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培训总结

2024-10-06

陕西师范大学培训总结(精选10篇)

陕西师范大学培训总结 篇1

培训赴陕西师范大学心得

秦亚雄 正宁县五顷塬九年制学校

7月19日—7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正宁县教体局组织的“正宁县生物、物理、化学骨干教师赴陕师大培训”,这次培训为全县生物、物理、化学老师们搭建了与专家教授及名校老师的交流平台。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手段、教学的艺术、教学的研究等等都有了新的认识,真正感觉到作为年轻老师的不足,如何将所任的学科教活、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使自己成长;如何进行教学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如何把教师的行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去发展。下面就这次培训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丰富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

步入师大校园,有一种亲切的感觉,让人多了几分宁静与惬意,少了几分烦躁与不安。站在师大的学府大道上,两旁参天的雪松巍然挺立,向来往的学子挥手致意;绿荫下的图书管更显出这所学校的底蕴,它是师大学子的精神乐园。虽然天气炎热,而且正值假期,但是绿荫下的石桌石椅学子们仍在认真地学习,激烈的交流,校园的文化墙给我们讲述着古老的故事。陕西师范大学追求真理、崇尚学术、严谨求实、开放包容。学校运用高效的现代媒体促进学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以清新高雅的艺术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多形式的学术活动丰富了校园学术文化,让人无比的向往。

二、通过学习,开拓视野。

杨承印老师是陕西师范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听了他的报告《化学教学设计与原理分析—从化学课程标准走向教学设计》,他告诉我们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一个医生要治好病人,就要研究病历;一个军官要打胜仗,就必须研究战例;同样老师要上好课,就要做好教学设计。他说的通俗易懂,帮助我们树立了一种观念,明白了一个道理,理解了一概念,学到了一种方法。

董旭刚老师是是陕西师范大学附中实验师。他给我们所讲的课题是《中学化学疑难实验的解决之道》,通过每一个熟悉的实验,他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改进,既使实验简单易操作,又有很经济,真正感觉到他对实验教学的深层思考,而这正是我所欠缺的,我在做实验时,只是按照教材的要求去做,缺少质疑的态度,例如面粉的爆炸实验,他用了一个装过食用油的塑料瓶来做这个实验,既经济又实惠。同样做氢气和空气混合爆鸣的实验时,只用了一个装药的塑料瓶,简单易操作,现象明显。

三、做创新型教师

没有创新型教师,怎么培养创新型学生。陶行知老先生说:“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原生态自然美也许很美,但不是最美,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不断的打造,打磨和美容,争取展现给学生最美的一面。时代在发展,网络信息遍布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学生对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还用传统的那一套来教孩子,那就是误人子弟。

更新观念就会形成一种新的理念,我们要捕捉孩子各个年龄段的特征,爱好。来改善我们的课堂,多渠道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喜好,特长,也就是因材施教。步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就是特长方面的竞争。要培养学生勤思多问,勤思会问,想问敢问的品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点杜郎口中学做的比较好,在学习杜郎口模式风过后,人们又在质疑杜郎口模式,因为从来没有媒体报道过每年杜郎口中学能考几个清华,北大学生。人们提出了质疑,这种模式好不好?但可以肯定的是,杜郎口中学为学生培养了六大品质,即每一个学生都很自信,而且自学能力很强,口头表达能力很强,团队意识很强,生活简朴,待人热情而而且尊重。这些优秀的品质是拿钱买不到的,也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他们重视过程,在做真教育。

为什么我们不行呢?因为我们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走不出来,即使走出来,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这正是“路径依赖”原理,目前路径依赖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概念,说的是人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制度不断的“强化”,让你轻易的走不出去。目前的教育形式,特别是我们正宁的教育,对于大的形势我们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应该做好自己,践行思变,敢于打破常规,打破旧平衡寻找另一种新的平衡,力求做一名创新型老师,来培养创新型学生。

通过这次培训,感触良多,平时在这小环境中自以为是,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培训归来,觉得当一名合格的老师都有点勉强,毕业五六年都没接触教育前沿的东西,我需重新定位自己,给自己充电,其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读书,与经验丰富、思想前卫的老师交流,站在大师的肩膀前行,在实践中成长,在拼搏中提升。

陕西师范大学培训总结 篇2

一、搭建小组交流平台

每期培训开始之后, 我们根据学员来源地分布情况事先进行策划, 在开展“破冰”活动的同时,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教师分成一个个培训学习小组。采用明确责任、任务驱动的策略, 使每个小组成为教师培训中的学习共同体。不仅使学员从培训一开始就打破相互间的心理隔阂和陌生感, 而且使小组成为培训期间相互学习、互动交流、合作研讨的精神乐园, 并建立起了同行间今后教学研究的长期联系。

二、打造团队成长平台

根据培训内容的递进和培训活动的展开, 我们努力将研修班打造成参训教师的业务提升平台、经验交流平台与互助成长平台。业务提升主要体现在学科培训内容的编排上, 使参训教师能够在理念提升、经验整理方面得到及时加强;经验交流主要体现在研讨活动的安排上, 每次讨论活动都做到“有主题、有针对、有效果”;互助成长主要体现在学习团队的组建上, 每个班都建有学科研修Q Q群, 使“难点问题集体解决, 个人智慧集体共享”的学习原则得以实现。

三、营造师生对话氛围

我们在课程设计中专门设立了“研究与生成”专题, 通过聚焦相关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促使教师和学员通过互动交流进行深入思考。我们要求每一个培训专题都给学员的参与互动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授课专家每次专题讲座都至少留出20分钟的互动时间, 教室里的桌椅也可以依据教学互动所需随意组合搬动。我们还采取了学科班主任与每一个培训者沟通的措施, 有效改变了以往培训中专家讲、教师听的被动学习局面。

四、加强教学研究指导

陕西师范大学培训总结 篇3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党旗飘飘 | 国际交流 | 招生招聘 | 雁过留声 | 视频点播 |

最 新 新 闻

论 文 集 锦

探本究源辨析比喻与比拟

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最 新 热 门

陕西师大锦园中学高中新

教育部“国培计划”全省

西安市小学语文首届“师

喜报:我校学生在全国生

第一学期第十二周工作安

我市首届“师大锦园之秋

课堂实录:《风 筝》

课堂实录:口语交际《这

网 络 中 心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国际学校 >> 教研天地 >> 文章正文

“国培计划”——陕西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作者:晁向耿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0-11-24 10:02:27

2010年11月10至2010年11月19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陕西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在这为期10天的集中培训期间我认真聆听了马锐《探究式科学教育》、《评课议课》、《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梅飞《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解珺《让科学之光照亮我们的教育人生》、杨咏《教学技能的改进》四位专家的精彩讲授,感受颇深,深受启发,对今后的科学教学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思想有了大转变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对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首先,科学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事情具有较强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需要、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堂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第三、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应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三、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

1、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前我们总认为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学生要绝对的服从,特别是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是容纳知识的容器。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而科学课程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的。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

2、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教学自然会成功的。通过培训学习,我知道目前提出的科学探究法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为主,相对而言是适合科学课程的。自主的探究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去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喜乐。

参加了这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意味着我今后将带着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方法率先走进课堂,同时也意味着带着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方法率先和影响周围的其他教师。虽然我有时也会充满困难、挫折或困惑,但是在实践中我会有更多的新经验、新发现以及新的飞跃。

智慧不是靠灌输获得的,成功是建立在有准备的基础之上的。本次培训通过专家们的“点化”和“引领”,使本人受益匪浅,今后,我会一如既往,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科学教育事业上,使自己真正起到一个骨干教师的作用。

晁向耿2010年11月23日

文章录入:mcy责任编辑:mcy

上一篇文章: 我校教师参加“英语教师培训系列讲座”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没有任何评论

CopyRight 2007-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国际学校 版权所有

陕西师范大学培训总结 篇4

陕西师范大学召开2017年度卓越教师培养工作总结研讨会

【字体: 大 中 小】

为深入推进我校卓越教师培养工作,及时总结回顾,加强交流研讨,进一步卓越教师培养的针对性,1月18日,我校在长安校区校务楼三层会议室召开2017年度卓越教师培养工作总结研讨会,教务处处长李贵安,各培养学院教学副院长,2015级、2016级、2017级全体卓越教师实验班项目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石洛祥主持。

会上,各培养学院教学副院长分别作了工作汇报,总结和提出了本学院卓越教师培养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的工作设想,交流与分享了卓越教师培养工作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2015级、2016级、2017级全体项目主任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好我校卓越教师培养工作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石洛祥结合具体工作,从落实本科四年“四段一体”培养、加强理想信念和师德养成教育、完善协同培养机制、强化实践环节、加大国际化培养力度、制定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保障和绩效考核等7各方面对《陕西师范大学关于深入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若干意见》文件进行了详细解读。

李贵安在总结中对各培养学院2017年度开展的各项卓越教师培养工作及取得成绩予以充分肯定。针对来年的工作重点,李贵安强调: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卓越教师培养目标,着力培养“未来教育家”;二是要重视对工作的总结和反思,通过不断的总结、梳理和反思对新一年的培养工作进行思考、创新和筹划,培育优秀教学成果;三是进一步完善选拔机制,根据卓越教师培养要求和特色设计选拔环节;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实践,着力开展内容丰富、特色显著、亮点突出的精品教育实践活动;五是要进一步深化卓越教师实验班在师范专业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六是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的培养,为培养未来教育家和基础教育领军人物打下良好基础。

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篇5

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教师培训工作总结作者:教育现象学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12月,华南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专门负责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干部培训工作。就教师培训而言,2010年,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主要承担了广东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培训(两次集中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一次集中培训和一次跟岗学习)、农村师资教育硕士岗前培训、普通高中教师职务(远程)培训、南粤名师大讲堂以及初中数学、高中数学、高中化学(三个班)、高中英语、初中历史、幼儿园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国培计划”)等活动。

根据省教育厅领导的指导,华南师范大学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在骨干教师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三驾马车”[1]的培训活动中(尤其在骨干教师培训和远程培训两个项目中)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有关骨干教师培训和远程培训的有效途径和服务体系。

下面重点讨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三驾马车”中的骨干教师培训(有关普通高中教师职务(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的做法和经验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重点讨论)。

具体做法和经验分三个部分:(1)建立教师培训的导师制:100个名师带1000个骨干教师。(2)重建教师培训的课程目标:一切以课堂教学变革为中心;(3)培训管理专业化:项目负责人、班主任与与后勤主任三位一体。

一、建立教师培训的“导师制”:100位名师带1000名骨干教师

20,广东省教育厅决定在广东省设立100个“教师工作室”[2],选拔优秀教师成为“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从“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出发,建立“三位一体”的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体系。

在“三位一体”的制度设计中,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师)位居中间而承上启下:(1)名师(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之上有大学导师。一个大学导师指导5个左右的名师。这种指导类似研究生制度:一个导师带5名研究生。(2)在名师之下,有骨干教师,一个名师带10个左右的骨干教师。由此推算,100位名师,带1000名骨干教师。“100位名师1000名骨干教师”,这正是广东省教师培训制度的隐型结构。

表面上看,在高校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工作室和地方教师培训机构(以及相应的大学导师、名师、骨干教师)三者之间,高校教师培训机构以及大学导师居于“三位一体”的金字塔的顶端。[3]事实上,教师工作室以及名师位居培训链条中的中心环节,上接大学导师,下承骨干教师,乃广东省教师培训体系的“中梁砥柱”。

就此而言,广东省教师培训制度甚至可以理解为“名师负责制”或“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负责制”。在培训项目组的管理者看来,大学导师若指导不力,主要责任不在导师,在名师的不主动请教;骨干教师若发展不力,责任也不在骨干教师,而在名师的不主动指导。

“100位名师1000名骨干教师”的具体办法,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建立“三级教师博客群”;二是骨干教师进入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三是以“南粤名师大讲堂”和“我的教学风格的评选与交流”的方式推动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实现个性化的校本培训。

(一)建立“三级教师博客群”:持久地实现远程辅导与评价

“100位名师1000名骨干教师”的第一个办法是建立“三级教师博客群”。

第一级博客是骨干教师博客。骨干教师博客链接自己的指导教师(名师)的博客。

第二级是名师工作室博客,每个名师工作室博客链接名师所指导的1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博客。

第三级博客是广东省名师工作室博客,广东省名师工作室博客链接100位名师工作室博客。华南师范大学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两个培训项目组分别链接50位名师工作室博客。为了推动名师对骨干教师的“远程指导”,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组制订了《关于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远程辅导与评价”的实施方案》[4]:

第一条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推动教师个人阅读、同伴听课、行动研究。每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每个骨干教师必须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的总课题下形成自己的子课题。(1)如果暂时不能选定自己的个性化的子课题,可以直接以总课题“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为自己的研究课题。(2)鼓励学员将总课题与自己所教的学科结合起来形成子课题,比如“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数学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外语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3)鼓励学员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关键词,形成个性化的子课题,比如“小学语文发表式作文的行动研究”、“初中数学自学辅导的行动研究”、“浸入式外语教学的行动研究”。(4)几个学员可以合作做同一个课题研究,但提交结业论文时每个学员必须撰写个人化的独立的行动研究报告而不可以几个人合作提交一份总的结业报告。

第二条骨干教师采用“两级导师负责制”。大学学科教学法专家作为导师,负责指导并推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课题研究。

每个大学导师一般负责指导10名左右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大学导师的主要责任是指导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进行课题研究并推动主持人每周至少撰写一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日志、听课日志或行动研究日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导师,负责指导并推动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

每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负责指导10名左右的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本人除了亲自实施自己的课题研究之外,负责指导骨干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并推动骨干教师每周至少撰写一份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读书日志、听课日志或行动研究日志。

第三条培训项目组组建课程评价小组,课程评价小组“负责为学员的面授学习、在岗学习和跟岗学习提供远程的辅导和评价,并以学员撰写的读书日志、听课日志或行动研究日志作为考察大学导师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工作绩效的主要指标。骨干教师在结业之前必须提交一份正式的课题研究报告作为”结业论文“。课程评价小组对学员的课题研究进行中期考核与检查。学员每个月月末(30日之前)在自己的博客上提交一份课题研究的进展报告。课程评价小组每月评选优秀的月末进展报告并推荐到当月的”广东省教师工作室简报“的”行动研究日志“栏目发表。

第四条课程评价小组每月分别统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及骨干教师撰写的读书日志、听课日志或行动研究日志,分别以”广东教师工作室简报“和”广东骨干教师培训简报“的形式发表优秀的读书日志、听课日志或行动研究日志。同时,对当月没有撰写读书日志、听课日志或行动研究日志的学员及其导师提出改进建议。对连续两个月没有撰写读书日志、听课日志或行动研究日志的学员及其导师提出通报批评。若导师对学员的课题研究长期指导不力,在下一轮的骨干教师培训中将取消其导师资格。

第五条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期间,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骨干教师至少每周撰写2份听课日志或跟岗学习心得。课程评价小组编辑”广东教师工作室简报“(跟岗学习专刊)和”广东省骨干教师培训简报“(跟岗学习专刊)。

第六条课程评价小组设”广东教师工作室简报“责任编辑1名,负责50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辅导与评价,负责编辑”广东教师工作室简报“和”广东骨干教师培训简报“。

”广东教师工作室简报“责任编辑的职责是:(1)至少每两天一次登陆”广东省名师工作室博客“并浏览50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博客文章,在20%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博客那里留言并优秀的文章;保证名师工作室博客每2天有新的文章出现(以转载为主)。对没有做到每周至少一次更新博客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提出改进建议。(2)每月月末做一期”广东教师工作室简报“。在简报上发表优秀的博客文章,并对连续两个月没有更新博客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其导师提出点名批评。(3)及时在名师工作室博客上向名师、骨干教师发布最新”公告“。

第七条课程评价小组设”广东骨干教师培训简报“助理5名。”广东骨干教师培训简报“助理的职责是:(1)每人每周至少1次登陆”广东省名师工作室博客“,以”广东省名师工作室博客“的身份浏览自己所负责的100名骨干教师的博客文章;(2)在20%的骨干教师博客那里留言并转载优秀的文章;(3)每月做一次”广东骨干教师培训简报“的初稿;并在月末的倒数第二天提交到”广东教师工作室简报“责任编辑那里。最后由”广东教师工作室简报“责任编辑做成”广东骨干教师培训简报“。

第八条培训项目组负责考察课程评价小组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督促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对工作效率不高的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或解聘。

(二)”跟岗学习“:教师教育中的导师制

”100位名师1000名骨干教师“的第二个办法是建立”跟岗学习“。”跟岗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骨干教师的培训不仅仅显示为”听专家讲座“,而且返回传统的”师徒制“,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骨干教师现场观摩名师的教学,与名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使传统的教师培训的”听讲学习“转换为”体验学习“。

表面看来,负责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主要承担者是大学培训机构,由大学培训机构负责为中小学骨干教师安排”四阶段培训“:第一阶段,集中学习。1000名骨干教师到大学集中学习。第二阶段,跟岗学习。大学培训机构的项目组负责人将1000名骨干教师分派到100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让骨干教师进入名师工作室现场观摩、现场讨论。第三阶段,校本研究,教师在自己的课堂发动教学改革。第四阶段,第二次集中学习,教师提交课题研究的结业论文并展示教学水平。

实际上,具体落实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主要承担者是分布在各地的”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在”四阶段培训“过程中,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负责的”跟岗学习“不仅为骨干教师提供”现场教学“的指导,还有另一项同样重要的任务:名师负责推动骨干教师将第一阶段”集中学习“中所听到和领悟的有关”有效教学“的新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将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转化为”研究课题“。

跟岗学习的时间为20天。培训项目组负责制订有关”跟岗学习"的实施方案:[5]

1.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负责学员的报到接待工作。教师工作室协助所在教育局、市县(区)培训机构、学校共同安排好学员的食宿和日常生活。省教育厅按照住宿25元/天/人、伙食10元/天/人的标准对学员的食宿给予补贴,不足部分及往返交通费由学员回所在单位报销。

赴南京师范大学培训学习总结 篇6

带着对教育理想的执着,揣着对教育实践的困惑,怀着对南师学术的敬畏,夹着对各位名师的仰慕,我校中专部15名教师在魏燕副校长的带领下,于2017年7月18日—7月21日赴南师大进行为期四天的高质量研修培训,此次南师之旅对我来说是一次聆听大教育声音,感受大教育脉搏的契机。虽然学习的时间不是很长,但这种全封闭多视角的学习却如喷涌的清泉带给我心的震撼,魂的涤荡,灵的浸润。

每天穿梭于这座富有“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的南师大随园校区,欣赏着飞檐峭壁黛瓦白墙的经典宫廷建筑;呼吸着珍稀古木藤蔓氤氲的温润清新;聆听着潺潺流水荷香盈动的万籁之音;思忆着大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寻觅着曹雪芹《红楼梦》中“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踪迹。这边亭台上是心无旁骛抱书研读的身影,那边走廊上是三五成群追根朔源唇枪舌战的讨论,身边间或有莘莘学子匆匆擦过,置身于这种自然典雅的美景和浓郁高雅的学术氛围,我又怎么不被这种儒雅的气度和对真理的执着所感染和激励呢?

在这四天的学习中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三个高”: 一是授课教师水平高。培训中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有国内学术界知名的教授,有坚守一线的特级教师,还有潜心教育科研的专家,他们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高深的学术素养。高水平的教师带给我们高品质的课堂,高品质的课堂带给我们高效益的收获。张教授那旁征博引的大师风范,杨教授那犀利深刻的反叛视角,丁玉祥那质朴严谨的治学风范,苏老师对学生心理事事洞明的敏锐眼光„„无不令我们折服和深思。几天的学习有在教授点播中疑团获释的兴奋,有与专家交流中顿悟的喜悦,也有与学长探讨中观点对接的激动,真的就是那种久旱逢甘霖的畅快。

二是专业理论层次高。授课教师将自己长期以来潜心研究的成果毫无保留的奉献出来,带给我新的冲击,在思想的碰撞中唤起新的思考,在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理性思索中内化新的教育思想。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张之沧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陈波教授、杨启亮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务主任戴志鸿、全国网络教学竞赛学科组长丁玉祥。

三是学员学习热情高。我校教师与各位专家零距离接触 四天的学习结束了,带给我的思考却没有停止,从中提升了我的“三个意识”: 一是学习意识。教师的视野决定孩子的世界,教师的理念决定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多渠道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品味和教育品质。

二是反思意识。反思让我们超越惯习的工作状态,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在不断改进中成为理想的教育、极致的教育、完美的教育。因此,我们要提高反思意识:反思日常教育,从日常教育的疑难中寻找问题;反思课堂,从具体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反思教育思想,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你想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就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要想走上研究之路,就让我们从反思开始吧!

三是写作意识。写作是表达的一种方式,是展现教育成果的一种形式。教育研究的最终成果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一方面是保存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交流研究的成果。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要养成写作的意识,勤于思考,勤于动笔,随时对即时发生的和看到事件及思想火花,要及时、随手捕捉并记录,养成随手写的习惯。写作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需要一双善于发 现的眼睛,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要注意观察,用正确的理念、正确的眼光,成就精彩的文章。

清华大学培训总结 篇7

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在清华大学为期3天的培训时间里,能和来自全省各地的同行精英们一起学习和交流,能得到名校名师的谆谆教诲,聆听了专家精辟的讲座,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方法,观摩了同行精彩的课堂教学,参观了清华大学的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吸收了各兄弟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更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受益非浅,既有理论上的提高,又有实践知识上的感受与体会,更有教学技艺上的增长,我顺利完成了学业,拿到了《清华大学培训结业证书》。这些将会是我一生受益的宝贵经历和财富,它也将会是我日后教学工作中不断前进和提高的垫脚石。现将三天来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学习收获

双师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通过静思此次培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中职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领略到清华大学名校、名师的风采。清华大学这次培训任务,学校领导对这次培训非常重视,明确要求做到 “严密组织实施、严格培训质量,提供优质服务”,组织专家、知名教授反复研究探讨培训方案,明确培养需求,使整体培训方案合理、针对性强。学校为我们配备了很强的师资,并且邀请职业教育专家为我们作报告,名师的精心指导、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技能培训和诲人不倦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培训课程内容精要、形式灵活、设置合理、感悟良深。

此次的培训主要包括教学理论、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企业教育及综合研修提高等五大模块。

1、双师型骨干教师管理技能提升

在开学的第一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能鉴定中心《6S现场管理与改善》项目专家马老师就双师型骨干教师管理技能提升精彩讲座。从讲座中感受到了国家现在对职业教育双师骨干型教师的重视程度,感受到了国家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我深受鼓舞,也倍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此后,系统聆听了“职教双师型骨干教师”“6S现场管理与改善”的讲解与对于实训中心的重要性、“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讲座。我从中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有关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的建设、理论、教学方法,观念上得到更新。

2、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学习的学习

在专业知识的广与深的拓展中,我深感以前知识的不足和老化,让人感到兴奋,也感到吃力,我除了每堂课坚持认真听课,做笔记,勤问勤动手外,还在课余时间积极与老师请教。

3、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实践与能力拓展的学习

在培训期间,学院组织我们培训班的学员到了清华大学的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我参观了这些训练中心的生产、建设、管理,了解了这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6S标准化管理,听取了尤其了解了清华大学对于学生自主创新培养的方法,探讨了学生择业、就业及创业的状况,真实感受了名师名校的教育理念、为今对学生自主创新的指导有了更为深切的理解。

4、综合研修的学习:本期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全省各地,大部分是各自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或教学管理部门的中层干部,大家对职业教育都有相当的了解,清华大学为此特意安排了一次教研交流会,专家教授、各位学员都踊跃发言,通过互相交流,探讨了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前景,职业教育在各地的现状,职业学校目前面临的新问题与难题等等。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火花,我学习到了新经验,以后工作中可以借鉴,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决心。

三、作为一名合格职教教师,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天的培训结束了,我在感叹每一位专家学者知识渊博、旁征博引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了这次培训不仅是对我们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高,更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洗涤,使我明白了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力争做好以下几点:

1、立志做一名多读书、读好书的教师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名教师,一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师,我们要是能做到“读书破万卷”,那一定能做到“教学如有神”。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读书就要落后,特别是作为知识引领者的老师,面对教师专业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不读书,就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读书。

2、向一个研究型、双师型骨干教师方向努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推进,不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教育专家,都深深地感悟到只凭空洞的教育理论,是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更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共同参与,教育专家提出的新教育理念,在具体实施中还有很多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双师型教师来研究和实施,以此来证实新理念的正确性,甚至通过创造性的不懈实践实证,我们也可以直接总结、归纳产生形成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完善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因此,要做一名好老师,就一定要学会做课题研究。

3、做一个有计划、有远见的教师

经常听到部分老师说“我天天都忙忙碌碌,可到底在忙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更不用说出什么成绩了”,乍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但这却是我们很多人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整天忙来忙去,到头来,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都忙了些什么,虽然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由很多的琐碎小事构成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真的这么忙,而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头绪,没有计划性,也就是所谓的“碌碌但无为”。其实,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只要稍稍的对自己的工作做一下计划,为自己的教育发展做一下规划,就会从中找到工作的乐趣,成为一个“碌碌有为” “忙碌并快乐着的人”!

4、做一个有危机感的智慧型教师

近年来,学生生源争夺日益激烈,教师资源的丰富却在持续增加,还有大量新毕业的准教师找不到工作,他们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们的工作岗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危机感、紧迫感,及时给自己充电,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智慧型教师,才能确保我们工作的稳定性!才能确保我们不会在很短的几年内,被那些精力充沛、见多识广的年轻人所淘汰。

5、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的教师

“教师职业是一个良心职业”,这句话不仅实在,而且道出了我们做教师的真谛,做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更担负着每一位学生家长的眷眷之心。教师的职业境界有低、中、高三个层次:“养家糊口”、“良心教学”和“享受教学的幸福”,当我们静心反思时,我们又属于其中的那种境界呢?一名学生对我们老师而言可能只是几百分之一,但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那可是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几百啊!我们大部分老师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谁能希望我们自己的孩子受到不公平的教育呢?而我们又是否做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对待我们的学生呢?是否用真诚、善良、谦逊、宽容来感召我们的学生呢?因此,用我们的爱心、诚心、公心和细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吧,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我们做教师的良心并从中得到快乐和幸福。

三天的培训时间与人生长河相比虽然非常短暂,但对我的影响却是长远的,它像是一盏启明灯照亮前进的道路,让我的心中又充满了阳光和渴望,相信每一位参与培训的学员和我的感受是一样的,都会因为这次培训而震撼、都会因这次培训而改变!

大学图书馆培训总结 篇8

此次交流活动按计划分为两部分同时进行:

1、馆长间交流和研讨;

2、馆员业务培训。其中馆员培训地设在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图书馆。现将培训情况和个人心得汇报如下。

1.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图书馆见闻杜伊斯堡—埃森大学xx年由杜伊斯堡大学和埃森大学合并而成,其前身杜伊斯堡大学和埃森大学都是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年轻大学,目前成为杜伊斯堡校区和埃森校区,虽分别位于杜伊斯堡市和埃森市,但距离仅约20多公里,校车半小时就能到达。合并后,原两所大学图书馆改称为杜伊斯堡校区图书馆和埃森校区图书馆。由于杜伊斯堡校区图书馆利用暑假进行馆舍装修,原定在那里的培训被迁往埃森校区图书馆进行。在培训期间通过到各部门看现场业务演示,我们对埃森图书馆有了更多的认识,而对杜伊斯堡图书馆的参观只有匆匆两小时,只能走马观花了解概貌。在埃森校区图书馆,给我们留下印象比较深的设施和服务有:1.1 自助塑料

篮在读者活动区域的显著位置放置着很多跟超市购物篮一样的蓝色塑料篮子,供读者随意取用,可以将个人物品和图书资料放置其中,避免了禁止带包入室给读者所带来的不便。1.2 自助借书机自助借书机的利用率很高,校园卡经扫描并输入密码确认后就可以自助借书了,借书和消磁过程同时进行,有声音提示,最后自动打印借书凭据。不过图书馆还没有自助还书机,所以常常能看到读者排队还书的场面。

1.3 可外借与不可外借的图书同置一架每本书除了贴上索书号标签和条码标签以外,在书脊的顶部还有一个标有奇数或者偶数的彩色标签,奇数表示此复本可以外借,而偶数则表示此书只能在此阅览,不可外借。这样做的好处是将保留本书库和开架书库的功能合二为一,有效的节约了空间和人力,读者也不用为找同一种书四处奔走。

1.4 悬在桌子上空的插座供读者学习的桌子中央上方悬垂着立方体形状的插座(四面可用),读者可以方便的使用自带的各种需要插交流电的设备。这种插座设置方法非常灵活,提高了读者学习区域的使用效率。

1.5 发达的物流系统每天图书馆都处理近百件的馆际互借图书,由馆员进行业务处理和包装,专业快递公司负责运输,各种装具之齐全整洁,工作之高效有序,令人惊叹。自今年九月一号起,校区间的通借通还服务也已经启动,进展非常顺利。

1.6 学期书架(现实和虚拟并存)图书馆向教师提供网上平台发布所授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和参考文献信息,随后参考书的详细书目信息和参考文献的扫描全文由图书馆员负责制作并上传,学生可以查询并下载使用。同时在图书馆也设有专门的阅览区域,先按教授姓名再按课程名称把相关的参考书集中放置在一起,而用活页夹存放论文资料,以便随时增删。这些图书资料都只能阅览,不能外借。

1.7 细致高效的工作流程以馆际互借为例,每一个处理环节都会在系统中得到反映,工作人员和读者随时都能跟踪某份请求的进展状况,同时有打印的工作单夹在书中跟图书同行,书本不容易遗失和出错。正是在这样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支持下,六人工作小组每天能够处理数十件馆际互借任务,同时还能处理

数十篇文献传递请求。

1.8 为共享不惜拿出镇馆之宝在馆际互借服务台旁,我们看到了一个保险箱,用来存放从外馆馆际互借来的珍贵文献资料。为了实现共享,协作网各成员馆都必须有求必应,不能因为是孤本善本就擅自拒借,当然受书图书馆也会以妥善的方法来保护这些图书免受破坏。

1.9 统一出效率德国图书馆非常强调业务协作网络,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图书馆就分别属于好几个协作网络之中,网络中的图书馆分享共同的软硬件设备,分享丰富的文献资源,这种协作网络带来了服务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在参观杜伊斯堡校区图书馆时,恰逢工人在书库转移图书,其景象也让我们颇受震撼。从图书下架到装箱到搬运到拆除书架,一直到以后的复原,都是由专门为图书馆服务的搬家机构来执行的,他们有自己设计的装书箱和运书车,尺寸科学,搬运方便,还有独特的标记方法,保证不错不乱,非常值得借鉴。

2.培训内容回顾本次培训分为四天进行,每天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中间有一小时午餐和几次茶歇。每天涉及一到两个业务主题,分别由图书馆担任相应业务工作的负责人给我们讲授。

2.1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德国馆际互借服务的内容与我们大致相同,即为本馆读者向其他图书馆借书,同时接受其他图书馆的借书请求。但是与目前我馆纯手工处理流程相比,杜伊斯堡—埃森图书馆的自动化程度要高得多。#p#副标题#e# 杜校读者在图书馆网站可同时检索六个联合目录,并根据检索结果在网上提交馆际互借请求。该请求将通过slnp(简单图书馆网络协议)传入到本地图书馆管理系统(aleph 500),系统的馆际服务模块能够处理外来的和向外的馆际服务请求,同时工作人员从系统内置的报表中有效跟踪馆际互借的实时状态,以及图书提供方的信息(如谁提供了此书,借期多长,特殊借阅要求等),而且读者也能随时在个人流通信息中查看服务进展。与此同时,图书馆利用一个基于web的自主开发工具medea3来管理文献传递服务,类似我国的cashl,最后通过email向读者发送pdf格式的文本扫描件。值得一提的是系统对文献传递提供者的排序规则。当接受一个文献请求后,系统会对拥有某篇文献的几个图书馆进行自动排序,文献传递任务首先从第一个图书馆开始执行,如果第一个图书馆无法提供,则交由第二个图书馆负责。为了平衡各图书馆的工作量,系统每月对各成员馆处理的文献量进行统计,业务量大的馆在下一个月将自动被排序靠后,从而达到平衡和减负的效果。不论是馆际互借还是文献传递服务,针对每一个任务都有一份自动打印的工作单,工作单上清楚的标明该任务的来龙去脉和相关的读者和书目信息,始终随文献流转,这样做能避免很多重复劳动且不易出错。图书馆将馆际互借涉及到的图书运送环节外包给快递公司,图书馆有专人负责包装图书,并交付快递公司送出,同时负责接收外馆来书。因此馆际互借服务是收费的。图书

馆于9月份开始试行两校区间图书的通借通还服务,并为本校读者提供免费的跨校区文献传递。

2.2 期刊管理在德国有一个全国性的报刊数据总库(zdb),各图书馆都可以通过这个联合编目数据库上传和下载期刊编目数据,也包括电子期刊和报纸。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图书馆利用一个基于access的自行开发软件管理期刊,图书馆目前共有38600种期刊(电子刊+印刷刊)。每种电子期刊都有详细的信息揭示,使用权限分三种:完全免费使用、校内ip使用和不可用,分别用绿、黄、红交通灯式样的图标注明,一目了然。由于两校合并和经费紧张,杜伊斯堡

—埃森大学图书馆也存在缩减复本刊和两校区间纸本期刊如何配置的问题。目前他们对只有纸本而没有电子版的刊物扫描目录,然后发布到网上,并在校区间提供免费的文献传递服务,以此提高期刊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从今年三月份到现在已经成功传递文献500多篇,拒绝无效请求400多条(若本校区的读者请求文献传递,则视为无效)。

2.3 数字出版物与学术机构库duepublico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图书馆的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也可称为数字出版物。其内容包括学习资料(课程参考书和参考文献、在线课程视频、动画、ppt等)、在线出版物(开放存取的论文、学位论文库等)、在线书目(期刊目录扫描信息、参考书目等)……内容丰富且具用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深受读者喜爱。其软件基础是miless,这是一个由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图书馆和其他5个图书馆协作开发的一个机构库软件,基于开源软件myreco,采用的技术标准也都尽量免费和开放,如java、xml、dc元数据等。其界面友好,检索功能也很强,还有一个特点是后台在线统计功能十分强大,这样工作人员对系统的运行状况和使用情况的方方面面就能了如指掌,日后改善工作也有了依据。

2.4 图书和报刊采访杜伊斯堡—埃森图书馆年采访预算大约300万欧元,给各学院分建账户,通过与校长和院系领导协商拨给预算,院系购书经费的使用情况在aleph的采访模块里面都能清楚显示,如超过预算将不能订购新的资源。对于图书采购,图书馆通过一到两家书商订购图书,而非通过出版社得到书,双方签订格式性合同。德国国内出版的图书定价是统一的,没有折扣,书商的利润在20%左右,相对固定和透明,而国外书的采购价格和利润就比较灵活了。目前德国只有6家书商为学术图书馆提供图书。杜伊斯堡—埃森图书馆每年用于购书的经费在150万欧元左右。图书馆印刷期刊的采购也是通过书商进行。当初从四个书商中择优录取两个,选择办法是首先对市场进行初步调研,选取100种期刊分别发给四个书商,通过了解服务费的价格,服务要求满足程度,在德国的账户情况等,最后选择了swets和ebsco两家。目前,由于aleph支持edi(电子数据交换),与书商联系非常便利,发送订单准确无误,与书商联系也十分方便。电子资源的采购占用了约30万欧元的预算,参加地区性的集团联合采购,情况与我馆现状相似。

大学暑期教师培训总结 篇9

由学院教务处组织的教师培训系列讲座2013年暑期教师培训工作于8月26日圆满结束,在这四天培训当中,我能做到不畏酷暑,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离开会场,培训期间积极积极做笔记。

8月23日,主讲内容: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实务。由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示范院校建设课程专项小组负责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刘庆华处长讲授。

8月24日,主讲内容: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由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博士讲授。

8月25日、8月26日,主讲内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由赤峰学院教师杨晓辉主讲。

本次暑期培训,使我明白了许多:教师真正的成长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自身的素养,离不开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离不开有效、优质的课堂教学,人格的魅力,离不开民主、开放的管理能力,更离不开探索、研究的精神。“学然后知不足”,培训让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找出了困惑和差距,同样也给我指明了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和不懈的追求。下面是我学习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注重学习、转变教师角色。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 1 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作为一项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它的总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以及通过科学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关心社会与关心生活的意识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1、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能摧残人才。“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教师要终身加强政治思想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国家教育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学习,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才观。

2、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我身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制定自我发展目标。

知识挑战的严峻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新世纪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崇尚学习我们不会落伍。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我将用终身学习来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本人参加培训班最大的收获是: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过去,在我教学中,总是想法设法把知识梳理的系统、条理,设法把书本的内容梳理的通俗些,以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整个教学的落脚点在一个“讲”字。老师扮演的角色是主角,明知这种方法不理想,却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改进。

通过这次培训,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看到了很多学校,很多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丰硕成果,深刻认识到,应该把讲的心思用在让学生“学”上。在教学方法上,要将教学做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枯 3 燥的课堂变为有趣的实用的学习场所。

四整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而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才刚刚开始,在培训结束上课的第一堂课上,我尝试了一次“行动导向教学”,收到了与一般课堂不同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有意识的继续实践和探讨。

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加入到“行动导向教学”中来,并不断的完善和进行下去,相信不久的将来,我院的教育教学将会取得更大更喜的成果。

这次培训,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我院深化教学改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课改不仅是专业教师的应该做的事情,基础课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参与。

此次培训停留在基础层面上,培训没有与具体专业相结合,我们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还必须自己要做大量的工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培训总结 篇10

在过去的两天里,我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班培训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是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受益匪浅。两天时间,分别由上海同济大学的龚教授、杨教授两位老师讲授了许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要领、教学方法、教学中碰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等。这些真正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和课程建设中所需要的掌握的,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龚老师工作态度细致、踏实,体现了真正的名师风范。

通过这两天的集中培训,我感觉很有收获很大,首先感谢老师们,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更感谢他们提供了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资源,同时感谢提供这次培训机会的所有部门和参与讨论的同事们,大家的互相交流使得我对网络课程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湖南,学生的生源来自全国,统计资料表明,有30%左右的学生具有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所以对课程内容不太满意。而起点低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偏远西部,中小学时上机的实践条件不足,结计算机知识一片空白。这个问题非常突出。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只看演示记下步骤,不自己动手练习,是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创意、动手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才能使自己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但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使我们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操作。《大学计算

机基础》是一门高实验负荷的课程,对机房的要求,实在是难以想象。也就是,除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师团队的付出,机房的实验指导老师也有难以想象的工作量。

这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十分难得,我所在湖南分中心班同学们均来自湖南各本、专科及高职院校,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有机会了解湖南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情况和面临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在与同班同学面对面的讨论中,收获颇多;在网络BBS上与其它分中心参会老师的交流中,体会甚深。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交流和讨论,加深了各院校老师在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设计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视野,使我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对该课程建设有了更明确的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开阔教学研究视野。

关于课堂上如何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讲好,我认为,要讲出一堂精彩、生动的课,必须做到“三备”,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有这样的几个要点:课前精心准备,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即备学情;针对正在使用的教材,要广泛汲取其它同类教材的优点,准备好要给学生上课的内容,即备教材;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准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备好课,是上课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的必备技术和基本功。备课,就是在对讲授内容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考虑如何组织讲授这些内容,从而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备课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广博的收集、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最后还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充分的备课,还需要做好课堂讲述,才能成功 的把课上好。备课和课堂讲述的关系好比作曲家和指挥家的关系,有了优美的曲子,还需要好的指挥家。讲述,是一种教学技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讲述是介绍新的知识、概念、方法和原理的必要手段;讲述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评鉴能力;讲述是整理复习,形成系统知识和概念的途径。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讲述。讲好课,就要做到讲述时清楚明白,系统严密,具体生动。清楚明白,是大学教师讲课的最基本要求。“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所谓“清楚”,就是应该把教材的基本内容、基本线索核实理顺,达到思路清、线索明的要求;所谓“明白”,就是应该把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论证真切,达到言之成理,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智能得到发展。系统严密,是课堂讲述的重要要求,讲课内容应当层次井然,条理有序,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概念。具体生动,这是课堂讲述的最高要求,这与教师的学识、经验、言词和教学内

容等诸多方面都紧密相关。

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培训内容中,部分内容广度有余、深度不足,对于学生入门基础的利用和出口的适应性讨论不足。希望有机会向龚老师和她的团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并有关本课程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再一次对龚、杨两位教授的辛勤劳动的无私奉献表示感谢,并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我们开办此次精品课程培训,希望以后能继续有机会参加培训交流,共同做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上一篇:济州岛之游作文800字下一篇:(2013438106)水仙花成长日记【付三毛】