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华同步电网学习心得

2024-06-12

三华同步电网学习心得(通用4篇)

三华同步电网学习心得 篇1

特高压建设是发展智能电网的基石 ——“三华”同步电网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近段时间关于“三华”同步电网知识的学习,在对“三华”同步电网的知识有更深入认识和理解的同时,深刻的体会到电网互联时代,特高压建设的重要性。

从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升电网资源优化配置,构建智能电网成为当前电网主要发展目标之一。而电网的构建,需要电力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以往的高压网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趋势,必须依托新技术、更高电压等级电网来适应未来电网发展的趋势,特高压电网建设应运而生,是大范围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然而特高压电网建设仅实现了“电力交通”的搭建,如何及时疏导交通、调配运载负荷,则需要更加智能的信息支撑。智能电网调度中心负责分析电力负载,根据区域用电负荷进行电力智能调配。各支路智能控制负责电能疏导,防止“拥堵”。并完善电力智能巡检,将路障信息及时反馈给信息系统并进行实时分析及时进行排障处理,进行强有力的电力保障,避免电力事故的发生。通过本次学习,本人深刻地认识到:

一、实现电力互联,发展特高压十分必要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带动了电力需求,然而我国能源分配与实际经济发展呈现逆向分布,因此迫切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特高压的建设有利于发挥大电网的互联,促进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及新疆五大综合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提高输电在能源输送的比例,优化经济体系,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所以建设特高压电网是实现电网互联的基石。

二、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使电网互联成为可能

从2008年建成的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创造了12个世界第一,再到2010年建成的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亦受到国际电力工业界的高度评价。另外在输送设备技术的不断提升与突破,使电网互联成为可能。

三、电网互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电网互联的实现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加显著,从根本上体现了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能源的利用效益。有效解决煤电油运的紧张矛盾、进一步扩大水电消纳范围、提高新型能源的消纳能力,进而节约电源装机容量,取得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四、电网互联与日常起居

21世纪是一个从满想象、充满憧憬的时代,人们的起居生活、日常出行都离不开电,电网建设的智能化、信息化体现出它的迫切性。我坚信智能化电网必将是第二个引爆商业的“互联网时代”。

通过此次学习,进一步拓展电网知识,了解国家电网的发展战略,也为日后电力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华同步电网学习心得 篇2

目前我国已形成华中-华北-东北、西北、南方等4个跨省同步电网。其中, 华中-华北-东北同步电网南到四川的二滩电站, 北到内蒙古的伊敏电厂, 为长达4 600 km的“长链式”结构, 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较低。

“三华” (华东-华中-华北) 同步电网是将现有的华中-华北-东北同步电网打开, 建设联结华北、华东、华中的“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三华”同步电网覆盖面积320万km2, 比现有的华中-华北-东北同步电网以及北美、欧洲同步电网都小, 为“团状”环网结构, 与“长链式”结构相比, 安全性和适应性都明显提高。通过系统仿真计算表明, “三华”同步电网能够满足电力行业标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要求, 具有较强的抵御严重故障的能力。

三华同步电网学习心得 篇3

通过对“三华”同步电网知识的学习,让我对“三华”同步电网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体会,也深刻体会到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电网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什么是“三华”同步电网呢?为解决能源分布不合理、加快分布式能源接入、提高电网抵御振动和故障冲击能力等问题,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通过特高压交流网架将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区域电网联结起来形成的特高压同步电网”即“三华”同步电网的总体目标。同步电网是指电网中并列运行的发电机以同步功率相互联结、在同一额定频率下运行的电网模式。特高压电网指的是以1000千伏输电网为骨干网架,超高压输电网和高压输电网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和配电网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现代化大电网。以特高压为最高电压等级构建骨干网架的同步电网称为特高压同步电网。

电力系统中的发电和用电均为交流,而且交流电压转换方便,适用于不同距离和容量的电力输送,同步电网是电网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技术、经济上有很大的优越性。主要有:①对电源结构、负荷分布和电力流的变化适应性强;②电网规模越大,接入发电机越多,抵御扰动和故障冲击的能力越强;③网损较小,有利于节约能源;④网间交换能力强,可以充分获取错峰、调峰、水火互济、跨流域补偿、互为备用和调剂余缺等联网效益;⑤大受端电网接受远距离、大容量外来电力的能力强。目前,我国华北与华中电网采用1000千伏交流联网;东北与华北电网通过高岭直流背靠背工程实现异步联网,华中与华东电网通过葛洲坝—南桥、龙泉—政平和宜都—华新直流工程实现异步联网;华中与南方电网通过三峡—广东直流工程实现异步联网;西北与华中电网通过灵宝直流背靠背工程、德阳—宝鸡直流工程实现异步联网。全国形成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南方五个主要的同步电网。

我国能源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增长带动了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然而,我国能源资源和消费呈逆向分布,决定了我国的能源资源必须在全国范围进行优化配置。目前,我国的电网还不够坚强,电网间的联络比较脆弱,电网抵御干扰和故障的能力还不够强。“三华”同步电网通过加快发展特高压,输煤输电并举,可以实现能源、环境、经济等综合效益。“三华”特高压同步方案形成强交、强直、协调发展的电网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设“三华”同步电网,势在必行。

“三华”同步电网连接北方煤电基地、西南水电基地和华北、华中、华东负荷中心地区,覆盖地理面积约320万平方千米。2009年1月,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2010年7月,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2015年,全国将形成东北、“三华”、西北、南方四个主要的同步电网。到2020年,预计“三华”同步总装机容量约10亿千瓦,占全国的57%;全社会用电量约5.26万亿千瓦时,占全国的67%;与北美东部电网等国外现有大型同步电网的规模基本相当。这充分体现了国家电网建设“三华”同步电网的信心和决心。能源和消费中心的距离越来越大是发展“三华”同步电网的必要条件。未来10年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关键时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能源电力需求仍将快速增长。预计2015、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分别达到6.1万亿和7.8万亿千瓦时,目前,我国京广铁路以东是能源电力消费的主要地区。2010年,中东部 用电量占全国的69.2%。随着西部大开发、产业机构调整和转移,未来西部地区用电量比重将有所提高,但中东部地区由于基数较高,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然会是全国的电力负荷中心。2020年中东部地区用电量占全国比重的68.3%。

我国地域辽阔,能源资源和消费分步不均衡,能源资源丰富地区远离经济发达的能源消费地区。我国2/3以上的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分布在四川、西藏、云南三个省区,3/4以上的煤炭保有储量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五省区,陆上风能资源集中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集中分布在西藏、西北、内蒙古地区。今后我国的能源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开发重心逐步西移和北移;而东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导致我国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地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资源和消费中心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能源就电力流动具有跨区域、远距离、大规模的特点,电力输送呈现“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基本格局。

特高压、远距离传输将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发达地区电力资源紧缺的基本现状。我国北方煤电基地距离华中、华东负荷中心800-3000千米,西南水电基地距离华中、华东负荷中心1000-3000千米。由于西部电源基地送电距离较远,若继续采用500千伏交流构筑我国未来电网主网架,系统稳定问题突出,即使采用紧凑型、串补等先进技术,每回500千伏线路的输电能力也只能达到100-130万千瓦,为满足西南水电和北部煤电外送,需新建500千伏交流线路150回左右,这就会使输电线路过于密集,短路电流难以控制,进一步加剧500千伏电网线路走廊密紧张、短路电流超标等瓶颈问题,使电网无法正常运行。完全采用±500千伏直流向负荷中心送电,需新增线路60-70回。不仅线路走廊十分紧张,换流站和接地站也难以选择,会造成受电电网直流落点过多,电网安全无法报章。1000千伏交流输送能力是500千伏交流的4-5倍;在特高压电网规划论证表面,特高压电网潮流分布合理,线路利用率高。随着特高压骨干网架的建设,特高压输电效益将不断提高。

建设“三华”同步电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特高压电网可以大幅度提高电网自身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将有力促进电力发展方式转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一是从根本上解决煤电油运紧张矛盾;二是扩大水电消纳范围;三是提高风电、太阳能等洁净能源消纳能力;四是节约电源装机容量;五是取得良好社会环境效益;六是电源电网投资比例合理;七是电价具有竞争力。

三华同步心得 篇4

一、能源和消费中心的距离越来越大是发展“三华”同步电网的必要条件。

未来10年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关键时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能源电力需求仍将快速增长。

预计2015、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分别达到6.1万亿和7.8万亿千瓦时,目前,我国京广铁路以东是能源电力消费的主要地区。2010年,中东部 用电量占全国的69.2%。随着西部大开发、产业机构调整和转移,未来西部地区用电量比重将有所提高,但中东部地区由于基数较高,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然会是全国的电力负荷中心。2020年中东部地区用电量占全国比重的68.3%。我国地域辽阔,能源资源和消费分步不均衡,能源资源丰富地区远离经济发达的能源消费地区。我国2/3以上的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分布在四川、西藏、云南三个省区,3/4以上的煤炭保有储量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新疆五省区,陆上风能资源集中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集中分布在西藏、西北、内蒙古地区。今后我国的能源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开发重心逐步西移和北移;而东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导致我国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地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资源和消费中心逆向分布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能源就电力流动具有跨区域、远距离、大规模的特点,电力输送呈现“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基本格局。

二、特高压、远距离传输将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发达地区电力资源紧缺的基本现状。

我国北方煤电基地距离华中、华东负荷中心800-3000千米,西南水电基地距离华中、华东负荷中心1000-3000千米。由于西部电源基地送电距离较远,若继续采用500千伏交流构筑我国未来电网主网架,系统稳定问题突出,即使采用紧凑型、串补等先进技术,每回500千伏线路的输电能力也只能达到100-130万千瓦,为满足西南水电和北部煤电外送,需新建500千伏交流线路150回左右,这就会使输电线路过于密集,短路电流难以控制,进一步加剧500千伏电网线路走廊密紧张、短路电流超标等瓶颈问题,使电网无法正常运行。完全采用±500千伏直流向负荷中心送电,需新增线路60-70回。不仅线路走廊十分紧张,换流站和接地站也难以选择,会造成受电电网直流落点过多,电网安全无法报章。1000千伏交流输送能力是500千伏交流的4-5倍;在特高压电网规划论证表面,特高压电网潮流分布合理,线路利用率高。随着特高压骨干网架的建设,特高压输电效益将不断提高。

三、建设“三华”同步电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上一篇:成立基金会倡议书模板下一篇:走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