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安全状况

2024-10-13

中国交通安全状况(共8篇)

中国交通安全状况 篇1

中国周边安全状况分析

当今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所谓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与中国相邻或是相近地区的安全形势问题了,而是在全球以及空天范围内只要对中国有重大安全影响的问题都已是中国的“周边”安全问题。所以,本次分析是以全球为背景,讨论中国所面临的传统与非传统方面的安全威胁,以及所能应对的措施。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虽有增强,胆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传统安全威胁方面:

一.海洋方面

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是我国面前的最大安全问题。海洋航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生命线,各大国的海洋军事化更是我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的最主要方面,所以,我国在进行海洋外交的同时,打造强有力的蓝水海军已成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太平洋方向:

1.东北亚安全形势。朝鲜核危机对中国关于建立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一个严峻挑战, 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没有半岛的安全, 就无中国现代化的最终实现。因此, 中国正竭尽全力促成朝核问题的多边会谈, 然而成效不大。虽然如此,然而朝核问题更多是中美两国进行利益角逐的砝码。朝鲜面临的国内及国际环境相当恶劣,只能求助于中国;美国虽然极力打压朝鲜,然而却非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能冒着与中国开战的风险而出兵朝鲜。然而,朝核问题却影响到我国的战略利益,因此,也得谨慎处理。

2.东海安全形势。东海问题,主要是中日之间对东海的利益争夺问题,中日两国在东海有众多的利益冲突点,岛屿争夺,海底资源的开发争夺等问题,极易导致局部的军事冲突。同时,日本是我国的重大安全威胁,也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军事及政治前沿。中日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民族主义情绪,极易导致自发性的民间对抗,而且历史遗留问题非但未得到妥善解决,日本方面还不断挑起争端。日本的台湾政策,美军基地,极右势力无一不是我国防范的对象。5月初,我军穿越日本公海进行军事演练的后续**仍在,今日东海的矛盾问题开始升级,双方都在暗示用局部武力的可能性。虽然,中日经济的相互的依存性增加,然而中日两国远不是经济交往就能改善关系的。不过,日本的安全政策在美国的影响之下的,关系到美国的利益时,美国也绝不会让日本为所欲为的,所以中日的全面冲突可能性不大,局部军事行动却极易发生。

3.台海安全问题。台湾问题,是我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也是中美、中日爆发全面冲突最大可能因素。时至今日,中国仍未统一,台湾问题不得不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痛。台湾问题的解决无论对于我国的政治或是军事发展都有巨大的战略性利益。然而,台湾问题也正是美国困扰中国的最主要问题,台湾岛内虽有台独势力,但问题能否解决远非台湾能左右的,而是中美两个世界大国的博弈。美国是当今超级大国,绝对实力虽有所下降但相对实力任然是绝对领先的;中国虽有快速进步,但同美国还有全面的差距,所以当下我国没有实力来要求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让步,更谈不上不干涉台湾问题。中国无法威胁到美国的核心利益,所以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没有同美国谈判的资本,同时台湾又是美国重要的战略利益,美国甚至能以武力来防止大陆强硬解决。当前,台湾的政治还算稳定,马氏的不独不统策略也目前的各方利益,然而台湾问题不是日久就能让所谓的历史趋势能自然解决的,大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同台湾的联系,争取最终能和平解决,同时要加快自身的发展,加强军事建设,做好因台湾问题,而同美国日本及岛内台独势力进行局部或是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4.南海安全形势。南海是极重要的战略通道,对保持国内稳定和长治久安具重要意义。但现在中国南海已经面临被瓜分的危机。目前,周边许多国家不仅对岛群提出了主权要求,而且还占领了大部分岛礁,对其附近海域进行疯狂的资源掠夺。中国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南海形势目前非常严峻。南沙有500多个岛礁,中国只控制其中4个,现在他国这加速南海资源。南海水域日益呈现国际化、同盟化的趋势。从国际惯例来看,国际法尊重先占为主的原则,谁先占领并实行有效的管理,谁就拥有较大的主导权。如果从传统海疆线原则基础上后退,可能将最终推翻传统海疆线的原则,南沙群岛各占领国和主权拥有国之间就会展开平等谈判。这样下去,南沙可能永远回不来。所以,在南海为完全国际化前,我国应进行局部军事行动,捍卫我国的当前利益,用军事外交来保障政治与和平外交。

印度洋方向:

印度洋上的马六甲海峡承担着我国绝大部分的经济航道,然而印度作为南亚大国一向把印度洋当做自己的内海,对于我国海军护航行动都严密监视度洋北部的弧形战略地带是一条重要但却充满冲突和利益纠纷的地缘战略弧。随着全球能源需求量和海上贸易的逐年递增,该区域将不仅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区域之一,而且还将因为区域内根深蒂固的矛盾和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而成为世界上冲突爆发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中国在印度洋上巨大的利益关切,造成了以印度和东盟国家为首的印度洋地区国家的担忧和疑虑,“中国威胁论”在印度洋地区甚嚣尘上。结果,中国在巴基斯坦援建的瓜达尔港、在缅甸修建的公路等,尽管是基于互利共赢的经贸目的和发展援助计划,但印度却囿于其传统的“印度主义”战略思维,从安全和战略视角来曲解中国与其他国家间正常的经济合作关系,以至于有人炮制出了所谓中国旨在包围印度的“珍珠链战略”。毫无疑问,对中国印度洋战略意图的曲解和战略猜忌,给中国在该地区维护正当合法的国家权益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也造成了所谓的“马六甲困局”。如何破解这一困局,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就成为中国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维护海洋权益过程中,中国还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有效维护自身海洋利益的海上投送力量。虽然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不能具有保卫自身远洋利益的实力。实际上,当今中国尤为需要一支“蓝水海军”来维护能源安全和航运安全,以及为“和谐海洋”秩序提供强大的力量保证。

陆地方面:

陆地边界领土争端不断得到解决,90年代以来,中国已先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国解决了边界问题和领土争端,目前只剩下中印边界问题尚未解决,而问题也主要在我国西南方向。

阿富汗是中国西部一个重要邻国,目前,北约在阿富汗驻扎大约3万部队,其中包括1.2万多美军。这是二战结束以来北约第一次在中国西部邻国长期驻扎数万部队。目前,驻阿富汗美军由于受到反美武装的袭击,疲于奔命,正要求北约增派更多的部队。北约部队在阿富汗主要进行维和和重建。大量现代化飞机驻扎在阿富汗大型空军基地。一旦需要,北约任何大型作战飞机可起降阿富汗,对亚太地区构成战略威慑。印度为了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正加强军事力量的发展,尤其努力提高远程导弹部队的作战能力。印度已研制成功射程3000多公里的“烈火”弹道导弹,一旦开发成功5000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将可以威慑整个亚太地区。1月10日,印度首次成功地用一枚火箭把3颗卫星和一个返回式太空舱同时送入太空,意味着印度已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未来印度很可能继续拓展技术潜力,争取一枚火箭运载更多的弹头、打击更远的战略目标。印巴冲突仍是中国周边安全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核与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两国今后在克什米尔再起冲突的危险性依然存在,而且与我国存在领土争议,其安全威胁不得忽视。

空天方面:

虽然国际上反对将空间军事化,在空间安全问题上,美国一直以独往独来、不受任何约束为前提,为此,一再拒绝中国和俄罗斯的有关提案,使裁军谈判陷入僵局,至今没有下文。人们知道,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曾经提出的关于“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的草案如果通过,全世界有希望就此达成新的国际法律文书,这将对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和维护外空的和平与安宁带来新的希望。然而,近阶段美国却悍然部署空天战机,给全世界带来实质性的军事。为此,我国为自身的防御,不得不加紧对空天作战的防御甚至是进攻的研究与准备。

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方面:

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与民族分裂势力结合。当前,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危害的民族分裂主义主要是来自新疆、西藏等地的“东突”和“藏独”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境外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危害。海盗问题严重威胁我国商业航道安全,我们的原油进口通道却相对单一。在目前的原油进口量中,从中东和非洲地区5个国家进口的原油约占75%;进口的原油和油料90%以上需要从海上船运,其中90%的海上船运由外轮承担,这使得中国的原油运输受制于人,一旦遇到战争、外交、海盗或是其它不可抗拒的风险,中国的石油运输安全将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所以,我国面临的安全风险犹在,我们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加快发展,强我国防,时刻做好应对威胁的准备。

中国交通安全状况 篇2

本文旨在参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结合中国科协网络及服务器平台现状,对中国科协网络和服务器平台的安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1 课题研究背景

根据公安部一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显示,在2007年,被调查的7072家政府、金融证券、教育科研、电信、广电、能源交通、国防和商贸企业等信息网络中,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为58%。

其中,计算机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造成的安全事件占发生安全事件单位总数的79%,拒绝服务、端口扫描和篡改网页等网络攻击事件占43%,大规模垃圾邮件传播造成的安全事件占36%。特别的,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为87.9%,比上一年增加了2%。

上述调查对象都是国内信息安全投入比较高的大行业,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等常见安全产品基本都已部署,但仍然遭受了触目惊心的安全危害。

网络安全管理难是我单位和其他单位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新的传播媒体的过程中,各网络媒体往往只注重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和内容建设,而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近两年中国科协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所承载的应用不断增加,通过网络进行科普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安全管理方面却没有跟上步伐,导致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服务器遭受DDOS攻击;内部计算机中毒引起病毒泛洪,并发链接数过大导致设备单点故障;SQL注入等安全问题。

就像“911”之后的美国,人们突然发现,以前大家对安全问题的看法已经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了,原本人们认为固若金汤的美国本土,被新的攻击手段炸得千疮百孔。目前的互联网和网络安全部署大家原本很乐观,但上面列举的这些触目惊心的危害清楚地表明,在层出不穷的攻击手段面前,我们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已经落后了。

2 立项目的

通过学习并研究公安部等四部委制定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为指导,分析并发现中国科协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加固,提高系统的安全防护与网络监管能力,减少或免除外界攻击的威胁。

3 课题研究阶段

该研究工作于2008年进行,研究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6-7月份,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准则》、《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实施指南》、《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等文件进行了学习研究。

第二阶段,7-10月份,结合中国科协网络系统的实际情况,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对中国科协网络系统进行检查并实施安全加固。

第三阶段,即11月份,总结前两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提出科协网络系统中还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安全工作提出建议。

在前期的研究中,对《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准则》、《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实施指南》、《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等文件进行了学习研究。结合中国科协网络系统的实际情况,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对中国科协网络系统进行检查并实施了部分的安全加固,包括:网页防篡改、操作系统加固、网络加固等,取得了一定成果。

目前,完成了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我们将根据前期的研究内容,提出科协网络系统中还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安全工作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4 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在研究工作中,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4.1 等级保护的学习和完成的工作

中国科协的信息和信息系统,一定程度上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遭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建议把中国科协的信息安全等级定为二级,即指导保护级,并根据此等级标准开展后期工作。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分为安全控制测评和系统测评。安全控制测评是系统整体测评的基础。安全控制测评分为技术测评和管理测评,各分为五个方面。比如技术测评主要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五个层面提出了的要求。本次研究的内容主要对技术测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保护。

4.1.1 物理安全

等级保护从物理位置选择、物理访问控制、防盗窃和防破坏、防雷击等运行环境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中国科协现有的机房为临时机房,有些基础设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如温湿度的控制、物理访问控制等内容。在此次科技会堂大楼改造中,课题小组加大了对这些方面的建设和控制力度。新机房中,使用了精密空调,温湿度能够准确控制,满足了等级要求的标准;门禁系统的使用,使物理访问更容易控制和审计,从而大大加强了物理安全,达到二级标准的要求。

4.1.2 网络安全

对网络安全,从结构安全与网段划分、网络访问控制、网络安全审计、网络设备防护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结构安全方面,目前中国科协的办公用网络是由单运营商线路提供服务,一旦出现线路故障,会导致网络瘫痪。应用系统使用的网络是由4个出口组成的BGP网络,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从网络结构设计出发,制定了网络结构调整方案,计划在回迁科协会堂主楼的时候,同时将科协终端用户网络进行调整,接入由4个运营商出口构成的健壮网络中,可以避免单条链路中断造成的网络故障。在网段划分上,根据不同的功能划分区域,网段划分更为精细。

在网络访问控制和拨号访问控制上,利用了防火墙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通过ACL和防火墙策略,基于目标地址和端口进行了控制,精简了防火墙的策略,加强了防火墙策略更改的管理。禁止拨号网络的访问,对远程管理用VPN进行替代。使用技术手段对网络带宽进行管理,保障重要应用服务器的带宽使用。同时以协议为基础,对网络访问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加强了网络带宽使用的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在防火墙上对一些异常数据包进行了过滤,启用了DDOS防护功能。

对网络设备的访问进行了限制,目前只允许网络管理人员访问路由器等关键设备,并对登录认证、空闲时长进行了处理,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4.1.3 主机系统安全和应用安全

对主机系统和应用安全,主要从身份鉴别、自主访问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保护。

在研究过程中,使用测试工具对主机系统进行了漏洞检测,检测结果发现个别服务器的密码过于简单,甚至某些ftp使用空密码。根据这些情况,对发现问题的主机进行了加固,增强了密码安全性。

在应用维护过程中,为了方便数据传输,有些服务器上开放了磁盘共享,这些操作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主机系统进行了检查,取消了磁盘共享。

为了进一步加强主机的安全性,通过对windows和linux系统分析,整理出windows和linux安装操作手册,在以后的系统安装过程中,按照手册操作,可以极大提高主机的安全性。

同时对托管的应用系统和服务器,要求对应用安全进行检查,以确保网络系统的整体安全。

安装了KVM远程管理系统,使用此系统,摆脱了传统的服务器管理模式,减少了人测试进出机房的次数。还可以通过此系统进行远程服务器管理,同时,结合KVM的审计功能,对人员操作服务器进行安全审计,从而加强了服务器的安全,也保证了机房对环境的要求。

4.1.4 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的某些要求与主机和应用的安全统一进行了考虑,如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等。

为提高数据安全等级,加强了数据存储的管理,根据中国科协应用系统的重要性对数据存储进行区别保护。同时对数据灾备系统的策略进一步优化,以确保数据的安全。

为了进一步确保应用安全,保障网页不被非法篡改。对科协重要的应用系统:CAST网站、CPST网站和数字科技馆A、B、C、D馆部署了网页防篡改系统。提高了网站数据的安全保障。

同时使用了监控系统,对主机和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了监控。

4.1.5 管理方面

在管理方面加强了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针对科协网络系统运行碰到的问题制定了管理制度和规范,并对原有的一些制度进行了适当的修改。目前有《机房管理制度》、《网络管理规范》、《服务器管理规范》等。

4.2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目前,中国科协上网线路由原来的专线接入发展为BGP接入,申请了自己的IP地址和AS号,网络结构也从原来的单一接入发展到现在的多线路、多出口、多冗余模式。但是,安全管理手段和安全管理设备还比较单一,现在使用的安全设备只有防火墙进行了区域的划分,主要网络设备还是单独运行。出现了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较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不足;存在混合威胁的风险,如:SQL注入攻击、跨站脚本攻击、DDoS攻击、网站挂马攻击、网络钓鱼攻击、网络病毒及恶意代码等。因此如何提供一个安全、稳定、有效的网络平台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这样,就需要一套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对网络进行加固,建设中国科协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从广义上可以分为,技术和管理两大部分,技术分为网络安全防护和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分为防DDOS攻击、入侵防御系统、安全评估系统、安全审计系统、准入系统五个方面;操作系统安全防护分为系统服务安装、密码复杂度要求、系统权限划分、日志保存四个方面。在管理方面,主要通过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文档和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

4.2.1 网络的安全防护

1)防DDOS攻击中国科协网站大多是面向互联网用户的web服务,当攻击者尝试对web服务攻击失败后往往会采取野蛮的攻击方式使网站拒绝服务。由于防火墙工作原理的局限性导致无法抵御大规模的拒绝服务攻击。而目前拒绝服务攻击的形势趋于综合化,流量型的攻击中混杂应用型攻击,特别的针对web应用服务的HTTP GET FLOOD、SYN FLOOD型拒绝服务攻击可以使攻击者使用很小的代价对web服务器造成严重的性能压力,从而导致拒绝服务。

针对网站的防护需求及当前DDOS攻击的形式,建议在网络边界路由器下游串连部署一台抗拒绝服务系统。设备为透明的工作模式。集异常流量检测与攻击防护为一体,实时过滤DDOS攻击产生的垃圾流量,保证信息服务网站的可用性。

2)入侵防御系统通过日常网络监控,在网络流量中存在异常流量,包括:蠕虫、病毒、间谍软件、垃圾邮件、木马等黑客攻击,以及网络资源滥用。这些异常流量往往出现在应用层,直接对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产生安全威胁。入侵防御系统其防护目标是准确监测网络异常流量,自动对各类攻击性的流量,尤其是应用层的威胁进行实时阻断,而不是在监测到恶意流量的同时或之后才发出告警。弥补了防火墙的不足,提供动态的、深度的、主动的安全防御。

建议在网络边界路由器下游以串联的方式部署此系统,这样,可以对流入流出的所有数据流量进行实时检测,如果检测到攻击企图,就会自动地将攻击包丢掉或采取措施将攻击源阻断,而不把攻击流量放进内部网络。加强应用层的安全防护。

3)安全评估系统系统漏洞往往是黑客和病毒入侵的突破口,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由于微软商业原因,管理员从已知的文档中无法对系统补丁及系统存在漏洞进行全面了解,也没有相关的扫描工具对系统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测和安全评估,服务器操作系统往往“千疮百孔,漏洞百出”,给正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这样,就需要实现对服务器和维护终端的漏洞检测分析。可以灵活的配置在网络任何位置,在路由可达的情况下即可开展对目标系统的检测评估。

建议采用专用的漏洞扫描系统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对扫描的漏洞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服务器进行有效的安全加固处理。

4)安全审计系统安全审计系统是在信息服务系统环境下,为了保障业务系统和网络信息数据不受来自维护人员有意或无意的破坏、泄密、窃取,而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实时监控网络环境中的网络行为、通信内容,以便集中收集、分析、报警、处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网络入侵防御系统可实现对网络异常行为的管理和监测,如网络连接和访问的合法性进行控制、监测网络攻击事件等,但是不能监控网络内容和已经授权的正常内部网络访问行为,因此对正常网络访问行为导致的运维过程中维护命令的勿操作、网络资源滥用行为(即时通讯、论坛、在线视频、P2P下载、网络游戏等)也无能为力,也难实现针对内容、行为的监控管理及安全事件的追查取证。

建议在核心交换机与服务器区交换机旁路部署安全审计系统,通过双路监听的模式实现对网络滥用及运维行为的监控(如FTP、TELNET、SQL命令)。对网络通信内容、网络行为的实时监测、报警、记录从而满足合规性的要求,做到事后有据可查。

5)准入系统在网络内部主要存在内部人员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病毒泛洪,使网内其它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计算机遭到恶意ARP攻击,造成无法上网等情况;最主要的安全隐患是单位外来人员使用单位内部网络,无法保证其计算机上是否带毒或对网络进行非法扫描、恶意攻击等。

内部的安全防护是影响网络安全最主要的因素,按类别可将人员分为固定人员和来宾两大类,两种人员安全级别不同,固定人员访问权限较大,可以访问网络内所有资源,来宾只可以访问互联网。我们建议可以采用准入的概念,区别两种用户使用网络的行为,对于内部人员接入办公网络时,通过准入系统的策略,使计算机上有木马、恶意插件或没安装杀毒软件等计算机提示非安全,或拒绝接入网络,处理这些事件后方可正常上网。对于来宾用户,只可以访问互联网,对办公网络内部没有访问权限,从而加强内部安全。

4.2.2 操作系统安全防护

1)影响操作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系统服务安装过多、账户名和密码过于简单、系统未划分权限、未保存日志等。

2)工作建议操作系统服务的安装是保障系统安全的基础,计算机提供的服务具有两面性,一是为合法用户服务,二是有可能被入侵者利用的服务,通过系统服务的漏洞入侵计算机的安全事件数不胜数,为了让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更加坚固。建议在以后安装操作系统时,最大程度上减少系统服务的安装,尽量做到服务器“单机单用”;对已经安装操作系统的服务器进行检查,发现存在与应用无关的服务时,对这些服务进行及时清理。

对账户名和密码进行安全加固,帐号安全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第一关,如果系统帐号被盗,将会很危险的,轻则入侵者可以任意控制计算机,进行破坏或从事非法活动,造成的损失将会非常严重。建议加强所有服务器密码的复杂度、定期更改密码、关闭GUEST账号、开启安全审核、使用NTFS系统、不使用默认管理员用户等手段进行安全防护。

系统权限配置,以实现对计算机的分级管理,它使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权限。建议对服务器进行权限划分,如: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登录服务器操作时只能进行工作范围内的操作,从而保障系统安全和应用需求。

定期对进程和端口进行检查和日志查看也是必须的,因为一些木马或病毒的运行往往以类似系统服务名的形式出现在进程当中,可从进程中监视正在运行的进程,查看某进程占用的端口号,检查并分析进程,最后通过日志来检查系统活动状态。建议架设日志服务器,保存所有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日志,从而加强监控管理。

从应用安全角度出发,建议对重要应用系统进行安全评测,因为除了网络安全外,大多安全事件是由于应用漏洞引起,如:SQL注入、管理页面暴露等。这样,从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三方面,形成一个立体的安全防护体系。

4.3 管理手段

建立网络设备管理的相关文档,包括:《防火墙策略配置表》、《路由器策略配置表》、《交换机策略配置表》、《ALLOT设备策略配置表》、《综合布线端口管理文档》等;建立服务器系统安装管理文档,包括:《服务器安装安全指南》等安全管理文档。从管理上加强和规范管理人员的操作。

5 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是一项推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需要用户提高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使网络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立体的安全防护体系,从而保证应用安全和用户切身利益。

2)还需要与专业的安全评估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最新的安全防护动态、学习最新的政策法规,以政策法规来规范我们的工作。

6 下一步工作内容

目前,课题研究已经完成了第三阶段的内容,对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取得了一定成果。根据研究后的成果,我们将在09年着手开始中国科协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工作,同时,我们在09的工作计划中按时间节点规划了四个阶段,进行安全防护的基础建设。

1)第一季度,完成防DDOS攻击系统、入侵防御系统、安全评估系统的调研和部署方案。

2)第二季度,完成安全审计和准入系统的的调研,完成安全审计系统的部署方案,对准入系统进行试用。

3)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完成所有文档的建立,同时组建系统的资料库,完成所有系统的部署工作。

以上是关于《中国科协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研究》所开展的工作和下一步工作的具体建议,同时课题组会在工作当中积极与安全评估相关部门和业界安全产品厂家联系,对安全防护工作进行实时了解,吸取优秀的建设思想,将中国科协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7 结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方便信息传播,为广大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暴露的信息安全缺陷也越来越受关注。信息安全对国家,对企业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机密信息的泄露,网上财富的丢失,使人们对互联网络爱恨交加。确保信息安全,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管理,同时还需要每个用户都提高安全意识,共同努力确保信息的安全。

摘要:本文是关于网络及服务器安全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为指导,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系统和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等角度出发,对中国科协网络及服务器安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在实际工作中提出安全改进措施,从信息安全的几个方面对下一步的安全与网络监管工作提出了建议。同时从安全设备、安全评估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对中国科协网络安全体系架构的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研究,网络监管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公安部办公厅.2007年6月27日.

中国交通安全状况 篇3

40.5%的中国高中生被当面讥讽或辱骂过

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遭遇网络侵权现象最突出。在网络隐私侵权方面:47.2%的中国高中生有过网络密码被盗的经历;11.5%的中国高中生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被恶意乱用,比例在四国中最高。

调查同时显示:61.6%的中国高中生接受过网络安全教育,在四国中比例最低:且仅有4.5%的中国高中生认为自己最需要网络安全教育,比例在四国中最低,在11项重要的安全教育选项中排倒数第二位。

调查显示:中国高中生遭受暴力侵害现象较为突出。40.5%的中国高中生被当面讥讽或辱骂过,27.6%的中国高中生被同学或伙伴孤立过,11.5%的中国高中生被威胁过,11.3%的中国高中生挨过打,4.0%的中国高中生钱物被抢过,比例虽明显低于美国,但高于日本、韩国,在亚洲三个国家中最高。然而,仅有不到一半的中国高中生接受过预防暴力或犯罪侵害的自我保护教育,在四国中比例最低。16.1%的中国高中生表示最需要相关方面的教育,这居于中国高中生需要的安全教育类别之首。

过度保护不利于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调查显示,中国高中生的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安全问题。例如,93.1%的中国父母虽会在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前提醒其注意安全,但缺乏具体的安全教育措施。中国青少年过度保护的现象客观存在,即为了保护孩子不受伤害,父母让孩子尽量少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31.2%的中国高中生有过切伤经历,这与中国高中生参与家务劳动较少有一定关系。近一年,仅有不到一成的中国高中生多次参加登山、野炊、露营等户外活动。

参与实践活动少,体质就会下降,一旦运动更容易造成伤害。近一年,有19.9%的中国高中生发生过中暑、脱水现象,比例在四国中最高。

过度保护、缺少实践活动还会造成青少年的退缩行为,抑制青少年的冒险、创新精神。65.6%的中国高中生担心自己参加户外活动时受伤,高于四国平均水平:71.6%的中国高中生认为自己喜欢挑战各种事情,在四国中比例最低。

中国交通安全状况 篇4

张利平/夏军/胡志芳

【专题名称】生态环境与保护 【专 题 号】N2

【复印期号】2009年06期

【原文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武汉)2009年2期第116~120页 【英文标题】Situation and Secur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作者简介】张利平,博士,副教授,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2),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 430074);夏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胡志芳,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容提要】 根据最新的水资源调查评价结果,分析了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和特点: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安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质危机导致水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水资源管理缺乏科学体制。认为21世纪中国的水资源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和强有力的措施,包括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工业,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污染防治,引入市场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实行水资源的统一科学管理,维护我国的水资源安全,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eatures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rich total, small per-capita quantity;uneven distribution among years and occasion, frequent droughts and floods, obv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demand;uneven space distribution, imbalance between water and soil resources;low utilization ra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serious pollution.On this basis, the main issues existing in water resources security in China are showed in this paper: floods and drought hi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water shortage and waste coexist;ec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serious water pollution;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yout are unfit for water conditions;lack of scientific system of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The contradiction of water resource in China will be more intensified in the 21st century.Large-scale reforms and strong measures must be curried out to promot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关 键 词】中国/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安全China/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water security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人口剧增,经济高速发展,全球用水量急剧增长,水污染日益严重。1997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指出,水问题将严重制约21世纪全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展望未来,水资源正日益影响全球的环境与发展,探讨21世纪水资源的国家战略及其相关科学问题,是世纪之交全球共同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重点议题之一[1~6]。

中国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5~10]。

1中国水资源状况与主要特点

根据最近水利部全国第2次水资源评价的结果,我国的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08万亿(648mm),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万亿,地下水0.81万亿,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其中地表水2.67万亿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1万亿万亿。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50

。我国未来水资源的形势是严峻的[11,12]。表1是最近8年中国的水资源的变化。

从中国大陆水资源总量的趋势看,最近的20多年中,由于环境变化,如受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影响,我国的水资源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降水和水资源数量略有减少,特别在中国北方地区(如华北地区等),水资源数量减少的趋势比较明显。北方缺水地区持续枯水年份的出现,以及黄河、淮河、海河与汉江同时遭遇枯水年份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北方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目前我国水资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低

中国水资源总量年平均为2.77万亿,居世界第6位,平均径流深度约284mm,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6位。中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是平均占有量很少。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200,约为世界人均的1/4,排在世界第110位,被列为世界1

3/hm2,仅为世界平均数的80%个贫水国家之一。耕地的平均占有径流量为28.32×103[3,4]。

(2)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年际间最大和最小径流的比值,长江以南中等河流在5以下,北方地区多在10以上,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年内分布则是夏秋季水多,冬春季水少[14]。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短期径流过于集中,易于造成洪水灾害的发生。例如:1998年属于丰水年,全国河川径流量比正常年份多6247亿,其中长江偏多3491亿

(多36.7%),松花江偏多693亿

(多90.9%),长江、嫩江出现了特大洪涝灾害。2001年干旱严重,全国大部分地区河川径流量偏少,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比正常年份来水偏少23%~67%,长江也偏少6.9%,仅东南、华南沿海、西南和西北内陆来水偏丰。

(3)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我国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在全国人均水量不足1000 的10个省区中,北方即占了8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华北。另外,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5。南方每公顷耕地水量28695,而北方只有964

5,前者是后者的3倍[6]。水资源空间上分布不平衡性与全国人口、耕地和资源分布的差异性,构成了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资源不匹配的特点(见表2)。

(4)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

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水浪费现象严重。我国的农业水灌溉利用系数为0.3~0.4,而发达国家达到0.7~0.8。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全国的污废水排放量快速增长。目前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的废污水排放量每年达445×108

(未包括县以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其中80%左右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引起大面积水体污染,造成水环境恶化。2005年,根据1300条河流3200多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资料,对14万km河流水质进行了评价,全年期水质总体状况是:Ⅰ类水河长占5.1%,Ⅱ类水河长占28.7%,Ⅲ类水河长占27.1%,Ⅳ类水河长占11.8%,Ⅴ类水河长占6.0%,劣Ⅴ类水河长占21.3%[15]。

2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治水害、兴水利,始终贯穿于中国的发展历史。建国后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0年建成水库8.5万座,总库容5100亿亿增加到近5700亿

;年供水能力已由1949年的约1000,发展灌溉面积8.5亿hm2;修建堤防27万km,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常遇洪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万km2;水电装机7680万kW,653个县实现了农村电气化。

2000年全国用水总量5498亿亿,占20.7%;生活用水575亿

。其中:农业3784亿,占68.8%;工业1139,占10.5%。从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20%,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海河流域地表水控制利用率达到94%,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100%,水资源总量消耗率达到96%。从用水指标分析,全国人均用水量430,万元GDP用水量28

1,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80,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

。479(1亩=1/15h),城镇生活人均用水量为219L/d,农村生活人均用水量为89L/

3我国水资源安全目前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年均洪灾损失高达1200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1991年的江淮大水、1994年珠江大水、1998年的长江和松花江、嫩江大水,都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有1/4的国土面积缺水,1/10地区的水资源仅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少地区连起码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中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加重。目前,全国仅灌区左右。20世纪90年代年均农田受旱面积耕地面积0.27亿hm2,年平每年就缺水300亿均粮食减产200多亿kg,占总产量的比例则达到4.7%,干旱缺水成为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全国农村有2400多万人口和数千万头牲畜饮水困难,1/4人口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中国城市缺水现象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年扩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缺水愈来愈严重。据统计,在全国660个建制市中,有400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个严重缺水,年缺水约100亿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

(2)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的1/4。我国黄淮海及内陆河流域有11个省、区、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研究确定的1760500

警戒线,其中低于,每年影响工业产值约2000亿元。洪涝与干旱是严重缺水线的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宁夏等地区。近些年,黄河断流、海河枯竭,最醒目地表现了我国缺水的严峻态势[16]。中国用水量(指从自然水体取用的淡水量)已达到5600亿,用水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但全国平均人均用水量436/人,仅相当美国的1/4(淡水),世界人均用水量的2/3。一些地区生产生活用水时常受到威胁。天津市不得不连续几年从黄河应急调水。我国用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全国城乡用水急剧增加:1980年全国用水4437亿水436,人均用水450

;2001年增加到5567亿,人均用,可见用水的增长与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②全国的用水结构发生变

增长为3826亿,所占化:从1980年到2001年的20年来,我国农业用水由3699亿的比重由83.4%下降为68.7%;工业用水由457亿10.3%增加到20.5%;生活用水由280亿

增长为1142亿,所占的比重由

增长为600亿,所占的比重由6.3%增加到10.8%。③用水在地区上的差别明显:从全国来看,南北方的用水与水资源的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全国各省(市、区)用水的差别也十分明显。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对用水的要求会更高,缺水的威胁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在缺水的同时,普遍存在水资源浪费、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全国农业灌溉年用水量约3 800亿,占全国总用水量近70%。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40、50年代就开始采用节水灌溉,现在,很多国家实现了输水渠道防渗化、管道化,大田喷灌、滴灌化,灌溉科学化、自动化,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0.7~0.8,而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3~0.4。其次,工业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目前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约80,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中国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据统计,全国多数城市自来水管网仅跑、冒、滴、漏损失率为15%~20%。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用水水平,我国的用水效率还很低。

(3)水质危机导致水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

目前,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我国的水质污染都非常严重。除了经济较不发达或径流量很大的西南诸河、内陆河、东南诸河、长江和珠江水质良好或尚可、符合和优于Ⅲ类水标准的河长占总监测河长的70%以上之外,海河、黄河、松辽河和淮河50%以上河段水质低于Ⅲ类水标准,在平原地区更是70%以上河段严重污染。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水环境改善有限。黄淮海平原、辽河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也普遍受到污染。很多地区用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危害农产品安全。还有很多地区饮用水水质得不到保证。水环境污染已对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环境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00年污水排放总量620亿t,约80%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90%以上的城市地表水体,97%的城市地下含水层受到污染。其中有10%河段污染严重,已基本丧失使用价值,淡水湖泊处于中度污染水平,75%以上湖泊出现富营养化。进入21世纪,虽然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水质恶化的势头有所控制,但全国水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扭转。

为了满足水资源需求,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个别地区更高,如1995年松海黄淮等片开发利用率已达50%以上。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很多天然湖泊、沼泽、绿洲萎缩以至消失了,如20世纪70年代新疆的罗布泊干涸,河西走廊的居延海1992年干涸,华北的白洋淀屡屡见底等。海河有些年份几乎没有水入海,华北平原、关中盆地乃至上海,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咸水入侵、地下水质下降、地面沉降等灾害。

(4)水资源管理缺乏科学体制

目前我国水资源分地区、分部门的管理体制,既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出现许多问题。如大型综合利用的水库担负着防洪、发电、灌溉、供水、水运等多目标的任务,往往大坝及其建筑物由水利部门管,水电站由电力部门管,船闸再由交通部门管;水量和水质也是不能统一管理,水量由水利部门管,水质大部分由环保部门管理;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现行体制和政策难以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管理单位失去节水的积极性,不利于节水等。多龙治水,多龙管水,这种管理体制既影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优化配置、有效利用和统一管理,又束缚了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虽然近些年在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实行水价听证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绩,但水资源管理体制与制度的创新仍显缓慢和滞后,与水资源在可持续前提下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

4结语

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范文] 篇5

1刚刚看到的一个新闻:

其中这句话震动我心:

他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无奈披露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个跨三十年统计样本量和时间足够了,说明了我们选择人才的尺度上面有了很严重的偏差,或者是中小学教育出问题或者就是我们大学教育出现严重问题!

一个省冠军基本上来说就是一个考试绝顶高手了,因为每个省同一批几百万(几十万)个同年或者临近年份出生的孩子,经历我们严格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层层考试选出来的都是绝对符合我们现在教育体制要求的高级精英,完全在试卷上是个符合的明星了!

再经历我们当时最好的高校栽培,这些精英完全是我们社会需要的顶尖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技能上面说在我们名牌大学进修过的高考尖子,成绩基本上也是顶尖的好苗子,这样的人才起码账面上面是可塑性极强,极其适应考试和学习,同时又是名牌大学的骄子,在毕业后最强的好工作岗位基本也是这些人的囊中物了,所以就表面看高考状元的路已经展开,剩下的就是摘果子了

可是不知为什么专家有这种痛心的呼吁,我们真该好好看看这份调查,什么原因使得高考状元变成了默默无闻的平常人了!!

高考状元某种意义上面就是我们自己标准选拔的精英,我们社会的顶尖才子,他们的事业上的沉默是不是因为我们过去的某些原因还是有更深层的含义,欢迎大家讨论!

就业怪现象:“人才给蠢才打工”

田文江认为,人才种类多种多样,具体标准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个通用标准——情商与智商。一流人才情商高、智商高:二流人才情商高、智商不高;三流人才情商不高、智商高;四流人才情商不高、智商不高。田文江介绍,情商与智商培养的时效性不同:情商教育的时效性特别强,一般在初中以下完成;而智商培养则不同稍晚一点没有关系。他打比方说,把那些智商高情商差的学生比作是扁平状,而高考就是长方形的,符合形状的扁平状学生被筛子选进了,相反那些情商高智商不高的圆球型人才就被淘汰了,但目前85%到90%老板是没上过大学的,所以才出现“人才给蠢才打工”的就业怪现象,这就说明高考定位有问题,错在这是选拔应试人才的标准。田文江反对把上名牌大学、考上状元作为子女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生是个万米长跑,讲究终身学习,有些家长在应试教育下拿鞭子拼命抽着孩子用 100米冲刺速度跑1万米,过早把孩子潜力用尽了,后来的9900米也就跑不动了。他透露,首份《中国状元职场状况调查》无奈披露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发现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培养人才:要应用反木桶理论

中国城乡居民养老状况调查 篇6

院系年级:电气工程系2009级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电信S2009-5班

姓名:丘银昌

学号:05 号

中国城乡居民养老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胡总上台之后推出了一系列富农、安农的政策,虽然如此但为什么国内消费水平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呢,教育、医疗、官司是大家心中一个共同的纠结。要使国内消费能够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那么城乡居民养老状况就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下面是近年我国城乡居民养老状况社会调查情况:

一、目前国内养老保障制度成就:

1.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初步建立:

随着我国经济近若干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也发展迅速,制度建设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初步形成。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206万人,比上年底增加3059万人。现在养老保障体系正在快速发展和推进,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养老保障网。

2.城乡居民对于养老保障的满意度有所上升:

根据我们这次2011年的全国调查结果,城乡居民对政府养老保障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小城镇居民的满意度超过城市居民,但是实际上小城镇居民享有的水平仍然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城市居民中,基本养老保险在75%以上,而小城镇居民中拥有比例最高的仅为46.1%。

3.一定比例的农民工享有了社会养老保障:

农民工的养老保障问题也一直广为关注。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农民工参加的养老保障制度比较多样化。在养老方面,他们参加的保险既包括城镇养老保险,也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城镇还是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都覆盖了一定比例的农民工,虽然与非农户口的就业者相比,他们享有的养老保障待遇还不是很高,但是覆盖面有明显提高。

二、目前存在的不足: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应对经济波动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迁移流动的加快、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等等,都要求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加快完善。

1.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急待提高 :

养老保障一直是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传统的家庭代际养老模式受到很大的挑战,城乡居民对城乡养老保险及相关服务的需求快速提升。在本次调查中,养老保障问题在调查的18个社会问题中排在第7位,18%的居民认为养老保障问题是我国重大的社会问题。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社会公平感,从本次调查来看,认为养老等社会保障“比较公平”和“很公平”的刚刚超过一半,为50.4%,还有接近40%的居民认为“很不公平”或“不大公平”。从国家统计局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来看,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64%,50~59岁的人口也占到13.94%,所以解决好养老保障问题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策略。根据2008年的调查,接近1/3的家庭中有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其中有一个老人的家庭占18%,两个老年人的家庭超过13%;从家庭人口数来看,在所有的一人户家庭中,35.2%的一人户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有的两人户家庭中,两个60岁以上老年人的占三分之一。而从收入来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家中老年人数越多,家庭年人均收入越低。从2004年开始,国家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夫妇,每人从年满60周岁起享受年均不低于600元的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奖励扶助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在农民中引起极大反响,但这一政策是面向计生户的,到2006年,共有134.7万人受惠,目前覆盖面还相对有限。因此,在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后,加快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需要着重予以考虑。

2.要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和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根据2008年的调查,目前社会养老保障的享有状况,仍与就业单位的性质有紧密的关联,公有制单位比非公有制单位的社会保障程度要高很多。调查数据显示,在目前就业的18~60岁的人口中,就职于公有制机构和三资企业的人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较高。比如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单位,城镇养老保险的覆盖率都在60%~80%之间,三资企业也接近60%,但在私营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享有的比例只有33%,就业于个体机构和没有固定单位的人员,享有城镇养老保险的比例仅为17%左右。还有一类是没有单位者,这部分包括自由职业、做散工等无固定单位者,与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基本一样,都在17%左右。

3、目前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养老保障的交叉和管理混乱,使参保人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奔走于各个单位才能在一系列的程序办理后拿到自己应有的福利。

4.参保人群的年龄老化问题需警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也不断提高,居民的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老龄人口绝对量在快速增加,居民家庭的老年抚养系数提高,社会用于老龄人口的养老保障的负担也因此而增加,社会保障参保人员的年龄结构也逐渐向老龄化过渡,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及早对参保人员结构老龄化问题进行研究。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数据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参保的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的比例是5.4:1,到90年代中期上升到4:1,而到2007年这一比例为 3.06:1。本次调查的数据也显示,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中,基本的趋势是,越是年龄大的年龄组,社会保障的参保率就越高,社会保障的参保率随年龄的降低而递减,特别是50岁以上年龄组的参保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年龄组。这意味着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系数逐渐提高,一旦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将会直接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及作用发挥。

三、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 :

在当前国际经济复苏和新兴国家面临通胀压力的大背景下,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普遍共识。而未来养老成本的不确定性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储蓄,抑制了正常的消费支出,只有消除这种不确定性才能促进个人消费。近几年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迅速扩大,通过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使更多的家庭具有了规避生活风险的能力。而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消除家庭正常消费的后顾之忧,才能稳定消费预期,坚定家庭居民的消费信心,使居民放心消费,从而扩大内需。

1.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切实提高保障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迅速扩大,但是还需要继续努力,巩固这一成果。尤其是实行缴一年费保一年的险种,还需要增加吸引力,一方面提高保障水平,使参

保群众切实受益,另一方面建立连续缴费参保的激励机制,通过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增加居民社保基金的支出能力,达到保险“大数法则”的要求,促进社会养老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提高各项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知晓率。调查发现,很多参加各种类别养老保险的居民都有超过15%的人不知道报销的比例,说明在扩大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面的同时,还需要更细致的工作,使居民了解参加养老保险后可以获得的利益,这样一方面解决看养老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养老保障体系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另外,随着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管理服务对象不断增多,社会养老保障经办管理服务任务日益繁重。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参保人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2.加快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减轻居民养老负担

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是根据城镇和农村两种社会经济形态来设计、管理和运行的,城乡二元特征明显。城镇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框架基本确立之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应该摆上政策议事日程。农民最渴望解决的养老、医疗问题,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各地自行组织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有力指导和扶持。目前在相当一部分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要把解决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作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这对推进农村养老工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关注农民工和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较低,除其自身的保险意识较弱和缺乏主动性外,用人单位受利益驱动不愿参保,现行制度不太适合农民工就业实际状况,转移接续不顺畅,执法力量薄弱也是重要原因。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下一步目标,对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要统筹考虑,特别是设计一套衔接城乡的符合农民工流动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全国性统一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4.扩大参保覆盖面,改善参保人群的年龄结构

参保人群的老化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优化参保结构,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来扩大参保人群,将参保范围从原来的城镇职工扩大到全社会,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项目来适应不同层次的人群,使更多的人可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扩大在职人员和年轻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比例,使参保人员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延缓参保人员结构老龄化的进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2009年对于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建设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保险法草案、新医改方案、事业单位养老保障改革、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酝酿出台。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加快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推进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同时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要求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这些都表明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可以肯定地是,随着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加大力度、扩大覆盖面,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众从中受益,对于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经济面临困难,财政收入增长受阻,各方面又都需要巨大投入的情况下,更要注意保持社会养老保障事业的正常发展,因为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才能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才能实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5.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全面推广和实施的同时还要大力进行宣传和教育,促进广大群众的参保意识。

养老问题是全球一个普遍头痛的事,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的同时更是一个人口老年化严重的国度。由于人口基数大,目前老年人数量庞大。据全国老龄办2010年7月13日在京发布《2009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80岁以上

高龄老年人口达到1899万,今后每年以100万速度增加,“十二五”期间将超过2600万。与此同时,我国城乡老年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达到70%,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老年空巢家庭将进一步增多。而且老年化速度还在逐步加快,在我国还未实现现代化之前就提前进入老年社会,出现未富先老的困境。这无疑是对我国全面健康稳定发展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6.在养老体系快速建设的同时必须着重抓就业率和发展,只有在有稳定、可靠的收入的情况下才谈得上养老,不然一切都是个空想。增加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刻不容缓。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以及各种大型工程项目中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能创造大量的岗位。要养老就必须要有收入而要先富就要先修路。例如在西北,第二亚欧大路桥横贯我国,是欧洲、中亚、东亚乃至西太平洋的交通运输枢纽,交通便利就可以带来一系列的机遇:如旅游、餐饮、物流基地等等,同时也方便了当地人到外地去发展。简直整个交通线就是一个经济流域。现在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地区不仅人口众多也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快速的国家和地区更是我国的邻邦,这一切都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和市场。加快与他们的交通建设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也能加快与之相邻的地区和辐射地带的经济发展,也是我国睦邻、安邻、富临的政策,当然也有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那么发展起来就更是一帆风顺了,而有了发展养老问题就有了出路有了保障。

中国金融状况指数的编制 篇7

关键词:金融状况指数,货币政策,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

金融状况指数首先由Goodhart等人 (2001) 提出, 他们在货币状况指数的基础上引入金融资产因素, 组成金融状况指数。而后发现其对通货膨胀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可以作为货币当局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 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自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 金融状况产生较大变化, 因此有必要重新审核金融状况, 编制金融状况指数, 对货币政策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当前对金融状况指数的研究很多, 主要有总需求模型法、向量自回归法、状态空间模型法、动态因子法等。Goodhart等人 (2001) 基于总需求模型法和VAR脉冲响应法编制了G7国家的金融状况指数。Hazius (2010) 等人则对金融状况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并且采用动态因子法研究了美国次贷危机期间的金融状况。国内研究中封北麟等人 (2006)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的金融状况指数进行了研究, 并且采用其验证了我国的货币政策规则, 阐述了货币政策是否对资产价格进行响应。

一、编制方法

我们选取向量自回归方法编制金融状况指数。选取利率、货币供应量、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等金融因素反映我国的金融状况, 各金融因素缺口值乘以权重得到金融状况指数 (Financalconditionalindex, 下称FCI) 。利用各金融因素对宏观经济产出的脉冲响应冲击程度决定各金融状况因素的权重。其中选取银行业7天同业拆借利率r作为利率指标、M2作为货币供应量指标, 国房景气指数hp作为房地产价格指标, 上证综指stock作为股票价格指标。各金融因素均经过除以CPI或减去通货膨胀率处理, 得到实际值。金融因素的缺口值由各金融因素实际值经过HP滤波处理, 得到均衡值后由金融因素实际值减去均衡值得到缺口值。

二、编制过程

首先对各缺口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各序列的数据平稳性, 防止出现伪回归现象。结果如下表。

从结果来看, 所有序列均为平稳序列,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各缺口序列建立VAR模型。我们根据最大滞后长度检验, 利用aic原则, 选取滞后期为2。根据滞后期结果和宏观经济理论中各经济因素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排列变量顺序为gdp, m2, hp, r, stock。建立VAR模型, 可发现所有单位根均在单位圆内。

而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求出各因素的权重, 以货币供应量缺口、房地产价格缺口、利率缺口、股票价格缺口等因素的一单位冲击, 观察对实际产出缺口的影响, 根据其脉冲响应结果来看。其中一单位货币供应量缺口冲击造成实际产出上升而后趋于平稳, 24个周期的累积变化为42.45, 一单位的房地产价格缺口冲击造成实际产出上升而后趋于平稳, 24个周期的累积变化为15.86, 一单位的股票价格价格缺口冲击造成实际产出上升而后趋于平稳, 24个周期的累积变化为37.67, 一单位的利率缺口冲击造成实际产出先下降再上升而后趋于平稳, 24个周期的累积变化为90.64。

根据各金融因素脉冲响应函数的累积变化在总变化中所占的权重确定各金融因素的权重, 则结果如下式。

三、编制结果

根据上式计算得出的指数变化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 金融状况指数最低点为2008年2季度金融危机时期和2011年度3季度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时期。这两个时期, 中央银行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使金融状况得到改善。这说明我国央行采取抗衰退的货币政策在改善经济状况的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也说明金融状况指数可以较好的反映货币政策走势, 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进行运用, 有利于货币当局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随后对cpi序列和FCI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发现, FCI是CPI的格兰杰原因, 而CPI并非FCI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FCI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 对通货膨胀进行监测, 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价格稳定目标实现。

四、结论

本文通过编制中国金融状况指数。发现这一指数对货币政策有较好的参考价值。首先可以根据指数的变化, 验证货币政策走势, 评价货币政策有效性, 其次可以根据这一指数对通货膨胀进行预测。这说明金融状况指数对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具有良好的信息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Goodhart C, Hofmann B.Asset prices, financial conditions,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C]//conference on Asset Prices, Exchange Rates, and Monetary Policy, Stanford University.2001:2-3.

[2]Hatzius J, Hooper P, Mishkin F S, et al.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es:A fresh look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0.

中国的财富管理状况考 篇8

在金融机构不约而同把高净资产客户视作未来贡献利润的“启明星”后,对个人客户的态度就始终处于“准争夺”状态。后面的五份表是重要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城防部署”,虽然没有硝烟,但火力焦点在哪里不言而明。

根据本刊记者的调查结果,贵宾理财层次,金融资产50~200万元区域内客户集中度最高……

再提财富管理“老话”

Karin

是因资本市场而飞跃增长的个人财富,还是金融服务领域的开放?让私人财富管理这个2006年尚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概念今日遍地开花。

我们以前提过,西方银行业的服务分类一般按照资产规模划分:大众银行(Mass Banking),通常是存贷业务,不限制客户资产规模,通常收取单比交易费用和账户管理费;第二类是贵宾银行(Affluent Banking,国内的贵宾理财中心、vip中心、金卡客户之类),客户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第三类是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这通常是有一定规模或实力的金融服务集团的业务重点,一般要求客户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欧洲还有一些小型银行只向特定客户提供此类服务,对资产规模的要求高于大众私人银行业务标准;第四类是家庭办公室(Family Office),顶端的财富管理,要求客户资产在8000万美元(参考数据)以上。

私人银行通常是服务标准而不是金融机构的分类,通常意义下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投资理财产品,对客户投资企业进行全方位投融资服务,还可以进行教育规划、移民计划、合理避税、家庭信托等增值服务。最简单的概括是“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

越简单的道理背后,往往是越复杂的实践之路。从私人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各类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内容,现在看来,市场规模的扩张速度要超过行业纵深度的发展。

资产规模上的游戏?

从前面的机构实力表可以看到,各家机构财富管理业务的“门槛”都已经确定,资产规模符合条件的客户进入“圈子”,这里有一对一的专人服务,有那些只有达到一定金额才能运转的资本游戏……富丽堂皇的VIP ROOMA是表象,区别于传统理财的关键在于角度:资产拥有者由被动变主动。

而且,银行之外券商、基金、保险、信托……一起加入赛局,对资产规模小的客户来说,反倒是优势一流动资产的多寡不是决定财富管理质量的唯一标准,差异化有助于选到最适合当前目标的管理机构,市场竞争让他们难以放弃任何一个市场。

事实上,外人最介意的“门槛”,反而是财富管理环节的小问题。曾有某位私人银行家笑谈,多数客户的资产都高于起平线,所以没必要就1000万还是800万纠缠不休。关键在于每家机构的强项不同。

券商更擅长设计产品,信托擅长资本管理,银行的渠道和信誉更好,基金更专注于本行业……过去受限于监管和渠道的问题,金融产品的最主要销售渠道是银行,但设计方却可能是其他金融机构——以结构性产品为例,银行渠道销售可能占全部销售的十分之八。但是,如平安、中信这样的拥有综合业务金融平台的集团出现,将会为财富管理行业带来新的契机。

财富管理行业中,银行是唯一提供现金服务的机构,即存款、汇兑等资金交易服务,而证券、保险、基金等机构所能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大多囿限于本业,无法如银行体系那样提供完整的产品线及整合的多元化服务。银行的好处是客户未确定新投资标的时,可以把资金存在账户上保有利息所得,劣势是,银行系贵宾客户往往都过分在意风险。

整台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得到进一步的开放允许,相信目前看来管理规模有限的券商、第三方等机构亦能为财富管理提供新思路。

至于门槛,如果是全面的投资管理的话,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要在股票、外汇、债券、地产等项目中参与投资,而股票又要分成熟市场、新兴市场等,三百万元额度也属一般。毕竟,高端财富管理不是集合理财,一大群人一人一份,获得差价就赎回。

新的竞争增长点

从客户需求的角度看,净资产高的客户偏重保本、中低资产的客户对获利敏感,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才是关键。金融机构各有所长的特性可以弥补目前“同质化”服务的单一——短期内,成为不同金融机构的VIP或是私人银行业务客户要比等待金融机构成熟更有优势。

笔者甚至认为,经过了2008年全球财富遭遇考验之后,国内的财富管理界已经能够意识到,把自己的财富管理贵宾室变成苏黎士的贵宾室或者美林的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从目前的竞争优势看,联合有利于发展。举例来说:

研究能力有高低。所谓术业有专攻,证券公司总体上有更强的分析能力,对于趋势的把握、市场的波动体会更深,投资的实战经验丰富……很多券商是依靠投资报告、投资分析立马天下、纵横资本市场的,不能因为有了综合管理就放弃立业之本。

与客户互动程度不同。交易类机构,如基金、券商的营业员与客户的接触是以天为周期的,因此互动远比银行理财师来的密切,客户的信任程度和财富管理的效果正相关。

量身订置的差异化。笔者的一个朋友从美国某“大型财富管理机构”辞职回国来创业,言谈举止间尽是对电脑程序推导出的个人风险分析系统的赞叹。他说,“培养一个合格的、能够计算风险承受能力并针对此作出投资建议的理财师要多少年?我们急切的财富管理市场能不能等?因此,通过软件、输入一定的指标然后出具风险报告的标准化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笔者认为,即使是拥有同样投资属性的人,由于目的、资金组成、家庭状况、身体条件等条件差异,需要合适的产品搭配也是不同的,这正是财富管理过程中的精要所在:缺产品也许是问题,但没有可以称之为“私人银行家”的人问题更大。

目前多家财富管理机构通用的做法是1+1+n的服务模式:前端客户经理经过分析与详谈,将客户的风险偏好与投资能力汇总至后台,透过投研部门的分析和再次确认,给出2~3个备选组合方案,最后由三方汇总挑出最合适的。这个过程中,理财师最大的功能在于联系与服务,提供客人偏好,风险控制在后台完成。

从客户的角度看,原本是券商、基金途径的客户,其对财富管理的接受度、投资回报率的要求及风险承受度高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当有不同的资产配置或投资组合建议时,不同性质的财富管理团队就有不同的侧重点。这必会成为未来继“产品”之后,财富管理过程中受关注的另一点。

以资产守护者为概念

事实上,再复杂的投资组合都脱不出“防御”、“保守型”、“稳健”、“积极”四个项限。今天的财富管理不过是使其更有针对性——同属之管理建议,乃符合适度政策之精神。

一般来说,你会收到这样的服务:理

财专员每月至少与你主动联系一次,每季度定期检视你投资组合,查看风险等级是否改变;即时提供符合你理财属性的最需商品。

过去财富管理界最让人诟病的就是销售产品,业务导向让理财师的地位尴尬,今天仍有很多基于产品衍生出来的所谓“财富管理”,但是“资产守护”的概念已经深入——希望客户资产提升为目标,而非以产品销售为目的。

财富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让资产稳定成长,完成人生各阶段目标,而非通过金融投资创造出巨大溢价,在这个“共同目标”形成的过程中,免不了金融服务机构与他们被服务的对象阶段性博弈的过程。

与人们想象的或者感觉到的不同,顶级的财富管理本身没有太多的神秘性可言,只是由于变成定质化服务之后,个体属性过强、团体的共同属性消失而让人觉得神秘。在这个行业中,还有一步步见证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变革的人和故事,他们对于整个市场的思考和理解,将是我们未来关注的重点。

个性财富管家赢先机——专访中信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贵宾理财部总经理赵彤玮

鞠兵

随着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更加具体和个性化,中国的财富管家们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中信银行将如何面对客户的新需求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

中信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贵宾理财部总经理赵彤玮向《钱经》阐述了在行业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中信银行财富管理的核心发展观念——通过专业化的团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来管理中国新财富。

M=《钱经》Z=赵彤玮

M大多数财富管理机构倾向于按资产额度划分客户?中信银行如何进行客户分层?

Z在中信银行,是以“管理资产”对客户进行分层的,“管理资产”的概念涵盖了客户在我行的保险、基金、储蓄和理财产品等,而不是简单的储蓄余额。“管理资产”在50万元以上即可成为我行贵宾客户。

M财富管理的市场在扩大,但业界的竞争也在加剧。面对快速发展的行业和产品趋同化的局面,金融机构会否优先考虑在客户服务方面有所突破?

Z我们始终关注满足客户的需求,既包括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也包括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的非金融服务需求。

客户金融方面的需求体现在投资需求、支付结算、电子银行等方面;非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体现在客户希望得到尊贵的体验、需要感觉到被关注等。根据贵客户的年龄、职业、生活喜好等的不同,结合金融行业自身的特点,中信银行构建了具有差异化特点的贵宾增值服务体系。举例说,一对一理财经理专属服务,可以通过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理财经理满足客户在金融领域的需求,这是对客户金融需求的满足。从满足非金融服务需求的角度,我行可以根据贵宾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设置一些服务项目:比如“导医导诊”、“汽车救援”和系列“高尔夫”服务,不断满足贵宾客户及其家人的需求。

今年,我们将与专业机构合作,每年对贵宾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更加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对中、高端客户在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上的需求进行持续跟进,不断丰富我行的增值服务项目,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增值服务体系,最终实现满足客户需求、领先同业的目标。

M您刚才提到了贵宾理财,它在中信银行财富管理体系里处于什么位置?

Z中信贵宾理财是要构建一个针对中、高端客户的服务体系,包含了产品、队伍、系统、场所和品牌等方面。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和不同的人生阶段的财富需求,结合市场发展趋势,我们会提出不同的产品配置方案,并通过一对一理财经理进行展示和实现,包括进行动态分析和调整,持续提供资产配置建议。

我们为客户提供的不是单一的理财产品,而是全面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

M如何控制为客户管理资产过程中的风险?

Z在我们的产品管理中,建立了完整的产品风险管理体系,分设了前、中、后台。“前台”负责精选合作伙伴和项目,制定精准的投资策略和工作制度;“中台”负责产品运作过程中监督投资策略和工作制度的执行,并建立风险预警;“后台”为产品运作提供系统保证和支持。

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通过严格的销售流程实现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客户,通过专业的理财经理与客户的充分沟通,了解客户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使客户的资产得到合理配置。

M如何看待行业竞争?团队优势?

Z有竞争才有发展。

从行业的角度看,良性的竞争可以让市场持续发展,同时良性竞争亦可保证为客户提供持续的优质服务。从中信银行的角度,我们的贵宾理财体系建设是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中信贵宾理财得益于中信集团的整体优势,拥有各个方面(证券、基金、保险、期货)的专业支持。坚持稳健和不断创新的经营理念,会使我们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专业队伍的建设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从培训上,我们建立了CCWA培训认证体系,针对所有一线专职客户经理,一方面搭建客户经理专业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提高客户经理在实际业务中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从而更加契合客户的实际需求。

M您如何看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

上一篇:车企危机公关案例下一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学习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