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师

2024-10-03

技能大师(精选10篇)

技能大师 篇1

张文市, 开滦集团钱家营矿业公司掘进一区机掘组长, 党的十八大代表,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在紧张的工作之余, 坚持刻苦学习与采煤有关的科学知识, 研究和探索出不同地质条件下的6种快速截割进尺法, 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自主创新项目80余项。他还撰写了《掘进机事故百例剖析》、《掘进机事故的超前发现与处理》等多本专业书籍, 被工友们称为“技术大拿”和“工人专家”。

张文市荣获了“中华技能大奖”等多项荣誉。“张文市大师工作室”, 已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图为张文市 (左二) 向工友们传授技术。

技能大师 篇2

1、首席技能大师是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衔者和负责人,必须做好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管理工作及工作室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

2、首席技能大师必须抓好选徒工作。选徒着重考察徒弟是否为可造之才,所选徒弟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爱岗敬业、肯钻研、有韧性。

3、首席技能大师要做好带教工作。既要教做事,更要教做人,不能顾此失彼。

4、首席技能大师要选择好带教培训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载体,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带教工作。

5、首席技能大师在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必须做好技术攻关方面的工作。

技能大师 篇3

通知指出,技能大师应当是某一行业(领域)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并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方面经验丰富,身体健康,能够承担技能大师工作室日常工作。同时,还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称号。

2.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或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积极开展技术技能革新,取得有一定影响的发明创造,并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3.具有一定的绝技绝活,并在积极挖掘和传承传统工艺上作出较大贡献。

对于依托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而言,企业需符合下列条件:有符合条件的技能大师;技能人才比较密集;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政策制度;2011年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交流等方面的费用不低于50%,能够为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及包括场所、设备在内的必要工作条件。

而依托城市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城市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有符合条件的技能大师;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能够为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以及包括场所、设备在内的必要的工作条件。

通知指出,每省申报名额不得超过4个(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候选人不占4个申报名额)。凡超出申报名额的,一律不予评审。

通知要求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审核把关,按照名额、条件要求择优确定项目候选单位,并于4月16日前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提交申报材料。

针对该项目的产出,通知强调,技能大师工作室具备固定的场所和必要的工作条件,定期开展活动。建立完善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办法,规范运作。通过传、帮、带,使技艺技能得到传承,年均为企业或社会培养8个以上青年技术技能骨干。将创新成果、绝技绝活、具有特色的生产操作法及时总结推广。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模式研究 篇4

技能大师工作室是近年在探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创新。国家关于人才和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颁布以来,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该模式也被各地普遍接受并不断推进。为更有效地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适时指导当前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本文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内涵、运行模式和支撑体系等系列问题。

1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内涵及要素构成

1.1 技能大师工作室内涵

工作室源于西方艺术创作领域的“作坊”,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生产和销售艺术产品及培养艺术家的场所。技能大师工作室借鉴这一组织形式,遵循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师承效应和共生效应,在实施技能攻关、教学实践、技能鉴定过程中,通过隐性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推动人才培养、技艺传承和技术创新。工作室的人才培养即人力产品生产过程以物质产品和知识产品为载体,其中物质产品以产业化产品为主体、以实验产品为辅实现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艺术产品则在产品创造过程中实现了精神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知识产品则是技能大师在教学相长过程实现知识积累,外显为教材等,内化为缄默知识,这将是技能大师工作室能力不断提升的“秘密武器”。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通过人力产品与物质产品和知识产品有效协同,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效率,促进人才成簇、成批出现。

1.2 技能大师工作室要素构成分析

技能大师工作室要素构成可分为主体、客体、载体和介质四个部分。

(1)主体。

主体即技能大师,一般指某一领域技能、技术的领军人物。按照技能大师作用发挥的特点,主要可分为:1)绝技绝活型。这一类型的技能大师技能精湛、技艺高超,利用所掌握的绝技绝活用于实际生产与经营并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开发研制或创作了具有较高价值的新产品等。2)创新创优型,该类技能大师主要在企业中,他们在行业内获得了有影响的发明、创造和重大技术革新,在科研、生产中攻克了技术难关,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使用上取得重大突破等。3)工艺传承型,该类技能大师多为民间艺人,他们在挖掘和发展传统工艺方面取得较大社会影响,并积极传绝技、带高徒,培养继承人。

(2)客体。

客体是指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影响对象,即具有一定潜力的、有意愿的青年技师、学生、工人等,在技能大师的言传身教、交流合作、技能攻关过程中实现成长。他们可能成为各个行业的技术专家,部分有潜力并有意愿继续留到工作室的可成为技能大师的助手,或成为技能大师实施团队成员,也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技能大师接管或组建新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3)载体。

载体即活动场所,场所的选择取决于技能大师类型和本人的情况,主要为企业的车间、职业院校、行业研发中心以及自行创建的培训基地等,如创新创优型技能大师工作室场所主要为企业的车间或行业研发中心,工艺传承型工作室场所就在自己的工作场所。

(4)介质。

介质主要为政府,还包括协会、行业等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其中,政府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运行、产品生产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授牌、资金扶持、表彰等手段引导技能大师工作室良性运转并不断推广;社会组织和民间团体可以为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信息、技术、资金扶持,也可以直接参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建。

2 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模式

2.1 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选择

目前,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基本形成了以企业、职业院校为主体,政府扶持为主导,民间参与为补充的运行模式。工作室运行模式的具体选择是基于技能大师类型、经历、资源、偏好及由此选择的工作场所决定。具体而言,创新创业型、绝技绝活型技能大师如果主要依托企业,则称为企业型技能大师工作室;如果侧重于教学,依托于职业院校,即为院校型技能大师工作室。工艺传承型技能大师主要依托自身创建的作坊,其运行模式可归为作坊型技能大师工作室;联盟型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则是由技能大师自行或在政府主导下与企业等主体合作,该模式将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运行模式。当然,各类型工作室的运行模式并不是固定的,而可能随着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作出相应调整。

2.2 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的具体模式

(1)企业型技能大师工作室

该类型技能大师主要是关键领域内具有绝招绝技的技术专家,一般布局在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工作室设在企业班组、工段、实训(研发)中心等场所。该模式直接植入生产环节,以技术革新、攻关、研发等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同业交流、带徒传技等活动,在真实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实现技术创新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企业投入是该模式最强有力的动力支撑,该模式也是目前最为关键、政府倡导的运行模式。如河南张全民车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创造经济效益380万元,提高加工效率300%,申报了多个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显著增强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大大提升了人才队伍培养能力,成为科研、开发和企业生产间的桥梁纽带。

(2)院校型技能大师工作室

该类型技能大师多是在企业中成长起来的带头人,一般是获得了国家和省级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的精英,他们依托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载体领办、创办和联办工作室。该模式以专门培养人才的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体,以相关企业为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上的专业化水平和规模效应,通过搭建高技能人才研修平台,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成簇、成批培养,是目前较为经济和普遍的运行模式。该模式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在于更强调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具体工作环境和工作实效将隐性知识、个人经验传授给学生,达到推动现代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的。由于该模式培养公共产品的烙印比较显现,因此更需要政府在场地、资金等方面提供积极扶持。如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院是一所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机构,学院与上海电气总公司深度合作,成立了“李斌数控技术工作室”,李斌与来自企业的工作人员共同开展了A2F/6.1系列斜轴泵柱等数项技术攻关,获得了历史性突破,完成并进入产品试制和生产阶段,不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创新,而且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储备。

(3)作坊型技能大师工作室

该类型技能大师主要为该领域的技术带头人,他们通过家传或多年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所创造的产品得到市场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工作室可以当做作坊或企业。该模式多为民间组织创建,一般从事民间艺术产品的生产和创造,是一种半市场化的运行模式,工作室是否能够做大做强由市场来决定。考虑到文化传承,非物质艺术的继承人、民间艺人有较强的市场化意愿,虽然具有较大市场潜力但起步困难,政府在起步阶段可以给予扶持,帮助其进入市场。如苏州钟锦德紫檀木雕刻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钟锦德学习钻研红二十余年,完整掌握了红木雕刻技法、刀法,创作紫檀、红木雕刻作品380多件,被先后授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雕刻艺术大师”等荣誉称号。工作室不仅培养了大批年青的雕刻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而且继承和发展了具有苏州独特的空、松、玲、巧的雕刻手法,更为重要的是寻找到了红木作品与市场需求的切落点,为工作室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4)联盟型技能大师工作室

该类型技能大师是上述类型中任一类或多类,该模式顺应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需要,通过各类资源的有机整合,组建战略联盟,形成创新网络,成为最具成长性的发展模式。具体包括:

1)“作坊+院校”型。作坊型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自己培训基地之外,结合自身技能技艺的特点与院校联合,强化人才培养的属性。如苏州王金山等四位大师与苏州技师学院共同合作,成立“大师传承班”,遴选7名弟子,努力5年后将他们培养成为缂丝、刺绣、雕刻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学院也以此为契机增设传统工艺技术专业,由大师亲自传授技艺,培养更多专门人才。

2)“院校+企业”型。院校型技能大师工作室通常积极与多个相关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将工作室延伸至更多的生产车间,形成培训基地——“实训工作室”和具有真实工作平台——“企业工作室”交替使用,院校师生参与企业工作室和企业活动,活动的成果也是培训基地的教学内容。

3)“企业+院校+其他”型。工作室由一名或多名技能大师领衔,带领多名高技能人才,辅以科研院校的教授、学者,与企业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以不同的专业技术为纽带的“实践共同体”,通过专业技术活动的参与,给予每个成员适当的角色和真实任务,保障新手“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学习过程。

3 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的支撑体系

尽管不同行业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认为探索以宣传表彰为先导、以搭建系统平台为载体、以资金扶持为支撑、以社会力量为补充、以制度完善为保障的推广体系,是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和推广的重要支撑。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搭建政策体系

(1)表彰宣传

对于成效显著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本人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表彰。通过多种媒体宣传,让社会认识到技能大师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精湛的技艺、丰富的经验,还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习惯,更有不断钻研的意志品格和创新精神。积极营造争创优秀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示范岗、争创技能大师工作室优秀个人的工作氛围。

(2)资金扶持

安排专项经费对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办、运转给予资助,如根据工作室确定的研修课题、技术攻关项目,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对有成果、有效益的工作室也可给予事后评价,按照等级、贡献、影响等来给予补贴。此外,还应该实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真正用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上,切实为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术技能创新和带徒传技等创造条件。

(3)完善管理监督

把好入门和出口关,对申报工作室名称、项目负责人、工作室基本条件、工作室成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运行实际效果严格审核等,如对于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一般应具有“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或具有特殊技艺技术专家资格。在管理过程中实行动态管理,通过过程和效果评估相结合,每年进行不定期检查,提高工作室运行效果。凡发现弄虚作假或谎报成果的,经查明属实,撤消工作室称号,并追回政府补助资金,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员,提请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3.2 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构建系统平台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构建不同层面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1)国家层面。

在国家层次主要在央企和具有巨大示范效应且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中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如高端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

(2)省级层面。

在省级层次则围绕区域产业优势和未来发展重点来确定,重点从省级骨干企业和具有重大示范效应的行业中遴选。如2010年江西省公布的首批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高机械加工、传统技艺传承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批准了李贵镇陶瓷手工彩绘、袁政海模具钳工、袁小平中药炮制等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3)市县层面。

市级或特殊的县级则在市县级层面的核心企业和具有较大示范效应的行业中产生。

通过搭建国家、省、市三级工作平台,构建创新网络,通过调动用人主体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来激发技能大师个体潜能,从而深入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的传承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产业化。

3.3 鼓励社会参与,拓展发展空间

积极倡导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开广泛参与,提供多元化服务;为各类工作室交流合作乃至海外拓展提供动力支撑,推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开放化和国际化,不断探索技能大师工作室新的发展空间。

(1)提供资源支撑,科学引导。

提供工作室发展的信息、资金、市场等资源,或参与创建、联办,通过资源互补,提升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势能,合理引导工作室科学发展,如:对于作坊式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导其走上市场化路子;对于企业型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模拟市场化道路来提高运行效率。

(2)引入第三方评估和服务等体系。

加强市场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变化跟踪评估,完善第三方评估和服务机制,强化对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导,为工作室运行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乃至国际化提供技术支撑。

作为破解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困境的有效途径——技能大师工作室将逐步在实践中发挥里重要作用,完善和推广技能大师工作室需要在实践创新中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需要从理论上不断拓展其内涵并构建符合区域特色的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严璇,唐林伟.“工作室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18):26-28

[2]叶国丰,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培养创意产业高技能人才[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院,2010(6):102-10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6-07(14-15)

卓越技师与技能大师工作室 篇5

卓越技师:

在系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济南法因数控机械有限公司、齐鲁电机公司及济南一机床数控公司等10家合作企业共同探索,在学院“校企互通、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下,积极推行“专科学历+技师职业资格”—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精操作、熟编程、会维修、懂管理”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技能大师:

技能大师 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 规划纲要 总体目标 科研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247-01

1 解读三大纲要

解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三大规划纲要,确定了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技能的发展思路,在创业园建立适合职业学校发展的专业科研创新与技能大师工作室。

(1)解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本研究把它定位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围绕这一目标,提出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指导方针,明确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本研究明确了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问题,那么围绕这一目标确立了适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2)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教育的总体目标,本研究把它定位为“怎么样培养人才的问题”。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勤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而且还得会学知识技能。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推动高职院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因此以科研项目为支撑,组建研究团队,以项目促教学,以项目补充教学的不足,使教师在做科研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培养打造一批有上进心的“教学名师型”“双师型”“技能大师型”教师队伍,以项目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与国内名校、兄弟院校校校合作结对子,互派教师办讲座、提供教学交流的机会。

(3)解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的总体目标,本研究把它定位为“向着什么方向培养人才的问题”。即:以服务国家目标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以服务国家为目标是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风向标,这就是本研究从这个发展纲要中领悟到的,通过对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思考,确立了高职院校“向着什么方向培养人才的问题”。

2 发展高职院校教育,建立“专业科研创新与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教育学理论依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提倡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注重因材施教,推进导师制,所以研究高职院校的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学生自身的基础素质参差不齐。学校不仅仅要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机器的能力,而且还需要在科研创新方面有教师引领,科研活动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探究活动,当学生身处其中,体验到的是探索的快乐。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以带领学生科研探究来启发他们的问题思维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意识,使他们享受做科研的过程和做科研意识的培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更有发展的优势,思变能力强,还可以促进其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要比只会出色操作机器的学生而著名,这就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魅力所在,对于高职院校进入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3 具体操作性设计

理论知识以实用为原则,以科研课题重构知识,融合教学、实操,基于建构主义与学科科研创新思维魅力并重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情景教学模式。以科研促进学生的生产操作能力,巩固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科研创新能力”,另一条腿是“高技能操作能力”。

以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已首批进入大学生创业园组建了“科研创新与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三支创新研究团队,以科研课题为支撑,以项目申请人为核心,在每个课题组安排学生参加,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科研创新力与自主学习力。

教师起到引领作用,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有效培养机制,即是指一位导师抽出一定的时间与一位学生面对面指导与交流,可以是一位导师同时让多个学生参加科研课题。在课堂教学、科研创新、技能操作三个方面相互促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学生。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安排工作室的学生参加小组讨论、查阅文献资料、自主开发课题研究,以目标驱动法—— 研究课题、参加技能大赛等驱动目标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4 结语

(1)建立專业科研创新与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打开了思路,本研究为职业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建立“专业科研创新与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与实训的有力补充,本研究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技能大师 篇7

1 有人员———固定办公, 专职人员

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从性质上是属于行政手段推动下的非行政机构, 隶属校科研处的一个学术组织。在高职校设立固定的办公场所, 实训基地、展示场地、制作车间等, 具有较为完善的非遗技能设施设备。在工作室人员结构上体现三层构造, 一是有技艺高超的技能大师团队, 二是有组织的不间断的学员团队, 三是有热情有创意的研发团队。尤其是充分发挥出技能大师的积极作用。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灵魂。尊重传承人, 调动和发挥传承人的积极性, 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和关键。高职校工作室为技能大师施展技艺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此外, 高职校工作室应实施“工作室负责人”制度。负责人应由高职校专职教师中产生, 负责工作室日常管理、对外协调等工作。工作室是以“非遗”为中心开展工作的, 非遗传承是以“人”为核心的传承。只有人的参与和活动, 非遗才能百年流传, 千年芬芳。

2 有制度———建章立制, 规范运行

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方案应当在设立之初通过论证, 从自我院校专业特色、课程设置、教师现状等各个方面考量。工作室的正常运作需要有制度的保障, 这是工作室运作前必备的条件。就高职校建设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方面, 对非遗项目、人员、经费、考核、评估、奖惩等问题给予明确的规定。可通过建立《工作室实施方案》、《工作室工作目标与内容》、《工作室管理制度》、《工作室考核评估》等条款进行细化和量化, 以保证高职校工作室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遇到难题时可提供解决方案或解决依据。高职校工作室应对不同非遗项目类别、不同工作室人员、不同工作室成效有差异化的对待, 有依据的建章立制, 树立规范, 这些制度的出台, 助推高职校非遗保护工作稳步前进, 以确保工作室工作的顺利展开。

3 有教学———结合课程, 传承授课

非遗是地域性极强的文化符号, 每个地方的非遗都体现了各地不同的文化底蕴和民情风俗。高职校在开展非遗工作室保护传承工作中, 尤其注重院校已有专业的结合, 有的放矢培养非遗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在非遗的众多门类中, 选择与本院校相关的专业为佳, 尤其是对于一些艺术类高职院校中的传统美术技艺类、传统戏剧类和民俗类给予特别的关注。在地域文化特色中有重点的选择典型性项目。工作室的工作主要职责是传承教学, 因此工作室的工作重点内容是技艺传授。在高职校课程中课程的设置与安排都与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 非遗特色课程需要在不影响原有课程基础上开展, 并起到促进作用。工作室的教学任务一可通过嵌入式单元化课程进行实施;二可通过工学一体毕业创作课程进行实施。由于非遗课程是当前的新生事物, 非遗课程的理论教材、实训教材的编写是教学的必备前提, 且必须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结合高职课程, 凸显高职专业的地域文化特色。非遗教学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总结与优化。有传承教学的工作室才是高职校所需要的。

4 有创新———善于思考, 研发新品

非遗沿袭至今之所以能为世人所称道, 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中历经了磨练, 改革创新是非遗的又一特征。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意需求是必备的。通过工作室的专业平台, 集合更多行业精英, 为非遗注入更多的变革力量。非遗的“原真性”“本土性”“独特性”在当前信息时代下, 创新是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所必须的, 这是对非遗生命力保护的重要措施。因为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为确保非遗的生命力, 要充分发挥非遗生存发展的创新力, 创新是非遗“保护”的另一种诠释。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大工作内容就是围绕“如何让非遗以最适合的方式保护与传承”等工作, 争取有所突破。对生产性保护、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从不绕道而行, 而是结合实际, 大胆创新。

5 有交流———多方合作, 善用媒体

让非遗活在当下。非遗传承不是闭关修炼, 而是要让民族的智慧沿袭于子孙后代。高职校承担的社会责任需要多方合作, 才能将民族文化精髓发扬光大。富媒体时代下的文化弘扬需要更多途径更多方式的传播。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活动以促进民众参与、校企合作、校政携手形成共识, 多方合作下, 非遗走得更好更远。比如有些省市在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定上, 大胆尝试评审代表性传承团体和代表性传承群体;在“非遗进校园”上, 提出“点单式”和“长效式”相结合, 开启每年一届的非遗进校园论坛和全市非遗征文大赛;在项目和基地评审上, 采取现场展示、交叉验收等方法, 加强评审的直观性, 加强各县 (市、区) 的交流与互动。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需要社会的关注, 更需要社会的认可。

总之, 在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与运营,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将非遗中的人、非遗传承中的规范、非遗传承中的教学、非遗创新中的激励、非遗弘扬中的途径相结合, 非遗生命力将更加璀璨!

摘要:近年来各地高职校纷纷成立了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 以工作室为平台将非遗传承保护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以更好发挥技能大师作用, 弘扬非遗技能文化。然而, 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为此, 以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所需的五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 以标配形式为此类工作室的更好开展铺垫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校,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标配

参考文献

[1]钱峰, 黄懿.餐饮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34) .

[2]张郑亮, 王建.关于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意义及任务的思考[J].职业, 2014, (23) .

[3]刘雪峰, 董连才.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管理学家, 2014, (2) .

技能大师 篇8

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餐饮行业中具有高超的烹饪或服务技艺、丰富的餐饮经营经验、特殊的绝活技术及创新创造思维和能力、享有一定声誉的大师作为领军人物而专门成立的、从事带领技术能手, 挖掘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资源, 传承其绝活技艺, 培养更多的优秀拔尖人才的饮食活动场所, 具有传承技艺、技术创新和成果创新的功能。作为领军人物的餐饮业大师, 应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激励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目前从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存在的方式来看, 有政府批准成立的各级大师工作室;有单位自行成立的企业型大师工作室;有职业院校专业型大师工作室;有社会团体型大师工作室以及社会个体型大师工作室。作为国家提倡逐渐普及的大师工作室, 由于其还处于起始阶段, 特别是餐饮业与其他行业相比, 各地成立的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数量还不是很多, 且各地大师工作室的运行状况不一, 也没有文献缺乏对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系统研究。因此, 有必要探讨和研究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模式, 推动餐饮业的发展, 也为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普及提供理论依据。对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研究, 主要包括研究大师工作室的功能职责、条件保障、规章制度、成果创新及转化、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以及对其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本文主要从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评价考核机制上进行分析和探讨, 供餐饮业同行在经营活动中参考, 也供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及研究饮食文化的专业同行们参考, 共同完善对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的研究。

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 根据一定的标准, 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测, 找出反映工作进程的质量或成果水平的资料, 从而对工作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作出合理的判断。考核是通过系统的方法与原理来评定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的一种评估制度和方法。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 是指根据员工的心理特点, 运用适当的管理手段以激发员工行为动机的过程。它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 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 如罚款等, 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激励机制管理者依据法律法规、价值取向和文化环境等, 对管理对象之行为从物质、精神等方面进行激发和鼓励以使其行为继续发展的机制。任何一个企业和单位, 在工作的过程中, 都不可缺少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是如此。

1 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评价考核的内容和范围

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评价考核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 从广义上讲, 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活动的范围也就是评价考核的范围。在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评价考核过程中, 评价考核者是根据不同的需要, 在不同的内容和范围内进行着评价考核。

1.1 工作能力和态度。

对工作能力和态度的评价考核, 是对人的考核。工作能力包括工作计划的制订及实施、机会的创造和把握以及对有效工作方法的探索, 是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等的综合评价;工作态度的主动与被动取决于是否明确工作的目标及工作需要, 能否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是否乐意完成工作任务, 有没有自信和健康向上的个人品格。

1.2 工作成果。

对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成果的评价考核, 主要是判断工作室任务的完成程度和既定目标的达成程度。包括工作是否按既定方案完成?完成的结果如何?是最主要的评价考核范围, 是总结性评价考核。

1.3 运行过程。

对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成果的评价非常重要, 但它只能反映工作室运行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不能及时、全面地反映工作室工作过程中各种情况的变化及其原因, 不能及时提供过程信息。因此, 评价考核只局限于工作成果的范围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对处于动态运行中的工作过程进行评价, 是一种动态考核评价。

1.4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评价考核的关键因素, 特别是经济效益, 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成果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经济效益的大小,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工作效益。

2 评价激励机制在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中的作用

评价是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 它在大师工作室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对大师工作室工作效果的认定, 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各项活动的进行, 保证着各项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具体看来, 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检验工作效果。

判定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效果, 是评价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最重要的一项职能。“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 是否按照计划完成了各项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种效果所起的作用如何?能否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创造的社会价值有多大?以师带徒、培养的技术人才技术水平如何?等等, 这些都必须通过评价来加以验证。

2.2 完善运行过程。

“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过程, 是时间延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技能大师工作室”要通过评价, 了解工作室的任务目标确定的是否合理恰当?研究方法、手段运用是否得当?工作的重点、难点是否清晰?条件保障是否完善?是否还有遇到的新问题?等等, 及时了解“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查找原因, 从而调整工作思路, 改进运行措施, 有针对性地解决“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3 提供反馈信息。

评价考核的结果, 为“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状况提供了大量反馈信息。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评价的结果, 可以清楚地了解“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的工作业绩。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大师工作的积极性, 也为工作室的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2.4 引导研究方向。

评价考核的导向作用在“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中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室研究创新的方向、研究创新的重点及研究创新时间的分配, 考核评价按照工作的既定目标常常要受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影响。“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为企业服务的, 工作室研究创新的方向、内容、重点等的确会受到企业发展的要求而做适当调整。因此, 评价考核的结果, 会引导工作室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5 落实激励措施。

对“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的考核评价, 是落实激励措施的重要依据, 在工作室的奖惩上主要以评价考核的结果作为依据, 工作完成的好坏、成果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大小等, 要用奖惩来激励工作室的工作效益。

2.6 认识工作能力。

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的考核评价, 使工作室相关人员清楚企业对自己的评价, 清楚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企业对工作室相关人员工作能力的认知, 让员工清楚企业对自己的期望。

3 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评价考核激励的原则

3.1 运行过程和管理的理念保持一致。

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评价考核, 实际上就是对工作行为、态度、业绩等方面的要求和目标, 其运行的过程要符合管理的理念, 服从管理的要求, 企业对工作室的期望, 要成为工作室员工的行为导向。

3.2 全面评价考核, 但轻重不一。

要选择工作室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核, 不能面面均衡, 要制订预定的考核目标, 尽可能不要随意增减评价考核内容, 对难于考核的内容应谨慎处理。

3.3 不评价考核无关于工作且不违背社会公德方面的内容。

对工作室的工作评价考核, 对不影响工作的其它任何事情, 比如:个人爱好、生活习惯、行为举止等等都不进行评价考核, 如果这些影响或者妨碍了工作, 其结果自然会影响到工作的考核。

3.4 评价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 增加透明度。

评价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以便使被评价考核者明白自己在工作过程中, 哪些地方存在不足, 以便于修补改正, 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3.5 评价考核要根据不同部门按照不同标准分类评价考核。

由于部门工作标准不同, 因此在评价考核中, 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考核, 要掌握好评价标准的误差, 不能带有误解标准、个人偏见及光环效应等来评价考核, 要公平公正的评价考核, 才能真正达到评价考核的目的。

3.6 对评价考核结果要及时兑现奖惩。

评价考核结束, 要及时总结, 及时兑现奖惩, 对及时完成任务且成果显著者, 要及时给与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对未按时完成任务且态度不恭者, 要给与处罚或警告, 这样才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调动工作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 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评价考核激励的方法

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评价考核激励方法, 由于评价考核的角度不同, 评价考核的内容和范围也有所侧重, 无论哪种评价考核方法, 要根据评价考核的内容和范围, 制订评价考核标准。

从主体范围上看, 有外部评价考核和内部评价考核:外部评价是指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或业务部门聘请的评价考核专家、领导以及同行大师等不参与“大师工作室”工作活动的评价者对工作室工作进行的评价考核, 评价考核范围全面;内部评价则是由直接从事“大师工作室”工作活动相关人员进行的评价, 多用于对上级的评价汇报。

从评价考核内容上看, 有运行评价考核和效益评价考核:运行评价考核, 其考核内容以工作运行为主, 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效益评价考核, 其评价考核内容以工作效益为主, 重点在结果, 而不是行为。

从评价考核时间上看, 有过程评价考核和终结性评价考核:过程评价考核是指在工作运行过程中的评价考核, 便于找出运行过程中的不足, 及时修订工作方案;终结性评价考核是对工作结果的评价考核。

从评价考核对象看, 有个人评价考核和团体评价考核、自我评价考核和他人评价考核。

从评价考核的表达方式上看, 有定性评价考核和定量评价考核。定性评价是根据评价者对工作室平时运行的表现、现实和状态, 直接对工作室的工作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 如评出等级、写出评语。定性评价是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通过记名表决评审和比较的评比方法, 强调观察、分析、归纳与描述。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方法, 搜集和处理数据资料, 对工作室工作的结果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 具有客观性、标准化、精确化、量化、简便化的特征, 但忽略了难以量化的重要品质与行为。

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要根据具体情况, 按照一定的范围要求, 采取不同的方法, 有目的针对性的进行评价考核, 通过运用激励机制, 调动大师工作的积极性, 这对餐饮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柴剑峰, 陈井安.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1年19期124-126.

[2]毕结礼, 王琳.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建设理论研究[J].中国培训, 2011年第6期10-13.

[3]成雪梅,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让[J].科技管理研究, 2000年第3期.

技能大师 篇9

赖声强是经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审认可的上海市西餐西点行业第一位技能大师。市人保局不久前发出的有关通知要求,2015年本市将建立25个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旨在“选拔领军高技能人才……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业内人士称,此次本市西餐西点业首位技能大师工作室走进校园,意味着中职专业教育与西餐西点行业在产学研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协作与互动。通过工作室的运作,学校西餐烹饪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将得到全面充实与提升。赖声强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他将亲自指导市二轻校西餐烹饪专业的师生进行西式菜点的研发,帮助师生提高专业能力,同时还将引领企业文化进入校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职业紧密挂钩,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搭建平台。赖声强还满怀信心地表示,三年的职校生届时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用,不必接受酒店的二次培训。

据悉,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西餐烹饪专业两年级目前共有学生1 0 6名 , 他们离毕业还有1年多时间;本市高星级酒店西餐、西点岗位的空缺数现为130个。眼下,上海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本人在教育和就业方面,考高中、上大学依旧是当然首选,尽管在这条道上已是千军万马,文凭泛滥,用人单位对大学文凭的重视程度早已大不如从前,而高星级酒店急需的、经过专业职业教育的“科班生”却明显供给不足,社会招聘人员又鱼龙混杂,质量很不稳定,难以满足需求。二轻校烹饪专业教学部主任王芳介绍说,职校西餐烹饪专业毕业生初入职场起薪约为每月3000多元, 一般3年左右晋升主管,薪酬即为每月6000多元。不难想像,高质量的中职校“科班生”在该行业不乏用武之地。

赖声强是上海第一家外资管理酒店——华亭喜来登的首批中方厨师长之一,先后赴德国和美国培训,曾获上海烹饪协会评选的“新中国60年上海餐饮技术精英”称号。多年来,他携手上海多家著名酒店的首席厨师,编写了《名厨看家菜:西菜集萃》、《海上西厨房》、《中西融合菜苑》、《西餐教室——牛肉篇》、《西餐教室——肉类篇》、《西餐教室——海鲜篇》等颇具中国特色与上海特色的西菜烹饪图书。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连续七届十四年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学校立足现代服务业,贴近时代,培养商贸旅游类、信息技术类、财经类、社会公共事务类、艺术设计类人才。其中,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技能”为教学理念的西餐烹饪专业,是该校重点建设的专业。

技能大师 篇10

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油田, 它的发现和开发, 有力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石油工人一声吼, 地球也要抖三抖”、“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传统和精神, 也一直生生不息地延续下来, 并且滋养了我的身心。37年来, 我没有离开过采油队, 是黄河三角洲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沃土, 把我从一名学徒工, 培养成现在的采油技能大师。

我刚参加工作是在东辛采油厂采油16队。这个队在偏远的永安油区, 队部是几栋破旧的“干打垒”, 四周是一人多高的芦苇, 周围没有一棵树, 30多口油井分布在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的地方。住的“干打垒”阴暗潮湿不说, 遇到下雨天, 屋外大下, 屋内小下, 如果是夜里, 几个人只好挤在一张床上眼睁睁挨到天亮。说心里话, 我当时真有点后悔来油田。

不久后的一次亲身经历, 让我的思想认识转了弯。那天, 我们班最偏远的油井永12-2井蜡堵了, 班长李友森带着我们一起去攻蜡。班长亲自操作压钢丝这个技术活, 让我们几个摇绞车。压钢丝不像摇绞车, 几个人可以轮换摇, 摇一会儿就能休息一阵。同班的师傅几次想去替换班长, 他都坚持不让。他说, 这口井是高产井, 蜡堵得比较厉害, 还是我来吧。当时正值寒冬腊月, 北风呼啸, 吹在脸上如同刀割, 可班长站在井场上就如同钉子, 一干就是5个多小时。由于站得时间太长, 最后班长一下子摔倒在地。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 我亲眼看到了石油工人是什么样子的, 亲身感受到了什么是铁人精神。这些并不遥远, 就在我的眼前, 就在我们班长的身上。从那以后我暗下决心:要像班长那样, 当一名合格的石油工人。

当一名合格的石油工人并不容易。刚参加工作时, 全队有30多口油井, 分散在方圆十几平方公里, 巡一趟井至少要两个多小时。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天, 每8小时就要给油井清一次蜡, 好清的要三四个小时, 遇到难清的井, 常常是几个人轮换着干, 一干就是两三天。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这样那样的技术难题, 我时常琢磨:怎样才能找点窍门, 让大家少吃点苦呢?也就从那时起, 我有了小改小革的想法。

1987年, 我在采油队负责一种新式抽油机管理工作。为了保证抽油机正常运转, 我们都是爬到4米多高的顶部加油, 爬上爬下, 人难免有个闪失。怎样才能使操作又方便又安全呢?我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 研制出气压式加油包, 获得了油田技术革新成果四等奖, 并在全油田推广应用。

我看着不少油井被废弃在荒郊野外, 心情始终不能平静。心想“把这些井里的原油捞上来, 就是效益, 就是提高采收率!”工余间隙, 傍晚遛弯儿时, 我会不由自主地沿着小区周围的巡井小路, 查看废弃油井的状况。“人总不能钻到井筒里去捞油吧!”一个客观而又现实的难题摆在我的面前。为琢磨捞油方法, 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 还专程到采油院、设计院拜访专家, 寻找井筒捞油的方法。

多方求证让我对捞油加深了认识。随着能量恢复, 地层的原油渗到井筒, 就会顺着油管举升到一定高度。此时一般会采用下抽子到井筒, 用提捞的方法采油。可是, 一旦抽子不慎下井过深, 负荷就会急剧增加, 要么卡死在井筒, 要么拔断钢丝绳, 不但捞不到油, 还可能造成事故。

一段时间, 我一闭上眼睛, 那闲置的油井就浮现脑海。我再也呆不住了, 急得嘴上起了泡, 熬得眼睛布满血丝, 有时候连饭也顾不上吃, 在井场做试验。

一天夜里, 我梦中乘着小船, 顺着井筒的方向, 到了千米之下油层, 终于见到了地下的“油龙王”。灵感来了!设计一个泄油孔, 抽子上部的负荷不就降下来了吗?我赶紧披衣下床, 麻利地画了起来, 一张“自动泄压式凡尔抽子”的图纸很快展现在眼前。很快, 一种新式捞油成为现实。

1993年10月, 采油二矿在边远地区一连打了十几口新井。当时, 附近没有气源点火加温, 到冬天, 这些管线隔三差五“灌香肠”, 影响原油正常生产, 需要大批的人力、物力疏通管线, 干部工人们天天担惊受怕。

作为一名现场管理者, 去总感觉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要是能研制出一种加热装置, 该多好啊!

“别异想天开了, 油田有名望的人都解决不了冬天堵管线难题, 你一个工人技师能行吗?失败了, 你的面子往哪里搁!”面对一些人的劝说, 我却没有动摇。

正是三九严寒的季节, 我骑着破旧的自行车, 穿梭在一口井和另一口井之间。夜深人静, 去一个人躲在屋里构思、研究, 设计草图。90多个日日夜夜, 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脑子里全是流程和图纸, 就连梦中都做着试验。

经过上百次的计算、设计和试验, “JN-150型节能电加热器”问世了, 人们紧绷的神经放松了。我特别高兴, 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多学知识才能多采油, 开发油田必先开发心田。我要做一名懂技术、能革新的采油工人。

2007年4月, 我研制的“液压式调平衡装置”顺利通过胜利油田专家组鉴定, 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如今, 两个娇小的采油女工便能轻松调平衡, 同时还提高了安全系数, 实现了采油工人技能操作上的一次飞跃。

几十年来, 我就铆足了劲、拧紧了发条, 围绕原油上产实际, 搞革新创造。凡是原油上产中的难点, 都是我革新创造的重点;生产建设中的问题, 都是我革新创造的课题, 先后研制出电加热器、组合式皮带轮等80多项技术成果, 有13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中“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不仅解决了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 我被聘为油田首席技能大师, 200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成为一名“全国技能大师”, 累计创效1亿多元。

我作为一名只有初中文凭的普通石油工人, 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好的政策, 离不开企业的培养, 也离不开自己多年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我想,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 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 想当一个最好的工人, 就要像当年打钢丝结一样, 得天天咬牙坚持学本领长知识, 一时一刻也不能懈怠。要有对自己岗位的高度责任感和热爱, 对事业的一往深情, 才能真正做出些事情。

现在, 油田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住上了楼房, 甚至买了私家车, 周围的环境再也不是光秃秃一片, 居住的小区一年四季有绿色。工作中也不像以前那样人拉肩扛, 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不但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 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我想, 不管社会如何进步, 一个人的创新思想不可丢。油田给我们提供了革新创造的沃土, 我要继续瞄准目标不放松。只要能为油田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即使吃再多的苦, 受再多的累, 我也毫无怨言!

上一篇:农业中专图书馆论文下一篇:生产调度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