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系管理评审报告(精选11篇)
三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篇1
人力资源部管理评审报告
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运行情况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基本上在人力资源部得到了贯彻、实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在部门内得到宣导;
2部门大部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按要求完成;
3.内部审核没有在本部门发现严重缺失,不符合项能够及时整改;
4.为了提高部门人员的作业能力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知识,体系文件、意识等方面进行了相应培训,制定了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并对培训结果进行了考核;
5.内部沟通渠道畅通且经常有效进行沟通;
6.进行了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重大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得到管控;本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基本上能够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得到贯彻实施;
7.参加了对适用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价,针对不符合提出了纠正措施;
8.本部门产生的各类废弃物能够按规定收集、处理;
9.监控、测量装置能够按计划进行校验;
10.文件资料按要求进行管控;
11.各类记录基本能够按要求填写、保管;
12.定期对环境体系的运行控制情况进行检查。
因此,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人力资源部基本上是得到有效运行的。
二、目标达成状况
本部门分解的目标主要有:
培训计划完成率100%
在岗员工培训100%
培训合格率100%
持证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以上目标经考核,能按要求完成。
三、内部审核结果
在公司于2014年6月进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中。本部门未有不符合项,因此,本部门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基本符合标准要求,运行是基本有效的。
四、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自体系运行以来,本部门目前暂无需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不符合发生,暂无各种纠正预 防措施发生。
五、资源需求
暂无。
六、改进建议
1、定期公布培训计划实施进度,与实施部门保持沟通;
2、拓展招聘渠道,加强人员招聘和人才推荐力度。
2014.7.18
三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篇2
1 公路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基本概念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表明, 在实验室中, 最高管理者应该按照预期制定的程序及日程表, 对实验室管理体系进行定期检测、评审, 如果发现有问题, 需要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改进, 从而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科学性、充分性。具体而言, 管理评审也即是以管理体系有效性、科学性、充分性等为基本原则和目标, 客观评价实验室管理体系业绩, 寻找实际业绩和之前预定的预期目标的差距, 找出其中的问题, 并深入分析原因, 最后提出相应的创新、改进措施。其次, 还需要立足于研究分析结果, 对比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以及自己所处的市场地位, 从而找出后期改进的大体方向。
2 管理评审实施的前提条件
为了使公路实验室管理评审工作顺利开展, 首先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高度管理评审工作。因为只有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积极主动参与管理评审, 同时给予内部政策支持以及人力、物力支持,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才可以使实验室管理达到预期目标。同时, 管理体系部门以及关键岗位人员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实验室管理评审需要的材料信息主要来自于管理体系部门及其关键岗位人员, 管理体系部门及人员在输入管理评审材料时, 一定要保证输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这样才可以在管理评审活动中进入深入分析, 解决具体问题。
3 公路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实施
3.1 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周详的管理评审计划是管理评审活动展开的向导和框架, 管理评审计划的科学、合理性会直接影响管理评审活动的实施效果。通常实验室管理评审计划主要分为评审时间、目的、内部、成员等。而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是评价、总结实验室在过去1年时间内的业绩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 是完成、达到、超标还是未完成。同时还要评价在评审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下, 实验室在新1年里的管理、监督状况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3.2 组织准备。
在正式开始管理评审活动前, 管理体系运行管理部门应向管理层质量负责人、最高管理者提交评审活动策划、实施方案, 得到审批后应明确管理评审机会内容的责任方, 并且将其送往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层及相关人员进行认真审核, 检查评审内容是否存在问题, 以便及时改进、完善, 最后再根据评审内容事前准备好管理评审需要的相关材料,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确保输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
3.3 具体实施。
应该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参与人员应包括实验室最高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每一个部门责任人、关键岗位人员。质量管理部门责任人应对近期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根据其汇报的内容, 所有大会参与人员应共同参与讨论、研究、分析, 最后质量管理部门还需要做出书面总结报告。最后一个环节应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做出针对性、有效性的总结, 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而管理办公室人员应该将整个大会进行的评审内容详细记录下来。
3.4 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评审报告主要是总结管理评审活动,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对管理评审基本情况的介绍, 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要求等。对当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有效、客观的评价。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在办公室人员记录的内容基础上对评审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管理评审报告需要上交给最高管理者审批, 管理体系管理层及相关部门人员一旦收到评审报告, 应该根据管理体系中的相关文件, 对各部门以及部门内部加强监督、指导, 及时纠正、改进评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5 管理评审后续工作。
管理评审的最终目的是有效评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 协助相关部门正确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一些不达标项目产生, 因此, 需要做好管理评审活动的后续工作。首先应收集、整理管理评审相关的记录、报告, 妥善存放在办公室内。同时应跟踪验证管理评审报告内容, 尤其是不符合项目, 需要和相关部门责任人和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交流、沟通, 督促进行纠正措施, 并且检查是否按期完成不符合项目纠正工作, 评价纠正后的实施效果。
4 提高管理评审活动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 实验室管理评审活动首先应联系实际, 应结合实验室质量管理活动实际情况, 建立和实验室管理体系结合的管理评审活动制度。当然, 管理评审活动需要突出重点, 不需要完全覆盖所有要素, 在实验室不同的环境下, 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评审计划。同时, 管理评审活动实施过程中, 一定要真实、客观的分析实验室发展、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性、有效的改进实验室运行缺陷, 提高评审的实施效果, 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
管理评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 (1) 管理评审制度是否与单位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相符。 (2) 应定期评价管理评审中的结果, 找出其中的问题, 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纠正措施, 尽可能将质量安全隐患消除。 (3) 对于质量管理问题的改进对策, 应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商讨、协商。 (4) 应加强现有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 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相关技能。 (5) 应制定中长期实验室质量管理方针以及中长期规划。
最后,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进行改进验证, 也即是跟踪验证管理评审活动提出了的纠正措施。
结语
施工质量是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核心, 不仅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也是公路施工企业获得效益的关键, 因此公路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公路施工质量监控。确保施工数据准确性, 维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是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 而管理评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值得深入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管理评审的基本概念, 介绍了公路实验室管理评审的内容, 并且提出了几点提高公路实验室管理评审效果, 维持长效管理评审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公路,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制度
参考文献
三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篇3
升级:从船舶能效计划到能源管理体系
位居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中远集运,与全球班轮业巨头处在“同海竞争”的风口浪尖,其管理和运营170艘集装箱班轮、总箱位达80万TEU,经营80条国际航线、11条国际支线,以及83条中国沿海航线和长江珠江驳船支线,在全球超过53个国家和地区及155个港口挂靠,年挂靠港次
11 650次,相当于全球最大港口上海港全年船舶靠泊艘次。在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下,节能减排、降耗增效既是攻坚突围之策,也逐步形成了履行社会责任、生态责任的自我约束。
2011年8月,中远集运首开船舶能效管理的先河,率先编制完成了国内首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在通过中国船级社审核后,一年内在近远洋和内贸内支航线所有船舶推广实施船舶能效计划,运用能效要素管理的手段,使包括船队和航线管理、航次计划、气象导航、合理配载、港口协调、船岸联系、装卸控制、最佳压载、废热利用、船舶和设备维护、能源管理、燃料管理等诸多环节,得到了有效监测和监控、评估和改进,年度能耗指标开始从高位回落。
船舶能效管理在全船队实施两年初显成效,但中远集运高层并不自恃与满足。针对集装箱班轮营运班期紧、周转快,海域全覆盖、时间全天候,燃油成本居高的特点,管理团队将目光聚焦在挖掘降耗增效的更大空间。2013年9月,中远集运与DNV GL船级社、中国船级社携手合作,引入国际标准ISO 50001:2011和国家标准GB/T23331-2012,着手建构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管理“升级”再上台阶,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刚性约束。
与聚焦提高燃油利用效率的船舶能效管理不同,“能源管理以‘能源’为核心进行控制和管理,组织通过能源评审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确定具体的能源目标指标和能源管理方案”,DNV GL船级社管理服务集团大中国区总裁康文煜认为,建立和形成能源管理体系,其系统性、综合性体现在对能源消耗的过程控制,包括能耗计量与测试、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目标的整体绩效更大。
从船舶能效计划到能源管理体系,中远集运高层果断决策,自我加压,对标最新的国际标准和规范,以此提升班轮船队能源管理质量水平。
绩效:从体系运行到节能指标翻倍
建构与运行能源管理体系,既是企业完善节能减排流程,与集装箱班轮船队现有安全管理等三大体系的有效对接,更是船舶能源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过程。历时8个月的紧张准备和试运行中,中远集运确立了“节能减排、高效低耗”的能源管理方针,通过“标准”研读、现状调查、体系设计、方针确立、基准搭建、文件编制、运行检查、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等主要工作环节,完成了能源管理的组织架构、方针目标、策划运行和监督检查等一整套规范,形成了具有PDCA循环模式的管理体系。
“航运公司的能源管理,其主要对象是燃油,主要环节集中在航线设计、船速控制、调度监督、燃油采购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其主要用能设备是船舶的主副机。”中远集运副总经理侯立平强调,能源管理的重点在于节能意识强化、能源管理制度设计和监督管理到位,其中能源管理基准选择和监督测量更是重中之重。
据介绍,中远集运能源管理体系运行采用的能源基准主要包括总能耗、燃油总消耗量、润滑油消耗总量、单位工业总产值能源(万元产值能耗)、燃油单耗(千克/千吨海里油耗),以及不同箱位量船舶的燃油消耗限值标准等15项,同时,对包括EEOI船舶能效运营指数、经济航速、船舶航速滑失率、货载航行总里程(海里)、主机MCR功率、船舶平均航速(海里/小时)等24项相关绩效参数,进行定期监控与分析。
在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度安排下,近年来先后对12艘5 100TEU船主机增压器进行封堵改造,15艘万箱以上船加装自动切断装置;实行航线加船减速,通过控制船舶运行的合理航速减少能耗;优化航线设计,减少绕航往复,扩大节油成果;落实监控责任到人到点,实行船舶油耗跟踪和监测。通过从岸基到船舶的经营节能、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举措多管齐下,提高了能源利用率,燃油成本实现了可控。根据数据对比,2008年,中远集运运力总箱位量为43万TEU,年油耗量达283万吨;2014年运力箱位量增至80万TEU,今年1-7月,平均单箱运力燃油和滑油消耗同比上年分别下降了19.59%和31.68%,全年油耗量有望回落至238万吨。船队总箱位量增长近一倍,而油耗却下降近50万吨,显现了能源管理的良好绩效。
领跑:从船队竞争力到绿色航运新名片
在全球加快减排步伐的倒逼下,航运业低碳减排已经从呼声、议案进入具有明确操作性、强制性的实际行动。2013年,美西港口实施对所有进港的船舶采用低硫燃油由此前的20海里扩大到100海里;2014年1月,美国加勒比海“排放控制区(简称ECAs)”除确立硫氧化物的排放限额和排放标准,还规定2016年后建造的船舶的排放不得超过其确立的第III级,同时将ECA适用范围延伸至海岸线之外200海里,几乎涵盖了美国、加拿大、法属领地、波多黎各以及美属维尔京群岛的沿海水域。
在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推动下,2015年起任何船舶进出波罗的海、北海排放控制区的燃油硫含量不得超过0.1%,或者废气排放必须经过净化且净化达到同等水平。2016年后,新造船舶的氮化物排放必须降低75%左右。而欧盟委员会正在建立的海运业二氧化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系统,主要针对5 000总吨以上停靠欧盟港口的大型船舶,并将航运业排放规范整合至降低温室气体(GHG)排放的欧盟政策框架下。
以节能减排、高效低耗为主导的绿色航运,正在成为航运业新的竞争力。“随着节能减排的推进,能源管理的系统性、标准化对航运企业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包括市场化的碳交易等。”中国船级社认证公司总经理黄士元表示,能源管理体系与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等多位一体将推动航运经营、船舶运行和服务走上一个新台阶,这也会成为客户选择航运服务的新亮点。
能源管理体系打开了绿色航运新的窗口,但提升航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更在于动态化的持续调整和改进。据了解,中远集运与DNV GL船级社、中国船级社三方将通过长期合作,根据能源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状况,每年定期进行年度审核,以满足国际能源公约和规则、国家能源法律、法规和其他最新要求为基点,及时发现和整改体系运行过程的缺陷。
2008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篇4
热连轧厂2008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一、评审目的
1、根据2008年我厂在推行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中暴露出的问题,对各科室和作业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发现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机会和空间。
2、确定我厂下一步推进TS16949质量体系工作及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使各专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从而确保我厂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满足TS16949标准的要求。
二、评审范围: 本厂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各科室、作业区。
三、评审综述
2009年2月13日下午14:00在厂五楼会议室召开了“热连轧厂2008质量体系管理评审会议”,王天翔厂长、李斌副厂长、杨连宏副厂长、王刚副厂长、李晓武副书记、各科室科长、各作业区专业主管、质量管理人员和贯标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杨连宏副厂长主持。股份公司营销部用户代表朗帅科长列席了会议。
会上有3个专业科室和两线11个作业区分别按照管理评审计划安排的内容进行了工作汇报。具体内容包括:生产技术科汇报了08推行TS16949质量体系运行情况、主要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和09年工作计划;设备能源科汇报了设备功能精度管理、故障时间等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大型设备管理、能源介质管理、计量管理等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综合管理科汇报了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完成情况;两线轧钢作业区、精整作业区、自动化作业区等11个作业区各自汇报了本作业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和09年工作打算。
会上杨连宏副厂长对汇报情况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改进意见,王厂长对我厂08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做了总体评价,并对09年快速推进管理提升提出了新的思路,对各科室和作业区下一步质量体系的改进提出了要求。
四、对我厂质量体系的总体评价
2008年我厂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平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总体有效,未出现大的质量波动和质量事件,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实物质量都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
1、体系文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按ISO/TS16949标准的要求,对照公司新版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对我厂质量体系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新订两线工规63个,梳理出问题点104项,不锈钢75项,碳钢29项,查找不符合文件49个,修订规程和要点47个,新下发管理制度7个,确保了文件与生产过程的符合性。
2、扎实推进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
08年4月公司召开了TS16949质量管理评审会议,根据公司的统一安排,制定了“热连轧TS/16949管理评审存在问题整改及推进计划”和“热连轧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下阶段工作安排”,各科室和作业区组织管理和技术人员对标准进行了学习,对各自工序展开自查和整改。各科室和作业区通过学习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岗位标准和规程,不断提高各专业管理体系运行的规范性,运用质量管理体系中“过程方法”进行过程控制,采取针对性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并实施有力的质量责任制考核;确定过程指标20项,与技术中心对汽车用钢APQP中控制计划、过程流程图修订和完善;对两线测量工具进行MSA;对关键设备制定PFMEA并进行控制;有效识别过程设立质控点并实施SPC;对汽车用钢特殊特性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对不满足能力要求的进行改进;对08年上半年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要求、内审问题和实施的纠正措施组织整改和验证,促进了各专业管理质量体系的有效改进。
3、推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逐步健全质量改进机制 每半年内部组织召开一次质量管理评审会议,对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确保了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运用6σ及QC等先进的统计方法对质量趋势进行分析,通过持续推进6σ、QC、FMEA、SPC等方法在质量改进项目中的应用,提升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技术质量改进的自主管理水平,逐步健全质量改进机制,实现工序质量的稳定控制和持续改进。08年确定厂技术质量攻关项目16项,公司命题承包项目3项,开展QC课题33个,实施六西格玛项目13项,目前已经有85%的项目结题并完成目标。通过制定和完善项目评价细则,关注对6σ和QC专业知识人力资源的培养,从组织情况、基础管理、项目推进、人力培养和文化建设多方面对作业区和项目团队进行综合评价。今年有23人通过全国注册六西格玛黑带考试,3人取得国家级“QC诊断师”资格。1个六西格玛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六西格玛项目,2个QC小组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4、产品实物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
08年两线质量控制稳定,24项实物质量指标20项完成预算目标。20项指标中有5项达到对标目标,15项完成预算目标,304系热轧原因冷板表面缺陷率、2250管线钢X60屈服强度达430~550MPa的比例、商品材宽度0-10mm的比例三项指标比上年有明显提高;综合异议率完成0.012%,比预算降低0.008%,比07年降低0.012%;综合成材率较上年提高0.14%,废品率和降级品率分别比上年降低0.23%和0.3%。先后解决了大梁钢、船板等碳钢表面黑灰、品种钢性能等重点质量问题,进一步提升了我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评审改进要求及09年工作安排
1、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质量预警体系
09年要在已经辨识出的各类隐患点的基础上,进行全系统的质量隐患辨识。要按照典型品种质量特性要求,将质量特性具体转化为设备功能精度要求和岗位操控要求,针对品种特性制定岗位操作标准,针对隐患预防要求提早做好技术准备,按照质量隐患失效级别进行分级控制和管理,将过程控制方法由事后纠正型逐步转变为事前预防型。杜绝批量质量问题,特别是要减少或努力消除质量波动的发生。
2、强化设备功能精度管理
要不断夯实大型主体设备的基础管理,提高日常点检维护等工作的标准化执行力,有计划系统性地研究大型主体设备的劣化部位和劣化趋势,进一步提升大型主体设备管理精细化水平。要不断提高定检定修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检修后的设备功能投入率和精度达标率,设备管理要以满足产品质量要求为基础进行持续改进,为质量的稳定提供保障。
3、有效识别并快速改进影响用户需求的质量问题
通过走访用户,产品质量市场调研,了解用户关注焦点,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研究和解决质量问题,要对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提前做好预防,对用户关注的质量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快速改进。以加快高强韧钢的开发为契机,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形象。
4、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
近期发生的2250生产线HP295违规带样、试样混样事件说明我们目前的标准化执行水平差距较大。标准化执行率是企业员工素质的综合反映,在操作过程中自由发挥,不能按标准要求严格操作的现象还有发生。09年要下大力气推进标准化作业,强化基础管理,要形成 “认认真真做事,规规矩矩做人”的工作作风,从基础抓起,全面执行标准化操作。
5、加大方式、方法的创新,多专业配合解决重点质量问题 08年一些重点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产能和制约技术经济指标的关键因素。如两线卷形质量出现大幅滑坡,不锈钢退火卷塔形影响罩式炉产能,不锈钢边部啃伤和商品材薄规格出边造成大量废品;硅钢边部缺陷造成退废量上升;400系不锈钢粗糙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这些质量问题的解决不是某一个专业的事,需要充分发挥多专业配合作用,形成合力,在长期未解决的问题上要大胆思维,创新思维,敢于突破现有方法尝试新的思路实施改进,以提升关键性指标为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重点、难点质量问题。
6、避免重复性质量事件的发生 通过对08年质量事件和过程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必须从管理上对现有制度和标准进行健全和完善,不要在一个地方重复的摔倒,许多问题的重复发生,都是没有严格执行体系要求的“做所写”,对已经发现的隐患失管失控,违规操作造成。各级管理人员要通过科学管理为岗位人员提供“做所写”的必要条件,杜绝质量事故的重复发生。
会上王厂长对各专业08年的质量管理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从管理的角度对各科室和作业区提出了新的要求。王厂长强调管理的实质即把投入转化为产出,把资源转化为成果,对于我厂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支持和倡导各专业积极主动的站出来,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建议,通过过程控制和优化,系统梳理和快速改善影响我厂经营绩效和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使各专业管理水平实现快速提升。附:各单位09年重点工作计划汇总表
热连轧厂 2009-2-18
编制:陈欣
审核:常春报连宏
2009年重点工作计划汇总表单位
序号
重点工作
拟开展工作1549轧钢
批准:杨
提升不锈钢表面质量
1、强化现场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工艺制度烧钢。
2、轧线抓好通道标高、冷却水的管理。
3、配合生产技术科做好工艺试验与跟踪。
4、做好与2250的交流,做到取长补短。
5、加强自身学习,查阅文献资料,寻找突破口。2
减少板形异议损失
1、每月对磨辊辊型抽测不少于12次。
2、利用检修时间对轧线冷却水系统进行检查。
3、检修前后期对1.8规格进行开平抽查 跟踪计划编排,发现不合理之处及时调整。轧制过程中出现异常时要及时采取换辊等有效措施。
4、对检测不合格的卷,填写异常票,送2250平整。3
消除大梁钢表面黑灰
1、对现有表面较好的卷进行数据对比,查找差异。
2、对精轧出口第一个层流支架进行投入试验。
3、对卷取冷却方式进行试验,减少厚度方向温差。
4、对现场温度控制制度进行优化。
5、与其它企业及用户交流,借鉴好的经验与办法。4
实现卷形质量长周期的稳定
1、严把设备功能精度关,逐步提高内控标准和精度标准,落实责任,细化测量及检查标准。
通过跟踪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层冷控制、头部CT温度优化、减少头部擦划伤、减少卷取侧导粘接物、优化卷取侧导压力、减少夹送辊辊印、优化负电流控制参数,提高产品实物质量。
2、优化3DC助卷辊辊缝差值,减少塔形产生优化粗轧SSC参数,确保头尾宽度尺寸精度,减少侧翻产生。
三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篇5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2014)
1、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2014年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工程处覆盖到了整合体系之中,覆盖了
年初公司组织体系内各部门、工程处和项目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识别出本部门环境因素,并给予评价对施工活动中出现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社区强烈关注、相关方合理抱怨、影响公司形象的任一方面的环境因素时,确定其为重大环境因素。
做为环境归口管理部门工程管理部组织了工程处、项目部的管理人员的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为巩固培训的效果,工程管理部的相关人员对各工程处、项目部进行了普遍的走访,检查工程处、项目部环境体系机构的建立和职责、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的落实,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通过对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的考核,项目部在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管理方案执行,日常噪声监测数据未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规定,现场扬尘得到了有效控制,固废分类回收及时,没有发生居民投诉、其它相关方抱怨等情况,没有出现严重的违法违规现象。
3、公司的环境绩效
今年,是《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的
照管理方案执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相关规定,达到了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4、2013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2014年,公司管理体系加入了工程处这一层面,进一步实现了全员的、全过程的和全企业的管理理念,使各项管理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全员参与管理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为全面实现目标、指标奠定了基础。为此,工程管理部对环境体系相关程序文件和7个支持性文件进行了文件评审,并会同技术质量管理部和安全保卫管理部对相关的文件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着重考虑了文件的操作性和明确公司、工程处以及项目部各自层面的职责权限。
目前,已获取的与公司有关的环境体系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89个,规范标准42个。其中,2013年8月以后新增的法律法规有:《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项目存在着管理方案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和现场管理存在混乱现象的问题,应加大检查和监督的作用,在日常管理中坚持持续改进。公司制定的目标指标符合环境方针,包括了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方案中规定了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实现目标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并包含了可行的资金计划。因此,如果严格按方案执行,能确保目标指标的实现,不存在成本失控的问题。
从成本管理与绿色施工、环境管理的关系来看,施工现场做到节能、节水、节约材料,充分利用资源和现有设施同时控制好工期进度,才是降低成本的正确途径。做好这一切,需要领导的睿智和员工的责任心,需要一个和谐的、坚韧不拔的团队。
北京首华建设经营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
三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篇6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7年12月20日
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评审报告
2017年,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在股份公司的指导和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围绕公司经营目标,积极地把风险管理融入到公司经营管理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2017年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基本情况
2017年,XX公司按照股份公司总体工作部署,紧密围绕上级公司发展思路,准确把握公司面临的内部形势,健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为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按照股份公司要求,全面组织开展风险管理报告工作,确定了公司各单位重大风险,明确了风险管控责任,同时对2017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明确了工作方向。深入开展月度风险评估,夯实了风险管理基础,尤其对于重大风险加强了防控。通过事件分析,揭示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管理建议,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将风险分析结果应用到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实现了风险管理和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圆满完成了扬州公司2017年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二、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
2017年公司主要面临产品开发风险、质量管理风险、安全防暑及防汛的风险、供应商成本控制风险以及土地法律风险等风险。通过公司各部门单位、各级员工积极落实公司风险管控责任和风险防控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风险防控效果。
三、简述2017年围绕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及对控制环境和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评价
(一)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1.2017年,公司制定《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并制定了风险管理方案,按照股份公司统一部署,综合管理部组织各单位对公司运营、战略、财务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经部门领导会签,识别确定2017公司十大风险,并逐项提出风险解决方案。
2.根据风险方案,设置了全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目前公司各部门均已按要求配备了风险管理专兼职工作人员,初步建立起了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体系。
(二)公司招标、合同审核审核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狠抓招标、合同审核,积极组织或参与公司的各类合同、招(投)标文件评审,着力抓好招标、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截止12月20日,公司共组织38项项目的招标工作,招标流程依法合规,为各类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严密性提供了法律保障。
组织开展了合同自查工作,形成了合同自查报告,对在建项目进行实施监控。
(三)完善内控体系流程、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执行。
内部控制工作涉及到各部门的单位层面、业务层面、评价监督等方面工作,为了推动内部控制与制度建设工作,综合管理部组织各部门编制业务流程图,对已有的制度进行执行性适宜性检查,找出不达标之处,尽量进行修订完善,组织制度培训,做到牵头部门负责组织落实,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保证内控规范的有效实施。
(四)风险管理进一步深入。
1.紧紧围绕公司经营目标,积极开展公司2017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公司风险评估标准,通过对公司层面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反复的风险信息收集,编制出了公司2017年的风险地图,经公司领导批准,形成了扬州江淮公司风险库。
2.2017年,开展了月度风险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控或整改意见,并对落实风险评估报告的情况进行了检查。重大风险管理情况:
产品开发风险管理方面。公司通过加速推进2.0T+国五车型研发速度,对热害的影响整车性能的问题进行专人管控,跟踪开发进展,以上措施确保6月份可实现2.0T+产品过线,使产品过线计划得到了有效解决。
质量管理风险管理方面。
1、和现有供应商对接改进,2、公司编制对标改进计划,开发二供方对标海拉克斯和风骏,进行挂牌督战,并按计划进行开展,解决升降器异响问题。安全防暑及防汛的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制定了夏季防汛举措:1.对雨水管网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管网通畅无堵塞2.防止外部雨水倒灌,增设泄洪泵。有效地预防了梅雨季节降水量较大导致雨水管道堵塞风险。为防止夏季员工中暑,安全机动部制定了夏季防暑措施,下发《关于做好防暑工作的通知》、《关于2017年夏季防暑降温及高温补贴工作的通知》部署防暑工作,通过开展防暑培训、心脑血管疾病人员检查、公司领导带队防暑检查、防暑药品饮品冰块发放、高温期间防暑日报、高温期间安全到家日报、调整中午高温作息时间、防暑演练、轻商防暑日报等方式落实防暑工作,2017年公司未发生中暑事故。
供应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方面。由于原材料上涨导致供应商的涨价行为。供管部持续关注原材料价格走势,每月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降低价格上涨风险。2017年完成多家供应商价格谈判,有效降低了因供应商成本上涨导致的经营利润受损的风险。
(五)内部控制进一步规范。
按照股份公司的有关要求,对企业内部控制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梳理各项业务流程,对内控管理手册组织修订,加强关键控制,取得较好成效。同时对2016外部审计公司对我司内部控制评价排查的缺陷项完成整改工作。
(六)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2月度,组织公司相关人员参与股份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知识培训,3月初以会议培训的形式,针对风险管理基本理念开展了公司培训。此外,我们还先后组织培训风险制度培训宣贯。
四、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持续改进措施
2017年公司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内控检查以及各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来看,在风险管理工作及重大风险管控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体系建设与公司的发展形势和股份公司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风险管理的各项制度宣贯不够深入,个别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还不够扎实,一些单位和部门对风险信息收集、评估的理解不够全面,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还不够深入、全面。
三是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结合度不够。如何把风险管理的方法和业务部门具体流程风险管控有效结合在一起仍在摸索中。
四是公司各部门受职能定位、掌握资源的限制,风险时间收集工作推进难度较大,且积极性不高。
持续改进措施:
1、扩大内控与风险管理培训的参培人员范围,加强各类业务人员的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各级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认识,为风险管理各项工作营造有利氛围。加强对风险管理制度的宣贯,提高基层人员对风险管理制度的了解和支持。
2、加强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加强风险评估办法及内部控制监督考核,完善工作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
3、组织开展好风险信息收集、评估工作,按要求完成2018年风险管理方案并组织落实。
三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篇7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管理评审,问题,对策
近年来, 国家对于企业审计做出了新的规定, 以致力于实现企业管理和运行的正规化。在企业质量管理运行过程中, 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包括实效性不高、针对性不强以及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大型企业高集成、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中, 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发挥十分必要, 在现今形势下, 如何通过企业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作用的发挥, 确保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是确保企业发展的关键。
一、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与管理评审存在问题
1.管理者作用无法发挥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与管理评审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审核部门承担了大部分工作, 但管理层的作用则无法发挥。这样, 审核人员同时肩负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企业管理者未能及时参与到质量体系规章制度、 质量达成目标以及产品验收等工作中, 导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无法正常运行, 加大了内审人员的工作压力。
2.审核工作方式存在偏差
多数企业在进行审核时, 将第三方质量体系作为主要审核工具, 而忽视了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审核工作方式存在偏差, 审核方向不准确。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产品生产和研发及管理应作为重点项目。但实际上, 传统的审核工作将重点放在年度计划、文件查阅上, 造成检查记录与具体审核数据存在偏差, 审核工作效率不高。同时, 企业的质量审核多数停留在形式上, 无法及时准确的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毫无用处。
3.审核与管理评审的深度不足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始终将生产放在首位, 导致其在出现计划变更时不能及时更新质量审核体系, 或将审核管理工作延后。审核相关准备工作不全, 审核目标不明确, 导致审核工作无法达到要求的深度, 企业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隐患, 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4.审核工作缺乏具体的策划
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 为了节约成本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生产上, 而对于审计和管理则认识不深, 审核组织不能及时深入科研, 审计过程与企业生产不相统一。在进行下一年的审核工作目标制定使, 审核人员缺乏远见性, 以上一年的审核与生产结果为依据, 往往具有一定的缺陷。一方面, 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与审核人员进行沟通, 一方面审核人员的技术问题导致质量审计缺乏时效性。审核人员对于工作重点的认识不准确, 在工作安排上存在偏差, 针对性不强, 缺乏可操作性。
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与管理评审优化对策
1.提高审计人员对于管理内审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管理内审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 以防止外部审计存在问题造成公司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 内审可优化企业资源结构, 建立完善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针对目前的现状, 企业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后得到实施。此外, 企业质量评审的主要目的则在于确保QMS的有效运行, 使企业取得认证证书, 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规范内部行为, 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2.管理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管理者除了要下发审计任务外, 还应了解审计过程, 并对审计过程做好监督工作。明确各个部门的定位和人员职责, 提供管理体系履行所需的评价标准及其它文件, 组织审计人员及时进行改进, 以适应企业变更需求。建立内部信息反馈机制, 以了解和掌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运行策略。另外, 管理者还应了解企业内部运营情况, 对市场具有远见性, 从而建立企业发展的长远目的, 了解企业质量生产过程的薄弱环节并制定解决策略。企业最高管理者要确保各级管理者作用的发挥, 使其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只有管理层上确保企业内审活动的进行, 才能维持其有效运行, 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3.建立并完善高素质与专业化能力的审核队伍
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内审人员的资格具有较高要求。其中包括学历、管理能力以及管理经验等, 都必须符合快速发展的经济市场需求。因此, 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具有必要性。优秀的审计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性, 时刻以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 正直且公正。目前, 加强企业审计人员素质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组织审核人员进行产品工艺培训, 使其了解产品生产知识和相关的挂历知识, 以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时, 还应为审核人员建立档案, 并进行评价, 实现企业的审计管理目标。
4.开展周密的内审与管理审评策划
企业在开展内部审核与管理工作时, 要做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要选择能够胜任审核工作, 具有较多管理经验, 并了解企业流程的审计人员, 优化审核组合, 明确审核目标。之后, 制定明确的审核计划,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与企业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的审核策划。制定好的策划方案要与企业管理者进行及时沟通, 发现存在问题时要及时解决。在审核过程中, 要抓住审核重点, 采取集中审核的方式以提高审核效率。
三、总结
企业在发展中, 内审与管理评审对于其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质量体系审核, 可以明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及时发现企业存在问题, 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基于企业内审与管理评审现状, 应从根本上提高其意识。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鸳.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 (2) :23-25.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通知 篇8
公司总经理决定于2013年月日召开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会议,根据管理评审的要求,请各部门提供书面的管理评审输入信息,并于月日报品管部提交管理评审。
1.2012年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结果的报告,以及不合格项跟踪验证的结果。(品管部)
2.顾客满意度结果,顾客投诉信息的出来及分析报告。(营销部)
3.采购外协进场检验合格率,成品实验合格率,产品符合性趋势以及售后服务分析报告。(品管部)
4.各部门在执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纠正预防措施。
(人事部、品管部,生产部、采购部、仓库、营销部、技术部)
5.上次管理评审决定事项的完成情况及跟踪结果。
(人事部、品管部,生产部、采购部、仓库、营销部、技术部)
6.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需求建议。(人事部)
7.生产加工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建议。(生产部)
以上问题请各部门负责人准时提交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计划 篇9
1、评审目的确保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评审内容
a、内、外部质量审核情况。
b、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效果。
c、过程控制的情况。
d、产品质量状况(包括重大质量问题)。
e、顾客的满意度、顾客投诉处理的情况以及顾客反馈的其他信息。f、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及其适宜性。
g、质量手册及其支持性文件(主要是程序文件)是否需要修改。
h、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
i、资源是否配置得当。
j、有无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环境。
k、改进的建议。
3、管理评审的方式
采用召开管理评审会议的方式,对评审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评价,最后确认结果并形成管理评审报告。
4、评审人员及分工
a、管理评审会议由总经理主持,管理者代表协助。
b、各部门部长/主管参加管理评审。
5、管理评审的时间安排及地点
时间:2008年12月9日下午15时到16时30分。
地点:公司会议室
6、评审输入的准备
各部门/人员准备下列资料,并在12月6日前提交给总经理/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提供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报告》于12月10日提交总经理。
A、品管科
? 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 各车间质量统计分析报告(包括过程监控、重大质量事故、客户退货等情况)。? 品质异常处理、分析状况
? 产品改进的具体落实情况。
? 改进建议、部门质量目标达成及实施情况。
B、技术部
? 工艺技术情况及发展动态。
? 新产品开发情况。
? 检验标准文件执行情况。
? 改进建议、质量目标达成及实施情况。
C.办公室
◆ 组织机构、职责分配、人力资源的总体分析。
◆ 全公司人员培训情况。
◆ 改进建议(包括员工合理化建议)、质量目标达成及实施情况。
D、销售部
◆ 服务情况报告(包括顾客的满意度、顾客投诉处理的情况及顾客反馈的其他信息等)。
◆ 本销售及市场分析(包括市场环境的变化等)。
◆ 合同的执行状况。
◆ 新产品开发建议。
◆ 运输服务现状与改进
◆ 改进建议、质量目标实施及达成情况。
E.生产科
◆ 各车间生产计划达成及产品报废情况。
◆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情况。
◆ 现场5S管理实施及具体措施情况。
◆物料消耗、设备管理及现场工艺控制状况。
◆改进建议、质量目标实施及达成情况。
F、供应科
◆仓库管理(包括呆滞料处理,不良品等处理情况)。
◆合格供方考核评估情况。
◆.原辅材料、成品存储和防护中存在的问题
◆采购物料交期达成情况。
◆仓库物料盘存分析情况。
G.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会对各部门提交的报告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编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报告“,内容包括:
◆ 公司总体质量方针、目标实施情况。
◆ 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评价。
◆ 内部质量审核的总结、分析与评价。
三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篇10
——ISO9000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2015年,在科室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客户满意”这一最终目标,深入对标,强化制度,狠抓体系文件落地运行,坚持持续改进,各项工作质量目标全部达标。现对2015年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进行汇报。
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为质量体系工作保驾护航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顺利推进。我们成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及体系办公室,明确职责,层层落实,形成了全面抓、逐级管、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为中心贯标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注重建章立制,夯实工作基础。2015年以来,按照质量管理要求,完成了各类文件资料的修订、整理、归档工作,先后修订完善了《员工考核管理办法》、《员工请假管理办法》、《费用管理办法》等26项管理制度,按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依程序服务的格局蔚然形成,为顺利推进体系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完善体系文件,扎实推进工作。我们按照质量体系文件2.0版修订要求,结合岗位实际,编制了部门、岗位的职责规范、业务流程、表格记录清单等,建立了21个业务工作流程文件和9个岗位说明书,形成了《管理标准》、《业务工作手册》和《业务工作流程》3本体系文件,为体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依据。
(二)营造氛围,强化培训,为质量体系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一是思想发动到位。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贯标专题会,对全员进行思想发动、行为鼓动,使每一位员工明白贯标工作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基础性工作,认识到贯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切实转化为参与贯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是氛围营造到位。在宣贯过程中,始终把舆论宣传放在首位,先后制作专题宣传栏3期,对重点制度、职责、操作规程悬挂上墙;开展岗位日常对标,全员在浓厚的宣贯氛围中,转变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三是培训宣贯到位。充分利用周三例会学习,采取集中辅导,课题讲授,现场测评等方式对全员进行体系宣贯和培训,对体系运行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案例剖析、提出整改方案,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讲授模式,答疑解惑,加深了员工对程序文件、体系知识的理解,使宣贯工作记在心中,动在手上,体现在日常工作上。
(三)把控关键,严控过程,确保体系文件落地运行 在推进体系目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规范运行、持续改进、服务创新”的质量方针,按照PDCA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持续改进机制,确保文件落地运行及运行质量。
一是以绩效考核促进质量目标实现。为了保障各项工作质量目标的完成,我们逐岗位分解质量目标,将质量目标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并实施动态管理,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实现了质量目标的定期进行检查对标,整改落实,使质量目标的实现成为做好具体的工作要求和规范,工作全过程可视化、痕迹化、持续改进常态化。
二是以督查检查促进文件落地执行。我们建立了会议通报、督办、反馈等管理机制,加强对体系文件运行的督导检查。督查员,每月对30%的流程文件运行情况进行重点抽查,掌握文件是否按标准执行,痕迹化资料是否齐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等,促进体系文件的有效运用。同时我们坚持“员工用、部门抓、督查验”层层负责的工作格局。部门每月对反馈收集的意见梳理汇总,填写《文件修订申请表》,再由内审员遵循“适时改进”的原则,对体系运行过程中不适宜的指标及时修订,真正实现“写我要做、做我所写”。
三是以过程把控实现体系流程化管理。目前,已形成资料整理制度规范,各类文件按照业务流程分类归档。如客户每日拜访情况、现代终端规范扫码情况、客户满意度调查情况等诸多不易量化的工作,都通过制作表单记录,实现工作 过程可控。过去的许多粗放管理方式正在被“工作规范”所取代,按制度办事、依流程开展工作的习惯逐步养成,员工主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自觉介入工作的能动性、保质完成工作的创造性全面增强。
(四)高严要求,精益管理,努力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
“顾客满意”是衡量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为此,细分客户群,明确不同客户群拜访频次、时限,要求拜访户数和时间同步,同时对拜访轨迹、图片和文本记录、等内容全面监控检查,检查结果纳入月度考核,保证拜访时间促进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每月对辖区10%的客户进行满意度抽查,形成分析报告,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整改落实,并将满意度抽查结果纳入月度绩效考核,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客我关系进一步融洽,“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二、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个别工作流程与实际工作不匹配。三是有的质量目标制定不够科学合理。
三、持续改进措施
(一)实施精益营销,争创工作一流。以开展精益营销试点工作为契机,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营销工作的新特点。首先提高市场预测准确率,通过市场调研、信息采集,把价格、库存作为反映市场动态的风向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均衡把握需求状况。其次做好客户经营指导和培训,按照客户需求触发服务策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使服务营销工作“源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推动营销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制定培训计划,认真贯彻落实。结合体系运行实际,制定培训计划。按照计划邀请体系方面的专家进行授课,内审员定期进行体系知识讲解、现场分析,员工上台交流体系应用过程中的心得和感受,并对培训进行效果评估,强化体系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度。
(三)结合实际情况,修订体系文件。针对新形势下工作内容的调整,对质量体系文件再修订、再完善。首先梳理质量目标,核准指标目标值,质量目标的制定既要结合当前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又要符合员工努力期望值。其次按照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要求,开展流程优化,全面巩固符合工作实际的业务工作流程,详细甄别部分工作流程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前瞻性,坚决剔除无效流程文件,提高文件执行率。
管理评审报告 篇11
**客运有限公司于2009年**月**日下午在**1分公司会议室召开2009管理评审会议,管理评审报告。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各分公司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公司总经理刘建远主持了本次会议。会上,各位与会者依据事先准备的管理评审输入材料作了踊跃发言,对前1阶段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对本公司自上次监审以来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及充分性和方针、目标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对于存在问题进行了反思和研究,对于经营方面1些新的建议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大家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本次会议集思广益,取得了预期效果。
与会者1致认为:自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来,公司已经纳入正轨,全体员工质量意识和满足旅客需求的意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质量目标已部分实现,这说明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切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具有较好的适宜性,可操作性强。从内审结果来看,各分公司、各部门基本上都能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规定来开展工作,未见到系统性不合格或区域性不合格。这说明本公司质量管理目标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同时本公司质量目标在同行业中处于先进行列,也说明了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具有1定的充分性。此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自wo完善机制的确定,也为wo公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起到有力的......
QG-5.6-06受控状态:受控号:
2008年11月25日,在公司办公楼二楼会议室,AA总经理主持召开了2008管理评审大会,BBCCDDFF 及全体内审员参加了会议,工作报告《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如下:
一、管理评审目的
确保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满足标准和相关方期望,提高公司竞争力和适应力。
二、管理评审输入
由企管部、生产部、供应组、煤炭管理科、销售科等部门为2008年管理评审输入评审材料。
三、管理评审综述
AA总经理总结了2008年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根据评审输入材料做出如下评审意见及要求:
(一)、审核结果:
1、2008年对AA产品涉及到的诸过程、部门和场所进行了两次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审核结果显示我公司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符合标准要求,保持了实现质量目标的能力,在审核过程中对发现的不合格进行了整改,经验证整改有效。
2、自质量体系运行以来尚未发生顾客或其代表对本公司进行的第二方审核。
3、2008年3月份AA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对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按ISO9001:2000标准要求进行了监督审核。审核过程中发现了3项一般不合格,相关部门对这3项一般不合格进行了整改,经AA公司认可后,向我公司颁发了《质量管理体系证保持书》。
(二)、顾客反馈:
销售科在售前、售中和售后与顾客沟通,对大宗用量的顾客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了解顾客的意见和抱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赢得了顾客好评。2008年上半年顾客满意度为91.5%,达到了质量目标要求。
(三)、过程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体系覆盖的各个部门均按照其职能分配高质量地完成了条款所要求的内容。如公司产品质量稳定,2008年1~10月份向AA省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送检AA产品各3次,AA产品监督检验报告显示:产品符合GB 2440-2001标准,结论均为合格,DD产品监督检验报告显示:产品符合GB338—2004标准,结论均为合格。生产部严格执行工艺指标,作到了工艺调优,对体系覆盖的产品按照国标要求实施产品检验并保存了相关记录。同时,生产部、企管部、煤炭管理科等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了评审和处置,有效地保证了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四)、预防和纠正措施状况:
【三体系管理评审报告】推荐阅读:
年度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报告11-14
hse管理体系管理评审08-31
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08-28
关于三体系认证现场评审时间的通知08-03
三、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12-19
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竞赛题库三11-27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报告06-01
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报告08-28
公司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