参与调研的青年干部吃农家饭、住农家床(炕),与贫困农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调研回来后,很多青年干部深有感触地说,离开基层,我们开展工作就没有了方向;不了解基层,我们开展什么工作也做不好;不与基层衔接好,我们的宏伟目标就是纸上谈兵,永远落不了地。

深入调研谋扶贫。10个调研组共走访农户224户,逐一填写入户调查表,与贫困群众面对面交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贫困状况、贫困成因、扶贫效果、发展需求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调查,找到了贯彻落实中央新阶段扶贫开发部署在基层要破解的难题、要完善的措施,了解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着力点、关键点、突破点,提出了许多符合村情民意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到了察民情、听民意、纾民困、解民忧,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推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学习群众转作风。吃苦耐劳,敢打硬仗,是扶贫系统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广大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让青年干部深受鼓舞。各调研组在调研中都发现贫困农户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迫切地希望帮助他们解决。看到特别困难的农户,有些参加调研的同志拿出自己的钱、物送给了他们;针对贫困村的实际情况,有些调研组结合自己部门的优势主动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参加调研活动的同志,白天入户访问,开座谈会;晚上交流情况,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大家普遍反映经过这次调研,提高了自身的才干和能力,加强了团队的互助精神,增进了同志之间的感情,改进了工作作风,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服务的意识更加强烈。

健全机制求长效。4月13日,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范小建同志主持召开“驻村调研专题汇报会”,全面听取了调研情况,办党组决定,每个调研组集中提一个制约调研村发展或严重影响群众生活的问题,办常务会议将集中研究一次,协调各方力量,为每个贫困村办一件实事。今后每年都要组织全国扶贫系统干部开展“千村万户”调研活动,并将每年的四月作为国务院扶贫办系统特别是青年干部的“深入基层驻村调研月”。紧紧围绕每年“两会”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根据扶贫工作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研究提出调研重点,组织青年干部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将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继续坚持办党组成员联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制度,无基层经历机关青年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锻炼制度,办系统基层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制度,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直接联系贫困群众、服务扶贫对象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

定南县深入推进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

干部下基层,是传承和弘扬苏区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创业致富的现实举措,江西省定南县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实现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常态化。

一是县领导联系镇。每个镇由一名县委常委牵头联系。在此基础上,每名县领导挂点一个村(社区)。主要负责“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和综合协调,研究和帮助解决重大问题。

二是单位联系村。每个县直(驻县)单位联系1个村,做到全县所有村均有单位联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并指定1名分管领导具体抓,安排3名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单位联系村与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定点包扶贫困村等统筹安排,主要协助联系村所在镇抓好“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任务的落实,完成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并在资金、项目、物资、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所联系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干部联系户。县领导和县直(驻县)单位主要负责人每人联系10户重点户,把其中的困难群众作为开展调查研究、信息采集、结对帮扶、试点试验的对象,认真制定并落实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确保其在2年内脱贫,成为脱贫致富的示范;县直(驻县)单位“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分管领导、工作队队长及队员每人联系10户重点户,其他干部(教师、医生除外)每人联系5户重点户,重点户主要为产业大户、五保户、低保户、困难党员、军烈属、在乡老复员军人、残疾人、留守孩、留守老人、因病返贫和因灾致贫人员、信访人员等。各镇所有在编在岗干部(工勤人员除外)采取分片方式联系所驻片区全部农户;城区街道成立6个工作组,分片联系社区居民,确保全县每户群众均有镇(街道)干部结对联系。干部联系户,主要是结交群众朋友,宣讲政策法规,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利益,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新列后备干部和新进工作人员挂职锻炼。新列科级后备干部和新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到村(社区)挂职锻炼一年,参与“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和扶贫开发工作,逐步建立起干部到基层培养、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的干部工作链。

(江西省定南县扶贫和移民办徐胜忠)

兴国县“三个结合” 建设和谐优美新农村

2012年,江西省兴国县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新阶段扶贫开发计划以及“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认真落实省、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有效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

一是结合新阶段扶贫开发。2012年,我县充分认识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将扶贫、移民与村庄整治相结合,注重统筹规划,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分类推进,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结合“三送”工作。我县2012年按照“全覆盖、常态化、见实效”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三送”(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明确了一批与新农村建设方向一致且具有特色、富有内涵、符合实际的“三送”活动示范带、示范区、示范点。2012年我县新农村建设在布点上做到与“三送”工作点相对一致,在督查上,与“三送”工作相并进行。

三是结合村镇联动建设。2012年作为新农村建设提升年,我县用城镇化的理念谋化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村镇联动、村落连片和基础村庄“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要求,重点推进村镇联动整治建设,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大胆实践,着力建设和谐优美新农村。

(江西省兴国县委农工部

王越)

社区“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简报 篇4

“谢谢玉蟾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关心,有了这棉衣棉被,我这个冬天就不会感到冷了。”泸县玉蟾街道玉蟾村村民邱明理接过棉衣、棉被高兴地说道。

为解决困难群众生活所需,帮助他们温暖过冬,11月21日至12月8日,玉蟾街道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各村(社区)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活动中,玉蟾街道机关干部们与困难群众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并向他们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向困难群众发放棉衣、棉被时,还嘱咐他们要勤换洗、爱护衣物,讲究卫生,养成好习惯。

据悉,此次“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向80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送去棉衣1件、棉被1床、油1桶、米1袋,合计资金10万余元;向低保、孤儿、优抚对象、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受灾困难群众、农村特困供养人员、重度一二级残、困难农民工和困难职工等790户困难群众,分别送去棉衣1件、棉被1床。

节前走基层送温暖活动简报 篇5

10月15日吐祥镇召开镇、村计生业务培训会,围绕“xx38”专项行动要求:

一是和派出所、卫生院、民政办取得了联系,并提取了相关数据和pic进行了比对,在完善19项核心指标的基础上,修改逻辑错误的信息。

二是对21名镇、村(社区)计生干部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明确工作任务:集中一个月时间。清理出生、死亡、流动三类人群。搞清育龄夫妇姓名和身份证号不为空,育龄妇女初婚日期不能小于育龄妇女出生日期,育龄妇女不为未婚,则初婚日期不为空,育龄妇女不为未婚,则有一条避孕记录,妊娠为活产,则与子女出生日期一致,妊娠史不能有完全重复记录,子女死亡日期大于出生日期,政策生育为内生育原因不能为违法生育的逻辑关系。

干部走基层活动简报 篇6

一是大力宣传政策法规。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作为下基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大关于反腐败的新论述,中央转变作风“八项规定”及省、市、县的相应规定,中央纪委全会精神,检察职能及纪检监察法规。

二是采取多种形式联系群众。县检察院纪检干部通过调研走访、带案下访、明查暗访、定点接访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实地调研,加强督促指导,实实在在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树立检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警“可亲、可敬、可信”的良好形象。

三是与落实“一案三卡”制度相结合。在联系群众的同时,深入乡镇、村对自侦部门案件、个别刑事案件进行跟踪考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进一步加强执

法办案活动的有效监督,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办案质量,预防和减少检察干警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从而推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

干部走基层活动简报 篇7

一、关注边远地区幼儿教育

2011年8月,本刊派出编辑程友伟随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教育部——儿基会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组前往贵州省纳雍县。

纳雍县在大山深处,从贵阳市出发,要走6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才能到达。纳雍县幼教资源贫乏,幼教水平较低,专业出身的幼儿教师比例较小。但是,当地教师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尽管是八月份,天气炎热,她们从不迟到早退。时间紧,任务重,培训课程安排得很满,但是每个教师都如海绵吸水般努力学习而从不抱怨。南京的培训教师们不顾周旅劳顿,通过示范课和讲座相结合的方式,从理念到行为给当地教师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二、关注农村地区幼儿教育

2011年12月,在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的“百名记者百县千校行”活动的统一组织下,本刊派出编辑分别前往江苏省苏南和苏北农村了解当地幼儿教育的情况。本刊副主编姚国麟、编辑单磊深入连云港市灌云县六一幼儿园和灌南县三口幼儿园进行考察。在农村合格园工程的推进下,连云港市农村幼儿园的硬件水平较过去有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当地更需要提高的是“软件”水平。在与当地园长访谈中了解到,中小学阶段都有苏南对口支教苏北,但幼儿园缺乏专业对口支教。当地园长和教师希望有个支教和培训制度,帮助苏北地区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本刊副主编薛菁华前往苏州市张家港市调研。张家港市大力投入资金建设幼儿园的同时注重提高幼儿园教研水平。他们打破园与园的限制,组建了“园本教研共同体”,让各家幼儿园定期共同进行教研,以促进幼儿园整体水平的提高。此外,张家港市政府十分关注农民工子弟入园问题,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农民工子弟能够和本地幼儿享受同城待遇。

本刊编辑陈宁前往扬州市仪征市新城镇中心园了解当地状况。作为一所民办乡镇中心园,这所幼儿园注重开发“生态园”特色,开辟一大块种植园地,既提供幼儿操作种植的机会,也保障了幼儿食品来源的安全。作为一所民办园,也十分重视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从与投资者的访谈中了解到,他经常参与各种专业学习的培训班,他最希望公办园能派驻园长帮助整个幼儿园成长。

三、关注经济特区幼儿教育

党员干部走基层心得 篇8

总的来说,这次走基层活动,对于我们新闻学子来说,绝不仅仅意味着只是一次新闻实践教育活动,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教育课:在基层,也有无数的“筑梦者”,他们的生活有张力,有激情,他们一直都是社会进程中的伟大参与者和推动者。短短五天,躬行大地之间,无时无刻不被震撼着。

党员干部走基层心得范文篇三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从今年3月初开始,我到XX镇芦湾村参加“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参加工作30多年来,也曾几次下乡开展基层工作,但是这次意义不同,是新世纪新时期干部带着学习的目的、解决问题和创建和谐的任务到基层去的。通过2个多月的民情访谈,使我深深体会到芦湾村的村民很质朴,生产、生活积极向上,思想心态很“阳光”,从心底里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与他们交谈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浸入心田,与他们交谈是一种无需投资的精神享受,与他们交流给人一种融入社会、回归自然、和谐发展的感觉,从他们身上使我收获了一笔不菲的人生财富。

一、只有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生所需。

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不但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搭建一个沟通、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也为密切党群关系,拉近干群距离,做好群众工作搭起了一座“无形桥”。我认为,有能力做好机关工作,不一定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但是有能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为了尽快掌握熟悉芦湾村社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我们工作组一行深入村社院落,走进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访民问需、访贤问能、访老问经、访富问计,亲身体会到广大群众的辛劳,了解到广大群众这些年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经历的坎坷。

他们在党的号召和县委1号文件政策的鼓舞下,利用荒滩资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荒漠区设施葡萄、日光温室、拱棚蔬菜、奶肉牛养殖等,实现劳动效益最大化和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芦湾村新农村建设刚刚开始就走在了全国、省、市县前列,不论是在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社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基层民主管理,还是农户门前绿化、家庭院落美化、村风民风转变、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都和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如今芦湾村的发展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是什么呢通过对温室大棚种植户刘生平、杨沛年、胡国伟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芦湾村的发展缺乏的是技术和信息,农户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科技培训,掌握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得到市场需求信息,为定值蔬菜品种和类别提供参考依据,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农技工作指导队,指导农户提高生产效益。芦湾村现有日光温室156座,其中:高标准三代日光温室80座,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68座,一代温室大棚8座,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拥有日光温室。三代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益明显高于一、二代温室大棚,为使温室大棚发挥好的效益,我们工作组干部积极向农户宣传关于改造旧棚给予5-8万元贷款贴息两年的优惠政策,目前,已为63户农户办理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64万元,准备改造旧棚65座。结合芦湾村群众需求,我们邀请该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讲方法,讲要领,举办日光温室果蔬栽培技术及玉米制种田间施肥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2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燃眉之急也为正在春耕生产的群众注入了新动力。

二、只有深入一线,走进群众才能感悟生活真谛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芦湾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我们根据摸排情况,工作组每个成员都与村里部分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一起进行春耕备耕生产,和他们一起拉家常,帮助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和疾虑。我们详细了解这些贫困户、困难户、低保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详细进行记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逐个帮助解决。先后走访慰问了赵玉莲、季桂英、贾玉桂等12户群众,并为4户生活生产特别困难的群众送去了春耕生产急需的化肥等物资,送上了我们工作组的一份关怀。通过和这些困难群众的访谈交流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些贫困的群众不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而是他们曾因各种各样的不幸原因致使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来温暖,需要大家的帮助来鼓劲,只要用诚心和他们交流,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接纳你。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为我们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融入百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机会。我们抽调下基层的每一位干部更应该珍惜这次机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把握好手中的权利,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群众,用真诚善良的心去温暖群众,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去回馈社会。

三、只有放下自我,深入基层才能体现自我价值

干部的工作能力大小和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现在,有的干部走出校门就进入机关工作,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透、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及时、对群众呼声听得不真切,脱离基层群众的倾向还普遍存在。有的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有的作风散漫、纪律要求不严;有的不思进取,能力素质较低;有的浮在面上,服务意识淡化,甚至有的年轻干部还没有到基层去过,更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处理一些应急和上访类问题束手无策等等。我们通过走访群众、接待来访、召开党员群众会议等,已排查出土地、林木等矛盾纠纷9起,针对这些矛盾问题,我们分门别类,邀请熟悉情况的长者和村社干部一起分析研究,寻找对策措施,引导群众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卓有成效地化解地埂、制种、林木纠纷5起,4起正在协调处理当中。通过调处矛盾纠纷,使我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处理农村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了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每一个干部应该把握好这次下基层的机遇,沉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尽心、精心地为群众服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从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展现良好形象,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体现。

四、只有贴近群众,树好形象才能密切党群关系

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两免一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得民心的好事,为什么干群关系越拉越远呢干部与群众之间好像有了一堵“无形墙”。我认为这就是因为我们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的少了,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少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少了,群众听到党的声音少了……。在目前开展的春季植树造林活动中,我们和芦湾村群众一起在村公益林场栽植红柳和沙枣苗木10万多株,1000多亩。有了我们的加入,有了我们的身影,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热情的和我们交流,拉家常,说感受,谈困难,赞扬党的政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淳朴,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动力。通过这次下基层活动,使我明白农村工作包罗万象,包括乡镇和县上各部门安排的工作都需要在村社一级落实和解决,而且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才行,再好的决策和部署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真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

地,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我们各级干部来宣传,农业科技技术需要我们来推广,农民群众的忧愁需要我们来分担,生活困难群众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共同来建设。我们的工作还不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只有,而且只有广大机关干部情况熟了,作风好了,素质高了,技术硬了,能力强了,工作实了,群众听到的声音多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无形墙”才会消失,干群关系才会更融洽。

干部走基层个人心得体会 篇9

走基层、办实事是中央八项规定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党的干部,通过“走基层”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肩负的责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只是一个口号,应该落到实处。在这次走基层活动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用诚心走访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生活。在走访群众时要胸怀诚心,要杜绝做模样、走过场、弄架势。要真正把群众当做亲人,放下架子,才能不打官腔、不说官话,才能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百姓心中有杆秤”,党员干部要带着诚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需问计于民,才能听到群众的实话,感受群众的疾苦,赢得群众的信任。

(二)要用“责任心+爱心”对待群众,才能切实办好实事。在工作中要始终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专心听取诉求、认真做好记录、耐心解释疏导,积极处理问题,做到以心交心,积极主动,综合应用各种措施,切实解决题目,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像今年2月份,乡村一名叫的群众来到我局,情绪较激动地告诉我,他父亲于2010年在乡信用联社有一笔定期存款,现在银行账户上查不到金额——“钱不知去哪了”。我耐心地听完他的情况介绍,嘱咐他不要着急,并及时做好情况登记留下姓名及电话,情况查明了好及时向他反馈,送走后,我立刻把他反映的情况与县信用联社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在详细了解问题缘由后,我及时把情况反馈给了。听完我的答复后,高兴地说:“你的回答我非常满意,事情总算有了眉目,非常感谢金融国资局!”

冬季健步走活动简报 篇10

12月29日,为喜迎2023年元旦,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我院工会在省体育中心外场举办了“迎元旦”冬季健步走比赛活动。

此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院8个支会有千余名职工报名参加健步走活动,经过各支会精心选拔,每个支会分别选出两男两女四名优秀选手参加由院工会组织的第二阶段的健步走决赛。决赛由32名职工参赛,整个赛程为6公里,参赛的.队员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冬日的暖阳,你追我赶、相互鼓励和加油,气氛轻松活跃。通过健步走活动,让大家放松了心情、释放了压力,更考验了意志和耐力。经过激烈比拼,神经外科刘念获得男子组冠军、干部保健科王宁获得女子组冠军;内科支会、康复支会、外科支会分别荣获团体前三名的好成绩,比赛在快乐与和谐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通过本次活动,职工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用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享受了工作和生活的乐趣,以更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事业中。

职工健步走活动简报 篇11

为活跃薛岗小学教师文体活动,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更好地宣传体育强身精神,吸引更多的教师参加体育健身运动,11月5日下午,惠济区薛岗小学全体教师参加由惠济区江山路中心学校组织的健步走活动。

参加本次健步走的薛岗小学教职工精神抖擞,兴致高昂,沿着贾鲁河畔阔步向前,一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边进行着生活和工作方面的交流,并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感受着集体活动带来的.愉悦。五公里的徒步路程既锻炼了身体,又舒展了心情,还增进了大家彼此之间的交流。大家三五成群,在欢声笑语中,充分感受越运动越健康的健康生活理念。通过此次健步走活动,展现了薛岗小学职工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大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有益于大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为薛岗小学的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干部走基层活动简报 篇12

新中国的成立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奋斗牺牲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取得的结果。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由此,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不破不立,除旧才能布新。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第一次成了土地的主人。开展大规模剿匪作战,镇压反革命,扫除黑恶势力。禁止,铲除邪教,荡涤一切污泥浊水,社会面貌焕然一新。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6年,新中国跨入了社会主义时期。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写出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豪迈。从1953年开始,新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洛阳拖拉机厂……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淮河治理、荆江分洪工程、黄河防洪工程等的建成,中国水患频繁的状况得到初步改变。在新疆,在东北,农垦部队为发展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中国要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为了国家安全,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技术放在突出位置。1960年苏联专家撤走后,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艰难而又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1966年10月27日,“两弹"结合飞行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4年,中国核潜艇首艇交付海军使用。在呕心沥血的奋斗中,许多新中国的开国将帅和老一辈科学家用生命与激情拥抱国家使命,最终凝聚成绚丽的光芒。

低碳健走公益活动简报 篇13

“绿色长征”公益健走活动是共青团中央、环境保护部组织动员全国广大青少年传承长征精神,积极投身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具体举措,对于激发青少年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意识,通过“互联网+环保公益”的方式引导青少年低碳出行、践行生活方式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传承长征精神 追求健康生活 引领绿色风尚”为主题,朔黄铁路运输处团委紧密结合运输处实际情况,积极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青春建功美丽中国”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通过广泛宣传和层层发动,在运输处广大职工当中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引导大家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努力践行低碳生活。

为使活动取得实效,运输处团委专门组织人员对运输处广大职工的手机软件安装进行了指导。朔黄铁路运输处党政主管领导亲自带头,并在手机软件悦动圈跑步中及时成立了“中铁十五局”跑步“圈子”,积极倡导和引导运输处广大职工健康、绿色、低碳生活,在运输处广大职工当中形成了良好的反响。

上一篇:副局长在教育系统外事业务培训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关于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