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教育学的名词解释

2024-07-11

招教教育学的名词解释(精选3篇)

招教教育学的名词解释 篇1

1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指人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2教育:有目的的培养人,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3社会属性:永恒,历史,相对独立

4起源:生物,心里,劳动(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5构成:教育者(有目的培养;生理,心理,性格),受教育者(有目的的接受影响,从事学校,主观能动性),媒介(桥梁,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总和)

6教师:社会教育活动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学习教育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教书育人,7教育功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8历程:奴隶社会出现学校,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隋唐科举,宋四书五经,明八股文,印度僧侣,埃及文士学校,斯巴达军事教学,西欧教会与骑士教学

9,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话,技术现代化 10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11启发式教学:孔子(我国伟大教育家,思想体现在《论语》中),苏格拉底(雄辩法,问答法)

12教育回归自然:道家,卢掕

13学记:春秋战国,世界第一部教育文献。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教育重要性,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密视导和考试制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14《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观点:①教育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②系统论述班级教授制以及教学原则与方法,③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1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新教学大纲》1930杨贤江

16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维护、巩固和加强作用。①教育培养政治经济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动力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17科学技术对经济影响:①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②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③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④影响教育技术

18校园文化: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的准则。校园精神文化是核心,校园文化重在建设。特征:互动性,渗透行,传承性。

19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法轮,外铄论,多因素作用论。孟子我国内法论代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外铄论代表,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教育万能)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①遗传,是人发展的前提,遗传素质成熟过程制约人的发展成熟过程,遗传素质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②社会环境为人的个体发展提供多种可能,人队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③教育,主导作用,有目的的培养人规定青少年儿童发展方向;给人全面,系统和深刻影响;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的老师;教育对个体有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

20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发展关键期:身体和心理某一方面机能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21教育的目的: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标准;三层: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育目的,教师的教学目的;狭义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的标准;

22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③人们的教育理想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3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4素质教育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5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与主题,体现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简称学制

26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初进公平,提高质量,提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27《中长期规划》:①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农村学前②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重点推进均衡发展③普及高中教育④职业教育反正更加突出地位⑤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⑥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⑦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完善体系,健全保障制度

28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重视与小学的衔接②延长义务教育③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发展④高等教育大众化⑤终身教育体系建构

29教师职业特点:学者和学习者,知识传授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30教师劳动特点:①教师劳动的发杂性和创造性(‘复杂性’教育目的全面性:劳动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任务的多样性: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思想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劳动对象千差万别,不仅要实施统一课程计划、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②连续性和广泛性③长期性和间接性④主题性和示范性

31教师威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包括全力威信和信服威信。建立威信途径:①培养自身良好道德品质②培养良好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③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④给学生一良好第一印象⑤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32教师职业素养:1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师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③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④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人际,健康人格

33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有专业新手逐渐转变成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34教师专业发展内容:①专业理想的建立②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③专业能力的提高

35专业发展途径:①树立坚定职业信念(根本动力)②提高自主反思意识③进行教育研究④丰富专业知识

36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再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37建立良好师生关系: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学生观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④发扬教育民主⑤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38课程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9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刚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40课程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地系统化活动 41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

42教学:是学教教育的基本组成形式,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43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备课(上好课的前提),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检查与评价

44上课: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5上好课的标准:①学生的注意力集中②学生的思维活跃③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④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46上好课基本要求:①教学目标明确②内容准确③结构合理④方法适当⑤讲究教学艺术⑥板书有序⑦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47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征,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

4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规律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④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

49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0我国目前主要教学原则:①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②理论联系实际③直观性④启发性⑤循序渐进⑥巩固性原则⑦因材施教

51常用的教学方法:①以语言为主的有: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②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有:演示法,参观法,③以实际训练为主: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时间过得法④以引导探究为主⑤以情感陶冶为主:欣赏教学,情景教学

52讲述法特点:优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科学知识,并且能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缺点: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填鸭式”和“满堂灌”

53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重点:①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②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运用③多样化的坐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④探索个别化教学

54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55教学评价的功能:①诊断教学问题②提供反馈信息③调控教学方式④检验教学效果

56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①根据评价作用分诊断性评价(学期开始前,或单元教学开始前,为了解学生准备的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总结性平价(期末或单元结束,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②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分相对性评价(以学生为参照物),绝对性平价(以教学目标,教材为参照)57: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58常见的教学模式:传递—接受法,引导—发现,辅导—自学,情景—陶冶

59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60德育意义: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③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61确立德育目标依据:①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及心理特征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学目的③民主文化及道德传统④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62德育任务:①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③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

63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64班集: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65班主任: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66班主任的地位作用: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67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及方法: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③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活动④评定学生操行,评选三好学生

68良好班集体培养: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③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69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充分发展

70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①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②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③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④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71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实践,学科,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社会公益,课外阅读

72家庭教育:①意义:是人们生活和消费的基本单位,承担者生养和教育子女的基本社会职能②特点: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方式的情感化,方法的多样化

招教教育学的名词解释 篇2

本文档囊括了常见的25种教育学中常见的案例,由名师分析及讲解答案,是您招教考试中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1)

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案例1: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2: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案例3 :班班主任老师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能努力刻苦学习的好学生;而学习成绩差的就是不努力不刻苦学习的学生。因此,他经常把考试成绩差,作业出错多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训斥,他希望通过对差生的严加管教,使全班的学习成绩拉齐。这位班主任老师的想法能否变成现实? 答:这一实例说明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理论,同时还要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这位班主任老师有良好的愿望并有较强的责任感,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差距,甚至是较大的差距,其原因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它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教育理论已告诉我们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生物因素。虽然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因素是具有主导作用的因素,但是切不可无视生物因素中起至关重要的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作用。因此,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学生成绩差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尽管付出很大代价,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这就很可能是由于遗传素质或先天的,遗传因素的原因造成的,强求这类学生也达不到和其他优等生的一样水平,这不仅是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且搞不好还会给这些学生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心理障碍。使这些学生本来经过适当的教育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可能性受到不应有的干扰,甚至是负效应。因为这种认识和做法违背了教育科学,忽视了遗传素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过于强调教育的单一作用。这就如同体育老师要求全班学生100米跑的速度都能达到全校冠军水平一样,有的学生再刻苦训练也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说有进步的话,也是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家庭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有不分什么情况,强求一律的做法。案例4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案例5: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6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的方式有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一般是把三者结合起来,先开全校的,接着分班座谈.要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拳契机,举办家长会就必须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向家长传授抚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成功的教育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质.我以为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一个人在台上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唱“独角戏”,到教师、家长坐台下,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列,成为永远的“缺席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请学生讨论决定.可通过以下模式: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开式,家庭报告会,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如果我是学生家长,我一定要和孩子沟通,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孩子,想办法和孩子交朋友,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的空间.案例7: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案例8: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案例9: 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案例4 :近日有报道称,新学期开学不久,南京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教师很是为自己班上一部分新生“超前”的学习基础发愁,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并且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识字最多的竟已过千,大大超出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按理说,学生基础好,教师工作起来也应该更轻松。实则不然,“超前教育”带给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困惑。

问题:你对当前家庭教育中这种“超前教育”现象的看法如何?

答:一方面,有超前“基础”的孩子并不是全部,这就必然因学生基础差异太大,而导致学习进度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超前教育”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满怀憧憬地开始自己的学生生涯时,却发现学校里上课教的东西早已烂熟于心,便很容易对学校生活产生倦怠心理.上课不听讲自然是家常便饭.因此“超前教育”要因人而异.“超前教育”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超前要三思而后行的.案例10 :在一次小学语文课上,陈老师正和同学们尽情地“畅游”在《颐和园》这幅清新、美丽的“画卷”中,突然一双小手高高举起:“老师,课文第四自然段第四句话中的“滑”字,应改成“划船”的‘划’。‘游过’。这位同学突如其来的提问,似乎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他同学也似有所悟,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啊,应该是‘划船’而不是‘滑船’。“是不是印错了?”“也许是作者错了。”有位同学提议:“老师,我们写封信去问问《颐和园》的作者吧!” 分析:(1)请运用已经学过的教育理论,提出自己处理教学过程中意外问题的看法。(2)请针对上述案例,提出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作法。

答:陈老师的作法是:第一、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思考这一问题(2分);第二,针对同学的质疑,陈老师提出了三个思考题:一是昆明湖静得怎样?绿得怎样?二是昆明湖美吗?美在哪里?三是让同学们思考用“滑还是用‘划’字好?(2分)第三、简要解释”教学机智“的概念。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外的突发事件或者事故,能冷静对待,巧妙地运用各种灵活机动的方法或手段,解决突发事件或事故的一种灵活的处理教学问题的一种方式(6分)案例11 :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取权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代理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思考:1、让学生“代理班主任”说明了于老师:A、信任学生B、为了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C、减轻老师的负担D、以上各项 2、请运用所学过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课论,对于老师的这一做法作出理论分析。

答:第一、让学生“代现班主任”工作,说明于老师既信任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4分)

第二、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其

一、大胆使用。班上的主题班言、各种文化体育活、春游、社会调整等工作都是学生锻炼的大好机会,应该让班干部自己去策划、组织和安排,使班干部在活动中不断增长才干。其二,热情支持。帮助班干部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使他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工作有成绩,要给予肯定、表彰;工作有困难,要帮他们想办法解决:工作中出了岔子,要主动为他们承担责任,为他们撑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6分)

案例12: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爱钻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这时,学生的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同时,这个学生又站起来顶撞老师说:“这样的老师教学水平太差,不配当我们的老师!”

分析:

1、请指出王老师的错误有几点

2、请分析学生的错误

答:1)王老师的错误有两点:一是作为一个科任教师,有责任管理班级上的教学秩序,而不能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班主任。因为管理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3分);二是王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之心。王老师不应该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来批评学生,这样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这违反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的基本义务,违反了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4分)

分析题(2)学生的错误在于一是在课堂上不应该不举手就发言,违反了课堂纪律。(1分)二是当王老师指出他们的错误时,他们不应顶撞王老师,缺少对教师的尊重(2分)。

案例13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思考:(1)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答:(1)从王老师的地位而言,其错误有三点:一是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1分);二是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1分)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1分)三是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1分)。从学生地位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个同学的错误有两点:一是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1分);二是缺乏尊重老师的爱心(1分)。(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例如渗透性策略、随和性策略,在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关心爱护和批评教育多种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2分);其二,班主任要加强同各门学科的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当科任教师跟学生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切忌在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避免师生之间矛盾的激化(2分)

案例:12: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14: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15:“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1)

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招教教育学的名词解释 篇3

2016河南招教考试教育学知识练习题二: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教育的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广义的教育概念几乎与生活同义

B.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C.把教育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是它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

D.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2.在中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

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大学》

3.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的三种定义方式,“灌输是以单向的方式来陈述问题”,这一定义属于()

A.解释性定义 B.纲领性定义 C.描述性定义 D.规定性定义

4.下列活动(或行为)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A.儿童偶然把手指伸到火苗上,被灼伤,由此知道火是热的,火能灼伤人等有关火的知识

B.近期公映的电影非常好看,在孩子的强烈要求下,父母与孩子一起去影院看电影

C.某盗窃团伙教新成员盗窃技巧

D.母亲劝说打架的孩子要礼让他人

5.某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考上了外地某重点大学,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而不得不放弃去外地读书,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这种“高分低能”现象说明()

A.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教育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http://henan.jingjia.org

6.在不同社会阶段,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的重点有所不同,如果说,在古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政治功能的话,那么,在现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科技功能 D.文化功能

7.关于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不正确的是()

A.教育的个体功能也叫本体功能

B.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叫工具功能

C.教育的个体功能来自教育的社会功能

D.教育的社会功能来自教育的个体功能

8.认为教育的本质不是永恒不变的,这一观点是教育本质的()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多质说 D.本质规定说

9.认为教育的根本属性是历史性和阶级性,这一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多质说 D.本质规定说

10.关于学校教育的产生,错误的是()

A.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B.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末期

C.学校教育产生的直接条件是文字的出现

D.学校教育产生的间接条件是生产力的提高

11.“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2.“为了使年轻一代在与大自然的可怕威力的斗争中不致牺牲,为了使人不变为野兽,便产生了进行教育的必要性。”从教育的起源来看,这是()

http://henan.jingjia.org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13.“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儿童对老年成员的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从教育的起源来看,这是()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14.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本质上都否定了教育的()

A.阶级性 B.文化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15.学校教育产生的直接条件是()

A.文字的出现,教师的出现 B.国家的产生

C.书籍的出现 D.生产工具的改进

16.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教育的终身化理念出现在(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17.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世俗化出现在()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18.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天文学 B.诗词 C.儒家经典著作 D.数学

19.教育的阶级性出现的历史阶段是()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20.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是哪一历史阶段的教育特点(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21.“活到老,学到老”所反映的教育理念是()

A.终身教育 B.民主教育 C.国际化教育 D.大众教育

二、辨析题))http://henan.jingjia.org

1.动物界存在着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

2.教育的结构即教育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本原是扩充了脑容量的大脑和发音器官。()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征。

3.简述近代教育的特征。

4.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显然与生活本身并无太大差别。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从教育的内涵上看,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现象的根本特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因此,正确答案为D。

2.【答案】A

【解析】在中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因此,正确答案为A。

3.【答案】C

http://henan.jingjia.org

【解析】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下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所谓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规定性定义主要是为了在上下文中叙述简要方便,利在沟通。描述性定义主要是以既有的用法来解释所定义的词语,利在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纲领性定义主要是促进行动计划的执行,利在行动原则。“灌输是以单向的方式来陈述问题”这一定义显然是用既有的用法来解释说明。因此,正确答案为C。

4.【答案】D

【解析】教育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从狭义上说,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判断某项活动或行为是不是教育,首先要看这项活动是不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或行为。根据这一标准,选项A、B可以排除:选项A只是一种个人的经验总结,选项B只是一种娱乐活动,同样是看电影,如果是老师或父母有意识地让学生或儿童从中受到影响或教育,则是教育活动,选项B是儿童出于电影流行或好看,要求父母陪同观看,并没有父母的有意识的行为。判断某项活动或行为是不是教育其次要看这项活动是不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或品德,根据这一标准,选项C可以排除,显然教授盗窃技巧在品德方面是负面的影响。选项D是母亲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良好品质。因此,正确答案为D。

5.【答案】D

【解析】默顿根据教育作用方向的不同,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则是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正向功能是贡献性功能,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默顿还根据教育作用呈现形式的不同,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而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是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因此,正确答案为D。

6.【答案】D

【解析】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在不同的社会,表现出社会功能的重点不同、方向不同。如古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政治功能,维护统治阶级的既有利益;近代社会,教育社会功能的重点转向经济功能;现代社会,教育的社会功能的重点主要表现为文化功能。因此,正确答案为D。

http://henan.jingjia.org

7.【答案】C

【解析】从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因此,正确答案为C。

8.【答案】C

【解析】教育本质的多质说或多因素说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教育现象,教育的本质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因此,正确答案为C。

9.【答案】A

【解析】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无疑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历史性和阶级性是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因此,正确答案为A。

10.【答案】B

【解析】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学校教育产生的直接条件是文字的产生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生产力的提高,国家的产生等也是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但只是间接条件。因此,正确答案为B。

11.【答案】B

【解析】关于教育起源,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主要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教育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因此,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C

【解析】关于教育起源,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主要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教育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年轻一代与大自然的斗争”显然是人类的劳动行为。因此,正确答案为C。

13.【答案】B

http://henan.jingjia.org

【解析】关于教育起源,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创造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主要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教育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因此,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C

【解析】教育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人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因此,在本质上,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因此,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A

【解析】学校教育产生的直接条件是文字的产生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产生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提高,国家的产生等也是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但都是间接条件。因此,正确答案为A。

16.【答案】D

【解析】终身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由保罗•朗格朗提出,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给予确认,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教育思潮。因此,正确答案为D。

17.【答案】C

【解析】在西方历史上,封建时代的教育主要由宗教所控制,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教育从宗教中脱离出来,逐步世俗化。因此,正确答案为C。

18.【答案】C

【解析】我国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教育内容主要限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著作。因此,正确答案为C。

19.【答案】B

【解析】原始社会是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社会,教育没有阶级性。奴隶社会开始出现私有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教育开始具有阶级性。因此,正确答案为B。

20.【答案】B

http://henan.jingjia.org

【解析】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古代社会,教育成为统治阶级的特权,教育与生产劳动开始分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其真实写照。因此,正确答案为B。

21.【答案】A

【解析】终身教育思想把教育看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学校教育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终止,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在他们的工作中不断追求新的学习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他们的新的需求。终身教育主张教育是一个从出生到生命终止不断进行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为A。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错误。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动物在养护幼仔方面虽然与人类抚育后代有些相似,但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活动,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反射活动。人类的活动是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将改造世界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从而产生教育活动。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有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2.【答案要点】错误。

教育的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教育的内部结构是指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微观的结构构成,即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也称教育中介、教育措施)等基本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

教育的外部结构是宏观层面的,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宏观的结构构成,也称教育系统的结构。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人口等其他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结构。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共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3.【答案要点】错误。

表面上看,扩充了脑容量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与教育有密切关系,扩充了脑容量的大脑和发音器官是人类活动包括教育活动的基础。

http://henan.jingjia.org

但是,脑容量的扩大和发音器官的发育恰恰是人类长期活动(实践)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因此,教育的本原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把教育的本原归结为人的生理器官或生理结构是生物起源说的观点。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基本要素构成的。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是身心有待获得良好发展的个体。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

教育手段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凭借着这些手段,才能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教育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2.【答案要点】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2)学校被统治阶级所垄断;

(3)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5)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

(6)教学的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

3.【答案要点】近代教育的特征包括: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兴起;

http://henan.jingjia.org

(2)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4.【答案要点】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

(1)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2)教育的生产性极为突出,教育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首要途径;

(3)教育不断趋于终身化;

(4)教育不断趋于民主化;

(5)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上一篇:村卫生室基药整改报告下一篇:微晶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