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工作室发展规划

2024-10-15

大师工作室发展规划(精选13篇)

大师工作室发展规划 篇1

甄林禹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厅关于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以学习研修为基础,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组织技术创新,解决生产过程中技术难题,密切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注重教师队伍培养,努力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

二、工作目标

1、密切校企合作。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发展最新动态,学习生产过程新工艺、新方法,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每年至少解决1~2个技术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

2、加强专业建设。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编写一体化教学校本教材、建设一体化课程体系。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建立从中高级工至技师功能完整的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建设好精品专业。

3、培养师资队伍。完成电气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师资队伍一对一的培养,力争在三年时间内从学院年轻教师中和企业兼职教师中培养出一批专业娴熟、技能精湛的骨干教师师资队伍。

4、重视技能竞赛。坚持技能立校的办学理念,以竞赛为抓手,建立科学的技能训练体系和常态培养机制。把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在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争三年内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5、开展职业培训。了解企业人才需求,针对企业所需人才,开办短期、中期业余或脱产培训班。培养现代产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及知识技能型人才,探索技能大师工作室社会化培训的新模式。

6、组建电工技师协会。将全市电气方面的高技能人才聚在一起,通过培训、考核将其中的一些领衔人物吸收进大师工作室,扩大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

三、主要措施

1、制定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细化工作目标,责任落实到人。

2、制定工作室管理办法,规范工作程序,有效开展工作。

3、建立工作室学习制度和例会制度,定期交流新思想、新方法,及时总结。

4、开辟工作室网站和成员博客,开展技术交流,提供技术研修、教学改革的交流平台。

5、管好用好工作室经费,本着节约原则,合理使用经费。

大师工作室发展规划 篇2

技能大师工作室是近年在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创新。国家关于人才和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颁布以来,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该模式也被各地普遍接受并不断推进。为更有效地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适时指导当前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本文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内涵、运行模式和支撑体系等系列问题。

1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内涵及要素构成

1.1 技能大师工作室内涵

工作室源于西方艺术创作领域的“作坊”,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生产和销售艺术产品及培养艺术家的场所。技能大师工作室借鉴这一组织形式,遵循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师承效应和共生效应,在实施技能攻关、教学实践、技能鉴定过程中,通过隐性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推动人才培养、技艺传承和技术创新。工作室的人才培养即人力产品生产过程以物质产品和知识产品为载体,其中物质产品以产业化产品为主体、以实验产品为辅实现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艺术产品则在产品创造过程中实现了精神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知识产品则是技能大师在教学相长过程实现知识积累,外显为教材等,内化为缄默知识,这将是技能大师工作室能力不断提升的“秘密武器”。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通过人力产品与物质产品和知识产品有效协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效率,促进人才成簇、成批出现。

1.2 技能大师工作室要素构成分析

技能大师工作室要素构成可分为主体、客体、载体和介质四个部分。

(1)主体。

主体即技能大师,一般指某一领域技能、技术的领军人物。按照技能大师作用发挥的特点,主要可分为:1)绝技绝活型。这一类型的技能大师技能精湛、技艺高超,利用所掌握的绝技绝活用于实际生产与经营并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开发研制或创作了具有较高价值的新产品等。2)创新创优型,该类技能大师主要在企业中,他们在行业内获得了有影响的发明、创造和重大技术革新,在科研、生产中攻克了技术难关,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使用上取得重大突破等。3)工艺传承型,该类技能大师多为民间艺人,他们在挖掘和发展传统工艺方面取得较大社会影响,并积极传绝技、带高徒,培养继承人。

(2)客体。

客体是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影响对象,即具有一定潜力的、有意愿的青年技师、学生、工人等,在技能大师的言传身教、交流合作、技能攻关过程中实现成长。他们可能成为各个行业的技术专家,部分有潜力并有意愿继续留到工作室的可成为技能大师的助手,或成为技能大师实施团队成员,也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技能大师接管或组建新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3)载体。

载体即活动场所,场所的选择取决于技能大师类型和本人的情况,主要为企业的车间、职业院校、行业研发中心以及自行创建的培训基地等,如创新创优型技能大师工作室场所主要为企业的车间或行业研发中心,工艺传承型工作室场所就在自己的工作场所。

(4)介质。

介质主要为政府,还包括协会、行业等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其中,政府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运行、产品生产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授牌、资金扶持、表彰等手段引导技能大师工作室良性运转并不断推广;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可以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资金扶持,也可以直接参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建。

2 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模式

2.1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选择

目前,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基本形成了以企业、职业院校为主体,政府扶持为主导,民间参与为补充的运行模式。工作室运行模式的具体选择是基于技能大师类型、经历、资源、偏好及由此选择的工作场所决定。具体而言,创新创业型、绝技绝活型技能大师如果主要依托企业,则称为企业型技能大师工作室;如果侧重于教学,依托于职业院校,即为院校型技能大师工作室。工艺传承型技能大师主要依托自身创建的作坊,其运行模式可归为作坊型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型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则是由技能大师自行或在政府主导下与企业等主体合作,该模式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运行模式。当然,各类型工作室的运行模式并不是固定的,而可能随着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作出相应调整。

2.2 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的具体模式

(1)企业型技能大师工作室

该类型技能大师主要是关键领域内具有绝招绝技的技术专家,一般布局在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工作室设在企业班组、工段、实训(研发)中心等场所。该模式直接植入生产环节,以技术革新、攻关、研发等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同业交流、带徒传技等活动,在真实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实现技术创新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企业投入是该模式最强有力的动力支撑,该模式也是目前最为关键、政府倡导的运行模式。如河南张全民车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经济效益380万元,提高加工效率300%,申报了多个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显著增强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大大提升了人才队伍培养能力,成为科研、开发和企业生产间的桥梁纽带。

(2)院校型技能大师工作室

该类型技能大师多是在企业中成长起来的带头人,一般是获得了国家和省级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的精英,他们依托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载体领办、创办和联办工作室。该模式以专门培养人才的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体,以相关企业为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上的专业化水平和规模效应,通过搭建高技能人才研修平台,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成簇、成批培养,是目前较为经济和普遍的运行模式。该模式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在于更强调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具体工作环境和工作实效将隐性知识、个人经验传授给学生,达到推动现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的。由于该模式培养公共产品的烙印比较显现,因此更需要政府在场地、资金等方面提供积极扶持。如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院是一所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机构,学院与上海电气总公司深度合作,成立了“李斌数控技术工作室”,李斌与来自企业的工作人员共同开展了A2F/6.1系列斜轴泵柱等数项技术攻关,获得了历史性突破,完成并进入产品试制和生产阶段,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创新,而且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储备。

(3)作坊型技能大师工作室

该类型技能大师主要为该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他们通过家传或多年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所创造的产品得到市场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工作室可以当做作坊或企业。该模式多为民间组织创建,一般从事民间艺术产品的生产和创造,是一种半市场化的运行模式,工作室是否能够做大做强由市场来决定。考虑到文化传承,非物质艺术的继承人、民间艺人有较强的市场化意愿,虽然具有较大市场潜力但起步困难,政府在起步阶段可以给予扶持,帮助其进入市场。如苏州钟锦德紫檀木雕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钟锦德学习钻研红二十余年,完整掌握了红木雕刻技法、刀法,创作紫檀、红木雕刻作品380多件,被先后授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雕刻艺术大师”等荣誉称号。工作室不仅培养了大批年青的雕刻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而且继承和发展了具有苏州独特的空、松、玲、巧的雕刻手法,更为重要的是寻找到了红木作品与市场需求的切落点,为工作室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4)联盟型技能大师工作室

该类型技能大师是上述类型中任一类或多类,该模式顺应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需要,通过各类资源的有机整合,组建战略联盟,形成创新网络,成为最具成长性的发展模式。具体包括:

1)“作坊+院校”型。作坊型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自己培训基地之外,结合自身技能技艺的特点与院校联合,强化人才培养的属性。如苏州王金山等四位大师与苏州技师学院共同合作,成立“大师传承班”,遴选7名弟子,努力5年后将他们培养成为缂丝、刺绣、雕刻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学院也以此为契机增设传统工艺技术专业,由大师亲自传授技艺,培养更多专门人才。

2)“院校+企业”型。院校型技能大师工作室通常积极与多个相关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将工作室延伸至更多的生产车间,形成培训基地——“实训工作室”和具有真实工作平台——“企业工作室”交替使用,院校师生参与企业工作室和企业活动,活动的成果也是培训基地的教学内容。

3)“企业+院校+其他”型。工作室由一名或多名技能大师领衔,带领多名高技能人才,辅以科研院校的教授、学者,与企业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以不同的专业技术为纽带的“实践共同体”,通过专业技术活动的参与,给予每个成员适当的角色和真实任务,保障新手“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学习过程。

3 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的支撑体系

尽管不同行业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认为探索以宣传表彰为先导、以搭建系统平台为载体、以资金扶持为支撑、以社会力量为补充、以制度完善为保障的推广体系,是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和推广的重要支撑。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搭建政策体系

(1)表彰宣传

对于成效显著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本人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表彰。通过多种媒体宣传,让社会认识到技能大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精湛的技艺、丰富的经验,还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习惯,更有不断钻研的意志品格和创新精神。积极营造争创优秀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示范岗、争创技能大师工作室优秀个人的工作氛围。

(2)资金扶持

安排专项经费对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办、运转给予资助,如根据工作室确定的研修课题、技术攻关项目,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对有成果、有效益的工作室也可给予事后评价,按照等级、贡献、影响等来给予补贴。此外,还应该实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真正用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上,切实为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术技能创新和带徒传技等创造条件。

(3)完善管理监督

把好入门和出口关,对申报工作室名称、项目负责人、工作室基本条件、工作室成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运行实际效果严格审核等,如对于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或具有特殊技艺技术专家资格。在管理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通过过程和效果评估相结合,每年进行不定期检查,提高工作室运行效果。凡发现弄虚作假或谎报成果的,经查明属实,撤消工作室称号,并追回政府补助资金,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提请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3.2 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构建系统平台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构建不同层面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1)国家层面。

在国家层次主要在央企和具有巨大示范效应且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中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如高端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

(2)省级层面。

在省级层次则围绕区域产业优势和未来发展重点来确定,重点从省级骨干企业和具有重大示范效应的行业中遴选。如2010年江西省公布的首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高机械加工、传统技艺传承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批准了李贵镇陶瓷手工彩绘、袁政海模具钳工、袁小平中药炮制等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3)市县层面。

市级或特殊的县级则在市县级层面的核心企业和具有较大示范效应的行业中产生。

通过搭建国家、省、市三级工作平台,构建创新网络,通过调动用人主体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来激发技能大师个体潜能,从而深入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的传承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产业化。

3.3 鼓励社会参与,拓展发展空间

积极倡导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开广泛参与,提供多元化服务;为各类工作室交流合作乃至海外拓展提供动力支撑,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开放化和国际化,不断探索技能大师工作室新的发展空间。

(1)提供资源支撑,科学引导。

提供工作室发展的信息、资金、市场等资源,或参与创建、联办,通过资源互补,提升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势能,合理引导工作室科学发展,如:对于作坊式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导其走上市场化路子;对于企业型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模拟市场化道路来提高运行效率。

(2)引入第三方评估和服务等体系。

加强市场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变化跟踪评估,完善第三方评估和服务机制,强化对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导,为工作室运行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乃至国际化提供技术支撑。

作为破解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困境的有效途径——技能大师工作室将逐步在实践中发挥里重要作用,完善和推广技能大师工作室需要在实践创新中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需要从理论上不断拓展其内涵并构建符合区域特色的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严璇,唐林伟.“工作室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18):26-28

[2]叶国丰,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培养创意产业高技能人才[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院,2010(6):102-10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6-07(14-15)

大师工作坊 篇3

讲座主持曹久平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与张艺谋导演的合作经历,并指出电影技术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由此带入了今天的议题“数码转型时代的电影艺术”。

戴锦华教授以对电影《小时代》的幽默批判作为开场,引发了在场观众们的阵阵笑声与掌声。 “《小时代》最大的问题是代表一种命名”,接下来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戴锦华教授通过苹果手机、赛博格文化、科幻文艺以及大量耳熟能详的经典影片为例,分析我们所处的“人类前所未有的大时代”,并详细阐述大时代中数码转型、生物学革命、人工智等变革对人类社会文化生态带来的改变,尤其对电影的媒介、形式、美学、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意义。

“我说我们生逢大时代,大时代的电影如果能够在大时代当中幸存的话,仍然会成为大时代的见证,只不过不再是记录意义上的见证,而是精神影像上的见证。而电影艺术要继续存在下去,或者说影像来叙事、影像来表意的意识继续存在的话,一定有别于单纯的消费性影像,一定会具有消费性影像所不具有的纵深空间、场域和对话关系。”

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制度 篇4

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制度

为规范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使技能大师工作室更好的发挥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能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作用,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工作室以XXXX单位为依托,并协助和指导相关工作开展。

(二)工作室领办人XXXX单位职工烹饪高级技师XXX同志。

(三)工作室成员XXXX单位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组成。

二、工作制度

(一)工作室领办人与工作室每个成员签订《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协议书》,在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人才培养方面制定发展目标,确定双方职责、权利和评价办法。

(二)工作室领办人为工作室成员制定具体进步计划,安排培训过程。

(三)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带教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室的研究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显现,努力实现各项教育、培养计划确定的目标。

(四)工作室成员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及计划,认真实施和记录,及时总结并有相应成果显现。

每个成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从事课题研究工作,认真负责,献计献策,多出成果。

三、培养教育制度

(一)工作室成员在领办人的组织下,在单位的帮助和指导下,应不定期以各种形式,组织各项专题培养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工作室的传、帮、带的重要作用。

(二)培养培训工作必须认真制定阶段性计划,并组织人员认真落实,做好培养记录,总结,图片影像,课件等资料的留存和收集。

(三)培养教育要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受训人员和培养对象要确实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知识,要根据企业及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

四、考核制度

(一)工作室领办人XXXX单位进行考核。

(二)工作室其他成员,由工作室领办人及XXXX单位进行考核。

(三)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考察。考核不合格者调整出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时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五、档案管理制度

(一)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并交XXXX单位相关部门进行档案管理。

(二)工作室成员各项制度、协议以及工作计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教案等材料,要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

六、经费使用管理

(一)工作室经费的使用按照《关于印发<贵州省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贵州省职业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黔人社厅通【2013】623号)执行。

(二)工作经费的使用必须根据依托和指导单位的相关财务制度申领。

焊接大师工作室2012年总结 篇5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朱致挺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挂牌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建章立制、活动策划、任务目标评审立项等方面的工作,各项工作如期进展,截至目前也取得不少成果,主要体现在:

任务一: 首台引进日本“三菱”压缩机制造技术的汽缸焊接工艺.工序方法摸索。

目标: 通过首台压缩机汽缸焊接工艺 工序方法摸索,为后续的批量投产提供很好技术保障。

目前进度:已经完成。杭汽轮首台压缩机顺利完成试车、交付用户。任务二: 燃汽轮机静叶环内环中分面的焊接改进。

目标: 达到一次成形,避免二次补焊对减少烟雾对焊工身体的伤害和精加工后焊补,防止二次变形。

目前进度:已经完成。完善了相关焊接工艺。

任务三:全自动送丝氩弧焊在支架焊接上的应用。

目标:提高焊缝质量与成形,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目前进度:正在实施中。

任务四:技艺传承。

目标:组织有潜力成员为参加杭州市焊接比赛备赛。通过工作室组织的劳动竞赛和试样练习来提高可培养成员的焊接技术,通过带教训练,提高成员理论和技能水平,争取竞赛好成绩,给成员提供发展的平台。

目前进度:正在实施中。

任务五:参观学习兄弟企业和院校焊接工序与教学。

目标:开拓视野,经验交流,取长补短。

目前进度:尚未实施。拟纳入公司2013年培训交流计划实施。任务六:大型持环防飞溅的试验。

目标:减轻焊后清理工作量。

目前进度:正在公司工艺研究所支持下进行有关实验。

任务七:静叶环密封齿变形控制的试验与改进。

目标:减轻焊后整形工作量。

目前进度:尚未实施。拟纳入2013年任务目标。

任务八:半自动CO2气体保护焊在堆焊阀座上的应用。

目标:减轻焊工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进度:已经完成。

任务九:静叶环榫头成形的集中学习与交流。

目标:提高榫头焊接成形和产品质量。

目前进度:正在实施。

任务十:不锈钢药芯焊丝在三系列高压阀座上自动堆焊的应用。目标:大幅度提高了焊缝质量;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同时大大减轻了焊工劳动强度。

目前进度:已经完成。

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高度重视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认为这是比较有效的技能人才建设和推动工艺进步的抓手。为促进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效运行,公司出台了许多政策予以大力扶持:

1、制定了技能大师工作室专项管理制度,公司按照“项目带动、名师领衔、工技结合、两级推动、团队建设”五项原则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做到每个大师工作室都有管理制度、有项目任务、有考核目标、有跨部门的工艺技术人员参与,纳入车间业务考核,团队人员成梯队。公司注重过程引导、注重工作实效,不搞形式。

2、在两个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基础上,公司还筹建了七个公司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孵化示范和名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形成特色,成为公司开展高技能人才建设的有力抓手。

3、向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倾斜政策,优先推荐工作室骨干成员申报省市级首席技师、政府特殊津贴和其他奖励,将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人直接聘任为公司特级技师,享受相应待遇,承担相应职责任务。在公司年度技改技措、“双革四新”、“讲比”活动等施行项目计划单列,优先保障项目经费。

4、公司按照一比一资金配套的原则,为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专门经费,策划专项培训与交流活动,确保工作室相关人员培训和工作室开展活动得到重点支持,对骨干成员在体检、疗休养、学术休假等方面提高标准,支持和鼓励工作室成员参加行业技术交流和社会公益活动。

5、加强考核与管理,积极引进优秀青年技工,鼓励跨部门岗位交流学习,促进多能工培养,深化名师带高徒工作,促进工作室成员新陈代谢和技艺的代际传承。

6、根据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为技能大师工作室不断升

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计划与目的 篇6

一、指导思想

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本着以服务生产为原则,以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和技能为核心,通过工作室的组建,加快培养一批高技能骨干,建立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和绝技绝活的传承机制,并将技术技能革新成果和绝技绝活加以推广。

二、主要任务

1、配合技术部实施技术改造,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2、开展企业内部技术交流,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形成技术创新团队,为技术创新、工艺改革等提供交流平台。

3、以技能大师为项目带头人,传绝技、带高徒,为公司培养储备高级焊接技术人才。

4、以大师工作室为首,带领技术团队,开展技术能培训,指导公司新员工技能学习,提升团队整体实力。

三、工作措施

1、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公司员工长期进行焊接技术指导。

2、加强企业内部高级焊工的技术交流、学习。

3、每年组织公司焊工焊接技术技能比武,在实践时锻炼提高焊接技能。

4、组织焊工培训考证工作,为公司培养高级焊工人才。

5、建立规范的工作室,健全成员档案,记录培养过程。

大师工作室发展规划 篇7

1 有人员———固定办公, 专职人员

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从性质上是属于行政手段推动下的非行政机构, 隶属校科研处的一个学术组织。在高职校设立固定的办公场所, 实训基地、展示场地、制作车间等, 具有较为完善的非遗技能设施设备。在工作室人员结构上体现三层构造, 一是有技艺高超的技能大师团队, 二是有组织的不间断的学员团队, 三是有热情有创意的研发团队。尤其是充分发挥出技能大师的积极作用。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灵魂。尊重传承人, 调动和发挥传承人的积极性, 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关键。高职校工作室为技能大师施展技艺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此外, 高职校工作室应实施“工作室负责人”制度。负责人应由高职校专职教师中产生, 负责工作室日常管理、对外协调等工作。工作室是以“非遗”为中心开展工作的, 非遗传承是以“人”为核心的传承。只有人的参与和活动, 非遗才能百年流传, 千年芬芳。

2 有制度———建章立制, 规范运行

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方案应当在设立之初通过论证, 从自我院校专业特色、课程设置、教师现状等各个方面考量。工作室的正常运作需要有制度的保障, 这是工作室运作前必备的条件。就高职校建设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方面, 对非遗项目、人员、经费、考核、评估、奖惩等问题给予明确的规定。可通过建立《工作室实施方案》、《工作室工作目标与内容》、《工作室管理制度》、《工作室考核评估》等条款进行细化和量化, 以保证高职校工作室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遇到难题时可提供解决方案或解决依据。高职校工作室应对不同非遗项目类别、不同工作室人员、不同工作室成效有差异化的对待, 有依据的建章立制, 树立规范, 这些制度的出台, 助推高职校非遗保护工作稳步前进, 以确保工作室工作的顺利展开。

3 有教学———结合课程, 传承授课

非遗是地域性极强的文化符号, 每个地方的非遗都体现了各地不同的文化底蕴和民情风俗。高职校在开展非遗工作室保护传承工作中, 尤其注重院校已有专业的结合, 有的放矢培养非遗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在非遗的众多门类中, 选择与本院校相关的专业为佳, 尤其是对于一些艺术类高职院校中的传统美术技艺类、传统戏剧类和民俗类给予特别的关注。在地域文化特色中有重点的选择典型性项目。工作室的工作主要职责是传承教学, 因此工作室的工作重点内容是技艺传授。在高职校课程中课程的设置与安排都与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 非遗特色课程需要在不影响原有课程基础上开展, 并起到促进作用。工作室的教学任务一可通过嵌入式单元化课程进行实施;二可通过工学一体毕业创作课程进行实施。由于非遗课程是当前的新生事物, 非遗课程的理论教材、实训教材的编写是教学的必备前提, 且必须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结合高职课程, 凸显高职专业的地域文化特色。非遗教学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与优化。有传承教学的工作室才是高职校所需要的。

4 有创新———善于思考, 研发新品

非遗沿袭至今之所以能为世人所称道, 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中历经了磨练, 改革创新是非遗的又一特征。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意需求是必备的。通过工作室的专业平台, 集合更多行业精英, 为非遗注入更多的变革力量。非遗的“原真性”“本土性”“独特性”在当前信息时代下, 创新是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所必须的, 这是对非遗生命力保护的重要措施。因为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为确保非遗的生命力, 要充分发挥非遗生存发展的创新力, 创新是非遗“保护”的另一种诠释。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大工作内容就是围绕“如何让非遗以最适合的方式保护与传承”等工作, 争取有所突破。对生产性保护、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从不绕道而行, 而是结合实际, 大胆创新。

5 有交流———多方合作, 善用媒体

让非遗活在当下。非遗传承不是闭关修炼, 而是要让民族的智慧沿袭于子孙后代。高职校承担的社会责任需要多方合作, 才能将民族文化精髓发扬光大。富媒体时代下的文化弘扬需要更多途径更多方式的传播。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活动以促进民众参与、校企合作、校政携手形成共识, 多方合作下, 非遗走得更好更远。比如有些省市在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定上, 大胆尝试评审代表性传承团体和代表性传承群体;在“非遗进校园”上, 提出“点单式”和“长效式”相结合, 开启每年一届的非遗进校园论坛和全市非遗征文大赛;在项目和基地评审上, 采取现场展示、交叉验收等方法, 加强评审的直观性, 加强各县 (市、区) 的交流与互动。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需要社会的关注, 更需要社会的认可。

总之, 在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与运营,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将非遗中的人、非遗传承中的规范、非遗传承中的教学、非遗创新中的激励、非遗弘扬中的途径相结合, 非遗生命力将更加璀璨!

摘要:近年来各地高职校纷纷成立了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 以工作室为平台将非遗传承保护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以更好发挥技能大师作用, 弘扬非遗技能文化。然而, 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此, 以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所需的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 以标配形式为此类工作室的更好开展铺垫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标配

参考文献

[1]钱峰, 黄懿.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34) .

[2]张郑亮, 王建.关于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意义及任务的思考[J].职业, 2014, (23) .

[3]刘雪峰, 董连才.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管理学家, 2014, (2) .

大师工作室发展规划 篇8

关键词:技能大师 工作室 意义 任务 思考

一、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意义

1.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是落实人才会议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国家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把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被视为国家人才战略工程之一。在全国将建设对培养高技能人才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技能大师工作室1000余个。这是落实人才会议的重要举措。

2.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将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模式

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将“四新”技术的创新、技术难题攻关、新技术推广应用以及新产品的开发与技能人才培养密切联系起来。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为了更好发挥技能大师的优势,加快技能人才数量及质量的进一步增加和提高。具体的做法是:提供财力和政策方面的支持,给技能大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搭建交流研修的技术平台,更好发挥技能大师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优势。因此,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与开发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模式。

3.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高技能人才技能展示交流提高的重要平台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要在以点带面,打造典型形象、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把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成一个的重要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四新技术普及和推广、技能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推广的重要平台,更是高技能人才技能展示交流提高的重要平台。

二、关于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任务的思考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要任务如下。

第一,技能大师工作室要结合企业生产一线,有针对性地攻克技术难关,大力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进而加快企业的产业结构的改造及升级,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动技术进步。

第二,积极开展技术协作和技术交流,汇聚大批的高技能顶尖人才,打造高技能顶尖人才的团队建设,将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该平台具有创新、研修、改革及交流等功能。

第三,以技能大师为本工种(本职业)的技能带头人,挖掘与传承绝技绝活,采取师徒结对,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级工及以上的技能人才。

第四,制订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级别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及方案,搞好技能传授;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及技术攻关,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实用的、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技术及科技成果。

三、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建设的思考

1.技能大师工作室人员的组成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组成人员有:技能大师、技能专家、顾问以及相关的培训人员。例如,河南省在2010年建设了首批10个大师工作室,其中由李伟大师领衔的维修电工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由企业顾问、专家和学院相关专业培训教师组成。

2.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有关制度

(1)工作室应制订每年及每期的工作计划,确定课题研修方案,确立具体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培训高技能人员的时间、内容以及实施方案,并进行工作总结。

(2)工作室应积极联合企业及合作单位,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培训教材,制订针对相应人员的培训方案,对培养的技术骨干搞好传、帮、带,实现大师工作室解决有关技术难题和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的目标。

(3)工作室成员通过技能与职业资格鉴定培训来开展教学与培训,使学员该方面的特长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获得相关的专业和技能认证;有计划指导学院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创新大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4)积极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利用所掌握的绝技绝活,转化科研成果,开发研制或创作有价值的新产品;对技术难题进行技术会诊,为企业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5)每半年召开2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半年工作室计划,每年举行一次工作室成果交流会。

(6)工作室成员在每个工作周期中,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发表相应论文,领衔人做培训讲座或报告至少1次,指导学员课时不少于40课时。

(7)工作室经费主要用于课程培训、课题研究、鉴定评价、外出学习、购买资料等。

(8)工作室成员必须坚持参加工作室的各类研究活动,无故二次缺席者或连续二次不能完成任务者,做自动放弃成员资格处理。

四、小结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有利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有利于充分调动技能大师的积极性和潜能。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高技能人才交流与研修平台,使大师们将其掌握的绝招绝活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更有利于不断开创高技能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物理学大师与物理学发展课程感想 篇9

我是一名转到理科系的文科生,本学期要修大学物理,高中三年都没学物理,大一也没有学大学物理(1),直接学大学物理(2),压力巨大,想通过“物理学大师与物理学发展”这门课加深一下对物理学的了解和认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老师精彩的讲授,对我有很大帮助。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物理学告诉人们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研究物理学?研究物理学的价值。而作为一门课程,物理课程告诉学生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怎样通过定律定理来揭示物质世界的奥秘、物理思想和方法如何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天人一物,内外一理”,今天的物理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物之妙理妙在何处、怎样感悟物之妙理、以及思考物之妙理有什么用。

老师介绍了几位物理学的大师,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执着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老师从物理学的起步、成长到发展、壮大以及时至今日物理学的现状,将物理学的发展娓娓道来,弥补了我这方面知识的空缺。

大师工作室发展规划 篇10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下简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管理,确保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技能大师是指某一行业(领域)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并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

本办法所指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是依据申报条件要求,经各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评审推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复审确定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本办法所指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支持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的补助资金、地方政府安排的配套资金及行业企业支持资金、自筹资金等。

第三条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结合,主要围绕十大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行业(领域)组织实施。

第四条 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要依托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部分在技能含量较高的行业和大中型企业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以及部分掌握传统技能、民间绝技的技能大师建设。可建在企业或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第五条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要功能是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面向企业、行业职工及相关人

员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将技术技能革新成果和绝技绝活加以推广。

第二章 项目申报与评审

第六条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单位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技能大师的条件。技能大师应当是某一行业(领域)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并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方面经验丰富,身体健康,能够承担工作室日常工作。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称号;

2.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或具有技师以上技能水平,积极开展技术技能革新,取得有一定影响的发明创造,并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3.具有一定的绝技绝活,并在积极挖掘和传承传统工艺上作出较大贡献。

(二)依托企业建立工作室,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

有符合条件的技能大师;技能人才比较密集;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政策制度;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的费用不低于50%,能够为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及包括场所、设备在内的必要工作条件。

(三)依托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应当具备的条件:

有符合条件的技能大师;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能够为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及

包括场所、设备在内的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七条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评审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下发工作通知,明确申报条件、名额及有关要求。

(二)地方评审推荐。各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审核把关,按照名额、条件要求评审确定项目候选单位,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报送有关材料,包括:

1.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关于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评审结果报告。

2.项目候选单位提交的相关材料:

(1)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表。

(2)申报报告。申报技能大师工作室职业(工种)、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的必要性和现有优势、技能大师简介、技能大师工作室计划目标等。

(3)技能大师工作室所依托的企业或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有关情况说明。包括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的费用不低于50%的证明材料,能够为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场所、设备等工作条件的情况说明。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文件以及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复印件。

(5)技能大师候选人的身份证、中华技能大奖或全国技术能手获奖证书及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三)部门组织复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对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候选单位进行复审,确定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

第三章 项目资金使用范围

第八条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培训用品购置、技能交流推广等费用。地方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对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技能创新研发等活动给予补助,所需资金从地方政府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行业、企业或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为工作室提供办公场所、实训设备等必要的工作条件,并安排技能大师带徒津贴、研究(攻关)项目补贴以及日常工作经费等。

第九条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单位要做好以下项目资金管理工作:

(一)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完善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要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

第四章 项目产出与评估

第十条 技能大师工作室应形成以下项目产出:

(一)技能大师工作室具备固定的场所和必要的工作条件,定期开展活动;

(二)建立完善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办法,规范运作;

(三)通过传、帮、带,使技艺技能得到传承,年均为企业或社会培养8个以上青年技术技能骨干;

(四)将创新成果、绝技绝活、具有特色的生产操作法及时总结推广。

(五)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十一条 各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单位的日常指导和管理,健全考核、检查和监督制度,定期对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对项目运行存在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第十二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会同财政部,定期对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按照项目产出要求,对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分阶段评估。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各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及细则。

第十四条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和监督等,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大师工作室发展规划 篇11

近日,记者从景德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获悉,第三届江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工作已正式启动,日前,该项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开展,将于5月底前结束。据了解,今年全省将建立8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比往年增加了3个,申报门槛也进一步提高。此外,国家将对每个批准建立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一次性开办补助经费8万元,用于工作室设施设备购置、技术攻关、技改革新、带徒传艺、课题研究。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陶瓷优势,在以往两届评选中都有一个陶瓷类高技能领军人才被评为技能大师并获准建立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特别是国家级技能大师李贵镇还获得了建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殊荣,成为全国首批5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陶瓷行业的唯一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据了解,此届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申报门槛有所提高,其中包括在我省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或“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荣誉称号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和院校生产服务一线并作出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传统产业行业中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艺人才、传承人和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其中申报陶瓷类的须为省级及以上工艺美术大师,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优先,申报篆刻、工笔画、硬派微雕、漆画、木雕、剪纸、刺绣等非陶瓷类的须在本行业内具有公认的较高技艺,以省级及以上工艺美术大师优先。

(徐婷玉)

大师工作室发展规划 篇12

雨雪天气伴随了“2009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全过程, 寒冷的天气并未能浇灭学子走近荣获诺贝尔奖大师的热情。

11月12上午, 由于天气原因,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政府举办的“首都学生与诺奖大师面对面活动”开始的时间比原定时间晚了近半个小时, 但讲座开始时, 清华科技园会议中心里已是座无虚席, 埃德蒙·菲尔普斯、詹姆斯·莫里斯、丹尼尔·麦克法登三位诺奖大师的出现点燃了场内听众的热情。

“经过五年的历程, 我们发现中国百姓对诺奖获得者的热情一直增加, 从追娱乐明星到追科学大师, 这也是我们举办论坛的初衷, 提高普通百姓的科学素质。”论坛组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诺奖大师又究竟告诉了中国听众什么呢?

成功不只源于单一领域的研究

面对面活动从三位大师讲述各自的成长和职业经历开始, 三位大师的讲述中都透露出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丹尼尔·麦克法登教授说:“我是来自一个美国贫穷地区的贫穷家庭, 我的家当时没有电, 也没有水, 但是房间里面有很多书。我平常消遣的办法就是读书, 我读了很多书, 了解到了很多东西, 学到很多知识。我上大学年纪比较小, 18岁的时候开始研究物理学, 我研究的领域后来从物理学转到了经济学和心理学。我想对我事业有所帮助的一点是吸取我过去在很多领域所积累的知识, 因为我认识到各门知识之间是互通的、统一的, 无论你是做科研工作, 还是写诗, 它们都是相同的, 都有助于你在任何领域发展技能, 任何领域的知识对你在另外一个领域的研究都有帮助。”

谈到在剑桥大学的经历, 他说:“我想剑桥大学的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有很多学院, 在午餐的时候这些学院的学生们到一起吃午餐, 我们讨论各种各样的话题和领域, 我们讨论历史、数学、物理学等等。所以我也建议大家尽可能多地在多个领域进行交流, 我也非常喜欢阅读其他领域的书籍, 我喜欢文学,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文学。”

一位女生对女性在经济学方面是否会和男性做得同样优秀的问题上提出困惑, 并表示出对获得诺贝尔奖的期待。丹尼尔·麦克法登教授的回答意味深长, “我认为在诺贝尔奖这个领域你是男是女并不重要, 甚至名字都不知道, 你所撰写的文章、你的理念、你对科学界的贡献才是重要的。”

有现场观众问詹姆斯·莫里斯教授:“您在什么时候第一次想到可能会获得诺贝尔奖?”

詹姆斯·莫里斯教授回答:“我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个问题, 如果你身为一个学者你也不应该关注这个问题, 当然诺贝尔奖是很好的, 重要的是满足你自己的工作, 哪怕你最后拿不到诺奖。”

不要只为找工作而学习

詹姆斯·莫里斯教授也给现场学生提出了问题:“当你们看到三个人坐在台上, 我们都是快70岁的人了, 我们仍然在工作, 你们是否认为自己打算到了70多岁的时候还在工作?”

一位清华大学的男生回答:“我觉得一直工作是一件好事, 但我个人认为到了60岁以后应该过悠闲的生活。”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的女生陶照认为:“我认为大师其实与我们普通人差不多, 但他们找到了他们热爱的领域, 把他们的工作和兴趣结合在了一起。”

詹姆斯·莫里斯教授在面对面活动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曾经有一个朋友是经济学家, 他有的时候给一所大学学生做讲座, 大概有一千多人。他说有些学生不断看自己的手机, 或者是聊天或者提前退场了。

“我想是因为这个讲座对于学生成绩没有影响, 这是一个开放的讲座谁都可以去。许多人———特别是香港的学生———告诉我, 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非常感兴趣, 希望获得最好的工作, 最好的工作往往是薪水最高的工作, 这夸大了。我想如果你们找狭义上最好的工作, 并且只关心学校里面那些能够帮助你们得到最好工作的那些东西, 我不希望你们是这样的。”

在回答学生提出的关于“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学生该如何选择面对就业和择业”的问题时, 詹姆斯·莫里斯教授说:“我想今年你们要去哪里工作的确是很重要的问题, 也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我可以举香港的例子, 他们关心的是能不能赚到钱, 我感觉他们当时还年轻, 他们还看不到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他们现在更加关注的是钱, 但是我并不认为有了钱生活就快乐幸福。”

大师工作室发展规划 篇13

中国的科研老同志都对中国哥廷根学派和中国哥廷根精神的一往情深,即使在古稀之年,老同志依然在为发扬爱国的哥廷根精神(以陆士嘉、钱学森、周培源、郭永怀、钱伟长、张维等为代表的科技振兴和奋斗精神)而振臂高呼。现在,欣慰的是在我国的科技中间力量中,哥廷根精神正在崛起。

下面内容引自为纪念陆士嘉和张维先生,冯秀芳老师对德国哥廷根学派与哥廷根精神的系统回顾。

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及其对我国近代力学发展的影响*

众所周知,周培源、钱学森、郭永怀和钱伟长四院士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他们为我国的力学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究其生平,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与国际上著名的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起源和发展[3-5]

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于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的哥廷根大学。从高斯时代起,哥廷根大学就有将数学应用于天文学和物理学的优良传统。19世纪末,哥廷根大学出了一位知名的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Felix Klein),他除了在纯粹的数学上的成就外,还大力提倡应用数学,成为哥廷根学派(包括哥廷根数学学派和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领袖。1893年,他去美国芝加哥参观博览会后,深感要以当时德国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同美国竞争,惟有依靠将包括数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知识全面系统地应用于发展工业生产。他在世纪之交,再哥廷根大学建立了应用力学系、应用数学系和技术物理系和相应的研究所,克莱因认为,工科大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真正懂得科学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数学家也要具备一些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实际上,他就是推动哥廷根大学沿着这个方向前进的。

1898年2月,克莱因创立了哥廷根应用数学及物理学促进会,取得了大企业(如著名的克虏伯基团等)的支持和资助;他仿照美国人的先例,努力在哥廷根大学内部建立更多的应用数学的机构,由工业界和大学以及私人的赞助人给予财政上的资助,有自己单独的研究团队;同年,克莱因提出了关于建立一个单独的数学研究所的规划,第二年,该研究所开始工作,以谢林为主任。由于数学系的扩张,使得数学系的职位增多;1900年,著名的荷兰物理学家H.A.洛伦兹被任命为技术物理学教授。

1904年,路德维希·普朗特发表了著名的边界层理论(当时年仅29岁)。这项工作引起了克莱因的注意,将普朗特从汉诺威高等理工学院聘请到哥廷根大学任工程力学教授。从此,在克莱因和普朗特在哥廷根大学创建了应用力学学派。同年,哥廷根大学应用数学副教授席位空缺,克莱因乘机向弗里德里克·阿尔道夫(德国负责大学事务的行政管理人和克莱因家的好友)提议:为这一学科设立正教授的席位。在德国,专门为应用数学设立教授席位这还是第一次。克莱因心目中的候选人是卡尔·龙格(就是创立熟知的龙格-库塔法的那位龙格),龙格当时还在汉诺威,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由于谱线测量方面的工作而闻名,同时也是第一流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同解析函数的多项式逼近理论相联系。这样,龙格从汉诺威来到了哥廷根。从此在哥廷根形成了一个纯粹数学、应用数学、应用力学协调发展的黄金时代,以理论科学基地著称的哥廷根大学又成了应用技术的摇篮。

在克莱因和普朗特的领导下,哥廷根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人才辈出。许多国际知名的力学大师,如冯·卡门、铁木辛柯、普拉格、邓哈托、纳戴等,都出自普朗特的门下。

如果说20世纪初是克莱因和普朗特开创的德国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那么到了1930年则是普朗特的优秀学生冯·卡门把应用力学从德国带到了美国。冯·卡门1906年争取到了匈牙利科学院奖学金前往当时科学圣地——哥廷根,在哥廷根大学冯·卡门跟随普朗特教授研究材料力学和流体力学;和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合作搞过晶体原子结构模型;参加由克莱因组织的学术讨论会;聆听过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能斯特、纯粹数学明星希尔伯特(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洲大陆上第一位应用数学教授龙格等人的精彩绝伦的讲课;作为普朗特的助手,冯·卡门参加了哥廷根第一个风洞的筹建和“齐柏林”飞船的设计。由于在哥廷根没有教授位置空缺,克莱因推荐冯·卡门去了亚琛工业大学。冯·卡门在那里研究湍流时与哥廷根仍保持密切的联系,普朗特向他提供了长期积累的实验资料,包括尚未发表的最新数据,师生合作得非常愉快而有成效。1926年冯·卡门移居美国,到加州理工学院任职,开始了为美国空军研制飞机、火箭、导弹的生涯。他提倡尊重教师,又注意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思维,在古根海姆基金会的资助下,建立了古根海姆空气动力学实验室(GALCIT)。在30-50年代,他集聚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空气动力学家,在航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类进入空间时代奠定了科学基础。我国的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林家翘就是曾在那里学习、工作过的杰出人才,周培源教授也曾在冯·卡门处访问有年。

二、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特点[1,3,5]

1、它的领袖具备科学知识权威性、科学导师号召力、科学组织凝聚力和科学气质吸引力。

一个学派的领袖是该学派理论纲领或科研风格的缔造者、传播者和教导者,是学派顺利运行的组织者,他不仅要做出杰出的科学贡献,而且还应极力传播学派的理论纲领,培养事业的接班人。

菲利克斯·克莱因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数学界的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了,他23岁那年在埃尔兰根当上了正教授。在就职典礼上,他发表了数学史上称作“埃尔兰根纲领”的演讲,提出用变换群的观点统一几何学;他的突出贡献还有用几何学及群的观点来研究五次及五次以上代数方程及线性常微分方程;用群与几何学的观点来研究函数论;发现自守函数等等。不仅如此,“他高高的个子,长着浅黑的头发和胡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讲的数学课远近闻名,受到普遍的称赞,好名声甚至传到了美国”,他讲课时只指出证明方法的大概轮廓,而数学定理的证明本身,则留给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学生在课下必须花很大的功夫,才能正真掌握他课堂上所讲的东西。为了便于学生学习,他在数学研究所里实行了开架阅览的制度,还充分利用了研讨班(seminar)这种教学形式。和作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所作的贡献相比,克莱因更大的贡献也许是作为“伯乐”,把希尔伯特(Hilbert,David,1862-1943)、闵科夫斯基(Hermann Minkowski,1864-1909)、龙格(Carl David TolmeRunge,1856-1927)、兰道(Edmund Landau,1877-1938)等许多有作为的数学家聘请到哥廷根,从而使哥廷根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成为“数学的麦加”。

普朗特的魅力则来自他对科学技术问题的超凡的洞察力和对学生后辈的亲切的聚合力。

1903年,莱特兄弟研制飞机成功,人类开始更自由地翱翔在蓝天,但那时的空气动力学还非常稚嫩,普朗特瞅准了这一新兴工程技术领域,苦心孤诣,发奋钻研,于1904-05年提出了边界层理论,位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划时代的巨大贡献(2001年我国《力学进展》评选20世纪力学发展十大事件时,“普朗特的提出边界层理论”毫无争议地名列榜首)。据冯·卡门后来的描述,普朗特的数学水平并不很高(哥廷根应用力学的前三代,数学水平一代超过一代),但他有理清纷繁的科技问题、捕捉其中的物理特征的非凡能力。发现在实验和理论中发现贴近飞行物体的超薄的边界层(那里流体粘性起主要作用,它处的粘性可忽略),就是一个辉煌的范例。就基于这种能力,在力学史上到处留有他的痕迹,例如,机翼绕流的普朗特升力线理论、湍流的普朗特混合长度理论、可压缩绕外钝角的普朗特-迈耶流动、亚音速流动的普朗特-格劳厄特法则等等;再如,柱体扭转问题的薄膜比拟法、柱体塑性区的屈曲理论等等。

普朗特领导的应用力学研究所理的学术活动有声有色,他组织的seminar里群英荟萃。他总是心平气和地与同僚和学生讨论问题,从不以势压人,冯·卡门说,在热烈的讨论中,人们总可以领略他的聪明睿智。因此他身边的英才越聚越多,包括后来的著名的女学生陆士嘉。

2、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学派的学术风格

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数理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是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极具代表性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风格,他们主张从复杂的扑朔迷离的问题中,寻找出最基本的物理过程,然后再运用简化了的数学方法加以分析,从而把理论与设计结合起来。克莱因认为,工科大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真正懂得科学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数学家也要具备一些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克莱因身体力行推动这一改革。比如:他亲自举办过三期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讲座;他劝冯·卡门将力学、弹性理论、固体变形和流体运动结合起来研究。克莱因的指导和影响是冯·卡门后来在亚琛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继续搞科学和工程结合的动力源泉。所以冯·卡门“一向以填平理论科学和应用技术之间的鸿沟为己任”,在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冯·卡门领导的研究集体使这种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3、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和民主作风

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所以能吸引人,是因为哥廷根有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克莱因善于讲课,除了讲课以外,还组织研讨班(学术讨论会),他认为研讨班可以激发学术研究,在研讨班上,他把自己那丰富多彩的思想以及处理问题的思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们,“克莱因组织的学术讨论会使我非常入迷,象爱因斯坦、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劳仑兹和龙格那样的大学者经常到会,这是高水平的科学聚会;才华横溢,想象新奇,令人振奋。事实上,这种学术讨论会是德国最新的科学思想的传送带,它吸引了所有青年的注意力。”冯·卡门受益于这样的学术讨论会,“在学术讨论会上,我不仅结识了许多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而且对各个科学分支―――从初露头角的原子理论到沙漠的砂粒运动都怀有浓厚的兴趣,日后我不独钻一门,能从事空间技术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正是靠在哥廷根打下的基础”,并把这个优良的传统带到了美国,发扬光大。他每周主持一次工作会议和一次学术研讨会,周周都开,神圣不可侵犯。在工作会议上,他希望每个人都报告自己的工作,不管是教授还是学生,讨论十分活跃,说错了也不要紧。“开始时,有些同学感到,怕提的问题暴露出自己知识贫乏。不久,他们便发现这种集体“会诊”对解决问题大有好处”。

三、对我国近代力学发展的影响[2,5,7]

周培源、钱学森、郭永怀和钱伟长都曾在冯·卡门教授身边学习或工作过,从而成为了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思想在我国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对我国近代力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首先,他们对科学的贡献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十世纪初我国物理界的学子抱着科学救国的壮志开始了他们的赴海外求学的历史,钱学森、郭永怀和钱伟长都加入了这个浪潮中。

钱学森先生于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在他第二年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在冯·卡门教授指导下深造,1939年6月获航空与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在1939~1953年这十多年的时间里,钱学森先生在应用力学领域,紧密联系高速飞行,为突破“声障”和“热障”所面临的前沿难题,几乎全方位的进行探索,并做出了重大贡献。

郭永怀先生和钱伟长先生一同进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在数学系主任辛吉(J.L.Synge)教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郭永怀仅以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的论文,并获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又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GALCIT),在冯·卡门教授指导下工作,他主动提出要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动不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W.R.Sears教授在康乃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生院。他特聘郭永怀先生前去工作,到1956年这十年间历任副教授、教授之职,也是康乃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的三个主持人(即Sears,郭永怀,Kantrowitz,常被称为“三剑客”)之一。

钱伟长先生于1941年中获得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后,10月即完成博士论文,1942年获得博士学位,1943至1946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及喷气推进研究所,在冯.卡门教授领导下研究火箭弹道、火箭的气动及传热设计、气象火箭、人造卫星轨道、降落伞运动规律、火箭的飞行稳定性、对称超音速锥型流及回转体流场计算、圆柱体的变扭率扭转等问题。

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岁月里,他们一直十分关切祖国发生的变化,并一直在等待时机回国。终于有了机会,钱伟长、钱学森、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先后回国,积极的投身于国家建设的洪流中。即使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仍然为推进中国的力学事业辛勤地劳动,如钱伟长先生1946年至今先后研究圆薄板大挠度弯曲问题的渐近解,流动润滑理论、超音速回转体绕流、构件的压延加工、连续梁特性、扭转问题、扁壳跳跃问题和方板大挠度问题,这些问题大多属于非线性力学的前沿领域。1958到1976年间曾在飞机震颤、潜艇龙骨设计、化工管板设计、氧气顶吹转炉炉盖设计、大型电机零件设计、液压机设计和研制、高能锌空气电池研制、穿甲原理、三角级数求和、变分原理中的拉格朗日乘子法探索,研究环壳理论、广义变分原理、有限元理论、中文信息处理、薄板大挠度的合成展开法、波纹管和其它管板受力分析、穿甲力学和断裂力学、加筋壳分析、三角级数求和、板壳的非Kirchhoff理论、中国魔方的构造特性及数学原理等等。钱学森先生在空气动力学、壳体稳定性、火箭和喷气推进、航天技术、物理力学、工程控制论以及系统科学和工程方面的科学论著有广泛的影响。他在探索超声速飞机以及喷气推进飞行器的性能和原理的过程中,开创性的提出物理力学这门新的技术科学,如今这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学科正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蓬勃发展。这些研究成果有的以学术论文的形式,有的是在专著中。纵观他们的科学研究贡献,不难发现都有同样的指导思想——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三结合”的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其次,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发展培养人才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

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对于力学研究和力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不感到十分迫切。因此,当时的中国既没有专门的力学研究机构,更没有专门培养力学人才的专业和系科。

20世纪50年代,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开始起步。新的大工厂、大建筑、现代化产品、火箭、卫星和原子弹的设计与研制,急需成批的力学人才并提出迫切的力学研究的理论与应用课题。适应这种需要,1951年,钱伟长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创立了力学研究室。1956年,钱学森与钱伟长、郭永怀合作,在数学所力学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此,力学研究在我国有了专门机构。在该所的办所方针、研究方向、科研架构等方面,既体现的当时的时代特征,又体现了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精神。力学所建立伊始,钱学森所长、郭永怀副所长就创办了定期的学术研讨会,尽管一开始的参加者就十来个人,却有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

在人才培养方面,1952年周培源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随后,一批新的力学研究单位和力学专业相继成立,很快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力学专门人才的队伍。1957年2月,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学术期刊——《力学学报》创刊。它的第一任主编是钱学森,第二任主编是郭永怀。中国力学学会也于当年应运而生。积数十年的努力,沿着周培源、钱学森、钱伟长、郭永怀四位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所开创的道路不断前进,当今中国力学界已发展为学科门类繁多,力学研究单位星罗棋布,力学系科遍及全国,力学人才新秀辈出的局面,并且在不少领域内已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力学界广大科技人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院士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1958年,郭永怀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

钱伟长先生还将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学术民主作风和举办seminar的做法带回国内并发扬光大,尤其是在他主持上海大学(原上海工业大学)和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之后。在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每周四都举办seminar,无论是国内外的专家还是所内人员,都可以在seminar上报告自己的工作情况加强交流。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从一九八四年成立至今已经为我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力学人才,他们正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高屋建瓴地为我国近代力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钱学森先生是国际知名的力学大师,他的许多力学著作堪称经典文献,他对近代力学以至技术科学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发表过全面系统的论述,对于指导我国实现科学和技术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认为近代力学有三个任务,第一,为工程师,设计师服务,解决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依据力学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给他们提供建议书;第二,从工程技术和生产实践所发生的新问题中提炼出具有一般性的课题,进行研究并予以解决,这样就不只是解决个别的具体问题,而是解决一系列的实际问题;第三,在掌握了生产实践知识和精辟的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创立新的科学见解,从而改进工程技术、改造生产。我们不难看出钱学森先生在谈到以上三项任务时,始终体现着理论与实际,科学与技术,数学科学与应用科学密切结合的思想,亦即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的核心思想。钱伟长先生在为山东省力学学会成立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也反复提到“我们就是要在不断的使用现有理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丰富理论,提高理论,在新的更高度的理论基础上,再来指导实践,不断前进。应用和理论二者是结合的”。

总结郭永怀先生一生的工作,他总是将当前有重大应用背景的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同国家和民族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他善于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既能反映问题本质,又能具体进行定量分析的简化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他能运用一切现有的有效数学手段,或研究和发展新的数学方法,得到满足工程需要的解答;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深入研究其中的规律,进一步指导未来的工程实践,这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关键。

最后,希望我们能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力学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冯.卡门,李.爱特生.冯.卡门――航空与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曹开成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谈庆明.钱学森对近代力学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力学进展,2001,31(4):500-508.3.康斯坦丝.瑞德.希尔伯特.袁向东,李文林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戴问天.格廷根大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5.郑哲敏,李家春.科学和技术结合的典范――纪念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见:郑哲敏主编:《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23-26.6.钱伟长.怀念同窗益友郭永怀教授.见:郑哲敏主编:《郭永怀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7-9.7.戴世强.论钱伟长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风格.力学进展,2003,33(1):4-20.冯秀芳1 2 戴世强1

上一篇:洞头大海之游周记下一篇:司法考试可网上查分了 如有异议请申请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