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制度评审

2024-06-12

安全管理制度评审(通用10篇)

安全管理制度评审 篇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报告 评审日期:2009 年 4 月 1 日

评审目的:分析 2009 外审前信息安全工作完成情况,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明确本工作目标,提出改进措施、建议,确保信息安全方针、目标的实现和满足法律法规和客户的需求。

评审内容: ①

安全方针和目标是否正在实现,过去 4 个月中所取得的业绩是否达到、完成或超过安全 方针和目标的要求;

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过去 4 个月中管理与监督的状况,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管理体系运行是否受控、是否有效(近期内审结果); ④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如何; ⑤

听取资源充分性报告; ⑥

风险评估中提出的薄弱点或威胁; ⑦

客户反馈意见的汇总分析; ⑧

员工培训教育情况分析报告; ⑨

客户投诉及其处理情况汇总; ⑩

改进的建议; ⑪

其他日常管理议题。

评审组成员:

评审意见和结论:

1、本公司按照 ISO27001:2005 的要求建立的管理体系全面覆盖了应用软件的开发、系统 集成活动和电子验印、票据防伪系统的生产活动;从运行以来,管理体系得到了不断地改进 与完善,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2、《ISMS 手册》规定的本公司的安全方针、目标,符合准则要求和本公司实际情况,通 过努力正在逐步实现。

3、《ISMS 手册》中所列的控制项(133 项参数或指标)是真实的。与之相关联的机构和岗 位设置是合理的,机构及岗位的职责分工明确,切实可行;与之相关联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资 源配置是充分的、合理的;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环境条件是符合要求的;各个要素、各个程序和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循环是封闭的。

4、管理体系运行以来,管理及监督人员开展了有效的工作,监督管理工作有明显成效。上半年共进行了 1 次内审,内审覆盖了本公司所有管理活动和技术活动,内审共发现 9 个不 符合项,这些问题均已得到了纠正;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良好。

5、采用附录 A 中的 11 类控制方式,其中其中删减了 8 处,其余 125 个控制点得到了满意 的结果,存在少量的一些问题(详见内审报告),也已提交了整改报告。

6、我公司 2009 工作类型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工作量将会进一步增加。计算机系统的点检监督监测频次可以再次增加;为了进一步加强为客户的服务,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委 托监测软件的测量也可进一步增加

7、客户反馈的意见,如对信息安全的信心保证;2008 年未接到客户投诉,但通过认证是增 加信心的有效手段,顾客意见将得到满足。

8、内部控制活动正常,但信息沟通还需进一步通畅,员工自觉学习的氛围还没有形成,培训的方式要不断改进。

9、现场记录填写的质量存在问题较多,需进一步加强;内审员的监督作用需要加强并充分发挥。综上所述,本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一套文件化的完整的受控的体系文件;并建立 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设置了相应的岗位、配备了相应的人员,其机构、岗位和人员的职责明确,配置了相应的检测设备、软件、采用符合要求的标准、方法标准、测试软件、程序和有 效服务。由此建立的一个为达到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而相互关联的要素进行了系统优化整合的管理体系,对本公司开展数据存储、培训等活动是适宜的、充分的和有效的。会议作出以下决议:

1、现行实施的管理体系文件是本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唯一的指导性文件。

2、本公司各部门和全体人员、外包方都必须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应注意利用日常点检,不断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实现本公司的信息 安全方针和目标。

3、本公司总经理应带领全体人员积极营造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氛围和文化,保证管理体系的 有效运行。

4、由总经理及时完成本次管理评审报告;技术服务部负责整理本次管理评审记录并归档,同时传递给其他部门,输入下一计划。

5、管理评审报告分发范围:各部门负责人和内审员。对今后工作的改进要求:

1、应不断提高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提高体系文件 的运行效率,通过体系外审视最近的目的。

2、加强对体系文件的宣贯和学习,讲究方式,提高效率;加强对软件及应用专业知识和相 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确保他们具有与其所承担任务相适应的工作能力。

3、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编制,加强对威胁的认识,并据此完善调查制度,逐步建设一套完 善的应急监测、响应系统。

4、进一步加强数据储存机房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的应用的水平,尽快完善同步备份制 度活着尽量减少储存的备份时差。

5、进一步了解管理部门、社会各界需求及园区企业的需求,细分这些需求,逐步满足这些 需求,增强本公司竞争力。

6、日常监测工作的安排要提前,加强计划性,细化月计划、周计划,使各项工作开始之前 有足够的时间准备,降低忙中出错的几率。

7、责成网络部,尽快完成支持业务可持续性设备的科学演练。

8、加强对纠正预防措施处理意见的学习,上半年派相关人员前往咨询机构做进一步的学习交流,提高本公司纠正预防能力。畅通顾客意见的渠道,加强收集顾客意见,增强重点项目、重点客户的关注程度。

9、上述的输出,要在下次监督审核以前完成,责成各主管职能部门经理监督负责。

管理者代表: 总经理:

日期:

2009 年 4 月 1 日

安全管理制度评审 篇2

“医疗设备管理”是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中隶属于医院管理的一个专题检查项目,占检查核心指标20分。《军队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中医疗设备管理内容包括组织机构、设备配置、设备购置、 设备应用、保障制度、计量与质量控制、档案和信息化管理、耗材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9个评审项目, 分解为36个评审要点,这9个评审项目基本涵盖了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环节,是对设备管理常态化工作的全面审查[1]。通过认真解读标准细则,不难发现标准内在的精神实质和主线是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因为它是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医疗诊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系到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现参照医疗设备管理标准细则的要求,结合我院医学工程科的工作实践,探讨医疗设备质量安全保障管理。

1我院医疗设备质量安全保障管理

1.1完善组织机构

我院医疗设备管理实行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 医学工程科和使用科室三级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医疗设备配置、购置和对外合作计划,指导和监督医疗设备购置和对外合作计划的落实。医学工程科负责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承办医疗设备配置、购置、对外合作计划的申请和落实工作,组织、协调、处理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使用科室应严格执行医疗设备定人使用、 定人管理、定期检查保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交接登记手续,即“三定两严”管理制度,规范填写设备管理各项记录,配合强制检定设备器具的周期性计量与质量控制检测。

1.2严把采购关

医疗设备购置计划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医学工程科严格审查公司和产品的“三证”及其他资质, 提交设备管理委员会研究审核、充分论证拟购产品的技术性能与参数指标,从购置源头上确保医疗设备质量,经院办公会和党委会讨论通过后,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

1.3实施医学计量和质量控制检测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军队医学计量规定》以及《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实施通用要求 (试行)》的要求,我院将医学计量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纳入全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控制体系,依托已有的医学计量三级站成立了医学计量管理办公室,对医学计量和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办公室下设医学计量室,由11名经验丰富的持证计量人员组成,按总部要求配备了全部6套计量标准设备和6套质控检测设备以及100 m2设施完备的检测工作间,具备对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等12类设备的检测能力。通过实施严格的验收检测、周期性检测、维修后检测,确保在用医疗设备检测合格、性能可靠。

1.4加强临床使用管理

临床医护人员是医疗设备的应用主体,临床科室是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的直接体现方和责任者,应当主动担负起设备临床使用管理的职责,树立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意识,积极配合医学工程科将各项医疗设备管理规定落到实处。我院医学工程科与临床科室共同探讨、相互支持,在医疗设备规范使用方面进行了有效尝试。

(1)医学工程科制定了《卫生装备临床使用管理制度(范本)》,各临床科室参照范本,结合本科室设备使用特点制定适宜的科室设备管理制度,经医学工程科审核生效后实行,从制度上确保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医学工程科经常举办医疗设备质量安全基础知识宣教活动,对重点、新进医疗设备进行操作培训及考核。临床科室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医疗设备日常保养,登记设备操作培训记录、使用记录及维修记录等。

(2)自2006年以来,我院建立了综合质量查房制度,将医疗设备临床质量管理纳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范畴,为医学工程科检查督促临床科室、加强医疗设备应用管理提供了最佳平台。在质量查房过程中,依据我院《医疗设备质量管理考核细化标准》, 主要考核临床科室对卫生装备临床使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如设备账物相符率,是否专管专用,设备使用环境、规范操作、合理存放、正确消毒、定期保养,设备卡、操作规程、计量质控合格标志是否完备, 各项记录的填写是否正确等。质量查房制度的实施提升了临床科室对设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效提高了我院医疗设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2]。

(3)自2010年以来,我院在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置设备兼职管理员,各科室选派1名责任心强、具有一定设备管理经验的医护人员担任,医学工程科为其提供设备基础知识、管理法规、管理制度等内容培训。设备兼职管理员的设置为医学工程科与临床科室之间建立了一条常设和互动的沟通渠道,双方的信息沟通更为快捷、准确,有关设备事务的处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1.5建立应急保障机制

为进一步健全我院医疗设备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医学救援应急反应能力,医学工程科协助院机关制订了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需要紧急开展医学救援情况下的医疗设备、器材应急调配预案,以及院内大面积电力供应中断、中心供气中断等突发状况下的应急保障预案,所有预案都经过反复模拟演练和修正,确保能经受实战考验。

1.6开展不良事件监测

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我院成立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公室,并制定了《成都军区总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和《成都军区总医院可疑医疗设备不良事件报告表》。医学工程科为临床科室开展了有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知识的系列宣教活动,使全院医护人员了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收集、调查、分析、评价、报告和控制等工作程序,要求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并在质量考核中对每一起有效的不良事件报告给予加分奖励。

2结语

安全管理制度评审 篇3

云南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刁殿伟介绍,《规划》的编制工作自今年2月起开始,采取以云南省发改委牵头,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为主,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参加,云南有关专家全力配合的形式,共同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评审专家表示,《规划》内容质量高,具有前瞻性和奠基性,并充分体现了云南食品安全特点。《规划》与《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有机衔接,系统分析、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云南省食品安全的工作基础和发展环境,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立足实际,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战略指导性;提出了“1246”工程,即突出以主题主线为统领、两大示范区为推进平台、四大环节为着力点、六大体系为主攻方向,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云南省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方针、战略举措和政策抓手。专家同时建议,在修改过程中,应加大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把控制风险的关口前移,增加农产品生产环境监管环节;突出体制和机制的作用,设立省食品安全办公室: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环境监管等。

云南省副省长高峰表示,专家组对规划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希望规划编制组认真消化吸收,加快工作进度,突出重大问题,强化薄弱环节,抓紧修改完善规划文本,于10月底提交规划终稿。高峰说,根据国家的要求,近期全国各地深入开展“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对“地沟油”、“瘦肉精”等非法添加荆保持严打严防态势,深挖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非法添加剂犯罪,严防死灰复燃。编制组要组织力量专门研究,把专项行动中具有共性的好做法好经验体现到规划文本中。

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会落幕

本刊讯记者崔建玲报道:10月20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展会为期6天,于25日结束。

展会以“特色、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主要宣传展示新时期山西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513”工程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成果以及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农产品新包装展示等方面内容,展区共分七大部分,分别为农产品加工“513”工程龙头企业展示区、山西省几个市“一村一品”及现代农业展示区、省内外特色农产品展示交易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区、民间工艺展示交易区、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展示交易区以及农业机械展示交易区。

安全生产部提交管理评审总结 篇4

自“三标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安全生产部积极组织本部室职工学习管理体系文件,严格按照体系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好本部门所担负的各项工作,半年来,部门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职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三标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较好。总结如下:

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方针贯彻落实情况和目标的实现情况

利用每周例会等机会组织本部门职工学习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及它们的内涵,同时坚持“绿色、循环、持续”和“绿色矿业、安全发展”的方针,认真开展好各项工作,努力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半年来,阶段性的实现了2011《生产经营责任书》和《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中的各项目标指标。

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与合规性评价情况

严格执行《狮子山铜矿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管理规范》,组织开展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辨识与获取,共识别出使用我矿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333部并进行了合规性评价,合规性评价结果表明我矿现在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同时安全生产部定期不定期通过网站、杂志、上级公司文件等途径及时识别和获取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确保我矿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合法合理。

三、工作环境管理情况

严格落实《狮子山铜矿工作环境控制规范》,制定了工作环境标准,并将工作环境的检查与安全检查进行统一整合,在安全检查的同时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查。严格组织开展三班值班检查和综合安全安全检查,及时把握现状,检查环境因素、职业危害因素和危险有害因素,制定并落实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整洁和环保。

四、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狮子山铜矿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规范》,组织各单位、部室对全矿的生产生活区域的环境因素进行了识别与评价并对辨识出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合规性评价,结果表明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通过环境因素评价,我矿确定了尾矿和弃矿弃碴两个重要环境因素,按照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制定了管控方案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效的控制了两个重要环境因素。

五、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情况

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与“三标管理体系”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六种规程”以及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进行了规范,更加完善了我矿安全管理体系,有效的提升了我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了我矿的安全生产。

六、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测情况

严格执行狮子山铜矿安全生产问责追究规定、狮子山铜矿综合安全环保管理量化评估考核办法、系统安全状态评价、狮子山铜矿专职安全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加强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考核,2010年11月份到现在,共组织安全生产问责追究考核5次、综合安全环保管理量化评估考核5次、系统安全状态评价1次、专职安全员绩效6次,其中狮子山铜矿CM项目部3次综合安全环保管理量化评估考核不合格、华腾兴项目部1次综合安全环保管理量化评估考核不合格,并按照规定对两家单位进行了处罚,对合格的单位进行了奖励。

通过严格的绩效监测和考核,进一步落实好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了领导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安全环保管理人员的履职效率。

七、内审不符合项整改情况

针对在内审中查出的12个不符合项,安全生产部及时组织科室主干成员进行了分析总结,查找不符合项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到现在为止,12个内审不符合项均进行了纠正。

八、改进意见及需要管理层解决和决定的问题

1、充分利用每周例会等机会,加强“三标管理体系”、综合管理分手册、规范文件以及部门管理手册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本部门职工的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

2、定期对所归口的规范和部门管理手册进行补充和完善,增强其实用性。

安全管理制度评审 篇5

(2014年09月30日)

公司体系运行已经五年有余了,在2014年公司安全环保部一直按照体系的总体要求在做,总体情况是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着查缺补漏的工作态度,安全环保部今年对部门的规章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制定了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本着更加合理适用的原则,对安全环保部一年的工作进行了规划,使之更加贴近施工现场实际,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环保部在上半年,积极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工作,在工作中广泛的征求各个分公司对体系文件的改进措施,方便在后续体系改版中进行改进。现总结如下:

一、部门年度工作概况

国家、自治区及克拉玛依市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全国安全事故频发,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就要求安全环保部对工作要更加的细致,检查更加的频繁,力度更加的严厉,内容更加的多样化,安全环保的工作更加繁重了,为此,公司领导通过通盘考虑,给安全环保部增加了1人,现在安全环保部有4人。

今年安全环保部加大了对施工的检查力度,对重点环节重点工序全过程进行了监督,安全环保部在高支模、深基坑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中,一直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审核监督。在上半年中没有发生一起一般以上事故。

二、部门工作岗位及部门制度概况

通过几年的运行,也为了按照体系中持续改进的方针,安全环保部今年对部门的制度进行细化,编制了实施细则。

各岗位均认证履行岗位职责及制度要求,较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为公司体系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制度划分为:安全培训教育管理制度、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办法、项目部消防器材管理办法、专项安全方案审查制度、安全文明控制奖惩实施办法、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资金保障制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标准化建设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环保管理制度、治安保卫制度、消防管理制度、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效保证了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三、部门日常工作运行情况

1、安全管理工作(1)、安全培训

2014年,安全环保部对每个工程在开工前,公司安全环保部就组织现场所有人员进行一级安全教育,从年初至今已组织一级安全教育6次,培训人数277人,一级安全教育培训率100%。专项安全教育2次,43人。但现场工人流动性及素质问题,造成现场安全隐患较多,很多工人不理解安全的重要性,加之作业工人文化水平不高,安全帽不系及安全帽下颌带不系情况普遍。(2)、组织应急演练1次,参加人数131人。6月是全国安全生产月,为使现场工人对事故发生时能有序的进行自救和报警,使安全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2

安全环保部组织了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急演练,使施工现场工人能在事故发生时,有条不紊按程序进行自救,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3)、对施工现场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23份,罚款通知单2份,安全环保部在对施工现场检查时,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一次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第二次在发现类似问题就下发罚款通知单。(4)、配合行政管理部门对特种工人进行体检。

2、大型设备重点过程监控:塔吊安装、拆除现场全程监督15次,塔吊属特殊设备,塔吊安装前的安装方案及应急预案要具有可操作性,为使塔吊安装能够安全顺利的完成,安全环保部在塔吊安装时全程派人进行现场监督,保证了塔吊安全顺利进行安装。脚手架安装与拆除全程监督11次,有效地杜绝了脚手架安装、拆除过程中高处作业违章现象的发生。

3、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积极推进公司标准化建设,为创建“安全文明工地”夯实基础,安全环保部对公司所属工地进行检查,公司所有有条件的工地必须按安全环保部的下发的实施细则对现场进行布臵,通过公司标准化的建设,按59-2011标准对所有施工现场进行文明施工检查、评比,未达到要求的,下发隐患整改单,公司2013年有三项工程通过了“自治区级文明工地”。2014年又申报了一个工地。

四、部门的工作目标、指标及完成情况

目标指标:

(一)一级安全教育培训率100%;

(二)安全检查与节假日安全检查100%;

(三)安全巡检100%;

五、年度部门体系运行情况

1、体系目标的建立及完成情况

1)、在公司管理体系的框架下,根据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结合部门现状建立本部门的体系运行方案。

2)、负责体系在本部门的运行、对运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下一阶段的改进措施及新的实施方案并予以实施。

3)、负责部门体系运行及内审工作,组织协调与体系审核单位间的工作关系,并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4)、督促和指导公司所属的各分公司/项目部贯彻执行体系文件,并检查执行情况。5)、负责组织各分公司/项目部体系管理员的培训学习和考核工作。

6)、定期审核部门体系的运行效果,确保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体系运行情况

安全环保部体系运行主要以记录形式进行,重点对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实施过程管理控制,以“PDCA”为运行模式。1)、每日工作记录本

安全环保部人员要将每天工作都在工作记录本上有记录,时间、地点、事件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哪些检查、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都要进行记录。2)、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安全环保部在所有工程开工前,对工程的专项方案都要进行审核。

(1)临时用电方案,临时用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用电设备的用电总功率是多少,是否经过计算,是否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要求”。

(2)脚手架搭设及拆除方案,脚手架支护是否经过计算,立杆、横杆距离是否符合要求,剪刀撑是否按规范设臵,是否附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及复印件。

(3)高支模验算,公司2012年给安全环保部配臵了品茗安全计算软件,通过验算,规范了施工,确保了安全。

(4)基坑支护方案,现场土质是几类土,放坡系数是多少,用何种办法进行支护。

(5)塔吊安装及拆除方案,塔吊安装拆除工具是否符合要求,拆卸程序是否符合要求,人员是否按要求配备防护用品,几级风不准进行作业,是否附安全应急预案,是否有特种作业证复印件。

(6)应急预案,工程是否按现场实际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人员职责分工是否明确,应急联络电话是否清楚。3)、HSE培训及检查

HSE是中国石油推行的体系标准,安全环保部每年都要对分公司安全管理人员进行HSE培训,作业许可是安全环保部重点检查的内容,所有作业许可必须办理作业许可票,严禁无票作业。4)、安全教育记录

安全教育是分三级的,安全环保部负责公司级(一级)安全教育,公司级安全教育覆盖现场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主要内容有:《安全法》、《劳动法》、《社会治安处罚条例》、《消防法》,现场救护知识、互救知识、事故案例图片等。

5)、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

施工前,施工现场因各种问题,或多或少的都存在安全隐患,安全环保部在现场检查中发现隐患,就及时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中有工程名称、地点、检查人、被检查项目部负责人、时间、安全隐患内容、整改期限、验证人及验证时间。6)、现场实况图片记录

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安全环保部都以图片形式予以下发,在图片中将违章的原因,罚款的依据都写的清清楚楚,贴在施工现场显著位臵,警示他人。所有施工现场违章照片,都存在安全环保部的电脑里。在公司每月度例会上进行通报并分析,较好的规范了施工。

六、部门存在问题的分析

1、标准的理解有偏差

分公司对标准理解不透,学习不到位,对危险源因素及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方法不能熟练运用,建议举办标准培训。

2、噪声控制不到位

分公司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强噪声,如切割机作业、冲击钻作业。建议尽量避免在夜间和生活区一侧使用,减少噪声污染。

3、安全教育难度很大

安全教育不能覆盖全面,因施工现场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临时性工作也较多,临时性人员也较多,不能保证安全教育覆盖全面,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这就要求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要尽心尽责。建议公司多培训安全管理人员。

通过体系的学习及运用,安全环保部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小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安全环保部要把这些小的问题给予解决,把安全环保各项工作做扎实,是安全环保部的责任,安全工作关系到人的生命,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不能有丝毫懈怠,也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这就要求安全环保部的同仁要有责任心,要把安全工作踏踏实实的落到实处。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安全环保部将一如既往的把体系运行工作做的更好。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改进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以持续改进工作管理绩效。

安全环保部

安全管理制度评审 篇6

12月5日,从甘肃省科技厅获悉,由临夏市申报、提交的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临夏市奶牛高效安全养殖技术示范推广》,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并由省厅推荐上报国家科技部。

据悉,临夏市申报的该项目以提高奶牛养殖标准化技术水平为突破口,发挥科技特派员的技术下沉作用,依托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功能,开展高产奶牛胚胎移植及性控冻精,圈舍节能新型材料应用等技术示范,通过建立规范养殖档案,生产性能测产,疫病程序化免疫防控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最终达到区域奶牛养殖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目标。

安全管理制度评审 篇7

2015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对一线教师而言,是福音,让教师们看到了新的希望。文件指出:“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这正是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也是教师所期盼的。而且,文件还要求2016年必须按文件精神评审出第一批教师职称。

文件出台了,关键是怎样执行?

基层教师期待怎样的职称评审?

职称评审要成为激励教师积极上进的举措,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单纯。这里的单纯,指的是纯粹把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最基本的条件,其他的条件,都应该为其让路。评职称,凭什么?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都应该去除。职称本应该是教师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的具体体现。一名高级教师,必须有相当过硬的工作能力以及相应的业绩,师德高尚。拥有其他级别职称的教师,也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和业绩。这才叫名副其实。

过程透明。评审过程的透明,是眼下很多一线教师的期盼。一线教师最大的担忧就是怕被暗箱操作给“操作”掉了。透明,就是要做到评审程序透明,评委透明。

评委素质高。以往,职称评委的产生,是按照随机的方式抽取。在理论上,这是比较透明的,也杜绝了人情评委的出现。问题是那些进入了评委库的专家,是不是真正当之无愧。入库专家,一般都是由下级教育行政部门推选出来的。可是,现在的推选,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城里教师占多数,名校教师占多数。在县里,一般都是一中二中的教师。而且,也不是经过严格的选拔产生的。评委队伍里鱼龙混杂,水平良莠不齐就不足为怪了。

由此看来,要使职称评审成为激励教师上进的措施,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消肿。把那些本来就不属于教师工作能力、工作业绩、职业道德方面的所谓“条件”全部剔除,还职称评审一个干净,一个清白。以往的职称评审,喧宾夺主,一些本来不属于能力、业绩和师德方面的材料,花费了教师诸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公开评审程序。职称评审,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怎么评?程序如何?要让一线教师了解。就像每年的高考阅卷一样,可以组织部分家长和考生参观整个评审过程。这样做,对评审工作并没有什么负面影响,反而可以消除教师们的顾虑,打消他们的怀疑心理。

现在,这些程序并没有公开,使一些一线教师产生种种顾虑,甚至谣言滋生。一些没有评上的教师,认为自己没有评上,是不会走后门;别人评上了,一定是走了后门。

建设高素质评审队伍。理论上说,专家库的建立,是非常好的措施。问题在于什么样的人才能进入专家库,现在,专家的诞生,既没有具体的标准,也没有经过相应的程序。反正大学校的,名学校的,只要职称合乎要求,就一定是专家,其他学校的,一般就不是专家。只问出身不看本领。

何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评委队伍。如高考阅卷那样,基本上固定一部分教师作为核心,一小部分则临时从评委专家库里抽取。将那些徒有虚名的“专家”,排除在评委之外。

杜绝“插手”现象。评上高一级职称,是教师所期盼的。

教师都生活在现实中,在他们的身边,哪位教师的实际水平、实际能力如何,他们心里最有数。如果自己身边的某一位教师,能力平平,业绩平平,有朝一日,在职称评审中却一路彩旗飘飘,高歌猛进,最后榜上有名,他们会作何感想?如果劣币驱逐良币,能者下而庸者上,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杜绝权力“插手”,暗箱操作,非常有必要。

莫若公示两份名单。一份为评审通过的人员名单,一份为聘用人员名单。这两份名单上的名字不一致,是正态。因为我们实施的是评聘分开,评上了的,不一定能聘上。但是,要杜绝一种现象:评审没通过,却被聘用了。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因为所聘用人员可能是以前评上了,没有被立即聘用,过了几年才聘用的。根据新办法第十条,这样做是可以的,也是对的。问题是,现在,有的地方就有人利用了这种现象,在聘用时让一些评审没通过的人也进入拟聘用人员的行列,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职称评审是一件关系到每一位一线教师晋升的大事,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基层教师总是对其有无限期待,同时职称评审对教师也是一种激励,新“意见”的落地生根,需要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新的希望,新的要求

如果说,以上所谈,只是就新的职称评审而谈评审,属于就事论事,那么,以下则主要针对这一职称评审的新常态,探讨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师管理。探索怎样利用这一好时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长效机制的问题。

教师管理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但不论怎样管理,让教师感觉到自己从事的职业有奔头才是根本。一系列有关教师职称评审新制度的出台,尤其是随着《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等有关政策的出台,让一线教师看到了新的希望,新的未来。

实际上,新政策的出台,也为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的教师管理也必须进行政策性的调整。就职称评审而言,要成为教师管理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两变”。

“两变”指的是变搭车为助车跑,变“硬性”为“选择”。

变搭车为助车跑。如果把按照新政策评审职称比作一辆新车在公路上跑,如果要求搭车的多,则会影响车子行驶的速度。现在,我们不仅应该杜绝搭车现象,还必须为新车加油,让其跑得更快,更欢。

所谓搭车,指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借着教师职称评审,把一些与评审职称无关的条件也硬加进去,作为基本条件与其他条件捆绑在一起。例如,教师普通话级别、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实际上,这些条件,是老师们在评职称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的。因为这是教师上岗的必备条件。实际上,普通话、计算机等级之类的考试,已经形成了惯例,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定,根本没有必要与职称评审捆绑在一起。考试时,如果一切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不做假,那些搭车的证件就可以真正为提升教师的能力和素养服务,还有必要搭车吗?搭车现象的存在,正好说明教育行政部门有的工作没有到位,靠搭车来推动。

还有各种获奖成果之类非实绩材料。这些材料,包括论文获奖、课件获奖、优质课获奖等。 实际上,如果从真正意义上来说,这些都可以成为推进教师职称评审的助推器。那些获奖材料,如果真正按照教师的实际水平进行评奖,评出的是教师的真实水平,真实能力,这本身就可以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只不过现实中的一些评奖因缺乏诚信变了味而已。如果这些只是职称评选时的选择性条件,对一些有这方面特长的教师能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变“硬性”为“选择”。在以往的职称评审工作中,论文发表是必备条件,而且还必须是规定级别的刊物发表,所占权重也比较大。现在,“意见”把“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作为此次职称改革的基本原则,可见是把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实绩作为最重要的条件,这才是职称评审最根本的依据。例如在新规定中,对于正高级职称,论文只是与其他五项一起,作为选择项:

具有主持、指导和引领本学科领域或一定区域内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项(乡村教师具备一项、教研人员需具备三项):

1.出版过或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过独创性的教育教学研究著作或论文合计2部(篇)〔教研人员合4部(篇)〕。

2.参加经省级以上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列入中小学用书目录的国家课程教材、国家课程地方教材编写1次(教研人员需2次)。

3.主持完成1项或参加完成(排名前三)2项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课题,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善于把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教研人员需主持完成2项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课题)。

4.主编的地方、校本课程获省级一等奖或国家级二等奖以上。

5.主持校级以上课题改革实验,并在县级以上作过专题讲座或经验介绍。

6.从事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或技术推广,受到省级以上有关部门表彰,或取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一线教师而言,这是真正的福音。“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应该尊重各人的特长,不能对所有人都提出相同的要求,并强迫他们达到。现在,六项中选相应的项,教师自主的空间就非常大。在这方面尤其需要提到的是农村教师,更可以从中得到更大更多的改革带来的“红利”。

教师职称评审,主要还是强化能力本位,这是不易之理,教育行政部门该抓住这一点进行管理。所以顶层设计还是重要的。权力下放,下放到学校,下放到教师。现在的问题是简政放权。职称评审,在去除了那些非实业的条件之后,“裸评”(指凭能力,评实绩)只要能力,只要实绩,以此作为基本的导向。有了这样的制度,还怕教师不重视自己能力的提升?这样,老师们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训练自己的工作能力,否则,评职称就没希望了。以往的评审,就是因为没有把能力作为主要评审条件,才把那些非能力、非实绩的东西用来作为主要条件。现在,教师就只能靠能力硬拼了。

当然,教育教学的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教师能力的强弱,课堂就可以见分晓。说课或上课,是考核教师能力最好的方式。

这样,教师看重职称评审,自然会重视能力提升了。

强化实绩考核。在简化了那些非实绩的项目之后,还剩下了哪些方面的实绩?教学能力所产生的实绩,这是首先需要考核的,也是考核的重点内容。其次是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实绩。此类考核,一般而言,最好不要单独进行,要与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相结合,否则,就容易误解。因为实绩也有可能是教师采取非常规手段获取的。而把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与实绩想结合,一般而言,就可以反映出教师的实绩状况。

当然,实绩的考核,还不能忘记了学生的素质。

学生考试成绩,学生获奖情况,班级获奖情况……这些都是反映教师实绩的重要因素,都可以进行考核。

谁考核?权力在学校。这一点不言而喻。学校对教师的了解与考核,更有说服力。

教师特别看重职称,教育行政部门就利用教师这一需求,作为基本杠杠,进行顶层设计,注意放权,建立竞争机制,有了竞争,问题就好办多了。

当然,职称评审中的诚信问题,公平与正义问题,都值得重视。这是教师管理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素养,必须高度重视。

安全管理制度评审 篇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用等级评审工作,依据卫生部《关于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2007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成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级评审组,成员由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机构)熟悉餐饮业务的骨干人员组成。评审时,每组成员不得少于3名。必要时可从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评审组骨干中抽取。评审组成员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认真公正地对企业进行评审,不得徇私舞弊。

第二章 申请

第三条 信誉度评审采取企业申报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评定相结合的办法。餐饮服务单位在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1年后,可向负责监管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四条 申请评审A、B级的单位,可自愿向负责监管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达到C级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食品安全状况和日常监督情况确定,不再专门申请。达到A、B级要求,但企业未提出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确定其为C级。

第五条 申请评审食品卫生A、B级的,应填写《铜陵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级申请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铜陵市餐饮服务单位信用等级申请表;

(二)餐饮服务单位基本情况;

(三)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四)经营场所各功能间(或区域)布局、工艺流程和卫生设施;

(五)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培训合格证明;

(六)其它。

第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A、B级评审申请后,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资料完整的出具受理通知书,并尽快组织评审组到现场按照A、B级度的评分标准指导整改。整改合格后,将申报材料与近一年的监督检查情况、餐饮服务许可和日常监督量化评分表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汇总(一式二份)。

第三章 评 审

第七条 信用等级评定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集体审核、关键项目一票否决的原则。

第八条 餐饮服务信用A级单位由市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组织评审小组评定,餐饮服务信用B级单位由县、区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评审小组评定。

第九条 申报A级的单位(市直管单位除外)先由县、区级评审小组按照量化评分表进行复查,对达不到条件的提出整改意见。审核合格的将审核意见及相关材料(监管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的材料和评审的量化评分表,一式一份)报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汇总。

第十条 根据申请单位的数量,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评审小组及时对申请企业进行复核。

第十一条 A、B级评审组按下述内容和程序进行:

(一)听取企业基本情况和量化分级管理自查自纠情况汇报;

(二)查阅餐饮服务许可或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培训情况、采购索证管理、餐用具消毒等相关记录资料;

(三)现场查看加工、经营等环节,陪同人员介绍企业各环节的食品安全状况,评审人员按《评分标准》打分;

(四)向企业反馈评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措施、期限等,并制作必要的现场监督文书,企业负责人就现场检查意见陈述、表态。

第十二条 评定小组根据现场检查、审核情况,结合评分情况进行评议,对有争议的项目集中进行讨论,确定最终评分和结论。

第四章 公示和授牌

第十三条 A级评定结束后,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将评审小组评定结果报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

第十四条 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后,及时向社会公示A级信用等级名单并授予标牌。A级信用等级由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示、授牌,B级信用等级(除市级直管单位外)由县、区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示、授牌。

第十五条 A、B级信用等级公示后,监管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在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卫生许可证上加贴相应的等级标志。

第五章 管理

第十六条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用等级等级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七条 延续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卫生许可证时,若不存在升降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保持原有级别不变。

第十八条 确定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1年后,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对评分结果连续两次高于原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用等级的企业,可建议企业申请高一级等级。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在原有级别基础上降低一个等级:

(一)一年内累计受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两次以上(含两次,下同)的行政处罚;

(二)一年内累计受到两次以上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经查实负有相应的责任;

(三)一年内有两次以上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四)在监督中发现存在违法行为,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改进,逾期不予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

第二十条 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直接降为C级,12个月内不予重新评定其它等级。

第二十一条 降级或取消等级决定应由原评定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出。

第二十二条 监管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餐饮服务单位出现了上述降级情况或等级发生了变化(如企业已不存在,企业对原加工经营场所进行改扩建,原有条件和管理水平发生变化,已达不到相应等级的),应及时向相应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反馈情况,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做出降级或取消决定。监管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接到降级或取消信誉度等级的决定后,应及时变更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卫生许可证上的等级标识和标牌。

第二十三条 降级的单位,一年内不得申请原级的评审,其负责人应重新参加量化分级管理知识培训。对降级单位申请原等级和对原加工经营场所进行改建、扩建和新建的企业,应重新申请评定。

第二十四条 已获得“六T”实务示范店称号的餐饮单位,不再进行信誉度等级评定,按A级信用等级对待,在餐饮服务许可证或卫生许可证上加贴A级标志。

第二十五条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每年应抽查一定数量的B级单位,对B级单位评定工作进行督查。

第二十六条 A、B级信用等级每3年由评审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评审小组现场审核一次,市、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A、B级单位动态管理的数据资料。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安全管理制度评审 篇9

2011-10-6

《论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是电力生产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因此企业必须以安全生产为中心,长抓安全不放松。本文分析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根本目的及生产过程中决定安全的一些基本因素,并对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方法进行了阐述,对施工项目安全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当前,面临着电力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着更残酷的市场竞争。项目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就是电力工程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

一方面,由于施工现场是个动态的多工程立体作业,生产设施的临时性、作业环境的多变性、人机的流动性,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导致安全隐患大量存在。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电力建设的迅猛发展,建设规模日趋扩大,传统的安全工作方法由于不能掌握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和对事故进行预测,已很难适应现代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其结果是在施工建设中不断发生灾难性的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在施工实践中,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患措施,消除、减少、预防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做到生产全过程的安全。

一、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特点概述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切实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岗位安全职责,对施工现场实行统一规范、管理、指导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全面提高输电线路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水平,营造安全、健康的施工环境,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实现输电线路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可控、在控、能控。

由于电力工程的建设投资一般较为庞大,所以建设工期长,涉及的工序多,而当中的任何一道工序都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

由于电力工程建设的工序繁多,所以土建工程、电气安装工程、放紧线工程、水工工程、设备调试工程等许多专业都要用到,所以专业性很强。

二、电力工程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由于电力建设、施工等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尽管事故的发生存在不同的客观原因,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现场的安全措施没有得到执行落实,有的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只是浮于表面,没有做细做实,不是认真贯彻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工作规程、落实各项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以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而是为了做样子,做给上级领导看,应付各种检查评比,其结果必然使安全工作流于形式。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最大效益,但有的管理者往往认识不够深刻,只看到安全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看不到做好安全工作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从而导致对安全工作认识片面。还有,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存在浮躁思想,安全观念淡薄,平时不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监督,没有掌握第一手的、真实的、全面的现

场信息,对现场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准确有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不进行深入细致研究,而热衷于走过场、瞎指挥。这些存在的问题,往往就是导致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

三、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建议 1.落实安全责任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规定》(试行)、《国网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册》要求,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策划,全面推行安全文明施工“六化”标准管理。按照模块化管理将现场划分为生活办公、材料站、施工现场三大模块。再将三大模块分成生活、办公、材料、牵、张场、基础、立塔等区域;实行常态化区域维护,其重点是责任到人。

制合理分解、控制安全目标,将安全目标合理分解到施工班组、分解到施工网络图中的关键项目上去。并制定实现安全目标的措施。建设单位分别与主体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和施工安全监理责任书。并对安全目标责任书实行动态检查、考评,按月度、季度检查目标实施、落实情况,及时纠正落实过程中的偏差。

2.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为防止误操作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必须严格遵守电气操作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健全和细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奖惩措施,制定详细准确的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规范员工作业行为,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统一、规范、切实可行的标准。加大对安全工作的监控力度,使安全工作更加规范化。

3.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员工安全施工素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与学习,如安全警示教育、事故分析等,让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必须把安全教育培训同思想教育、技术教育、岗位专业培训相结合,把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提高技术业务能力相结合,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

既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态度不正确、操作技能或技术素质差、健康或生理状态不佳等;又要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各类安全工器具、起重工器具的检查、维护、保养,并定期进行安全预防性试验,有效控制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更要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杜绝安全管理漏洞,这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及安全员要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善于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现行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性评价,查找安全薄弱环节,并及时补充完善,堵塞漏洞,对重大危险源要进行重点控制,务必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它的落实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步发展,甚至电网的安全稳定。我们应积极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从而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企业的安全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我们要看到,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祸根,可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相辅相成的。因此,运用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结合工程施工实际,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和《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完善和提高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重大意义,完善各级岗位安全

责任制,才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才能做到职责落实、运作规范,扎扎实实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全面实现电力项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

安全管理制度评审 篇10

关键词: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优化管理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制度的实施是保障政府采购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开展的重要一环。从最初的货物类、工程类采购发展到服务类项目采购,政府采购活动对评审专家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升。进一步优化完善评审专家队伍,规范专家库管理,充分发挥评审专家在政府采购中的积极作用,对有效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至关重要。

一、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家库建设不到位

1.专家库数量整体不足。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类项目的扩大,某些专业的专家数量几乎为零,管理部门在人手少,精力不足的情况下,临时找评委的现象屡见不鲜,此种情况在县级地区尤为明显,影响了采购评审的效率和质量。

2.专业划分不细,人员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电子、建筑等比较成熟的项目专家比较充裕,而如行业规划、专用设备等特殊项目专家偏少,虽然目前一些省级专家库基本实现了共享,但由于设置类别过粗,还是存在着评审专家在评审时对项目一知半解的情况。

3.信息资源单一陈旧,更新不及时。往往会出现号码无法接通、专家更换单位不在此领域、年龄偏大不胜任评审工作、路途遥远不愿意来的情况,从深层次来说,专家库的信息是很单一的,专家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往评审情况、从业经历等信息无从得知。

(二)评审专家使用效率不高

1.评审专家综合素质不高。政府采购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作为评审专家不仅需要懂专业技术,还需要掌握市场行情、法律法规知识。而在当下提倡术业有专攻的环境下,要做到技术、商务、市场、法律样样涉足甚至精通是比较困难的。

2.专家使用环节单一。专家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在项目评审环节,但随着项目种类的增多,技术、参数等复杂程度的增加,采购人对如何采购到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很难把握。作为某一领域的权威,专家发挥的作用不应局限在评标环节,前期的项目论证、后期的项目验收更需要专家的参与。

3.专家参与评审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荣誉感不强。一些专业技术能力比较强的专家经常参与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走程序的感觉比较强烈,发挥不出专业水平。而在评审某些难度较高的项目时所得到的报酬与一般项目相同,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积极性。二是评审时间过长。一般招标项目的评标时间在半天左右,如果碰到数额比较大,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会延长到一天,评审专家精疲力尽,如果碰到本职工作比较忙的情况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

1.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可执行力不强。表现为监督约束配套规定不健全,有些专家滥用自由量裁权、评审倾向性明显等违纪违规和随意行为无法准确衡量,现有的这些规定实际操作困难重重,即使评审专家未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承担义务,监管部门及采购代理机构也无法对其进行实质上的处理。笔者很少看到有评审专家被通报,实际上就是评审专家权利和义务不对等。

2.专家考核管理体系不健全。一是考核档案不规范。仅仅将了解到的在评审过程中表现不佳的专家做临时或者零散的记录,缺乏专家档案管理的系统性。二是监管部门监督不利。只在金额大的项目开评标时才到现场监督,而采购代理机构的监督缺乏积极性和约束力。三是缺乏信息反馈机制。经常是采购代理机构发现了问题专家但不向监管部门反馈,监管部门就无法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四是奖惩机制不健全。一些有责任心、评审能力强、乐于参加评审活动的专家得不到及时的肯定,削弱了其参与评审活动的积极性。

二、优化政府采购评审专家队伍管理的措施

(一)夯实专家库基础建设

1.确立分级建库责任。针对目前政府采购专家库运行现状,应明确以省、地级市为主导、县市为补充的专家库建立体系。将具有高级职称或同等水平的专家统一纳入省级专家库,资源供地方政府共享,县市级政府可以适当放低专家的准入门槛,将本地区各专业的人才纳入地方政府专家库作为补充。

2.拓宽专家来源渠道。一是从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征集人才。这主要针对大城市以及经济发达地区。二是由行业协会推荐有技术有能力的专家。行业协会一般对本行业相关人才的从业背景、任职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方面掌握的比较全面。三是可以从当地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选聘优秀人士。可以从人社部门的职称办掌握相关的资源。

3.实行精细化管理。首先,对通过个人报名及单位推荐的方式报名的专家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并按照专业类别进行细分,将每个专家划分到具体的专业。其次,对通过初步审查的专家进行考察,主要是技术水平、从业状况、遵纪守法、特殊荣誉等方面,记录归档以便查询。后期主要是根据专家的参加评审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将出现严重偏差的专家及时清理出队伍,保持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创新评审专家管理方式

1. 教育培训常态化。针对部分专家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缺乏,对采购流程不熟悉的情况,集采机构可以将专家培训纳入年度计划,定期组织评审专家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理论实务,开展技术类专家与经济法律类专家轮流讲课交流活动,帮助专家提升综合素质。

2. 实行契约化管理。进入专家库的专家与监管部门签订责任书,随时接受监督。要求专家承诺不参加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评审项目,采取主动回避;不滥用自由量裁权,客观、公正的履行评审职责,对自己的评审意见负责;对供应商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予以保密,不向外人透露评标过程。

3.发挥评审专家在整个采购活动中的作用。评审专家作为某一特定领域的权威,对技术的掌握、市场的研判、产品的走向比任何人都清楚。因此,相对于专家在评审阶段按照程序完成评审工作外,采购项目的需求论证、技术内容、目标的定位、市场因素分析、采购方法、评审标准以及项目后期的验收专家的作用也是十分关键的。

(三)加大评审专家考核监督

1.完善专家管理规定。对评审专家的相关处罚规定进行修改,细化对评审专家违规处罚的情形,明确监管责任人。落实管和用相结合的管理方法,赋予采购代理机构更多监管的职能,特别是明确采购代理机构在评审过程中可以拒绝违法、违规采购结果的情形,防止评审专家滥用自由量裁权,从多方面增强管理规定的威慑力。

2.加强专家日常考核。对专家的日常考核主要由采购代理机构负责,对表现突出及表现欠佳的都要记录在档,定期向监管部门反馈。监管部门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评审专家作出不良记录、通报批评、停止从事政府采购评审资格的处罚,及时在全国政府采购指定媒体上通报。鼓励有水平、责任心强、愿意参加政府采购评审活动的专家多参与,并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 汪佳丽.浅谈政府采购专家评审制度[J].中国集体经济,2013,(1):32-36.

上一篇:别梦思四年级作文200字下一篇:弹奏和谐文明交通安全曲-辉县付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