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河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共8篇)
赴河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1
赴河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汝南县韩庄镇陶庄桥学校:肖铁旦
2017年12月3日,在何荷校长的带领下,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带着教育局和学校寄予的期望和使命,按时到达了河南师范大学,参加 校长资格培训。开办仪式上,何校长传达了贺局长的殷切期望及对学员的严格要求。先后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还参观了邻县兄弟学校,培训期间既有理论对我的引领,又有实践的学习交流。虽然学习时间在我一生的学习历程中是短暂的,但此次高规格的培训却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教育视野,收获匪浅,感触颇多。现就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丰富的理论学习更新了教育管理新观念
隆重的开班典礼后,我们就先后聆听了教授及专家的专题讲座,还有关于学校经营管理方面的讲座。在众多的精彩讲座中,有激动也有感动,对我启发很大,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我了解到许多教育教学新动态,学到了不少教育理念。讲座涉及到学校管理、学校发展规划、素质教育、教师评价与激励、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有效沟通、依法治校等方面,专家们理论阐述、引经据典、谈心交心,无不使我产生共鸣。他们娓娓道来,环环相扣,给人启迪,促人反省,震撼人心。既气势磅礴,恢弘大度,又紧扣实际,细致入微。既让我们欣赏了名家的风采,又使我们饱食了无比精美的精神大餐;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
(二)、跟岗实践与考察学习领略了教育管理者的风范
两个星期的学习,我以一名教育管理学习者的身份,进校、进班、进课堂、近师生,参与学校管理全过程,与校长及中层领导面对面交流、访谈,与师生零距离接触。学习中,我们通过看、听、谈、互动等多种形式,让我们学习到高规格的学校管理经验,让我们体验到了新乡教师们的风采,让我们观摩到了他们与众不同的阳光体育活动、校本教研交流活动,完全把倡导的“为每一位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并渗透在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之中,让人赞叹不已。此次培训还安排了形式多样的兄弟学校考察观摩活动,真是让人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其中有些学校规模比较大,学生人数达一千多人,有些学校虽然规模小,但学校气象万千,生机勃勃。这些学校办学特色各有千秋:有的学校文化底蕴厚,有的学校以质量求生存,学生各类竞赛、学业成绩均名列全市前茅;有的学校以艺术教育培训为抓手,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高,总之,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及特色教学,并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而努力。
(三)收获和感悟
通过培训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校长,必须要做善于学习者,校长要做文化人,要做敢于改革创新的人,以人为本抓管理,营造和谐、进取的校园氛围,才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校长要做善于学习者,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有思想、有素质、开拓进取的校长,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为办好教育而思,为学校发展而谋,充分发挥核心主导作用,使自己成为一面旗帜,引领凝聚教师群体。而要做好这些工作,校长必须勤于学习,才能做到工作有思路、有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学习,要把学习当作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必需。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名校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看书读报学习,听课参观学习,校际交流学习。当然不仅自己学习,还要引导全校教职工学习,创设学习型校园,营造学习气氛,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
(二)校长要做文化人,办学的最高层次是文化办学。文化办学是在制度办学的基础上对制度办学的一种超越,其中文化管理更全面,更整体,更系统,更注重精神内核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既然学校要实现文化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首席自然要成为文化人。
首先校长要成为有思想的人。文化人是思想者,校长必须要成为思想者。校长对学校,对教育要实现思想的领导。其次校长不仅要成为思想者,而且也要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人。有思想的教师才会与有思想的校长交流,才会使校长的思想不断丰富,不断化为办学实践。第三校长要成为能研究的人。文化人是研究者,校长要成为能研究的人,要把办学作为学问来做。要习惯于在研究状态中工作,在工作状态中研究。
(三)要做敢于改革创新的人
校长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课程观、人才观、价值观,树立现代教学观、学生观。以科研为先导,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倡导教师改革创新出效益,教师必须不断认真学习、领会。在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农村教育可以说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作为农村校长必须心系农村,立足实际,不怕困难,敢于奋斗,以“质量立校”,以“科研强校”,在自己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汲取名校长的理论指导,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才能使学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真正把学校办成“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学校。培养品学兼优,勤劳朴实的合格人才。
(四)校长必须认真“抓班子带队伍”,以人为本抓管理。校长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当好师生的公仆,要正确处理协调好班子成员之间的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当好主管不主观,总揽不独揽,处理事务果断不武断。工作中对班子成员要信任,不猜疑,要大度。对教职工要多关心,与人为善,但要有原则性,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一个称职的校长,不应成为全校做事最多的人,而应成为全校做事最精的人,使自己的管理更高效。校长应学会授权和分层管理、分级负责。只有这样,才会调动手下领导及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管理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根据我校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总的思路:1:两个一切。
2:3个培养一个全面。3:挖掘与创新。1:两个一切 :一切为了孩子,学校的一切工作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一切为了老师,为老师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教学环境。
2:3个培养一个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全面发展。
3:挖掘与创新。挖掘教师潜能,鼓励教师创新。走特色办学路子。
赴河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培训别具特色
一是方式新颖。
专题讲授、现场教学、互动研讨“三位一体”的培训方式, 别具特色。讲解者不是坐而论道, 而是放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中加以分析, 放在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改革开放的主战场、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让学员去感悟、去认识。课程设置新、范围涉及广, 聚焦当今发展中的高端和热点, 每一次听讲都有新的收获。可谓知识在课堂讲授中拓展, 思想在现场体验中升华, 认识在互动研讨中深化。
二是内容实用。
全部课程分为三大专题模块, 各有侧重点和针对性。“党性修养和廉政建设”, 重在使学员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时刻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职责, 只有牢固树立忧患意识、风险意识、防范意识, 才能居安思危, 长治久安。“宏观经济形势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旨在让学员充分了解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政治发展形势, 既要掌握中国, 更要把握世界, 把我国的经济政治放在国际大舞台、大背景下, 让学员去观察、去比较、去思考,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尤其是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是每个财政领导干部都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既放大了视野, 拓宽了思维, 又激发了责任感和使命感。“领导力提升”, 重在让学员规范领导行为, 掌握领导艺术, 提高领导能力, 确保工作顺畅。一个领导者或管理者, 学会领导职工, 学会说服他人, 学会化解矛盾, 学会启发、激励、促进干部职工成长, 在当今利益无处不在、风险时刻伴随、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工作环境中, 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三是现场精彩。
几次现场教学, 无论是考察“一大”会址, 还是情景模拟, 场场精彩, 处处受益。如“媒体沟通情景模拟”, 是旨在锻炼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应对社会舆论的客观环境和要求, 如何增强重视新闻舆论、重视舆论引导, 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此次模拟现场体验, 既是舞台又是练兵场, 大家的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检验和提高, 令人眼界大开, 感同身受。
学习感悟良多
此次短期学习培训, 受益匪浅, 感悟良多。
一是要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 作为领导干部, 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回顾前30年的发展, 我们之所以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就, 就是因为我们打开了大门、敞开了胸怀、放开了视野, 向世界学习, 与国际接轨, 同全球竞争。在新一轮发展中要实现经济的转型、提升、跨越, 仍然要了解世界大势, 熟悉国际规则, 把握国际动态, 在国际经济政治大背景下, 谋划工作, 推动工作。这是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形势”专题的根本要义。
二是要有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今天, 我们要赢得民族复兴, 实现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无疑需要一大批新时代的精英和中坚力量。作为财政领导干部, 就要勇担这个责任。虽然今天的现实不要求我们象革命前辈那样去经受艰难困苦和面对生死经历, 但是, 让国家民族走向富强兴旺的伟大使命, 对我们的精神思想层次和才智能力等素质的要求也许更高、更广、更全面。因此, 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一刻也不能放松对高层次的人生追求。这是时代的呼唤, 形势的要求。
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以人为本, 尊重自然, 服从真理, 顺应规律, 这是人类一切生产和创造活动应该遵守的铁律, 也应该成为我们新时代建设者、奋斗者的思想理念和精神品质。在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奋斗历程中, 最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铭心刻骨、没齿不忘的思想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坚守和珍视这一思想原则, 就能赢得胜利和成功;违背和丢弃这一思想原则, 就会招来惨败, 甚至崩溃。参观“一大”会址, 重温党的历史, 把握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是我们搞革命、搞改革、搞建设的成功法宝, 必须世代传承, 永不放弃。
四是要培养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由于国情, 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 由于面对的内外环境,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要应对、解决的矛盾与问题的复杂和艰难程度, 也许是前人没有过的。“矛盾凸显交织, 问题碰头叠加”。从总体上说, 解决矛盾和问题, 有赖于国家制度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仅从技术层面上说, 当前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 尤其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时, 要注意把握好几个原则:及时、诚实、智慧、守信。及时, 就是问题一出现便及时认真应对处理, 不拖延、不推诿、不让其累积、发酵、蔓延。诚实, 就是实事求是, 尊重事实, 尊重群众, 依法依规处理。智慧, 就是讲究策略, 注意方法, 控制节奏, 把握时机, 巧用资源。守信, 就是对事实负责, 对群众负责, 对国家负责, 对历史负责, 言必信, 行必果。这是领导者提升领导能力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成果贵在转化
培训考察不是目的, 关键在于学以致用。此次学习、培训、考察, 得到许多启迪、启示。只有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对之进行很好的消化, 才是真正的收益。
一是狠抓学习不放松。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 不仅要带头抓好学习, 及时用新理论、新理念、新知识、新思维武装自己, 更要组织带领本单位、本系统干部职工抓好学习, 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只有坚持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和修养, 才能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是科学发展为根本。
有“东方之珠”美誉的上海, 是我国重要的金融、商贸、物流等服务业的中心, 具有较强的辐射力。据有关资料显示, 上海人均生产总值 (GDP) 、“中国发展指数”一直居全国前列, 经济发展速度遥遥领先其他省份。但上海始终不满足、不松懈, 咬定发展不放松。即使现在已处于一个很高的平台上, 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 推进科学发展的劲头一刻也没有减弱。要用上海的经验教育大家,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科学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 必须时刻紧抓不放。
三是解放思想是关键。
学习永无止境, 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此次中浦院培训, 我们的共同感受是, 所到之处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又快又好, 除有国家政策支持外,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思想解放。多年来, 他们敢于突破, 敢于创新, 敢于进取, 在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孕育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事实再次证明, 观念变则行为变, 行为变则习惯变, 习惯变则命运变。只有引领大家不断地解放思想, 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才能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四是发展出路在创新。
“思路决定出路, 创新促进发展”。此次学习、培训、考察, 让我们真切触摸到了中国发展最前沿的脉动, 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国际性、时代性、开放性, 令人触手可得。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均来自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思路。扑面而来的“浦东现象”就是创新发展的鲜活范例, 它不仅彰显了创新思路的强大生命力, 也有力地诠释了“创新是不竭的动力”的真谛。“十二五”时期是陕西实现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实现“三强一富一美” (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 的奋斗目标, 必须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作为财政部门, 要实现“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进一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把创新理念与思路贯穿于整个财政支农工作中, 用现代工业理念做大农业, 用现代流通理念做活农业, 用现代金融理念做强农业, 用现代生态理念做好农业, 切实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 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促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切实抓好科技兴农工程, 提升农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切实抓好富裕农民工作, 加快农民增收;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让三秦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赴河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此次网培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视频学习、参加活动及提交作业。视频学习分为十二个章节,其中第一、二和三章节是由东南大学陈美华教授和郭峰萍教师主讲的基于PBL模式的大学英语探究与分析。其余的九章均是由东南大学李宵翔教授主讲的新教学模式与教改研究探索分析及教师角色定位等精彩内容。先介绍PBL大学英语教学,不得不说东南大学这所富有百年美誉的学府从上至下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支持和重视,不管是全校无线wifi的全面覆盖,还是多媒体教室、录播室、自主学习室、语音室、课程中心、实验室的全方位跟踪,无不体现高等学府跟国际语言教学接轨的步伐如此之接近。正是基于大学英语现状急需改变的需求,加之对目前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分析,从2006年开始东南大学开始项目式英语教学的试点工作,并于2009年在全校全面铺开此项工作。值得肯定的是东南大学的英语教学学时安排,每学年除了春秋学时外,他们在每年八九月开展为期四周的大学英语课程强化英语学习。项目式教学包括教学目标、主要特点、教学流程、个案分析、教学反馈和存在问题。因为项目式教学本身的目标就是以学生为本,发掘学生语言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的引导虽然是辅助性和管理性工作,但对于学生无论做interview还是reflection等都有决定性作用。这种项目式教学模式给我的体会是:第一,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第二,时间安排更个性化,教师的辅导可以见缝插针,可以是中午老师们下课后的时间,也可以是晚上下班后的时间,但又能保证渗透到每一个环节。第三,学生小组组长的领导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个别很有个性平时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在项目式活动中都成了领头羊。同时郭美华教授展示了每一周学生的任务,总共课时为16周,每一周教师工作任务和学生任务都很清晰地以图表形式体现出来。学完这几章后我的总结:第一,项目的话题比较能体现学生的心声。学生做此研究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呈现方式比较独特,如电子杂志等。第三,研究方法比较全面,团队合作比较融洽。很多学生都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得到了锻炼。而教师虽然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精力,但其认知能力、文化能力和研究能力有了极大挑战和提高。
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最复杂的事情。一件事是政府管理,另一件事就是,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工作,我开始慢慢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因为在自己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疑惑和问题开始出现:(1)如何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有效地传授知识?(2)很多教师是否在弥补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缺失,如:语言语调的纠正,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3)现在很多大学的专业课程都用英语授课,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得到了真正体现,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听了李宵翔教授的课程讲座,我想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特色,即“网络资源”、“教师角色”和“教师职业发展”。
网络资源。十年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运行环节如下:(1)基于网络平台,光盘的学习;(2)基于多媒体的教室面授和交互活动;(3)基于网络平台的自助学习;(4)基于小班的口语训练(依据不同学校执行)。以上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包括:(1)面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2)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相结合;(3)师生互动与人机互动结合;(4)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资源说”的观点应该明确体现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感觉花了学习时间对他今天、明天将会有更大启迪。在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养应该成为大学英语的终极培养目标,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个目标非常高,也很完美,受各学院实际情况、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的限制,可能真的很难在短期内实践。
教师角色。现实中很多学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教师层面而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脱节,教学技能和方法滞后,教师职业技能发展乏力。而在教学管理方面,机制创新滞后,导向和激励功能衰减,人文环境创造和优化能力有限。实际上,教师更新了观念,创新了模式,设计安排好了教学课堂,保持了舒畅的心情,得到了同行和学生认可,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工作就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但是不是老师的功能就是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和提供标准答案呢?李教授反而认为教师的作用应该是更灵活生动地设计和安排课程,引导学生探寻答案。老师一定要摆脱安全感的束缚,因为大量生动活泼的英语教训形式和语言交际实践,将会向学生提供有利于认知英语语言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英语从事交际的技能,形成和强化多元文化意识,促进个性和人格综合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我想总结的是教师就应该是在课堂上和课外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生动活泼的高效的有意义的有社会实践体验的语言实践环节。学相伴,用相随,学以致用。
教师职业发展。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应变“我知故我教”为“我教故我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应该是当代教育的真谛。
此次培训的第二部分为参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版块完成。我选择资源分享、主题讨论、调查问卷、有奖征文和网络调查等环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分享国家级教学名师刘庆昌教授的教学心得。最后一部分是论文作业的完成。
赴武汉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4
盛夏的武汉,热情似火,骄阳似金。在这充满激情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区地方税务局组织的科级干部培训班,走进了如诗如画的武汉大学,接受了为期七天的学习培训。通过这次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武汉大学的精心安排,为我们量身定制了7天的相关课程、12项专题。课堂上我们积极与教授互动。武汉大学老师精湛的学识、精心准备的讲义、精准到位的讲解,使我们对时事政治、礼仪文化、领导艺术乃至干部素养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更新了知识结构,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业务技能,黄州地税这个班也得到各位教授和老师的肯定。
严双伍教授讲授的《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外交》,通过两天的听课和请教,感觉严老师是一位对国内经济政策和国际环境掌握非常全面的老师,对经济政策是信手拈来,对时事热点点评的是恰到好处,历史数据更是说得一个不差。他大量引用实际案例,剖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和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让我们受益匪浅。
钟青林教授讲授的《领导干部素养提升》,使我们对为什么要提高领导干部素养、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领导素质修养的重要性和提高领导者素养的方法和途径都有了新的认识。他讲授的《团队建设与组织执行力》又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团队建设要从每一个人做起,和谐是团队建设的软环境,信任是团队建设的基础,要用沟通去消除误解,用理解去化解抱怨,用激情提升团队士气,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去增强凝聚力。
陈世香教授用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为我们讲授了《行政问责制理论与实践》,着重讲解了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缘起与发展趋势,现场解答学员的提问。他引用政策法规准确,讲解清晰到位,使我们的许多工作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提高了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同时,陈老师的课也使我们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税务干部要不断加强行政问责的观念和自身修养,进一步强化执法业务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和执法水平,防范执法风险。
李荣建教授讲授的《公务礼仪》,使我们对中国传统传统礼仪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修身的个人礼仪、齐家的家庭礼仪和职场礼仪,为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践行“服务兴税”提供了理论指导。钟青林教授讲授的《团队建设与组织执行力》,从为什么要重视执行、什么是执行力、如何提高公务员的执行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大家都普遍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税收管理员具有良好执行力的重要性。
二、树立了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理念
武汉大学各位教授讲授给我们的新知识、新理念、新观点带我们驶入了信息时代的快车道,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特别是持续
学习的重要性。从2003年国家税务部总局提出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工作思路以来,我国税收管理已由“收入型”向“监控型”转变,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已然建立。这都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思想上树立“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理念,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和征管知识,提高税收业务技能,完善和改进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以人为本,依法治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学以致用,提升了实践的能力
老师们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讲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将枯燥深奥的理论融于实际;采用新颖有趣的互动授课方法,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是怎样有机结合的。张晓红教授讲授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我们正确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有莫大的帮助;戴正清教授讲授的《干部心理压力压力调整与对策》,对我们保持健康心态,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让我们现场培养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运用技巧成功进行沟通;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如何展现个人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实现与纳税人之间、与同事之间的有效沟通,完成实际的工作能力。通过这次学习不仅增强了业务技能,同时也提高了我们沟通能力,解决了我在基层一线税收
管理和服务实践工作中的一些困惑。
赴河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5
感受清华领略风采心灵升华
——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记录以及心得体会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总结发展经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三个转变”,走集中发展道路的战略。为促进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借用好清华大学丰富的高层次人才培训经验和强大的人才资源整合能力,搭建起清华大学与我市在高级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合作平台,建立我市与清华大学多种形式、多个层次、多个方位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6月初我市杜梓市长代表市委亲自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签订了高层次人才培训项目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10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我市决定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协议培训合作项目中的“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项目,一行110人赴清华大学,带着组织的期望和自己求知的欲望迈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高级研修班学习。清华大学作为全国知名学府,令无数学子心驰神往,此次短暂的学习经历也算是实现了自己少时的清华向往。
一、初识清华
清华园位于京西北,北四环路与圆明园路交汇处,向
南步行10分钟,是全国另一知名学府—北京大学;向西步行15分钟,是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历史记载,明朝时这一带是一片园林区,清华园原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在校园路上,粗览校园环境,绿树成荫,草坪如毯,花香阵阵。清华校园以清华园为主体,西部还有近春园,这次学习的住宿之所便是清华接待服务中心—紫荆公寓。漫步近春园遗址,假山叠嶂,树木葱茏,沟渠纵横,座座石桥架于水面之上,桥面与水面离得很近。若是仲夏初秋季节,定会亲身领略到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美景。园子中心广场四周的树丛竹影中,散落着孔子和吴晗先生的塑像。在清华主校门(东门)外的绿地正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卧壁,正面是毛主席手书的“清华大学”校名,背面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校训源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的一次演讲,他引用《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树立“完整人格”,后被定为校训,成为清华之精神所在。
二、清华生活
在清华园的这段日子里,我们鄂尔多斯高级研修班的108位同学每天背着书包,踏着单车,结伴而行,在宿舍、教室、食堂之间来回穿梭。尽管这“三点一线”的生活有些单调,但在精神层面却是异常丰富的。半个月的时间虽然很短暂,感触尤深的是清华文化的无所不在,润物无声。清华园里处处都是文明的气息。无论是在老校区,还是在新校区,也无论是在教学区,还是在生活区,到处都是绿草茵茵,树木葱笼,时时都是宁静祥和,井然有序。清华校园很大,初来几天不识路,总会有人热情地为你指路。遇到年少的清华学子,总是把我们尊称为“老师”,尽管心里有点虚,但面子上还是蛮受用。在食堂就餐,尽管偌大的餐厅高峰时有几千人同时进餐,但从不喧哗,且整洁、有序。在课堂上,如果同学们偶有倦意,年轻的程文浩副教授马上会讲个小笑话,播个多媒体短片,或者玩个小游戏,既为你提神,又让你受到启迪。可以说,清华园里这样一种文明的气息、一种人文关怀,会让你时时感到温暖,受到教益。清华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又渗透西方文化的影响,孕育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和文化。建校近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行胜于言”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学风,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国家的栋梁之材。秉承“培养具有为国家社会服务健全品格之人才”的教育理念,清华的老师们以崇高的职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超的学术水平,一
丝不苟地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即使是党政干部在职培训,也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境界。无论是学校对教学的整体安排和管理服务,还是老师对课程的具体设计和讲授,你总能体会到管理者和授课者的用心良苦和匠心独运。尽管外面是喧嚣的世界,而校内却是安静的课堂。看到校园内清华学子潮涌一般的自行车流,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奋力赶超的脚步。看到操场上矫健的身影,你完全可以相信,“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信念正在锤炼清华学子的体魄和意志,也正在积蓄中华民族未来的竞争力。
三、感受大家
此次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共15天的培训学习时间,聆听了1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的专题讲座。这次培训的主题是领导干部领导力的提升,学校开设了《政务礼仪》、《中国宏观经济形式分析》、《中国热点问题分析》、《组织行为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公共政策分析》、《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政府公共关系》、《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服务型政务》、《绩效管理》、《领越领导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阳光心态》、《走进艺术世界》等课程,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感受颇多、收获颇丰。现将自己所学习的部分专家、学者的课堂内容做一汇报:
四、我思所想
1、走出清华,回到岗位,我要秉承“行胜于言”的校风,更要在工作中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真正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历程中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环节干部。
2、从个人化向组织化迈进,从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过渡;努力提高组织建设的认识能力,学会打造卓越领导的管理方法。彻底明白了,事情办成了、心情都舒畅了,就是管理;寻找符合人的本性的做法也是管理。管理本质就是用人成事。
3、有心才有新。面对本职工作,要对工作有热心,对事业有忠心。只有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善于动脑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新的工作经验教训,才能使工作开拓创新;同时,牢记领导的嘱托,勤于思考,乐于奉献,勇于拼搏,才能创造新的工作局面;有公才有功。必须做到一心为公,利为公所谋,事为公所办,自觉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有为才有位。首先立于“为”,多作为。要想一个单位的工作得到组织的支持和认可,要想一个人的工作得到同事的赞同和理解,也必须多作为,要立足长远,顾全大局,事业也才能前进。遇事多动脑筋,做到三思
而后行,同时要加强学习,用丰富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文化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既要学理论知识、又要学专业知识,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博古通今,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在实践中学习。不能靠吃资本、吃学历过日子。
4、求知迫切,期望太多,感悟颇深,心得更阔。还是一步一步从头再来,从一件件事重新做起,从自身目前工作认真做精、做好;清空杯子,空杯朝上,注入新水,装满新知;放弃过去经验,放下历史包袱,从零开始,这才不枉此次清华培训。我们虽走出清华门,却带走清华魂,带来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清华学风,“行胜于言”的校风。认清了:我是谁,我向何处去,我要干什么?今后要做到:空杯朝上,我心飞翔。
赴延安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篇6
条件。
这次培训,通过现场讲解,专题讲授,阅读原著,社会实践,典型示范,激情教学,警示教育,分组讨论等形式,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和功绩;知道了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懂得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明白了老一辈革命家信仰的力量,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人民谋利益的理想等等。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修养教育,更加感到责任重大,差距更大,更要努力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真本事,学习老一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强的党性。在新的时期,把他们开创的事业推向前进,做实做好,让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英明!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跟着共产党奔向美好的明天!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了千难万险,吃尽了人间疾苦,无数先烈受尽了敌人种种酷刑。正如美国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说:“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革命生涯中的必修课”。“长征不是什么象征,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力量、勇气的人类伟大史诗”。“延安十三年,是考验共产党人的意志、力量、勇气伟大史诗的壮美乐章”。这都是原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战胜了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才使党和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这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老一辈住窑洞,吃小米,穿布衣,在物质极其馈乏的条件下,创造出了世界上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人类历史上壮丽诗篇。他们之所以能克服困难,不怕艰苦,不畏艰险,能战胜敌人,关键是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入党誓词,践行入党宣誓和入党目标。他们为了建设新中国,为广大人民谋利益,无数共产党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认识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主义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
象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若飞、叶挺等,还有无数无名英雄和烈士。他们在崇高理想信念的支持下,完成了各种任务,战胜了各种困难,他们为党的发展、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牢记宗旨意识,全心为民服务。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必须树立这个意识、牢记这个宗旨,永远保持这个意识,永葆党的本色。我们党从小到大,吸引成千上万优秀儿女加入,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关键一条就是,党时刻牢记群众疾苦,想着人民的利益,人民爱戴共产党,因为党给人民带来了土地,带来了幸福。象陕北农民李有源能唱出信天游的《东方红》,因他的幸福生活是党给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久唱不衰!象张思德烈士那样,干什么都可以,不分职位高低。象大生产运动那样,减轻了人民负担。象陕甘宁边区政府那样,只见公仆不见官员,军民一家,官兵一样。象郭明义那样,心中想着大家,谁有困难帮助谁,是当代活雷锋。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在今天改革开放中,牢记宗旨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永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同群众溶为一体,多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把党的关怀送到人民心里,把党的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三、保持廉洁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老一辈革命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值得学习,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不追求享乐,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维护人民的利益,使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们的严于律己,受到了人民称赞。那就是他们牢记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在那艰苦的条件下,党员干部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为群众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人人平等,是干群关系融洽,干部不搞特殊,干群一个样,今天更应发扬这种精神。外国人比较国共两党行为后认为,“中国的希望在中国共产党”,就是基于上述原因而得出的结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要保持廉洁自律,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要洁身自重,澹伯名利,以人民利益为主,自觉抵制不良之风。在这次保持共产党员纯洁性教育中反思自己,检查自己,清除灰尘,保持廉洁,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培训结束了,但学习不能结束,要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廉洁自律,为党和人民尽力工作。
赴澳大利亚学习培训的收获与启示 篇7
培训团在澳期间, 先后听了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土壤科学协会等单位专家的理论讲座9次, 实地考察了墨尔本和悉尼皇家植物园、墨尔本Hancock林业公司、布里斯班Bulimba流域协调委员会、Lesey家庭农场、Endeavor奶牛场、皇家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库和DNA实验室、布里斯班奥斯堡地区小流域治理和廷嘎坡湿地恢复现场等11处, 访问了昆士兰州科学、信息技术、创新与艺术部, 澳大利亚皇家植物研究所以及新南威尔士州土地和环境法院等3个政府机构。
通过理论学习、现场参观考察和交流访问等形式, 使笔者对澳大利亚防止土地退化、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增长见识、更新知识、提升理念, 提高环境意识的同时, 也认识到了甘肃省在防止土地退化、环境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持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坚定了全团成员做好甘肃环境保护工作的信心与决心。此行收获颇丰, 启示深刻。
一、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联邦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面积769.2万平方千米, 是全球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全国设6个州和两个领地, 人口2271.4万人 (2012年) , 其中农业人口约31万。澳大利亚国土辽阔, 物产丰富, 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是全球第四大农业出口国, 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2012年, 全国GDP总值约1.54万亿美元。
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 平均海拔350米。沙漠和半沙漠占国土面积的35%。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水是澳大利亚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470毫米, 仅相当于全球七大洲平均年降水量的五分之三。全国有36%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 有32%的地区年降水不足500毫米, 是全球除南极洲外降水最少的洲。农牧业用地约72亿亩, 约占国土面积的63%, 其中天然草场达66亿亩, 占到农用地的90%以上。耕地面积只有7.314亿亩, 其中灌溉面积仅占4%。全澳约有近13万家家庭式农场, 经营着国土面积60%的土地, 农场的平均规模为5.4万亩。
澳大利亚自然资源丰富, 农牧业发达, 盛产羊、牛、小麦和蔗糖, 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羊肉出口国, 羊毛、肉类的出口分别为世界第一、二位, 还是世界第三大小麦出口国, 出口农产品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羊年存栏约1.3亿只, 80%是美利奴羊, 以毛细且韧而著称于世, 羊肉产量约68万吨, 羊毛产量约50万吨。肉牛和奶牛年存栏约2800万头, 牛肉产量约220万吨, 牛奶产量80亿升左右。肉牛有30多个品种, 海福特、安格斯等为主要饲养品种, 奶牛的主要品种是荷斯坦、佛里斯, 约占澳洲奶牛总数的70%。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小麦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谷物, 以质量高和出口量大而著称, 年播种面积约1.77亿亩, 产量约2300万吨。大麦是仅次于小麦的重要谷物, 年种植面积为0.555亿亩, 产量为640万吨。2010年, 澳大利亚农牧业产值274亿澳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2.1%, 其中小麦产值48亿澳元, 大麦14亿澳元, 羊毛19亿澳元。
澳洲森林覆盖率21%, 天然森林面积约24.45亿亩, 主要树种是桉树。渔业资源丰富, 捕鱼区面积比国土面积多16%, 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鱼区, 有3000多种海水和淡水鱼以及3000多种甲壳及软体类水产品, 其中已进行商业捕捞的约600种, 主要的水产品有对虾、龙虾、鲍鱼、金枪鱼、扇贝、牡蛎等。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此次培训虽然时间短, 但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学习, 也有现场考察;既有对政府部门的访问, 也有对民间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参观;既有国内的总体安排, 也有境外的阶段性小结;既有一般性的参观考察, 也有较深层次的学习交流和研讨。通过学习培训、参观考察和交流访问, 使全团同志的环境意识普遍得到提高, 在丰富知识、提升理念的同时, 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甘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㈠丰富了知识
此次培训分别听取了澳大利亚有关方面专家就澳方环境保护的法律政策体系、水土资源管理、防止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情况介绍, 使全团成员对澳洲环境保护的基本做法有了初步了解。
在澳洲, 与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多达50多部。大到水污染、空气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土地开发及城市建设、野生动物保育、水土流失防治、原生植被保护等方面, 小到公园和保护区管理、汽车尾气排放、捕鱼垂钓、垃圾分类等都有相应的法律和政策规定, 甚至农牧民在自己的农场要砍一棵树或开垦一片荒地, 都有明确的法律要求。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法律法规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使其更加具体明确、操作性更强, 处罚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健全的法律法规为澳洲的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在澳洲所有土地都进行了评估分级, 开发必须要按照分级和规划进行。规划一般为10年, 每年根据变化的情况修订一次, 期限后延1年, 既保持了规划的连续性, 也体现了规划的灵活性和超前性。规划详细地划出了未来城市发展、住宅建设、公路管道建设用地, 矿山开发、工业建设用地以及公园和保护区用地等。无论是私人所有, 还是国家所有的土地, 规划一经确定, 都必须无条件服从规划。若公民或法人对出台的规划有意见, 可通过相应的渠道提出修改的建议或通过法律的形式上诉, 要求政府修改规划。
在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方面, 澳洲奉行的是严格的植被保护政策。若一块土地上原生植物量超过50%则严禁开荒;若一块土地连续被种植作物10次以上, 即使地下有矿藏也不能开采;若开发商或个人在土地开发、水利建设、开矿建厂等项目建设方面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时, 或政府出台的有关规定及决策有失公允时, 开发商或个人可通过法律途径上诉到各洲土地与环境法院解决。若一个开发商或农场主违犯原生植被保护法, 未经许可清除1千公顷以上土地的原生植被用于非农业开发, 会被判罚最高40万澳元的罚款。在具体治理措施上, 他们根据不同区域土地的植被状况、降水量及径流量、坡度长度、土壤的属性等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 通过沿河建坝拦蓄, 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肥力及结构、提高土地渗透力, 恢复表层植被、种植防护林带, 草场围栏、划区轮牧, 严禁开荒, 高茬收割、秸秆及残枝枯叶还田、少耕免耕等措施。这样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持之以恒的努力,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澳大利亚的水土流失状况仅为每公顷每年4吨左右, 远低于我国和甘肃省的水平。
㈡提升了理念
学习考察期间, 笔者深深地感觉到澳大利亚人不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厚, 而且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强烈。这些理念和意识无处不在, 时刻撞击着笔者的心灵, 升华着笔者的理念和意识。
1. 环保意识。
澳洲人环境意识强烈, 人人都是环境保护者。无论你身在何处, 无论你做什么事情, 大家都奉行一条原则, 那就是“除了脚印, 什么都别留下;除了垃圾, 什么都别带走”。澳洲矿产资源丰富, 涉足的企业和个人众多, 但矿山周围的环境如故, 原因是政府严格规定开矿者在开采前要首先充分论证采矿对周围动植物和人居环境的影响, 提交矿山开采后的治理计划并交纳一定的废矿恢复保证金, 确保开矿后矿山的植被能尽快得到恢复, 将开矿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澳大利亚大小的城市绿地随处可见, 草地上到处是休闲的人群, 海滩上晒日光浴的人群如织, 但走后都没有留下一点垃圾。公园里为游人设立的免费烤炉, 人们使用后都自觉地将垃圾带走, 将烤炉打扫得干干净净, 以便别人使用。所有垃圾必须严格分类, 投放到不同的垃圾箱里。随意破坏植被或未经许可砍树开荒, 都将被处以高额罚款。全民良好的环境意识, 造就了澳大利亚美丽的环境。
2. 可持续发展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在澳洲也深入人心, 大到化肥农药使用的控制, 小到休闲垂钓的标准, 无处不在体现。澳大利亚皇家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库建立于1816年, 保存着自澳大利亚1788年建立殖民地以来发现的7.7万多个植物标本, 其中最珍贵的是英国政府1850年移交给澳洲政府的802份1770年库克船长登陆澳洲大陆时采集的植物标本, 可供世界各国研究之用, 是澳洲的植物博物馆。这些植物都是澳洲的原生植物, 绝大多数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对保持澳洲生物的多样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澳洲农作物和树木防病治虫大量使用生物、物理和农艺措施, 通过天敌灭虫或种植特殊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除草。草场每隔几年火烧一次, 既更新了草场, 也清除了木本杂草和害虫。农田大量使用植物的秸秆、树木的残枝枯叶树皮等农业废弃物高温发酵制成的有机堆肥, 城市花坛表层也是厚达十几厘米粉碎的树枝树皮的覆盖, 既肥田又保墒。人工林的砍伐严格按照树木生长的年限和标准进行, 且必须做到伐一棵种一棵。捕鱼垂钓有一定的规格标准, 捕钓到的小鱼必须放生, 否则会被检举罚款。许多公共建筑物都有屋面集雨系统, 接收雨水用于冲厕和浇灌花草。居民家庭若安装屋面集雨利用系统, 可给予一次性抵扣税款900元的奖励。这些看似简单甚至原始的举措, 澳洲人却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 确实难能可贵。
3. 质量意识。
澳洲人做事秉承了欧洲人的习惯, 虽然速度缓慢, 但质量却是一流。城市街道随处可见一些年代久远的欧式建筑被完好保存, 有的已超过200年, 今天依然在使用。高速公路建成几十年很少见到维修的“补丁”, 人行道基本都是沥青铺设, 虽然没有道板砖的华丽, 但非常通畅, 给人安全、方便、坚固的感觉。即使修建一个停车场的地坪, 也要布上钢筋网后再浇灌水泥, 并用震动器将水泥夯实。建设销售的商品房, 从建筑物的总体质量, 到建筑材料的选择、油漆及墙面涂料使用等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要求顾客购买后十年内不得接到任何质量问题的投诉, 包括墙面起泡、管道漏水等看似很小的质量事故, 若被投诉, 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问题严重的会被吊销建房资格证书, 进入黑名单, 终生不得再从事建筑行业。食品药品监管更是十分严格, 若发生较大的质量事故, 也将终生不得再踏入本行业。
4. 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在澳洲也是无处不在体现。培训团所到之处, 无论是听取讲座, 还是参观访问, 接待方第一时间都是告知建筑物消防通道的位置, 要求大家在发生火灾或意外事故时, 不要慌乱, 跟着他有序地撤离。街上行走随处可见车让人的现象。游人嬉戏的海滩水域都设有安全警界标志, 在此区域内游泳冲浪一般是安全的, 且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立一个安全观察哨, 驻有专业救生人员, 以防不测。高速公路车流大速度快, 却很少发生交通事故, 原因是大家都自觉地遵守交规。酒后驾车被查将吊销驾照并终生不得再次申领。为培训团服务的大巴司机, 上车第一件事也是提醒大家系好安全带, 不得在行车途中吃食品、开窗户、丢垃圾等, 而且自己要将每天的行车情况, 包括出发时间、到达时间、中途在何处休息、休息的时间、晚上在何处住宿, 第二天几点启程、前往何处等, 一一详细记录在案, 备交管部门检查, 行车记录还要完好保存至少5年不得销毁。这些细小的事情, 澳洲法律都有明文规定, 大家必须自觉遵守。
5. 健康意识。
澳洲人酷爱锻炼, 健康意识强烈。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刮风下雨, 无论是早晨晚上还是中午, 无论是年轻的少年学生还是年长的退休年老人, 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 马路上、公园里随处可见跑步、散步、踢球、骑自行车锻炼的人群, 海边沙滩到处是游泳、冲浪、晒日光浴的人。无论何时何地, 总有许多人在锻炼身体。正是澳洲人全民注重锻炼的原因, 使澳大利亚成为全球体育强国, 每年都有许多国际体育赛事固定在澳洲举办。
㈢坚定了信心
学习考察期间, 全团成员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学习澳大利亚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做好甘肃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澳大利亚与甘肃的自然生态条件有许多相似之处, 农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都是水, 都面临着干旱和土地草场退化的威胁, 但澳大利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生态环境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使澳洲成为全球环境最美的国家之一。这源于澳大利亚科学的发展理念、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全民浓厚的环境意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当然, 这与其地大物博、人口稀少也有直接的关系。澳洲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也坚定了全团成员的信心和决心。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位于黄河、长江上游, 紧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 在全国的生态地位非常重要。由于干旱少雨, 植被稀疏, 自然灾害频发, 全省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目前, 全省45%的国土面积荒漠化, 28%的国土面积沙化, 水土流失面积20.12万平方千米, 森林覆盖率仅13.42%,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 且时空分布不均, 缺水问题尤其是工程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 供需矛盾尖锐。每年自产水资源人均1100立方米, 仅为全国平均的二分之一, 亩均367立方米, 仅为全国的四分之一。加之工矿企业较多, 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已影响到国家生态安全和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我们要学习借鉴澳大利亚的做法和经验,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的理念, 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 抓住甘肃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机遇, 实施好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 全力打造河西走廊生态建设与保护区、中东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南部江河水源涵养保护与建设功能区, 夯实生态保护建设的基础, 努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集中力量搞好扶贫开发, 就一定能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 彻底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
三、学习考察得到的几点启示
在澳大利亚学习培训期间, 培训团感触最深、议论最多的是澳大利亚良好的生态环境。笔者也想通过短暂的学习考察, 弄清澳洲为何能在如此干旱的条件下, 长期保持天蓝地绿水净的优美环境。虽然由于时间关系, 了解的情况不够全面, 不敢妄下结论, 但也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㈠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是基础
澳大利亚之所以如此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是有其惨痛的历史教训的。1859年, 澳大利亚一农场主从英国引进了24只灰兔子, 与当地的野兔进行杂交, 产生了F1代, 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兔子的繁殖能力, 使澳洲的兔子成倍地增长, 到1950年, 全澳洲的兔子数量一度达到创纪录的6亿多只。如此众多的兔子, 对澳洲的草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使澳洲的草场严重退化, 出现了兔子与牛羊争草场的局面, 载畜量大幅度下降, 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澳洲政府花费了很大的气力和很长的时间, 才将兔子的危害控制住, 并逐步恢复了草场的生态环境。
“兔子事件”引发了澳大利亚国人的深入思考, 促进了澳大利亚国人环境意识的全面提升。惨痛的教训使澳洲人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政府因势利导, 提出了“人人保护环境, 打造绿色澳大利亚”的口号, 使全民的环境意识不断得到提高。澳大利亚还在全国开展环保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环保专家到学校和社区讲解环保知识法规, 学生和居民到社区做环境保护的志愿者和宣传者, 形成了良性互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正是由于全民环保意识的提升, 使全社会形成了人人重视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澳洲的“兔子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是, 任何物种的迁移或引进既有可能给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也有可能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致命的危害, 关键是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维持生物链的平衡。为此, 建议甘肃省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来生物物种引进的监管, 保护好本省原生动植物物种, 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同时, 维持生物链的基本平衡。同时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环保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提升全民的环保意识。特别是加强对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 从娃娃抓起, 发挥“小手拉大手”效应, 努力打造人人重视和保护环保的社会氛围。
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障
澳洲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十分完备, 且以具体明确、操作性强、惩处力度大而著称。法律体系分两个层次, 联邦政府层面的法律, 主要是有关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的履行及国家环境总体战略方面的规定, 包括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开发、大气污染防治、野生动物保育及原生植被保护、国家公园和海洋公园的管理等;各州政府层面的法律, 主要是各州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的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土地开发与草场保护、水土流失防治与小流域治理、城市建设与规划、州级公园和保护区管理等。澳洲的法律体系还包括举报人制度的建立, 在澳洲每人都是环境保护的执行者和监督者, 发现环境污染事件都可以举报, 且对举报人有保护措施和一定的奖励。大到管理者决策失误或开发商蓄意开发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小到高速公路上汽车尾气超标或乱丢垃圾、在停车场占用残疾人停车位等, 都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 若举报不被受理或无处理结果, 有关部门也会受到处罚。正是严格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使澳洲的生态环境长期以来都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比较而言, 甘肃虽然也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草原保护、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 但大多数比较笼统, 操作性不强, 处罚措施也没有力度, 导致违法成本较低, 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为此, 应该借鉴澳大利亚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在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 进一步修改完善已出台的法律法规, 使其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 使违法者不敢违法。同时, 积极探索建立全民举报制度, 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是环境建设者和保护者, 人人都是环境污染或破坏事件的举报者和监督者的良好风尚。
㈢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是关键
澳洲虽然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而两大洋并没有给澳大利亚带来丰沛的降水, 除空气湿度比较大之外, 澳洲的降水几乎与甘肃相当, 但生态环境却比甘肃省好得多。除了人口与资源的优势, 对全团成员启发最大的是其科学的发展理念。在澳洲, 无论是私人农场或牧场的生产, 还是开矿开荒伐树及道路管道建设, 都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坚持以保护环境为重,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路, 确保生产或开发不以环境破坏为前提。同时坚持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 注重发挥民众及民间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 宁可项目晚实施或不实施, 也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充分修改论证建设方案, 力争把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培训团在Bulimba流域协调委员会考察时, 委员会主管迈克先生告诉培训团一件事, 使全团成员对澳洲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有了切身的体验。2004年, 昆士兰州政府计划修建的一条高速公路穿过Bulimba流域时, 需要截断一条小河建一个大坝, 当地居民竭力反对建坝修高速公路, 甚至上街游行, 流域协调委员会积极与政府沟通, 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当地民众的意愿和这样做对环境的影响, 后来政府有关部门采纳了民众和委员会的意见, 重新修改了建设方案, 将原来建设大坝的计划变为建高架公路, 虽然增加了财政支出, 却把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 受到了当地民众的一致拥护。
与澳洲相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实现了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但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虽然我国在总结多年发展经验和汲取教训的基础上, 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行动指南, 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力求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 发展严重不足, 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急于加快发展、摆脱贫困的愿望强烈, 在发展中就会一味地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有的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取得了经济发展一时的高速度, 最后却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此, 我们要借鉴澳大利亚科学发展的理念, 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更新发展理念,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不能再走以单纯的GDP论英雄的老路, 无论是谋划地区发展或实施重大项目, 都要首先做好环境影响的评价, 在做决策前要尽量听取和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力争使决策的程序更科学、更民主、更完善, 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㈣推广先进技术是支撑
澳大利亚在加强环境保护、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许多先进实用的技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昆士兰州科学、信息技术、创新与艺术部 (相当于国内省级科技厅) , Ken Day组长和张百森博士向培训团介绍了季节性气候预报、遥感和信息传送系统在昆士兰州草地和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使全团成员受益匪浅。该系统与气象部门直接联网, 每天可以将气象局固定观察点的降水、蒸发、辐射、温度、气压等数据直接传输到科技厅, 科技厅再利用气象局的数据, 将未设立固定观察点的数据通过估算补充上去, 形成全澳洲的气候数据库, 提供给科研、教学和其他各州政府。通过该数据库可以查阅到澳大利亚全国从1900年建国到现在每天任何地点的气候资料数据。在此基础上, 他们开发出了季节性气候预报及草地和环境管理系统, 包括季节性降水预测、草地系统模型、遥感监测技术及信息传递4个支系统, 尤以季节性降水预测和草地系统模型最受欢迎。该系统不仅可以预报某一地区当前及短期、中期的气候情况, 还可以预测未来20年~3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除气候数据库资料运用需要付费外, 其余所有资料、包括预测信息和模型都是免费服务的。
1. 季节性降水预测。
从每年4月1日开始, 到10月31日止, 每天预测并修正出各点当年11月到次年4月的降水趋势信息, 提供给各农场主, 作为他们决定当年载畜量的参考。
2. 草地系统模型。
将全国所有农牧场进行编号, 从水分、养分的循环, 光照、温度等因子的变化, 综合开发出点模型, 由点模型再开发出农场模型, 通过模型可计算出一个农场的牧草产量和适宜的载畜量, 供农场主增减牲畜饲养量时参考。在农场模型的基础上再开发区域模型, 通过区域模型可以预测一个较大的区域3个月的牧草产量及与历史同期的比较、地表的径流量、干旱程度和火灾发生的概率等。
3. 遥感监测技术。
可以对一个地区土地覆盖 (森林) 、地表覆盖 (草地) 、土地利用 (农田、耕地) 、火烧痕迹 (人为烧草地或森林火灾) 、水体 (河流、湖泊) 等变化情况, 通过遥感卫星资料的实时对比进行全面监控, 提供权威报告给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4. 信息传递系统。
实行双向网络传递, 十分便捷。区域预测信息和模型通过科技厅的中心网站发布, 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上网查阅;具体到某一个农场的预测信息及模型, 需要农场主将自己的农场编号、经纬度等信息通过邮件发送到中心网站, 中心根据相关数据做好预测模型及报告后, 再通过邮件发送给农场主。
季节性气候预报及草地和环境管理系统的运用, 极大地提高了澳大利亚草地和环境监测保护管理的现代化水平。除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外, 澳洲政府还积极推广实用的环保技术, 如鼓励农场主尽量减少化肥、农药施用, 提倡施用有机堆肥和生物、物理、农艺措施防病灭虫, 种植豆科作物及绿肥肥田, 推广高茬收割、秸秆还田及滴灌、管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实行草场围栏、划区轮牧和禁止开荒砍树等可能破坏植被的制度等。这些简单又实用的技术, 在澳洲已经被农场主广泛接受并应用, 对防止土地和草场退化、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肃省是全国6大牧区之一, 草场面积达2.68亿亩, 但目前在草原管理方面的手段仍然比较落后, 特别在草场遥感监测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方面与澳大利亚差距较大。建议省上加大投入, 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协作, 借鉴澳大利亚经验, 尽快建立起甘肃气候信息预测、草地和环境遥感监测管理系统, 大力推广保护环境与植被的实用技术, 为甘肃省草地与环境保护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㈤环境保护工作无论什么时候做都不晚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培训时, Robert Edis教授的一个观点———“环境保护工作无论什么时候做都不晚”, 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二十世纪中期澳洲发生“兔子事件”后, 澳大利亚人才真正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包括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建立健全环境法律体系和制度, 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推行环境保护的先进实用技术等, 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地努力, 才取得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效。
论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培训 篇8
关键词:学习策略;策略培训;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b)-0000-00
1.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1.1学习策略的定义
西方学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界定至今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以下有六个不同的语言学习策略定义:
(1)Stern(1983):“根据我们的看法,策略最好用于泛指语言学习者采用方法(approach)的一般趋势或总体特点,技巧(techniques)用于描述可视行为的具体形式。”
(2)Weinstein & Mayer(1986):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语言时的做法或想法,这些做法和想法不断影响学习者的编码过程。”
(3)Chamot(1987):“学习策略是学生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刻意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易于回忆语言的形式及内容。”
(4)Rubin(1987):“学习策略是有助于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语言系统发展的策略,这些策略能直接影响语言的发展。”
(5)Oxford(1990):“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语言学习更加成功、更加自由、更加愉快所采取的行为或行动。”
(6)Cohen(1998):“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有意识或半意识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这些内外部活动有着明确的目标。一种目标可能是使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另一种目标是为了语言的运用或弥补学习者语言知识的不足。”[3]
1.2 学习策略的分类
虽然学习策略分类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与早期的学习策略分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几位主要的研究者(如O’Malley and Chamot,1990;Oxford,1990;Wenden,1991;文秋芳,2003)都對学习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多层次的、系统的分类。
O’Malley和Chamot(1990)根据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三大类,每一类策略又包括若干小类。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认知策略用于学习语言的各种活动之中,社交/情感策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这三类策略存在着层级关系,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两类策略。【2】
Oxford(1990)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将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两大类。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有直接联系,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三小类;而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与所学语言没有直接联系,又分为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3】
1998年Cohen他的第一部关于外语学习策略的专著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第二语言学习和使用中的策略》)这本书里,根据运用策略的目的,把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分为语言学习策略和语言使用策略。【4】
文秋芳在她的博士论文中将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两大类。管理策略是管理外语学习的认知和情感过程的策略,处于语言学习策略之上并对其使用具有制约作用,具有跨学科、跨专业、跨时空的迁移性,主要包括确立目标、制定计划、选择策略、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语言学习策略是直接用于处理语言学习材料的策略,具有学科独特性,只能用于语言学习。[5]
2. 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现状
2.1 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识没有系统性
笔者通过对所教班级2010级三个英语专业本科班(103人)的问卷调查(Oxford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ILL)显示,2/3的学生并未把学习策略系统的应用,而只是简单的将高中英语老师传授或个人总结的应试学习方法应用到大学英语学习中。例如在单词记忆方面,并不经常利用记忆规律,采取语境、交流等多种灵活多样的方法加以记忆,而多是停留在机械、孤立的背单词层面。
2.2 高校对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重视不足
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速成的培训。尽管在大一新生入学的开学典礼上,多数院校都会通过报告向学生传达学校专业、学校的辉煌历史及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等信息,以帮助新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但很少高校会向学生进行大学学习策略的培训或讲座,造成大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就未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深刻的反省和系统的总结,只是将高中英语的学习方法拿来照搬照用。导致很多学生遗留的英语学习问题并没有给予正面解答。而在英语课堂上,很多教师也只是将所教课程的大纲、计划完成,并没有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训直接或间接纳入到语言教学中。
3.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方法
策略培训是“培训学习策略的使用以提高学习者的效率”,能帮助学生自发的探索更有效地学习目标语的方法,并因此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Oxford指出:“策略培训对二语和外语的学习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学习策略的培训只有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作用都发挥出来,才能使得培训见得实效,具体建议策略培训方法如下:
(1)策略讲座
目的是首先培养策略意识。通过开展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的策略讲座,一方面教师拥有策略意识和策略培训意识;学生对学习策略也会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进而增强主体意识、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转换角色,将学习策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学习策略培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兴趣,观察并善于总结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时将学习策略的内容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即策略培训和语言教学合为一体,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重学习策略培养结果的检测
学习策略培训的主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树立学习成功的信心。因此在学习训练期间或之后,教师和学生应对训练情况适时进行评估,可通过自评、互评、写学习总结等方式,从而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结语
学习策略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会如何去学,;而且策略培训对教师的教学也会有有益的影响,使之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因此,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培训工作应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实践,才能使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O.M alley, J. & Chamot, A. 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New Y or 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Oxfor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NY: N Newbury House Publisher s/ Harper, Collins, 1990.
[4]. Cohen, A . 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赴河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东北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0-22
广东中山商会赴河南考察方案(中山)08-14
河南大学学习体会09-12
河南师范大学实习系统11-02
河南师范大学暑假时间公布07-13
河南省初中体育课堂培训心得体会08-08
北京师范大学班培训心得体会张晓林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