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心理研究论文(共12篇)
创业心理研究论文 篇1
据统计我国2015年本科应届毕业生高达749万左右, 而2016年的本科生毕业人数将超过770万, 加之留学归来学生和往届未找到工作学生, 今年将有1000万人进行竞争。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提出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创业理念,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业的相关规定, 如教育部倡导高校要实行弹性学制, 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一、大学生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创业的促进作用
1. 社交媒体的覆盖面大。
据统计, 我国的手机用户超过了11亿, 其中智能手机的比例达到30%。根据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 高达99%的同学已经熟练的使用各种社交软件进行娱乐和资讯的获得。社交媒体软件已经从单纯的通讯软件达到如今覆盖率高, 蕴含着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讯息平台, 其中的商业机遇和社会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2. 社交媒体创业的门槛低。
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模式, 并在短期内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社交媒体创业对于零存款的大学生来说是门槛很低的创业模式, 社交媒体创业与其他要求人力、资本、技术的传统创业领域不同, 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大学生对社交媒体创业心理
为了更准确的掌握大学生社交网络创业心理, 笔者在2015年6月起对长春理工大学的学生进行走访, 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收回464份, 问卷回收的有效率达93%, 调查和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
1. 大学生中性别差异对社交媒体创业心理的影响。
在调查的464人中男生为352人, 女生为112人, 在问到“对社交媒体中是否有买卖商品的想法”和“对社交媒体创业前景预期”两个题目中, 女生有82.14%的同学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而男生中两个题都给出肯定答案的仅有57.10%。所以女生相比于男生更加了解社交媒体创业的相关知识, 对于社交媒体创业的前景也表现的更加乐观。并且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容易接受社交媒体创业的相关知识, 在“是否想学习做微商”的问题时, 女生肯定答案为89.28%, 男生的肯定答案为73.29%。
2. 大学生对社交媒体创业的接受程度较差。
在调查问卷中以近期非常流行的社交媒体创业形式“微商”为例, 调查同学们对于社交媒体创业的接受程度。在“如何看待朋友圈中的微商刷屏行为”一题中, 有46%的同学觉得无所谓, 20%的同学觉得很喜欢, 觉得这样可以帮助自己买到更好的产品。34%的同学非常讨厌这种行为, 表示这样会影响自己接受讯息的效率, 并且会对微商的同学进行屏蔽或删除。在“是否信任微商推荐的产品”这一题时, 有41%的同学给出的是肯定的答案, 他们认为社交媒体是一个基于熟人网络的媒体, 微商都是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 所以值得信赖。而56%的同学则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认为微商的商品没有正规渠道, 售后难以保障。
3. 大学生对于社交媒体创业的认识不足。
在调查问卷中大多数同学对于社交媒体创业的认识不足, 在“未来创业选择的形式”一题中选择实体店创业的比社交网络创业的同学高1.29%。对于“好声音的火爆”等话题进行随机访问, 大多数同学将其归类为娱乐话题, 不了解社交媒体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可见大学生创业群体大多仍是将社交网络作为一种具有娱乐休闲功能的工具, 并没有认识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4. 有社交媒体创业意向人数较多, 作为今后工作的较少。
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 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将社交媒体创业作为一个赚钱和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方式, 并没有将其作为毕业后的一种工作选择。大部分同学都是秉着“捞一把就走”的心理, 没有配套的商业模式或后期打算。
三、对大学生社交媒体创业的建议
1. 合理规划时间。
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要把握好度的原则, 合理规划时间, 明确主次关系, 在大学期间学习是最主要的, 应该把社交媒体创业作为一个社会实践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不可以占用更多的学习时间, 用更多的课余时间进行, 切不可将其作为主要认为, 舍本逐末。同时要理性的看待创业的成败, 将失败的经验加以总结积累, 为以后的工作或者创业提供借鉴。
2. 合理分析市场。
充分的研究市场环境, 排除市场中已经处于衰退其的产品, 根据自己社交圈中的客户定位选取合适的商品, 吸引目标客户, 通过新颖来打动消费者。对自己代理的产品也要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 选择价格实惠的商品, 以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
3.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对于学校方面, 要增强大学生对社交媒体创业的安全教育和引导, 提供条件和政策鼓励同学们进行社交媒体创业, 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加强创业者的思想品德教育, 增强大学生创业者诚实守信, 恪尽职守的思想品德。并且要对创业者进行实时的关注, 对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
4. 政府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
法律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是不可缺少的, 社交媒体创业也是这样,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存在着运营手段不正规, 资金监管不严, 售后无法保证等现象。现阶段我国的法律未涉及到社交媒体交易, 对这个区域的监管属于空白区, 这对于社交媒体的顾客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也制约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所以政府要在法律层面上施行监管, 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周海华.《微营销+微服务——社交媒体发展趋势下运营商的客户管理方式》.通许企业管理, 2012年第3期.
[2]郭德侠, 楚江亭.《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评析》.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第7期.
[3]邹立清.《论社交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科学·经济·社会, 2012年第1期.
创业心理研究论文 篇2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如何让大学生正确面对当前社会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勇于应对压力,保持内心的安宁与和谐,提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是目前高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我国高校心理健康已经在理论以及方法上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已经形成了一种科学体系。在创业教育中,合理地借助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创业实效性。就业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借鉴积极心理的理念和方法可以提高就业创业的实效。社会在快速转型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发展的机会,同时也让很多的大学生产生了迷茫的心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对合理地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显得特别重要。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积极的研究方向,是一场心理学革命,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积极心理学表明,人积极的一面可以使心理学的研究更加注重培养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力量,使学校在教育管理和咨询交往方面更为有效,很多高校开始研究和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主张利用人的积极力量,以真、善、美为研究对象,倡导积极的人性论,并以此来激发大学生潜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潜力并获得创业的成功。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注重用科学的方法对幸福感进行研究,用积极的角度去看待人们的心理,关注的是心理健康。
三、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存在的弊端
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存在攀比心理,通常和好的同学相比,有很强的功利性。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具体情况不同,创业的条件也千差万别,再加上我国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根本无法保证公平性。还有部分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报考的学校和专业都是家长一手包办,他们不清楚自己的毕业去向,也不确定自己是否喜欢这个专业,处于迷茫的阶段。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他们不主动去寻找就业和创业的机会,而是被动地等着家长和老师介绍和安排。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现如今,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状态,校内的软件与硬件配套设施已经形成了一种水准和规模。国务院也先后发了几部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更多有益于心理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解析心理的各种现象、培养更加优秀的品格。在此基础上,也要更加细化地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上的各种压力,让他们成为善待他人、悦纳自己、关心集体、珍爱生命的优秀高素质人才。而进行校内的实际操作时,对精神疾病与心理问题的防治是极为关键的,特别是心理问题。就此问题,高校要展开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宣传以及心理辅导等。在这些校园活动的帮助下,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了重视,开始有了自我抵抗心理危机事件的意识。可是,目前这种将预防心理危机以及心理疾病作为重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属于一种“消极心理学”。此种取向还存在很多的弊端,与新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
四、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的构建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的自主性
积极心理学认为,就业创业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从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要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强的意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心理。因此,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创业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去分析、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要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和创造的潜能,这样教育者才能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意识自觉地纳入自己的教育计划中。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仅根据考核结果而对学生作出优差的评价;教师要营造民主、宽容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励他们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拓宽积极心理学的教育途径
课堂无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学习渠道,因此把握住课堂非常重要。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就一定要将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中去,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对就业知识的内化。同时还要充分意识到,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还直接关系到个人未来是否能够更好地发展。一定要对职业指导课程进行完善,加强此门课程与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等课程的有效融合,进而更好地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此外,还要按照学生、年级以及学习进程的.不同来进行职业指导教育,指导要有一定的侧重性,使其贯穿到整个教学中去,完善职业指导教育的内容。在教育的目标上,应该将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培养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作为主要目标。学生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完成社会关系的学习。关于教学组织,大课堂的学习方式已经显得非常落后了,应该实行小班制,这样才能让学生和教师有充足的互动,提升教学体验。关于教学方法,也应该多种形式相结合,利用案例法、小组讨论、体验法、团体活动以及讲授法等,在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品质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课程更加有学习兴趣。在最后的教学评价部分,也可以采用新颖的测试来完成评价。不仅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也应该加以重视。心理咨询分为障碍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其中,发展性咨询也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高校中的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让心理辅导变得更有探索性、体验性、普及性,让大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改变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格。
五、结语
创业心理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创业心理 心理素质 学生
心理素质是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的综合产物。作为心理、身体与社会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在实际生活当中,以生理素质为根基,通过客体与主体相互作用的形式,逐渐形成的品质、能力等综合行为。在社会求职当中,高职院校学生面对种种困难,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易怒、暴躁、焦虑、冲动等情绪。还有一些是对自己的情绪无法把控,会莫名其妙的伤感,对生活充满了悲观的心理状态。更为严重的是使自己走向了极端,最终与社会背道而驰。因此创业心理的培养需要引起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关注。高职院校需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心理健康培训。使学生能够从容面对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压力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氛围。增设心理教育课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学生的创业压力。
1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心理现状分析
1.1 调查方式
专业课日趋纷繁复杂的高职院校,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与形势。所以,我们对高职在校学生采取了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根据湖南地区的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专业为单位,在每个专业当中抽取一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在收回的800份问卷当中进行结果分析,其中有效问卷高达95%。
1.2 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对高职院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整理出来在学生就业创业当中,以择业方式与就业创业心理动机两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其结果显示:
1.2.1 择业方式
从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对于学校推荐与家庭帮助的方式选择就业的占58.94%,自己择业的占21%,想自己创业的仅占4%。这样的结果能够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的依赖心理较强。根据性别的不同进行分析发现,男生的依赖性要少于女生,选择学校推荐与家庭帮助的男生比女生要少百分之二十。根据年纪的不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年级学生明显比低年级学生独立。
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对创业教育的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让学生能够了解就业趋势以及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学生在就业的选择上明显多于创业,这说明当代年轻人不想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究其原因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即便有创业想法,也不知道该如何实现自己的创业想法。
1.2.2 就业创业动机
动机作为衡量学生价值的一个标准,是就业创业的动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结果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较为狭隘,其中主要是四点:追求专业知识的学习,希望获得一技之长,文凭,就业创业本领。结果显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在校生比较缺乏的意识,就业关键看待遇与个人兴趣,对选择职业是否具有很好的潜力并没有多做关注。还有部分学生是随遇而安,动机与内驱力不足。
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需要具有的心理素质
2.1 独立并不代表凡事都是自己行动,指的是能够独立思考与遇见事情的担当能力,不过分依赖他人的能力。职场当中独立性是员工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职场人必须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听从别人,在工作中创作新的处理途径,独立性对就业创业意义深远。独立性在工作当中的发挥,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塑造,员工合作精神的增强,为企业发展增砖添瓦。光是有独立性对于职场是完全不够的,建立团结合作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独立性需要在做事方面积极果断,做人方面乐观,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现如今的社会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使一个企业长久的生存下去。合作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2.2 敢闯与自制
敢闯精神作为职场中必须具备的。指的并不是做事鲁莽行为无知,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格。敢闯指的是在困难面前毫无畏惧,顽强的品格,不屈服于困难,坚持与命运做斗争的精神。与此同时,不仅需要敢闯也需要自制。指的是克服冲动,在困难面前有效的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积极果断的对待事情。
2.3 坚韧与适应能力
在创业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会经历很多坎坷与失败,面对社会的各种就业创业压力,能够顽强的坚持下去,经过长久的坚持才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所以,坚韧对于就业与创业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如此才能够在社会纷繁的竞争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快速适应对于职场而言,是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谷歌”总裁曾经说,快速适应环境才能够成为成功的职场人,取得最后的胜利。她认为自己能够在这个突飞猛进发展的社会当中取得成功,其主要原因归结于她超强的适应力。
3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心理素质养成策略
3.1 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
在职场当中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合理定位是对自身的认知。定位决定了在职业生涯中扮演的角色。然而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相对封闭,所以就需要教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对自己的性格、爱好与职业倾向全面了解清楚的学生才能够在职业生涯中找到适合自己职位,做好规划,合理避开自己的劣势,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避免了就业创业的盲目性。
3.2 引导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高职院校应该开设一些心理培训与就业指导等课程,为学生面对就业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让学生能够在遇到困难时从容面对,自行调节,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就业创业做贡献。
3.3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训练
经过专家研究发现经过训练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心理素质会比较好。学校可以通过举行面试模拟等方式来实现训练目的。并在模拟面试中给学生进行打分,综合分析,给出建议。让学生在实际当中亲身感受的就业创业的氛围,达到培养心理素质的效果。
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往往通过假期实习来完成,在校学生通过对自身性格、喜好以及专业的确定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向职场过渡做准备。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让企业为学校提供一个实习的平台,组织学生到实践当中去锻炼与学习。学校则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互利互惠,达到共赢。经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去感受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快感,总结经验与教训,在后续的在校时间里,增强学习,取长补短,为将来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06:88-91.
[2]苏益南.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模型构建及培育[J].企业经济,2010,01:63-65.
[3]唐海波,王瑜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1:56-58.
[4]刘欣.创业心理资本、创业机会能力及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3.
[5]车丽萍,李守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93-96.
作者简介:
创业心理研究论文 篇4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被试为从某高校随机选取的200名在校大学生,男生53名,女生147名,年龄17岁至24岁, 平均年龄为20岁。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无精神病史,智力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所有被试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两个量表来进行施测,分别为柯江林的“心理资本短版量表”和徐旖的“创业能力量表”。“心理资本短版量表”信效度良好,测试内容包括人际型心理资本和事务型心理资本两个部分,共8个方面,40道题目,问卷采用Likert式6点量表评价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创业能力量表”信效度良好,共包含4个分量表, 27个题目,分别是:创业意向量表、人际交往能力量表、领导能力量表和创新能力量表。问卷采用Likert式5点量表评价法,从“不符合”到“符合”。
二、结果与分析
(一)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1. 信度分析
表1是对心理资本和创业能力各因子变量所做的内部一致性分析的结果。其中心理资本8个变量的Cronbach’s a值均超过0.70,分别是0.888、 0.892、0.880、0.877、0.878、0.890、0.890、0.883, 即心理资本量表的可信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创业能力的个变量的Cronbach’s a值也均超过0.70, 分别是0.813、0.815、0.776、0.794,即创业能力量表的信度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心理资本的各维度中,自信勇敢项间相关系数为0.652,乐观希望项间相关系数为0.612,奋发进取项间相关系数为0.751,坚韧顽强项间相关系数为0.765,包容宽恕项间相关系数为0.757,尊敬礼让项间相关系数为0.632,谦虚诚稳项间相关系数为0.668,感恩奉献项间相关系数为0.718,说明测量题项间相关性较强。
在创业能力的各维度中,创业意向项间相关系数为0.646,人际交往能力项间相关系数为0.640, 领导能力项间相关系数为0.734,创新能力项间相关系数为0.688,说明测量题项间相关性较强。
2. 效度分析
在本研究中涉及到的量表,是在心理资本与创业能力被广泛应用的成熟量表,因此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对于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来检验。在提取因子前,首先对各个量表的KMO和Bartlett值进行检验,以确定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法。结果显示,个因子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5,说明本研究中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个量表的各个因子分别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
结果显示,个因子变量的KMO值均大于0.5, 说明本研究中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个量表的各个因子分别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见表4和表5。
由表4可知,心理资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了70.588%,所以心理资本量表也有很好的结构效度,有良好的有效性,可以用于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由表5可知,创业能力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达到了68.045%,所以创业能力量表也有很好的结构效度,有良好的有效性,可以用于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1.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1 )样本性别分布
这次研究一共收回了200份有效样本,其中男生53人,女生147人(见图1)。
( 2 )样本年龄
从年龄上看,17-20岁的有149人,占总体人数的74.5%,21-24岁的有51人,占总体人数的25.5%(见图2)。
表6是心理资本及其各个维度的均值与标准差,均值在4.32到5.32之间,总体心理资本的均值在4.88±0.56,乐观希望这个维度得分比较低, 为4.32(见表6)。
表7是创业能力及其各个维度的均值与标准差,均值在3.74到4.29之间,总体创业能力的均值在4.09±0.35,总体创业能力比较有利于创业, 但人际交往能力这个维度得分比较低,为3.74。总体来说,大学生所感知的创业能力是比较有利于创业的,但是人际交往能力不够(见表7)。
2. 创业能力层次分析
根据表7所示可得出大学生创业能力中创业意向、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维度的均值,结合各项因素在实际创业活动中的作用因素,对上述4项因素进行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 得到如下判断矩阵:
通过Matlab对判断矩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各项因素的权向量值如表8。
可见,创业意向所占权重为0.116,人际交往能力所占权重为0.277 8,领导能力所占权重为0.388 9,创新能力所占权重为0.166 7。通过比较可知,领导能力在各项因素中所占权重较大。
3. 相关性分析
对心理资本及其各个维度与创业能力做相关性分析,利用双侧检验,所得到的心理资本及其各个变量和创业意向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见表9。
由表9可以看出:
(1)自信勇敢与创业意向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具体值为r=0.601(p<0.01);
(2)乐观希望与创业意向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具体值为r=0.496(p<0.01);
(3)奋发进取与创业意向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具体值为r=0.530(p<0.01);
(4)坚韧顽强与创业意向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具体值为r=0.710(p<0.01);
(5)包容宽恕与创业意向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具体值为r=0.653(p<0.01);
(6)尊敬礼让与创业意向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具体值为r=0.454(p<0.01);
(7)谦虚沉稳与创业意向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小,具体值为r=0.028(p<0.01);
(8)感恩奉献与创业意向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小,具体值为r=0.032(p<0.01)。
相关性说明创业能力与自信勇敢等8个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由于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所以相关关系为正相关。由于创业能力与心理资本的8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创业能力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利用上面分析创业意向与各项心理资本之间关系的方法,我们对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这三项因素与心理资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如表10所示。
相关性说明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这三项因素与自信勇敢等8个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由于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所以相关关系为正相关。
由表11可以看出:
(1)自信勇敢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具体值为r=0.756(p<0.01);
(2)乐观希望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具体值为r=0.698(p<0.01);
(3)奋发进取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具体值为r=0.652(p<0.01);
(4)坚韧顽强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具体值为r=0.439(p<0.01);
(5)包容宽恕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具体值为r=0.762(p<0.01);
(6)尊敬礼让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具体值为r=0.823(p<0.01);
(7)谦虚沉稳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具体值为r=0.726(p<0.01);
(8)感恩奉献与人际交往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小,具体值为r=0.016(p<0.01)。
相关性说明人际交往能力与自信勇敢等8个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由于相关系数均为正值, 所以相关关系为正相关。由于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资本的8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由表12可以看出:
(1)自信勇敢与领导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 具体值为r=0.503(p<0.01);
(2)乐观希望与领导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 具体值为r=0.239(p<0.01);
(3)奋发进取与领导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 具体值为r=0.684(p<0.01);
(4)坚韧顽强与领导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 具体值为r=0.591(p<0.01);
(5)包容宽恕与领导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 具体值为r=0.768(p<0.01);
(6)尊敬礼让与领导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 具体值为r=0.723(p<0.01);
(7)谦虚沉稳与领导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小, 具体值为r=0.016(p<0.01);
(8)感恩奉献与领导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 具体值为r=0.651(p<0.01)。
相关性说明领导能力与自信勇敢等8个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由于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所以相关关系为正相关。由于领导能力与心理资本的8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领导能力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由表13可以看出:
(1)自信勇敢与创新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 具体值为r=0.715(p<0.01);
(2)乐观希望与创新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 具体值为r=0.701(p<0.01);
(3)奋发进取与创新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 具体值为r=0.548(p<0.01);
(4)坚韧顽强与创新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大, 具体值为r=0.437(p<0.01);
(5)包容宽恕与创新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小, 具体值为r=0.065(p<0.01);
(6)尊敬礼让与创新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小, 具体值为r=0.073(p<0.01);
(7)谦虚沉稳与创新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小, 具体值为r=0.014(p<0.01);
(8)感恩奉献与创新能力之间相关系数比较小, 具体值为r=0.032(p<0.01)。
相关性说明创新能力与自信勇敢等8个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由于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所以相关关系为正相关。由于创新能力与心理资本的8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创新能力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4. 回归与层次结合分析
从以上的相关分析结果可见,创业能力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分析创业能力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我们将心理对心理资本和创业能力做回归分析,让自信勇敢、乐观希望等8个变量同时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其中k为解释变量个数,j(j1,2,,k)称为回归系数。
与一元回归分析一样,多元线性回归的总体回归函数表达式为:
在总体回归函数中,由于各参数是未知的,这就需要样本回归函数(SRF):
其中:为截距;为 “ 偏回归系数”,它表示: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变量Xj每变化一个单位,对Y产生个单位的影响。
对多元总体回归模型,把常数项看成为一虚变量的系数,该虚变量的样本观测值始终取1。于是,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数目为(k 1)
矩阵表示:
样本回归函数(SRF)
求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为最小二乘法, 其基本思想为:寻找实际值与拟合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的回归直线。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残差平方和”为:
要使“残差平方和”达到最小,其充分条件是
有
( X' X)-1存在,用X ¢X左乘方程两边,得参数(向量) b 的最小二乘估计为:
多元线性回归的模型的统计检验,一般用拟合优度检验,其原理为:
可决系数(判定系数)为:
可决系数越靠近1,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越好。
把自信勇敢、乐观希望等8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运用SPSS软件进行求解,得出模型的解如表14所示。
由表14可以看出判定系数R2为0.816,统计检验的F值为3.872,且显著水平为0.003,因此回归模型均有统计意义,同时,谦虚沉稳、感恩奉献两个变量的显著性概率大于0.05,说明它们对创业能力的影响相对比较低,因此,在回归分析中将这2个因素取消。综上所述,创业能力与心理资本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心里资本对创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
通过对心理资本的8项因素对于创业能力的4项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合这4项因素本身对于创业能力的权重贡献,采用加权平均的方式:
其中aji代表第j个心理资本因素对第i个创业能力因素的相关性系数,xi(i 1,2,...8)表示自信勇敢等8个影响因素, y表示创业能力,可以得出总的心理资本对于创业能力整体能力的影响:根据表14中的数据建立回归方程,即得出各项因素的影响如下:
由上式可得出,心理资本中各项因素对于创业能力的影响均呈现正相关性,可得出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创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且对于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三、讨论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心理资本和创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心理资本量表中包含了2种心理资本的测量,分别为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事务型心理资本包括自信勇敢、乐观希望、奋发进取和坚韧顽强这4方面, 体现了在工作中的做事态度、意志力和自我效能等方面。而人际型心理资本涉及包容宽恕、尊敬礼让、 谦虚沉稳、感恩奉献4个方面,这些都体现了在人际交往层面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而创业能力量表中包含了对以下4方面的测量:创业意向、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4方面构成了对创业能力的衡量。
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相关性说明创业能力与自信勇敢等8个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由于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所以相关关系为正相关。由于创业能力与心理资本的8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创业能力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此外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这3项因素与心理资本的8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这3项因素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一)领导能力
在领导能力维度上,对创业能力的贡献率来讲,创业意向所占权重为0.116,人际交往能力所占权重为0.277 8,领导能力所占权重为0.388 9, 创新能力所占权重为0.166 7。通过比较可知,领导能力在各项因素中所占权重较大。因此,可以说一个人的领导能力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其创业能力的高低。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心理资本8个因子均与领导能力相关显著,前3个因子分别为:包容宽恕(r=0.768)、尊敬礼让(r=0.723)、 奋发进取(r=0.684)[4]。正如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那样, 一个具有宽容、礼让的人,一个具有奋发进取精神的人,可能有更大的可能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进而在创业中表现出超群的才能,在创业中更易取得成功。因此我们在培养教育中,更应注重对学生在宽容、礼让等方面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奋发进取的精神,进而使大学生在毕业后创业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二)人际交往能力
在各项因素对创业能力的贡献率来讲,仅位于领导能力之后的最重要的因素为人际交往能力,所占权重为0.277 8。由此可见,一个善于沟通交流、 人际交往能力高的人往往在创业过程中也能表现得比较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很容易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这一特质对于个人的创业过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推知,在创业过程中更能凝聚更多有能力的青年,使创业团队凝聚力强,迸发出更强的活力和冲劲,对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险阻具有关键的作用。
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心理资本8个因子中有6个因子与人际交往能力相关非常显著,它们分别是:尊敬礼让(r=0.823)、包容宽恕(r=0.762)、 自信勇敢(r=0.756)、谦虚沉稳(r=0.726)、乐观希望(r=0.698)、奋发进取(r=0.652)。由此可见,一个具有尊敬礼让、包容宽恕、自信勇敢等优良品质的人,更可能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在关注学生们学业成绩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学会尊敬礼让,懂得包容宽恕,自信勇敢,奋发进取,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领导能力,同时也可提高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使其更能带领好一个优秀的团队,进而推动创业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创新能力和创业意向
此外,在代表创业能力的4个维度中,创新能力和创业意向也对创业能力有一定的影响。众所周知,在创业之初,只有创业者个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向,才能在初期能够组建好团队[5]。 通过相关分析,我们得知,自信勇敢、乐观希望、 奋发进取和坚韧顽强4个因素与创新能力、创业意向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可以得知,为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向的培养,关注美德、优良品质的培养非常必要。
创业心理学论文 篇5
习惯了家长的庇护,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笔者对所在学院的194名大一接受心理普测的学生量表筛查后,对其中的2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9名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有5名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为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而产生,占所有心理有问题学生的55、56%,学院入学学生总数的2、58%。创业者进入不同的环境,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困难,挫折、失败感的连环打击容易让心里承受能力不强的当事人产生退缩心理,从而导致创业失败。刘芳、林刚、周超从认知心理维度、情感心理维度、意志心理维度三方面分析了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陈述了大学生在面对创业产生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缺乏专业的心理教育师资。随着创业热潮的掀起,国内不少学院开办了创业教育,聘请知名企业做作为客座教师传授创业理论知识,然而对于心理辅导这块,鲜有学校开设创业心理学的系列课程。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对策
1、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激发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调研发现,很多大学生虽然有想法,也有创业的能力,但对具体实施流程及后续管理缺少概念,没有创业意识。为此,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成功校友企业家的讲座,分享校友的成功经历。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对创业形成初步概念,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创业成功的信心,消除对创业的恐惧,激发创业兴趣。
2、加快创业课程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第二课堂在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纵观中国的创业教育,部分学校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然而,还有些学校重金聘请行业专家,在课上教授较多的实战经验。这也导致了中国创业教育的两级分化,重理论、轻实践或轻理论、重实践。然而,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撑,理论只有应用到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也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理论是否正确,进而推动理论的发展。因此在创业教育中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通过行内专家讲座的形式,剖析创业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此外,通过建设专业社团,开展沙盘模拟经营等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参与到创业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长运营企业的经验。
3、组建一支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开设创业心理教育课程,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笔者在查阅国内大学开设的创业课程后发现,大多数学校都将心理课程列为必修课,但鲜有学校开设一系列有关创业心理学的课程,并为之组建专门的师资队伍,对学生因创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提供咨询。在访谈学院8支解散的学生创业团队时了解到,终止他们创业梦想的不但是融资、经营等专业性难题,合伙人之间观念上的差异,沟通等也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合作。通过持续关注创业者的心理,进行团队辅导等方式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业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因学生不成熟想法及处事方式而造成创业失败显得尤为重要。
4、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自我教育,为创业做准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人格。
三、结语
创业心理研究论文 篇6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加剧的今天,高校需要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来促进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有效发生、顺利发展和圆满成功。有研究表明,在SCI和SSCI文献中,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研究远远落后于世界,加强和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非常紧迫[1]。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实施途径,值得我们给予充分关注和开展深入研究。通过文献梳理,理清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研究概况,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心理学视角的理论支持,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心理素质过硬的创业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一、国内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研究概况
1.基本脉络
目前,国内学术界尚缺乏对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开展的系统研究。在国内可查到的中文文献中,“创业心理教育”这一提法最早出现在江应中2003年发表的《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一文中,文章指出“高等学校开展创业心理教育势在必行”[2],但这一提法并没有被之后的学者们广泛使用。其后,在学刊上明确使用这一提法的文章有5篇,作者分別是丁邦俊[3]、任丹阳[4]、沈文青和赵方强[5]、王瑞雪[6]、林磊和陶思亮[7]。与之相关的研究主题例如“大学生创业心理”、“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大学生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等,散见于一些学刊中,但是往往是自说自家,缺乏系统性和对照性。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理论探讨多于实证研究。近年来出现了从心理资本、心智、胜任力等理论视角探讨大学生创业心理的研究,特别是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中积极开展实证研究,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大大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国内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实践方面几无建树。林磊和陶思亮认为,当前我国高校的创业心理教育严重失位,暂处于“打游击”的状况,还未正式起步[7]。沈红明认为,虽然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方面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有益的经验,但是在整体上存在着实施范围狭小、失位、理论建设迟缓、模式较为封闭、培育方法单一等问题[8]。
2.研究热点
葛莉以CSSCI数据库中1998年至2011年间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在就业竞争力的视角下探讨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十个方面的研究热点中与创业心理教育关系紧密的达八个之多,分别是创业精神、市场意识、创业能力与绩效、创业素质与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学生与创造性人才、创业心理品质[9]。
3.主要成果
刘志等研究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理接受机制,认为这是大学生出于自身需要,对创业教育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并内化为自身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外化为创业行为的过程;其内在工作机制体现为:“内化-外化”的双向建构、“价值-事实”的双维合成、“关系-过程”的双态共生[10]。
席升阳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提出了一种由创业心理、创业伦理、创业哲理三个层次构成的“创业教育的精神学范式”;其中,创业心理是创业伦理与哲理的“摇篮”,是创业精神的感性形式[11]。他致力于“中国创业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创新,以及全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保障研究。
江应中认为,在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志趣、创业人格、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2]。席升阳认为,主要是: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发展;创业者的心理素质与创业过程的心理分析;成功期与挫折期的心理学应对等[11]。任丹阳认为,主要包括:客观分析自我,正确认识创业,具备创业意识;明确创业目标,坚定创业意志,有效应对困难;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4]。
韩力争[12]、唐海波和王瑜萍[13]、车丽萍和李守成 [14]、严建雯[15]等众多的研究者探讨了创业心理素质的内容。
唐海波和李赛兰、席升阳探讨了创业心理障碍及其干预问题。唐海波和李赛兰认为,创业心理障碍主要有:创业认知偏差、心理适应能力差、创业意志缺乏、创业动机偏差;具体干预措施有: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宣传;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家庭的支持;创业心理品质的自我培养[16]。席升阳指出,创业过程中会出现过于依赖、自卑、畏缩等人格障碍和急于求成、目标多变等行为障碍,克服的办法就是以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为重点开展大学生创业心理的教育[11]。
丁邦俊[3]、沈红明[8]、任丹阳[4]、苏益南[17]、唐海波和王瑜萍[13]、王志峰[18]、车丽萍和李守成[14]、邓丽芳等[19]探讨了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多个途径。
车丽萍和李守成分析了创业情景模拟训练、消除或缓解心理障碍法、表象训练法、自我暗示法、自我反省法、认知活动情景法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14]。陈丽君认为,ERP沙盘模拟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20]。沈红明认为,创业实践中可以采用社会情景法、实践操作法、问题探究法三种方法[8]。
国内学者积极构建创业心理模型。比较有代表性有范巍和王重鸣的创业倾向模型[21]、贺丹的创业倾向模型[21]、倪坚和陆连国的“经心”创业模型[22]、曾照英和王重鸣的中国情境下创业者动机的二维模型[23]、高娜构建的七因素创业心理资本模型[24]、邓丽芳等构建的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模型[19]、张敏建立的基于典型创新行为的创业胜任力评价体系[25]、高日光等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创业动机四因素模型[26]、王沛和谌志亮构建的具有多层次多维度心理结构的创业心智模型[27]。
nlc202309061951
简丹丹等指出,创业意向是创業行为的最好预测指标;个人背景、人格特质(如“大五”因素和冒险倾向)、认知特征(如自我效能感)和外界环境等都会影响创业意向[28]。李海垒等总结了创业研究中的具体人格特质和一般人格特质,认为影响创业的具体人格特质包括自主性、成就需求、控制点、自我效能感、创新性和冒险性等[29]。段锦云等指出,影响创业动机的因素,主要包括大五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目标和环境因素等[23]。
近年来问世的代表性专著有:王沛等著的《大学生职业心理研究——基于职业决策困难与创业心智的视角》、严建雯著的《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席升阳等主编的《创业心理学》。
二、国际创业心理教育的研究概况
1.研究热点
葛莉通过Web of Science中的SCI-E、SSCI数据库研究了国际创业教育领域1945年至2010年间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文献,诠释出国际创业教育的13个热点知识群。其中与创业心理教育比较相关的约有7个,分别是:(1)创业教育预期、态度、模式与绩效;(2)创业教育与方法,职业选择与培训;(3)创业者的人格与健康;(4)青年创业者的支持与环境;(5)创业目的与成功;(6)职业干预、评估与决策;(7)职业选择与决策,创业自我评估[30]。葛莉和刘则渊对国际创业教育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得出近年来国际创业教育领域的九大研究前沿,其中与创业心理教育相关的有:(1)Holland理论;(2)创业自我效能和角色模型,初创企业绩效;(3)职业愿景与选择;(4)职业发展促进与成熟[1]。
2.主要成果
林磊和陶思亮认为,美国是率先实施创业教育和实施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其创业教育是一种整合性的模式,其中没有系统的创业心理教育的提法,但是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领导力、创新素质等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是美国创业教育的两大主要内容之一。在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涉及心理的内容主要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美国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一般包括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创业知识的形成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等;其中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合作性、缜密性等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7]。
国外典型的、有影响的创业学模型主要有Timmons、Gartner、Sahlman、Wickham、Christian和Julien、Zahra和 George、Haiyang Li以及Jain等构建的经典创业模型;台湾学者刘常勇也提出了一个创业模型[31]。
国外学者构建了许多创业心理模型。其中包括:Phan的创业倾向模型[21]、Shane等的创业动机与创业过程模型[21]、Luthje和Frank的创业意向结构模型[21]、Schmitt-Rodermund的创业职业期待预测模型[21]、Wagner和Sternberg的创业支持政策模型[21]、Carr等关于“先前的家庭从商经历的创业倾向”模型[21];计划行为理论 (简称TPB)、创业事件模型(简称SEE)、Bird的创业意向模型等创业意向模型[28];Rauch和Frese的创业者人格特征与成功模型[29];Kuratko等(1997)的创业动机四因素模型,以及Robichaud、McGraw和Roger的新创业动机四因素模型[23]。
经典的创业动机理论有拉动和推动理论、简单和复杂理论、解放理论等[23]。
与创业心理教育相关的代表性著作是(美)泰普林和孙威合著的《创业其实并不难——创业人员心理和技术辅导》。国外的经典创业图书有:(美)杰弗里·蒂蒙斯和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合著的《创业学》;(美)库洛特克和(美)霍志茨合著的《创业学:理论、流程与实践》。
三、评论与展望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可以发现,虽然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总体上看显现出低水平、粗放、凌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研究内容和研究术语等还不统一,“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这一提法尚未被普遍采用;第二,大量的研究局限在思辨的层面上,属于低水平的重复,缺乏对照性,没有新意;第三,新近出现的实证研究,侧重点大多是停留心理学理论建设的层面上,其定位并未延伸到如何有效指导和开展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因此缺乏应用性和实践性;第四,虽然许多研究涉及到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的一些相关的心理学问题,但是多数研究者并没有意识到应从学科发展的视角来定位和研究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而只是把创业心理教育看成是创业教育的一个辅助体系和很小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看作独立的学科或学科分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既不利于建立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研究领域,也不能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未来我国的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1)应确立其学科地位或者学科分支地位,对本学科或者分支的研究内容、学术术语、研究方法、学科地位等给予清晰的定位,力争进入国家的人才培养学科体系内;(2)应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走向,避免空谈,应围绕“创业”,立足“心理”,突出“教育”;(3)应该充分立足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4)应更多地引入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例如实验法、问卷法等)来开展量化研究,增加研究结论的可对照性。在此基础上,将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5)定位应该避免精英化、功利化的取向;(6)应力争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7)应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研究;(8)应加强文化视角的研究和实践,从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人类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力争实现通过文化理解创业心理教育、借助文化促进创业心理教育;(9)研究应该更加侧重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果;(10)研究应积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创业心理教育成果,洋为中用。
参考文献
nlc202309061951
[1]葛莉,刘则渊. 国际创业教育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科学,2011,27(2):8-14
[2]江应中.大学生创业心理培养[J].人才开发,2003,7:30-31
[3]丁邦俊.创业心理教育: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核心课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67-69
[4]任丹阳.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4(2):156-158
[5]沈文青,赵方强.心理学视野中的创造性对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2):171-173
[6]王瑞雪.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业心理教育模式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7:13-14
[7]林磊,陶思亮.中美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7:70-74
[8]沈红明.论我国高校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9):88-90
[9]葛莉. 就业竞争力视角下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研究热点[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7-20
[10]刘志,张向葵,邹云龙.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心理接受机制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02-105
[11]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2]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6:88-91
[13]唐海波,王瑜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1):56-58
[14]车丽萍,李守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93-96
[15]严建雯. 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唐海波,李赛兰.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及干预方法[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5):31-33
[17]苏益南.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模型构建及培育[J]. 企业经济,2010,1:63-65
[18]王志峰.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45-47
[19]邓丽芳,刘祖良,慕丽伟.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的特征与培养模式[J].研究学术论坛,2012,9 :204-208
[20]陈丽君.ERP沙盘模拟教学与大学生创业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1,6:112-127
[21]叶贤,严建雯.国内外创业心理模型述评[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1):43-47,59
[22]倪坚,陆连国.“经心”创业模型沙盘推演——指导大学生赢在创业[J].职业,2008,7:59-60
[23]段锦云,王朋,朱月龙. 创业动机研究: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和理论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2012, 20(5):698-704
[24]高娜. 创业心理资本模型的构建及开发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5]張敏.基于ERP沙盘模拟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1:65-67
[26]高日光,孙健敏,周备.中国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模型建构与测量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1:69-75,112
[27]王沛,谌志亮. 创业心智研究进展及其模型构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83-90
[28]简丹丹,段锦云,朱月龙.创业意向的构思测量、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92-199
[29]李海垒,宫燕明,张文新. 创业人格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12, 20,(3):403-411
[30]葛莉.国际创业教育的热点知识群诠释[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4):70-76
[31]董保宝,葛宝山.经典创业模型回顾与比较[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 30(3):19-28
基金项目: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11-65)。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创业心理研究论文 篇7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心理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到来,我们国家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各高校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许多家庭也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创业者。但总的来看,大多数学生仍然不敢创业,或者缺乏创业的雄心,我们认为,这既有创业者本身心理素质的问题,也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我们将创业心理特征分为:良好和不良这两部分。
良好的创业心理特征主要有:1,自信果断的心理。自信是做事的前提,也是为人处世的良方。一位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自信。只有相信自己创业能成功,别人才能在你创业的路上,给予有利的帮助。有了自信,还必须果断。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市场千变万化,稍不留意,机会稍纵即逝,面对机会,创业者必须有果断的勇气,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2,团队合作的创业心理。这个社会是人与人的社会,只有学会了团结协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毕竟一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我们都知道,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都有过团结协作的经历,和团队一起战胜未知的风险。3,创新进取,良性竞争的心理。由于创业是大学生创办自己的企业,是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开创自己的事业,当今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在创业时,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竞争,就会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最重要的是,创业不应该是一件和已有公司竞争一块已知的蛋糕,而是开拓创新,让市场从零到一,而不是从一到无限。这是中国道家所说的,道生一的思想。开拓创新,整合资源,在已有事物的基础上重新组合。4,乐观积极心理。创业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在创业的路上,乐观开朗的心态能帮助创业者在未知的路上保持愉悦的心情,尤其是在遭受挫折,身处逆境时。乐观积极的心理必不可少。不患得患失,沉着冷静才是创业应有的品质。
不良的创业心理主要有:1,金钱至上的心理。在创业初期,几乎每个创业者都需要投资部分金钱,甚至在创业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亏损状态,这个时候,如果是金钱至上的心理,则很容易坚持不下去,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2,贪婪自私的心理。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做领导,如果贪婪自私,是很难管理好一个团队的,更别提将团队发扬光大。3,容易受伤。大学生是拥有较多知识技能的年轻群体,长期以来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但是随着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被推向了人才市场,他们也面临着就业压力,也存在失业现象。客观上来说,这与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供给数量巨大、就业机制不健全和就业渠道不畅通等原因有关。大学生长期以来,受父母的保护,受学校的保护,可能不了解社会的复杂,盲目创业很容易受伤,有的大学生自卑胆怯,患得患失,不愿为也不敢为。有的大学生兴奋时忘乎所以,抑郁时了无生趣。4,自负、狂妄的心理。自负狂妄自古以来被告诫是不能拥有的心理,对于一般人而言,若有自负和狂妄,想必很难成大器,更何况是创业中的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是一件极其艰苦的过程,需要创业者对自身的能力的限度有很清楚的了解,将自身能力发挥到极限,若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没有对自身的清楚认识,在自己的认识中将自己的能力夸大很多倍,这对创业者而言是致命的,我们应该注意。5,胆怯自卑、患得患失的心理,在日常生活中,胆怯自卑的人做事往往容易失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创业同样适用这个道理。6,最重要也是最致命的,就是我们大学生容易犯的,说的多,做得少,容易产生眼高手低的心态,这是很不好的行为。这些都是大学生的创业路上不良心理因素,既限制自我发展,也不利于与同伴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说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阻碍。
“良好的创业心理”和“不良的创业心理”的形成,离不开环境因素对其所造成的影响。环境因素可以说是大学生产生创业心理的因素之一,也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各种特性心理的起源之一。
二、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影响
环境因素分为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家庭环境。这些影响相辅相成,浑然天成,每个环境都有它独特的影响之处,我们着重研究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家庭情况,每个家庭成员带给大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正是由于我们的家庭环境,才塑造了我们独特的性格与处世方式。因此,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在很大程度上,创业所必备的心理特质是家庭赋予的,父母若多给孩子鼓励,孩子会很容易养成自信勇敢的特质,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下,每日担心金钱的入不敷出,则会养成穷人思维,对金钱的态度小心谨慎,而我们知道,想要创业是需要果断与勇气的,不可畏首畏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穷,所以迫切地想要改变现状,就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从而进入传销组织,接受别人的洗脑。家庭环境培养了大学生的基本性格,而我们的课题便是研究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的心理有什么样的影响。
选择自主创业,对创业大学生来说,不仅是与个人有关,也与家庭有密切联系。所以,在创业的路上,能够得到家庭的支持是难能可贵的。有家人的鼓励与支持,有亲人的同甘共苦是何其三生有幸。
总体来说,家庭环境不但对创业者的心理特质产生深远的影响,还对创业者之后的创业之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我们的结论
我们通过在校大学生心理问卷的调查和社会大众创业者心理的对比,分析并发现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心理有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团队分工合作,在初期我们采集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问卷式的广泛采集,设置了20道题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因素有以下几种,原生态家庭对大学生创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环境,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并且得出我们的结果。首先,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有些家庭很早就给孩子灌输创业的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教导孩子关注创业方面的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创业的能力,经常陪孩子去锻炼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使他们从小就有这方面的意识。相比之下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家庭对大学生创业就缺乏了解,不能给孩子一定的帮助,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大大地抑制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因为很多父母不了解创业,他们本能地就会去抵触创业,不能给大学生带来动力。其次,原生态家庭是否和谐。因为和谐的家庭会使大学生带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谐的家庭会给大学生带来一种安全感。在创业的过程中,安全感很重要,失败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事,面对压力那是常有的事,不被人相信很正常,与合作伙伴吵架也是很容易发生的事,当这些事情发生时,大学生的内心往往是需要安全感的,他们想把这些所有的不愉快,都倾诉出去,也想找个肩膀靠着。如果原生态家庭很和谐的话,这些问题就很容易解决。而如果原生态家庭不和谐,不能给大学生以温暖感,那么,必然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尤其在其遭遇波折时,不能给予支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这方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首先,地域生活的影响。地域发展的严重失衡一方面导致了信息接收的失衡,不同地域的大学生,接收到的创业信息多寡不同,必然对未来创业方向、未来规划设计有不同的想法。另一方面的影响是,不同地域的学生相聚一起,他们的所见所闻有很大的差距,这可能会导致来自落后地区的大学生产生自卑或者自负的心理,而这些心理都不利于大学生创业。其次是生活水平导致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不同。生活水平高的大学生可能对创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没有现实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不能对创业全身心地投入,以致不能产生动力与活力,容易产生自负,不懂得与他人合作。如果在创业的过程中是处于这种状态,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如果家庭生活水平过低,则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不爱讲话,不会与别人交流,缺乏合作能力,很难去打起精神选择创业。
以下是我们提出的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1,高校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对大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疏导,并且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力度。2,家庭应及时给予学生物质、精神方面的支持,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坚实的后盾,加大创业信心。3,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宣传创业知识,并且在法律与经济方面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4,家庭应经常和学生交流,获取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正确的指引。5,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培养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经常到社会中学习经验,不要永远沉浸在幻想中缺少行动。我们相信在高校、政府、家庭和自我的培养下,新时代的大学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创业这条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会越走越好,未来的天空会因为我们的努力变得更蓝。
摘要:创业是开创人生事业的大创业概念,大学生创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创业时所应具有的心理,而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心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及研究,希望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给予有利的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家庭环境
参考文献
[1]潘石屹.创业者必须具有团结、诚实和学习的品质[J].It时代周刊,2010(21):73.
[2]汪玉敏.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朱丽翔.创业与大学生创业心理[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10):47-48.
[4]董红燕.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探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3-115.
创业心理研究论文 篇8
一、创业心理的概念
创业心理指的是创业者在自己创业的实践活动中为调节自己行为时的心理特征。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促使我国各高校逐年扩招,相应的毕业人数逐年增多,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由此应运而生的便是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步入了创业的大浪潮中。然而,在人生路上总会经历风雨挫折,所以创业的道路也是很难走的。创业的道路是否顺畅,不仅在于自身的素质高低,还包括是否具有良好的创业心理。创业心理包括自信、自主、独立、理性等等,并且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的影响,其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心理特征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迅猛到来,我国鼓励和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此还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比如帮助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条件和资源等,同时各高校还会因地制宜地举办一些创业计划比赛,部分家庭也非常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些都是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极大鼓励。不过,总的来说大多数的大学生仍然不敢创业或者不善于自主创业。根据调查研究,这既有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原因,也包含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的影响。为此,对大学生关于创业的心理进行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对自己是否创业的意愿调查。
是否有创业的意愿决定了创业行为能否实施,也是创业者是否参与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创业意愿的高低决定了创业行动的可能性,意愿高的话创业行为更加容易实施。所以,首先应该先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深入了解,以便能更加准确无误地对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侧重程度进行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创业很感兴趣。而兴趣一般是指一个人常常侧重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某项相关活动,还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浓厚而专一的兴趣对于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为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过半的大学生对创业有热情和兴趣,在某种程度上也暗示了创业将成为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探其原因是在于创业活动的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挑战性;国家和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政策上有很大支持,提高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电视媒体等对创业成功者的大力宣传也增强了大学生对创业成果的预期;还有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让许多大学生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虽然有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但被问到是否愿意毕业后自主创业时,还有过半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不愿意创业,这一现象引人深思。为何大学生对创业的热情很高,但对毕业后创业的意愿却很一般。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得知,大学生创业意愿不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自身的社会经验不足;第二,缺乏创业资金,社会人际关系不足;第三,自身性格特点或者志向不在创业上;第四,大学生缺乏自信心,反映出大学生对当前的创业前景没有积极的预期,自信心不足。综上所得,目前大学生应该先理性思考然后再参与创业活动,创业不仅仅需要个人的热情和兴趣,还要认真充分了解大学生创业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对于大学生在创业前景方面的信心不足问题,学校应该进行积极引导和帮助,遇到合适的机遇,大学生应该充分发挥当代年轻人敢闯敢干的创业精神。
(二)大学生创业的动机。
对创业动机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大学生想要创业的驱动力,还可以控制和猜测他们的创业行为,同时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的意愿。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进行调查分析得知:一是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性的,由于社会的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也变得越加复杂,包括理想、经济、个人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二是因为创业的最终目的是得到经济利益,所以经济利益是最大的驱动力。因为近些年我国的私有产权越来越受到法律的完善保护,社会上的有钱人的效应正在刺激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创业的道路,而且现在的网络、电视等媒体对财富的广泛传播和渲染也对年轻人自主创业有影响。虽然经济利益是首要的驱动力,但是却不是唯一的。根据调查得知,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是想为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当然,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驱动力还包括自我实现和兴趣。大学生创业很大一部分是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来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如果要自主创业就要掌握好控资源、风险取向、成就需求等,包括自主水平、精力水平、自主需要、成就前景、个人的自我控制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自我实现和价值体现是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根本动力,使得大学生在自主创业过程中更加稳定、更加持久、更加成功。
除此之外,只有少数的大学生是为了减少就业压力而选择自主创业,因为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创业不仅仅是为了单一的就业,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面临的就业问题,这样的创业也得不到持久性的保障,自然创业的成功机率就比较小。不可否认,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部分原因是想要缓解就业压力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但却不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和宗旨,在当前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能清醒、客观地对创业有如此的认识值得赞赏,同时也说明我国大学生不是无奈之下选择创业,而是主动进行自主创业。
(三)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特征。
通过分析研究,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良好的创业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自信果断的心理、团队合作的心理、开拓创新、竞争进取的心理、乐观的心理。自信是一个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基础和根本,假如一个大学生刚毕业就选择创业道路,那么实际上他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自信,且相信自己是能够成功创业的。因为自信和果断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自信的基础上,必须果断。在创业的大学生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创业英雄,同时,他们心里也非常清楚所有的创业者在创业的初期都会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一起经历艰苦奋斗的日子。大学生创业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办自己的企业,做自己的事业。在当前这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创业新手,大学生自主创业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发展,就应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创业问题的认识上,大学生应该能够较为理性地去看待开拓进取在自主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创业是一个艰苦且道路漫长的过程,创业者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状态,乐观开朗的态度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时,习惯了在温室中成长的大学生创业者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许多负面情绪。此时,大学生创业者需要用乐观开朗的心态、冷静沉稳地应对各种各样的不利局面,并坚信风雨后终会有彩虹出现。
二是不良的创业心理,不健康的创业心理对创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大学生松散自由的生活环境让一些大学生过于骄傲,对于从基层创业这件事看得太低,一直享受着被社会家庭宠爱的生活。然而,社会的发展导致招生就业制度有了很大改革,大学生被推向人才市场,导致他们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严重的会产生大量的失业现象。客观上说,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力供需严重失衡,并且就业机会不容易把握,从深层次说是由于大学生脆弱的心理不适应社会就业环境。甚至一些大学生创业过于高傲,没有基本功的同时还过于放纵自己,没有自制能力,稍有成功就不知所以,一遇挫折就悲观绝望;有些大学生胆小自卑、患得患失、没有作为;有的大学生自负、狂妄、嫉妒、庸俗。以上这些都阻碍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破坏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时机。
三、大学生培养创业心理
创业的风险很高,压力很大。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不适合自主创业。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想创业成功,就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就应该具有良好的创业心理。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呢?一是大学生要对创业有正确的认识,明白创业的意义。二是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创业目标,在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价值,追求成就感。三是大学生应该有坚定创业的意志,不畏挫折困难,勇敢向前。
四、结语
创业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措施,大学生是创业大潮的主力军。而良好的创业心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根本。因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创业心理的分析,同时提出合理的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邓丽芳,刘祖良,慕丽伟.大学生创业心理胜任力的特征与培养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2,9
[2]郭志芳,钟建安,段锦云.大学生创业心理特质与创业意向的关系: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J].应用心理学,2013,3
[3]刘素婷.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育与开发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
[4]程海云,励骅.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开发的意义与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2
[5]于跃进.高校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支持系统的策略研究[J].职业时空,2013,9
[6]艾军,李鑫.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及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5
[7]吴颖.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学生网络创业[J].商场现代化,2011,1
[8]徐志良.大学生创业缘何遭遇“冷场”[N].工人日报,2007-08-28
[9]王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与思考[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创业心理研究论文 篇9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对创业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
(一) 校园文化对心理资本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通过学校载体来传播和反映的各种文化现象, 是学校在教学、管理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传统和特定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时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养起到凝聚与激励、熏陶与感染、规范与导向作用。具备丰富活泼、协作开放的校园文化的院校能够更好的促进创业大学生心理潜能的有效发挥, 在集体活动中能够不断进行个体间思维的碰撞与情感的渗透, 可以为创业大学生提供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其心理资本的培养影响深远。
(二) 管理制度对心理资本的影响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制度是针对学校师生员工必须遵守的要求所制定的条文形式的行为准则。学生的管理制度主要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形式和生活状态。譬如: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学籍的管理, 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 奖励与处分, 意见反馈的机制等。无论是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还是学生管理制度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心理资本的培养。给每位学生提供充足的表现空间和尝试实践, 让他们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积极性与创造性, 享受到平等的参与机会, 是开发创业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前提条件。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现状与心理资本培养中面临的问题
(一) 校园文化现状及其在心理资本培养中面临的问题
研究表明, 宽容、有节制且资源丰富的校园环境特征可以提升创业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应用型本科院校传承和弘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宽容与信任尤其突出, 这种优秀文化氛围塑造了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对心理资本的培养与开发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 校园文化氛围中也存在诸如“功利主义思想”等制约心理资本培育的不利因素。这导致了一部分创业大学生“唯分数论”的功利心理, 为获得高分采取不正当手段, 从而致使对学习、创造等教育精神的偏离。另外, 有些教师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培训的创业教学课程持有消极态度, 对教学前景存在一定的疑虑, 缺乏乐观、自信的教学信念, 这也造成创业大学生心理资本培养效果的不显著。再者, 师生关系也是制约心理资本提升的重要因素。据调查显示,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半的创业大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 存在潜在的权威心理。他们过于谨慎, 尊重权威, 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 大多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这势必造成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降低, 创造性的褪化。最后, 同伴关系的制约。激烈的学业竞争因素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 破坏了心理资本开发与培育必需的信赖、宽容、互动等因素。
(二) 管理制度现状及其在心理资本培养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 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上, 各种软件、硬件设施的因素导致学校的管理无法彻底、全面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教师与领导教育理念之间的差距, 学校理念与现实条件之间的局限, 都致使创业大学生心理资本培育效果在具体实施的有效程度上大大减弱。其次, 人事和财务管理制度上, 如何通过对教师的薪资、奖励、聘用等评价体系上启发教师的教学创造力是亟待重视的问题。尽管学校在教师的培训及硬件设施的投入上做出一定努力, 但其效果并不明显。与硬件投入相比, 很多学校尚存在着重硬件, 轻软件的问题。还需要学校在财务制度上予以一定倾斜。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大学生心理资本培养的思考
(一) 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资本发展的学校环境
1. 积极营造有利于心理资本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是形成“支持型”校园氛围。托兰斯指出, 创业精神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开发, 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进行。鼓励和提倡教师和学生发挥创新思维, 产生新颖有价值的想法, 给予学生更多用于探索的空间, 让他们消除对批评的顾虑, 获得创新的安全感, 敢于表达自己新的见解。二是开展有关创业、创造力的教学活动, 激发师生的创造热情。学校要组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活动来激发师生创造的热情, 营造有创造性的文化分氛围如:科技创新大赛等激发师生的创造潜力, 改善校园文化的精神状态。三是构建新型的校园人际关系, 促进创造性人际关系的形成。这就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地位和师生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教师要真正地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主体的独特个性, 信任和尊重学生。四是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积极良好的同伴关系, 可以给学生一种自由、安全的文化氛围, 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组织能力, 逻辑能力, 应变能力, 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等心理品质。
2. 创新学校组织管理制度, 营造创造性校园
一是重视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保证, 是创业大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前提。采取灵活安排的方式, 临时组班, 不仅有增强了学生面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而且在培养课中, 教学空间组合形式尽量设计成“小组式”排列法, 让学生成为创造的主体, 使得学生的创造力等心理品质充分发挥出来。二是形成创新性评价制度, 解除当前贯彻创新教育理念的束缚。研究发现, 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现行的评价体系。促进创业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建立一种新的评价制度, 这种制度不仅包含考试评价, 还应该包含能力评价。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 切实贯彻创新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创造力对培养大学生心理资本具有重要意义。在设立讨论主题时, 做到让主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并且难度适中, 保证每一位同学参与其中。
(二) 优化开发创业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创新体系
合理开发和提升创业心理资本成为改善当前大学创业现状的首要任务。因此,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大学生创业绩效的提升, 应该从多维度和多视角来采取开发、培育措施, 要研究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方式方法, 从这一个层面采取相应的手段来实现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的提升。主要有下面一些:
1.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以普及创业知识为基础, 以获得创业技能为目标, 强调对心理资本的培育开发。建议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对创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时, 把对大学生创业知识的普及, 对创业技能的提高和心理资本的培育与开发结合起来。又要在课程中有机融合心理资本的要素, 通过提升心理资本来有效激发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失败, 寻找自身心理素养方面的原因。促进其创业能力提升的同时, 创业绩效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2. 充分研究对大学生实施创业引导计划的有效性
对大学生创业引导, 要建立多层次多体系的有机共同体, 要构建覆盖到全社会的创业公共服务体系, 打造优良的公共服务平台。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这些对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提升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进而对创业绩效产生积极效果。其次要建立企业导师制度, 要组织社会上的成功企业家开展创业教育指导工作。企业导师的指导往往更具有针对性, 尤其是对创业成功率而言大有裨益。所以大力开展企业导师制, 这对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绩效不高的现状问题, 是一条很好的路径。
3. 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办学体制, 创建“一体化、全过程”育人模式, 增强人才培养契合度。依托学校和企业发展共同体, 学科专业形成校企一体化、招生过程企业全程参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管理的育人新模式。一是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来制定招生章程, 按企业的用人需求来编制招生计划, 做好招生宣传, 做好订单式组班工作。二是依托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有效教学资源和双向融合的混编教学团队, 共同来制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和建设课程资源、实施教学, 共同制定评价标准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全程参与。通过成立企业教学督导组, 强化企业学期考核和顶岗实习前的综合考试, 建立企业主导的人才质量评价制度。三是共同开展在校生岗前培训、顶岗实习、考核录用, 帮助学生实现就业上岗的“无缝衔接”。推进校企文化融合, 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通过在课程教学、日常管理融入企业文化的方式, 努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行为。具体表现为, 一是在培养方案中突出企业文化课程与志愿服务, 设定相应学分, 促进职业素养训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二是将企业职业规范融入到日常管理, 进行渗透式教育。三是开展职业养成教育活动, 支持企业树立服务品牌, 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构建“三全”创业工作体系, 促进大学生提高创业绩效
全程渗透创业教育, 不断优化创业指导工作方案, 强化生涯发展和择业观教育及心理辅导,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把创业指导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指导课程体系”;高度重视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 建立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和保障“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校区创业园、科技园的便利条件。构建创新创业服务链, 从校内“大学生创业街区”实践起步, 到“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孵化, 构筑教育实践平台, 助推大学生成功创业。
四、结束语
心理资本是个体乐观、希望、自信和韧性等积极心理状态与资源的升华与整合,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作为一种重要的积极心理能力, 它超越了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是一种积极的核心心理要素, 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心理状态, 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个体进行开发进而提高竞争优势。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 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坚持以学生能力成长为核心,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不断在教育中推进以能力成长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摘要:将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在了解创业大学生心理资本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研究学校中的主体 (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 、学校的客体 (校园的物理环境、校园的文化氛围等) 及其相互作用, 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影响创业大学生心理资本培育的因素, 并从多种视角与渠道提出开发及培养创业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策略。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心理资本,创业大学生,培养实践
参考文献
创业心理研究论文 篇10
一、创业心理品质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对心理品质提出过多元的见解, 对于本研究而言, 我们更加侧重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认可的需求部分, 且所聚焦的创业心理品质立足于在高职院校背景下进行培育的适切性和可行性。因此, 结合创业的特性及高职学生的特点, 我们认为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知、动机、情绪、意志和人格等方面。
认知指创业者获得信息及信息加工的过程, 主要包括感知觉、想象、思维和判断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想象能力能够使创业者在常规的现象中探索新的视角。而创新的思维习惯和敏锐的判断力则能帮助创业者摆脱陈规旧约的束缚, 充分发挥创造性。
动机指为满足创业需要而产生并维持行动, 以达到目的的内部驱动力, 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倾向性、主观能动性的特征。明确的动机、坚定的信念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
情绪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创业者的主观感受。在创业过程中, 情绪不仅影响创业者的认知, 而且会影响创业者的意志。成功的创业者大都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能以积极的情感看待工作和生活, 以冷静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挑战。
意志是创业者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行动, 克服障碍与困难, 进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2]顽强的意志是支撑创业者应对挫折和挑战的脊柱, 是成功创业者的关键心理品质。
人格指创业者经常表现出来并且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鲜明而完善的人格是提升创业者获得成功并提升创业品质的重要基石。
二、高职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调查及特征分析
1. 高职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调查方法
本调查从心理学视域出发, 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首先,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及心理学相关学术研究确定心理品质调研的方向。其次, 对常州教育园区五所高职院校的创业管理人员、创业成功的学生的深度访谈以及向学生随机发放关于创业心理品质开放式问卷的方法, 筛选和确定创业心理品质调研的相关内容。最后, 开展定量研究。根据创业心理品质调研的相关内容, 编制《高职学生创业心理品质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创业动机、创业认知、情绪管理、创业意志及创业人格”六个维度, 采用48道选择题项及2道开放式问答题项进行。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内的500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回收489份。
2. 高职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调查结果及特征分析
⑴创业动机多元与创业认知模糊
在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中, 高职学生创业动机呈现多元化倾向。赚取生活费、积累社会经验、建立良好的交际圈、自我价值实现四大类原因成为创业动机的主要来源。其中, 未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 首选赚取生活费比率较高, 而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首选动机为自我价值实现的居多, 赚取生活费比率很低。由此可见, 创业教育在指导学生创业活动中发挥着明显的效果, 使学生有更加明确的动机和倾向性。
对于创业认知的调查, 我们围绕创业意识、创业障碍及创业领域三方面展开。创业意识方面, 在“对高职生创业的看法”及“有无创业想法”的问题选择上, 学生呈现比较积极的一面, 高达78.2%的学生对高职生创业持肯定态度, 69.3%的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在具体实施方面, 71.6%的学生觉得无从着手;创业障碍的选择上, 经济基础、人脉条件两项的选择比例较高;在创业领域的选择方面, 学生以自己的兴趣为主要出发点, 选择的创业领域一般技术含量不高。而普遍忽略专业知识的影响力, 对专业知识的欠缺和重视程度不高, 是造成高职生创业普遍选择门槛低、科技含量低, 缺少创新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 仅有极少数同学表示会关注创业政策及主动参加创业培训活动, 这表明高职学生对于自身参与创业方面的学习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因此, 通过调研结果可以看出, 高职学生在创业方面具有高涨的热情, 但是创业认知不足, 缺乏系统性的思考, 也缺乏创新精神。
⑵情绪调节能力强与创业意志不坚定
在情绪方面, 我们采用了伍霞编制的《大学生情绪能力调节问卷》中的24道题目, 从情绪体验、情绪调节方式、情绪控制力、负性情绪持久性、情绪稳定性五个维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高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和调节策略总体发展情况良好, 高职学生使用的积极情绪调节策略明显多于消极情绪调节策略。但是, 也有10.9%的学生使用消极情绪策略多于积极情绪调节策略, 这部分学生难以有效地面对和处理情绪事件, 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或情绪化问题。值得注意的是, 家庭背景与高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有一定的关联性, 单亲家庭、农村家庭、有留守经历的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普遍较弱。
在创业意志的调查方面, 我们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集中对高职学生的耐挫力及创业前景预测等方面进行考察。61.4%的学生对自己的创业意志评价“不够坚定”。在对创业前景的预测, 21.5%的学生感到自信, 30.5%的学生觉得迷茫, 48%的学生觉得有压力。由此可见, 在创业方面, 大多数高职学生压力感比较重, 创业意志比较薄弱。
⑶合作性与自主性人格兼备
在创业形式的选择上, 58%的学生选择合作创业, 35%计划自主创业, 仅有7%的学生选择家庭创业。这说明当前高职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强。由于个人的经历、经验、时间、资源等局限性, 大部分高职学生创业者认为合作创业可以有效地共享有限的资源, 做到优势互补。对高职学生而言, 大学同学的资源性优势排名靠前。同时, 通过自立 (即自我依靠, 相对于依赖) 、自制 (即自我控制, 相对于任性) 和自主 (即自我坚持, 相对于从众) 三方面内容的考察, 高职学生的自主性人格特征表现明显。
三、培养高职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路径
1. 建立创业心理品质教育体系
将创业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构建创业心理品质教育体系。首先,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转化为实践, 其落脚点是课程, 课程问题也是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3]其次,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能够帮助高职学生解除心理困惑和行为障碍, 帮助青年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构建较为完善的人格。同时, 能够针对高职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行实际指导。再次, 进行自我修养指导。高职院校主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心理讲座等形式教会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创业心理品质, 进行自我修养的锻炼和提升。
2. 提升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
首先, 以队伍建设为基础, 提升创业指导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创业指导师资力量建设, 通过创业师资专项培训, 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其次,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 普及创新创业理念。将创业课程作为普及创业知识, 提升创业技能的基础载体。同时, 通过创业论坛、创业大赛、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 不断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与创业体验, 传播普及创业理念。
3. 加强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
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重在实践训练, 而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性平台, 能够有效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提升技能, 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等机构建立联系以促进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1]唐海波, 王瑜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 (1) :56.
[2]陈小娟, 赵力明.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培养[J].社科纵横, 2008 (2) :163.
成功创业者的心理特征 篇11
自信——他们普遍都有很强的自信心,有时有咄咄逼人的感觉。
急迫感——他们通常急地想见到事物的成果,因此会给别人带来许多压力。他们信仰“时间就是金钱”,不喜欢也不会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琐碎的无聊事情上。
脚踏实地——做事实在,不会为了使自己舒服一点而马虎从事。
崇高的理想——为了实现个人理想,他们不会计较虚名。他们生活简单朴实,必要时常常身兼数职。
情绪稳定——他们通常不喜形于色,也很少在人前抱怨、发牢骚。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坚韧不拔地去突破困境。
喜欢迎接挑战——喜欢承担风险,但并不是盲目地冒险。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并从克服困难中获得无穷乐趣。
控制及指挥的欲望——他们通常非常执意于自己的决策,不习惯只听命于人。如果你在公司里是一个唯唯诺诺、不吭一声的人,或只是一个“虽不喜欢公司的环境,但又没有勇气辞职自创前途”的人,要成为创业者还有一段距离。
健康的身体——他们通常必须在“不寻常的时间”料理事物,如果你有某种宿疾,那么你的创业之路必定满布荆棘、困难重重。
广泛的知识——几乎大事小事无所不知。他们既能掌握事情全盘的来龙去脉,又能明察秋毫。
高职学生创业心理培养 篇12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心理,创业行为
影响高职生创业行为的因素有很多, 创业的未知性造成创业本身难度比较高, 创业政策、社会市场环境、个人能力等都影响着创业的成功与否。外界因素必不可少, 但内部因素更为重要, 创业者心理因素对创业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已成为影响的创业行为的关键因素。
一、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一) 心理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创业不是固式化的工作, 它没有经验可循, 没有模式可套, 创业就是开创, 需要自己去摸索。一个创业者仅仅有一腔创业的热情是不够的, 更重要是的是能够坚持创业, 并排除困难取得成功, 而支撑这一切的就是创业者的心理素质。
(二) 心理可以对高职生创业过程中的创业行为进行调整
创业的起始源于创业意识和兴趣, 创业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创业成功更需要的是持久和毅力, 困难和挫折往往更能体现创业的艰辛, 高职生往往创业准备不足, 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 意志薄弱, 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正确调控创业过程, 把创业行为引向正确的轨道。
(三) 不良心理品质阻碍高职生的创业行为
高职学生富有朝气, 技能扎实, 动手能力强。高校扩招, 高职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很多, 机制、政策、个人能力等等, 但更重要的是高职生个人的心理因素, 心理素质不好是阻碍高职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创业心理因素的主要内容
(一) 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创业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人的创业意识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影响, 它对创业至关重要, 往往能够决定创业的成败。创业意识贯穿于创业行为的始终, 良好的创业意识在创业过程中起到内在调控器的作用。所以应强化高职生的创业意识, 注重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二) 创业动机
动机是一种内驱力, 是从事一项活动的内部动因。创业动机是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内驱力, 是创业者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一个创业者必须明确自己的创业动机和目标, 正确的创业动机是高职生创业成功的前提, 它能够对创业行为进行很好的引导, 激发创业者的潜能。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划分, 高职生的创业动机大概可以划分为生存需要、积累需要、成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 创业意志
创业意志是创业行为得以持续的保障, 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它是指一个创业者依据一定的创业目的, 调节自身, 克服困难, 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要有充沛的精力, 坚忍不拔, 不畏困难, 保持良好的斗志。在创业过程中, 不可能一帆风顺, 创业本身就具有挑战性的特征, 未知的困难挫折以及失败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创业是不容易的, 这就需要创业者具备顽强的意志。
(四) 创业个性
每个人具有不同的个性, 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仅与创业者的知识、能力有关, 更与其个性紧密相关。很多成功创业者往往具备自尊、自信、坚忍不拔、善于合作等个性特征。学校教育对学生个性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应发挥教育功能最大化,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等创业者必备的一些个性品质。
三、高职生创业心理特点
(一) 热情很高, 理性不足
就业压力下, 政策的支持和舆论的导向对高职生选择创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高职生成功创业的典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社会对高职生创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些都极大的激起了高职生创业的热情。很多学生都曾有过创业的想法, 跃跃欲试, 想一展身手, 仿佛自己明天就是一个成功的老板。然而, 许多学生却没有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 没有经过创业前的分析准备, 没有想到创业可能产生的各种困难, 更没有创业的风险意识。把创业简单的认为只是自己想象的创业, 或者创业动机不端正, 只为挣钱, 创业行为缺乏理性, 创业动机功利化明显。
(二) 主动性强, 缺乏耐心
高职生敢于尝试, 具有较强的进取心, 只要他们认定的想去做的, 往往能够积极努力的去做, 会在自己心中描绘一个创业的蓝图, 在创业之初, 对创业前景充满了信心。但由于没有创业的经验, 往往对创业中存在的很多困难估计不足, 凭直觉去做决策, 这样就会产生很多的挫折或走很多弯路, 其结果最终导致失败, 然后退缩, 放弃创业。面对失败缺乏耐心, 这种创业心理使得好的创业想法或项目夭折, 成为高职生创业道路上的“拦路虎”。
(三) 创业经验缺乏
高职生创业者多为在校生或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 没有什么社会阅历, 对社会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 有的只是一些理论, 缺乏创业的直接或间接经验。没有经验就缺乏对市场的判断, 对市场认识和分析不足, 从校园走出后, 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高职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
(一) 创业心理课程的设置
创业心理课程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创业行为的特点, 注重理论和实际训练的相结合, 而且更应该突出模拟实践的一面。理论课程的设置要包括创业心理素质相关的内容, 尤其是良好个性品质、创业意志、创业动机的引导和培养, 通过知识结构、能力和思维的建构, 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弥补创业经验的不足, 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也就相应的降低了风险, 提高了创业的成功率。
创业实践课程应成为创业心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在课程设置方面利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特点, 校内或校企间建立创业实训中心或基地, 同时健全相关机制, 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另一方面,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 实施创业练兵, 开展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 选取优秀的创业设计作品为其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鼓励支持学生开展创业相关社团, 成立创业论坛等等, 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的实践能带来及时的反馈, 提升学生创业的成就感。而学生全身心的投人到创业实践中, 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磨练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
(二) 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
创业心理以及创业行为的产生与创业者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校园是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主要环境。校园创业环境和文化是创业行为产生的催化剂。学生在校园中的各种创业尝试都会对校园文化产生影响, 同时也受到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校园内的各种创业课程、活动实践等都应注意提炼, 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鼓励、支持、服务创业行为, 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紧密联系职业生涯规划
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生涯规划息息相关,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 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心理测试、团体及个人辅导、创业榜样引导等形式建立创业心理训练体系, 培养学生完善的个性品质。创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 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规划, 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特点, 避免盲目、非理性创业, 降低学生的创业风险。
总而言之, 高职创业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特质, 合理客观的自我定位, 明确自己的优点长处, 了解自己的缺点不足, 扬长避短, 有的放矢。一个有理想、想创业的高职生, 应该是有明确的创业目标, 自信、果敢、意志坚强, 并且为了这个目标坚持、努力。
参考文献
[1]车丽萍, 李守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路径探索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11) .
[2]苏继春.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储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0) .
[3]龚雨玲.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 2011, (1) .
[4]陈新开.论高职生的创业素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2) .
【创业心理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05-10
创业心理素质培养06-17
成功创业十大心理08-05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05-10
创业之前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05-08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机制探析12-03
创业者创业倾向研究06-09
创业研究06-27
创业现状研究10-18
创业项目研究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