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

2024-10-15

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精选12篇)

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 篇1

目前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联合企业, 在用特种设备的数量多, 品种繁杂, 应用范围广。因为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 如果使用、管理不当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国家对各类特种设备的安全十分重视, 国务院曾于2003年3月31日颁布第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009年1月24日又颁布修改的第549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该条例的实施, 有效地控制或降低了特种设备事故。

生产靠设备、设备靠管理、管理靠制度、制度保安全、安全出效益,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意义十分重大, 要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和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采取有力措施, 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管理, 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认清安全管理与监督管理中的问题

在特种设备维修和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片面性、主观性、盲目性, 只侧重于追究人员的操作责任或只抓“违章”, 而忽视了创造本质安全。如在企业中广泛使用的厂内机动车辆, 部分管理和维修人员存在着厂内机动车只在“厂内跑跑, 能动则好、以修代保”, 年度检验也是为了应付, 车辆的安全运行没有根本的安全保障。有的特种设备如压力容器没有开展预测工作, 没有进行事前的系统安全评价, 工作重点是处理已发生的事故, 而忽略了从使用、维修阶段就开始抓安全。

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没有明确的目标。凭经验处理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盲目性大。无数次的事故教训一再告诫我们:管理的疏漏、人为的失误、设备的缺陷、安全技术的滞后、规章制度的不健全, 往往是企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也是安全生产的最大危害, 而管理的疏漏又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企业对特种设备监控、预防事故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不够完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维护、维修及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制定安全管理与监督管理的措施

健全特种设备的基础档案管理。

严格按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保证特种设备档案收集齐全。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 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规定, 明确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归档的基本内容:设备设计文件及全套图样、安装和使用说明书、强度计算书, 省或市技术监督部门签发的检验报告、使用许可证和审批意见等。

明确管理职责, 督导使用单位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应明确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直接领导责任, 并把特种设备的管理纳入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奖惩内容,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平台, 将特种设备的相关信息及技术参数纳入计算机网络管理,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明确责任, 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有协助档案管理人员做好特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登记和保管好档案资料的责任。设备管理部门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 建立健全设备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检验鉴定记录等, 以不断充实特种设备档案内容, 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 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实施特殊管理, 提高档案利用率。提高特种设备的档案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利用率。如安全检查工作, 可使广大技术人员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查阅档案资料, 及时处理潜在隐患, 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降低事故率, 保持正常的生产秩序。

对特种设备安全进行有效监控。

加强特种设备的选型购置, 对设计、制造与安装各环节应严格控制。首先设计上必须符合相应的标准和安全技术要求。生产制造特种设备的单位, 在人员素质、加工设备、管理水平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必须达到应有的条件。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可制度, 只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才能从事特种设备的生产制造。对生产制造的特种设备, 必须出具制造质量证明, 对其质量和安全负责。对某些特种设备的安装, 如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电梯等设施, 必须由取得安装资格证书的安装单位安装, 安装单位必须对其安装的特种设备的质量与安全负责。

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与运行管理。加强对运行中特种设备的监测, 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 及早防范突发事故。同时, 有效使用设备状态监测仪器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也能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对主机设备和重要附件进行巡视检查或在线监控, 特别是重点检查安全附件系统保护装置的完好状态和灵敏性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 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 遇有紧急状况, 随时采取应急防范措施, 如发现危及人身和有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情况则立即停机。设备物资管理部门对重要的安全设施, 应储存型号规格相同、质量可靠的关键备件, 以备紧急状态下更换。

对特种设备使用过程进行记录, 是强化责任的一种手段, 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一种措施, 是在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便于分析, 利于合理提出处理意见。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档案并保持完整, 也反映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管理水平。对关键岗位的特种设备, 要做到在生产中每隔一定时间对主机设备的运行参数作完整的记录, 每班将设备状况、有无故障、检修内容全部记录在运行日记中, 做到班班交接。

积极组织开展状态监测, 使设备现场管理和事故预防手段趋于科学化和现代化。对关键岗位的特种设备, 如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 应采用先进的状态监测技术对其在线监测、离线监测或无损检测。通过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的应用, 可及早发现特种设备技术参数的变化, 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的范围和时限, 为制定抢修方案, 防范事故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加强具有重大危险源 (或危险因素) 特种设备的紧急预案演练。认真准备防范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并做好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以便在发生事故时, 能果断、准确、迅速地将影响范围缩小到最低程度, 防止特种设备发生事故而无应急措施, 确保将事故程度、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

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因表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对人为因素, 应通过培训教育来纠正。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 包括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 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 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只有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才会有保证。

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

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 机械部件、电器元件, 其性能状况及各部件间的配合如何, 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 对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非常重要。使用单位应做好特种设备的日常性维护保养工作, 对关键部件或无能力大修的特种设备, 使用单位应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代为维修保养, 例如, 锅炉、起重设备的使用单位, 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为其维修保养。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使用单位与维修保养单位一定要签订合同, 明确维修保养质量和安全责任, 要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况, 一旦出现故障, 应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排除故障, 恢复正常运行;使用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 要有日常运行记录及维修保养记录, 以备查证。

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 篇2

1.积极宣传、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法规和安全技术措施。敢于坚持原则,做遵章守纪的模范。

2.兼职安全管理员上岗期间,佩戴统一的红底黄字“兼职安全监督员”袖标。有权对违章作业,冒险蛮干的行为进行纠正,必要时报告项目部管理人员。

3.对进入现场施工的单位或个人,安全员有权监督其执行安全管理规定,发现问题,立即令其改正。

4.深入施工现场,对发现的不安全动态,提出改进意见。

5.参加审查本单位施工组织方案的安全技术措施,对有关安全防护提出建议。检查施工安全技术交底是否齐全。

6.协助班组做好本班组安全工作,受工地安全员的业务指导,协助班组做好班前安全布置、班中安全检查、班后安全总结。

7.组织开展本班组各种安全活动,认真做好安全活动日记录,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8.对新工人进行岗位安全教育。

9.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

10.检查督促班组人员合理使用劳保用品和各种防护用品、消防器材。

11.发生事故要及时了解情况,维护好现场,并向领导报告。

12.兼职安全管理员要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努力学习相关安全生产知识,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以便可以更好的开展安全工作。

群众安全监督员职责

1.群众安全监督员上岗期间,佩戴统一的黄底红字“群众安全监督员”袖标。

2.群众监督员有权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和工人劳动保护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对事故隐患提出整改意见;

3.及时发现并劝止施工现场各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不安全行为;劝止无效,应及时向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反映。

4.发现施工场所内有不符合安全标准或主要生产安全设施及环境异常,应及时向现场管理人员汇报;

5.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并可能危及工人生命安全时,有权命令所有人员停止作业、撤离现场,并应协助做好疏导工作。

6.监督施工现场落实建筑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劳动保护制度情况,对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阻挠或打击报复群众监督员履行安全职责的行为,有权向上级工会或政府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

7.实行班组安全生产台帐制度,认真做好班组安全情况记录。

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 篇3

安全工作是油田施工的头等大事,需要我们认清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结合施工现场复杂的安全环境,努力做到施工 实施到哪里,安全管理岗位就变动到哪里,安全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杜绝“三违”做到“三不伤害”。

综合分析,违章的行为和现象,究竟存在哪些深层次原因呢?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安全观念还未从被动的“要我安全”阶段转化到主观的“我要安全”观念上来。综合员工自身原因和企业管理中的原因分析,不安全因素起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意识淡漠。没有真正体现出“安全为天”的思想,经常是躺在成绩的温床上,思想上自顾自放松注意,势必会造成安全隐患。违章不一定会造成事故,但事故的发生一定有多处违章,这是不容置疑的辨证观点。为什么违章事件屡禁不止呢?个人之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违章人认为此事不大或者没事;认为违章是完成工作的“便利通道”;认为企业那些安全规定和安全防范措施是领导用来管理和整治员工用的;甚至认为那些所谓事故通报的悲惨事件,只不过是危言耸听,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抱有上述这些思想的人根本没把违章当回事儿,只要不被逮着,便一而再,再而三地违章。重大事件的起因往往是微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正因为微小,让人防不胜防,毫无察觉,让人麻痹大意,才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非常重大而又悲惨的后果。 联想到我们的实际工作,我们不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吗?

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管理者只是将安全工作挂在嘴上,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只抓生产,忽视安全。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不清楚自己的安全职责,遇到问题相互推诿,认为安全是管安全人员的事情;认为上面安全要求过多,生产都应付不过来,哪有心思和精力学文件和抓落实,认为可执行可不执行,甚至连看都不看直接进行下发,没有针对上面要求和工作实际,制订切实可行措施加以落实,甚至在检查中一句话“注意安全”。 如果每位员工在每日的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检查,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防止不安全的因素存在,杜绝事故隐患,从小事做起,就能筑起安全大堤。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生命得到保证,身体免于伤害,财产免于损失。“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还要依靠健全的制度,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措施和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

反违章禁令落不到实处。不愿学习各种规程制度,这种消极的对待工作的方法,也与当前的形式格格不入,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与安全生产的要求背道而馳。

检查考核不到位。检查考核中,存在把关不严、标准不高,方式单一等,有的检查者甚至自身水平不高,不了解工作程序和准则,违章指挥等。要勤于检查,及时发现整改事故隐患。一线岗位安全隐患和死角多,习惯性违章较普遍,如果只在形式上讲安全,应付检查,那么即使是投入再大,付出再多,安全环境也不能得到本质改善,安全管理水平永远不能得到本质提升。

风险管理不到位,流于形式。不能有效识别和评估风险,闭门造车一个人编写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表,当然就没有切实可行的风险削减措施,照搬照套。

安全教育措施不力,效果参差不齐。对安全防护设施操作现场检查存在操作不熟练,有的甚至不会操作。未针对现场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员工只知道注意安全,不知道注意哪些方面的,班前会安全注意事项交代不细。现场检查表流于形式,全部以符合填写,根本不管符合不符合,没有履行好岗位职责。新增员工较多,虽然接受了三级入场教育,基层单位也开展了现场和理论培训,仍存在安全操作技能低,对存在风险了解不清等。

安全就是时刻注重岗位沟通,协调操作,不被别人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是坚持良好的操作习惯,是永远珍惜生命,是阻止别人违章,是每时每刻高度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是确保安全的前提,首先要让全员认真学习和领会,从根本上养成遵纪守法、安全第一的岗位操作习惯。严格规范和执行作业程序和监管措施。通过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安全生产检查,落实责任履行情况。坚决执行反违章六条禁令。要结合自身特点和风险类别,细化“反违章禁令”执行条款,将“三标”、“五型班组”、“安全文化”、“大比武、大练兵”活动相结合,大力开展违章行为专项整治活动,狠反“三违”行为,切实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进一步提高对公司“反违章禁令”和 “安全为天”要求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大讨论带动大检查大整改,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自觉做到遵章守纪;进一步强化“三基”,狠反“三违”,提高安全执行力。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事建筑施工行业,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风,有“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时刻紧绷安全之弦,从严要求。从我做起,熟练掌握安全专业知识,预知危险,分析和控制危险。从我做起,掌握和熟悉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只要我们真正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安全装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做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思想,我们就能把好我们的安全关。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提高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贯彻“三个代”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和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和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抓实。

二是加强“有感领导”。一个企业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要结合本企业的生产任务真正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从上到下形成强有力的,高效率的安全生产领导机制。

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要制定责任范围分明,责任程度科学,处罚力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人人肩上有担子、头上有压力、心中有责任,真正形成一种内部有动力,外部有压力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是采取有力措施。要教育方方面面的人员,特别是生产一线人员工作必须慎之又慎,严格按照规定和规程办事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到位,做到万无一失。

五是强化检查督促。各级领导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一定要恪尽职守,勤奋工作,要改进工作方式,定期不定期的深入生产一线检查督促,警钟长鸣,防范于未然。

六是保障安全资金投入。安全投入只有按需按期定额到位,安全生产才能得到有力保障,大打安全攻坚战,才能实现安全生产。

如何做好石油企业安全监督与管理 篇4

一、明晰主体责任,落实员工岗位职责

石油企业深化改革,改变管理模式,无疑是强化了企业管理,提高了竞争力。但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检查不深入,考核走形式,使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虽然早已家喻户晓,但实际上是喊得多、做得少,下文件多、落实得少,吹得多、干得少,总结的多,分析的少……其主要原因是主体责任不明晰,岗位职责不落实。目前推行的安全责任制应该是双向的,下级向上级(岗位职责、主要责任)、上级向下级(管理职责、责任追究)都负有安全责任。如果出了事谁都不愿负责,谁也不敢承担责任,说明这种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积极的,管理已出现了问题。如果它的实施没有让事故率逐渐下降,那么它就需要改进或改变。理顺安全管理责、权、利的关系,在下一级管理者处理安全事故时,上级领导必须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借此消除下级的心理阴影,这样下级才能冲破人际关系、情面的束缚,无所顾虑地履行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责,达到企业长治久安。

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管理体系。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建立一套“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主管部门责任分工,确定责任主体,实行安全生产目标化管理,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并保证不管企业如何改革,机构如何调整,人员如何变动,都要将安全责任主体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单位,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职责划分清楚了,逐级去落实,“与我无关”、“从众”这类心理也就能克服,各级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就会提升,从而达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要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激励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离不开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人类的惰性和奴性制约着人的思维和工作态度。古人云:“无利不起早”,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必须与经济效益挂钩,让员工懂得不履行自己的职责就会遭受处罚,甚至会丢到饭碗。为此,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责任奖罚、考核机制,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制定详细的、具体的、量化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方案,逐步实施,稳步推进,形成“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你放心”的良好局面。

要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发生各类事故时,要认真组织调查分析,按“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究管理者直至责任人的责任。首先从各级领导责任查起,把安全责任直接与各级领导的工作业绩挂钩,行政追究。其次就是对事故的责任人进行处罚,责任追究。在此基础上,把安全指标完成情况与纳入干部、单位业绩考核机制之中,对于连续发生事故或发生重大事故的单位要给予重罚,形成高压态势。

二、加强制度建设,树立员工“法制”观念

安全制度建设应该针对新发现的安全问题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使之沿着预想的方向发展,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而不应该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制度上不厌其烦地打补丁、镶花边,非要把它弄得经得起任何检查才罢手。单凭天衣无缝的安全生产制度绝对不会把事故率降低下来,有制度不执行或不能有效执行,制度就会形同虚设。所以,制度的执行才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抓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永远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目前我们国家安全法规比较健全,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就是因为一些社会现象造成了安全管理工作有法不能依,有章不能循,安全工作整体上还处在人治阶段。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企业要树立安全管理制度的“法制”观念,安全管理制度是红线、是底线,必须遵守。从某一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开始就要认真严肃地执行,让所有人看到管理阶层的态度和决心,强化执行力,使之常态化,借此带动各项制度有效运行。

三、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员工执行力

抓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就是抓执行力建设。什么是执行力?具体说就是在个人层面上要求每名员工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在基层管理层面上就是要把公司的战略落实到实处,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在领导层面上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恰当的岗位上。如何抓好执行力,强化执行力?有效的现场安全监督检查是管理者促进安全生产、监督制度执行情况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美国的杜邦公司(Dupont)在其200多年的发展中,尤其是安全管理和发展中总结了做好安全工作的很多好的经验。将安全管理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如下图。

第一阶段为自然本能阶段。主要特点是:依靠人的本能、以服从为目标、将职责委派给安全经理、缺少管理层参与。

第二阶段为严格监督阶段。主要特点是:管理层承诺、受雇的条件、害怕/纪律、规则/程序、目标和监督、重视培训。

第三阶段为自我管理阶段。主要特点是:个人知识,承诺,和标准、个人价值、关注自我、良好习惯、个人得到承认。

第四阶段为团队文化阶段。主要特点是:帮助别人遵守、留心他人、团队贡献、关注他人、集体荣誉。

笔者所在的长城钻探公司不断地与国际杜邦等知名公司合作,评估公司HSE体系运行状况,找出现阶段HSE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确定了当前时期,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公司的HSE管理仍然正处在严格监管阶段,实施异体监督、有效监督、监管两条线,严肃查处违章行为,不断强化执行力,在如林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比尔.盖茨说:“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安全监督基本离不开奖励和处罚这两种手段。究竟应该奖励还是处罚?没有明确的答案。大家都知道,有的教师注意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行为,并对其哪怕是些微进步给予赞扬和奖励,学生都会兴高采烈,并乐于重复那些积极性行为。有的老师很严厉,规范学生的不良习惯,严师出高徒的例子不乏其人。这是生活中的常识,对我们的安全管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笔者从事监督工作,以往采取的以人为本,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以说服教育、服务指导为主,突出表扬奖励,但实践证明不理想。基层确实有少数职工视规章制度为儿戏,在这部分职工身上“逆反”这种违章心理表现得相对突出,对管理制度持有“我就这样,你能把我怎样”的抵制态度。致使一些相同问题重复出现,习惯性违章行为比比皆是,隐患问题处上升趋势。这说明监督检查奖励和处罚要有阶段性、分情况。鉴于目前员工的安全素质较低的情况,经济处罚仍然最有效的手段。对这样的职工,即使较重的经济处罚也绝对是必要的,否则就会影响其他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监督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威望。

监督检查要奖罚分明,奖罚并举。奖励可以带动积极性,提升个人和集体利益觉悟,而过重的处罚则会导致拒绝承认失误、逃避事故责任。所以处罚也要有度,超过这个度事故责任人必然背负沉重的压力,其注意力可能完全集中于如何摆脱这种压力,而不是安全生产。奖励要公平合理,通过合理的奖励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监督检查要有规范的制度。在落实上级规定的安全检查内容和频次等要求的基础上,要积极创新安全检查模式,理论和检查形式均创新,检查的内容也要创新,不但要查一些明显存在的隐患,还要查各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缺陷等潜在的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实行“三定”,即:定责任、定时间、定措施,限期把存在问题和隐患进行整改,坚持制度化、常态化。

四、强化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制约安全工作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我认为是人的安全行为。人的安全行为当中最重要的是意识安全,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意识决定人的行动,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提高安全意识的手段之一是安全培训。在这一方面,测井行业知名的阿特拉斯和斯仑贝谢两大公司采用的“安全护照”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所谓“安全护照”其实就是证明员工接受过何种安全培训、培训内容接受程度(效果评估)、员工健康体检结果等的一个小册子,由基层经理以及安全主管盖章、签字确认,“安全护照”在现场作业以及办理转岗手续时必须携带。这种方法即方便了安全管理,也便于携带。我们同样注重员工资质能力培养,要求持证上岗,但员工需要持有的证件可能不止一个,保存、携带显然不如“安全护照”那样方便。长城钻探公司目前推行的《员工培训记录册》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需改进和提升,使之符合企业实际更好。

安全培训要注重效果。我们的很多安全培训都流于形式,授课人员专业现场经验较少,培训内容空泛枯燥,受训人员也不认真接受,人去心不去,培训的效果不甚理想。比如急救知识、逃生知识、避险常识等,它不仅在生产中应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保护自己及家人免遭意外伤害。但在培训过程中仍有很多人不能积极接受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提供培训者能够指出强调这一点,如果培训加强这方面的实操训练,如果实施严格的测试考核和效果评估,相信任何人都不会再无动于衷,严格监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建立培训晋级机制。接受安全培训应该成为岗位员工晋级的首要条件,这一点在我们国内大部分企业现行的薪酬分配中没有体现。员工薪酬应该与从业者的安全素质、业务能力挂钩,利益既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也是促进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从业者安全素质、业务能力低,他的薪酬系数就不要定得高,这种做法比发生事故之后重罚的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提高员工主动自觉提高安全业务素质,最终达到“我要安全”的境界。

树立群体安全意识。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其安全管理的水平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全局,如何坚持不懈地开展班组安全工作建设,将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经常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是安全生产管理长期努力的一个目标。要建立起一种“群体安全意识”,必须加强对班组长这个集体核心的培训教育,增强其安全管理技能和意识。从而强化班组安全管理,使班组安全管理逐步达到标准化、规范化,消除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建立警示教育长效机制。在街头总是可以看到,小孩子在母亲或父亲的左侧步履蹒跚地前行,这里就存在着很严重的安全隐患。首先,幼儿的头脑中没有任何危害意识,他的行为举动不可预测,很可能突然改变行走路线或者突然跑动,给对面行驶过来的车辆带来惊险。其次,他身体目标小,同成年人相比较,不易被对面行驶过来的司机所发现。再次,幼儿在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没有处理能力。真正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小孩子的父母就很少意识到上述风险,因此也不会走在孩子的左侧消除这种风险,这就是薄弱安全意识的具体表现之一。如果我们的交通管理部门能够加以宣传提示,相信就可以避免这种风险。

安全意识需要培养,需要源源不断地灌输、培训和教育,但要起到直达人心的效果需要讲究方式。有些单位建立安全警示室,用一些真实的案例、事故现场真是的图片,让观看者触目惊心、触景生情,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效果。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该警示室布满了各种经济处罚通告,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吗?现行的事故处理多数以通报形式传达到岗位员工,相当于责任事故帮助教育其他人。如果让事故责任人在会议等公共场合进行自我讲述、分析事故,自我提高认识,是不是效果更好?安全教育培训任重而道远。

结束语

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 篇5

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督

申报系列:工程

申报专业:安全

工作岗位:安全管理

姓名:

单位:维修公司仪表三车间

单位领导审核签字:

正确处理安全监督与管理的关系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督

摘要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工作重在管理、监督到位,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各有侧重,健全监督体制,以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做到依法监督,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督,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关键词安全监督安全管理实施有效

正文

实践证明,安全生产工作永无止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形势的发展对企业安全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如何确保安全管理措施到位,如何完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如何将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一线,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是当前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中间梗阻”的现象,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检查不落实,使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形同虚设。“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虽然早已家喻户晓,但实际上是喊得多、落实得少,叫得响、行动迟缓、制度的制定与行动执行脱节。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习惯性违章,规范和控制人的行为是安全工作的关键。只有加强生产过程监督,规范现场安全措施,加强对人员违章现场处罚,不断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推行标准化作业,将安全工作真正从事后分析转移到过程监督中,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才是扭转不安全局面的有效措施。

2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法制化建设和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督十分注重“以人为本,重在教育和预防”的原则,注意发现、总结和推广安全管理中的好做法,激发和保护班组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违章作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才能形成有效的生产流程安全监督机制。安全监督管理,应突出强调敢抓、敢管、敢考核。安全管理工作应以人为本,围绕人的行为,规范各项管理措施,采取“多层次、低重心”的管理手段,将工作的中心下移,放在生产一线的班组,开展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多层次管理,才能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监督以监督为主,管理为辅,专门负责作业现场监督,指导基层落实执行各项HSE管理方案和措施;安全管理以管理为主,监督为辅,侧重于有关HSE管理方案和措施的制定,检查验证HSE管理方案和措施的有效与否。安全生产工

作是一项综合管理科学,有管理无监督或有监督无管理都不能达到目的,安全工作重在管理、监督到位,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只有根据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及时纠正和查处违章,实现安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过程监督的转变,才能实现本质安全。深入贯彻“监管两条线”要求,坚持监管分离,分工协作,相辅相成的原则,做到安全监管分工不分家十分必要。

3如何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督

建立安全监督体制是中油集团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上长期以来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推动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没有监督的生产就会导致事故,无数次事故教训证明,管理的疏漏、人为的失误、设备的缺陷、安全技术的滞后,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安全生产的最大危害。而管理的疏漏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追本溯源,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不尽如人意,并不是因为缺少必要的管理技巧和手段,而是因为缺少足够的动力和监督约束机制。如何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督,已成为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以下是就如何实施安全监督工作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3.1 增强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安全责任是法律责任的一部分。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明确了生产、设计、施工等各相关单位所承担的安全责任。安全监督是采用异体监督,是第三方监督。HSE监督工作难度大,对监督人员的要求高,如果工作责任性不强,专业知识不精,就很难胜任安全监督工作; 为适应安全监督业务的需求,我们要对从事安全监督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监督业务培训,提高监督业务水平,并要求其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尽快进入角色,以适应安全监督岗位业务的需要。监督人员必须在自觉提高自身安全监督业务素质的同时,强化安全监督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使安全监督工作始终贯穿于生产作业的全过程。

3.2建立与完善配套的制度,完善体系,确保安全设施到位,规范HSE监督工作的健康开展

明确HSE监督职责,结合实际制定HSE监督管理办法,规定HSE监督的运作、行为规范和考核与奖惩。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各二级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检查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执行情况,完善安全保障体系,督促安全投入及时到位。确保安全设施设备及防护用品及时到位并有效使用,对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责任不明确、防护设施和设备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的检修或工程项目,要限期落实整改,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3.3明确作业各阶段安全监督重心,落实过程控制,有效开展安全监督工作。

对于重点要害部位、关键设备、工程建设项目来说,安全监督各阶段工作重心有所不同。炼油化工装置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的生产特点,因此,要对装置进行认真的有效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制定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对工艺管理、要害部位、关键设备实行分级安全监督,领导干部承包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定期检查情况;安全监督总站重点通过专项检查、综合检查、节前检查、现场安全检查等方式,对落实“两书一表”的运行情况实施监督。对工程建设项目,应划分为施工准备、施工实施、竣工验收等阶段的安全监督,各施工准备阶段应依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明确项目安全监督人员的职责,制定安全监督程序,审查总承包单位项目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网络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核查已到达施工现场的材料、工具、机械设备的检验证明和安全状态等;施工阶段应严格按安全监督程序开展安全监督工作,根据施工作业的特点,对重点施工项目委派安全监督进行全天候现场监督,监督二级单位安全监督部门和监督人员履行监督责任情况,全方位的实施有效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施工项目安全施工、按期完工;竣工验收阶段应督促施工单位制订安全保卫、防火制度,防止建筑产品及设备损坏。对检维修及改造项目,结合检修实际制定化工装置检修改造现场检查表,重点是监督检查检修项目制定的消减和控制、防范措施是否到位。

3.4应用危险控制技术确保安全

控制事故隐患是安全监督的最终目的,系统危险的辨别预测、分析评价都是危险控制技术。危险控制技术分宏观控制技术和微观控制技术两大类。宏观控制技术以整个工程项目为对象,对危险进行控制。采用的技术手段有:法制手段(政策、法令、规章)、经济手段(奖、罚、惩)和教育手段(入厂安全教育、特殊工种教育),安全监督则以法律和教育手段为主。微观控制技术以具体的危险源为控制对象,以系统工程为原理,对危险进行控制。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安全监督则以管理措施为主,加强有关的安全检查和技术方案审核工作。安全监督随着研究对象不同,方法措施也完全不同,应做到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3.5充分发挥体系作用,加大查纠违章的力度

违章操作是发生事故的主要根源,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章行为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为使对违章行为的查纠工作制度化,首先要求全员必须要树立一个思想,即全员树立“违章作业等于自杀,违章指挥等于杀人,违章不纠等于帮凶,违章就是隐患,违章就是事故”的思想。同时,为了对违章行为的处

罚定量化,兰州石化公司制定了《兰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违章处罚和违章记分管理规定》,规定了对违章单位和个人的处罚标准,制定了违章记分管理办法,坚持原则,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有效监督,加大纠正“三违”力度,杜绝麻痹思想,严格纠正违章行为,尤其是习惯性违章,提高安全意识,努力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最终实现“我会安全”。

3.6定期发布安全监督信息,督促隐患整改

对安全监督检查情况,定期以安全监督简报的形式发布,使各二级单位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使安全生产总体处于受控状态。

结束语

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 篇6

的贯彻落实提供相应的参考帮助。

面对如今的发展形势,环境问题让人堪忧,尽管我国在整个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提出严厉的监管处罚政策,但是在一些地区仍旧存在着偷奸耍滑的不法厂商,在法律角度上看待这个问题,这些厂商的行为已经严重触犯了我国的法律,在道德行为的角度上分析,这些不法厂商为了自身的利益,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此看来,我国不仅要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更应该强化安全环保监督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度,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我国的工业社会向着绿色发展的方向前行,进而带动我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环保管理现状

现今的安全环保管理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出台已经逐渐的趋向于完善,并且得到了相当多的成效,例如:经济型绿色汽车酒精燃油主要追求人与自然健康稳定的合写发展,二者之间共同进步,将环保理念和技术与化学、自然科学还有机械学相结合,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新型汽车燃油类型,更好的用降低污染的方式来保护自然,使生态平衡系统更加完善,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打造出优良的自然环境,进而推动化学实验的人性化思考,使得汽车燃油的研制生产与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尽管现在已经有着相应的治理改革成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旧存在着相当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例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影响着安全环保工作的实施,现今的社会是工业化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逐渐的出现在工业化市场上,这些企业其自身的生产制造已经对整个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些企业更是不顾环保监管单位的相关政策制度,对环境造成了大肆的破坏,为整个安全环保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安全环保监督措施

制定安全环保监督制度。安全环保监督制度建设的目的就是帮助安全环保监管部门自身保证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环境的监督治理。安全环保监管部门要全面加强安全环保监督制度建设,满足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安全环保监督制度进行不断更新,通过技术等多种手段对外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制度的建设不应当仅仅沦为一种形式,要想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就要全面加强执行力,确保所有制度的高效落实,因此,各安全环保监管部门应当从上到下,由管理者带头,强化制度的执行;在做好安全环保监督制度建设的同时,全面提升各基层的风险控制意识,唯有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建设,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加大法律惩处力度。当前的法律约束力相对来说不强,虽然对于发展工业破坏环境行为有法可依,但显然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发展工业破坏环境有着较为严厉的处罚力度,相比之下,我国的法律要轻得多,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并未受到多么严肃的处理,甚至不了了之,这样的情况无疑助长了其他企业的效仿气势,使得发展工业破坏环境案件层出不穷。因此,只有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完善相关的条例,扩大打击范围,加强处罚力度,真正落实法律的权威,起到有力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真正杜绝发展工业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保证我国的环保事业能够正常的运行,并且还能够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环保隐患治理方案

优化安全环保监管部门的内部管理。首先,国家应该积极健全和完善与对于安全环保监管部门内部管理和控制方面的相关法律和政策,出台一些法律和政策对安全环保监管部门的内部管理和控制进行有效监督和规范,使安全环保监管部门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得以真实的反映安全环保监管部门的经营状况,进而使得安全环保监管部门的财务管理越来越好,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安全环保监管部门运行中的风险,进而使得安全环保监管部门的财务管理走上健全发展的道路。所以国家要想使得安全环保监管部门的财务和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就必须出台切实有效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这样安全环保监管部门内部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真实的反映安全环保监管部门当前管理状况,这样才能使得安全环保监管部门的安全环保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进而方便安全环保监管部门上层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家安全环保方面的治理内容更加健全,进而整个工业及相关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才不会在发展中破坏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规定环保隐患治理执行标准。关于安全环保的预期执行标准《环境保护法》虽然未能作出相关的规定,但是通常情况下,对于安全环保的购买价格和安全环保的维修安全环保监管部门都同样对待。这样安全安环保监管部门在执行安全环保管理措施时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精神,过高估算安全环保监管部门的安全环保管理措施方式往往不利于管理措施的实行。因此在执行安全环保管理措施时要满足安全环保管理措施的标准要求,但是有些安全环保监管部门可以适当的改革安全环保执行标准,可是这种方式相对于具有着执行力的安全环保监管部门而言。只有安全环保监管部门适当增强安全环保执行标准,这样才可以促进安全环保措施的有效进行,安全环保监管部门在进行安全环保隐患治理时要注重满足安全环保监管部门财务制度和相关的法律要求,不能擅自更改安全环保的执行标准。

发展绿色环保工业。所谓的绿色环保工业,是指在研制工业产品的全过程中以及在工业产品的性能上,在最大程度上的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人们提供一种实用的、健康的和具有高效性并且促进人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工业产品。对于绿色环保工业产品理念的概念理解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绿色环保工业产品理念对于研制的过程更加关注,既要高效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可用资源,又要对环境尽可能地降低破坏。第二部分,绿色环保工业产品理念对于工业产品的功能性更加注重,要将工业产品的环保、健康和高效作为首要任务。第三部分,绿色环保工业产品理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加重视,希望通过绿色环保理念在工业产品研制设计中的应用与结合,让整个生态系统与试验创造得到和谐稳定的发展。

环保问题应急管理策略

突发环保安全事件的策略制定。对于应急事件的策略制定需要做到损益合理,对突发环保安全事件的处理所实施的方案,需要与突发环保安全事件对环境或者是社会造成损害的性质,危害程度以及阶段相协调;对突发环保安全事件有多种策略能够选择,需要选取有利于公众整体利益的策略,对自身危害或者是社会整体利益更少危害的策略,要限定在人们的能够进行消除或者是控制的突发环保安全事件给人们或者是社会造成的损害所必要的范围内,而且还对公众产生的损失的相关利益进行适当合理的补偿;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对突发环保安全事件的进展进行实时的把控,掌握到突发环保安全事件的事态发展,进而科学合理的提出突发环保安全事件的应急策略。

突发环保安全事件的策略实施。在对突发环保安全事件的策略进行制定后,环保安全监督管理各个部门需要形成联动处理关系,通过各个部门的相互共同和协调,将突发环保安全事件的策略按照预定的步骤进行实施,例如:环保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实时的对突发环保安全事件进行监控,环保安全治理部门需要根据监控得到的相关情况进行具体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在整个策略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法律政策进行正确的运用,通过突发环保安全事件环境治理法律政策工具进行合理的运用,进而对整个突发环保安全事件进行解决,并且在解决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突发环保安全事件的事件起因、解决方案、方案实施过程以及突发环保安全事件的解决结果进行具体的记录,并计入电子档案库,为以后的突发环保安全事件的解决提供相应的参考帮助。

综上所述,随着绿色环保知识的普及,绿色环保的概念已经逐渐的深入人心,人们期望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在此之前,我国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政策,期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社会稳定的长久进步,因此,对于安全环保问题我国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督力度,合理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并且要有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除此之外,所采取的管理对策还需要与国家的具体政策相结合,优化安全环保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体系,进而促进我国的整体化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督 篇7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相关概述

食品安全检测及其标准

所谓食品安全, 是指食品本身及其各种添加剂、防腐剂、包装等符合国家或国际相关参数规定标准。满足食品安全的食品应是无毒无害的, 食用后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而食品安全标准, 是指保证食品安全的一系列准则, 如食品入市质量限制条例, 对食品添加剂种类、用量等的限制, 超过一定量便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物质用量及使用范围的限制等。食品安全标准是规范、约束食品生产者行为, 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与支持, 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参考。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依据食品安全标准对各类食品所含物质的种类、含量、理化性质等进行科学检测, 从而判定被检测食品是否安全可入市。即食品安全检测是管理入市食品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是减少和避免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的重要途径。

食品安全检测监督

食品安全监督检测是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重要步骤和过程, 包括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两大部分, 二者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监督抽检通过对重点食品进行抽检, 检测食品是否存在不安全因素, 以便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主要是使用技术规范、标准检验方法等对食品进行检测, 对某一环节进行监督管理, 对每种食品安全与否进行评价。而风险监测则侧重于规则的制定, 根据食品安全检测所得数据, 修改或制定国家级食品安全标准, 主要是为风险评估提供所需数据, 反映食品安全整体情况, 对发现存在有害物质的食品进行长期跟踪监测等。虽然二者存在差异, 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目的, 即通过食品安全监督检测,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保障百姓的饮食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 食品安全检测力度持续加大, 我国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方面已取得一系列较好的成果, 如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已基本成型, 食品安全检测与监督工作流程逐渐趋于规范合理, 开展更加有序等。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需要采取措施逐一解决。

监督抽检能力较薄弱

监督抽检是食品安全检测监督工作中的重要支撑。但由于受检测技术水平有限、设备陈旧、监督体系不健全等限制,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监督抽检能力还不够强, 突出表现在重点食品检测不全面, 检测效率低, 检测结果不够准确, 甚至无法检测等。针对该问题, 我国应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 加大资金投入, 引进新型检测技术与设备, 运用更为科学先进的技术设备对食品实施安全检测与监督抽检, 重点对主要食品相关内容进行检测、监督, 切实提升食品安全检测监督抽检能力。扩大食品安全检测监督范围, 加强地方, 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食品安全检测, 尽可能大范围、大区域地减少食品安全问题发生, 为各地区人民的健康饮食提供多一层的保障。

出厂检测制度形式化现象突出

食品在从加工车间生产出到进入市场前, 需经过安全检测才能确定是否可入市, 即出厂检测。但有关统计表明, 我国食品类企业,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约有近1/3不具备出厂检测的能力, 出厂检测制度流于形式, 制度落实不到位。为改善这一状况, 应从问题产生原因入手, 首先需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升企业对食品出厂检测的重视度, 然后在完善出厂检测制度的同时将其全面落实下去, 委任内部或外部专业人才对食品进行规范专业化的检测, 保证所加工食品安全且质量有保证。此外, 企业应从长远利益角度考虑, 购买专业检验设备, 严格执行食品入市前的出厂检测, 既能树立自身良好企业形象, 又有利于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与思考 篇8

关键词: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对策

1 建筑安全管理的情况

经济的发展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施工人员的安全, 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从近年来各种建筑安全事故的情况来看,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从图1中可以看出, 每年建筑施工中都会发生很多安全事故, 虽然根据这种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效果不是很明显。建筑企业要重视施工安全问题, 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准备。

2 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的安全管理体制还存在问题,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重视安全检查工作, 采取有效地管理措施和办法。很多部门发现安全事故, 主要是追究施工单位的责任, 没有具体的预防措施。要根据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 转变管理方式, 完善具体的监督管理体制。认真审查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措施,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对于没有保护措施的施工单位, 不允许进行施工。

2.2 建筑员工安全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现在很多建筑单位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不严格, 不重视他们的文化水平, 只讲求效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很多农民进城务工, 有大量的农民从事建筑施工行业。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 不了解建筑施工的相关流程, 也没有足够的安全保护意识。在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 也不知道具体的保护措施。

2.3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差

很多建筑企业比较重视企业经济效益, 对于安全管理方面的认识不全面, 没有重视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在施工现场中, 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施工成本, 购买不合要求的设备和材料, 不仅会影响施工质量, 也会导致事故频繁发生。建筑企业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做好施工环节的安全保护措施。加强监督和管理, 特别是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监督管理 (如图2) 。

从图2可以看出, 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 除了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外还有建筑施工中物的不安全问题, 环境的影响等,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施工中出现问题。

3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3.1 基本原则

3.1.1 系统性

要保证建筑施工安全需要施工部门、安全管理部门等机构相互合作,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 加强施工监督和管理, 出现事故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把各方面的损失降到最低。

3.1.2 创新

目前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可以根据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 完善它不足的地方, 让它发挥有效的作用。

3.1.3 全员性

要发挥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作用, 不仅要监督管理部门参与其中, 还要施工单位、政府部门一起合作, 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建筑企业要重视对施工部门的管理, 从施工材料到施工, 监督管理每一个环节。可以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 在施工中应用安全保护设施, 降低发生事故的机率。施工人员要保证施工质量, 提高自身安全保护意识, 锻炼专业技能。

3.2 主要的组成部分

3.2.1 政府安全管理部门

政府安全管理部门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需要认真检查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 对工程质量、安全设施等进行检测, 达到要求才可以继续施工, 发现存在问题, 要进行相应的处罚。

3.2.2 建筑单位

建筑单位在选择施工单位时, 需要实现做好相关调查, 查看施工单位的实力、技术水平等情况, 还要审查招投标企划书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监理企业进行监督。监理企业要到工程现场去观察, 查看工程建设情况和安全管理工作。然后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 制定有效的安全保护方案, 让施工单位执行。还要定期查看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情况, 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2.3 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需要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考察,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 制定方案。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教会他们一些保护方法, 锻炼他们遇到安全问题时处理能力。还可以检测生产设备, 保证设备不出现问题。

3.2.4 监理企业

监理单位需要认真检查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问题, 把好质量检查关。在施工前, 需要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计划和施工图是否合理, 定期检查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 还要重视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3.2.5 勘察设计

施工前需要到施工地点进行勘察, 收集有用的信息,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施工情况设计合理的施工图和方案, 帮助顺利施工。方案中要编制具体的施工计划, 还要涉及到一些安全保护措施, 可以防止工程中出现问题。

4 对策

4.1 培养安全保护意识

安全问题不解决, 会影响到建筑企业自身的效益情况。建筑企业要重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领导阶级要转变思维方式, 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做好施工安全保护措施。然后鼓励各部门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各部门相互配合, 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问题。施工部门要加强对现场施工的监督, 材料采购人员需要重视材料和设备的质量, 提高质量辨别的能力, 一定要按照施工要求购买施工材料。监督部门要认真检查材料和设备, 符合要求的材料和设备才可以进入到施工现场, 应用到工程建设当中。施工单位要控制好施工进度, 保证施工质量。建筑施工的质量有保证, 可以降低安全问题。建筑企业可以让员工参加安全知识的培训, 让他们了解施工安全的危害, 可以重点讲解一些保护方法, 提高员工保护能力。在工程中配置安全设备, 降低施工风险。

4.2 重视建筑施工危险环节的监督

建筑施工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严重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 威胁员工的安全。施工单位可以分析历年施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 可以从中找到规律。针对比较容易出现事故的地方, 加强监督和管理。还可以在工程中建立检测危险源的系统, 通过这个系统, 可以发现工程施工中的危险问题。在容易出现事故的地方, 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加强监督和管理, 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全面监督这些地方, 发现异常情况, 立即采取办法进行控制。

4.3 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提高建筑行业素质

(1) 政府部门要规范化建筑行业的秩序, 要求建筑部门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可以指导施工单位施工。加强安全检测技术, 在施工中运用技术检测施工环境的安全情况, 发现存在不安全的情况, 立即向上级汇报, 并制定解决方法处理危险情况。企业可以对文化水平不高的施工人员进行教育, 教授他们相关的安全知识, 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技能水平, 防止在施工中出现问题。

(2) 建筑单位可以建立安全责任制度,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采购部门要重视采购物资的质量, 严格按照施工标准采购物资。监督部门要做好施工现场和工程质量设备的监督工作, 不仅要检测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 还要认真监督施工各环节的工作情况。工程哪个部门工作出现问题, 要追究相应的责任, 保证施工质量。

4.4 提高政府部门安全监督管理素质

不仅要提高施工单位职工的素质, 还要提高政府部门人员的素质。一些政府部门工作者不重视安全问题, 没有监督管理施工单位的安全保护措施, 导致施工单位出现安全问题。要提高政府部门员工的素质, 端正工作态度, 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可以让他们参加安全知识讲座, 掌握安全技能, 还可以学习其他知识, 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

4.5 技术培训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低, 也会引发安全问题。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 很多工程项目都需要相关技术来完成。可以让技术人员学习专业的技能, 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的操作结合起来, 发挥它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工作者安全技术, 提高他们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4.6 使用安全施工设备

在建筑工程中, 很多设备出现故障也会引发安全问题。例如吊车等设备, 很多施工单位没有重视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 就运用到工程建设中, 很多容易出现问题。设备使用时间过长, 没有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受到外力的作用, 可能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如果把带有故障的设备运用到施工中, 随时威胁工作人员的安全。所以要对施工设备进行监测和维修, 对使用时间很长的设备进行更新。还可以在工程中使用安全设备, 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还可以保证工程质量, 避免安全事故。

5 结束语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工程质量, 还关系到工作者的安全, 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前, 需要仔细考察施工环境, 避免环境影响工程。在施工中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和安装安全设备, 为员工创造安全环境。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让他们了解一些保护方法,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完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规范施工流程, 保证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安文阔.我国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山西建筑, 2010 (05) :214.

[2]马国哲, 陈永丰.建筑中的安全管理[J].华章, 2011 (17) .

[3]梁月清.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01) .

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 篇9

1 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双方拥有的消防知识不对等

消防是一门复杂的、知识密集的、综合性学科, 包括组织学、管理学、燃烧学、建筑学、物理、化学、工程学及心理学等基本学科。一名消防工作者至少需要大专毕业, 经过3-5年的系统学习和实践, 才能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了解其基本的原理方法。虽然, 随着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的提高, 人们对消防知识的渴求与日俱增, 尤其是更希望了解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消防知识, 但由于缺乏最基础的消防知识, 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和研究, 想通过消防监督者简单的介绍就获得对消防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的确比较困难。因此, 由于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双方在占有消防知识上的不平等, 造成了认识上的某些差距, 导致了一些误解。

另外, 消防工作强调“预防为主, 防消结合”的方针, 许多消防监督者在工作中也很注意预防工作, 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或创造机会向人们宣传防火知识, 然而不少人对此不感兴趣。有的人认为, 着了火有消防队扑救, 消防监督者能让他不着火才算是有本事, 预防与我关系不大。许多人重救轻防, 不注意改掉一些不良的消防习惯, 这种本末倒置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从某种意义上讲, 预防火灾的发生才是最根本的。平时不注意预防, 放纵自己的不良习惯, 乃至着了火受了损, 才去学习消防知识, 埋怨消防监督不力, 已经为时已晚。

2 目前消防监督者管理手段仍是有限的

我们必须承认, 即使在消防法律法规十分健全的今天, 消防监督管理者所能达到的水平仍十分有限, 与人们对于消防工作者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有时因多方面的原因, 消防监督者甚至处于一种无奈的境地。而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双方对此的认识存在差距。被监督者常常认为消防监督者所到之处, 所有的火灾隐患立即就可查出, 并可依据法律手段得到满意的整改。但由于消防监督人员的局限性、至今仍有许多单位消防监督者还没有走到, 许多火灾隐患还没有查清。就是走到的地方, 受检查手段的局限性, 火灾隐患也不可能全部查出, 查出的隐患受经济、消防法规、消防技术等的局限性, 使许多火灾隐患目前无法得到根治, 导致消防监督者对某些火灾隐患束手无策, 引起被监督者者的不满。

同时, 火灾的特点使得消防不同于其他的实践科学, 我们不能随意拿某场所做试验, 即使进行试验, 仍存在某种程度的局限性。而且, 消防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动态过程, 每个单位的情况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许多消防检查手段还只能反映局部及静态的状况, 这对我们认识消防问题造成很大的限制和障碍。

3 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对于可能发生火灾的预测认识也常常有差距

许多被监督者往往对身边存在的火灾隐患和不良的消防习惯往往视而不见, 缺乏足够的认识, 更不会想到将来有一天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对可能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估计不足。但事实上, 任何存在火灾隐患的地方都有致灾的可能, 只是其发生的概率、危险程度不同罢了。而多数监督者对此有较清醒的认识。

应该认识到, 从火灾隐患状态到火灾状态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过程中人们常常毫无察觉, 意识不到正在发生可怕的甚至不可逆转的变化。一些火灾隐患一旦诱发, 往往是火灾已发展到某种程度, 由于初期缺乏有效的扑救措施, 往往造成较大的灾害。事实上, 一些火灾隐患一旦诱发, 灾害的造成就具有不可逆转性, 这往往是被监督者及其社会各界不理解且难以接受的。同时, 火灾隐患整改, 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监督者的法律行政手段, 通过被监督者的努力, 建立了消防规章制度, 制定了消防操作规程, 消除了隐患, 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使单位的消防安全状况实现了新的平衡, 但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单位的安全也是相对的。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双方应尊重这种客观规律, 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盲目认为我单位的隐患消除了就安全了, 不会发生火灾了, 导致新的危机形成。

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 篇10

1.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许多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受参建企业领导安全意识不足的影响,并未结合项目施工的实际特点、要求来建立系统、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基于此种现象,施工现场安全的各项监督、管理任务没能落实到各级管理层面、所有生产岗位中,部分安全监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存有严重的侥幸心里,安全责任制没能落实到位,从而直接降低了安全监管工作的效率与效用,导致一些病害部位、质量问题、安全隐患不能及时的发现、识别、治理,最终引发安全事故。此外,部分施工单位在承建建筑项目的过程中,也没能配备人员齐全的安全管理团队,或多个岗位的监督、管理工作由一人兼任,致使一些违法、违规、违章的生产操作、个人行为不能及时加以制止、纠正。

1.2 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较差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各大城市、乡镇的规划与建设越发频繁,农村土地的征用、现代工程项目的增多,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涌向城市内部、进入建筑行业。据有关调查分析表明,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一线作业人员,多数是由农民工组成,由于缺少相关专业的学习、培训,从而难以保证其操作方法、作业行为的规范性、科学性、安全性,大幅提高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与工作量。此外,虽然我国以针对工程建设行业的施工安全,制定、颁布了具体的安全标准与规范,但在实际的施工中,受施工现场人员流动、多工种协同作业的影响,施工安全教育、宣传、培训以及各项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最终导致在岗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

1.3 安全投入不到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内的竞争较为激烈,许多企业为进一步扩大经营利润,往往会在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恶意压低报价,以至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资金周转困难,而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这些企业通常会选择裁减管理人员、缩减安全投入成本的方法加以改善,由此即造成施工现场缺少必要的安全保障设施、危险工种作业未配备齐全的安全防护用具,甚至并未设立施工安全监管班组,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时有发生。

1.4 监理工作不到位

监理市场现在还未完全步入正规,监理人员的各种管理职责还未能完全履行到位,目前还存在一个总监理工程师担任十余个工程的总监,一个监理员监理多个工地的现象,使得监理在安全监管工作中,不能认真履行规定的监管职责,对施工单位编制的专项方案不能认真审查,不能提出建设性意见,部分监理人员对安全法律法规、技术规程不熟悉,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隐患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责令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到位,对违章作业现象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对施工单位不及时整改,野蛮施工的现象不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等。

2. 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督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合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监管责任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监督机构、安全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施工安全管理条例、标准与规范,企业领导应进一步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大执法力度,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详细了解、深入掌握项目设计的具体要求,从中分析、寻找安全生产薄弱环节,以预防为主,指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与管理制度,分别针对工程实体的生产作业、安全监督管理活动的实行加以约束、规范,结合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施工现场每个岗位中,从而形成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实际的监督、管理工作中,由以往传统的应急管理方式转变为安全隐患的预防、排查、治理,以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将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由此提高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保证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

2.2 建立完整长效的保障机制,对安全监督、管理活动加以约束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受在岗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安全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极易出现消极怠工、多岗位兼职、形式化管理等不良现象。对此,可通过安全教育、宣传的形式提高其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使之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岗位工作中,而通过组织进行安全培训,可显著提高其管理水平、规范业务操作。此外,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单项、分项工程的交接以及施工班组的轮换,应严格执行技术交底、质量验收制度,以此加大病害、事故的排查力度,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

2.3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

建筑工程项目的参建企业,应充分认识到项目施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与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在实际进行施工时,应根据施工组织计划与设计图纸,全面分析、掌握施工现场各岗位、工序的危险系数与安全防护要求,购入功能完备、质量安全、数量充足的安全防护用具、设备,威胁区域、施工部位应设有相应的警示标志、防护设施,特殊工种、危险工序的生产操作则需要严格审核其在岗人员的执业资格,待装配好相应的安全用具后才可进行施工。此外,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应重点检查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以此保证安全防护体系的有效使用。

2.4 充分发挥监理机构的安全管理职能

对于工程监理机构,应加大调查、审核力度,尽可能地选用信誉良好、规模较大、技术较强的监理单位。对于施工中的监理活动,应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由施工企业协同完成安全监督、管理任务,对于已发现的质量问题、安全隐患,应及时告知施工班组、上报施工单位,责令进行整改,待验收合格后,才可继续进行施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作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 篇11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宪法;公民网络监督权

公民的监督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孟德斯鸠指出:“每个有权力的人都趋于滥用权力,而且还趋于把权力用至极限,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所以宪法赋予公民这项基本权利来防止公权力滥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的途径和手段得到了扩展,网络也使得公民的监督方式得到了扩张、监督效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但是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由于自身和外界的影响使得公民在实施监督权的过程中出现滥用监督权的现象,这造成网络公共信息安全受到了一定的威胁。所以我们要致力于认清网络信息安全与公民宪法监督权的关系,寻找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措施。

1关于监督权

1.1公民的宪法监督权

宪法第41条中对公民监督权的主体、对象、内容规定如下:首先,宪法第41条中规定公民作为监督权的主体无可厚非。但是,法人的地位却被忽略,法人作为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社会组织也应当被赋予监督权主体的地位。其次,我国公民监督权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应当主动接受公民的监督,公民应当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来保障权力的公正运行。最后,公民监督权的内容主要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赔偿请求权。公民监督权的内容既能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一定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做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决策,也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获得救济的权利。

国家之所以通过根本大法宪法来保障公民监督权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民是主权的所有者拥有一切权力。其次,权力是把双刃剑运。正如孟德斯鸠说的那样每个有权力的人都会趋于滥用权力,但是仅依靠权力制约权力这种内部方式不足以防止权力滥用。最后,公民的监督权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公民的监督权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民的监督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需要通过根本大法宪法来保障。

1.2网络监督权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逐步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网络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公民政治生活的参与。例如,网络技术的发展影响公民的监督权,网络环境下公民的监督权既继承了传统监督权的特点,同时也被赋予新的内涵。网络监督权是指公民以网络为手段来监督公权力。

因为网络监督权以网络为媒介,因而网络就会赋予它新的特点。首先,从主体上看,网络监督权的主体依然是公民,但是监督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相对虚拟性。公民只需注册账户就可以发表言论,因而使得公民在网络上行使监督权的身份具有虚拟性。其次,从监督对象上看,公民虽然只能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但是对象范围更加广泛,公民可以利用网络监督更多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再次,从监督方式上看,传统监督权中公民多数利用间接的方式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但是网络监督权中人们可以自己直接行使监督权。最后,从监督效果上看,由于网络传播信息快、传播范围广,使得公民利用网络行使监督权时言论的扩散性增强从而受到广泛关注,监督效力也因此而得到提高。

虽然网络监督具有许多优点,但是网络监督权的滥用会对网络信息造成一定的威胁。因而需要对网络信息安全本身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网络信息遭受威胁。

2网络信息安全

2.1网络信息安全关系的客体

网络信息作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网络世界法律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因而它具有法律关系客体的一般特征。首先,应当得到法律的认可。其次,要得到人类的认识和控制。再次,能够给人们带来某种物质利益,具有经济价值。最后,法律关系客体必须具有独立性。同时网络信息还具有自身的特征,网络信息必须要以计算机为载体,是一种数据资料。所以,从网络信息的一般特征和自身特征可以总结出网络信息的概念,网络信息是指来自法律关系主体自身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为人类所控制的数据资料。网络信息安全正是为了保护这种数据资料不被破坏。

2.2网络信息安全的类型

网络信息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会有不同的结果,以主体为标准可分为网络个人信息、电子商业信息、网络政府信息和网络公共信息这四类。因而,以网络信息为客体的网络信息安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是指网络中的个人信息如网民的个人资料、个人背景、个人生活空间不被非法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网络商业信息安全是指与电子商务的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不被盗用和公开。网络政府信息安全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获取、收集、存档的保密信息不被非法知悉、收集和盗用;传播和公布的公开信息不被非法利用。网络公共信息安全是指网上传播的公共信息不被非法使用。

3网络环境下信息安全与公民监督权的关系

3.1公民网络监督权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购物方式、信息管理方式,同时也使得公民参與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变化,公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例如,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法院对有关案件的审理,也可以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关注政府信息,发表言论行使监督权。人们在网络环境下合理的使用自己的监督权可以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正有效行使权力,从而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但是由于网络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人们会滥用自己的监督权,监督权的滥用使得网络信息安全受到了威胁。“人肉搜索”就是公民滥用网络监督权的一种表现,由于人们监督的范围已经超过了该监督的范围,从而侵犯了网络个人信息,不利于网络信息安全。有些公民滥用网络监督权还会侵犯电子商业信息、网络政府信息和网络公共信息。因而需要规范公民的网络监督权,从而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网络秩序。

3.2网络信息安全对公民网络监督权的作用

首先,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利用网络信息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也大量增加,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来打击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在合理范围内的保护不仅能够构建法治化的网络空间、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能够保障人们更好地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其次,国家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目的是为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然而网络信息如果被国家过多干预则会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如果国家以强制力过多的实施微博实名制则会不利于公民监督权的行使。微博实名制否定了网络的匿名性,影响了我国公民言论表达自由进而影响到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积极性,这不利于提高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因而正确处理网络信息安全与公民网络监督权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

4构建网络监督权与网络信息安全的和谐关系

4.1完善网络监督权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4.1.1完善政务信息公开网络平台

网络世界中开放而广阔的交往平台,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站和平台发

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各种看法。但是这种过于散漫的监督方式会促使人们滥用监督权,从而影响网络信息安全。所以,国家应当建立特定的政务信息交流平台,按时发布和公开政务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树立政务信息的公信力,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对之进行监督。国家通过对公民网络监督权进行合理的干预,在公民监督权和网络信息安全之间寻求平衡点,从而保障公民行使网络监督权时不侵犯网络信息安全。

4.1.2完善有关网络监督权的法律法规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互联网的法律,于1996年1月23日由国务院颁布,随后又逐步颁布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超过40余部。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但是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得原有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滞后。网络环境下公民的监督权也同样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也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来保障和制约。国家应当完善监督权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对网络环境下公民监督权行使界限,靠国家干预来弥补网络自身不确定因素和政治经济文化给监督权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公民能够合法合理的行使网络监督权,从而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不受公权力的侵犯。

4.2改善网络信息安全促进公民网络监督权

4.2.1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主体制度

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网络信息服务者,网络使用者、网络信息安全的行政主管部门。这三个法律关系主体都会直接或者間接影响公民监督权的行使,所以必须要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关系主体制度。首先,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被网络用户授权后有权收集、使用网络使用者的信息。但是网络信息服务者必须要保障网络信息不被非法侵犯,同时网络信息服务者还要阻止违法内容在网络上出现,从而促使公民能够谨慎的发表言论、合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其次,网络使用者是行使监督权的主体,必须要提高网络使用者的素质,从而保障公民能够合法使用自己的监督权,在网络上合理合法发表言论。同时要对网络使用者的违法犯罪行为给予打击,用法律的威慑力来保障公民合法使用自己的监督权,使得公权力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最后,网络信息安全的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使得网络信息安全不被侵犯。网络信息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为公民提供一个行使监督权的官方平台,在官方平台上发表政务信息,让公民在官方平台上发表言论。这不仅可以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同时也可以对公民的监督权进行管理,使得公民合法行使自己的网络监督权。

4.2.2完善网络信息安全责任制度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任何人违法犯罪都应当平等地适用法律。不论是网络信息服务者、网络使用者还是网络信息安全行政管理部门只要有违法犯罪活动都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是目前对网络信息服务者以及网络信息安全行政管理部门责任的规定还不够充分。所以,目前应当完善对不同主体责任的规定,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其中,尤其应当加大对民事责任的规定,公民监督权的滥用网络侵权的增加,所以国家应当加强完善网络侵权的民事责任。通过对侵犯网络信息安全责任的规定,来保障公民合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5结语

公民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人民主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公民监督权是公民管理国家事务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网络环境下公民的监督权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但是由于网络环境下监督主体的不稳定性以及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加速了监督权的滥用,随之影响到网络信息安全,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解决网络信息安全与公民监督权之间存在的问题,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既要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又要保障公民的宪法监督权。

参考文献:

[1]张千帆.《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谢鹏程.《公民的基本权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田文英.《论网络信息安全法的调整对象》.载《情报杂志》,2005第4期.

作者简介:

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 篇12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于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大,配网电力工程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其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也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进行配网电力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时,电力工作人员应该切实做好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对其与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把握,实现以质量保安全,以安全推进度,以进度提效益的预期目标。

1 配网电力工程质量管理

在配网电力工程中,质量控制过程如图1所示。质量管理要点为以下阶段:

1.1 准备阶段

一是应该明确质量控制点。电力工作人员应该结合配网电力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结合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以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应该注重人员、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应该对施工队伍的资金进行审核,严格筛选专业技术人员,确保施工作业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应该对各种材料的数量、类别、规格等进行统计,强化材料质量管理,确保其性能良好、质量可靠。对于施工设备,应该确保其能够满足施工要求,运行状态良好;三是应该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如果需要采用新的工艺技术,需要首先对技术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以确保技术的有效应用,保证施工质量;四是做好技术交底。通过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可以了解关键技术的基础要素,熟练掌握设计施工图纸,明确工程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1.2 施工阶段

(1)施工前期: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完善的质量控制设置表,由施工部门、设计部门以及业主进行审批,确认无误后进行封存,作为质量控制及竣工验收的依据。(2)施工中期:主要是针对每一个工序的施工进行管理和控制,对质量控制点进行抽检与评价,对已经完成的工序进行质量检验,形成完整的质量评估记录。(3)施工后期:应该依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工程验收工作,对配网电力工程中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逐层排查和验收。

1.3 验收阶段

首先,应该对配网电力工程的建设目标进行明确。施工企业应该认识到,配网电力工程施工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电网零缺陷,以此为参照,可以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更加有序,更加合理。对于施工中出现的每一个质量问题,都应该做好管理和验收工作,确保问题的有效解决,消除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形成一个完善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其次,在对电力工程进行验收时,应该结合施工图纸,针对接地装置、电力杆塔、电缆线路、电力建筑等进行严格验收,同时做好隐藏工程验收内容和验收流程的准确记录,保证验收的全面性;然后,在工程完工后,应该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确认无误后,由专业的监理单位进行复检,之后再由业主进项目部和启委会进行验收。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环节以及重点部位,应该严格审查,对问题进行详细记录,避免留下质量隐患。

2 配网电力工程安全管理

电力工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风险,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通常来讲,对于配网电力工程的安全管理,应该关注几个方面的内容:(1)人员管理。做好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对于电力施工企业而言,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应该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明确,确保其合理性、全面性和可行性。同时,应该重视现场施工的管理工作,构建涵盖巡检、运行和验收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为配网工程的施工提供指导。另外,应该严格执行相应的安全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做好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工作,确保现场施工和管理人员都能够树立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2)标识管理。在配网电力工程中,安全标识主要包括电缆走向图、警示标语等,其能够为电力检修人员的检修工作提供便利,也能够减少和预防外力因素对于电力工程的破坏。(3)风险管理。一方面,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隐患处理及应急预案,强化配网日常巡检工作,注重设备安全隐患的排查,提升工程的整体安全等级;另一方面,应该做好外力破坏的预防工作,减少雷、鸟害、树障等对于配网线路的威胁,针对安全隐患进行处理,确保工程的持续稳定运行。(4)意识管理。一是加强对专业素质的培训,使得电力技术人员能够熟悉配网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二是应该提升其对于电网事故的应对和处理能力。电网事故通常都具有突发性以及不可预见性的特点,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才能够及时做出准确的反应,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三是应该强化交接班制度,交班人员应该提前做好交接班的准备工作,接班人员也应该提前到达现场,依照规定办理交接班手续,不能随意对交接班的时间进行更改,也不能将没有完成交接的任务搁置不顾。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配网电力工程建设中,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是电力企业关注的重点,直接影响着配网电力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从材料、人员、设备等方面入手,针对准备、施工和验收等流程进行管理,树立起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满足配网电力工程的预期目标。

摘要:配网电力工程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运行安全,因此,做好配网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保证其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针对配网电力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进行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配网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监督

参考文献

上一篇:社交信息下一篇:企业招聘存在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