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推进

2024-07-07

同步推进(通用12篇)

同步推进 篇1

“十二五”期间, 鄱阳县按照“减少贫困人口、缓解贫困程度、缩小发展差距”的目标要求, 转变扶贫观念, 创新扶贫模式, 扶贫成效显著。

“十二五”时期主要成效

1. 有效地改变了贫困村落后面貌。“十二五”以来, 总投资35526.91 万元支持205个贫困村建设, 集中力量解决交通、饮水、环境整治、农田等基础建设。累计完成硬化村主干道、次干道及入户道862.51 公里, 修建桥梁20 座, 解决了81.34 万人行路难问题;新建及修复水渠105.3 公里, 改建电灌站29 个, 病塘整治29 个,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9.98 万亩;建设安全饮水工程48 处, 铺设管道47.18 公里, 解决了4.93 万人饮水困难等。

2. 大力培植了特色产业。“十二五”期间争取到户扶持试点资金991.8 万元, 省产业扶贫资金558 万元, 全部用于种养加工产业发展。涌现了一批能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优秀农业专业合作社, 如:石门街镇富民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枧田街乡群利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乐丰镇金土地种植专业合作社;三庙前乡德进生态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谢家滩镇乌石山御桔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安不老菜专业合作社;莲湖乡宝岛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

3. 大力推进搬迁扶贫。按照“整体搬得出, 长期稳得住, 逐步富得起”的工作目标和“政府主导, 群众自愿, 省市支持, 县乡落实”的原则, 对深山区生存环境恶劣的8 个乡镇14 个行政村20 个自然村群众实施搬迁扶贫, “十二五”期间共搬迁群众1026 户4616 人, 建立集中安置点13 个, 切实改变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状况。

4. 提升了农民素质。“十二五”期间, 鄱阳县共计印发“雨露计划”宣传资料30 余万份, “雨露计划”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十二五”期间共有4514 名高职、中职贫困生得到补助, 补助资金777.4 万元, 技能培训凭证补贴3606 人, 补助资金188.44 万元。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 贫困群众素质得到了提高, 脱贫致富能力增强, 参加劳动力培训的贫困户大多数均已脱贫。

5. 改善了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认真做好库区移民直补对象核定和补助资金发放工作, 五年来共发放直补资金7178 万元。二是认真做好库区移民后扶项目和结余项目规划建设工作, 五年来共安排后扶项目961 个, 资金9062 万元;小水库解困项目105 个, 资金529 万元。三是争取三峡后续规划项目两个, 鄱阳自来水厂10 万吨新水厂项目1641 万元, 四十里街镇太公岭调水站项目411 万元。通过几年来项目建设, 绝大多数库区移民点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很好的改善, 库区移民户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6. 充分发挥了彩票公益金的作用。2011 年鄱阳县被列为中央彩票公益金试点县,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500 万元规划建设项目152 个, 项目涉及到7 个乡镇10 个国定贫困村。

“十三五”时期的工作目标

从现在起至2018 年, 用三年的时间使全县56805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对象, 并退出贫困县;2019-2020年用两年时间巩固扶贫开发精准扶贫工作成果, 按照“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帮扶到户工作要求, 全面启动帮扶到户实施精准扶贫, 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到2020 年稳定实现贫困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达到“十百”工作目标。

同步推进 篇2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是中央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协调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充分认识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同步推进“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十二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原则。同步推进“三化”,本质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核心是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让农民平等参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公平分享工业化、城镇化成果;目标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互促共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同步推进“三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工业化、城镇化的起步和发展有赖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领域中资源要素的转移,而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则将进一步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量,为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同时,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需要两者相互促进。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市民与农民差距不断缩小的“三化”同步发展格局,否则就会引发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我们应充分认识和牢牢把握同步推进“三化”这一现代化的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当前“三化”不够同步的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加快补齐“短腿”、拉平“短板”。

同步推进“三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水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村居民和困难群众。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三化”不够同步的问题还在凸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局面尚未扭转,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尚未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工业化本身也任重而道远。在这种情况下,应牢牢把握“三化”同步发展的规律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切实找准制约“三化”同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在新阶段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路子。

正确把握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就浙江省而言,“十二五”时期应把推动“三农”加快发展作为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基本要求,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龙头,以提升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加快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为突破口,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村公共服务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口集聚和农民普遍较快增收,不断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扩大是在一定时期内“三化”不够同步、发展不够科学的集中表现,也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应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建立健全资源要素向“三农”倾斜配置机制和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着力推动“三农”走上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增强内生功能为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建立健全财政转移、生态补偿、山海协作、结对帮扶等工作机制,着力推动欠发达地区走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转型发展之路。

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现代化滞后是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直接表现,也是影响和制约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的主要因素。应以推动现代要素更多更快地投入改造农业、促进农村人口更多更稳地转移落户城镇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城乡人口布局优化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以建设现代农业综合载体、经营主体、产业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的发展导向,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是城乡社会二元发展的直接后果,也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应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人群覆盖面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大城乡互动力度,把推进城市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配置与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中心村集聚结合起来,加快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的人群全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格局。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标准的差距为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大以城带乡力度,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努力让广大农民享受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三化”不够同步的突出表现。应以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机结合的理念,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心灵美”的目标,推进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经济推进、生态文化培育“四大行动”,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把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完善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和人口布局,建设农村人口集聚、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家园。

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农业人口转移滞后于职业转移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企业员工队伍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因素。应以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为重点,转变农民培训方式,全面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促进更多农民成为自主创业者、稳定就业者和进城落户者,为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以建设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强化以城带乡功能,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迁移落户城镇。

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是导致“三化”不够同步的体制原因,是阻碍“三化”同步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障碍。应以增进农民利益、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深化研究、审慎决策,大胆试验、稳步推广,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继续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

切实提高对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领导水平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新要求、新考验,需要我们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深化研究,切实提高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的水平,着力增强领导发展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把握规律,摆正位置。从历史进程和发展全局中深刻把握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变迁规律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关系,强化“同步”意识,确立“同步”理念,把推进“三化”同步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与重大原则。把加快“三农”发展作为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根本任务,认真分析突出问题,找准突破口,抓住着力点,扎实有效地加以推进。

增加投入,强化保障。把增加“三农”投入作为推动“三农”加快发展和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保障,健全资源要素向“三农”倾斜配置机制和“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特别是认真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增加水利投入的政策,全面推进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提高防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和水利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三农”。

整合资源,增强合力。把延伸部门服务、整合部门资源、强化部门协同作为推动“三农”加快发展的基本力量和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基本途径。进一步强化“工农一家人、城乡一盘棋”理念,更加自觉地将工作和服务延伸到“三农”领域,更大力度地将资源和要素配置到“三农”领域,更为有效地将资金和项目整合到“三农”领域的重点工作上,进一步形成公共资源向“三农”倾斜配置和协同配置的机制以及各个部门合力兴农的格局。

优化队伍,夯实基础。积极适应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对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拓宽干部的知识面,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增强干部的工作能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中精力抓好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开展新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村级组织主要干部的集中轮训,提高新任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养老保险改革应同步推进 篇3

在热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民众当中,许多人都认为在国家财政负担不堪重负的情况下,不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要改,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应同步改革,公务员应该和全体民众一同来分担国家的困难。那么,公务员的养老保险有没有改革的空间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我国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金计算标准究竟是怎样的。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有多年相关工作经验的童女士。

养老金双轨制痼疾由来已久

童女士对记者表示,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统一的,都是按照工龄长短和在职时的工资高低为主要计算标准。直到1993年我国引入了养老保险制度,为了顾及1993年以前已退休(称“老人”)和已参加工作的职工(称“中人”)利益,当时明确表示改革要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齐”的原则,不区分机关、事业和企业工作人员。但由于改革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因此到1995年,最终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没能纳入社保体系,而继续由财政负担。这就造成了养老金的双轨制。

童女士以上海的情况为例,目前上海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结构包括基本养老金和各项补贴福利。基本养老金是以退休前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为基数,然后根据工龄乘以一个系数。如35年以上工龄的以90%计算,15~20年工龄的以70%计算,而这个基数主要由级别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医疗津贴、生活津贴、上海地方政府岗位津贴等等组成。从1992年上海实行公积金制度后,每月还有固定的房贴以及物价补贴等,这些不算在基本养老金中,退休后依然可以全额发放。此外,童女士特别指出,“从1993年到1995年这几年上海事业单位人员也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了个人养老金,这部分养老金也按照工龄长短,按一定比例折算到基本养老金中去了,最低1%,最高工龄超过35年的则是7%”。

事实上,各地区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统一规定的固定工资外自行确定比较灵活的津贴工资,同时还可以规定一些其他的各种补贴。到今天,这些工资外收入已经千差万别,而且很不透明,因此很难确定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究竟有多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部分科教文卫系统的事业编制工作人员,一般按时退休都会有超过30年的工龄,再加上个人缴纳养老金的补贴,以及其他全额的补贴和福利,因此大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在职收入)都可以达到90%。

机关公务员的养老金计算标准则和事业单位基本相同,只不过工资结构和事业单位略有不同,包括级别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工资、地方政府岗位津贴、医疗津贴、通信补贴、交通补贴等等,也就是说公务员内部的收入也有明显的部门差和地区差,无法一概而论。

“不过2007年开始实行‘阳光工资’改革,想把公务员的所有收入公开化、透明化。实际上就是把公务员以前除基本工资以外的收入(如补贴、津贴之类)都纳入到工资范畴内统一核算。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但结果是造成公务员的工资基数反而快速上涨,使其养老金也跟着往上蹿,到现在公务员工资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差距也已经拉开很大了。”童女士这样分析。

另一方面,目前企业退休职工都属于“中人”,其养老金包括基本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这个办法计算,目前大部分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都只有30%。

换句话说,即便退休之前,一个在企业工作和一个在机关工作的人收入完全一样,退休之后收入也将相差3倍,更何况大部分人退休前并没有达到公务员的收入水平。

企业高工不如机关司机

人保部资料显示,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职工退休金比较,三者在1990年时分别是1607元、1715元、1771元,到2005年时分别为8565元、17633元、16147元。这16年间,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年均增长13.07%和11.48%,但是,同期企业退休职工的收入年均增长仅有6.92%。而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提供的资料显示,到2006年底,全国平均水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高出企业2倍多,而随着“阳光工资”的逐渐到位,差距还将进一步扩大。

《南方周末》的报道也印证了这个观点。2007年上海某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企业高工,月退休金2006元,某民主党派机关一个普通司机退休金为2550元。华南某市部分企业副高职称的退休专家养老金约为930元,仅仅相当于当地机关事业单位清洁工工资的一半。

为什么改革十多年之后,差距反而拉大了呢?说到底还是双轨制惹的祸,企业职工的社保养老金走市场化道路,个人缴多少获得多少;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则躺在了财政的身上,结果导致两者养老金替代率相差甚远。更重要的是,其增速也相差越来越大。从1995年起,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按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60%调整,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则按同级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的90%调整。而公务员退休金的增加还受益于1993年和2006年两次工资改革,特别是2006年“工资套改”主要体现在工龄和职务上,即工龄越长,职务越大,则涨幅越大,退休工资也按照这个涨幅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就人为地拉大了双轨制的差距。

公务员养老制度也应同步改革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非常清晰地看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与普通企业职工相比,差距正在越拉越大。其中,公务员的高额养老金比事业单位人员更加不合理。因此,在当前国家财政出现困难的时候,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确应该先动公务员或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一起动,才更加公正合理。

温总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指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的良心,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因此在公平这面大旗之下不应该有特殊利益群体,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应该是“全国一盘棋”,没有身份的差异,无论你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人员,抑或是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各人承担相同的自缴比例,到期享受一样的社会养老标准。因此,公务员群体也应该接受改革大潮的洗礼,而不应该只是作壁上观。

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前事业单位人数是公务员的4.3倍,从财政支出的总量上看,事业单位养老金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诚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制的问题比较严重,但不代表公务员养老保险体制就没有问题,不需要改,两者同步改革并不矛盾。更何况从数量上看,近一千万人的公务员群体同样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此众多的公务员享受的养老金待遇仍然远远高于企业职工,国家财政仍然需要把大量纳税人的钱拿去保障他们的养老。

再说就个体而言,既然公务员是整个社会当中养老金资源分配最多的,那么他们就应该率先下调。就好比企业经营效益不好了,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工人都应该减薪,甚至管理层应该带头减薪,而不能只减工人,不减厂长、经理。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家财政相当困难的大背景下,公务员难道不应该首当其冲,率先为国家减负作出贡献吗?

同步推进 篇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延续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三化同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必要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一个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三化同步”奠定基础。本文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三化同步”发展的观点和论述,结合我国特点和实际予以分析和综述。

1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1.1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理论基础

从世界范围看,早在16世纪初,英国著名思想家、人文主义者莫尔在其著作《乌托邦》中就对理想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试图通过构建“乌托邦”社会,避免城市与乡村的脱离。19世纪初,法国的圣西门基于对新型城乡关系的渴望与理想,提出城乡人口平等的思想。傅里叶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计更为具体,提出“和谐社会”及其基层组织“法郎吉”。他认为,和谐社会中不存在工农差别和城乡对立,工业和农业不再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标志,在一个“法郎吉”中既有农业也有工业,而且以农业为基础。城市不是农村的主宰,乡村也不是城市落后的郊区与附庸,二者是平等的,整个社会是一个城乡、工农等差别逐渐消失的统一的有机整体。他们都提出了如何使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使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这也是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思想起源。

世界上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学者———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20世纪出版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的缺点,而城乡一体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这对当今指导推进“三化同步”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现实借鉴作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从城市发展的立场出发,曾深刻地指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如果问城市与乡村哪一个更重要的话,应当说自然环境比人工环境更重要。”这个论述很具启迪性,也是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观点。同时,刘易斯还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经典框架,就是“刘易斯循环”。随着“刘易斯循环”的不断推进,农业与农村的人口持续减少,农村人均耕地增加,土地经营规模随之增加,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只要农村还存在剩余劳动力,理论上说“刘易斯循环”会继续推进,直到农村不再有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消失,整个社会完成从落后的二元经济向稳定发达的一元经济的转变,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

可见,西方学者相关研究为我国提供了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理论基础及经典框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社会架构及贯穿在其中的制度、体制和政策,需要立足这一国情,才能将西方学者相关的理论运用进来。

1.2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现实基础

从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程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夏春萍(2010)认为工业化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并加速发展起来的,但是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又对带动工业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协助、推动作用,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关系。然而,徐详临(2011)认为,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并不是要求工业化和城镇化停顿下来,而是把现代农业的发展速度搞上去。从国外现代化进程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及时加强农业、发展农村,整个国民经济就会持续协调发展;如果忽视农业和农村发展,就会出现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农民贫困等诸多问题,导致城乡和地区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这为我国推进“三化同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借鉴。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取得了快速发展,为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1.2.1 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为“以工补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发展经济学认为,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是不同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是农业支持工业,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工业应该支持农业,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转型。解放初期,我国采取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方式从农业部门提取积累,形成工业化的原始资金来推动工业化。按照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Chenery)对工业化进程6个时期和3个阶段的划分理论(钱纳里著,吴奇等译,1996),从工农关系来看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以后,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转型,依靠工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一个普遍的趋向。长子中(2011)认为在这一发展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成为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此外,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为逐步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力支撑。

1.2.2 我国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为“以城带乡”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消费基础

长子中(2011)认为,中国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促进发展最大的潜力也在城镇化。刘谟炎(2011)认为,从我国国情来看,目前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受到了空间的制约,城镇化一头联着工业化,一头联着农业现代化,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是解开制约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钥匙。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49.68%。根据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规律,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这将有利于我国推进“三化同步”发展。

1.2.3 我国进入农业现代化成长阶段,进一步夯实了“三化同步”发展基础

韩俊(2011)强调,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就是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现代化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夏春萍、路万忠(2010)认为,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而农业技术装备、机械化的发展也改进和完善着农业生产条件,有效带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有力推进我国“三化同步”发展。

2 我国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必要性

2.1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赵鹏(2011)利用美国、日本和韩国处理“三化同步”的成功经验和拉美国家(如巴西)的失败教训指出,要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推进三化协调发展,进而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陈辉(2011)从国内历史实践来看,凡是在工农城乡关系处理得好、农业基础牢固的时候,经济社会就能繁荣发展;凡是在三者失去平衡的时候,国民经济就会被迫转向调整,现代化建设就会曲折前进。国际国内的经验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2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赵洪祝(2011)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进一步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水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村居民和困难群众。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舒尔茨(Theodore W·Schltz)曾指出,“一个依靠传统农业的国家必然是贫穷的”。没有农民生活的小康和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生活的小康和富裕。如果占全国80%以上的广大农民不富裕,那就无法谈及全民富裕。邓小平曾深刻指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很重要的是指这80%的人口能不能达到”。农村富了,全国才能富,农民生活达到小康,全国才能达到小康。而增加农民收入,单纯依靠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路子只会越走越窄。必须把目光放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上来,为农民就业增收开辟新的渠道,不断增加农民的打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妥善解决失地与就业及医保、低保、住房、就学等保障的有机衔接,切实解决好农民“愿意进、留得住、能致富”的问题,推动农民下山进城进镇创业致富。通过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化”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化”农民为市民,推动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最终实现全面小康,达到共同富裕。

2.3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赵洪祝(2011)认为,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就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互促共进。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陈辉(2011)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保持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的难度也日益加大。韩长赋(2011)指出,农业基础薄弱、物质装备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能力较低、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另外,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不仅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还会削弱工业化、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严重阻碍“三化同步”的推进。上述这些问题的出现,客观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因此,在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

3 我国推进“三化同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三化同步”推进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3.1 重城轻乡、重工轻农思维惯性和政策偏向严重

受传统观念和定式思维的影响,实践中对于“三化同步”往往存在着一些片面认识。徐详临(2011)指出,不少地方的领导干部受原有发展思路和政绩考核机制的束缚,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热衷于发展城市经济和非农产业,而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缺乏真心和热心,甚至仍然采取侵害农民利益的做法。他们的理由是,只有城市经济和非农产业发展上去了,才能“带动”和“反哺”农业和农村。同时,赵鹏(2011)也指出,很多城镇管理者在潜意识中将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对立起来,担心外来人口的进入会加大财政负担和公共支出,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既希望外来人口能够为本地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作出贡献,又不情愿让其“摊薄”本地居民的生活福利,所以相对其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化的热情而言,推进城镇化的积极性有限。类似这样的重城轻乡、重工轻农思维惯性和政策偏向非常严重,直接干扰着“三化同步”发展的推进。

3.2 区域经济差距难以协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不断扩大。王喜明(2007)指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东部地区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更加明显。我国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巨大差异,将会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统筹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夏春萍、路万忠,2010),必然导致东、中、西部在统筹发展的步伐、规模和水平上的不一致,也必然导致这三大区域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对策建议和发展模式的不同(淮建峰,2007),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必须充分考虑东、中、西部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差异性,构建适合各区域的、不同的具体发展模式(夏春萍、路万忠,2010)。同时,赵鹏(2011)也认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但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因此,要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就必须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

3.3 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不合理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要求“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赵鹏(2011)认为,推进“三化同步”发展,本质其实也就在于要素资源在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与配置。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孔泾源(2010)指出,城乡关系最关键的是要素市场没有均质化、交易关系没有公平化,导致我国目前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远大,根源就在于城乡要素交换关系不平等(徐详临,2011)。突出的表现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村的要素向城市流动。一是土地城镇化倾向明显。杨伟民(2011)指出,21世纪以来国内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扩张了50%,而城镇人口只增加了26%。这意味着,我国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而且基本快了一倍,土地城镇化倾向非常明显。陈锡文(2010)认为,土地城镇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的低成本。另外,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供应和土地增值收益完全由各级政府垄断,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标准不合理,土地级差收益极大,土地财政、土地金融成为各级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手段,是土地城镇化的重要原因(熊小林,2010)。二是农村资金配置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是投入的一个重要指标,夏春萍、路万忠(2010)认为,我国当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的比重很小,并且其所占比重仍在逐步缩小,这将必然对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造成阻碍。加之,张红力(2011)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大量剩余资金以存款等形式流入金融机构,2002—2006年间农村资金净流出数量达1.2万亿元,但信贷资金流入“三农”的数量却远低于农村资金的流出数量,金融资本对农村投入不足,农村资金外流现象非常严重。三是农村劳动力流动不合理。长子中(2011)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孕,农村务农出现空心化现象。

3.4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

3.4.1 工业化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动不强

长子中(2011)认为,工业化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带动力不强。按照发达国家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工业和非农产业产值比重来衡量,我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

3.4.2 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带动不强

城镇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徙。而目前,我国有大量人口在城乡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流动,农民变市民存在诸多制度障碍。刘谟炎(2011)认为,究其原因,一是缘于户籍及住房、社保、医保、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着制度障碍;二是缘于对农村财产利益可能丧失的担忧。长子中(2011)也认为,他们虽然常住在城镇,但并未获得城市户籍,在公共服务方面还没有完全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城乡户口差别背后隐含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保、福利等制度性壁垒和歧视性待遇并没有完全消除。

3.4.3 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

韩长赋(2011)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就业结构演进滞后于产业结构;二是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三是城乡收入消费差距持续扩大。同时,江西“三化同步”发展调查研究课题组(2011)认为,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加剧了实现“三化同步”的难度。

4 我国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长效机制

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进行改革创新,破除城乡二元制度障碍,找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的关键结合点,着力构建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长效机制。

4.1 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

一是要促进农民就业非农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同推进。长子中(2011)认为,要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解决半城镇化问题。韩长赋(2011)认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地向城镇流动,实现农民工由“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转变,并实现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

二是要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韩长赋(2011)认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机制,使农民在更大程度上享受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

三是要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长子中(2011)认为,公共资源配置要对农村实施倾斜政策,逐步使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消除,逐步使城乡的财政支出与其人口比例大致相适应。

4.2 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韩俊(2011)认为,逐步提高财政“三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促使各级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以及农田水利、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同时,长子中(2011)认为,明确界定财政总支出中“三农”支出的内涵,强化法律约束。

二是进一步健全农业补贴机制。韩俊(2011)认为,应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合理构建适合国情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长子中(2011)认为,要推行合同补给、商品粮直补相结合的补给方式,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助力度,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让政策实惠真正留在“田头”。

三是健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韩俊(2011)认为,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权能,严格管制土地用途,加快建立全国统一、权威的农地权利登记体系,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用益物权是农民的财产权利,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公平合理补偿。

4.3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着眼点,也是实现我国整体现代化的重中之重。

一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韩长赋(2011)认为,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关键是科技,要加快开发多功能、经济型农业机械,努力促进农机和农艺有机结合,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农业信息资源,打造“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大规模开展农民培训,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二是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陈锡文(2011)认为,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搞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除此之外,长子中(2011)认为,还要重视农村交通运输条件、通信条件的改善。

三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韩长赋(2011)认为,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户联合,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畜禽产品生产规模化,鼓励水产养殖健康化,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和集聚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长子中(2011)也认为,应以建设现代农业综合载体、经营主体、产业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的发展导向,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四是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长子中(2011)认为,完善农业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农村清洁工程实施力度,努力做到农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一步推广以沼气利用为纽带的行之有效的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循环农业。要进一步开展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

摘要: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三化同步”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个综述,为今后研究“三化同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同步推进 篇5

福建XX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员工XX人,XX个下属单位,辐射分布在福建、河北、内蒙古等各省市和地区,业务涉及矿产品开发、冶炼、科研及循环利用、建筑业、旅游餐饮业、光电业、影视传播业等多个领域。集团自成立以来,以“团结拼搏、人文当先、科学发展、回馈社会”为宗旨,坚持党的建设、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在企业日益壮大的同时党的建设也同步推进,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企业和谐发展的互利共赢。

一、坚持党的工作和党组织覆盖与企业拓展壮大的同步推进,为企业和谐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XX集团从1997年开始创业,2003年XX建筑公司初具规模,2003年7月成立了公司第一家党组织——XX建筑公司支部,2009年设立集团公司,同时成立集团公司机关支部,自2009年以来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在集团公司的XX矿业同步成立河北XX矿业支部委员会、XX煤矿同步成立XX煤矿支部等党的基层组织,并于2010年1月经批准成立了中共福建XX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支部委员会,实现了集团公司党的工作和党组织覆盖与企业拓展壮大的同步推进。同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先后成立了企业工会、团委、妇委会等党群组织,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和维护企业与员工合法权益中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2011年7月XX建筑支部被县委表彰为2010“先进党支部”、XX总支书记XX被县委表彰为 “优秀党 1

务工作者”、党员XX被县委表彰为2010“优秀共产党员”。

二、坚持党员教育培训与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同步推进,凝聚职工团队力量,促进公司和谐发展。

XX集团党组织始终关注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不断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同时,定期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培训,并于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走访XX名党员家庭和贫困职工家庭,通过谈心、慰问、解决实际困难等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倾听集体意见与职工心声,及时处理各种矛盾,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确保职工群众自觉遵纪守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增强职工的政治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促进企业经营建设健康有序。

三、坚持党的工作与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同步推进,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XX集团重视“以人为本”,集团董事长提出“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强推动力”,公司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坚持党的工作与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同步推进。一方面高薪外聘管理类人才与高级技术人才,特别是党员人才。如:2009年XX煤矿从福建省XX引进高级地质工程师2名,均为老党员。2010年从厦门、广州、三亚等高星级酒店以五千至一万元以上的高薪引进优秀管理骨干,共同筹备XX酒店,并为酒店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酒店人才;另一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计划”,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培养选拔企业内部可塑人才。如XX建筑支部五年来

在企业内部技术人员中培养助理工程师123名、工程师24名,为企业升级提供了人才智力保障。

公司定期举办各类技术培训会,如企业外聘的管理人员讲座、计算机培训、英语培训、礼仪培训等,并挑选企业基层职工跟随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实践,通过言传身教来指导职工对生产过程中专业技术及高难度技术的掌握技巧,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为职工提供充裕的学习空间与机会,增强职工实现个人价值的信心,提高其发挥自身才干的积极性。

四、坚持党的工作与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同步推进,促进企业各项工作高效展开。

为推动公司全面协调发展,推进先进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多次组织各种职工活动,以健身为主体的篮球赛、乒乓球赛、气排球赛等;以公益为主体的多项活动如劳动节植树环保、建党节红色歌会演出(在2011年6月组织了一支90人的演唱队伍代表非公党工委参加我县“颂歌献给党”的唱红歌活动,荣获三等奖)、重阳节敬老院奉献爱心活动等;以文娱为主体的青年歌唱赛、三八妇女节春游、尾牙宴暨新春联欢晚会等,同时经常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本月19日,党总支组建的XX女子健身队代表福建省个私协会参加第四届海峡巾帼健身大赛,荣获二等奖,并在县个私协会五届二次会议上,向会员们作了“迎七一”汇报演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为职工提供了多种发展平台,使职工感受到XX优秀的企业品质和XX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团结力、凝聚力和奋斗精神,为协调企业全面发

展、快速开展企业建设做出积极推动作用。

同步推进 篇6

[关键词]切入点 创设情境 核心点 聚焦史实 结合点 感悟升华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85

高三历史复习承载着新理论、新情境、新问题,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高三历史复习充满着重追问、重拓展、重落实,是深知脱胎换骨的历练;高三历史复习有目标、有阶段、有效果,是更加理性科学的考量。这里就高三一轮复习环节的有益体会与广大一线同仁分享如下。

一、知识理解的把握是还原而不是复原

高三一轮复习不是机械地重复内容,更不是复原那些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知识。聚焦“原汁原味”的课堂,说到底还是围绕教师“为什么教”“怎么教”和学生“为什么学”“怎么学”的教学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逐渐缩小课程目标与教师实践之间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反复对课程标准及教科书文本进行解读,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及具体知识背后的价值,即明确“教什么”“学什么”。为此,笔者以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为例,列出本单元的知识还原清单:(1)本单元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什么?具体到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其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什么?(2)教科书选择了哪些内容来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3)本单元涉及的核心概念是什么?(4)教科书是如何体现知识的逻辑结构的?围绕“学生主体,学情主导”的宗旨,经过精心构思,笔者理清了教学思路:(1)理解一个核心概念——代议制。它指公民通过选举,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现代国家普遍实行代议制。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所以资本主义代议制又称议会制。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型的代议制,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2)把握历史趋势:古代政治文明向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演变。古代希腊部分城邦虽然实行过民主政治,但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欧美的代议制不是从希腊的直接民主制发展而来,而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专制王权建立的。(3)确定主体知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性的表现:①一个核心即代议制民主,在如何解决人民行使权力的问题上,代议制民主是直接民主难以实现的情境下的一种最先进的选择,其实现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和完善普选制。②两种政体即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均以防止专制统治为目的。③三项原则即民主化的原则、法律化的原则、制度化原则。多样性的表现:① 法、德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典型国家,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共和政体,但与美国的共和政体又有差别。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而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权力中心是总统。②1871年德意志完成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但与英国也不同 ,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而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与宰相是国家权力中心。(4)史论结合还原知识结构。①以议会为中心的资产阶级国家管理体制即英国君主立宪制,可归纳为:一条主线——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两个趋势——国王权力不断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 ② “三权分立”国家管理体制的法律典范即美国1787年宪法,可归纳为:一个创新——民主共和制;两个分权——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分权,联邦政府内部分权;三个制度——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③ “风雨飘摇”的“一票共和”即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可归纳为:一个制度——议会共和制;两个权力——立法权(众议院和参议院)、行政权(总统、内阁);三个职责——总统、国民议会、内阁。④专制主义“借尸还魂”的代议制即德国君主立宪制,可归纳为:一个特点——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两个权力——行政权(皇帝掌握实权)、立法权(议会权力很小);三个职责——皇帝、宰相、议会。通过以上的逻辑建构,学生对客观史实和主观认知得以全方位把握。

二、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整合而不是整理

在一轮复习教学中,应注意区别知识体系的“整理”与“整合”,“整理”只是每个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整合”是在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有能力和提升能力;只有进行知识点的横向对比和纵向的拓展构建起网络结构,才能全面地理解知识的内涵,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形成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知识体系,进而发现历史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将一个单元的考点进行梳理,接着将这些考点构成的线索整理出来,再将与这条线索中与考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比较,最后将“点”“线”“面”进行整体的建构。具体操作流程:把每单元的主题作为“线”,再把单元内每课课题作为“点”,最后把每课中的每一子目有针对地结合课后的“本课要旨”进行“面”的分析。

在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笔者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如下的整合:先逐个剖析本单元的考点,整合其构成的线索: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早期儒学;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儒学;西汉时期,儒学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形成外儒内法的特色,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以儒为本,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了理学;明末清初,继承和批判儒学,形成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纵向比较“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演变”:维新变法时期,利用儒学托古改制;新文化运动时期,遭到猛烈抨击;“文革”时期“批林批孔”;当代“孔子热”等。横向联系“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比较”:相同之处在于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将道德看做政治的基础;不同之处在于“对人的属性的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自然科学的态度”等方面。在梳理和建构过程中,相关知识形成了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网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儒家思想的演变特点:儒家思想既传承又创新;儒家思想的变化受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影响等。

三、知识推进的过程是探究而不是探寻

新课标的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我们准确、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资源。知识的推进是高三历史复习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对知识点来龙去脉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站在一定高度考量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人教版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一课的知识点包括七大哲学命题即“水是万物的本原”“人是万物的尺度”“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智慧、正义、理性”“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五大哲学家即“泰勒斯”“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种哲学形态即“自然哲学”“社会哲学”“人生哲学”,一个教学要求即理解“精神觉醒”。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哲学家及哲学观点一一对应起来。其次,根据本课要旨让学生在每个子目中标出关键词或句子,理解每一个哲学观点在“精神觉醒”方面所体现的价值:“水是万物的本原”体现了自然哲学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把人从神学体系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受和价值,从而把人从万物的笼罩中凸显出来;“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知识和美德即理性,从而让人从自我狂妄中清醒过来;“智慧、正义、理性”在认识自己的同时强调社会正义,从而使人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白起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人类是最高级的,使人珍惜生命、敬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高尚起来。最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进行情境创设,发散思维,感悟“精神觉醒”所传承的人文价值,真切领会到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潮大体经过了三次觉醒:一次是泰勒斯所引领的“神的人性世界”到“人的经验世界”的发展,一次是由智者学派引领的从“人的经验世界”到“人的智慧世界”的突破,一次是苏格拉底把人文精神的内涵从“人的智慧世界”引领到“人的理性世界”的升华。根据课堂教学环节的推进,总结也水到渠成:人文精神不等于高看自己,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能够平和地看待,正是人逐步认清自己、逐步“理性”的过程。

四、知识运用的提升是回归而不是回望

历史学科内容的呈现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客观史实,具有唯一性;第二个层面是主观认知,具有多元性。在系统的分析过程中,我们认知的依据是史料,认知的事实是史实,认知的观点是史论,认知的角度是史观,认知的工具是史法。“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证史一致”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法则,包括史料、史实、史论、史观、史法等五个要素。因此,历史复习教学设计就要围绕这几个要素呈现知识的理性回归。比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史观定位——近代化史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2)史实整合——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三大实验(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理想化实验;第二次:面对现实的实验——列宁从国情出发以退为进的实验;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功过是非的实验)。(3)知识体系:①发展线索,即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②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即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史论感悟: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都应随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

高三一轮复习,应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循序渐进的体系构建要了然于心;应注重教师的助推作用,举一反三的顶层设计要反复酝酿;应注重学情的主导作用,融会贯通的知识推进要精准落地。这样,目标定位了,基础牢固了,角度灵活了,方法掌握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便水到渠成了。

同步推进 篇7

2009年4月30日, 崔峦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参加深圳市“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 同步读写”实验研究》的结题活动, 在看课、听报告和现场检测后, 崔老师感慨地说:“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一辈子, 一直在做梦:梦想着理想的, 高效的, 师生负担不重, 效果又很好的语文教育。今天在这里, 梦想成真了!”可见, 实验的效果是多么显著。

自2012年5月至今, 大兴实验区从最初随着中国教育学会来到深圳南山附属学校顺道的考察, 亲眼看到这个课题的实验效果后, 柏东河主任便将这个实验引进过来。经过全区自主申报, 有10所学校参加了这个课题实验的研究。经过四个多月的实验, 各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实验的成功。现将这一阶段的实验情况作如下总结与汇报。

一、自主学习, 全面培训

1.置身其中, 体验快乐。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 同步读写”这个课题实验, 对于没有亲身感受的人来说, 实施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于是我们利用暑假的时间认真琢磨“自主识字游戏卡片和拼音卡片”的使用方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仔细研究课题的实验背景及理论依据, 拜读李虎老师的博文, 观摩课堂教学的模式, 不断地与李虎老师进行沟通、质询。真正做到了“置身其中, 体验快乐”。

2.全面培训, 现场操作。2012年9月2日在大兴区教师进修学院召开“自主识字, 同步读写”课题实验培训会。全区十所实验校50多名教师和课题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笔者对课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让实验教师初步了解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游戏卡片的使用方法。随后, 大兴二小的孙冬老师和王宇春老师结合暑期深圳培训的经历, 用鲜活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带领教师们共同对“拼音速成卡片和自主识字卡片”进行了学习演练。

3.制订计划, 稳步推进。教研室根据实验背景及实验研究的四个阶段, 即———

第一阶段:辅助汉语拼音教学 (一年级上学期20天左右) ;

第二阶段:自主识字为主辅以同步阅读阶段 (一年级上学期150天左右) ;

第三阶段:同步阅读为主辅以自主识字阶段 (一年级下学期150天左右) ;

第四阶段:分享阅读与联想写话阶段 (二年级320天左右)

制订了详细的实验计划, 各实验校根据要求, 对实验的各项内容进行了统计, 包括实验教师、实验学生、实验负责人及各校课时安排 (表格) ;还对实施进程中如何操作进行细化, 以便有目的地稳步推进实验研究。

二、课例引领, 同步教研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 小学教研室依托“课例引领, 同步教研”的方式, 在摸索中前进。针对下校听课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区级引领, 分别就“方法引领课、识字评价操作课、分享阅读课、联想写话课”等课型进行区级研究, 为教师们扫清实验的障碍。

2012年10月25日在大兴二小召开了实验交流会。会上大兴二小的孙冬老师、刘亚进老师为实验教师介绍经验, 从识字方法的引领到小组合作的介绍, 从申报星级到识字评价的操作, 具体、详细, 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了借鉴。随后, 各实验校结合前期的工作和存在的困惑进行了交流研讨, 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明确了方向。

2012年11月21日, 在大兴五小北校区, 进行课题实验的中期研究工作。活动组首先进班听了江明老师的课。课后进行评课研讨, 我在评课中对江老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从课堂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一步一步把实验做扎实;评价要跟得上, 采取多元评价,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方法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测严把关, 老师想办法, 采用小老师的方法进行检测, 让家长参与进来, 小组的检测严格过关。评价工作做得淋漓尽致, 孩子们兴趣盎然。

2013年3月12日在大兴二小召开了本学期初的第一次教研活动, 围绕着“阅读分享课和联想写话课”展开了研究。

三、考察学习, 积极内化

2012年12月18日至12月21日, 在教研室柏东河主任的带领下, 8所实验校的领导及实验教师一行14人, 前往深圳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小学、深圳市宝安区宝安学校及深圳市南山区南油小学进行“自主识字, 同步读写”实验的考察学习。

北师大南山附属小学的教师们以娴熟的课堂技巧, 呈现了“自主识字”课程的教学流程, 让我们看到“自主识字”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评价方式突破性的改变, 深感受益良多。宝安区宝安学校的一年级组, 以实验团队的方式呈现出他们的研究历程, 为孩子的读书与写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为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南油小学的老师向大家展示了游戏卡的操作方法、介绍了激发学生兴趣的评价方式、汇报了两个月来的实验成果, 班级中90%的孩子已经过了9星级, 识字量为2000多字。

在与课题负责人李虎老师、宝安学校、南油小学、南山附属小学的领导、实验教师的交流中, 柏东河主任结合我区的实验情况进行了经验汇报, 大兴二小的张艳清副校长结合本校情况进行了交流, 其他的领导和教师也结合实验情况和与会人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经验分享, 力争为今后的研究铺平道路。

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我们应将所学到的先进的经验积极内化,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四、调研视导, 彰显效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进展情况, 从2012年12月26日到2013年1月8日, 我们对10所实验校进行了全面的视导。从听课、测试、统计、调研等几方面进行交流、研讨, 发现各校都做得颇有特色, 扎实稳健。现颉举几例———

大兴二小:在实验的过程中, 实验教师根据各班情况不断创新。有的老师把字理识字和实验相结合, 使孩子们不仅识字量增加, 而且知道了许多字的由来、字形变化的知识, 丰富了课堂。还有的老师把实验与课堂相联系, 使孩子们不仅能认字, 还能用字。二年级的实验老师把联想写话与课堂中的写话相联系, 增加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青云店一中心:变家长会为成果推介会、展示会。通过良好的学习成果, 让家长心悦诚服。实验工作开展两个月之后让家长亲眼见证了奇迹的发生。我校还召开了“自主识字, 同步读写”课题成果展示及表彰会。

长子营二中心:“后黑板”巩固识字。本学期学校实行了“后黑板课程”, 一年级在后黑板设立了“识字园地”。从四星级开始, 每三天更换一次, 分别在每天早上和放学带领学生读3遍。每天6遍, 三天18遍, 学生经过反复记忆, 效果凸显, 所学知识也更牢固。

五、总结成果, 发现问题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卡片、课件、星级测试表中存在着一些小问题, 于是我们就一张一张地进行查找, 最后梳理出来, 提供给实验教师。

1.我们的识字主体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基础好一些, 识字快一些, 每次都可以提早完成任务;而有的孩子基础薄弱, 识字能力不强, 因此通过星级比较慢, 有时几次也没有通过, 有些两极分化。

2.开学初识字量未进行统计, 无法做比对。

3.拼音卡片的学习效果跟进不够。

正如北师大教育学院楚江亭博士所说:“教师给学生一个机会, 学生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惊讶与超越。”一年级六岁的孩子能够自主、高效地学习, 必将引发对中国基础教育界乃至整个教育界的反思。

摘要:实现早期阅读的瓶颈是识字。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五、六岁儿童面对汉字、词语以映像的形式印在脑海中, 我们称之谓“映像识字”。如何根据儿童识字的这一特点, 使其尽早识字, 快速识字呢?“自主识字, 同步读写”正是最恰当的一条捷径!

同步推进 篇8

关键词:公安边防,军政主官,同步审计

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军队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 要“围绕规范权力运行、促进军队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审计监督, 推行军政主官同步审计”。这是进一步规范和促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举措, 公安边防基层部队开展领导干部双主官同步审计, 是强化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当前推进军政主官同步审计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问题。

一、深刻认识军政主官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必要性

军政主官共同承担着公安边防部队全面建设发展的责任, 军政主官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责任相互关联。因此, 全面推广军政主官经济责任同步审计, 充分体现权力与责任的对接, 分清军政主官的权力和责任, 对加强经济权力的监督制约,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拓展审计范围, 严格审计评价。

一切负有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 都属于审计监督对象。政治主官既是领导干部, 又负有经济责任, 完全符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法规规定的审计对象。以往的经济责任审计只针对单位军事主官个人, 人为地割裂了军政主官在经济活动中的相互联系, 对发现的问题全部归于军事主官, 审计定性和评价不够准确。开展军政主官经济责任同步审计, 将负有经济责任的政治主官也纳入审计范围, 全面考评军政主官双方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明确划分决策权、管理权、执行权, 不同责任分类评价, 权力与责任对等, 实现权责利相统一, 准确区分各自责任, 形成客观、准确的评价。

2. 发挥职能作用, 促进制度落实。

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单位理财制度的落实。目前公安边防基层部队财经管理中突出表现在党委集体理财制度落实不严格, 预算管理作用发挥不明显, 究其原因,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政治主官履行经济责任不到位所致。党委理财中, 政治主官没有很好发挥“书记”和“班长”的作用, 致使党委理财有时变为军事主官理财或个别人理财, 集体理财的制度没有很好体现。预算作为经费管理的龙头, 也是党委集体理财的执行控制手段, 由于政治主官监督责任的弱化, 造成军事主官在执行预算中有较大的随意性, 没有很好地按照党委决策意图开支经费, 致使预算形同虚设, 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因此, 将政治主官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畴, 实施军政主官经济责任“联审”, 促进政治主官履行自己的经济责任, 才能确保财经管理制度全面有效的落实, 实现审计监督服务的最终目的。

3. 相互监督制约,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是党管干部、增效促廉的重要制度。目前在经费管理中, 由于重心偏向军事主官, 造成政治主官对经费管理不关心, 军政主官在经费管理中缺乏互相监督, 容易滋生腐败行为。这几年在公安边防部队查出的经济违纪违规行为, 暴露出党委集体领导下的“一支笔”成为个别人的“一言堂”。因此, 深入开展军政主官经济责任同步审计, 把军政主官同时纳入审计监督视野, 加强军政主官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 促使军政主官当好党委班子和部队廉政建设的排头兵, 在廉洁自律、预防腐败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相互监督, 积极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军政主官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基本内容

1. 经济决策指导思想审计。

经济事项决策指导思想审计即对军政主官关于在部队财经工作中是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出的经济决策是否有利于部队建设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是否有利于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通过分析复核经费保障方向、目标、重点、主要经费投向投量, 审查是否贯彻落实“倾斜基层、突出重点, 保生活、促建设”的原则, 是否认真执行落实上级和本单位党委的决策意图, 各项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 经济政策运作机制审计。

经济政策运作机制审计即对军政主官贯彻执行国家、军队财经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本单位财经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的审计。主要审查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有无与国家、部队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相违背或相矛盾的内容。查阅党委会记录, 审查是否建立并坚持党委理财制度, 是否定期分析、研究本单位财经管理, 是否将经费管理情况作为单位年度工作考评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3. 经济决策内容审计。

经济决策内容审计即通过查阅有关资料, 审查是否制定后勤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审查军政主官在重大经济事项、大项经费开支、工程项目建设、大宗装备物资采购、年度经费预算等重大财经事项决策中是否经本级党委研究决定, 党委是否定期听取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研究分析存在的重大财经问题;是否坚持压缩一般性、消耗性开支, 集中财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工程项目建设、大宗装备物资采购是否组织可行性研究论证。

4. 经济决策实际效果审计。

经济决策效果审计即对军政主官经济决策是否可行有效, 事业建设成效是否明显, 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或建设成效;经费投向投量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符合部队长远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 有无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现象;分析重大经济投资行为和管理行为, 是否存在投资风险和管理风险, 有无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分散建设和超规模、超标准、超财力建设问题;审查是否存在重大经济决策失误,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重大影响问题。

三、加强军政主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

通过军政主官同步审计, 审计监督面进一步扩大, 报告权威性进一步增强, 审计成果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但还必须将审计成果与运用联系起来, 才能最终发挥同步审计的应有作用。

1. 用同步审计成果优化决策。

把审计成果作为党委首长从体制上、机制上研究解决经济工作的决策依据。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反映出一个时期部队经济管理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有利于党委首长掌握财经管理情况,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财经管理工作的一系列制度。因为军政主官同步审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 因此, 可以检查与监督各项财经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 促进宏观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执行管理, 提高党委经济决策能力和集体理财水平, 便于党委首长纠正制度规定的落实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进而使党委首长站在部队建设全局的高度作出经济决策, 促进各项财经政策全面、有效落实到位。 (下转第100页) (上接第95页)

2. 用同步审计成果严格考核。

要把审计成果充分运用到领导干部的任前考察中去。一方面结合审计成果将领导干部考察工作与经济责任审计密切协调与配合, 增强任前审计工作力度。鉴于军政主官任免的特殊性和敏感性, 在实际工作中, 审计部门应主动向相关部门了解军政主官双方的考核、任免信息, 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 提供拟调整干部情况, 审计部门据此制定审计计划, 做到干部任用审计先行,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干部考察方式的缺陷。另一方面, 将审计成果作为干部任前公示的内容之一。审计结果运用与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有机结合, 以会议形式和通报形式向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公开审计结果, 让广大官兵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拟任用的领导干部, 尤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 可以有效增强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的作用和效果, 提高军政主官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在官兵中的威信和地位, 使审计真正进入党管干部、进入决策, 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为党委考核、任用干部当好参谋、提供服务。

3. 用同步审计成果强化管理。

一是把审计报告作为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及实行诫勉的重要内容。对于报告中提及的问题, 干部部门和纪检部门可向被审计对象进行谈心、谈话, 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 有针对性搞好对被审计单位的督促整改, 使军政主官从中找到经济管理、干部使用、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吸取经验教训, 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 让离任的领导干部到新的岗位后改正以往的不足。二是运用于教育管理干部。把审计成果运用到干部教育管理中去, 从审计中发现具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军政主官的领导水平和经济决策水平, 增强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三是运用于考察使用干部。将审计成果作为考察军政主官依法理财、管理经费和遵纪守法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 避免或减少用人上的失察和失误;财经管理工作中履职不到位的, 建议采取措施, 降职或免职;宏观调控能力较差的, 建议调离主要领导岗位;宏观调控能力强的, 建议担任主要领导岗位等。

4. 用同步审计成果促进反腐。

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作为一项制度, 把审计监督机制引入到对军政主官的管理之中, 将审计结果报告归入被审计军政主官本人档案, 使军政主官行使经济权力、履行经济职责始终处于监督制约之中, 促进各级军政主官严格要求自己, 廉洁自律, 增强领导干部自我约束意识, 从制度上开辟一条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的责任追究制度, 把审计中发现的重大经济损失作为责任追究的内容之一, 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 是贯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干部管理要求。对通过审计查实, 确属军政主官负有责任的, 要坚决依据责任追究的规定处理。充分运用同步审计成果, 发现一些苗头性的问题, 总结在哪些环节上、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样的问题上军政主官容易犯错误, 防患于未然, 可以发现在体制、机制、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参考文献

[1].公安部审计局编.公安现役部队现场审计操作流程手册

[2].公安部审计局编.公安现役部队审计操作指南

同步推进 篇9

一、坚持教育内容与反腐倡廉建设新理论、新精神、新要求同步, 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思想指导行动。在新形势下推进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开展, 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保持与时俱进。一是要用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最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 引导党员干部以更高高度、更广视野、更深层次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 不断增强搞好反腐倡廉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要用中央和行业党组反腐倡廉建设最新精神统领企业工作, 引导党员干部把握精髓、指导实践, 不断完善方案, 改进工作, 使企业反腐倡廉建设踏准时代节拍、体现企业特色, 实现常抓常新。三是要用中央和行业党组反腐倡廉建设新要求规范党员干部行为, 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自觉用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约束自己, 筑牢防腐拒变“隔离带”、“防火墙”, 为打造风清气正的党员干部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制度完善与法制建设和企业发展进程同步, 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国家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与法制建设和企业发展进程相匹配才会更具生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具体而言, 一是要针对近年来国家法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一大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的实际, 定期对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审定, 及时废除滞后和与新法规相抵触的制度, 建立健全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匹配的制度, 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严肃性、可行性。二是要结合实际, 注重抓好好本单位反腐倡廉制度与行业党组反腐倡廉制度的对接和统一, 自觉维护上级党组织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权威性。三是结合近年来企业完善内控体系、推行精细管理的实际, 积极完善细化反腐倡廉各项制度, 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反腐倡廉新机制, 保证反腐倡廉建设的健康开展。

三、坚持工作开展与生产经营活动同步, 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性

反腐倡廉建设只有同生产经营紧密结合, 才能发挥作用、见到实效。针对企业资金动用频繁、量大和涉钱涉物人员多的特点, 一是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细化合同立项、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 加大内审计的密度, 扩大审计的范围, 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工作, 防止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二是要针物资采购、车辆租赁、工程招标等容易滋生腐败的事项, 着力加强过程跟踪监控, 认真抓好日常监督、异体监督等各项制度的落实, 堵塞腐败滋生的土壤。三是要认真落实重大事项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制度, 坚决杜绝“一言堂”等不正常现象, 保证重大事项决策科学、民主, 不出现偏差。四是要认真落实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 认真听取职工群众意见, 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 保证各项工作公开、透明, 不出现问题。

四、突出抓好领导干部防腐拒变这一重点,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

领导干部队伍是腐败现象的易发群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才能取得进展、求得突破。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对领导干部的考察、考核和选拔制度, 在不断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投票表决、任前公示等制度的基础上, 积极推进选任干部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和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等制度, 完善廉政档案制度, 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 有效防范考察失真和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等问题。二是要把廉洁从业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 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 摆正心态、找准定位, 牢固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思想理念,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慎独、慎微, 正确对待和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不为名利所惑, 不为浮华所动, 不该吃的不吃, 不该想的不想, 不该拿的不拿, 不该去的不去, 做到“常在河边走, 就是不湿鞋”。三是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各项廉洁从业制度, 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民主评议、诫勉谈话、廉政巡视、任期审计、廉洁考核、廉洁档案等多项促廉措施,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督导管理, 督促领导干部认真落实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廉洁建设规定, 不断强化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 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四是要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案件, 让敢越“雷池”者得不偿失, 起到“处理一个、警示一片、教育一方”的效果。

五、突出抓好超前防范这一重点, 不断开创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

同步推进 篇10

1 强化政府责任, 高位推动初保工作

在2002年4月卫生部等七部委下发《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 (2001-2010) 》之后, 江西省积极开展调研, 研究制定发展规划, 省卫生厅、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环保局、爱卫会联合下发了《江西省农村卫生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 (2001-2010) 》, 明确规定江西省初保规划分3个阶段实施, 2003年为试点阶段, 各设区市选择1~2个县 (市、区) 进行试点, 年底达到规划目标, 2004—2007年为全面实施阶段, 2008—2010为评估阶段, 2009年所有的农业县 (市、区) 要达到标准, 2010年进行总结验收。卫生厅积极宣传动员、大力推进, 但到2003年底, 全省没有一个县 (市、区) 申请达标评选。面对初保工作政府不重视、卫生局不积极, 各地没有抓初保工作的压力和动力, 难以推动的严峻形势, 卫生厅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 冷清思考, 认真分析后, 决定以强化政府责任为突破口来推动初保工作。借鉴文化、体育、科技等先进县 (市、区) 创建活动的做法, 根据国家初保纲要中“实施农村初保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组成部分, 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的要求, 以省初保规划目标为基础, 将所有的指标重新整理、归类、提升, 制定了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 (市、区) 活动方案, 2004年6月, 省政府办公厅进行了转发, 进一步明确了创建活动是政府的责任和政府行为。2007年, 省政府在清理评比表彰活动中又保留了这一达标评比项目。省政府转发卫生厅的创建方案后, 各级政府对创建活动高度关注和重视,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创建活动, 创建活动成为农村卫生工作的总抓手, 有力地保证了初保工作的深入、广泛地开展, 高起点地推动初保工作。

2 有机结合, 科学设计评审指标

江西省先进县 (市、区) 创建活动规定初保达标建设与先进县 (市、区) 评选不搞“两张皮”, 一个标准, 一套指标, 一个评选办法, 同步创建, 共同推进。根据2005年第一次评选中发现的问题和新农合快速推进的实际, 经省政府同意, 卫生厅在2007年对创建活动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细化等修订, 新增了新农合等指标, 使创建活动方案涵盖了整个农村卫生工作。创建活动方案从内容到指标设计, 主要是根据初保纲要设计, 评选内容包括落实农村卫生政策、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卫生机构功能、提高农村卫生队伍水平、严格农村卫生监督管理5个方面30个二级指标, 与国家初保纲要8方面的主要任务和31个参考指标是一致的, 只是有的指标名称结合实际进行了细化。发展纲要参考指标1是政府支持, 国家分为把初保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对预防保健的投入两个子指标。江西省把政府支持变通为贯彻农村卫生政策, 计20分, 占总分的五分之一, 又细化为制定和落实农村卫生工作文件、政府研究农村卫生工作、增加农村卫生投入、落实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4个子指标。逐个子指标均进行细化, 上述第二条细化为县政府每年至少研究2次农村卫生工作, 解决农村卫生的实际问题, 如为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全日制医学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生并落实编制等。未解决实际问题的扣3分, 其他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评选细则为表格式, 有评选内容、指标名称、分值、评分细则、实际得分六栏,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有利于专家客观公正的打分。

3 精心组织, 切实做好评选工作

江西省对评选实行百分制, 规定设区市按《江西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 (市、区) 评选细则 (修订稿) 》初评总分大于75分的, 上报省卫生厅进行复评, 合格的授予“江西省农村卫生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 (市、区) ” 称号, 并将其中得分高的、特别优秀的报省政府审批, 由省政府授予“江西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 (市、区) ”称号。对已获得称号的实行动态管理, 建立跟踪检查制度, 每3年进行一次复核, 对复核不合格的, 取消其称号。为扎实推进这项工作, 卫生厅将创建活动分为宣传动员、制定方案、自查创建、考核授牌四个阶段, 要求做到“五个有”, 即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有反馈。同时, 对评选年度、评选程序、指标考核方法等做了明确的要求。规定创建活动以县 (市、区) 为单位开展, 每两年评选一次, 自下而上, 逢单数年各县 (市、区) 在10月底之前完成自评, 由县级政府向所在设区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设区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11月底以前完成初评, 并将合格名单和初评结果以设区市政府的名义报省卫生厅。从12月份开始, 省卫生厅组织有关专家, 按照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 采取听汇报、看资料、查现场的方法进行评选。

4 共同推进, 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同步推进 篇11

中芯国际(0981.HK)仍在失血!

2007年7月27日,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代工巨头中芯国际公布了截至今年6月30日的第2季度财报。报告显示,第2季中芯国际销售额为3.748亿美元,较第一季度下滑3.5%;而尽管国家给予了600万美元补贴,但它还是出现了210万美元的亏损。

对于以上业绩,中芯国际香港代表陈慧蕊解释道,这主要是因为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该业务在第2季度占了其销售收入的28.9%)市场售价环比下降超过30%,以及公司机器销售收入下降95%,而经营开支反而增加1倍以上,至4711万美元。她表示,下半年市场转稳之后,中芯国际将力争实现全年收支平衡,甚至是扭亏为盈。

一直以来,中芯国际被寄予“让中国占领芯片外包市场”的厚望,但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它最近几年一直没能盈利。今年第1季度,若没有政府的600万美元免税优惠和出售二手芯片制造装备获得的2720万美元收入,它根本无法实现880万美元的利润。另一方面,持续下滑的毛利润率也给它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调查资料显示,中芯国际今年第2季度的毛利润率只有10.3%,同比下降了2.7个百分点。同期,竞争对手台积电的毛利润率却高达43%,就连刚刚被它在市场份额上超越的新加坡特许半导体也有24.2%。

知情人士透露,为了尽早摆脱上述困境,中芯国际正加紧对外并购与引资。而其双箭齐发的战略,也已经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

并购可带来双赢

卷入中芯国际并购传言的是国内第二大半导体制造厂商华虹NEC。这家由上海华虹集团、日本NEC和NEC(中国)共同投资建立的企业,所占全球市场份额约为中芯国际的20%。

《IT时代周刊》了解到,华虹集团是具有国资委背景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的旗下企业。从长城电脑(000066,CEC控股企业)收购京东方(ST.000725)所持冠捷股份(0903.HK)开始, CEC就一直在为打通产业链而努力。目前,CEC掌控的上市公司多达14家,业务范围涉及集成电路、计算机软硬件、通信与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而它也一直希望把华虹集团打造成国内最大的半导体企业。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收购华虹NEC至少需要12亿美元,而账面价值不到30亿美元的中芯国际还有大约7亿美元的净负债,加上现阶段它不可能忽视几座工厂的运营,将大笔资金改为他用。“为了两家公司今后都能良好运营,双方很可能以股权替换的方式互相持股,实现做大。”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李珂也指出,尽管中芯国际是一个单纯的代工企业,与涉足整个电子行业的CEC有很大不同,但从各自的市场分布上看,华虹NEC 70%的订单出自国内,并垄断了类似身份证这样的特殊业务。相比之下,中芯国际90%以上的客户来自国外。“一个对内,一个对外,互补性为合作提供了可能。”李珂说,国企背景的华虹NEC在争取官方订单方面的能力不容小觑,若中芯国际与之合作,将顺利打开该市场,为实现首席执行官张汝京此前提出的“到2010年国内业务提升至15%”的目标增添几分把握。

目前,中芯国际的股价只有1港元左右,它当初2.69港元的发行价已经极度缩水。而确切消息也显示,自2005年开始,华虹集团就谋划海外上市,却一直未能实现。分析人士认为,与中芯国际的合作,将让它间接实现这一目标,而急于让财报更加好看些的中芯国际,借此进行海外增发也并非全无可能。

事实上,中芯国际与华虹集团的合作不仅对双方有利,更能改变之前国内半导体企业一盘散沙的局面。国家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指出,在全球半导体行业,国内企业比欧美、新加坡、台湾等地的企业要弱很多。两大企业在互补的基础上,抱团和国际巨头竞争,也符合政府做大半导体产业的意愿,从而为它们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

目前,无论是华虹NEC,还是中芯国际,都以“没有接到这样的消息”为由不对上述事件进行表态,但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共赢的结果已经为两家企业的合作带来了更大的遐想空间。

引资扑朔迷离

2007年3月初,中芯国际表示愿意引进战略投资者,但数月之后的今天,久拖不决却让这项引资计划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按照当时说法,中芯国际指定摩根斯坦利和德意志银行为其引入一位持有少数股权的战略投资人,入选者最高可斥资5亿美元收购其20%股份。据透露,不足20%的股本出售比例可让中芯国际避开“出售计划须全体股东批准”的麻烦。随后,业界爆料贝恩资本、泛大西洋集团和KKR等3大私募基金可能成为中芯国际的买主。稍有不同的是,上述3大私募基金要购买的中芯国际股权比例为20%~25%,出价6亿美元。

5月1日,双方原计划在4月底就完成的股权交接工作不见下文,但此前关于中芯国际可能A股上市的传言又四处响起。

虽然国家规定只有连续盈利3年的公司方可在A股市场公开募资,而中芯国际自2004年盈利8974万美元之后,2005年亏损1.12亿美元,去年全年仍亏损4040万美元。但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分析师董志强认为,“它还是可以将部分资产在A股上市。”他指出,过去两年中,中芯国际北京300毫米晶圆厂和上海200毫米晶圆厂均获得盈利。加上将部分折旧完毕的设备转让给其他厂后,去年的获利更加丰厚。它极有可能分拆上海和北京业务,进行A股上市。而由于中芯国际在研发方面仍有很强的实力,如果股价合理,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应该不会存在太大困难。

在4月27日召开的一次国际电话会议里,张汝京首次就引资问题表态:公司还没有最终决定是引入私募基金还是发行A股作为战略性股东,它们都是可能的形式。而无论是哪一种选择,目的并非为了钱。“目前我们已经获得多家国内银行的支持,多笔信用贷款额度还没有动用。”他说,“我们与成都、武汉市政府合作建厂的计划进展良好,目前已取得客户并开始收取管理费(2006年管理费已占其总收入约3%)。公司仍维持今年可转亏为盈的目标,并把今年首季结束时30.9%的负债比率进一步降低。”

8月29日,中芯国际首次传出战略股份出售计划搁浅的消息,但这也仅仅解开了引资形式的谜底,至于谁会入主依然难于判断。可靠消息称,这主要是因为中芯国际董事会认为股票价值被低估,而外资对国内科技企业的兴趣却日渐浓厚,已有多家公司表示要收购它的股份。“董事会对选择哪家投资者发生了分歧。”是时,张汝京也曾透露,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买主,他们已经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股权出售事务的委员会,该委员会还将继续寻找其他出价。

压力与日俱增

中芯国际的解困之道是否真的就是“并购+引资”双箭齐发,目前还只能继续猜测。但不管它是否承认,市场生存压力的与日俱增却真实地存在着。

根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评选的“2007年上半年全球10大芯片代工厂”的排名,台积电全球市场份额为42.3%;台联电以14.6%位居第2;而第3位的中芯国际份额只有7.6%,比第4名特许半导体仅仅高出0.6个百分点。近两年来,虽然它积极提高工艺技术、开拓市场业务,并在12英寸产品上有突出的表现。但与前两名劲敌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目前,中芯国际建有4座8英寸芯片厂和4座12英寸芯片厂。同时,它还在成都和武汉经营、管理着1座8英寸厂和1座12英寸厂,形成了华北、华中、西南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但另一方面,它对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DRAM的价格远要比处理器、图形芯片等产品低廉,而中芯国际对DRAM的依赖却越来越大。“今年第2季度,陈慧蕊在解释业绩下滑原因时曾把市场波动性作为关键理由,而只字不提中芯国际需要依靠一次性收益才能盈利以及毛利润率持续走低的趋势,这或将使其全年扭亏计划成为泡影。”

不仅如此,竞争对手的打压也成了中芯国际发展的另一障碍。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9日,美国加利福尼亚联邦法院初审驳回了台积电关于禁止中芯国际生产和销售某些芯片的诉求。据悉,自2003年8月18日首次将中芯国际推上被告席以来,这已经是它们之间的第5次正面交锋。

以往,中芯国际在的案子中一直处于劣势。尽管这一次台积电的要求没有完全得到满足,但法院判决:中芯国际相关的开发和销售工作可以继续,但如果它日后有意将本案所涉及的技术提供给第三方,必须提前28天通知台积电。有人形象地把这比喻为“台积电给中芯国际套上的‘枷锁’”。而既有经验也表明,台积电的每一次诉讼都多多少少动摇了市场对中芯国际的信心。去年8月28日,台积电第四次在美国起诉中芯国际侵犯知识产权,瑞士银行就在自己的研究报告中将中芯国际股票的目标价由1.2元调低为1.12元。

9月11日,针对台积电发表的“初审裁决并不一定代表诉讼的最终结果,我们仍对赢得官司充满信心”之言,行业分析师认为,这预示着两家企业的敌意越来越浓,不排除台积电会更加频繁地给中芯国际发去律师函,最终扰乱对手的发展步伐。

“中芯国际需要尽快以实际行动来告诉市场,自己并不愿坐以待毙。”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的资深分析师Nam Hyung Kim指出,并购与引资是最好的方式,但它好像在考验市场的耐性。

同步推进 篇12

发展态势, 和全省同步跨入农机化发展高级阶段。日前, 本刊记者对临沂市农机局局长张敬波进行了专访。

记者:临沂市保护性耕作近几年发展势头很好, 请您谈一谈临沂市这几年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下一步有什么新的目标和打算?

张:近几年, 临沂市农机局把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为全市农机化工作的主攻方向, 加大了全面推进和整体提升力度。临沂市委、市政府也将推进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 明确了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按照省办和市政府的要求, 我们多次派人到先进地区考察, 确定了发展思路, 并成立了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加强了对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 明确了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针对农民群众认识不足和保护性耕作机具数量少的问题, 临沂市农机局加强了宣传推广和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强化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 广泛深入开展了“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 推进农机农艺结合, 突出抓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的推广。2006年起, 市局连续4年组织召开了全市保护性耕作现场会, 创建了150多个示范基地, 基本消灭了保护性耕作空白乡镇。各县区也积极开展了各种保护性耕作实地测产和观摩交流活动, 提高了农民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为加快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发展, 市县财政在购机补贴、装备推进、创新示范和财政支农等各类资金上, 向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倾斜。2009年市财政又拿出专项资金, 对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创新示范工程予以支持。

2010年, 我们计划在巩固和扩大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小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今年市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 计划给我市70马力以上, 购买4年以内的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免费安装秸秆切碎装置。市里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小麦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准备工作, 加强了小麦秸秆切碎还田技术的政策、常识和效果的宣传, 组织专业人员做好符合条件联合收割机的调查、登记和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推行“统一供货、统一安装、统一培训、统一结算”工作机制, 制定了供货、安装、调试和技术培训、使用服务的详细实施方案, 保障了推广效果。

记者:临沂市在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张:临沂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去年, 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通知》, 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工作措施, 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市府领导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进行了多次调研并作出重要批示。我们按照多元创办、形式多样的原则, 引导各县区因地制宜地推进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制订了资金保障、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动员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形成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工作合力。各县区按照市农机局部署, 积极抓好农机合作社建设, 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合作社进行重点培养, 培植典型, 及时总结经验, 推广先进做法, 达到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效果。继续强化了政策和资金扶持, 除农机购置补贴等资金政策向农机专业合作社重点倾斜, 市级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 对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扶持, 同时加强了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指导, 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运行与监督同行, 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 按照省办五有标准, 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全完善决策、管理和分配制度, 引导其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 在保证发展数量的基础上, 大力提升发展质量。

记者:近年来, 临沂市农机局按照“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提升农机化水平、建设“平安临沂”的重要举措, 有力促进了农机安全水平的提升。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张:为贯彻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部署,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和开展“安全责任落实年”、“农机安全执法检查年”活动的要求, 我们以整治提高农机“三率”为重点, 认真开展了“促三率、保平安”活动, 两年来先后采取了领导主动、政府推动、奖励促动、措施带动、创建拉动、部门联动的“六动”措施, 2009年农机挂牌率、检验率和驾驶员持证率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0、10.5、8.3个百分点;杜绝了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 农机安全生产水平在全市各行业中继续名列前茅。领导主动, 就是领导重视, 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一把手工程, 市与县 (区) 签订《年度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 在人员、财力等方面予以倾斜;政府推动:两年来争取市政府召开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下发农机安全生产文件多次, 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由分管市长、副秘书长、农机局局长、纠风办主任、公安局长参加, 政府要求公安、交警、纠风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给农机执法创造宽松的法环境;奖励促动:每年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好的县区进行奖励;措施带动: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农机办下发的《关于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切实提高农机“三率”水平的通知》, 临沂市按照“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的目标要求, 研究出台10项“政策措施”, 将“三率”工作落到了实处。充分利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时机, 市农机局、市安监局5次召开联席会议, 三次联合下文对创建活动进行督促和表彰;部门联动:市农机局、财政局和审计局联合对农机监理财务进行了检查, 扭转了多年来农机监理财务上报不实的问题。临沂市交警大队及时沟通信息, 相互理解, 相互配合, 形成了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配合氛围。每年临沂市农机和公安部门联合为农机跨区作业保驾护航。市、县 (区) 农机监理站设立24小时值班电话, 公安110报警服务台24小时受理相关报警求助, 随时为跨区作业机械提供服务。

记者:张局长,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是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请您谈谈在这方面临沂都做了哪些工作, 取得了那些成绩?

张:临沂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于1999年, 截至目前, 已累计实施鉴定25700余人。尤其近两年, 全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008-2009年, 全市共对10183名农机从业人员实施了鉴定。其中, 2008年实施鉴定5200余人, 位居全省第一;2009年实施鉴定4900余人, 位居全省第二。由于工作成绩突出, 临沂市农机局被评为“2008-2009年度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先进单位”以及“2009年度全省农机修配管理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先进单位”。

【同步推进】推荐阅读:

同步振荡07-20

同步特性05-09

同步试验05-14

永磁同步05-21

同步设计05-30

同步机构05-31

同步快速06-26

同步课堂07-03

同步频率07-05

四同步07-13

上一篇:气-质联用下一篇:地铁车辆接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