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谦逊论文

2024-11-06

大师的谦逊论文(精选3篇)

大师的谦逊论文 篇1

摘要:邓小平的光辉一生在政治品格上, 以党、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不计较个人恩怨, 忍辱负重, 乐观大度, 光明磊落, 胸襟坦荡;在自我评价上, 从不揽功诿过, 从不推卸而是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在谈到成绩时, 他反对夸大个人作用, 更多归功于中央领导集体和人民群众, 充分彰显他虚怀若谷的豁达胸襟, 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邓小平,谦逊,品格

邓小平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特别是与国内外领导人、新闻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朴实无华、坦率真诚的谈话中, 充分彰现他特有的谦逊品格。

一、在政治品格上, 以党、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不计较个人恩怨, 忍辱负重, 乐观大度, 光明磊落, 胸襟坦白

品格是指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 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1]。它通过一个人的思想、言谈举止等行为表现出来。而谦逊则是一种由心灵散发出来的平和与朴实, 谦逊的心能使人免于狂妄与骄横。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谦逊就是你应当正确看待自己, 冷静地估计自己能做些什么, 在对未来提出主张和计划的时候, 你越是谦逊, 为克服困难和达到似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时, 你身上表现出来的毅力就越大。邓小平正是拥有谦逊品格的时代伟人和世纪伟人。

(一) 不计较个人恩怨, 忍辱负重, 乐观大度

邓小平的一生先后遭受过三次不公正对待, 遭受极大的屈辱和蒙受不白之冤。“三落三起”的不平凡经历, 一次落下比一次落下要悲壮, 一次复出比一次复出要辉煌。井冈山时期因为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主张而被错误撤职;“文革”期间受刘少奇案件的牵连, 被诬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派”而被撤职, 下放劳动;“文革”后期因为周恩来总理病重, 经周总理提议, 在毛泽东的支持下而临危受命全面负责国务院的工作, 领导系统纠正“文革”错误而为毛泽东所不容, 被第三次打倒, 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2]。但他却没有记恨自己所遭遇的不幸, 对未来一直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他后来在一些场合谈到, “我一生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但即使在那个处境, 他“也总相信问题是能够解决的。”[3]他能够安然度过那个时期, “没有别的, 就是乐观主义。”“如果天天发愁, 日子怎么过?”[3]正是乐观精神、谦逊品格支撑着邓小平渡过那段艰难岁月, 使他身处逆境而不坠青云之志, 每次复出都能创造更大辉煌, 使他成为中国政坛上屡遭打而不倒, 屡遭击而不垮的神奇人物。

(二) 胸襟坦白, 宽容大度, 领导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文革”结束后, 邓小平顶住了来自党内外, 企图全盘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歪风的压力, 不因个人恩怨, 指示要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以下简称《决议》) 中客观公正地、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他说:“对建国三十年来历史上的大事, 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 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包括一些负责同志功过是非, 要做出公正的评价。”[4]强调“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 ”[4]而不是纠缠于历史上的个人恩怨, 对一些问题的追究和处理宜粗不宜细。要把毛泽东的个别错误言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别开来, “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 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4]指出毛泽东在“文革”“是犯了错误的”[4]。但是不能把毛泽东错误的原因归结到个人品质上, 因为“不少问题用个人的品质是解释不了的。”[4]“文革”那样的情况和条件下, 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设计和制度保障, 即使有些制度也遭到人为破坏和粗暴践踏。因此, “即使是品质很好的人, 在有些情况下, 也不能避免错误”[4]。他告诫和提醒全党, “毛泽东同志不是孤立的个人, 他直到去世, 一直是我们党的领袖。对于毛泽东同志的错误, 不能写过头。写过头, 给毛泽东同志抹黑, 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的。”[4]当时, 在党内和社会上“对毛泽东同志有些问题的议论讲得太重了, 应该改过来。”[4]这些都充分显现了邓小平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为重, 不计较个人恩怨、宽容大度的磊落胸襟和坦荡胸怀。

二、在自我评价上, 从不揽功诿过, 从不推卸而是勇于承担历史责任

邓小平辩证地看待毛泽东个人和中央领导集体对我们党曾经造成的过失和犯下的错误, 在责任承担问题上, 从不揽功诿过、推卸责任, 而是勇于承担自己应负的历史责任。

(一) “文革”的错误是中央领导集体的错误, 不是毛泽东一人的错误, 对自己的功过评价是“对半开”

1.“文革”的错误不是毛泽东一个人负责, 其他中央领导

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中央犯错误, 不是一个人负责而是集体负责。邓小平在指导《决议》的起草和修改, 就如何评价“文革”的错误, 如何评价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错误时, 实事求是地同时也是十分中肯地说道:“讲错误, 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 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中央犯错误, 不是一个人负责, 是集体负责。”[4]“文革”的错误, 毛泽东要负主要责任, 但是“这些错误是毛泽东同志一个人的, 还是别人也有点份?这个决议稿中多处提到我们党中央要承担责任, 别的同志要承担点责任, 恐怕这比较合乎实际。”[4]他一再强调, “不能把过去的错误都算成是毛主席一个人的。”[4]因为“有些问题我们确实也没有反对过, 因此也应当承担一些责任。”[4]邓小平在谈到自己应负的责任时, 毫不回避, 毫不掩饰, “我和陈云同志那时是政治局常委, 起码我们两个负有责任。其他的中央领导同志也要承担一些。”[4]这些都充分彰现了邓小平磊落胸襟和坦白胸怀。

2. 他自己也犯过“不少错误”, 对他自己的评价是功过“对半开”。

在谈到对自己的评价时, 他说:“自我评论, 我不是完人, 也犯过很多错误, 不是不犯错误的人。”[3]毛泽东是功过七三开, 他自己:“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3]同时他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历程, 对外国记者说道:“我是犯了不少错误的, 包括毛泽东同志犯的有些错误, 我也有份。……不犯错误的人没有。”[4]1996年, 退居二线的邓小平在答外国记者问时, 这样评价自己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我这个人, 多年来做了不少好事, 但也做了一些错事。‘文化大革命’前, 我们也有一些过失, 比如‘大跃进’这个事情, 当然我不是主要的提倡者, 但我没有反对过, 说明我在这个错误中有份。”[3]直截了当的话语, 一言中的的回答, 充分展现邓小平光明磊落, 勇于承担责任, 从不揽功诿过的高尚情怀。

3. 在外国元首面前谈论自己的错误时, 同样是直面坦率。

1984年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 他说:“在‘文化大革命’前, 工作搞对的有我的份, 搞错的也有我的份, 不能把那时候都归于毛主席。”[3]1988年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我参加共产党几十年了, 如果从1922年算起, 我在共产主义旗帜下已经工作了六十多年。这期间做了不少好事, 也做了一些错事。人们都知道我曾经‘三下三上’, 坦率地说, ‘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 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从1954年起, ……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党犯的‘左’的错误, 我也有份。不能把错误的责任完全推到毛泽东同志身上。”[3]邓小平的直言不讳非常令人敬佩, 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二) 正确估计和对待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邓小平正确而客观地估计到了在探索建设新道路过程中, 可能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充分彰现其勇于求真、求是的谦逊本质。

1. 争取不犯大的错误, “发现不对就赶快改”。

1984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国元首时, 遵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辩证地指出:“今后我们可能还会犯错误。但是, 第一不能犯大错误, 第二发现不对就赶快改。”[3]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正是他谦逊品格得以长期保持的哲学基础。当外国记者问他:“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和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是不一样的。看来中国现在进行一场新的革命, 至少是试图进行一场新的革命。”他回答道:“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 都是新事物, 所以要摸索前进。既然是新事物, 难免要犯错误。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 有错误就赶快改, 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3]充分估计到我们的改革作为一种“试验”、一种“新事物”, 只能“摸索前进”, 所以难免要犯错误, “未谋胜先谋不胜”, 一改过去那种“一定会怎样”的完全排斥其他种可能性结果的口吻, 并充分估计和勇于承认难免会犯错误, 用“摸索”二字表示出其勇于求真、求是的谦逊内涵和要义。

2. 挫折不可避免, 困难终究会被战胜, 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1979年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举办的座谈讨论会上说:“我们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认识, 缺乏经验, 需要好好学习, 加倍努力。我们还要看到, 在有些事情上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 某些方面还会有困难。”[4]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 任重而道远, 前进中还会遇到一些曲折。“但我坚信, 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 把先辈开创的事业一代代发挥光大。”[3]邓小平预见到了我们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同时对未来充满信心, 从而极大地鼓舞着中国人民探索新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

三、在谈到成绩时, 他反对夸大个人作用, 更多归功于中央领导集体和人民群众, 充分彰显他虚怀若谷的豁达胸襟

邓小平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现代化之父”, 但他并没有把成绩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 看成是个人的功劳, 而是把它归功于广大人民群众和其他中央领导人。

(一) 把成绩归功于中央领导集体和人民群众

1. 成绩来源于集体领导和人民群众创造。

1984年他谈道:“现在外国报刊都是讲我在里边起了什么作用。有作用, 主意出了一点, 但主要的工作, 繁重的事情, 是别的同志做的。比如《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个文件, 我没有写一个字, 没有改一个字, 但确实很好。”[3]他告诫全党, 不要过分强调个人的作用, 不要过分宣扬他的作用, 免得外国朋友把宝押在他一人身上, 对党不利, 对国家不利, 对民族不利。“不要宣扬我起的作用有什么特别了不起, 因为宣扬过分会带来一个问题, 就是说, 邓某人不在了政策要变。现在国际上就担心这个问题嘛。”[3]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实践, 他把它归功于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他说:“近十年来的成功也是集体搞成的。我个人做了一点事, 但不能说都是我发明的。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 群众发明的, 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 提出了方针政策。”[3]邓小平头脑非常清醒, 这与他一贯倡导的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强调要尊重群众的实践和创造精神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是一脉相承的, 也正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

2. 贡献归功于其他中央领导, 自己“算不了什么”。

1984年他把那些年的成绩归功于重申和坚持了“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原则”, 指出“这是我们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3]当外国记者问他:“你谈到还有其他人对毛泽东思想作出了贡献, 这些人是谁?”他说:“老一辈的革命家。比如周恩来总理、刘少奇同志、朱德同志等等, 还有其他许多人都作了贡献。”[3]当外国记者进一步问道:“你为什么不提自己的名字?”时, 他说:“我算不了什么。当然我总是做了点事情的, 革命者还能不做事?”[3]字里行间一代伟人的高尚品格充分彰现, 树起了值得世人敬仰的永远丰碑!

(二) 以实际行动反对个人崇拜, 反对夸大个人作用

1. 不提倡在公众场合挂他的像, 不赞成给他写传。

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福祉, 获得广大人民的广泛公认和普遍爱戴, 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誉, 其丰功伟绩, 彪炳青史。但他不提倡在公众场合挂他的像。1986年美国记者问他:“到现在为止, 还没有看到在中国的任何公众场合挂您的照片, 这是为什么?”他说:“我们不提倡这个。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任何事情都不是一个人做得出来的。”[3]同时他也不赞成给他写传。“就我个人来说, 我从来不赞成给我写传。”[3]1988年会见外国元首时说道:“很多外国记者要来采访我, 搞我的什么传, 我都婉拒了。”[3]1989年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谈道:“我多次拒绝外国人要我写自传。”[3]20世纪70年代末, 英国一家著名的出版公司策划出版一套世界领袖丛书, 并把《邓小平文集》列入其中, 邀请他为《文集》写序, 他欣然命笔, 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为题写了序言, 他满含深情地写道, 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 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序言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邓小平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心、爱民心。

2. 反对夸大个人作用。

他说:“过分夸大个人作用是不对的。人总是要死的。哪一天我不在了, 好像中国就丢了灵魂, 这种看法不好。”[3]他以实际行动带头反对个人崇拜, 一再强调不能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某一两个人的声誉上, 这样很危险。1989年他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商量他退休的时间和方式时说:“对我的评价, 不要过分夸张, 不要分量太重。有的把我的规格放在毛主席之上, 这就不好了。我很怕有这样的东西, 名誉太高了是个负担。”[3]对于他的退休方式和死后丧事, “要简化”[3]。1997年2月12日邓小平逝世, 遵照他生前遗愿, 把他的骨灰撒在了祖国的山川河流。充分展现了一代伟人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对他的祖国和人民所充满的无私之爱, 以最后的方式表达了他生前深情吟诵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神圣誓言。

四、谦逊品格———邓小平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邓小平的一言一行都无不透露其本真的朴实无华的谦逊本质。在《邓小平文选》全三卷收录的223篇论著中, 多是即兴的谈话和发言, 有的字字珠玑, 有的激情四射, 都透射出不同时代的光芒, 闪耀着智者思想的火花, 彰显出邓小平的大智慧。它们大都不是先拟写好, 经过若干修饰和加工过的讲话稿。在其中你看不到浮躁虚夸的言辞, 看不到文过饰非的华丽词藻, 看不到更多的口号和不切实际的抽象空谈。而是用一个普通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平白和朴实语言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淳朴真实而深情臻挈的爱。许多话语情真意切, 生动感人。所以人们才用亲切如“小平, 您好!”这样亲人般的称呼, 表达淳朴的中国人民对他一生平易近人的谦逊品格、伟人风范的认可和钦佩[5]。

邓小平的谦逊品格主要体现在他与国内外领导人、新闻记者、人民群众的谈话中, 流露在言辞里, 表现在行动上, 他用踏实、本真的品格树立起一个充满睿智而又谦逊大度的大国领导人的传世风范。也正是邓小平的谦逊品格才使得“始于毛“的中国建设新道路的探索, 最后“成于邓”, 使他成为继毛泽东之后中国乃至世界的世纪伟人。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 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些都无不与他的谦逊品格密不可分, 是其谦逊品格的必然结果!给整个民族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时也成为我们时代学习和崇敬的楷模!

参考文献

[1]张文军.论邓小平晚年精神品格[J].山东社会科学2004, (6) .

[2]宫力.邓小平在重大历史关头[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0.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54-323.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43-352.

[5]任玉岭.论邓小平的人格思想及其伟大人格[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0, (1) .

大师的谦逊论文 篇2

当春风的温存来夹杂着冬的寒意姗姗飘至这北国故里。我再也忍不住了,赤脚奔跑在苍穹碧野之中,你可知,我在寻觅你。赛过了春的脚步,却依旧没有你的踪影。任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着檐后,我日日夜夜企盼你。

听窗外雨声两三点,忽如忽止。荷,擎着碧翠伞盖;蛙,在荷畔鼓掌欢呼;蝉,在树上尽情放歌。我一阵欣喜,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寻觅到你的足迹。啊!是农民伯伯在耕种你,我对着你笑。而你只在悄无声息间,偷偷地扎根在泥土里。渐渐地,你萌发了新芽,像一双好奇的眼睛,纤细修长的嫩叶,如同仙女的手。你的茎杆一天天长粗长长,结实而坚韧,宛若地道的农民。你勇敢地面对着夏鱼的骤起乍落,顽强地抵挡着上苍的威猛,酷戾这一切都不曾把你打倒,将你折腰。你毅然挺直胸膛,倔强地挑战上苍所赋予的不济。而在暖风细雨的柔情中,你亦随风雨温柔的摇曳。

秋风吹散了斜阳,你默默不语,充实的低头向着大地,向着你的母亲。你喜欢生长在北方的土地,茎杆曾接受了无数暴风雨的洗礼却依然直立,只是微微地渐渐地低下了头,而你没有从此屈服。或者你比不上大唐李世高贵典雅的牡丹,逊色于陶舍东篱玲珑洒脱的菊花,更不是茅盾笔下伟岸挺拔的白杨。但你朴实无华,你默默无闻,你无私奉献,你正直不屈,你从不张扬个性,愈是面对艰难,就愈低下头,而这背后却凝聚着一股更大的.力量,待时机一到,你便迸发出生命的精华,农民伯伯脸上因此洋溢着微笑,人们口中因此品尝着美味。我再次寻觅你,又不见了你的踪影,而你的灵魂仍然在我的心中,惟独根基还深深扎在地里,却被无情的犁翻到土里,你却有情的化作了土地的厚肥。你的一生短暂平坦,却留给后人高贵的品质和无尽的思索。

谦虚虚心谦逊的谚语 篇3

●多问不吃亏。

●自赞就是自轻。

●满必溢,骄必败。

●满招损,谦受益。

●虚心竹有低头叶。

●药好不用尽摇铃。

●酒香不所巷子深。

●请教别人不蚀本。

●百川归海海不盈。

●人唯虚,始能知人。

●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言过其实,终无大用。

●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火要空心,人要虚心。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水深不响,水响不深。

上一篇:卫生监督分析下一篇:创业心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